제오(第五) 비상편(非相篇)
1.
相(人)古之人無有也, 學者不道也. 古者有姑布子卿, 今之世, 梁有唐擧, 相人之形狀顔色而知其吉凶妖祥, 世俗稱之. 古之人無有也, 學者不道也. 故相形不如論心, 論心不如擇術. 形不勝心, 心不勝術. 術正而心順, 則形相雖惡而心術善, 無害爲君子也;形相雖善而心術惡, 無害爲小人也. 君子之謂吉, 小人之謂凶. 故長短ㆍ小大ㆍ善惡形相, 非吉凶也. 古之人無有也, 學者不道也.
2.
蓋帝堯長, 帝舜短; 文王長, 周公短; 仲尼長, 子弓短. 昔者, 衛靈公有臣曰公孫呂, 身長七尺, 面長三尺, 焉廣三寸, 鼻目耳具, 而名動天下. 楚之孫叔敖, 期思之鄙人也, 突禿長左, 軒較之下, 而以楚霸. 葉公予高微小短瘠, 行若將不勝其衣. 然白公之亂也, 令尹子西ㆍ司馬子期皆死焉; 葉公子高入據楚, 誅白公, 定楚國, 如反手爾, 仁義功名善於後世. 故士不揣長, 不揳大, 不權輕重, 亦將志乎心爾. 長短ㆍ小大ㆍ美惡形相, 豈論也哉!
3.
且徐偃王之狀, 目可瞻馬; 仲尼之狀, 面如蒙倛;周公之狀, 身如斷菑; 皐陶之狀, 色如削瓜; 閎夭之狀, 面無見膚; 傅說之狀, 身如植鰭; 伊尹之狀, 面無須麋; 禹跳, 湯偏, 堯ㆍ舜參牟子, 從者將論志意ㆍ比類文學邪? 直將差長短ㆍ辨美惡, 而相欺傲邪?
4.
古者桀ㆍ紂長巨姣美, 天下之傑也, 筋力越勁, 百人之敵也. 然而身死國亡, 爲天下大僇, 後世言惡則必稽焉. 是非容貌之患也, 聞見之不衆, 論議之卑爾.
今世俗之亂君, 鄕曲之儇子, 莫不美麗姚冶, 奇衣婦飾, 血氣態度擬於女子; 婦人莫不願得以爲夫, 處女莫不願得以爲士, 棄其親家而欲奔之者, 比肩並起. 然而中君羞以爲臣, 中父羞以爲子, 中兄羞以爲弟, 中人羞以爲友; 俄則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 莫不呼天啼哭, 苦傷其今而後悔其始. 是非容貌之患也, 聞見之不衆, (而)論議之卑爾. 然則從者將孰可也?
5.
人有三不祥: 幼而不肯事長, 賤而不肯事貴, 不肖而不肯事賢, 是人之三不祥也. 人有三必窮: 爲上則不能愛下, 爲下則好非其上, 是人之一必窮也. 鄕則不若, 偝則謾之, 是人之二必窮也. 智行淺薄, 曲直有以相縣矣, 然而仁人不能推, 知土不能明, 是人之三必窮也. 人有此(三)數行者, 以爲上則必危, 爲下則必滅. 詩曰: “兩雪瀌瀌, 宴然聿消. 莫肯下隧, 式居屢驕.”此之謂也.
6.
人之所以爲人者, 何已也? 曰: 以其有辨也. 飢而欲食, 寒而欲煖, 勞而欲息, 好利而惡害, 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是無待而然者也, 是禹ㆍ桀之所同也. 然則人之所以爲人者, 非特以二足而無毛也, 以其有辨也. 今夫狌狌形笑, 亦二足而毛也, 然而君子啜其羹, 食其胾. 故人之所以爲人者, 非特以其二足而無毛也, 以其有辨也. 夫禽獸有父子而無父子之親, 有牝牡而無男女之別, 故人道莫不有辨. 辨莫大於分, 分莫大於禮, 禮莫大於聖王. 聖王有百, 吾孰法焉? 故曰: 文久而(息)[滅], 節族久而絶, 守法數之有司極禮而褫. 故曰: 欲觀聖王之跡, 則於其粲然者矣, 後王是也. 彼後王者, 天下之君也, 舍後王而道上古, 譬之是猶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 故曰: 欲觀千歲, 則數今日; 欲知億萬, 則審一二; 欲知上世, 則審周道; 欲知周道, 則審其人ㆍ所貴君子. 故曰: 以近知遠, 以一知萬, 以微知明. 此之謂也.
7.
