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4/0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양경우 - 제호시화 전문 본문

문집/시화총림

양경우 - 제호시화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22. 6. 5. 13:17
728x90
반응형

제호시화(霽湖詩話)

 

양경우(梁慶遇)

 

 

1.

世之論詩者曰唐體曰宋體 近世學唐者出於晩唐 盛唐興晩唐迥然不侔 取盛唐諸詩熟翫則可知已 學晩唐者指用事曰 非唐也 盛唐用事處亦多 時時有類宋詩 然句法自別 世人鮮能知之 駱賓王詩曰 有蝶堪成夢 無羊何觸藩 白樂天詩曰 但識臧生能詐聖 可知甯子解佯狂 此等句何限 非用事而何 唐宋之卞 在於格律音響間 惟知者知之

 

 

2.

詩多格律 有吳體 有虛實體 此尋常也 至如回鸞舞鳳格者 何耶 曰 以我況彼 以彼況我之謂也 如韓詩旗穿曉日雲霞雜 山倚秋空劍戟明 以我之旗 況彼雲霞 以彼之山 況我劍戟者是也 有扇對格 或曰隔句對格 以下二句 對上二句之謂也 少陵哭蘇鄭詩曰 得罪台州去 時危棄碩儒 移官蓬島後 谷貴歿潛夫 是也 又唐人絶句曰 去年花下留連飮 暖日夭桃鶯亂啼 今日江邊容易別 淡煙衰草馬頻嘶 又韓昌黎詩曰 去年秋露下 羈旅遂東征 今歲春光動 驅馳別上京 此類甚多 又有變律體 蓋二聯起頭 沓用側聲 如韋蘇州詩峽東蒼江路向東 東南山豁大河通 春水蒼茫遠天外 夕陽明滅亂流中 此乃律詩之第一第二韻也 又杜詩曰 搖落深知宋玉悲 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洒淚 蕭條異代不同時 此類甚多 又有一種變律 杜詩曰 早泊雲物晦 逆風波浪慳 雲與波皆平聲 則不害物之爲仄聲 又曰 生理飄蕩拙 有心遲暮違 劉夢得詩曰 髮短梳未足 枕涼閑且欹 詩人喜用此律 七言亦有此體 商隱詩曰 卷簾飛燕還拂水 閉戶暗蟲猶打窓是也 凡詩句 古人以兩解爲嫌 多出於詩註中 所謂兩解者 一句之中 語有岐解 以此解可也 以彼解亦可 此詩家之忌也

 

 

3.

押韻至入聲則通押旁韻 只取音近者 卽古詩也 杜韓皆如是 平聲之東冬若支微若歌麻若尤文寒刪先若庚靑若覃咸等韻 古詩則通押不妨 至如律詩 則進退格外 決不可混押 絶句亦如律詩 而但第一韻 或押旁韻亦不妨 俗人頗不能精辨 惜哉 古人於古詩 通押旁韻 而或於長篇大作中不雜傍韻者亦有之 試擧韓文公一二詩論之 則謝自然一篇中通押眞文寒刪先等韻 此日足可惜詩 通押陽庚靑韻 而東冬江韻中若干字亦入於其中 縱橫無忌 至如南山詩及諸雙押長篇 無一字雜入他韻 蓋賦詩者或放心縱筆 不嫌錯雜 或專力於押韻 示人不窘 此古人之用乎也

 

 

4.

五言律詩有半律體 頷聯做句 不用對偶 只須聯作對做句是已 李白聽胡人吹笛律詩曰 胡人吹玉笛 一半是秦聲 十月吳山曉 梅花落敬亭 愁聞出塞曲 淚滿逐臣纓 却望長安道 空懷戀主情 老杜百五日夜對月詩曰 無家對寒食 有淚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 淸光應更多 仳儺放紅蕊 想像顰靑娥 牛女謾愁思 秋期猶渡河 詩人多用此法 至如長律之用此體者絶少 唯商隱題白石蓮花詩曰 白石蓮花誰所共 六時長捧佛前燈 空庭苔蘚饒霜露 時夢西山老病僧 大海龍宮無限地 諸天雁塔幾多層 謾誇鶖子眞羅漢 不會牛車是上乘 此亦半律體也

 

5.

凡律詩以四韻爲一篇 演而爲排律 故排律押韻 必偶而無奇 卽六韻八韻十韻二十韻者是已 唐初諸詩中或有五韻排律 此必故詩類也 如韓翃昔昔鹽 是迺古詩 而句句用對偶 一如排律 當時古詩亦有此體 而後來抄選之人 置之排律中 似不深思矣 排律之體 至於老杜 極精無雜 杜詩排律何限 無一首奇韻 可爲法矣

 

 

6.

空字本平聲 而唐律詩中有潭影空人心之句 益潭水澄淸能使人心空虛如水之謂也 此空字處人心之上 故音高 如酒醒之醒 醒酒之醒 音有平仄之不同 酒醒之醒平聲 醒酒之醒仄聲 是乃當用之例 只杜詩湍駃風醒酒 船行霧起堤者 平聲用也 李昌符旅遊詩曰 酒醒鄕關遠 迢迢聽漏終者 仄聲用 與常用之例反不同 然此絶無而僅有矣 從字或作仄聲 蓋侍從從臣之從也 世人疑其必於侍衛君上 用仄聲 從字頗不知尋常間亦用之 杜詩曰 華音發從伶 又胡文恭飛將詩曰 曾從嫖姚立戰功是也

 

 

7.

凡押韻 一字有二義 則疊押無妨 杜詩園人送瓜詩 旣曰愛惜如芝草 終句又曰種此何草草 韓詩則縱筆大篇 疊押甚多 亦不擇字義同異 此則不可爲法

 

 

8.

