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고전/논형 (1613)
건빵이랑 놀자
42 或[曰] : “孔子實不欲往, 患道不行, 動發此言. 或人難之, 孔子知其陋, 然而猶曰 ‘何陋之有’ 者, 欲遂已然, 距或人之諫也.” 實不欲往, 志動發言, 是僞言也. 君子於言, 無所苟矣. 如知其陋, 苟欲自遂, 此子路對孔子以子羔也. 子路使子羔爲費宰, 子曰: “賊夫人之子.” 子路曰: “有社稷焉, 有民人焉, 何必讀書, 然後爲學?” 子曰: “是故惡夫佞者!” 子路知其不可, 苟欲自遂, 孔子惡之, 比夫佞者. 孔子亦知其不可, 苟應或人, 孔子·子路皆以佞也. 인용목차
41 且孔子云 : “以君子居之者, 何謂陋邪?” 謂脩君子之道自容乎? 謂以君子之道敎之也? 如脩君子之道苟自容, 中國亦可, 何必之夷狄? 如以君子之道敎之, 夷狄安可敎乎? 禹入躶國, 躶入衣出, 衣服之制不通於夷狄也. 禹不能敎躶國衣服, 孔子何能使九夷爲君子? 인용목차
40 問之曰: 孔子欲之九夷者, 何起乎? 起道不行於中國, 故欲之九夷. 夫中國且不行, 安能行於夷狄? “夷狄之有君, 不若諸夏之亡.” 言夷狄之難, 諸夏之易也. 不能行於易, 能行於難乎? 인용목차
39 子欲居九夷, 或曰: “陋, 如之何?” 子曰: “君子居之, 何陋之有?” 孔子疾道不行於中國, 志(恚)恨失意, 故欲之九夷也. 或人難之曰: “夷狄之鄙陋無禮義, 如之何?” 孔子曰: “君子居之, 何陋之有?” 言以君子之道, 居而敎之, 何爲陋乎? 인용목차
38 或曰: “孔子不自傷不得王也, 傷時無明王, 故己不用也. 鳳鳥河圖, 明王之瑞也. 瑞應不至, 時無明王 ; 明王不存, 己遂不用矣.” 夫致瑞應, 何以致之? 任賢使能, 治定功成. 治定功成, 則瑞應至矣. 瑞應至後, 亦不須孔子. 孔子所望, 何其末也? 不思其本, 而望其末{也} ; 不相其主, 而名其物. 治有未定, 物有不至, 以至而效明王, 必失之矣. 孝文皇帝可謂明矣, 案其『本紀』, 不見鳳鳥與河圖. 使孔子在孝文之世, 猶曰“吾已矣夫” . 인용목차
37 問曰: 鳳鳥河圖, 審何據始起? 始起之時, 鳥圖未至. 如據太平, 太平之帝, 未必常致鳳鳥與河圖也. 五帝三王, 皆致太平, 案其瑞應, 不皆鳳皇爲必然之瑞. 於太平, 鳳皇爲未必然之應, 孔子, 聖人也, 思未必然以自傷, 終不應矣. 인용목차
36 孔子曰: “鳳鳥不至, 河不出圖, 吾已矣夫!” 夫子自傷不王也. 己王致太平, 太平則鳳鳥至, 河出圖矣. 今不得王, 故瑞應不至, 悲心自傷, 故曰“吾已矣夫” . 인용목차
35 『尙書』曰: “毋若丹朱敖, 惟慢游是好.” 謂帝舜勑禹毋子(予)不肖子也. 重天命, 恐禹私其子, 故引丹朱以勑戒之. 禹曰: “予娶, 苦時辛壬 ; 癸甲開呱呱而泣, 予弗子.” 陳己行事, 以往推來, 以見卜隱, 效己不敢私不肖子也. 不曰“天厭之”者, 知俗人誓, 好引天也. 孔子爲子路行所疑, 不引行事, 效己不鄙, 而云“天慶之” , 是與俗人解嫌, 引天祝詛, 何以異乎. 인용목차
34 孔子稱曰: “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 若此者, 人之死生, 自有長短, 不在操行善惡也. 成事 : 顔淵蚤死, 孔子謂之短命. 由此知短命夭死之人, #必有邪行也. 子路入道雖淺, 聞孔子之言, 知死生之實. 孔子誓以“予所鄙者, 天厭之” , 獨不爲子路言: “夫子惟命未當死, 天安得厭殺之乎?” 若此, 誓子路以“天厭之” , 終不見信. 不見信, 則孔子自解, 終不解也. 인용목차
33 問曰: 孔子自解, 安能解乎? 使世人有鄙陋之行, 天曾厭殺之, 可引以誓. 子路聞之, 可信以解. 今未曾有爲天所厭者也, 曰“天厭之” , 子路肯信之乎? 行事 : 雷擊殺人, 水火燒溺人, 牆屋壓塡人. 如曰“雷擊殺我, 水火燒溺我, 牆屋壓塡我” , 子路頗信之. 今引未曾有之禍, 以自誓於子路, 子路安肯{曉}解而信之? 行事 : 適有臥厭不悟者, 謂此爲天所厭邪? 案諸臥厭不悟者, 未皆爲鄙陋也. 子路入道雖淺, 猶知事之實. 事非實, 孔子以誓, 子路必不解矣. 인용목차
32 孔子見南子, 子路不悅. 子曰: “予所鄙者, 天厭之! 天厭之!” 南子, 衛靈公夫人也, 聘孔子, 子路不說, 謂孔子淫亂也. 孔子解之曰: “我所爲鄙陋者, 天厭殺我!” 至誠自誓, 不負子路也. 인용목차
31 問曰: 康子亦問好學, 孔子亦對之以顔淵. 康子亦有短, 何不幷對以攻康子? 康子非聖人也, 操行猶有所失. 成事 : 康子患盜, 孔子對曰: “苟子之不欲, 雖賞之不竊.” 由此言之, 康子以欲爲短也, 不攻, 何哉? 인용목차
30 哀公問孔子孰爲好學, 孔子對曰: “有顔回者好學, 今也則亡. 不遷怒, 不貳過.” 何也? 曰: “幷攻哀公之性遷怒貳過故也. 因其問, 則幷以對之, 兼以攻上之短, 不犯其罰.” 인용목차
29 夫顔淵所以死者, 審何用哉? 令自以短命, 猶伯牛之有疾也. 人生受命, 皆[當]全{當}潔, 今有惡疾, 故曰“無命” . 人生皆當受天長命, 今得“短命” , 亦宜曰“無命” . 如天[命]有短長, 則亦有善惡矣. 言顔淵“短命” , 則宜言伯牛“惡命” ; 言伯牛“無命” , 則宜言顔淵“無命” . 一死一病, 皆痛云命, 所稟不異, 文語不同, 未曉其故也. 인용목차
28 哀公問 : “弟子孰謂好學?” 孔子對曰: “有顔回者, 不遷怒, 不貳過,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則亡, 未聞好學者也.” 인용목차
