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李睟光 (3336)
건빵이랑 놀자
1. 小說 曰擧重用力者 先倡爲號頭 眾皆和之曰打號 今築土者呼爲達苦 蓋打號聲訛而然也
32. 俗語曰 强鐵去處 雖秋如春 人莫知其所謂 聞諸鄕人之老 則强鐵乃物名 此物所在數里之內 草木禾稼悉皆枯損故云 按山海經曰 蜚如牛 行水則渴 行草則枯 見則有兵疫 韻府曰 蜚害稼蟲 又獸名 蓋此類也
31. 俗謂不解屬詞者曰 斷足聯句 亦不得成 此語有出處 昔一童儒學作聯句而不知格式 乃成八字一句以示長者 長者以爲違格 遂去其下一字 故時謂斷足聯句此也
30. 諺曰 臨橋須下馬 有路莫乘舡 趙斯文應文平生行路 遇橋輒下 晩得末疾 不便行步 而猶必下馬 其周愼如此
29. 여인이 아름답게 보이는 장소 俗謂女人姸好, 最在三上三下. 最在三上三下. 簾下燭下月下也. ▲ 신윤복의 '월하정인月下情人' 해석 俗謂女人姸好, 세속에서 여인이 아름답고 고운 때는 最在三上三下. 가장 세 가지의 위에 있을 때와 세 가지의 아래에 있을 때라고들 말한다. 蓋樓上墻上馬上, 대체적으로 누각 위에 있을 때와 담장 위에 있을 때와 말 위에 있을 때이고 簾下燭下月下也. 주렴 아래에 있을 때와 불빛 아래에 있을 때와 달빛 아래 있을 때다.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28. 僧梵志詩曰 本是屎尿袋 强作脂粉搽 凡人無所識 喚作一團花 相牽入地獄 卽此是寃家 寃家猶俗言寃讎 中朝人指所愛爲寃家 蓋本於此
27. 炙轂子曰 罔象好食亡人肝腦 而畏虎與栢 故墓上樹栢 墓前立虎 又小說曰 地中有物名蝹 食死人腦 以栢木穿其首則死 故墓前背樹栢云 語甚無稽 然其傳亦久矣
26. 宋羅點曰 自縊死者 其下必有麩炭 日深一日 速掘之則禍止 麩炭或作浮炭 又曰 雷死者不可葬 余甞聞金九齡者客遊關西 遇雷震死 發靷中途又震 葬後又震 理不可曉也
25. 張華物類相感志曰 取逃人衣裳 井中垂運之則逃人自還 以甑帶麻 作線左緊之 縫奴婢衣脊一尺六寸 則無逃走之心 本草曰 取逃人髮 於緯車上却轉之 則迷亂不知所適云 今俗以紙書逃人姓名 貼梁上 亦此類也
24. 說郛曰 夜臥 以所眠草上抽一莖 出長三寸 鬼魅不敢來魘 入田野中見鬼火 以鞍兩鐙相叩作聲 火卽滅 又曰以殭蠶拭馬唇內外 卽不咬人 又曰賣宅之財 買奴婢及生物 並不利於人 賣驢馬之財不聘婦 令家耗不安
23. 梅聖兪曰 有人死 浴斂畢 其屍熱如火 或謂不祥 當有重喪 未幾果驗云 今俗言死者體柔則必有疊喪者 蓋出於此
22. 酉陽雜俎曰 俗諱五月上屋 言五月人蛻上屋見影 魂當去 今俗說本此
21. 酉陽雜俎曰 影不欲照水照井及浴盆中 古人避影爲此云 所謂行不履影 蓋亦此意歟 宋進士夢寅有水中影詩 余見之以爲不祥 果早殞
