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Huainantzu (868)
건빵이랑 놀자
11. 日冬至 則斗北中繩 陰氣極 陽氣萌 故曰冬至爲德 日夏至 則斗南中繩 陽氣極 陰氣萌 故曰夏至爲刑 陰氣極 則下至黃泉 北至北極 故不可以鑿地穿井 萬物閉藏 蟄蟲首穴 故曰德在室 陽氣極 則南至南極 上至朱天 故不可以夷丘上屋 萬物蕃息 五穀兆長 故曰德在野 日冬至 則水從之 日夏至 則火從之 故五月 火正而水漏 十一月 水正而陰勝
10. 凡二十紀一千五百二十歲大終 日月星辰 復始甲寅元 日行一度 而歲有奇四分度之一 故四歲 而積千四百六十一日 而復合故舍 八十歲而復 故曰子午卯酉爲二繩 丑寅辰巳未申戌亥 爲四鉤 東北爲報德之維也 西南爲背陽之維 東南爲常羊之維 西北爲蹏通之維
9. 太微者太一之庭也 紫宮者太一之居也 軒轅者帝妃之舍也 咸池者水魚之囿也 天阿者羣神之闕也 四宮者所以爲司賞罰 太微者主朱鳥 紫宮執斗而左旋 日行一度 以周於天 日冬至峻狼之山 日移一度 月行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 而夏至牛首之山 反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而成一歲 天一元始 正月建寅 日月俱入營室五度 天一以始建 七十六歲 日月復以正月入營室五度 無餘分 名曰一紀
8. 明庶風至 則正封疆 修田疇 淸明風至則出弊帛 使諸侯 景風至 則爵有位 賞有功 凉風至 則報至德 祀四郊 閶闔風至 則收縣羞 琴瑟不張 不周風至 則修宮室 繕邊城 廣莫風至 則閉關梁 決刑罰 何謂五官 東方爲田 南方爲司馬 西方爲理 北方爲司空 中央爲都 何謂六府 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戎巳亥是也
7. 何謂八風 距日冬至 四十五日 條風至 條風至四十五日 明庶風至 明庶風至四十五日 淸明風至 淸明風至四十五日 景風至 景風至四十五日 凉風至 凉風至四十五日 閶闔風至 閶闔風至四十五日 不周風至 不周風至四十五日 廣莫風至 條風至 則出輕繫 去稽留
6. 熒惑常以十月入太微 受制而出 行列宿 司無道之國 爲亂爲賊 爲疾爲喪 爲饑爲兵 出入無常 辯變其色 時見時匿 鎭星以甲寅元始建斗 歲鎭行一宿 當居而弗居 其國亡土 未當居而居之 其國益地歲熟 日行二十八分度之一 歲行十二度百一十二分度之五 二十八歲而周 太白元始 以正月甲寅 與熒惑晨出東方 二百四十日而入 入百二十日 而夕出西方 二百四十日而入 入三十五日 而復出東方 出以辰戌 入以丑未 當出而不出 未當入而入 天下偃兵 當入而不入 當出而不出 天下興兵 辰星正四時 常以二月春分 效奎婁 以五月夏至 效東井輿鬼 以八月秋分 效角亢 以十一月冬至 效斗牽牛 出以辰戌 入以丑未 出二旬而入 晨候之東方 夕候之西方 一時不出 其時不和 四時不出 天下大飢
5. 何謂五星 東方木也 其帝 太皥 其佐句芒 執規而治春 其神爲歲星 其獸蒼龍 其音角 其日甲乙 南方火也 其帝炎帝 其佐朱明 執衡而治夏 其神爲熒惑 其獸朱鳥 其音徵 其日丙丁 中央土也 其帝黃帝 其佐后土 執繩而制四方 其神爲鎭星 其獸黃龍 其音宮 其日戊己 西方金也 其帝少昊 其佐蓐收 執矩而治秋 其神爲太白 其獸白虎 其音商 其日庚辛 北方水也 其帝顓頊 其佐玄冥 執權而治冬 其神爲辰星 其獸玄武 其音羽 其日壬癸 太陰在四仲 則歲星行三宿 太陰在四鉤 則歲星行二宿 二八十六 三四十二 故十二歲 而行二十八宿 日行十一分度之一 歲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 十二歲而周
4. 五星八風 二十八宿 五官六府 紫宮太微 軒轅咸池 四守天阿 何謂九野 中央曰鈞天 其星角亢氐 東方曰蒼天 其星房心尾 東北曰變天 其星箕斗牽牛 北方曰玄天 其星須女虛危營室 西北方曰幽天 其星東壁奎婁 西方曰皓天 其星胃昻畢 西南方曰朱天 其星觜雟參東井 南方曰炎天 其星輿鬼柳七星 東南方曰陽天 其星 張翼軫
3. 火上蕁 水下流 故鳥飛而高 魚動而下 物類相動 本標相應 故陽燧見日 則燃而爲火 方諸見月 則津而爲水 虎嘯而谷風至 龍擧而景雲屬 麒麟鬪 而日月食 鯨魚死 而慧星出 蠶珥絲 而商弦絶 賁星墜而勃海決 人主之情 上通于天 故誅暴 則多飄風 枉法令 則多蟲螟 殺不辜 則國赤地 令不收 則多淫雨 四時者天之吏也 日月者天之使也 星辰者天之期也 虹蜺彗星者天之忌也 天有九野 九千九百九十九隅 去地五億萬里
2. 天道曰圓 地道曰方 方者主幽圓者主明 明者吐氣者也 是故火曰外景 幽者含氣者也 是故水曰內景 吐氣者施 含氣者化 是故陽施陰化 天之偏氣 怒者爲風 天地之含氣 和者爲雨 陰陽相薄 感而爲雷 激而爲霆 亂而爲霧 陽氣勝 則散而爲雨露 陰氣勝則凝而爲霜雪 毛羽者飛行之類也 故屬於陽 介鱗者蟄伏之類也 故屬於陰 日者陽之主也 是故春夏則羣獸除 日至而麋鹿解 月者陰之宗也 是以月虛而魚腦流 月死而蠃蛖膲
1. 天墜未形 馮馮翼翼 洞洞灟灟 故曰大昭 道始于虛霩 虛霩生宇宙 宇宙生氣 氣有漢垠 淸陽者薄靡而爲天 重濁者凝滯而爲地 淸妙之合專易 重濁之凝竭難 故天先成 而地後定 天地之襲精 爲陰陽 陰陽之專精 爲四時 四時之散精 爲萬物 積陽之熱氣生火 火氣之精者爲日 積陰之寒氣爲水 水氣之精者爲月 日月之淫爲精者爲星辰 天受日月星辰 地受水潦塵埃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爲帝 怒而觸不周之山 天柱折 地維絶 天傾西北 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滿東南 故水潦塵埃歸焉
2. 숙진훈(俶眞訓) 1. 有始者 有未始有有始者 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 有有者 有無者 有未始有有無者 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無無者 有未始有有無者 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無者 所謂有始者 繁憤未發萌兆牙蘖 未有形埒垠堮 無無蝡蝡 將欲生興而未成物類 有未始有有始者 天氣始下 地氣始上 陰陽錯合 相與優游競暢于宇宙之間 被德含和 繽紛蘢蓯 欲與物接 而未成兆朕 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 天含和而未降 地懷氣而未揚 虛無寂寞 蕭條霄雿 無有仿佛 氣遂而大通冥冥者也 2. 有有者 言萬物摻落 根莖枝葉 靑葱苓蘢 萑蔰炫煌 蠉飛蝡動 蚑行噲息 可切徇把握 而有數量 有無者 視之不見其形 聽之不聞其聲 捫之不可得也 望之不可極也 儲與巵冶 浩浩瀚瀚 不可隱儀揆度 而通光耀者 有未始有有無者 包裹天地 陶冶萬物 大通混冥 深閎廣大 不可爲外 析豪剖芒 不可爲內 無環堵之宇 而生有無之根 有未始有夫未..
