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문집/지봉유설 (3446)
건빵이랑 놀자
77. 漢成帝時 有披香博士淖方成 乃宮中女博士也
76. 漢書 昌邑王賀妻十六人 其妻中一人嚴羅紂 乃執金吾嚴延年之女 按紂音敷 蓋古字通用 嚴延年以昌邑王舅 劾霍光擅廢立 而當時敬憚 不加之罪 用爲大官 可謂近古矣
75. 漢宣帝 戾太子之孫 而有司上太子諡曰戾 史良娣曰戾后 宣帝可之 此所謂雖孝子慈孫 不能改者也 當時諡法之嚴可想
74. 前漢書田蚡傳首鼠兩端註 首鼠一前一却也 後漢書曰首施兩端 又曰二虜首施 梗我北垂 此施字無註可考 然似與首鼠之義異矣 或曰鼠作施爲是
73. 漢書霍光傳 最佳其廢昌邑王事 首末摸寫如畫 眞化工手也 昌邑王傳 亦自好
72. 史記曰僮手指千 按人以指計 千指乃百人也 如云三百指 乃三十人也 又李蔡爲人在下中註 以九品而論在下之中 當第八 蓋如唐書考中中考下下之謂也
71. 霍光傳曰愛幸監奴註 奴之監知家務者 古詩云昔有霍家奴 姓馮名子都 依倚將軍勢 調笑酒家胡 蓋卽所謂監奴也 今謂士大夫家奴爲別監者 有所本矣
70. 漢淮南王安上書曰如使越人徼幸以逆執事之顔行註 顔行猶鴈行 在前行故曰顔也 行音杭 本出管子輕重篇
69. 蘇武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 去藏之也 取鼠所去草實而食之 按劉攽云北方野鼠之類甚多 掘得食之 而其草實乃去藏也 下說似是 古逸書曰蘇武茹田鼠以爲糧此也
68. 史記 駱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 爲無禮 按說郛 眞臘國人畏熱 晝則長幼入水群浴取凉云 蓋以南方地暖故也
67. 史記 董偃靑韝綠幘 韋昭曰 韝形如射 韝廝徒之服 取其便於用 乘輿進食者服之 蓋以韋韜其袖 恐汚食飮云 今俗謂之袖甲 是其制也
66. 史記司馬相如傳 記其字與小名 而如蕭, 曹, 陳平, 董仲舒傳 不及其字何也 豈班彪所謂文重思煩 多不齊一者歟
65. 韓信權謀雄畧 三代後一人 而不能出蕭何範圍之內 蓋其初薦之者何也 其終殺之者亦何也 何負信甚矣 而信臨死 無一言怨何 唯曰爲女子所詐 豈猶不知其給也歟 申光漢詩曰 智力竟爲兒女困 一生操縱在蕭何 有見於此也
64. 將軍紀信 以死脫漢高之厄 壯矣烈矣 而高祖唯封其子爲侯 更無褒異之典 馬史亦不爲立傳何也 如三老董公及四皓姓名 皆不載史傳 可惜
63. 史記曰 王者之遣將也 跪而推轂云云 又鄭當時推轂士常引以爲賢於己 蓋言薦人如車輪運轉也 唐詩萬乘親推雙闕下 此用遣將推轂之意而省文耳
62. 太史公貨殖傳 並記市井鄙瑣之徒 而其人姓名 當與天壤俱弊 豈非托於文章故耶 所謂非附靑雲之士 烏能施於後世者信矣
61. 李廣傳 廣數奇毋令當單于註 數音身角切 宋景文以爲江南本漢書 數所具切 角字乃具字之誤 按王維詩 以數奇對天幸 杜詩 數奇謫關塞 道廣存箕穎 羅隱詩 數奇當自愧 時薄欲何干 豈無所考而然哉 後漢馮衍曰 吾數奇命薄云云 亦可證矣
