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역사&절기/명절&풍속 (127)
건빵이랑 놀자
三伏 (삼복) 烹狗和葱爛蒸名曰狗醬 入雞笋更佳 又作羹調番椒屑澆白飯爲時食 發汗可以祛暑補虛 市上亦多賣之 按史記秦德公二年初作伏祠磔狗四門以禦蟲災 磔狗卽伏日故事而今俗因爲三伏佳饌 煮赤小豆粥以爲食 三伏皆如之
流頭 十五日東俗稱流頭日 按金克己集東都遺俗六月望日浴髮於東流水 祓除不祥因爲禊飮謂之流頭宴 國俗因之爲俗節 慶州尙有此風焉 蒸粳未粉打成長股團餠細切如珠 澆以蜜水照氷食之以供祀名曰水團 又有乾團不入水者卽冷飠匋之類 或用糯米粉爲之 按天寶遺事宮中每端午造粉團角黍釘金盤中以小小角弓架箭射中粉團者得食 又按歲時雜記端午作水團又名白團最精者名滴粉團 又按張文潜詩云水團氷浸砂糖裹 古人以角黍粽爲端午節物相餽送 盖此類而角與團異形也 今俗移於流頭以小麥麵溲而包豆荏和蜜蒸之曰霜花餠 又碾麵而油煮包苽饀或包豆荏和蜜爲饀卷摺異形名曰連餠 又皺作葉形包苽饀籠蒸浸醋醬以食之並以時食亦供祀 按放翁詩拭盤堆連展註淮人以麥餌謂連展似此類也 用小麥麵造麯如珠形名曰流頭麯 染五色聯三枚以色絲穿而佩之或掛於門楣以禳之
月內 (기타 5월 행사) 初十日太宗忌辰 每年必雨謂之太宗雨 太宗臨薨敎世宗曰旱災方甚 死若有知必使是日得雨 後果然 薦大小麥苽子于太廟 卿士家亦行之 按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農乃登麥天子嘗麥先薦寢廟又按崔寔月令初伏薦麥苽于祖禰 國制亦然 都俗以燻豆調鹽沈醬于陶甕爲過冬之計 百忌日辛不合醬忌辛日
端午2 端午俗名戌衣日 戌衣者東語車也 是日採艾葉爛搗入粳米粉發綠色打而作餻 象車輪形食之故謂之戌衣日 賣餠家以時食賣之 本草千年艾華人呼作狗舌草是也 艾葉之背白者曝乾碎作 火絨亦號戌衣草 按武珪燕北雜錄遼俗五月五日渤海廚子進艾餻 東俗似沿於是 午時採益母草豨薟曬爲藥用 又嫁棗樹 按花曆新栽嫁棗宜於端午日午時 又端午五鼓以斧斫諸果木數下結實多 今俗昉此 金海俗每歲自四月八日兒童羣聚習石戰于城南至端午日丁壯畢會分左右竪旗鳴鼓呌呼踊躍投石如雨 決勝負乃已 雖至死傷無悔 守令不能禁 【見輿地勝覽】 金山俗端午日羣少會於直指寺爲角力戱 遠近咸聚以賭勝負 聞風而觀光者以千百計 歲以爲常 軍威俗孝靈西岳金庾信祠俗稱三將軍堂 每歲端午縣首吏率邑人以驛騎旗鼓迎神遊於村巷【見輿地勝覽】 三陟俗邑人盛烏金簪小函藏於治所東隅樹下 每遇端午吏民取出奠而祭之 翌日還藏 諺傳高麗太祖時物 然未審其所以祭之之意遂成..