27. 夫歷陽之都 一夕反而爲湖 勇力聖知 與罷怯不肖者同命 巫山之上順風縱火 膏夏紫芝 與蕭艾俱死 故河魚不得明目 穉稼不得育時 其所生者 然也 故世治則愚者不得獨亂 世亂則智者 不能獨治 身蹈于濁世之中 而責道之不行也 是猶兩絆騏驥 而求其致千里也 置猨檻中 則與豚同 非不巧捷也 無所肆其能也 舜之耕陶也 不能利其里 南面王則德施乎四海 仁非能益也 處便而勢利也 古之聖人 其和愉寧靜性也 其志得道行命也 是故性遭命而後能行 命得性而後能明 烏號之弓 谿子之弩 不能無絃而射 越舲蜀艇 不能無水而浮 今矰繳機而在上 罔罟張而在下 雖欲翶翔 其勢焉得 故詩云 采采卷耳 不盈傾筐 嗟我懷人 寘彼周行 以言慕遠世也
26. 逮至夏桀殷紂 燔生人辜諫者 爲炮烙 鑄金柱 剖賢人之心 析才子之脛 醢鬼侯之女 葅梅伯之骸 當此之時 豈嶢山崩 三川涸 飛鳥鎩翼 走獸擠脚 當此之時 豈獨無聖人哉 然而不能通其道者 不遇其世 夫鳥飛千仞之上 獸走叢薄之中 禍猶及之 又況編戶齊民乎 由此觀之 體道者 不專在於我 亦有繫於世矣
24. 有其人 不遇其時 身猶不能脫 又況無道乎 且人之情 耳目應感動 心志知憂樂 手足之㩌疾?? 辟寒暑 所以與物接也 蜂蠆螫指 而神不能憺 蚊虻噆膚 而知不能平 夫憂患之來 攖人心也 非直蜂蠆之螫毒 而蚊虻之慘怛也 而欲靜漠虛無 奈之何哉 夫目察秋毫之末 耳不聞雷霆之聲 耳調玉石之聲 目不見太山之高 何則小有所志 而大有所忘也 今萬物之來 擢拔吾性 攓取吾情 有若泉源 雖欲勿稟 其可得邪 今夫樹木者 灌以瀿水 疇以肥壞 一人養之 十人拔之 則必無餘?? 又況與一國同伐之哉 雖欲久生 豈可得乎
23. 夫化生者不死 而化物者不化 神經於驪山大行 而不能難 入於四海九江 而不能濡 處小隘而不塞 橫??天地之間而不窕 不通此者 雖目數千羊之群 耳分八風之調 足蹀陽阿之舞 而手會綠水之趨 智終天地 明照日月 辯解連環 澤潤玉石 猶無益於治天下也 靜漠恬澹 所以養性也 和愉虛無 所以養德也 外不滑內 則性得其宜 性不動和 則德安其位養生以經世 抱德以終年 可謂能體道矣 若然者 血脈無鬱滯 五藏無蔚氣 禍福弗能撓滑 非譽弗能塵垢 故能致其極 非有其世 孰能濟焉
21. 夫鑑明者 塵垢 弗能薶 神淸者 嗜欲弗能亂 精神已越於外 而事復返之 是失之於本 而求之於末也 外內無符 而欲與物接 弊其玄光 而求知之于耳目 是釋其炤炤 而道其冥冥也 是之謂失道 心有所至 而神喟然在之 反之於虛 則消鑠滅息 此聖人之游也 故古之治天下也 必達乎性命之情 其擧錯未必同也 其合於道一也 夫夏日之不被裘者 非愛之也 燠有餘於身也 冬日之 不用翣者 非簡之也 淸有餘於適也 夫聖人量服而食 度形而衣 節於己而已 貪汚之心奚由生哉 故能有天下者 必無以天下爲也 能有名譽者 必無以趨行求者也
20. 若然者 始天下之間 猶飛羽浮芥也 孰肯分分然 以物爲事也 水之性眞淸 而土汩之 人性安靜 而嗜欲亂之 夫人之所受於天者 耳目之於聲色也 口鼻之於芳臭也 飢膚之於寒燠也 其情一也 或通於神明 或不免於癡狂者 何也 其所爲制者 異也 是故神者智之淵也 淵淸則智明矣 智者心之府也 智公則心平矣 人莫鑑於流沫 而鑑於止水者 以其靜也 莫竅形於生鐵 而窺於明鏡者 以覩其易也 夫唯易且靜 形物之性也 由此觀之 用也必假之於弗用也 是故虛室生白吉祥止也
19. 夫世之所以喪性命 有衰漸以然 所由來者 久矣 是故聖人之學也 欲以反性於初 而游心於虛也 達人之學也 欲以通性於遼廓 而覺於寂漠也 若夫俗世之學也 則不然 擢德攓性 內愁五藏 外勞耳目 乃始招蟯振繾物之毫芒 搖消掉捎仁義禮樂 暴行越智於天下 以招號名聲於世 此我所羞而不爲也 是故與其有天下也不若有說也 與其有說也 不若尙羊物之終始也 而條達有無之際 是故擧世而譽之不加勸 擧世而非之不加沮 定于死生之境 而通于榮辱之理 雖有炎火洪水 彌靡於天下 神無虧缺於胸臆之中矣
18. 乃至神農黃帝 剖判大宗 竅領天地 襲九窾 重九愸 提挈陰陽 嫥梡剛柔 枝解葉貫萬物百族 使各有經紀條貫 於此萬民睢睢盱盱然 莫不竦身而載聽視 是故治而不能和 下棲遲至于昆吾夏后之世 嗜欲連於物 聰明於外 而性命失其得 施及周室之衰 澆淳散樸 雜道以僞 儉德以行 而巧故萌生 周室衰 而王道廢 儒墨乃始列道而議 分徒而訟 於是博學以疑聖 華誣以脅衆 弦歌鼓舞 緣飾詩書 以買名譽於天下 繁登降之禮 飾紱冕之服 聚衆不足以極其變 積財不足以贍其費 於是萬民乃始慲觟離跂 各欲行其知僞 以求鑿枘於世 而錯擇名利 是故百姓曼衍於淫荒之陂 而失其大宗之本