凡七言古詩 多散押諸韻 今之所謂散韻也 其改韻之際 一聯上下句 皆押一聲之韻 然後其下諸聯 只押下句 每改韻每如是 五言古詩則雖改韻只押下句 間或一聯皆押 依七言體者亦有之 杜詩送王評事五言詩 自初句至盛事垂不朽 皆用有字韻 其下改韻豪字曰 鳳雛無凡毛 五色非汝曹 比則毛與曹皆韻也 與七言同 以此論之 七言則必守定法 五言則不必爲例

 

 

9.

詩人以與字作將字用 李詩曰 彭蠡將天合 猶言與天合也 朱慶餘詩曰 不似朝簪貴 多將野客期 猶言多與野人期也 此類甚多

 

 

10.

杜詩曰 不分桃花紅勝錦 不分之意 人多未曉 安於心者爲分 不分者猶言不安於心 卽嫌字意也 以故杜詩與生憎爲對用 坡翁春分後雪長律頸聯曰 不分東君專節物 故將新巧發陰機 據此兩詩 可明其義矣

 

 

11.

杜詩曰沙頭宿鷺聯拳靜 唐人詩中用聯拳處甚多 聯拳者 群鷺離立之貌 非謂聯其拳也 以故杜詩與撥剸爲對 今之詩人或以接翅作對用 誤甚矣

 

 

12.

詩人或未盡曉字音高低 壬辰之壬字 或作去聲用 文人行之行字 或作平聲用 是甚不知者也 至如膠字 則折膠鳳膠及膠漆之膠 皆平聲也 若膠合之膠 蓋仄聲也 坡詩曰 童子愁氷酒 佳人苦膠杯者是也 燈檠之檠字則古詩有燈檠昏魚目之句 李義山詩九枝燈檠夜珠圓者 仄聲也 坡詩曰 夢斷酒醒山雨絶 笑看飢鼠上燈檠者 平聲也 蓋通用矣 籠字則杜詩曰 野人相贈滿筠籠 此平聲用也 退之詩曰 香隨翠籠擎初到 此仄聲用 皆櫻桃詩也 莽蒼之蒼 上聲也 古詩皆以上聲用 梅聖兪律詩曰 寒日悄淸迥 群山分莽蒼 則蓋古人或作平聲用矣

 

 

13.

杜詩杜鵑行曰 業工竄伏深樹裏 業工二字 世皆不識 車 天輅 五山曰 少年時閱書 見巴俗指杜鵑雛爲業工之語 而今忘其爲何書也云云 余亦未曾見了 遍問博覽 人皆不能知 豈五山閱歷煩多 容或誤見之耶 李東岳 安訥 曰 唐本書冊中有文字間一字疊下如漠漠蕭蕭之類 則厭於再書 或以小又字繼之 如我國人以兩點繼之者 剞劂氏誤以又作工 比比有之 業工必業業之誤傳也 杜鵑以蜀帝之魂 失國業業 潛身山藪中 呼號四五月之間者 不亦理通乎 此言甚暢快矣

 

 

14.

杜詩四更山吐月 殘夜水明樓 古人以爲警句 東坡以初更山吐月二更山吐月三更山吐月四更山吐月五更山吐月爲首句 衍爲五詩 似支離 又杜詩北征詩曰 或紅如丹砂 或黑如點漆 雨露之所濡 甘苦齊結實 兩或字 令人詠賞有三歎之音 而韓公南山詩 衍爲五十一或字 亦似支離 詩欲精妙 不要鬪富

 

 

15.

杜陵之詩 其語意矜嚴 絶無香奩體 麗人行則出於諷詠時事 有國風之義 其餘或擧佳人字 以文詩句而已 不如晩唐及宋人作纖巧留情之詞 李白詩蕩 故多言婦人 此古人所不取也 韓公詩亦無閨情 但鎭州道上數首絶句而已

 

 

16.

東坡金山寺田 是時江月初生魄 二更月落天深黑 二更而落 則生明非生魄也 蓋率爾而誤矣 杜陵無此等失處

 

 

17

唐人爲詩 以餘爲殘 每當用餘字 必代用殘 如洗兵車行曰 祗殘𨞊城不日得者 其時賊所據城邑 皆已復舊 只餘鄴城 而當不日可得矣 又如猶殘數行渡 南紀殘銅柱等語何限

 

 

18.

衣服稱身之稱字 仄聲也 卽詩之不稱其服者是也 然以平聲用無妨 杜詩細草稱偏坐 香醪懶再沽 又曰 意內稱長短 終身荷聖情 此皆平聲也

 

 

19.

昔於壬辰年 亡父擧義集衆 推高霽峯爲將 慶遇 掌書記之任在幕中 亡父以召募出入州郡 某 陪霽峯自潭陽向完山 每於軍務之暇 語及論詩 霽峯爺愛某年少頗涉古人詩 必與之寢處 嘗論及今人詩 稱道李蓀谷 達 詩格曰 世罕其儔 某曰 蓀谷詩出於晩唐 雖一篇一句可詠 豈若閤下濃麗富盛乎 霽峯爺曰 豈可易言其優劣乎 如七言律及排律等作則吾有不讓於李也 至如短律若絶句 決不可及 昔守瑞山郡時 邀李於東閤 留連累朔 與之唱和 每賦絶句 不敢以宋人體參錯於其間 倉卒學唐 半眞半假 誠可愧也 某竊惟念文人相輕 自古然也 況霽峯之於蓀谷 推許至此 寘之已右 益見其長者也

 

 

20.