夫妄人曰: “古今異情, 其[所]以治亂者異道.”而衆人惑焉. 彼衆人者, 愚而無說, 陋而無度者也. 其所見焉, 猶可欺也, 而況於千世之傳也! 妄人者, 門庭之聞, 猶可誣欺也, 而況於千世之上乎! 聖人何以不[可]欺? 曰: 聖人者ㆍ以己度者也. 故以人度人, 以情度情, 以類度類, 以說度功, 以道觀盡, 古今一度也. 類不悖, 雖久同理, 故鄕乎邪曲而不迷, 觀乎雜物而不惑, 以此度之. 五帝之外無傳人, 非無賢人也, 久故也. 五帝之中無傳政, 非無善政也, 久故也. 禹ㆍ湯有傳政, 而不若周之察也, 非無善政也, 久故也. 傳者久則(論)[兪]略, 近則(論)[前]詳, 略則擧大, 詳則擧小. 愚者聞其略而不知其詳, 聞其(詳) [小]而不知其大也, 是以文久而滅, 節族久而絶.
8.
凡言不合先王, 不順禮義, 謂之姦言; 雖辨, 君子不聽. 法先王, 順禮義, 黨學者, 然而不好言, 不樂言, 則必非誠士也. 故君子之於(言)[善]也, 志好之, 行安之, 樂言之. 故君子必辯.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 而君子爲甚. 故贈人以言, 重於金石珠玉; 觀人以言, 美於黼黻文章; 聽人以言, 樂於鍾鼓琴瑟. 故君子之於言無厭. 鄙夫反是, 好其實, 不卹其文, 是以終身不免埤汙傭俗. 故易曰: “括囊, 無咎無譽! .”腐儒之謂也.
9.
凡說之難, 以至高遇至卑, 以至治接至亂. 未可直至也, 遠擧則病繆, 近(世)[擧]則病傭. 善者於是閒也, 亦必遠擧而不繆, 近(世)[擧]而不傭, 與時遷徙, 與世偃仰, 緩急瀛絀, 府然苦(渠)[梁]匽檃栝之於己也, 曲得所謂焉, 然而不折傷.
10.
故君子之度己則以繩, 接人則用枻. 度己以繩, 故足以爲天下法則矣. 接人用枻, 故能寬容, 因(求)[衆]以成天下之大事矣. 故君子賢而能容罷, 知而能容愚, 博而能容淺, 粹而能容雜, 夫是之謂兼術. 詩曰: “徐方旣同, 天子之功.”此之謂也.
11.
談說之術: 矜莊以持之, 端誠以處之, 堅彊以持之, (分別) [譬稱]以論之, (譬稱)[分別]以明之, 欣驩芬薌以送之, 寶之珍之, 責之神之, 如是, 則說常無不受. 雖不說人, 人莫不貴, 夫是之謂(爲)能貴其所貴. 傳曰: “唯君子爲能貴其所貴.”此之謂也.
12.
君子必辯.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 而君子爲甚焉. 是以小人辯言險, 君子辯言仁也. 言而非仁之中也, 則其言不若其黙也, 其辯不若其吶也; 言而仁之中也, 則好言者上矣, 不好言者下也. 故仁言大矣. 起於上ㆍ所以導於下, 政令是也; 起於下ㆍ所以忠於上, 謀救是也. 故君子之行仁也無厭. 志好之, 行安之, 樂言之,
13.
故(言)君子必辯. 小辯不如見端, 見端不如(見)本分. 小辯而察, 見端而明, 本分而理, 聖人士君子之分具矣. 有小人之辯者, 有士君子之辯者, 有聖人之辯者: 不先慮, 不早謀, 發之而當, 成文而類, 居錯遷徙, 應變不窮, 是聖人之辯者也. 先慮之, 早謀之, 斯須之言而足聽, 文而致實, 博而黨正, 是士君子之辯者也. 聽其言則辭辨而無統, 用其身則多詐而無功, 上不足以順明王, 下不足以和齊百姓, 然而口舌之於噡唯則節, 足以爲奇偉偃卻之屬, 夫是之謂姦人之雄. 聖王起, 所以先誅也. 然後盜賊次之. 盜賊得變, 此不得變也.
'고전 > 순자'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순자 중니 - 전문 (0) | 2020.09.14 |
---|---|
순자 비십이자 - 전문 (0) | 2020.09.14 |
순자 불구 - 전문 (0) | 2020.09.14 |
순자 수신 - 전문 (0) | 2020.09.14 |
순자 권학 - 전문 (0) | 2020.0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