17. 夫人之狗於世也 必形繫而神泄 故不浼於虛 使我可係羇者 必其有命在於外也 至德之世 甘瞑于溷澖之域 而徒倚于汙漫之宇 提挈天地 而委萬物 以鴻濛爲景柱 而浮揚乎無畛崖之際 是故聖人呼吸陰陽之氣 而群生莫不顒顒然 仰其德 以和順 當此之時 莫之領理 決離隱密而自成 渾渾蒼蒼 純樸未散 旁薄爲一 而萬物大優 是故雖有羿之知 而無所用之 及世之衰也 至伏羲氏 其道昧昧芒芒然 吟德懷和 被施頗烈 而知乃始昧昧芒芒 皆欲離其童蒙之心 而覺視於天地之間 是故其德煩而不能一
16. 燭十日 而使風雨 臣雷公 役夸父 妾宓妃 妻織女 天地之間 何足以留其志 是故虛無者 道之舍 平易者道之素 夫人之事其神 而嬈其精 營慧然而有求於外 此皆失其神明 而離其宅也 是故凍者假兼衣于春 而暍者望冷風于秋 夫有病於內者 必有色於外矣 夫梣木色靑翳 而蠃瘉蝸睆 此皆治目之藥也 人無故求此物者 必有蔽其明者 聖人之所以駭天下者 眞人未嘗過焉 賢人之所以矯世俗者 聖人未嘗觀焉 夫牛蹏之涔 無尺之鯉 塊阜之山 無丈之材 所以然者何也 皆其營宇狹小 而不能容巨大也 又況乎以無裹之者邪 此其爲山淵之勢亦遠矣
15. 夫趨舍行僞者 爲精求于外也 精有湫盡 而行無窮極 則滑心濁神 而惑亂其本矣 其所守者不定 而外淫於世俗之風 所斷者差跌 而內以濁其淸明 是故躊躇以終 而不得須臾恬澹矣 是故聖人內修道術 而不外飾仁義 不知耳目之宜 而游于精神之和 若然者 下揆三泉 上尋九天 橫廓六合 揲貫萬物 此聖人之游也 若夫眞人 則動溶于至虛 而游于滅亡之也 騎蜚廉而從敦圄 馳於方外 休乎宇內
14. 今夫積惠重厚 累愛襲恩 以聲華喣苻嫗 掩萬民百姓 使之訢訢然 人樂其性者 仁也 擧大功 立顯名 體君臣 正上下 明親疎 等貴賤 存危國 繼絶世 決挐治煩 興毁宗 立無後者 義也 閉九竅 藏心志 棄聰明 反無識 芒然仿佯于塵埃之外 而消搖于無事之業 含陰吐陽 而萬物和同者 德也 是故道散而爲德 德溢而爲仁義 仁義立 而道德廢矣 百圍之木 斬而爲犧尊 鏤之以剞劂雜之以靑黃 華藻鎛鮮 龍蛇虎豹 曲成文章 然其斷在溝中 一比犧尊溝中之斷 則醜美有間矣 然而失木性鈞也 是故神越者其言華 德蕩者其行僞 至精亡於中 而言行觀於外 此不免以身役物矣
13. 夫疾風勃木 而不能拔毛髮 雲臺之高 墮者折脊碎腦 而蚊蝱適足以翶翔 夫與蚑蟯同乘天機 夫受形於一圈 飛輕微細者 猶足以脫其命 又況未有類也 由此觀之 無形而生有形亦明矣 是故聖人託其神於靈府 而歸於萬物之初 視於冥冥 聽於無聲 冥冥之中 獨見曉焉 寂漠之中 獨有照焉 其用之也 以不用 其不用也 而後能用之 其知也 乃不知 其不知也 而後能知之也 夫天不定 日月無所載 地不定 草木無所植 所立於身者不寧 是非無所形 是故有眞人 然後有眞知 其所持者不明 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歟
12. 今夫善射者 有儀表之度 如工匠有規矩之數 此皆所得以至於妙 然而奚仲 不能爲逢蒙 造父不能爲伯樂也 是曰諭於一曲 而不通于萬方之際也 今以涅染緇 則墨於涅 以藍染靑 則靑於藍 涅非緇也 靑非藍也 玆雖遇其母 而無能復化已 是何 則以諭其轉而益薄也 何況夫未始有涅藍造化之者乎 其爲化也 雖鏤金石 書竹帛 何足以擧其數 由此觀之 物莫不生於有也 小大優游矣 夫秋毫之末 淪於無間 而復歸於大矣 蘆苻之厚 通於無圻 而復反於敦龐 若夫無秋毫之微 蘆苻之厚 四達無境 通于無圻 而莫之要御要御者 其襲微重妙 挺挏萬物 揣丸變化 天地之間 何足以論之
11. 今夫冶工之鑄器 金踊躍于鑪中 必有波溢而播棄者 其中地而凝滯 亦有以象於物者矣 其形雖有所小用哉 然未可以保於周室之九鼎也 又況比於規形者乎 其與道相去亦遠矣 今夫萬物之疏躍枝擧 百事之莖葉條㮆 皆本於一根 而條循千萬也 若此則有所受之矣 而非所授者 所授者無受也 而無不受也 無不受也者 譬若周雲之蘢蓯 遼巢彭濞而爲雨 沈溺萬物 而不與爲濕焉
10. 夫天之所覆 地之所載 六合所包 陰陽所濡 雨露所濡 道德所扶 此皆生一父母而閱一和也 是故槐楡與橘柚 合而爲兄弟 有苗與三危 通爲一家 夫目視鴻鵠之飛 耳聽琴瑟之聲 而心在鴈門之間 一身之中 神之分離剖判 六合之內 一擧而千萬里 是故自其異者視之 肝膽胡越 自其同者視之 萬物一圈也 百家異說 各有所出 若夫墨楊申商之於治道 猶蓋之無一橑 而輪之無一輻 有之可以備數 無之未有害於用也 己自以爲獨擅之 不通之于天地之情也
9. 是故與至人居 使家忘貧 使王公簡其富貴 而樂卑賤 勇者衰其氣 貪者消其欲 坐而不敎 立而不議 虛而往者 實而歸 故不言而能飮人而和 是故至道無爲 一龍一蛇 盈縮卷舒 與時變化 外從其風 內守其性 耳目不耀 思慮不營 其所居神者臺簡以游太淸 引楯萬物 群美萌生 是故事其神者 神去之 休其神者 神居之 道出一原 通九門 散六衢 設於無垓坫之宇 寂漠以虛無 非有爲於物也 物以有爲於己也 是故擧事而順于道者 非道之所爲也 道之所施也
