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松溪漫錄 (130)
건빵이랑 놀자
63. 有一內禁衛 私奸朝士愛妓 一日講歡 雲雨方濃 朝士猝至 聞其辟人聲 着冠帶折腰於門外 朝士曰 汝何爲者耶 答曰醫官也 政院官員聞娘失攝 命遣故來耳 朝士大喜 令診妓脈 仍與酬酌 大醉而去 蓋妓有疾痛 朝士求醫於政院 故陰敎奸夫冒稱醫官 此可欺以其方者也
62. 星州妓映山紅 嘗論其可意者 惟李秀才繼悅爲首 厥後有一朝士亦鍾情 戱令紅第其甲乙 士自執筆 紅曰首書李某 其次某 又其次某也 士曰我不齒此列乎 紅曰郞之肩項彷彿李某 可參於尾矣 士擲筆撫掌
61. 平壤妓武貞介 爲柳判書辰仝甫所幸 携過數邑 適見前壻蒼頭 悲咽雪涕 柳奴責之曰 娘子之情專在於彼 不重吾主可知 答曰 汝可謂不通事理者也 我爲汝主固當守節 不幸他適而見汝於異日 則十倍於此矣 其敏於言語如此
60. 宗室坡城令 昵愛南原妓 臨別妓紿曰 一別之後何忍偸生 寧化爲蛇 尋郞而去 坡城信之 時鄭斯文希賢公牧公州 先聞其語 坡城之到日 繫大蛇預置於所坐席下 酒半促膝移坐 蛇尾微露 牧使佯驚曰 怪哉何物 坡城歎息曰 死矣死矣 眞信人也 泣下沾衿 脫短襖而裹之 瘞于客館近地 祭之而去 聞者啓齒
59. 正德己卯年間廢列邑妓女 蔡翰林世英公 曝史於星州 嚴勅綺羅不近館舍 時牧使金公佑 發身門蔭豪傑之士也 密令妓勝杜秋 每夕行歌 過于館前 居數日 翰林半拓小窓 延頸窺見 謂小吏曰 彼何人斯 連夜經行 答曰 家在墻外 出入敎坊 路由於此 妓聞此語 佯若驚走 故仆于地 容姿明媚 衣裳鮮楚 翰林陰誘小吏 引入帳中 自此夜入晨歸 歡情兩洽 還朝之日 牧使設祖道於城門外 坐數妓於牧使之後 作煖酒之狀 與翰林相對 瞪目直視 泣數行下 翰林自恐淚墮 仰面漸高 乍俯則淚下如雨 牧使前席執手曰 余來莅路傍之邑 三年於此 曾未見淚之大者如曝曬也 相與拍手罄歡 嘉靖戊午年高翰林景軫公 亦鍾愛於雪梅香 淚之大不下於蔡 辛酉年朴翰林希立 循例而來 臨別僕贈之以詩曰 臨岐莫怪雙淚垂 蔡史高君是伐柯 翰林大笑 杜秋年八十餘 死於萬曆壬午 每與人談此事 輒自感咽
58. 昔有奉使者頭髮盡禿 薦枕妓女伺其出坐廳事 戱將其所着氈帽 盛之以桃實 掛於屛上 使見之 而怒叱曰 此豈盛桃之器也 妓曰 此乃盛西瓜者 桃實之盛何害之有 使不覺噴飯
57. 萬曆辛巳壬午年間有黃蟲徧滿山谷 囓食木葉 寒則蟄於樹下 暖則散入畎畝 害穀甚多 非人力可捕 近之則痒不可忍 至於晩蠶成繭之日 一時自斃 二年之後不復見矣 甲申春北虜陸梁 豈非玆蟲之應也
56. 嘉靖乙丑有二白魚自海口泝江漢 其一不知所去 其一死於豆毛浦 其狀頭如馬尾如箕 耳後有二穴 其脩數丈 全體無鱗 都城士女聚觀者日數千人 莫知其爲何魚也 無何文定王后薨逝 此非嘉兆也
55. 碧瀾渡行船 爲波濤所簸 勢將傾覆 舟中有僧祝曰 南無阿彌陀佛 瞽者曰角亢氐房 巫曰我王萬壽 醫曰理中湯理中湯 舟適不敗泊於那岸 有一儒生立於岸上曰 僧瞽巫之祝詞 各誦其祈福之說也 醫云理中湯何耶 答曰腹病之藥 理中湯最妙 俗稱腹爲舟 故其言如此 有耳者無不捧腹
54. 黃宰相孝獻甫 年未不惑 以吏曹參判罷還田里 衣布衣狀若書生 見者莫知其爲宰相 暮投神勒寺 有三四儒生箕踞蔑視 公坐於末席 一儒先言曰 余頃遊金剛 眞名山也 有僧袖黃某詩佳作也 公曰僕亦嘗一遊 果愜公言 儒曰年少書生 何見之早耶 公曰曩者承乏 叨任方伯 偶一寄目 儒輩叩頭於地 蒼黃走避 公招之曰 公等任情坦率 可與爲友 設小酌極歡而罷 自此往還 交契甚厚
53. 南學有一儒士 見鄕生則輒稱曰浦松 有韓山人初入學者 士曰彼浦松何從而來 鄕儒抑首伏地曰 不敢當不敢當 士曰何謂不敢當 曰吾在於鄕 見奴僕輩呼其假父曰浦松 吾何敢當 士慙而遁去 浦松未詳其義 蓋嘲鄕生之廋語也