20. 酉陽雜俎曰 見鵲巢上梁必貴 又曰 下頤無故癢搔 當食異味 西京雜記曰 目瞤得酒食 燈火得錢財 按瞤動也 與瞬同 今之俗說 蓋有所本矣
19. 雜書云 種梨十子 唯二子生梨 餘皆生杜 鶻生三子 一爲鴟鸛 生三子 一爲鶴 未知信否
18. 今俗謂父曰阿父 謂母曰阿㜷 疾痛則呼阿爺 驚恐則呼阿母 此卽屈原所謂疾痛慘怛 未甞不呼父母之義也 阿㜷字出李長吉傳及崔致遠眞鑑碑序 蓋本唐語也
17. 語云 貴老爲近親 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同意 今俗乃有賤老者 獨何心哉
16. 李義山雜纂曰 措大解音聲則廢業 婦人解詩則犯物議 劣奴解字則作過 不如不解也 此言政是
15. 百家名書云 帶子之人 性多毒 忽戲之 恐招悔吝 帶子如瞎子缺子跛子之類 今俗言火者性急 亦此也
14. 宋王群玉言喫乾飯 疾睡着 挑燈長 當路放物 奴婢相也 余欲加之曰 添油滿 置席歪 喜晝寢 飽食卽臥也
13. 淸異錄曰 俗以開花風爲花韝扇 潤花雨爲花沐浴 至花老風雨斷送 蓋花刑耳 又以電爲千里鏡 日月爲千里燭 其語新矣
12. 王彦章曰 豹死留皮 人死留名 又俗語云 樹老傳果 人老傳子 余謂人有死而無可傳之名 有子而無可傳之業者 獨奈何哉
11. 東坡詩久客厭虜饌 按陸放翁云 南朝謂北人曰傖父 蜀人謂中原爲虜子是也 平時關西人謂唐人爲虜 雖甚無謂 亦近於此
10. 歐陽公曰 世言春寒秋熱老健三者 終始不久長之物也 今俗喜用此言 蓋本於歐矣
9. 宋周密癸辛雜識曰 朝議以游士多無檢束 風俗寢壞 遂行下各州 自試于學 按行下二字 本出唐史及陸宣公奏議 而朱子大全中 凡公移文字 皆用此語 其來蓋久矣
8. 宋小說曰 燕北風俗 不問士庶 皆自稱小人 今我國人對尊者 自稱小人 蓋出於此 按漢任尚代班超 謂超曰小人猥承君後云云 其說蓋久矣
7. 俗謂長老爲古佛 稱人父親 亦曰古佛 乃尊親之辭 而未知所由 按佛語 瞿曇謂之古佛 釋迦謂之文佛 蓋本於此
6. 魏文帝詔曰 三世長者知飮食 按長者二字 多出佛書 如舍衛國 有給孤獨長者 斯訶條國 有大富長者是也 俗謂富豪者爲長者 蓋出於此
5. 唐敎坊記曰 敎坊一小兒筋斗絶倫 蓋筋斗 卽今優人倒立之戲也 又朱子遊南岳 聞長老化去詩曰 只麽虛空打筋斗 未知何意 奇高峯大升以爲昔有一僧參長老有契 卽筋斗而去 語在傳燈錄云 未審是否
4. 爾雅曰 按酒 下酒也 梅聖兪詩多用之 又唐李華文曰 所欲酒一盛果一器 腒鱐佐飯而已 今俗按酒佐飯之稱 蓋久矣
3. 古語曰 長安在西而東笑 故謂向京爲西笑 王荊公送朱郞中迎母東歸詩曰 彩衣東笑上歸舡 此蓋自京東歸故云
1. 按越王句踐之句 乃蠻俗發語辭 如謂吳爲句吳之類 又史記 有吳王弟夫槪 又夫差敗越于夫椒註 夫椒卽今椒山云 此夫字 蓋亦語辭