8. 是故生不足以使之 利何足以動之 死不足以禁之 害何足以恐之 明於死生之分 達於利害之變 雖以天下之大易 骭之一毛 無所槩於志也 夫貴賤之於身也 猶條風之時麗也 毁譽之於己 猶蚊虻之一過也 夫秉皓白而不黑 行純粹而不糅 處玄冥而不闇 休于天鈞而不闇 孟門終隆之山 不能禁 唯體道能不敗 湍瀨旋淵呂梁之深 不能留也 太行石澗飛狐句望之險 不能難也 是故身處江海之上 而神游魏闕之下 非得一原 孰能至於此哉
7. 夫挾依於蚑蟯之術 提挈人間之際 撢掞挺挏世之風俗 以摸蕭牽連物之微妙 猶得肆其志 充其欲 何況懷瓌瑋之道 忘肝膽 遺耳目 獨浮游無方之外 不與物相幣摋 中徒倚無形之域 而和以天地者乎 若然者 偃其聰明 而抱其大素 以利害爲塵垢 以死生爲晝夜 是故目觀玉輅琬象之狀 耳聽白雪淸角之聲 不能以亂其神 登千仞之谿 臨蝯眩之岸 不足以滑其和 譬若鍾山之玉 炊以鑢炭 三日三夜 而色澤不變 則至德天地之精也
6. 其道可以大美興 而難以算計擧也 是故日計之不足 而歲計之有餘 夫魚相忘於江湖 人相忘於道術 古之眞人 立於天地之本 中至優游 抱德燙和 而萬物雜累焉 孰肯解構人間之事 以物煩其性命乎 夫道有經紀條貫 得一之道 連千枝萬葉 是故貴有以行令 賤有以忘卑 貧有以樂業 困有以處危 夫大寒至 霜雪降 然後知松柏之茂也 據難履危 利害陳于前 然後知聖人之不失道也 是故能戴大員者 履大方 鏡太淸者 視大明 立太平者 處大堂 能游冥冥者 與日月同光 是故以道爲竿 以德爲綸 禮樂爲鉤 仁義爲餌 投之於江 浮之於海 萬物紛紛 孰非其有
5. 夫聖人用心 杖性因神 相扶而得終始 是故其寐不夢 其覺不憂 古之人 有處混冥之中 神氣不蕩于外 萬物恬漠以愉靜 攙搶衡杓之氣 莫不彌靡 而不能爲害 當此之時 萬民猖狂 不知東西 含哺而游 鼓服而熙 交被天和 食于地德 不以曲故是非相尤 茫茫沈沈 是謂大治 於是在上位者 左右而使之 毋淫其性 鎭撫而有之 毋遷其德 是故仁義不布 而萬物蕃殖 賞罰不施 而天下賓服
4. 是故文章成獸 瓜牙移易 志與心變 神與形化 方其爲虎也 不知其嘗爲人也 方其爲人 不知其且爲虎也 二者代謝舛馳 各樂其成形 狡猾鈍惽 是非無端 孰知其所萌 夫水嚮冬 則凝而爲氷 氷迎春 則泮而爲水 氷水移易于前後 若周圓而趨 孰暇知其所苦樂乎 是故形傷于寒暑燥濕之虐者 形死而神壯 神傷乎喜怒思慮之患者 神盡而形有餘 故罷馬之死也 剝之若槁 狡狗之死也 割之猶猶濡 是故傷死者 其鬼嬈 時旣者其神漠 是皆不得形神俱沒也
3. 夫大塊載我以形 勞我以生 逸我以老 休我以死 善我生者 乃所以善我死也 夫藏舟於壑 藏山於澤 人謂之固矣 雖然夜半有力者 負而趨 寐者不知 猶有所遁 若藏天下於天下 則無所遁其形矣 物豈可謂無大揚搉乎 一範人之形而猶喜 若人者 千變萬化 而未始有極也 弊而復新 其爲樂也 可勝計邪 譬若夢爲鳥而飛於天 夢爲魚而沒於淵 方其夢也 不知其夢也 覺而後知其夢也 今將有大覺 然後知今此之爲大夢也 始吾未生之時 焉知生之爲樂也 今吾未死 又焉知死之不樂也 昔公牛哀轉病也 七日化爲虎 其兄掩戶而入覘之 則虎搏而殺之
2. 有有者 言萬物摻落 根莖枝葉 靑葱苓蘢 萑蔰炫煌 蠉飛蝡動 蚑行噲息 可切徇把握 而有數量 有無者 視之不見其形 聽之不聞其聲 捫之不可得也 望之不可極也 儲與巵冶 浩浩瀚瀚 不可隱儀揆度 而通光耀者 有未始有有無者 包裹天地 陶冶萬物 大通混冥 深閎廣大 不可爲外 析豪剖芒 不可爲內 無環堵之宇 而生有無之根 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無者 天地未剖 陰陽未判 四時未分 萬物未生 汪然平靜 寂然淸澄 莫見其形 若光耀之間於無有 退而自失也 曰予能有無 而未能無無也 及其爲無無 至妙何從及此哉
1. 有始者 有未始有有始者 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 有有者 有無者 有未始有有無者 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無無者 有未始有有無者 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無者 所謂有始者 繁憤未發萌兆牙蘖 未有形埒垠堮 無無蝡蝡 將欲生興而未成物類 有未始有有始者 天氣始下 地氣始上 陰陽錯合 相與優游競暢于宇宙之間 被德含和 繽紛蘢蓯 欲與物接 而未成兆朕 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 天含和而未降 地懷氣而未揚 虛無寂寞 蕭條霄雿 無有仿佛 氣遂而大通冥冥者也
