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童蒙求兒 (576)
건빵이랑 놀자

다들 아첨을 떠는 데도 직언을 거리낌없이 한 적황 적황직언(翟璜直言) 『新序』曰. 魏文侯與士大夫坐, 問曰: “寡人何如君也?” 群臣皆曰: “君仁君也.” 次至翟璜, 曰: “君非仁君也. 君伐中山, 不以封君之弟, 而以封君之長子, 臣以此知之.” 文侯怒逐璜, 璜起而出. 次至任座, 文侯問之. 對曰: “君仁君也. 臣聞其君仁者其臣直, 向翟璜之言直, 是以知也.” 文侯曰: “善.” 召翟璜入, 拜爲上卿. 舊本翟璜誤作任座. 해석 『新序』曰. 춘추시대부터 한나라 초기까지의 일화가 담긴 『신서(新序)』에 실린 이야기다. 魏文侯與士大夫坐, 問曰: “寡人何如君也?” 위문후가 사대부와 앉았을 적에 “과인은 어떤 임금인가?”라고 물었다. 群臣皆曰: “君仁君也.” 뭇 신하들이 모두 “임금께선 어진 임금이시옵니다.”라고 말헀다. 次至翟璜, ..

권력과 위협 앞에도 꺾지 않던 뻣뻣한 목을 지닌 동선 동선강항(董宣彊項) 『後漢』. 董宣字少平, 陳留圉人. 光武時爲洛陽令, 時湖陽公主蒼頭, 白日殺人, 匿主家, 吏不能得. 及主出, 以奴驂乘, 宣候之, 駐車叩馬, 大言數主之失. 叱奴下車, 因格殺之. 主訴帝, 帝怒召宣, 欲箠殺之. 宣叩頭曰: “願一言而死. 曰陛下聖德中興, 而縱奴殺良人, 何以理天下? 臣不須箠, 請自殺.” 卽以頭擊楹, 流血被面, 帝使宣謝主, 宣不從. 强使頓之, 兩手據地, 終不肯俯. 主曰: “文叔爲白衣時, 藏亡匿死, 吏不敢至門. 今爲天子, 威不能行一令乎?” 帝笑曰: “天下不與白衣同.” 因勅, 强項令出, 賜錢三十萬, 宣悉以班諸吏. 由是搏擊豪强, 京師號爲臥虎. 歌之曰: “枹鼓不鳴董少平.” 文叔光武字也. 해석 『後漢』. 『후한서』에 실린 이야기다. 董宣字..
176. 자유심대(子猷尋戴) (130) 晉王徽之字子猷 右軍羲之之子. 性卓犖不羈 爲大司馬桓溫參軍 蓬首散帶 不綜府事. 嘗寄居空宅中 便令種竹. 或問其故. 徽之但嘯詠 指竹曰 何可一日無此君邪. 嘗居山陰 夜雪初霽 月色淸朗 四望皓然. 獨酌酒詠左思招隱詩 忽憶戴逵. 時逵在剡. 便夜乘小船詣之 經宿方至. 造門不前而反. 人問其故. 曰 本乘興而行. 興盡而反. 何必見安道邪. 官至黃門侍郞.
175. 여안제봉(呂安題鳳) (130) 世說曰 嵇康與呂安善. 每一相思 千里命駕. 安後來 値康不在. 喜出戶延之. 不入 題門上作鳳字而去. 喜不覺 猶以爲忻. 鳳字凡鳥也.
174. 손보자핵(孫寶自劾) (128) 前漢孫寶字子嚴 穎川鄢陵人. 以明經爲郡吏. 御史大夫張忠辟爲屬 欲令授子經. 寶自劾去. 後署主簿 寶徙入舍. 忠怪 使所親問曰 前大夫爲君設除大舍. 子自劾去者 欲爲高節也. 寶曰 高士不爲主簿. 而大夫君以寶爲可 一府莫言非. 士安得獨自高. 前日君男欲學文 移寶自近. 禮有來學 義無往敎. 道不可詘 身詘何傷. 且不遭者 可無不爲. 況主簿乎. 忠聞之慙 上書薦寶. 平帝時爲大司農.
173. 공승불굴(龔勝不屈) (128) 前漢龔勝字君賓 舍字君倩 楚人也. 二人相友 並著名節. 世謂楚兩龔. 哀帝時 勝爲光祿大夫. 王莽秉政 乞骸骨. 莽後遣使 卽拜講學祭酒. 稱疾不應. 復遣使者 奉璽書‧太子師友祭酒印綬‧安車駟馬 與郡太守‧縣長吏‧官屬諸生千人以上 入里致詔. 勝稱病篤 東首加朝服拕紳. 勝曰 吾受漢家厚恩 亡以報. 今老旦暮入地. 誼豈以一身事二姓 下見故主哉. 語畢 不開口飮食 積十四日死. 舍通五經 拜太山太守. 數月乞骸骨. 哀帝使使者拜光祿大夫 數賜告 終不起. 舍‧勝歸鄕 二千石長吏初至官 皆至其家 如師弟之禮.
172. 교보해패(交甫解佩) (127) 列仙傳 江妃二女 皆麗服華裝 佩兩明珠. 大如雞卵. 遊於江漢之湄 逢鄭交甫. 交甫說之 不知其神也. 遂下與言曰 願請子之佩. 二女解佩以與. 交甫受而懷之 趍去數十步 視其懷空無佩. 顧二女 忽然不見.
171. 연객읍주(淵客泣珠) (127) 舊注引博物志云 鮫人從水中出 向人家寄住 積日賣綃. 臨去從主人索器 泣而出珠 滿盤以與主人. 今本無載. 左思吳都賦云 泉室潛織而卷綃 淵客慷慨而泣珠. 淵客蓋鮫人也. 述異記曰 南海中有鮫人室 水居如魚. 不廢機織. 其眼能泣則出珠.
170. 산간도재(山簡倒載) (126) 晉山簡字季倫 司徒濤之子. 溫雅有父風. 永嘉中爲征南將軍 鎭襄陽. 四方寇亂 天下分崩 朝野危懼. 簡優游卒歲 唯酒是耽. 諸習氏荊土豪族 有佳園池. 簡每出多之池上 置酒輒醉. 名之曰高陽池. 時有童兒歌 曰 山公出何許 往至高陽池 日夕倒載歸. 酩酊無所知. 時時能騎馬 倒著白接䍦. 擧鞭向葛强 何如幷州兒. 强家在幷州 簡愛將也.
169. 진준투할(陳遵投轄) (126) 前漢陳遵字孟公 杜陵人. 爲京兆史. 放縱不拘. 後爲校尉 擊賊有功. 封嘉威侯 居長安中. 列侯‧近臣‧貴戚皆貴重之. 牧守當之官 及郡國豪傑至京師者 莫不相因到遵門. 遵嗜酒. 每大飮賓客滿堂. 輒關門 取客去轄 投井中. 雖有急 終不得去.

성실함으로 자신의 길을 만든 이광 이광성혜(李廣成蹊) 『前漢』. 李廣隴西成紀人, 世世受射法. 武帝時拜右北平太守, 匈奴號曰漢飛將軍避之, 數歲不入界. 廣出獵, 見草中石以爲虎而射之, 中石沒矢, 視之石也. 他日射終不能入. 廣經七郡太守, 前後四十餘年. 得賞賜, 輒分其戱下, 飮食與士卒共之, 寬緩不苛, 士樂爲用. 元狩中爲前將軍, 從大將軍衛靑擊匈奴, 惑失道. 靑欲上書報天子失軍曲折, 長史責廣, 之幕府上簿. 廣謂其麾下曰: “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 今又迷失道, 豈非天哉? 且廣年六十餘, 不能復對刀筆吏矣.” 遂引刀自京, 百姓聞之, 知與不知, 老莊皆爲垂泣. 贊曰: “李將軍恂恂如鄙人, 口不能出辭. 及死之日, 天下知與不知, 皆爲流涕. 彼其中心, 誠信於士大夫也.” 諺曰: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此言雖小, 可以喩大. 해석 『前漢』...

