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達生 (15)
건빵이랑 놀자
달생(達生) 第十九 1. 達生之情者, 不務生之所無以爲; 達命之情者, 不務知之所無奈何. 養形必先之以物, 物有余而形不養者有之矣. 有生必先無離形, 形不離而生亡者有之矣. 生之來不能卻, 其去不能止. 悲夫! 世之人以爲養形足以存生, 而養形果不足以存生, 則世奚足爲哉! 雖不足爲而不可不爲者, 其爲不免矣! 夫欲免爲形者, 莫如棄世. 棄世則無累, 無累則正平, 正平則與彼更生, 更生則幾矣! 事奚足遺棄而生奚足遺? 棄事則形不勞, 遺生則精不虧. 夫形全精復, 與天爲一. 天地者, 萬物之父母也. 合則成體, 散則成始. 形精不虧, 是謂能移. 精而又精, 反以相天. 2. 子列子問關尹曰: “至人潛行不窒, 蹈火不熱, 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栗. 請問何以至於此?” 關尹曰: “是純氣之守也, 非知巧果敢之列. 居, 予語女. 凡有貌象聲色者, 皆物也, 物與物何以相遠! 夫..
71 又按此書 下文有曰猶卽如也 其義繫於上文 不可殊絶明矣 若單稱之 卽與世俗歇後之語無異 歇後之義 人或未詳 余觀野客叢書 洪駒父云 世謂兄弟爲友于 謂子孫爲貽厥 歇後語也 僕考諸史 自東漢以來 多有此語 曰居貽厥之始 曰友于之情愈厚 如言色斯赫斯則哲之類甚多 又按陸放翁老學菴筆記韓退之詩云 夕貶潮陽路八千 歐公云 夷陵此去更三千 謂八千里三千里也 或以爲歇後語 非也 書弼成五服 至于五千 註云五千里 論語冉有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註亦云六七十里五六十里也 據此兩說 則歇後之義 可知 蓋但云友于 則不知所友者何人 但云貽厥 則不知所貽者何人 但云赫斯 則不知赫底爲何事 但云則哲 則不知哲底爲何事 但云八千三千 則不知八千三千是何物 以其遺却實事正意而設爲虛語 故謂之歇後也 禮記猶子 本謂喪服兄弟之子 與己子同也 今無上文六字 而單稱猶子 則殆與貽厥友于之類無異 故先生說如此矣
13 有孫休者, 踵門而詫子扁慶子曰: “休居鄕不見謂不修, 臨難不見謂不勇. 然而田原不遇歲, 事君不遇世, 賓於鄕里, 逐於州部, 則胡罪乎天哉? 休惡遇此命也?” 扁子曰: “子獨不聞夫至人之自行耶? 忘其肝膽, 遺其耳目, 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 逍遙乎無事之業, 是謂爲而不恃, 長而不宰. 今汝飾知以驚愚, 修身以明淤, 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汝得全而形軀, 具而九竅, 無中道夭於聾盲跛蹇而比於人數亦幸矣, 又何暇乎天之怨哉! 子往矣!” 孫子出, 扁子入. 坐有間, 仰天而嘆. 弟子問曰: “先生何爲嘆乎?” 扁子曰: “向者休來, 吾告之以至人之德, 吾恐其驚而遂至於惑也.” 弟子曰: “不然. 孫子之所言是邪, 先生之所言非邪, 非固不能惑是; 孫子所言非邪, 先生所言是邪, 彼固惑而來矣, 又奚罪焉!” 扁子曰: “不然. 昔者有鳥止於魯郊, 魯君說之, 爲具太牢以饗..
12 工倕旋而蓋規矩, 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 故其靈台一而不桎. 忘足, 履之適也; 忘要, 帶之適也; 知忘是非, 心之適也; 不內變, 不外從, 事會之適也; 始乎適而未嘗不適者, 忘適之適也.
11 東野稷以御見莊公, 進退中繩, 左右旋中規. 莊公以爲文弗過也. 使之鉤百而反. 顔闔遇之, 入見曰: “稷之馬將敗.” 公密而不應. 少焉, 果敗而反. 公曰: “子何以知之?” 曰: “其馬力竭矣而猶求焉, 故曰敗.”