1. 원도훈(原道訓) 1. 夫道者 覆天載地 廓四方 柝八極 高不可際 深不可測 包裹天地 稟授無形 源流泉浡沖而徐盈 混混汩汩 濁而徐淸 故植之而塞于天地 橫之而彌于四海 施之無窮 而無所朝夕 舒之幎於六合 卷之不盈於一握 約而能張 幽而能明 弱而能强 柔而能剛 橫四維 而含陰陽 紘宇宙 而章三光 甚淖而滒 甚纖而微 山以之高 淵以之深 獸以之走 鳥以之飛 日月以之明 星辰以之行 麟以之游 鳳以之翔 2. 泰古二皇 得道之柄 立於中央 神與化游 以撫四方 是故能天運地滯 輪轉而無廢 水流而不止 與萬物終始 風興雲蒸 事無不應 雷聲雨降 竝應無窮 鬼出電入 龍興鸞集 鈞旋轂轉 周而復匝 已彫已琢 還反於樸 無爲爲之 而合于道 無爲言之 而通乎德 恬愉無矜 而得于和 有萬不同 而便于性 神託于秋毫之末 而大於宇宙之總 其德優天地 而和陰陽 節四時 而調五行 呴嫗覆育 萬物群生 潤于草木..
30. 今夫狂者之不能避水火之難 而越溝瀆之險者 豈無形神氣志哉 然而用之異也 失其所守之位 而離其外內之舍 是故擧錯不能當 動靜不能中 終身運枯形于連嶁別埒之門 而蹪蹈于汚壑穽陷之中 雖生俱與人鈞 然而不免爲人戮笑者何也 形神相失也 故以神爲主者 形從而利 以形爲制者 神從而害 貪饕多欲之人 漠민於勢利 誘慕於名位 冀以過人之智 植于高世 則精神日耗而彌遠 久淫而不還 形閉中距 則神無由入矣 是以天下 時有盲妄自失之患 此膏燭之類也 火逾然 而消逾亟 夫精神氣志者 靜而日充者以壯 躁而日耗者以老 是故聖人 將養其神 和柔其氣 平夷其形 而與道沈浮俛仰 恬然則縱之 迫則用之 其縱之也 若委衣 其用之也 若發機 如是則萬物之化無不遇 而百事之變 無不應
29. 今人之所以眭然能視 영然能聽 形體能抗 而百節可屈伸 察能分白黑 視醜美 而知能別同異 明是非者何也 氣爲之充 而神爲之使也 何以知其然也 凡人之志 各有所在 而神有所繫者 其行也 足蹪趎埳 頭抵植木 而不自知也 招之而不能見也 呼之而不能聞也 耳目非去之也 然而不能應者何也 神失其守也 故在於小 則忘於大 在於中 則忘於外 在於上 則忘於外 在於上 則忘於下 在於左 則忘於右 無所不充 則無所不在 是故貴虛者 以毫末爲宅也
28. 是故不以康爲樂 不以慊爲悲 不以貴爲安 不以賤爲危 形神氣志 各居其宜 以隨天地之 所爲 夫形者生之舍也 氣者生之充也 神者生之制也 一失位 則三者傷矣 是故聖人使人各處其位守其職 而不得相干也 故夫形者非其所安 而處之則廢 氣不當其所充而用之則泄 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則昧 此三者不可不愼守也 夫擧天下萬物 蚑蟯貞蟲 蝡動蚑作 皆知其所喜憎利害者何也 以其性之在焉而不離也 忽去之 則骨肉無倫矣
27. 夫性命者 與形俱出其宗 形備而性命成 性命成而 好憎生矣 故士有一定之論 女有不易之行 規矩不能方圓 鉋繩不能曲直 天地之永 登丘不可爲修 居卑不可爲短 是故得道者 窮而不攝 達而不榮 處高而不機 持盈而不傾 新而不剆 久而不渝 入火不焦 入水不濡 是故不待勢而尊 不待財而富 不待力而强 平虛下流 與化翶翔 若然者 藏金於山 藏珠於淵 不利貨財 不貪勢名
26. 聖人處之 不足以營其精神 亂其氣志 使心怵然失其情性 處窮僻之鄕 側谿谷之間 隱于榛薄之中 環堵之室 茨之以生茅 蓬戶瓮牖 揉桑爲樞 上漏下溼 潤浸北房 雪霜瀼灖 浸潭苽蔣 逍遙于廣澤之中 而仿洋于山峽之旁 此齊民之所爲形殖黎累憂悲 而不得志也 聖人處之不爲愁悴怨懟 而不失其所以自樂也 是何也 則內有以通于天機 而不以貴賤貧富勞逸 失其志德者也 故夫烏之啞啞 鵲之唶唶 豈嘗爲寒暑燥溼 變其聲哉 是故夫得道已定 而不待萬物之推移也 非以一時之變化 而定吾所以自得也 吾所謂得者 性命之情 處其所安也
25. 夫天下者 亦吾有也 吾亦天下之有也 天下之與我 豈有間哉 夫有天下者 豈必攝權持勢 操殺生之柄 而以行其號令邪 吾所謂有天下者 非謂此也 自得而已 自得則天下亦得我矣 吾與天下相得 則常相有已 又焉有不得容其間者乎 所謂自得者 全其身者也 全其身 則與道爲一矣 故雖游於江潯海裔 馳要褭 建翠蓋 目觀掉羽武象之樂 耳聽滔剆奇麗激抮之音 揚鄭衛之浩樂 結激楚之遺風 射沼濱之高鳥 逐苑囿之走獸 此齊民之所以淫泆流湎
23. 喬木之下 空穴之中 足以適情 無以自得也 雖以天下爲家 萬民爲臣妾 不足以養生也 能至于無樂者 則無不樂 無不樂 則至極樂矣 夫建鐘鼓 列管絃 席旃茵 博旄象 耳聽朝歌北鄙靡靡之樂 齊靡曼之色 陳酒行觴 夜以繼日 强弩弋高鳥 走犬逐狡免 此其爲樂也 炎炎赫赫 怵然若有所誘慕 解車休馬 罷酒徹樂 而心忽然若有所喪 悵然若有所亡也 是何則不以內樂外 而以外樂內 樂作而喜 曲終而悲 悲喜轉而相生 精神亂營 不得須臾平 察其所以 不得其形 而日以傷生失其得者也 是故內不得於中 稟授於外而以自飾也 不浸于肌膚 不浹於骨髓 不留于心志 不滯于五藏 故從外入者 無主於中不止 從中出者 無應於外不行
