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문집/지봉유설 (3446)
건빵이랑 놀자
11. 曲禮曰效馬者右牽之註 以右手牽之爲便 今中朝人皆右牽禮也 而我國人左牽之非矣
10. 曲禮曰大夫七十而致事 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行役 以婦人自稱曰老夫 然則今人年未七十而稱老夫者謬矣
9. 檀弓曰細人之愛人也 以姑息註 姑且也 息休也 尸子曰紂棄黎老之言 而用姑息之語註 姑婦人也 息小兒也 楊愼以下說爲是
8. 學記曰足以謏聞 謏音小 聞去聲 註云可以小致聲譽 然則曹伸以謏聞瑣錄爲書名未穩 佔畢齋詩 山城民事稱謏才 謏作平聲用 亦謬矣
7. 禮奔則爲妾 釋之者以爲聞命而趨 不待六禮 故謂之奔 先王制禮 仲春奔者不禁 恐失時也 然則奔與淫奔之義不同矣
6. 禮記孔子曰吾聞諸老聃 曰天子崩國君薨 則祝取群廟之主而藏之祖廟禮也註 老聃古壽考者之稱 非作五千言者 又按孔子曰昔者吾從老聃 助葬於巷黨云云 余謂老子滅絶禮義 豈有言禮及助葬之理 然則孔子問禮於老子 恐非老君 蓋卽此老聃 而禮記中聞諸老聃云者 非止一二 其所聞者 卽所問之禮也歟
5 曲禮曰刑不上大夫 禮不下庶人 其上下二字甚好 所謂禮不下者 以庶人賤 故不得備禮也
4. 祭義曰君子生則敬養 死則敬享 思終身不辱也 釋之者曰 不能敬則養與享 祗以辱親而已 余謂以不敬爲辱 則世之不辱其親者蓋寡矣 故君子敬其身以及其親
3. 禮記薦鞠衣于先帝註 鞠衣衣 色如鞠花之黃 周禮註 黃桑服也 色如鞠塵象 桑葉始生之色也 按鞠與菊同 亦作鞠 有黃華
2. 記曰膳於君 有葷桃茢註 膳美食也 膳必用葷桃茢者 防不祥之物或干之也 以此觀之 獻食於君 古有其禮矣 其用桃茢 以防不祥 蓋亦敬謹之至也
1. 禮記曰日中而餕 奏而食註 日中而餕 謂日中餕朝之餘 不別改造 奏作樂也 又周禮 膳夫掌王之食飮 以樂侑食註 樂奏而食 所以和其心志而助氣體之養 活人心方曰 脾好音樂 周禮樂以侑食 蓋脾好音聲 絲竹耳纔聞 脾卽磨矣
24. 說郛曰 平王東遷而雅亡 齊桓霸而王風亡 楚莊霸而諸國之風皆亡 又曰夫子定書 而以秦誓繼於帝王之後 固已知周之必爲秦矣
23. 尚書篇中所謂今文有者 與古文有者 似是異樣文字 如胤征, 五子之歌, 太甲, 說命諸篇 連上接下而讀之 頗覺順易 余疑之而不敢知也
22. 張太岳曰 殷人先鬼而後禮 盤庚遷都 所以諭其臣者 率言其先世祖宗佐命成功之事 若子孫不能忠於國家 則其先祖之靈 必請命於天 降之災罰 又曰箕子殷人也 其言五行徵應 頗涉窈冥 遂啓後世穿鑿傅會之謬 至以稽疑卜筮之事 與八疇並列 余謂顓頊之司天屬神 與禹之鑄鼎象物 所由來古矣 殷俗之尚鬼 以其質也 若其卜筮則伏羲已先之矣
21. 陸象山言唐虞之時 道在皐陶 張太岳言虞廷至治 實皐陶致之 故舜贊其功曰 俾予從欲以治 四方風動 惟乃之休 禹曰皐陶邁種德 德乃降 黎民懷之 後人獨見舜士師之命 遂言皐陶終身爲刑官 殆不然也 後世惟伊尹事業 可與並稱 至於周公 稍覺多事矣 此言似是
