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문집/용재총화 (329)
건빵이랑 놀자
18. 鄭貞節公者 判書欽之之子也 判書判刑曹 貞節爲大司憲 父子一時爲宰樞 父子皆容貌雄偉 鬚髥長美 一日相遇於大市 判書乘軺 大憲趨走扶軺 且行且語 風彩輝映 路上見者莫不榮而慕之
17. 鐵原古東州之野 號稱獸藪 世宗屢臨講獵 獲獸無數 賓庖公需之外 霑賜宰樞者亦無算 由是文昭殿朔望祭胾 惟鐵原平康供焉而有餘 今東州之野 太半畊種 禽獸鮮少 兩邑艱關獲獸 如不獲焉 則棲棲遑遑 無暇寢食 上下官吏 搜索林藪 而僅免罪罰 然至今不廢 猶勝他處也
16. 國初以來 禁網疏闊 士大夫獲利之路亦廣 諺傳 太宗獵于外方 日暮微服御溪上 有十餘人 駄載食物過御前 問承政院何許 太宗笑曰 汝向水下亂烟處去 此是承旨所在也 至世宗朝 諸庫公物獨不知檢 闕內饌物 承政院專掌 而所食皆御膳之餘 食之不盡 又分送于其家 如有宴食 則禮賓設筵 酒官進酒 倉庫之吏獻伶妓纏頭之弊 米穀十石以下擅頒與人 一日所用 大抵紙數百卷 酒數百甁 他物稱是 朝官旅寓者 借落庭米於倉官 小不下數石 雖名落庭 而其實正穀也 借器皿於官 借而不納 官亦無問 虛費萬端 而公用不窘 未知何自然也 自世祖更六典成橫看之案 雖至微物 皆啓稟然後用之 由是人無濫用 儲畜亦竭 國家恒患不足 亦未知何自然也
15. 成宗引見于便殿 講論治道 傳曰 眞可用之才 然老鈍難留 厚賜衣服而送之 今有金山實者 居吾隣 丁未戊申年間 問吉凶 山實曰 大明初出處 萬里見光輝 此飛揚宦路之兆 必得高官 其年弘治皇帝新登大寶 余以謝恩使赴京 其事正合 而山實誤以爲得美官 然實兆則不虛也
14. 我國命課類 皆盲人爲之 國初有卜眞者 能爲遁甲之術 一日眞忽詣闕謁上 上問宮闈甚嚴 汝何得入 眞啓曰 臣遁形而入宮闈皆不知 今日是臣命盡之日 願上救之 上曰汝以祕術 潛入宮掖 汝罪甚重 不可赦也 卽命殺之 其後金鶴樓者 能知明鏡數 又有金叔重者 名於世 生員朴雲孫奸館婢 妬殺婢之本夫 以死罪囚獄 決招之日 刑曹郞官齊集 叔重在其傍 歷言休咎 正郞盧懷愼以豪富擅一時 顧謂叔重曰 彼囚命在朝夕 有可免之理乎 叔重良久推命 乃曰 此囚非徒得免於刑 宦途廣遠 而無患害之事 正郞之命 反不如此囚 一坐皆笑其孟浪 雲孫於被刑之日 逃走得免 後官至三品 年七十而死 懷愼未幾早夭 我先君厚叔重 時余年五歲 得疫疾將死 呼問休咎又推伯仲氏之命 叔重曰 長嗣福祿長久 官可至吏判 仲嗣雖淸貴而不長 小兒福祿與長嗣相等 而榮華過之 雖置虎狼之穴 必不相害 果如所言 有金孝順者亦善卜 伯氏爲儒時 與上舍..
13. 今之氷庫 卽古之凌陰也 東氷庫在豆毛浦 只有一庫 以供祭祀之用 其藏氷時 奉常寺主之 與別提二人同力檢察 又有監役部將伐氷軍官 監取於楮子島之間 所以避開川下流之汚也 西氷庫在漢江下屯知山之麓 庫凡八梗 諸國用諸司諸宰樞皆須用之 軍器寺軍資監禮賓寺內資寺內贍寺司贍寺司宰監濟用監主之 與別提二人同力檢察 又有監役部將伐氷軍官 其餘諸各司 分屬於八梗 氷堅四寸 然後始役 當其時 諸司之員 爭相務勝 軍人雖多 不能善取 村民鑿取賣於軍人 又施葛繩於氷上 以防顚躋 設柴木於江邊 以救凍人 又置醫藥 以濟疴傷 其備患深矣 當初八月 多給軍人於氷庫 庫員率軍人 修理庫井 樑桷之敗者易之 墻籬之毀者改之 又庫員一人往鴨島 刈取葭▦ 蓋覆庫之上下四傍多積而厚藏之 則氷不消融 前者官人等日夜縱酒酣醉 以藏氷之事 委諸下吏 癸丑年藏氷疏漏 上怒皆罷 甲寅年官吏用心藏氷 故乙卯年國之大喪 使臣宴需 ..
12. 金中樞誠童 上洛府院君之子也 家在南大門外連池旁 爲人長九尺 沈重簡默 不喜與賓朋遊戲 常處一室 終日不與人語 惟手不釋卷 歷積城縣監 然後登第 遂擢甲科第三人 陞堂上官 出倅富平 莅官淸謹 剖決機務 催科不至於民 民戶晏然 如慕父母 其時監司啓聞政治 特加嘉善中樞 其於公務 汲汲如恐不及 家事則一無所營 人皆以遠大期之 曰眞宰相材 未幾夫妻俱歿 尹執義粹彥 吾友子芳之子也 家與中樞相隣 爲人有文武長材 小年登第 自舍人出爲執義 朝夕望銀臺如咫尺 奉使平安道 時子芳爲黃海監司 執義謁父于海州 因病而死 中樞柩發數日 執義柩入來 士林俊彥 一時殞逝 隣近咫尺之間 而凶哀相繼 士林無不悲痛
11. 余少時 送客南江 回至典牲署南峴 是時微雨 馬噴沫不能進 忽覺暖氣射面如火 又有醜氣不可堪 見路上東谷 有人着蓑笠 長數十丈 面如盤目如炬 詭狀非常 余默自念曰 我若失心 必墮彼計 遂控馬不發 良久縱目視之 其人便回首向天 漸漸消滅 騰空而去 信乎心定則怪不入也
10. 今之風俗 日漸澆薄 惟鄕徒爲美 大抵隣里賤人 皆相聚作會 少者或七八九 多者或百餘 每月相遞飮酒 人有遭喪者 則同徒人或備喪服 或備棺槨 或備炬火 或備飮食給之 或執紼或造墓 人皆服緦麻 此眞其厚風也
9. 世祖常聚文士于勤政殿庭 依科場例 出島夷山戎絡繹來朝箋 取二十餘人 伯氏居首 世祖御書一等二字於卷尾 姜晉山居二 徐達城居三 伯氏以判司宰拜僉知中樞 晉山以判通禮拜禮曹參議 達城以司諫拜工曹參議 世祖將命放榜遊街 適因諫官之言而止 特賜酒樂於伯氏之第 命內宗親桂陽君璔翼峴君運 義昌君玒 密城君琛 寧海君瑭 玲川尉尹師璐 及名公鉅卿來會 極歡而罷 翌日同榜人皆携壺來訪 一時士林皆榮之 伯氏箋詞曰 軆天地覆燾之仁 盛德不顯 致聲敎朔南之曁 殊方畢來 恭惟殿下與天同大 視古無前 宗社再安 武功勘定於禍亂 仁義旣效 文治輯寧乎邦家 海濤萬里 奔走卉服之人 天門九重 拜舞氈裘之俗 朴致命詞曰 單于臺上 不勞漢帝之躬臨 干羽階前 坐見苗民之自至 尹茂松卽申高靈之妻兄 一時拜相 常於同年之會 高靈占句云 靑眼故人俱白髮 茂松遽對曰 黑頭賢相只丹心 高靈歎服屈膝曰 我不如兄之精敏 高靈愛古阜妓 ..
8. 鄭貞節公及其弟蓬原公 皆我六寸也 我伯氏往謁貞節之第 貞節遽令呼入 公猶朝臥未起 布被草薦 蕭索莫甚 乃謂之曰 汝冒寒遠來 可置汝手於我被中 相與講論經史而已 又謁蓬原公 良久立門外 公整冠服出迓 如待大賓 兄弟之氣像不同 咸東原少時 放浪於花柳間 然莅職敬謹 遇事善施 遂爲名宰相 以勳封君 嘗爲湖南監司 以善政聞 其還拜大司憲 常愛全州妓 相別有難色 密授號牌於妓 令可潛夜隨來 日久妓辭於府尹 時李堰爲府尹 淸高性急 見妓之辭 大怒曰 法官豈可帶妓 其汝言太謬 妓出呈大憲號牌曰 公云官府苦不信 以此爲標 堰唾地大罵曰 我以咸某爲節士 以今觀之 眞下品人 時人皆樂公之眞率 而笑堰之大急也 年老久有疾 惟有一女 而女先死 又厭酒色不畜妾 家無收護幹事之人 供頓或至屢空 有舊情女醫 聞之卽挺身而入見公 披繿縷衣 長臥蒲薦 只一頑僕侍側 女醫曰 以公之豪傑 何落魄至此 公無一言 瞠視流..
