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역사&절기/삼국사기 (183)
건빵이랑 놀자
선덕왕(宣德王) 宣德王立 姓金氏 諱良相 奈역王十世孫也 父海飡孝芳母金氏 四炤夫人 聖德王之女也 妃具足夫人 角干良品之女也(一云義恭阿飡之女)大赦 追封父爲開聖大王 尊母金氏爲貞懿太后 妻爲王妃 拜伊孫敬信爲上大等 阿孫義恭爲侍中 改御龍省奉御爲卿 又改卿爲監. 二(舊本作今校正)年 春二月 親祀神宮 秋七月 發使 安憮浿江南州郡. 三年 春閏正月 遣使入唐朝貢 二月 王巡辛漢山州 移民戶於浿江鎭 秋七月 大벌於始林之原. 四年 春正月 以阿飡體信爲大谷鎭軍主 二月 京都雪 三尺. 五年 夏四月 王欲遜位 群臣三上表諫 乃止. 六年 春正月 唐德宗 遣戶部郞中蓋원 持卽 冊命王爲檢校大사계林州刺史寧海軍使新羅王 是月 王寢疾彌留 乃下고曰 寡人本惟菲薄 無心大寶 難逃推대 作其卽位 居位以來 年不順成 民用窮因 此皆德不符民望 政未合天心 常欲禪讓 退居于外 群官百군 每以誠止 ..
혜공왕(惠恭王) 惠恭王立 諱乾運 景德王之嫡子 母金氏 滿月夫人 舒弗邯義忠之女 王卽位時 年八歲 太后攝政. 元年 大赦 辛太學 命博士講尙書義. 二年 春正月 二日병出 大赦 二月 王親祀神宮 良里公家 牝牛生犢五脚 一脚向上 康州地陷成池 縱廣五十餘尺 水色靑黑 冬十月 天有聲如鼓. 三年 夏六月 地震 秋七月 遣伊飡金隱居入唐貢方物 仍請加冊命 帝御紫震(當作宸)殿 宴見 三星隕王庭 相擊 其光如火병散 九月 金浦縣禾實皆米. 四年 春 彗星出東北 唐代宗遣倉部郞中歸崇敬 兼御史中丞 持節제冊書 冊王爲開府儀同三司新羅王 兼冊王母金氏爲大妃 夏五月 赦殊死已下罪 六月 京都雷雹 傷草木 大星隕皇龍寺南 地震聲如雷 泉井皆渴 虎入宮中 秋七月 一吉飡大恭與弟阿飡大廉叛 集衆圍王宮三十三日 王軍討平之 誅九族 九月 遣使入唐朝貢 冬十月 以伊飡神猷爲上大等 伊飡金隱居爲侍中. 五..
경덕왕(景德王) 景德王立 諱憲英 孝成王同母弟 孝成無子 立憲英爲太子 故得嗣位 妃伊飡順貞之女也. 元年 冬十月 日本國使至 不納. 二年 春三月 主力公宅牛 一産三犢 唐玄宗遣贊善大夫魏曜 來弔祭 仍冊立王爲新羅王 襲先王官작 制曰 故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大都督鷄林州諸軍事兼持(上恐脫充字 參看下文)節寧海軍使新羅王金承慶弟憲英 奕業(當作葉)懷仁 率心常禮 大賢風敎 條理尤明 中夏軌儀 衣冠素襲 馳海琛而遣使 準雲呂而通朝 代爲純臣 累效忠節 頃者 兄承土宇 沒而絶嗣 弟膺繼及 抑推常經 是用賓懷 優以冊命 宜用舊業 비承藩長之名 仍加殊禮 載錫漢官之號 可襲兄新羅王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大都督鷄林州諸軍事兼充持節寧海軍使 幷賜御注孝經一部 夏四月 納사弗邯金義忠女爲王妃 秋八月 地震 冬十二月 遣王弟入唐賀正 授左淸道率府員外長史 賜錄袍銀帶 防還. 三年 春正月 以伊飡推正爲中侍..
효성왕(孝成王) 孝成王立 諱承慶 聖德王第二子 母炤德王后 大赦 三月 改司正丞及左右議方付丞 竝爲佐 以伊滄貞宗爲上大等 阿飡義忠爲中侍 夏五月 地震 秋九月 流星入大微 冬十月 入唐沙飡抱質廻 十二月 遣使入唐獻方物.二年 春二月 唐玄宗聞聖德王薨 悼惜久之 遣左贊善大夫邢 璹 以鴻려少卿 住弔祭 贈太子太保 且冊嗣王爲開付儀同三司新羅王 璹將發 帝裝詩序 太子已下百寮 咸부詩以送 帝謂璹曰 新羅號爲君子之國 頗知書記 有類中國 以卿惇儒故 持節住 宜演經議 使知大國 儒敎之盛 又以國人善碁 詔率府兵曹參軍楊季膺 (新舊唐書竝作응) 爲副 國高奕皆出其下 於是 王厚贈璹等金寶藥物 唐遣使 소冊王妃朴氏(似是據於唐書 而與下文不合) 三月 遣金元玄入唐賀正 夏四月 唐使臣邢璹 以老子道德經等文書 獻優王 白虹貫日 所夫里郡河水變血.三年 春正月拜祖考廟 中侍義忠卒 以伊飡信忠爲中侍..
성덕왕 聖德王立 諱興光 本名隆基 與玄宗諱同 先天中改焉(唐書言 金志誠) 神文王第二子 孝昭同母弟也 孝昭王薨 無子 國人立之 唐則天聞孝昭薨 爲之擧哀 輟朝二日 遣使弔慰 冊王爲新羅王 仍襲兄將軍都督之號.元年 九月 大赦 增文武官爵一級 復諸州郡一年租稅 以阿飡元訓爲中侍冬十月 삽良州력(當作橡參看聖德王十三年條)實變爲栗.二年 春正月 親祀神宮 遣使入唐貢方物 秋七月 靈廟寺災 京都大水 溺死者衆 中侍元訓退 阿飡元文爲中侍 日本國使至 摠二百四人 遣阿飡金思讓朝唐.三年 春正月 熊川州進金芝 三月 入唐金思讓廻 獻最勝王經 夏五月 納乘府令蘇判(舊本作叛 今校正)金元泰之女爲妃.四年 春正月 中侍元文卒 以阿飡信貞爲中侍 三月 遣使入唐朝貢 夏五月 旱 秋八月 賜老人酒食 九月 下敎禁殺生 遣使如唐獻方物 冬十月 國東州郡饑 人多流亡 發使賑恤 五年 春正月 伊飡仁品爲上大..