20. 張太岳云書言百姓 皆謂百官 古者世族 或以官爲氏 以父祖名字 或以封邑 惟居官賜爵祿者乃有姓 故黃帝二十五子 得姓者十四人而已 堯九族旣睦 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 協和萬邦黎民 是自宗族而推之百官 自百官而推之庶民也 後世以庶民爲百姓誤矣 余謂此言固是 然孔子曰修己以安百姓 又曰百姓足 君誰與不足 亦指庶民而言 但詩曰群黎百姓 編爲爾德註 群黎猶言黔首也 百姓庶民也 余意旣言群黎 則不當又言百姓 蓋群黎指庶民 百姓指百官庶姓也
19. 金縢曰若爾三王 是有丕子之責于天 以旦代某之身 蔡沈註 武王爲天元子 三王當任其保護之責于天 不可令其死也 或謂若爾三王 呼三王而告之也 是者指武王而言 武王有元子之責于天也 按史記 丕子作負子 註云三王負上天之責也 此言非是
18. 又曰 武成自王朝步自周 于征伐商 卽繼以底商之罪 告于皇天后土 至一戎衣天下大定 乃繼以厥四月哉生明 至于小子其承厥志然後及乃反商政 以訖終篇 則首尾亦不紊云 其說似有理
17. 容齋隨筆曰 洪範四五紀 一曰歲 二曰月 三曰日 四曰星辰 五曰曆數 便合繼之以王省惟歲 卿士惟月 師尹惟日 至於月之從星 則以風雨一章 乃接五皇極 五皇極之中 亦有雜九五福之文 如斂時五福 用敷錫厥庶民 凡厥正人 旣富方穀 汝不能使有好于家 時人斯其辜 于其無好德 汝雖錫之福 其作汝用咎 及上文而康而色 曰予攸好德 汝則錫之福是也 按先儒亦言洪範以簡編脫誤 失其先後之次 此說似然
16. 書惠鮮鰥寡 或云鮮與先同 古字通用 言文王懷保小民 其中鰥寡尤加恩惠 每先及之 孟子曰文王發政施仁 必先斯四者是也
15. 書曰鳴鳥不聞註 鳴鳥鳳也 按山海經云弇州之山 五彩之鳥仰天鳴 曰鳴鳥 蓋鳴鳥之稱 出於此
14. 書云身其康强 子孫其逢吉 或以爲古注逢音龐 昌盛也 與强字叶 吉字與下諸吉字同 按集仙傳 龐女一本作逢 蓋古字通用
13. 泰誓曰惟十有三年春 大會于孟津 洪範曰惟十有三祀 王訪于箕子 按三代年歲 各有別名 唐虞曰載 夏曰歲 商曰祀 周曰年 周旣滅商 而於洪範 不曰年而曰祀者 以箕子也
12. 書曰若作和羹 爾惟鹽梅 詩曰標有梅 其實七兮 蓋古人於梅取其實 不取其花 視爲尋常草木 故曰墓門有梅 斧以斯之 離騷亦闕而不及 至齊梁間陰鏗何遜吟賞之後 遂以花名梅 蓋晩遇也
11. 書曰敢有恒舞于宮 酣歌于室 時謂巫風 古云女樂之興 本于巫覡 蓋以此也
10. 禹貢一篇 爲千古叙事之祖 其次則周書顧命乎 馬史貨殖傳倣禹貢 班書霍光傳學顧命
9. 尚書禹乃會群后誓于師 禮記曰誥誓不及五帝 余謂誥誓之作 衰之始也
8. 禹貢曰雲土夢作乂 左傳楚子濟江 入于雲中 又鄭伯如楚 以田江南之夢 雲夢二澤名 孟浩然詩 以雲夢對岳陽未妥
7. 書云唐虞建官惟百 夏商官倍 記曰 有虞氏官五十 夏后氏官百 殷二百 周三百 其說不同 今以周禮考之 周時設官之數甚多 非特三百而已 可見三代以降 事漸繁而官益眾也
6. 書陟方乃死 楊愼曰 家語作陟方岳 死于蒼梧之野 方爲方岳 與國語舜勤民事而野死之文合 而文義亦順 吳都賦 梁岷豈有陟方之館行宮之基 蓋以爲天子巡狩事也 今註以昇遐訓之 與下文乃死重複矣
