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晴窓軟談 (140)
건빵이랑 놀자
36. 劉禹錫詩才冠一時 論者言其詩爲才所累者多 後來坡公少時業禹錫云
35. 竹枝歌 代有作者 而劉禹錫,李涉兩人之作最佳 李涉之詩曰 荊門灘急水潺潺 兩岸猿啼煙滿山 渡頭年少應官去 日落西陵望不還 巫峽雲開神女祠 綠潭紅樹影參差 下牢戍口初相問 無義灘頭剩別離 石壁千重樹萬重 白雲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 獨自嬋娟色最濃 劉禹錫之詩曰 江上朱樓新雨晴 瀼西春水縠紋生 橋東橋西好楊柳 人來人去唱歌行 巫峽蒼蒼煙雨時 淸猿啼在最高枝 箇裏愁人腸自斷 由來不是此聲悲 城西門前灎澦堆 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惱人心不如石 少時東去復西來
34. 崔魯岳陽言懷 煙花零落過淸明 異國光陰老客情 雲夢夕陽愁裏色 洞庭春浪坐來聲 天涯一與舊山別 江上幾看芳草生 獨倚闌干意難寫 暮笳嗚咽起孤城 餘響中精切者也
33. 許渾,劉滄懷古之作 亦一代佳作 摹擬不及 韓偓 唐季人也 從昭宗幸鳳翔 爲朱全忠所惡 貶濮州司馬 唐亡 挈家南依王審知卒 號玉山樵人 其操節當與司空圖竝美 其避地曰 避地淹留已自悲 況逢寒食欲沾衣 殘春孤館人愁坐 斜日空園花亂飛 路遠漸憂知己少 時危又與賞心違 一名所繫無窮事 爭取當年便息機 春盡詩曰 惜春連日醉昏昏 醒後衣裳見酒痕 細水浮花歸別澗 斷雲含雨入孤村 人閑易得芳時恨 地迥難招自古魂 慙愧流鶯相厚意 淸晨猶爲到西園 艱難旅泊之態 見於言外 亂世士夫之跡 可悲也夫
32. 柳州詩南磵等作 絶倫如入道語
31. 杜子美和嚴武軍城早秋絶句 嚴詩勝 今竝記之 以正於具眼 嚴詩曰 昨夜秋風入漢關 朔雲邊雪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 莫遣沙場匹馬還 杜詩曰 秋風嫋嫋動高旌 玉帳分弓射虜營 已收滴博雲間戍 更奪蓬婆雪外城
30. 王建春詞 紅煙滿戶日照梁 天絲軟弱蟲飛揚 菱花霍霍繞帷光 美人對鏡着衣裳 庭中幷種相思樹 夜夜還棲雙鳳凰 張籍寄遠曲 美人來去春江暖 江頭無人湘水滿 浣紗石上水禽棲 江南路長春日短 蘭舟桂檝常渡江 無因重寄雙瓊璫 自是一響
29. 白居易寒食詩 烏啼鵲噪昏古木 淸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 古墓纍纍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 盡是死生離別處 冥漠重泉哭不聞 蕭蕭暮雨人歸去 讀此詩 自然出涕 何待雍門周度曲
28. 詩貴言盡而意不盡 作排律者 意已盡而言猶多 甚者鉤取外邊物色連綴 如飣餖飾案 苦無意味
27. 律詩已病排矣 又長之爲排律 子美爲至百韻 詩之病也
26. 後世作樂府者多 不能髣髴太白秦娥薩蠻萬一 太白難可及已