가난한 집인데도 고관대작의 수레바퀴 자국이 많던 진평네 진평다철(陳平多轍) 『前漢』. 陳平陽武戶牖人. 少家貧, 好讀書, 治黃老術, 爲人長大色. 及長可取婦, 富人莫與者, 貧者平亦愧之. 久之, 富人張負有女孫, 五嫁夫輒死, 人莫敢取, 平欲得之. 負偉平, 隨至其家, 迺負郭窮巷, 以席爲門, 然門外多長者車轍. 負歸謂其子仲曰: “吾欲以女孫予陳平.” 仲曰: “平貧不事事, 一縣中盡笑其所爲, 奈何予之女?” 負曰: “固有美如陳平長貧者乎?” 卒與女. 予酒肉資以內婦, 戒其孫曰: “毋以貧故事人不謹.” 里中社, 平爲宰, 分肉甚均, 父老善之. 平曰: “使平得宰天下, 亦如此肉矣.” 從高祖爲護軍中尉, 盡護諸將. 出黃金四百萬斤予平, 恣所爲不問出入. 平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 自初從至天下定, 凡六出奇計. 定封曲逆侯, 惠帝時爲左丞相, 呂后時爲右丞..
166. 장요지제(張遼止啼) (123) 魏志 張遼字文遠 鴈門馬邑人. 武力過人 數有戰功. 累轉前將軍. 舊注曰 江東小兒啼 怖之曰 遼來遼來 無不止者.
165. 채예운도(蔡裔隕盜) (123) 晉書 蔡裔爲兗州刺史. 有勇氣 聲若雷震. 嘗有三盜入室. 裔拊床一呼 而盜俱隕. 故殷浩爲中軍將軍北征 委以軍鋒焉.
164. 강유설계(江逌爇雞) (122) 晉江逌字道載 陳留圉人. 中軍將軍殷浩請爲諮議參軍 遷長史. 時羗及丁零叛 浩軍震懼. 姚襄去浩十里結營 以逼浩. 浩令逌擊之. 逌進兵至襄營 謂將校曰 今兵非不精. 而衆少於羗 且塹柵甚固 難與校力. 吾當以計破之. 乃取數百雞 以長繩連之 繫火於足. 群雞駭散 飛集襄營. 營火發. 因其亂而擊之. 襄遂小敗. 逌後遷大常.
163. 전단화우(田單火牛) (122) 史記 田單齊諸田疏屬也. 爲臨淄市掾 不見知. 及燕使樂毅伐破齊 盡降齊城而單得脫 東保卽墨. 燕人攻之. 單乃收城中 得千餘牛. 爲絳繒衣 畵五彩龍文 束兵刃於其角 灌脂束葦於尾 燒其端 鑿城數十穴 夜縱牛 壯士五千人隨其後. 牛尾熱 怒而奔燕軍. 燕軍夜大驚 視之皆龍文. 所觸盡死傷. 五千人因銜枚擊之 城中鼓譟從之 老弱皆擊銅器爲聲 聲動天地. 燕軍大敗 遂復齊七十餘城. 迎襄王於莒 王封單號安平君. 인용 목차 사기 십팔사략 고사성어
162. 노반운제(魯般雲梯) (121) 淮南子曰 楚欲攻宋. 墨子聞而悼之 見楚王曰 臣見大王之必傷義 而不得宋. 王曰 公輸天下之巧士. 作爲雲梯之械 設以攻宋 曷爲弗取. 墨子曰 令公輸設攻. 臣請守之. 於是公輸般設攻宋之械 墨子設守宋之備. 九攻而墨子九却之. 弗能入 乃偃兵不攻. 公輸魯般也.
161. 공초무시(公超霧市) (121) 後漢張楷字公超 成都人也. 家河南. 通春秋‧尙書. 門徒常百人 自父黨夙儒偕造門 車馬塡街 徒從無所止. 黃門貴戚家 皆起舍巷次 以候過客往來之利. 楷疾其如此 輒徙避之. 後隱弘農山中. 學者隨之 所居成市. 華陰山南 遂有公超市. 五府連辟 擧賢良方正不就. 性好道術 能作五里霧. 後安車聘之 以疾辭.
160. 사마칭호(司馬稱好) (120) 後漢司馬徽字德操 穎川人. 口不談人之短 與人語 莫問好惡 皆言好. 有鄕人問徽安否. 答曰 好. 有人自陳子死 答曰 大好. 妻責之曰 人以君有德故相告. 何忽聞人子死 便言好. 徽曰 卿言亦大好.
159. 동평위선(東平爲善) (120) 後漢東平憲王蒼 顯宗同母弟. 少好經書 雅有智思. 顯宗愛重之 拜驃騎將軍 爲三公上. 王旣還國 後朝京師. 上問王處家何等最樂. 王言爲善最樂. 肅宗立. 恩禮踰於前世. 旣薨. 帝東巡守幸其宮 追感念蒼 謂其子曰 思其人至其鄕 其處在 其人亡. 人泣下. 幸其陵 祠以太牢.
158. 자한사보(子罕辭寶) (119) 左傳曰 宋人得玉 獻諸司城子罕. 子罕弗受. 獻玉者曰 以示玉人 玉人以爲寶 故獻之. 子罕曰 我以不貪爲寶. 爾以玉爲寶. 若以與我 皆喪寶也. 不若人有其寶. 인용 목차 춘추좌씨전
157. 담대훼벽(澹臺毁璧) (119) 博物志曰 澹臺字子羽. 渡河齎千金之璧. 于河河伯欲之 至陽侯波起 兩鮫挾船. 子羽左操璧 右操劒 擊鮫皆死. 旣渡 三投璧于河 河伯躍而歸之. 子羽毁而去.
156. 평자절도(平子絶倒) (117) 晉衛玠好言玄理. 其後多病體羸. 母常禁其語. 遇有勝日 親友時請一言. 無不咨嗟以爲入微. 王澄字平子有高名. 少所推服. 每聞玠言 輒歎息絶倒. 時人爲之語曰 衛玠談道 平子絶倒. 澄及王玄‧王濟並有盛名 皆出玠下. 世云 王家三子不如衛家一兒. 兄衍有一倫之鑒 尤重澄. 由是顯名. 有經澄所題目者 衍不復有言. 輒云 已經平子矣. 爲荊州刺史 爲王敦所害.
155. 일소경사(逸少傾寫) (117) 晉書 王羲之字逸少 司徒導從子. 年十三謁周顗 顗異之. 時重牛心炙. 坐客未噉 顗先割啗之. 於是始知名. 及長辯贍. 以骨骾稱. 尤善隸書 爲古今之冠. 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壻於導. 導令徧觀子弟. 門生歸謂鑒曰 王氏諸少並佳. 然聞信至 咸自矜持. 惟一人在東床 坦腹食 獨若不聞. 鑒曰 正此佳壻邪. 訪之乃羲之也. 遂妻之. 仕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 世說曰 郗夫人謂二弟司空‧中郞曰 王家見二謝傾筐倒庋. 見汝來平平耳. 無煩復往. 二弟愔與曇也. 二謝安石與萬石也.