22. 古之人有居巖穴 而神不遺者 末世有勢爲萬乘而日憂悲者 由此觀之 聖亡乎治人 而在于得道 樂亡乎富貴 而在于得和 知大己而小天下 則幾於道矣 所謂樂者 豈必處京臺章華 游雲夢沙丘 耳聽九韶六瑩 口味煎熬芬芳 馳騁夷道 釣射鷫鷞之樂乎 吾所謂樂者 人得其得者也 夫得其得者 不以奢爲樂 不以廉爲悲 與陰俱閉 與陽俱開 故子夏心戰而臞 得道而肥 聖人不以身役物 不以欲滑和 是故其爲懽不忻忻 其爲悲不惙惙 萬方百變消搖而無所定 吾獨慷慨 遺物而與道同出 是故有以自得之也
21. 中之得 則五藏寧 思慮平 筋力勁强 耳目聰明 疏達而不悖 堅强而不궤 所大過 而無所不逮 處小而不逼 處大而不窕 其魂不躁 其神不嬈 湫漻寂寞 爲天下梟 大道坦坦 去身不遠 求之近者 往而復反 近謂身也 迫則能應 感則能動 沕穆無窮 變無形像 優游委縱 如響之與景 登高臨下 無失所秉 履危行險 無忘玄仗 能存之此 其道不虧 萬物粉糅 與之轉化 以聽天下 若背風而馳 是謂至德 至德則樂矣
20. 夫任耳目以聽視者 勞形而不明 以知慮爲治者苦心而無功 是故聖人一度循軌 不變其宜 不易其常 放準循繩 曲因其當 夫喜怒者道之邪也 憂悲者德之失也 好憎者心之過也 嗜欲者性之累也 人大怒破陰 大喜墜陽 薄氣發瘖 驚怖爲狂 憂悲多恚 病乃成積 好憎繁多 禍乃相隨 故心不憂樂 德之至也 通而不變 靜之至也 嗜欲不載 虛之至也 無所好憎 平之至也 不與物散 粹之至也 能此五者 則通於神明 通於神明者 得其內者也 是故以中制外 百事不廢 中能得之 則外能收之
19. 故音者宮立而五音形矣 味者甘立而五味亭矣 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 道者一立而萬物生矣 是故一之理施四海 一之解際天地 其全也純兮若璞 其散也混兮若濁 濁而徐淸 沖而徐盈 澹兮其若深淵 汎兮其若浮雲 若無而有 若亡而存 萬物之總 皆閱一孔 百事之根 皆出一門 其動無形 變化若神其行無迹 常後而先 是故至人之治也 掩其聰明 滅其文章 依道廢智 與民同出于公 去其誘慕除其嗜欲 損其思慮 約其所守則察 寡其所求則得
18. 所謂無形者 一之謂也 所謂一者 無匹合於天下者也 卓然獨立 塊然獨處 上通九天 下貫九野 員不中規 方不中矩 大渾而爲一葉累而無根 懷囊天地 爲道關門 穆忞隱閔 純德獨存 布施而不旣 用之而不勤 是故視之不見其形 聽之不聞其聲 徇之不得其身 無形而有形生焉 無聲而五音鳴焉 無味而五味形焉 無色而五色成焉 是故有生於無實出於虛 天下爲之圈 則名實同居 音之數不過五 而五音之變 不可勝聽也 味之和不過五 而五味之和 不可勝嘗也 色之數不過五 而五色之變 不可勝觀也
17. 是故無所私 而無所公 靡濫振蕩 與天地鴻洞 無所左 而無所右 蟠委錯紾 與萬物始終 是謂至德 夫水所以能成其至德於天下者 以其淖溺潤滑也 故老聃之言曰 天下至柔 馳騁天下之至堅 出於無有 入於無間 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 夫無形者物之大祖也 無音者 聲之大宗也 其子爲光 其孫爲水 皆生於無形乎 夫光可見而不可握 水可徇而不可毁 故有像之類 莫尊於水 出生入死 自無蹠有 自有蹠無 而以衰賤矣 是故淸淨者 德之至也 而柔弱子 道之要也 虛無恬愉者 萬物之用也 肅然應感殷然 反本則淪於無形矣
16. 天下之物 莫柔弱於水 然而大不可極 深不可測 修極於無窮 遠淪於無涯 息耗減益 通於不訾 上天則爲雨露 下地則爲潤澤 萬物弗得不生 百事不得不成 大包群生而無私好 澤及蚑蟯而不求報 富贍天下而不旣 德施百姓而不費 行而不可得窮極也 微而不可得把握也 擊之無創 刺之不傷 斬之不斷 焚之不然 淖溺流遁 錯繆相紛 而不可靡散 利貫金石 强濟天下 動溶無形之域 而翶翔忽區之上 邅回川谷之間 而滔騰大荒之野 有餘不足與天地 取與授萬物 而無所前後
15. 由此觀之 先者則後者之弓矢質的也 猶錞之與刃 刃犯難 而錞無患者 何也 以其託於後位也 此俗世庸民之所公見也 而賢知者 弗能避也 所謂後者 非謂其底滯而不發 凝竭而不流 貴其周於數 而合於時也 夫執道理 以耦變 先亦制後 後亦制先 是何則不失其所以制人 人不能制也 時之反側 間不容息 先之則大過 後之則不逮 夫日回而月周 時不與人游 故聖人不貴尺之璧 而重寸之陰 時難得而易失也 禹之趨時也 履遺而弗取 冠卦而弗顧 非爭其先也 而爭其得時也 是故聖人守淸道 而抱雌節 因巡應變 常後而不先 柔弱以靜 舒安以定 攻大磨堅 莫能與之爭