5. 書百獸率舞 釋者以爲羽鱗皆謂之獸 蓋古者凡獸通謂之禽 如詭遇獲禽 與華佗五禽戲是也 又鄭玄曰 百獸服不氏所養者也 余謂若如此言 則唐明皇敎舞馬及犀象爲近之 恐不是也 蓋和德之至 百獸自能欣舞 非由敎習之致 不然鳳凰之來儀 豈係而致之哉
4. 舜典受終于文祖註 文祖堯始祖之廟 又歸格于藝祖註 藝祖疑卽文祖云 宋人以趙太祖爲藝祖 未知所以然 蓋亦始祖之稱
3. 書宗彝藻火註 宗彝虎蜼 取其孝也 禮記小宗伯掌六彝註 虎彝蜼彝云 宗彝 謂宗廟常器也 按海篇心鏡 蜼音又獸 似猴 又作蜼 音壘 猴屬 卬鼻長尾 禮部韻 蜼音柚 獸名 三才圖會云蜼與狖同 司馬相如賦曰蜼玃飛蠝是也
2. 書曰胤子朱啓明 朱卽名也 丹朱之丹 商均之商 蓋皆封邑名
1. 堯典曰宅南交註 極南交趾也 五帝本紀云南撫交趾 交趾之名 蓋久矣 述異記曰 堯時越裳國 獻千歲龜背 記開闢以來事 號龜曆 然則越裳之通中國 非始於周矣
50. 詩用誕字多矣 而訓謂大也 或云發語辭 後人只因誕彌厥月之文 遂謂生日爲誕日 則非古訓也
49. 詩曰燕爾新昏 則世謂新昏者爲燕爾 曰鳳凰于飛 則謂夫婦同行爲于飛 曰友于兄弟 曰兄弟具爾 則謂兄弟爲友于爲具爾 曰貽厥孫謀 則謂祖考爲貽厥 此類多矣
48. 詩雅頌皆以十篇爲什 而國風多寡不等 故不稱什 後人遂以詩章爲什 然一二篇詩則不可謂之什矣
47. 詩周南召南 謂文王之化 自北而南也 又詩曰以雅以南按韻府群玉云南樂名 猶九夏也 南夏皆文明之方 故名 周南召南亦樂名 記曰胥鼓以雅南是也 此說似然 而未知所本也
46. 詩脊令在原 兄弟急難 按鶺鴒飛則鳴 行則搖 首尾相應 故以况兄弟 又鄭氏詩箋曰 鶺鴒水鳥而失所在原 故急難也 其說似有理
45. 詩山有榛 隰有苓 又采苓采苓 首陽之巓 按韻會云說文 蘦大苦也 通作苓 又云蓮通作苓 枚乘七發蔓草芳苓註 苓古蓮字 曺子建七啓 亦曰搴芳苓之巢龜 苓字讀作蓮字則與榛巓同音 而且是濕生之物 如曰隰有荷花是矣
44. 詩習習谷風 以陰以雨 又北風其凉 雨雪其雱 蓋東北風而雨常也 程子曰 自東自北而風則雨 自南自西則不雨何者 東北屬陽 陽唱而陰和故也 今長安西風而雨 未曉其理 恐是山勢使然 以我國言之 東南風則雨 西北風則晴 而又鐵嶺以北 南風則旱 北風則雨 山勢或海氣使然耶
43. 詩撻彼殷武 奮伐荊楚 深入其阻 裒荊之旅 有截其所註 殷道衰 楚人叛 高宗伐之 入其險阻 盡平其地 易曰高宗伐鬼方 三年克之 蓋謂此也 按今貴州 本羅施鬼地 豈古之鬼方耶 然則雜書謂北狄爲鬼方 恐非是也
42. 詩云至于太王 實始剪商 史記 文王曰吾太公望子久矣 卽此而太公之心可見 按太伯, 虞仲 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 乃如荊蠻 以讓季歷 其必覘知太王剪商之意 而有不可者 故托以讓國而逃之 是先獲夷齊之心者歟 孔子之稱以至德 其旨微矣
41. 詩不日成之 楊愼曰 古註不設期日也 今註不終日也 不設期日 旣見文王之仁 亦于事理爲協 若曰不終日 豈有一日可成一臺者 余意此承上文庶民子來而言其成之易 不以辭害意可也