154. 위과결초(魏顆結草) (116) 左傳曰 晉魏顆武子之子. 初武子有嬖妾無子. 武子疾. 命顆曰 必嫁是. 疾病則曰 必以爲殉. 及卒顆嫁之. 曰 疾病則亂. 吾從其治也. 及敗秦師于輔氏 獲杜回. 秦之力人也. 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 杜回躓而顚. 故獲之. 夜夢之. 曰 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 爾用先人之治命. 余是以報. 인용 목차 고사성어
153. 영첩부륜(靈輒扶輪) (116) 左傳曰 晉靈公不君. 趙宣子驟諫. 公患之 飮宣子酒 伏甲將攻之. 公嗾夫獒. 其車右提彌明搏殺之. 宣子曰 弃人用犬. 雖猛何爲. 鬪且出. 明死之. 初宣子田於首山 舍于翳桑 見靈輒餓. 不食三日. 宣子食之 舍其半. 問之 曰 宦三年矣. 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 請以遺之. 使盡之 而爲之簞食與肉 寘諸槖以與之. 旣而與爲公介 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 問何故. 對曰 翳桑之餓人也. 問其名居 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152. 손수절요(孫壽折腰) (115) 後漢梁冀爲大將軍. 其妻孫壽封襄城君 加賜赤紱 比長公主. 壽色美. 善爲妖態 作愁眉‧嗁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 以爲媚惑. 性鉗忌 能制御冀. 冀甚寵憚之. 及冀敗自殺.
151. 서시봉심(西施捧心) (115) 莊子曰 西施病心而矉其里. 其里之醜人 見而美之 歸亦捧心而矉其里. 彼知美矉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西施越女 所謂西子也. 有絶世之美. 越王勾踐獻之吳王夫差. 夫差嬖之 卒至傾國.
150. 두림교요(杜林驕堯) (114) 後漢杜林字伯山 扶風茂陵人. 拜侍御史 大議郊祀制. 多以爲周郊后稷 漢當祀堯. 詔下公卿議. 議者僉同. 光武亦然之. 林獨以爲周室之興 祚由后稷. 漢業特起 功不緣堯. 祖宗故事 所宜因循. 定林議. 終大司空.
149. 수왕의정(壽王議鼎) (114) 前漢吾丘壽王字子贛 趙人. 爲光祿大夫. 汾陰得寶鼎 薦見宗廟 藏於甘泉宮. 群臣皆賀得周鼎 壽王獨以爲非. 武帝問之. 對曰 臣聞周德始乎后稷 長於公劉 大於大王 成於文武 顯於周公. 德澤上昭天 下漏泉 無所不通. 上天報應 鼎爲周出. 故名曰周鼎. 今漢自高祖繼周 至於陛下 恢廓祖業 功德愈盛 天瑞竝至 珍祥畢見. 天祚有德 而寶鼎自出. 迺漢寶 非周寶也. 上曰 善. 賜黃金十斤.
148. 두예건교(杜預建橋) (113) 晉書 杜預字元凱 京兆杜陵人. 博學多通 明於興廢之道. 常言德不可以企及. 立功立言 可庶幾也. 尙文帝妹高陸公主 拜尙書郞. 武帝時拜度支尙書. 預以孟津渡險有覆沒之患 請建河橋于富平津. 議者以爲殷周所都歷聖賢而不作者 必不可立也. 預曰 造舟爲梁則河橋之謂也. 及橋成 帝從百僚臨會 擧觴屬預曰 非君此橋不成. 對曰 非陛下之明 臣亦不得施其微巧.
147. 양복이관(楊僕移關) (113) 前漢楊僕宜陽人. 武帝時爲樓船將軍. 初函谷關在弘農. 僕旣有功. 恥爲關外民 上書乞徙東關 以家財給其用度. 於是徙新安. 去弘農三百里 以故關爲弘農縣.
146. 허유일표(許由一瓢) (113) 逸士傳 許由隱箕山. 無盃器 以手捧水飮之. 人遣一瓢 得以操飮. 飮訖掛於木上 風吹瀝瀝有聲. 由以爲煩 遂去之.
145. 장후삼경(蔣詡三逕) (113) 前漢蔣詡字元卿 杜陵人. 爲兗州刺史 以廉直爲名. 王莽居攝. 以病免 歸鄕里. 三輔決錄曰 詡舍中竹下開三逕 唯故人求仲‧羊仲從之遊.
144. 요인고솔(劉驎高率) (111) 晉書 劉麟之字子驥 南陽人. 少尙質素 虛退寡欲 不修儀操 人莫之知. 好游山澤 志存遯逸. 車騎將軍桓冲聞其名 請爲長史 麟之固辭. 居于陽岐 來往莫不投之. 麟之躬自供給. 士君子頗以勞累更憚過焉. 凡人致贈 一無所受. 世說載 麟之高率 善史傳.
143. 이흠청정(李廞淸貞) (111) 世說 李廞茂曾第五子. 淸貞有遠操. 少羸病 不肯婚宦. 王丞相欲招禮之 辟爲府掾. 廞得牋命笑曰 茂弘乃復以爵假人.
142. 강엄몽필(江淹夢筆) (110) 南史 江淹字文通 濟陽考城人. 少孤貧. 嘗慕司馬長卿‧梁伯鸞之爲人 不事章句之學 留情文章. 仕齊爲侍中秘書監 入梁至金紫光祿大夫. 淹以文章顯. 晩節才思微退云. 爲宣城太守 時罷歸. 夢一人自稱張景陽 謂曰 前以一匹錦相寄. 今可見還. 淹探懷中得數尺與之. 此人大恚曰 那得割截都盡. 顧見丘遲謂曰 餘此數尺. 旣無所用 以遺君. 自爾淹文章躓矣. 又嘗夢. 一丈夫自稱郭璞. 謂曰 吾有筆在卿處多年. 可以見還. 淹乃探懷中 得五色筆一 以授之. 爾後爲詩絶無美句. 時人謂之才盡.
141. 나함탄조(羅含呑鳥) (110) 晉書 羅含字君章 桂陽耒陽人. 幼孤 爲叔母朱氏所養. 少有志尙. 嘗畵臥. 夢一鳥文彩異常 飛入口中. 因起驚說之. 朱氏曰 鳥有文彩 汝後必有文章. 自此藻思日新. 江夏守謝尙稱曰 君章可謂湘中之琳琅. 桓溫以爲江左之秀. 累遷長沙相 致仕加中散大夫 門施行馬. 初含在官舍 有一白雀 栖集堂宇. 及還家 階庭忽蘭菊叢生. 以爲德化之感.
583. 엄모소묘(嚴母掃墓) (414) 前漢 嚴延年字次卿 東海下邳人. 遷河南太守. 野無行盜. 威震旁郡. 其治務摧折護强 扶助貧弱 貧弱雖陷法 曲文以出之. 豪傑侵小民者以文內之. 衆謂當死者 一朝出之 謂當生者 詭殺之. 吏民莫能測其意深淺. 冬月傳屬縣囚會論府上. 流血數里. 河南號屠伯. 其母從東海來 到洛陽 見報囚 大驚止都亭 不肯入府. 延年之謁 母閉閤不見. 延年免冠頓首閤下. 良久乃見之. 因數責延年. 幸得備郡守 不聞仁愛敎化 以全安愚民. 顧多刑殺人 欲以立威. 天道神明 人不可獨殺. 我不意 當老見壯子被刑戮. 幸矣. 去女東歸 掃除墓地耳. 遂去. 歲餘延年坐棄市. 東海賢其母 延年兄弟五人至大官 東海號曰 萬石嚴嫗.