7. 古者文科殿試第三者 謂之擔花郞 放榜時 擔花郞摠受帽花於御前 分揷諸新恩 我仲氏癸酉春 擢第爲擔花郞 拜典農直長 是時金斯文子鑑爲判事 庭中梨子 隨風亂落 斯文顧謂仲氏曰 我占一聯 君可對續 遂吟曰 滿庭梨栗廳直樂 仲氏卽應曰 堆案文書判事憂 斯文大怒曰 足下以廳直對我乎 仲氏遜謝 然後稍弛 其後典農廢爲軍資大倉
6. 我國文章家尠少 而著書者尤尠 桂苑筆耕幾卷新羅崔致遠所著 皆四六也 東人文幾十卷侍中崔滋所撰 三韓龜鑑一帙猊山崔瀣所撰 東國文鑑幾十卷侍中金台鉉所撰 東文選幾十卷徐達城受命所撰 皆集前賢詩文也 李相國前後集幾十卷文順公李奎報所著 最雄健 金居士集幾十卷員外郞金克己所著 古板在校書館 半剜 銀臺集只有一帙 雙明齋一帙破閑集上下帙皆李仁老所著 補閑集上下帙侍中崔滋所著 西河集斷簡一帙林椿所著 益齋集幾十卷櫟翁稗說一帙李齊賢所著 睿宗唱和集兩帙睿宗與郭輿等酬唱所著 動安居士集一帙李承休所著 中順堂集一帙羅興儒所著 息影庵一帙僧人所著 不知名氏 竹磵集一帙懶翁弟子僧宏寅與歐陽玄危素遊 兩學士作序 而詩最健 關東瓦注一帙安景恭關東按廉時所著 牧隱詩文集幾十卷韓山伯李穡所著爲東方文府 稼亭集幾卷李穀所著 樵隱集一帙李仁復所著 圃隱集一帙文忠公鄭夢周所著 陶隱集兩帙李崇仁所著 農隱集一帙拙翁崔..
5. 我國父子拜相者 黃翼成公喜及其子南原府院君守身 皆爲領相 李公仁孫爲右相 而其子廣陵府院君克培爲領相 蓬原府院君鄭公昌孫爲領相 而其子佸爲右相 祖孫拜相者 金上洛士衡及其曾孫礩 韓西原尙敬及其孫明澮 盧左相開及其孫領相思愼也 以壯元及第拜相者 孟左相思誠 柳文城亮 鄭河東麟趾 崔寧城恒 洪益城應 權吉昌擥 愼居昌承善也 生員進士初試重試繼擢壯元者 禹洪命 生員壯元及第壯元南季瑛 生員壯元及第壯元鄭河東 初試壯元重試壯元李延城石亨 生員進士壯元及第壯元一年連擢最爲貴 裴孟厚生員進士皆連擢壯元 金訢進士壯元及第壯元 申次韶進士壯元初試壯元重試壯元 金千齡進士壯元及第壯元也 一等三人一時拜相公者 崔寧城曺昌寧朴延城 士林無不企仰焉
4. 我國三子登科無限 而五子登科者尠少 故父母亡者贈爵 存者歲賜米二十碩 在前朝 洪禹壽洪富洪康洪德洪命而已 入我朝 李禮長智長誠長孝長恕長五昆弟 安重厚謹厚寬厚敦厚仁厚五昆弟 皆登科 我文安公常謂余曰 我之昆弟 只三而未及於五 然我登初試重試拔英試 和仲亦登試 汝亦登初試拔英重試 亦過五也 准數則我父母當享其榮 而未有 國法亦可恨也
3. 兵曹判書安崇善爲承文院提調 作內兵曹于景福宮光化門內之東隅 大廳廊寮悉備 宏壯緻密 諸郞亦盡力爲之 不日告成 判書啓曰 兵曹雖非此宇 當有居處 承文院職任事大 所掌文書亦夥 官宇狹隘難容 乞以此曹爲承文院 卽依允判下 諸郞皆失色 無如之何 由是承文院入處闕內 文書考覈之日 都提調提調齊坐監進 內資寺供酒 司宰監供脯 宣訖散去 郞廳仍坐設酌 校理趙安貞占句云 監進文書日 提調各散回 乾獐一口割 宣醞兩尊開 呼大先生飮 請諸僚友來 高靈鍾上下 不覺玉山頹 院中員多料少 當晝只點一飯菜鹽一器 時有譏之者云 盤中破鉢大於舟 糲飯參差小雉頭 腹未果然還自惄 騶僮曾不瀝餘休 前御文士來作學官 因此得職者頗多 時人謂之活人院 其後申高靈兼判禮曹 專掌事大之禮 啓請優給俸料 由是稍贍焉
2. 城中尼社 曾已撤毀 而惟存淨業院 盡驅出于東大門外安巖洞等處有三四舍 南大門外種藥山南舊有一舍 其後兩尼各搆小舍於其傍而居之 至今有十餘舍 尼姑誑誘寡婦 作爲檀那 各作棟宇 奠錦丹雘 如四月八日燃燈七月望日盂蘭盆臘月八日浴佛 爭施茶果餠物 供佛而邀僧 僧徒作唄 紅粧繡裳 坌集山谷 頗有醜聲聞於外 年少尼輩 多有產兒逃亡者
1. 我國崇奉佛敎久矣 新羅故都招提多於閭閻 松都亦然 王宮甲第 皆與佛宇相連 王與後宮 詣寺燒香無虛月 設八關燃燈大禮 皆依於佛 王之第一子爲太子 第二子則削髮爲僧 雖儒林名士 亦皆效之 寺刹皆有藏獲 多者或至千百 爲住持者 或擁婢妾 其豪富勝於公卿 置十二宗 以掌釋敎 僧多有封君辟除者 至我太宗 革十二宗只置兩宗 盡革寺社之田 然遺風未殄 士大夫爲其親屬皆設齋 又設法筵於殯堂 行忌祭者 必邀僧飯之 亦有詩僧 與縉紳相唱酬者頗多 儒生讀書者皆上寺 雖或有壞瓦畫墁之弊 而儒釋相賴者亦不少 至世廟朝極矣 僧徒雜於村落 雖有淫暴 人不得詰 朝官守令亦不得抗 至有賴僧蔭而獲利者 大學生獻佛骨要恩寵 士林不甚驚怪 自成宗嚴立度僧之禁 不許給帖 由是城中僧徒尠少 內外寺刹皆空 士族無設齋飯僧者 是由人主之所尙而俗習亦與之變也
34. 乙巳歲朴生隨我赴京 爲人純謹質直 容止麤俚 初到平壤 監司備萬隊紅粧 來迓舟中 生目眩不能仰視 潛於帽下窺之 奇態異常 有一妓坐船頭 生指之謂同伴成生曰 汝爲庶尹三寸 能成我事 則必厚報之 到館就房 未知某之來 凝神儼思 俄而捲帳而入 卽船頭坐者 生雀躍不已 私自語曰 若非成龍之力 何以至此 情意深篤 須臾不離側 雖於溷厠 亦必相隨 探囊中得小簡 乃妓私夫所送也 生不以爲嫌 反愈愛之 每晨脫妓短襖被之曰 亦是客中滋味 及行之日 欲與載歸 已備鞍馬 妓因隙逃走 至順安 惘然自失 又見湯酒女有色者 百計圖之 携入房中 因生之醉 其女逃去 生酒醒 有一女過房 以爲其人而執之 終夜講歡 到曉視之 則鼻大如盤 不類前見者 生遽呼曰 此非也 至肅寧館 邑中人物繁華 紅裳翠鬢羅擁酒樽者數十人 生以府使族弟 乘威得美者 昵愛尤甚 是日天陰 生撫女背曰 明日降雨 則一行當留 願天知我心 霈然注霖..
33. 武官梁某 爲公州牧使 暑月多蠅 梁厭之 令州中吏胥 下至伶妓僕隷 每朝捕呈蠅一升 嚴設法而督之 上下爭務捕捉 皇皇不少休 至有抱布買蠅者 時人謂之蠅牧使 治邑如捕蠅 則令豈有不行者乎
32. 斯文丁子伋有子二人 奇斯文禶與其子壽崑 司仕承文院 禶曰子之嚴君有四昆弟是否 壽崑駭愕曰 獨一嚴君而已 何謂有四 禶曰子之嚴君居長 其次丁子舡其次丁子閣其次丁子藥也 丁子伋有子二人 曰壽崑壽崗 丁子舡無後 丁子閣有一子 曰丁紛 丁子藥有一子一女 子曰丁腫 女丁香 壽崑答曰 君有四男信否 人問其故 壽崑曰 君之長子特次異次凡次求 滿座大噱
31. 學專上人號一庵 其爲人純謹無他 表裡如一 雖知作詩 而所占無警句 雖知內典 而不深究根本 雖不入山修道 而亦無浪跡 好與人棋 而常不勝 亦不爲慍 與人無貴賤 一與之語 卽成心交 至如申高靈李延城朴平陽成謹甫柳太初姜晉山徐達城洪益城李陽城成夏山昆弟任西河李平仲金福昌 皆其至交 而高靈尤愛護之 一日夏山設宴慰高靈 佳賓滿座 歌妓擁後 高靈愀然不樂曰 若有一庵 吾可罄歡 夏山伻人請邀 少焉一庵欣然入室 彎袖而舞 高靈與座客皆解頤 終日罄歡而散 及拜禪堂判事 入院之日 簪珥盈門 人皆榮之 雖無文名者 亦皆與之交 退老于文化具葉寺 使華往訪者不絶 至今年過九十而 身猶康强也 予嘗作句曰 棋無面象終難勝 詩失先聯不自由 高靈聞之曰 此正實錄也 謹甫嘗作一庵詩曰 上人學佛者 揭一名其庵 吾徒學孔子 還慚德二三 時人以爲善名狀也 一庵求詩於縉紳間 所藏詩卷 連床盈篋 而一時精抄之詩 皆萃於此矣..