端午1 頒艾虎于閣臣用小稈纏束綵花蔌蔌如蓼穗 按歲時雜記端午以艾爲虎形或剪綵爲小虎粘艾葉以戴之 國制昉於此 工曹造進端午扇 頒于宮掖宰執侍從 扇之絶大者竹幅白矢滿五十四十名曰白貼 着漆者名曰漆貼 得此者多畵金剛一萬二千峯 或爲倡巫所把 近俗喜寫折枝桃花芙蓉虎蝶銀鯽鷺鷥 按戎菴漫筆端午賜京官宮扇 竹骨紙面俱畵翎毛五色綿纏繞艾虎者是也 湖南嶺南兩道伯及統閫進上節扇例送於朝紳曁親知間 造扇邑守令亦有進上贈遺 全州南平之制爲佳 僧頭魚頭蛇頭合竹斑竹外角內角三臺二臺竹節丹木彩角素角廣邊狹邊有環無環 製樣各殊五色及紫綠鴉靑雲暗石磷等諸色無不備焉 俗尙白黑二色黃漆黑漆兩貼及着油者 靑爲新郞素爲喪人諸色爲婦人小兒所把 團扇有五色 又有五色交貼斑斕者有似桐葉蓮葉蓮花蕉葉者 或着油或黃黑漆 男子在家而搖 色扇爲婦女兒童所持 又有色紙竹幅闊大爲輪扇有柄張之如傘作小兒遮陽之具 又有長柄大團扇作枕蕈揮蠅蚊之具 ..
月內 (기타 4월 행사) 賣餠家用糯米粉打成一片累累起酵如鈴形以酒蒸溲豆饀和蜜入於鈴內粘棗肉於鈴上名蒸餠有靑白兩色靑者用當歸葉屑也 按藝苑雌黃寒食以麵爲蒸餠樣團棗附之名曰棗餻 今俗沿于是 又不起鈴而蒸片食之 採黃薔薇花作餻油煎以食如三日花煎 以魚鮮細切熟之雜苽菜菊葉葱芽石耳熟鰒鷄卵名曰魚菜 又厚切作片包肉饀而熟之名曰魚饅頭 幷和醋醬食之 以烹芹和葱作膾調椒醬爲酒肴食之 皆初夏時食也 女娘及小童皆以鳳仙花調白礬染指甲 熊川俗熊山神堂土人每四月迎神下山陳鍾鼓雜戱遠近爭來祭之 十月又如之以爲常【見輿地勝覽】
八日 (초파일) 八日卽浴佛日東俗以是日燃燈謂之燈夕 前數日人家各竪燈竿頭建雉尾色帛爲旗 小戶則竿頭多結老松計家內子女人口懸燈以明亮爲吉 至九日乃止 侈者縛大竹累十 又駄致五江檣桅而成棚 或揷日月圈隨風眩轉或懸轉燈往來如走丸或紙包火藥而繫於索衝上如乘機箭火脚散下如雨或繫紙片幾十把飄揚如龍形或懸筐筥或作傀儡被以衣裳繫索而弄之 列㕓之棚務勝競高張數十索邪許引起矮小者人皆嗤之 按高麗史王宮國都以及鄕邑正月望燃燈二夜 崔怡於四月八日燃燈 上元燃燈本是中國之制而麗俗今已廢矣 又按高麗史國俗以四月八日是釋迦生日家家燃燈前期數旬羣童剪紙注竿爲旗 周呼城中街里求米布爲其費謂之呼旗 今俗燈竿揭旗者呼旗之遺也 必以八日肇自崔怡也 燈名西苽蒜子蓮花七星五行日月毬船鍾鼓樓閣欄干花盆轎子山樏甁缸鈴卵龍鳳鶴鯉龜鼈壽福太平萬歲南山等字燈皆象形紙塗 或用紅碧紗嵌雲母飾飛仙花鳥面面稜稜皆粘三色卷紙片紙旖旎聯翩 鼓燈多畵..
