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劉安 (869)
건빵이랑 놀자
58. 酒肉以通之 竽瑟以娛之 鬼神以畏之 繁文滋禮 以弇其質 厚葬久喪 以亶其家 含珠鱗施綸組 以貧其財 深鑿高壟 以盡其力 家貧族少 慮患者寡 以此移風 可以持天下弗失 故老子曰 化而欲作 吾將鎭之以無名之樸也
57. 故老子曰 保此道者 不欲盈 夫唯不盈 故能敝而不新成 武王問太公曰 寡人伐紂天下 是臣殺其主 而下伐其上也 吾恐後世之用兵不休 鬪爭不已 爲之奈何 太公曰 甚善 王之問也 夫未得獸者 唯恐其創之小也 已得之 唯恐傷肉之多也 王若欲久持之 則塞民於兌 道全爲無用之事 煩擾之敎 彼皆樂其業 供其情昭昭 而道冥冥 於是乃去其瞀 而載之木 解其劒 而帶之笏 爲三年之喪 令類不蕃 高辭卑讓 使民不爭
56. 孔子觀 桓公之廟 有器焉 謂之宥卮 孔子曰 善哉 予得見此器 顧曰 弟子取水 水至灌之 其中則正 其盈則覆 孔子造然革容曰 善哉 持盈者乎 子貢在側曰 請問持盈 曰 揖而損之 曰 何謂揖而損之 曰 夫物盛而衰 樂極則悲 日中而移 月盈而虧 是故聰明睿智 守之以愚 多聞博辯 守之以陋 武力毅勇 守之以畏 富貴廣大 守之以儉 德施天下 守之以讓 此五者 先王所以守天下而弗失也 反此五者 未嘗不危也
55. 魏文侯觴諸大夫於曲陽 飮酒酣 文侯喟然歎曰 吾獨無豫讓以爲臣乎 蹇重擧白而進之 曰 請浮君 君曰 何也 對曰 臣聞之 有命之父母 不知孝子 有道之君 不知忠臣 夫豫讓於君 亦何如哉 文侯受觴而飮 釂不獻 曰 無管仲鮑叔以爲臣 故有豫讓之功 故老子曰 國家昏亂 有忠臣
54. 景公謂太卜曰 子之道何能 對曰 能動地 晏子往見公 公曰 寡人問太卜曰 子之道何能 對曰 能動地 地可動乎 晏子黙然不對 出見太卜曰 昔吾見句星在房心之間 地其動乎 太卜曰 然 晏子出 太卜走往見公曰 臣非能動地 地固將動也 田子陽聞之 曰 晏子黙然不對者 不欲太卜之死 往見太卜者 恐公之欺也 晏子可謂忠於上 而惠於下矣 故老子曰 方而不割 廉而不劌
53. 灃水之深千仞 而不受塵垢 投金鐵鍼焉 則形見於外 非不深且淸也 魚鼈龍蛇 莫肯之歸也 是故石上不生五穀 禿山不游麋鹿 無所陰蔽隱也 昔趙文子問於叔尙曰 晉六將軍 其孰先亡乎 對曰 中行知氏 文子曰 何乎 對曰 其爲政也 以苛爲察 以切爲明 以刻下爲忠 以計多爲功 譬之猶廓革者也 廓之大則大矣 裂之道也 故老子曰 其政悶悶 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 其民缺缺
52. 墨者有田鳩者 欲見秦惠王 約車申轅 留於秦周年 不得見 客有言之楚王者 往見楚王 楚王甚悅之 予以節使於秦 至 因見 予之將軍之節 惠王見而說之 出舍 喟然而歎 告從者曰 吾留秦三年 不得見 不識道之可以從楚也 物故有近之而遠 遠之而近者 故大人之行不掩以繩 至所極而已矣 此所謂筦子梟飛而維繩者
51. 故老子曰 夫唯無以生爲者 是賢於貴生焉 齊人淳于髡 以從說魏王 魏王辯之 約車十乘 將使荊 辭而行 人以爲從未足也 復以衡說 其辭若然 魏王乃止其行 而疏其身 失從之意 而有不能成衡之事 是其所以固也 夫言有宗 事有本 失其宗本 技能雖多 不若其寡也 故周鼎著倕 而使齕其指 先王以見大巧之不可也 故愼子曰 匠人知爲門能以門 所以不知門也 故必杜然後能門
48. 故老子曰 不出戶 以知天下 不窺牖 以見天道 其出彌遠 其知彌少 此之謂也 秦皇帝得天下 恐不能守 發邊戍 築長城 脩關梁 設障塞 具傳車 置邊吏 然劉氏奪之 若轉閉錘 昔武王伐紂 破之牧野 乃封比干之墓 表商容之閭 柴箕子之門 朝成湯之廟 發鉅橋之粟 散鹿臺之錢 破鼓折枹折絃 去舍露宿 以示平易 解劒帶笏 以示無仇 於此天下歌謠而樂之 諸侯執幣相朝 三十四世不奪 故老子曰 善閉者 無門鍵 而不可開也 善結者 無繩約 而不可解也
47. 光耀不得問 而就視其狀貌 冥然忽然 視之不見其形 聽之不聞其聲 搏之不可得 望之不可極也 光耀曰 貴矣哉 孰能至于此乎 予能有無矣 未能無無也 及其爲無無 又何從至於此哉 故老子曰 無有入于無間 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也 白公勝慮亂 罷朝而立 倒杖策錣上貫頤 血流至地 而弗知也 鄭人聞之曰 頤之忘 將何不忘哉 此言精神之越於外 智慮之蕩於內 則不能漏理其形也 是故神之所用者遠 則所遺者近也
46. 罔兩問於景 曰 昭昭者神明也 景曰 非也 罔兩曰 子何以知之 景曰 扶桑受謝 日照宇宙 炤炤之光 輝燭四海 闔戶塞牖 則無由入矣 若神明 四通並流 無所不及 上際於天 下蟠於地 化育萬物 而不可爲象 俛仰之間 而撫四海之外 昭昭何足以明之 故老子曰 天下之至柔 馳騁天下之至堅 光耀問於無有 曰 子果有乎 其果無有乎 無有弗應也
45. 終日行不離咫尺 而自以爲遠 豈不悲哉 故莊子曰 小人不及大人 小知不及大知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此言明之有所不見也 季子治亶父三年 而巫馬期絻衣短褐 易容貌 往觀化焉 見夜漁者得魚釋之 巫馬期問曰 凡子所爲魚者欲得也 今得而釋之何也 漁者對曰 季子不欲人取小魚也 所得者小魚 是以釋之 巫馬期歸 以報孔子曰 季子之德至矣 使人闇行若有嚴刑在其側者 季子何以至於此 孔子曰 丘嘗問之以治言曰 誠於此者 形於彼 季子必行此術也 故老子曰 去彼取此
44. 子中州之民 寧肯而遠至此 猶光乎日月 而載列星 陰陽之所行 四時之所生 其比夫不名之地 猶窔奧也 若我南游乎岡랑之野 北息乎沉墨之鄕 西窮冥冥之黨 東開鴻濛之光 此其下無地 而上無天 聽焉無聞 視焉無矚 此其外猶有汰沃之氾 其餘一擧而千萬里 吾猶未能之在 今子游始於此 乃語窮觀 豈不亦遠哉 然子處矣 吾與汗漫 期于九垓之外 吾不可以久駐 若士擧譬而竦身 遂入雲中 盧敖仰而視之弗見 乃止駕 止柸治 悖若有喪也 曰 吾比夫子 猶黃鵠與壤蟲也
