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童蒙求兒 (576)
건빵이랑 놀자

상나라 임금 수의 잔학한 정치 상수착섭(商受斮涉) 『書』「泰誓」曰. 商王受斮朝涉之脛, 剖賢人之心. 해석 『書』「泰誓」曰. 『서경(書經)』 「태서(泰誓)」에 실린 이야기다. 商王受斮朝涉之脛, 剖賢人之心. 상나라 왕인 수(受)【주(紂) 왕의 이름이다】는 아침에 강을 건너는 이의 정강이를 베고 어진 이었던 숙부 비간의 심장을 쪼개었다. 해설 잔혹함 때문에 나라를 파멸시키고 자신도 죽음을 당한 두 남녀에 관한 이야기가 「남풍척잉(南風擲孕)」와 「상수착섭(商受斮涉)」이다. 「진혜문마(晉惠聞蟆)」에서 말했던 진나라 혜제의 황후인 가황후에 관해서는 『몽구』에 여러 차례 실려 있다. 아마도 이한의 시대에 잔혹하고 포악한 황후의 대명사였던 것 같다. 한편으로 뒤집어 생각해 보면 혜제의 어리석음과 나약함에다 가황후의 여장..

가황후 남풍의 잔혹한 정치보복 남풍척잉(南風擲孕) 晉惠帝賈皇后, 名南風, 父充位三公. 初武帝欲爲太子取衛瓘女. 曰: “衛公女有五可, 賈公女有五不可. 衛家種賢而多子, 美而長白; 賈嫁種妬而少子, 醜而短黑.” 元后固請, 荀顗ㆍ荀勗並稱充女之美, 乃定婚. 南風妬忌多權詐, 太子畏惑之, 嬪御罕有進幸者. 性酷虐, 嘗手殺數人, 或以戟擲孕妾, 子隨刃墮地. 武帝聞之, 怒將廢之, 荀勗等救得不廢. 及立爲皇后, 隨荒淫放恣, 專制天下, 威服內外. 初誅楊駿及汝南王亮ㆍ太保衛瓘ㆍ楚王瑋等, 皆臨機專斷, 天下咸怨. 及太子廢, 趙王倫等, 因衆怒謀廢后. 后懼遂害太子, 以絶衆望. 倫乃率兵, 入宮廢之, 矯詔齎金屑酒賜死. 해석 晉惠帝賈皇后, 名南風, 父充位三公. 진 나라 혜제의 가씨 황후의 이름은 남풍인데 아버지인 가충(賈充)은 삼공 지위를 차지했다..
393. 소장부급(蘇章負笈) (282) 前漢蘇章字游卿 北海人. 去官不仕於王莽. 舊注曰 章負笈追師 不遠千里.
392. 우경담등(虞卿擔簦) (282) 史記 虞卿游說之士. 躡蹻擔簦 說趙孝成王. 一見賜黃金百鎰 白璧一雙 再見爲趙上卿. 故號爲虞卿.
391. 주형무혜(周兄無慧) (281) 左氏傳曰 晉欒書‧中行偃使荀罃‧士魴逆周子于京師而立之. 是爲悼公. 周子有兄. 而不慧不辨菽麥. 故不可立. 杜預曰 菽大豆. 豆麥殊形易別. 故以爲癡者之候. 不慧蓋世所謂白癡.
390. 제숙불치(濟叔不癡) (281) 晉書 王湛字處冲. 少有識度 龍顙大鼻 少言語. 初有隱德 人莫能知. 兄弟宗族 皆以爲癡. 其父昶獨異焉. 闔門守靜 不交當世. 冲素簡淡 器量隤然 有公輔之望. 兄子濟輕之. 嘗詣湛 見床頭有周易 問曰 叔父何用此爲. 湛曰 體中不佳時 脫復看耳. 濟請言之. 因剖析玄理. 微妙有奇趣. 皆濟所未聞. 武帝亦以湛爲癡 每見濟 輒嘲之曰 卿家癡叔死未. 濟常無以答. 及是又問. 濟曰 臣叔殊不癡. 因稱其美. 帝曰 誰比. 濟曰 山濤以下魏舒以上. 仕至汝南內史.
389. 기신사제(紀信詐帝) (280) 前漢紀信爲將軍. 項羽圍漢王滎陽. 信曰 事急矣. 臣請誑楚 可以間出. 於是夜出女子東門二千餘人. 楚因四面擊之. 信乃乘王車 黃屋左纛. 曰 食盡漢王降楚. 楚皆呼萬歲 之城東觀. 以故漢王得與數十騎出西門遁. 羽見信 問漢王安在. 曰 已出去矣. 羽燒殺信.
388. 역기매우(酈寄賣友) (280) 前漢酈寄字況 高陽人. 丞相商之子. 與呂祿善. 及高后崩 大臣欲誅諸呂. 呂祿爲將軍 軍於北軍. 太尉周勃不得入. 乃使人劫商 令寄給祿. 祿信之 與出游. 勃乃得入據北軍. 遂誅諸呂. 天下稱酈寄賣友.
387. 거병사제(去病辭第) (278) 前漢霍去病 大將軍衛靑姊少兒子也. 其父霍仲孺先與少兒通生去病. 及衛皇后尊 去病以后姊子 年十八爲侍中. 從大將軍征匈奴 以功封冠軍侯 驃騎將軍. 後置大司馬位. 去病秩祿皆與靑等. 去病爲人少言不泄. 有氣敢往. 上嘗欲敎之吳孫兵法. 對曰 顧方略何如耳. 不至學古兵法. 上爲治第令視之. 對曰 匈奴不滅 無以家爲也. 上益重愛之.
386. 위청배막(衛靑拜幕) (278) 前漢衛靑字仲卿 其父鄭季 河東平陽人. 以縣吏給事侯家. 平陽侯曹壽尙武帝妹陽信長公主. 季與主家僮衛媼通生靑. 靑有同母兄衛長君及妹子夫. 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武帝. 故靑冒姓衛氏. 給事建章 後拜車騎將軍 擊匈奴 以功封長平侯 元朔中將三萬騎出高闕 追匈奴右賢王 得右賢裨王十餘人 衆男女萬五千餘人 畜數十百萬 引兵還至塞. 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 卽軍中拜靑爲大將軍. 諸將皆以兵屬 立號而歸. 李廣傳注 衛靑征匈奴 絶大漠大克獲. 帝就拜大將軍於幕中府. 故曰幕府.
385. 홍양심계(弘羊心計) (277) 前漢桑弘羊雒陽賈人子. 武帝時 以心計用事. 年十三爲侍中. 與大農丞東郭咸陽‧孔僅三人者 言利事析秋毫. 拜御史大夫. 昭帝時 謀反伏誅.
384. 광한구거(廣漢鉤距) (277) 前漢趙廣漢字子都 𣵠郡蠡吾人也. 遷京兆尹 威名流聞. 其發奸摘伏如神. 政淸 吏民稱之不容口. 自漢興治京兆者 莫能及. 爲人强力 天性精於吏職. 尤善爲鉤距 以得事情. 鉤距者 設欲知馬賈 則善問狗 已問羊 又問牛 然後及馬 參伍其賈 以類相準 則知馬之貴賤 不失實矣. 唯廣漢至精能行之. 它人效者莫能及. 郡中盜賊 閭里輕俠 其根株窟穴所在 及吏受取請求 銖兩之姦 皆知之. 後上書告丞相魏相事失實. 宣帝惡之 下廣漢廷尉獄. 又坐賊殺不辜數罪. 吏民守闕號泣者數萬人. 或願代死. 竟坐要斬. 百姓追思 歌之至今.
383. 자건팔두(子建八斗) (276) 魏志 陳思王曹植字子建. 年十餘歲 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 善屬文. 太祖嘗視其文曰 汝倩人邪. 植曰 言出爲論 下筆成章. 奈何倩人. 時銅爵臺新成. 太祖悉將諸子登臺 使各爲賦. 植援筆立成. 可觀. 太祖甚異之. 每進見難問 應聲而對. 特見寵愛. 文帝卽位 累封陳王. 舊注引謝靈運云 天下才共有一石. 子建獨得八斗 我得一斗. 自古及古同用一斗. 其才博敏 安有繼之.