60. 秦時誹謗之律重矣 漢興 除秦苛法 而顔異以腹誹誅 司馬遷以口語刑 蓋寬饒以上書死 楊惲以放言戮 其亦酷矣 寔秦之遺弊歟
59. 漢書 天子不能具鈞駟 王世貞言是時天子亦駟馬矣 余按秦始皇制天子乘六馬 袁盎所謂陛下騁六飛之馬是也 然則其曰鈞駟 及崔寔政論曰四牡橫犇 皇路險傾云者 蓋因古制而言
58. 史記中尉宋昌進曰云云註 昌宋義孫也 後拜宋昌爲衛將軍 又封昌爲壯武侯 此外無聞 豈文帝不任私人故歟
57. 陸賈傳尉佗魋結註 夷人本被髮左袵 佗同其風俗 但魋其髮而結之也 余見安南人皆被髮 蓋其俗自古然矣 且史記數見不鮮註 恐其久而厭也 漢書作數擊鮮非也
56. 按漢高帝十一年春正月 淮陰侯韓信謀叛 夷三族 將軍柴武斬韓王信於參谷 兩韓信同時被誅 怪矣
55. 史記 相者許負 應劭曰 負河內溫人老嫗也 高祖封負爲亭侯 是知婦人亦有封邑 按高帝記武負註 俗謂老大母曰阿負
54. 通鑑 項王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 邑萬戶 吾爲若德 乃自刎而死 按漢書 爲若德云者 向呂馬童言之 而通鑑截去本文 故其言似不類 殊無意謂 是知筆削者之難矣
53. 項籍傳 漢追及之 崔簡易以爲漢追當爲句 謂漢追者及之也 此言似是
52. 項羽傳 大司馬周殷叛楚 擧九江兵 隨劉賈會垓下 項王兵少食盡 漢圍之數重 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 項王乃大驚曰 漢皆已得楚乎云云 是時羽雖窮蹙 未遽亡也 一聞楚歌 疑其手下擧叛而之漢 故蒼黃驚怯 乘夜突出 自取顚沛 豈而天誘其衷 而實周殷歸漢之功也 夫羽之垓下 猶虎之堣也 虎不可出於山 使羽不出 雖有漢軍百萬 莫之敢攖 而旣出則是自失其在山之勢矣 雖虎而翼 不過一劍頭血耳 惜乎羽之智不及於負堣之虎也
51. 按史記註 項羽己巳生 死時年三十一云
50. 史記張良傳 天下游士 離其親戚 棄墳墓 漢書作左親戚 左謂棄避之也 史記太史公傳 張空拳冒白刃 漢書作張空弮 韻書謂張弩之空弮 非擧手也
49. 漢書韓信傳曰 奉咫尺之書 說文曰 咫八寸也 陳遵傳曰 與人尺牘 皆藏去云云 尺牘乃古制也 今謂書簡爲書尺 蓋以此也 又漢書 以尺一板寫詔書 故謂之尺一詔 以三尺竹簡寫法 故謂之三尺法
48. 史記 齊人安期生以策干項羽 羽不用 此與遺舄秦皇者 恐是二人 特其姓同耳
47. 樊噲傳項羽旣饗軍士中酒 註曰中酒酒酣 又曰飮酒之中也 不醉不醒 故謂之中 後世中酒之言 蓋本於此
46. 韓信傳 漂母曰吾哀王孫而進食 劉德以爲秦末多失國 言王孫公子 尊之也 余意信爲韓姓 故雖非韓之子孫 而以王孫稱之也 如果韓之子孫 則豈不封爲韓王乎
45. 史記 酈生踵軍門上謁 又曰酈生嗔目叱使者 使者懼而失謁 跪拾謁還走入報註 謁刺名也 古之門狀 今曰拜帖云 如言謁拜投謁 皆此意