25. 杜少陵江上小堂巢翡翠 苑邊高塚臥麒麟 山谷富貴何曾潤髑髏 守錢奴與抱官囚 恨不揭此語以警顚冥也
24. 如張祐者 眞浪子也 每詠其楊州詩曰 人生只合楊州死 禪智山前好墓田 爲之一粲
23. 潘南之詩 緻麗藻艶極矣 然天才則不及樊川矣
22. 樊川之詩 固變音也 然其才橫逸豪俊不可當 意者其人亦必似其詩乎 長篇中杜秋好好,郡齋獨酌等語 自是新腔別曲
21. 元白之詩 鄭衛之音也
20. 李文饒謫厓山作詩曰 十年紫殿掌洪鈞 出入三朝侍從身 文帝寵深陪豹尾 武皇恩▣宴龍津 黑山永絶和親路 烏嶺全坑跋扈臣 自是功高歸盡處 禍來名滅不由人 語致英爽 亹亹逼人
19. 武元衡荊帥詩 豪放可詠 金貂再領三公府 玉帳連封萬戶侯 簾捲靑山巫峽曉 煙開碧樹渚宮秋 劉琨坐嘯風淸塞 謝眺題詩月滿樓 白雪調高歌不得 美人南國翠娥愁
18. 王建過楊州市曰 夜市千燈照碧雲 高樓紅袖客紛紛 如今不似時平日 猶自笙歌徹曉聞 余每過關西一路 輒思此詩 昔年到咸從 適有習樂者 題一絶曰 妓榭寥寥絃管塵 繁華細柳不勝春 傷心欲問昇平樂 誰是梨園第一人 亦此意也
17. 唐彥謙題仲山曰 千載遺蹤寄薜蘿 沛中鄕里漢山河 長陵亦是閑丘壟 異日誰知與仲多 可謂絶唱
16. 溫庭筠之詩 專主艶冶 而其渭上詩曰 呂公榮達子陵歸 萬古煙波繞釣磯 橋上一通名利迹 至今江鳥背人飛 煙水何曾息世機 暫時相向亦依依 所嗟白首磻溪老 一下漁舟竟不歸 有理致 意亦自高
15. 李長吉之浩歌 南風吹山作平地 帝遣天吳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紅 彭祖巫咸幾回死 靑毛驄馬參差錢 嬌春楊柳含細煙 箏人勸我金屈巵 身血未凝身問誰 不須浪飮丁都護 世上英雄本無主 買絲繡作平原君 有酒唯澆趙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 衛娘髮薄不勝梳 看見秋眉換新綠 二十男兒那刺促 暖風晴日 百花叢裏 酌金陵春 調秦靑新曲 度以此歌 足使人暢幽悁也
14. 七言古詩 王勃之秋夜長 臨高臺 盧照隣之長安古意 駱賓王之帝京篇 李杜之所未道 使太白爲之 足以優爲 子美恐輸一籌也 此等作 皆齊梁調也
13. 余於正宗以後 酷愛韋應物詩 不可殫記 姑以素所吟諷者記之 相逢行曰 二十登漢朝 英聲邁今古 適從東方來 又欲謁明主 猶酣新豐酒 尙帶㶚陵雨 邂逅兩相逢 別來問寒暑 寧知白日晩 暫向花間語 忽聞長樂鍾 走馬東西去 雜體曰 沈沈匣中鏡 爲此塵垢蝕 輝光何所如 月在雲間黑 南金旣雕錯 鞶帶共輝飾 空存鑑物明 坐使姸媸惑 美人竭肝膽 思照氷玉色 自非磨瑩工 日日空嘆息 寄元校書曰 悽悽去親愛 泛泛入煙霧 歸棹洛陽人 殘鍾廣陵樹 今朝此爲別 何處還相遇 世事波上舟 沿洄安得住 逢楊開府曰 少事武皇帝 無賴恃恩私 身作里中橫 家藏亡命兒 朝持樗蒲局 暮竊東隣姬 司隷不敢捕 立在白玉墀 驪山風雪夜 長楊羽獵時 一字都不識 飮酒肆頑癡 武皇升仙去 憔悴被人欺 讀書事已晩 把筆學題詩 兩府始收跡 南宮謬見推 非才果不容 出守撫惸嫠 忽逢楊開府 論舊涕俱垂 坐客何由識 唯有故人知 如擬古十首篇篇珊..