382. 중선독보(仲宣獨步) (276) 魏志 王粲字仲宣 山陽高平人. 除黃門侍郞 以西京擾亂不就. 乃之荊州 依劉表. 表以粲貌寢而體弱 進退不甚重也. 歸太祖 累拜侍中. 曹植與楊脩書曰 今世作者可略而言. 昔仲宣獨步於漢南 孔璋鷹揚於河朔 偉長擅名於靑土 公幹振藻於海隅 德璉發迹於大魏 足下高視於上京. 當此之時 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 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也. 孔璋陳琳字 偉長徐幹字 公幹劉楨字 德璉應瑒字也.
381. 배위담수(裴頠談藪) (274) 晉書 裴頠字逸民 司空秀之子. 弘雅有遠識. 博學稽古 少知名. 中丞周弼見而歎曰 頠若武庫兵縱橫 一時之傑也. 樂廣嘗與頠淸言 欲以理服之. 而頠辭語豊博. 廣笑而不言. 時人謂頠爲言談之林藪. 累遷左僕射 爲趙王倫所害.
380. 장빙리굴(張憑理窟) (274) 晉書 張憑字長宗 吳郡人. 有志氣 爲鄕閭所稱. 擧孝廉 負其才 自謂必參時彦. 初欲詣劉惔. 鄕里及同擧者共笑之. 旣至. 惔處之下坐 神意不接. 憑欲自發而無端. 會王濛就惔淸言. 有所不通 憑於末坐判之. 言旨深遠 足暢彼我之懷. 一坐皆驚. 惔延之上坐 淸言彌日 留宿至旦遣之. 憑旣還船. 須臾惔遣傳敎覓張孝廉船 召與同載 遂言之於簡文帝. 帝召與語 歎曰 張憑勃窣爲理窟. 官至御史中丞.
379. 전병천구(田騈天口) (274) 七略曰 田騈齊人. 好談論 時號曰天口騈. 言其口如天不可窮也.
378. 조맹자면(趙孟疵面) (274) 舊注云 晉趙孟字長舒. 爲尙書令史 善淸談. 面有疵點. 時人曰 諸事不決問疵面.
376. 악래다력(惡來多力) (274) & 377. 비렴선주(飛廉善走) (274) 史記 飛廉生惡來. 惡來有力 飛廉善走. 父子俱以材力事紂. 惡來善毁讒諸侯. 武王伐紂 幷殺惡來. 是時飛廉爲紂石北方. 晏子春秋曰 堊來手裂虎兕. 皇甫謐曰 作石00於北方.

후궁의 부탁을 거절하고 모든 신하의 갓끈을 끊게 한 초장왕 초장절영(楚莊絶纓) 『說苑』曰 楚莊王賜群臣酒, 日暮酒酣, 燈燭滅. 有引美人之衣者, 美人援絶其冠纓告王, “趣火來上, 視絶纓者.” 王曰: “賜人酒, 使醉失禮, 奈何欲顯婦人之節, 而辱士乎?” 乃命左右曰: “今日與寡人飮, 不絶冠纓者不懽.” 群臣百餘人, 皆絶去其冠纓而上火, 盡懽而罷. 後晉與楚戰, 有一臣常在前. 五合五獲首, 却敵, 卒勝晉人. 莊王怪問, 乃夜絶纓者顯報王也. 해석 『說苑』曰 『설원』에 실린 이야기다. 楚莊王賜群臣酒, 日暮酒酣, 燈燭滅. 초장왕이 뭇 신하들에게 술을 하사하는데 날이 저물어 술이 고주망태가 되었을 때 등불이 꺼졌다. 有引美人之衣者, 美人援絶其冠纓告王, 그 틈에 후궁의 옷을 잡아대는 사람이 있었고 후궁은 그 갓끈을 잡아 당겨 끊고서 ..

조승의 후궁이 비웃은 절름발이에게 조승이 사죄하다 조승사벽(趙勝謝躄) 『史記』. 平原君趙勝, 趙之諸公子. 喜賓客, 賓客至者數千人. 相趙惠文王及孝成王. 三去相, 三復位. 家樓臨民家, 有躄者, 槃散行汲. 美人居樓, 見大笑之. 明日躄者至門, 請曰: “士之不遠千里而來者, 以君能貴士而賤妾. 臣不幸有罷𤷬之病. 而君之後宮笑臣, 願得笑臣者頭.” 勝笑應曰: “諾.” 終不殺. 歲餘賓客稍稍引去者過半, 勝怪之. 客曰: “以君不殺笑躄者, 以爲愛色而賤士, 卽去耳.” 勝乃斬笑者頭, 自造躄者門謝焉, 後乃復來. 해석 『史記』. 『사기』에 전하는 이야기다. 平原君趙勝, 趙之諸公子. 평원군인 조승은 조나라의 뭇 공자 중 한 사람이다. 喜賓客, 賓客至者數千人. 빈객을 좋아해서 빈객으로 찾아오는 사람이 수천 명이었다. 相趙惠文王及孝成王. 三..
373. 유령해정(劉伶解酲) (271) 晉書 劉伶字伯倫 沛國人. 放情肆志 常以細宇宙齊萬物爲心. 常乘鹿車 00一壺酒 使人荷鋤隨之 謂曰 死便埋我. 其遺形骸如此. 嘗渴甚. 求酒於妻. 妻捐酒毁器 涕泣諫曰 君飮酒太過. 非攝生之道. 宜斷之. 伶曰 善. 吾不能自禁. 當祝鬼神自誓. 可具酒肉. 妻從之. 伶跪祝曰 天生劉伶 以酒爲名. 一飮一斛 五斗解酲. 婦人之言 愼不可聽. 仍引酒銜肉 頹然復醉. 嘗醉與俗人相忤. 其人攘袂奮拳而往. 伶徐曰 雞肋不足以安尊拳. 其人笑而止. 伶未嘗厝意文翰. 著酒德頌一篇. 嘗爲建威參軍. 太始初對策 盛言無爲之化. 時輩皆高第得調 伶獨以無用罷 竟以壽終.
372. 현석침면(玄石沈湎) (271) 博物志曰 昔劉玄石於中山酒家酤酒. 酒家與千日酒 忘言其節度. 歸至家當醉. 以家人不知 以爲死也 權葬之. 酒家計千日滿 乃憶玄石前日酤酒醉向醒耳. 往視之. 云 玄石之死三年已葬. 於是開棺 醉始醒. 俗云 玄石飮酒 一醉千日.
371. 비연체경(飛燕體輕) (269) 前漢飛燕 孝成帝趙皇后也. 本長安宮人. 初生 父母不擧 三日不死. 遂收養之. 及壯屬陽阿主家學歌舞. 號曰飛燕. 帝嘗微行出 過主. 作樂 見而說之 召入宮. 大幸. 女弟復入 俱爲倢伃. 貴傾後宮. 立爲皇后. 後寵少衰 而弟絶幸 爲昭儀. 姉弟顓寵十餘年. 皆無子. 及帝暴崩 民間歸罪昭儀. 昭儀自殺. 哀帝立 尊后爲皇太后. 西京雜記曰 飛燕爲皇后 女弟在昭陽殿. 后體輕腰弱 善行步進退 昭儀不能及. 但弱骨豊肌 尤工笑語. 二人並色如紅玉 爲當時第一.
370. 위후발진(衛后髮鬢) (269) 張衡西京賦曰 衛后興於鬒髮 飛燕寵於體輕. 衛后前漢孝武帝皇后也. 字子夫 其家號曰衛氏 出平陽侯邑. 初爲平陽公主謳者. 武帝祓覇上 還過主. 旣飮謳者進. 帝獨說子夫. 帝起更衣. 子夫得尙衣 軒中得幸. 主因奏子夫 送入宮. 子夫上車 主拊其背曰 行矣. 强飯勉之. 卽貴願無相忘. 後生男據 遂立爲皇后. 而男爲太子. 遭巫蠱事起 江充爲姦 太子與后共誅充 太子敗亡 后自殺.
369. 언보빙청(彦輔氷淸) (268) 晉樂廣字彦輔. 年八歲 夏侯玄見之 謂其父曰 廣神姿朗徹 當爲名士. 可令專學. 必能興卿門戶. 衛瓘見而奇之 命諸子造焉 曰 此人之水鏡. 見之瑩然若披雲霧而覩靑天也. 王衍自言與人語甚簡. 及見廣 便覺己之煩. 其爲識者歎美如此.