30. 凡菜菓 皆隨土宜而種之 以收其利 今東大門外往審坪 種蕪菁蘿葍白菜之類 靑坡蘆原兩驛 好種蹲鴟 南山之南李泰院村人 好種茶蓼作紅芽 京畿朔寧之人 好種蔥菜 忠淸右道之人 好種蒜 全羅之人 好種薑 如旌善之梨永春之棗密陽之粟順興海松子咸陽晉陽之柹 他處雖有 而不如此邑之多且美也
29. 昔有一守令 與邑戶長 相與占聯 守令皤腹 而戶長患眼 守令先唱曰 戶長之眼雖濕 能作渠而導之乎 衫袖之厄而蒼蠅之宴食 戶長但俯伏而已 守令曰上尊亦對之 戶長唱曰 大人之腹雖大 能載貢稅之米耶 馹騎之厄而猛虎之宴食 余與一庵陪伯氏 東遊關東 一庵每呼弟子 夜出遺矢 伯氏唱曰 一庵雖屢見馬 能給馬蒭乎 弟子之厄而厖狗之宴食 余又陪伯氏赴京 醫員金原謹嘗患獨脚 余唱曰 金判事之脚雖大 能作大葫蘆乎 房妓之厄而眞豆之宴食 眞豆蟲名 好黏狗脚者也
28. 莫非山蔬而朮芽 名曰山菜 莫非水族而秀魚 謂之水魚 俗語然也 祁天使到國 食秀魚美之曰 此魚何名 通使答曰水魚也 天使笑曰鱗介萬族 而此魚何獨名水魚 魚在水中者皆名水乎 蓋秀與水 方音相似 而通使不能辨也
27. 成廟升遐之日 城中士大夫巨族 多有婚媾者 或乘朝而往 或當午而往 或佯若不知而往 其後事覺皆抵罪 竹城君朴之蕃武人不解文字 前一日是醮子之夕 賓僚畢集 忽聞大內疾劇 乃曰 父不豫 臣子何忍私行婚禮 遂謝絶賓僚而返之 時有議者曰 儒林反不如武士 可嘆也已
26. 金斯文宗蓮性戇直 博覽書史 少時居淸溪山下 一日强盜數人 奄至其家 斯文開弓注矢 倚戶而立 盜疑畏不敢近 斯文發矢 盜雀躍曰 勇哉先輩之射矢 直不敢當也 遂入室盡偸財物而去 斯文僅以身免 世祖將祀山川 以犧牲瘦瘠 罷牲官之職 更命憲府 察視喂養 斯文爲監察 受任而往 日夜坐牛蚩傍 牛飽停食 斯文顧謂牛曰 牛乎牛乎 何不食草 旣食汝員 又欲食我乎 牛乎牛乎 黽勉食草 免我罪累 斯文以選與通鑑撰集廳 諸先生論食味 偶及河豚殺人之事 共坐廳中 晝飯案有新石首魚湯 同僚顧謂斯文曰 此魚甚美 試嘗之 斯文持湯鉢 置諸案下曰 先生誑我矣 欲殺人乎 滿堂大笑
25. 尹淡叟先生性拙直 又精於詩表 專用科場規範 謂人曰崔勢遠讀樊川 如以蒿草裹泥 盧子伴讀東坡 文辭倔强 如以鈍鉅斷木 此豈可用 不如陽村陶隱之軟美易呑也 嘗與李放翁論文 淡叟曰 足下之文如陽村 放翁曰 先生之詩過陶隱 相讓未已 其後淡叟爲宣慰使 下嶺南 路逢故人上京者 謂之曰京友若問余之行止 汝必曰 釋伽如來遊南方也 徐達城作詩云 文章陶隱右 福德釋伽南 淡叟少時以儒生殿講 不脫靴幕而入 勢遠作詩云欲識老厖眞㥘處 白靴黑幕拜君王 淡叟每誇於人曰 吾兒理學如朱子 吾壻文章似昌黎 勢遠大書門扉曰 厖叟莫誇兒與壻 一門非是盡英明 一日宣城達城就淡叟第 時宣城兼判吏曹 淡叟爲軍職司勇 淡叟占句云 副司勇宅三台集 達城應聲對曰 兼判書隣九品存 世祖設援英試 取金守溫等二十餘人 盧宣城徐達城李韓山洪益城梁南原任西河皆中選 其餘皆一時名儒 其日未及赴者亦多 更命宣城西河益城爲試官 又取姜晉山成..
24. 斯文柳休復與其從弟柳允謙亨叟 精熟杜詩 一時無比 皆受業於泰齋先生 先生雖以文章著名 而緣父之罪 禁錮終身 斯文亦不得赴試 世宗嘗命集賢殿諸儒 撰註杜詩 而斯文亦以白衣往參 人皆榮之 其後皆通仕途 斯文登庚辰科 官至校理 亨叟與余同年進士 而登壬午科 官至右副承旨 亦以文學名 我仲氏眞逸先生學杜 斯文日夜忘倦 讀至百遍 由是大悟 文理觸處皆通 我伯氏文安公常與仲氏論杜而作詩 多得杜軆 余亦少時受杜於伯氏 拘於擧業 半途而廢 至今恨其不全也
23. 太宗於永樂元年 謂左右曰 凡爲治 必須博觀典籍 吾東方在海外 中國之書罕至 板刻易以剜缺 且難盡刻天下之書 予欲範銅爲字隨所得而印之 以廣其傳 誠爲無窮之利 遂用古註詩書左氏傳字鑄之 此鑄字所由設也 名曰丁亥字 世宗又於庚子年 以所鑄之字大而不整改鑄之 其樣小而得正 由是無書不印 名曰庚子字 甲寅年又用爲善陰騭字鑄之 比庚子字 差大而字軆甚好 又命 世祖書綱目大字 世祖時爲首陽大君 遂範銅爲字 以印綱目 卽今所謂訓義也 壬申年間文宗更鎔庚子字 命安平書之 名曰壬子字 乙亥年世祖改鎔壬申字 命姜希顏書之 名曰乙亥字 至今用之 其後乙酉年 欲印圓覺經命鄭蘭宗書之 字軆不整 名曰乙酉字 成宗於辛卯年 用王荊公歐陽公集字鑄之 其軆小於庚子 而尤精 名曰辛卯字 又得中朝新板綱目字鑄之 名曰癸丑字 大抵鑄字之法 先用黃楊木刻諸字 以海蒲軟泥 平鋪印板 印着木刻字於泥中則所印處 凹而成字於是..
22. 丁酉年琉球國王使臣到國 成宗接見乎慶會樓下 使臣退館謂通事曰 我到貴國見三壯觀 通事問其故 使臣曰 慶會樓石柱縱橫刻畫 飛龍倒影隱現於碧波紅蕖之間 此一壯觀也 領議政鄭公風標俊逸 玉色鬚髥 下垂過腹 輝映朝著 此二壯觀也 禮賓正每參晝盃之宴 快瀉無限大鍾 不曾有難色 此三壯觀也 時李淑文爲禮賓副正 朋友聞之絶倒
21. 世宗設諺文廳 命申高靈成三問等製諺文 初終聲八字 初聲八字 中聲十二字 其字軆依梵字爲之 本國及諸國語音文字 所不能記者 悉通無礙 洪武正韻諸字 亦皆以諺文書之 遂分五音而別之 曰牙舌唇齒喉 唇音 有輕重之殊 舌音有正反之別 字亦有全淸次淸全濁不淸不濁之差 雖無知婦人 無不瞭然曉之 聖人創物之智 有非凡力之所及也
20. 圓覺寺是古大寺之基 初有大殿及東西禪堂而已 慣習都監寓大殿西禪堂 禮葬都監寓東禪堂 大殿之北 爲中部儒生所會 世祖皆命毀撤 更創大伽藍 名曰圓覺 以銀川君玉山君爲提調 兼大司憲 常於路上用憲官之儀 所由二人呵辟 又令騎士吹簫角前導 士女坌集聚觀 寺成設慶讚會 上屢臨幸焉 有天雨四花舍利分枚之異 屢加百官級 其後中部移於架閣庫之基 禮葬都監 寓松峴行廓 屬歸厚署 慣習都監合於奉常寺之樂學 而名曰樂學都監 未幾改爲掌樂院 洪仁山爲提調 以其地狹人衆 移今之地而大創之 宏堂傑搆 甲於諸廨 爲百官習儀之所 又爲科場取士之處矣