27 且忠者, 厚也. 厚人, 仁矣. 孔子曰: “觀過, 斯知仁矣.” 子文有仁之實矣. 孔子謂忠非仁, 是謂父母非二親, 配匹非夫婦也. 인용목차
26 問曰: 子文擧子玉, 不知人也. 智與仁, 不相干也. 有不知之性, 何妨爲仁之行? 五常之道, 仁·義·禮·智·信也. 五者各別, 不相須而成, 故有智人, 有仁人者 ; 有禮人, 有義人者. 人有信者未必智, 智者未必仁, 仁者未必禮, 禮者未必義. 子文智蔽於子玉, 其仁何毁? 謂仁, 焉得不可? 인용목차
25 子張問 : “令尹子文三仕爲令尹, 無喜色 ; 三已之, 無慍色. 舊令尹之政, 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 子曰: “忠矣.” 曰: “仁矣乎?” 曰: “未知, 焉得仁?” 子文曾擧楚子玉代己位而伐宋, 以百乘敗而喪其衆, 不知如此, 安得爲仁? 인용목차
24 且論人之法, 取其行則棄其言, 取其言則棄其行. 今宰予雖無力行, 有言語. 用言, 令行缺, 有一槩矣. 今孔子起宰予晝寢, 聽其言, 觀其行, 言行相應, 則謂之賢, 是孔子備取人也. “毋求備於一人”之義何所施? 인용목차
23 問曰: 人之晝寢, 安足以毁行? 毁行之人, 晝夜不臥, 安足以成善? 以晝寢而觀人善惡, 能得其實乎? 案宰予在孔子之門, 序於四科, 列在賜上. 如性情怠, 不可雕琢, 何以致此? 使宰我以晝寢自致此, 才復過人遠矣. 如未成就, 自謂已足, 不能自知, 知不明耳, 非行惡也. 曉勑而已, 無爲改術也. 如自知未足, 倦極晝寢, 是精神索也. 精神索, 至於死亡, 豈徒寢哉? 인용목차
22 子曰: “始吾於人也, 聽其言而信其行 ; 今吾於人也, 聽其言而觀其行. 於予, 予改是.” 蓋起宰予晝寢, 更知人之術也. 인용목차
21 『春秋』之義, 采毫毛之善, 貶纖介之惡. 褒毫毛以巨大, 以巨大貶纖介, 觀『春秋』之義, 肯是之乎? 不是, 則宰我不受 ; 不受, 則孔子之言棄矣. 聖人之言, 與文相副, 言出於口, 文立於策, 俱發於心, 其實一也. 孔子作『春秋』, 不貶小以大, 其非宰予也, 以大惡細, 文語相違, 服人如何? 인용목차
19 問曰: 晝寢之惡也, 小惡也 ; 朽木·糞土, 敗毁不可復成之物, 大惡也. 責小過以大惡, 安能服人? 使宰我性不善, 如朽木·糞土, 不宜得入孔子之門, 序在四科之列 ; 使性善, 孔子惡之, 惡之太甚, 過也. “人之不仁, 疾之已甚, 亂也” . 孔子疾宰予, 可謂甚矣. 인용목차
18 宰我晝寢, 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 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於予, 予何誅?” 是惡宰予之晝寢. 인용목차
17 或曰: “欲抑子貢也. 當此之時, 子貢之名, 凌顔淵之上, 孔子恐子貢志驕意溢, 故抑之也.” 夫名在顔淵之上, 當時所爲, 非子貢求勝之也. 實子貢之知何如哉? 使顔淵才在己上, 己自服之, 不須抑也 ; 使子貢不能自知, 孔子雖言, 將謂孔子徒欲抑己. 由此言之, 問與不問, 無能抑揚. 인용목차
16 問曰: 孔子所以敎者, 禮讓也. 子路爲國以禮, 其言不讓, 孔子非之. 使子貢實愈顔淵, 孔子問之, 猶曰不如 ; 使實不及, 亦曰不如. 非失對欺師, 禮讓之言, 宜謙卑也. 今孔子出言, 欲何趣哉? 使孔子知顔淵愈子貢, 則不須問子貢 ; 使孔子實不知, 以問子貢, 子貢謙讓, 亦不能知. 使孔子徒欲表善顔淵, 稱顔淵賢, 門人莫及, 於名多矣, 何須問於子貢? 子曰: “賢哉回也!” 又曰: “吾與回言, 終日不違如愚.” 又曰: “回也, 其心三月不違仁.” 三章皆直稱, 不以他人激, 至是一章, 獨以子貢激之, 何哉? 인용목차
15 子謂子貢曰: “汝與回也孰愈?” 曰: “賜也何敢望回? 回也聞一以知十, 賜也聞一以知二.” 子曰: “弗如也, 吾與汝俱不如也.” 是賢顔淵, 試以問子貢也. 인용목차
14 問曰: 孔子妻公冶長者, 何據見哉? 據年三十可妻邪? 見其行賢可妻也? 如據其年三十, 不宜稱在縲紲 ; 如見其行賢, 亦不宜稱在縲紲. 何則? 諸入孔子門者, 皆有善行, 故稱備徒役. 徒役之中, 無妻則妻之耳, 不須稱也. 如徒役之中多無妻, 公冶長尤賢, 故獨妻之, 則其稱之, 宜列其行, 不宜言其在縲紲也. 何則? 世間彊受非辜者多, 未必盡賢人也. 恆人見枉, 衆多非一. 必以非辜爲孔子所妻, 則是孔子不妻賢, 妻冤也. 案孔子之稱公冶長, 有非辜之言, 無行能之文. 實不賢, 孔子妻之, 非也 ; 實賢, 孔子稱之不具, 亦非也. 誠似妻南容云 : “國有道不廢, 國無道免於刑戮.” 具稱之矣. 인용목차
11 『春秋』之義, 君親無將, 將而必誅. 廣陵王荊迷於@孽巫, 楚王英惑於狹(俠)客, 事情列見, 孝明三宥, 二王呑藥. 周誅管·蔡, 違斯遠矣! 楚外家許氏與楚王謀議, 孝明曰: “許民(氏)有屬於王, 欲王尊貴, 人情也.” 聖心原之, 不繩於法. 隱彊侯傅懸書巿里, 誹謗聖政 ; 令上海思(恩), 犯奪爵土. 惡其人者, 憎其@胥餘. 立二王之子, 安楚·廣陵, 彊弟員嗣祀陰氏. 二王, 帝族也, 位爲王侯, 與管·蔡同. 管·蔡滅嗣, 二王立後, 恩已褒矣. 隱彊, 異姓也, 尊重父祖, 復存其祀. 立武庚之義, 繼祿父之恩, 方斯羸矣. 何則? 並爲帝王, 擧兵相征, 貪天下之大, 絶成湯之統, 非聖君之義, 失承天之意也. 隱彊, 臣子也, 漢統自在, 絶滅陰氏, 無損於義, 而猶存之, 惠滂沛也. 故夫雨露之施, 內則注於骨肉, 外則布於他族. 唐之晏晏, 舜之烝烝..