44. 通鑑 項羽爲人 慄悍猾賊 按漢書高帝紀作禍賊註 好爲禍害而殘賊也
43. 張良五世相韓 按良大父開地 相昭侯, 宣惠王, 襄哀王, 父平, 相釐王, 悼惠王 所謂五世非張良之五世 乃以韓君五世而言也
42. 張良傳曰東見滄海君註 滄海君 東夷君長 又漢武帝元年 東夷穢君南閭等降 爲滄海郡 余按濊國舊在江陵 而今五臺山 有滄海郡舊址 其土人相傳云 斷可信也 馬史云孝文時, 將軍陳武等曰 南越朝鮮 自全秦時內屬爲臣子 武帝時吳賈滅朝鮮 置滄海郡 又朝鮮傳曰 朝鮮自燕至秦時爲臣屬云 觀此則秦漢間 朝鮮與中國相通 固可知矣 其滄海君與力士必皆異人 而文獻無徵 惜哉
41. 漢書陳涉傳 夥涉之爲王 葉夢得云夥吳楚發語驚大之辭 余謂是說似矣 但此等文字 後人未可以己意强解 杜詩曰讀書難字過是矣
40. 馬史殖貨傳 秦文孝繆居雍隙隴蜀之貨物而多賈註 地居隴蜀之間要路 故曰隙 今唐本皆以隙爲讀 余謂隙當屬下句 蓋言秦居雍而間於隴蜀也
39. 李斯傳禽鹿視肉註 禽鹿猶禽獸也 言如禽獸但知視肉而食之 余謂此言恐誤 山海經曰 視肉聚肉形如牛肝 有兩目云
38. 方士徐市 忍男女三千人入海不返 是見幾而作者 其先於四皓矣 所謂三神山不死藥 亦恐是詭言 假曰採藥 何至於用許多童男女乎 蓋始皇童心未悛 故爲方士舞弄而不悟 眞可謂大愚者
37. 史記 方士侯生, 盧生 譏議始皇 因亡去 蓋知天下將亂 因托而隱遁也 此與安期生以赤玉舄一隻遺秦皇曰求我於蓬萊同意 秦皇囊括天下 而不能得二生 遂移怒於坑儒 二生亦異人哉 大索十日而不獲 張良亦學斯術也歟 後漢高遣侯生說項羽 恐非一人 史失其名可恨 盧生卽盧敖燕人 見淮南子註
36. 馬史 盧生入海還 奏錄圖書 曰亡秦者胡也 鄭玄註 胡胡亥也 秦見圖書 不知此爲人名 反備北胡云 余按初學記曰 大魚泛白圖 朱文授黃帝 名曰錄圖 淮南子曰河出錄圖 又呂覽作錄圖註 讖書也 如鄭註 則奏錄二字爲一義 恐未妥
35. 史記 湘君者堯女舜妻 九歌註曰 湘君堯之長女 爲舜正妃 湘夫人堯之次女 爲舜次妃者也 余按湘君篇 首云君不行兮夷猶 篇內凡稱君者三 而不稱帝子 湘夫人篇首乃云帝子降兮北渚 以此觀之 湘君蓋湘水之神 湘夫人似是二妃 又山海經 洞庭之中 帝之二女居之 郭璞註 天帝之二女處江爲神 列仙傳所謂江妃二女是也 然則帝卽指上帝 而後人誤以爲堯女也
34. 史記 秦始皇定爲水德 以水數六 故以六爲紀 冠皆六寸 輿六尺 乘六馬 後世謂天子所乘曰六龍 又曰六尺之輿 蓋出於此
33. 呂不韋見異人曰奇貨可居 是視異人爲囊橐中一貨 而以呂易秦之計 已定於初 竟奪其國而有之 如持左契而取之 眞大賈也 人皆言秦滅六國 而不知秦已滅於六國之前矣 但不韋終於廢死 是巧於賈人之國而不工於謀身者也
32. 楚在春秋時亦裔夷 而奇偉之士多從楚出 老聃, 范蠡, 屈原, 鬼谷子, 接輿, 老萊子皆楚人 莊周, 荀卿居楚者也 楚固多材矣 至秦項羽與漢高亦楚人 豈是時楚猶混沌未破 其精英之氣 羽毛齒革 不能獨當歟