40. 詩籩豆大房註 大房 半體之俎也 禮記周以房俎註 俎之上下兩間 有似堂房也 按國語王公立飫則有房烝注 禮之立成者爲飫 房大俎也 丞升也 謂半解其體 升之俎也 觀此則所謂大房 與夏屋之義相近
39. 詩振鷺于飛 于彼西雝 我客戾止 亦有斯容註 此二王之後來助祭之詩 言容貌脩整 如鷺之潔白也 余意此非特言容貌脩整 蓋以殷尚白 故謂其儀容如鷺之白 似與有客有客 亦白其馬同意
38. 詩漸漸之石 漸音巉 註漸漸 山石高峻之貌 按韻會 巉或作嶄 漢相如傳 嶄巖尖銳貌 亦作漸 詩漸漸之石是也 蓋巉與嶄同 韓退之文曰 嶄然見頭角 亦是也
37. 詩景行行止註 景行大道也 韻書云景明也 景行 明德也 今作景慕非 按禮記引此詩曰嚮道而行 註疏云景猶日影 可嚮而行 孝經序云景行先哲 謂景慕其行也 景慕字 蓋出於此
36. 詩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註疏 蜾蠃蒲盧也 蒲盧取桑蟲子 負持而去 煦嫗養之 以成其子 詩話曰 細腰蜂在處有之 每破其房 或見其卵與他蟲同處其中 或見其子已去 而他蟲只存空殼者 或見他蟲之成蛹者 蓋蠮螉生子 如小粟米 寄着他蟲之身 而他蟲不壞 至變成蛹 其子出而食之 蛹盡而子去 說詩者誤以式穀似之 爲如似之似 不知似爲似續之似 遂至附會成此曲說也 然莊子云細腰者化 說文曰 細腰純雄 以文意觀之 則註疏似是
35. 詩云鳳凰鳴矣 于彼高岡 梧桐生矣 于彼朝陽 按山南曰陽 東曰朝陽 西曰夕陽 唐史言鳳鳴朝陽 蓋出於此 或者以朝日泛觀則錯矣
34. 詩間關車之舝兮 傳以爲燕樂新婚之詩 楊愼曰 禮云婚禮不賀 人之序也 又娶婦之家 三日不擧樂 思嗣親也 新婚安得有燕耶 小序云幽王無道 詩人思得賢女以配君子 此義爲長云 今審其詩意 則皆思而願見之辭 楊說似有理
33. 詩乃生女子 載寢之地 載弄之瓦 按曹大家女誡曰 古者生女三日 臥之床下 弄之瓦磚而齋告焉 釋者曰 瓦磚卽今紡磚 以手拈弄 明其習熟勞苦之義 余謂豈有生三日而能手弄瓦磚者乎 槪言古人養女之法如此 今婦女多不親織紝之事 由敎養之無素也 况男子乎 今人不如古人 於此亦可知矣
32. 詩和鸞雝雝 按鈴在軛曰鸞 在軾曰和 三才圖會云靑鳳爲鸞 雌曰和 雄曰鸞 上古時 鸞輿順動 此鳥輒集車上 雄鳴於前 雌應於後 後世作和鸞以象之 因謂鸞仗 陸機詩曰 羽旗棲輕鸞 玉衡吐鳴和是也
31. 詩菫荼如飴註 菫烏頭 荼苦菜 言其地美 故物之毒且苦者亦甘也 史記 驪姬置菫於肉是也 又禮記菫萱枌楡 韻書云菫根如薺 蒸食之甘 此所謂菫 與詩所云者異矣
30. 詩曰無酒沽我 古之人皆不厭沽 而孔子獨不食者 非特恐其傷人 亦不欲苟食耳
29. 詩錫我百朋註 五貝爲朋 按韻書 貝海介蟲也 古者貨貝曰寶龜 秦廢貝行錢云 如貨寶貲財貧贓賕賄賜賚贈賞買販買賣等字皆從貝 小說謂分貝爲貧 亦以此也
28. 詩象弭魚服註 魚獸名 東海有之 其皮背上斑文 腹下純靑 可爲弓鞬矢服 此蓋今俗所謂水牛也 述異記云東海有牛魚 其形如牛 剝其皮懸之 潮至則毛起 潮落則毛伏 亦此也
27. 詩常棣之華 鄂不韡韡 按韻府 芦通作鄂 楊愼曰 鄂花苞也 今文作芦 舊疏云華下有芦 芦下有跗 華萼相承覆 故得韡韡而光明也 沈約詩云氤氳桃李花 靑跗含素芦 唐明皇有花芦相輝之樓 用此義也 朱註鄂鄂然外見之貌 恐別有所據