효소왕 孝昭王立 諱理洪(一作恭) 新文王太子 母姓金氏 神穆王后 一吉飡金欽運(一云雲)女也 唐則天遣使 弔祭 仍冊王爲新羅王輔國大將軍行左豹韜尉大將軍鷄林州都督 改左右理方府爲左右議方府 理犯諱故也.元年 八月 以大阿飡元宣爲中侍 高僧道證自唐廻 上天文圖.三年 春正月 親祀神宮 大赦 以文穎爲上大等 金仁問在唐卒 年六十六 冬 築松岳․牛岑二城.四年 以立子月爲正 拜愷元爲上大等 冬十月 京都地震 中侍元宣退老 置西南二市.五年 春正月 伊飡幢元爲中侍 夏四月 國西旱.六年 秋七月 完山州進嘉禾 異苗同潁 九月 宴群臣於臨海殿.七年 春正月 以伊飡體元爲牛頭州摠管 二月 京都地動 大風折木 中侍幢元退老 大阿飡 順元爲中侍 三月 日本國使至 王引見於崇禮殿 秋七月 京都大水.八年 春二月 白氣竟天 星패于東 遣使朝唐貢方物 秋七月 東海水血色 五日復舊 九月 東海水戰 聲聞王都 ..
신문왕 神文王立 諱政明 (明之字日초) 文武大王長子也 母慈儀 (一作義)王后 妃金氏 蘇判欽突之女 王爲太子時納之 久而無子 後坐父作亂 出宮 文武王五年立爲太子 至是繼位 唐高宗遣使冊立爲新羅王 仍襲先王官爵.元年 八月 拜舒弗邯眞福爲上大等 八日 蘇判金欽突波珍飡興元大阿飡眞功等 謀叛伏誅 十三日 報德王遣使小兄首德皆 賀平逆賊 十六日 下敎曰 賞有功者 往聖之良規 誅有罪者 先王之令典 寡人 以묘躬凉德 嗣守崇基 廢食忘餐 晨興晏寢 庶與股肱 共寧邦家 豈圖최經之內 亂起京城 賊首欽突興元眞功等 位非才進 職實恩升 不能克愼始終保全富貴 而乃不仁不義 作福作威 侮慢官寮 欺凌上下 比口(口 當作日) 逞其無厭之志 肆其暴虐之心 招納凶邪 交結近竪 禍通內外 同惡相資 剋日定期 欲行亂逆 寡人 上賴天地之祐 下蒙宗廟之靈 欽突等 惡積罪盈 所謀發露 此乃人神之所共棄 覆載之所不..
문무왕 文武王立 諱法敏 太宗王之元子 母金氏 文明王后 蘇判舒玄之季女 庾信之妹也 其妹(妹 當作제通鑑亦作제)夢登西兄山頂坐 旋流편國內 覺與季言夢 季戱曰 予願買兄此夢 因與錦裙爲直 後數日 庾信與春秋公蹴鞠 因踐落春秋衣紐 庾信曰吾家辛近 請往綴紐 因與俱往宅 置酒 從容喚寶姬 特 (〈〉〈〉… 據通鑑及新本補之) 針線來縫 其제有故不進 其季進前縫綴 淡粧輕服 光艶炤人 春秋見而悅之 乃請婚成禮 則有娠生男 是謂法敏 妃慈儀王后 波珍飡善品之女也 法敏姿表英特 聰明多智略 永徽初如唐高宗授以大府卿 太宗元年 以波珍飡爲兵部令 尋封爲太子 顯慶五年 太宗與唐將蘇定方平百濟 法敏從之 有大功 至是卽位. 元年 六月 入唐宿衛仁問․儒敦等至 告王皇帝已遣蘇定方 領水陸三十五道兵 伐高句 麗 遂命王擧兵相應 雖在服 重違皇帝勅命 秋七月十七日 以金庾信爲大將軍 仁問․眞珠․欽突爲大幢..
태종무열왕 太宗武烈王立 諱春秋 眞智王子伊飡龍春(一云龍樹)之子也(唐書以爲眞德之弟 誤也) 母天明夫人 眞平王女 妃文明夫人 舒玄角飡女也 王儀表英偉 幼有濟世志 事眞德位歷伊飡 唐帝授以特進 及眞德薨 群臣請閼川伊飡攝政 閼川固讓曰 臣老矣 無德行可稱 今之德望崇重 莫若春秋公 實可謂濟世英傑矣 遂奉爲王 春秋三讓 不得已而就位. 元年 夏四月 追封王考爲文興大王 母爲文貞太后 大赦 五月 命理方府令良首等 詳酌律令 修定理方府格六十餘條 唐遣使持節 備禮 冊命爲開府儀同三司新羅王 王遣使入唐表謝. 二年 春正月 拜伊飡金剛爲上大等 波珍飡文忠爲中侍 高句麗與百濟靺鞨 連兵 侵일我北境 取三十三城 王遣使入唐求援 三月 唐遣營州都督程名振․左右衛中郞將蘇定方 發兵擊高句麗 立元子法敏爲太子 庶子文王爲伊飡 老且(且 遺事及通鑑作旦)爲海飡 仁泰爲角飡 智鏡․愷元 各爲伊飡 冬十月..
