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5/0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어우야담 학예편 - 전문 본문

문집/어우야담

어우야담 학예편 -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20. 4. 29. 09:50
728x90
반응형

學藝篇 文學

 

1. 중국에서 뽑힌 동국의 시문

 

李胄吾東文人也 以書狀官赴中原 登通州門樓題詩曰 通州天下勝 樓勢出層宵 市積金陵貨 江通楊子潮 孤雲秋落渚 獨鶴暮歸遼 鞍馬身千里 登臨古國遙 中元之人 揭懸板稱之曰 獨鶴暮歸遼 先生中國人不外國人 雖崔孤雲作官中國 而其詩文未曾槪見於諸文士之列 或謂 唐音中無名氏者 卽崔孤雲而未詳眞僞 獨藝文志些少以見錄 東人以爲榮 近者學官魚淑權著稗官雜記 見抄於天朝卽無中之有也 東國多稱崔孤雲黃巢檄 不選於四六書 中國亦不免隘也

以余觀之 黃巢檄雖有驚人句 而立語命意亦多顚錯 東國人信乎不識文矣 但山僧閨秀亦以同 中國見選我國子集 豈無一二可採者乎 是可恨也 如李胄懸板通州亦云幸矣 余於萬柳庄等懸板 有所感矣

  

 

2. 시조 유청신

 

始祖初名庇 元世祖改以淸臣 命儒臣張相公詩以贈之 其詩曰 聖主知賢相 親呼改舊名 千金輕似葉 一字重難衡 月白秋江淨 塵磨古鏡明 願君留此德 孫后見孫榮 始祖神主在天安柳澤家 其始代盡 欲埋輒有夢呵禁 使不得埋 如是者數矣 至今歷四白年猶在

 

 

3. 한유(韓愈)의 차용(借用)

 

韓文 爲人求薦書曰 木在山馬在肆以起頭 而其末端只以馬結之 先儒疑以爲闕文 余獨莊子至馬蹄篇 而馬及植木起頭 而其末段只言馬以卒其篇 退之善竊古文 取其意不取其辭 厭然以爲己作 使人不得以知之 先儒之見或不及於是歟

 

 

4. 신식(申拭)의 시()

 

余妻翁申拭 官至漢城判官 少時與黃州官妓相別於慈山寺 有詩曰 慈悲山下慈悲寺 永脈相看上馬遲 明日客懷何處惡 驛樓殘照獨登時 當時稱絶唱 其首句 慈悲山下慈悲寺 亦堪下淚 患眼疾多滯業 卒不第 亂後棄官老于鄕曲 八十而終

 

 

5. 유혁(柳湙)의 시

 

吾侄柳湙 昭敬大王輓詞四韻三篇 其末篇曰 虛殿沈沈月色寒 悲風颯颯動旌竿 白雲無路回靈馭 丹扆何事識聖顔 入望昭陵分咫尺 出遊高寢接衣冠 昔年脩祀東巡處 此日攀號血涕潛 時大提學柳根 以湙時以禮曹正郞名位未著不用其詩 月沙李廷龜見之 稱歎惜之

 

 

 

6. 홍난상(洪鸞祥)의 시

 

洪鸞祥履祥之弟也 詩才敏妙 履祥嘗製月課 使鸞祥代搆治聾酒七言絶 其詩曰 良辰康酌味偏長 不待扁兪驗妙方 醉裏厭聞塵世事 小槽猶愛滴淸香 時李山海典文衡考置居首 一日逢履祥曰 子之課製中 治聾酒一絶極佳 令人詠歎不已 履祥曰 非吾自製 乃舍弟代作耳 山海驚曰 賢季之才 吾何聞之晩也 卽回轎委訪 極加敬歎而去

 

  

 

7. 항우부도오강부(項羽不渡烏江賦)

 

項羽不渡烏江賦 實權五福所作 魚無跡取以爲己作以誣世 其賦多文氣 非如魚諸賦少氣力 當時識者或有不信者 無跡憤之 遂作夢遊太眞院賦 所以伸其寃也 盖不渡烏江賦世雖稱佳作 其曰 傳檄祿産 其曰 韓彭跣足者 尤可笑 項羽雖驚 豈與祿産同事 彼韓彭者 豈羽所畏耶 其語之癡多類此

 

 

 

8. 최인범(崔仁範)

 

崔仁範字德規乃余少時交也 能文章序記近古 庭試所製濟川舟楫賦行於世 亦非尋常應擧文字也 自少專攻於詩 不屑於擧子文 登科未多歲逝 死後於家中 嘗衣黑袍曳巨屐 呼號僮僕出入於堂廡 家人皆見之如平時 亂後遺稿散亡 今無寸紙餘 只記其嘗所自負者 其曰 喚做舍僧頑似史 賖來村馬弱如驢 又曰 過雨山坡無舊路 逢年澤國有新村 余時年少未知巧拙 有人示德規四韻詩四首於荷谷許封 封曰 四首中三首當入東文選 荷谷自好者 其論詩必不苟 以此可占其成家也

萬曆丙子年 余與德規同棲正因寺 時白沙李相國恒福字子常亦往讀書 常與德規論詩 而未嘗交鋒相角 德規還家 子常與尹暹朴慶新唱酬 一筆連題四韻四五篇 其中有二句曰 佛放寶光窓有暈 龍噴白焰井無氷 朴慶新時年十七 次其韻曰 南樓不掃一庭雪 西澗無聲今夜氷 余歸而道德規 德規曰 皆文章 然子常之句奇絶冠古 非渠所能 我若在 渠何敢作此戱 後閱李奎報集皆在集中 此子常爲李相國之識也

 

 

9. 유희경(劉希慶)

 

劉希慶常隷也 素性淡雅 自少不事農工商兵 學詩禮遨遊縉紳間 亂後不自料生 或爲衛將所書員 扈衛中殿次遂安時雪霽溪山之勝倍之 扈從諸官使希慶賦之 詩曰 扈衛遼陽古郡城 風飄瓊屑灑林坰 村童莫厭埋樵逕 天爲行宮作玉京

又嘗遊龍門山 同遊儒生馬上使希慶賦之 其詩曰 山含雨氣水含煙 靑草湖邊白鷺眠 路入海棠花下轉 滿地香雪落揮鞭 初時尙好禮 謂希慶知禮 士夫家以禮治喪者 邀以問禮 及亂後俗不好禮 凡長安有喪者 知與不知 輒使之裁喪服 希慶處賤不得辭 年七十爲喪家役夫 飢走哭泣中 識者哀之

 

 

 

10. 시의 기풍(譏諷)

 

詩關風敎 非直哦咏物色 古者木鐸者采之而載其風雅 至唐時猶有此風 杜詩曰 采詩倦跋涉 載筆尙可記 高歌激宇宙 凡百愼失墜 註者曰 公謂采詩之官 倦於跋涉 而不采吾詩 吾之詩如史官載筆 尙可備史之失墜也 然則唐之時 猶有采詩之官也歟

今者閔相國夢龍斥詩人曰 詩者多諷時事 或成白眼或致詩案之患宜不學也 非無才也而終身不作一句詩 鄭尙書宗榮亦戒子孫不學詩 余以爲兩人雖善身謀 特無古人三百篇遺義也

近世姦臣金安老 搆新亭于東湖扁曰保樂堂 求申企齋光漢詩 企齋辭不獲 贈詩曰 聞說華堂結搆神 綠窓丹檻照湖濱 風光亦入陶甄寺 月笛還宜錦繡人 進退有憂公保樂 行藏無意我全眞 煙波點檢須閑熟 更與何人作上賓 其詩多含譏諷 其曰聞說者 明其不自往見也 其曰風光亦入陶甄手者 明其朝家庶政及江山田土 皆入陶甄手也 其曰月笛還宜錦繡人者 明其繁華之事 不宜於風月宜於當貴人冶 其曰進退有憂公保樂者 明其古人進退 皆有憂安樂 獨保其樂不與民共之也 其曰行藏無意我全眞者 明其無意進退於此時 自全其節也 其曰更與何 人作上賓者 明其我不顧作上賓於其堂 更有何人附勢者爲渠賓客乎 此詩句句有深意 千歲之下可以暴白君子之心也 安老亦深於文章 豈不知其意 然而終不害者 而不欲露其隱也

 

 

 

11. 공북루 주연

 

柳根按節湖西 時諸倅大宴于拱北樓 徹夜酣樂醉興方濃 忽聞鷄鳴聲問曰 此何聲也 盖嫌其夜已尙曙也

有妓陽臺雲故對之曰 此乃江邊白鷺聲也 根喜其所對迎合其意 稱其才慧 仍令座中賦詩

洪鸞祥文士也 時以文義倅亦與言 先占一絶曰 酒半高樓畵燭明 錦城管絃正轟轟 佳人恐敗風流興 笑道鷄聲是鷺聲 方伯覽而稱賞 一時膾炙 湖西士人以末句作爲詩題 多有賦之者云

 

 

 

12. 성호선과 유극신의 문장 비유

 