38. 중국사람보다 못하는 4가지와 우리나라만 있는 4가지 我國之人, 有中朝所不及者四, 曰婦女守節, 曰賤人執喪, 曰盲者能卜, 曰武士片箭也; 我國之産, 有中朝所未有者四, 曰鏡面紙, 曰黃毛筆, 曰花紋席, 曰羊角參也. 해석 我國之人, 有中朝所不及者四, 우리나라 사람들이 중국에 미치지 못하는 것이 4가지 있으니 曰婦女守節, 曰賤人執喪, 부녀자의 수절과 천민들이 상례를 집행하는 것과 曰盲者能卜, 曰武士片箭也; 봉사가 점을 칠 수 있는 것과 무사들이 길이가 짧고 크기가 작은 화살을 사용하는 것이다. 我國之産, 有中朝所未有者四, 우리나라의 생산품들 중 중국에 있지 않는 것 중 있는 것이 4가지 있으니 曰鏡面紙, 曰黃毛筆, 경면지와 황모필과 曰花紋席, 曰羊角參也. 화문석과 양각삼이다.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37. 曹南冥云 朝鮮以吏胥亡國 可謂痛切 至于今日 吏胥之害滋甚 爲官者朝更暮遞 席不暇暖 而胥輩從少至老 任事自若 操縱伸縮 專在其手 非止絶簿書盜財物而已 俗謂江流石不轉以此
36. 昔成侃, 成俔 皆貌寢而有文譽 一時諸公宴集 必邀請爲坐客 故俗謂貌陋者爲坐客 出於此云
35. 有婦人被盜入室 計沒奈何 匿床下 指示家藏所在以祈生 賊遂不加害 婦人於火光中用剪刀截取賊衣裾 翌日隣里皆來唁 使僕覘之 有一人衣裾有缺處 卽捕以送官 並其餘黨戮之 人服其有智畧
34. 萬曆己酉 熊化天使出來時 有一朝臣曰 宜愼火 及天使入竟 平壤城中失火 燒廬舍千餘家 大同門樓亦燬 開城府失火 延數百家 怪矣 按南宋時 有熊至城下 人言熊於字爲能火 宜愼火 果延燒民舍十七八 大明孝宗皇帝時 熊入京師西門 未幾城內在處有火災 今所言 蓋見于此也
33. 韓非, 周昌, 司馬相如, 揚雄, 鄧艾皆口吃 蓋不辨於口而辨於心者也
32. 古人言 官至三品 不讀相書 自識貴人 以其閱多故也 頃時相臣成希顔薦鄭光弼 尚震薦李俊慶 人謂有知人之鑑 蓋以是歟
31. 弇州別集曰 陶垕仲爲福建按察使 劾布政使薛大方貪墨 偕召至京 民爲詩曰 陶使再來天有眼 薛公不去地無皮 已而陶果復任云 地無皮 言剝割之甚也
30. 許魯齋言 馬騎上等馬 牛用中等牛 人使下等人 馬上等能致遠 牛中等則馴善 人下等易訓使 若聰明過我 則我反爲所使 此語誠然 可爲使僕役之法也
29. 古人曰 白晝無談人 談人則害生 昏夜無說鬼 說鬼則怪至 此言雖俚 亦有理
28. 山居四要曰 凡臥歌詠大不祥 世言夜臥喜歌者多夭 蓋以是也 又曰 夜行勿歌唱大呼 甞聞虎豹夜聽人唱聲 追害之云 切宜愼之
27. 歐陽公言 思索文字 多在三上 謂馬上廁上枕上也 後人有詩曰 詩從三上覔 理向一中求此也 余以爲詩人吟咏 多在三中 謂醉中愁中病中也
25. 古人曰 子怨父貧 弟攘兄富 妻妾視豐儉爲悲戚 奴僕視盛衰爲勤惰 市道不在門外矣 此言雖似太過 亦經驗世情之言
24. 丘瓊山以孔子封王及諡爲非禮 斥許衡不當仕元 其言正矣 至論秦檜於宋有再造功 與虜和不爲無見 岳飛未必能恢復 詭怪亦甚矣