12. 早朝詩 王維,賈至,岑參皆絶唱 少陵詩爲最優 後來效而作者皆不及
11. 七言律正始 當以沈佺期古意爲之首 盧家少婦鬱金香 海燕雙棲玳瑁樑 九月寒砧催下葉 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 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爲含愁獨不見 更敎明月照流黃 此乃樂府獨不見體也 太白之淸平調,行樂詞,黃鶴樓皆世間所未有之語 如五月天山雪 無花只有寒 讀之令人飄然遐擧
10. 王勃山亭夜宴詩 桂宇幽襟積 山亭涼夜永 森沈野逕寒 肅穆岩扉靜 竹晦南河色 荷翻北潭彰 淸興殊未歸 林端照初景 無世間語 五言律 如虞世南之綠野明斜日 靑山澹晩煙 鳧歸初可侶 雁起欲分行 楊師道之雁聲風處斷 樹影月中寒 楊炯之劍鋒生赤電 馬足起紅塵 離亭隱喬樹 溝水浸平沙 王勃之蘿幌棲禪影 松門聽梵音 磵葉纔分色 山花不辨名 盧照隣之鶯啼非選樹 魚戲不驚綸 空梁無燕雀 古壁有丹靑 駱賓王之陣去金河冷 書歸王塞寒 林疑中散地 人似上皇時 蘇味道之暗塵隨馬去 明月逐人來 陳子昂之水月心方寂 煙霞思獨玄 孤松宜晩歲 衆木獨芳春 杜審言之酒中堪累月 身外卽浮雲 雲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沈佺期之月明三峽曉 潮滿九江春 雁塔風霜古 龍池歲月深 紺園澄夕霽 碧殿下秋陰 宋之問之風來花自舞 春入鳥能言 曉雲連幙捲 夜火雜星回 函谷靑山外 昆明落日邊 李嶠之帝縷升銀閣 天機罷玉梭 獨下仙人鳳 群..
9. 從軍行非不多 虞世南之詩有曰 劍寒花不落 弓曉月逾明 人不可及
8. 魏玄成初從李密 有圖天下之志 非寂寂人也 述懷詩曰 中原還逐鹿 投筆事戎軒 縱橫計不就 慷慨志猶存 策杖謁天子 驅馬出關門 請纓繫南越 憑軾下東藩 鬱紆陟高岫 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 空山啼夜猿 旣傷千里目 還驚尢折魂 豈不憚艱險 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 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 功名誰復論 此乃初謁唐祖時作 可見其志之所存
6. 北海之雄 出子美上
5. 子美和李北海詩 甚似北海
4. 古之論者 以子美爲出於靈運 太白爲出於明遠 子美固有依形而立者 若太白 天仙也 如優曇鉢花 變現於空中 特其資偶與明遠相類爾
3. 唐詩如南宗一頓 卽本來面目 宋詩如北宗 由漸而進 尙持聲聞辟支爾 此唐宋之別也
2. 選唐詩者 有品彙,有唐音,有全唐詩選,有萬首選,有百家詩 而品彙唐音最精
41. 바른 말을 하고 귀양 가야했던 이항복의 씁쓸한 심정 白沙李相國, 戊午春, 諫廢大妃, 時議將寘極典, 嗾鷹犬, 上疏請斬者日三四上. 大司憲李覮ㆍ大司諫尹訒等, 請圍籬安置於絶島, 上令遠竄, 初配關西. 爲嗾鷹犬請置絶塞, 移配六鎭, 又移三水, 上特移北靑. 出城之日, 有詩一絶, ‘白日陰陰晝晦微, 朔風吹裂遠征衣. 遼東城郭應依舊, 只恐令威去不歸.’ 聞者泣下. 時領相德陽奇公及鄭僉樞弘翼ㆍ金正德諴, 俱直言皆竄北荒, 同時發去, 國脈盡於此行矣. 其時玉堂長官則鄭造也. 해석白沙李相國, 戊午春, 諫廢大妃, 백사 이상국은 무오(1618, 광해군 10)년 봄에 인목대비를 폐위한 일을 간언하니 時議將寘極典, 嗾鷹犬, 시의가 장차 극전【극전(極典): 극형.】을 처하려 매와 개 같은 하인들을 부추기니 上疏請斬者日三四上. 참형을 간청하는 ..