26. 詩熠燿宵行註 熠燿 明不定貌 宵行蟲名 按李白註 熠燿燐也 燐螢火也 杜詩云但驚飛熠燿 不記改蟾蜍 亦以熠燿爲螢火矣 又本草及大學衍義註 熠燿螢火也 蓋謂熠燿夜飛而行也 朱子註 豈以下章熠燿其羽而云然歟
25. 詩鸛鳴于垤註 垤蟻塚也 將陰雨則穴處者先知 故蟻出垤而鸛就食之 遂鳴于其上也 余按續博物志曰 鸛俯鳴則陰 仰鳴則晴 韻會 垤土之高也 謂蟻封猶垤耳 孟子泰山之於丘垤是也 詩語蓋因所見而賦之 朱子註孟子 直以垤爲蟻封 未知如何
24. 詩五月斯螽動股 六月莎鷄振羽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戶 十月蟋蟀 入我床下註 斯螽莎鷄蟋蟀 一物而隨時變化 異其名 或者以爲三者皆異物也 自七月在野以下 乃指蟋蟀而言 此說亦有理
23. 詩六月食欝及薁註 薁嬰薁也 按本草 蘡薁山葡萄也 葉似葡萄 實小而味酸 卽今俗所謂山葡萄也
22. 詩曰不出正兮 周禮曰司裘設其鵠註 齊魯間謂題肩鳥爲正 捷黠難中 鵠亦小鳥難中 然余意史記云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鵠似非小鳥也 孟子曰鴻鵠將至 思援弓繳而射之 蓋鵠者 人皆欲射中 故名以表之歟
21. 詩東門池可以漚菅注 菅葉似茅而柔韌 宜爲索也 又白華菅兮注 白華野菅也 已漚爲菅 王維詞曰 水驚波兮翠菅靡 唐詩解云水葱中空 亦名翠菅 可爲席 唐六典云東牟郡歲貢水葱席 今我國所謂莞草蓋是也 詩下莞上簟註 莞小蒲之度也 韻會 莞亦作菅 與野菅異矣
20. 詩綿蠻黃鳥 又睍睆黃鳥 楊愼曰 古註綿蠻文貌 睍睆黃鳥之色 二字從目 知其爲色也 今註皆作鳥聲 恐未穩云 余按韻書 睆鮮好貌 與禮記華而睆之睆字同 楊說似有理 但綿蠻 王筠詩 夏鳥鳴綿蠻 韋應物詩云綿綿蠻蠻如有情 則古人固作鳥聲用爾
19. 詩黃鳥于飛 集于灌木 又交交黃鳥 止于棘 按禽經云陸鳥曰棲 水鳥曰宿 獨鳥曰止 眾鳥曰集 然則黃鳥黃鳥 無集于穀 眾稱也 論語戈不射宿 指水鳥也
18. 詩一葦杭之註 杭渡也 按韻會 航通作杭 平聲 方舟也 蓋與梯山航海之航字同義
17. 詩載獫歇驕 金南窓玄成言甞見雜書 有載其獫歇其驕之文 與朱註異云 按韻書 馬六尺爲驕 此語亦有見矣
16. 詩夏屋渠渠 按韻府群玉曰 夏屋 古註大俎食具也 作巨室用非 又十三經註疏 夏大也 屋具也 以下章每食四簋觀之 此言似有理 第朱子舍舊註不用 何意也 淮南子大廈成而燕雀賀 韻書云廈大屋也 楊子曰 夏屋之帲幪 此夏字疑與廈通 但記云若覆夏屋 未知何義
15. 詩云鷄旣鳴矣 朝旣盈矣 禮云鷄初鳴 咸盥漱 按古者后夫人入御於君 鷄初鳴 太史奏鷄鳴于陛下 夫人鳴佩玉於房中 告去也 范祖禹曰 聖人順天地陰陽之理 觀萬物之情 明而動晦而休 故以鷄鳴爲夙興之節 余謂古人夙興 皆以鷄鳴爲節 而今人則不然 其不及古人 無怪也
14. 詩疏云風雨思君子也 亂世 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選文曰 風雨急而不輟其響 儷語曰 風雨淒淒 獨鷄鳴而不已 皆此意 但朱子以此詩斷爲淫奔之詩 亦必有見矣