31. 史記 左師觸龍曰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 呂公云臣有弱息 願奉箕帚妾 梁武帝詞云大息組絪縕 中息佩陸離 小息尚淸綺 總轡遊南皮 三息俱入門 家臣拜門垂 按息子也 然用於詩詞則恐不雅 孟子曰日夜之所息 息生也 今人出錢生子 亦曰息 其義同
30. 史記 甘羅年十二 事秦相呂不韋 後因說趙有功 始皇封爲上卿 未甞爲相 而世稱甘羅十二爲秦相 樊川詩 甘羅昔作秦丞相謬矣
29. 史記老子傳曰 李耳無爲自化 淸淨自正 蓋老氏之學 有體無用 故自化而不能化人 自正而不能正人 此太史公善言老子處 按無爲而民自化 本老子語也
28. 魯仲連蹈東海而死 余意蹈海 猶言浮海 蓋言浮東海以避地不返 非眞投海而死也 古樂府云昔蹈滄海心不能安 高適送沈逸人詩云乘舟蹈滄海 買劍投黃金 王世貞記云范蠡還會稽 始以其妻子蹈海 亦此義也
27. 史記楚王曰謹奉社稷以從註 陳氏曰 古者軍行 載社主以行 此言社而幷稷言之 余意註說恐非是 按禮記 天子巡狩 以遷廟主載于齊車 言必有尊也 孔安國曰 天子親征 必載遷廟之主 又載社主云云 今並言社稷 非謂載主也 蓋是擧國以聽命之意 蘇秦傳 趙王曰敬以國從 韓王曰敬奉社稷以從是也
26. 史記 豫讓詐爲刑人 入襄子宮中塗廁註 刑人閹宦也 塗路也 廁溷舍也 言詐爲宦者 入宮中登廁路傍以俟也, 或言塗廁 謂塗貼壁間也 此兩說皆未妥 按莊子傳說胥靡註 刑徒之人 以鐵鎖相連繫也 韻書 塗泥也 又朽也 蓋讓詐爲刑徒 得入宮爲塗泥之役也
25. 趙襄子漆智伯之頭 以爲飮器 劉氏曰 酒器 每賓設之 示恨深也 晉灼曰 溲便器 蓋賤之也 按史記 匈奴破月氏王 以其頭爲飮器 王維詩 歸鞍共飮月支頭是也 以飮器爲溲便器 恐無據
24. 按史記 趙與秦共祖伯翳 與伯益是一人云 至蜚廉有二子 曰惡來事紂 爲周所殺 其後爲秦 有季勝其後爲趙 然則秦趙皆蜚廉之後而得爲帝王 豈禍淫之道爽歟 抑以其先有積德之驗歟 且其興也 秦繆公, 趙簡子皆夢之帝所 其末也 趙武靈, 秦始皇皆死於沙丘 怪矣
23. 吳起不奔喪 按起與其母訣 嚙臂而別曰 起不爲卿相 不復入衛 頃之其母死 終不歸 後仕魏爲西河守云 白樂天詩 母歿喪不臨是也 此與殺妻求將 皆出於貪功名之心 於起乎何誅
22. 伍子胥曰 必樹吾墓檟 檟可材也註 可爲宮室棺槨者也 今讀者因此謂檟可以爲材 殊無意謂 蓋言樹檟而檟長成 可作材用 則越之滅吳必矣 子胥死十二年而吳亡
21. 史記 魏文侯以卜子夏爲師 按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 孔子卒時 子夏年二十八矣 去文侯始侯之年 子夏爲百三歲 是可疑也
20. 史記 越王爲人 長頸烏喙 韻書作鳥喙 蓋以禹鳥喙 而句踐乃其裔也 然鳥喙是聖人之象 則范蠡必不云云 從史記似是 或疑烏喙乃毒藥名 如此則與長頸不相屬 恐非
