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고전/회남자 (872)
건빵이랑 놀자
4. 昔太公望周公旦 受封而相見 太公望問周公曰 何以治魯 周公曰 尊尊親親 太公曰 魯從此弱矣 周公問太公曰 何以治齊 太公曰 擧賢而上功 周公曰 後世必有劫殺之君 其後齊日以大 至於覇 二十四世 而田氏代之 魯日以削 至三十二世而亡 故易曰 履霜堅氷至
3. 則必有穿窬拊楗 抽箕踰備之姦 有詭文繁繡 弱緆羅紈 必有菅屩跐踦 短褐不完者 故高下之相傾也 短脩之相形也 亦明矣 夫蝦蟆爲鶉 水蠆爲𧐟莣 皆生非其類 唯聖人知其化 夫胡人見黂 不知其可以爲布也 越人見毳 不知其可以爲旃也 故不通於物者 難與言化
2. 禮義飾 則生僞慝之儒 夫吹灰而欲無眯 涉水而欲無濡 不可得也 古者民童蒙 不知東西 貌不羨乎情 而言不溢乎行 其衣致煖而無文 其兵戈銖而無刃 其歌樂而無轉 其哭哀而無聲 鑿井而飮 耕田而食 無所施其美 亦不求得 親戚不相毁譽 朋友不相怨德 及至禮義之生 貨財之貴 而詐僞萌興 非譽相紛 怨德並行 於是乃有曾參孝己之美 而生盜跖莊蹻之邪 故有大路龍旂 羽蓋垂緌 結駟連騎
1. 率性而行謂之道 得其天性謂之德 性失然後貴仁 道失然後貴義 是故仁義立 而道德遷矣 禮義飾 則純樸散矣 是非形 則百姓眩矣 珠玉尊 則天下爭矣 凡此四者 衰世之造也 末世之用也 夫禮者所以別尊卑 異貴賤 義者所以合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際也 今世之爲禮者 恭敬而忮 爲義者 布施而德 君臣以相非 骨肉以生怨 則失禮義之本也 故構而多責 夫水積則生相食之魚 土積則生自宂之獸
10. 무칭훈(繆稱訓) 1. 道至高無上 至深無下 平乎準 直乎繩 員乎規 方乎矩 包裹宇宙 而無表裏 洞同覆載 而無所礙 是故體道者 不哀不樂 不喜不怒 其坐無慮 其寢無夢 物來而名 事來而應 主者國之心 心治則百節皆安 心擾則百節皆亂 故其心治者 支體相遺也 其國治者 君臣相忘也 黃帝曰 芒芒昧昧 從天之道 與元同氣 2. 故至德者 言同畧 事同指 上下一心 無岐道旁見者 遏障之於邪 開道之於善 而民鄕方矣 故易曰 同人于野 利涉大川 道者物之所導也 德者性之所扶也 仁者積恩之見證也 義者比於人心 而合於衆適者也 故道滅而德用 德衰而仁義生 故尙世體道而不德 中世守德而弗壞也 末世繩繩乎唯恐失仁義 君子非仁義 無以生 失仁義 則失其所以生 所以非嗜欲 無以活 失嗜欲 則失其所以活 故君子懼失仁義 小人懼失利 觀其所懼 知各殊矣 易曰 卽鹿無虞 惟入于林中 君子幾不如舍 往吝 3...
38. 大戟去水 亭歷愈張 用之不節 乃反爲病 物多類之而非 唯聖人知其微 善御者 不忘其馬 善射者 不忘其弩 善爲人上者 不忘其下 誠能愛而利之 天下可從也 弗愛弗利 親子叛父 天下有至貴 而非勢位也 有至富 而非金玉也 有至壽 而非千歲也 原心反性則貴矣 適情知足則富矣 明死生之分則壽矣 言無常是 行無常宜者 小人也 察於一事 通於一伎者 中人也 兼覆蓋而幷有之 度伎能而裁使之者 聖人也
37. 根淺則末短 本傷則枝枯 福生於無爲 患生於多慾 害生於弗備 穢生於弗耨 聖人爲善 若恐不及 備禍若恐不免 蒙塵而欲毋眯 涉水而欲毋濡 不可得也 是故知己者不怨人 知命者不怨天 福由己發 禍由己生 聖人不求譽 不辟誹 正身直行 衆邪自息 今釋正而追曲 倍是而從衆 是與俗儷走 而內行無繩 故聖人反己而弗由也 道之有篇章形埒者 非至者也 嘗之而無味 視之而無形 不可傳於人
36. 君子誠仁 施亦仁 不施亦仁 小人誠不仁 施亦不仁 不施亦不仁 善之由我 與其由人 若仁德之盛者也 故情勝欲者昌 欲勝情者亡 欲知天道 察其數 欲知地道 物其樹 欲知人道 從其欲 勿驚勿駭 萬物將自理 勿撓勿攖 萬物將自淸 察一曲者 不可與言化 審一時者不可與言大 日不知夜 月不知晝 日月爲明 而弗能兼也 唯天地能函之 能包天地 曰 唯無形者也 驕溢之君 無忠臣 口慧之人 無必信 交拱之木 無把之枝 尋常之溝 無呑舟之魚
35. 天有四時 人有四用 何謂四用 視而形之 莫明於目 聽而精之 莫聰於耳 重而閉之 莫固於口 含而藏之 莫深於心 目見其形 耳聽其聲 口言其誠 而心致之精 則萬物之化 咸有極矣 地以德廣 君以德尊上也 地以義廣 君以義尊次也 地以强廣 君以强尊下也 故粹者王 駮者覇 無一焉者亡 昔二皇 鳳凰至於庭 三代至乎門 周室至乎澤 德彌麤 所至彌遠 德彌精 所至彌近
34. 情行合 而名副之 禍福不虛至矣 身有醜夢 不勝正行 國有妖祥 不勝善政 是故前有軒冕之賞 不可以無功取也 後有斧鉞之禁 不可以無罪蒙也 素脩正者弗離道也 君子不謂小善不足爲也 而舍之 小善積 而爲大善 不謂小不善之無傷也而爲之 小不善積 而爲大不善 是故積羽沉舟 羣輕折軸 故君子禁於微 壹快不足以成善 積快而爲德 壹恨不足以成非 積恨而成怨 故三代之善 千歲之積譽也 桀紂之謗 千歲之積毁也
33. 繩之之外 與繩之內 皆失直者也 紂爲象箸而箕子嘰 魯以偶人葬 而孔子嘆 見所始 則知所終 故水出於山 入於海 稼生乎野 而藏乎倉 聖人見其所生 則知其所歸矣 水濁者魚噞 令苛者民亂 城峭者必崩 岸崝者必陀 故商鞅立法而之解 吳起刻削而車裂 治國辟若張瑟 大絃?? 則小絃絶矣 故急轡數策者 非千里之御也 有聲之聲 不過百里 無聲之聲 施於四海 是故祿過其功者損 名過其實者蔽
32. 甯戚擊牛角而歌 桓公擧以大政 雍門子以哭見 孟嘗君涕流沾纓 歌哭衆人之所能爲也 一發聲入人耳 感人心 情之至者也 故唐虞之法可效也 其諭人心 不可及也 簡公以懦殺 子陽以猛劫 皆不得其道者也 故歌而不比於律者 其淸濁一也