霽峯爺曰 方我之邀李到瑞山時 館李放東上房 帷帳供膳 陪伴諸具 一擬別星 未閱月 洛中名流知舊責我待李過分 書札翩然 至曰 朝中謗議盛行 必將厄君 我猶不動 亦不相辨 迨李之還而不令李知之 久然後謗息 厥後遞宮大洛 前之遣書相責者 皆集邸寓問曰 實有是否 我曰 果如君所聞矣 於是益加駭怒 我乃笑而曰 吾有一說 于其聽之 許億鳳 論其賤則官奴也 而以吹笛之善 每於宴遊 招而進之於錦筵之上 李也雖無外家 其父則士大夫 比之官奴 不亦大相遠哉 以吹笛之善 進之錦筵 而忘官奴之賤 則愛其罕世之才 罝之空虛之客館 食以濱海之飫味 伴以閑遊之一婢 娛其客間 有何不可乎 責者迺曰 子言亦有理矣

 

 

21.

余於己酉年 以製述官隨柳爺西坰向龍灣 行至平壤 李蓀谷年踰七十 客居城中 平壤之老官妓老官奴 頗能說少年時行樂云 在昔徐學士益爲大同察訪 崔學士慶昌爲本府庶尹 館李於浮碧樓 選妓中之最有名者及善歌者善琴者凡十餘人 令擁侍不離 崔庶尹每日向夕公務稍屛 與徐察訪肩輿到浮碧樓 行酒賦詩 盡歡而罷 逮崔秩滿還朝乃已 其不論貴賤 優愛才華至如此 浮碧樓板上有鄭知常絶句 卽雨歇長堤草色多 送君南浦動悲歌 大同江水何時盡 別後年年添綠波之詩 古來傳以爲絶唱 一日 崔庶尹謂座上曰 吾三人每賦詩此樓之上 山川魚鳥 嘲詠殆盡 盍命題賦一絶句耶 徐學士曰 以採蓮曲命之可也 崔學士曰 以板上詩爲韻可也 三人各把筆沈吟 務勝刻苦 崔徐旣書 李乃繼就 竟推李作爲絶唱 其詩曰 蓮葉參差蓮子多 蓮花相間女娘歌 歸時約伴橫塘口 辛苦移舟逆上波 崔徐之作 未必讓於此 而特以李作爲第一 有閣筆之擧 其崇奬布衣之意益可見 此則蓀谷爲余備言之 以愚見言之 第二句相間兩字 似未必矣

 

 

 

22.

湖陰鄭公杭州圖詩頸聯曰 湖舫客歸花嶼暝 蘇堤鶯擲柳陰濃 近世傳誦 或曰 鶯之擲字 未知古有否也 鶯飛柳上擲金柳者 是兒童聯句也 湖陰豈用此聯句中文字耶 人多疑之 余閱唐百家 忘其名 有林明露擲猿之句 又杜詩樹鷄柵詩曰 織籠曹其內 令入不得擲 蓋擲者 跳擲也 足以破其疑矣

 

 

23.

 

林垂胡 苞 博覽群書 兼有過人之聰 凡於九流百家奇書古文 無不目涉而口誦 嘗在都下 文人才子叢萃其家 各以所聞見 問難於垂胡 垂胡左顧右眄 應口答無疑 如懸河走汞 莫有窮已 湖陰每指之曰 行祕書 湖陰或於酒場 狼藉賦詩 其用事時時有未曉處 蓋出於僞 而人不能知 垂胡夢侍湖陰於燕坐 問之曰 相公之詩 多以僞語欺人 謂後世無人耶 湖陰答曰 世間畜眼者如君幾人 戲作不載於私稿中 寧被後人之見耶 遂相與一笑 湖陰疾病 屬垂胡曰 君必註吾詩 垂胡許諾 後十餘年 湖陰詩稿印行於世而無註 家君問之垂胡則曰 吾嘗收其詩稿 旣註一卷 其下用事及文字 率多重出 取以遍閱 重出處逾去逾多 遂迺輟止云云 垂胡雖博洽如是 顧不閒於詩 亦不肯賦詩 壬申迎詔時 以日記官 隨林塘到龍灣 習齋權學士 擘 次詔使詩韻 有仲宣樓上開襟北 子美詩中首路西之句 垂胡曰 改樓上作賦裏則如何 林塘目家君曰 歐彼賦裏可矣 一座絶倒 吾東方諺言 喙與賦裏音似故也 然曾茶山送曾宏守天台詩頷聯曰 興公賦裏雲霞赤 子美詩中島嶼靑 垂胡豈無據而發此言歟

 

 

24.

李陶隱崇仁作嗚呼島詩 李牧隱穡書之壁上 詠嘆不已 每曰 求之中國 不易得 鄭道傳性猜愎厭其言 嘗用盡心力作嗚呼島 密令刊刻 印于唐紙 如古書落簡者然 待過數年後 示之牧隱曰 疇昔吾公見陶隱之詩 推許甚過 僕於陳編中得見此作 似甚奇古 豈翅陶隱之詩耶 牧隱讀下一遍 徐曰 此作何敢比論於陶隱乎 道傳曰 然非今世人所可及 牧隱曰公輩亦可能矣 道傳大慙而退 革命之後 陶隱被削職 流寓陰竹 道傳囑其道方伯 假稱匿接閑民 以大杖擊七十 遂死 蓋詩名在己上而洩之 小人情狀 可不痛哉 此言曾於尹海平月汀爺聞之

 

 

25.