43. 盧敖游乎北海 經乎太陰 入乎玄闕 至於蒙穀之上 見一士焉 深目而玄鬢 淚注而鳶肩 豐上而殺下 軒軒然方迎風而舞 顧見盧敖 慢然下其臂 遯逃乎碑 盧敖就而視之 方倦龜殼 而食蛤蚌 盧敖與之語曰 唯敖爲背羣離黨 窮觀於六合之外者 非敖而已乎 敖幼而好游 至長不渝 周行四極 唯北陰之未闚 今卒睹夫子於是 子殆可與敖爲友乎 若士者齤然而笑曰 嘻
42. 當此之時 晉文公適薨未葬 先軫言於襄公曰 昔吾先君與穆公交 天下莫不聞 諸侯莫不知 今吾君薨未葬 而不弔吾喪 而不假道 是死吾君 而弱吾孤也 請擊之 襄公許諾 先軫擧兵 而與秦師遇於殽 大破之 擒其三帥以歸 穆公聞之 素服廟臨 以說於衆 故老子曰 知而不知尙矣 不知而知病也 齊王后死 王欲置后 而未定 使羣臣議 薛公欲中王之意 因獻十珥 而美其一 旦日因問美珥之所在 因勸立以爲王后 齊王大說 遂尊重薛公 故人主之意欲 見於外 則爲人臣之所制 故老子曰 塞其兌 閉其門 終身不勤
41. 故老子曰 載營魄抱一 能無離乎 專氣至柔 能如嬰兒乎 秦穆公興師 將以襲鄭 蹇叔曰 不可 臣聞 襲國者 以車不過百里 以人不過三十里 爲其謀未及發泄也 甲兵未及鈍弊也 糧食未及乏絶也 人民未及罷病也 皆以其氣之高 與其力之盛至 是以犯適能威 今行數千里 又數絶諸侯之地 以襲國 臣不知其可也 君重圖之 穆公不聽 蹇叔送師 衰絰而哭之 師遂行 過周而東 鄭賈人弦高 嬌鄭伯之命 以十二牛 勞秦師而賓之 三帥乃懼而謀曰 吾行數千里以襲人 未至 而人已知之 其備必先成 不可襲也 還師而去
40. 顔回謂仲尼曰 回益矣 仲尼曰 何謂也 對曰 回忘禮樂矣 仲尼曰 可矣 猶未也 異日復見曰 回益矣 仲尼曰 何謂也 曰 回忘仁義矣 仲尼曰 可矣 猶未也 異日復見曰 回坐忘矣 仲尼遽然曰 何謂坐忘 顔回曰 隳支體 黜聰明 離形去知 洞於化通 是謂坐忘 仲尼曰 洞則無善也 化則無常矣 而夫子薦賢 丘請從之後
39. 君曰 此非左右之所得與 後無幾何 齊興兵伐楚 子發將師以當之 兵三却 楚賢良大夫 皆盡其計 而悉其誠 齊師愈强 於是市偸進請曰 臣有薄技 願爲君行之 子發曰 諾 不問其辭而遣之 偸則夜解齊將軍之幬帳而獻之 子發因使人歸之曰 卒有出薪者 得將軍之帷 使歸之於執事 明日又復往取其枕 子發又使人歸之 明日又復往取其簪 子發又使歸之 齊師聞之大駭 將軍與軍吏謀曰 今日不去 楚軍恐取吾頭 乃還師而去 故曰無細而能薄 在人君用之耳 故老子曰 不善人 善人之資也
38. 跖曰 奚適其無道也 夫意而中藏者聖也 入先者勇也 出後者義也 分均者仁也 知可否者智也 五者不備 而能成大盜者 天下無之 由此觀之 盜賊之心 必託聖人之道 而後可行 故老子曰 絶聖棄智 民利百倍 楚將子發 好求技道之士 楚有善爲偸者 往見曰 聞君求技道之士 臣偸也 願以技齎一卒 子發聞之 衣不給帶 冠不暇正 出見而禮之 左右諫曰 偸者天下之盜也 何爲之禮
37. 成王問政於尹佚曰 吾何德之行 而民親其上 對曰 使之時 而敬順之 王曰 其度安至 曰 如臨深淵 如履薄氷 王曰 懼哉 王人乎 尹佚曰 天地之間 四海之內 善之則吾畜也 不善則吾讐也 昔夏商之臣 反讐桀紂 而臣湯武 宿沙之民 皆自攻其君 而歸神農 此世之所明知也 如何其無懼也 故老子曰 人之所畏 不可不畏也 跖之徒問跖曰 盜亦有道乎
36. 屈商乃拘文王於羑里 於是散宜生乃以千金 求天下之珍怪 得騶虞鷄斯之乘 玄玉百珏 大具百朋 玄豹黃羆靑犴 白虎文皮千合 以獻於紂 因費仲而通 紂見而說之 乃免其身 殺牛而賜之 文王歸 乃爲玉門 築靈臺 相女童 擊鐘鼓 以待紂之失也 紂聞之曰 周伯昌改道易行 吾無憂矣 乃爲炮烙 剖比干 剔孕婦 殺諫者 文王乃遂其謀 故老子曰 知其榮 守其辱 爲天下谷
35. 是以用之者 必於弗用也 而以長得其用 而況恃不用者乎 物孰不濟焉 故老子曰 從事於道者 同於道 文王砥德修政三年 而天下 二分歸之 紂聞而患之曰 余夙興夜寐 與之兢行 則苦心勞形 縱而置之 恐代余一人 崇侯虎曰 周伯昌行仁義而善謀 太子發勇敢而不疑 中子旦恭儉而知時 若與之從 則不堪其殃 縱而赦之 身必危亡 冠雖弊 必加於頭 及未成請圖之
34. 狐丘丈人謂孫叔敖 曰人有三怨 子知之乎 孫叔敖曰 何謂也 對曰 爵高者士妬之 官大者主惡之 祿厚者怨處之 孫叔敖曰 吾爵益高 吾志益下 吾官益大 吾心益小 吾祿益厚 吾施益博 是以免三怨可乎 故老子曰 貴必以賤爲本 高必以下爲基 大司馬捶鉤者 年八十矣 而不失鉤芒 大司馬曰 子巧邪 有道邪 曰 臣有守也 臣年二十好捶鉤 於物無視也 非鉤無察也
33. 原人聞之曰 有君若此 可弗降也 遂降 溫人聞亦請降 故老子曰 窈兮冥兮 其中有精 其精甚眞 其中有信 故美言可以市尊 美行可以加人 公儀休相魯 而嗜魚 一國獻魚 公儀子不受 其弟子諫曰 夫子嗜魚 弗受何也 答曰 夫唯嗜魚 故弗受 夫受魚而免於相 雖嗜魚 不能自給魚 毋受魚 而不免於相 則能長自給魚 此明於爲人爲己者也 故老子曰 後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 故能成其私 又曰 知足不辱
32. 子發攻蔡踰之 宣王郊迎 裂田百頃而封之執圭 子發辭不受 曰 治國立政 諸侯入賓 此君之德也 發號施令 師未合而敵遁 此將軍之威也 兵陳戰而勝敵者 此庶民之力也 夫乘民之功勞 而取其爵祿者 非仁義之道也 故辭而弗受 故老子曰 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 是以不去 晉文公伐原 與大夫期三日 三日而原不降 文公令去之 軍吏曰 原不過一二日將降矣 君曰 吾不知原三日而不可得下也 以與大夫期 盡而不罷失信 得原吾弗爲也