31. 人以義愛 以黨羣 以群强 是故德之所施者博 則威之所行者遠 義之所加者淺 則武之制者小 矣鐸以聲自毁 膏燭以明自鑠 虎豹之文來射 猨狖之捷來措 故子路以勇死 萇弘以智困 能以智知 而未能以智不知也 故行險者不得履繩 出林者不得直道 夜行瞑目而前其手 事有所至 而明有不害 人能貫冥冥 入於昭昭 可與言至矣 鵲巢知風之所起 獺穴知水之高下 暉日知晏 陰諧知雨 爲是謂人智不如鳥獸 則不然 故通於一伎 察於一辭 可與曲說 未可與廣應也
30. 古人味而弗貪也 今人貪而弗味 歌之脩其音也 音之不足於其美者也 金石絲竹 助而奏之 猶未足以至於極也 人能尊道行義 喜怒取予 欲如草之從風 召公以桑蠶耕種之時 弛獄出拘 使百姓皆得反業脩職 文王辭千里之地 而請去炮烙之刑 故聖人之擧事也 進退不失時 若夏就絺綌 上車授綏之謂也 老子學商容 見舌而知守柔矣 列子學壺子 觀景枉 而知持後矣 故聖人不爲物先 而常制之 其類若積薪樵 後者在上
29. 周政至 殷政善 夏政行 行政善善 未必至也 至至之人 不慕乎行 不慙乎善 含德履道 而上下相樂也 不知其所由然 有國者多矣 而齊桓晉文獨名 泰山之上 有七十壇焉 而三王獨道 君不求諸臣 臣不假之君 脩近彌遠 而後世稱其大 不越隣而成章 而莫能至焉 故孝己之禮可爲也 而莫能奪之名也 必不得其所懷也 義載乎宜 之謂君子 宜遺乎義 之謂小人 通智得而不勞 其次勞而不病 其下病而不勞
28. 福之萌也緜緜 禍之生也分分 禍福之始萌微 故民嫚之 唯聖人見其始 而知其終 故傳曰 魯酒薄 而邯鄲圍 羊羹不斟 而宋國危 明主之賞罰 非以爲己也 以爲國也 適於己 而無功於國者 不施賞焉 逆於己 便於國者 不加罰焉 故楚莊謂共雍曰 有德者受吾爵祿 有功者受吾田宅 是二者女無一焉 吾無以與女 可謂不踰於理乎 其謝之也 猶未之莫與
27. 堯王天下 而憂不解 授舜而憂釋 憂而守之 而樂與賢 終不私其利矣 凡萬物有所施之 無小不可爲 無所用之 碧瑜糞土也 人之情 於害之中 爭取小焉 於利之中 爭取大焉 故同味而嗜厚膊者 必其甘之者也 同師而超羣者 必其樂之者也 弗甘弗樂 而能爲表者 未之聞也 君子時則進 得之以義 何幸之有 不時則退 讓之以義 何不幸之有 故伯夷餓死首陽之下 猶不自悔 棄其所賤 得其所貴也
26. 人無能作也 有能爲也 有能爲也 而無能成也 人之爲 天成之 終身爲善 非天不行 終身爲不善 非天不亡 故善否我也 禍福非我也 故君子順其在己者而已矣 性者所受於天也 命者所遭於時也 有其材不遇其世天也 太公何力 比干何罪 循性而行止 或害或利 求之有道 得之在命 故君子能爲善 而不能必其得福 不忍爲非 而未能必免其禍 君根本也 臣枝葉也 根本不美 枝葉茂者 未之聞也 有道之世 以人與國 無道之世 以國與人
25. 憂尋不在民 則是絶民之繫也 君反本 而民繫固也 至德小節備 大節擧 齊桓擧而不密 晉文密而不擧 晉文得之乎閨內 失之乎境外 齊桓失之乎閨內 而得之本朝 水下流而廣大 君下臣而聰明 君不與臣爭功 而治道通矣 管夷吾百里奚 經而成之 齊桓秦穆 受而聽之 照惑者 以東爲西惑也 見日而寤矣 衛武侯謂其臣曰 小子無謂我老 而羸我 有過必謁之 是武侯如弗羸之必得羸 故老而弗舍 通乎存亡之論者也
24. 故唐虞日孶孶以致於王 桀紂日快快 以致於死 不知後世之譏己也 凡人情說其所苦卽樂 失其所樂則哀 故知生之樂 必知死之哀 有義者不可欺以利 有勇者不可劫以懼 如饑渴者不可欺以虛器也 人多欲虧義 多憂害智 多懼害勇 嫚生乎小人 蠻夷皆能之 善生乎君子 誘然與日月爭光 天下弗能遏奪 故治國樂其所以存 亡國亦樂其所以亡也 金錫不消釋 則不流刑 上憂尋不誠 則不法民
23. 君子者樂有餘 而名不足 小人樂不足 而名有餘 觀於有餘不足之相去 昭然遠矣 含而弗吐 在情而不萌者 未之聞也 而君子思義 而不慮利 小人貪利 而不顧義 子曰 鈞之哭也 曰 子予奈何兮 棄我何 其哀則同 其所以哀則異 故哀樂之襲人情也深矣 鑿地漂池 非止以勞苦民也 各從其蹠而亂生焉 其載情一也 施人則異矣
22. 成國之道 工無僞事 農無遺力 士無隱行 官無失法 譬若設綱者 引其綱 而萬目開矣 舜禹不再受命 堯舜傳大焉 先形乎小也 刑於寡妻 至于兄弟 禪於家國 而天下從風 故戎兵以大知小 人以小知大 君子之道 近而不可以至 卑而不可以登 無載焉而不勝 大而章 遠而隆 知此之道 不可求於人 斯得諸己也 釋己而求諸人 去之遠矣
21. 敎本乎君子 小人被其澤 利本乎小人 君子享其功 昔東戶季子之世 道路不拾遺 耒耟餘量 宿諸畝首 使君子小人 各得其宜也 故一人有慶 兆民賴之 凡高者貴其左 故下之於上 曰左之臣辭也 下者貴其右 故上之於下 曰右之君讓也 故上左遷 則失其所尊也 臣右還 則失其所貴矣 小快害道 斯須害儀 子産騰辭 獄繁而無邪 失諸情者 則塞於辭矣
20. 矜怛生於不足 華誣生於矜 誠中之人 樂而不忣 如鴞好聲 熊之好經 夫有誰爲矜 春女思 秋士悲 而知物化矣 號而哭 嘰而哀 而知聲動矣 容貌顔色 詘伸倨佝 知情僞矣 故聖人栗栗乎其內 而至乎至極矣 功名遂成天也 循理受順人也 太公望周公旦 天非爲武王造之也 崇侯惡來 天非爲紂生之也 有其世 有其人也
19. 文者所以接物也 情繫於中而欲發外者也 以文滅情則失情 以情滅文則失文 文情理通 則鳳麟極矣 言至德之懷遠也 輸子陽謂其子曰 良工漸乎矩鑿之中 矩鑿之中 固無物而不周 聖王以治民 造父以治馬 醫駱以治病 同材而各自取焉 上意而民載 誠中者也 未言而信 弗召而至 或先之也 忣於不己知者 不自知也