19. 祈雨之禮 先令五部 修溝瀆淨阡陌 次祭宗廟社稷 次祭四大門 次設五方龍祭 東郊靑龍 南郊赤龍 西郊白龍 北郊黑龍 中央鍾樓街作黃龍 命官致祭 三日而止 又設龍祭於楮子島中 令道流誦龍王經 又投虎頭於朴淵楊津等處 又於昌德宮後苑慶會樓慕華館池邊三處 泛蜥蜴於水瓮中 靑衣童子數十 以楊枝擊瓮鳴鑼大呼曰 蜥蜴蜥蜴 興雲吐霧 俾雨滂沱 放汝歸去 獻官與監察 整冠笏而立 三日而止 又於城內萬落 貯水甁揷楊枝焚香 坊坊曲曲設棚 兒曹群聚呼雨 又徙市於南路 閉南門開北門 旱甚則上避殿減膳 不鳴鼓審冤獄 赦中外
18. 物有相類者甚繁 雞與雉相類 鴨與雁相類 鵝與鵠相類 馬與驢相類 犬與狼相類 羊與羚相類 猪與豕相類 鼠與竹鼠相類 猫與狸相類 鴒與鵠相類 虎與豹相類 獐與鹿相類 鷹與鶻鳶相類 鯽與鯉相類 鮧與鰻鱺相類 蟹與蛛相類 蠅與蝱相類 蛟與醢雞相類 蛙與蟾相類 蔥與蒜相類 薑與鬱金相類 鶯與啄木相類 香薷與荊芥相類 牧丹與芍藥相類 梨與林檎相類 榛與栗相類 李與奈相類 茄與苽相類 柑與橘柚相類 桃與杏相類 松與柏檜相類 荔支與龍眼相類 海棠花與木瓜花相類 玫瑰與四季相類 金錢與石竹相類 薇與蕨相類 桔梗與人蔘相類 蒲與菖蒲相類 朱砂與雄黃相類 消腦與龍腦相類 其餘物之大小長短雖殊 而形軆相類者無限也
17. 雉之美者 北方爲最 今平安道江邊之雉 進其大如鶩 凝膏如琥珀 當冬捕而供進 謂之膏雉 其味甚美 自北而南 雉漸瘠 至湖嶺南陲則肉臊不可食 人言北方多草樹 得飮啄得所 故肥也
16. 潮水之往來有常 朝曰潮 而夕曰汐 所謂信者不失其期也 自越閩齊東遼瀋之境 及我西南海 潮皆一樣 惟東海無潮 中朝不知 故先儒無議之者 或云 南方體柔用强 故有潮 北方體强用柔 故無潮 或云 潮之源出自中國 我之西海近 故潮所及 東海遠 故潮不及 或云 自東女眞之域 沮洳連陸 達于東倭 潮源出自扶桑 過倭國而西 潮至連陸之地迤回而南 我之東海在其內 故潮不及 此三說未知孰是
15. 余於辛未年間 在坡州別墅 一日余伯氏陪大夫人 往登珍巖巖枕洛河 其高千仞 上可坐百許人 西接海門 北與松都相對 松嶽五冠聖居諸山 如在咫尺 風景勝於蠶嶺 是時日斜 忽飛雨驟集 有虹自巖頭小井 入于江中 光輝所照 人面皆黃 腥穢之氣 人不敢近 眞天地之淫氣 而古人之言不虛也 伯氏作詩曰江波渺渺水如空 泛泛漁舟箇箇同 日暮顚風吹雨過 晩虹時起斷岡東 是歲余年十三 少子世淳年十 伯氏朝夕勤勤敎誨 或讀書或作詩 每夜同宿一房 敍文論懷 仲氏戲曰兩童能文章 吾輩他日閉門自縮 不幸世淳早逝 余之成立得至今日 皆伯氏之力也
14. 余與同年元壽翁偕赴京 壽翁鼻楂赤 行至平壤 適侍房之妓鼻亦楂赤 余作詩戱之曰 箕都城內朔風寒 春色如何上鼻端 醉後一雙金橘爛 樽前兩葉晩楓丹 帳中光影偏相照 客裡風情慘不懽 我是直言吳可立 爲傳聲譽滿長安 甑山有老官吳可立 若見行客昵妓之事 每說於人 故詩語及之也
13. 余爲弘文提學 有館員奉使南方 愛光州妓 落節而還 同僚誹笑之 余戱作詩云 僧於聲色本無情 娼妓齋中尙發情 若作湖南乘馹客 玉堂學士摠多情 昔者有一娼妓 喪親設齋於寺 羣妓皆往 有僧硏菜 忽持刀倚壁而立 菴主僧問其故 僧曰見紅粧撩亂 情動不能止耳 庵主僧曰 汝勿雜言 今日娼妓之齋 誰不動情 詩句借此爲喩也
12. 陳高兩天使 所留題詠裒集 名曰皇華集 芹館儒士聚坐 吟諷而讚之 柳上舍正孫在旁乃言曰 此詩如此美 故吾祖參判公好觀之 滿座太噱曰 今時天使所製之詩 汝祖何由觀之 儒士又論饌物 偶及大饅頭之味 崔上舍八俊曰 吾祖母每作此物而食之 座中大噱曰 大饅頭惟於接天使大饗之禮設之 汝祖母雖甚豪富 豈得常常而食之 當時皆笑二人之嗤妄也
11. 有慈悲僧者 性直無曲節 雖公卿大相皆以名呼之 人有施與 則雖重物不讓而受 人有丐之者 盡數與之 只著破笠破衣而已 日日糊口於京中里閭 與之食則食 不與之則不食 腆饋不以爲美 觕飯亦不以爲歉 凡言物必稱主 言石則云石主 言木則云木主 其他物亦皆類此 儒生見僧向晩悤悤去 問曰向那裏去 僧曰往尼舍覓烏主家 蓋言覓袴具也 人皆笑之 僧腮有傷痕 人問其故 僧言曾入山採薪 有虎與熊相鬪 僧就前謂之曰 何故相害 宜各和解 虎主聽戒而去 熊主不聽僧戒 來咬僧面 適被山人來救而得免矣 予嘗與諸宰樞會一處 僧亦來到 座中人問云 僧不曾入山修道 何苦每在人間修橋樑路井小事 僧曰 少時師僧戒云 入山苦行十年 則可以悟道 僧入金剛山五年 臺山五年 勤苦繕性 竟無其效 師僧又云 讀蓮華經百遍 則可以悟道 僧依敎誦遍 亦無其效 自是始知佛氏虛妄難信也 然僧無他輔國 但欲修橋梁道井以施功德於人 人皆樂其眞率也
10. 有李斯文者 爲殷山縣監 京友投刺於門 久立無影響 枵腹不耐勞苦 日已高 忽聞衙中有吹角聲 門吏曰供盥頮也 日幾中天 又聞角聲 門吏曰整鞍粧也 日正中 又聞角聲 縣監出 其友進謁 縣監立與一語 卽歸官廳 竟不招友 友大失望 未幾縣監居殿而遞 又有白斯文者 爲牛縣令 監司成公巡行過縣北界 顧謂都事曰 今日已晩 自然思食 都事曰 前未五里有晝停之處 縣當作例來辦矣 馳至其處 寂無人聲 有麥笠老吏 肩掛網囊 出跪路旁曰 支應而來 遂解囊呈一瓦壜及一小封 壜是酒而封是雞也 監司大怒曰 我雖飢困 安食此物 未幾斯文亦遞 時人作詩戱之曰 縣官出入三吹角 使道迎逢一瓦甁
9. 李參判子野嘗赴京 有書狀官 適遊街市 見美人在紗窓裡刺繡 書狀目注不轉 美人開窓以水揮之 衣盡濕 參判聞而作詩曰 河水橋頭柳絮飛 酷探春色却忘歸 多情忽有窓間雨 飛洒分司御史衣 其後再赴京師 行至通州 無疾暴卒 人皆惜之
8. 世宗創內佛堂 公卿大夫臺諫儒生三館諸生 皆上書極諫 判院事李順蒙亦詣政院論啓 傳曰 文士闢佛宜矣 宰臣何知佛之是非而駁之 順蒙對曰 人皆以爲非 故臣亦非之 人皆論諫 故臣亦論諫 擧國所非之事 殿下何獨爲之 成宗將祔德宗于太廟 聚政院六曹臺諫弘文館議之 論議紛紜不一 驪城君閔發 亦以功臣與焉 問諸左右曰德宗何人 宗廟誰氏之宅 左右曰 德宗是今上之考 宗廟今上祖宗祭享之所 發曰此甚易耳 以子祭父 合於事軆 有何他議 其後竟祔廟 夫順蒙與發皆無知武士 發言中於理 是由本然善性初未嘗泯也
