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문집/지봉유설 (3446)
건빵이랑 놀자
27. 管子曰 釜鼓滿則人槪之 人滿則天槪之 余甚愛斯言 觀乎寒暑晝夜 則天道亦不滿也 按釜鼓皆量名
26. 管子曰 措國於不涸之倉者 授有德也 藏國於不竭之府者 養桑麻畜六畜也 孟子所謂五畝之宅 樹之以桑 鷄豚狗彘之畜 毋失其時者 而授有德 孟子任賢使能之說也 按六畜 鷄羊牛馬犬彘也
25. 管子曰 一年之計 莫如樹穀 十年之計 莫如樹木 余謂目前之計 莫如種學 身後之計 莫如種德
24. 唐玄宗尊莊子爲南華眞人 列子爲沖虛眞人 按南華 乃莊子所居里名
23. 列子曰 人有亡鐵者 意其隣之子 視其行竊鐵也 言語竊鐵也 動作態度 無爲而不竊鐵也 俄而得其鐵 他日復見其隣之子 動作態度 無似竊鐵者 芝峯子曰 噫疑似難明 意見易偏 小事尚然 况事之有大於竊鐵者乎 按鐵 莝斫刀也
22. 列子曰 汝之達非智得也 北宮子之窮非愚也 皆天也 芝峯子曰 窮達皆天也 而世之庸人 幸得一官 則自以爲智能得之 反以賢而在下者爲可鄙 不亦異哉
21. 古人謂老子高於列子 列子高於莊子 蓋莊子其跡露 列子其跡微 老子其跡泯故也
20. 楊升庵曰 莊子語暗合中庸 尸居而龍見 不見而章也 淵默而雷聲 不動而變也 余亦謂尸居龍見 莫見乎隱也 淵默雷聲 莫顯乎微也
19. 傳曰夔一足 莊子曰夔憐蚿 韻書曰夔獸名 如龍一足云 而韓非子哀公問孔子曰 夔一足信乎 曰夔無他異而獨通於聲 堯曰夔一而足矣 使爲樂正 非一足也 王弇州引此說 以證其非 漢明帝紀曰 堯作大章 一夔足矣是也
18. 孔子坐杏壇之上 按事文類聚以爲紅杏 必有所據 姜希孟詩 壇上杏花紅半落是也 或者疑爲銀杏非也
17. 莊子曰宵人之離外刑 釋者云非明正之徒 爲宵夜之人 按學記宵雅肄三註 歌小雅鹿鳴等三篇而肄習也 又史記無邇宵人 韻書宵小也 蓋宵與小同義 인용 목차 장자
16. 華封人曰 千歲厭世 去而上僊 乘彼白雲 至于帝鄕 僊字始見于此 而莊子於帝鄕之下 又有曰三患莫至 身常無殃 何辱之有 是則後世道佛二家長生不滅之說也 인용 목차 장자
15. 莊子胠篋篇曰 田成子有盜賊之名 而十二世有齊國 古人以爲莊周生於宣王之世 至王建尚百有餘年 豈此老得道至齊亡 尚無恙耶 余按史記 自田成子至王建只十世 而今曰十二世何也 疑亦後人僞撰耶 인용 목차 장자
14. 莊子讓王以下四篇 東坡以爲非莊子所作 朱子亦以爲此數篇甚鄙俚 今按盜跖篇 以田恒爲田成子常 決非先秦人所爲 疑漢人僞撰也 인용 목차 장자
13. 莊子曰象罔得玄珠 言得眞者非用心也 楞嚴經罔象註 似無曰罔 似有曰象 其體精微故名 又象罔蒙昧也 朱子詩曰昭晰非象罔是矣 인용 목차 장자
12. 莊子傅說騎箕尾而比列星 韻府群玉言說死 精神托箕尾也 按天文類聚 箕四星尾九星 尾東一星 名曰傅說 然則說爲列星 非箕尾也 인용 목차 장자
11. 莊子說劍篇曰 王乃校劍士七日 死傷者六十餘人 得五六人 聞今倭俗分隊習劍 以校勝負 死者山積 卽此法也 인용 목차 장자