140. 육적회귤(陸績懷橘) (109) 吳志 陸績字公紀 吳人. 年六歲 於九江見袁術. 術出橘. 績懷三枚 拜辭墮地. 術謂曰 陸郞作賓客而懷橘乎. 績跪曰 欲歸遺母. 術大奇之. 績博學多識 星歷算數 無不該覽. 孫權辟爲掾 以直道見憚. 出爲鬱林太守 加偏將軍. 績意在儒雅 非其志也. 雖有軍事 著述不廢. 作渾天圖 注易釋玄. 皆傳於世.
139. 호위추겸(胡威推縑) (109) 晉書 胡威字伯武 淮南壽春人. 父質以忠淸稱. 仕魏爲荊州刺史. 威自京都定省 家貧無車馬僮僕 自驅驢單行. 旣至 見父而歸 父賜絹一匹. 威曰 大人淸高 何得此絹. 答曰 是吾俸祿之餘. 威受之辭歸 卒取與質帳下都督. 後爲徐州刺史. 勤於政術 風化大行. 入朝 武帝謂曰 卿孰與父淸. 對曰 臣父淸恐人知 臣淸恐人不知. 是臣不及遠也.
138. 순욱음률(荀勗音律) (107) 晉荀勗字公曾 穎川穎陰人 漢司空爽曾孫. 岐嶷夙成. 十餘歲能屬文 長博學 達於從政. 武帝受禪 拜中書監 加侍中 領著作. 與賈充共定律令 旣掌樂事 又修律呂 竝行於世. 初勗於路逢趙賈人牛鐸 識其聲. 及掌樂 音韻未調. 乃曰 得趙之牛鐸則諧矣 遂下郡國 悉送牛鐸 果得諧者. 又嘗在帝坐進飯. 謂在坐人曰 此勞薪所炊. 帝遣問膳夫 實用故車脚. 擧世伏其明識. 後守尙書令. 勗久在中書 專管機事. 及失之甚悵恨. 或有賀之者. 勗曰 奪我鳳凰池 諸君賀我耶. 初太子婚未定. 勗與左衛將軍馮紞伺帝閒 竝稱賈充女才色絶世. 遂成婚. 當時甚爲正直者所疾 而獲佞媚之譏. 帝素知太子闇弱 恐後亂國 遣勗及和嶠往觀之. 勗還盛稱太子之德. 而嶠云 太子如初. 於是天下貴嶠而賤勗.
137. 착치척독(鑿齒尺牘) (107) 晉書 習鑿齒字彦威 襄陽人. 少有志氣 博學洽聞 以文筆著稱. 荊州刺史桓溫辟爲從事 累遷別駕. 溫出征伐 鑿齒或從或守 所在任職. 每處機要 莅事有績. 善尺牘論議 溫甚器遇之. 出爲滎陽太守. 時溫覬覦非望. 鑿齒在郡 著漢晉春秋 以裁正之. 起漢光武 終晉愍帝. 後徵典國史 會卒. 初鑿齒嘗與孫綽共行. 綽性通率 好譏調. 時綽在前 顧鑿齒曰 沙之汰之 瓦石在後. 鑿齒曰 簸之颺之 糠粃在前.
136. 사녀해위(謝女解圍) (106) 晉王凝之妻謝氏 字道韞. 聰識有才辯. 叔父安嘗問 詩何句最佳. 道韞稱 吉甫作誦 穆如淸風. 仲山甫永懷 以慰其心. 安謂有雅人深致. 又嘗內集. 俄而雪驟下. 安曰 何所似也. 安兄子郞曰 散鹽空中 差可擬. 道韞曰 未若柳絮因風起 安大悅. 凝之弟獻之 嘗與賓客談議 詞理將屈. 道韞遣婢白獻之曰 欲爲小郞解圍. 乃施靑綾步障自蔽 申獻之前議 客不能屈.
135. 제후파환(齊后破環) (106) 戰國策曰 齊閔王遇弑. 其子法章變姓名 爲莒太史家庸夫. 太史敫女 奇其狀貌 以爲非常人. 憐而常竊衣食之 與私焉. 法章立. 是爲襄王. 以太史女爲王后. 襄王卒 子建立. 后事奏謹 與諸侯信. 以故建立四十餘年 不受兵. 秦昭王嘗使使者遺后玉連環. 曰 齊多智. 解此環不. 后以示群臣. 群臣不知解. 后引榷榷破之 謝秦使曰 謹以解矣.
134. 가친단기(軻親斷機) (105) 古烈女傳 鄒孟軻母 其舍近墓. 孟子少嬉遊 爲墓閒之事. 孟母曰 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 乃去 舍市傍. 其嬉戱乃賈人衒賣之事. 又曰 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 復徙舍學官之旁. 其嬉戱乃設俎豆 揖讓進退. 孟母曰 眞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旣學而歸 孟母問學所至. 孟子曰 自若也. 孟母以刀斷斯織曰 子之廢學 若吾斷斯織也. 孟子懼 旦夕勤學不息. 師事子思 遂成名儒. 君子謂 孟母知爲人母之道. 인용 목차 고사성어
133. 능모복검(陵母伏劒) (105) 前漢王陵沛人. 高祖起 陵亦取黨數千人. 及高祖擊項羽 迺以兵屬漢. 羽取陵母置軍中. 陵使至. 則東向坐陵母 以招陵. 陵母私送使者 泣曰 爲妾語陵. 善事漢王. 漢王長者. 毋以老妾故持二心. 妾以死送使者 遂伏劒而死.
132. 정균백의(鄭均白衣) (104) 後漢鄭均字仲虞 東平任城人. 少好黃老書. 建初中擧直言不詣. 公車特徵. 再遷尙書 數納忠言 肅宗重之. 後告歸. 帝東巡 乃幸均舍 勅賜尙書祿 以終其身. 時號爲白衣尙書.
131. 매승포륜(枚乘蒲輪) (104) 前漢枚乘字叔 淮陰人. 爲吳王濞郞中. 王謀爲逆. 乘奏書諫 王不用. 卒見禽滅. 乘由是知名. 景帝召拜弘農都尉. 乘久爲大國上賓 與英俊竝游 不樂郡吏. 以病去官 復遊粱. 及孝王薨 歸淮陰. 武帝卽位 乘年老. 迺以安車蒲輪徵乘道死.
130. 조온웅비(趙溫雄飛) (103) 後漢趙溫字子柔 蜀郡成都人. 初爲京兆郡丞 歎曰 大丈夫當雄飛. 安能雌伏. 遂弃官去. 歲饑. 散家糧振窮餓 所活萬餘人. 獻帝西遷 遂爲三公.
129. 양송묘식(梁竦廟食) (103) 後漢梁竦字叔敬 安定烏氐人. 閉門自養 以經籍爲娛 著書數篇 名曰七序. 班固見而稱曰 公子著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梁竦作七序而竊位素餐者慙. 竦自負其才 鬱鬱不得意. 嘗登高遠望 歎息言曰 大丈夫居世 生當封侯 死當廟食. 如其不然 閑居可以養志. 詩書足以自娛. 州郡之職 徒勞人耳. 後辟命不就. 肅宗納其二女 皆爲貴人. 小貴人生和帝 竇皇后養以爲子. 諸竇恐梁氏得志爲己害 遂讒殺二貴人 而陷竦以惡逆. 死獄中. 和帝立 追封褒親愍侯.
128. 최열동취(崔烈銅臭) (101) 後漢崔烈𣵠郡平安人. 有衆名於北州. 歷郡守九卿. 靈帝時開鴻都門 榜賣官爵. 公卿以下皆有差. 富者先入錢 貧者到官而後倍輸. 或因常侍阿保 別自通達. 是時段00等雖有功勳名譽 然皆先輸貨財而後登公位. 烈因傅母入錢五百萬爲司徒. 嘗問其子鈞曰 吾居三公. 於議者如何. 鈞曰 大人少有英稱 歷位卿守. 人謂當爲三公. 今登其位 天下失望. 烈曰 何爲然也. 鈞曰 論者嫌其銅臭. 後拜大尉. 董卓旣誅 拜城門校尉.
