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5/0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순자 성악 - 전문 본문

고전/순자

순자 성악 -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20. 9. 14. 14:10
728x90
반응형

제이십삼(第二十三) 성악(性惡)

 

1.

(人之性惡, 其善者僞也.) 今人之性, 生而有好利焉. 順是, 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 生而有疾惡焉. 順是, 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 有好聲色焉. 順是, 故淫亂生而禮義亡焉. 然則從人之性, 順人之情, 必出於爭奪, 合於犯()*文亂理而歸於暴. 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 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 (用此觀之, 然則人之性惡明矣, 其善者僞也.)

 

 

2.

故枸木必將待檃括矯然後直. 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後利. 今人之性惡, 必將待師法然後正, 得禮義然後治. 今人無師法則偏險而不正, 無禮義則悖亂而不治. 古者聖王以人之性惡, 以爲偏險而不正, 悖亂而不治, 是以爲之起禮義制法度以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 以擾化人之情性而導之也, 使皆出於治合於道者也. 今之人, 化師法積文學道禮義者謂之君子. 縱性情安恣睢而違禮義者爲小人. (用此觀之, 然則人之性惡明矣, 其善者僞也. )

 

 

3.

孟子曰: “人之學者, 其性善.”: “是不然. 是不及知人之性, 而不察[*]()之性僞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 不可學, 不可事. 禮義者聖人之所生也, 人之所學而能, 所事而成者也. 不可學不可事()*之在人者, 謂之性. 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 謂之僞. 是性僞之分也.

今人之性, 目可以見, 耳可以聽. 夫可以見之明不離目, 可以聽之聰不離耳. 目明而耳聰, 不可學明矣. 孟子曰: “今人之性善, 將皆失喪其性故也.”: “若是則過矣.”今人之性, 生而離其朴, 離其資, 必失而喪之. (用此觀之, 然則人之性惡明矣, 其善者僞也. )

 

 

4.

所謂性善者, 不離其朴而美之, 不離其資而利之也. 使夫資朴之於美, 心意之於善, 若夫可見之明不離目, 可以聽之聰不離耳, 故曰: 目明而耳聰也.

今人之性, 飢而欲飽, 寒而欲煖, 勞而欲休, 此人之情性也. 今人飢, 見長不敢先食者, 將有所讓也. 勞而不敢求息者, 將有所代也. 夫子之讓乎父, 弟之讓乎兄; 子之代乎父, 弟之代乎兄, 此二行者, 皆反於性而悖於情也. 然而孝子之道, 禮義之文理也. 故順情性則不辭讓矣, 辭讓則悖於情性矣. (用此觀之, 然則人之性惡明矣, 其善者僞也. )

 

 

5.

問者曰: “人之性惡, 則禮義惡生?”應之曰: “凡禮義者, 是生於聖人之僞, 非故生於人之性也.”故陶人埏埴而爲器, 然則器生於()*陶人之僞, 非故生於人之性也. 故工人斲木而成器, 然則器生於工人之僞, 非故生於人之性也. 聖人積思慮習僞故以生禮義而起法度, 然則禮義法度者, 是生於聖人之僞, 非故生於人之性也.

若夫目好色, 耳好聲, 口好味, 心好利, 骨體膚理好愉佚, 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也; 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後生之者也. 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後然者, 謂之(生於). 是性僞之所生, 其不同之徵也.

故聖人化性而起僞, 僞起而(於信)而生禮義, 禮義生而制法度. 然則禮義法度者, 是聖人之所生也.

故聖人之所以同於衆, 其不異於衆者, 性也; 所以異而過衆者, 僞也.

 

 

6.

夫好利而欲得者, 此人之情性也. 假之人有弟兄資財而分者, 且順情性, 好利而欲得; 若是, 則兄弟相怫奪矣; 且化禮義之文理, 若是, 則讓乎國人矣. 故順情性則弟兄爭矣, 化禮義則讓乎國人矣. 凡人之欲爲善者, 爲性惡也. 夫薄願厚, 惡願美, 狹願廣, 貧願富, 賤願貴,  無之中者, 必求於外. 故富而不願財, 貴而不願埶,  有之中者, 必不及於外. 用此觀之, 人之欲爲善者, 爲性惡也. 今人之性, 固無禮義, 故彊學而求有之也. 性不知禮義, 故思慮而求知之也. 然則生而已, 則人無禮義, 不知禮義. 人無禮義則亂, 不知禮義則悖. 然則生而已, 則悖亂在己. (用此觀之, 人性惡明矣, 其善者僞也. )

 

 

7.