368. 숙보옥윤(叔寶玉潤) (268) 晉書 衛玠字叔寶. 五歲風神秀發. 祖父瓘曰 此兒有異於衆. 顧吾年老 不見其成長耳. 玠舅驃騎將軍王濟雋爽有風姿. 每見玠輒歎曰 珠玉在側 覺我形穢. 又嘗語人曰 與玠同遊 宛若明珠之在側 朗然照人. 玠妻父樂廣有海內重名. 議者以爲婦公氷淸 女婿玉潤.
367. 군평매복(君平賣卜) (267) 前漢嚴遵字君平 蜀郡人. 脩身自保 非其服弗服 非其食弗食. 卜筮於成都市. 以爲卜筮者賤業. 而可以惠衆. 人有邪惡非正之問 則依蓍龜爲言利害. 與人子言依於孝 與人弟言依於順 與人臣言依於忠 各因勢道之以善. 裁日閱數人 得百錢足自養 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 博覽亡不通. 依老莊之指著書十萬餘言. 揚雄少時從游學. 已而仕京師 數爲朝廷在位賢者稱君平德. 年九十餘終.
366. 덕윤용서(德潤俑書) (267) 吳志 鬫澤字德潤 會稽人. 家世農夫 至澤好學 居貧無資. 常爲人傭書 以供紙筆. 所寫旣畢 誦讀亦遍. 追師論講. 究覽群籍 兼通歷數. 由是顯名. 仕孫權爲中書令‧侍中‧太子太傅. 每朝大議 經典所疑 輒諮訪之. 以儒學勤勞 封都鄕侯.
365. 언사무수(偃師舞水) (265) 列子曰 周穆王西巡狩. 道有獻工人. 名偃師. 王問曰 若有何能. 曰 臣有所造. 願王觀之. 越日謁見王. 王曰 若與偕來者何人邪. 對曰 臣之所造能倡者. 王視之 趣步俯仰信人也. 巧夫00其頤 則歌合律 捧其手 則舞應節 千變萬化 唯意所適. 王以爲實人也 與盛姬內御並觀之. 技將終 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 王怒欲誅偃師. 偃師立剖散倡者 以示王. 皆傅會革木 膠漆白黑丹靑之所爲.
364. 난파손주(欒巴噀酒) (265) 神仙傳 欒巴蜀郡人. 漢帝召爲尙書. 正朝大會 巴蜀後到 頗有醉色. 又飮酒 望西南噀之. 有司奏 巴大不敬. 調問巴. 巴對曰 臣鄕里以臣能治鬼護病 爲臣立廟. 今旦耆老皆入廟致饗. 是以來遲. 適臣本縣成都市失火. 臣噀酒爲雨 以滅火災. 調原罪 卽遺使往驗其言. 答云 正旦失火. 食時有大雨 從東北來 火乃息. 雨皆酒氣. 後一日 大風天霧暗 失色所在. 尋問之 其日還成都 與親戚別去而昇天矣. 巴字叔元. 見後漢書.
363. 임강절축(臨江折軸) (264) 前漢臨江王榮 景帝子. 立爲太子 廢爲臨江王. 三歲坐侵廟壖地爲宮. 上徵榮. 榮行 祖於江陵北門. 旣上車 軸折車廢. 江陵父老流涕竊言曰 吾王不反矣. 榮至 詣中尉府對簿. 中尉郅都簿責訊王. 王恐自殺. 葬藍田. 燕數萬銜土置冢上. 百姓憐之.
362. 중문조경(仲文照鏡) (264) 晉書 殷仲文陳郡人. 轉尙書. 素有名望. 自謂必當朝政. 又謝琨之徒 疇昔所輕者 並皆比肩. 常怏怏不得志. 忽遷洛陽太守. 意彌不平. 後謀反伏誅. 仲文時照鏡不見其面. 數日而遇禍.
361. 이루명목(離婁明目) (264) 愼子曰 離朱之明 察毫末於百步之外 下水尺 不能見淺深. 非目不明. 其勢難覩也.
360. 사광청이(師曠淸耳)(264) 呂氏春秋曰 晉平公鑄爲大鐘 使工聽之. 皆以爲調. 師曠曰 不調. 請更鑄之. 平公曰 工皆以爲調矣. 師曠曰 後世有知音者 將知不調. 臣竊爲君恥之. 至師涓果知鐘之不調. 是師曠欲善調鐘 以爲後之知音也.
359. 자평필취(子平畢娶) (263) 後漢向長字子平 河內朝歌人. 隱居不仕. 性尙中和 好通老易. 貧無資食 好事者更饋焉. 受之 取足而反其餘. 讀易至損益卦歎曰 吾已知富不如貧 貴不如賤. 但未知死何如生耳. 建武中男女娶嫁旣畢 敕斷家事 勿相關 遂肆意遊五嶽名山 不知所終.
358. 만용자면(曼容自免) (263) 前漢邴丹字曼容 琅邪人. 養志自修. 爲官不肯過六百石. 輒自免去.
357. 낙하역수(落下歷數) (260) 前漢方士唐都分天部 巴郡落下閎與焉. 都分天部而閎運筭轉歷. 其法以律起歷. 曰 律容一龠. 積八十一寸 則一日之分也. 與長相終. 律長九寸 百七十一分而終復. 三復而得甲子. 夫律陰陽九六 爻象所從出也. 故黃鐘紀元氣. 之謂律. 律法也. 莫不取法焉. 贊曰 歷數則唐都落下閎.
356. 우전골계(優旃滑稽) (260) 史記 優旃秦倡侏儒. 善爲笑言 然合於大道. 秦始皇時 置酒而天雨. 陛楯者皆沾寒. 旃哀之謂曰 汝欲休乎. 我卽呼女 汝應曰諾. 有頃臨檻 大呼曰 陛楯郞. 郞曰諾. 優旃曰 汝雖長何益. 幸雨立. 我雖短也 幸休居. 於是始皇使得半相代. 嘗欲大苑囿. 旃曰 善. 多縱禽獸於其中 寇從東方來 令麋鹿觸之足矣. 始皇以故輟止. 二世立. 又欲漆其城. 旃曰 佳哉漆城蕩蕩. 寇來不能上. 卽欲就之 易爲漆耳. 顧難爲蔭室. 二世笑而止.
354. 적탕은조(翟湯隱操) (258) 晉書 翟湯字道深 尋陽人. 篤行純素 廉潔不屑世事. 耕而後食. 永嘉末 寇害相繼 聞湯名德 皆不敢犯. 鄕隣賴之. 辟召不至. 子莊字祖休 遵湯之操 不交人物. 惟以弋釣爲事. 及長不復獵. 或問漁獵同是害生. 何止去其一. 莊曰 獵自我. 釣自物. 未能頓盡. 故先節其甚者. 且夫貪餌呑釣. 豈我哉. 時以爲知言. 晩節亦不復釣. 徵命不就. 子矯亦有高操. 屢辭辟命. 矯子法賜 孝武時以散騎郞徵不至. 世有隱行云.
353. 공광온수(孔光溫樹) (257) 前漢孔光字子夏 孔子十四世孫. 經學尤明. 以高第爲尙書 轉僕射尙書令. 凡典樞機十餘年. 有所言輒削草藁. 以爲章主之過 以奸忠直 人臣大罪. 有所薦擧 惟恐人之聞知. 沐日歸休 兄弟妻子燕語 終北及朝省政事. 或問光 溫室省中樹皆何木也. 光黙不應 答以他語. 其不泄如是. 哀帝立 拜丞相. 及王莽權盛稱宰衡 光固辭位. 太后詔曰 國之將興 尊師而重傅. 其令太師毋朝 十日一賜餐 賜靈壽杖. 光凡爲御史大夫‧丞相各再. 一爲大司徒‧太傅‧太師 歷三世居公輔位.
352. 석경수마(石慶數馬) (257) 前漢石奮趙人. 孝文時 官至大中大夫. 無文學 恭謹無與比. 長子建 次甲 次乙 次慶 皆以馴行孝謹. 官至二千石. 景帝曰 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 人臣尊寵 迺擧集其門. 凡號奮爲萬石君. 慶武帝時爲太僕. 御出. 上問車中幾馬. 慶以策數馬畢 擧手曰 六馬. 慶於兄弟最爲簡易矣. 然猶如此. 後爲丞相.