19. 周本紀註 昭王南征 濟于漢 船人惡之 以膠船進王 中流膠液船解 王及祭公俱沒于水 辛餘靡長臂且多力 游振得王 又拾遺錄 昭王有二女 曰延娟 曰延蟬 出塵無迹 日中無影 後與王游江漢 二女俱溺云 以此觀之 船人之惡之 蓋惡王之淫荒也 而同溺者亦眾矣 夫膠舟濟王 楚子之爲也 穆王旣立而不問楚罪 謀父諫王征犬戎 而不及楚事何耶 其衰微不振 蓋不待東遷而決矣
18. 楊用脩曰 史記附靑雲之士 謂聖賢立言傳世者 後人謂登仕路爲靑雲謬矣 京房易占 靑雲所覆 其下有賢人隱 逸民傳 嵇康早有靑雲之志 李白詩所以靑雲人高歌在巖戶云云 余謂用脩此言固是 但考黃帝紀官 靑雲爲春官 故王勃碑文曰 郯子叙靑雲之秩 此指孔子問官于郯子事也 韓詩朝爲靑雲士是矣 用脩可謂知其一 未知其二者也
17. 史記伯夷傳 是叙事體 語意錯綜 讀者多不解 余謂太史公文字軼蕩 不甚關鎖 出於繩墨之外 此傳分作數段觀之可矣
16. 王弇州言史記世俘解謂武王狩禽虎二百, 犀十二, 犛七百二十, 熊一百五十, 羆百一十, 廛十六 又武王征四方 凡憝國九十有九 俘人三億萬有二百三十 服國六百五十有二云云 按此說亦出汲冢周書 弇州以此爲夸大不經之辭是矣 然孟子曰 周公相武王 誅紂伐奄 驅飛廉於海隅而戮之 滅國者五十 驅虎豹犀象而遠之 以此觀之 雖天下宗周 而不服者蓋多有之 爾時獸蹄鳥跡之交於中國 亦可想矣
15. 十三經註疏曰 周以木德王 故爲蒼姬 按尚書緯曰 赤雀銜丹書 曰姬昌蒼帝子 春秋緯曰 姬昌蒼帝之精 其曰蒼姬疑出於此 且史畧 周以火德王 與馬史所記不同 從馬史作木德爲是
14. 史記 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 蓋二子以老就養於周 自有所食之廩粟 而至是恥之而不食也 當叩馬時 左右欲兵 而武王何無一言止之 若非太公則殆不免矣 太公以義人許之 則是知二子者也 曁克商之後 使其餓死而不爲之所何也 豈太公眞知二子而俾遂其志也歟 武王於箕子則訪之 於比干則封之 而獨於夷齊若此 抑何歟
13. 史記 武王以黃鉞斬紂頭 縣太白之旗 按方孝孺以爲戰國之妄言 遷信而紀之謬矣 楊愼以爲賈子言紂死棄玉門之外 觀者皆進蹴之 武王使人帷而守之 猶不止也 此近事理云 余謂史記上言紂衣珠玉自燔死 下言斬紂頭云云 旣曰燔死則其身已火化矣 豈得又斬而縣之耶
12. 箕子佯狂爲奴不死 而爲比干不去而不去 微子因去矣 知紂之不可諫而不諫 是以不死爲義者也 知宗國之不可去而不去 是以不去爲義者也 至其出封朝鮮 是不臣宗周之微意歟 以徼外一片之地 續商家已絶之緖者 餘一千歲 過姬周歷年爲遠 其事益奇矣
11. 史記 西伯與九侯鄂侯 爲紂三公 紂殺九侯 鄂侯爭死 西伯聞之 竊嘆而不爭 其不爭者 豈聖人有安天下之心 以爲徒死無益故歟 及西伯赦出 獻洛西之地 請除炮烙之刑 其仁及天下者廣矣 聖人所爲 固非常情所可測也 方其囚羑里也 閎夭之徒 求美女奇物善馬以獻紂云云 是不幾於行不義而助其惡乎 蓋閎夭之徒爲之 而西伯不知也 抑此事或出於紀傳之誤 恐未可信
