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屈節解 (9)
건빵이랑 놀자
7. 俄而齊寇逮于麥, 季孫聞之怒, 使人以讓宓子曰: “民寒耕熱耘, 曾不得食, 豈不哀哉?不知猶可, 以告者而子不聽, 非所以爲民也” 宓子蹴然曰: “今茲無麥, 明年可樹, 若使不耕者穫, 是使民樂有寇, 樂音洛且得單父一歲之麥, 於魯不加强, 喪之不加弱, 喪身浪反 若使民有自取之心, 其創必數世不息” 季孫聞之, 赧然而愧曰: “地若可入, 吾豈忍見宓子哉” 赧乃版反 三年, 孔子使巫馬期遠觀政焉巫馬期陰免衣, 衣弊裘, 衣衣上知字下於旣反入單父界, 見夜漁者得魚輒舍之舍音捨 巫馬期問焉, 曰: “凡漁者爲得, 何以得魚卽舍之?” 漁者曰: “魚之大者名爲䲖, 吾大夫愛之, 其小者名爲鱦, 䲖宜爲鱣新序作鱨鮑魚之懷任之者也鱦戈證反吾大夫欲長之, 是以得二者, 輒舍之” 巫馬期返, 以告孔子曰: “宓子之德, 至使民闇行, 若有嚴刑於旁, 敢問宓子何行而得於是?” 孔子曰: “..
6. 孔子弟子有宓子賤者, 仕於魯爲單父宰, 單音善恐魯君聽讒言, 使己不得行其政, 於是辭行, 故請君之近史二人與之俱至官, 宓子戒其邑吏, 宓音密令二史書, 方書輒掣其肘, 書不善, 則從而怒之, 二史患之, 辭請歸魯 宓子曰: “子之書甚不善, 子勉而歸矣” 二史歸報於君曰: “宓子使臣書而掣肘, 書惡而又怒臣, 邑吏皆笑之, 此臣所以去之而來也” 魯君以問孔子子曰: “宓不齊, 君子也, 其才任霸王之佐, 屈節治單父, 將以自試也, 意者以此爲諫乎?” 公寤, 太息而歎曰: “此寡人之不肖, 寡人亂宓子之政, 而責其善者, 非矣, 微二史, 寡人無以知其過, 微夫子, 寡人無以自寤” 遽發所愛之使告宓子曰: “自今已往, 單父非吾有也, 從子之制, 有便於民者, 子決爲之, 五年一言其要” 宓子敬奉詔, 遂得行其政, 於是單父治焉躬敦厚, 明親親, 尙篤敬, 施至仁, 加懇誠,..
5. 子貢返五日, 越使大夫文種, 頓首言於吳王曰: “越悉境內之士三千人以事吳” 吳王告子貢曰: “越王欲身從寡人, 可乎?” 子貢曰: “悉人之率衆, 又從其君, 非義也” 吳王乃受越王卒, 謝留勾踐遂自發國內之兵以伐齊, 敗之 子貢遂北見晉君, 令承其弊, 吳晉遂遇於黃池, 越王襲吳之國, 吳王歸與越戰, 滅焉 孔子曰: “夫其亂齊存魯, 吾之始願, 若能强晉以弊吳, 使吳亡而越霸者, 賜之說之也美言傷信, 愼言哉” 孔子以哀公十六年卒吳以二十二年滅時吳知已將亡而言之也
4. 越王郊迎, 而自爲子貢御, 曰: “此蠻夷之國, 大夫何足儼然辱而臨之?” 子貢曰: “今者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 說音稅其志欲之, 而心畏越, 曰: ‘待我伐越而後可, 則破越必矣’ 且無報人之志, 而令人疑之, 拙矣, 有報人之意, 而使人知之, 殆乎, 事未發而先聞者, 危矣, 三者擧事之患矣” 勾踐頓首曰: “孤嘗不料力, 而興吳難, 難乃旦反受困會稽, 痛於骨髓, 日夜焦脣乾舌, 徒欲與吳王接踵而死, 孤之願也, 今大夫幸告以利害” 子貢曰: “吳王爲人猛暴, 群臣不堪, 國家疲弊, 百姓怨上, 大臣內變, 申胥以諫死, 申胥伍子胥也大宰嚭嚭吳王佞臣也嚭普鄙反用事, 此則報吳之時也 王誠能發卒佐之, 以邀邀激其志射其志, 而重寶以悅其心, 卑辭以尊其禮, 則其伐齊必矣, 此聖人所謂屈節求其達者也 彼戰不勝王之福, 若勝, 則必以兵臨晉, 臣還北請見晉君共攻之, 其弱吳必矣..