18. 艾陵之戰也 夫差曰 夷聲陽 句吳其庶乎 同是聲 而取信焉異 有諸情也 故心哀而歌不樂 心樂而哭不哀 夫子曰 絃則是也 其聲非也
17. 桀紂非正賊之也 快己而百事廢 喜憎議 而治亂分矣 聖人之行 無所合 無所離 譬若鼓無所與調 無所不比 絲笎金石 小大脩短有敍 異聲而和 君臣上下 官職有差殊事而調 夫織者日以進 耕者日以却 事相反 成功一也 申喜聞乞人之歌而悲 出而視之其母也
16. 聖人之行義也 其憂尋出乎中也 於己何以利 故帝王者多矣 而三王獨稱 貧賤者多矣 而伯夷獨擧 以貴爲聖乎 則聖者衆矣 以賤爲仁乎 則賤者多矣 何聖人之寡也 獨專之意樂哉 忽乎日滔滔 以自新忘老之及己也 始乎叔季歸乎伯孟 必此積也 不身遁 斯亦不遁人 故若行獨梁 不爲無人不兢其容 故使人信己者易 而蒙衣自信者難 情先動 動無不得 無不得 則無莙發 莙而後快 故唐虞之擧錯也 非以偕情也 快己而天下治
15. 生所假也 死所歸也 故弘演直仁而立死 王子閭張掖而受刃 不以所託害所歸也 故世治則以義衛身 世亂則以身衛義 死之日 行之終也 故君子愼一用之 無勇者非先懾也 難至而失其守也 貪婪者非先欲也 見利而忘其害也 虞公見垂棘之璧 而不知虢禍之及己也 故至道之人 不可遏奪也 人之欲榮也 以爲己也 於彼何益
14. 文王聞善如不及 宿不善 如不祥 非爲日不足也 其憂尋推之也 故詩曰 周雖舊邦 其命維新 懷情抱質 天弗能殺 地弗能薶也 聲揚天地之間 配日月之光 甘樂之者也 苟鄕善 雖過無怨 苟不鄕善 雖忠來患 故怨人不如自怨 求諸人 不如求諸己得也 聲自召也 貌自示也 名自命也 文自官也 無非己者 操銳以刺 操刃以擊 自召也 貌何自怨乎人 故筦子文錦也 雖醜登廟 子産練染也 美而不尊 虛而能滿 淡而有味 被褐懷玉者 故兩心不可以得一人 一心可以得百人 男子樹蘭 美而不芳 繼子得食 肥而不澤 情不相與往來也
13. 聖人爲善 非以求名 而名從之 名不與利期 而利歸之 故人之憂喜 非爲蹠 蹠焉往生也 故至人不容 故若眯而撫 若跌而據 聖人之爲治 漠然不見賢焉 終而後知其可大也 若日之行 騏驥不能與之爭遠 今夫夜有求 與瞽師倂 東方開斯照矣 動而有益 則損隨之 故易曰 剝之不可遂盡也 故受之以復 積薄爲厚 積卑爲高 故君子日孶孶以成煇 小人日快快以至辱 其消息也 離朱弗能見也
12. 小人之從事也 曰苟得 君子曰苟義 所求者同 所期者異乎 繫舟水中 魚沉而鳥揚 同聞而殊事 其情一也 僖負覇以壺餐表其閭 趙宣孟以束脯免其軀 禮不隆 而德有餘 仁心之感 恩接而憯怛生 故其入人深 俱之叫呼也 在家老 則爲恩厚 其在債人 則生爭鬪 故曰 兵莫憯於意志 莫邪爲下 寇莫大於陰陽 枹鼓爲小
11. 故詩曰 執轡如組 易曰 含章可貞 動於近 成文於遠 夫察所夜行 周公慙乎景 故君子愼其獨也 釋近斯遠塞矣 聞善易 以正身難 夫子見禾之三變也 淊淊然曰 狐鄕丘而死 我其首禾乎 故君子見善 則痛其身焉 身苟正 懷遠易矣 故詩曰 弗躬弗親 庶民弗信
10. 君子之慘怛 非正爲僞形也 諭乎人心 非從外人 自中出者也 義尊乎君 仁親乎父 故君之於臣也 能死生之 不能使爲苟簡易 父之於子也 能發起之 不能使無憂尋 故義勝君 仁勝父 則君尊而臣忠 父慈而子孝 聖人在上 化育如神 太上曰 我其性與 其次曰 微彼其如此乎
9. 三月嬰兒 未知利害也 而慈母之愛諭焉者情也 故言之用者 昭昭乎小哉 不言之用者 曠曠乎大哉 身君子之言信也 中君子之意忠也 忠信形於內 感動應於外 故禹執干戚 舞於兩階之間 而三苗服 鷹翔川 魚鼈沉 飛鳥揚 必遠害也 子之死父也 臣之死君也 世有行之者矣 非出死以要名也 恩心之藏於中 而不能違其難也 故人之甘甘 非正爲蹠也 而蹠焉往
8. 誠出於己 則所動者遠矣 錦繡登廟 貴文也 圭璋在前 尙質也 文不勝質 之謂君子 故終年爲車 無三寸之鎋 不可以驅馳 匠人斲戶 無一尸之楗 不可以閉藏 故君子行思乎其所結 心之精者 可以神化 而不可以導人 目之精者 可以消澤 而不可以昭誋 在混冥之中 不可諭於人 故舜不降席 而天下治 桀不下陛 而天下亂 蓋情甚乎叫呼也 無諸己求諸人 古今未之聞也 同言而民信 信在言前也 同令而民化 誠在令外也 聖人在上 民遷而化 情以先之也 動於上 不應於下者 情與令殊也 故易曰 亢龍有悔
7. 三苗之民 皆可使忠信 或賢或不肖 唯唐虞能齊其美 必有不傳者 中行繆伯手搏虎 而不能生也 蓋力優而克不能及也 用百人之所能 則得百人之力 擧千人之所愛 則得千人之心 辟若伐樹而引其本 千枝萬葉 則莫得弗從也 慈父之愛子 非爲報也 不可內解於心 聖人之養民 非求用也 性不能已 若火之自熱 氷之自寒 夫有何脩焉 及恃其力 賴其功者 若失火舟中 故君子見始斯知終矣 媒妁譽人 而莫之德也 取庸而强飯之 莫之愛也 雖親父慈母 不加於此 有以爲 則恩不接矣 故送往者 非所以迎來也 施死者 非專爲生也
6. 勇士一呼 三軍皆辟 其出之也誠 故倡而不和 意而不戴 中心必有不合者也 故舜不降席 而王天下者 求諸己也 故上多故 則民多詐矣 身曲而景直者 未之聞也 說之所不至者 容貌至焉 容貌之所不至者 感忽至焉 感乎心 明乎智 發而成形 精之至也 可以形勢接 而不可以昭誋 戎翟之馬 皆可以馳驅 或近或遠 唯造父能盡其力
5. 今謂狐狸 則必不知狐 又不知狸 非未嘗見狐者 必未嘗見狸也 狐狸非異 同類也 而謂狐狸 則不知狐狸 是故謂不肖者賢 則必不知賢 謂賢者不肖 則必不知不肖者矣 聖人在上 則民樂其治 在下則民慕其意 小人在上位 如寢關曝纊 不得須臾寧 故易曰 乘馬班如 泣血連如 言小人處非其位不可長也 物莫無所不用 天雄烏喙 藥之凶毒也 良醫以活人 侏儒瞽師 人之困懟者也 人主以備樂 是故聖人制其剟材 無所不用矣