52. 黃柳村索菊於曹適菴 適菴採牧丹而送之 柳村再索 曹亦如之 至於三索亦如之 蓋嘲柳村好繁華 而無雅量也
51. 魚灌圃先生善作謎語 無出其右 厥後表斯文贇 優入其室 宋相甫爲慶尙監司 表守蔚山 監司屬守射帿 仍以謎語戱之曰 書生之帿 遠立則不中 遠立猶言頭白也 表答曰生百發百中 百發猶言白髮也 灌圃乃斯文魚得江也
50. 晦齋先生所眄慶州妓 懷孕數月 先生抵京城 妓爲曹兵使潤孫所占 及其解脫 曺以爲己子甚愛之 命名曰玉剛 而一門皆知其爲李氏子也 曺公沒後 異母之出者相與擯斥 居一廬而異其房 南溟曹徵君 曹門之長也 當書神主也 不書剛名者 徵君之命也 剛泣問厥由於其母 其母以實告之 時先生謫于江界 自奔謫所 先生許之 改名曰全仁 爲曹公心喪三年 其大槪如此 魚也足聞於何人 僕則聞之於曹徵君强近之親者也
49. 星州人縣監柳禮源家居大邱 有二男 長曰游 次曰淵 有志于學 一日游病風出亡在外 無迹可尋 有蔡姓名應奎者 慶山縣官屬也 嘗嫁游女奴 覘知其家事 而蔡亦出亡 遇游於他方 坐臥與俱 柳之有心 蔡悉志之 雖纖毫微事 無不知之 柳之去後八年 柳之姊翁宗室達城令 後爲都正 與蔡通謀圖利於己 佯以蔡爲游殺淵 而共分其財 以書貽淵曰 此眞汝伯也 汝急來于京 可與偕歸 淵諦視狀貌 心知其僞 而欲徐觀其變 强與俱來到其鄕 徧請親舊審視之 是之者十無一二 而淵具告本府 其時太守初囚於獄 蔡詐稱病重乃保放 拘於人家 蔡乘夜脫去 人皆以爲淵殺其兄而滅其迹 投之水中 聽者不察 自近傳遠 聞於朝廷 拿鞫王獄 淵誣服竟置大辟 厥後朝廷聞柳蔡竝匿海西 而柳改名天裕 移書郡縣逮捕二人 蔡自知罪大 中道自裁 械柳至京 其鄕之仕于朝者曰 此卽眞游也 三省並鞫竟得其實 以病將見釋 上以爲父死而不奔其喪 弟刑而不雪其冤..
48. 黃宰相孟獻甫 爲京畿監司時 有一書生年十六七 詐稱姪子 謀食於列邑 公聞之 繫獄拷訊 竟致其死 其人曰殺我者 欲奪嫡孫也 人皆信然 萬口一談至今尙未辨別 反以黃相爲非 南峯鄭政丞曰 其人亦稱吾曾王父文翼公之外孫云 文翼公本無女 安有外孫 以此推之 冒黃之說不攻自破矣 僕聞諸南峯相國 南峯諱芝衍其時楊根郡守朴元謙以承順監司之旨終被論
47. 僕與曹三宰潤孫甫族人 相往還 見塗窓故紙 乃曹公羅織趙靜菴疏草也 曹公發迹山西 何預於國政 而陷害忠良如此 其疏辭亦非武夫所撰 必倩手於嫉賢者也 其意不過貪得好爵 傅會當路而助之攻也 其爲險狡何可量哉
46. 安分先生謂僕曰 嘉靖庚辰年間 余知善山 沿牒到星州 牧伯金公佑言曰 今聞李校理希閔公 請告歸草溪故鄕 暮當宿弊邑 已令通判特設供具 公勿徑回 終日遊宴可乎 俄而候吏來報曰 校理過去 金公遽有慍色 附余耳語曰 老夫閱人多矣 未有驕傲而能享遐福者也 居數月校理果死 其言卽驗 余之一時流輩 出入玉堂 矜己而侮人者 無一人在世 而唯余以拙得全 金公之言 可以爲法於後世矣
45. 古人之著書者 所以有關於風敎也 慵齋叢話 間有麤鄙之說 宋斯文世琳之禦眠楯者 淫辭褻語溢於書中 實誨淫者也 豈有補於風敎之萬一 投畀回祿可也 而湖陰相公亦弁其首 何耶
44. 吳宰相謙甫 出宰南原闔境銜恩 伐石作碑欲俟去日而書之 公聞之 紿父老曰 吾政何能當立碑 凡碑詞 與事迹相符 然後可以取信於人 迨我未去而寫之 則余可乎可 不可乎不可 汝等輿碑而來 親臨觀之 父老信之如其言 公屛父老命石工 刻下馬等字豎於鄕校前 時人以爲得體
43. 凡邑宰之有政績者 民立石紀德 以著去後之思 近來列邑無碑者鮮矣 或一邑有四五者 可知其世多善政矣 駱村相公遠接使時 見道周立石 自坡至義相望不絶 命仆于地曰 天使若問厥由 將何辭而答之 有一郵卒控馬而行 趯小石曰 汝獨不幸 不作碑而見踐於路中耶 其嘲弄如此