127. 노포전신(魯褒錢神) (101) 晉書 魯褒字元道 南陽人. 好學多聞. 以貧素自立. 元康之後綱紀大壞. 褒傷時貪鄙 乃隱姓名而著錢神論 以刺之. 其略曰 親之如兄 字曰孔方. 失之則貧弱 得之則富昌. 無翼而飛 無足而走 解嚴毅之顔 開難發之口. 錢多者處前 少者居後. 錢之所祐 吉無不利. 何必讀書然後富貴. 昔呂公欣悅於空版 漢高克之於贏二. 文君解布裳而被錦綉 相如乘高蓋而解犢鼻. 官尊名顯 皆錢所致. 無德而尊 無勢而熱. 排金門而入紫闥 危可使安 死可使活 貴可使賤 生可使殺. 諺曰 錢無耳可使鬼. 凡今之人 唯鐫而已. 疾時者傳其文. 後莫知所終.
126. 계언영수(季彦領袖) (99) 晉裴秀字季彦 河東聞喜人. 少好學 有風操. 八歲能屬文. 叔父徽有盛名 賓客甚衆. 秀年十餘歲 有詣徽者 出則過秀. 秀母賤. 嫡母宣氏不之禮. 嘗使進饌於客 見者皆爲之起 母曰 微賤如此. 當應爲小兒故也. 宣侍知遂止. 時人爲之語曰 後進領袖有裴秀. 武帝時爲司空. 秀儒學洽聞 留心政事 以職在地官 作禹貢地域圖奏之 藏於祕府. 制圖之體有六. 一曰分率 所以辨廣輪之度 二曰準望 所以定彼此之體. 三曰道里 所以定所由之數. 四曰高下 五曰方邪 六曰迂直. 此六者各因地而制宜. 所以校夷險之異.
125. 원풍모해(元豐模楷) (99) 後漢李膺字元禮 穎川襄城人. 性簡亢無所交接. 擧孝廉高第 遷河南尹. 及黨議起 流言轉入大學 諸生三萬餘人 郭林宗‧賈偉節爲其冠 竝與膺‧陳蕃‧王暢更相褒重. 學中語曰 天下模楷李元禮 不畏彊禦陳仲擧 天下俊秀王叔茂. 時張成善風角. 推占當赦 敎子殺人. 膺按殺之. 其弟子上書告 膺等共爲部黨誹訕朝廷. 桓帝震怒 逮捕黨人 收執膺等. 後赦歸田里 禁錮終身. 而黨名猶書王府. 由是海內共相摽搒 指名士爲之稱號. 上曰三君 次曰八俊‧八顧‧八及‧八廚 猶古之八元‧八凱也. 膺拜司隸校尉 諸黃門‧常侍 皆鞫躬屛氣 休沐不敢復出宮省. 是時朝廷綱紀00阤. 膺獨持風裁 以聲名自高. 士有被其容接者 名爲登龍門. 靈帝時 曹節諷有司 奏捕前黨. 皆死獄中.
124. 은사우투(殷師牛鬪) (97) 晉殷仲堪陳郡人. 父師晉陵太守. 初師病積年. 仲堪衣不解帶 躬學醫術 究伎精妙. 執藥揮淚 遂眇一目. 居喪毁. 以孝聞. 孝武帝召爲中庶子 甚相親愛. 伎父嘗患耳聰 聞牀下蟻動 謂之牛鬪. 帝素聞之 而不知其人. 至是問仲堪曰 患此者爲誰. 仲堪流涕而起曰 臣進退維谷. 帝有愧焉. 仲堪能淸言. 每云 三日不讀道德論 便覺舌本閒彊. 其談理與韓康伯齊名. 後假節鎭江陵 爲桓玄追兵逼殺.
123. 광객사영(廣客蛇影) (97) 晉書 樂廣字彦輔 南陽淯陽人. 遷河南尹. 常有親客 久闊不復來. 廣問其故. 答曰 前在坐蒙賜酒. 方飮忽見盃中有蛇 意甚惡之. 旣飮而疾. 于時河南廳事壁上有角弓 漆畵作蛇. 廣意盃中蛇卽角弓影也. 復置酒於前處 謂客曰 盃中復有所見不. 答曰 所見如初. 廣乃告其所以. 客輍然意解 沈痾頓愈. 廣所在爲政. 無當時功譽 每去職 遺愛爲人所思. 凡論人 必先稱其所長 則所短不言而自見. 後代王戎 爲尙書令 始戎薦廣 而終踐其位. 時人美之. 인용 목차 고사성어
122. 송균거수(宋均去獸) (96) 後漢宋均字叔庠 南陽安衆人. 光武時遷九江太守. 郡多虎暴 數爲民患. 常募設檻穽 猶多傷害. 均到 下記屬縣曰 夫虎豹在山 黿鼉在水 各有所託. 且江淮之有猛獸 猶北土有雞豚也. 今爲民害 咎在殘吏. 而勞動張捕 非憂恤之本. 可一去檻穽. 其後傳言 虎相與東游度江.
121. 노공순치(魯恭馴雉) (96) 後漢魯恭字仲康 扶風平陵人. 肅宗時 拜中牟令. 專以德化爲理. 不任刑罰. 郡國螟傷稼. 犬牙緣界 不入中牟. 河南尹袁安聞之 疑其不實 使仁恕掾肥親往廉之. 恭隨行阡陌 俱坐桑下. 有雉過而止其傍. 傍有童兒. 親曰 兒何不捕之. 兒言雉方將雛. 親瞿然起 與恭訣曰 所以來者 欲察君政迹耳. 今蟲不犯境 化及鳥獸 竪子有仁心. 三異也. 還府以狀白安. 是年嘉禾生恭便坐庭中. 安上書言狀 帝異之. 在事三年 州擧尤異. 去官吏人思之. 後爲司徒. 性謙退 奏議依經 潛有補益 然不自顧. 故不以剛直爲稱.
120. 남강유련(南康猶憐) (95) 世說曰 桓溫尙明帝女南康公主. 溫平蜀 以李勢妹爲妾 甚有寵. 嘗著別齋後. 主聞與數十婢拔刃襲之 値李梳頭. 髮垂地 姿貌端麗. 乃徐下地結髮 斂手向主曰 國破家亡 無心至此. 今日若能見殺 猶生之年. 神色閑正 辭氣悽惋. 主於是擲刀 前抱之曰 我見汝亦憐. 何況老奴. 遂善遇之.
119. 곽괴자굴(郭槐自屈) (95) 晉書 賈充字公閭 平陽襄陵人. 前妻李豊女. 豊誅 李氏坐流徙. 後娶郭槐. 號廣城君. 武帝踐阼 李以赦還. 特詔充置左右夫人. 郭槐性妬忌 怒攘袂數充曰 刊定律令 爲佐命之功 我有其分. 李那得與我竝. 充乃爲李築室於永平里 而不往來. 惠帝爲太子 納槐女爲妃. 初槐欲省李氏. 充曰 彼有才氣. 卿往不如不往. 及女爲妃 乃盛威儀而去. 旣入戶 李氏出迎. 槐不覺脚屈 因遂再拜. 自是充每出 槐使人尋之 恐其過李氏. 李氏淑美有才行. 作女訓 行於世. 舊本槐作隗非.