진덕왕 眞德王立 名勝曼 眞平王母弟 國飯(一云國芬)葛文王之女也 母朴氏 月明夫人 勝曼姿質豊麗 長七尺 垂手過膝.元年 正月十七日 誅毗曇 坐死者三十人 二月 拜伊飡閼川爲上大等 大阿飡守勝爲牛頭州軍主 唐太宗遣使持節 追贈前王爲光祿大夫 仍冊命王爲柱國 封樂浪郡王 秋七月 遣使入唐謝恩 改元太和 八月 彗星出於南方 又衆星北流 (以下十六字缺) 冬十月 百濟兵圍茂山․甘勿․桐岑三城 王遣庾信 率步騎一萬以拒之 苦戰氣竭 庾信휘下丕寧子及其子擧眞入敵陣 急格死之 衆皆奮擊 斬首三千餘級 十一月 王親祀神宮. 二年 春正月 遣使大唐朝貢 三月 百濟將軍義直 侵西邊 陷腰車等一十餘城 王患之 命押督州都督庾信 以謀之 庾信於是 訓勵士卒 將以發行 義直拒之 庾信分軍 爲三道 夾擊之 百濟(〈〉〈〉 …,據新本補之)兵敗走 庾信追北 殺之幾盡 王悅 賞賜士卒有差 冬 使邯帙許 朝唐 太宗..
선덕왕 善德王立 諱德曼 眞平王長女也 母金氏 摩耶夫人 德曼性 寬仁明敏 王薨 無子 國人立德曼 上號聖祖皇姑 前王時 得自唐來牡丹花圖幷花子 以示德曼 德曼曰 此氣 王笑曰 爾何以 之 大抵女有國色 (...,參攷遺事及通鑑 意補之)故也 此花絶艶 而圖畵又無蜂蝶 是必無香花 種植之果如所言 其先識如此.元年 二月 以大臣乙祭摠持國政 夏五月 旱 至六月 乃雨 冬十月 遣使 撫問國內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 賑恤之 十二月 遣使入唐朝貢.二年 春正月 親祀神宮 大赦 復諸州郡一年租調 二月 京都地震 秋七月 遣使大唐朝貢 八月 百濟侵西邊.三年 春正月 改元仁平 芬皇寺成 三月 雹 大如栗.四年 唐遣使持節 冊命王爲柱國樂浪郡公新羅王 以襲父封 靈廟寺成 冬十月 遣伊飡水品․龍樹(一云龍春) 巡撫州縣.五年 春正月 拜伊飡水品爲上大等 三月 王疾 醫禱無效 於皇龍寺 設百高座 集僧 講仁..
진평왕 眞平王立 諱白淨 眞興王太子銅輪之子也 母金氏 萬呼(一云萬內)夫人 葛文王立宗之女 妃金氏 摩耶夫人 葛文王福勝之女 王生有奇相 身體長大 志識沈毅明達. 元年 八月 以伊飡弩里夫爲上大等 封母弟伯飯爲眞正葛文王 國飯爲眞安葛文王. 二年 春二月 親祀神宮 以伊飡后稷爲兵部令. 三年 春正月 始置位和府 如今吏部. 五年 春正月 始置船府署大監ㆍ弟監 各一員. 六年 春二月 改元建福 三月 置調府令一員 掌貢賦 乘府令一員 掌車乘. 七年 春三月 旱 王避正殿減常膳 御南堂親錄囚 秋七月 高僧智明入陳求法. 八年 春正月 置禮部令二員 夏五月 雷震 星隕如雨. 九年 秋七月 大世仇柒二人適海 大世 奈勿王七世孫 伊飡冬臺之子也 資俊逸 少有方外志 與交遊僧淡水曰 在此新羅山谷之間 以終一生 則何異池魚籠鳥Ḁ不知滄海之浩大 山林之寬閑乎 吾將乘桴泛海 以至吳越 侵尋追師 訪道於..
진지왕 眞智王立 諱舍輪(或云金輪) 眞興王次子 母思道夫人 妃知道夫人 太子早卒 故眞智立.元年 以伊飡居柒夫爲上大等 委以國事.二年 春二月 王親祀神宮 大赦 冬十月 百濟侵西邊州郡 命伊飡世宗出師 擊破之於一善北 斬獲三千七百級 築內利西城.三年 秋七月 遣使於陳以獻方物 與百濟閼也山城(恐侵之誤).四年 春二月 百濟築熊峴城ㆍ松述城 以梗䔉山城ㆍ麻知峴城ㆍ內利西城之路 秋七月十七日 王薨 諡曰眞智 葬于永敬寺北. 인용목차
진흥왕 眞興王立 諱三麥宗(或作深麥夫) 時年七歲 法興王弟葛文王立宗之子也 母夫人金氏 法興王之女 妃朴氏 思道夫人 王幼少 王太后攝政. 元年 八月 大赦 賜文武官爵一級 冬十月 地震 桃李華. 二年 春三月 雪一尺 拜異斯夫爲兵部令 掌內外兵馬事 百濟遣使請和 許之. 五年 春二月 興輪寺成 三月 許人出家爲僧尼 奉佛. 六年 秋七月 伊飡異斯夫 奏曰 國史者 記君臣之善惡 示褒貶於萬代 不有修撰 後代何觀 王深然之 命大阿飡居柒夫等 廣集文士 俾之修撰. 九年 春二月 高句麗與穢人 攻百濟獨山城 百濟請救 王遣將軍朱玲 領勁卒三千擊之 殺獲甚衆. 十年 春 梁遣使與入學僧覺德 送佛舍利(新舊本皆作逸 今據海東高僧傳改之) 王使百官 奉迎興輪寺前路. 十一年 春正月 百濟拔高句麗道薩城 三月 高句麗陷百濟金峴城 王乘兩國兵疲 命伊飡異斯夫 出兵擊之 取二城 增築 留甲士一千戍之...