9. 孔子觀於呂梁, 縣水三十仞, 流沫四十里, 黿鼉魚鱉之所不能游也. 見一丈夫游之, 以爲有苦而欲死也. 使弟子幷流而拯之. 數百步而出, 被發行歌而游於塘下. 孔子從而問焉, 曰: “吾以子爲鬼, 察子則人也. 請問: 蹈水有道乎?” 曰: “亡, 吾無道. 吾始乎故, 長乎性, 成乎命. 與齊俱入, 與汩偕出, 從水之道而不爲私焉. 此吾所以蹈之也.” 孔子曰: “何謂始乎故, 長乎性, 成乎命?” 曰: “吾生於陵而安於陵, 故也; 長於水而安於水, 性也; 不知吾所以然而然, 命也.”
8. 紀渻子爲王養斗雞. 十日而問: “雞已乎?” 曰: “未也, 方虛驕而恃氣.” 十日又問, 曰: “未也, 猶應向景.” 十日又問, 曰: “未也, 猶疾視而盛氣.” 十日又問, 曰: “幾矣, 雞雖有鳴者, 已無變矣, 望之似木雞矣, 其德全矣. 異雞無敢應者, 反走矣.”
7. 桓公田於澤, 管仲御, 見鬼焉. 公撫管仲之手曰: “仲父何見?” 對曰: “臣無所見.” 公反, 誒詒爲病, 數日不出. 齊士有皇子告敖者, 曰: “公則自傷, 鬼惡能傷公! 夫忿滀之氣, 散而不反, 則爲不足; 上而不下, 則使人善怒; 下而不上, 則使人善忘; 不上不下, 中身當心, 則爲病.” 桓公曰: “然則有鬼乎?” 曰: “有. 沈有履. 竈有髻. 戶內之煩壤, 雷霆處之; 東北方之下者倍阿, 鮭蠪躍之; 西北方之下者, 則泆陽處之. 水有罔象, 丘有峷, 山有蘷, 野有彷徨, 澤有委蛇.” 公曰: “請問委蛇之伏狀何如?” 皇子曰: “委蛇, 其大如轂, 其長如轅, 紫衣而朱冠. 其爲物也惡, 聞雷車之聲則捧其首而立. 見之者殆乎霸.” 桓公辴然而笑曰: “此寡人之所見者也.” 於是正衣冠與之坐, 不終日而不知病之去也.
6. 祝宗人玄端以臨牢筴說彘, 曰: “汝奚惡死! 吾將三月豢汝, 十日戒, 三日齊, 藉白茅, 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 則汝爲之乎?” 爲彘謀曰: “不如食以糠糟而錯之牢筴之中.” 自爲謀, 則苟生有軒冕之尊, 死得於腞楯之上·聚僂之中則爲之. 爲彘謀則去之, 自爲謀則取之, 所異彘者何也!

5. 두 가지의 잘못된 양생법 田開之見周威公, 威公曰: “吾聞祝腎學生, 吾子與祝腎游, 亦何聞焉?” 田開之曰: “開之操拔篲以侍門庭, 亦何聞於夫子?” 威公曰: “田子無讓, 寡人願聞之.” 開之曰: “聞之夫子曰: ‘善養生者, 若牧羊然, 視其後者而鞭之.’” 威公曰: “何謂也?” 田開之曰: “魯有單豹者, 岩居而水飮, 不與民共利, 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 不幸遇餓虎, 餓虎殺而食之. 有張毅者, 高門縣薄, 無不走也, 行年四十而有內熱之病以死. 豹養其內而虎食其外, 毅養其外而病攻其內, 此二子者, 皆不鞭其後者也. 仲尼曰: ‘無入而藏, 無出而陽, 柴立其中央. 三者若得, 其名必極. 夫畏塗者, 十殺一人, 則父子兄弟相戒也, 必盛卒徒而後敢出焉, 不亦知乎! 人之所取畏者, 袵席之上, 飮食之間, 而不知爲之戒者, 過也!’” 해석 田開之見周威公,..
4. 顔淵問仲尼曰: “吾嘗濟乎觴深之淵, 津人操舟若神. 吾問焉曰: ‘操舟可學耶?’ 曰: ‘可. 善游者數能. 若乃夫沒人, 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 吾問焉而不吾告, 敢問何謂也?” 仲尼曰: “善游者數能, 忘水也; 若乃夫沒人之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 彼視淵若陵, 視舟若履, 猶其車卻也. 覆卻萬方陳乎前而不得入其舍, 惡往而不暇! 以瓦注者巧, 以鉤注者憚, 以黃金注者殙. 其巧一也, 而有所矜, 則重外也. 凡外重者內拙.”