31. 臣請 伏於陛下 以伺之 星不徙 臣請死之 公曰 可 是夕也 星東三徙舍 故老子曰 能受國之不祥 是謂天下王 昔者公孫龍 在趙之時 謂弟子曰 人而無能者 龍不能與遊 有客 衣褐帶索而見曰 臣能呼 公孫龍顧謂弟子曰 門下故有能呼者乎 對曰 無有 公孫龍曰 與之弟子之籍 後數日往說燕王 至於河上 而航在一汜 使善呼者呼之 一呼而航來 故曰 聖人之處世 不逆有伎能之士 故老子曰 人無棄人 物無棄物 是謂襲明
30. 宋景公之時 熒惑在心 公懼 召子韋而問焉 曰熒惑在心何也 子韋曰 熒惑天罰也 心宋分野 禍且當君 雖然可移於宰相 公曰 宰相所使治國家也 而移死焉不祥 子韋曰 可移於民 公曰 民死寡人誰爲君乎 寧獨死耳 子韋曰 可移於歲 公曰 歲民之命 歲饑民必死矣 爲人君 而欲殺其民 以自活也 其誰以我爲君者乎 是寡人之命 固已盡矣 子韋無復言矣 子韋還走 北面再拜曰 敢賀君 天之處高而聽卑 君有君人之言三 天必有三賞君 今夕星必徙三舍 舍行七里 三七二十一 故君延年二十一歲
29. 吳起惕然曰 尙可更乎 屈子曰 成刑之徒 不可更也 子不若孰愛而篤行之 故老子曰 挫其銳 解其紛 和其光 同其塵 晉伐楚 三舍而止 大夫請擊之 莊王曰 先君之時 晉不伐楚 及孤之身 而晉伐楚 是孤之過也 若何其辱 羣大夫曰 先臣之時 晉不伐楚 今臣之身 而晉伐楚 此臣之罪也 請三擊之 王俛而泣涕沾襟 起而拜羣大夫 晉人聞之曰 君臣爭以過爲在己 且輕下其臣 不可伐也 夜還師而歸 故老子曰 能受國之垢 是謂社稷主
28. 吳起爲楚令尹 適魏 問屈宜若曰 王不知起之不肖 而以爲令尹 先生試觀起之爲人也 屈子曰 將奈何 吳起曰 將衰楚國之爵 而平制祿 損其有餘 而綵其不足 砥礪甲兵 時爭利於天下 屈子曰 宜若聞之 昔善治國家者 不變其故 不易其常 今子將衰楚國之爵 而平其制祿 損其有餘 而綵其不足 是變其故 易其常也 行之者不利 宜若聞之 曰 怒者逆德也 兵者凶器也 爭者人之所末也 今子陰謀逆德 好用凶器 始人之所末 逆之至也 且子用魯兵 不宜得志於齊 而得志焉 子用魏兵 不宜得志於秦 而得志焉 宜若聞之 非禍人不能成禍 吾固惑吾王之數逆天道 戾人理 至今無禍 差須夫子也
27. 穆公曰 何馬也 對曰 牡而黃 使人往取之 牝而驪 穆公不說 召伯樂而謂之曰 敗矣 子之所使求馬者 毛物牝牡 尙弗能知 又何馬之能知也 伯樂喟然大息曰 一至於此乎 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 若堙之所觀者 天機也 得其精 而忘其粗 在其內 而忘其外 見其所見 而不見其所不見 視其所視 而遺其所不視 若彼之所相者 乃有貴乎馬者 馬至 果千里之馬 故老子曰 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26. 秦繆公請伯樂曰 子之年長矣 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 對曰 良馬者可以形容筋骨相也 相天下之馬者 若滅若失若亡 其一若此馬者 絶塵弭轍 臣之子皆下材也 可告以良馬 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馬 臣有所供儋纏采薪者九方堙 此其於馬 非臣之下也 請見之 穆公見之 使行求馬 三月而反報曰 已得馬矣 在於沙丘
25. 故老子曰 柔之勝剛也 弱之勝强也 天下莫不知 而莫之能行 越王親之 故覇中國 趙簡子死 未葬 中牟入齊 已葬五日 襄子起兵攻 圍之未合 而城自壞者十丈 襄子擊金而退之 軍吏諫曰 君誅中牟之罪 而城自壞 是天助我 何故去之 襄子曰 吾聞之叔向 曰 君子不乘人於利 不迫人於險 使之治城 城治而後攻之 中牟聞其義 乃請降 故老子曰 夫唯不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4. 吾觀其從者 皆賢人也 若以相夫子反晉國 必伐曹 子何不先加德焉 釐負羇遺之壺餕 而加璧焉 重耳受其餕 而反其璧 及其反國 起師伐曹剋之 令三軍 無入釐負羇之里 故老子曰 曲則全 枉則直 越王句踐 與吳戰而不勝 國破身亡 困於會稽 忿心張膽 氣如涌泉 選練甲卒 赴火若滅 然而請身爲臣 妻爲妾 親執戈爲吳兵先馬 走果擒之於干遂
23. 令尹子佩請飮莊王 莊王許諾 子佩跣揖 北面立於殿下曰 昔者君王許之 今不過往 意者臣有罪乎 莊王曰 吾聞 子具於强臺 强臺者南望料山 以臨方皇 左江而右淮 其樂忘死 若吾薄德之人 不可以當此樂也 恐留而不能反 故老子曰 不見可欲 使心不亂 晉公子重耳出亡 過曹 無禮焉 釐負羇之妻 謂釐負羇曰 君無禮於晉公子
22. 國人皆知殺戮之專制在子罕也 大臣親之 百姓畏之 居不至期年 子罕遂却宋君 而專其政 故老子曰 魚不可脫于淵 國之利器 不可以示人 王壽負書而行 見徐馮於周 徐馮曰 事者應變而動 變生於時 故知時者無常行 書者言之所出也 言出於知者 知者藏書於是王壽乃焚書而舞之 故老子曰 多言數窮 不如守中
21. 是以行年六十 老而爲輪 今聖人之所言者 亦以懷其實 窮而死 獨其糟粕在耳 故老子曰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昔者司城子罕相宋 謂宋君曰 夫國家之安危 百姓之治亂 在君行賞罰 夫爵賞賜予 民之所好也 君自行之 殺戮刑罰 民之所怨也 臣請當之 宋君曰 善 寡人當其美 子受其怨 寡人自知不爲諸侯笑矣