10. 莊子曰程生馬 馬生人 人又反入於機口 義曰程蟲也 馬草名 如今馬齒菜 人亦草名 如今所謂人蔘云 余按小說以爲秦人謂豹曰程 然則馬生人 亦如漢書所記司徒長史馮巡馬生人耳 以人又反入於機一語觀之 程也馬也人也 恐非蟲與草名也 인용 목차 장자
9. 莊子曰類自爲雌雄 故風化 註者以物類之類釋之 恐未是 按山海經云亶受山有獸 名曰類 自爲牝牡 疑卽此也 인용 목차 장자
8. 莊子言野馬也塵埃也 按野馬 田野間浮氣耳 吳融賦曰動樑間之野馬 以塵爲野馬則非矣 인용 목차 장자
7. 莊子言得者時也 失者順也 安時而處順 哀樂不能入也 釋之者曰 得者如人之自少而得壯 自壯而得老 歲數之來 不可郤也 失者如從壯而失少 從老而失壯 行年之去 不可留也 天下之事皆然 來不可避 去不可留 安能分得失於其間 結哀樂於其會耶 余謂莊子此言 可謂達理者也 인용 목차 장자
6. 按韻書曰 鵬字不見於經書 自南華始云 余謂鯤魚子 而莊周則言鯤之大不知幾千里 椿木槿 而莊周則言大椿以八千歲爲春秋 眞所謂寓言也 인용 목차 장자
5. 老子曰爾莅天下 其鬼不神 朱子謂王道脩明 則不正之氣 自消鑠了 又文子曰 有則無 無則有 知此道者 可以制鬼神 夫君子識理 則鬼神自不能惑 况聖人爾治天下乎 인용 목차 노자
4. 道德經曰重爲輕根 靜爲躁君註 草木之華輕故零落 根重故長存 龍靜故能變化 虎躁故夭虧也 余謂觀乎此則知動靜得失之道矣 인용 목차 노자
3. 道德經曰少則得 多則惑註 財多者惑於所守 學多者惑於所聞 若老子者 可謂知言矣 인용 목차 노자
2. 道德經曰 寵辱若驚 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 寵爲下 得之若驚 失之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 爲吾有身 及吾無身 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爲天下 則可寄於天下 愛以身爲天下 乃可以託於天下 余謂寵辱 謂寵爲辱也 貴大患 謂貴爲大患也 若汝也 寵之爲辱 以汝之有驚心也 貴之爲患 以汝之有其身也 寵爲下 卽釋寵辱之義 有身者不能妄其形者也 無身者能忘其形者也 故有身則有患 無身則無患 凡有天下者 以貴爲貴 而自貴其身 則但可寄命於天下 能知貴之爲患 而自愛其身者 乃可以天下托之 若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焉者是也 인용 목차 노자
1. 道德經曰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 余見諸家註釋 則似未恰當 妄意以爲道本無可道 而强名曰道 故曰可道非常道 名本無可名 而强爲立名 故曰可名非常名 無者靜也體也 名爲天地之始 有者動也用也 名爲萬物之母 道常無常有以示於人 欲使人常無爲以觀其妙 常有爲以觀其竅 此有無二者 同出於道之自然而爲名不同 有無動靜之間 千變萬化皆從此出 故曰眾妙之門 인용 목차 노자