10 武王伐紂, 庸·蜀之夷, 佐戰牧野. 成王之時, 越常獻雉, 倭人貢暢. 幽·厲衰微, 戎·狄攻周, 平王東走, 以避其難. 至漢, 四夷朝貢. 孝平元始元年, 越常重譯, 獻白雉一, 黑雉二. 夫以成王之賢, 輔以周公, 越常獻一, 平帝得三. 後至四年, 金城塞外, 羌良橋橋種良願等, 獻其魚鹽之地, 願內屬漢, 遂得西王母石室, 因爲西海郡. 周時戎·狄攻王, 至漢內屬, 獻其寶地. 西王母國在絶極之外, 而漢屬之. 德孰大? 壤孰廣? 方今哀牢·鄯善·諾(婼)降附歸德. 匈奴時擾, 遣將攘討, 獲虜生口千萬數. 夏禹倮入吳國. 太伯採藥, 斷髮文身. 唐·虞國界, 吳爲荒服, 越在九夷, 罽衣關頭, 今皆夏服, 襃衣履舃. 巴·蜀·越嶲·鬱林·日南·遼東·樂浪, 周時被髮椎髻, 今戴皮弁 ; 周時重譯, 今吟『詩』·『書』. 인용목차
09 儒者論曰: “王者推行道德, 受命於天.” 『論衡․初秉(稟)』以爲王者生稟天命. 性命難審, 且兩論之. 酒食之賜, 一則爲薄, 再則爲厚. 如儒者之言, 五代皆一受命, 唯漢獨再, 此則天命於漢厚也. 如審『論衡』之言, 生稟自然, 此亦漢家所稟厚也. 絶而復屬, 死而復生, 世有死而復生之人, 人必謂之神. 漢統絶而復屬, 光武存亡, 可謂優矣. 인용목차
08 黃帝·堯·舜, 鳳皇一至. 凡諸衆瑞, 重至者希. 漢文帝黃龍·玉棓(桮). 武帝黃龍·麒麟·連木. 宣帝鳳皇五至, 麒麟·神雀·甘露·醴泉·黃龍·神光. 平帝白雉·黑雉. 孝明麒麟·神雀·甘露·醴泉·白雉·黑雉·芝草·連木·嘉禾, 與宣帝同, 奇有神鼎·黃金之怪. 一代之瑞, 累仍不絶, 此則漢德豐茂, 故瑞祐多也. 孝明天崩, 今上嗣位, 元二之間, 嘉德布流. 三年, 零陵生芝草五本. 四年, 甘露降五縣. 五年, 芝復生六年(本), 黃龍見, 大小凡八. 前世龍見不雙, 芝生無二, 甘露一降, 而今八龍並出, 十一芝累生, 甘露流五縣, 德惠盛熾, 故瑞繁夥也. 自古帝王, 孰能致斯? 인용목차
03 建初三年, 零陵泉陵女子傅寧宅, 土中忽生芝草五本, 長者尺四五寸, 短者七八寸, 莖葉紫色, 蓋紫芝也. 太守沈酆遣門下掾衍盛奉獻. 皇帝悅懌, 賜錢衣食. 詔會公卿, 郡國上計吏民皆在, 以芝告示天下. 天下並聞, 吏民歡喜, 咸知漢德豐雍, 瑞應出也. 四年, 甘露下泉陵·零陵·洮陽·始安·冷道五縣, 楡柏梅李, 葉皆洽薄(溥), 威委流漉, 民嗽吮之, 甘如飴蜜. 五年, 芝草復生泉陵男子周服宅上, 六本, 色狀如三年芝, 幷前凡十一本. 湘水去泉陵城七里, 水上聚石曰燕室丘, 臨水有俠山, 其下巖淦(唫), 水深不測. 二黃龍見, 長出十六丈, 身大於馬, 擧頭顧望, 狀如圖中畫龍. 燕室丘民皆觀見之. 去龍可數十步, 又見狀如駒馬, 小大凡六, 出水遨戲陵上, 蓋二龍之子也. 幷二龍爲八. 出移一時乃入. 인용목차
02 夏之方盛, 遠方圖物, 貢金九牧, 禹謂之瑞, 鑄以爲鼎. 周之九鼎, 遠方之金也. 人來貢之, 自出於淵者, 其實一也, 皆起盛德, 爲聖王瑞. 金玉之世, 故有金玉之應. 文帝之時, 玉棓(桮)見. 金之與玉, 瑞之最也. 金聲玉色, 人之奇也. 永昌郡中亦有金焉, 纖靡大如黍粟, 在水涯沙中. 民採得, 日重五銖之金, 一色正黃. 土生金, 土色黃. 漢, 土德也, 故金化出. 金有三品, 黃比見者, 黃爲瑞也. 圯橋老父遺張良書, 化爲黃石. 黃石之精, 出爲符也. 夫石, 金之類也, 質異色鈞, 皆土瑞也. 인용목차
01 永平十一年, 廬江皖侯國{民}際有湖. 皖民小男曰陳爵·陳挺, 年皆十歲以上, 相與釣於湖涯. 挺先釣, 爵後往. 爵問挺曰: “釣寧得乎?” 挺曰: “得!” 爵卽歸取竿綸. 去挺四十步所, 見湖涯有酒罇, 色正黃, 沒水中. 爵以爲銅也, 涉水取之, 滑重不能擧. 挺望見, 號曰: “何取?” 爵曰: “是有銅, 不能擧也.” 挺往助之, 涉水未持, 罇頓衍更爲盟盤, 動行入深淵中, 復不見. 挺·爵留顧, 見如錢等, 正黃, 數百千枝(枚), 卽共掇摝, 各得滿手, 走歸示其家. 爵父國, 故免吏, 字君賢, 驚曰: “安所得此?” 爵言其狀. 君賢曰: “此黃金也!” 卽馳與爵俱往. 到金處, 水中尙多. 賢自涉水掇取. 爵·挺鄰伍並聞, 俱競採之, 合得十餘斤. 賢自言於相, 相言太守. 太守遣吏收取. 遣門下掾程躬奉獻, 具言得金狀. 詔書曰: “如章則可. 不如章,..