42. 博塞之戱聖賢所戒 非正士之所可爲也 成天使憲好博奕 袒裼而射 未免駁雜之戱 黃王兩使 圍碁象戱 殆無虛日 雖在家裡 尙有所不可 況於外國乎 龔天使性雖豪放 猶不作此戱 是不失使臣之體也 黃王二公 且使頭目呼歌 不忍技癢 有時自唱 雖似眞率 決非端人也 頃年我國有一朝士 奉使嶺南 自着處容假面 回旋作舞 又有分司臺官到處唱歌 與妓校藝 此浮於黃王遠甚 殆祝欽明之類也
41. 監司之任亦難矣 動遵禮法猶恐失體 況自弛維綱以啓陵替 何以爲表率 近者有自投郡齋之失 故受脫冠偃臥之侮 問寢於馬官 故曳出勸飮之慢及之 猫鼠同眠 名分倒置 可以觀世變矣 道喪禮壞 識者寒心焉
40. 昔有一宰相除拜監司 其母夫人喜動顏色 子曰 子出入臺閣榮顯莫大 平日不色喜 今何歡喜若此 夫人曰 乃翁守某邑時 聞監司巡臨 一以敬謹一以畏愼 寢不安席 水陸之品 不自食而貯之曰供億監司 以此知觀察使之爲貴 故喜之
39. 忍齋洪政丞大夫人 政丞之女 政丞之配 政丞之妣 而年踰九袠 自開國以來 能享五福如夫人者 未之有也 忍齋行年七十八而居憂 亦世之罕見者也 洪相父彥弼爲領相外祖宋軼亦領相
38. 自中廟以後 宰相之享遐福 而登峻秩者無幾 宋相諱欽 年九十餘歲 官至一品 李相諱賢輔 年八十九歲官至一品 宋相諱純 年九十二歲官至正二品 吳相諱謙 年八十九歲官至一品 鄭相諱士龍 年八十一歲官至一品 洪相諱暹 年八十二歲官至三公 元相諱混 年八十九歲官至一品 今尙無恙 享年七十者尙不多 齒爵竝高者不亦寡乎 元相九十二卒
37. 生員洪裕孫之爲人 世之追美者衆 而南秋江則贊之 沈大觀則短之 一裕孫也而毀譽殊絶 是人之所取舍異故也 洪之交遊者多老死 孰從而問之 秋江豈欺人者 斷以此人之言爲信 是知人必可信 然後人亦信之也
36. 柳宰相希春甫 撰續蒙求 柳斯文希齡撰東國史略 大東聯珠詩格 是述也非作也 二公之所著詩文 世所罕覿 是能於述而不能作耶 抑深藏巾衍 而人不得見之耶
35. 佔畢齋先生 以東文選徇私不公 擇焉而不精 淘沙揀金 更拔其尤文曰東文粹 詩曰靑邱風雅 可謂極精矣 然其先大夫之作 非超群拔華而亦在選中 可謂公無私者乎
34. 人有言世間萬事悉由於命 而吾伯氏樞府公 仲氏亞卿公 丁未春落職 是年秋謫于湖南 其冬移配于西北 辛亥夏量移 癸丑春放還田里 丁巳冬復敍 一凶一吉皆在同日 以五行推之 同年生人 月日亦同 時若少異 事必懸殊 而二大人之命 榮枯憂樂 事事相侔 命之不可恃如此
33. 僕少時與友人四五輩 讀書於仁同妙峰寺 一日有僧自外而至者 趺坐於法堂 視吾輩如庸奴 責之以不遜 僧挾錫杖脫衲衣 似有敺打之狀 僕盡力奪杖 僧不逞其怒 而挑包上山 極口大罵 吾輩自念寺在高岡 人跡罕到 彼與此寺約爲表裡 乘夜肆毒則我屬無遺類矣 若移寓巨刹 可以萬全 步過一里餘 雨點如菽 未至寺門 勢若翻盆 溪水沒岸 翌日聞吾輩所寢之室 爲土石所壓 未知天公 故遣此髡 全活吾輩耶 其時友人相繼爲鬼錄 而四十年後唯僕獨存 抑亦由僕之命不短 而人皆賴我而活乎 其理不可推也
32. 趙靜菴文正公之賜死也 金吾郞柳渰有迫促之意 公噓唏而嘆曰 古人有抱詔書伏哭傳舍者 何其異耶 吁此一言 使人哽塞 雖有奉王命 何忍逼迫 過十餘年柳之子 橫罹門禍 非命而終 雖非自作之孼 無乃坐其父不緩大賢人須臾之死耶 抑亦天道好還 假手於人者耶
31. 保樂堂金政丞 算命於皇都 其詩曰 四數相逢大器鼎 赤虎當年及第名 赤鷄猪月白馬日 葛藤連院向鼠驚 第一句謂官居台鼎 第二句謂丙寅年登科也 第三句謂丁酉十月庚午日也 第四句終於葛院是也 向鼠驚者 其時賜藥都事甲子生者也 卜書可信 命可逃乎