4. 君子見過忘罰 故能諫 見賢忘賤 故能讓 見不足忘貧 故能施 情繫於中 行形於外 凡行戴情 雖過無怨 不戴其情 雖忠來惡 后稷廣利天下 猶不自矜 禹無廢功 無廢財 自視猶觖如也 滿如陷 實如虛 盡之者也 凡人各賢其所說 而說其所快 世莫不擧賢 或以治 或以亂 非自遁 求同乎己者也 己未必賢 而求與己同者 而欲得賢 亦不幾矣 使堯度舜則可 使桀度堯 是猶以升量石也
3. 其施厚者其報美 其怨大者其禍深 薄施而厚望 畜怨而無患者 古今未之有也 是故聖人察其所以往 則知其所以來者 聖人之道 猶中衢而置尊邪 過者斟酌 多少不同 各得其所宜 是故得一人 所以得百人也 人以其所願於上 以與其下交 誰弗戴 以其所欲於下 以事其上 誰弗喜 詩云 媚玆一人 應侯愼德 愼德大矣 一人小矣 能善小 斯能善大矣
2. 故至德者 言同畧 事同指 上下一心 無岐道旁見者 遏障之於邪 開道之於善 而民鄕方矣 故易曰 同人于野 利涉大川 道者物之所導也 德者性之所扶也 仁者積恩之見證也 義者比於人心 而合於衆適者也 故道滅而德用 德衰而仁義生 故尙世體道而不德 中世守德而弗壞也 末世繩繩乎唯恐失仁義 君子非仁義 無以生 失仁義 則失其所以生 所以非嗜欲 無以活 失嗜欲 則失其所以活 故君子懼失仁義 小人懼失利 觀其所懼 知各殊矣 易曰 卽鹿無虞 惟入于林中 君子幾不如舍 往吝
1. 道至高無上 至深無下 平乎準 直乎繩 員乎規 方乎矩 包裹宇宙 而無表裏 洞同覆載 而無所礙 是故體道者 不哀不樂 不喜不怒 其坐無慮 其寢無夢 物來而名 事來而應 主者國之心 心治則百節皆安 心擾則百節皆亂 故其心治者 支體相遺也 其國治者 君臣相忘也 黃帝曰 芒芒昧昧 從天之道 與元同氣
9. 주술훈(主術訓) 1. 人主之術 處無爲之事 而行不言之敎 淸靜而不動 一度而不搖 因循而任下 責成而不勞 是故心知規 而師傅諭導 口能言 而行人稱辭 足能行 而相者先導 耳能聽 而執正進諫 是故慮無失策 擧無過事 言爲文章 行爲儀表 於天下 2. 進退應時 動靜循理 不爲醜美好憎 不爲賞罰喜怒 名各自名 類各自類 事由自然 莫出於己 故古之王者 冕而前旒 所以蔽明也 黈纊塞耳 所以掩聰 天子外屛 所以自障 故所理者遠 則所在者邇 所治者大 則所守者小 夫目妄視則淫 耳妄聽則惑 口妄言則亂 夫三關者 不可不愼守也 若欲規之 乃是離之 若欲飾之 乃是賊之 3. 天氣爲魂 地氣爲魄 反之玄房 各處其宅 守而勿失 上通太一 太一之精 通於天道 天道玄黙 無容無則 大不可極 深不可測 尙與人化 知不能得 昔者神農之治天下也 神不馳於胸中 智不出於四域 懷其仁誠之心 甘雨時降 五穀蕃植 春..
66. 國有以存 人有以生 國之所以存者 仁義是也 人之所以生者 行善是也 國無義 雖大必亡 人無善志 雖勇必傷 治國上使不得與焉 孝於父母 弟於兄嫂 信於朋友 不得上令 而可得爲也 釋己之所得爲而責于其所不得制悖矣 士處卑隱 欲上達 必先反諸己 上達有道 名譽不起 而不能上達矣 取譽有道 不信於友 不能得譽 信於友有道 事親不說 不信於友 說親有道 脩身不誠 不能事親矣 誠身有道 心不專一 不能專誠 道在易 而求之難 驗在近 而求之遠 故弗得也.
65. 凡人之性 莫貴於仁 莫急於智 仁以爲質 智以行之 兩者爲本 而加之以勇力辯慧 捷疾劬錄 巧敏遲利 聰明審察 盡衆益也 身材未脩 伎藝曲備 而無仁智以爲表幹 而加之以衆美 則益其損 故不仁而有勇力果敢 則狂而操利劒 不知而辯慧懷給 則棄驥而不式 雖有材能 其施之不當 其處之不宜 適足以補僞飾非 伎藝之衆 不如其寡也 故有野心者 不可借便勢 有愚質者 不可與利器 魚得水而游焉則樂 塘決水涸 則爲螻蟻所食 有掌脩其隄防 補其缺漏 則魚得而利之
64. 今日何爲而榮乎 旦日何爲而義乎 此易言也 今日何爲而義 旦日何爲而榮 此難知也 問瞽師曰白素何如 曰縞然 曰黑何若 曰黮然 援白黑而示之 則不處焉 人之視白黑以目 言白黑以口瞽師有以言白黑 無以知白黑 故言白黑 與人同 其別白黑 與人異 入孝於親 出忠於君 無愚智賢不肖 皆知其爲義也 使陳忠孝行 而知所出者鮮矣 凡人思慮 莫不先以爲可而後行之 其是或非 此愚智之所以異
63. 府吏守法 君子制義 法而無義 亦府吏也 不足以爲政 耕之爲事也勞 織之爲事也擾 擾勞之事 而民不舍者 知其可以衣食也 人之情 不能無衣食 衣食之道 必始於耕織 萬民之所公見也 物之若耕織者 始初甚勞 終必利也衆 愚人之所見者寡 事可權者多 愚之所權者少 此愚者之所以多患也 物之可備者 智者盡備之 可權者盡權之 此智者所以寡患也 故智者先忤而後合 愚者始於樂 而終於哀
62. 徧知萬物 而不知人道 不可謂智 徧愛羣生 而不愛人類 不可謂仁 仁者愛其類也 智者不可惑也 仁者雖在斷割之中 其所不忍之色可見也 智者雖遇煩難之事 其不闇之效可見也 內恕反情 心之所不欲 其不加諸人 由近知遠 由己知人 此仁智之所合而行也 小有敎 而大有存也 小有誅 而大有寧也 唯惻隱推而行之 此智者之所獨斷也 故仁智錯 有時合 合者爲正錯者爲權 其義一也
61. 吳起張儀 智不若孔墨 而爭萬乘之君 此其所以車裂支解也 夫以正敎化者 易而必成 以邪巧世者 難而必敗 凡將設行立趣於天下 捨其易成者 而從事難而必敗者 愚惑之所致也 凡此六反者 不可不察也