18. 戰國策孟甞君上客食肉 中客食魚 下客食菜 然則馮驩所謂食無魚 乃下客耳
17. 國語幽王二年 西周三川皆震 伯陽父曰 周將亡矣 柳子厚非之曰 山川者 特天地之物 自鬪自竭 自崩自缺 是惡乎與我 噫子厚此言 乃後世天變不足畏之說也 國語不非而子厚非矣
16. 楚莊王以天不見妖 地不出孽 則禱於山川曰 天其忘予歟 余謂楚莊偏霸之主 而所爲如此 其興也宜哉 古人有言怒予之天 猶可爲也 妄予之天 不可爲也 亦此意
15. 宋享晉楚之大夫 趙孟爲客註 客一座所尊也 馬永卿曰 古者席面謂之客 列座謂之旅 中庸所謂旅酬是也
14. 楚子問齊師曰 君處北海 寡人處南海 唯是風馬牛不相及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宋張世南曰 牛走順風 馬走逆風故云 劉元城言此乃醜詆之辭 齊楚相去如此 馬牛之病風者猶不相及 今汝人也而輒入吾地何也 余按書馬牛其風註 馬牛其有風佚 此說似是 蓋牛馬逸走則有若風狂 故曰風也
13. 傳曰 登高能賦 可以爲大夫 漢書云不歌而誦謂之賦 蓋古者諸侯大夫相聘 賦詩以觀志 如左傳賦角弓賦隰桑是也 滕王閣序登高作賦云 則乃爲述作之義耳
12. 左傳曰司馬握節以死註 節國之符信也 握之以死 示不廢命也 漢書曰 蘇武仗漢節牧羊 臥起操持 節旄盡落 又張騫留匈奴十餘歲 有妻與子 然持漢節不失 東漢太傅馬日磾假節循撫州郡 袁術借節觀之 因奪不還 日磾失節 憂恚而死云 世謂失節 蓋本於此
11. 周單襄公過陳 見道無列樹曰 陳侯不有大咎 必亡註 古者列樹表道 且爲城守之用也 余見中朝路傍 必列植樹木 上則刈以爲薪 下則以蔭行人 蓋古之遺制也
10. 左傳執冰而踞 杜預云冰箭筩也 按詩抑釋棚忌 說文棚音冰 所以覆矢也 韻畧註云箭房之蓋 棚通作冰
9. 左傳天威不違顔咫尺註 君尊如天 威嚴常在顔面之前 顔指臣下而言 今俗用威顔二字 皆屬君上則誤矣
8. 秦晉圍鄭 鄭人謂秦盍舍鄭 以爲東道主 蓋鄭在秦之東故云 後世因謂主人爲東道 漢光武謂耿弇曰是我北道主人 亦此意也
7. 左傳林楚怒馬 及衢而騁 莊子大鵬怒而飛 又草木怒生 怒字甚好 王介甫詩 山木悲鳴水怒流 蓋用此也
6. 左傳曰矢貫余手及肘 余折以御 聞頃歲平壤之戰 有一天兵箭貫于面 拔去之則恐血瀉箭孔 眩迷而仆 故折其半而棄之 留半矢于面 仍戰斬二倭 而歸陣拔其鏃 以藥塞其創 得不死云 此與左傳之言同 臨陣者宜知之
5. 左傳著于丹書註 犯罪沒于官奴 以丹書其罪 按丹書曰 敬勝怠者王 怠勝敬者亡云云 稗史以爲丹書 古人之法律書名 蓋戒人之怠與欲而勉以敬義 失敬義則入怠欲而隷於刑矣 但史記王季生昌註 赤雀銜丹書飛入昌戶 其書曰敬勝怠者吉云云 此蓋與左傳所言不同
4. 左傳貢包茅不入 無以縮酒 杜預註 束茅而以酒灌之也 程子所謂古者灌以降神 故以茅縮酌是矣 又禮記縮酌用茅 鄭氏曰 酒之用茅縮去滓也 東坡詩曰 社酒期茅縮 蓋有見乎此也 然余意記之縮酌用茅 似亦灌酒降神之義 李齊賢櫟翁裨說 以綴茅壓酒 酒極淸 過於紬絹帒所壓爲證 恐不然也