10. 史畧 紂力能伸鐵鉤索 按淮南子 紂力能伸鉤索鐵 蓋言引鐵鉤而伸之使直也 索鐵 言糾鐵而爲索 如詩云宵爾索綯者也 或以索屬下句 爲索伐有施氏 讀作求索之索 恐未是
9. 說築傅巖之野 按離騷曰 說操築于傅巖 武丁用而不疑 蔡氏曰 築居也 猶今言卜築 蔡說是則離騷爲可疑耳
8. 史記 成湯時大旱七年 太史占之曰 當以人禱 湯曰 吾所爲請者民也 若必以人禱 吾請自當註 人禱謂殺人以祭也 余於此說有疑焉 聖人以愛民爲心 故始作俑者 孟子非之 鄫祭用人 春秋罪之 豈以三代盛時 有殺人祭天之事哉 且古之人臣 引君當道 太史豈宜以此告君 設或有之 成湯必怒而斥之 以戒後世 安有信從其言 以身自當之理 其說之不經審矣
7. 史記 禹擧皐陶 且授政焉 而皐陶卒 擧益任之政 孟子所謂薦益於天八年是也 蓋禹卽天子位 僅十年而崩 又皐陶卒而後擧益 則益之相禹 宜不久也
6. 史記儀狄作酒 按戰國策 帝女令儀狄作酒 進之於禹云 而王粲酒賦曰 帝女儀狄 旨酒是獻 又小說曰 儀狄乃禹妹 未知何所據耶
5. 通鑑外紀 有共工氏 又共工氏怒觸不周山 又舜流共工于幽州 蓋非一人耳 或曰共工乃官名 此說似然
4. 史記 黃帝子昌意娶蜀山帝之女 生顓帝云 是時中國已與蜀通矣 又禹貢梁州卽蜀地 則至秦始通云者非也 蓋秦時始滅蜀耳
3. 黃帝敎熊羆貔貅貙虎 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註 六者猛獸 可以敎戰 周禮服不氏掌敎擾猛獸 王維楨曰 上古聖人 能馴擾猛獸 不可謂其誣也 余謂此如王莽驅虎豹犀眾及南蠻用眾戰之類 但率獸以戰人 恐非聖人之事 按舜之諸臣 有朱虎熊羆 書曰尚桓桓如熊如羆 如虎如貔 其曰敎熊羆貔貅貙虎者 疑亦猛士之名 或攻戰之法也歟 後世指武士爲貔貅熊虎 蓋本於此
2. 伏羲氏養犧牲以充庖廚註 六畜之類 其初亦野物也 性聖人能察其性馴者 敎人家養之 余謂自茹毛飮血之世 以至聖王繼作 畋漁畜養 以殺牲爲食 其來遠矣 蓋上古人類未盛 鳥獸之害人者多 故聖人制爲蒐狩牲殺之禮 非爲口腹也 乃爲民除害也
1. 史記 伏羲氏作網罟 敎佃漁 世本曰 句芒作網罟 宋衷云句芒 庖羲臣 尸子曰 燧人之世 天下多水 敎人以漁 又上古之時 茹毛飮血 則佃漁非始於伏羲 蓋至伏羲之世 始有網罟之制 故謂伏羲氏作耳
50. 陰符經曰 自然之道靜 故天地萬物生 朱子曰 此二句說得好 靜能生動 若不極靜 則天地萬物不生 按韋蘇州詩曰 萬物自生聽 太空恒寂寥 還從靜中起 却向靜中消 此詩亦似識道者
49. 抱朴子曰 周穆王南征 士卒多不返 君子化爲猿爲鶴 小人爲蟲爲沙 沙蓋非沙土也 恐是沙虱射工之類 韓昌黎羅池廟碑曰 春與猿吟兮 秋鶴與飛 亦暗用此耳 按韓詩註 非穆王 乃昭王也 史記昭王南征 膠舟溺不返云 則作昭王似是
48. 法言曰 天可度則覆物淺矣 地可測則載物薄矣 愚謂聖人以之
47. 說苑 魏文侯與大夫飮酒 使公乘不仁爲觴政曰 飮若不盡 浮之大白 文侯不盡 擧白浮君 又漢成帝與張放等宴飮禁中 皆引滿擧白 網目註 白罰爵之名 浮罰也 一說擧白 飮訖擧觴告白盡也