孟子曰: “人之性善.”: “是不然.”凡古今天下之所謂善者, 正理平治也. 所謂惡者, 偏險悖亂也. 是善惡之分也已. 今誠以人之性固正理平治邪? 則惡用聖王? 惡用禮義矣哉? 雖有聖王禮義, 將曷加於正理平治也哉? 今不然, 人之性惡. 故古者聖人以人之性惡, 以爲偏險而不正, 悖亂而不治, 故爲之立君上之埶以臨之, 明禮義以化之, 起法正以治之, 重刑罰以禁之, 使天下皆出於治合於善也. 是聖王之治而禮義之化也. 今當試去君上之埶, 無禮義之化; 去法正之治, 無刑罰之禁; 倚而觀天下民人之相與也; 若是, 則夫彊者害弱而奪之, 衆者暴寡而譁之, 天下之悖亂而相亡不待頃矣. (用此觀之, 然則人之性惡明矣, 其善者僞也. )

 

 

8.

(故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 善言天者必有徵於人. 凡論者貴其有辨合有符驗, 坐而言之, 起而可設, 張而可施行. 今孟子曰人之性善”, 無辨合符驗, 坐而可言之, 起而不可設, 張而不可施行, 豈不過甚矣哉! )

故性善則去聖王息禮義矣; 性惡則與聖王貴禮義矣. 故檃栝之生, 爲枸木也; 繩墨之起, 爲不直也; 立君上, 明禮義, 爲性惡也. (用此觀之, 然則人之性惡明矣, 其善者僞也. )直木不待檃栝而直者, 其性直也; 枸木必將待檃栝矯然後直, 以其性不直也. 今人之性惡, 必將待聖王之治禮義之化, 然後皆出於治合於善也. (用此觀之, 然則人之性惡明矣, 其善者僞也. )

 

 

9.

問者曰: “禮義積僞, 是人之性, 故聖人能生之也.”應之曰: “是不然.”夫陶人埏埴而生瓦, 然則瓦埴豈陶人之性也哉? 工人斲木而生器, 然則器木豈工人之性也哉? 夫聖人之於禮義也, 辟亦陶埏而生之也; 然則禮義積僞者, 豈人之本性也哉? 凡人之性者, 舜之與桀, 其性一也; 君子之與小人, 其性一也. 今將以禮義積僞爲人之性邪? 然則有曷貴堯? 曷貴君子矣哉? 凡所貴堯君子者, 能化性, 能起僞, 僞起而生禮義. 然則聖人之於禮義積僞也, 亦猶陶埏而生之也. 用此觀之, 然則禮義積僞者, 豈人之性也哉? 所賤於桀小人者, 從其性, 順其情, 安恣睢, 以出乎貧利爭奪. (故人之性惡明矣, 其善者僞也. )

 

 

10.

天非私曾孝己而外衆人. 然而曾孝己獨厚於孝之實而全於孝之名者, 何也? 以綦於禮義故也. 天非私齊魯之民而外秦人也, 然而*[秦人]於父子之義夫婦之別不如齊魯之孝()*共敬()*文者, 何也? 以秦人之從情性安恣睢慢於禮義故也. 豈其性異矣哉?

 

 

11.