118. 백아절현(伯牙絶絃) (93) 列子曰 伯雅善鼓琴. 鍾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 子期曰 善哉峩峩乎若泰山. 志在流水 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 子期必得之. 呂氏春秋曰 鍾子期死. 伯牙破琴絶絃 終身不復鼓琴. 以爲無足爲鼓者. 인용 목차 고사성어
117. 상수문적(向秀聞笛) (93) 晉書 向秀字子期 河內懷人也. 淸悟而有遠識 少爲山濤所知. 雅好老莊之學. 莊周內外篇 歷世雖有觀者 莫適論其旨統 秀乃爲之解 發明奇趣 振起玄風. 讀之者 超然心悟. 郭象又述而廣之 儒墨之迹見鄙 道家之言遂盛焉. 嵆康善鍛 秀爲之佐 相對欣然 旁若無人. 康誅 秀入洛 作思舊賦云 嵆博綜技藝 於絲竹特妙. 臨當就命 顧視日影 索琴而彈之. 逝將西邁. 經其舊廬. 于時日薄虞泉 寒氷凄然. 隣人有吹笛者 發聲寥亮. 追想曩昔游宴之好 感音而歎. 故作賦云 後爲散騎常侍 在朝不任職 容迹而已.
116. 양웅초현(楊雄草玄) (92) 前漢揚雄字子雲 蜀郡成都人. 有田一壥 有宅一區 世世以農桑爲業. 雄少而好學 不爲章句訓詁 通而已. 博覽無所不見. 爲人簡易佚蕩 口吃不能劇談. 黙而好深湛之思 淸靜亡爲 少耆欲 不汲汲於富貴 不戚戚於貧賤. 不修廉隅以徼名當世. 家産不過十金 乏無儋石之儲晏如也. 自有大度 非聖哲之書不好. 非其意 雖富貴不事. 哀帝時丁‧傅‧董賢用事 諸附離之者 或起家至二千石. 時雄方草太玄 有以自守泊如. 或嘲雄以玄尙白. 雄解之 號曰解嘲. 客有難玄太深 衆人不好. 雄解之 號曰解難.
115. 맹가양소(孟軻養素) (92) 史記 孟軻鄒人. 受業子思之門人. 道旣通 游事齊宣王‧梁惠王 皆不能用. 以爲迂遠而闊於事情. 是時天下方務合從連衡 以攻伐爲賢. 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 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 述仲尼之意 作書七篇. 嘗曰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114. 진복론천(秦宓論天) (90) 蜀志 秦宓字子勑 廣漢綿竹人. 少有才學. 拜長水校尉. 吳遣使張溫來聘 百官往餞. 衆集而宓未往. 丞相亮遣使促之. 溫曰 彼何人也. 亮曰 益州學士也. 及至 溫問曰 君學乎. 宓曰 五尺童子皆學. 何必小人. 溫復問曰 天有頭乎. 宓曰 有. 在西方. 詩曰 乃眷西顧. 以此推之. 溫曰 天有耳乎. 宓曰 天處高而聽卑. 詩云 鶴鳴九皐 聲聞于天. 無耳何以聽之. 溫曰 天有足乎. 宓曰 詩云 天步艱難. 無足何以步之. 溫曰 天有姓乎. 宓曰 姓劉. 天子姓劉 以此知之. 溫曰 日生於東乎. 宓曰 雖生於東 而沒於西. 答問如響應聲. 溫大驚服. 宓之文辯皆此類. 舊本 宓誤作密.
113. 황완대일(黃琬對日) (90) 後漢黃琬字子琰 江夏安陸人. 少辯慧. 祖父瓊初爲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師不見. 瓊以狀聞. 太后詔問所食多少. 瓊對未知所況. 琬年七歲 在旁. 曰 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 瓊大驚 以其言應詔 甚奇愛之. 後瓊爲司徒 琬以公孫拜童子郞 不就. 知名京師. 獻帝初遷大尉 坐免. 及徙西都 起爲司隸校尉. 與司徒王允同謀誅董卓 爲卓將李傕所害.
112. 원굉박저(袁宏泊渚) (89) 晉袁宏字彦伯 陳郡陽夏人. 有逸才文章絶美. 謝尙時鎭牛渚. 秋夜乘月 與左右微服泛江. 會宏在舫中諷詠. 聲淸辭文藻拔. 遣問焉. 卽迎升舟 與譚論 申旦不寐. 自此名譽日茂. 謝安常賞其機對辯速. 後安爲揚州刺史 宏出爲東陽郡 乃祖道於治亭. 時賢皆集. 安欲以卒迫試之 臨別執其手 顧左右取一扇授之曰 聊以贈行. 宏曰 輒當奉揚仁風 慰彼黎庶. 時人歎其率而要焉.
111. 곽문유산(郭文遊山) (89) 晉書 郭文字文擧 河內軹人. 少愛山水 尙嘉遯. 每遊山林 彌旬忘反. 父母終不娶. 辭家游名山. 洛陽陷 乃步擔入吳興餘杭大辟山中 窮谷無人之地 倚木於樹 苫覆其上而居焉. 亦無壁障. 時猛獸爲暴 而文獨宿十餘年 卒無患. 常著鹿裘葛巾 不飮酒食肉. 王導召置園中 七年未嘗出入. 後逃歸臨安 結廬山中.
110. 완첨삼어(阮瞻三語) (87) 晉阮瞻字千里 始平太守咸之子. 性淸虛寡欲自得於懷. 讀書不甚硏求 而黙識其要. 遇理而辯 辭不足而旨有餘. 見司徒王戎. 戎問曰 聖人貴名敎 老莊明自然. 其旨同異. 瞻曰 將無同. 戎咨嗟良久. 卽命辟之. 時謂之三語掾. 永嘉中爲太子舍人 瞻素執無鬼論 自謂. 瞻與之言 良久及鬼神之事 反覆甚苦. 客遂屈. 乃作色曰 鬼神古今聖賢所共傳 君何得獨言無. 卽僕便是鬼. 於是變爲異形 須臾消滅. 瞻大惡 歲餘病卒.
109. 계포일락(季布一諾) (87) 前漢季布楚人. 任俠有名. 項籍使將兵. 數窘高祖. 籍滅 高祖購求布千金 敢有舍匿 罪三族. 布匿濮陽周氏. 周氏迺𩫴鉗布 衣褐 置廣柳車中 幷與其家僮數十之魯朱家所賣之. 朱家心知其季布也. 乃見汝陰侯滕公說曰 季布何罪. 臣各爲其主用職耳. 項氏臣可盡誅耶. 今上始得天下 而以私怨求一人. 何示不廣也. 滕公言於上. 上乃赦布 召見拜郞中 後爲河東守. 布初不說辯士曹丘生. 生至揖布曰 楚人諺曰 得黃金百 不如得季布諾. 足下何以得此聲梁楚之閒哉. 僕與足下俱楚人. 使僕游揚足下名 顧不美乎. 何距僕深也. 布大說 引爲上客. 史記 得黃金百斤 不如得季布諾. 인용 목차 고사성어
108. 회계하거(會稽霞擧) (87) 世說曰 海西時 諸侯每朝 朝堂猶暗. 唯會稽王來 軒軒如朝霞擧. 會稽王謂道子也.
107. 주후산억(周侯山嶷) (87) 世說曰 世目周侯 嶷如斷山. 注 晉陽秋曰 顗正情嶷然 雖一時儕類 皆無敢媟近 周侯謂周顗也.
106. 범장계서(范張鷄黍) (86) 後漢范式字巨卿 山陽金鄕人. 少遊大學 與汝南張劭爲友. 劭字元伯. 二人竝告歸鄕里. 式謂元伯曰 後二年當還. 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 乃共剋期日. 後期方至. 元伯具以白母 請設饌以候之. 母曰 二年之別 千里結言. 爾何相信之審. 對曰 巨卿信士. 必不乖違. 母曰 若然當爲爾醞酒. 至其日 巨卿果到. 升堂拜飮 盡歡而別. 舊注引殺雞炊黍事 無載.