2 都俗出遊於山阿水曲謂之花柳卽上巳踏靑之遺俗也 弼雲臺杏花北屯桃花興仁門外楊柳其最勝處多集于此 京外武士及里民張侯分耦爲射會以賭勝負飮酒爲樂 秋節亦然 女娘採取靑草盈把者作髻削木而加之着以紅裳謂之閣氏 設褥席枕屛以爲戱 兒童折柳枝作竹+觱篥以吹之 謂之柳笙 江陵俗敬老每値良辰請年七十以上會于勝地以慰之 名曰靑春敬老會 雖僕隸之賤 登七旬者皆許赴會【見輿地勝覽】 慶州俗自春以四時遊賞之地爲四節遊宅春東野宅夏谷良宅秋仇知宅冬加伊宅【見輿地勝覽】 南原俗州人當春會于龍潭若栗林飮酒射侯以爲禮【見輿地勝覽】 龍安俗邑人當春節辦具爲鄕飮酒禮年八九十者一位六七十者一位五十以下一位序以齒 令人讀誓文曰父母不孝者黜 兄弟不和者黜 朋友不信者黜 謗訕朝政者黜 非毁守令者黜 一曰德業相勸 二曰過失相規 三曰禮俗相交 四曰患難相恤 凡同鄕之人各盡孝友忠信咸歸于厚 讀訖俱再拜以行飮射之禮 秋節又如之 【見輿地..
月內 1 造菉豆泡縷切和猪肉芹苗海衣用醋醬衝之極凉春晩可食名曰蕩平菜 入鷄子於滾湯半熟和醋醬名曰水卵 以黃苧蛤石首魚作湯食之 蘇魚産安山內洋鮆魚俗名葦魚産漢江下流高陽幸洲 春末司饔院官網捕進供 漁商遍街呼賣以爲膾材 桃花未落以河豚和靑芹油醬爲羹 味甚珍米 産於露湖者最先入市 憚其毒者代以禿尾魚 蒸禿尾亦時鮮之佳品 採薯蕷蒸食或和蜜作片食之 賣酒家造過夏酒以賣 酒名小麴杜鵑桃花松荀皆春釀之佳者 燒酒則孔德甕幕之間三亥酒 甕釀千百 最有名稱關西甘紅露碧香酒海西梨薑膏湖南竹瀝膏桂當酒湖西魯山春皆佳品亦有餉到者 賣餠家造粳米白小餠如鈴形入豆饀捻頭粘五色於鈴上連五枚如聯珠或造靑白半圓餠小者連五枚大者連二三枚摠名曰饊餠 又造五色圓餠松皮靑蒿圓餠名曰環餠大者稱馬蹄餠 又以糯米和棗肉造甑餠皆春節時食也 按歲時雜記二社尙食糕以棗爲之 今俗亦然 南山下善釀酒北部多佳餠都俗稱南酒北餠 用四午日重釀酒經春乃熟..
寒食 都俗上墓澆奠用正朝寒食端午秋夕四名節以酒果脯醢餠麵臛炙之羞祭之曰節祀 有從先稱家之異而寒食秋夕最盛 四郊士女綿絡不絶 按唐鄭正則祠享儀云古者無墓祭之文孔子許望墓以時祭祀 墓祭盖出於此 又按唐開元勅許寒食上墓五代後周寒食野祭而焚紙錢 寒食墓祭自唐而始也 齊人呼爲冷節 又曰熟食盖以子推焚死傷憐禁火之遺俗也 今之與正朝端午秋夕爲四節祀卽東俗也 朝家則幷冬至爲五節享 農家以是日下田圃種子
淸明 取楡柳之火頒賜各司卽周官出火唐宋賜火之遺制也 農家始春耕
三日 採杜鵑花拌糯米粉作圓餻以香油煮之名曰花煎卽古之熬餠寒具也 又拌菉豆粉熟而細切澆五味子水和蜜調海松子名曰花麵 或二杜鵑花拌菉豆屑爲之 又造菉豆麵或染紅色澆蜜水名曰水麵幷以時食供祀 鎭川俗自三月三日至四月八日女人率巫祈子於牛潭上東西龍王堂及三神堂 絡續不絶四方女人亦皆來禱而觀者如市 歲以爲常