30. 鄭宰相萬鍾甫語僕曰 余爲左承旨時 行于掌苑署墻外 有一官避入道傍人家 望見之乃金直講浻也 引坐一堂俾算吾命 卜曰十一月陞嘉善階 明年二月有遠行云 而至月已盡其言無徵 臈月三日超拜刑曹參判 披見曆書則是月四日乃十二月節也 明年春果有赴燕之行 其爲推算極妙云 然金公昧於避禍 終被拷訊而斃 是何算命巧於人 而拙於己耶
29. 曹適菴梅溪先生之庶弟也 博覽强記 最長於詩 成廟朝六承旨同聲薦達 卽有召命 上命賦詩 克稱睿意 署東部主簿 臺諫劾止屬司譯院 燕山朝赴燕京 燕山優給價錢令貿五色匹段 而不得所需 只貿眞珠 自分東還不免於死 間計於宦官 宦官皆曺之爲師傅時門弟 同心協謀 冀免刑辟 皆曰主上有怒 則自朝鬚髥輒張 有喜則和平之色見於言面 伺候辭色通書 然後入謁可也 適菴如其言伏謁於庭 燕山問得予所求乎 對曰求而不得 只賫明珠而來 燕山大悅 取瀉於銅盤 其光曜日 燕山手掬而分與妃嬪 以司贍寺吉貝一百五十匹賞之 適菴多辦美田於其鄕 以燕山之威暴旣不能害 又開可生之道人之死生禍福 豈非天也命也
28. 宋宰相甫 爲吏曹參議 一日有造化昧爽入闕 而往年赴京時 借人金帶與所着銀帶 共置一函 曉起誤着金帶 至於闕庭 曙色漸明 始知其金也 入忠義衛廳更着他帶 是日陞拜慶尙監司
27. 嘉靖癸未中廟謁聖取士 有鄭蕃爲壯元 徐大諫厚甫 以系出寒微 爭之不蒙恩謝 南止亭惜其才 別置官曰 吏文習讀 鄭蕃柳沆魚叔權 咸與其選 試之日 魚夢見蛇蟠馬背 及其次第也 柳爲魁魚次之 柳生於巳年 魚則午也 而柳居魚之上 是夢讖也 人間之事莫非前定 而求於分外者何如耶
26. 林宰相百齡甫 夢有一人字之曰槐馬 公未究其義 嘉靖丙午 攝行相事 謝恩于皇都 病死途中 此乃作三公 而終於午年之讖也
24. 列邑例有國忌板 開錄聖節千秋 高斯文習 守陜川郡 一日對客不食肉 客請其故 曰今日國忌也 客曰非也 高指國忌板曰今日乃千秋國忌也 聞者絶倒
23. 孟斯文宗仁 性迂才疏 權政丞鈞甫 判吏曹 謂李佐郞芃曰孟某乞外可注何邑 李戱答曰 無民之邑可也 及知禮山 數紙訴狀 經日不判 恐吏偸竊 自宿於倉庫 未數月見罷
22. 有一水使以能詩自負 嘗登嶺南樓 見詩板有黃栗留之語 再三吟咏曰 此可謂記實也 傍人曰何謂耶 曰密之有栗 世之所稱 黃栗之留謂其多積也 滿座掩口葫蘆 彼不知栗留是何物 而其自負何耶
21. 昔有聞慶縣監謂小胥曰 今日閑甚 聯句可乎 小胥讓於倅 倅先吟曰主屹山前能論論 能熊通論論遊貌 小胥應聲曰 莫同門外大蒙蒙 大犬通蒙蒙吠聲 倅曰何以犬爲大乎 曰君侯斷熊之四足 小吏何不割犬之一耳乎 聞者齒冷
19. 沈宰相彥光甫 聞龔吳出來 前數月用張寧六十韵 宿構琢磨 天使到國 沈相爲館伴 先自出示 兩使於回程 各索報章行色悤卒 遠接湖陰 未遑下手 僅酬上使 時安分先生與趙宰相仁奎甫 以宣慰偕行 湖陰屬二公答副使 安分操筆押吟精力已竭 趙相携妓縱飮無意於製作 安分使人覘之 至夜半暢飮自若 鷄鳴醉臥帳中 安分深不平 黎明袖其稿就其臥內 扶而起之 責之甚峻 趙相筆不停輟 須臾乃畢 實飮酒時腹稿也 雖間有疵纇 聰敏絶倫 人莫能及安分云
18. 許天使國 魏天使時亮之來也 朴駱村忠元甫 爲遠接使行到嘉山 聞明廟昇遐 天使雖有作 以國恤不答 許之文章 於東國罕有並肩者 如謁箕子廟辭 求於古人之中未易多得 若迭相唱和 則不知駱村當輸幾籌耶
17. 許天使國之皇華集序 洪政丞忍齋之所作 所謂鏗鏘發金石者也 成天使憲把玩良久 謂舌官洪純彥曰爾國如此能文者幾人 對曰七八人 天使曰奇才奇才
16. 鄭湖陰遠接龔吳 蘇退休遠接華薛 各有稱譽 湖陰曰 龔勝華 退休曰 華勝龔 莫有決者 安分曰 蘇之言是也 未幾僕適赴燕京 質於中朝之人 則曰華之文章雅麗典重 可秉文衡 安分之老於文學可知