14. 所謂志弱者事强者 柔毳安靜 藏於不敢 行於不能 恬然無慮 動不失時 與萬物回周旋轉 不爲先唱 感而應之 是故貴者必以賤爲號 而高者 必以下爲基 託小以包大 在中以制外 行柔而剛 用弱而强 轉化推移 得一之道 而以少正多 所謂其事强者 遭變應卒 排患扞難 力無不勝 敵無不凌 應化揆時 莫能害之 是故欲剛者 必以柔守之 欲强者 必以弱保之 積於柔則剛 積於弱則强 觀其所積 以知禍福之鄕 强勝不若己者 至於若己者而同 柔勝出於己者 其力不可量 故兵强則滅 木强則折 革固則裂 齒堅於舌 而先之弊 是故柔弱者生之榦也 而堅强者死之徒也 先唱者窮之路也 後動者達之原也 何以知其然也 凡人中壽七十歲 然而趨舍指湊 日以月悔也 以至於死 故蘧伯玉年五十 而知四十九年非 何者 先者難爲知 而後者易爲攻也 先者上高 則後者攀之 先者踰下 則後者蹶之 先者隤陷 則後者以謀 先者敗績 則後者違之
13. 夫能理三苗 朝羽民 徙裸國 納肅愼 未發號施令 而移風易俗者 其唯心行者乎 法度刑罰 何足以致之也 是故聖人內修其本 而不外飾其末 保其精神 偃其智故 漠然無爲而無不爲也 澹然無治而無不治也 所謂無爲者 不先物爲也 所謂無不爲者 因物之所爲也 所謂無治者 不易自然也 所謂無不治者 因物之相然也 萬物有所生 而獨知守其根 百事有所出 而獨知守其門 故窮無窮 極無極 照物而不眩 響應而不乏 此之謂天解 故得道者 志弱而事强 心虛而應當
12. 昔共工之力 觸不周之山 使地東南傾 與高辛爭爲帝 遂潛于淵 宗族殘滅 繼嗣絶祀 越王翳逃山穴 越人熏而出之 遂不得已 由此觀之 得在時 不在爭 治在道 不在聖 土處下不爭高 故安而不危 水下流不爭先 故疾而不遲 昔舜耕於歷山 朞年而田者 爭處墝埆 以封壤肥饒相讓 釣於河濱 朞年而漁者 爭處湍瀨 以曲隅深潭相予 當此之時 口不設言 手不指麾 執玄德於心 而化馳若神 使舜無其志 雖口辯而戶說之 不能化一人 是故不道之道 莽乎大哉
11. 所謂人者 偶차智故 曲巧僞詐 所以俛仰於世人 而與俗交者也 故牛歧蹏而戴角 馬被髦而全足者 天也 絡馬之口 穿牛之鼻者人也 循天者 與道游者也 隨人者與俗交者也 夫井魚不可與語大 拘於隘也 夏蟲不可與語寒 篤於時也 曲士不可與語至道 拘於俗 束於敎也 故聖人不以人滑天 不以欲亂情 不謀而當 不言而信 不慮而得 不爲而成 精通于靈府 與造化者爲人 夫善游者溺 善騎者墮 各以其所好 反自爲禍 是故好事者 未嘗不中 爭利者未嘗不窮也 인용 목차 장자 井底之蛙
10. 九疑之南 陸事寡 而水事衆 於是民人被髮文身 以像鱗蟲 短綣不絝 以便涉游 短袂揚卷 以便刺舟 因之也 鴈門之北狄 不穀食 賤長貴壯 俗尙氣力 人不弛弓 馬不解勒 便之也 故禹之裸國 解衣而入 衣帶而出 因之也 今夫徙樹者 失其陰陽之性 則莫不枯槁 故橘樹之江北 則化而爲枳 鴝鵒不過濟 貈渡汶而死 形性不可易 勢居不可移也 是故達於道者 反於淸淨 究於物者 終於無爲 以恬養性 以漠處神 則入于天門 所謂天者 純粹樸素質直皓白 未始有與雜糅者也
9. 是故春風至則甘雨降 生育萬物 羽者嫗伏 毛者孕育 草木榮華 鳥獸卵胎 莫見其爲者 而功旣成矣 秋風下霜 倒生挫傷 鷹鵃博驇 昆蟲蟄藏 草木注根 魚鼇湊淵 莫見其爲者 滅而無形 木處榛巢 水居窟穴 禽獸有艽 人民有室 陸處宜牛馬 舟行宜多水 匈奴出穢裘 干越生葛絺 各生所急 以備燥溼 各因所處 以御寒暑 竝得其宜 物便其所 由此觀之 萬物固以自然 聖人又何事焉
8. 夫峭法刻誅者 非覇王之業也 箠策繁用者 非致遠之術也 離朱之明 察箴末於百步之外 不能見淵中之魚 師曠之聰 合八風之調 而不能聽十里之外 故任一人之能 不足以治三畝之宅也 修道理之數 因天地之自然 則六合不足均也 是故禹之決瀆也 因水以爲師 神農之播穀也 因苗以爲敎 夫萍樹根於水 木樹根於土 鳥排虛而飛 獸蹠實而走 蛟龍水居 虎豹山處 天地之性也 兩木相摩而然 金火相守而流 員者常轉 窾者主浮 自然之勢也
7. 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 諸侯背之 海外有狡心 禹知天下之叛也 乃壞城平池 散財物 焚甲兵 施之以德 海外賓伏 四夷納職 合諸侯於塗山 執玉帛者萬國 故機械之心 藏於胸中 則純白不粹 神德不全 在身者不知 何遠之所能懷 是故革堅則兵利 城成則衝生 若以湯沃沸 亂乃逾甚 是故鞭噬狗 策蹏馬 而欲敎之 雖伊尹造父 弗能化 欲害之心 亡於中 則饑虎可尾 何況狗馬之類乎 故體道者逸而不窮 任數者勞而無功
6. 夫臨江而釣 曠日而不能盈羅 雖有鉤箴芒距 微綸芳餌 加之以詹何娟嬛之數 猶不能與網罟爭得也 射者扞烏號之弓 彎綦衛之箭 重之羿逢蒙子之巧 以要飛鳥 猶不能與羅者競多 何則以所持之小也 張天下以爲之籠 因江海以爲之罟 又何亡魚失鳥之有乎 故矢不若繳 繳不若無形之像 夫釋大道 而任小數無以異於使蟹捕鼠 蟾蠩捕蚤 不足以禁姦塞邪 亂乃逾滋
