복허제이십(福虛第二十)
01
世論行善者福至, 爲惡者禍來. 禍福之應, 皆天也, 人爲之, 天應之. 陽恩, 人君賞其行 ; 陰惠, 天地報其德.
인용
02
無貴賤賢愚, 莫謂不然. [不]徒見行事有其文傳, 又見善人時遇福, 故遂信之, 謂之實然. 斯言或時賢聖欲勸人爲善, 著必然之語, 以明德報 ; 或福時適, 遇者以爲然. 如實論之, 安得福祐乎?
인용
03
楚惠王食寒葅而得蛭, 因遂呑之, 腹有疾而不能食. 令尹問 : “王安得此疾也?” 王曰: “我食寒葅而得蛭, 念譴之而不行其罪乎? 是廢法而威不立也, 非所以使國人聞之也. 譴而行誅乎? 則庖廚(宰)監食者法皆當死, 心又不忍也. 吾恐左右見之也, 因遂呑之.” 令尹避席再拜而賀曰: “臣聞天道無親, 唯德是輔. 王有仁德, 天之所奉也, 病不爲傷.” 是夕也, 惠王之後而蛭出, 及久患心腹之積皆愈. 故天之親(視)德(聽)也, 可謂不察乎? 曰: 此虛言也.
인용
04
案惠王之呑蛭, 不肖之主也. 有不肖之行, 天不佑也. 何則? 惠王不忍譴蛭, 恐庖廚監食法皆誅也. 一國之君, 專擅賞罰 ; 而赦, 人君所爲也. 惠王通譴葅中何故有蛭, 庖廚監食皆當伏法, 然能終不以飮食行誅於人, 赦而不罪, 惠莫大焉. 庖廚罪覺而不誅, 自新而改後 ; 惠王赦細而活微, 身安不病. 今則不然, 强食害己之物, 使監食之臣不聞其過, 失御下之威, 無禦非之心, 不肖一也. 使庖廚監食失甘苦之和, 若塵土落於葅中, 大如蟣虱, 非意所能覽, 非目所能見, 原心定罪, 不明其過, 可謂惠矣. 今蛭廣有分數, 長有寸度, 在寒葅中, 眇目之人, 猶將見之. 臣不畏敬, 擇濯不謹, 罪過至重, 惠王不譴, 不肖二也. 葅中不當有蛭, 不食投地 ; 如恐左右之見, 懷屛隱匿之處, 足以使蛭不見, 何必食之? 如不可食之物, 誤在葅中, 可復隱匿而强食之? 不肖三也. 有不肖之行, 而天祐之, 是天報祐不肖人也.
인용
05
不忍譴蛭, 世謂之賢, 賢者操行, 多若呑蛭之類, 呑蛭天除其病, 是則賢者常無病也. 賢者德薄, 未足以言. 聖人純道, 操行少非, 爲推不忍之行, 以容人之過, 必衆多矣. 然而武王不豫, 孔子疾病, 天之祐人, 何不實也?
인용
06
或時惠王呑蛭, 蛭偶自出. 食生物者, 無有不死, 腹中熱也. 初呑, 蛭時未死, 而腹中熱, 蛭動作, 故腹中痛. 須臾, 蛭死腹中, 痛亦止. 蛭之性食血, 惠王心腹之積, 殆積血也. 故食血之蟲死, 而積而之病愈. 猶狸之性食鼠, 人有鼠病, 呑狸自愈, 物類相勝, 方藥相使也. 食蛭蟲而病愈, 安得怪乎? 食生物無不死, 死無不出, 之後蛭出, 安得祐乎? 令尹見惠王有不忍之德, 知蛭入腹中必當死出, {臣}因[以]再拜, 賀病不爲傷, 著己知來之德, 以喜惠王之心, 是與子韋之言星徙, 太卜之言地動, 無以異也. 宋人有好善行者, 三世不改, 家無故黑牛生白犢, 以問孔子. 孔子曰: “此吉祥也, 以享鬼神.” 卽以犢祭. 一年, 其父無故而盲. 牛又生白犢, 其父又使其子問孔子. 孔子曰: “吉祥也, 以享鬼神.” 復以犢祭. 一年, 其子[又]無故而盲. 其後楚攻宋, 圍其城. 當此之時, 易子而食之, @析骸而炊之, 此獨以父子俱盲之故, 得毋乘城. 軍罷圍解, 父子俱視. 此脩善積行神報之效也. 曰: 此虛言也.
인용
07
夫宋人父子脩善如此, 神報之, 何必使之先盲後視哉? 不盲常視, 不能護乎? 此神不能護不盲之人, 則亦不能以盲護人矣.