법흥왕 法興王立 諱原宗 (冊府元龜 姓募名泰(泰 遺事王曆作秦)) 智證王元子 母延帝夫人 妃朴氏 保刀夫人 王身長七尺 寬厚愛人.三年 春正月 親祀神宮 龍見楊山井中.四年 夏四月 始置兵部.五年 春二月築株山城.七年 春正月 頒示律令 始制百官公服 朱紫之秩.八年 遺使於梁貢方物.九年 春三月 加耶國王遣使請婚 王以伊飡比助夫之妹送之.十一年 秋九月 王出巡南境拓地 加耶國王來會.十二年 春二月 以大阿飡伊登爲沙伐州軍主.十五年 肇行佛法 初訥祈王時 沙門墨胡子 自高句麗 至一善郡 郡人毛禮 於家中 作窟室安置 於時 梁遣使 賜衣著香物 群臣不知其香名與其所用 遣人䝴香徧問 墨胡子見之 稱其名目曰 此焚之 則香氣芬馥 所以達誠於神聖 所謂神聖 未有過於三寶 一曰佛陀 二曰達摩 三曰僧伽 苦燒此發願 則必有靈應 時王女病革 王使胡子焚香表誓 王女之病尋愈 王甚喜 餽贈尤厚 胡子出見..
지증마립간 智證麻立干立 姓金氏 諱智大路(或云智度路 又云智哲老) 奈勿王之曾孫 習寶葛文王之子 照知王之再從弟也 母金氏 鳥生夫人 訥祈王之女 妃朴氏 延帝夫人 登欣 伊飡女 王體鴻大 膽力過人 前王薨 無子 故繼位 時年六十四歲.論曰新羅王稱居西干者一 次次雄者一 尼師今者十六 麻立干者四 羅末名儒崔致遠作帝王年代曆 皆稱某王 不言居西干等 豈以其言鄙野不足稱也 曰左 漢中國史書也 猶存楚語穀於菟ㆍ匈奴語撑犁孤塗等 今記新羅事 其存方言 亦宜矣.三年 春三月 下令禁殉葬 前國王薨 則殉以男女各五人 至是禁焉 親祀神宮 三月 分命州郡主 勸農 始用牛耕.四年 冬十月 群臣上言 始祖創業已來 國名未定 或稱斯羅 或稱斯盧 或言新羅 臣等以爲 新者德業日新 羅者網羅四方之義 則其爲國號宜矣 又觀自古有國家者 皆稱帝稱王 自我始祖立國 至今二十二世 但稱方言 未正尊號 今群臣一意 謹上號..
조지마립간 照知(一云毗處)麻立干立 慈悲王長子 母金氏 舒弗邯未斯欣之女 妃善兮夫人 乃宿伊伐湌女也 炤知幼有孝行 謙恭自守 人咸服之元年 大赦 賜百官爵一級二年 春二月 祀始祖廟 夏五月 京都旱 冬十月 民飢 出倉穀賑給之 十一月 靺鞨侵北邊三年 春二月 幸比列城 存撫軍士 賜征袍 三月 高句麗與靺鞨入北邊 取狐鳴等七城 又進軍於彌秩夫 我軍與百濟加耶援兵 分道禦之 賊敗退 追擊破之泥河西 斬首千餘級四年 春二月 大風拔木 金城南門火 夏四月 久雨 命內外有司慮囚 五月 倭人侵邊五年 夏四月 大水 秋七月 大水 冬十月 幸一善界 存問遘災百姓 賜穀有差 十一月 雷 京都大疫六年 春正月 以烏含爲伊伐湌 三月 土星犯月 雨雹 秋七月 高句麗侵北邊 我軍與百濟合擊於母山城下 大破之七年 春二月 築仇伐城 夏四月 親祀始祖廟 增置守廟二十家 五月 百濟來聘八年 春正月 拜伊湌實竹爲將軍 ..
눌지마립간 訥祗麻立干立(金大問云 麻立者 方言謂橛也 橛謂諴操 准位而置 則王橛爲主 臣橛列於下 因以名之)(橛謂以下四字 以遺事(南解王條)作橛標) 奈勿王子也 母保反夫人(一云內禮吉怖) 味鄒王女也 妃實聖王之女 奈勿王三十七年 以實聖質於高句麗 及實聖還爲王 怨奈勿質己於外國 欲害其子以報怨 遣人 招在高句麗時相知人 因密告 見訥祇則殺之 遂令訥祇往 逆於中路 麗人見訥祇形神爽雅 有君子之風 遂告曰 爾國王使我害君 今見君 不忍賊害 乃歸 訥祇怨之 反弑王 自立二年 春正月 親謁始祖廟 王弟卜好自高句麗 與堤上奈麻還來 秋 王弟未斯欣自倭國逃還三年 夏四月 牛谷水湧四年 春夏 大旱 秋七月 隕霜殺穀 民飢 有賣子孫者 慮囚原罪七年 夏四月 養老於南堂 王親執食 賜穀帛有差八年 春二月 遣使高句麗修聘十三年 新築矢堤 岸長二千一百七十步十五年 夏四月 倭兵來侵東邊 圍明活城 無功..
실성니사금 實聖尼師今立 閼智裔孫 大西知伊湌之子 母伊利夫人(伊一作企) 昔登保阿于之女 妃味鄒王女也 實聖身長七尺五寸 明達有遠識 奈勿薨 其子幼少 國人立實聖 繼位元年 三月 與倭國通好 以奈勿王子未斯欣爲質二年 春正月 以未斯品爲舒弗邯 倭以軍國之事 秋七月 百濟侵邊三年 春二月 親謁始祖廟四年 夏四月 倭兵來攻明活城 不克而歸 王率騎兵 要之獨山之南 再戰破之 殺獲三百餘級五年 秋七月 國西蝗害穀 冬十月 京都地震 十一月 無氷六年 春三月 倭人侵東邊 夏六月 又侵南邊 奪掠一百人七年 春二月 王聞倭人於對馬島置營 貯以兵革資粮 以謀襲我 我欲先其未發 揀精兵 擊破兵儲 舒弗邯未斯品曰 臣聞兵凶器 戰危事 況涉巨浸 以伐人 萬一失利 則悔不可追 不若依嶮設關 來則禦之 使不得侵猾 便則出而禽之 此所謂致人而不致於人 策之上也 王從之十一年 以奈勿王子卜好 質於高句麗十二年 秋..