7. 孫判院聚古人三休四休之說 稱七休居士 爲人純謹無他 每事徑情直行 若關風俗綱常 必先致意 醉則發豪語無已 時嘗爲江原道監司 適時大旱 禱雨無效 公曰 不得求雨者無他 守令不盡誠也 如或誠心感天 則天必應之 遂齋戒親出祈雨 半夜聞雨聲 喜雨起曰 我常謝天 被朝服立庭中 無數拜天 雨勢漸急 有吏持傘倚後 公曰壓尊處安用傘爲 命去之 衣裳盡濕又爲慶尙監司 若過孝子烈女門閭 必下馬再拜 雖雨不避 都事李緝 擁蓑坐田間 公拜畢謂都事曰 足下何以爲之 緝曰我先令拜矣 左右無不掩口 又嘗至平壤 見箕子墓 下馬膜拜曰 東人至今囿於禮義之場者 專是太師之敎 又嘗陪獵于穿嶺 猛虎被圍 公乘醉抽木箭彎弓 馳馬欲入射之 衆人力持而止 凡事多類此 每於上前 書忠恕二字 懇懇陳啓 成宗以爲忠直 遂至大用 公位高而操心愈約 每對客設酌 只用黑豆苦菜松芽爲蔌 專惡繁華之事
6. 僉知任淑爲健元陵香使 而大祝則李維翰 僉知李長孫爲顯陵香使 而大祝則姜參 同熟齋室 維翰不詳問於人 誤以長孫爲淑 書長孫名於祝版 淑奠爵俯伏少退跪 維翰讀長孫名 淑高聲告神座前曰 非長孫乃任淑也 祭畢出曰 姜維翰誤事大敗 彼李參何以讀之 蓋維翰誤認 而僉知亦誤換也
5. 玄先生孟仁嘗以司諫爲親幸祭大祝 手持祝文 茫然不措一辭 太宗怒曰 孟仁以文臣不能讀祝 將奚用爲 遂差萬戶
4. 讓寧君禔 雖失德廢嗣 晩年能隨時自▣ 世祖嘗問禔曰 我之威武何如漢祖 對曰 殿下縱威武 必不溺儒冠矣 又問曰我之好佛何如梁武 對曰殿下縱好佛 必不以麪爲犧牲 又問曰我之拒諫何如唐宗 對曰殿下縱拒諫 必不殺張蘊古 禔每以談諧寓諷 世祖亦樂其誕而戱之
3. 襄陽南數里 有石立路旁 諺傳 昔一按廉酷愛州妓 臨遞別妓 作詩題于石曰 汝石何時石 吾人今世人 不知離別苦 獨立幾經春 或云咸傅霖所作
2. 太宗嘗作扇詩曰 風榻依時思朗月 月軒吟處想淸風 自從削竹成團扇 朗月淸風在掌中 以文士而成大業者 古所未有 帝王文章亦未有如此之奇巧者 其引物譬喩 涵畜意趣 非聖人不能也
1. 前朝科擧試官 只有知貢擧同知貢擧二人而已 預以文臣有名望者爲之 恩門視門生如子弟 門生視恩門如父母 贅郞不許入內室 而門生則特許相見 所以重也 一榜聚宴恩門之第 則捧觴獻壽 如親子弟 或留宿焉 安文成公家豪富 新恩三十人 皆給貂毛衾 亦各設萬縷銀盞 余之外家安氏 故得傳聞之也 國朝雖罷知貢擧之制 然猶有門主座主之名 或設酌看訪 死則或於其家 或於祖道 皆設奠祭之 今者門生座主 視如胡越 反相擠擊 此亦可以觀世變也 太宗少時習擧子業 於辛禑壬戌年擢進士第二名 又於翌年癸亥擢文科 金漢老爲壯元 沈孝生居二 太宗居十 李來成傅尹珪尹思修朴習玄孟仁皆同榜也 及登寶位 漢老之女爲世子禔之夫人 每於進退之際 常呼壯元而不名
37. 眞逸先生嘗與徐后山同入鑾坡 后山爲王妃姪屬 有文名 世祖將大擢用 恩寵無比 先生退朝 忽謂伯氏曰 后山將不得其死矣 伯氏驚愕問其故 先生曰 爲人强狠好盡言 其能免乎 未幾被戮 人皆服其有先見之明
36. 辛宰樞性急 有蠅亂聚飯鉢 驅去復集 宰樞大怒 投鉢於地 夫人曰 微蟲無知 何至悖怒 宰樞瞪目叱之曰 蠅是汝夫乎 何爲相庇
35. 有朝士辛姓者 性浮誕 常欲誇其富 取米一掬 散于門外 邀客而入 俯地叱僕曰 何暴殄天物 昨昨忠淸人輸米二百斛 昨日全羅人輸米三百斛 故如此狼戾耳 又欲誇姬妾之美 常以脂粉洒塗房壁 邀客入叱僕 何汚窓璧 昨夜某妓來宿此房 此曉粧時頮盥所爲也 又以片縠付奴 値客坐堂 奴跪庭下曰 某姬段鞋繡文 用花兒乎用雲兒乎 士曰可用大雲兒矣 此皆一時名妓也 又欲誇交友 預書權勢宰樞名緘付奴 値客來坐 奴持緘投呈 士置諸側 故久不視 客就見之 乃盧相之名 客驚欲走 士止之曰 此吾至交也勿動 俄而奴言過去 士笑曰吾久不見此漢 今欲見之 何匆遽而去 人有知者 皆笑其嗤鄙也
34. 卞斯文九祥文學有餘 而吏幹不足 常爲漢城參軍 案牘雲委 訟訴坌集 甲訴則曰汝言是也 乙訴則曰汝言是也 訖無可否 朝廷聞而改之 時人以世之不分是非者 謂之卞九祥公事 又有趙斯文伯珪 多年爲儒學敎授 一日拜獻納 斯文大喜 呼弟子金曰 賀孫氏 此眞政事也 未幾還爲敎授 斯文又呼金曰 賀孫氏 此豈政事乎 士林傳笑
33. 魚咸從少時膂力絶人 與其弟牙城 聚徒橫行里閭 日以攘雞手搏爲事 如廣川廣原淸陵賢甫等皆名儒 畏威莫敢支吾 嘗在館 凡有所需必侵責 旣食乃已 館房寒冷 令輩先張褥席 以次暖被 然後赤身放之遂寢 必見一人瘡疥滿身 魚令一人剝瘡皮 以餠裹而使食之 剝者號痛 而食者嘔噦 魚便拍手大笑 諸輩相與議曰 彼恃力侵我 我被提曳 何以堪苦 不如出其不意以謀而制之 一日魚來踞窓泉 一人自後握髮而揮之 諸人各執手足而仆之 魚奮身而起 諸人皆散落逃走 廣原被執 廣川隱柱間曰 吾弟必死矣 魚多般困辱之 令食土則食士 呼姊夫則呼姊夫 又令呼爺 廣川聞之遙謂曰 少須耐苦 愼勿呼爺 丙子春圍已近 魚與五人在館房讀書 兪上舍造睡覺曰 夜夢半吉半凶 魚問其故 兪曰 有五蛇 從房中昇天而飛 一蛇半空而墮 魚曰吾輩所以做業不懈者五人 皆欲大捷 汝何發不祥之語 汝宜大呼曰 落地者我也 兪遂呼之 魚曰何泛稱我 兪呼曰 落..
32. 孫永叔爲吏曹正郞 奉使湖南鞠獄 愛羅妓紫雲兒 兒生長京師 屬梨園第一部 被罪謫于州 永叔迂儒 紫雲名妓 雖怕官威侍房 而常不慊於心 一日儒生持所製詩文 來取品題 妓問曰何以辨別優劣 永叔曰最妙者爲上上上中上下 其次爲二上二中二下 又其次爲三上三中三下其不入品者爲次上次中次下 最劣者爲更之更 未幾永叔竣事還京 趙稚圭爲全州府尹到羅 亦愛紫雲 枕屛團欒間問曰 汝閱人多矣 如我者居何等 妓曰令公纔入三下耳 趙問何從得此話法 妓曰孫永叔敎我矣 趙復問永叔是何等人 妓曰眞更之更也 惟郡守鄭文昌優入二等 廬希亮作詩戲之曰 湖南奉使孰荒唐 吏部郞中絲北良 三載風流人膾炙 不知時有鄭文昌 蓋用唐詩擬倣也 丙申重試 永叔之策 初居魁 兼善爲試官 伻書賀之曰 君今射策一之一 非復疇昔更之更 其後上將幸學宮 行尊師之禮 永叔爲禮房承旨 路逢耆之 憂形於色 耆之曰 子何不豫之甚 永叔曰永山好佛 河東亦..