10 治國之道, 所養有二 : 一曰養德, 二曰養力. 養德者, 養名高之人, 以示能敬賢 ; 養力者, 養氣力之士, 以明能用兵. 此所謂文武張設, 德力具足者也. 事或可以德懷, 或可以力摧. 外以德自立, 內以力自備, 慕德者不戰而服, 犯德者畏兵而卻. 徐偃王脩行仁義, 陸地朝者三十二國, 彊楚聞之, 擧兵而滅之. 此有德守, 無力備者也. 夫德不可獨任以治國, 力不可直任以御敵也. 韓子之術不養德, 偃王之操不任力, 二者偏駮, 各有不足. 偃王有無力之禍, 知韓子必有無德之患. 인용목차
12 晏子曰: “鉤星在房·心之間, 地其動乎?” 夫地動, 天時, 非政所致. 皇帝振畏, 猶歸於治, 廣徵賢良, 訪求過闕. 高宗之側身, 周成之開匱, 勵(@僅)能逮此. 인용 목차
07 高祖母妊之時, 蛟龍在上, 夢與神遇. 好酒貫(貰)飮, 酒舍負讎. 及醉留臥, 其上常有神怪. 夜行斬蛇, 蛇嫗悲哭. 與呂后俱之田廬, 時自隱匿, 光氣暢見, 呂后輒知. 始皇望見東南有天子氣. 及起, 五星聚於東井. 楚望漢軍, 雲氣五色. 光武且生, 鳳皇集於城, 嘉禾滋於屋. 皇妣之身, 夜半無燭, 空(宮)中光明. 初者, 蘇伯阿望舂陵氣, 鬱鬱葱葱. 光武起, 過舊廬, 見氣憧憧上屬於天. 五帝·三王初生始起, 不聞此怪. 堯母感於赤龍, 及起, 不聞奇祐. 禹母呑慧苡, 將生(王), 得玄圭. 契母咽鷰子, 湯起, 白狼銜鉤. 后稷母履大人之跡, 文王起, 得赤雀, 武王得魚·烏. 皆不及漢太平之瑞. 인용 목차
03 若夫短書俗記, 竹帛胤文, 非儒者所見, 衆多非一. 蒼頡四目, 爲黃帝史. 晉公子重耳仳脅, 爲諸侯霸. 蘇秦骨鼻, 爲六國相. 張儀仳脅, 亦相秦·魏. 項羽重瞳, 云虞舜之後, 與高祖分王天下. 陳平貧而飮食不足, 貌體佼好, 而衆人怪之, 曰: “平何食而肥?” 及韓信爲滕公所鑒, 免於鈇質, 亦以面狀有異. 面壯肥佼, 亦一相也. 인용목차
02 傳言黃帝龍顔, 顓頊戴午(干), 帝嚳騈齒, 堯眉八采, 舜目重瞳, 禹耳三漏, 湯臂再肘, 文王四乳, 武王望陽, 周公背僂, 皐陶馬口, 孔子反羽. 斯十二聖者, 皆在帝王之位, 或輔主憂世, 世所共聞, 儒所共說, 在經傳者, 較著可信. 인용목차
21 因此論聖賢迭起, 猶此類也. 聖主龍興於倉卒, 良輔超拔於際會. 世謂韓信·張良輔助漢王, 故秦滅漢興, 高祖得王. 夫高祖命當自王, 信·良之輩時當自興, 兩相遭遇, 若故相求. 是故高祖起於豐·沛, 豐·沛子弟相多富貴, 非天以子弟助高祖也, 命相小大, 適相應也. 趙簡子廢太子伯魯, 立庶子無恤, 無恤遭賢, 命亦當君趙也. 世謂伯魯不肖, 不如無恤. 伯魯命當賤, 知慮多泯亂也. 韓生仕至太傅, 世謂賴倪寬, 實謂不然, 太傅當貴, 遭與倪寬遇也. 趙武藏於袴中, 終日不啼, 非或掩其口, 閼其聲也, 命時當生, 睡臥遭出也. 故軍功之侯, 必斬兵死之頭 ; 富家之商, 必奪貧室之財. 削土免侯, 罷退令相, 罪法明白, 祿秩適極. 故厲氣所中, 必加命短之人 ; 凶歲所著, 必饑虛耗之家矣. 인용목차
20 推此以論, 人君治道功化, 可復言也. 命當貴, 時適平 ; 期當亂, 祿遭衰. 治亂成敗之時, 與人興衰吉凶適相遭遇. 인용목차
19 推此以論, 仕宦進退遷徙, 可復見也. 時適當退, 君用讒口 ; 時適當起, 賢人薦己. 故仕且得官也, 君子輔善 ; 且失位也, 小人毁奇. 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 孔子稱命 ; 魯人臧倉讒孟子於平公, 孟子言天. 道未當行, 與讒相遇 ; 天未與己, 惡人用口. 故孔子稱命, 不怨公伯寮 ; 孟子言天, 不尤臧倉, 誠知時命當自然也. 인용목차
18 無祿之人, 商而無盈, 農而無播. 非其性賊貨而命妨@穀也, 命貧, 居無利之貨, 祿惡, 殖不滋之@穀也. 世謂宅有吉凶, 徙有歲月, 實事則不然. 天道難知, 假令有[之], 命凶之人, 當衰之家, 治宅遭得不吉之地, 移徙適觸歲月之忌. 一家犯忌, 口以十數, 坐而死者, 必祿衰命泊之人也. 인용목차
17 丈夫有短壽之相, 娶必得早寡之妻 ; 早寡之妻, 嫁亦遇夭折之夫也. 世曰: “男女早死者, 夫賊妻, 妻害夫.” 非相賊害, 命自然也. 使火燃, 以水沃之, 可謂水賊火. 火適自滅, 水適自覆, 兩{名}各自敗, 不爲相賊. 今男女之早夭, 非水沃火之比, 適自滅覆之類也. 賊父之子, 妨兄之弟, 與此同召. 同宅而處, 氣相加凌, 羸瘠消單, 至於死亡, 何(可)謂相賊. 或客死千里之外, 兵燒厭溺, 氣不相犯, 相賊如何? 王莽姑{姊}正君, 許嫁二夫, 二夫死, 當適趙而王薨. 氣未相加, 遙賊三家, 何其痛也! 黃[次]公取鄰巫之女, 卜(世)謂女相貴, 故次公位至丞相. 其實不然. 次公當貴, 行與女會 ; 女亦自尊, 故入次公門. 偶適然自相遭遇, 時也. 인용목차
16 鴈鵠集於會稽, 去避碣石之寒, 來遭民田之畢, 蹈履民田, 啄食草糧. 糧盡食索, 春雨適作, 避熱北去, 復之碣石. 象耕靈陵, 亦如此焉. 傳曰: “舜葬蒼梧, 象爲之耕. 禹葬會稽, 鳥爲之佃.” 失事之實, 虛妄之言也. 인용목차