내물니사금 奈勿(一云那密)尼師今立 姓金 仇道葛文王之孫也 父末仇角干 母金氏 休禮夫人 妃金氏 味鄒王女 訖解薨 無子 奈勿繼之(末仇味鄒尼師今兄弟也)論曰 取妻不取同姓 以厚別也 是故 魯公之取於吳 晉候之有四姬 陳司敗ㆍ鄭子産 深譏之 若新羅 則不止取同姓而巳 兄弟子ㆍ姑姨從姊妹 皆聘爲妻 雖外國各異俗 責之以中國之禮 則大悖矣 若匈奴之烝母報子 則又甚於此矣二年 春 發使 撫問鰥寡孤獨 各賜穀三斛 孝悌有異行者 賜職一級三年 春二月 親祀始祖廟 紫雲盤旋廟上 神雀集於廟庭 七年 夏四月 始祖廟庭樹連理九年 夏四月 倭兵大至 王聞之 恐不可敵 造草偶人數千 衣衣持兵 列立吐含山下 伏勇士一千於斧峴東原 倭人恃衆直進 伏發擊其不意 倭人大敗走 追擊殺之幾盡十一年 春三月 百濟人來聘 夏四月 大水 山崩十三所十三年 春 百濟遣使 進良馬二匹十七年 春夏 大旱 年荒民飢 多流亡 發使..
흘해니사금 訖解尼師今立 奈解王孫也 父于老角干 母命元夫人 助賁王女也 于老事君有功 累爲舒弗邯 見訖解狀貌俊異 心謄明敏 爲事異於常流 乃謂諸候曰 興吾家者 必北兒也 至是 基臨薨 無子 羣臣議曰 訖解幼有老成之德 乃奉立之二年 春正月 以急利爲阿湌委以政要 兼知內外兵馬事 二月 親祀始祖廟三年 春三月 倭國王遣使 爲子求婚 以阿湌急利女送之四年 秋七月 旱蝗 民飢 發使救恤之五年 春正月 拜阿湌急利爲伊湌 二月 重修宮闕 不雨乃止八年 春夏 旱 王親錄囚 多原之九年 春二月 下令 向以旱災 年不順成 今則土膏脈起 農事方始 凡所勞民之事 皆停之二十一年 始開碧骨池 岸長一千八百步二十八年 春二月 遣使聘百濟 三月 雨雹 夏四月 隕霜三十五年 春二月 倭國遣使請婚 辭以女旣出嫁 夏四月 暴風拔宮南大樹三十六年 春正月 拜康世爲伊伐湌 二月 倭王移書絶交三十七年 倭兵猝至風島 抄掠邊..
기림니사금 基臨(一云基立)尼師今立 助賁尼師今之孫也 父乞淑用湌(一云乞淑助賁之孫也)(用 恐伊之誤) 性寬厚 人皆稱之二年 春正月 拜長昕爲伊湌 兼知內外兵馬事 二月 祀始祖廟三年 春正月 與倭國交聘 二月 巡幸比列忽 親問高年及貧窮者 賜穀有差 三月 至牛頭州 望祭太白山 樂浪ㆍ帶方兩國歸服五年 春夏 旱七年 秋八月 地震 泉湧 九月 京都地震 壤民屋有死者十年 復國號新羅十三年 夏五月 王寢疾彌留 赦內外獄因 六月 王薨 인용목차
유례니사금 儒禮尼師今立(古記 第三ㆍ第十四二王同諱 儒理或云儒禮 未知孰是) 助賁王長子 母朴氏 葛文王奈音之女 嘗夜行 星光入口 因有娠 載誕之夕 異香滿室二年 春正月 謁始祖廟 二月 拜伊湌弘權爲舒弗邯 委以機務三年 春正月 百濟遣使 請和 三月 旱四年 夏四月 倭人襲一禮部 (部 疑是郡之誤) 縱火燒之 虜人一千而去六年 夏五月 聞倭兵至 理舟楫 繕甲兵七年 夏五月 大水 月城頹毁八年 春正月 拜末仇爲伊伐湌 末仇忠貞有智略 王常訪問政要九年 夏六月 倭兵攻陷沙道城 命一吉湌大谷 領兵救完之 秋七月 旱蝗十年 春二月 改築沙道城 移沙伐州豪民八十餘家十一年 夏 倭兵來攻長峯城 不克 秋七月 多沙郡進嘉禾十二年 春 王謂臣下曰 倭人屢犯我城邑 百姓不得安居 吾欲與百濟謀 一時浮海 入擊其國 如何 舒弗邯弘權 對曰 吾人不習水戰 冒險遠征 恐有不測之危 況百濟多詐 常有呑噬我國之心..
미추니사금 味鄒尼師今立一云味照 姓金 母朴氏 葛文王伊柒之女 妃昔氏 光明夫人 助賁王之女 其先閼智 出於雞林 脫解王得之 養於宮中 後拜爲大輔 閼智生勢漢 勢漢生阿道 阿道生首留 首留生郁甫 郁甫生仇道 仇道則味鄒之考也 沾解無子 國人立味鄒 此金氏有國之始也元年 春三月 龍見宮東池 秋七月 金城西門災 延燒人家百餘區(百 舊本作三百)二年 春正月 拜伊湌良夫爲舒弗邯 兼知內外兵馬事 二月 親祀國祖廟 大赦 封考仇道爲葛文王三年 春二月 東巡幸望海 三月 幸黃山 問高年及貧不能自存者 賑恤之五年 秋八月 百濟來攻烽山城 城主直宣率壯士二百人 出擊之 賊敗走 王聞之 拜直宣爲一吉湌 厚賞士卒七年 春夏 不雨 會羣臣於南堂 親問政刑得失 又遣使五人 巡問百姓苦患十一年 春二月 下令 凡有害農事者 一切除之 秋七月 霜雹害穀 冬十一月 百濟侵邊十五年 春二月 臣寮請改作宮室 上重勞人不從..