31. 生員崔倬性高亢 不隨人俯仰 嘗爲太學生 志在三公六卿之間 一日自學宮 步還其家 路逢吏曹正郞李徽 謂之曰 汝爲銓部郞 官雖甚華要 我於今日館中 亦爲吏曹判書 其所遇不同 而紙上虛名則一也 生員李時蕃嘗曰 少時妄懷高志 學易於金鉤先生 深得易理 自意胷中粲然 人無及我也 一日出崇禮門 坡平君尹巖爲義禁府提調 皁衣雙雙前導 丘率擁後而來 心中自念 彼雖榮顯 豈知易理 視之不啻如蠛蠓也 其後徽被誅巖早逝 而倬與時蕃皆年老終 而世間乘除之事不虛也
30. 李次公善爲戲語 雖造次必爲之 佐郞辛鍵選爲儒將 騎射於御前 發矢誤中其足 血濺靴底 次公曰 一等才也 吾發誤中矣 俗謂足爲發 騎射以五發五中以上也 英陵莎土浮落 金殷卿時爲禮曹參判 與領議政諸宰樞 往驪州奉理 回時殷卿拜刑曹判書 宰樞於舟中設酌慰之 殷卿適有痢氣 因急洩矢滿席 次公聞之曰 此秦穆公成霸之時也 人問其故 次公曰 濟河焚舟也 焚與糞韵叶也 有一官坐香室 象戱馬將二子闕 以檀香片爲馬 以沙器破片爲將 彼馬適入此家將 將就棒之 次公見之曰 此典獄沙將 捉賊人鄕君也 語多類此
29. 吾友孫永叔爲儒時 結隊十餘人 巡歷寺社 以棒僧取物爲戱 事覺 俱下詔獄推之 是時法禁不嚴 朝士皆得入見 晨夕酒饌叢集 永叔曰 營口腹莫如此地 若放還家 將食何物 人皆笑之 其後爲大諫 入侍經帷 適論刑獄之弊 永叔啓曰 少時在獄見之 獄非拘囚困苦之所 反是榮華之地 傳曰 古人云畫地爲獄 議不入 獄雖云美 人豈以爲榮華 左右皆愕然 永叔眞率無他 故不覺言之失也
28. 畫史洪天起女子 顏色一時無雙 適以事詣憲府推鞠 徐達城少時隨羣少射的聚飮 亦被拿去 達城坐洪女傍 屬目不暫轉 時南相公智爲大憲 乃曰 儒生何有罪 其速放之 達城出謂儕輩曰 是何公事之悤遽乎 公事當訊犯人之言 又受考辭 分辨曲直 當徐徐爲之 何勿遽如是 蓋恨不久在洪女之側也 儕輩聞之齒冷
27. 世祖設內經廳 聚朝士寫經 伯氏與洪益城姜仁齊鄭東萊趙稚圭李期叟輩 常在宮禁 不得出外浪遊 伯氏戱作詩曰 手執毛錐子 辛勤過一春 濛濛花影裡 爛醉是何人
25. 有士人鄭某喪耦 聞南原有富家寡婦 欲以爲後配 擇日定媒鄭先到府備禮物 寡婦送女僕覘其擧止 女僕還報曰 鬚髥長鬱 且被毛帽 眞老病者也 寡婦曰 余欲得年少壯夫以娛暮境 奚用此老物爲 府之官吏 多張炬燭 圍擁而往 則寡婦閉門不納 鄭不得入而還 又有樂官鄭某 晩年亦喪耦 媒富家女爲妾 其日往富家 則張畫屛 滿堂鋪紫毯 堂中施錦褥 鄭就坐自以爲得計 女窺而見之曰 非七十過六十也 悽惋有不豫之色 乘夜驅迫而入 女叱鄭曰 何處老物 來入我室 非徒容貌無福 語聲亦無福 夜半排窓而出 不知所之 有儒生戱作詩曰 紛紛浴啄幾騰讙 二鄭風流是一般 欲作好緣還作惡 早知如此不如鰥
24. 吾隣有朴姓儒 爲柳家婿郞而寓居焉 常愛二婢 而人不知 乘夜投入婢房 家中小廝見之 疑是穿窬之盜 報曰賊入某房矣 翁大怒而出 四隣見之 爭持弓杖 須叟雲集郞來推門戶 則外面下鎖 以足叩壁 則牢不可破 欲出不得 手足盡傷 流汗被體 因窓隙見 火光中有隣人素所知者立外 郞潛呼哀救 衆鬧不得聞 俄辨其聲 知其爲郞 乃曰 賊非大盜 不必捉挐 於是翁笑而入 隣里亦散 郞大慙 數月不出門閾
23. 世宗新設宗學聚宗族讀書 順平君年過四十 不識一字 始讀孝經 而學官敎開宗明義章第一七字 君尙不能讀 乃曰僕今老鈍 只受開宗二字足矣 遂於馬上讀之不輟 又謂僕從曰 汝亦不忘開宗以備吾窘 臨死聚妻子呼訣曰 死生至大 豈不關心 但永離宗學 是大快也
22. 朴巨卿以弘文典籍 兼帶御史 往檢湖南場屋出 高臥南陽詩試士 回至水原府 吏不出迎 巨卿就東軒大怒 呼吏將罪之 俄聞外闥間 伴從相對 欲訝問之 則乃京來政批草也 而拜南陽府使矣 巨卿失色而臥 時人以爲詩讖所致
21. 有僧信修者 生長坡州吾鄕曲 結草盧于洛水南 性放蕩詼諧 口出一言 人無不絶倒 又無吝財愛物之色 盡以家產田地分給諸姪 未嘗犁鉏畊種 而夏月常食白飯 僧又年老 顏如假面 搖頭轉目 作十六羅漢像 一一異狀 又見人擧止 輒效其形 雖達官素不相識者 一見如舊 呼名相爾汝 寺傍老翁有年少妻 僧與之相通 翁家貧欲賴僧庇 率妻來寓寺中 僧亦愛翁 多給衣食 三人同被共宿 不相忌妬 生一子一女 僧曰翁之子 翁亦曰和尙子 僧在寺則翁刈薪理蔬 僧若行則翁負物爲僕 居數年妻死 猶隨僧居 義若昆弟 翁死僧負而葬之 僧善飮酒 千鍾百榼如鯨吸川 人或誑饋他物 至如牛溲泥水 一飮快倒曰 此酒甚苦 又善食 雖乾餱硬餠 畧無所辭 頃刻食盡 乃於衆會中 公然大嚼魚肉 人有笑之者 答曰此是土也 非我所殺 食亦何妨 庚寅年間 余以喪居坡州 僧常往來 年過七十 氣猶矍鑠 或問何故對妻啖肉 僧曰 今世之人 妄起私念 利慾相..
20. 有僧容軆矮小 一足微躄 每居長安 日日周遍城中 朱門貴宅 無不歷到 常拍手作鷄鼓翼狀 蹙口作聲 或雄鷄長嘷 或兩鷄相鬪 或雌鷄遺卵 千聲萬態 無不吻合 或有村鷄應鳴者 又作歌搖身而唱曰 此生此生 一間第屋心可樂 此生此生 懸鶉百結亦不惡 閻羅使者若來迓 雖欲住世那可得 又曰 觀音帝釋 帝釋觀音 此身若淪化 全墮地獄間 其歌多類此 曲節似農歌 兒曹隨行 千百爲羣 僧常曰 吾丘率之多 雖三公不能及也 一日所得 多至擔石 以是衣食之 時人號曰雞僧
19. 國初有僧長遠心者 身雖長 行於道中 則魁然出衆 能以手捫長廊椽題 其爲人滑稽 無私無欲 居無常處 行不出境 夜則或倚墻底達曙 病則臥市中 市人爭來饋之 公侯宰樞家 挈榼贈食者亦無算 國有水旱妖災 則聚弟子精勤祈禱 或有所應 受千金不以爲喜 失百物不以爲慍 人與之則不揀男女衣服 皆被於軆 人或丐之則盡脫而遺之 有衣則掩形 無衣則赤裸 或編草爲服而不恥 或衣錦而不以爲榮 受人贈物者雖無限 施遺於人者亦無數 見公卿不必敬 覩愚婦亦與話 見死尸則負而埋之 一日見尸於壑 痛哭盡哀 起而負之 尸付背脊 三日不解 其門徒祈佛獲免 自後終不負尸 嘗謂其徒曰 我欲燒骨化身 其徒積柴爲臺 遠心踞坐其上 見火光漸迫不勝其苦 潛隨烟燼而遁 還至方丈 其徒意師已滅 相泣而返 見遠心儼然坐禪室 拜問其故 遠心曰 我從西天來 四大雖已化去 法身常住不滅 遂抵掌大笑
18. 釋屯兩者 幻庵之高弟 自幼力學 內外經典 無不探討 精究其意 又能於詩 詩思淸絶 與牧隱陶隱諸先生相酬唱 我朝不崇釋敎 名家子弟不得祝髮 以故緇徒無知書者 而師名益著 四面學者如雲 集賢之士皆就問榻下 蔚爲儒釋士林之表 人皆敬之 我伯仲氏嘗讀書于檜巖寺 見師年九十餘 容貌淸癯 氣軆尙强 或倂日不食 不甚饑餒 人若饋之飯 則或喫盡數鉢 亦無飽意 雖至數日 未嘗如廁 恒兀坐虛室 懸玉燈張淸几 徹夜看書 絲毫細字 一一硏究 未嘗交睫偃臥 辟人不許在傍若有所召則手擊小錚 門下隨而應之 未得高聲大喚也 日本國使僧文溪求詩 縉紳作者數十人 師亦承命賦詩 詩曰水國古精灑然無位人 火馳應自息 柴立更誰親 楓岳雲生屨 盆城月滿闉風帆海天闊 梅柳故園春 時春亭主文 改洒然無位之句 爲蕭然絶世人 師曰卞公眞不知詩者 蕭然豈如洒然 絶世豈如無位 是斲喪自然無爲之趣耳 每見文士 悵悵不已 今有千峯集 行於世
17. 釋混修號幻庵 早喪厥考 年甫十三 隨叔鴒獵于郊 有一鹿前走 若有顧待者 俄而一鹿兒追至 因感慨曰 獸之念兒 與人何別 卽念考休獵 祝髮爲釋 習竺墳 名聲藉甚 儕流莫敢拚而倫之 往金剛山 食木衣麻 脇不霑席 若將終身焉 念慈母倚門之望 遂還作偈云 寄語巖前松柏樹 重來與爾終天年 後師事息影庵 習楞伽經 衆皆粗得其皮 師獨深味骨髓 玄陵建道場於廣明寺 以懶翁主之 一時衲子無有升堂者 上有不豫色 薄暮將罷 場師後至 上喜甚迓之 師立門外 懶翁問如何是當門句 師曰不落左右中中而立 問如何是入門句 師卽入門曰 入已還同未入時 問如何是門內句 曰內外本空中云何立 問山何嶽邊止 曰逢高卽下遇下卽止 問水何到成渠 曰大海潛流到處成渠 問飯何白米造 曰如蒸沙石豈成嘉餐 深肯之辛禑遂以爲國師 師聞之不懌然 作偈云 三十年來不入塵 水邊林下養情眞 誰將擾擾人間事 係縛逍遙自在身 一日在靑龍寺 有疾喚..