僕嘗得結城 見東上軒壁上有詩板埋沒於塵埃 卽湖陰長律也 頷聯曰 波舂醜石蠔黏甲 日照高梁鷺晒翎 摸出海濱景象 趙學士竹陰 希逸 每誦湖陰峯頂星搖爭缺月 樹顚禽動竄深叢之句 三復嘆美 蓋曉起卽景也 至如山木俱鳴風乍起 江聲忽厲月孤懸 擧世稱之 蓋木葉俱鳴夜雨來 簡齋之詩也 灘響忽高何處雨者 吳融之句也 湖陰上下句取此兩詩之語 而陶鑄之圓轉無欠 或者以月孤懸三字 爲不承上語 可謂癡人前說夢 湖陰警句何限 偶記此數三句而已

 

 

26.

權松溪 應仁 嘗遊鄭湖陰門下 湖陰主文時 以儐相迎詔使于江上 松溪在幕下 每湖陰作詩 安字未妥 必問松溪 松溪屢下字 可其意 湖陰深許之 然論及其詩 厭其格卑近俚 嘗以詩贈松溪一聯曰 痛洗劍南詞爛熟 超尋丁卯句淸圓 松谿雖不敢互相譏議 心亦不服湖陰之詩 或與所親評論 頗指斧鑿爲言云 余聞湖翁每自言平生所熟讀者商隱集 以故句法或有近西崑體者 然原其所祖則蘇黃耳 許丁卯詩格 與之相遠 而其勉人以丁卯者何歟 近得松溪集閱翫 則句法圓熟 押韻不窘 下筆成篇 逾去逾出 如富家長者賤用粟帛 亦文章手也 其次統軍亭韻曰 天際黑雲橫靺鞨 塞西紅日墮陽平 眞警策之語也

 

 

27.

鄭處士天遊 之升 以詩鳴於世 其叔父古玉碏嘗稱其才調絶等曰 鳥啼春有意 花落雨無情者 非仙語乎 以余所見 上句近兒童所誦聯句 古玉之擧是爲言 未可曉也 嘗聞林白湖誦天遊一絶句曰 草入王孫恨 花添杜宇愁 汀洲人不見 風動木蘭舟 爲近世絶唱 自以爲不可及 是則果然矣 天遊本洛陽人 年少時不得於世 卜地龍潭萬疊山中 結草堂 顏以叢桂 遂終焉

 

 

28.

林正郞白湖 悌 爲詩學樊川 名重於世 蓀谷嘗論人詩品 及於白湖 目之能手 聞者皆以爲善喩 白湖年少時 自湖西向洛 政當窮冬 風雪滿天 道上成一律曰 大風大雪高唐路 一劍一琴千里人 鳥啼喬木暮煙冷 犬吠孤村民戶貧 僮寒馬病若無賴 嘯志歌懷如有神 悠悠忽起故園思 錦水梅花南國春 高唐 所過地名也 成大谷先生見此詩 願見其面 白湖遂造拜 甚驩 癸未甲申年間 成先生牛溪爲銓曹亞判 憐其抱才沈滯 欲遂吹虛 邀而與之語 問其姓氏所由來 仍曰 必累世奕閥矣 對曰 數三代忝得科名 人以爲貴姓 而實則起於寒微 世葉未久矣 牛溪大加奬歎 謂其有拔俗氣像 將置淸班 遂與於弘文錄 未幾病逝 其所爲詩絶無窮態 竟不振 何哉

 

 

29.

崔學士孤竹以評事赴咸鏡道 蓀谷以塞下曲三首送之 其一首曰 都尉分軍夜斫營 漢家金鼓動邊城 朝來更聽降胡說 西下陰山有伏兵 一時傳詠 余嘗閱唐于鵠詩 有度水逢胡說 沙陰有伏兵之句 權松溪遊海上人家 有鷗飛誤入欄之句 余見何月湖環翠閣詩曰 沙禽占水閑相趁 誤入疏簾靜却廻 昔劉原父戲謂歐陽公曰 永叔於韓文 有公取竊取 公取者粗可數 竊取者無數 蓋松溪約七言兩句 成五言一句 只襲其意 可謂竊取 至如蓀谷 全謄古句 略加數字 要以一時驚人而止 非公取竊取 蓋發塚手也

 

 

30.

上舍鄭彥訥號一蚩 羅州人 深於學問 人罕知之 每赴科場 以賦屈人 世徒知能於賦 而未嘗見其作詩 少年時遊瑞石山 次林白湖詩一聯曰 怪石夜能虎 矮松秋欲絃 足見其奇 壬辰以後遭亂漂蕩 有醉來千日少 亂後一身多之句 聞者皆稱能做出古人所未道之語 姚合贈劉叉詩一聯曰 避時曾變姓 逃亂似嫌身 與一蚩之意略同 而一蚩不喜奇詩 必不襲姚合之句 金剛經頌曰 富嫌千口少 貧恨一身多 蓋出於此也

 

 

31.

上舍鄭彥訥號一蚩 羅州人 深於學問 人罕知之 每赴科場 以賦屈人 世徒知能於賦 而未嘗見其作詩 少年時遊瑞石山 次林白湖詩一聯曰 怪石夜能虎 矮松秋欲絃 足見其奇 壬辰以後遭亂漂蕩 有醉來千日少 亂後一身多之句 聞者皆稱能做出古人所未道之語 姚合贈劉叉詩一聯曰 避時曾變姓 逃亂似嫌身 與一蚩之意略同 而一蚩不喜奇詩 必不襲姚合之句 金剛經頌曰 富嫌千口少 貧恨一身多 蓋出於此也

 

 

32.