塗之人可以爲禹”, 曷謂也? : 凡禹之所以爲禹者, 以其爲仁義法正也. 然則仁義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 然而塗之人也, 皆有可以知仁義法正之質, 皆有可以能仁義法正之具; 然則其可以爲禹明矣. 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能之理邪? 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 將使塗之人固無可以知仁義法正之質, 而固無可以能仁義法正之具邪? 然則塗之人也, 且內不可以知父子之義, 外不可以知君臣之正. 不然. 今塗之人者, 皆內可以知父子之義, 外可以知君臣之正, 然則其可以知之質可以能之具, 其在塗之人明矣. 今使塗之人者以其可以知之質可以能之具, 本夫仁義之可知之理可能之具, 然則其可以爲禹明矣. 今使塗之人伏術爲學, 專心一志, 思索孰察, 加日縣久, 積善而不息, 則通於神明參於天地矣. 故聖人者, 人之所積而致矣.

 

 

12.

: “聖人可積而致, 然而皆不可積, 何也?”: “可以而不可使也.”故小人可以爲君子而不肯爲君子, 君子可以爲小人而不肯爲小人. 小人君子者, 未嘗不可以相爲也; 然而不相爲者, 可以而不可使也. 故塗之人可以爲禹, (然則)*[則然]; 塗之人能爲禹, 未必然也. 雖不能爲禹, 無害可以爲禹. 足可以遍行天下, 然而未嘗有能遍行天下者也. 夫工匠, 未嘗不可以相爲事也, 然而未嘗能相爲事也. 用此觀之, 然則可以爲, 未必能也; 雖不能, 無害可以爲. 然則能不能之與可不可, 其不同遠矣, 其不可以相爲明矣.

 

 

13.

堯問於舜曰: “人情何如?”

舜對曰: “人情甚不美, 又何問焉? 妻子具而孝衰於親, 嗜欲得而信衰於友, 爵禒盈而忠衰於君. 人之情乎! 人之情乎! 甚不美, 又何問焉?”

唯賢者爲不然.

 

 

 

 

14.

有聖人之知者, 有士君子之知者, 有小人之知者, 有役夫之知者.

多言則文而類, 終日議其所以, 言之千擧萬變, 其統類一也, 是聖人之知也.

少言則徑而省論而法, 若佚之以繩, 是士君子之知也.

其言也諂, 其行也悖, 其擧事多悔, 是小人之知也.

齊給便敏而無類, 雜能旁魄而毋用, 析速粹孰而不急, 不恤是非, 不論曲直, 以期勝人爲意, 是役夫之知也.

有上勇者, 有中勇者, 有下勇者.

天下有中, 敢直其身; 先王有道, 敢行其意; 上不循於亂世之君, 下不俗於亂世之民; 仁之所在無貧窮, 仁之所亡無富貴; 天下知之, 則欲與天下(同苦)*共樂之, 天下不知之, 則傀然獨立天地之間而不畏: 是上勇也.

禮恭而意儉, 大齊信焉輕貨財, 賢者敢推而尙之, 不肖者敢援而廢之: 是中勇也.

輕身而重貨, 恬禍而廣解,  , 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以期勝人爲意, 是下勇也.

 

 

15.

繁弱鉅黍, 古之良弓也, 然而不得排檠則不能自正. 桓公之蔥, 大公之闕, 文王之錄, 莊君之曶, 闔閭之干將莫邪鉅闕辟閭, 此皆古之良劍也, 然而不加砥廣則不能利, 不得人力則不能斷. 驊騮騹驥纖離綠耳, 此皆古之良馬也, 然而(前必)*[必前]有銜轡之制, 後有鞭策之威, 加之以造父之馭, 然後一日而致千里也. 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辨知, 必將求賢師而事之, 擇賢友而友之. 得賢師而事之, 則所聞者堯湯之道也; 得良友而友之, 則所見者忠信敬讓之行也. 身日進於仁義而不自知也者, 靡使然也. 今與不善人處, 則所聞者欺誣詐僞也, 所見者汙漫淫邪貧利之行也, 身且加於刑戮而不自知者, 靡使然也. 傳曰: 不知其子視其友, 不知其君視其左右. 靡而已矣, 靡而已矣.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고전 > 순자'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순자 성상 - 전문  (0) 2020.09.14
순자 군자 - 전문  (0) 2020.09.14
순자 정명 - 전문  (0) 2020.09.14
순자 해폐 - 전문  (0) 2020.09.14
순자 악론 - 전문  (0) 2020.09.14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