3. 左傳鄭子家卒 斲子家之棺而逐其族 杜預註曰 斲薄其棺 不使從卿禮 蘇東墨寶堂記曰 好書者至於剖塚斲棺而求之 其義不同
2. 子思子曰 父能食子 不能使知味 聖人能悅人 不能使人必悅 旨哉言乎 於道於文亦然
1. 家語顔回望吳門 見一匹練 孔子曰馬也 然則馬之光景 一匹長耳 故後人號馬爲一匹 風俗通云馬夜行目明 照前四丈 故曰一匹 未知何說爲是
6. 方正學孝孺題大學曰 董文靖槐, 葉丞相夢鼎, 王文憲栢 皆謂傳未甞闕 特編簡錯亂 而考正者失其序, 遂歸經文知止以下 至則近道矣四十二字 於聽訟吾猶人也之右 爲傳第四章 以釋格物致知 由是大學復爲全書云 本朝晦齋先生甞著大學補遺 其見與之暗合 唯以聽訟一節 上係經文之末爲異 인용 목차 대학
5. 漢賈逵有言孔伋窮居於宋 懼家學不明而先聖之道墜 作大學以經之 中庸以緯之 程子曰 中庸乃孔門傳授心法 子思恐其差也 故筆之於書 以授孟子 大學註曰 傳十章 乃曾子之意 而門人記之 此門人 蓋指子思 而程子又以孟子爲子思之門人也 又史記 孟軻受業子思之門人 王劭以人爲衍字 趙氏註及孔叢子皆云孟子親受業於子思 然孟子之生 去孔子幾百歲 子思生於孔子未卒之前 以其時考之 則孟子似不及子思之門矣 인용 목차 대학
4. 明陳眞晟曰 大學誠意 爲鐵門關 主一二字 乃其玉鑰匙也 此說甚善 인용 목차 대학
3. 大學曰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 又曰此謂國不以利爲利 以義爲利也 孟子曰仁義而已矣 何必曰利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云云 蓋亦深得大學之旨 孟子之學 出於子思曾子者 斯可見矣 인용 목차 대학
2. 大學格物 焦竑言物有本末卽物 知所先後卽格物 文選李善註 引蒼頡篇云格量度之也 按韻會 亦曰格量也 又明人言正己格物 蓋謂格正也 猶正己而物正者也 余謂此等說 恐不免好異之病 如明道先生所謂正己以格物 非必指大學格物而言也 인용 목차 대학
1. 大學安而后能慮 朱子以慮爲處事精詳 而晦齋先生補遺云慮思也 程子所謂能致其知 則思日益明者是也 蓋格物而知止 則於事物當然之則 皆有定見 而心無妄動危殆之累 其思慮益明矣 又以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 孟子曰思則得之 不思則不得等語證之 盧蘇齋以此爲發前賢所未發 未知然否 인용 목차 대학
2. 中庸註 寡人實固不足以知之 當從家語本文 以實固爲句 而後學多屬下文而讀之誤矣 頃有講經儒生 從家語講讀 考官乃以爲誤而黜之 可笑 인용 목차 중용
1. 中庸曰人道敏政 地道敏樹 夫政也者蒲盧也註 蒲盧沈括以爲蒲葦是也 按爾雅 蜾蠃一名蒲盧 乃細腰蜂也 詩疏曰 蒲盧取螟蛉之子 翼之化成子 家語曰 天道敏生 人道敏政 地道敏樹 夫政也者蒲盧也 待化以成云云 白帖言如桑蟲變化 程子曰 告於人者 非積誠意 不能感而入也 故聖人以蒲盧喻敎 謂以誠化之也 余謂蒲盧非蘆葦之蘆字 而沈括以爲蒲葦 豈因上文地道敏樹而爲之說歟 但朱子捨程而取沈 恐有其意耳 인용 목차 중용