13. 詩有女同車 舊疏謂刺忽也 言不昏于齊 無大國之助 按韻府群玉 車尺且切 今俗以叶音 故讀作居音 以下句顔如舜華見之 從韻書似是
12. 稗史曰 夫子放鄭聲而不及衛者 衛詩皆男奔女 鄭詩皆女奔男 所以放之 余謂世稱鄭衛之音 而不曰衛鄭 其先鄭而後衛 亦有義矣
11. 雜說曰 詩溱洧言贈之以芍藥 蓋芍藥破血 爲男淫女也 東門之枌 言貽我握椒 蓋椒氣養陽 爲女淫男也 余謂貽我握椒 以視爾如荍觀之則似是矣 贈之以芍藥 按詩註 鄭國之俗 三月上巳 祓除不祥 而芍藥三月開花云 則贈之者乃花也 非其根也 此蓋男女相謔相贈之辭
10. 詩公言錫爵 疏曰見惠不過一散 散 爵也 按韻會 夏曰琖 殷曰斝 周曰爵 禮記註 凡觴一升曰爵 二升曰觚 三升曰觶 四升曰角 五升曰散 一石曰壺
9. 詩願言則嚔註 願思也 古語云爲人所思則嚔 東坡詩云白髮蒼顔誰肯記 曉來頻嚔爲何人 此也
8. 詩揚且之顔也註 顔 額角豐滿也 按內經註 顔卽額也 韻會 顔額角也 漢書商顔 謂商山之額也 相如賦孱顔 亦謂山額(山+孱)然而高也 今謂扁額爲顔是矣
7. 詩衛風子之淸揚註 淸 視淸明也 揚 眉上廣也 鄭風有美一人淸揚婉兮註 淸揚 眉目之間婉然美也 余按此註說 似有異同 觀其下章曰有美一人 婉如淸揚 如字古者與而字通用 蓋淸揚婉兮 謂淸揚而且婉也 婉如淸揚 謂婉而且淸揚也 此余臆見 未知如何
6. 詩平王之孫齊侯之子註 平正也 武王女 適齊侯之子 或曰 平王卽平王宜臼 齊侯卽襄公諸兒 楊愼以爲平王非周平王 齊侯非姜氏之後 猶書稱寧王 易稱康侯之類 余謂果是平王宜臼 則當入王風 不當在此 用脩之言 亦有所見
5. 詩吁嗟乎騶虞 按禮記射義曰 天子以騶虞爲節 騶虞者 樂官備也 註騶廐官 虞山澤之官 此二職皆不乏人則官備可知 呂氏曰 彼茁者葭 則草木遂其生矣 一發五豝 則鳥獸蕃殖矣 吁嗟乎騶虞者 所以歸功於二官也 五代史曰 賈誼以爲騶者文王之御 虞虞官也 說郛亦曰 騶虞乃騶御虞人 非獸也 然十三經註疏 皆以騶虞爲獸名 朱子語類云騶虞若解做官名 無甚意思
4. 詩何彼穠矣唐棣之華註 唐棣 栘也 論語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註 唐棣 郁李也 二註不同何耶 按本草 扶栘木名 生江南 無風葉動 反而後合云 蓋卽此物也
3. 詩行露 舊疏以爲召伯聽訟也 華谷嚴氏曰 此述女子自訴之辭 蓋古文以獄訟爲雀鼠者此也 今朱註與舊疏不同
2. 詩甘棠註 召伯循行南國 或舍甘棠之下 按焦氏易林云大樹之子 百條共母 當夏六月 枝葉盛茂 鸞鳳以庇 召伯避暑 此言召伯避暑而憇于甘棠也 楊升庵引此而作召伯遊暑 蓋從板本之誤也
1. 詩惄如調飢 韓詩外傳 作朝飢 言朝飢難忍也 楊愼言焦氏易林曰㑂如旦飢可證 調飢爲朝飢無疑 余按韻會 亦作惄如朝飢 韻府群玉調飢註 調朝也 以此觀之 楊說似有據 朱註調一作輖 疑輖本朝字之誤也