105. 진뢰교칠(陳雷膠漆) (86) 後漢陳重字景公 豫章宜春人. 少與鄱陽雷義爲友. 義字仲公. 太守擧重孝廉 重以讓義. 太守不聽. 義明年擧孝廉 俱在郞署. 後俱拜尙書郞. 義代同時人受罪 以此黜退 重見義去亦以病免. 義後擧茂才 讓於重不應命. 鄕里爲之語曰 膠漆自謂堅 不如陳與雷. 三府同時俱辟 竝至御史.
104. 옹치선후(雍齒先侯) (84) 前漢高祖居雒陽南宮 從復道望見 諸將往往偶語. 上問張良. 良曰 陛下起布衣 與此屬取天下. 今以爲天子 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 所誅者皆平生仇怨. 此屬畏陛下不能盡封 又恐見疑過失及誅. 故相聚謀反耳. 上平生所憎 群臣所共知. 誰最甚者. 上曰 雍齒與我有故怨. 數窘辱我. 我欲殺之 爲功多不忍. 良曰 今急先封齒以示群臣 則人人自堅矣. 於是上置酒 封齒爲什方侯 而急趣丞相御史 定功行封. 群臣罷酒皆喜曰 雍齒且侯 我屬無患矣.

정공을 참수하며 기강을 세운 유방 정공거륙(丁公遽戮) 前漢丁公薛人, 季布母弟. 爲項羽將, 逐窘高祖彭城西. 短兵接高祖急, 顧謂丁公曰: “兩賢豈相戹哉?” 丁公引兵還. 及項羽滅, 丁公謁見, 高祖以丁公徇軍中曰: “丁公爲項王臣不忠, 使項王失天下者也.” 遂斬之曰: “使後爲人臣無傚丁公.” 해석 前漢丁公薛人, 季布母弟. 전한시대의 정공은 설현(薛縣) 사람으로 계포와 같은 어머니를 둔 동생이다. 爲項羽將, 逐窘高祖彭城西. 항우의 장수가 되어 고조 유방을 팽성의 서쪽으로 쫓아냈다. 短兵接高祖急, 顧謂丁公曰: “兩賢豈相戹哉?” 丁公引兵還. 짧은 병기로 유방과 접전을 벌이며 위급해지자 정공을 돌아보며 “그대와 난 뛰어난 이들인데 어째서 서로 괴롭히는가?”라고 말하자 정공은 병사들을 데리고 돌아갔다. 及項羽滅, 丁公謁見, 항우..
101. 왕순수피(王忳綉被) (83) 後漢王忳字少林 廣漢新都人. 嘗詣京師 於空舍中 見一書生金彦疾困 愍而視之. 生曰 我命在須臾. 腰下有金十斤. 願以相贈. 死後乞藏骸骨. 已而命絶. 忳鬻一斤營葬 餘悉置棺下. 人無知者. 忳後署大度亭長. 初到有馬馳入亭中而止. 其日大風 飄一綉被 復墮忳前. 卽言之於縣. 縣以歸忳. 後乘馬到雒縣. 主人見之 問所由得馬. 忳具說其狀 幷及綉被. 主人曰 卿何陰德而致此. 忳因說葬書生事. 主人驚曰 是我子也. 大恩久不報. 天以此彰卿德耳. 由是縣名 仕郡爲功曹.
100. 이곽선주(李郭仙舟) (82) 後漢郭太字林宗 太原界休人. 家世貧賤 博通墳籍 善談論 美音制. 遊洛陽 始見河南尹李膺. 膺大奇之 遂相友善. 名震京師. 後歸鄕里. 諸儒送至河上 車數千兩. 林宗唯與膺同舟而濟. 賓客望之 以爲神仙焉.
99. 순진덕성(荀陳德星) (82) 異苑 陳寔字仲弓 荀淑字季和. 仲弓與諸子姪造季和父子討論. 于時德星聚. 太史奏曰 五百里內有賢人聚.
98. 계야양추(季野陽秋) (81) 晉褚裒字季野 河南陽翟人 康獻皇后父也. 少有簡貴之風. 與杜乂俱有盛名 冠于中興. 桓彛目之曰 季野有皮裏陽秋. 言其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 謝安亦雅重之. 常云 裒雖不言 而四時之氣亦備矣. 仕至征北大將軍.
97. 태초일월(太初日月) (81) 魏志 夏侯玄字太初 沛國譙人. 少知名 弱冠爲黃門侍郞. 嘗進見 與皇后弟毛曾竝坐. 玄恥之 不悅形於色. 明帝恨之 左遷羽林監. 世說曰 曾與玄共坐. 時人謂蒹葭倚玉樹. 又云 朗朗如日月之入懷.
96. 사상구욕(謝尙鴝鵒) (80) 晉謝尙字仁祖. 八歲神悟夙成. 其父鯤嘗携之送客. 或曰 此兒一座之顔回也. 尙曰 坐無尼父焉. 焉別顔回. 席賓歎異. 及長善音樂 博綜衆藝. 王導比之王戎. 長呼爲小安豊. 辟爲掾. 始到府通謁 導以其有勝會 謂曰 聞君能作鴝鵒舞. 一座傾想. 尙著衣幘而舞. 導令坐者撫掌擊節. 尙俯仰其中 旁若無人. 其率詣如此. 終衛將軍‧散騎常侍.
95. 단경목후(檀卿沐猴) (80) 前漢平恩侯許伯入第. 丞相‧御史‧將軍‧中二千石皆賀. 蓋寬饒爲司隸校尉不行. 許伯請之迺往. 酒酣樂作. 長信少府檀長卿起舞 爲沐猴與狗鬪. 坐皆大笑. 寬饒不說. 因起趍出劾奏 長信少府以列卿而沐猴舞 失禮不敬. 宣帝欲佐少府. 許伯爲謝迺解. 寬饒字次公 魏郡人. 明經 以孝廉爲郞. 擧方正 對策高第. 爲人剛直高節 志在奉公. 然深刻喜陷害人 又好言事刺譏 奸犯上意. 時上方用刑法 新任宦官. 寬饒奏曰 方今聖道寖廢 儒術不行 以刑餘成周召 以法律爲詩書. 又引韓氏易傳言 五帝官天下 三王家天下 家以傳子官以傳賢. 若四時之運 功成者去. 上以其怨謗 遂下吏. 自剄.
94. 변화읍옥(卞和泣玉) (78) 韓非子曰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奉獻厲王. 王使玉人相之. 曰 石也. 王以和爲詐而刖其左足. 及武王卽位 和又獻之. 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 石也. 王又以和爲詐而刖其右足. 文王卽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 泣盡而繼之以血. 王聞之 使人問其故曰 天下刖者多矣. 子奚哭之悲. 和曰 吾非庇刖也. 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 貞士而名之以詐. 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 遂命曰和氏之璧.
93. 불의무금(不疑誣金) (78) 前漢直不疑南陽人. 爲郞事文帝. 其同舍有告歸 誤持其同舍郞金去. 已而同舍郞覺亡 意不疑. 不疑謝有之 買金償. 後告歸者而歸金. 亡金郞大慙. 以此稱爲長者. 稍遷中大夫. 朝廷見 人或毁曰 不疑狀貌甚美. 然善盜嫂何也. 不疑聞曰 我乃無兄. 然終不自明. 景帝末爲御史大夫.