15. 宋陳隨隱云孟子言文王之地百里 而答齊宣王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 則民居者三十里耳 余謂百里 乃其始封之地 文王爲西伯 三分天下有其二 則非特百里而已 且孟子之意 亦槪言其大矣 不以辭害意 可也 인용 목차 맹자
14. 孟子方寸之木 可使高於岑樓註 岑樓 樓之高銳似山者 按韻府曰 岑樓山銳頂也 未知此說何據 인용 목차 맹자
13. 孟子追蠡註 追鍾紐也 蠡絶也 趙希鵠云追琢也 詩曰追琢其章 今畫家滴粉令凸起 猶謂之追粉 蠡剝食也 今人以器物用久而剝食曰蠡 追蠡者 禹之鍾款文追起處剝食也 王世貞以此說爲有理 인용 목차 맹자
12. 孟子曰夫貉五穀不生 惟黍生之註 貉北方夷狄之國名 韻書 貊本作貉 按貊國舊吊方 今春川狼川之境 有貊國故墟云 所謂五穀不生者亦近矣 禮記曰八蠻九貊五戎六狄 夫南曰蠻 西曰戎 北曰狄 然則九貊 卽東方九夷也 按綱目漢四年 北貉致梟騎助漢註 貉與貊同 吊北方是也 인용 목차 맹자
11. 孟子一鉤金註 鉤帶鉤也 史記黃金橫帶 騁乎淄澠之間 古者以革爲帶 而觀此則金帶亦久矣 或曰 黃金言印也 未知是否 인용 목차 맹자
10. 孟子曰離婁之明 師曠之聰 公輸子之巧註 離婁古之明目者 公輸子名班 魯之巧人 莊子曰塞瞽曠之耳 膠離朱之目 攦工倕之指 按韻府群玉 離朱卽離婁 黃帝時人 工倕黃帝時巧人 疑公輸卽工倕也 舜典曰咨垂汝共工 顧命曰垂之戈註 疑工垂所造云 垂與倕未知同否 인용 목차 맹자
9. 孟子曰逢蒙學射於羿 盡羿之技 於是殺翠註 羿有窮后羿也 逢蒙羿之家眾也 按史記 后羿簒夏自立 而其臣寒浞又殺羿 則似與此不同 蓋古者善射者謂之羿 堯時羿射落九烏 天文志云羿妻嫦娥藥奔月 其所謂羿與有窮后羿 恐非一人耳 인용 목차 맹자
8. 孟子曰烏是何言也 葉夢得以爲烏 蓋齊魯發語不然之事 按烏與惡通用 如烏能烏可 是也 인용 목차 맹자
7. 孟子曰力不能勝一匹雛 按曲禮庶人之摯匹註 匹讀爲鶩 野鴨曰鳧 家鴨曰鶩 인용 목차 맹자
6. 孟子於齊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 於宋餽七十鎰而受 於薛餽五十鎰而受註 古者以一鎰爲一金二十斤云 是五十鎰爲金一千斤 以兩計之則一萬六千兩也 今中朝人交際 以銀幣爲禮 蓋自古然矣 如曰以千金爲壽是也 又馬史註 二十兩爲鎰 此說近是 인용 목차 맹자
5. 孟子養弟子以萬鍾註 鍾量名 受六斛四斗 又云辭十萬而受萬 十萬齊卿祿也 又史記 魏成食祿千鍾 乃魏卿祿也 戰國時賦祿之多寡 因可想矣 인용 목차 맹자
4. 孟子曰一遊一豫爲諸侯度註 豫樂也 按古詩類苑註 劉煕云春行曰遊 秋行曰豫 左傳季氏有嘉樹 韓宣子譽之 服虔云譽與豫同 遊於樹下也 韻書 豫遊也 又逸也 宋之問詩 春豫靈池會是也 인용 목차 맹자