成好善柳克新善雄辯 相與論文章 好善曰 文章如成家舍 高大如鐘樓四無牆壁 人之處之者必傷寒 軍堡雖小 四壁藏修 則人之處之者不傷寒

克新曰 子何以傷寒稱 願子以避暑言之 一時皆以爲名言

 

 

 

13. 민효열의 문장

 

夫文章之傳世不朽 古之語到今猶存者 皆其精鍊無疵 盖範於後世 而抑其中孝子慈孫 世爲傳家珍翫 猶彛鍾古器 破殘缺頓不中於日用 他人視之尋常 而其家藏之十襲壽之百藏 豈不貴乎哉

吾表弟閔應時 來示余囊中數紙 卽其玄王祖考閔孝悅 高王祖考閔泮所製詩文也 其子孫雖不文 其天性純孝 世守家藏 屢經兵火喪亂而不失於數百年之間 亦後世所罕也

余亦忝外孫之後 觀其詩文 雖典雅可傳於世 故錄于左 孝悅文科 泮司馬壯元早藏補蔭不得中正科 皆官至腰金

 

新樓北軒記

 

辛巳夏余新到任 見蓮亭與公靡頹圯 慨然有重修之志 適國家方務更張 如量田戶籍號牌等事至多 委任朝官綦布州郡爭先集事 日夜催督急於星火 中外官吏惴惴言 惟恐後期而獲戾矣 奚暇復修公廨乎

旣在任數月 聚吏民訪便否 吏民皆憚無以應 或有詆笑者 余以多方反覆引喩 是年秋始役 此地平衍村不産 分遣京外寸寸而取之 又重其民力 只役官屬不絶續縷之極 踰年而棟宇乃成 於此向之憚與笑者 皆喜相趨赴役 自是曰西軒曰鄕校齋曰公須廳 頹圯尤甚 漸次增修 三年而公廨粗完 予亦遞去 工未訖 然樓池制度 雖未極其壯麗 其開豁淸爽 足以滌煩熱而寧使命矣

噫 余之用心苦矣 工役之難亦甚矣 然不覩舊亭之廢 無以知今日之功 不經工役之艱 無以知前日之勞 自今踵余分符者 登眺於斯宴樂於斯 果念吾用心之勤經營艱 凡工之未完 事之未就者 卒能有成乎 如或困於薄書沈於盃酒 坐視傾圯莫之動心 則使吾九仞之功 虧於一簣矣 豈吾今日期望之意乎 天順七年癸未九月初吉 府使驪江閔孝悅記 閔同知泮詩

 

獨坐村庄計萬端 滿簷風雨送冬寒 破愁只用三盃酒 換骨何曾九鼎丹 騎馬幾人馳紫陌 倚窓終日賞靑巒 酷憐古老來相飮 月上東隅夜已闌

 

 

14. 자체(字體)의 변화

 

中國多半字多變字體 去繁取簡殊非古道 以觀爲观以猶爲犹 以邊爲辺 以雜爲襍 如此等字 其類甚夥 不可殫記

我國御覽文字亦有咨表木紙 木者休之半字 棄紙之謂也 官案政目懸某月日力力者 動字之半轉動政之謂也 古者 書籍極艱簡 字有科斗篆籒體 以漆汁濡竹枝書于編簡 畵畵艱滯 宜夫文字隨而簡省也

後世文字浩漫 不得已變篆爲分 變分爲隸 變隸爲草 其書之煩出連車軸 入充樑壁猶不勝其多 中世舍楷取草文字多謬 大明高皇帝欲變其訛 公文用草者 論以不敬 中國近來之書 懲於草爲半字 盖出於忽遽不得已也 亦以觀世變也

 

15. 시의 기질도 변할 수 있다

 

成俔生長綺紈 性嗜讀書 今古書籍聞 無不求得無不覽 所居枕籍藉書卷 平生身多虱 捫虱而挾之卷中 後之人借其書於子孫 常見枯虱在券中 俔常謂人曰 平生苦愛文章 着功倍於他人 至於本分終不少加人之賦與也 不可以工 夫增損也云 余意不然 夫變化氣質亦非難事 學問文章何異哉

余幼稚時 家兄誨以艶麗之篇 爲詩文多尙艶麗 洪諫議天民余妹夫也 見余作稱引 獨惜詞尙其華失其OO也 余常服其言不自慊 作雪詩五十餘韻 用麤言大語不尙艶 洪覽之稱善曰 繼自今宜做此 自此余之詩文不炳炳琅琅 與幼稚時大變者 實出於洪諫議之誨也

 

  

 

 

16. 조선에서 숭상하던 서체 및 서적

 

高麗忠宣王之朝元也 作萬券堂于中原 聚一時學士 趙孟頫與其中 與王頗相款 王之還也 得孟頫書甚多 大布東方 學書者皆祖孟頫 求之中原孟頫之書極罕 盖其書肥脆 殊失鍾王痩勁淸簡之法 我國之書 粗淑緩弱 不傳晉氏之體者 皆孟頫誤之也 且我國童穉之學 皆以十九史略古文眞寶 爲入學之門

吾嘗三入中原 所謂眞寶史略 中原所極罕 如孟頫書 豈是三者 豈非中原之所賤棄 而唯我國學者攻之也 昔權璉屢捷科場爲第一 金馹孫問讀何書而若是 璉曰 所熟惟少微通鑑耳 馹孫弛然而臥 彼馹孫只讀韓文 而輒侈然自多 我國所尙之低微若此 宜乎人才之不及中原也

 

 

유몽인 학예편(學藝篇) 시화(詩話)

 

1.

李希輔 讀書萬卷 自少至老 手不釋卷 少時 長者集親友 設供帳山上 遣騎邀希輔 希輔方讀書 無意赴邀 强之來則袖出蠧簡 於座中注目 時放鷹搏雉於席邊 李希輔不一睨 其淫於書可想 爲遠接使李荇從事官 送天使于碧蹄 天使有一句曰 寄語于干諸顯相 鄭士龍蘇世讓等皆未曉 希輔一見冷笑曰 諸公讀書不多 故昧此也 詩云 飮餞于干 謂諸君出餞于此也 兩人有慚色 燕山有愛姬死 使朝中文士詩之 希輔有詩曰 宮門深鎖月黃昏 十二鍾聲到夜分 何處靑山埋玉骨 秋風落葉不堪聞 燕山見而垂淚 以此時議簿之 官多滯 至年老 醉中 泣下漣如 子弟驚訝之 問其由 希輔曰 吾嘗讀書萬卷 凡所著 人未易解 今世人 讀書不博 忽我文章 擧世貿貿 熟知余詩 高出陳簡齋上耶 死無有後 有安分堂集 十二策未梓者 傳之外孫 今經亂離 未知能保不失也

 

 

2.

金淨 釋褐有詩名 操節特殊 士輩仰慕 南袞 文章節行 不下於時人 而士類賤之 皆目之以小人 袞爲直提學 淨尙儒士 相遇於友人家 淨方大醉 吐茵而臥 見袞至 不禮 主人蹙之 使起 始乃蓬髮而坐 瞪目視袞曰 何物小子 來醒我夢 袞待之盡敬曰 聞措大名 常如卷中人 欲一奉無因 巧幸得拜於今日 生新得輞川圖障子 幸得佳篇以賁障首 遂命蒼頭 取之家以進 淨醉墨揮酒 不多讓 亦不沈思而就 其詩曰 江南有樂地 夜裡夢逍遙 自買花村酒 分明過此橋 盖指有人荷酒壺渡橋者也 袞再三諷詠稱善 媿謝而去

 

 

3.

詩者 言志 雖辭語造其工 而苟失意義所歸 則知詩者 不取也 昔先王朝 有桃花馬 使群臣賦之 鄭士龍詩曰 望夷宮裡失天眞 走入桃源避虐秦 背上落花仍不掃 至今猶帶武陵春 士龍自選私藁 三選其詩 而三剛之 故湖陰集中 無是詩 其賦桃花 可謂巧矣 而扣其中 終無歸指 望夷虐秦之語 豈合於應敎之制乎 宜夫 終見剛也

 

 

4.

余 少時 遊漢江夢賚줄뢰亭 夢𧶘亭卽相國鄭惟吉亭子也 時 相國多散居江湖 窓戶皆有春帖子 其一曰 官閑身漫世誰嗔 夢𧶘亭中白髮人 賴是朝家無一事 扁舟來釣漢江春 其一曰 梅欲粧梢柳欲顰 淸江水泮綠粼粼 老臣無與安危事 唯向楓宸祝萬春 其一曰 白髮先朝老判書 閑忙隨分且安居 漁人報道春江暖 未到花時薦鱖魚 余 少時 常記誦 抵거스를저老不忘 每一咏來 可想相國風致

 

 

5.

李洪男與羅世纘相酬唱 以簫字爲韻 逐篇下 書李書羅 最末 李次簫字曰 羅李李羅羅李李 兩人相作太平簫 羅遂閣筆 余每奇其句 後得太平廣記于中原 羅李爲簫之語 出自唐人 洪男兒時有才名 長者指半月 呼韻以魚字 極難 洪男卽應口而號曰 半壁依俙出海魚 于呼蛆字 復卽對曰 簿將淸影照浮蛆 其才之早成如此

 

 

6.