23. 墨客揮犀曰 仕宦有三難 一統十萬之眾而爲帥 二爲翰林學士 三宰劇邑 三者苟非其材 則事必隳廢 除是三者 雖宰相猶可以常才兼之 然余見世之人 有不揣其材之稱否 而猥當重任者則亦無難矣
22. 陸鴻漸問張志和孰爲往來 志和曰 太虛爲室 明月爲燭 與四海諸公並處 未甞小別 何有往來 余誦其言 便覺胸中豁然 無滯礙也
21. 古語曰 不知其父 視其子 不知其主 視其所使 此言積習所化也 若瞽瞍之有舜 舜之有商均 非其常也
20. 吹劍錄曰 日月並明 皆天子所敬事 而騷人墨客 以姮娥之說 吟謔嘲弄 極其褻狎云 此語然矣 近世有以月荒命題試士 蓋月中有姮娥故也 恐未穩
19. 中朝婦人皆裹足 杜樊川詩 鈿尺裁量減四分 碧琉璃滑裹春雲是也 格致叢書曰 裹足始于妲己 蓋妲己狐精 唯足未變故裹之 因以成俗云 恐未然也
18. 宋太祖問群臣 何以男子跪拜而婦人不跪 皆莫能對 王貽孫曰 古詩長跪問故夫 卽婦人亦跪也 則天時 始拜而不跪 以張建章渤海國記爲證 葉夢得石林燕語曰 禮九拜 雖男子亦不跪 貽孫之言 蓋陋矣 然余按古樂府云 好婦出迎客 伸腰再拜跪 王建宮詞云 一半走來齊跪拜 朱子曰 婦人之拜 在古亦跪 但首不至地耳 又按周天元令命婦爲男子拜云云
17. 陸放翁曰 古所謂揖 但擧手而已 余恐不然 如所云擧手謝 時人擧手謝 盧敖似與揖不同 中朝人馬上則只擧手作揖 李白詩高揖珊瑚鞭此也 論語曰 揖所與立 衣前後襜如也 周禮肅拜註曰 肅拜但俯下手 今揖撎是也 推手曰揖 引手曰撎 然則揖與擧手異矣
16. 金帥粘沒喝 亦曰粘罕 粘罕以二帝諸宮北遷 小說謂粘罕乃宋太祖後身 至以囊痕爲驗 言甚無稽 而續綱目傳下 引此爲說 未知何據
15 宋爲屬猪者 以太祖太宗皆亥生故云 晉爲典午者 按古書 晉避其姓 改司馬官名爲典午 後因之稱晉
14. 堯山堂外紀 東坡南遷時 一妾有娠 不得偕往 出嫁孫氏 比歸覔之 則子生六七齡矣 命名曰覿 後官尚書 卽孫覿也 余按覿乃名人 若坡出則寧有不歸姓之理乎 且外紀 以梁師成亦爲東坡出 朱子語類曰 梁師成自謂東坡遺腹子 待叔黨如親兄弟云
13. 杜牧時號杜紫薇 以其官稱之 別於老杜也 小說云 杜牧有妾 懷孕而出嫁杜筠生子 卽荀鶴也 苟鶴朱梁初 獻詩拜翰林學士而卒 雖有小才 其人不足道也
12. 唐崔湜年三十八執政 常暮出端門 緩轡諷詩 張說見之曰 文與位固可致 其年不可及也 按湜謟附淫后以致祿位 可羞而不可羨也 張乃艷慕如此 亦可鄙矣
11. 昔梁蕭察惡見婦人 相去數步 遙聞其臭 唐元德秀年六十 不識女色而卒 我朝齊安大君未甞近侍妾 竟以無嗣 傳曰 好色人之常情 亦有不然者矣
10. 稗史云 趙咨令東海 雙枯魚噉之二年不盡 人苟如是 寧有貪婪之恥乎 俗謂安東有吝嗇者 懸一魚于壁 每飯望之而食 此乃好事之說 而與稗史所言相近矣
9. 稗史言 唐僖宗之崩以馬踐 宋太宗之崩以箭瘡云 僖宗之事 出於小說諸書 而太宗伐契丹敗績 從行宮嬪皆陷沒 太宗股中二箭 歲歲瘡發 史冊皆不明言 蓋時秘之也 李牧隱貞觀行曰 那知玄花落白羽 謂唐太宗東征時被箭傷眼也 此事雖不載於諸史 而牧隱遊學于元朝 必詳聞其事而乃有云云 必非孟浪語耳