當某之偕五山在鵝溪相公之座 相公指崔東皐詩而謂五山曰 速和此詩 五山俯伏流汗 不卽把筆 時有官故 先辭退 翌日者又到相公宅 相公曰 昨者車典籍自午前構思 日欲夕迺書一律 孰謂車公之神速耶 余甚怪之 問五山則曰 吾平生束帶戴帽 壓屈於長者之前 則氣蹙而神耗 不能用手段 吾之賦詩 有如巫覡之說神 驥騏之臨阪 快然放情 中無窒滯 方騁吾才云云 己酉迎詔時 余與五山俱在擯相柳西坰幕下 行到安州 登百祥樓 時暮春中旬間也 微雨乍晴 四望洞豁 妙香衆嶽 淸川一帶 歷歷指顧中 使相曰 此乃壯觀也 非五山健筆 不能形容之 卽浮三大白 以觴五山 令促賦雄篇 五山曰 微生賦詩 不可使羈束 梁製述能知之 僕具以告之 卽命以大屛遮樓之西南隅 置之五山其中 令任情於筆硯間 五山卽脫去巾服 排枕左右 或臥或坐 半吟半嘯 走書五言排律五十韻 自始至終纔一食頃也 使相壯之 問曰 可能再乎 答曰 安敢辭乎 又用前韻遂成一篇 筆翰逾速 而押韻尤工 使相曰 今日始見君大手 宜盡君才 以侈玆行 五山又連賦二篇 皆用前韻 逾出逾奇 俄而定州牧使尹令公 暄 以都差使員入謁 見四篇之作 謂五山曰 公未能爲吾更賦一篇以贈我乎 五山亦不辭 又用前韻 以七言成一篇 歷陳尹定州世氏門闌及兩間交道浮沈情事 其所押韻 略無窘澁之態

 

 

오산 차천로의 재기 넘쳐흐르는 시적 재능

是日也自午向夕, 凡賦五十韻排律五篇, 而西日尙餘三竿, 雄哉! 雖求之於古人, 不可得也.

但馳驟之際, 不遑擇言, 蛟螭蚯蚓, 往往相雜, 篇終之後, 不無議言隨之. 是亦大家數也, 何病焉? -霽湖集9

 

 

 

인용

소화시평 하권21

호곡시화

 

 

 

行至龍灣 卽四月旬時也 一日 五山在寓舍要僕曰 今日欲往遊九龍臺 君可後耶 僕促馬隨之 遂至城北數里許 層崖矗立萬仞 臨之可以望中夏山川靺鞨地方 其下泓渟深黑 怒濤洶湧 卽九龍淵也 此臺之所以得名歟 五山命席坐其上 使侍者連粘紙五六幅 進筆硏 將欲以窮我 僕竊料此翁不可與爭多 宜速賦一詩 走避其鋒可也 乃書短律一首以示之 時五山之作已就廿許韻 以左手捲紙而韜其詩 側面而見我詩訖 吟呻數三聲 促令僕從整駕 遂馳還其寓 余又隨之 強問其故 五山發笑吐實曰 吾平生所喜用文字 卽六鼇兩字也 吾詩中旣以六鼇對九龍 爲君所先 神氣忽沮 故罷還耳 相對一笑 蓋僕之詩中有山疑六鼇戴 江到九龍深之語 故五山云云 擯相聞之 爲一捧腹 李爾瞻中年廢棄 專事文翰 五山與之驩甚 數相過從 李旣得志入銓曹 除五山奉常僉正 方爾瞻之出入臺省 五山與僕語及爾瞻 每譏其喜權勢無顧忌 心甚非之 未幾五山病逝 爾瞻之肆兇 正在其後 五山實不與於其間 而世之不知者 頗以五山爲阿附於爾瞻 大不然矣 五山性輕 不能取信於人 而實無邪辟之行矣

 

 

33.

李相公鵝溪 昔於己亥年間 以前丞相屛居于東大門內 門巷寂寥 余所寓適與相近 日往來聞相公論詩 每論到今人詩 必曰高而順高而順 若逢南中人 輒問曰 願聞高而順一句 得卽書之窓壁上 詠賞不已 稟曰 高霽峯與鄭湖陰何如 相公曰 世人貴耳賤目 鄭遠而高近 必不信余言 若信余言 則高乃過之 其心服如是

 

 

34.

長恨歌 有夜雨聞鈴腸斷聲之句 吾東方人遂以簷淄爲鈴 卽出於諺言明皇之入蜀到斜谷夜雨中聞鈴作雨淋鈴曲蓋中華人懸鈴於馬若騾之頸下 行則有聲 韓渥早發藍田詩曰 棧轉時聞驛使鈴 又杜荀鶴臨江驛詩第六曰 驛路鈴聲夜過山 見此可知已 昔天兵之來我國也 將官之行 多以騾載裝橐 而編鈴於騾子頸下 行則衆鈴皆鳴 見此益可驗矣

 

 

35.

詩中文字可疑處甚多 如怪來詩思淸人骨 門對寒流雪滿山之句 世雖吟誦皆未諳怪來之語 來者語助辭 呂忠穆頤浩退老堂詩曰 悟來漁釣勝公侯 怪來悟來 皆一種文字也

 

 

36.

壬申年 登極詔使韓給事世能來東方 其所製詩下 別書宜付丙丁勿移甲乙八字 倉卒間 一行皆未曉 家君以製述官 在擯相之側 卽前進曰 言宜付于火 勿鋟于木 擯相頗許其敏於解見 自是之後 俗間書札之語煩者 必書卽付丙丁四字 爲一世諺言 余見潘德久上龜山寺詩頷聯曰 寺付丙丁應有數 岸分南北最堪悲 蓋寺經焚燹故云 始知韓詔使此語 雖出於戲 亦有來處也

 

 

37.