尹潔得五言一絶曰 路入石門洞 吟詩孤夜行 月午澗沙白 山靑啼一鶯 言于車軾曰 此詩何如 軾朗吟再三曰 此非人所能 必鬼詩也 潔曰 吾果昨夜夢中得之 必有神助也

 

 

7.

蔡壽 有孫曰 無逸 年纔五六歲 壽夜抱無逸而臥 先作一句曰 孫子夜夜讀書不 使無逸對之 對曰 祖父朝朝飮酒猛 壽又於雪中 負無逸而行 作一句曰 犬走梅花落어졸 無逸對曰 鷄行竹葉成

 

 

8.

鄭北牕磏 九月念後 咏晩菊曰 十九卄九皆是九 九月九日無定時 多少世人皆不識 滿堦惟有菊花知 其弟碏和之曰 世人最重重陽節 未必重陽引興長 若對黃花傾白酒 九秋何日不重陽 時 有以磏碏此詩言 大提學柳根 取碏詩 而舍磏詩 以爲無律 吁磏識音律知人 曾謂不知根之知音乎 所以自古得知音 難矣

 

 

9.

鄭礥爲海州牧使 見芙蓉堂懸板諸篇 盡取之付客舍幇子曰 䂨以爲薪 以煖凈後之水 自作一絶 傳之樑上曰 荷香月色可淸宵 更有何人弄玉簫 十二曲欄無夢寐 碧城秋思正迢迢 其詩膾炙當時 或深惡其驕也 後 壬辰之亂 倭寇入海州 盡破芙蓉堂板上之題 獨留鄭礥金誠一兩詩 金誠一雖不能詩 爲日本信使時 以强直取重日本 故留其詩 鄭詩則倭亦知其絶唱 故留之 又到江陵 見官府懸板 盡留諸篇 獨取林億齡長篇古詩 載船而歸 倭亦知詩乎哉

 

 

10.

沈相國守慶 少時 以直提學 爲巡撫御史 往關西 於平壤 有所眄妓 其城門外 有洞名嬋娟 衆妓所葬 相國有詩曰 滿紙縱橫摠誓言 自期他日共泉原 丈夫一死終難免 願作嬋娟洞裡魂 後爲忠淸監司 女妓進歌謠軸 請詩人權應仁製之 其詩曰 人生得意無南北 莫作嬋娟洞裡魂 相國覽而笑曰 必權應仁來此也 速邀來 應仁入謁 相國使賦詩 詩曰 歌傳白雪知音久 路隔靑雲識面遲 平壤妓謂親戚曰 我死 必書墓石曰 直提學沈守慶之妾之墓 後 妓死 相國官已高 親戚立表其墓而書之曰 直提學沈守慶之妾之墓 盖國法 兩界人 勿許移他地 有約未遂而死故也

 

 

11.

李後白未釋褐 犯路於觀察使 曳致營門 自道 儒生 察使喚韻使賦之 其詩曰 斷橋斜日眩東西 拍面塵沙捲夕風 誤觸牙旌知不恨 浪仙從此識韓公 察使大嘉賞之 遂與相善 後 登第 爲湖南御史 至南原府 府以妓末眞薦枕 頗繾綣 惜別而去 至谷城 遇雨滯三日 有詩曰 御史風流似牧之 靑樓昨過帶方時 春心至老消難盡 翠袖侵晨淚欲滋 江水無情移畵舫 角聲又怨送旌旗 浴川三日留人雨 可笑天公見事遲 浴川 谷城別號也

 

 

12.

文章之士 或言其文之疵病 則有喜而樂聞 改之如流者 或咈然而怒 自知其病而不改者 奇高峰大升 自負其文章 不肯下人 以知製敎 進應敎之文 政院承旨 付標指其疵 怒叱下吏 不改一字 柳根爲都承旨 李好閔 有製進之章 根多付標請改 好閔或改 或不改 猶遣吏請改再三 又於欱字付標 問此何字耶 好閔冷笑曰 柳也所讀 東人詩文 不讀文選也 下筆註之曰 文選賦 欱野噴山 欱灃吐鄗 欱古吸字也 又遣吏請盡改 怒而叱之 根慙甚 自此 雖新進拙文 不敢請改 亦怒之也 根與沈相國喜壽 爲大學士 人有摘指疵病 輒見於色 人莫敢言 鄭士龍 凡作詩 示人 人或言其疵 輒欣然虛受 改之如流 又有所述 多示李退溪滉 退溪或擲示瑕顈 鄭卽下筆改之 畧無難色 退溪亦嘉其弗咈 嘗於庭試 退溪作滕王閣排律二十韻 請觀鄭湖陰律 湖陰示己所草 退溪讀之 至 納日簷虛先曉白 透風寮簿未秋凉之句 擊節嘆賞曰 詞翰自有該匠也 今日之試 子不爲狀頭而誰 袖已詩 終不出 又不納券而歸

 

 

13.

退溪嘗與曺南冥燕語 退溪曰 酒色 人之所好 然酒猶易忍 而色嚴難忍 康節詩曰 色能使人嗜 亦言其難忍也 子於色何如也 南冥笑曰 我於色 是敗軍將 勿問 可也 退溪曰 余 於少時 欲忍而不能 中年以來 頗忍之 不無定力故也 時 宋翼弼亦在座 地卑而能文者也 益弼曰 鯫生曾有所吟 願經大人之一斤 因誦告之 詩曰 玉盤美酒全無影 雪頻微霞乍有痕 無影有痕皆樂意 樂能知戒莫留恩 用意深切 退溪吟咏稱善 南冥笑曰 此詩合爲敗軍將之戒也

 

 

14.

高敬命 字而順 在光州閑居時 徐益爲隣郡太守 有一僧與益相好 留其邑許多日 將向光州 干謁于敬命 益曰 吾當於某日 往省高君 寄聲丁寧 僧如光州 謁敬命 仍致益辭 敬命待之頗款 次卷中詩與之 仍曰 徐君受 近日作何詩 曰 作四韻詩四首矣 曰 爾記其韻乎 曰 能記之 盖以雲 濆等字爲韻矣 敬命之意以爲 君受若來 必以詩酒挑戰 揣其才 不能臨塲應卒 必預搆若干首 要以窘我 所謂四首 必其日酒場之需也 敬命亦用其韻 預搆六首而待之 至其日 益果載酒如期而至矣 酒半酣 益曰釣鯉者以鰕 卽鹿者以由 我當先之 遂書五言律四韻一首 卽僧所稱韻也 敬命有若搆思者 遂和一首 益復用其韻 題一首 敬命卽次之 如是者已盡四首矣 仍以巨杯相屬 已經屢巡 猶不至亂 敬命曰 禮無不答 我亦有以酬之 又押其韻 有曰 幽芳空谷裡 恠物大江濆 餘忘之矣 益憚之 瞑目投杯 佯若沈醉 托以起旋 使侍婢牽之 已拂衣乘馬而去矣

 

 

15.

河應臨 年甫十歲 以奇童稱 有長者 指竹箏爲題 呼韻應聲而答曰 平地忽生黃犢角 岩門初展蟄龍腰 安得折爾爲長笛 吹作太平行樂調 及其少年登第 一時言才者 以應臨爲首 嘗送客西郊 有詩曰 草草西郊別 春風酒一杯 靑山人不見 斜日獨歸來 當時 以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並稱 而識者或言其年命不延 未幾而歿

 

 

16.

學官朴枝華號守庵 詩與文皆高絶 常制駙馬光川尉挽詞 詩人鄭之升 稱引不已曰 若人 門地雖卑 於騷家地位 最高云 其詩曰 天孫河鼓本東西 嬴得人間五福齊 湯餠當年曾試玉 簫臺此日共乘鷖 諸郞秉禮廞진열할흠儀擧 華館連雲象設迷 家在沁園相望地 不堪春草又萋萋

 

 

17.

鵝溪李山海 謫平海 聞封世子 有詩 仁孝英明逈멀형出倫 沖年德宇藹 陽春 謳歌允屬吾君子 曆數應歸大聖人 法殿濫叨承策命 虛銜曾窃側僚賓 老臣願緩須曳死 親見康衢擊壤辰 後有讒人 以末二句爲惡言 聞上 鵝溪卽改之曰 此身願化東風燕 飛趁龍樓問寢晨

 

 

18.

荷谷許篈 性好色 謫甲山初還 與沈日樞家婢德介 頗繾綣 洪可臣儒者也 以風馬譏之 使其弟慶臣 秉筆呼韻 卽席作 風馬引 不搆思 連聲口占 其辭曰 千牛閣下開天伏 太掖朝暉映仙掌 洛首金覊照地光 徘徊弄影靑雲上 靑雲迢迢不可攀 一生夢斷玉門關 玉門關西河水流 萋萋芳草生其間 南風北風吹長夏 笑領千群戱平野 君不聞寧位沙漠憔悴骨 莫作金門伏前馬 又嘗遣騎招德介 德介爲其主所挽 不得致 以惜婢命題 慶臣兄弟 又賦之 作長短句曰 華堂沓白璧 繡柱圍黃金 暯雨隨東風 珠簾深復深 双燕泥喃下夕陰 相思無路托春心 春心已矣空怊悵 斷雲虛勞入錦衾 其詩敏豪如此 不載於荷谷集 故錄之

 

 

19.