15. 我國在成廟以前 英才輩出 不可遽以一二數 至於中廟朝 如南止亭金冲菴李容齋金慕齋金保樂申企齋朴訥齋鄭湖陰蘇退休曺適菴 皆巨擘也 自後文章之士漸不如古 人才之盛衰隨世而降殺耶 抑不培養而勸勵耶 善書者工畫者醫藥者音律者卜商者 雖雜技之類 亦不如古人 可怪之甚也
14. 容齋李相國 遠接唐天使時 李安分蘇退休鄭湖陰爲從事官 相公曰三君異日皆必爲遠接 而從事之得人必不及於余也 厥後爲從事者甚衆 而果不逮於三相矣
13. 成聽松筆法最有古氣 安平以後罕有其侶 而唯湖陰不愛曰 欲訪友某 其家蓄成某所書屛風 故不敢也 黃孤山草書獨步於一時 而唯趙松岡不愛 每至人家如見黃筆 必揮去然後入 二公之書雖隻字之微 必藏收 而兩司之所好惡 與人不同何耶
12. 黃進士耆老 自號孤山 善草書 一時屛幛皆出其手 商山有一耕夫 得竹筒於田中 盛之以草書後赤壁賦 直所謂飄風驟雨者也 模刻於醴泉成州二邑 眞本則郡守安公從㙉取去 孤山稱自家手蹟 而較其所書則機軸絶殊 人不以爲然 李承旨文楗甫 世稱善書 而曰非其張汝弼難到也 決非孤山所書云云
11. 湖陰相公少許可稱道者鮮 慕齋則不然 見人佳句則嘆賞稱美 吃吃不已 梁松川應鼎甫亦然 嘗語僕曰 兪松堂泓甫之詩 華贍奇健 而名聞後於人何耶 答曰 才有餘而名不著者 惟公自知畏人之知故也 又曰 大抵世自謂能詩者 居閑處獨夙夜構思 全篇雖拙 僅得一好句 則自以爲我善是矣 及其往復酬唱 累押一韵 至於七八疊 則其不有血指汗顏者乎 絶句猶然 況七言律乎 若詔使復有如祁公之菱韵 孰能當之 僕曰 閤下得見權習齋擘公之所作歟 曰未慣 僕曰 人問詞壇立幟者 僕必以松塘習齋爲對矣 公曰唯唯
10. 今世詩學 專尙晩唐 閣束蘇詩 湖陰聞之笑曰 非卑也不能也 退溪亦曰 蘇詩果不逮晩唐耶 愚亦以爲如坡詩所謂 豈意靑州六從事 化爲烏有一先生 凍合玉樓寒起粟 光搖銀海眩生花 風花誤入長春苑 雲月長臨不夜城 不知晩唐詩中 有敵此奇絶者乎 高麗時每榜云 三十三東坡出矣 麗代文章優於我朝 而擧世師宗 則坡詩不可謂之卑也 若薄其爲人 則晩唐詩人賢於蘇者幾何人耶 唯退溪相公好讀坡詩 常誦雲散月明誰點綴 天容海色本澄淸之句 其所著詩使坡語者多矣 退溪諱李滉
9. 湖陰相公之詩 祖於江西派 而擺落浮靡之習 故爲時所輕 適有盧蘇齋政丞 自謫所還朝 玉堂諸賢問當代之詩誰爲第一 曰湖陰也 自此取重於世 湖詩之發揮 在於蘇齋之片言 信哉 知音之難遇也 蘇齋相國之詩 專學老杜純正典雅 故與湖陰相得如此 然此公言也 豈以與己合而褒美也
8. 尹宰相春年甫 凡作文下字 必諧於聲律然後用之云 而見初學書生所著詩賦 或稱一篇摠合聲律也 年少儒生豈能盡知聲律 無乃宰相以不知爲知 自高於人 而堂上之人 未有以辨之者耶
7. 世人謂妻之兄弟曰娚 謂石棧曰遷 謂水田曰畓 此等字東人之所創 古書中所無者也 而世之爲文章者 或用於文字間誤矣 昔人有嘲延豐地狹者 曰牛臥難尋畓 鴻飛不見天 詞意俱新而以畓爲疵 不編於詩選云
6. 古書曰羔者羊之子 羊之一名髥鬚主薄 然則羔與羊一物 而我國所謂羔者 與羊異體而差少 亦非羊之出而自有種類 俗名曰髥鬚 判羔羊爲二物 其所從久矣 孰能辨之
5. 世俗皆以爲華字若地名人名 則仄聲讀 光華榮華華實 則平聲讀 一字而有二義也 僕亦溺於所聞 偶閱事文類聚 始知華山之華本作崋也 非草頭也 世人莫之能辨 通謂之華 然則人姓亦是崋 而古今諸書皆作草頭 無乃承訛而然耶 深以爲疑 欲就廣識而問焉
4. 白樂天長恨歌 有夜雨聞鈴斷腸聲之語 左傳註云 和在車衡 鈴在旗上 動則皆有鳴聲 蓋和鈴象鸞鳥聲者也 明皇幸蜀 霖雨彌旬 棧道中聞鈴聲 悼念貴妃 因作雨淋鈴曲 樂天之所謂鈴者指此 我國人以鈴爲雨鈴 蓋雨下時 水氣成團 狀若金鈴 故曰雨鈴者 乃我國之方言也 中原之人亦豈有此語也 況鈴上着聞字 非吾所謂雨鈴明矣 雨鈴豈有聲者也 雖有識者習以爲常 反怪我言 屢質於舌官 曰 中國之人本不用此語云 故記吾所聞 以竢博洽