60.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 亡國五十二 弑君三十六 采善鉏醜 以成王道 論亦博矣 然而圍於匡 顔色不變 絃歌不輟 臨死亡之地 犯患難之危 據義行理 而志不懾 分亦明矣 然爲魯司寇 聽獄必爲斷 作爲春秋 不道鬼神 不敢專己 夫聖人之智 固已多矣 其所守者約 故擧而必榮 愚人之智 固已少矣 其所事者多 故動而必窮矣
59. 文王周公觀得失 徧覽是非 堯舜所以昌 桀紂所以亡者 皆著於明堂 於是略智博聞 以應無方 由此觀之 則聖人之智員矣 成康繼文武之業 守明堂之制 觀存亡之迹 見成敗之變 非道不言 非義不行 言不苟出 行不苟爲 擇善而後從事焉 由此觀之 則聖人之行方矣 孔子之通智 過於萇弘 勇服於孟賁 足躡郊菟 力招城關 能亦多矣 然而勇力不聞 伎巧不知 專行孝道 以成素王 事亦鮮矣
58. 堯舜禹湯文武 王皆坦然天下 而南面焉 當此之時 鼛鼓而食 奏雍而徹 已飯而祭竈 行不用巫祝 鬼神弗敢崇 山川弗敢禍 可謂至貴矣 然而戰戰慄慄 日愼一日 由此觀之 則聖人之心小矣 詩云 惟此文王 小心翼翼 昭事上帝 聿懷多福 其斯之謂歟 武王伐紂 發鉅橋之粟 散鹿臺之錢 封比干之墓 表商容之閭 朝成湯之廟 解箕子之囚 使各處其宅 田其田 無故無新 唯賢是親 用非其有 使非其人 晏然若故有之 由此觀之 則聖人之志大也
57. 事欲鮮者 執柄持術 得要以應衆 執約以治廣 處靜持中 運於琁樞 以一合萬 若合符者也 故心小者禁於微也 志大者無不懷也 智員者無不知也 行方者有不爲也 能多者無不治也 事鮮者約所持也 古者天子聽朝 公卿正諫 博士誦詩 瞽箴師誦 庶人傳語 史書其過 宰徹其膳 猶以爲未足也 故堯置敢諫之鼓 舜立誹謗之木 湯有司直之人 武王立戒愼之鞀 過若豪釐 而旣已備之也 夫聖人於善也 無小而不擧 其於過也 無微而不改
56. 凡人之論 心欲小 而志欲大 智欲員 而行欲方 能欲多 而事欲鮮 所以心欲小者 慮患未生 備禍未發 戒過愼微 不敢縱其欲也 志欲大者 兼包萬國 一齊殊俗 幷覆百姓 若合一族 是非輻湊 而爲之轂 智欲員者 環復轉運 終始無端 旁流四達 淵泉而不竭 萬物並興 莫不嚮應也 行欲方者 直立而不橈 素白而不汚 窮不易操 通不肆志 能欲多者 文武具備 動靜中儀 擧動廢置 曲得其宜 無所擊戾 無不畢宜也
55. 上告于天 下布之民 先王之所以應時脩備 富國利民 實曠來遠者 其道備矣 非能目見而足行之也 欲利之也 欲利之也 不忘於心 則官自備矣 心之於九竅四支也 不能一事焉 然而動靜視聽 皆以爲主者 不忘於欲利之也 故堯爲善 而衆善至矣 桀爲非 而衆非來矣 善積則功成 非積則禍極
54. 豺未祭魚 網罝罦不得布於野 獺未祭魚 網罟不得入於水 鷹隼未摯 羅網不得張於谿谷 草木未落 斧斤不得入山林 昆蟲未蟄 不得以火燒田 孕育不得殺 鷇卵不得探 魚不長尺 不得取 彘不期年 不得食 是故草木之發 若蒸氣 禽獸之歸 若流泉 飛鳥之歸 若煙雲 有所以致之也 故先王之政 四海之雲至 而脩封疆 蝦蟆鳴燕降 而達路除道 陰降百泉 則脩橋梁 昏張中 則務種穀 大火中 則種黍菽 虛中則種宿麥 昻中則收斂畜積 伐薪木
53. 食者民之本也 民者國之本也 國者君之本也 是故人君者 上因天時 下盡地財 中用人力 是以羣生遂長 五穀蕃植 敎民養育六畜 以時種樹 務脩田疇 滋植桑麻 肥墝高下各因其宜 丘陵阪險 不生五穀者 以樹竹木 春伐枯槁 夏取果蓏 秋畜疏食 冬伐薪蒸 以爲民資 是故生無乏用 死無轉尸 故先王之法 畋不掩羣 不取麛夭 不涸澤而漁 不焚林而獵
52. 夫天地之大計 三年耕而餘一年之食 率九年而有三年之畜 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積 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儲 雖涔旱災害之殃 民莫困窮流亡也 故國無九年之畜 謂之不足 無六年之積 謂之閔急 無三年之畜 謂之窮乏 故有仁君明主 其取下有節 自養有度 則得承受於天地 而不離饑寒之患矣 若貪主暴君 撓於其下 侵漁其民 以適無窮之欲 則百姓無以被天和 而履地德矣
51. 及至亂主 取民則不裁其力 求於下 則不量其積 男女不得事耕織之業 以供上之求 力勤財匱 君臣相疾也 故民至於焦唇沸肝 有今無儲 而乃始撞大鍾 擊鳴鼓 吹竽笙彈琴瑟 是猶貫甲冑 而入宗廟 被羅紈 而從軍旅 失樂之所由生矣 夫民之爲生也 一人跖耒而耕 不過十畝 中田之穫 卒歲之收 不過畝四石 妻子老弱 仰而食之 時有涔旱災害之患 有以給上之徵賦 車馬兵革之費 由此觀之 則人之生閔矣
50. 肥醲甘脆 非不美也 然民有糟糠菽粟 不接於口者 則明主弗甘也 匡牀蒻席 非不寧也 然民有處邊城 犯危難 澤死暴骸者 明主弗安也 故古之君人者 其慘怛於民也 國有饑者 食不重味 民有寒者 而冬不被裘 歲登民豊 乃始縣鍾鼓 陳干戚 君臣上下 同心而樂之 國無哀人 故古之爲金石管絃者 所以宣樂也 兵革斧鉞者 所以飾怒也 觴酌俎豆酬酌之禮 所以效善也 衰絰菅屨 辟踊哭泣 所以諭哀也 此皆有充於內 而成像於外者也
49. 桓公立政 去食肉之獸 食粟之鳥 係罟之網 三擧而百姓說 紂殺王子比干 而骨肉怨 斮朝涉者之脛 而萬民叛 再擧而天下失矣 故義者非能徧利天下之民也 利一人而天下從風 暴者非盡害海內之衆也 害一人而天下離叛 故桓公三擧 而九合諸侯 紂再擧 而不得爲匹夫 故擧錯不可不審 人主租斂於民也 必先計歲而收 量民積聚 知饑饉有餘不足之數 然後取 車輿衣食 供養其欲 高臺層榭 接屋連閣 非不麗也 然民無掘穴狹廬 所以託身者 明主弗樂也