李縠 以書狀官朝天 見路旁靑樓上 有四美人 隱映於朱簾之內 向李縠噀水 縠卽於囊中 出白貼扇 書一絶贈之曰 兩兩佳人弄夕暉 靑樓朱箔共依依 無斷一片陽坮雨 飛洒三韓御史衣 縠廻時 美人備香醪佳羞 要於路以謝之 近年 書狀官趙縠赴燕京 途中逢美人 以簿紗罩面而行 縠書一絶于白扇與之曰 也羞行路護氷紗 淸夜輕雲漏月華 約束蜂腰纖一掬 羅裙新剪石榴花 縠宕子也 追至其家 其色絶代 以紅錦爲袴 待縠極款 又有我國一文士 如中原 見路上美姝 坐驢車而往 士倚門而望 貼以兩句詩索美人 聯句曰 心逐紅粧去 身空獨倚門 美人住驢續之而去 其兩句曰 驢嗔車載重 添却一人魂

 

 

20.

東湖設讀書堂 錄文學之士 賜暇讀書 參其選者 必才望俱隆 李誠中 出入其選 有才不足之稱 有一先生曰 誠中有詩曰 紗聰近雪月 滅燭延淸輝 珍重一尊酒 夜闌猶未歸 其詩如此 不可不選 以是得參其錄 滅燭延淸光 乃李白之句 四句中一句 是古詩 誠中可謂三句書堂也 南省身 將薦翰林 多異議 時柳瀟爲弘文館副提學 爲寒林先生曰 南生嘗有四韻詩 其四句中 一萬二千峰上路 壬寅庚子年間行 風烟眼底至今色 笙鶴空中猶舊聲 爲此詩者 獨不爲翰林乎 以是參其選 省身可謂四句翰林也

 

 

21.

天將楊經理 以禦倭留王京 行軍過靑坡郊 時 田中男女 齊聲鋤耘而韻 經理問通官曰 彼歌亦有腔調乎 曰 皆有腔調 曰 可得聞乎 曰 用俚語爲曲 非文子也 曰 令接伴使飜譯而進 其歌曰 昔日若如此 此形安得指 此心化爲絲 曲曲還成結 欲解又欲解 不知端在何處 經理覽之稱善曰 我行軍而過道路 人無不聳觀 今此農夫 鋤耘不輟 非徙動於本業 其歌曲亦甚有理 可尙也 遂分靑布 各一疋而賞之

 

 

22.

近來學唐詩者 皆稱崔慶昌李達 姑取其善鳴者而錄之 崔慶昌過李長坤故宰相家 有詩曰 門前車馬散如烟 相國繁華未百年 村巷寥寥過寒食 茱萸花發古墻邊 又如中原有將軍戰死 作挽詞曰 日沒雲中火照山 單于兵近鹿頭關 將軍自領千人去 夜渡灑河戰未還 李達過崔慶昌于靈光 有所眄妓 適見商人賣紫雲段 卽走翰呈慶昌曰商胡賣錦江南市 朝日照之生紫烟 佳人政欲作捃帶 手探粧奩無直錢 慶昌報之曰 若論此詩價 豈直千金錢 縣小資不能稱意 遂於一句 准白粒十石 合四十石遺之 其他 客海上有詩曰 碧海波空雲影涵 白鷗無數上苔巖 山花落盡不歸去 家在石峰江水南 又有曰 寒林烟碧鷺絲飛 江上人家 掩竹扉 斜日斷橋人去盡 滿山空翠滴霏微 又慶昌詩曰 茅菴寄在白雲間 長老西遊久未還 黃葉飛時疎雨過 獨敲寒磬宿秋山 皆淸淡可尙 但此人等 只事小詩 元學不裕 終不大嗎如古人 可惜

 

 

23.

崔孤竹慶昌 尋僧舍 入山谷 忽失路 口號一絶曰 危石纔敎一逕通 白雲猶自秘仙踪 橋南橋北無人間 落木寒流萬壑同 其失跡迺棲遑之恨 在於言表 吟之悵然

 

 

24.

白光勳 以能詩善草書 鳴於湖南 爲第一 其過扶餘縣 縣監方舡배선載酒 借公州妓樂以要之 至則布衣一儒生 貌寢少風采 妓中有一人 名將本善俳諧曰 曾聞白光勳之名 大於山 及得見之 釣龍臺耳 扶餘白馬江有釣龍臺 名爲蘇定方白馬餌龍之地 而不過塊然一小岩而已 當時 以妓言爲善形容 光勳有詩一小詩 亦鳴於時 靑山重疊水空流 不是金宮卽玉樓 全盛至今無處問 月明湖落倚孤舟 以余觀之 詩亦釣龍坮也 其子振南 進士 亦襲父業 善草書 粗能詩

 

 

25.

洪鸞祥 履祥之弟也 詩才敏妙 履祥嘗製月課 使鸞祥代搆治聾酒七言絶 其詩曰 良辰康酌味偏長 不待扁兪驗妙方 醉裡厭聞塵世事 小槽猶愛滴淸香 時 李山海 典文衡 考置居首 一日 逢履祥曰 子之課製中 治聾酒一絶極佳 令人咏歎不已 履祥曰 非吾自製 乃舍弟代作耳 山海驚曰 賢季之才 吾何聞之晩也 卽回轎委訪 極加敬款而去

 

 

26.

鄭之升 幼時 未有室家私娼女 父母憂其妨業 奪冠履 囚之密室 其友以女間通 之升以詩答之曰 梨花風雨掩重門 靑鳥飛時見淚痕 一死可能忘此別 九原猶作斷膓魂 之升隨其舅如德川 始與魚川察訪論交 以折簡相問 用俗間書辭爲詩曰 謹承書問慰難勝 保拙無非下念仍 細柳營中初識面 生陽關裡更桃燈 孤雲落日同相憶 斗酒長篇獨不能 餘祝萬安懷縷縷 伏惟尊照鄭之升 其發言成詩 才氣蕩溢如此 時有僧自逍遙山遊香山而歸 之升於德川途中相遇 題其詩卷曰 爾自西來我亦西 春風一杖路高低 何年明月逍遙寺 共听東林杜宇啼 香山逍遙山 余所愛玩者 尤於此詩不忘也 惜乎 之人也 以如此之才 而不成一名 早夭 甚嘆

 

 

27.

副提學洪慶臣 弱冠有詩名 萬曆己卯年間 遊三角山 有詩二首 一曰 五六春衣潔 靑山步履徐 雲坮崔瑩上 石關愍王居 綠樹藏啼鳥 淸流出戱魚 迷花不知路 何處訪秦餘 其二曰 華岳多奇勝 春來興更牽 人隨流水入 寺在亂峰前 夜露滋三秀 天風動萬年 高僧時過我 相對不知眠 其格調近唐 若使進進不已 豈止今日之慶臣 不可使之無傳焉

 

 

28.

皇華集 非傳後之書 必不顯於中國 天使之作 不問美惡 我國不敢揀斥 受而刊之 我國人稱天使能文者 必龔用卿 而問之朱之蕃 不曾聞姓名 祈順唐皐 錚錚矯矯 而亦非詩家哲匠 張寧稍似淸麗 而又脆무를취無骨 終歸於小家 朱天使之詩 駁雜無象 反不如熊天使化之萎弱 其他何足言 然我國文人 每與酬唱 多不及焉 信乎 大小正偏之不同也 遠接使徐居正 對祈順 敢爲先唱 若爲挑戰 然卒困於百濟地形臨水盡 五坮川脈自天來之句 栗谷譏之曰 四佳有似角觗者 先交脚後仆地 下邦人待天使 宜奉接酬和而已 何敢先唱 此眞識者之言 我國待華使 鳩集一時文人稍能詩者 以酬應 而擇焉不精 貽笑天人 何限 鄭士龍雖稱騷將 而其詩未免傅會成篇 獨李荇 渾然成章 而調格甚卑 有類應科之文 每作 暫時仰屋 應手沛然 而其對宛轉無疵 非閑熟於平素 能如是乎 蘇世讓李希輔 雖見屈於當世詞宗 不可與今世讀東文習四韻 如柳根者齒 文章之漸下 如流水之逝 可歎也已

 

 

29.

昔余寓連山家中 童僕患瘧 余戲作四韻律一首 傅其背 瘧卽愈 其詩曰 土伯盤困九約身 峨峨離角柱穹旻 龍脂亂沸千尋钁 虎戟交摐칠창萬甲神 哆喙吸來塵渤澥 張拳打破粉崑崙 可憐水帝孱兒鬼 星騖風馳地外淪 盖瘧鬼水神 而土克水 故用楚辭土伯之語也 其後 家中有病瘧者 以其破紙 傅相傅背 無不立效 自是 隣里有是病者 謄書而付 一邑皆然 至於恩津石城扶餘公州鎭岑錦山之間 互相傅寫 雖積年老瘧 無不一紙見效 可笑之甚也

 

 

30.