350. 호빈갱저(胡嬪爭樗) (256) & 351. 진무상지(晉武傷指) (256) 晉書 胡貴嬪名芳 父奮家世將門. 爲鎭軍大將軍. 武帝多簡良家女 以充內職 自擇其美者 以絳紗 繫臂. 芳旣入選 下殿號泣. 左右止之曰 陛下聞聲. 芳曰 死且不畏 何畏陛下. 拜爲貴嬪. 時帝多內寵. 平吳後 復納孫皓宮入數千 掖庭殆將萬人. 而並寵者甚衆 莫知所適. 常乘羊車 恣其所之 至便宴寢. 宮人乃取竹葉揷戶 以鹽汁洒地而引帝車. 然芳蒙幸 殆有專房之寵. 侍御服飾亞于皇后. 帝嘗與之樗蒲. 爭失 遂傷上指. 帝怒曰 此固將種也. 對曰 北伐公孫 西距諸葛. 非將種而何. 帝有慙色. 芳生武安公主也.
348. 견후출배(甄后出拜) (255) & 349. 유정평시(劉楨平視) (255) 魏志 文昭甄皇后 漢太保甄邯後. 袁紹爲中子熙納之. 熙出爲幽州. 后留養姑. 及冀州平 文帝納后於鄴. 魏略曰 鄴城破 紹妻及后共坐室堂上. 文帝入紹舍 見紹妻及后. 后怖以頭伏姑膝上. 紹妻兩手自摶. 文帝謂曰 劉夫人云何如此. 令神父擧頭. 姑乃捧后令仰. 文帝就視 見其顔色非凡 稱歎之. 太祖聞其意 遂爲迎取. 典略曰 太子嘗請諸文學. 酒酣坐歡 命夫人甄氏出拜. 坐中衆人皆咸伏. 而劉楨獨平視. 太祖聞之 乃收楨 減死輸作.
346. 계륜금장(季倫錦障) (254) 晉書 石崇字季倫. 父苞位至司徒. 臨終分財物與諸子. 獨不及崇. 其母以爲言. 苞曰 此兒雖小 後自能得. 爲荊州刺史 劫遠使商客致富不貲. 後拜衛尉. 財産豊積 室宇宏麗 後房百數. 皆曳紈綉 珥金翠 絲竹盡當時之選 庖膳窮水陸之珍 與貴戚王愷‧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尙. 愷以飴澳釜 崇以蠟代薪. 愷作紫絲布步障四十里 崇作錦步障五十里 以敵之. 崇塗屋以椒 愷用赤石脂. 武帝每助愷. 嘗以珊瑚樹賜之. 高二尺許 枝柯扶疏 世所罕比. 愷以示崇. 崇以鐵如意擊碎. 愷聲色方厲. 崇曰 不足多恨. 今還卿. 乃命左右 悉取珊瑚樹. 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 條幹絶俗 光彩耀日 如愷比者甚衆. 愷恍然自失.
343. 유완천태(劉阮天台) (249) 續齊諧記 漢明帝永平中 剡縣有劉晨‧阮肇. 入天台山採藥 迷失道路. 粮盡. 望山頭有桃. 共取食之 如覺少健. 下山得澗水 飮之並澡洗. 望見蔓菁菜葉. 從山復出. 次有一杯流出. 中有胡麻飯屑. 二人相謂曰 去人不遠. 因過水行一里 又度一山出大溪. 見二女. 顔容絶妙 世未有. 便喚劉‧阮姓名 如有舊. 喜問郞等來何晩. 因邀過家. 廳館服飾精華. 東西各有床. 帳帷設七寶瓔珞 非世所有. 左右直 悉靑衣端正 都無男子. 須臾下胡麻飯‧山羊脯. 甚美. 又設甘酒. 有數十客. 將三五桃至云 來慶女壻. 各出樂器 歌調作樂. 日向暮 仙女各還去. 劉‧阮就所邀女家止宿 行夫婦之道. 留十五日求還. 女曰 來此皆是宿福所招. 得與仙女交接 流俗何所樂. 遂住半年. 天氣和適 常如三二月 百鳥哀鳴. 悲思求歸甚切. 女曰 罪根未滅. 使君等如..
342. 무릉도원(武陵桃源) (249) 陶潛桃花源記云 晉太元中 武陵人捕魚緣溪行 忘路遠近. 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百步 中無雜樹 芳華鮮美 落英繽紛. 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 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得一山. 山有小口 髣髴若有光. 便捨船從口入. 初極狹纔通人. 復行獸十步 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髮垂髫 怡然自樂. 見漁人大驚 問所從來. 具答之. 便邀還家. 爲設酒 殺雞作食. 村中咸來問訊. 自云先世避秦亂 率妻子邑人 來此絶境 不復出 遂與外人閒隔. 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 此人爲具言 聞皆歎惋.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數日辭去. 旣出得其船 便據向路 處處誌之 及郡詣太守說 太守卽遣人隨往 尋向所誌 遂迷不復得路.
341. 좌자척배(左慈擲杯) (247) 神仙傳 左慈字元放 廬江人. 少明五經 兼通星氣. 見漢祚將盡 乃歎曰 値此衰運 官高者危 才高者死. 當代榮華不足貪也. 乃學道術 尤明六甲 能役鬼神 坐致行廚. 精思於天柱山中 得石室九丹金液經 能變萬端. 曹操聞而召之 閉一室中斷穀食 日與二升水 朞年出之 顔色如故. 操欲學道. 左慈曰 學道當淸淨無爲. 操怒謀殺之 爲設酒. 慈乞分杯飮酒. 時天寒 溫酒尙未熟. 慈拔簪 以畵杯酒卽中斷 分爲兩向. 慈飮其半 送餘操. 操未卽飮. 慈乞自飮. 飮畢 以杯擲屋棟 杯便懸著棟 動搖似鳥飛之俯仰之狀 欲落不落. 一坐矚目視杯 已失慈所在. 操嘗會賓. 顧衆曰 珍羞俱備. 所少吳江鱸魚耳. 慈求銅盤貯水 以竹竿釣 須臾引鱸出. 操曰 一魚不周坐席. 慈更餌鉤沈之 復引出. 皆三尺餘. 操鱠之. 恨無蜀薑. 慈曰 易得. 操恐近取之 因曰 吾前遣..
340. 초평기석(初平起石) (247) 神仙傳 黃初平丹谿人. 年十五家使牧羊. 有道士 見其良謹 便將至金華山石室中. 四十餘年不復念家. 其兄初起索之不得見. 後見市有道士善卜 乃就占之. 道士曰 金華山中有牧羊兒. 是卿弟 非邪. 初起卽隨道士尋見. 兄弟悲喜. 問羊何在. 初平曰 近在山東. 初起往視了不見羊. 但見白石無數. 還曰 無羊. 初平曰 羊在耳. 但兄自不見. 便乃俱往 初平言叱叱羊起. 於是白石皆起 成羊數萬頭. 初起曰 我弟得神通如此. 吾可學否. 初平曰 唯好道便得. 初起便弃妻子 留就初平 共服松脂‧茯苓. 至五千日 能坐在立亡 日中無影. 有童子之色. 後還鄕. 諸親死亡略盡. 乃去以方敎授南伯逢. 初平改字爲赤松子 初起改字爲魯班. 其後傳服此藥 得仙者獸十人.
338. 완부납극(阮孚蠟屐) (246) 339. 조약호재(祖約好財) (246) 晉書 阮孚字遙集 始平太守咸之子. 元帝以爲安東參軍. 蓬髮飮酒 不以王務嬰心. 轉從事中郞. 終日酣縱 常爲有司所按. 遷散騎常侍. 嘗以金貂換酒. 復爲所司彈劾. 帝宥之. 初祖約性好財 孚性好屐. 同是累 而未判其得失. 有詣約. 見正料財物. 客至. 屛當不盡. 餘兩小簏 以着背後 傾身障之. 意未能平. 或有詣阮. 正見其蠟屐. 因自歎曰 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 神色閑暢. 於是勝負始分. 終廣州刺史. 約字士少 豫州刺史逖之子. 蘇峻00京師 矯詔以爲侍中. 爲石勒所殺.
337. 서예촉괴(鉏麑觸槐) (244) 左氏傳曰 晉靈公不君. 厚斂以彫牆 從臺上彈人 而觀其避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 寘諸畚婦人載過朝. 盾爲正卿 驟諫 公患之. 使鉏霓賊之. 晨往 寢門闢矣. 盛服將朝 尙早. 坐而假寐. 霓退歎而言曰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賊民之主不忠. 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於此 不如死也. 觸槐而死.