3. 李翰林詩 玉壺繫靑絲 沽酒來何遲 或言靑絲乃佳品白金 傡與酒錢而送之也 僕質於漢語通事 則曰然矣 果如是讀之 則尤爲有味
2. 史記漢高帝紀 有老嫗夜哭曰 吾子白帝之子也 今赤帝子斬之 人皆以白帝爲秦皇 秦皇以水德王者也 乃黑帝非白帝也 兩山墨談云 項羽封西楚伯王 所謂白帝者指羽也 此蓋謂劉興項亡之兆也 斯言必有所據矣
1. 孟子曰 爲長者折枝 旣有朱文公註 不可容贅於其間 但黃山谷詩 如倚胡床得按摩 其下箋引禮記內則疾痛苛癢 而敬抑搔之 其註云 抑按搔摩之 又引孟子曰 爲長者折枝 其註云 折枝按摩手節也 又引劉峻廣絶交論 折枝按摩手足也 以此觀之 子朱子以前讀孟子者 必以折枝爲按摩也 小者之於長者 按摩手足之說 亦爲切親 故今姑記之
66. 晉城有妓勝二喬者 小名億春 爲馬官金君仁甲所幸 誨之以詩 性甚慧黠 頗解詩語 所作間有淸麗 如曰江陽館裡西風起 後山欲醉前江淸 紗窓月白百蟲咽 孤枕衾寒夢不成 西風吹衣裳 衰容傷日月 蓮堂秋雨疎 露枝寒蟬咽 霜鴈墮飛聲 寂寞過山城 思君孤夢罷 秋月照窓明 觀此等作大有騷韵 而年未立而 少且聰敏 若不自畫 玉峰不難到也
65. 女子之能詩者 自古罕有 況此才難之時乎 有稱玉峯女道士者 其郞君方受百里之命 因公事抵京師 時北戎充斥 女作詩寄郞云 干戈縱異書生道 憂國唯應鬢髮蒼 制敵此時思去病 運籌今日憶張良 源城戰血山河赤 阿堡迷氛日月黃 京洛音徽尙不達 滄湖春色亦悽涼 滄湖所居水名也 見郞到其家又書一絶云 柳外江頭五馬嘶 半醒愁醉下樓時 春紅欲瘦羞看鏡 試畫梅窓却月眉 二詩淸圓壯麗 似非出於婦人之手 甚可嘉也 此乃趙斯文瑗之所眄也
64. 中朝有羅萬湖者 以詩鳴于世 萬曆壬午誕生皇太子 此將奉詔東來 以其年老換差黃公洪憲 羅之薊門見獵詩云 滿目邱墟百戰餘 旅情衰草共悽如 寒山古堠逢秋獵 遠水孤燈見夜漁 家在瀟湘多暮雨 鴈來湓浦少鄕書 故人一別三千里 惆悵東西未定居 句法圓活 所謂板上走丸也 此乃傳聞者 以所作之不多得 爲嘆也
63. 王天使敬民之早行頒詔詩 天威咫尺頒殊渥 東國衣冠盡拜稽 遠接使栗谷李相公珥甫 次其韵云 殷殷呼嵩騰瑞霧 三韓厥角一時稽 蓋稽首之稽 皆用仄聲 而王公旣誤 栗谷襲謬何耶 僕以詩評于相公 公卽改押故皇華集所載 與草稿不同 栗谷才氣過人 博識多聞 而倉卒之際 尙有此錯 幾不免貽笑 況才不逮栗谷 而當此任者不亦難乎
62. 吾友鄭和文翼公之庶男也 卜居于宣川 時柳斯文永吉公 出守是郡 鄭烹海鷗卵十二枚獻于守 守答之以書曰 君方卜築海上 先殺十二白鷗 他日忘機 誰與爲友 由是鄭得殺風景之名 僕鍾愛於龍灣人 爲構數椽 不數年伊人撤屋徙居 也足魚公 也足魚學官之號 出入龍灣凡十九度 而不見九龍淵 故與僕俱得是名 僕有詩云 殺鷗病叟緣無肉 撤屋佳人怨不來 若第殺風浮白飮 我今當飮第三盃 翌日也足公 乘船泝九龍淵 爲飛廉所排 僕又疊前韵云 九龍傡力排舟退 白鳥成群問罪來 蓋並嘲魚鄭也 僕之構屋也 牧使柳侯景深甫 扁其堂曰執權而旋見壞敗 林塘相公以宣慰使亦到龍灣 次其韵而嘲僕曰 執權翁飮釋權盃 可謂善用事也
61. 嘉靖壬寅 僕隨仲氏參判公赴燕京游觀 於禮部有浙江書生五六人 先到于此 畫地作字 相與問答 作一絶以示之 天朝禮部風萍集 千里觀光各異鄕 最苦明朝又分手 碧天秋樹正蒼蒼 僕卽步其韵 霜風吹樹隕疎黃 蕭瑟聲寒苦憶鄕 同作旅遊吾最遠 海天低襯亂山蒼 牽引聚觀 呼稱先生 僕辭之曰 中朝之士奬待踰量 旣云幸矣 又何以稱先生 答曰 見才不見人也 是行也題一律于撫寧縣壁上 其一聯云 通言煩畫地 觀樂喜朝天 其後壬戌年間 有一押馬官來說 一縣官舍已盡重創 鴈詩舊壁宛然猶存云 陳言陋語有何所取 而留玩如此 中國之愛惜人才 蓋可知也