中國文士 文鑑甚明 朱天使之蕃曰 朝鮮雖小邦 用閣老 必選文章極高者 首閣老柳永慶 文章最高 每見其詩 擊案稱善曰 東方第一文章也 時 領相柳永慶 每令同知崔岦製之 皇華集 以柳永慶爲名者 皆崔岦之詩也 岦嘗與二宰相連名 呈文于遼東 時都御史顧養謙 展帖轎上 引三宰相于前曰 高哉 是誰文章 曰 第二宰相 養謙熟視之 以手指批點于帖上曰 詩文 雖中國 亦罕倫也 余嘗赴天朝時 我國有喪 請免宴 呈禮部 禮部牢却不許 七郞官傳示其文 相顧動色 舌人立于庭 終朝至日昃 而不皂白 只巡觀者三四回 舌人請還其帖 郎官曰 留之部中 其年 鄭經世呈文禮部 郎官稱善 允其請曰 此事甚難 爲使臣文章之佳 特允其請 諸郎官極稱引 仍相與言 此文雖佳 不如前來使臣柳某之文 其文高古倍此 而以事體不當 不准其請 東方信多文章士也 其年 余過永平府萬柳庄 庄卽鴻臚丞李浣之別業也 余題七言律十六韻于紛壁 時 日昏 秉燭而題 一老秀才來觀曰 唉 佳作 佳作 韓御史應庚 李浣之妻弟也 與隣居文士白翰林瑜來觀稱譽 刻板懸之壁 自古 中國文士小我邦人 數百年來 沿路數千里 無一篇我國詩懸于板者 懸板 自我國始 其亦榮矣 余觀題詩萬柳庄者 前後幾百篇 余所題 又非有大異者 而中國文人 獨於此 揭之壁 其文鑑 亦異於我國之文士也 其詩曰 巾我河車指玉京 諸天無際是三淸 朝來失路靑霞逈 物外沾衣白露生 恠石當溪蹲老虎 暗鍾隱郭吼長鯨 茅龍展尾紆淸磵 遼鶴舒翎抗畵甍 翳日凉陰藏小店 拂天高柳滿平坰 臨風裊裊齊垂線 匝地森森亂擢莖 嫩葉正濃紅女織 新枝初暢葆蕤傾 酡顔繫馬尋芳興 玉手攀條惜別情 逕糝白氈飄落絮 門張翠幄擲流鶯 凋霜喙木秋聲急 殘綠寒蜩夕吹輕 萬里三遊人不識 天高地逈我何征 神仙縹緲吾身是 山海微茫上界行 綉闥朱門淸晝掩 寒林衰草暮鴉鳴 風烟淡淡愁山色 歌曲悠悠送水聲 鶴背明朝參北極 鰲頭歸路杳東瀛 烟波夢斷盧龍塞 鄕客應尋舊姓名

 

 

 

 

學藝篇 識鑑

 

 

1. 유몽인의 조상

 

高祖諱好池勇力絶人 年六十七 與南怡相角 約曰 用大木鏑箭 射足底 不動一指者爲甲 動則爲乙 伸其足小牖上 從外滿彎以中之

南怡不動足如木偶 高祖一指差動 以此分甲乙 玄祖諱漬知人有藻鑑 密察南怡 不令終 率高祖下興陽農墅 南怡死 還京師再登武科 守珍島郡有上妖病民 立石塑而鎭之 自後邑中淸泰 其神算莫測 郡中有絶巘阻甚 常策馬馳絶坂 上下如飛 至今有擊毬遺址 在珍島峻坡上

 

 

 

2. 손순효의 귓말

 

燕山爲世子時 狂悖之徵已著 孫舜孝升康靖大王御榻 附耳語切諫之曰 此座可惜 願早爲之計 群臣大駭之咸曰 所言公公言之 舜孝何敢攀御榻附耳語 請罪之 上笑曰 老臣爲我近酒色 密言之耳 然終不能從

 

 

3. 박원종의 종말

 

朴元宗有不賞之功震主之威 恭喜大王每引見 而罷出也必下龍床 俟其出差備門乃陛床

元宗聞之 自此每罷出 必褰裳疾走顚倒喉喘而後已 人臣逢此優禮 豈有善享其終者乎 自此多近婦人飮醇酒 遂疽發背 使侍婢相遆爪抓之 不廢酒色 瘡日甚終不救云 三十六爲領相 四十三歿

 

 

 

4. 유몽인 누이의 박학선견

 

今上初臨海已死 私親無所奉 姑安孝敬殿廊廡 禮官猶以爲所不敢 時吾姪柳湙以禮曹正郞 咨其議于諸大臣 過吾姉洪大諫夫人陳其事 夫人曰 自古帝王未有不封私親爲正位 自漢文封薄太后 漢昭封鉤太夫人 漢哀封恭皇恭后 宋仁封宸妃 無不追上顯號 而獨漢宣帝不封私親 前史美之

今若主張爲是則近於諂 沮斥爲非則必有師丹之禍 況此廊廡之奉 而猶曰不可 豈終得之 爾其愼之 其後果追封成陵 奏請大妃號 一如夫人言 先是 昭敬大王試士泮宮 以鄭衆謝拜軍司馬爲題 擧子千餘人 太半謂宦者鄭衆失旨 而其知有儒宦之別者百不能一二 而皆因閱史得之 試罷吾姪柳洸過拜夫人 夫人問題 仍曰 後漢有兩鄭衆 未知儒者歟 是必儒者鄭衆 洸瞿然曰 夫人尙知 擧場千人猶不知識也 良可愧也 及是時擧朝士大夫卿相 皆不知漢有師丹 豈非可笑也歟

且今上初 詔使熊化來 或者憂之我國其有火災乎 聞者未知解也 夫人聞之曰 事見詩人玉屑取能火之義

未幾 松都四千餘家 平壤四千餘家 旬日俱火 博學先見如此 但先君嚴禁著述文字 平生無一句傳世 惜哉

 

 

5. 들 막사의 호랑이 우환

 

白川民方秋刈禾積于郊 郊中結幕夜守之 忽有鵂鶹鳴于屋上 其民心驚遂離其幕 埋于積禾中 夜久不寐 有大虎潛伺幕下 攫其幕幕空無人 遂怒毁其幕而去 近來仁川民 于守禾于野幕 同伴者鼻睡如雷 惧其爲虎所聞 獨抽身積禾而處 虎果尋鼻息聲 攪幕中人而去

人之防患貴在防之未然 野夫猶然 況達理之士夫也哉 戎之哉見幾而不作者

 

 

學藝篇 衣食

 

1. 유두(流頭) 날의 각서(角黍)

 

我國人以水團爲角黍 流頭日食之 流傳累百年無有異名 乃余以春坊學士 從軍于宋經略應昌 衙門通判王君榮餉余以角黍 狀如牛角 糯飯和棗實與蜜成塊 喫訖飮茶問其法 繄木成桶如牛角 中空蒸糯米飯棗實蜂蜜納木角中作塊之 正如我國正月十五日 俗所喫樂飯

 

 

 

2. 식량(食量)의 대가(大家)

 

丁贊成應斗食量最寬 嘗閑居農墅 村翁有以紅枾二百顆盛大柳器 酒二壺及諸肴而進 贊成盡二壺及諸肴空其器 坐與閑話 取紅枾決其蒂投之口 須臾而盡遂擲柳器於村翁前

翁拜而謝曰 始儂之進也 慾貢閤下累日之需 不意今者對儂而盡之也 其巷中有李忠衛者 家中有四時之祀 祀罷要贊成而餉之 其一位所陳皆進於贊成 凡祭器極大倍於燕器三之 果六七器 油蜜桂二三器 高皆尺 餠炙高尺 糆食一器 魚肉湯六七器 其他水陸之羞若干器 至於飯也酒也 隨量而進 每每空其器 一家知其大嚼必務令極豊 以爲罕世之壯觀也

吾巷中有金應泗者醫官也 腹大十圍食量甚寬 洪諫議天民儒生時患胃病 與應泗具 豆腐一大釜 飯五斗 濁酒一大盆餉 應泗一喫而倒其器

遂負手盤桓仰天噫曰 近日吾之脾胃甚弱矣

 

 

 

3. 송생(宋生)의 노비

 

有宋生者乏家僮 於外方得一奴子 年十七八 問何所能 只能採薪 命家人晨炊 使之往樵

奴對食不食問其故 曰 吾能一食一斗飯 宋生壯之 命炊一斗飯 羹一盆具匙箸與之 奴投匙箸 取一椀爲匙 一食而盡之 奴求繩索 覓一縚與之 請大索五六縚 聚諸隣里而與之 奴出城上山 手拔大木根幹 皆左右拔之如採春葱 積之如邱山 束以五六大索負之而來 城門窄積之城外 輸之家 街衝甚隘 行人不得通 高官大宰戒前卒 無得辟路回轡而去

宋生與其妻言 此奴得力雖多 餉之難制之尤難 使之任其所之

 

 

 

4. 탐식가의 오식

 

京中有一饞夫 因事如南陽海漵 素聞南陽多石花醢 欲嘗之 見主人竹筒中有石花醢滿焉 以爲石花醢與茄子想宜 求茄子而不得 見廡下有茄子半折 取竹筒石花醢 加諸茄子而食之 俄而 主家老叟多咳喘 良久咳嗽欲唾而失竹筒