5. 人生而靜 天之性也 感而後動 性之害也 物至而神應 知之動也 知與物接 而好憎生焉 好憎成形 而知誘於外 不能反己 而天理滅矣 故達於道者 不以人易天 外與物化 而內不失其情 至無而供其求 時騁而要其宿 小大修短 各有其具 萬物之至 騰踴肴亂 而不失其數 是以處上 而民弗重 居前而衆弗害 天下歸之 姦邪畏之 以其無爭於萬物也 故莫敢與之爭
4. 末世之御 雖有輕車良馬 勁策利錣 不能與之爭先 是故大丈夫 恬然無思 澹然無慮 以天爲蓋 以地爲輿 四時爲馬 陰陽爲騶 乘雲陵霄 與造化者俱 縱志舒節 以馳大區 可以步而步 可以驟而驟 令雨師灑道 使風伯掃塵 電以爲鞭策 雷以爲車輪 上游于霄雿之野 下出于無垠之門 劉覽徧照 復守以全 經營四隅 還反於樞 故以天爲蓋 則無不覆也 以地爲輿 則無不載也 四時爲馬 則無不使也 陰陽爲御 則無不備也 是故疾而不搖 遠而不勞 四支不動 聰明不損 而知八紘九野之形 埒者 何也 執道要之柄 而游於無窮之地 是故 天下之事 不可爲也 因其自然而推之 萬物之變 不可究也 秉其要歸之趣 夫鏡水之與形接也 不設智故 而方圓曲直 弗能逃也 是故響不肆應 而景不一設 叫呼仿佛 黙然自得
3. 夫太上之道 生萬物而不有 成化像而弗宰 跂行喙息 蠉飛蝡動 待而後生 莫之知德 待而後死 莫之能怨 得以利者 不能譽 用而敗者 不能非 收聚畜積 而不加富 布施稟授 而不益貧 旋縣而不可究 纖微而不可勤 累之而不高 墮之而不下 益之而不衆 損之而不寡 斲之而不薄 殺之而不殘 鑿之而不深 塡之而不淺 忽兮怳兮 不可爲象兮 怳兮忽兮 用不屈兮 幽兮冥兮 應無形兮 遂兮洞兮 不虛動兮 與剛柔卷舒兮 與陰陽俛仰兮 昔者馮夷大丙之御也 乘雲車 入雲蜺 游微霧 騖怳忽 歷遠彌高 以極往 經霜雪而無迹 照日光而無景 扶搖抮抱羊角而上 經紀山川 蹈騰崑崙 排閶闔 淪天門
2. 泰古二皇 得道之柄 立於中央 神與化游 以撫四方 是故能天運地滯 輪轉而無廢 水流而不止 與萬物終始 風興雲蒸 事無不應 雷聲雨降 竝應無窮 鬼出電入 龍興鸞集 鈞旋轂轉 周而復匝 已彫已琢 還反於樸 無爲爲之 而合于道 無爲言之 而通乎德 恬愉無矜 而得于和 有萬不同 而便于性 神託于秋毫之末 而大於宇宙之總 其德優天地 而和陰陽 節四時 而調五行 呴嫗覆育 萬物群生 潤于草木 浸于金石 禽獸碩大 毫毛潤澤 羽翼奮也 角觡生也 獸胎不贕 鳥卵不毈 父無喪子之憂 兄無哭弟之哀 童子不孤 婦人不孀 虹蜺不出 賊星不行 含德之所致也
1. 夫道者 覆天載地 廓四方 柝八極 高不可際 深不可測 包裹天地 稟授無形 源流泉浡沖而徐盈 混混汩汩 濁而徐淸 故植之而塞于天地 橫之而彌于四海 施之無窮 而無所朝夕 舒之幎於六合 卷之不盈於一握 約而能張 幽而能明 弱而能强 柔而能剛 橫四維 而含陰陽 紘宇宙 而章三光 甚淖而滒 甚纖而微 山以之高 淵以之深 獸以之走 鳥以之飛 日月以之明 星辰以之行 麟以之游 鳳以之翔
16. 새옹지마(塞翁之馬) 삶을 거시적 시각으로 봐야하는 이유 夫禍福之轉而相生, 其變難見也.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馬無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其父曰: “此何遽不爲福乎?” 居數月其馬將駿馬而歸, 人皆賀之, 其父曰: “此何遽不爲禍乎?” 家富良馬, 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 其父曰: “此何遽不爲福乎?” 居一年, 胡人大入塞, 丁壯者引弦而戰, 近塞之人, 死者十九, 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故福之爲禍, 禍之爲福, 化不可極, 深不可測也. -『淮南子』 「人間訓」 해석 夫禍福之轉而相生, 其變難見也. 재앙과 복이 전환하여 상생하니 변화를 예측하기 어렵다.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변방에 사는 사람 중에 재주가 뛰어난 사람이 있었다. 馬無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말이 아무런 까닭도 없이 도망쳐 오랑캐의 땅으로 들어가니 사람들이 모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