月內 初昏見參星在月前如牽轡 遠則徵豊 按崔寔農家諺二月昏參星夕是也 薦氷于太廟 按禮記月令 仲春之月 天子乃開氷先薦寢廟 國制亦然 二十日雨占豊 徵陰亦吉 濟州俗是月禁乘船 【見輿地勝覽】
朔日 頒中和尺于宰執侍從 尺用斑竹赤木制之 健陵丙辰盖修唐中和節故事也 按李泌正月奏曰以晦爲節非也 請以二月朔爲中和節 令百官進農書以示務本 頒尺用此意也 卸下上元禾竿穀作白餠 大者如掌小者如卵皆作半璧樣 蒸豆爲饀隔鋪松葉於甑內蒸熟而出 洗以水塗以香油名曰松餠 饋奴婢如齒數 俗稱是日爲奴婢日 東作伊始故饗此屬云 賣餠家用赤豆黑豆靑豆爲饀 或和蜜包之 或以蒸棗熟芹爲饀自是月以爲時食 灑掃堂宇剪紙書香娘閣氏速去千里八字貼於椽上 閣氏者東語女子也 香娘閣氏盖指馬陸也 惡而辟之之辭也 嶺南俗家家祭神名曰靈登神 降于巫 出遊 村閭人爭迎之而樂之 自是月朔日忌人物不接之至十五日或二十日 濟州俗二月朔日歸德金寧等地立木竿十二迎神祭之 涯月居人得槎形如馬頭者飾以彩帛作躍馬戱以娛神至望日乃止謂之然燈【見輿地勝覽】
月內 市廛擇日開市必用毛蟲日取其繁氄而寅日爲最 收太學四學居齋儒生食堂到記親試講製 講則三經中一經 製則如節製之例 講製居首並賜第曰春到記科秋節又行之曰秋到記科 慶州俗正月上子上辰上午上亥等日忌愼百事不敢動作以爲愼日 盖新羅炤智王十年正月十五日有烏鼠龍馬猪之異王免琴匣之禍 國人以子辰午亥日爲愼日 俚言怛忉言悲愁而禁忌也 金宗直有怛忉歌【見輿地勝覽】 十六日鄕俗多不動作不納木物爲忌日似襲慶州之遺風也 二十四日每年陰曀 盖倭亂時倭兵陷京城天兵乘勝進逼倭賊驚遁半夜焚蕩盡屠一城百無一脫 乃是日而怨氣使然也 八日謬稱敗日 八與敗華音同也 是日男子不出門爲俗忌日 按高麗俗以每月八日婦女出遊城內外故男子在家不出 此風訛傳今俗作不宜出行日 上弦下弦日稱潮減日每月人家有拘忌事必過是日始相通涉人物之有所忌者亦過是日而接之 初五十四二十三日稱三敗日 每月忌百事不敢動作不宜出行 盖自麗俗以此三日卽君上所用之日..
上元4 曉頭候雞初鳴算其鳴數過十鳴卽占歲豊卽鄕里之俗也 兩西俗上元前夜待鷄鳴家家持瓢爭先汲井華水謂之撈龍卵 先汲者占其農功 又以大豆十二枚爲十二月標納于(禾+蜀)稈以綯束之沈於井中謂之月滋 晨出驗之以其滋不滋徵其月之水旱而不忒 又以里中戶數用大豆幾枚各爲戶主之標納稈沈井謂之戶滋 厥明驗之滋者其戶年內豊足 湖西俗有炬戰又以綯索分隊把持相牽引不被引者爲勝以占豊卽古之絜河戱也 畿俗亦然緇徒又有此戱 關東峽俗羣童齊唱百鳥之名作驅逐之狀亦是祈穀之意也 春川俗有車戰以獨輪車各里分隊前驅相戰以占年事 逐北者爲凶 加平俗亦然 嶺南俗有葛戰以葛作索 大可四五十把分隊相引以決勝謂之占豊 安東俗村女老弱成羣夜出城外魚貫伏行後前相續連亘不絶令一幼女子步行其上左右扶掖唱喏來往若踏橋狀 女兒先唱曰是何橋 伏者齊應曰淸溪山銅橋 遵大路而或東或西達宵而止 豊基俗上元日邑首吏倒騎黑牛抱琴而入衙庭拜于官擎日傘而出未知何意..