336. 예양탄탄豫讓呑炭(244) 史記 豫讓晉人. 嘗事范‧中行氏 去而事智伯. 智伯尊寵之. 趙襄子與韓‧魏合謀滅智伯 三分其地. 襄子怨智伯 漆其頭爲飮器. 襄曰 士爲知己者死 女爲說己者容. 我必爲智伯報讐. 乃變名姓爲刑人 入宮塗厠中 挾匕首 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厠心動. 搜之則豫讓也. 襄子義而釋之. 又漆身爲厲 呑炭爲啞 使形狀不可知 伏於橋下. 襄子至橋馬驚 曰 此必豫釀. 問曰 子事范‧中行氏 智伯滅之. 不爲報讐 而反臣智伯. 智伯已死. 獨何報讐之深. 對曰 臣事范‧中行氏 衆人遇我. 我故衆人報之. 智伯國士遇我. 我故國士報之. 襄子曰 寡人赦子亦足矣. 子自爲計. 襄曰 臣固伏誅. 然願請君之衣而擊之 以致報讐之意. 襄子持衣與之. 乃拔劒三躍而擊之 曰 吾可以下報智伯矣. 遂伏劒而死. 인용 목차 고사성어
335. 성길수읍(盛吉垂泣) (243) 會稽典錄 盛吉字君達. 拜廷尉 性多仁惠 務在哀矜. 每冬月罪囚當斷 其妻執燭 吉持丹筆 相向垂泣.
334. 우연각기(虞延刻期) (243) 後漢虞延字子大 陳留東昏人. 延初生 其上有物 若一匹練 遂上昇天. 占者以爲吉. 及長 長八尺二寸 要帶十圍 力能扛鼎. 性敦朴 不拘小節 又無鄕曲之譽. 王莽末 天下大亂. 延常嬰甲冑 擁衛親族 扞禦鈔盜 賴其全者甚衆. 建武初 除細陽令. 每至歲時伏臘 輒休遣徒繫歸家. 並感恩德 應期而還. 有囚於家被病 自戴詣獄. 旣至而死 率掾‧官屬 殯于門外. 百姓感悅. 永平中爲三公.
333. 주가탈급(朱家脫急) (242) 前漢朱家魯人. 魯人皆以儒敎. 而朱家用俠聞. 所藏活豪士以百數. 其餘庸人不可勝言. 然終不伐其能. 飮其德 諸所嘗施 惟恐見之. 振人不贍 先從貧賤始. 家亡餘財 衣不兼采 食不重味 乘不過軥牛. 專趨人之急 甚於己私. 旣陰脫季布之厄 及布尊貴 終身不見. 自關以東 莫不延頸願交.
332. 곽해차교(郭解借交) (242) 前漢郭解字翁伯 河內軹人. 靜悍不飮酒. 少時陰賊感槩 不快意所殺甚衆. 以軀借交報仇 臧命作姦 剽攻不休. 及鑄錢掘冢 不可勝數. 適有天幸 窘急常得脫. 長更折節爲儉 以德報怨 厚施而薄望. 後坐客殺人. 解實不知. 御史大夫公孫弘議曰 解布衣爲任俠行權 以睚眦殺人. 當大逆無道. 遂族解.
331. 응거삼입(應璩三入) (241) 文章敍錄 應璩字休璉 汝南人. 博學好屬文. 魏明帝世 歷散騎常侍. 齊王卽位 遷侍中. 大將軍長史曹爽秉政 多違法度. 璩爲百一詩以諷焉. 其略曰 前者墮官去 有人適我閭 田家無所有 酌醴焚枯魚 問我何功德 三入承明廬. 其言雖頗諧合 多切世要. 世共傳之.
330. 마안사지(馬安四至) (241) 前漢司馬安汲黯姉子. 少與黯爲太子洗馬. 安文深 巧善宦. 四至九卿 終河南太守. 昆弟以安故 同時至二千石十人.
329. 역생장읍(酈生障揖) (240) 前漢酈食其陳留高陽人. 好讀書. 家貧落魄 無衣食業 爲里監門. 縣中賢豪不敢役 謂之狂生. 沛公略地至高陽. 召食其入見. 沛公方踞牀 使兩女子洗. 食其長揖不拜. 曰 足下必欲擧義兵誅無道秦 不宜踞見長者. 於是沛公輟洗起衣 延上坐謝之. 旣下陳留 號爲廣野君. 韓信東擊齊 又使食其說齊王田廣 罷歷下兵 憑軾下齊七十餘城. 及信兵至 廣以爲食其賣己 迺烹之.
328. 이적일배(伊籍一拜) (240) 蜀志 伊籍字機伯 山陽人. 先主以爲左將軍從事‧中郞. 遣使吳. 孫權聞其才辯 欲逆折以辭. 籍適入拜. 權曰 勞事無道之君乎. 對曰 一拜一起 未足爲勞. 機捷類如此. 權甚異之.

무능한 진나라 혜제가 개구리 울음소리에 바보같은 질문을 하다 진혜문마(晉惠聞蟆) 晉惠帝初爲太子, 朝廷咸知不堪政事, 武帝亦疑焉. 嘗使決尙書事, 不能對. 賈妃遣左右代對, 遂安. 及居大位, 政出群下, 綱紀大壞, 貨賂公行. 勢位之家, 以貴陵物, 忠賢路絶, 讒邪得志, 更相薦擧, 天下謂之互市. 嘗在華林園, 聞蝦蟆聲, 謂左右曰: “此鳴者爲官乎? 爲私乎?” 或對曰: “在官地爲官, 在私地爲私.” 及天下荒亂, 百姓餓死, 帝曰: “何不食肉麋?” 其蒙蔽皆此類. 해석 晉惠帝初爲太子, 朝廷咸知不堪政事, 武帝亦疑焉. 진나라 혜제가 처음 태자가 됐을 적에 조정이 다 정사를 감당치 못할 것을 알았고 무제도 또한 의심했다. 嘗使決尙書事, 不能對. 일찍이 상서성의 일을 결제하게 했지만 대응하질 못했다. 賈妃遣左右代對, 遂安. 황후 가(賈..

분에 넘치는 자리에 오른 갱시제 유현이 주눅 들어 자리만 만지작거리다 유현괄석(劉玄刮席) 『後漢』. 劉玄字聖公, 光武族兄. 王莽末, 平林陳牧等聚衆, 號平林兵, 聖公往從之. 及破莽軍, 號聖公爲更始將軍. 衆雖多無所統一, 遂共立更始爲天子. 更始卽帝位, 南面朝群臣, 素懦弱, 羞愧流汗, 擧手不能言. 初入都宛城. 時漢兵誅王莽, 傳首詣宛, 懸於市. 遂北都洛陽, 後遷長安. 初莽敗, 惟未央宮被焚, 餘宮館無所毁, 官府市里, 不改於舊. 更始旣至, 居長樂宮, 升前殿, 郞吏以次列庭中. 更始羞怍, 俛首刮席, 不敢視. 後赤眉賊入關見殺. 해석 『後漢』. 『후한서』에 실린 이야기다. 劉玄字聖公, 光武族兄. 유현의 자는 성공(聖公)으로 광무제의 족형【족형(族兄): 같은 성을 가진 일가로서 유복친 안에 들지 않는 형뻘이 되는 남자】이다...
325. 계훈역가(薊訓歷家) (237) 神仙傳 薊子訓齊人. 擧孝廉 除郞中 又爲都尉. 人莫知其有道. 在鄕里常以信讓與人. 三百餘年顔色不老. 曾求抱隣舍嬰兒 誤墮地死. 兒家素尊子訓. 卽埋之. 二十餘日 子訓自外來 抱兒還之. 家恐是鬼. 子訓旣去 掘視所埋 但泥而已. 又諸老人髮白者 子訓與對坐 共語宿昔 皆還黑. 京師貴人莫不虛心欲見 爭請子訓. 比居大學諸生爲請子訓. 子訓曰 吾某月日當往. 到期 子訓以食時發 日中到. 未半日 行千餘里. 乃見書生問 誰欲見我. 卿盡語之. 吾日中當往. 到日中 子訓果往二十三處. 諸貴人喜自謂 先詣之. 明日相參問 各言子訓衣服顔色如一. 而所論說 隨主人所諮不同. 遠近驚異. 子訓去. 乘靑騾 出東門陌上 徐徐行. 諸貴人走馬逐不能及. 行半日而相去常一里許. 乃止.