8. 古所謂龍陽君 非女色也 按古書 慕容冲年十二 有龍陽之姿 苻堅幸之 又五代謝彦顒以首面有寵註 首面龍陽之色也
7. 小說言 漢趙過始爲牛耕 前世蓋皆人耕也 余謂長沮桀溺耦而耕是已 然冉耕字伯牛 則春秋時亦似用牛耕矣 按東國史 則新羅智證王時 始用牛耕 頃歲壬辰倭變後 牛畜殆盡 婦子力耕 其功倍苦 舊傳讖說云 十家共一牛 九女仰一夫 至是驗焉
5. 小說 載妲己乃狐精 好食人精血 故喜殺人 此說不曾見經史 蓋好事者杜撰以誑惑人也
4. 東坡志林云 阮籍登廣武而嘆曰 時無英雄 使豎子成名 傷時無劉項也 竪子指魏晉間人耳 此說是 李白詩曰 沈湎呼豎子 狂言非至公 其見錯矣
3. 蘇子之論 有曰武王非聖人 使當時良史有如董狐者 南巢之事 必以叛書 牧野之事 必以弑書 噫甚矣其言之也 此後世非非武王之論所以作也
2. 古樂府註曰 大王寢疾 欲傳季歷以及昌 於是太伯與虞仲去 被髮文身 托爲王採藥 後大王卒 奔喪哭於門 示夷狄之人 不得入王庭 季歷謂太伯當立 垂涕而留之 終不肯止 季歷作哀慕之歌云云 出吳越春秋等書
1. 宛委餘編云 禹父化爲黃熊 己亦化玄熊 妻死而化爲石 妾娶於天 曰聖姑 大抵不經之論 然獨禹爲多 故名神禹 余意禹治水有神功 又象物知神姦故名之 恐非以不經之說也 按神禹二字 本出莊子 又小說 禹爲百神所畏 故巫效之爲禹步云 此亦所以爲神歟
17. 世傳鄭紹宗少時 夢老翁書贈曰 禹跡山川外 虞庭鳥獸間 至燕山甲子 別擧殿試 春閱梨園坊樂七言律詩 紹宗忽思夢中句 演成一聯云 春濃禹跡山川外 樂奏虞庭鳥獸間 金慕齋爲考官 以爲鬼神之語 大加稱賞 遂置上等云 異矣
16. 李判官厚根甞言 夢牡丹花開 花片甚大 而花上皆書許實二字 是何祥耶 余解之曰 是許實姓名者 登第之兆也 古詩云 堪笑牡丹如許大 不成一子謾空枝 但恐其不成子矣 未幾許佐郞實 果得第而其子夭 不復育嗣 可恠
15. 余於夢中得句或一聯或一絶或律詩 覺後了了記憶者多矣 聯句如柳眠風外覺 花信雨中傳 又天開日月風雲筆 地出蛟龍霧雨濤 絶句如鼇頂移蓬島 巴陵失洞庭 欲乘鵬背去 雙袖破靑冥 其鼇頂巴陵 甚奇對也 又我欲爲君平斗極 手酙天酒注生民 陶然一世中和裏 鼓舞羲皇萬古春 又夢人授筆硯詩曰 三條嶽武靑黃色 兩箇山精紫赤紋 嶽武二字 不知何義 又赴京夢得絶句 曰一代風雲會 千年禮樂新 恩波萬里道 花暖鳳城春 留館五箇月 至三月晦打發 則花柳滿城 正如所夢 又少時夢沈政丞守慶呼韻 作風字詩曰 無聲還被有聲招 颯爽初驚萬竅號 夜向竹間偏浙瀝 秋生蘋末更蕭騷 壠頭新麥看成浪 山上長松聽作濤 曾入薰絃能解慍 願隨鵬翼控扶搖 此等句語甚異 非平日所能道也 近數年來 雖或有夢 多不能省得 豈非衰故歟
14. 壬子春 余在北京玉河館 夜夢余登第入殿試爲狀元 有人持試卷來 糊封甚固 迷豚敏求進而開拆 乃策文也 余作詩曰 鳳有奇毛蔚 鸞生二尾新 俄見賀客滿庭 有一妓進酒 問其名 曰彩雲仙也 覺而了了 仍足成尾句曰 彩雲仙獻酒 歌舞滿庭春 是秋敏求以對策登魁科 是其兆也 奇毛二尾對語亦奇