첨해니사금 沾解尼師今立 助賁王之同母弟也元年 秋七月 謁始祖廟 封父骨正爲世神葛文王論曰 漢宣帝卽位 有司秦 爲人後者 爲之子也 故降其父母 不得祭 尊祖之義也 是以 帝所生父稱親 諡曰悼 母曰悼后 此諸侯王 比合經義 爲萬世法 故後漢光武帝 宋英宗法而行之 新羅自王親 入繼大統之君 無不封崇其父稱王 非特如此而己 封其外舅者亦有之 此非禮 固不可以爲法也二年 春正月 以伊湌長萱爲舒弗邯 以參國政 二月 遣使高句麗結和三年 夏四月 倭人殺舒弗邯于老 秋七月 作南堂於宮南(南堂或云都堂) 以良夫爲伊湌五年 春正月 始聽政於南堂 漢祇部人夫道者 家貧無諂 工書算著名於時 王徵之爲阿湌 委以物藏庫事務七年 夏四月 龍見宮東池 金城南臥柳自起 自五月至七月 不雨 禱祀祖廟及名山 乃雨 年饑 多盜賊九年 秋九月 百濟來侵 一伐湌翊宗逆戰於槐谷西 爲賊所殺 冬十月 百濟攻烽山城 不下十年 春三月..
조분니사금 助賁尼師今(立一云諸貴) 姓昔氏 伐休尼師今之孫也 父骨正(一作忽爭)葛文王 母金氏 玉帽夫人 仇道葛文王之女 妃阿爾兮夫人 柰解王之女也 前王將死遺言 以壻助賁繼位 王身長美儀采 臨事明斷 國人畏敬之 元年 拜連忠爲伊湌 委軍國事 秋七月 謁始祖廟 二年 秋七月 以伊湌于老爲大將軍 討破甘文國 以其地爲郡 三年 夏四月 倭人猝至圍金城 王親出戰 賊潰走 遣輕騎追擊之 殺獲一千餘級 四年 夏四月 大風飛屋瓦 五月 倭兵寇東邊 秋七月 伊湌于老與倭人 戰沙道 乘風縱火焚舟 賊赴水死盡 六年 春正月 東巡撫恤 七年 春二月 骨伐國王阿音夫 率衆來降 賜第宅ㆍ田莊安之 以其地爲郡 八年 秋八月 蝗害穀 十一年 百濟侵西邊 十三年 秋 大有年 古陀郡進嘉禾 十五年 春正月 拜伊湌于老爲舒弗邯 兼知兵馬事 十六年 冬十月 高句麗侵北邊 于老將兵出擊之 不克 退保馬頭柵 其夜苦寒 于老..
내해니사금 柰解尼師今立 伐休王之孫也 母內禮夫人 妃昔氏 助賁王之妹 容儀雄偉 有俊才 前王太子骨正及第二子伊買 先死 大孫尙幼少 及立伊買之子 是爲奈解尼帥今 是年 自正月至四月 不雨 及王卽位之日 大雨 百姓歡慶二年 春正月 謁始祖廟三年 夏四月 始祖廟前 臥柳自起 五月 國西大水 免遭水州縣一年租調 秋七月 遣使撫問四年 秋七月 百濟侵境五年 秋七月 太白晝見 隕霜殺草 九月庚午朔 日有食之 大閱於閼川六年 春二月 加耶國請和 三月丁卯朔 日有食之 大旱 錄內外繫囚 原輕罪八年 冬十月 靺鞨犯境 桃李華 人大疫十年 春二月 拜眞忠爲一伐湌 以參國政 秋七月 霜雹殺穀 太白犯月 八月 狐嗚金城及始祖廟庭十二年 春正月 拜王子利音(或云奈音) 爲伊伐湌 兼知內外兵馬事十三年 春二月 西巡郡邑 浹旬而返 夏四月 倭人犯境 遣伊伐湌利音 將兵拒之十四年 秋七月 浦上八國 謀侵加羅(加羅..
벌휴니사금 伐休(一作發暉)尼師今立 姓昔 脫解王子仇鄒角于之子也 母姓金氏 兄珍內禮夫人 阿達羅薨 無子 國人立之 王占風雲 預知水旱及年之豊儉 又知人邪正 人謂之聖 二年 春正月 親祀始祖廟 大赦 二月 拜波珍湌仇道ㆍ一吉湌仇須兮 爲左右軍主 伐召文國 軍主之名 始於此(軍主以下七字 亦見智證麻立干六年條) 三年 春正月 巡幸州郡 觀察風俗 夏五月壬申晦 日有食之 秋七月 南新縣進嘉禾 四年 春三月 下令州郡 無作土木之事 以奪農時 冬十月 北地大雪 深一丈 五年 春二月 百濟來攻母山城 命波珍湌仇道 出兵拒之 六年 秋七月 仇道與百濟 戰於狗壤 勝之 殺獲五百餘級 七年 秋八月 百濟襲西境圓山鄕 又進圍缶谷城 仇道率勁騎五百擊之 百濟兵佯走 仇道追及蛙山 爲百濟所敗 王以仇道失策 貶爲缶谷城主 以薛支爲左軍主 八年 秋九月 蚩尤旗見于角亢 九年 春正月 拜國良爲阿湌 述明爲一吉湌..