324. 호공적천(壺公謫天) (237) 後漢汝南費長房 爲市掾. 市中有老翁賣藥. 懸一壺於肆頭 及市罷 輒跳入壺中 市人莫之見. 唯長房於樓上覩之異焉. 因往再拜奉酒脯. 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 謂曰 子明日可更來. 長房旦日復詣翁. 翁俱入壺中. 唯見玉堂嚴麗. 旨酒甘肴 盈衍其中. 共飮畢出. 翁約不聽與人言之. 後乃就樓上候長房曰 我神仙之人 以過見責. 今當去. 能相隨乎. 樓下有少酒 與卿爲別. 長房使人取之. 不能勝. 又令十人扛之. 猶不擧. 翁聞笑而下樓 以一指提上. 視器如一升許. 二人終日飮不盡.
323. 손종설과(孫鍾設瓜) (235) 幽冥錄 孫鍾少時家貧. 種瓜. 有三人 來乞瓜. 鍾引入菴中 設瓜及飯. 飯訖謂鍾曰 蒙君厚惠. 今示子葬地. 欲得世世封侯. 欲爲數代天子. 又曰 我司命. 君下山百步 勿反顧. 鍾下六十來步回看 並爲白鶴飛去. 鍾遂於此葬母. 冢上有氣屬天. 鍾後生堅. 堅生權. 權生亮及和‧休. 和生皓 爲晉所滅 降爲歸命侯.
321. 천추소거(千秋小車) (233) 前漢車千秋 本姓田侍 爲高寢郞. 會衛太守爲江充所譖敗. 久之武帝頗知太子寃. 千秋上急變訟曰 子弄父兵 罪當笞. 天子之子過誤殺人 當何罪哉. 臣嘗夢見一白頭翁. 敎臣言. 上大感寤 召千秋至前. 千秋長八尺餘 體貌甚麗. 帝見而說之 謂曰 父子之間人所難言. 公獨明其不然. 此高廟神靈使公敎我. 公當爲吾輔佐. 立拜大鴻臚. 數月爲丞相 封富民侯. 千秋無他材能術學 又無伐閱功勞 特以一言寤意 旬月取宰相封侯. 世未嘗有. 初千秋年老 上優之 朝見得乘小車入宮殿中. 故因號曰車丞相.
320. 풍이대수(馮異大樹) (233) 後漢馮異字公孫 穎川父城人. 好讀書 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 漢兵起 以郡掾守父城. 光武爲司隸 道經父城 卽開門迎. 光武署爲主簿. 及王郞起 光武自薊東南馳 至饒陽無蔞亭. 天寒衆飢疲. 異上豆粥. 明旦光武曰 昨得公孫豆粥 飢寒俱解. 及至南宮 遇大風雨 光武入道傍舍燎衣. 異進麥飯菟肩. 因渡滹沱河 還拜偏將軍. 爲人謙退不伐. 行與諸將軍相逢 輒引車避道. 進止皆有表識. 軍中號爲整齊. 每所止舍 諸將並坐論功. 異常獨屛樹下. 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及破邯鄲 乃更部分諸將 却有配隸. 軍士皆言 願屬大樹將軍. 光武以此多之. 後封陽夏侯 拜征西大將軍. 賜珍寶衣服錢帛. 詔曰 倉卒無蔞亭豆粥 滹沱河麥飯 厚意久不報. 異稽首謝.
319. 백영초성(伯英草聖) (232) 後漢張芝字伯英 敦煌酒泉人. 善草書. 衛恒曰 章帝時 齊相杜度號善作篇. 後有崔瑗‧崔寔 亦皆稱工. 杜氏殺字甚安 而書體微瘦. 崔氏甚得筆勢 而結字小疎. 伯英因而轉精甚巧. 凡家之衣帛 必書而後練之. 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下筆必爲楷則. 號怱怱不暇草書 寸紙不見遺. 世尤寶其書. 韋仲將謂之草聖.
318. 원개전벽(元凱傳癖) (232) 晉書 杜預字元凱. 旣立功之後 從容無事. 乃耽思經籍 爲春秋左氏經傳集解 又參考衆家譜第 謂之釋例 又作盟會圖‧春秋長歷 備成一家之學. 比老乃成. 又撰女記讚. 當時論者謂 預文義質直. 世人未之重. 唯秘書監摯虞賞之曰 左丘明本爲春秋作傳. 而左傳遂自孤行. 釋例本爲傳設. 而所發明 何但左傳. 故亦孤行. 時王濟解相馬 又甚愛之. 而和嶠頗聚斂. 預嘗稱 濟有馬癖. 嶠有財癖. 武帝聞之謂曰 卿有何癖. 對曰 臣有左傳癖. 終司隸校尉. 位特進 贈征南大將軍. 初預好爲後世名 常言高岸爲谷 深谷爲陵. 刻石爲二碑 紀其勳績 一沈萬山之下 一立峴山之上. 曰 焉知此後不爲陵谷乎.
317. 오릉사빙(於陵辭聘) (230) 古列女傳 楚王聞於陵子終賢 欲以爲相 使使者持金百鎰往聘之. 子終入謂妻曰 王欲以我爲相. 今日爲相 明日結駟連騎 食方丈於前. 可乎. 妻曰 夫子織屨以爲食. 非與物無治也. 左琴右書 樂亦在其中矣. 夫結駟連騎 所安不過容膝. 食方丈於前 所甘不過一肉. 今以容膝之安 一肉之味 而懷楚國之憂 其可乎. 亂世多害. 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 於是子終出謝使者 遂相與逃 而爲人灌園. 高士傳曰 陳仲子字子終 齊人. 辭母兄將妻適楚 居於陵 自號於陵仲子. 인용 목차 맹자
316. 간목부의(干木富義) (230) 淮南子曰 段干木辭祿而處家. 魏文侯過其閭而軾之. 其僕曰 干木布衣之士. 君軾其閭 不已甚乎. 文侯曰 干木不趍勢利 懷君子之道 隱處窮巷 聲施千里. 寡人敢勿軾乎. 干木光于德 寡人光于勢. 干木富于義 寡人富于財. 勢不若德尊. 財不若義高. 干木雖以己易寡人弗爲.
313. 감녕사치(甘寧奢侈)(229)吳志 甘寧字興覇 巴郡臨江人. 少有氣力 好游俠 招合輕薄少年 爲之渠帥. 仕孫權 以功拜折衝將軍. 吳書曰 寧輕俠殺人 藏舍亡命 聞於郡中. 其出入 步則陳車騎 水則連輕舟 侍從被文綉 幃帳以珠玉爲飾 常以繒錦維舟 去或割弃 以示奢也. 江表傳曰 曹公出濡須 臨水飮馬. 權率衆應之 使寧爲前部督 勑使夜入魏軍. 踰壘入營 斬數十級. 北軍驚駭. 權曰 孟德有張遼 孤有興覇. 足相敵也.
312. 익봉관성(翼奉觀性) (226)前漢翼奉字少君 東海下邳人. 明經術 好律歷陰陽之占. 元帝卽位 徵之. 奉上封事曰 治道要務 在知下之邪正. 於是有辰時客主邪正之語. 其略曰 參之六合五行 則可以見人性知人情. 觀性以歷 觀情以律. 明主所宜獨用. 官至諫大夫.
311. 경방추율(京房推律) (226)前漢京房字君明 東郡頓丘人. 治易事梁人焦延壽. 壽曰 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 其說長於災變. 分六十卦 更直日用事 以風雨寒溫爲候 各有占驗. 房用之尤精. 好鐘律知音聲. 孝元時以孝廉爲郞. 與石顯‧五鹿充宗有隙. 出爲魏郡太守. 房自知數以論議爲大臣所非 不欲遠離左右. 及爲太守憂懼 乃上封事言災異. 旣而顯告 房非謗政治 歸惡天子詿誤諸侯王. 遂弃市. 房本姓李 推律自定爲京氏.