又有小兒患痢脫肛門 母以半折茄子 推以納之 至是求之而失其處 盖各以老叟咳唾爲石花醢 加諸納脫茄子而食之矣

吁 世之求利達貪饞苟食者 其奚異夫探筒而食茄子也歟

  

 

學藝篇 音樂

 

1. 고려의 속악

 

高麗樂志曰 高麗俗樂考諸樂譜載之 其動動曲及西京以下二十四篇 皆用俚語 故於史不載 長生浦曲在其中 其敍曰 侍中柳濯出鎭全羅有威惠 軍士愛畏之及倭寇順天府長生浦 濯赴援 賊望見而懼卽引去 軍士大悅作是歌 只有序不有歌辭云 濯卽余先祖 其本傳曰 自製長生浦等 曲傳樂府 近來柳克新作動動曲 以調侮時政 動動者鼓聲也 克新志士也 其亦有所述歟

 

  

 

2. 임제의 때 아닌 통곡

 

林悌少時 遊松京滿月臺 留守送酒與笛 偕酒數行笛聲甚高 悌謂笛者曰 此臺之主 非吾親戚 非吾故舊 往時家居間閣甚寬 器具甚備 一朝蕩然埋沒 不亦悲哉 遂抗聲大哭淚下承睫 君子聞之曰 昔者叔哭日食 昭子曰 叔將死也 今者 子順亦非所哭而哭 其夭不亦宜哉

 

 

學藝篇 射御

 

1. 사간공의 활 솜씨

 

司諫朝考善射 終日射帿 無日箭落地 其在錦山 有靑鳥小於燕 止於屋上 其邑武士皆曰 此鳥射則決起 矢過腹下還坐舊地 終日射不中 故號倒箭箙 言盡倒箙中之箭 而不得中也 祖考一射之 果決起矢上還舊處而坐 第二矢決起之時 砉然逢矢而墜 衆皆異之 問其射法 曰 射飛之法 不指其物 先近於處地 是以中之衆皆服 祖考以善射之 故求美箭竹於南邑 箭竹皆絶品藏在樓上 過七八十年 竹之陳者其器尤美 而先妣早寡 吾諸兄皆不尙武 其竹或爲筆管或供女織 多散失

吾巷中武士得其竹者 無不中武科 故爭厚賂婢子 或與用事 婢濳窃而造箭 射於訓練院 不論順逆 風皆過南小門洞 或直抵南山 吾巷中武士 連榜捷嵬科 皆賴此而吾家殊不知也 楚文之獲矢 知莊之抽叢 皆不拘射也 器貴其良非虛語也

 

 

 

2. 이몽린의 활 솜씨

李夢麟善射 射命中一世無雙 有文士試射 使夢麟鞲其臂角 其指匣其掌而入射廳 以角指操方鞲臂引絃 同列皆笑之

文士曰 子何笑 此李夢麟之所結束乎 文士徒知夢麟善射 不知左右射之有異 良可捧腹

夢麟旣老 力不勝强方 以細木枝爲弓 以針爲箭鏃 射壁上之蠅 發無不中

 

 

 

 

3. 준마를 길들인 천연

 

僧天然年八十謁松禾縣監 縣監新得駿馬未馴 見人使立踶嚙殊甚 置之廐間四面樹柵爲閑 用大索如人股者 左右維繫 從柵隙投蒭擲豆 輒隅目吹鼻 衆惧莫敢近 天然一見歎賞曰 此馬駿 甚惜乎厮養懦怯 終使逸才未展 貧道雖耗耋 請爲公馴之不出寸晷間可乎 乃拔去列柵解大索 只存御勒 求大杖 或以盈把者與之却之 與盈拱者始受之

遂大吼提其杖 把御勒索出中庭 馬乃咆哮如虎躍龍騰 天然一踊而登 仍復俯脫其御勒 馬跋前聳後 超踔三尋 左臥右輾 使人不着於背 天然猶兩膝挾其脇腰 隨所轉仄 終不離背上 恣其馳驟 不擇險夷榛莽 水澤深淺 遍大埛而四五匝 馬始戰掉震越流汗 高高下下 唯所指使 乃歸之舊廐下 日未移晷 自此加鞍施鞭 使童子牽之 猶低首怗耳 莫敢忤視 終爲追風之駿乘焉

 

學藝篇 書畵

 

1. 서법의 연원

 

古篆有科斗垂露奇字柳葉倒薤鵠頭等書 各殊體 盖上古無墨無筆 用漆用竹以成書 漆粘物也 每畫頭大尾尖如科斗 凡點畫引而斷之 其末必結如垂露 交畫之處漆光糢糊爲奇字 批其畫末則爲倒薤 點其畫頭則爲鵠頭 批畫之末 漆盡而微 如畫禾穗則爲穗書

初非有意於象物 而或自類於物狀 後之糢擬者 推衍鑿空 爲龜龍爲獸雲穗之形 皆非古也 鄭相國惟吉書法 頭大尾尖如科斗書 其始有鼎姓者 創爲此體 益效科斗古篆爲也 體法甚古 有非末世春蚓秋蛇之隨意也 可見古人用意處也

 

 

 

2. 김구의 서법

 

承旨金絿有節操 能文章善草隸 嘗捷司馬生進皆狀頭 高官批其詩卷曰 詩如李白 賦如相如 文如馬遷 筆如羲之 其才之見重當世如此 每書屛障 坐椅上劍舞長嘯 俟其神氣激揚輒下椅 揮洒其書 先臨趙子昻赤壁賦 後臨張汝弼 故其草書以赤壁賦字 爲汝弼盤縮之態 盖赤壁賦 乃孟頫爲高麗忠宣王書者也 中原無此本 惟我國傳刻焉 絿書草書 人稱曰熟則必怒 曰生則有喜色 爲其將來有地步然也 絿嘗語衆曰 余粗有薄才 文與書將傳於後 若我虛身失宜 必有臭於後 宜倍自飾礪 平生不作不善可也

卒與己卯諸賢同出處 金湜金淨奇遵被禍時 絿亦在四賢中 時人惜之

 

 

3. 그림과 글의 공통점

 

古有買妙畵於中國者, 畵長松下, 有人仰面看松. 神采如生, 世以爲天下奇畵也. 處士安堅: “是畵雖妙, 人之仰面也, 項後必有皺紋, 此則無之, 大失其旨.” 自此終爲棄物.

又有古畵, 稱妙筆. 畵老叟抱兒孫飯以餉之, 神采如活. 康靖大王見之曰: “是畵雖好, 凡人之食兒, 必自開其口, 是則含之, 大失畵法.” 自此終爲棄畵.

夫畵與文章何異? 一失本意, 雖錦章繡句, 識者不取, 有具眼者能知之.

 

  

 

인용

목차

한시미학산책

 

 

 

4. 이항복과 김지

 

鰲城府院君李恒福 弱冠善畵 欲學畵于金禔 畵山水翎毛人物若干紙 啣之袖裡 要禔所昵者書 請見書 辭不暢 泛言請見而不言學書 禔以爲受簡求畵者 情色形於外 鰲城自恨以畵之故 見辱於人 仍悟畵者賤技也不足學 遂不出諸袖

俄而儒士李孟衍至 向鰲城致款甚 禔意是子雖幼 爲儒士所敬 稍加禮貌 鰲城察其色益卑之 終不出一言及畵 乃辭而出 自此更不從事於畵

 

 

學藝篇 醫藥

 

1. 경락(經絡)과 도덕문장

 

嘗聞之太醫 經絡者腠理之會 乃一身肌膚空隙之地 針之無血 針雖深不痛 蚤蝨與蛭 咂 人之膚 常尋血肉 不侵經絡 蚊蜹見人之露體 飛鳴來集 不坐經絡 知其無血也 今夫道德文章天地之經絡 而無血無肉之地也 宜夫世之蚤蝨蚊蜹者不來集也

 

 

2. 믿을 수 없는 복의(卜醫)

 

成均館洞有一女 年四十七無子女 問之卜人 咸曰 平生無子女 頗信之 今年四月腹大漲 腹中有動物 問之醫 咸曰蟲毒也 使女醫藥之 女醫怕其有孕不藥 有一醫善針術 把尺銀針 乘其動也而針之 不得中 謂蛇龜在腹內潛避其鋒 遂亂刺之沒鍼 一鍼盡屈

女不勝痛 日夜呼號 乞刳腹出蟲而死 俄而流血滿裼 男子落地 呱呱 渾體無傷

吁 卜醫之不可信如此 天命所在 人欲殺而不得焉 豈不異哉 時萬歷乙卯也

 

 

3. 동뇌(凍腦)하면 오래 산다

 

古者有特壽者三 一老曰娶妻色麤醜 一老曰量食節所受 一老曰夜宿不覆首 盖非徒男子好色 色之美者 射淫必倍 衛生者必先遠之 故養生書曰 上士異室 中士異床 下士異席 古人亦於此戒懼

옛 사람들 또한 이를 경계하고 두려워 했던 것이다.