15 殺人者罪至大辟. 殺者罪當重, 死者命當盡也. 故害氣下降, 囚(凶)命先中 ; 聖王德施, 厚祿先逢. 是故德令降於殿堂, 命長之囚, 出於牢中. 天非爲囚未當死, 使聖王出德令也, 聖王適下赦, 拘囚適當免死. 猶人以夜臥晝起矣. 夜月(日)光盡, 不可以作, 人力亦倦, 欲壹休息 ; 晝日光明, 人臥亦覺, 力亦復足. 非天以日作之, 以夜息之也, 作與日相應, 息與夜相得也. 인용목차
14 若夫物事相遭, 吉凶同時, 偶適相遇, 非氣感也. 인용목차
13 月毁於天, 螺消於淵. 風從虎, 雲從龍. 同類通氣, 性相感動. 인용목차
12 壞屋所壓, 崩崖所墜, 非屋精崖氣殺此人也, 屋老崖沮, 命凶之人, 遭@居適履. 인용목차
11 世謂秋氣擊殺穀草, 穀草不任, 凋傷而死. 此言失實. 夫物以春生夏長, 秋而熟老, 適自枯死, 陰氣適盛, 與之會遇. 何以驗之? 物有秋不死者, 生性未極也. 人生百歲而終, 物生一歲而死, [物]死謂陰氣殺之, 人終觸何氣而亡? 論者猶或謂鬼喪之. 夫人終鬼來, 物死寒至, 皆適遭也. 人終見鬼, 或見鬼而不死 ; 物死觸寒, 或觸寒而不枯. 인용목차
10 父歿而子嗣, 姑死而婦代, 非子婦[嗣]代{代}使父姑終歿也, 老少年次自相承也. 인용목차
09 正月建寅, 斗魁破申, 非寅建使申破也, 轉運之衡, 偶自應也. 인용목차
08 火星與昴星出入, 昴星低時火星出, 昴星見時火星伏, 非火之性厭服昴也, 時偶不並, 度轉乖也. 인용목차
07 堯命當禪舜, 丹朱爲無道 ; 虞統當傳夏, 商均行不軌. 非舜·禹當得天下, 能使二子惡也, 美惡是非適相逢也. 인용목차
06 僮謠之語當驗, 鬪雞之變適生 ; 鸜鵒之占當應, 魯昭之惡適成. 非僮謠致鬪競, 鸜鵒招君惡也, 期數自至, 人行偶合也. 인용목차
05 二龍之祅當效, 周厲適闓櫝 ; 褒姒當喪周國, 幽王稟性偶惡. 非二龍使厲王發孼, 褒姒令幽王愚惑也, 遭逢會遇, 自相得也. 인용목차
04 顔淵死, 子曰: “天喪予.” 子路死, 子曰: “天祝予.” 孔子自傷之辭, 非實然之道也. 孔子命不王, 二子壽不長也. 不王不長, 所稟不同, 度數並放, 適相應也. 인용목차
02 世謂子胥伏劍, 屈原自沉, 子蘭·宰嚭誣讒, 吳·楚之君寃殺之也. 偶二子命當絶, 子蘭·宰嚭適爲讒, 而懷王·夫差適信姦也. 君適不明, 臣適爲讒, 二子之命, 偶自不長, 二偶三合, 似若有之, 其實自然, 非他爲也. 인용목차
01 命, 吉凶之主也, 自然之道, 適偶之數, 非有他氣旁物厭勝感動使之然也. 인용목차
17 光武帝, 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生於濟陽宮後殿第二內中, 皇考爲濟陽令, 時夜無火, 室內自明. 皇考怪之, 卽召功曹吏(史)充蘭, 使出問卜工. 蘭與馬下卒蘇永俱之卜王長孫所. 長孫卜, 謂永·蘭曰: “此吉事也, 毋多言.” 是歲, 有禾生[屋]景天{備火}中, 三本一莖九穗, 長於禾一二尺, 蓋嘉禾也. 元帝之初, 有鳳凰下濟陽宮, 故[訖]今濟陽宮有鳳凰廬. 始與李父等俱起, 到柴界中, 遇賊兵惶惑, 走濟陽舊廬. 比到, 見光若火, 正赤, 在舊廬道南, 光耀憧憧上屬天, 有頃, 不見. 王莽時, 謁者蘇伯阿能望氣, 使過舂陵, 城郭鬱鬱葱葱. 及光武到河北, 與伯阿見, 問曰: “卿前過舂陵, 何用知其氣佳也?” 伯阿對曰: “見其鬱鬱葱葱耳.” 蓋天命當興, 聖王當出, 前後氣驗, 照察明著. 인용목차
16 廣文伯, 河東蒲坂人也. 其生亦以夜半時, 適生, 有人從門呼其父名, 父出應之, 不見人, 有(見)一木杖, 植其門側, 好善異於衆. 其父持杖入門以示人, 人占曰: “吉.” 文伯長大學宦, 位至廣漢太守. 文伯當富貴, 故父得賜杖, {其占者若曰}[以]杖當[得]子[之]力矣. 인용목차
15 虞子大, 陳留東莞(昏)人也. 其生時以夜, 適免母身, 母見其上若一疋練狀, 經上天. 明以問人, 人皆曰: “吉.” 貴氣與天通, 長大仕宦, 位至司徒公. 인용목차
14 竇太后弟名曰廣國, 年四·五歲, 家貧, 爲人所掠賣, 其家不知其所在. 傳賣十餘家, 至宜陽, 爲其主人入山作炭. 暮寒, 臥炭下百餘人, 炭崩盡壓死, 廣國獨得脫. 自卜數日當爲侯. 從其家之長安, 聞竇皇后新立, 家在淸河觀津, 乃上書自陳. 竇太后言於景帝, 召見問其故, 果是, 乃厚賜之. 文帝立, 拜廣國爲章武侯. 夫積炭崩, 百餘人皆死, 廣國獨脫, 命當富貴, 非徒得活, 又封爲侯. 인용목차
13 高皇帝母曰劉媼, 嘗息大澤之陂, 夢與神遇. 是時雷電晦冥, 蛟龍在上. 及生而有美[質]. 性好用酒, 嘗從王媼·武負貰酒, 飮醉止臥, 媼·負見其身常有神怪. 每留飮醉, 酒售數倍. 後行澤中, 手斬大蛇, 一嫗當道而哭云 : “赤帝子殺吾子.” 此驗旣著聞矣. 秦始皇帝常曰: “東南有天子氣.” 於是東遊以厭當之. 高祖之氣也, 與呂后隱於芒·碭山澤間. 呂后與人求之, 見其上常有氣直起, 往求, 輒得其處. 後與項羽約, 先入秦關, 王之. 高祖先至, 項羽怨恨. 范增曰: “吾令人望其氣, 氣皆爲龍, 成五采. 此皆天子之氣也, 急擊之.” 高祖往謝項羽, 羽與亞父謀殺高祖, 使項莊拔劍起舞. 項伯知之, 因與項莊俱起, 每劍加高祖之上, 項伯輒以身覆高祖之身, 劍遂不得下, 殺勢不得成. 會有張良·樊噲之救, 卒得免脫, 遂王天下. 初姙身, 有蛟龍之神 ; 旣生, ..