92. 별령왕촉(鼈令王蜀) (78) 蜀王本紀曰 荊人鼈令死. 其屍流亡 隨江水上至成都 見蜀王杜宇. 立以爲相. 杜宇號望帝. 自以德不如鼈令 以其國禪之. 開明帝下至五代 有開明尙 始去帝號 復稱王.
91. 힐분흥위(詰汾興魏) (78) 北史 魏聖武皇帝諱詰汾. 嘗田於山澤 見輜輧自天而下. 旣至 見美婦人. 自稱天女 受命相偶. 旦日請還 期年周時復會于此. 言終而別. 及期 帝至先田處 果見天女. 以所生男授帝曰 此君之子也. 當世爲帝王. 語訖而去. 卽始祖神元皇帝也. 故時人諺曰 詰汾皇帝無婦家. 力微皇帝無舅家. 力微神元諱.
90. 재상이 될 정도로 권세가임에도 청렴했던 안영 안영탈속(晏嬰脫粟) (77) 『晏子春秋』曰: “晏嬰字平仲, 爲齊相. 常食脫粟米, 不重味.” 해석 『晏子春秋』曰: “晏嬰字平仲, 爲齊相. 『안자춘추(晏子春秋)』에서 말했다. “안영(晏嬰)의 자는 평중(平仲)으로 제나라의 재상이 되었다. 常食脫粟米, 不重味.” 항상 겨우 껍질만 벗긴 쌀밥만 먹었을 뿐 다른 반찬은 먹질 않았다.” 인용 목차
89. 범염생진(范冉生塵) (77) 後漢范冉字史雲 陳留外黃人. 受業通經. 好違時絶俗 爲激詭之行. 常慕梁伯鸞‧閔仲叔之爲人. 桓帝時爲萊蕪長 遭母憂 不到官. 後辟大尉府. 以狷急 常佩韋於朝. 議者欲爲侍御史. 因遁逃梁沛間 賣卜於市. 遭黨人禁錮 遂推鹿車載妻子 捃拾自資. 或寓息客廬 或依宿樹蔭. 如此十餘年. 乃結草室而居. 有時絶粒 窮居自若. 閭里歌之曰 甑中生塵范史雲 釜中生魚范萊蕪.
88. 추연강상(鄒衍降霜) (76) 燕鄒衍事燕惠王. 左右譖之. 被繫於獄 仰天而哭. 盛夏天爲之降霜. 江淹書曰 昔者賤臣叩心 飛霜擊於燕地 庶女告天 振風襲於齊堂.
87. 서녀진풍(庶女振風) (76) 淮南子曰 庶女告天 雷電下擊 景公臺隕 支體傷折 海水大出. 許愼曰 庶賤之女 齊之寡婦. 無子不嫁 事姑謹敬. 姑無男有女. 女利母財 令母嫁婦. 婦終不肯. 女殺母以誣. 婦不能自明 寃結告天.
86. 조삼취장(曹參趣裝) (75) 前漢曹參沛人. 從高祖有功. 割符封平陽侯. 高祖以長子肥爲齊王 以參爲相國. 九年齊國安集 大稱賢相. 蕭何薨. 參聞之 告舍人 趣治行. 吾且入相. 居無何 果召參. 參代何爲相 擧事無所變更 一遵何之約束. 參薨 百姓歌之曰 蕭何爲相 講若畵一. 曹參代之 守而勿失. 載其淸淨 悶以寧一.
85. 정공고문(于公高門) (75) 前漢于定國字曼倩 東海郯人. 其父于公爲縣獄史郡決曹 決獄平. 罹文法者 于公所決皆不恨. 郡中爲之生立祠. 始其閭門壞 父老方共治之. 于公謂曰 少高大閭門 令容駟馬高蓋車. 我治獄多陰德. 未嘗有所寃. 子孫必有興者. 至定國 宣帝時爲丞相 封西平侯. 子永爲御史大夫 封侯傳世云.
84. 위관무상(衛瓘撫牀) (73) 晉書 衛瓘字伯玉 河東安邑人. 武帝時遷司空. 爲政淸簡 甚得朝野聲譽. 惠帝爲太子 朝臣咸謂純質勿能親政事. 瓘每欲陳啓廢之 而未敢發. 後會宴凌雲臺. 瓘託醉 因跪帝床前曰 臣欲有啓. 欲言而止者三. 因以手撫床曰 此座可惜. 帝悟 因謬曰 公眞大醉邪. 瓘不復有言. 賈后由是怨之. 後告老. 進位太保就第. 惠帝立 以瓘錄尙書事. 賈后素怨瓘 且忌其方直不得騁己淫虐 啓帝作詔 免瓘官. 遂被害.
83. 원앙극좌(袁盎郤坐) (73) 前漢袁盎字絲 安陵人. 孝文時 爲中郞將. 上幸上林 皇后‧愼夫人從. 其在禁中 常同坐. 及坐郞署 盎引卻夫人坐. 夫人怒不肯坐. 上亦怒起. 盎因前說曰 臣聞尊卑有序 則上下和. 今陛下旣已立后. 夫人迺妾. 主豈可同坐哉. 且陛下幸之則厚賜之. 陛下所以爲愼夫人 適所以禍之也. 獨不見人豕乎. 上迺說 入語愼夫人. 夫人賜盎金五十斤. 然亦以數諫不得久居中.
82. 모개공방(毛玠公方) (71) 魏志 毛玠字孝先 陳留平丘人. 魏太祖爲相 玠嘗爲東曹掾 與崔琰竝典選擧. 其擧用皆淸正士. 雖有盛名 而行不由本者 終莫得進. 務以儉率人 由是士以廉節自勵. 雖貴寵之臣 輿服不敢過度. 太祖歎曰 用人如此 使天下人自治. 吾復何爲哉. 文帝爲五官將 親自詣玠 屬所親眷. 玠答曰 老臣以能守職 幸得免戾. 今所設人非遷次. 是以不敢奉命. 請謁不行. 時人憚之. 初太祖平柳城 班所獲器物 特以素屛風‧素馮几賜玠曰 君有古人之風. 故賜君古人之服. 玠居顯位 常布衣蔬食 賞賜以振施貧族. 魏國初建 爲僕射 復典選擧. 時太子未定 而臨淄侯植有寵. 玠密諫曰 近者袁紹以嫡庶不分 覆宗滅國. 廢立大事. 非所宜聞. 後太祖目指曰 此古所謂國之司直 我之周昌也.
81. 산도식량(山濤識量) (71) 晉書 山濤字巨源 河乃懷人. 少有器量 介然不群. 年四十始爲郡上計掾. 擧孝廉. 武帝時遷吏部尙書 前後選擧 周徧內外 竝得其才. 官至右僕射 贈司徒. 初濤布衣家貧. 謂妻韓氏曰 忍飢寒. 我後當作三公. 但不知卿堪作夫人不耳. 及居榮貴 貞愼儉約. 裴楷有知人鑒. 嘗謂濤 若登山臨下 幽然深遠. 王戎亦目濤如璞玉渾金. 人皆欽其寶 莫知名其器. 梁任昉爲范雲讓尙書吏部表云 在魏則毛玠公方也. 居晉則山濤識量. 以臣況之 一何遼落.
68. 양속현어(羊續懸魚) (62) 後漢羊續字興祖 太山平陽人. 爲南陽太守 班宣政令 候民病利. 百姓歎服. 常敝衣薄食車馬羸敗. 府丞嘗獻其生魚. 續受而懸之於庭. 後又進之. 續乃出前所懸者 以杜其意. 靈帝欲以爲太尉. 時拜三公者 皆輸東園禮錢千萬 令中使督之. 名爲左騶. 其所之往輒迎致禮敬 厚加贈賂. 續乃坐使於單席 擧縕袍示之曰 臣所資唯斯而已. 以此故不登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