인용
08
使宋·楚之君合戰頓兵, 流血僵尸, 戰夫禽獲, 死亡不還, 以盲之故, 得脫不行, 可謂神報之矣. 今宋·楚相攻, 兩軍未合, 華元·子反結言而退, 二軍之衆, 幷全而歸, 兵矢之刃無頓用者. 雖有乘城之役, 無死亡之患. 爲善人報者, 爲乘城之間乎? 使時不盲, 亦猶不死. 盲與不盲, 俱得脫免, 神之使盲, 何益於善?
인용
09
當宋國乏糧之時也, 盲人之家, 豈獨富哉? 俱與乘城之家易子@析骸, 反以窮厄獨盲無見, 則神報祐人, 失善惡之實也.
인용
10
宋人父子, 前偶自以風寒發盲, 圍解之後, 盲偶自愈. 世見父子脩善, 又用二白犢祭, 宋·楚相攻, 獨不乘城, 圍解之後, 父子皆視, 則謂脩善之報, 獲鬼神之祐矣.
인용
11
楚相孫叔敖爲兒之時, 見兩頭蛇, 殺而埋之, 歸, 對其母泣. 母問其故, 對曰: “我聞見兩頭蛇[者]死. 向者, 出見兩頭蛇, 恐去母死, 是以泣也.” 其母曰: “今蛇何在?” 對曰: “我恐後人見之, 卽殺而埋之.” 其母曰: “吾聞有陰德者, 天{必}報之[福]. 汝必不死, 天必報汝.” 叔敖竟不死, 遂爲楚相. 埋一蛇, 獲二祐, 天報善, 明矣. 曰: 此虛言矣.
인용
12
夫見兩頭蛇輒死者, 俗言也 ; 有陰德天報之福者, 俗議也. 叔敖信俗言而埋蛇, 其母信俗議而必報, 是謂死生無命, 在一蛇之死.
인용
13
齊孟嘗君田文以五月五日生, 其父田嬰讓其母曰: “何故擧之?” 曰: “君所以不擧五月子, 何也?” 嬰曰: “五月子, 長與戶同, 殺其父母.” 曰: “人命在天乎? 在戶乎? 如在天, 君何憂也? 如在戶, 則宜高其戶耳, 誰而及之者?” 後文長與{一}戶同, 而嬰不死. 是則五月擧子之忌, 無效驗也. 夫惡見兩頭蛇, 猶五月擧子也. 五月擧子, 其父不死, 則知見兩頭蛇者, 無殃禍也. 由此言之, 見兩頭蛇自不死, 非埋之故也. 埋一蛇, 獲二福, 如埋十蛇, 得幾祐乎?
인용
14
埋蛇惡人復見, 叔敖賢也. 賢者之行. 豈徒埋蛇一事哉? 前埋蛇之時, 多所行矣. 稟天善性, 動有賢行, 賢行之人, 宜見吉物, 無爲乃見殺人之蛇. 豈叔敖未見蛇之時有惡, 天欲殺之, 見其埋蛇, 除其過, 天活之哉? 石生而堅, 蘭生而香, 如謂叔敖之賢, 在埋蛇之時, 非生而稟之也.
인용
15
儒家之徒董無心, 墨家之役(徒)纏子, 相見講道. 纏子稱墨家佑(右)鬼{神}, 是引秦穆公有明德, 上帝賜之(九)十[九]年. 纏(董)子難以堯·舜不賜年, 桀·紂不夭死.
인용
16
堯·舜·桀·紂猶爲尙遠, 且近難以秦穆公·晉文公. 夫謚者, 行之迹也, 迹生時行, 以爲死謚. 穆者誤亂之名, 文者德惠之表. 有誤亂之行, 天賜之年 ; 有德惠之操, 天奪其命乎? 案穆公之霸, 不過晉文 ; 晉文之謚, 美於穆公. 天不加晉文以命, 獨賜穆公以年, 是天報誤亂, 與穆公同也.
인용
17
天下善人寡, 惡人衆. 善人順道, 惡人違天. 然夫惡人之命不短, 善人之年不長. 天不命善人常享一百載之壽, 惡人爲殤子惡死, 何哉?
인용
'고전 > 논형'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논형, 리허 - 전문 (0) | 2021.08.08 |
---|---|
논형, 감허 - 전문 (0) | 2021.08.08 |
논형, 화허 - 전문 (0) | 2021.08.08 |
논형, 룡허 - 전문 (0) | 2021.08.08 |
논형, 뇌허 - 전문 (0) | 2021.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