白參奉玉峯 光勳 先執也 先君每言其才格之孤高 林白湖始登第也 節度公 白湖尊府君 牧濟州 白湖越海榮覲 還時由海上至龍城 將向洛下 其時府使孫汝誠邀聚文人 賦詩廣寒樓上以餞之 玉峯蓀谷白湖曁先君在席 一時之盛會也 其所唱酬 合作一部 行于都中 遂成紙貴 方其會也 孫府伯賦一長律 玉峯次韻 其詩曰 畫欄西畔綠蘋波 無限離情日欲斜 芳草幾時行路盡 靑山何處白雲多 孤舟夢裏滄溟事 三月煙中上苑花 樽酒易傾人易散 野禽如怨又如歌 時當國恤 坐無聲樂 咸以歌字爲難 而其落句尤美 眞佳才也 或者以滄溟事之事字爲未妥 余嘗語五山以此詩 五山亦疑之 近閱唐百家 李益詩有別來滄海事 語罷暮天鍾之句 方覺痛快矣 權石洲昔遊南中 有人以玉峯詩數十首示石洲 欲聞其評論 石洲雅自多 不許可人 又不喜學晩唐體 見玉峯詩 肆加詆斥 其夜石洲醉睡 忽有呼號夢魘之狀 旁人救而得覺 石洲起坐 咨嗟良久曰 余夢見一丈夫自稱玉峯 來至余坐 數余曰我之詩才 見推於一代 汝何爲者 敢訾議前輩耶 從人數十 皆持杖遂麾而進 欲箠之 故余乃驚叫云 某聞玉峯平生攻苦詩學 劌心鉥目 得一佳句 喜而忘食 畢竟以齋郞 旅死都下 坐詩之窮 無與爲倫 而憤人斥己 至欲相傷 人與骨朽 尙能如此 況見在人耶 文人愼勿好唱大言 以相輕侮可也

 

 

38.

朴學官守庵 枝華 儒者也 其於詩非專門用力 而時時寓興之作 格高意玄 人莫能及 其詠崔孤雲詩曰 孤雲唐進士 初不學神仙 蠻觸三韓日 風塵四海天 英雄安可測 眞訣本無傳 一去留雙鶴 淸風五百年 深味之 有不盡底意思 朴相公民獻 除咸鏡監司 一時名人咸賦別章 一日 蘇齋抵朴相公第 展別章五十餘幅 皆瞥眼看過 時林白湖在座 蘇齋目白湖曰 公詩安在 白湖出諸袖而奉之 蘇齋一見 默然投之於諸稿中 朴守庵詩適至 蘇齋披翫 其頸聯有邸館夢回淸獻鶴 塞門風落晏嬰裘之句 三復歎賞 字守庵曰君實君實 白湖豪氣頓挫 面頸發赤 遂退走 蓋朴相公之將往咸鏡也 有臺議擧不廉爲言 守庵欲白其不然 故語意如此 蘇齋之所以尤稱美也 壬辰之變 避寇于抱川地 年已七十餘 登山竄伏林藪之間 一日 謂人曰 我今年至 何用苟且偸生 遂敎家人浣洗衣服 定日將自決 旁人不敢止 其日也衣潔服 從山下至深淵之側 徘徊於松樹之下 日暮往尋之 則入于淵中 端拱危坐 體不傾側 相與擁出之 權厝于淵上 其將入淵也 斫松樹白而書老杜一律 卽京洛雲山外 音書靜不來之詩也 八句俱彷彿當時情事 落句曰白鷗元水宿 何事有餘哀者尤有所感公所以書也 世之論者或以脩鍊疑公恐不然 見公詠孤雲詩 則可見深斥丹經之術

 

 

39.

乙未丙申年間 天將劉提督 綎 領兵往來湖嶺間 幕下帶一書生 往往賦詩 人或傳誦其佳句 而不見其面 不知其名 時我國與倭賊相持 成敗未決 厥書生以蚌鷸之喩 作長律曰 老蚌當陽爲怕寒 野禽何事苦相干 身離窟穴珠胎損 力盡沙灘翠羽殘 閉口豈知開口禍 入頭誰料出頭難 早知俱落漁人手 雲水飛潛各自安 蓋書生見時事搶攘之勢 誤擧漁人之說 畢竟國家重恢 以有今日者 無非上國終始恤小 宣廟跋履戡難之力 書生豈知言者哉

 

 

40.

壬申年迎詔時 中朝詩人滕達號北海 從詔使而來 時先君在擯相幙下 與北海驩甚 多酬唱之作 北海警句佳什 皆遺失不可記 獨過薊時一首絶句曰 千里胡塵白雁稀 陰山雪色照征衣 穹廬一夜吹笳急 滿地關雲凍不飛 及還中朝 賦藩京七子詩 分寄擯相及幙府諸員各一首 其寄先君詩曰 昔聞荊山璞 三獻斯成章 一朝旣用世 采采登明堂 神句失其勢 隋珠掩其光 歲月旣云徂 寧爲刖者傷 所以君子德 潤澤比珪璋 蓋歎先君不得於世 詩格甚不俗 第未知北海竟能有立於時與否也 趙素翁曰 王弇州集中有滕北海往朝鮮 多得本國人律詩絶句以還 其詩俱佳等語 然則北海從遊於王李間 見重於一時明矣

 

 

41.