310. 반악망진(潘岳望塵) (224)晉潘岳爲黃門侍郞. 性輕躁趨世利. 與衛尉石崇等 謟事賈謐 每候其出 與崇輒望塵而拜. 謐與之親善. 號二十四友. 岳爲其首. 謐構愍懷太子之文及晉書限斷 皆岳之辭也. 初岳爲琅邪內史. 孫秀爲小史給岳 而狡黠自喜. 岳惡其爲人 數撻辱之. 秀常銜忿. 及趙王倫輔政 秀爲中書令. 遂誣岳及石崇謀爲亂 同被誅. 謐韓壽子 賈充婦郭槐養爲子. 時賈后淫虐 謐干預國事 權侔人主
309. 위발소문(魏勃掃門) (224)前漢魏勃 少時欲求見齊相曹參. 家貧無以自通. 乃常獨早掃齊相舍人門外. 舍人怪之. 因特令閽者而問之. 勃曰 願見相君無因. 故爲子爲掃. 於是舍人見勃曹參 因以爲舍人.
308. 굴원택반(屈原澤畔) & 어부강빈(漁父江濱) (223) 史記 屈原名平 楚之同姓 爲懷王左徒. 博聞强志 明於治亂 嫺於辭令.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 爭寵而心害其能. 因讒之. 王怒而疏平. 後秦昭王欲與懷王會. 平曰 秦虎狼之國. 不如無行. 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 王死於秦 長子頃襄王立 以子蘭爲令尹. 子蘭使上官大夫短原於王. 王怒而遷之. 原至江濱 被髮行吟澤畔. 顔色憔悴 形容枯槁. 漁父問曰 子非三閭大夫歟. 何故至此. 原曰 擧世混濁而我獨淸. 衆人皆醉 而我獨醒. 是以見放. 漁父曰 夫聖人不凝滯於物 而能與世推移. 擧世混濁 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衆人皆醉 何不餔其糟啜其醨. 何故懷瑾握瑜 而自令見放爲. 原曰 吾聞之. 新沐者必彈冠 新浴者必振衣. 誰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之塵埃乎. 乃..
307. 임종절건(林宗折巾) (221) 後漢郭泰字林宗. 辟擧不應. 性明知人. 好獎訓士類. 容貌魁偉 襃衣博帶 周游郡國. 嘗於陳梁間行遇雨 巾一角塾. 時人乃故折巾一角 以爲林宗巾. 其見慕如此. 或問范滂曰 林宗何如人. 滂曰 隱不違親. 貞不絶俗. 天子不得臣. 諸侯不得友. 不知其他. 林宗雖善人倫 而不爲危言覈論. 故宦官擅政 而不能傷. 及黨事起 名士多被害. 惟林宗‧袁閎得免. 閉門敎授. 及卒 四方之士千餘人會葬. 同志者刻石立碑. 蔡邕爲其文. 謂盧植曰 吾爲碑銘多矣. 皆有慙德. 唯郭有道無愧色耳. 其獎拔士人 皆如所鑒.
306. 영운곡립(靈運曲笠) (221) 世說新語 謝靈運好戴曲柄笠. 孔隱士謂曰 卿欲希心高遠. 何不能遺曲蓋之貌. 謝答曰 將不畏影者 未能忘懷. 南史 謝靈運晉車騎將軍玄之孫. 學博覽群書 文章之美與顔延之爲江左第一. 襲封康樂公 世稱謝康樂. 爲永嘉太守. 郡有名山水. 素所愛好 肆意遊好. 族弟惠連十歲能屬文. 靈運嘉賞之云 每有篇章 對惠連輒得佳語. 嘗於永嘉西堂思詩 竟日不就. 忽夢見惠連 卽得池塘生春草. 大以爲工 常云 此語有神助 非吾語也. 後爲侍中 免官 尋山陟嶺 必造幽峻. 登躡常著木屐. 起爲臨川內史. 有逆志. 徙廣州弃市. 靈運詩書皆兼獨絶 每文章竟手自寫之. 宋文帝稱爲二寶.
305. 장강매륜(張綱埋輪) (220) 後漢張綱字文紀 犍爲武陽人. 少明經學. 辟爲御史. 時順帝委縱宦官 有識危心. 綱常感激 慨然歎曰 穢惡滿朝. 不能奮身出命 掃國家之難 雖生吾不願也. 漢安初 遣八使徇行風俗. 皆耆儒知名 多歷顯位. 唯綱年少 官次最微. 餘人受命之部. 而綱獨埋其車輪於洛陽都亭曰 豹狼當路 安問狐貍. 遂奏大將軍梁冀等無君之心十五事. 京師震竦. 時冀妹爲皇后. 諸梁姻族滿朝. 帝雖知言直 不忍用. 終廣陵太守.
304. 폭승지부(暴勝持斧) (220) 前漢暴勝之字公子. 武帝末 郡國盜賊群起. 勝之爲直指使者 衣繡衣持斧 逐捕盜賊 督課郡國 東至海. 以軍興誅不從命者 威振州郡.
303. 기첨출기(紀瞻出妓) (219) 舊注引世說云 王導與周顗及諸朝士 詣尙書紀瞻觀妓. 瞻有愛妾 能作新聲. 顗問答之 顔無怍色. 有司奏顗耽荒 詔原之. 今本無載.
302. 왕돈경실(王敦傾室) (219) 晉書 王敦字處中. 少有奇人之目. 尙武帝女襄城公主 拜駙馬都尉. 明帝初 移鎭姑熟 自領揚州牧. 謀逆病死. 割棺戮尸. 初石崇以奢豪矜物. 厠上常有十餘婢侍列. 皆有容色. 置甲煎粉‧沈香汁 有如厠者 皆易新衣而出. 客多羞脫衣. 而敦脫故著新 意色無怍. 群婢曰 此客必能作賊. 又嘗荒恣於色. 體乃開後閤 驅諸婢妾數十人 並放之. 時人嘆異.

301. 채옹도사(蔡邕倒屣) 『後漢』. 蔡邕字伯喈, 陳留圉人. 少博學, 好辭章數術天文, 妙操音律. 閑居翫古, 不交當世, 後爲中郞將. 獻帝西遷, 王粲徙長安, 邕見而奇之. 時邕才學顯著, 貴重朝廷, 常車騎塡巷, 貧客盈坐. 聞粲在門, 到屣迎之. 粲至, 年旣幼弱, 容狀短小, 一坐盡驚. 邕曰: “此王公之孫, 有異才. 吾不如也. 吾家書籍文章, 盡當與之.” 粲曾祖龔, 祖暢, 皆爲三公. 해석 『後漢』. 『후한서』에 실린 내용이다. 蔡邕字伯喈, 陳留圉人. 채옹의 자는 백개(伯喈)로 진류(陳留)의 어현(圉縣) 사람이다. 少博學, 好辭章數術天文, 妙操音律. 어려서 널리 배워 사장학(辭章學)과 수술학(數術學)과 천문학(天文學)을 좋아했고 음률을 오묘하게 연주했다. 閑居翫古, 不交當世, 여유롭게 살면서 옛날을 탐구했고 당시 사람..
299. 제준포피(祭遵布被) (217) 後漢祭遵字弟孫 穎川穎陽人. 少好經書 家富給而恭儉. 從光武平河北. 拜征虜將軍. 遵爲人廉約小心 克己奉公 賞賜盡與士卒 家無私財 身衣韋袴布被 夫人裳不加緣. 帝以是重焉. 及卒愍悼尤甚 車駕素服臨之 喪禮成 親祠以大牢 旣葬 車駕復臨其墳 存見夫人室家. 其後會朝 帝每嘆曰 安得憂國奉公如祭征虜乎. 其見思如此.
298. 공급온포(孔伋縕袍) (217) 說苑曰 子思居於衛. 縕袍無表. 二旬九食. 田子方聞之 使人遣狐白裘 恐其不受. 因謂之曰 吳假人遂忘之. 吳與人如弃之. 子思辭而不受. 子方曰 我有子無. 何故不受. 子思曰 伋聞之. 妄與不如遺弃物於溝壑. 伋雖貧 不忍以身爲溝壑. 是以不敢當.