3. 孟子曰伯夷聖之淸者也 柳下惠聖之和者也 王世貞以爲伯夷淸之聖者也 柳下惠和之聖者也 此說亦是 然余謂孟子之意 非以眞聖許之 槪言伯夷得聖人之淸 柳下惠得聖人之和也 看得如此 自不害矣 인용 목차 맹자
2. 孟子鷄豚狗彘之畜 毋失其時 豚與彘是一物 不當並言 而又不及羔羊 疑有誤也 인용 목차 맹자
1. 孟子曰爲長者折枝 朱子註以爲折草木之枝 按十三經註疏曰 摩折手節 解罷枝也 又文選廣絶交論折枝舐痔註 折枝 按摩手足也 但朱註與舊疏不同 恐有所以然者 인용 목차 맹자
23. 高皇帝講論語夷狄之有君 不如諸夏之無也 曰夷狄禽獸也 無仁義禮智之道 孔子蓋謂中國雖無君長 人亦知有禮義 勝於夷狄之有君長者 宋儒乃謂中國之人 不如夷狄 謬矣 又講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日攻是攻城之攻 已止也 孔子蓋謂攻去異端 則邪說之害止 而正道可行 宋儒乃謂專治而欲精之爲害也 甚謬矣云云 出皇明大政紀等書 인용 목차 논어
22. 論語曰 太師摯適齊 亞飯于適楚 三飯繚適蔡 四飯缺適秦 鼓方叔入于河 播鞉武入于漢 少師陽擊磬襄入于海 按漢古今人表 謂此皆紂時人 鄭玄以爲周平王時人 又禮樂志曰 殷紂斷棄先王之樂 乃作淫聲以說婦人 樂官師瞽抱其器而奔散 或適諸侯 或入河海 言諸侯者 追繫其地 非當時已有此國名也 余謂太師摯 卽孔子所稱師摯之始者也 擊磬襄 卽孔子所從學琴者也 此等處皆當以朱子註爲正而記之 欲以資多聞耳 인용 목차 논어
21. 論語臨喪不哀 按韻會 臨去聲 哭也 若作平聲則乃以尊臨卑之義 然如臨事而懼之臨字亦平音 蓋與此同 인용 목차 논어
20. 論語吾豈瓠瓜也哉 焉能繫而不食註 匏瓠也 匏瓜繫於一處 不能飮食 楊愼言匏苦而人不食之 非謂匏不能飮食也 植物之實 何物能飮食哉 余按韻書 瓠甘匏苦 國語云苦匏不材 於人共濟而已 以此觀之 楊說頗有理 然則詩匏有苦葉註 匏之苦者不可食云者 亦未知匏之本苦而言 李東陽詩 園匏雖大亦稱瓜 蓋匏瓜一物也 或謂匏瓜星名 如匏瓜之懸繫于天 雖有其名而人不可食 然余意從朱註爲是 인용 목차 논어
19. 論語鄭聲淫 楊愼曰 淫者聲之過也 雨過于節曰淫 聲濫于樂曰淫 鄭聲淫者 鄭國作樂之聲過于淫 非謂鄭詩皆淫也 按關睢樂而不淫註 淫者樂之過而失其正 亦是也 인용 목차 논어
18. 孔子曰 有馬者借人乘之 吾猶及見之 此雖細事 而民俗之厚薄可知 子路言志之對曰 願車馬與朋友共 敝之而無憾 亦以是也 인용 목차 논어
17. 虞仲, 夷逸隱居放言註 虞仲卽仲雍 左傳曰 泰伯虞仲 太王之昭 是也 按史記 武王克商 求仲雍之後 得周章已君吳 因封之 乃封周章弟虞仲於虞 卽仲雍四世孫也 註者以爲周章之弟字仲 封於虞 故曰虞仲 仲雍本字仲而爲吳始祖 後代亦稱虞仲 祖與孫同號也 放言 十三經註云放置也 不復言世務也 又漢黃忠曰昔人之隱 放聲滅跡註 放廢也 此蓋與放鄭聲之放意同 未知如何 인용 목차 논어
16. 武盡美矣 未盡善也 程子曰 非但征伐不及揖讓 聲音節奏 亦有未盡善者 按樂記云未盡善者 有司失其傳也 此說亦似然 인용 목차 논어