48. 使在匹夫布衣 雖冠獬冠 帶貝帶 鵕魗而朝 則不免爲人笑也 夫民之好善樂正 不待禁誅 而自中法度者 萬無一也 下必行之令 從之者利 逆之者凶 日陰未移 而海內莫不被繩矣 故握劒鋒 以獸北宮子司馬蒯蕢 不使應敵 操其觚 招其末 則庸人能以制勝 今使烏獲藉蕃 從後牽牛尾 尾絶而不從者 逆也 若指之桑條 以貫其鼻 則五尺童子 牽而周四海者 順也 夫七尺之橈 而制船之左右者 以水爲資 天子發號 令行禁止 以衆爲勢也 夫防民之所害 開民之所利 威行也 若發堿決塘 故循流而下 易以至 背風而馳 易以遠
47. 孔丘墨翟 脩先聖之術 通六藝之論 口道其言 身行其志 慕義從風 而爲之服役者 不過數十人 使居天子之位 則天下徧爲儒墨矣 楚莊王傷文無畏之死於宋也 奮袂而起 衣冠相連於道 遂成軍宋城之下 權柄重也 楚文王好服獬豸冠 楚國效之 趙武靈王 貝帶鵕魗而朝 趙國化之
46. 攝權勢之柄 其於化民易矣 衛君役子路 權重也 景桓公臣管晏 位尊也 怯服勇 而愚制智 其所託勢者勝也 故枝不得大於榦 末不得强於本 則輕重小大 有以相制也 若五指之屬於臂 搏援攫捷 莫不如志 言以小屬於大也 是故得勢之利者 所持甚小 所任甚大 所守甚約 所制甚廣 是故十圍之木 持千鈞之屋 五寸之鍵 制開闔 豈其材之巨小足哉 所居要也
45. 夫火熱 而水滅之 金剛 而火鎖之 木强 而斧伐之 水流 而土遏之 唯造化者物莫能勝也 故中欲不出 謂之扃 外邪不入 謂之塞 中扃外閉 何事之不節 外閉中扃 何事之不成 弗用而後能用之 弗爲而後能爲之 精神勞則越 耳目淫則竭 故有道之士 滅想去意 淸虛以待 不伐之言 不奪之事 循名責實 使有司任而弗詔 責而弗敎 以不知爲道 以奈何爲寶 如此則百官之事 各有所守矣
44. 昔者齊桓公好味 而易牙烹其首子而餌之 虞君好寶 而晉獻以璧馬鈞之 胡王好音 而秦穆公以女樂誘之 是皆以利見制於人也 故善建者不拔
43. 是以執政阿主 而有過則無以責之 有罪而不誅 則百官煩亂 智弗能解也 毁譽萌生 而明不能照也 不正本而反自用 則人主逾勞 人臣逾逸 是猶代庖宰剝牲 而爲大匠斲也 與馬競走 筋絶而弗能及 上車執轡 則馬服于衡下 故伯樂相之 王良御之 明主乘之 無御相之勞 而致千里者 乘於人資 以爲羽翼也 是故君人者 無爲而有守也 有爲而無好也 有爲則讒生 有好則諛起
42. 君人者 釋所守 而與臣下爭 則有司以無爲持位 守職者以從君取容 是以人臣藏智而弗用 反以事轉任其上矣 夫貴富者之於勞也 達事者之於察也 驕恣者之於恭也 勢不及君 君人者不任能 而好自爲之 則智日困 而自負其責也 數窮於下 則不能伸理 行墮於國 則不能專制 智不足以爲治 威不足以行誅 則無以與天下交也 喜怒形於心者欲見於外 則守職者離正而阿上 有司枉法而從風 賞不當功 誅不應罪 上下離心 而君臣相怨也
41. 如此則人材釋 而公道行矣 美者正於度 而不足者建於用 故海內可一也 夫釋職事 而聽非譽 棄公勞 而用朋黨 則奇材佻長而干次 守官者雍遏而不進 如此則民俗亂於國 而功臣爭於朝 故法律度量者 人主之所以執下 釋之而不用 是猶無轡銜而馳也 羣臣百姓 反弄其上 是故有術則制人 無術則制於人 呑舟之魚 蕩而失水 則制於螻蟻 離其居也 猨貁失木 而擒於狐狸 非其處也
40. 夫據除而竅井底 雖達視 猶不能見其睛 借明於鑑 以照之 則寸分可得而察也 是故明主而耳目不勞 精神不竭 物至而觀其象 事來而應其化 近者不亂 遠者治也 是故不用適然之數 而行必然之道 故萬擧之無遺策矣 今夫御者 馬體調于車 御心和于馬 則歷險致遠 進退周游 莫不如志 雖有騏驥騄駬之良 臧獲御之 則馬反自恣 而人弗能制矣 故治者不貴其自是 而貴其不得爲非也 故曰 勿使可欲 毋曰弗求 勿使可奪 毋曰不爭
39. 聖主之治也 其猶造父之御 齊輯之于轡銜之際 而急緩之于脣吻之和 正度于胸臆之中 而執節于掌握之間 內得於心中 外合於馬志 是故能進退履繩 而旋曲中規 取道致遠 而氣力有餘 誠得其術也 是故權勢者人主之車輿也 大臣者人主之駟馬也 體離車輿之安 而手失駟馬之心 而能不危者 古今未有也 是故輿馬不調 王良不足以取道 君臣不和 唐虞不能以爲治也 執術而御之 則管晏之智盡矣 明分以示之 則蹠蕎之姦止矣
38. 法者非天墮 非地生 發於人間 而反以自正 是故有諸己 不非諸人 無諸己 不求諸人 所立於下者 不廢於上 所禁於民者 不行於身 所謂亡國 非無君也 無法也 變法者 非無法也 有法者而不用 與無法等 是故人主之立法 先自爲檢式儀表 故令行於天下 孔子曰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 故禁勝於身 則令行於民矣
37. 夫寸生於㯨 㯨生於日 日生於形 形生於景 此度之本也 樂生於音 音生於律 律生於風 此聲之宗也 法生於義 義生於衆適 衆適合於人心 此治之要也 故通於亂者 不亂於末 覩於要者 不惑於詳
36. 法者天下之度量 而人主之準繩也 縣法者法不法也 設賞者賞當賞也 法定之後 中程者賞 缺繩者誅 尊貴者不輕其罰 而卑賤者不重其刑 犯法者 雖賢必誅 中度者 雖不肖 必無罪 是故公道通 而私道塞矣 古之置有司也 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 其位君也 所以剬有司 使無專行也 法籍禮義者 所以禁君使無擅斷也 人莫得自恣 則道勝 道勝而理達矣 故反於無爲 無爲者 非謂其凝滯而不動也 以其言莫從己出也
35. 是非之所在 不可以貴賤尊卑論也 是故明主之聽於羣臣 其計乃可用 不羞其位 其言可行 而不責其辯 闇主則不然 所愛習親近者 雖邪枉不正 不能見也 䟽遠卑賤者 竭力盡忠 不能知也 有言者 窮之以辭 有諫者 誅之以罪 如此而欲照海內 存萬方 是猶塞耳而聽淸濁 掩目而視靑黃也 其離聰明則亦遠矣