46. 劉向新序云魯有恭士 曰機汜 行年七十 其恭益甚 冬日行陰 夏日行陽 常恐斧質之加於身者 余竊慕斯人而未能學也 夫堯舜大聖 而稱之曰允恭克讓 曰溫恭允塞 又曰恭己正南面而已 中庸言其極功曰篤恭而天下平 夫恭豈易言哉
45. 劉向新序曰 許悼公疾瘧 飮毒藥而死 太子止自責不甞藥 嗌不容粒 未逾年而死 故春秋義之 余謂觀此 則瘧疾之用雜藥 自古然矣 但春秋書以弑君 而此云義之 未知何所據也
44. 呂覽曰 客有武色 殆有他事云云 武色 蓋謂無溫恭之色也
43. 呂氏春秋曰 紂爲無道 殺梅伯而醢之 殺鬼梅而脯之 淮南子曰 醢鬼侯之女 葅梅伯之骸 馬史註 鬼侯卽九侯 梅伯卽鄂侯也 按史記 九侯女不喜淫 紂怒殺之而醢九侯云
42. 黃石公記曰 昔良將有饋簞醪者 投於河 令將士迎流飮之 按簞小筐 盛飯食者 孟子簞食壺漿是也 今曰簞醪 蓋簞非盛酒之哭可疑 或謂簞醪 言簞食與酒也 未知是否
41. 鄭人謂孔子若喪家之狗註 喪平聲 主人荒迷 不見飮食 故瘦瘠也 余意以爲喪 亡也 失家之狗 其瘠宜甚 作去聲讀 恐亦無妨 當與莊子弱喪還家之喪字同義 未知如何
40. 淮南子曰 東家子母死不哀 西家子謂其母曰 社速死 吾必悲哭 社 按江淮人謂母爲社云
39. 稗史言羿射日落九烏 烏最難射 一日落九烏 言射之捷也 而後世遂以爲射九日云 其言似可取也
38. 淮南子曰 瓠巴鼓瑟而淫魚出聽 按淫魚乃魚名 性喜音 樂作則出頭水上聽之 曹植詩云淫魚乘波聽是也 或作游魚非
37. 淮南子曰 味者 甘立而五味亭矣 色者 白立而五色成矣 道者 一立而萬物生矣 卽此而觀 甘爲五味之主 白爲五色之質 一爲萬物之本 夫道一而已矣 亭謂調匂也
36. 淮南子曰 規矩準繩者 巧之具也 而非所以巧也 余謂巧者心匠也 父不能以敎子 兄不能以喻弟 况他人乎
35. 淮南子曰 心欲小而志欲大 智欲圓而行欲方 能欲多而事欲鮮 乃格言也 孫思邈引其兩句而曰膽欲大 楊愼云膽欲大之語有病 不若志欲大之善也
34. 淮南子曰 士處下不爭高 故安而不危 水流下不爭先 故疾而不遲 余謂此言似道德經 劉安其不踐言矣夫
33. 文子曰 使信士分財 不如定分而探籌 何則 有心者之平 不如無心者之平也 余謂此後世分財執籌之說也 其來亦久矣
32. 文子云德少而寵多者譏 才下而任高者危 無大功而有厚祿者微 故物或益之而損 或損之而益 余謂世人皆知益之爲益 而不知損之爲益 唯知損之爲損 而不知益之爲損 嗟夫
31. 文子曰 樂者先王所以飾喜也 軍旅者先王所以飾怒也 余謂飾字甚好 言飾之而已 不爲過也 喜過則悲 怒過則暴
30. 申子曰 妬妻不難破家 亂臣不難破國 一妻擅夫 眾妻皆亂 一臣擅君 眾臣皆弊 眞格言也
29. 關尹子曰 天不能冬蓮春菊 是以聖人不違時 地不能洛橘汶貉 是以聖人不違俗 聖人不能使手步足握 是以不違我所長 聖人不能使魚飛鳥馳 是以不違人所長 余謂聖人順其自然而已 故曰任自然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