20. 수레바퀴 깎던 노인(輪扁) 桓公讀書於堂 輪人斲輪於堂下 釋其椎鑿 而問桓公曰 君之所讀書者何書也 桓公曰 聖人之書 輪扁曰 其人焉在 桓公曰 已死矣 輪扁曰 是直聖人之糟粕耳 桓公悖然作色而怒曰 寡人讀書 工人焉得而譏之哉 有說則可 無說則死 輪扁曰 然有說 臣試以臣之斲輪於之 大疾則苦而不入 大徐則甘而不固 不甘不苦 應於手 厭於心 而可以至妙者 臣不能以敎臣之子 而臣之子 亦不能得之於臣 인용 목차 장자
19. 楚莊王問詹何曰 治國奈何 對曰 何明於治身 而不明於治國 楚王曰寡人得立宗廟社稷 願學所以守之 詹何對曰 臣未嘗聞身治而國亂者也 未嘗聞身亂而國治者也 故本在於身 不敢對以末 楚王曰 善 故老子曰 脩之身 其德乃眞也
18. 故老子曰 貴以身爲天下焉 可以託天下 愛以身爲天下焉 可以寄天下矣 中山公子牟 謂詹子曰 身處江海之上 心在魏闕之下 爲之奈何 詹子曰 重生則輕利 中山公子牟 曰 雖知之 猶不能自勝 詹子曰 不能自勝 則從之 從之神無怨乎 不能自勝 而强弗從者 此之謂重傷 重傷之人 無壽類矣 故老子曰 知和曰常 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 心使氣曰强 是故用其光 復歸其明也
17. 大王亶父居邠 翟人攻之 事之以皮帛珠玉 而弗受曰 翟人之所求者地 無以財物爲也 大王亶父曰 與人之兄居 而殺其弟 與人之父處 而殺其子 吾弗爲 皆勉處矣 爲吾臣 與翟人 奚以異 且吾聞之也 不以其所養 害其養 杖策而去 民相連而從之 遂成國於岐山之下 大王亶父 可謂能保生矣 雖富貴 不以養傷身 雖貧賤 不以利累形 今受其先人之爵祿 則必重失之 所自來者久矣 而輕失之 豈不惑哉
16. 甯戚飯牛車下 望見桓公而悲 擊牛角而疾 商歌 桓公聞之 撫其僕之手曰 異哉歌者 非常人也 命後車載之 桓公反至 從者以請 桓公贛之 衣冠而見說以爲天下 桓公大說 將任之 羣臣爭之曰 客衛人也 衛之去齊不遠 君不若使人問之而故賢者也 用之未晩 桓公曰 不然 問之恐其有小惡也 以人之小惡 而忘人之大美 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凡聽必有驗 一聽而勿復問 合其所以也 且人固難全也 權而用其長者而已矣 當是擧也 桓公得之矣 故老子曰 天大 地大 道大 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 而王處其一焉 以言其能包裹之也
15. 魏武侯問於李克 曰 吳之所以亡者何也 李克對曰 數戰而數勝 武侯曰 數戰數勝 國之福 其獨以亡何故也 對曰 數戰則民罷 數勝則主憍 以憍主使罷民 而國不亡者 天下鮮矣 憍則恣 恣則極物 罷則怨 怨則極廬 上下俱極 吳之亡猶晩矣 夫差之所以自剄於干遂也 故老子曰 功成名遂身退 天之道也 甯戚欲干齊桓公 困窮無以自達 於是爲商旅 將任車 以商於齊 暮宿於郭門之外 桓公郊迎客夜開門辟任車 爝火甚盛 從者甚衆
14. 魯國之法 魯人爲人妾於諸侯 有能贖之者 取金於府 子贛贖魯人於諸侯來 而辭不受金 孔子曰 賜失之矣 夫聖人之擧事也 可以移風易俗 而受敎順可施後世 非獨以適身之行也 今國之富者寡 而貧者衆 贖而受金 則爲不廉 不受金 則不復贖人 自今以來 魯人不復贖人於諸侯矣 孔子亦可謂知禮矣 故老子曰 見小曰明
13. 薄疑說衛嗣君以王術 嗣君應之曰 予所有者千乘也 願以受敎 薄疑對曰 烏獲擧千鈞 又況一斤乎 杜赫以安天下 說周昭文君 文君謂杜赫曰 願學所以安周 赫對曰 臣之所言不可 則不能安周 臣之所言可 則周自安矣 此所謂弗安而安者也 故老子曰 大制無割 故致數輿 無輿也
12. 昔堯之佐九人 舜之佐七人 武王之佐五人 堯舜武王於九七五者 不能一事焉 然而垂拱受成功焉 善乘人之資也 故人與驥逐走 則不勝驥 託於車上 則驥不能勝人 北方有獸 其名曰蹶 鼠前而兎後 趨則頓 走則顚 常爲蛩蛩駏驉 取甘草以與之 蹶有患害 蛩蛩駏驉必負而走 此以其能 託其所不能 故老子曰 夫代大匠斲者 希不傷其手
11. 臣有道於此 使人本無其意也 夫無其意 未有愛利之心也 臣有道於此 使天下丈夫女子 莫不歡然 皆欲愛利之心 此其賢於勇有力也 四累之上也 大王獨無意邪 宋王曰 此寡人所欲得也 惠盎對曰 孔墨是已 孔丘墨翟 無地而爲君 無官而爲長 天下丈夫女子 莫不延頸擧踵 而願安利之者 今大王萬乘之主也 誠有其志 則四境之內 皆得其利矣 此賢於孔墨也遠矣 宋王無以應 惠盎出 宋王謂左右曰 辯矣 客之以說勝寡人也 故老子曰 勇於不敢則活 由此觀之 大勇反爲不勇耳
10. 唯有道之主能持勝 孔子勁 拘國門之關 而不肯以力聞 墨子爲守攻 公輸般服 而不肯以兵知 善持勝者 以强爲弱 故老子曰 道沖 而用之 又弗盈也 惠盎見宋康王 蹀足謦欬 疾言曰 寡人所說者勇有力也 不說爲仁義者也 客將何以敎寡人 惠盎對曰 臣有道於此 人雖勇刺之不入 雖巧有力擊之不中 大王獨無意邪 宋王曰 善 此寡人之所欲聞也 惠盎曰 夫刺之而不入 擊之而不中 此猶辱也 臣有道於此 使人雖有勇弗敢刺 雖有力不敢擊 夫不敢刺 不敢擊 非無其意也
9. 趙襄子使攻翟而勝之 取尤人終人 使者來謁之 襄子方將食 而有憂色 左右曰 一朝而兩城下 此人之所喜也 今君有憂色何也 襄子曰 江河之大也 不過三日 飄風暴雨 日中不須臾 今趙氏之德行無所積 今一朝兩城下 亡其及我乎 孔子聞之曰 趙氏其昌乎 夫憂所以爲昌也 而喜所以爲亡也 勝非其難者也 賢主以此持勝 故其福及後世 齊楚吳越 皆嘗勝矣 然而卒取亡焉 不通乎持勝也
8. 故老子曰 知其雄 守其雌 其爲天下谿 齧缺問道於被衣 被衣曰 正女形 壺女視 天和將至 攝女知 正女度 神將來舍 德將來附 若美而道將爲女居 憃乎若新生之犢 而無求其故 言未卒 齧缺繼以讐夷 被衣行歌而去曰 形若槁骸 心如死灰 直實不知 以故自持 墨墨恢恢 無心可與謀 彼何人哉 故老子曰 明白四達 能無以知乎