15. 色斯擧矣 翔而後集云云 余意色擧翔集 指雉而言 孔子見雉之翔集而言其得時 或疑山梁雌雉在於色斯擧矣之上 君子之於禽獸也 見其生 不忍食其肉 故但嗅之而起 此係飮食之節 故記於鄕黨之末耳 인용 목차 논어
14. 不撤薑食 不多食 本草曰 不撤薑食 言可常啖 但勿過多耳 又養生書曰 薑不可多食 此蓋以不多食爲指薑而言 與朱註之意不同 인용 목차 논어
13. 管氏有三歸 按十三經註 婦人謂嫁曰歸 三婦 娶三姓女也 劉向說苑 管仲築三歸之臺云云 朱子以爲臺名是也 인용 목차 논어
12. 攻乎異端 斯害也已 或以爲攻治也 與鳴鼓而攻之之攻同 蓋吾道異端 不容並立 此盛則彼衰 彼盛則此衰 是時聖敎不明 異端肆行 唯明吾道 以行敎化 則彼將自熄 若不如此而徒欲治之 則反爲害而已 張橫渠有曰物怪不須辨 異端不必攻云云 亦此意也 又註曰 故治木石金玉之工 故字按唐本作如 似是 인용 목차 논어
11. 成事不說 遂事不諫 旣往不咎 按成事 謂事之已成 卽立社之本意也 遂事 謂事之將然 卽時君殺伐之心也 蓋以宰我不言立社之本 不諫殺伐之心 而旣往無可咎也 註意如此 而讀者不審 故今辨之 인용 목차 논어
10. 哀公問社於宰我 宰我對曰 夏后氏以松 殷人以栢 周人以栗云云註 古者立社 各樹其土之所宜木 以爲主也 容齋隨筆曰 公羊云虞主用桑 練主用栗 則三代所奉社 亦以松栢栗爲神之主 非植此木也 按古者軍行載社主 所謂不用命 戮于社 此也 其問社者 蓋聞立社之意 而以使民戰栗爲對 故下註曰啓時君殺伐之心也 隨筆又以使民戰慄 爲哀公之言 恐不然也 인용 목차 논어
9. 論語四十五十而無聞焉 明人謂聞是楣之聞 若以名聞言 恐非聖人之意 此言亦有理 인용 목차 논어
8. 論語宰予晝寢 按癸辛襍識云晝當作畫字 蓋夫子惡其畫寢之侈 是以有朽木糞墻之語 又昌黎語解云晝寢當作畫寢之誤也 인용 목차 논어
7. 子在齊聞韶 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圖爲樂之至於斯也 夫韶非樂之至 以其德之至也 故子甞謂韶盡美矣 又盡善也 其聞而樂之 非以其聲 亦以其德也 인용 목차 논어
6. 論語束脩註 脩脯也 十脡爲束 傳曰 古者大夫束脩之間不出境 蓋凡饋遺 亦謂束脩也 後漢書曰 王公束脩厲節 又曰束脩自立 此乃檢束脩飭之義 義各不同矣 인용 목차 논어
5. 論語子欲居九夷 按東史曰 東方有九種夷 初無君長 檀君始號朝鮮 蓋孔子之世 乃箕王中葉 九夷之稱尚存耳 且欲居夷者 豈非我國之西海與齊魯相近故耶 인용 목차 논어
4. 論語亡之命矣夫 今以死亡之亡讀之 夫對病人 言其必死 常情所不忍 况聖人辭不迫切乎 且註云不應有此疾 則亡當讀爲無矣 亡字古與無通用 但他如諸夏之亡也 皆有訓 而此獨無訓 未可知矣 인용 목차 논어
3. 論語苟志於仁矣 無惡也 明李漸庵云此惡字 是憎惡之惡 人苟志仁 見有不類者 將哀憐濟度之不暇 何憎惡之有 余謂此言似有所見 然以上章唯仁人能好人能惡人觀之 恐不是 인용 목차 논어