297. 채륜조지(蔡倫造紙) (215) 後漢宦者蔡倫字敬仲. 和帝時轉中常侍 加尙方令. 監作秘劒及諸器械. 莫不精工堅密. 爲後世法. 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 其用縑帛者謂之爲紙. 縑貴而簡重. 並不便於人. 倫乃造意 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爲紙 奏上之. 帝善其能 自是莫不從用. 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296. 몽염제필(蒙恬製筆) (215) 初學記云 博物志 蒙恬造筆. 又尙書中侯 玄龜負圖出. 周公援筆 以時文寫之. 曲禮云 史載筆. 此則秦之前已有筆矣. 蓋諸哭或未之名 而秦獨得其名 恬更爲之損益耳. 故說文曰 楚謂之聿 吳謂之不律 燕謂之拂 秦謂之筆也. 舊注引博物志云 蒙恬爲秦將 製筆自此始. 今本無之.
295. 민손의단(閔損衣單) (214) 舊注云 閔損字子騫. 早喪母. 父娶後妻 生二子. 損至孝不怠. 母疾惡之 所生子以綿絮衣之 損以蘆花絮. 父冬月令損御車. 體寒失靷. 父責之. 損不自理. 父察知之 欲遣後母. 損泣啓父曰 母在一子寒 母去三子單. 父善之而止. 母亦悔改 待三子平均 遂成慈母.
294. 왕부백참(王裒柏慘) (214) 晉書 王裒字偉元 城陽營陵人. 少立操尙. 博學多能. 其父儀爲文帝司馬見殺. 裒痛父非命 未嘗西向而坐. 示不臣朝廷也. 隱居敎授. 廬于墓側 旦夕常至墓所拜跪. 攀柏悲號 涕淚著樹 樹爲之枯. 母性畏雷. 母沒. 每雷輒到墓曰 裒在此. 及讀詩至哀哀父母 生我劬勞 未嘗不三復流涕. 門人受業者 並廢蓼莪之篇. 家貧躬耕 計口而田 度身而蠶. 或有助之者不聽. 舊本裒作褒非
293. 한신승단(韓信升壇) (212) 前漢韓信淮陰人. 家貧無行 不得推擇爲吏. 後屬項羽爲郞中 數以策干羽. 羽弗用. 亡歸漢. 漢王以爲治粟都尉. 上未之奇. 數與蕭何語. 何奇之. 信度上不用卽亡. 何追之. 居一二日來謁. 上罵曰 諸將亡以十數. 公無所追. 追信詐也. 何曰 諸將易得. 至如信國士無雙. 王必欲爭天下 非信無可與計事者. 於是擇日齋戒 設壇場具禮 拜爲大將. 諸軍皆驚. 後封楚王 都下邳. 謀反 赦爲淮陰侯. 卒爲呂后所斬.
292. 제갈고려(諸葛顧廬) (212) 蜀志 諸葛亮相先主 先主病篤. 召亮屬以後事 謂曰 君才十倍曹丕. 必能安國 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 如其不才 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 臣敢竭股肱之力 效忠貞之節 繼之以死 事之如父. 自是事無巨細 皆決於亮. 嘗上疏. 其略曰 臣本布衣 躬耕於南陽. 苟全性命於亂世 不求聞達於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 畏自枉屈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諮臣以當世之事. 後常以木牛‧流馬運粮 據武功五丈原 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 相持百餘日 卒于事. 年五十四. 諡忠武侯. 亮長於巧思損益 連弩‧木牛‧流馬 皆出其意. 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咸得其要云. 인용 목차 고사성어
291. 구람서란(仇覽棲鸞) (211) 後漢仇覽字季智 一名香 陳留考城人. 爲蒲亭長 勸人生業. 農畢乃令子弟就學 剽輕游恣者 皆役以田桑. 賑卹窮寡 朞年大化. 初到 有陳元者 獨與母居. 而母詣覽告元不孝. 覽親到元家 與其母子飮. 因爲陳人倫孝行 譬以禍福之言. 元卒成孝子. 鄕邑爲之諺曰 父母何在 在我庭. 化我鳲梟哺所生. 時考城令王渙政尙嚴猛. 聞覽以德化人 署爲主簿 謂曰 主簿聞陳元之過 不罪而化之. 得無少鷹鸇之志邪. 覽曰 以爲鷹鸇 不若鸞鳳. 渙謝遣曰 枳棘非鸞鳳所棲. 百里豈大賢之路. 以奉資 勉入大學. 學畢歸鄕里. 州郡並請 皆以疾辭.
290. 반통전기(龐統展驥) (211) 蜀志 龐統字士元 襄陽人. 少時樸鈍 未有議者. 司馬徽有知人鑒. 稱統當爲南州士之冠冕. 由是漸顯. 先主領荊州 統以從事守耒陽令. 在縣不治 免官. 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 龐士元非百里才也. 使處治中別駕之任 始當展其驥足耳. 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 先主以爲治中從事 親待亞於亮. 遂並爲軍師中郞將.
289. 왕공탄관(王貢彈冠) (210) 前漢王吉字子陽 琅邪皐虞人. 少好學明經. 宣帝時爲諫大夫. 與同郡貢禹爲友. 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 言其取舍同也. 禹字少翁 以明經潔行著聞. 仕至御史大夫.
288. 소주결수(蕭朱結綬) (210) 前漢蕭育字次君 東海蘭陵人 哀帝時 爲光祿大夫執金五 少與陳咸‧朱博爲友. 著聞當世. 往者有王陽‧貢禹. 故長安語曰 蕭‧朱結綬 王‧貢彈冠. 言其相薦達也.
287. 오록악악(五鹿嶽嶽) (209) 前漢五鹿充宗字君孟. 時爲少府貴幸. 爲梁丘易. 自宣帝時善梁丘氏說. 元帝好之 欲考其異同 令充宗與諸易家論. 充宗乘貴辯口. 諸儒莫能與抗. 皆稱疾不敢會. 有薦朱雲者. 召入 攝00登堂 抗首而請. 音動左右. 旣論難 連拄五鹿君. 諸儒爲之語曰 五鹿嶽嶽. 朱雲折其角. 遂爲博士.
286. 안어양양(晏御揚揚) (209) 史記 晏平仲嬰爲齊相出. 其御之妻從門閒而闚其夫. 其夫爲相御 擁大蓋 策駟馬 意氣揚揚 甚自得也. 旣而歸. 其妻請去. 夫問其故. 妻曰 晏子長不滿六尺. 身相齊國 名顯諸侯. 妾觀其出 志念深矣. 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長八尺 乃爲人僕御. 然子之意 自以爲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後夫自抑損. 晏子怪問之. 御以實對. 晏子薦以爲大夫. 인용 목차 십팔사략
285. 문옹흥학(文翁興學) (207) 前漢文翁廬江舒人. 少好學 通春秋. 景帝末爲蜀郡守. 仁愛好敎化. 見蜀地辟陋 有蠻夷風 欲誘進之. 乃選郡縣小吏開敏有材者 親自飭厲 遣詣京師 受業博士. 數歲蜀生皆成就還歸 爲右職 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學官於成都市中 招下縣子弟 爲學官弟子 爲除更繇 高者以補郡縣吏 次爲孝悌力田. 每行縣 益從學官諸生明經飭行者與俱 使傳敎令 出入閨閤. 吏民見而榮之 爭欲爲學官弟子 富人至出錢以求之. 繇是大化 蜀地學於京師者比齊魯焉. 武帝乃令天下郡國皆立學校 自文翁始. 文翁終於蜀. 吏民爲立祠堂 歲時祭祀不絶. 至今巴蜀好文雅 文翁之化也.
284. 공수권농(龔遂勸農) (207) 前漢龔遂字少卿 山陽南平陽人. 以明經爲官. 宣帝時渤海左右郡歲饑 盜賊並起. 二千石不能禽制. 上選能治者 以遂爲渤海太守. 年七十餘. 遂至界 移書勑屬縣 悉罷逐捕盜賊吏 諸持鉏鉤田器者皆爲良民 吏毋得問 持兵者迺爲盜賊. 盜賊悉平 民安土樂業. 遂乃開倉廩假貧民 選用良吏尉安牧養焉. 遂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 迺躬率以儉約 勸民務農桑 民有帶刀劒者 使賣劒買牛 賣刀買犢. 吏民皆富貴 獄訟止息. 後徵遂. 議曹王生素嗜酒亡節度. 從至京師. 會遂引入宮 王生曰 天子卽問君何以治渤海 宜曰皆聖主之德 非小臣之力也. 遂受其言以對. 上說笑曰 君安得長者之言而稱之. 對曰 臣非知此. 乃議曹敎戒臣也. 上以遂老不任公卿 拜水衡都尉 王生爲丞 以褒顯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