청창연담(晴窓軟談) 목차 신흠(申欽) 권상(卷上) 1시가 당시나 송시 한쪽으로만 치우쳐선 안 된다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권중(卷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권하(卷下) 1 2 3 4 5 6 7통군정을 읊은 정철의 기발하여 전하질 만한 시정철 - 統軍亭8 9 10 11 12 13 14홍섬, 시로 자신의 미래를 예견하다소화시평 상권 85번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我國西京 有江湖樓觀之勝 士女絃管之娛 使華冠蓋之到此者 必留連忘返 幾至於沈溺荒亂者有之 麗朝學士鄭知常詩曰 雨歇長堤草色多 送君南浦動悲歌 大同江水何時盡 別淚年年添綠波 一世爭傳 至今推爲絶唱 萬曆庚辰年間 崔慶昌嘉運爲大同察訪 徐益君受爲平壤庶尹 皆詩人也 步其韻爲採蓮曲 崔詩曰 水岸悠悠楊柳多 小船遙唱採菱歌 紅衣落盡西風起 日暮空江生夕波 徐詩曰 南湖士女採蓮多 曉日靚粧相應歌 不到盈裳不回棹 有時遙渚阻風波 其後高敬命而順,李達益之追和之 高詩曰 桃花晴浪席邊多 搖蕩蓮舟送棹歌 醉倚紅粧應不忘 小風輕颺幙生波 李詩曰 蓮葉參差蓮子多 蓮花相間女郞歌 來時約伴橫塘浦 辛苦移舟逆上波 俱是一代佳作 而論者以李爲最優 인용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우리 한시를 읽다
1. 시가 당시나 송시 한쪽으로만 치우쳐선 안 된다 文章小技也. 於道無當焉, 而贊文者目以貫道之器, 何也? 蓋雖有至道, 不能獨宣, 假諸文而傳. 然則不可謂不相須也. 詩卽由文而句爾. 詩形而上者也, 文形而下者也, 形而上者屬乎天, 形而下者屬乎地也. 詩主乎詞, 文主乎理. 詩非無理也者而理則已愨, 文非無詞也者而詞則已史. 要在詞與理俱中爾. 風者, 詞而理者也; 雅頌者, 理而詞者也. 六朝以後, 詞而詞者也; 趙ㆍ宋以降, 理而理者也. 世之言唐者斥宋, 治宋者亦不必尊唐, 茲皆偏已. 唐之衰也, 豈無俚譜; 宋之盛也, 豈無雅音. 此正鉤金輿薪之類也. 해석 시는 소기(小技)지만 도를 전하는 기구다 文章小技也. 문장은 작은 기술이다. 於道無當焉, 而贊文者目以貫道之器, 何也? 도에 해당되지 않음에도 문장을 찬미하는 사람들이 ‘도를 꿰는 기구[..
56. 뛰어난 점필재의 시재 佔畢齋之詩稱爲冠冕者, 實非誇也. 每誦其‘細雨僧縫衲, 寒江客棹舟.’ 則未嘗不服其精細. ‘十年世事孤吟裏, 八月秋容亂樹間,’ 則未嘗不服其爽朗. ‘風飄羅代蓋, 雨蹴佛天花,’ 則未嘗不服其放遠也. -『晴窓軟談』 해석佔畢齋之詩稱爲冠冕者, 實非誇也. “점필재의 시가 조정에서 으뜸이라고 일컬어진 것이 실로 과장이 아니다. 每誦其‘細雨僧縫衲, 寒江客棹舟.’ 매번 읊었던 「선사사에서[仙槎寺]」의 경련(頸聯)은 細雨僧縫衲 寒江客棹舟가랑비 속에 스님은 적삼을 꿰매고, 추운 강에서 나그네 배를 젓네. 則未嘗不服其精細. 일찍이 그 정밀하고 세밀함에 탄복하지 않음이 없었고, ‘十年世事孤吟裏, 八月秋容亂樹間,’ 「청심루에서 가정의 시에 차운하다[次淸心樓韻]」라는 시의 경련(頸聯)은 다음과 같으니, 十年世事..
14. 홍섬, 시로 자신의 미래를 예견하다 洪相國暹, 字退之, 號忍齋, 議政彥弼之子也. 少時爲金安老所陷, 受庭刑竄興陽, 安老敗, 遂光顯. 其刑也, 有人言於蘇贊成世讓曰: “惜夫! 退之之止於斯也.” 贊成曰: “此人必有前程, 豈遽死耶?” 其人曰: “何以知之?” 贊成曰: “曩日課製「灎澦堆」詩結句曰: ‘淸猿啼不盡, 送我上危灘.’ 如此詩句, 可知人休咎”云. 竟入相黃閣二十年, 年八十二卒. 詩亦可以占人窮達, 如是哉. 해석洪相國暹, 字退之, 號忍齋, 議政彥弼之子也. 상국 홍섬의 자(字)는 퇴지이고 호(號)는 인재로 의정을 지낸 언필의 자식이다. 少時爲金安老所陷, 受庭刑竄興陽, 젊었을 적에 김안로에게 모함을 당해 형벌을 받고 흥양으로 유배되었다가 安老敗, 遂光顯. 김안노가 실각하자 마침내 크게 현달했다. 其刑也, 有人言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