權敎官 韠 號石洲 成癖於詩 不事科業 其詩祖老杜襲簡齋 語意至到 句法軟嫩 一時能詩人 皆推以爲莫能及 近世詩人之得盛名者 石洲爲最矣 聞中朝人刊行東國詩 石洲長律數首與焉 其一曰 江上嗚嗚聞角聲 斗柄揷江江水明 早潮侵岸鴨鵝亂 遙舍點燈砧杵鳴 客子出門月初落 舟人挂席風欲生 西州千里自此往 長路險艱何日平 自坡山將向江都時所作也 見此一篇 足可以知其才美矣 當廢朝時 柳氏諸人藉內勢橫恣無忌 一時朝紳 皆諂媚乞哀 任持平叔英時以擧子對策 多觸諱之言 將削科幸而中止 石洲有詩曰 宮柳靑靑鶯亂飛 滿城冠蓋媚春輝 朝家共賀昇平樂 誰遣危言出布衣 其後有別擧 朴自興登第 自興之父承宗 自興之婦翁李爾瞻爲考官 人不敢議其循私 其時許筠亦以試官 取厥姪許所製之文 與於榜中 被罪遠竄 石洲又有詩曰 設令科第有私情 子壻弟中姪最輕 獨使許筠當此罪 世間公道果難行 及廢朝親鞠逆獄時 此二詩出於罪人書札中 石洲以詩案受刑 竟被塞外之竄 擔出東城外人家 余與趙玄夫隨往 理其行具 見主人家板櫺之上以山書書李長吉將進酒篇末四句 而變勸爲權 實出於誤書 其時政當暮春 桃花滿庭 石洲臨歿 連飮三杯酒 日欲夕而暝 一字之誤 偶然成讖 豈不異哉

 

 

42.

蓀谷詩有曰 弄荷閑摘葉 臨水獨題詩 松溪評之曰 蓋閑摘荷葉 題詩其上之謂也 以一語而成兩句 詩中之妙法 觀者詳之 余讀杜詩至石欄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知蓀谷之工於襲取也

 

 

 

 

43.

李斯文 春英 號體素 以文翰自豪 其文其詩 專尙富麗 滔滔不竭 每於衆會中 論人才長短 奮臂獵髥 高聲大吒 雖文人才子 廁其旁皆不敢與之頡頑 任處士 錪 號鳴皐 一生用功於詩 而所讀李白唐音而已 亦善於談詩評句 聞者側耳 平生所不取者 體素之詩也 兩人論議交角 至死不相屈 體素登永保亭詩曰 月從今夜十分滿 湖納晩潮千頃寬 句圓意足 鳴皐嘗於道上 有斷靄孤城夕 寒蟬老樹秋之句 淡雅可詠 見此兩聯 知果不能相合矣 世之知詩者論及兩翁 謂體素爲麤豪 鳴皐爲寒儉 未知此論何如也

 

 

44.

我國使价之朝天也 路過孤竹城 城外有水 曰灤河 河上有山 曰首陽 梁松川 應鼎 詩所謂灤河江上首陽山者是也 夷齊旣讓國遠遁 避周入山 則其肯復歸於孤竹城外之山乎 後人不深究 而因指灤河上等閑一山 強名爲首陽 至今沿襲賦詩 誤矣 唐薛稷陝西途中詩曰 驅車越陜郊 北顧臨大河 傳岩旣鬱紆 首山亦嵯峨 操築無昔老 採薇有遺歌 李頎登首陽山謁夷齊廟詩 亦曰 石門正西豁 引領望黃河 是知首陽山實在陝西 與黃河不遠矣

 

 

45.

唐人以詩酬唱者 不過和詩中之意 而無次韻之例 宋人酬唱之詩 專尙押韻 不必和其意 次韻之例 蓋始於宋人矣 然嘗見元微之酬樂天詠通州事長律四首之詩 則其中兩律依樂天之韻 是知在唐已有次韻之漸矣

 

 

46.

金南窓 玄成 以善書鳴於世 自言學子昂 而亦不類趙體 楷字頗美 其詩琅然可愛 詠新月詩一聯曰 光斜恰照蓂三葉 輪缺纔容桂一枝 人稱其工 東嶽次其韻曰 鉤沈剩劫潛蛟窟 弓掛偏驚睡鶴枝 雖不及原韻 而押韻有先後之難易 東嶽之高才可見 老杜對月詩曰 光射潛虯動 明翻宿鳥頻 又王元之中秋月詩曰 冷濕流螢草 光凝睡鶴枝 蓋東嶽使此兩詩之語矣

 

 

47.

盧蘇齋五言律 酷纇杜法 一字一語 皆從杜出 其詩書禮學未 四十九年非之句 世皆傳誦 實出於老杜詠月詩曰 羈棲愁裏見 二十四回明 可謂工於依樣矣 杜詩長律 縱橫雄宕 不可學而能之 故蘇黃兩陳 俱不敢倣其體 而蘇齋欲力追及之 難矣哉 康府尹 復誠 嘗從蘇齋學詩 蘇齋曰 我與湖陰詩名相埒 世不能辨其優劣 僕之長律 不及湖陰 湖陰短律 不及於僕 各有長處耳

 

 

48.

昔在己酉詔使之遊漢江也 一時名於詩者 皆以製述官隨之 乘船在後 相與評論古今詩 滿舡喧然 語及蘇齋 一口言曰大家手也 安敢輕議 座有二三人獨曰 短律雖佳 長律則麤厲 不足取 車典籍 雲輅 攘臂大呼曰 小家之作 雖一篇一句可詠 綴拾纖碎 索無氣力 至如蘇齋之作 有萬鈞之勢 安敢與之爭衡也 無異草間蟋蟀遇洪鐘而止 因擧遊金剛山長律一首而誦之 其屯雲古檜陰陰洞 落日危橋淺淺灣之句 三復詠歎 以余觀之 上句渾厚 下句雅亮 輕重似不均稱矣

 

 

49.

荷谷許典翰 篈 以能詩大有名 不幸而夭 其詩播在人口者 絶少 余不得見其累篇 近鄭學士畸窩 弘溟 謂余曰 曾聞張內翰 維 論東方人詩曰 爾來文人才子中 荷谷之詩爲最云 余以爲張內翰必有所見 求得荷谷遺稿一卷 常手把貪翫 眞絶代詩才也 調格之高 同景樊堂 而無虛誕之病 厥弟筠雖贍裕不竭 格律甚卑 不可同日道也

 

 

50.