13. 壬辰倭變 大駕西遷 賊鋒充斥 聲問不通 余自嶺南將赴義州行在所 衝肙賊藪 抵永平村舍 七月初夜 夢主上御大明殿 儀衛如平時 綁倭子數十百人 獻俘于庭 以次誅戮訖 百官列立拜賀 余製中興詩以進 覺後記得朝廷命令行千里 季后山河復九州一句 卽語于避亂人 相與慰喜 第未審所謂季后者 到義州言及此事 許公筬嗟訝良久曰 季去一劃乃李字 高麗時有此讖云 後考東國史 果有季無劃高麗亡之說 明年癸巳 國家恢復 異哉
12. 余於甲辰秋 連直巡廳 夢爲外任赴嶺海之間 語音風土 與京殊別 覺後記以一絶曰 豹直巡廳將 龍驤副護軍 無端中夜夢 秋入嶺東雲 翌年爲安邊府使 到官則所見一如所夢 蓋人生行止 莫不前定 異哉
11. 嘉靖庚申 人有夢兩鳳升空 火燒其尾而上 其年別試 閔德鳳爲第一 具鳳齡第二 丁焰第三 萬曆甲申 閔夢龍夢竹林中有虎騰躍 乃提其尾 果得榜末 而朴箎爲狀元 異矣
10. 李完城憲國少時 夢鄭文翼公光弼出二墨 一與鄭林塘惟吉 一與己 後林塘與公 官皆至左議政
9. 李栗谷少時 夢入官府 有吏點閱文簿 問之 則曰陽人壽命長短 皆錄於此 寫與一句曰麝過春山草自香 蓋言其在世 如麝之過山 而所留者名耳 公卒時春秋僅四十九
8. 丁二相應斗未第時 紀夢詩曰 曙色初開玉殿春 位分龍虎夾階陳 中官賜罷天廚醞 浥露宮花滿首新 逮登科 一如所夢云
7. 洪忍齋暹 以吏曹佐郞 被逮金吾 受刑痛楚中 夢府門大闢 羅將唱判府事入 乃身由中門入 坐廳上交椅 諸吏俯伏行禮 覺而異之 後謫還 爲判義禁府事 所見一如夢中 怪矣
6. 鄭林塘甞於夢中 得夢隨魯鳥入江天之句 後築亭於東湖 名曰夢賚亭 有詩曰 白首先朝老判書 閑忙隨分且安居 漁翁報道春江暖 未到花時薦鱖魚 林塘後入相 夢賚之稱 似有徵矣
5. 申光漢少時 夢彩鳥飛入口 自是才思日進 及將典文衡 又夢彩鳥入口 此猶羅含夢呑五色鳥之類也 華使張承憲時 公爲遠接使 有唱和詩 承憲大加稱賞 翌年華使王鶴見公致辭曰 覽皇華集 張天使見壓多矣 其爲華使所服如此 然張王二使 皆非文章之士 不足重也
4. 魚變甲 太宗朝人 將赴殿試 大提學鄭以吾夢得一詩云 三級風雷魚變甲 一春煙景馬希聲 雖云對偶元相敵, 那及龍門上客名 及榜出 壯元果變甲也 人以爲異
3. 小說 宋徽宗夢錢武肅王 乞還兩浙舊疆 覺而韋妃報誕 卽高宗也 人以爲錢王轉世 錢王壽八十一 高宗亦壽八十一 異矣
2. 楊愼曰 武丁甞居民間 已知傅說之賢矣 一朝欲擧而加之臣民之上 未必帖然以聽也 故徵之于夢焉 蓋商俗質而信鬼 因民之所信而導之 是聖人成務之幾也 余謂用修此言 信有所見 然未免以己之私心 度聖人之心也 按史記註 黃帝夢大風吹塵垢 又夢人執千鈞之弩 驅羊萬群 於是求得風后, 力牧云 蓋古聖人以精會神 能致交孚感應有如此者 不可謂無是理也
1. 酉陽雜俎曰 瞽者無夢 知夢者習也 余謂莊子曰至人無夢 然則瞽者爲近於至人歟 以其專內視絶思慮 故能不夢也歟 雜俎又曰 愚者少夢 則不獨至人爲然