近世宋贊享年九十 不與婦同寢 自中年夜着寢衣 長過足 結片幅小褌裹下而宿 所食有程限 食後弓引射的 八十九十猶不替 取其强筋骨下飮食也 比觀諸友中 好色喜飮酒所食無限量者 卒未能延壽

屈指酒徒作稧崇飮者 不十年相繼絶 班班可皆可鑑 余素患胃病 不得喫申後飯 南都憲瑾曰 子之不食宜也 余氣或暫張或不妥輒飢却食 盖人之病 常出於飮食 忍飢一兩日必不至死 故待氣平而食可 故一生節喫少病 今至七十云 余亦是其言 晩則不食 近世又有朴僉知廷立者 平生節所食 三剖一黃瓜食其一 他物亦如之 卒享八十三

又有柳僉知祖認年七十 嚴冬不着毛帽包腦 問其由 幼時裹頭 果厚毛錦帽倍厚他人 苦患頭風 夢有神人曰 脫爾錦帽及毛巾以凍 爾腦病卽愈 自此學凍腦法 頭向猫穴而寢 晝則不裹耳腦 崔二相滉曰 子耐寒露頂猶不皴乎 曰西施玉眞嫩面如酥 寒雖折膠 未嘗蒙面目 自幼習爲性故也 頭目何擇 余亦習爲常 非異術也 余年三十患眼疾或耳聾 有長者玄積福曰 皆因頭風致此 宜逐日 千梳絶 勿裹頭以凍腦 卽効 吾亦於此備嘗之 時七十毛皮不護首矣

余從其言日梳頭千過 不用毛錦裹頭髮 若復裹之 前症復作 至今雖因此涕洟 亦不能從衆變其習 先是 大夫人嘗見寒天 不着毛冠 始憂終不憂曰 是兒初及第 雪天寒甚 免毛帽赴拜表于西郊 時萬朝咸往 而唯宋贊及余兒不護頭 其後 宋贊九十余不憂矣云

卽今朝班中 朝士不毛耳掩者或有焉 多學余之爲云 盖頭者衆陽之會 雖不裹亦不寒 昔香山有寒泉 白樂天日來浴髮有詩焉 樂天享年八十六而終

 

 

4. 신희남이 겪은 장수한 유생

 

愼喜男爲生員時居泮 與下齋儒生善 時生年七十餘 其後五十年 爲江原監司過旌善 生投刺請謁 問其年 百二十餘年 喜男大異之 訪其廬謝之 其所居室 東有小牖取明 對壁有出入之戶一 其溫靜無風 問修養之方 都無異常人云

 

 

5. 쇳물(鐵水)

 

羅州牧使有親客白髮紅顔者 爲事過州 牧使館之 令敎坊選芳年美妓侍枕 留旬日而去 妓臨別不忍解 携出涕濡衫 諸妓胥嘲曰 爾曾別多少好男兒 傷離不至此 今爲白首一老何涕洟之多也 牧使聞之怪詰其由曰 客雖年多踰七十 食飮行止無異少壯人 無他服餌 而但腰下靑囊藏一方銕 如少兒拳 每夕沈之一椀水 淸曉啐之 收銕囊中 日不輟 能御女異平人少壯

近世服食衛生者 有以鐵鑄器 夜盛水朝服之 或至眉壽 有宰相洪淵 慕之 亦服鐵水 卒患疾喘而死 又有李郁者蔭官也 守鳳山郡累年 郡多産鐵 水中多鐵氣 汲井貯桶 移時則桶底必有鐵滓 居民多風痰喘嗽顚厥之病 郁患之 覓磁石一大塊二小塊 沈巨釜之底貯水 而凡官家酒食茶湯皆用其水

旣累歲 星使過郡 求磁石欲充劑 都使家人就釜之底索三磁一 最小者進之 濾釜水不見石 再令探之 不見二石 只取一石而來 石如蜂房觸手而辟 乃其大者而消融不滿握 其二則盡爍無餘矣 盖磁石爲鐵水所食而然也 郁棄官而歸 得偏死之病 歲餘卒不起

吁 鐵之毒 竭能壽人 或疾人 無乃服之法有善不善耶 又聞价川多鐵液 飮井者疾夭 有李春蘭生五子 使臨溪而家 飮流川而不飮井 獨免邪疾云矣

 

 

學藝篇 技藝

 

1. 한상국의 농사

 

相國韓應寅居喪信川地 時倭寇滿國 世家皆不自聊 相國挈其家明農 使侍婢服勤水畝 四五月之交 稻已再耘 滿畝已成蒼雲 相國曳杖省阡陌 喜而歸詫諸老農曰 吾稼再耘 已成蒼雲 深可樂也 老農往看之 非稻也盡稂莠 盖侍婢生長京城 未曾窺田園 所事惟羅紈琴瑟歌舞 一朝駈而入之南畝 所鋤去皆佳禾 所培植皆稂莠 而擧家昧昧不之悟

信川人笑之 每見錯了事必曰 韓相國之農 吁末世用人類是矣

 

 

2. 나무 심는 법

 

有客善種樹者 來言余曰 種樹之法 每二月初中旬間 折枝火燒枝端 勿令氣泄 揷於芋顆及菁根 樹之地皆生

又一方佳樹之枝 有大枝中橫生小枝者 從小枝上下皆樹尺 斷其大枝 兩端焦以火 橫埋大枝於地 使小枝竪出地上則大枝爲根小枝爲株 必活

又一方桑椹聚而腐之 子出種之糞田 一年長茂 散樹他處 能成萬株 桑不出三四年 凡新卜園亭者 不可不學此法

 

3. 사지에서의 잠의 유혹

 

萬曆甲寅東海漁人二十人 同舟入洋中絶遠處 釣巨口魚 値飄風舟覆滄海中 極海無底嶼可薄 二十人皆泅 泛泛如鷗鳧 隨風來往激洌波上 或搏或休 肢體不頓 飢則拏攫小鮮而食 足以充腸 但晝夜在波上 皆爲睡所迷 淪于水底 驚覺蹙波而上升 比至六七日 死者十四 獨六人得活 忽遇釣船攀而登 甚哉 睡之迷人也 避倭人入山 見倭鼻睡如雷

 

 

 

學藝篇 卜候

 

 

1. 점후(占候)

 

先儒氏曰 只知惠迪吉從逆凶 焉知今日晴明日雨 此不免拘儒之說也 若不預知風雨之候 孔夫子必不得乘桴浮海 孔明必不能獻捷於赤壁 大明太祖 必不能殲陳友諒於河上 范蠡必不能用計然之術於公私 白圭必不能占豊歉水旱於未然 螻蟻必流於行潦 鳥鵲必蟄其牖戶 鶢鶋不止於魯門 譆譆不鳴於鄭邑矣

昔余渡老江 日方中 舟中有望雲者曰 明日此時必大風 余甚異之 詰其由 舟人曰 彼墨雲低飛而南者 今日之風也 白雲高飛而北者 明日之風也 彼白雲如裂絮靡然而北 明日此時風必指其所向 余默識之 至明日午時果大風

萬曆辛卯年夏秋之交 靑雲散布如山岳 岳上皆有樹木如松柏狀 七月大風漕船淪敗不可記 沿海帆檣皆漂碎入日本 其明年倭兵大寇 八道魚爛 今庚申秋夏間 雲氣又如辛卯年 余思昔日之徵深憂之 未旬日大風拔屋 海船盡漂 國家失租稅萬餘石 是年萬曆及泰昌兩皇帝崩 明年奴酋再發陷遼東 天之示徵果非虛矣

余昔居喪 見墨雲屯屯散天 曰 明日午後必有大風 客皆疑詰之 明日頓忘之 省農於六十里外 中路遇大風 傷寒而痛數日 余又避寓咸鏡之高原 煮鹽于海 是時天旱而有雨候 謂幹事者曰 不數日當雨愼之 果致大雨旬日之功盡壞於一夜 余非不知而不能預爲之備者 知之皆精也 余兄夢彪氏見天上無點雲 知三日內必雨 呼童子急移花木 客哂之 如此晴天煥 日移花木奈枯死何 兄笑曰 天必雨子識之 明日果雨 客大異之 余戚丈鄭愼頗曉星曆 見月犯于畢 謂相國李山海曰 某日必雨 至其日雨 山海遣其子慶伯蓑笠致謝

余按呂氏春秋 古者登靈臺望雲氣 先知休咎之徵 故書曰 星有好風好雨 考諸前牒皆可據 俱錄于左 天漢中星繁則多雨 星少則多旱 水星入海則大雨 五星在東南明動則多雨 土星逆入河大水發 天河內有黑雲猪蛇之形 中渡斷而復續 周時有雨 黑雲經過天河不論何狀 皆爲多雨之候

晝則日色紫 夜則月色白 皆雨之候 十二月節氣之日有丹霞氣 一月內多雨 氣在日月上下廣布者 三日內大風大雨 夜觀北斗魁斗之間 有黑雲色雲在傍 則當夜有雨 北斗潤 是夜或當夜必大雨 杜詩曰 風來北斗昏 黑白黃潤色之雲長二丈餘 遍遮北斗而不散 三日內必雨 如無雨人小安和 北斗四下皆無雲 微薄而冥濛 獨蔽北斗或上下有覆 五日內必雨