34. 是故賢者盡其智 而不肖者竭其力 德澤兼覆而不偏 羣臣勸務而不怠 近者安其性 遠者懷其德 所以然者何也 得用人之道 而不任己之才者也 故假輿馬者 足不勞 而致千里 乘舟檝者 不能游 而絶江海 夫人主之情 莫不欲總海內之智 盡衆人之力 然而羣臣志達效忠者 希不困其身 使言之而是 雖在褐夫芻蕘 猶不可棄也 使言之而非也 雖在卿相人君 揄策于廟堂之上 未必可用
33. 今人之才 或欲平九州 幷方外 存危國 繼絶世 志在直道正邪 決煩理拏 而乃責之以閨閤之禮 隩窔之間 或侫巧小具 諂進愉說 隨鄕曲之俗 卑下衆人之耳目 而乃任之以天下之權 治亂之機 是猶以斧劗毛 以刀伐木也 皆失其宜矣 人主者 以天下之目視 以天下之耳聽 以天下之智慮 以天下之力爭 是故號令能下究 而臣情得上聞 百官脩通 羣臣輻輳 喜不以賞賜 怒不以罪誅 是故威厲立而不廢 聰明先而不蔽 法令察而不苛 耳目達而不闇 善否之情 日陳於前 而無所逆
32. 今夫朝廷之所不擧 鄕曲之所不譽 非其人不肖也 其所以官之者 非其職也 鹿之上山 獐不能跂也 及其下 牧竪能追之 才有所脩短也 是故有大畧者 不可責以捷巧 有小智者 不可任以大功 人有其才 物有其形 有任一而太重 或任百而尙輕 是故審豪釐之計者 必遺天下之大數 不失小物之選者 惑於大事之擧 譬猶狸之不可使搏牛 虎之不可使搏鼠也
30. 擧天下而以爲社稷 非有利焉 年衰志憫 擧天下而傳之舜 猶却行而脫蹝也 衰世則不然 一日而有天下之富 處人主之勢 則竭百姓之力 以奉耳目之欲 志專在于宮室臺榭 陂池苑囿 猛獸熊羆 玩好珍怪 是故貪民糟糠不接於口 而虎狼熊羆 厭芻豢 百姓短褐不完 而宮室衣繡 人主急玆無用之功 百姓黎民 顦顇於天下 是故使天下不安其性
29. 人主好高臺深池 雕琢刻鏤 黼黻文章 絺綌綺繡 寶玩珠玉 則賦斂無度 而萬民力竭矣 堯之有天下也 非貪萬民之富 而安人主之位也 以爲百姓力征 强凌弱 衆暴寡 於是堯乃身服 節儉之行 而明相愛之仁 以和輯之 是故茅茨不剪 采椽不斷 大路不畫 越席不緣 大羹不和 粢食不毇 巡狩行敎 勤勞天下 周流五嶽 豈其奉養不足樂哉
28. 是故臣不得其所欲於君者 君亦不能得其所求於臣也 君臣之施者 相報之勢也 是故臣盡力死節以與君 君計功垂爵以與臣 是故君不能賞無功之臣 臣亦不能死無德之君 君德不下流於民 而欲用之 如鞭蹏馬矣 是猶不待雨 而求熟稼 必不可之數也 君人之道 處靜以脩身 儉約以率下 靜則下不擾矣 儉則民不怨矣 下擾則政亂民怨則德薄 政亂則賢者不爲謀 德薄則勇者不爲死 是故人主好鷙鳥猛獸 珍怪奇物 狡躁康荒 不愛民力 馳騁田獵 出入不時 如此則百官務亂 事勤財匱 萬民愁苦 生業不脩矣
27. 昔者豫讓中行文子之臣 智伯伐中行氏 幷呑其地 豫讓背其主 而臣智伯 智伯與趙襄子 戰於晉陽之下 身死爲戮 國分爲三 豫讓欲報趙襄子 漆身爲厲 呑炭變音 擿齒易貌 夫以一人之心 而事兩主 或背而去 或欲身狥之 豈其趨捨厚薄之勢異哉 人之恩澤 使之然也 紂兼天下 朝諸侯 人迹所及 舟楫所通 莫不賓服 然而武王甲卒三千人 擒之於牧野 豈周民死節 而殷民背叛哉 其主之德義厚 而號令行也 夫疾風而波興 木茂而鳥集 相生之氣也
26. 爲智者務於巧詐 爲勇者務於鬪爭 大臣專權 下吏持勢 朋黨周比 以弄其上 國雖若存 古之人曰亡矣 且夫不治官職 而被甲兵 不隨南畝 而有賢聖之聖者 非所以都於國也 騏驥騄駬 天下之疾馬也 驅之不前 引之不止 雖愚者 不加體焉 今治亂之機 轍迹可見也 而世主莫之能察 此治道之所以塞 權勢者人主之車輿 爵綠者人臣之轡銜也 是故人主處權勢之要 而持爵綠之柄 審緩急之度 而適取予之節 是以天下盡力而不倦 夫臣主之相與也 非有父子之厚 骨肉之親也 而竭力殊死 不辭其軀者 何也 勢有使之然也
25. 是以中立 而徧運照海內 羣臣公正 莫敢爲邪 百官述職 務致其公迹也 主精明於上 官勸力於下 姦邪滅迹 庶功日進 是以勇者盡於軍 亂國則不然 有衆咸譽者 無功而賞 守職者無罪而誅 主上闇而不明 羣臣黨而不忠 說談者游於辯 脩行者競於往 主上出令 則非之以與 法令所禁 則犯之以邪
24. 天下多眩於名聲 而寡察其實 是故處人以譽尊 而游者以辯顯 察其所尊顯 無他故焉 人主不明分數利害之地 而賢衆口之辯也 治國則不然 言事者必究於法 而爲行者必治於官 上操其名 以責其實 臣守其業 以效其功 言不得過其實 行不得踰其法 羣臣輻湊 莫敢專君 事不在法律中 而可以便國佐治 必參五行之 陰考以觀其歸 並用周聽 以察其化 不偏一曲 不黨一事
23. 得失之道 權要在主 是故繩正於上 木直於下 非有事焉 所緣以脩者然也 故人主誠正 則直士任事 而姦人伏匿矣 人主不正 則邪人得志 忠者隱蔽矣 夫人之所以莫抓玉石 而抓瓜瓠者 何也 無得於玉石弗犯也 使人主執正持平 如從繩準高下 則羣臣以邪來者 猶以卵投石 以火投水 故靈王好細腰 而民有殺食自饑也 越王好勇 而民皆處危爭死也 由此觀之 權勢之柄 其以移風易俗矣堯爲匹夫 不能仁化一里 桀在上位 令行禁止 由此觀之 賢不足以爲治 而勢可以易俗明矣 書曰 一人有慶 萬民賴之 此之謂也
22. 人主貴正而尙忠 忠正在上位 執正營事 則讒侫姦邪 無由進矣 譬猶方員之不相蓋 而曲直之不相入 夫鳥獸之不可同羣者 其類異也 虎鹿之不同遊者 力不敵也 是故聖人得志 而在上位 讒侫姦邪 而欲犯主者 譬猶雀之見鸇 而鼠之遇狸也 亦必無餘命矣 是故人主之一擧也 不可不愼也 所任者得其人 則國家治 上下和 羣臣親 百姓附 所任非其人 則國家危 上下乖 羣臣怨 百姓亂 故一擧而不當 終身傷