7. 趙簡子以襄子爲後 董閼于曰 無卹賤 今以爲後何也 簡子曰 是爲人也 能爲社稷忍羞 異日知伯與襄子飮 而批襄子之首 大夫請殺之 襄子曰 先君之立我也 曰 能爲社稷忍羞 豈曰能刺人哉 處十月 知伯圍襄子於晉陽 襄子䟽隊而擊之 大敗知伯 破其首 以爲飮器
6. 白公勝得荊國 不能以府庫分人 七日石乙入曰 不義得之 又不能布施 患必至矣 不能予人 不若焚之 毋令人害我 白公弗聽也 九日葉公入 乃發大府之貨 以予衆 出高庫之兵 以賦民 因而攻之 十有九日 而擒白公 夫國非其有也 而欲有之 可謂至貪也 不能爲人 又無以自爲 可謂至愚矣 譬白公之嗇也 何以異於梟之愛其子也 故老子曰 持而盈之 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 不可長保也
5. 故老子曰 法令滋彰 盜賊多有 此之謂也 田騈以道術說齊王 王應之曰 寡人所有齊國也 道術難以除患 願聞國之政 田騈對曰 臣之言無政 而可以爲政 譬之若林木無材 而可以爲材 願王察其所謂 而自取齊國之政焉己 雖無除其患害 天地之間 六合之內 可陶冶而變化也 齊國之政 何足問哉 此老聃之所謂 無狀之狀 無物之象者也 若王之所問者齊也 田騈所稱者材也 材不及林 林不及雨 雨不及陰陽 陰陽不及和 和不及道
4. 惠子爲惠王爲國法 已成而示諸先生 先生皆善之 奏之惠王 惠王甚說之 以示翟煎 曰 善 惠王曰 善可行乎 翟煎曰 不可 惠王曰 善而不可行何也 翟煎對曰 今夫擧大木者 前呼邪許 後亦應之 此擧重勸力之歌也 豈無鄭衛激楚之音哉 然而不用者 不若此其宜也 治國有禮 不在文辯
3. 白公問於孔子曰 人可以微言 孔子不應 白公曰 若以石投水中何如 曰 吳越之善沒者 能取之矣 曰若以水投水何如 孔子曰 菑澠之水合 易牙嘗而知之 白公曰 然則人固不可與微言乎 孔子曰 何謂不可 誰知言之謂者乎 夫知言之謂者 不以言言也 爭魚者濡 逐獸者趍 非樂之者也 故至言去言 至爲無爲 夫淺知之所爭者末矣 白公不得也 故死於浴室 故老子曰 言有宗 事有君 夫唯無知 是以不吾知也 白公之謂也
2. 無爲曰 吾知道之可以弱 可以强 可以柔 可以剛 可以陰 可以陽 可以窈 可以明 可以包裹天地 可以應待無方 此吾所以知道之數也 若是則無爲知 與無窮之弗知 孰是孰非 無始曰 弗知之深 而知之淺 弗知內 而知之外 弗知精 而知之粗 太淸仰而嘆曰 然則不知乃知邪 知乃不知邪 孰知知之爲弗知 弗知爲知邪 無爲曰 道不可聞 聞而非也 道不可見 見而非也 道不可言 言而非也 孰知形之不形者乎 故老子曰 天下皆知善之爲善 斯不善也 故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也
1. 太淸問於無窮曰 子知道乎 無窮曰 吾弗知也 又問於無爲曰 子知道乎 無爲曰 吾知道 子之知道 亦有數乎 無爲曰 吾知道有數 曰 其數奈何 無爲曰 吾知道之可以弱 可以强 可以柔 可以剛 可以陰 可以陽 可以窈 可以明 可以包裹天地 可以應待無方 此吾所以知道之數也 太淸又問於無始曰 鄕者吾問道於無窮 曰 吾弗知之 又問於無爲 無爲曰 吾知道 曰 子之知道 亦有數乎 無爲曰 吾知道有數 曰 其數奈何
11. 제속훈(齊俗訓) 1. 率性而行謂之道 得其天性謂之德 性失然後貴仁 道失然後貴義 是故仁義立 而道德遷矣 禮義飾 則純樸散矣 是非形 則百姓眩矣 珠玉尊 則天下爭矣 凡此四者 衰世之造也 末世之用也 夫禮者所以別尊卑 異貴賤 義者所以合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際也 今世之爲禮者 恭敬而忮 爲義者 布施而德 君臣以相非 骨肉以生怨 則失禮義之本也 故構而多責 夫水積則生相食之魚 土積則生自宂之獸 2. 禮義飾 則生僞慝之儒 夫吹灰而欲無眯 涉水而欲無濡 不可得也 古者民童蒙 不知東西 貌不羨乎情 而言不溢乎行 其衣致煖而無文 其兵戈銖而無刃 其歌樂而無轉 其哭哀而無聲 鑿井而飮 耕田而食 無所施其美 亦不求得 親戚不相毁譽 朋友不相怨德 及至禮義之生 貨財之貴 而詐僞萌興 非譽相紛 怨德並行 於是乃有曾參孝己之美 而生盜跖莊蹻之邪 故有大路龍旂 羽蓋垂緌 結駟連騎 3. 則必有穿..
47. 故身安則恩及鄰國 志爲之滅 身危則忘其親戚 而行不能解也 游者不能拯溺 手足有所急也 灼者不能救火 身體有所痛也 夫民有餘卽讓 不足卽爭 讓則禮義生 爭則暴亂起 扣門求水 莫弗與者 所饒足也 林中不賣薪 湖上不鬻魚 所有餘也 故物豊則欲省 求贍則爭止 秦王之時 或人葅子 利不足也 劉氏持政 獨夫收孤 財有餘也 故世治則小人守政 而利不能誘也 世亂則君子爲姦 而法弗能禁也
46. 夫乘奇技爲邪施者 自足乎一世之間 守正循理 不爲苟得者 不免乎饑寒之患 而欲民之去末反本 由是發其原而壅其流也 夫雕琢刻鏤 傷農事者也 錦繡纂組 害女工者也 農事廢 女工傷則饑之本 而寒之原也 夫饑寒並至 能不犯法干誅者 古今未之聞也 故仕鄙在時 不在行 利害在命 不在智 夫敗軍之卒 勇武遁逃 將不能止也 勝軍之陳 怯者先行 懼不能走也 故江河決 沈一鄕 父子兄弟相遺而走 爭升陵阪 上高邱 輕足先升 不能相顧也 世樂志平 見鄰國之人溺 尙猶哀之 又況親戚乎
45. 鐘鼓管簫 絲竹金石 以淫其耳 趍舍行義 禮節謗議 以營其心 於是百姓糜沸 豪亂暮行 逐利煩挐澆淺 法與義相非 行與利相反 雖十管仲 弗能治也 且富人則車輿衣纂錦 馬飾傳旄象 帷幕茵席 綺繡條組 靑黃相錯 不可爲象 貧人則夏被褐帶索 唅菽飮水以充腸 以支暑熱 冬則羊裘解札 短褐不掩形 而煬竈口 故其爲編戶齊民無以異 然貧富之相去也 猶人君與僕虜 不足以論之