4. 唐李光弼母有鬚數十 長五寸許 封韓國夫人 二子皆封郡王 亦異矣
3. 隋書曰 高麗婦人 辮髮釪 以雜綵及珠爲飾 董越賦所謂女鬢掩耳 不見佩璫是也, 習俗之成 蓋久矣
2. 古者小兒胎髮必剃 故曆書有剃頭吉日 又有丁不剃頭之文 古諺曰 小兒不剃頭則腹痛是也
1. 宛委餘編曰 髻自燧人氏 以髮相纏而無擊縛 女媧氏以竹爲笄 堯璘爲笄 周文王加珠翠翹花 名曰鳳䯻 又名步搖䯻 晉永嘉間 婦人束髮甚緩 被於額角 過於耳 太元中 婦人緩鬢傾䯻 以爲盛飾 用髮旣多 不可恒戴 乃先於木及籠上裝之 名曰假䯻 今我國婦人之有假首 蓋出於此
6. 鼻之下口之上曰人中 趙孟頫云 自此而上眼耳鼻皆雙竅 自此而下口曁二便皆單竅 三畫陰三畫陽 成泰卦也 王弇州曰 以婦人言之 下有雙乳 豈單竅乎 余謂雙乳不在九竅之數 弇州之言亦戲耳
5. 按口上曰髭 下曰承漿 漿水也 頤下曰鬚 在頰曰髯 其上連髮曰鬢 又上自頸項咽喉嗌脰胸臆膺膈 中而脇腋肩臂肘腕手掌 下至髖髀股膝脚脛足趾踝跟皆異名 人之有身 不自知者多矣
4. 張湛目疾方云 損讀書減思慮 專內視簡外觀 朝晩起夜早眠 凡六物熬以神火 下以氣篩 蘊於胸中 長服不已 非但明目 亦可延年 今元斯文鐸少時 用鯨油讀書 患眼不見物 醫言非針藥可治 必須三年閉眼不開 乃有效 元依其言 不出戶三年 始開眼 可察秋毫云
3. 老子曰 五色令人目盲 而養生書云 皁糊屛風 可養目力 養生書又云 不食畜獸肝 畜獸臨宰之時 忿氣聚肝 不宜於目明矣 然本草云 靑羊肝牛肝猪肝兔肝明目 爲說不同
2. 古人云 鼻中之氣 陽時在左 陰時在右 亥子之交 兩鼻俱通 道家所謂玉洞雙開者也 甞見一老僧能以左右鼻出入息 占知時刻不差
1. 按人之孔竅 氣血呼吸 皆通於天 天有九重 人有九竅 天有四時以制十二月 人有四肢以使十二節 又天不足西北 故人之右邊耳目先衰 地不滿東南 故人之左邊手足先痺 素問曰 右耳目不如左明 左手足不如右强 亦一證也
3. 道經曰 天有三寶 日月星 人有三寶 精氣神 譚景昇曰 存三抱一者 鍊精化氣 鍊氣化神 鍊神合道 象川翁曰 精能生氣 氣能生神 榮衛一身 莫大於此 余謂三寶之中 以精爲首 是知精者又氣與神之本也
2. 醫書云 心竅方寸 神明居焉 蓋方寸者 心之竅也 徐庶所謂方寸地 乃指心而言 今人因此直以心爲方寸則未穩
1. 邵子曰 神者人之主 將寐在脾 熟寐在腎 將寤在肝 正寤在心 以此觀之 心爲陽明之位 神之所舍也 乃人君南面 主宰萬物之眾 故曰天君 內經所謂心者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是也
9. 佛語曰 地水火風 和合成人 筋骨肌肉 皆屬于地 精血津液 皆屬于水 呼吸溫煖 皆屬于火 靈明活動 皆屬于風 是以風止則氣絶 火去則身冷 水竭則無血 土散則身裂 此所謂四大成形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