남해차차웅 南解次次雄立 (次次雄 或云慈充 金大問云 方言謂巫也 世人以 巫事鬼神 尙祭祀 故畏敬之 遂稱尊長者 爲慈充) 赫居世嫡子也 身長大 性沈厚 多智略 母閼英夫人 妃雲帝夫人(一云阿婁夫人) 繼父卽位 稱元論曰 人君卽位 踰年稱元 其法 詳於春秋 此先王不刊之典也 伊訓曰 成湯旣沒 太甲元年 正義曰 成湯旣沒 其歲 卽太甲元年 然孟子曰 湯崩 太丁未立 外丙二年 仲壬四年 則疑若尙書之脫簡 而正義之誤說也 或曰 古者 人君卽位 或踰月稱元年 或踰年而稱元年 踰月而稱元年者 成湯旣沒 太甲元年 是也 孟子云太丁未立者 謂太丁未立而死也 外丙二年 仲壬四年者 皆謂 太丁之子 太甲二兄 或生二年 或生四年而死 太甲所以得繼湯耳 史記便謂此仲壬 外丙爲二君 誤也 由前 則以先君終年 卽位稱元 非是 由後 則可謂得商人之禮者矣 元年 秋七月 樂浪兵至 園金城數重 王謂左右曰 二聖棄國..
아달라니사금 阿達羅尼師今立 逸聖長子也 身長七尺 豊準 有奇相 母朴氏 支所禮王之女 妃朴氏 內禮夫人 祇摩王之女也元年 三月 以繼元爲伊湌 委軍國政事二年 春正月 親祀始祖廟(舊本無始字) 大赦 以興宣爲一吉湌三年 夏四月 隕霜 開雞立領路四年 春二月 始置甘勿ㆍ馬山二縣 三月 巡幸長嶺鎭 勞戌卒 各賜征袍五年 春三月 開竹嶺 倭人來聘七年 夏四月 暴雨 閼川水溢 漂流人家 金城北門自毁八年 秋七月 蝗害殼 海魚多出死九年 巡幸沙道城 勞戌卒十一年 春二月 龍見京都十二年 冬十月 阿湌吉宣謀叛 發覺懼誅 亡入百濟 王移書求之 百濟不許 王怒出師伐之 百濟嬰城守不出 我軍粮盡 乃歸十三年 春正月辛亥朔 日有食之十四年 秋七月 百濟襲破國西二城 虜獲民口一千而去 八月 命一吉湌興宣 領兵二萬伐之 王又率騎八千 自漢水臨之 百濟大懼 還其所掠男女 乞和十五年 夏四月 伊湌繼元卒 以興宣爲..
일성니사금 逸聖尼師今立 儒理王之長子(或云日知葛文王之子) 妃朴氏 支所禮王之女元年 九月 大赦二年 春正月 親祀始祖廟三年 春正月 拜雄宣爲伊湌 兼知內外兵馬事 近宗爲一吉湌四年 春二月 靺鞨入塞 燒長嶺五柵五年 春二月 置政事堂於金城 秋七月 大閱閼川西 冬十月 北巡 親祀太白山六年 秋七月 隕霜殺菽 八月 靺鞨襲長嶺 虜掠民口 冬十月 又來 雷甚乃退七年 春二月 立柵長嶺 以防靺鞨八年 秋九月辛亥晦 日有食之九年 秋七月 召羣公 議征靺鞨 伊湌雄宣上言不可 乃止十年 春二月 修葺宮室 夏六月乙丑 熒惑犯鎭星 冬十一月 雷十一年 春二月 下令 農者政本 食惟民天 諸州郡修完堤防 廣闢田野 又下令 禁民間用金銀珠玉十二年 春夏 旱 南地最甚 民飢 移其粟賑給之十三年 冬十月 押督叛 發兵討平之 徙其餘衆於南地十四年 秋七月 命臣寮 各擧智勇堪爲將帥者十五年 封朴阿道爲葛文王(新羅追..
지마니사금 祇摩尼師今立(或云祇味) 婆娑王嫡子 母史省夫人 妃金氏 愛禮夫人 葛文王摩帝之女也 初婆娑王獵於楡湌之澤 太子從焉 獵後 過韓歧部 伊湌許婁饗之 酒酣 許婁之妻 携少女子出舞(携 新舊本皆作推門 蓋携之誤也) 摩帝伊湌之妻 亦引出其女 太子見而悅之 許婁不悅 王謂許婁曰 此地名大庖 公於此 置盛饌美醞 以宴衎之 宜位酒多 在伊湌之上 以摩帝之女 配太子焉 酒多 後云角干 二年 春二月 親祀始祖廟 拜昌永爲伊湌 以參政事 玉權爲波珍湌 申權爲一吉湌 順宣爲級湌 三月 百濟遣使來聘 三年 春三月 雨雹 麥苗傷 夏四月 大水 慮囚 除死罪餘悉原之 四年 春二月 加耶寇南邊 秋七月 親征加耶 帥步騎度黃山河 加耶人伏兵林薄 以待之 王不覺直前 伏發圍數重 王揮軍奮擊 決圍而退 五年 秋八月 遣將侵加耶 王帥精兵一萬 以繼之 加耶嬰城固守 會久雨 乃還 九年 春二月 大星墜月城西 ..
파사니사금 婆娑尼師今立 儒理王第二子也(或云儒理第奈老之子也) 妃金氏 史省夫人 許婁葛文王之女也 初脫解薨 臣僚欲立儒理太子逸聖 或謂逸聖雖嫡嗣 而威明不及婆娑 遂立之 婆娑節儉省用 而愛民 國人嘉之二年 春二月 親祀始祖廟 三月 巡撫州郡 發倉賑給 慮獄囚 非二罪悉原之三年 春正月 下令曰 今倉廩空匱 戎器頑鈍 儻有水旱之災ㆍ邊鄙之警 其何以禦之 宜令有司勸農桑ㆍ練兵革 以備不虞五年 春二月 以明宣爲伊湌 允良爲波珍湌 夏五月 古陀郡主獻靑牛 南新縣麥連歧 大有年 行者不䝴糧六年 春正月 百濟犯邊 二月 以吉元爲阿湌 夏四月 客星入紫微八年 秋七月 下令曰 朕以不德 有此國家 西鄰百濟 南接加耶 德不能綏 威不足畏 宜繕葺城壘 以待侵軼 是月 築加召ㆍ馬頭二城十一年 秋七月 分遣使十人 兼察州郡主不勤公事 致田野多荒者 貶黜之十四年 春正月 拜允良爲伊湌 啓其爲波珍湌 二月 巡幸..