44. 是故其耕不强者 無以養生 其織不强者 無以揜形 有餘不足 各歸其身 衣食饒溢 姦邪不生 安樂無事 而天下均平 故孔丘曾參無所施其善 孟賁成荊 無所行其威 衰世之俗 以其知巧詐僞 飾衆無用 貴遠方之貨 珍難得之財 不積於養生之具 澆天下之淳 析天下之樸 牿服馬牛 以爲牢 滑亂萬民 以淸爲濁 性命飛揚 皆亂以營 貞信漫瀾 人失其情性 於是乃有翡翠犀象 黼黻文章 以亂其目 芻豢黍粱 荊吳芬馨 以嚂其口
43. 夫飛鳥主巢 狐狸主穴 巢者巢成而得棲焉 穴者穴成而得宿焉 趍舍行義 亦人之所棲宿也 各樂其所安 致其所蹠 謂之成人 故以道論者 總而齊之 治國之道 上無苛令 官無煩治 士無僞行 工無淫巧 其事經而不擾 其器完而不飾 亂世則不然 爲行者相揭以高 爲禮者相矜以僞 車輿極於雕琢 器用遽於刻鏤 求貨者爭難得 以爲寶 調文者處煩撓 以爲慧 爭爲佹辯 久稽而不決 無益於治 工爲奇器 歷歲而後成 不周於用 故神農之法曰 丈夫丁壯而不耕 天下有受其饑者 婦人當年而不織 天下有受其寒者 故身自耕 妻親織 以爲天下先 其導民也 不貴難得之貨 不器無用之物
42. 曾子曰 擊舟水中 鳥聞之而高翔 魚聞之而淵藏 故所趍各異 而皆得所便 故惠子從車百乘 以過孟諸 莊子見之 弃其餘魚 鵜胡飮水數斗而不足 鱓鮪入口若露而死 智伯有三晉 而欲不贍 林類榮啓期 衣若縣衰 而意不慊 由此觀之 則趣行各異 何以相非也 夫重生者不以利害己 立節者見難不苟免 貪祿者見利不顧身 而好名者非義不苟得 此相爲論 譬猶氷炭鉤繩也 何時而合 若以聖人爲之中 則兼覆而幷之 未有可是非者也
40. 顔闔魯君欲相之 而不肯 使人以幣先焉 鑿培而遁之 爲天下顯武 使遇商鞅申不害 刑及三族 又況身乎 世多稱古之人 而高其行 並世有與同者 而弗知貴也 非才下也 時弗宜也 故六騏驥 駟駃騠 以濟江河 不若窾木便者 處世然也 是故立功之人 簡於行 而謹於時 今世俗之人 以功成爲賢 以勝患爲智 以遭難爲愚 以死節爲戇 吾以爲各致其所極而已
39. 周公踐東宮 履乘石 攝天子之位 負扆而朝諸候 放蔡叔 誅管叔 克殷殘商 祀文王于明堂 七年而致政成王 夫武王先武而後文 非意變也 以應時也 周公妨兄誅弟 非不仁也 以匡亂也 故事周於世則功成 務合於時則名立 昔齊桓公合諸侯以乘車 退誅於國以斧鉞 晉文公合諸侯以革車 退行於國以禮義 桓公前柔而後剛 文公前剛而後柔 然而令行乎天下 權制諸侯鈞者 審於勢之變也
38. 道德之論 譬猶日月也 江南河北 不能易其指 馳騖千里 不能易其處 趍舍禮俗 猶室宅之居也 東家謂之西家 西家謂之東家 雖皐陶爲之理 不能定其處 故趍舍同 誹譽在俗 意行鈞 窮達在時 湯武之累行積善可及也 其遭桀紂之世天授也 今有湯武之意 而無桀紂之時 而欲成覇王之業 亦不幾矣 昔武王執戈秉鉞 以伐紂勝殷 搢笏杖殳以臨朝 武王旣沒 殷民叛之
37. 然非待古之英俊 而人自足者 因所有 而並用之 夫騏驥千里一日而通 駑馬十舍 旬亦至之 由是觀之 人材不足專恃 而道術可公行也 亂世之法 高爲量 而罪不及 重爲任 而罰不勝 危爲禁 而誅不敢 民困於三責 則飾智而詐上 犯邪而干免 故雖峭法嚴刑 不能禁其姦 何者力不足也 故諺曰 鳥窮則噣 獸窮則觕 人窮則詐 此之謂也
36. 故高不可及者 不可以爲人量 行不可逮者 不可以爲國俗 夫挈輕重不失銖兩 聖人弗用 而縣之乎銓衡 視高下不差尺寸 明主弗任 而求之乎浣準 何則人才不可專用 而度量可世傳也 故國治可與愚守也 而軍制可與權用也 夫待騕褭飛免而駕之 則世莫乘車 待西施毛穡而爲配 則終身不家矣
35. 夫先知遠見 達視千里 人才之隆也 而治世不以責於民 博聞强志 口辯辭給 人智之美也 而明主不以求於下 敖世輕物 不汚於俗 士之伉行也 而治世不以爲民化 神機陰閉 剞劂無迹 人巧之妙也 而治世不以爲民業 故萇弘師矌 先知禍福 言無遺策 而不可與衆同職也 公孫龍折辯抗辭 別同異 離堅白 不可與衆同道也 北人無擇非舜 而自投淸冷之淵 不可以爲世儀 魯般墨子 以木爲鳶而飛之 三日不集 而不可使爲工也
34. 治世之職易守也 其事易爲也 其禮易行也 其責易償也 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 士農工商 鄕別州異 是故農與農言力 士與士言行 工與工言巧 商與商言數 是以士無遺行 農無廢功 工無苦事 商無折貨 各安其性 不得相干 故伊尹之興土功也 修脛者使之跖钁 强脊者使之負土 眇者使之准 傴者使之塗 各有所宜 而人性齊矣 胡人便於馬 越人便於舟 異形殊類 易事而悖 失處而賤 得勢而貴 聖人總而用之 其數一也
33. 今吾雖欲正身而待物 庸遽知世之所自窺我者乎 若轉化而與世競走 譬猶逃雨也 无之而不濡 常欲在於虛 則有不能爲虛矣 若夫不爲虛而自虛者 此小慕而不能致也 故通於道者 如車軸不運於己 而與轂致千里 轉無窮之原也 不通於道者 若迷惑 告以東西南北 所居聆聆 一曲而辟 然忽不得 復迷惑也 故終身隸於人 辟若俔之見風也 無須臾之間定矣 故聖人體道反性 不化以待化 則幾於免矣
32. 故客有見人於宓子者 客出 宓子曰 子所見之客 獨有三過 望我而笑 是攓也 談語而不稱師 是反也 交淺而言深 是亂也 客曰 望君而笑 是公也 談語而不稱師 是通也 交淺而言深 是忠也 故客之容一體也 或以爲君子 或以爲小人 所自見之異也 故趣舍合 卽言忠而益親 身疏卽謀當而見疑 親母爲其子 治疙禿 而血流至耳 見者以爲其愛之至也 使在於繼母 則過者以爲嫉也 事之情一也 所從觀者異也 從城上視牛如羊 視羊如豚 所居高也 闚面於盤水則員 於杯則隨 面形不變其故 有所員 有所隨者 所自闚之異也
31. 若夫是於此 而非於彼 非於此 而是於彼者 此之謂一是一非也 此一是非隅曲也 夫眞是非宇宙也 今吾欲擇是而居之 擇非而去之 不知世之所謂是非者 不知孰是孰非 老子曰 治大國 若烹小鮮 爲寬裕者 曰勿數撓 爲刻削者 曰致其醎酸而已矣 晉平公出言而不當 師曠擧琴而擡之 跌衽宮壁 左右欲塗之 平公曰 舍之 以此爲寡人失 孔子聞之曰 平公非不痛其體也 欲來諫者也 韓子聞之曰 羣臣失禮而弗誅 是縱過也 有以也 夫平公之不覇也