2. 子列子問關尹曰: “至人潛行不窒, 蹈火不熱, 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栗. 請問何以至於此?” 關尹曰: “是純氣之守也, 非知巧果敢之列. 居, 予語女. 凡有貌象聲色者, 皆物也, 物與物何以相遠! 夫奚足以至乎先! 是色而已. 則物之造乎不形, 而止乎無所化. 夫得是而窮之者, 物焉得而止焉! 彼將處乎不淫之度, 而藏乎無端之紀, 游乎萬物之所終始. 壹其性, 養其氣, 合其德, 以通乎物之所造. 夫若是者, 其天守全, 其神無隙, 物奚自入焉! 夫醉者之墜車, 雖疾不死. 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 其神全也. 乘亦不知也, 墜亦不知也, 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 是故遻物而不慴. 彼得全於酒而猶若是, 而况得全於天乎? 聖人藏於天, 故莫之能傷也. 復仇者, 不折鏌干; 雖有忮心者, 不怨飄瓦, 是以天下平均. 故無攻戰之亂, 無殺戮之刑者, 由此道也. 不開人之天, 而開天之天..
1. 達生之情者, 不務生之所無以爲; 達命之情者, 不務知之所無奈何. 養形必先之以物, 物有余而形不養者有之矣. 有生必先無離形, 形不離而生亡者有之矣. 生之來不能卻, 其去不能止. 悲夫! 世之人以爲養形足以存生, 而養形果不足以存生, 則世奚足爲哉! 雖不足爲而不可不爲者, 其爲不免矣! 夫欲免爲形者, 莫如棄世. 棄世則無累, 無累則正平, 正平則與彼更生, 更生則幾矣! 事奚足遺棄而生奚足遺? 棄事則形不勞, 遺生則精不虧. 夫形全精復, 與天爲一. 天地者, 萬物之父母也. 合則成體, 散則成始. 形精不虧, 是謂能移. 精而又精, 反以相天.

3. 만물을 준다 해도 매미 날개와 바꾸지 않다 구루승조(痀僂承蜩) 仲尼適楚, 出於林中, 見痀僂者承蜩, 猶掇之也. 仲尼曰 : “子巧乎, 有道耶?” 曰 : “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 則失者錙銖 ; 累三而不墜, 則失者十一 ; 累五而不墜, 猶掇之也. 吾處身也, 若橛株拘 ; 吾執臂也, 若槁木之枝. 雖天地之大, 萬物之多, 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側, 不以萬物易蜩之翼, 何爲而不得!” 孔子顧謂弟子曰 : “用志不分, 乃凝於神. 其痀僂丈人之謂乎!” 해석 仲尼適楚, 出於林中, 중니가 초나라로 갈 때 산속에서 나오다가 見痀僂者承蜩, 猶掇之也. 곱추가 매미 잡기를 마치 줍듯 하는 걸 보았다. 仲尼曰: “子巧乎, 有道耶?” 중니가 “그대는 솜씨가 좋군요. 방법이 있습니까?”라고 말했다. 曰: “我有道也. 곱추가 말했다. “..
10. 재인(梓人)이 귀신과 같은 솜씨를 발휘할 수 있었던 이유재경삭목(梓慶削木) 梓慶削木爲鐻, 鐻成, 見者驚猶鬼神. 魯侯見而問焉, 曰: “子何術以爲焉?” 對曰: “臣, 工人, 何術之有! 雖然, 有一焉. 臣將爲鐻, 未嘗敢以耗氣也, 必齊以靜心. 齊三日, 而不敢懷慶賞爵祿; 齊五日, 不敢懷非譽巧拙; 齊七日, 輒然忘吾有四枝形體也. 當是時也, 無公朝, 其巧專而外骨消, 然後入山林, 觀天性形軀. 至矣, 然後成鐻, 然後加手焉, 不然則已. 則以天合天, 器之所以疑神者, 其是歟!” 해석梓慶削木爲鐻, 鐻成, 목수【梓人: 목수의 우두머리로 주나라 때의 관직명이다.】 경이 나무를 깎아 거북받침을 만들었는데 거북받침이 완성되자, 見者驚猶鬼神. 본 사람들이 마치 귀신이 만든 것 같다며 놀랐다. 魯侯見而問焉, 曰: “子何術以爲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