21. 夫載重而馬羸 雖造父不能以致遠 車輕馬良 雖中工可使追速 是故聖人擧事也 豈能拂道理之數 詭自然之性 以曲爲直 以屈爲伸哉 未嘗不因其資而用之也 是以積力之所擧 無不勝也 而衆智之所爲 無不成也 聾者可令嗺筋 而不可使有聞也 瘖者可使守圉 而不可使言也 形有所不周 而能有所不容也 是故有一功者 處一位 有一能者 服一事 力勝其任 則擧之者不重也 能稱其事 則爲之者不難也 毋小大脩短 各得其宜 則天下一齊 無以相過也 聖人兼而用之 故無棄才
20. 文王智而好問 故聖 武王勇而好問故勝 夫乘衆人之智 則無不任也 用衆人之力 則無不勝也 千鈞之重 烏獲不能擧也 衆人相一 則百人有餘力矣 是故任一人之力者 則烏獲不足恃 乘衆人之勢者 則天下不足有也 禹決江疏河 以爲天下興利 而不能使水西流 稷辟土墾草 以爲百姓力農 然不能使禾冬生 豈其人事不至哉 其勢不可也 夫推而不可爲之勢 而不脩道理之數 雖神聖人 不能以成其功 而況當世之主乎
19. 是故人主覆之以德 不行其智 而因萬人之所利 夫擧踵天下 而得所利 故百姓載之上而弗重也 錯之前而弗害也 擧之而弗高也 推之而弗厭 主道員者 運轉而無端 化育如神 虛無因循 常後而不先者也 臣道方者 運轉而無方 論是而處當 爲事先倡 守職分明 以立成功者也 是故君臣異道則治 同道則亂 各得其宜 處得其當 則上下有以相使也 夫人主之聽治也 虛心而弱意 淸明而不闇 是故羣臣輻湊並進 無愚智賢不肖 莫不盡其能者 則君得所以制臣 臣得所以事君 治國之道明矣
18. 夫人主之聽治也 淸明而不闇虛心而弱志 是故羣臣輻湊並進 無愚知賢不肖 莫不盡其能 於是乃始陳其禮 建以爲基 是乘衆勢以爲車 御衆智以爲馬 雖幽野險塗 則無由惑矣 人主深居隱處 以避燥濕 閨門重襲 以避姦賊 內不知閭里之情 外不知山澤之形 帷幕之外 目不能見十里之前 耳不能聞百步之外 天下之物 無不通者 其灌輸之者大 而斟酌之者衆也 是故不出戶 而知天下 不窺牖 而知天道 乘衆人之智 則天下之不足有也 專用其心 則獨身不能保也
17. 民知誅賞之來 皆在於身也 故務功脩業 不受贛於君 是故朝廷蕪而無迹 田野辟而無草 故太上下知有之 今夫橋直植立而不動 俛仰取制焉 人主靜漠而不躁 百官得脩焉 譬如軍之持麾者 妄指則亂矣 慧不足以大寧 智不足以安危 與其譽堯而毁桀也 不如掩聰明 而反脩其道也 淸靜無爲 則天與之時 廉儉守節 則地生之財 處愚稱德 則聖人爲之謀 是故下者萬物歸之 虛者天下遺之
16. 上操約省之分 下效易爲之功 是以君臣彌久 而不相猒 君人之道 其猶零星之尸也 儼然玄黙 而吉祥受福 是故得道者 不爲醜飾 不爲僞善 一人破之而不褻 萬人蒙之而不褊 是故重爲惠 若重爲暴 則治道通矣 爲惠者尙布施也 無功而厚賞 無勞而高爵 則守職者懈於官 而游居者亟於進矣 爲暴者妄誅也 無罪者而死亡 行直而被刑 則脩身者不勸善 而爲邪者輕犯上矣 故爲惠者生姦 而爲暴者生亂 姦亂之俗 亡國之風 是故明主之治 國有誅者 而主無怒焉 朝有賞者 而君無與焉 誅者不怨君 罪之所當也 賞者不德上 功之所致也
15. 夫華騮綠耳 一日而至千里 然其使之搏兎 不如豺狼 伎能殊也 鴟夜撮蚤蚊 察分秋毫 晝日顚越 不能見丘山 形性詭也 夫螣蛇游霧而動 應龍乘雲而擧 猨得木而捷 魚得水而鶩 故古之爲車也 漆者不畫 鑿者不斲 工無二伎 士不兼官 各守其職 不得相姦 人得其宜 物得其安 是以器械不苦 而職事不嫚 夫責少者易償 職寡者易守 任輕者易權
14. 桀之力 制觡伸鉤 索鐵歙金 推移大犧 水殺黿鼉 陸捕熊羆 然湯革車三百乘 困之鳴條 擒之焦門 由此觀之 勇力不足以持天下矣 智不足以爲治 勇不足以爲强 則人材不足任明也 而君人者 不下廟堂之上 而知四海之外者 因物以識物 因人以知人也 故積力之所擧 則無不勝也 衆智之所爲 則無不成也 陷井之無黿鼉 隘也 園中之無脩木 小也 夫擧重鼎者 力少而不能勝也 及至其移徙之 不待其多力者 故千人之羣 無絶良 萬人之聚 無廢功
13. 不爲秦楚變節 不爲胡越改容 常一而不邪 方行而不流 一日刑之 萬世傳之 而以無爲爲之 故國有亡主 而世無廢道 人有困窮 而理無不通 由此觀之 無爲者道之宗 故得道之宗 應物無窮 任人之才 難以至治 湯武聖主也 而不能與越人乘幹舟 而浮於江湖 伊尹賢相也 而不能與胡人騎騵馬 而服騊駼 孔墨博通 而不能與山居者 入榛薄險阻也 由此觀之則人知之於物也 淺矣 而欲以徧照海內 存萬方 不因道理之數 而專己之能 則其窮不達矣 故智不足以治天下也
12. 衡之於左右 無私輕重 故可以爲平 繩之於內外 無私曲直 故可以爲正 人主之於用法 無私好憎 故可以爲命 夫權輕重 不差氓首 扶撥枉橈 不失鍼鋒 直施矯邪 不私辟險 姦不能枉 讒不能亂 德無所立 怨無所藏 是任術而釋人心者也 故爲治者不與焉 夫舟浮於水 車轉於陸 此勢之自然也 木擊折轊 水戾破舟 不怨木石 而罪巧拙者 知故不載焉 是故道有智則惑 德有心則險 心有目則眩 兵莫憯於心 而莫邪爲下 寇莫大於陰陽 而抱鼓爲小 今夫權衡規矩 一定而不易
11. 孔子學鼓琴於師襄 而諭文王之志 見微以知明矣 延陵季子 聽魯樂 而知殷夏之風 論近以識遠也 作之上古 施及千歲 而文不滅 況於並世化民乎 湯之時 七年旱 以身禱於桑林之際 而四海之雲湊 千里之雨至 抱質效誠 感動天地 神諭方外 令行禁止 豈足爲哉 古聖王 至精形於內 而好憎忘於外 出言以副情 發號以明旨 陳之以禮樂 風之以歌謠 業貫萬世而不壅 橫局四方而不窮 禽獸昆蟲 與之陶化 又況於執法施令乎 故太上神化 其次使不得爲非 其次資賢而罰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