2. 論語凶服者式之 式負版者 註負版持邦國圖籍者 或以爲圖籍非必負持之物 亦非常遇於道路者 疑卽喪服負版襞領衰也 蓋孔子遇有喪服者式之 而於輕喪則不盡然 必式其有重喪者也 凶服者式之之下 宜改吐云云 此言似有理 安得夢見程朱諸夫子 與之商確也哉 인용 목차 논어
1. 論語君子不重則不威 學則不固註固堅固也 不厚重則無威嚴 而所學亦不堅固也 或者以爲韻書 固執滯也 當與孟子固哉之固同 蓋謂君子學焉 則無固滯不通之患也 按朱子大全 呂氏以爲學則知類通達 故不至於蔽固云 而朱子不取其說 必有其意耳 인용 목차 논어
3. 周禮六彝皆有舟 鄭玄曰 舟下臺也 若今承盤也 以戒沈湎也 蓋俗所謂琖臺也 坡詩云明當罰二子 已洗兩玉舟是已
2. 周禮小行人掌達天子之六節 山國用虎節 土國用人節 澤國用龍節 皆以金爲之 道路用旌節 門關用符節 都鄙用管節 皆以竹爲之 按古者出使 皆有旌節 至漢時亦然
1. 周禮以田里安氓 以土宜敎氓 楊愼曰 氓之爲字 從亡從民 流亡之民也 若本國之民 已授田矣 何必以田土安之 已安土矣 何必以土宜敎之 孟子陳相願受一廛而爲氓 又天下之民 皆悅而願爲之氓 以此爲證 其說是
5. 穀梁傳曰 衛侯之兄輒 何爲君也 有天疾者不可入於宗廟 輒兩足不能相隨 齊謂之綦 楚謂之蹶 衛謂之輒 輒蓋病名也 康節先生曰 易自羲農而下 書自堯舜而下 詩自文武而下 春秋自桓文而下云 蓋羲農三皇也 堯舜五帝也 文武三王也 桓文五伯也 自易而書 自書而詩 自詩而春秋 世代之陵夷可見矣
4. 王充論衡曰 春秋震伯夷之廟 謂劈歷破之也 霹靂俗字也云 未知劈歷字 本出何書
3. 春秋沙麓崩 晉史卜之曰 後六百四十五年 宜有聖女興至漢 王政君生於其地 爲元帝后 歲數相當云 余謂王氏纂漢 由於元后 則沙麓之崩 妖也非祥也 晉史之言 亦幾乎誣矣
2. 春秋星隕如雨 釋者曰 如而也 又禮記室如懸罊 後漢書寬舒如好施 皆訓而也 漢書白頭如新 傾蓋如故 說苑作白頭而新 傾蓋而故 語意尤明白
1. 春秋春王正月註 周王之正月也 左氏曰 周人以建子爲歲首 則周正月 冬十一月也 程子曰 周正月非春也 假天時以立義耳 按王錫爵爲春王正月辨 其略曰或謂周人雖以建子爲歲首 而不改時與月也 魯史冬十一月 夫子更而曰春正月 或謂周人改月不改時也 魯史冬正月 夫子更而曰春正月 夫子所以示行夏時意也 此二說者皆非 夫子固曰吾從周 又曰非天子 不議禮不制度 豈以匹夫而改天子之正朔乎 漢書律曆志 周正月戊子 師渡孟津 明日己未冬至 書稱十有三年春 大會于孟津 又惟一月壬辰旁死魄戊午 師逾孟津 周人之以建子爲春正月 可證也 左傳僖五年正月日南至 春秋桓十四年春正月無冰 成元年春二月無冰 襄二十八年春無冰 定元年冬十月隕霜殺菽 若以建寅爲正月 則寅卯月之無冰 亥月之隕霜 惡在其爲異乎 大抵周之正 本乎陽氣之始萌 因天者也 商之正 本乎陽氣之上通 因地者也 夏之正 本乎陽氣之已至 因人者也 商書始卽位..
12. 禮記曰勝國之社屋之 勝國謂我所勝也 亦曰喪國 明人文集中 指元爲勝國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