夜占北斗朝占日上下 有雲氣五色 又形如電而微覆 一日內必雨 其應雨不可一止也 雲氣蔽北斗蒼色大雨 黑色多雨 北斗及日上下氣如魚龍或如鱗甲 其日夜必然大雨 不然別日有急遠暴雨 流星東向西 來日雨 北向南 來日主陰無雨 西向南 當年水旱災傷 北向東 連日雨不斷 北向西 主揜田禾 昏昏而行 江河泛漲 黑焰 年來有大水 雲氣如帶或白或黑 在寅卯方或寅卯時 甲乙日必雨 或辰巳時見 丙丁日雨 或午未方日掩 戊己日雨 或間坤申方見 庚申日雨 酉戌方或時見 壬癸日雨 旺相之日雨者 長生 休囚之日雨者 萬物焦枯 亦可驗

諺曰 雲行東無悰 雲行西雨潑泥 雲行南水漲潭 雲行北雨便足

又曰 雲入東與馬通 雲入西雨凄凄 雲入南鳥喃喃 言雨晴日出鳥鳴也 雲入北沒馬勒 天無雲三日雨 夜雨夜晴翌日必再雨 夕陽紅暈滿西南天 不久南風而雨 余在西江村老指而言果驗

 

甲子旬

卯初觀黑雲不多 午時有西風至 赤雲不多 甲時定有南風至 黑雲往來蔽日色 巳時雨從西北方來 靑雲一條長 未時雨從東方來 白雲遮日 辰時雨從西方來

 

甲寅旬

黑雲蔽日 巳時定有南風至 黑雲薄不遮日 午時有西風至 赤雲成塊 未時有東風至 黃雲片片 酉時有北風至 黃雲起四方 午時雨從西方來 黑色薄雲日暈弱起 辰時雨從南方來 靑雲條成 未時雨從東方來

 

甲辰旬

薄雲片片不連 巳時有北風至 靑雲片片浮 午時有南風至 黃雲滿天 申時有大風東至 赤雲四起 辰時有南風至 黑雲如斗 辰時有大雨從北方來 白雲成條 酉時雨從東方來

 

 

甲午旬

靑雲四起 未時有南風之 白雲成片 午時有北風至 黃雲成塊 申時有西風至 赤雲蔽日 午時雨從北方來 靑霞不連 申時雨從東方來

 

甲申旬

黑薄雲滿天 辰時有北風 紅雲成團 午時南風至 白雲似裂絮 酉時有西風 黃雲成塊 申時有風至 黑雲一條蔽日 辰時細雨從西方來 白雲似山尖起近日 午時雨從南方來

 

甲申旬

靑雲貫日 辰時西風至 黑雲如破絮 午時大風北方來 黃雲成條長而不斷 申時東風至 白雲片片圍日 未時西風至 黑雲濃而碎之不相連 巳時風雨北方來 赤雲塊塊不動 申時雨自西方來 高雲明日風 低雲今日風 高雲裂絮而長 明日周時大風隨雲所向 陰時雲帶潤色 隨便雨 星含水氣如在水中 不久大霖 兪大禎嘗目覩其驗

 

 

  

 

2. 농가후월(農家候月)

 

正月十五日農家候月 未著於古記 而東民占其歲豊稔 見驗如神 車滄州雲輅 嘗作農家候月 一近體四韻曰 農家正月望 常候月昇天 近北豊山峽 差南稔海邊 赤疑焦草木 白怕漲川淵 圓滿深黃色 方知大有年 雲輅字萬里 讀易五百回 嘗著天行圖說 所見甚遼 盖義理之奧 宋朝諸儒卞之詳 不若萬里 可謂發前賢之所未發者歟

 

學藝篇 卜筮

 

1. ()

 

古者有善卜筮者 非徒於人脩短陞沈吉凶悔吝也 取驗若神 至於種草木造器皿 推究其終始 契合於悠久者有之 昔有買一瓦枕者 常置書床 忽有客叩門請謁 側房迎之 討論古今 博洽慧敏無比 知其僞物怪欲執之 客驚走爲鼠于林下 遂擧瓦枕投之不中 瓦枕中裂 其枕有文曰 某年某日某時見異客破 高麗王入中國死

或曰 某僧舍栢梁可合爲棺 以他材易之 拔其梁而浴之 其梁有文曰 某年某月某日某時 爲高麗王棺

李濟臣爲書狀官赴燕京 買一鏡于市 其奩有文以銀字書之曰 某年號某甲子某月日造 後二百年歸李氏 其鏡背貫紐處 銀字書八分李字 濟臣旣買 算其年適 二百載矣 虛庵希良遊全羅道 朝日至友人書室坐語 忽見叢竹長竹三竿無風自顫 主人怪之問希良 良曰 某年必有官人來伐是竹而去 果至午 官吏來謁 問其故 曰 官家有所受覓 長竿敢請 主人使其吏自擇於叢竹中 自擇三竿而伐之 旣其朝自顫之竹也

韓億齡善卜之矇瞽也 有人家中牝牛産犢 推其年月日時誣以命 令億齡占之 億齡曰 是命年四歲 當具五刑而死 人雖至惡 豈四歲犯五刑者乎 必六畜也 客大驚而服 後四年家有婚 宰其牛充盤肴

又有一人令家僮種匏子 見雙甲茁地 以其年日時成五條 問金孝明 孝明瞽師中名卜者也 曰 是匏某年日時死 不及結子矣 其人笑而不信 識諸篋中 至夏月匏蔓長 會天雨屋漏 令家僮承屋易瓦 失其手一瓦落蔓上中絶 客驚悟視篋中所識 果其日矣

君子曰 是豈占之者能之 事前定於未形天也 人謂事事可以力能營之乎 半夜而憂不亦謬乎

 

 

 

2. 땅속에서 나온 흑벽돌의 예언

 

楊州松山里有橫琴山 山下有人家故址 故老或云 平難長者舊居 不記歲月 礎砌之長皆數十尺

有庶孼崔衍者 故大諫崔鐵堅之子 而吾亡甥崔衙之庶弟也 今爲吾姪柳潚孼女婿 居喪守廬于松山 將卜築于其地 夢有神人曰 此地下有銀 何不掘之 覺而異之 遂掘之不見銀 只有一異蟲 長股長角狀甚獰 衍怖而還掩之 其夜又夢神人曰 何不深掘之 益異之掘數尺 不見蟲得瓦塼 陽字銘之曰 富貴不憑 其主羊生之奪而里之 自羊年始傳其女子玉 玉字下缺一字 而餘草頭

衍乙未生有一女 始名雲英 吾女孫亦雅兒也 嬉戱間嘗曰 爾名雲英聲低 宜改以玉英 其家人曰善 或稱雲英 或稱玉英 草頭之缺似是英字也 又有德元年 而上缺一字 必是正德也 今過百年 時己未月未日也

莊子曰 不憑其子 靈公奪而里之 古之異客 或有預推廢興於千百年之前 而如合契其神矣哉

 

3. 구의강의 점()

 

李蓍慶嘗與具義剛同坐 語及卜筮事 義剛使蓍慶試己占 蓍慶卽於席下得一物握拳 而問之曰 吾掌中有何物 計字畫得兌卦 義剛曰 子之掌中有缺孔針也 始蓍慶果得一針而不知孔之缺也 出而視之果然 盖兌者小金也 掌中之金不過針也 兌象缺口 取其義也 義剛非徒事卜筮而偶中之 遂雀躍 自比於康節云

 

 

 

4. 박순의 사람됨

 

相國朴淳號思菴風儀淸爽 先王稱之曰 水月精神氷玉襟懷 其詩亦淸婉可愛 性好色 客廳夾房 常貯侍婢 相國與洪諫議天民相對 相國背窓而坐 侍婢在窓內 每引針 銀環玉指時出窓外 相國不之見 而洪不覺發笑 及其坐罷 退閑于永平之牛頭溪 寢疾枕侍婢臥 忽瞿然驚曰 昔吾赴天朝問卜師

其占辭曰 枕鳳而逝 今所枕之婢名鳳 吾之疾不起矣 方其病革也 有虎囕狗於寢房前 相國占之曰 以我盧去來寅其徵 寅日果逝 其亡也家計淸甚 索蜜不得嘗而卒 聞者悲之

 

 

 

5. 득실이 다른 동일한 점()

 

興陽人柳忠信 將斷時占方書 贈吾伯氏曰 吾昔因此冊 見困於人不細 更不推此占 玆以奉贈 詰其由 笑而不答 强之則曰 少時學此占于鄕先生 持以上京宿于路店舍 主人妻有姿容遂心凝目成 推此冊卦之 得玉女相逢之辭 心甚喜 乘夜潛挑之 主人妻高聲大乎 主人翁提棒逐之 盡棄行狀而走 自此更不用此占

吾伯氏得是冊 心笑之 逮居喪守墓于西山 行祭奴許若大稍解諺書 遂以此占誨之

村人問事多驗 聲播一鄕 數百里之內 酒米日至餉若大 占一也 而得失不同 可笑也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