上元3 初昏持炬登高謂之迎月以先見月者爲吉 仍占候月色赤徵旱白徵水 又占月出時形體大小湧浮高低 又以輪郭四方厚薄占四方年事 厚則徵豊薄則徵凶無少差忒 巡邏軍門弛夜禁 按唐韋述西都雜記正月十五夜勅許金吾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 國制倣此 都人士女傾城而出廳夕鍾於閱雲街鍾閣散至諸橋往來達夜不絶謂之踏橋 或云橋方言與脚同釋音 俗說如是則終年無脚疾 大小廣通橋及手標橋最盛人海人城簫鼓喧轟 按雍洛靈異錄唐朝正月十五夜許三夜夜行士女無不夜遊車馬塞路 又按陸啓浤北京歲華記正月十五夜婦女俱出門走橋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元夕婦女相率宵行以消疾病曰走百病 沈榜宛暑雜記十六夜婦女羣遊 凡有橋處三五相率以過謂之度厄 此卽東俗踏橋所沿也 李睟光芝峯類說云上元踏橋之戱始自前朝在平時甚盛士女騈闐達夜不止法官至於禁捕今俗婦女無復踏橋者矣 三門外及阿峴人成羣分隊或持棒或投石喊聲趕逐爲接戰狀於萬里峴上謂之邊戰 以退走邊爲負 俗..
上元2 淸晨嚼生栗胡桃銀杏皮栢子蔓菁根之屬祝曰 一年十二朔無事太平不生癰癤謂之嚼癤 或云固齒之方 義州俗年少男女淸晨嚼飴糖謂之齒較 飮淸酒一盞不溫令人耳聰 謂之牖聾酒 按葉廷珪海錄碎事社日飮治聾酒 今俗於上元行之 畜匏瓜蔈蕈諸乾物及大豆黃卷蔓菁蘿葍謂之陳菜 必於是日作菜食之 凡瓜顱茄皮蔓菁葉皆不棄曬乾亦爲烹食謂之不病暑 以菜葉海衣裹飯啗之謂之福裹 按荊楚歲時記人日採七種採作羹 今俗移於上元 而抑亦邶風御冬之旨畜也 作五穀雜飯食之亦以相遺 嶺南俗亦然 終日食之盖襲社飯相饋之古風也 早起見人猝然呼之有應者輒曰買吾暑謂之賣暑 賣之則謂無暑病 百計呼之故不應以爲謔 按范石湖賣癡獃詞除夕更闌人不睡云有癡獃召人買 又按陸放翁詩呼盧院落譁新歲買困兒童起五更註立春未明相呼賣春困 今俗上元賣暑卽此類也 小兒春病黧瘠者乞上元百家飯 騎臼對犬而坐與犬一匙自噉一匙 不復病 是日不飼犬 飼之則多蠅而瘦故也 俗戱..
上元1 炊糯米拌棗栗油蜜醬再蒸調海松子名曰藥飯 爲上元佳饌用以供祀 盖新羅舊俗也 按東京雜記新羅炤智王十年正月十五日 幸天泉亭有飛烏警告于王 國俗以上元日爲烏忌之日 作糯飯祭烏報賽 今俗因爲時食 鄕里人家以上元前日 束藁如纛狀包禾黍稷粟之穗 又懸木綿花冒於長竿之首建屋傍張索把定 稱禾積以祈豊 峽俗立多枝木於牛宮之後 掛穀穗綿花 小兒曉起繞樹而行歌以祝之至日出 國朝故事正月望日大內象豳風七月耕穫狀分左右各勝 盖亦祈年之意 而閭巷禾竿卽其一事爾 男女年値羅睺直星者造芻靈 方言謂之處容 齎銅錢於顱中 上元前夜初昏棄于塗以消厄 羣童遍向門外呼出處容 得便破顱爭錢徇路以打擊之 謂之打芻戱 處容之稱出於新羅憲康王時東海龍子之名 今掌樂院鄕樂部有處容舞是也 以芻靈謂處容盖假此也 俗信卜說年値日月直星者 剪紙象日月鉗以木揷屋脊 月出時或燃炬迎之 水直星者 以紙囊飯夜半投井中禳之 俗最忌處容直星 男女幼..