7. 易有三 夏曰連山 商曰歸藏 周曰周易 夏得人統 歲首建寅 故連山首艮 商得地統 歲首建丑 故歸藏首坤 周得天統 歲首建子 故周易首乾 又周易十翼者 孔子所作 謂上彖, 下彖, 上象, 下象, 上繫, 下繫, 文言, 說卦, 序卦, 雜卦也
6. 靜則恒吉 動則多凶 故易之吉凶悔吝 大抵人而言 其戒深矣
5. 易男女構精 見于損卦 古人謂有深意 蓋損我益彼之義也
4. 易信及豚魚 傳曰 豚躁魚冥 物之難感者也 孚信能感於豚魚 則無不至矣 此溺魚爲二物也 本草蒙筌曰 河豚魚率翼至後出 中孚卦象 此魚應之 或謂豚魚爲江豚 生大澤中 每作知風之至 是物之有自然之信 按本傳曰 風行澤上而感于水中 爲中孚之象 感謂感而動也 以此觀之 或說似有理
3. 易君子終日乾乾 夕惕若厲 无咎 淮南子曰 終日乾乾以陽動也 夕惕若厲 以陰息也 因日人 因夜以息 唯有道者行之 余按夕卽夜也 如通夕不寐是也 凡古人言夕 多指夜而言 又古人多以若厲爲句
2. 易曰 天行健 君子以 自强不息 詩曰 維天之命 於穆不已 於乎不顯 文王之德之純 余謂易以行言 詩以命言 一也 純則純乎天矣 蓋言文王之德 與天無二也 薛文淸云人心有一息之怠 便與天地之化不相似 是也
1. 易曰 亢龍有悔 用九天德不可爲首也 聖人之垂戒切矣 老子言不敢爲天下先 蓋得之易焉者也 莊子云不爲物先 不爲事始 亦此意
39. 明人戒子姪書曰 爲人祖宗父兄者 惟願有好子弟 所謂好子弟 非好田宅好衣服好官爵 一時矜耀鄕里也 謂有好名節 足以安國家風四夷奠蒼生垂後世 若只求飽暖習勢利 則所謂惡子弟也 在家足以辱祖宗殃子孫 出而仕也 足以羞朝廷禍天下 此豈祖宗兄弟之所願哉 余見世人以田宅勢利爲好而願之 欲以求福而反速禍者多矣 豈非惑哉
38. 洪判書曇 天性剛果 勤於奉公 未甞告病 常曰上臣事君以人 中臣事君以身 下臣事君以貨 余雖不得爲上臣 願無失爲中臣 其言乃古語 而可爲事君者之法也
37. 邵寶曰 願爲眞士夫 不願爲假道學 乃名言也 余觀近世爲士夫者 自以爲士夫而其眞者寡矣 談道學者 自以爲道學而假焉者有之
36. 王守仁送邑宰序云 勿以進非科第而自輕 勿以官卑而自慢 夫進非科第則人之待之也易以輕 從而自輕者有矣 官卑則人之待之也易以慢 從而自慢者有矣 芝峰子曰 人必自輕而後人輕之 自慢而後人慢之 人苟有至尊之道至貴之德 則夫焉得以輕且慢哉 不然而以重自居 則鮮不取辱者矣
35. 王陽明云 何以止謗 曰無辨 無其事而辨之 是自謗也 有其事而辨之 是增益己之惡而甚人之怒也 余謂此說是矣 然無反己自脩之意 似未盡 魏王昶言止謗莫如自脩者善矣
34. 王世貞曰 父子生於欲者也 君臣生於利者也 余意此言恐有弊 所謂生於欲者 本諸釋氏 而生於利者 是公獨見歟 若謂父子生於欲 則徇情縱欲 其流必至於無親 君臣生於利 則忘恩背義 其弊將至於無君 宜改之曰父子生於理者也 君臣生於義者也
33. 吳應賓曰 才者 驕之器也 忌之府也 禍之媒也 故達生之士 願爲不才 非惡才也 處才則難矣 按老子云 聰明睿智守之以愚 莊子云 吾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 蓋以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