16. 懶翁住檜巖寺 士女奔波 有儒生三人相謂曰 彼髡有何幻術 而使人驚駭如此 吾輩往見壓之 遂到方丈 翁踞榻而坐 容貌雄偉 眼波明瑩 望之儼然 忽大聲唱云 三人同行 必有一智 智不到處 道將一句來 三人魄遁頂禮而還
15. 昔有儒生三人 將赴試場 一夢鏡墮于地 一夢艾夫懸于門上 一夢風吹花落 俱詣占夢者之家 占夢者不在 而其子獨在 三人就問之 其子占云 三者皆不祥之物 未諧所願 俄而占夢者至叱其子 而作詩與之曰 艾夫人所望 鏡落豈無聲 花落應有實 三子共成名 三人果皆登第
14. 我伯氏三度爲黃州宣慰使 與安岳妓相別於龍泉館前潭水上 其後又與州妓相別於潭水上 任西河亦以平壤宣慰使 率妓來別於此 時有人戱作詞曰 川嗚咽而如泣兮 旭朝暾之淒涼 因名潭曰嗚咽灘 徐相國剛中作詩戱之曰 皇恐灘前皇恐意 喜懽山下喜懽情 如何嗚咽龍泉水 却似情人哭別聲 黃州館裡花滿開 前度劉郞三度來 嗚咽灘聲何日歇 朝朝送別哭如雷 廬相國胖子詩曰 此灘元解廣長舌 愁殺當年送別聲 自是人心迷悟異 流溪那有兩般聲 樓下淸江鏡面開 龍應抱寶每歸來 故知無限相思淚 漲起前灘流似雷 申相國泛翁詩曰 古館蕭條寂寞濱 情人一別隔音塵 郞君寓恨眞無處 門外灘流笑殺人 美酒名花不用錢 淸歌胡舞醉樽前 逢人不免多情惱 一念當時已惘然 板上諸公摠妙齡 淸詩滿眼慰多情 箇中旅況應同調 萬物無聲隔有聲 人生有口幾多開 悲樂循環相逐來 生別新知從古事 諸公於此墮同雷 姜晉山景醇詩曰 訪到龍泉灘水濱 看題一一訪淸..
13. 水原妓以拒客被箠者 謂諸輩曰 於宇同以喜淫而獲罪 我則以不淫而獲罪 朝廷之法 何如是不同乎 聞者以爲確論 金福昌性疎宕 不營產業 每借屋而居之 宋礪城曰不小宰相 何以人之家爲我家 福昌應聲答曰 不小宰相 何以人之子爲我子 蓋譏宋之無子而以姪立後也
12. 安參判超 嘗爲全羅道觀察使 行至羅州 與巡察使金相國相會 濟州牧使送靑橘一籠 安公見其色靑而皮皺 以爲不用之物 乃曰 牧使何勞遠路送未熟小柑乎 分給堂妓 一妓持歸巡察使房 巡察使問從何得 妓以實告之 巡察使索取餘未分者 對安公而食之曰 監司雖厭棄之 我則偏好此物 於是安公取嘗一箇 始知其味
11. 洛山寺僧海超 出入吾門已久 一日來求供佛之具 有本在房曰 高架棟宇 塗以丹雘 塑泥木爲像 晝夜虔誠而飼之 有何利益僧卽應聲答曰 高架棟宇 塗以丹雘 斲栗木爲主 四仲之月 虔誠而飼之 有何利益 有本不能對
10. 有一經師妻 値其夫出 邀隣人入室 方與講歡之際 其夫適至 妻計無所出 兩手持裳遮夫眼 踊躍而前曰 從何處來徑師乎 夫意謂妻之弄己 亦踊躍而進曰 從北宅宰臣送葬而來 妻以裳裹其夫頭而臥 隣人遂遁去
9. 全穆愛忠州妓金蘭 穆將向京城 戒蘭曰愼勿輕許人 蘭曰月嶽有崩而我心不變 後蘭愛斷月驛丞 穆作詩送之曰 聞汝便憐斷月丞 夜深常向驛奔騰 何時手執三稜杖 歸問心期月嶽崩 蘭和而答之曰 北有全君南有丞 妾心無定似雲騰 若將盟誓山如變 月嶽于今幾度崩 皆梁斯文汝恭所作也
8. 昔有處女居室者 人之媒者衆 或云能文章 或云能射御 或云有池下良田數十頃 或云陽道壯盛 能掛石囊而揮之踰首 女作詩以示其意曰 文章闊發多勞苦 射御材能戰死亡 池下有田逢水損 石囊踰首我心當
7. 有儒生金允良者 稟性齟齬 容貌寢陋 衣服麤弊 朝夕專仰泮宮之食 金福昌作贊曰 食母進止 每搖頭而▣▣▣除飯 顧左右而言他 日講月講 粗不相連 跳躍於桃枝之上 疑義詩賦 更次未免 奔走於槐庭之下 允良稍知卜筮 推占福昌之命曰 必夭死 福昌大怒 以熾炭納諸口中而去
6. 洪同知敬孫少時在泮宮 作發願詩曰 亨書棨射少仁堅 舟目炯顏鳥次綿 登科每似鄭麟趾 未續下句 李中樞季專時在側曰 吾名協韻 君可續之 洪遂續云 傷食母如李季專 左右絶倒 詩意蓋謂李石亨善書 曹棨善射 李仁堅年少 李文炯美容 申高靈美目 孫次綿陰强 鄭河東再爲壯元及第 而李中樞有食傷病也
5. 姜仁齋爲人肥澤 好食猪肉 美衣服 性懦不製月課詩文 成謹甫作詩戱之曰 猪肉猩嗜酒 月課狐避箭 去頑空媚衣 景恒徒飽飯 士人朴去頑家富好媚衣服 僧景恒多喫飯 二人肥澤 與姜相似者也
4. 有斯文安權兩士 將向忠州 安則借靑玉纓於盧家 權則借紫芝帶於朴家 安之別名曰鳶鷲 權之別名曰奉時官 權每捫鬚髥不已 至忠州 安愛妓竹間梅 權愛妓月下逢 巡遊四郡歷數旬 相別於獺川畔 相持痛哭 有斯文琴生在側 亦流涕嗚咽 至今人謂所坐石 曰校理石 斯文柳公作詩云 並轡聯鏕發華山 蕊城東指路漫漫 紫芝朴帶圍腰細 靑玉盧纓照臉寒 張翅竹間臨渴鷲 掀髥月下奉時官 數旬雲雨供人笑 四郡風流絶勝觀 船上兩郞揮淚別 陌頭雙妓放歌還 堪笑琴公何許客 籧篨同作別離難
3. 泮宮雖云禮法之場 儒生多名家子弟 豪宕不受駕馭 同知事洪敬孫林守謙 皆年老乘白馬 有儒生作詩云 有客有客 亦白其馬 白馬之白 無以異於白人之白 其後有儒生作詩云 誰云太學是賢關 陳腐庸流尸厥官 洪同已逝林同在 李學纔歸趙學還 言敬孫已死而守謙尙在 學官李丙奎已遞而趙元卿再爲學官也 窮妹不恤顏何厚 將父未遑行亦殘 言同知兪鎭其妹失所而不收恤 又有直講者 老父在鄕而不往謁也 鶖梁宋籍何須數 衣綠方盛不足觀 言典籍宋元昌司成方綱 皆有妾而不顧妻也 朝廷鞠之 事連三館及諸生係獄數十人 或有受栲掠者 竟不得情 皆放之
2. 韓奉連本虞人也 以善射遇知於世祖 其弓力甚弱 然見猛虎則必步入 引滿而中之 一箭必殪 平生所獲 不可勝數 嘗於內庭儺會 優人蒙虎皮前走 命奉連爲射虎之狀 奉連持小弧蓬矢 騰躍而進 誤側足墜階而折臂 人皆曰 能勇於眞虎 而劫於假虎也 永順君第宴 朝廷文士盡赴之 世祖命奉連齋宣醞而往 座中皆曰 汝雖賤士 御命而至 卽天使也 延之上座 紅粧翠黛滿四座 歌吹沸天 奉連羞澁 一無所語 但俯首而已 人爭勸酒 乃大醉踞胡床 攘臂瞋目 爲射虎狀 呼呶不已 左右無不絶倒
1. 高麗宰臣池▣陪 經營產業 每於正朝寒食 分遣人 往取墓間紙錢 還作紙 又取遺棄草履 埋地而種冬瓜 瓜甚美 獲利無算 又餞賓友於都門外 人皆持酒饌而羅列之 池獨無所持 惟藏小盃於袖間 及獻酬之際 遂以盃受他人酒進之 退伏饌前曰 薄物不堪餐矣 又嘗食人之齋 持一斗米 率奴十人 上寺飽飯而還 每至半途 徵奴匙人一箇 有一奴 趑趄不敢出 池問其故 奴謝罪曰 奴未得匙惟鉢耳 池笑曰 皿正吾所欲者也
26. 大抵宴品鋪張 可於初擧案時觀之 故凡事之鋪張者 謂之擧案 有睦生者 初入忠順衛 一日其徒聚射 睦生後至 衣服鮮楚 所持弓矢皆精妙 左右皆曰 睦入吾耦 爭之不已 及升場而進 弓未開矢墜于前 終日射之不及候 人皆絶倒曰睦書房擧案 至今浮誇而無實者 稱之睦書房擧案
25. 尹斯文統 詼諧善話 常以誑人爲事 家在嶺南 每巡州郡 至一邑 與妓在房 有一吏往來屢目妓不止 先生知其有異志 夜半假寐而鼾 妓以爲熟睡 挺身而出 先生亦潛隨之 吏適到窓外 携妓手而行 妓曰 月色如水 房無一人 可宜舞也 對立婆娑 先生又見一吏臥睡簷下 遂取所遣麥笠 冒頭而往 舞於其側 吏曰兩人爲歡 汝是何人 先生曰 我是東上房賓也 見兩公舞袖 不勝健羡 來助歡耳 吏惶恐謝罪先生曰汝管官中何物 吏曰以工房主皮物耳 先生曰有皮幾張 吏曰鹿皮七張 狐狸皮數十張矣 先生曰我見官司求皮物 汝不隱其數而盡出之 不然則悉陳此事 吏唯而退 明日與主官坐廳曰 欲造靴無鹿皮 欲造裘無狐狸皮 願索之 主官曰君何從聞之 雖有之而數小矣 命吏出之 吏盡出陳之 先生盡取而還 嘗到一州在客館 有妓白衣徘徊往來者 頗有姿色 問之則喪厥母也 先生覓紙一卷 斜挾衣籠 置諸窓外 遂閉窓而坐 伺見妓到 乃曰巡歷州郡 ..