卯日巳日 卯日爲兎日 繅綿絲謂之兎絲 佩而禳灾 不納人口木物忌女先入 巳日不理髮忌蛇入宅
上亥上子日 上亥爲豕日上子爲鼠日 國朝故事宮中小䆠數百聯炬曳地呼爋豕爋鼠 燒穀種盛于囊頒賜宰執近侍以眎祈年之意 始有亥囊子囊之稱 用錦製亥囊圓子囊長 及健陵御極復古制頒囊上子日 閭巷亦炒豆呪云鼠嘴焦鼠嘴焦 湖西俗燃炬成羣謂之燻鼠火 上亥日作豆屑澡面黑者漸白 豕色黑 故反取其義也
人日 頒銅人勝于閣臣如小圓鏡有柄鏤仙人 按歲時記隋劉臻妻陳氏人日上人勝 或剪綵或鏤金薄爲之 人勝倣此 命招提學設科曰人日製試 太學圓點儒生參食堂滿三十日爲圓點始許赴試 以詩賦表策箴銘頌律賦排律等各體隨意命題考取 居魁者或賜第發解施賞有差 設行於泮宮 或親試於闕內 又或通方外儒生 節日試士自人日始三日七夕九日皆倣此曰節製
立春 大內貼春帖子 卿士庶民家及市廛皆貼春聯頌禱 名曰春祝 按荊楚歲時記立春日貼宜春二字于門 今之春聯昉此 觀象監朱砂搨辟邪文進于大內貼門楣 其文曰甲作食歹匈 胇胃食虎 雄伯食魅 騰簡食不祥 攬諸食咎 伯寄食夢 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 委隨食觀 錯斷食巨 窮奇騰根共食蟲 凡使十二神追惡凶 嚇汝軀 拉汝幹節 解汝肌肉 抽汝肺腸 汝不急去後者爲糧 急急如律令 此卽續漢書禮樂志先臘一日大儺逐疫侲子所和之詞而今作立春符端午日亦貼之 健陵印頒恩重經眞言貼楣禳之 其文曰 曩謨 三滿多 沒駄喃 唵誐誐曩 娑嚩訶 亦作端午符門帖有神荼鬱壘四字 古俗元日桃符畵神荼鬱壘像置之門戶以禦凶鬼 其制自黃帝始 今用於春帖 又有門神戶靈 呵噤不祥 國泰民安 家給人足 雨順風調 時和歲豊 等對語 閭巷柱楣通用對聯 壽如山 富如海 去千灾 來百福 立春大吉 建陽多慶 堯之日月 舜之乾坤 愛君希道泰 憂國願年豊 父母千年壽..
2 京外朝官命婦年七十以上 歲首賜米魚鹽以爲例 朝官年八十士庶年九十各加一資 年百歲特超一品階 每歲首以應資老人授資入政稟下批 皆優老尊年之盛典也 閭巷壁上貼鷄虎畵以禳之 按董勛問禮俗一日爲鷄 又按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畵雞帖戶 今俗昉此 畵虎似取寅月之義也 男女年値三災者畵三鷹貼于門楣 三災法巳酉丑生亥子丑年 申子辰生寅卯辰年 亥卯未生巳午未年 寅午戌生申酉戌年 俗信卜說用此以禳之 生年隔九而入三災 三年之內不干人物多愼忌之事 逢親舊年少以登科進官生男獲財等語爲德談以相賀 曉頭出街巷間無定向以初聞之聲卜一年休咎謂之聽讖 按燕京俗除夕禱竈前請方向 抱鏡出門聽市語以卜來年休咎 東俗亦然 擲五行占以卜新年身數 五行各有占辭 木刻金木水火土如碁子 一時擲之 觀其俯仰而得占 男女一年梳頭貯退髮留梳函中 必待元日黃昏燒於門外以辟瘟 按孫思邈千金方正月寅日 燒白髮吉 元日燒髮昉於是 俗說鬼名夜光是夜降..