60. 密之嶺南 晉之矗石 江山風物伯仲之間 而嶺南則有秋深官道映紅樹 日暮漁村生白烟 一竿漁父雨聲外 十里行人山影邊 等詩落人談口 而矗石則無一佳作可以傳播者 有以一人之作 而工於彼拙於此者 無乃彼之奇勝優於此而不能形容耶 不知其故也
59. 凡詔使之來平安館驛 東人詩板一切拔去 只留大同江船亭 鄭知常雨歇長堤草色多之詩 湖陰相公云 牧隱公之浮碧樓詩 昨過永明寺 今登浮碧樓 城空月一片 石老雲千秋云云 妙絶動人 倪天使頓足稱賞 此不及鄭詩乎 亦留而不去
58. 沈相公之詩平澹爛熟 無釜鑿痕 有香山氣習 世之尙風花者 不以爲重 獨僕愛玩不置 雖曰郢質可也 古今天使無高下 僕品題於湖陰 祁順爲首 倪謙董越次之 金湜七言律極好 張寧似爲未熟云 公嘗詠董圭峰江雨釀寒來樹抄 嶺雲分暝落岩阿之句 稱譽者不一
57. 平壤城西有洞曰嬋姸 累累叢塚 摠是梨園弟子所藏 由是有此言 聽天沈相公鍾情者 亦瘞此中 公作一絶 其三四句云 丈夫一死終難免 願作嬋姸洞裡魂 僕客遊洪陽 公時按節湖西 將臨此邑 僕作敎坊歌謠云 人生適意無南北 莫作嬋姸洞裡魂 聞者大噱
56. 趙松岡按節嶺南 語僕曰 遍觀列邑題詠 徐四佳公之蔚山東軒詩曰 樓敵岳陽天下一 地隣蓬島海中三 最爲奇壯 僕曰 安相公琛之昌寧秋月軒詩 搖波散作東坡百 對影眞成李白三 未知孰勝 公曰彼壯而此工 相上下也 僕次蔚山南軒詩曰 白鳥去邊惟有海 靑山盡處更有村 亦四佳之遺意也
55. 吾東國武弁之能詩者 朴撝謙以下 寂然無聞 中廟朝有李中樞思曾 有耽詩癖 咸鏡一路詩板中有曰 橡亭者卽其人 其詩或有可觀者也 近世咸陽郡有一武士 姓鄭名陟者 自號竹溪 其詩曰 竹溪窮老謝簪纓 臥着玆樓病骨輕 水鳥一聲山雨歇 漏雲殘照半邊明 未可以武弁輕之也
54. 又有斯文曹侯禧 牧星州 有人書于驛壁曰 天上南宮子 雲間李使君 曹交長九尺 優劣孰能分 南宮相公淑甫 李相公潤慶甫 臨莅此州 咸有治聲 又云 民雖結舌摠無言 皮裏春秋各自存 萇楚無知眞可樂 此生何處避桃源 彼致怨者果雖不善 嘲之者亦豈可謂善者乎 近年有人作長篇 揭于鍾樓柱上 歷詆滿朝士大夫 固非不得志于朝 則必浮薄者也 詩雖可觀 實嗣宗之罪人也
53. 吾東方亦有武士李長吉守義興縣 民甚苦之 作詩嘲之云 子賀子賀復子賀 官帑民財一倂空 惟有江山移不得 命工圖畫上屛風 子賀長吉字也
52. 昔翟嗣宗尉淮南 頗爲監司所窘 題蜘蛛詩於驛館云 織絲來往疾如梭 長愛騰空作網羅 害物身心雖甚少 漫天綱紀亦無多 林間宿鳥應嫌汝 簾下飛虫最懼他 莫學螳蜋捕蟬▣ 須知黃雀奈君何 林子中召而誚責 戒無爲輕薄
51. 張詔使承憲皇華集序 朝廷屬于湖陰而適患恙 使魚公叔權草創而自改數十字 故不錄於本集矣 親聞於魚曳尾 魚之軒號或云也足
50. 大觀集中 畫二牛賦 實則其仲氏政丞所作 故載於其文集 擬月賦其侄承旨思順公所製 而此二篇並載於大觀集中者謬矣 其從孫聽天相公言之
49. 姜允精之君山聞笛之詩 長短句三十餘韵 而大觀齋沈公義 以其詩短句則增二字 長句則減數字 皆爲七言 載其文於文集中 大觀一代巨擘 豈竊人之句者也 必以昌黎效玉川月蝕詩爲法耶 其題乃曰 戱次君山聞笛韵者 尤未可曉也
48. 吾友林君苾 博洽群書善屬文 尤長於詩 其洛陽名園詩 穀洛爲深塹 嵩邙作厚垣 畿合三晉脊 都扼九州根 姬氏初開邑 唐人始立園 君逢全盛日 臣受太平恩 甲第齊雲列 危樓壓水騫 落花飛萬戶 垂柳掩千門云云 此乃三十韵多不盡錄 湖陰見之曰 佳甚佳甚 此三人於詩學太多步驟 而不幸皆康强早世 若天假之年 豈止於是歟
47. 賤士姜允精 少有能詩聲 其阿房宮詩 虛費萬民力 圖爲三月紅 君山聞笛詩 落月未落江茫茫 一曲杳隨寒潮聲 士林傳誦