李東嶽學士 安訥 詩格渾厚濃麗 實罕世之才 佳作不可勝記 其宰秋城之日 偕僕登俛仰亭賦詩 僕敢唐突先手頷聯曰 殘照欲沈平楚闊 太虛無閡衆峯高 自以得儁語 東嶽次韻曰 西望川原何處盡 南來形勝此亭高 下句隱然與老杜海右此亭古 語勢畧似 可謂投以木果 報之瓊琚▒▒以擯相月沙李▒▒下到龍灣 登統軍亭有詩曰 六月龍灣積雨晴 淸晨獨上統軍亭 茫茫大野浮天氣 曲曲長江裂地形 宇宙百年人似蟻 山河萬里國如萍 忽看白鶴西飛去 疑是遼陽舊姓丁 此豈非大手也

 

 

51. 시가 사람을 궁하게 만든다는 걸 실증한 성여학

 

 

成敎官汝學, 金南窓之甥也.

自幼少成癖於詩, 着力旣久, 往往有佳句. 草露蟲聲濕, 林風鳥夢危.’ 爲人所稱. 面唯其友識, 食爲丈夫哀, 窮語也.

余嘗往來其家, 每見其破衣矮巾, 滿鬢衰髮. 獨依一間書齋, 盡日授書童子, 眞一世之窮士. 詩能窮人, 殆爲成敎授而發也.

 

 

인용

목차

어우야담

한시미학산책

 

 

52.

柳斯文 塗 有詩才 少時遊戲靑樓 嘗以一絶書娼家壁上曰 半世靑樓食 熏天衆謗喧 狂心猶未悔 白馬又黃昏 一日者鵝溪相公自宴所辭歸 勢未能及于家 道傍人舍而止歇 卽娼家也 旣醒 見壁上題而大驚 逢人輒及之 滿城一時傳詠 其所膾炙落句也 而鵝相曰 靑樓食之食字 最難下云云 余嘗思惟則蘇長公未壁賦註 引朱子語錄云 吾與子之所共食食字 誤作樂字 見東坡手本 皆作食字 卽食色之食 蓋鵝相之許靑樓食之食者 以與所共食同義也 抑未必用意至此 寔出於鵝相之高見 柳嗜酒廢讀 竟不能究其才 惜哉

 

 

53.

杜詩塹北行椒却背村 世多誤解行椒之行音杭者非也 凡樹之沿途列立 望之如人之行者謂之行樹 張說之入秦川路詩曰 漢家行樹直新豐 杜詩五律又曰 塞柳行疏翠 言行其疏翠也

 

 

54.

洪斯文 千璟 號盤桓 自少業文章 名擅南中 數奇蹉跎 五十後得司馬 又未久擢第狀元 在廢朝時 爲碧沙丞 時李參議 光庭 以分司地曹 差公以募粟之任 得粟最優於他員 以功陞通政 反正之後 爲時所棄 不成一官而歿 哀哉 平生喜賦詩 往往奇健 至如科場之作 落筆生風 語可驚人 亦一時豪才 石樓李爺體察湖南時 以馬官隨後 呈一詩 頸聯曰 重來樓閣題詩遍 過眼山川識面曾 李善其詩 待之以禮

 

 

 

55.

老杜爲萬古詩祖 其造句法 自有定式 學者勿爲放過 每於造句安字處 尋索玩味 自有長進之益 試言其可記處 則喜用自字 風月自淸夜 舟人自楚歌 鷺浴自晴川 殊俗自人群 虛閣自松聲 吾徒自漂泊 又喜用還字 侵凌雪色還萱草 可憐後主還祠廟 飄零還柏酒 卷簾還照客 鷄鳴還曙色 又喜用日字 天時人事日相催 不堪人事日蕭條 歸朝日簪笏 江山日寂寥 川陸日悠哉 虛殿日塵埃 大樹日蕭蕭 又喜用更字 山擁更登危 岸斷更靑山 樓高更女墻 晦日更添愁 又喜用浮字 天闊樹浮秦 乾坤日夜浮 赤壁浮春氣 又喜用亦字 他鄕亦鼓鼙 故里亦高桐 吾醉亦長歌 又喜用細字 桃花細逐楊花落 細動迎風燕 寒江流甚細 憂國只細傾 又喜用仍字 江月仍圓夜 堂搆惜仍虧 淹泊仍愁虎 積年仍遠別 歲寒仍顧遇 射洪春酒寒仍綠 又喜用兼字 兼隨廣文 兼催宋玉悲 兼懷雪下舡 兼疑夏禹功 露翻兼雨打 日兼春有暮 兼全寵辱身 聖朝兼盜賊 衣冠兼盜賊 脂膏兼飼犬 來往兼茅屋 黃鳥時兼白鳥飛 又喜用元字及元自字 西江元下蜀 雪樹元同色 江風亦自波俱飛 蛺蝶元相逐竝蔕 芙蓉本自雙 又以向來對元自用 天河元自白 江浦向來澄 鬢毛元自白 淚點向來垂 鎖石藤梢元自落 倚天松骨見來拈 此類不可殫記 學者詳之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문집 > 시화총림'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신위 - 동인논시 전문  (0) 2022.06.05
장유 - 계곡만필 전문  (0) 2022.06.05
신흠 - 청창연담 권하 전문  (0) 2022.06.05
신흠 - 청창연담 권중 전문  (0) 2022.06.05
신흠 - 청창연담 권상 전문  (0) 2022.06.05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