1 議政大臣率百官詣闕新歲問安奉箋文表裏朝賀於正殿之庭 八道方伯閫帥州牧進箋文方物 州府郡縣戶長吏亦咸來參班 冬至又行進箋之儀 京都俗歲謁家廟行祭曰茶禮 男女年少卑幼者皆着新衣曰歲粧 訪族戚長老曰歲拜 饋以時食曰歲饌 酒曰歲酒 按崔寔月令正日潔祀祖禰飮椒栢酒 又按宗懍荊楚歲時記元日進屠蘇酒膠牙餳 此卽歲酒歲饌之始 姻親家婦女相送靚粧少婢問新年平安曰問安婢 李參奉匡呂有詩曰誰家問安婢問安入誰家 各司胥吏隸各營校卒摺紙列名來呈單子於官員及先生家 門內置髹盤受之曰歲銜 外道衙門亦然 按王錡寓圃雜記京師風俗每正朝主人皆出賀 惟置白紙簿並筆硯於几 賀客至書其名無迎送也 此卽歲銜之始 蒸粳米粉置大板上以木杵有棅者 無數擣打引作長股餠名曰白餠 因細切薄如錢和醬水湯熟 調牛雉肉番椒屑名曰餠湯 以供祀接客爲歲饌之不可闕者 入湯烹之 故古稱濕麪者似是物也 市肆以時食賣之 諺稱添齒者謂吃餠湯第幾椀 按陸放翁..
1. 序 余嘗於元朝及上元各賦數十絶句略述土風 見者以爲道得該備至或解頤 擬更逐節有述要成一國歲時之故實 而因循未遑者今已有年寔緣衰懶筆退不能如前者之有思輒書也 一日陶厓洪友抽丌上一編書示之曰此所述東國歲時記也 中州則自宗懍以來作此書者不爲不多 而吾東則至今闕如 故聊爾效嚬以誌土風之各異焉 便一信書不可無弁首之文 試爲我裁之也 余乃受而卒業 自元月訖臘月凡爲目者二十有三 如事在某月而不可繫日者逐朔之末區別而揭之 最下方附以閏朔之所需 而近自京都遠曁窮陲苟有尋常一事之稱於當節者雖涉鄙俚無遺悉錄 東俗之下必博采傳記中襯合者以證其所由出 考据旣洽錯落俱載沿流而溯源由條而達本 是不但爲描寫一國之俗 尙並與中華之舊而觸類長之 儼然爲一統文字 富哉言乎其足徵於來後也必矣 雖然此特全鼎之一臠 烏足與論於嚌胾之眞味也 嗚呼洪君之少日所期者自謂何如人亦孰不詡之以世掌絲綸之池上鳳毛也 竟乃局於命途蘊而莫售..
명절과 풍속 명절이칭(異稱)음력일자풍속설날원일(元日)ㆍ원단(元旦)ㆍ원정(元正)ㆍ원신(元新)ㆍ원조(元朝)ㆍ정조(正朝)ㆍ세수(歲首)ㆍ세초(歲初)ㆍ연두(年頭)ㆍ연수(年首)ㆍ연시(年始)ㆍ신일(愼日)ㆍ달도(怛忉)ㆍ신정(新正)ㆍ구정(舊正)1월 1일세배, 연날리기, 윷놀이, 떡국먹기대보름상원(上元)ㆍ원월(元月)ㆍ원석(元夕)ㆍ원야(元夜)ㆍ원절(元節)ㆍ등절(燈節)ㆍ등화절(燈火節)ㆍ등롱절(燈籠節)ㆍ등석(燈夕)1월 15일약밥, 귀밝이술, 부럼깨기, 더위팔기, 지신밟기,삼짇날상사(上巳)ㆍ원사(元巳)ㆍ중삼(重三)ㆍ진일(三辰日)ㆍ상제답청절(上除踏靑節)ㆍ답청절(踏靑節)3월 3일진달래화전(花煎), 쑥떡, 풀각시놀이, 궁술회, 개떡, 방생대법회한식(寒食)춘추시대 진(晉) 사람 개자추(介子推)의 넋을 위로하기 위한 날. 춘추시대 제나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