3. 子貢遂南說吳王曰: “王者不滅國, 霸者無强敵, 千鈞之重, 加銖兩而移, 今以齊國而私千乘之魯, 與吾爭强, 甚爲王患之 且夫救魯以顯名, 以撫泗上諸侯, 泗水名也誅暴齊以服晉, 利莫大焉, 名存亡魯, 實困强齊, 智者不疑” 吳王曰: “善, 然吳常困越, 越王今苦身養士, 有報吳之心, 子待我先越, 然後乃可” 子貢曰: “越之勁不過魯, 吳之彊不過齊, 而王置齊而伐越, 則齊必私魯矣, 王方以存亡繼絶之名, 棄齊而伐小越, 非勇也, 勇而不計難, 難乃旦反仁者不窮約, 智者不失時, 義者不絶世, 今存越示天下以仁, 救魯伐齊, 威加晉國, 諸侯必相率而朝, 霸業盛矣且王必惡越, 臣請見越君, 令出兵以從, 此則實害越而名從諸侯以伐齊” 吳王悅, 乃遣子貢之越
2. 孔子在衛, 聞齊國田常將欲爲亂, 專齊有無君之心也而憚鮑晏, 鮑氏晏氏齊之卿大夫也因欲移其兵以伐魯孔子會諸弟子而告之曰: “魯父母之國, 不可不救, 不忍視其受敵, 今吾欲屈節於田常以救魯, 二三子誰爲使?” 於是子路曰: “請往齊” 孔子弗許子張請往, 又弗許子石請往, 又弗許 三子退謂子貢曰: “今夫子欲屈節以救父母之國, 吾三人請使而不獲往, 此則吾子用辯之時也, 吾子盍請行焉?” 子貢請使, 夫子許之遂如齊, 說田常曰: “今子欲收功於魯實難, 不若移兵於吳則易” 易以豉反 田常不悅, 子貢曰: “夫憂在內者攻强, 憂在外者攻弱, 吾聞子三封而三不成, 是則大臣不聽令, 戰勝以驕主, 破國以尊臣, 鮑晏等率師若破國則益尊者也而子之功不與焉, 則交日疏於主, 而與大臣爭, 如此則子之位危矣” 田常曰: “善, 然兵甲已加魯矣, 不可更, 更音耕如何?” 子貢曰: “緩師, ..
굴절해(屈節解) 제삼십칠(第三十七) 1. 子路問於孔子曰: “由聞丈夫居世, 富貴不能有益於物, 以道濟物不爲身也處貧賤之地, 而不能屈節以求伸, 則不足以論乎人之域矣” 孔子曰: “君子之行己, 期於必達於己可以屈則屈, 可以伸則伸故屈節者, 所以有待, 待知求也求伸者, 所以及時及良時也 是以雖受屈而不毁其節, 志達而不犯於義” 合於義也乃行 2. 孔子在衛, 聞齊國田常將欲爲亂, 專齊有無君之心也而憚鮑晏, 鮑氏晏氏齊之卿大夫也因欲移其兵以伐魯孔子會諸弟子而告之曰: “魯父母之國, 不可不救, 不忍視其受敵, 今吾欲屈節於田常以救魯, 二三子誰爲使?” 於是子路曰: “請往齊” 孔子弗許子張請往, 又弗許子石請往, 又弗許 三子退謂子貢曰: “今夫子欲屈節以救父母之國, 吾三人請使而不獲往, 此則吾子用辯之時也, 吾子盍請行焉?” 子貢請使, 夫子許之遂如齊, 說田常曰: “..
8. 孔子之舊曰原壤, 其母死, 夫子將助之以沐槨子路曰: “由也, 昔者聞諸夫子曰: ‘無友不如己者, 過則勿憚改’夫子憚矣, 姑已若何?” 姑且也已止也 孔子曰: “凡民有喪, 匍匐救之, 況故舊乎非友也, 吾其往” 及爲槨, 原壤登木曰: “久矣予之不託於音也” 遂歌曰: “狸首之班然, 執女手之卷然女音汝夫子爲之隱, 佯不聞以過之” 子路曰: “夫子屈節而極於此, 失其與矣, 豈未可以已乎?” 孔子曰: “吾聞之親者不失其爲親也, 故者不失其爲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