30. 今夫爲平者準也 爲直者繩也 若夫不在於繩準之中 可以平直者 此不共之術也 故叩宮而宮應 彈角而角動 此同音之相應也 其於五音無所比 而二十五絃皆應 此不傳之道也 故蕭條者形之君 而寂漠者音之主也 天下是非無所定 世各是其所是 而非其所非 所謂是與非各異 皆自是而非人 由此觀之 事有合於己者 而未始有是也 有忤於心者 而未始有非也 故求是者 非求道里也 求合於己者也 去非者 非批邪施也 去忤於心者也 忤於我 未必不合於人也 合於我 未必不非於俗也 至是之是無非 至非之非無是 此眞是非也
29. 故剞劂銷鋸陳非良工不能以制木 鑪橐埵坊設 非巧冶不能以治金 屠牛吐一朝解九牛 而刀以剃毛 庖丁用刀十九年 而刀如新剖硎 何則游乎衆虛之無 若夫規矩鉤繩者 此巧之具也 而非所以巧也 故瑟無絃 雖師文 不能以成曲 徒絃則不能悲 故絃悲之具也 而非所以爲悲也 若夫工匠之爲連饑運開 陰閉眩錯 入於冥冥之眇 神調之極 游手心乎衆虛之間 而莫與物爲際者 父不能以敎子 瞽師之放意相物 寫神愈舞 而形乎絃者 兄不能以喩弟
27. 樸至大者無形狀 道至眇者無度量 故天之圓也 不得規 地之方也 不得矩 往古來今 謂之宙 四方上下謂之宇 道在其間 而莫知其所 故其見不遠者 不可與語大 其智不閎者 不可與論至 昔者馮夷得道 以潛大川 鉗且得道 以處崑崙 扁鵲以治病 造父以御馬 羿以之射 倕以之斲 所爲者各異 而所道者一也 夫禀道以通物者 無以相非也 譬若同陂而漑田 其受水鈞也
26. 今欲學其道 不得其養氣處神 而放其一吐一吸 時詘時伸 其不能乘雲升假 亦明矣 五帝三王 經天下 細萬物 齊死生 同變化 抱大聖之心 以鏡萬物之情 上與神明爲友 下與造化爲人 今欲學其道 不得其淸明玄聖 而守其法籍憲令 不能爲治 亦明矣 故曰 得十利劒 不若得歐冶之巧 得百走馬 不若得伯樂之數
25. 故聖人論世而立法 隨時而擧事 尙古之王 封於泰山 禪於梁父 七十餘聖 法度不同 非務相反也 時世異也 是故不法其已成之法 而法其所以爲法 所以爲法者 與化推移者也 夫能與化推移爲人者 至貴在焉爾 故狐梁之歌可隨也 其所以歌者 不可爲也 聖人之法可觀也 其所以作法 不可原也 辯士言可聽也 其所以言 不可形也 淳均之劒不可愛也 而歐冶之巧可貴也 今夫王喬赤松子 吹嘔呼吸 吐故內新 遺形去智 抱素反眞 以遊玄眇 上通雲天
24. 禹遭洪水之患 陂塘之事 故朝死而暮葬 此皆聖人之所以應時耦變 見形而施宜者也 今之修干戚 而笑钁揷 知三年 非一日 是從牛非馬 以徵笑羽也 以此應化 無以異於彈一弦 而會棘下 夫以一世之變 欲以耦化應時 譬猶冬被葛 而夏被裘 夫一儀不可以百發 一衣不可以出歲 儀必應乎高下 衣必適乎寒暑 是故世異則事變 時移則俗易
23. 合而爲道德 離而爲儀表 其轉入玄冥 其散應無形 禮義節行 又何以窮至治之本哉 世之明事者 多離道德之本 曰禮義足以治天下 此未可與言術也 所謂禮義者 五帝三王之法籍 風俗一世之迹也 譬若芻狗土龍之始成 文以靑黃 絹以綺繡 纏以朱絲 尸祝袀袨 大夫端冕 以送迎之 及其已用之後 則壤土草薊而已 夫有孰貴之 故當舜之時 有苗不服 於是舜脩政偃兵 執干戚 而舞之 禹之時 天下大雨 禹令民聚土積薪 擇丘陵而處之 武王伐紂 載尸而行 海內未定 故不爲三年之喪始
22. 所謂明者 非謂其見彼也 自見而已 所謂聰者 非謂聞彼也 自聞而已 所謂達者 非謂知彼也 自知而已 是故身者道之所託 身得則道得矣 道之得也 以視則明 以聽則聰 以言則公 以行則從 故聖人裁制物也 猶工匠之斲削鑿枘也 宰庖之切割分別也 曲得其宜 而不折傷 拙工則不然 大則塞而不入 小則窕而不周 動於心 枝於手而愈醜 夫聖人之斲削物也 剖之判之 離之散之 已淫已失 復揆以一 旣出其根 復歸其門 已彫已琢 遂反於樸
21. 周人之禮 其社用栗 祀竈 葬樹柏 其樂大武三象棘下 其服尙赤 禮樂相詭 服制相反 然而皆不失親疏之恩 上下之倫 今握一君之法籍 以非傳代之俗 譬由膠柱而調瑟也 故明王制禮義而爲衣 分節行而爲帶 衣足以覆形 從典墳 居循撓 便身體 適行步 不務於奇麗之容 隅皆之削 帶足以結紐收衽 束牢連固 不亟於爲文句疏短之鞵 故制禮義行至德 而不拘於儒墨
20. 有虞氏之祀 其社用土 祀中霤 葬成畝 其樂咸池承雲九韶 其服尙黃 夏后氏 其社用松 祀戶 葬牆置翣 其樂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 其服尙靑 殷人之禮 其社用石 祀門 葬樹松 其樂大濩晨露 其服尙白
19. 昔舜葬蒼梧 市不變其肆 禹葬會稽之山 農不易其畝 明乎死生之分 通乎侈儉之適者也 亂國則不然 言與行相悖 情與貌相反 體飾以煩 樂優以淫 崇死以害生 久喪以招行 是以風俗濁於世 而誹譽萌於朝 是故聖人廢而不用也 義者循理而行宜也 禮者體情制文者也 義者宜也 禮者體也 昔有扈氏爲義而亡 知義而不知宜也 魯治禮而削 知禮而不知體也
18. 古者非不知繁升降槃還之禮也 蹀采齊肆夏之容也 以爲曠日煩民 而無所用 故制禮足以佐實喩意而已矣 古者非不能陳鍾鼓 盛筦簫 揚干戚 奮羽旄 以爲費財亂政 制樂足以合歡宣意而已 喜不羨於音非不能竭國麋民 虛府殫財 含珠鱗施 綸組節束 追送死也 以爲窮民絶業 而無益於槁骨腐肉也 故葬薶足以收斂蓋藏而已
17. 禮者實之文也 仁者恩之效也 故禮因人情 而爲之節文 而仁發恲以見容 禮不過實 仁不溢恩也 治世之道也 夫三年之喪 是强人所不及也 而以僞輔情也 三月之服 是絶哀而迫切之性也 夫儒墨不原人情之終始 而務以行相反之制 五縗之服 悲哀抱於情 葬薶稱於養 不强人之所不能爲 不節人之所不能已 度量不失於適 誹譽無所由生