12 晉屠岸賈作難, 誅趙盾之子. 朔死, 其妻有遺腹子. 及岸賈聞之, 索於宮. 母置兒於袴中, 祝曰: “趙氏宗滅乎? 若當啼 ; 卽不滅, 若無聲.” 及索之, 而終不啼, 遂脫得活. 程嬰齊負之, 匿於山中. 至景公時, 韓厥言於景公, 景公乃與韓厥共立趙孤, 續趙氏祀, 是爲文子. 當趙孤之無聲, 若有掩其口者矣. 由此言之, 趙文子立, 命也. 인용목차
10 齊襄公之難, 桓公爲公子, 與子糾爭立. 管仲輔子糾, 鮑叔佐桓公. 管仲與桓公爭, 引弓射之, 中其帶鉤. 夫人身長七尺, 帶約其要, 鉤挂於帶, 在身所掩, 不過一寸之內, 旣微小難中, 又滑澤銛靡, 鋒刃中鉤者, 莫不蹉跌. 管仲射之, 正中其鉤中, 矢觸因落, 不跌中旁肉. 命當富貴, 有神靈之助, 故有射鉤不中之驗. 인용목차
08 北夷橐離國王侍婢有娠, 王欲殺之. 婢對曰: “有氣大如鷄子, 從天而下, 我故有娠.” 後産子, 捐於猪溷中, 猪以口氣噓之, 不死 ; 復徙置馬欄中, 欲使馬藉殺之, 馬復以口氣噓之, 不死. 王疑以爲天子, 令其母收取, 奴畜之, 名東明, 令牧牛馬. 東明善射, 王恐奪其國也, 欲殺之. 東明走, 南至掩淲水, 以弓擊水, 魚鼈浮爲橋, 東明得渡. 魚鼈解散, 追兵不得渡. 因都王夫餘, 故北夷有夫餘國焉. 東明之母初姙時, 見氣從天下. 及生, 棄之, 猪馬以氣吁之而生之. 長大, 王欲殺之, 以弓擊水, 魚鼈爲橋. 天命不當死, 故有猪馬之救 ; 命當都王夫餘, 故有魚鼈爲橋之助也. 인용목차
07 夫后稷不當棄, 故牛馬不踐, 鳥以羽翼覆愛其身 ; 昆莫不當死, 故烏銜肉就而食之. 인용목차
06 烏孫王號昆莫, 匈奴攻殺其父, 而昆莫生, 棄於野, 烏銜肉往食之. 單于怪之, 以爲神, 而收長[之]. 及壯, 使兵, 數有功, 單于乃復以其父之民予昆莫, {命}令長守於西城. 인용목차
05 后稷之時(母), 履大人跡, 或言衣帝嚳之服, 坐息帝嚳之處, 姙身. 怪而棄之隘巷, 牛馬不敢踐之 ; 寘之冰上, 鳥以翼覆之, 慶集其身. 母知其神怪, 乃收養之. 長大佐堯, 位至司馬. 인용목차
04 舜未逢堯, 鰥在側陋, 瞽瞍與象謀欲殺之. 使之完廩, 火燔其下 ; 令之浚井, 土掩其上. 舜得下廩, 不被火災 ; 穿井旁出, 不觸土害. 堯聞徵用, 試之於職, 官治職脩, 事無廢亂. 使入大麓之野, 虎狼不搏, 蝮蛇不噬 ; 逢烈風疾雨, 行不迷惑. 夫人欲殺之, 不能害, 之毒螫之野, 禽蟲不能傷. 卒受帝命, 踐天子祚. 인용목차
02 傳言黃帝姙二十月而生, 生而神靈, 弱而能言 ; 長大率諸侯, 諸侯歸之 ; 敎熊羆戰, 以伐炎帝, 炎帝敗績. 性與人異, 故在母之身, 留多十月 ; 命當爲帝, 故能敎物, 物爲之使. 인용목차
01 凡人稟貴命於天, 必有吉驗見於地, 見於地, 故有天命也. 驗見非一, 或以人物, 或以禎祥, 或以光氣. 인용목차
13 人間之水汚濁, 在野外者淸潔. 俱爲一水, 源從天涯, 或濁或淸, 所在之勢使之然也. 南越王趙他, 本漢賢人也, 化南夷之俗, 背畔王制, 椎髻箕坐, 好之若性. 陸賈說以漢德, 懼以聖威, 蹶然起坐, 心覺改悔, 奉制稱蕃, 其於椎髻箕坐也, 惡之若性. 前則若彼, 後則若此. 由此言之, 亦在於敎, 不獨在性也. 인용목차
12 魏之行田百畝, 鄴獨二百, 西門豹灌以漳水, 成爲膏腴, 則畝收一鍾. 夫人之質猶鄴田, 道敎猶漳水也, 患不能化, 不患人性之難率也. 雒陽城中之道無水, 水工激上雒中之水, 日夜馳流, 水工之功也. 由此言之, 迫近君子, 而仁義之道數加於身, 孟母之徙宅, 蓋得其驗. 인용목차
10 有癡狂之疾, 歌啼於路, 不曉東西, 不睹燥濕, 不覺疾病, 不知飢飽, 性已毁傷, 不可如何, 前無所觀, 卻無所畏也. 是故王法不廢學校之官, 不除獄理之吏, 欲令凡衆見禮義之敎. 學校勉其前, 法禁防其後, 使丹朱之志, 亦將可勉. 何以驗之? 三軍之士, 非能制也, 勇將率勉, 視死如歸. 且闔廬嘗試其士於五湖之側, 皆加刃於肩, 血流至地. 句踐亦試其士於寢宮之庭, 赴火死者, 不可勝數. 夫刃·火, 非人性之所貪也, 二主激率, 念不顧生. 是故軍之法輕刺血, 孟賁勇也, 聞軍令懼. 是故叔孫通制定禮儀, 拔劍爭功之臣, 奉禮拜伏, 初驕倨而後遜順, [聖]敎威德, 變易性也. 不患性惡, 患其不服聖敎, 自遇而以生禍也. 인용목차
09 凡含血氣者, 敎之所以異化也. 三苗之民, 或賢或不肖, 堯·舜齊之, 恩敎加也. 楚·越之人, 處莊·嶽之間, 經歷歲月, 變爲舒緩, 風俗移也. 故曰: “齊舒緩, 秦慢易, 楚促急, 燕戇投.” 以莊·嶽言之, 四國之民, 更相出入, 久居單處, 性必變易. 夫性惡者, 心比木石, 木石猶爲人用, 況非木石! 在君子之迹, 庶幾可見. 인용목차
08 黃帝與炎帝爭爲天子, 敎熊羆貔虎以戰于阪泉之野, 三戰得志, 炎帝敗績. 堯以天下讓舜, 鮌爲諸侯, 欲得三公而堯不聽, 怒其猛獸, 欲以爲亂, 比獸之角可以爲城, 擧尾[可]以爲旌, 奮心盛氣, 阻戰爲彊. 夫禽獸與人殊形, 猶可命戰, 況人同類乎? 推此以論, “百獸率舞” , “潭魚出聽” , “六馬仰秣” , 不復疑矣. 異類以殊爲同, 同類以鈞爲異, 所由不在於物, 在於人也. 인용목차
07 天道有眞僞, 眞者固自與天相應, 僞者人加知巧, 亦與眞者無以異也. 何以驗之?『禹貢』曰: “璆琳瑯玕”[璆, 玉也. 琳, 珠也. 瑯玕, 珠之數也.] {者}此則土地所生眞玉珠也. 然而道人消爍五石, 作五色之玉, 比之眞玉, 光不殊別. 兼魚蚌之珠, 與『禹貢』璆琳, 皆眞玉珠也. 然而隨侯以藥作珠, 精耀如眞, 道士之敎至, 知巧之意加也. 陽遂取火於天, 五月丙午日中之時, 消鍊五石, 鑄以爲器, 磨礪生光, 仰以嚮日, 則火來至, 此眞取火之道也. 今妄取刀劍{之鉤}[偃]月[之鉤], 摩拭朗白, 仰以嚮日, 亦得火焉. 夫{鉤}[偃]月[鉤], 非陽遂也, 所以耐取火者, 摩拭之所致也. 今夫性惡之人, 使與性善者同類乎? 可率勉之, 令其爲善 ; 使之異類乎? 亦可令與道人之所鑄玉·隨侯之所作珠·人之所摩刀劍{鉤}[偃]月[鉤]焉, 敎導以學, 漸漬以德, 亦將..