24. 金斯文嘗奉使嶺南 到慶州 州人進一妓 金携至佛國寺 妓年少未諳男子事 拒金甚力 夜半逃出 不知所之 羣下皆疑爲惡獸所攫 明日尋之 則徒跣還州矣 金悵悵不得意 至密陽見評事金季昷 告其情 評事曰 吾妓之弟 有名待重來者有姿色 性又幽閑 吾當爲君媒之 一日府使設宴于嶺南樓上 羣妓滿坐 而其中一人稍佳 問之則評事所媒也 金目不轉而心常注之 滿案珍羞 食不甘矣 主人及侍客皆獻酬 金遂起酢之 評事嗾令其妓捧盃而進 金欣然啓齒 若有自得之色 是夜偕寢于望湖臺 自此情甚昵愛 造次不離 雖於白晝 閉戶垂帳擁衾不起 主人欲侍飯來謁 而不得相見者累日 評事排窓而入 見兩人抱臥手足相交而已 無他言 惟曰吾怨汝矣 遍休書字皆相誓之語 雖巡列郡而心則常在此 一日與斯文尹淡叟 自金海還密陽 並轡而話 見長栍則必令卒往審里數之遠近 策鞭馳馹 猶恐不速也 忽見平郊縹緲 間有樓閣隱映之形 問諸卒曰此何處 卒云嶺..
23. 於宇同者知承文朴先生之女也 其家殷富 女婉孌有姿色 然性蕩放不檢 爲宗室泰江守之妻 泰江不能制嘗請工造銀器工年少俊丰 女悅之 每値夫出 衣婢服坐工側 贊美造器之精 遂得私引入內室 日縱淫穢 伺其夫還則潛遯 其夫審知事情遂棄之 女由是恣行無所忌 其女僕亦有姿 每乘昏靚服 出引美色少年 納于女主房 又引他少年與之偕宿 日以爲常 或於花朝月夕不勝情欲 二人遍行都市 故爲人所摟 其家不知所之 到曉乃還 嘗借路旁家 指點往來人 僕曰某人年少 某人鼻大 可供女主 女亦曰某人吾敢之 某人可給汝 如是戱謔無虛日 女又與宗室方山守私通 守亦年少豪逸 解作詩 女愛之 邀至其家如夫婦 一日守到其家 適女春遊不還 惟紫袖衫掛屛上 遂作詩書之曰 玉漏丁東夜氣淸 白雲高捲月分明 間房寂謐餘香在 可寫如今夢裏情 其他朝官儒生年少之無賴 無不邀而淫焉 朝延知而鞫之 或栲或貶 流遠方者數十人 其不露而免者亦多 ..
22. 奉石柱驍勇善射 其擊毬爲當時第一 以靖難功臣 至正二品封君 爲人貪婪酷暴 日以殖貨爲業 嘗請針工飮以酒 求針數十枚 分遣丘史於外方 人遺一針 各買一雞卵 還授其人 至秋徵大鷄 如有不順者 鞭笞侵督 無所不至 又遣人無數持鐵釘往水上 見人伐木狼藉於山谷間 潛以釘着木頭 及流下南江 則曰此皆吾木也 與本主相詰 畢竟則曰汝木有何標 吾木皆釘着其頭 視之果然 本主無以辨 因以奪之者無算 朝廷當夏頒氷於宰樞例也 無丘史 宰樞不得氷者亦多 石柱分往乞之 鬻於市而獲利 嘗爲全羅水使 率軍卒遍耕島嶼 種荏子綿花等物 及遞還 滿船而載 以故藏鏹巨萬 貯穀如國廩矣 朝廷以亂臣妻妾 給付功臣家爲奴婢 石柱求有姿色者爲妾 日夜縱飮不已 後以謀反伏誅
21. 金束時女眞人也 少時隨其父出來 武藝絶倫 頗知經史 家在朝宗縣山谷間 日以畋獵爲事 嘗謂余言射鹿之事曰 當夏草茂之時 獐鹿凌晨出喫草 腹果入臥林藪 余率虞人數輩 尋蹤知所在 張網四面 又令一二人登山上 或歌或呼 爲畊田驅犢之狀 獸若聞之 則以爲尋常而不走出 屛氣而伏 余持滿而進 一箭而中之 不能中則退罹于網 百無一失 如草木黃落之後 潛立要蹊 俟其至而射之耳 言射熊之事曰 大抵熊勇敢多力 若見虎則以一手取大石 以一手搤虎項而壓之 又折樹枝而搏之 一搏之後 更折他樹枝 以故虎良久盡力去石 而復與之鬪 熊又能升大樹 蹲踞如人狀 以兩手攬枝柯 摘橡實而啖之 或遵澗搜小蟹 至冬則投巖穴 不食一物 只舐其掌而已 如十月有雷則不能投穴 惟以樹葉裹身而坐 余當夏草茂之時 見熊升樹 則盡脫衣服 而掛弓以入 隨熊背而坐 熊伸臂攀枝 遂持滿而射之 退臥草間 屛氣如死尸 熊被箭則狼狽而下 捫模四旁 ..
20. 吾隣有咸北間者 自東界出來 稍知吹笛 善談諧倡優之戲 每見人容止 輒效所爲 則眞贗莫辨 又能蹙口作笳角之聲 聲甚宏壯 倡徹數里 至如琵琶琴瑟之聲 鏗鏘發口咸中節奏 每入內庭 多受賞賜 又有大毛知者 善爲鵝鴨鷄雉之聲 聲若出口 隣雞鼓翅而來 又耆之有奴曰佛萬者 善爲狗吠 嘗遊嶺東到一村 夜半發聲 隣犬皆集
19. 世祖晩年違豫不能寐 多聚文士 講論經史 或引詼諧之人以資談笑 崔灝元安孝禮俱知陰陽地利之術 各執己見 互相誹謗 性又强戾不相上下 一日孝禮曰 我國與日本國 土壤相連 灝元攘臂叱之曰 滄波萬里 渺渺莫極 何謂相連 孝禮曰 其所以載水者何物 水底有土 則豈不相連 灝元默然 兩人皆放誕 孝禮尤甚 又能涉獵佛書 若逢韻釋 與之抗論 多不能答
18. 靑坡有沈柳兩生 皆豪富士族 日沈醉於粉黛間 一日親朋數 人會飮沈家 沈有妾曰蝶戀花者 善歌舞 有盲人金卜山者 善彈伽耶琴 妙手一時無比 亦邀而致之 雅琴淸唱 促膝相酬 情懷暢洽 至夜半 座有言者曰 宜談往事以解頤耳 皆曰諾 座客縱談笑噱 卜山曰吾亦話之 近者到一家 巨室子弟亦有名妓數人 飮罷各率妓就房 其中號心方者善歌 亦與某同宿也 沈 曰此甚樂事 更言之 座客皆曰 宜促絃高唱以達曙 何必話也 妓亦輟歌 衆皆不悅而罷 出門柳謂卜山曰 主人妓名心方 爾何發狂言 不能見人之顏色 盲者眞不祥之物也 卜山失色曰 徒知官名而不知兒名故也 何靦面復見主人乎 隣里傳以爲笑
17. 孝寧大君酷信佛法 每設道場於山寺 終日虔誠頂禮 讓寧大君隨後至 率妾數人 臂鷹牽狗 積雉兔於階下 炙肉煖酒 酣飮大醉 升堂旁若無人 孝寧變色曰 兄今作此惡業 可不畏後生地獄 讓寧曰 能種善根者 九族生忉利天 況同氣乎 我生則爲國王兄 浪遊自恣 死則爲菩薩兄 必升天堂 安有墜地獄之理 宗室豐山守 愚騃不辨菽麥 家養鵝鴨 而不知算計 惟以雙雙而數之 一日家僮烹食一鴨 宗室數至雙雙 而餘一隻 乃大怒杖僕曰 汝偸我鴨 必償他鴨 翌日僮又烹食一鴨 宗室數至雙雙 而無餘隻 乃大喜曰 刑罰不可無也昨夕杖僕 而僕償納之矣
16. 京中又有盲 與一年少友善 年少一日來云 路逢小艾欲敍話 主人幸借別室 盲許之 年少遂與盲妻入別房爲繾綣歡 盲來巡窓外曰 何久何久 速去速去 家婦若來見之 大是異事 受譴必矣 少焉妻自外至曰 此間有何處客蹤 如憤怒之狀 盲曰卿聽我言 日午但東隣辛生來訪我耳
15. 又有一盲 嘗從隣人求娶美女 一日隣人謂盲曰 吾隣有一女 禮纖適體 眞絶代色也 以君之言入之 欣然似應 但索財物太多耳 盲曰 若然則雖傾財破產 豈有吝嗇 瞰其妻亡 探怯囊篋 盡以財與之 遂成約會 至期盲盛服而往 妻亦改粉隨去 先入于室 盲再拜成禮 是夜與妻同寢 綢繆之態異常 撫妻背曰 今夕何夕 見此良人 若比飮食 汝是熊膰豹胎 吾家人藜羹糲飯耳 厚給財物 至曉妻先往其家 擁衾坐睡 見盲到門 問曰昨夜宿何處 盲曰讀經某相家 因夜冷得腹病 可調酒救藥 妻大叱之曰 多食熊膰豹胎藜羹糲飯 掌擾胸腑 雖欲無病得乎 盲無以應 知爲妻所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