16. 胡貉匈奴之國 縱體拖髮 箕倨反言 而國不亡者 未必無禮也 楚莊王裾衣博袍 令行乎天下 遂覇諸侯 晉文君大布之衣 牂羊之裘 韋以帶劒 威立于海內 豈必鄒魯之禮之謂禮乎 是故入其國者 從其俗 入其家者 避其違 不犯禁而入 不迕逆而進 雖之夷狄徒倮之國 結軌乎遠方之外 而無所困矣
15. 帝顓頊之法 婦人不辟男子於路者 拂之於四達之衢 今之國都 男女切踦肩摩於道 其於俗一也 故四夷之禮不同 皆尊其主 而愛其親 敬其兄 獫狁之俗相反 皆慈其子 而嚴其上 夫鳥飛成行 獸處成羣 有孰敎之 故魯國服儒者之禮 行孔子之術 地削名卑 不能親近來遠 越王句踐 劗髮文身 無皮弁搢笏之服 拘罷拒折之容 然而勝夫差於五湖 南面而覇天下 泗上十二諸侯 皆率九夷以朝
14. 趙宣孟之束脯 賢於智伯之大鍾 故禮豐不足以效愛 而誠心可以懷遠 故公西華之養親也 若與朋友處 曾參之養親也 若事嚴主烈君 其於養一也 故胡人彈骨 越人嚙臂 中國歃血也 所由各異 其於信一也 三苗髽首 羗人括領 中國冠笄 越人劗鬋 其於服一也
13. 是故貴虛 故水激則波興 氣亂則智昏 智昏不可以爲政 波水不可以爲平 故聖王執一而勿失 萬物之情旣矣 四夷九州服矣 夫一者至貴 無適於天下 聖人託於無適 故民命繫矣 爲仁者 必以哀樂 論之 爲義者 必以取予明之 目所見不過十里 而欲遍照海內之民哀樂 弗能給也 無天下之委財 而欲遍贍萬民利 不能足也 且喜怒哀樂 有感而自然者也 故哭之發於口 涕之出於目 此皆憤於中而形於外者也 譬若水之下流 煙之上燖也 夫有孰推之者 故强哭者雖病不哀 强親者雖笑不和 情發於中 而聲應於外 故釐負羈之壺餐 愈於晉獻公之垂棘
12. 夫縱欲而失性 動未嘗正也 以治身則危 以治國則亂 以入軍則破 是故不聞道者 無以反性 故古之聖王 能得諸己 故令行禁止 名傳後世 德施四海 是故凡將擧事 必先平意 淸神 神淸意平 物乃可正 若璽之抑埴 正與之正 傾與之傾 故堯之擧舜也 決之於目 桓公之取寗戚也 斷之於耳而已矣 爲是釋術數 而任耳目 其亂必甚矣 夫耳目之可以斷也 反情性也 聽失於誹譽 而目淫於采色 而欲得事正 則難矣 夫載哀者 聞歌聲而泣 載樂者 見哭者而笑 哀可樂者 笑可哀者 載使然也
11. 夫乘舟而惑者 不知東西 見斗極則寤矣 夫性亦人之斗極也 有以自見也 則不失物之情 無以自見 則動而惑營 譬若隴西之游 愈躁愈沉 孔子謂顔回曰 吾服汝也忘 而汝服於我也亦忘 雖然汝雖忘乎吾 猶有不忘者存 孔子知其本也
10. 羗氐僰翟 嬰兒生皆同聲 及其長也 雖重象狄鞮 不能通其言 敎俗殊也 今三月嬰兒 生而徙國 則不能知其故俗 由此觀之 衣服禮俗者 非人之性也 所受於外也 夫竹之性浮 殘以爲牒 束而投之水則沉 失其禮也 金之性沉 託之於舟上則浮 勢有所支也 夫素之質白 染之以涅則黑 縑之性黃 染之以丹則赤 人之性無邪 久湛於俗則易 易而忘本 合於若性 故日月欲明 浮雲蓋之 河水欲淸 沙石濊之 人性欲平 嗜欲害之 惟聖人能遺物而反己
9. 是故隣國相望 鷄狗之音相聞 而足迹不接諸侯之境 車軌不結千里之外者 皆各得其所安 故亂國若盛 治國若虛 亡國若不足 存國若有餘 虛者非無人也 皆守其職也 盛者非多人也 皆徼於末也 有餘者非多財也 欲節事寡也 不足者非無貨也 民躁而費多也 故先王之法籍 非所作也 其所因也 其禁誅非所爲也 其所守也 凡以物治物者 不以物以睦 治睦者 不以睦以人 治人者 不以人以君 治君者 不以君以欲 治欲者 不以欲以性 治性者 不以性以德 治德者 不以德以道 原人之性蕪穢 而不得淸明者 物或堁之也
8. 故堯之治天下也 舜爲司徒 契爲司馬 禹爲司空 后稷爲大田師 奚仲爲工 其導萬民也 水處者漁 山處者木 谷處者牧 陸處者農 地宜其事 事宜其械 械宜其用 用宜其人 澤皐織綱 陵陂耕田 得以所有易所無 以所工易所拙 是故離叛者寡 而聽從者衆 譬若播棊丸於地 員者走澤 方者處高 各從其所安 夫有何上下焉 若風之遇簫 忽然感之 各以淸濁應矣 夫猨狖得茂木 不舍而穴 狟狢得埵防 弗去而緣 物莫避其所利 而就其所害
7. 夫明鏡便於照形 其於以函食 不如簞 犧牛粹毛宜於廟牲 其於以致雨 不若黑蜧 由此觀之 物無貴賤 因其所貴而貴之 物無不貴也 因其所賤而賤之 物無不賤也 夫玉璞不厭厚 角교不厭薄 漆不厭黑 粉不厭白 此四者相反也 所急則均 其用一也 今之裘與蓑孰急 見雨則裘不用 升堂則蓑不御 此代爲常者也 譬若舟車楯肆窮廬 故有所宜也 故老子曰不上賢者 言不致魚於木 沉鳥於淵
6. 矜僞以惑世 伉行以違衆 聖人不以爲民俗 廣厦闊屋 連闥通房 人之所安也 鳥入之而憂 高山險阻 深林叢薄 虎豹之所樂也 人入之而畏 川谷通原 積水重泉 黿鼂之所便也 人入之而死 咸池承雲 九韶六英 人之所樂也 鳥獸聞之而驚 深谿峭岸 峻木尋枝 猨狖之所樂也 人上之而慄 形殊性詭 所以爲樂者 乃所以爲哀 所以爲安者 乃所以爲危也 乃至天地之所覆載 日月之所照誋 使各便其性 安其居 處其宜 爲其能 故愚者有所脩 智者有所不足 柱不可以摘齒 筐不可以持屋 馬不可以服重 牛不可以追速 鉛不可以爲刀 銅不可以爲弩 鐵不可以爲舟 木不可以爲釜 各用之於其所適 施之於其所宜 卽萬物一齊 而無由相過
5. 聖人之見終始微言 故糟丘生乎象櫡 炮烙生乎熟升 子路撜溺 而受牛謝 孔子曰 魯國必好救人於患 子贛贖人 而不受金於府 孔子曰 魯國不復贖人矣 子路受而勸德 子贛讓而止善 孔子之明 以小知大 以近知遠 通於論者也 由此觀之 廉有所在 而不可公行也 故行齊於俗可隨也 事周於能易爲也
4. 昔太公望周公旦 受封而相見 太公望問周公曰 何以治魯 周公曰 尊尊親親 太公曰 魯從此弱矣 周公問太公曰 何以治齊 太公曰 擧賢而上功 周公曰 後世必有劫殺之君 其後齊日以大 至於覇 二十四世 而田氏代之 魯日以削 至三十二世而亡 故易曰 履霜堅氷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