06 “賜不受命, 而貨殖焉.” 賜本不受天之富命, 所加(以)貨財積聚, 爲世富人者, 得貨殖之術也. 夫得其術, 雖不受命, 猶自益饒富. 性惡之人, 亦不稟天善性, 得聖人之敎, 志行變化. 世稱利劍有千金之價, 棠谿·魚腸之屬, 龍泉·太阿之輩, 其本鋌, 山中之恒鐵也, 冶工鍛鍊, 成爲銛利. 豈利劍之鍛與鍊, 乃異質哉? 工良師巧, 鍊一數至也. 試取東下直一金之劍, 更熟鍛鍊, 足其火, 齊其銛, 猶千金之劍也. 夫鐵石天然, 尙爲鍛鍊者變易故質, 況人含五常之性, 賢聖未之熟鍛鍊耳, 奚患性之不善哉? 古貴良醫者, 能知篤劇之病所從生起, 而以針藥治而已之. 如徒知病之名而坐觀之, 何以爲奇? 夫人有不善, 則乃性命之疾也, 無其敎治, 而欲令變更, 豈不難哉? 인용목차
05 夫肥沃墝埆, 土地之本性也. 肥而沃者性美, 樹稼豐茂 ; 墝而埆者性惡, 深耕細鋤, 厚加糞壤, 勉致人功, 以助地力, 其樹稼與彼肥沃者相似類也. 地之高下, 亦如此焉. 以钁鍤鑿地, 以埤增下, 則其下與高者齊. 如復增钁鍤, 則夫下者不徒齊者也, 反更爲高, 而其高者反爲下. 使人之性有善有惡, 彼地有高有下, 勉致其敎令, 之(不)善則將[與]善者同之矣. 善以化渥, 釀其敎令, 變更爲善, 善則且更宜反過於往善. 猶下地增加钁鍤, 更崇於高地也. 인용목차
04 孔門弟子七十之徒, 皆任卿相之用, 被服聖敎, 文才雕琢, 知能十倍, 敎訓之功而漸漬之力也. 未入孔子之門時, 閭巷常庸無奇. 其尤甚不率者, 唯子路也. 世稱子路無恒之庸人, 未入孔門時, 戴雞佩豚, 勇猛無禮 ; 聞誦讀之聲, 搖雞奮豚, 揚脣吻之音, 聒賢聖之耳, 惡至甚矣. 孔子引而敎之, 漸漬磨礪, 闓導牖進, 猛氣消損, 驕節屈折, 卒能政事, 序在四科. 斯蓋變性使惡爲善之明效也. 인용목차
03 王良·造父稱爲善御, {不}能使不良爲良也. 如徒能御良, 其不良者不能馴服, 此則駔工庸師服馴技能, 何奇而世稱之? 故曰: “王良登車, 馬不罷駑 ; 堯·舜爲政, 民無狂愚.” 傳曰: “堯·舜之民, 可比屋而封 ; 桀·紂之民, 可比屋而誅.” “斯民也, 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也.” 聖主之民如彼, 惡主之民如此, 竟在化, 不在性也. 聞伯夷之風者, 貪夫廉而懦夫有立志 ; 聞柳下惠之風者, 薄夫敦而鄙夫寬. 徒聞風名, 猶或變節, 況親接形面相敦告乎? 인용목차
01 論人之性, 定有善有惡. 其善者, 固自善矣 ; 其惡者, 故可敎告率勉, 使之爲善. 凡人君父審觀臣子之性, 善則養育勸率, 無令近惡 ; {近}惡則輔保禁防, 令漸於善. 善漸於惡, 惡化於善, 成爲性行. 인용목차
08 圖仙人之形, 體生毛, 臂變爲翼, 行於雲, 則年增矣, 千歲不死. 此虛圖也. 世有虛語, 亦有虛圖. 假使之然, 蟬蛾之類, 非眞正人也. 海外三十五國, 有毛民·羽民, 羽則翼矣. 毛羽之民, 土形所出, 非言爲道身生毛羽也. 禹·益見西王母, 不言有毛羽. 不死之民, 亦在外國, 不言有毛羽. 毛羽之民, 不言不死 ; 不死之民, 不言毛羽. 毛羽未可以效不死, 仙人之有翼, 安足以驗長壽乎? 인용목차
07 人生至老, 身變者, 髮與膚也. 人少則髮黑, 老則髮白, 白久則黃. 髮之變, 形非變也. 人少則膚白, 老則膚黑, 黑久則黯, 若有垢矣. 髮黃而膚爲垢, 故『禮』曰: “黃耈無疆.” 髮[膚]變異, 故人老壽遲死, 骨肉不可變更, 壽極則死矣. 五行之物, 可變改者, 唯土也. 埏以爲馬, 變以爲人, 是謂未入陶竈更火者也. 如使成器, 入竈更火, 牢堅不可復變. 今人以爲天地所陶冶矣, 形已成定, 何可復更也? 인용목차
06 形之#血氣也, 猶囊之貯粟米也. 一石囊之高大, 亦適一石. 如損益粟米, 囊亦增減. 人以氣爲壽, 氣猶粟米, 形猶囊也. 增減其壽, 亦當增減其身, 形安得如故? 如以人形與囊異, 氣與粟米殊, 更以苞瓜喩之. 苞瓜之汁, 猶人之血也 ; 其肌, 猶肉也. 試令人損益苞瓜之汁, 令其形如故, 耐爲之乎? 人不耐損益苞瓜之汁, 天安耐增減人之年? 人年不可增減, 高宗之徒, 誰益之者, 而云增加? 如言高宗之徒, 形體變易, 其年亦增, 乃可信也. 今言年增, 不言其體變, 未可信也. 何則? 人稟氣於天, 氣成而形立, 則(形)命相須, 以至終死, 形不可變化, 年亦不可增加. 以何驗之? 人生能行, 死則僵仆, 死則氣減(滅), 形消而壞. 稟[氣]生人, 形不可得變, 其年安可增? 인용목차