46. 河正郞應臨頗有詩名 次新寧縣竹亭詩云 日色已將山色暝 客心還與竹心空 其他佳麗者不一
45. 辛學士應時甫 別歐天使希稷詩 海國夢魂長北極 楚江烟雨又東風 甚好 歐公乃楚人也
44. 趙斯文澄 爲嶺南都事 喜作題詠 鏤板揭壁 詩賦參半 人皆譏之 申斯文義忠 趙之同年友也 書于公廨溷室曰 厠間無拙句 知趙不曾來 申侯以此得名 人皆曰 申之十字 可壓趙之百篇云
43. 吾友朴枝華挽人詩云 天高九萬騎鯨去 歲到三千化鶴回 頗得詩法
42. 杜詩 自天題處濕 當夏着來淸 自天當暑等字 自經傳中來 詩中使經傳中字 古有其法 僕贈魚學士叔權公曰 詩壇我屈奔而殿 酒社君尊酒則先 此所謂學步邯鄲者也
41. 鄭上舍碏 送友人 故人千里有行色 老子一春無好懷 深得晩唐體
40. 鵝溪李相公山海甫 年未髫齔 能書大字 求者坌集 書罷足濡墨汁 印迹紙尾 人尤異之 十三赴湖西鄕試爲解 元非天才能如是乎 目之曰神童 早登靑雲 聲名籍甚 纔踰不惑 位列九棘 不數年超陞弘化 五十作相 近世所罕 此可謂才名同謀者也
39. 嘉靖丙辰年間 大明人劉應箕 見執於倭寇在寇船中 爲我國人所擒到王京 作詩曰 只怨干戈不怨天 離鄕去國路千千 愁纏病骨哀衰運 淚洒紅顏泣盛年 見月思歸西塞外 看雲心逐北堂前 旄邱見葛何多日 尾瑣孤身困此邊 李宰相鵝溪公 少時次其韵云 鵾海鯨波杳接天 南荊迢遞幾三千 流離異國惟孤影 飄泊他鄕是弱年 蝶夢有時傳塞外 鴈書無路抵家前 知君夜夜思親處 秋雨蕭蕭客枕邊 時劉年十五六 鵝溪年十七八 年皆幼穉 詩已成章 自古早達者必夙成 鵝溪則今爲宰執 不知劉亦旣達耶 或云登第已久 未知其果然否也
38. 李侯增榮 守陜川郡 治平爲第一 陜人周斯文怡送別詩云 萬口是碑安用石 一言爲贐不須金 古人之言曰 小人贈人以金 此一聯辭意俱妙
37. 嘉靖甲子年間 都下傳言 有人作詩貼于濟川亭壁上云 曾見前朝種李辰 東風一十二回春 鶴歸華表千年柱 淚洒靑山一掬塵 楓岸曉鍾新勒寺 烟莎晩笛廣陵津 淸秋鼓枻驪江去 樓上何人識洞賓 不知何人所作而訛言屢騰 或以爲仙詩 僕嘗與李淸江濟臣甫 語及此事 淸江曰 余自少時聞此詩久矣 吾友某也之所做 其曰近日所作云者非也 揭于亭壁云者亦孟浪也
36. 朴灌園啓賢甫 上趙松岡詩其一聯云 詩名不讓一聲笛 相業猶存半部書 用事切當 僕贈學官柳耳孫詩云 公權翰墨眞三昧 子厚文章擅一場 是畫虎不成者也
35. 思菴朴政丞少時宿僧房有詩云 醉睡山家覺後疑 白雲平壑月沈時 翛然獨出脩林外 石逕笻聲宿鳥知 時人謂之宿鳥知先生 此鄭鷓鴣趙倚樓之比也 相國之詩出於李白 淸新俊逸 傳世者甚衆 僕遊伽倻山亦效顰云 世事紅橋外 笻聲鶴夢中 所謂不自量者也 思菴諱淳
34. 宋頤菴贈西原妓詩曰 臨分解帶當留衣 敎束纖腰玉一圍 想得粧成增宛轉 被他牽挽入羅幃 其得香奩體可愛 頤菴礪城君宋寅
33. 金政承貴榮甫 奉使嶺南 其巨濟縣樓詩曰 紅樹萬山頻駐馬 白雲千里獨登樓 悲秋念親之意 並見于此
32. 南溟曹處士 次四美亭湖陰韵詩 其一 垂老辛酸口失宜 縱然忘老未忘機 百穿深壑身猶客 半睡高亭夢已奇 竝木 村名 殘春人舊謝 舍邦 水名 微雨水初肥 將軍肯少封留計 一介書生亦在斯 其二 斯干日日樂無違 舍此談天未是奇 智異三藏居彷彿 武夷九曲水依俙 鏝墻瓦老風飄去 石路歧深馬自知 皓首重來非舊主 一年春盡咏無衣 語高旨深 非淺見所能識 後必有揚子雲知之矣
31. 鍾谷成徵君 非但行義甚高 文章妙一世而不求人知 故人罕見其詩 有曰 一入鍾山裡 松筠臥草廬 天高頭宜俯 地窄膝猶舒 名下何人在 林間此老餘 柴門客自絶 無日罷琴書 此等作雖置於古人集中 少無愧矣 惜乎恨不多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