05 傳稱高宗有桑穀之異, 悔過反政, 享福百年, 是虛也. 傳言宋景公出三善言, 熒惑卻三舍, 延年二十一載, 是又虛也. 又言秦繆公有明德, 上帝賜之十九年, 是又虛也. [傳]稱赤松·王喬好道爲仙, 度世不死, 是又虛也. 假令人生立形謂之甲, 終老至死, 常守甲形. 如好道爲仙, 未有使甲變爲乙者也. 夫形不可變更, 年不可減增. 何則? 形·氣· 性·天也. 形爲春, 氣爲夏. 人以氣爲壽, 形隨氣而動. 氣性不均, 則於體不同. 牛壽半馬, 馬壽半人, 然則牛馬之形與人異矣. 稟牛馬之形, 當自得牛馬之壽, 牛馬之不變爲人, 則年壽亦短於人. 世稱高宗之徒, 不言其身形變異, 而徒言其增延年壽, 故有信矣. 인용목차
04 且物之變, 隨氣, 若應政治, 有所象爲, 非天所欲壽長之故, 變易其形也, 又非得神草珍藥食之而變化也. 人恒服藥固壽, 能增加本性, 益其身年也. 遭時變化, 非天之正氣, 人所受之眞性也. 天地不變, 日月不易, 星辰不沒, 正也. 人受正氣, 故體不變. 時或男化爲女, 女化爲男, 由高岸爲谷, 深谷爲陵也, 應政爲變, 爲政變, 非常性也. 漢興, 老父授張良書, 已化爲石, 是以石之精爲漢興之瑞也, 猶河精爲人持璧與秦使者, 秦亡之徵也. 蠶食桑老, 績而爲@繭, @繭又化而爲蛾, 蛾有兩翼, 變去蠶形. 蠐螬化爲復育, 復育轉而爲蟬, 蟬生兩翼, 不類蠐螬. 凡諸命蠕蜚之類, 多變其形, 易其體 ; 至人獨不變者, 稟得正也. 生爲嬰兒, 長爲丈夫, 老爲父翁, 從生至死, 未嘗變更者, 天性然也. 天性不變者, 不可令復變 ; 變者, 不可[令]不變. 若夫變者之..
03 曰: 冶者變更成器, 須先以火燔爍, 乃可大小短長. 人冀延年, 欲比於銅器, 宜有若鑪炭之化乃易形, 形易壽亦可增. 人何由變易其形, 便如火爍銅器乎? 『禮』曰: “水潦降, 不獻魚鼈.” 何則? 雨水暴下, 蟲蛇變化, 化爲魚鼈. 離本眞暫變之蟲, 臣子謹愼, 故不敢獻. 人願身之變, 冀若蟲蛇之化乎? 夫蟲蛇未化者, 不若不化者. 蟲蛇未化, 人不食也 ; 化爲魚鼈, 人則食之. [見]食則壽命乃短, 非所冀也. 歲月推移, 氣變物類, 蝦@蟆爲鶉, 雀爲@蜃蛤. 人願身之變, 冀若鶉與@蜃蛤魚鼈之類也? 人設捕@蜃蛤, 得者食之. 雖身之不化, 壽命不得長, 非所冀也. 魚公牛哀寢疾, 七日變而成虎 ; 鯀殛羽山, 化爲黃能, 願身變者, 冀[若]牛哀之爲虎, 鯀之爲能乎? 則夫虎能之壽, 不能過人, 天地之性, 人最爲貴, 變人之形, 更爲禽獸, 非所冀也. 凡可冀者..
02 或難曰: 陶者用埴爲簋廉(廡), 簋廉(廡)壹成, 遂至毁敗, 不可復變. 若夫冶者用銅爲柈杅, 柈杅雖已成器, 猶可復爍, 柈可得爲尊, 尊不可爲簋. 人稟氣於天, 雖各受壽夭之命, 立以形體, 如得善道神藥, 形可變化, 命可加增. 인용목차
01 人稟元氣於天, 各受壽夭之命, 以立長短之形, 猶陶者用土(埴)爲簋廉(廡), 冶者用銅爲柈杅矣. 器形已成, 不可小大 ; 人體已定, 不可減增. 用氣爲性, 性成命定. 體氣與形骸相抱, 生死與期節相須. 形不可變化, 命不可減加. 以陶冶言之, 人命短長, 可得論也. 인용목차
14 故夫遭·遇·幸·偶, 或與命祿幷, 或與命[祿]離. 遭遇幸偶, 遂以成完 ; 遭遇不幸偶, 遂以敗傷, 是與命[祿]幷者也. 中不遂成, 善轉爲惡, {若}是與命祿離者也. 故人之在世, 有吉凶之{性}命, 有盛衰之{禍}{福}[祿], 重以遭遇幸偶之逢, 獲從生死而卒其善惡之行, 得其胸中之志, 希矣. 인용목차
13 偶也(者), 謂事君[有偶]也. 以道事君, 君善其言, 遂用其身, 偶也 ; 行與主乖, 退而遠, 不偶也. 退遠未久, 上官祿召, 命善祿盛, 不偶之害不能留也. 인용목차
12 幸者, 謂所曹觸得善惡也. 獲罪得脫, 幸也 ; 無罪見拘, 不幸也. 執拘未久, 蒙令得出, 命善祿盛, 夭災之禍不能傷也. 인용목차
11 [遇者], 遇其主而用也. 雖有善命盛祿, 不遇知己之主, 不得效驗. 인용목차
10 遭者, 遭逢非常之變, 若成湯囚夏臺, 文王厄牖里矣. 以聖明之德, 而有囚厄之變, 可謂遭矣. 變雖甚大, 命善祿盛, 變不爲害, 故稱遭逢之禍. 晏子所遭, 可謂大矣, 直兵指胸, 白(曲)刃加頸, 蹈死亡之地, 當劍戟之鋒, 執死得生還. 命善祿盛, 遭逢之禍不能害也. 歷陽之都, 長平之@坑, 其中必有命善祿盛之人, 一宿同塡而死, 遭逢之禍大, 命善祿盛不能卻也. 譬猶水火相更也, 水盛勝火, 火盛勝水. 인용목차
09 命者, 貧富貴賤也 ; 祿者, 盛衰興廢也. 以命當富貴, 遭當盛之祿, 常安不危 ; 以命當貧賤, 遇當衰之祿, 則禍殃乃至, 常苦不樂. 인용목차
08 人有命, 有祿, 有遭遇, 有幸偶. 인용목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