탈해니사금 脫解尼師今立(一云吐解) 時年六十二 姓昔 妃阿孝夫人 脫解 本多婆那國所生也 其國在倭國東北一千里 初其國王娶女國王女爲妻 有娠七年 乃生大卵 王曰 人而生卵不祥也 宜棄之 其女不忍 以帛裹卵並寶物 置於櫝中 浮於海 任其所往 初至金官國海邊 金官人怪之不取 又至辰韓阿珍浦口 是始祖赫居世在位三十九年也 時海邊老母 以繩引繫海岸 開櫝見之 有一小兒在焉 其母取養之 及壯身長九尺 風神秀朗 智識過人 或曰 此兒不知姓氏 初櫝來時 有一鵲飛鳴而隨之 宜省鵲字 以昔爲氏 又解韞櫝而出 宜名脫解 脫解 始以漁釣爲業 供養其母 未嘗有懈色 母謂曰 汝非常人 骨相殊異 宜從學以立功名 於是 專精學問 兼知地理 望楊山下瓠公宅 以爲吉地 設詭計 以取而居之 其地後爲月城 至南解王五年 聞其賢 以其女妻之 至七年 登庸爲大輔 委以政事 儒理將死曰 先王顧命曰 吾死後 無論子壻 以年長且賢..
유리니사금 儒理尼師今立 南解太子也 母雲帝夫人 妃日知葛文王之女也(或云妃姓朴許婁王之女) 初南解薨 儒理當立 以大輔脫解素有德望 推讓其位 脫解曰 神器大寶 非庸人所堪 吾聞聖智人多齒 試以餠噬之 儒理齒理多 乃與左右奉立之 號尼師今 古傳如此 金大問則云 尼師今方言也 謂齒理 昔南解將死 謂男儒理 壻脫解曰 吾死後 汝朴昔二姓 以年長而嗣位焉 其後 金姓亦興 三姓以齒長相嗣 故稱尼師今 二年 春二月 親祀始祖廟 大赦 五年 冬十一月 王巡行國內 見一老嫗飢凍將死 曰予以眇身居上 不能養民 使老幼至於此極 是予之罪也 解衣以覆之 推食以食之 仍命有司 在處存問 鰥寡孤獨老病不能自活者 給養之 於是 鄰國百姓聞而來者 衆矣 是年 民俗歡康 始製兜率歌 此歌樂之始也 九年 春 改六部之名 仍賜姓 楊山部爲梁部 姓李 高墟部爲沙梁部 姓崔 大樹部爲漸梁部(一云牟梁) 姓孫 于珍部爲本彼部..
박혁거세 始祖 姓朴氏 諱赫居世 前漢孝宣帝五鳳元年甲子 四月丙辰(一曰正月十五曰) 卽位 號居西干 時年十三 國號徐那伐 先是 朝鮮遺民 分居山谷之間爲六村 一曰閼川楊山村 二曰突山高墟村 三曰觜山珍支村(或云干珍村) 四曰茂山大樹村 五曰金山加利村 六曰明活山高耶村 是爲辰韓六部 高墟村長蘇伐公 望楊山麓 蘿井傍林間 有馬跪而嘶 則往觀之 忽不見馬 只有大卵 剖之 有嬰兒出焉 則 收而養之 及年十餘歲 岐嶷然夙成 六部人 以其生神異 推尊之 至是 立爲君焉 辰人謂瓠爲朴 以初大卵如瓠故 以朴爲姓 居西干 辰言王(或云呼貴人之稱)四年 夏四月辛丑朔 日有食之五年 春正月 龍見於閼英井 右脇誕生女兒 老嫗見而異之 收養之 以井名名之 及長有德容 始祖聞之 納以爲妃 有賢行能內輔 時人謂之二聖八年 倭人行兵 欲犯邊 聞始祖有神德 乃還九年 春三月 有星孛于王良十四年 夏四月 有星孛于參十..
견훤 甄萱 尙州加恩縣人也 本姓李 後以甄爲氏 父阿慈介 以農自活 後起家爲將軍 初萱生孺褓時 父耕于野 母餉之 以兒置于林下 虎來乳之 鄕黨聞者異焉 及壯 體貌雄奇 志氣倜儻不凡 從軍入王京 赴西南海防戌 枕戈待敵 其勇氣恒爲士卒先 以勞爲裨將 唐昭宗景福元年 是新羅眞聖王在位六年 嬖竪在側 竊弄政柄 綱紀紊弛 加之以饑饉 百姓流移 羣盜蜂起 於是萱竊有覦心 嘯聚徒侶 行擊京西南州縣 所至響應 旬月之間 衆至五千人 遂襲武珍州自王 猶不敢公然稱王 自署爲新羅西面都統指揮兵馬制置持節都督全武公等州軍事行全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國漢南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 是時 北原賊良吉雄强〔良吉 卽梁吉也〕 弓裔自投爲麾下 萱聞之 遙授良吉職爲裨將 萱西巡至完山州 州民迎勞 萱喜得人心 謂左右曰 吾原三國之始 馬韓先起 後赫世勃興 故辰卞從之而興 於是 百濟開國金馬山六白餘年 摠章中 唐高宗以新羅之請 遣..
궁예 弓裔 新羅人 姓金氏 考第四十七憲安王誼靖 母憲安王嬪御 失其姓名 或云 四十八景文王膺廉之子 以五月五日生於外家 其時屋上有素光 若長虹 上屬天 日官奏曰 此兒以重午日生 生而有齒 且光焰異常 恐將來不利於國家 宜勿養之 王勅中使 抵其家殺之 使者取於襁褓中 投之樓下 乳婢竊捧之 誤以手觸 眇其一目 抱而逃竄 劬勞養育 年十餘歲 遊戱不止 其婢告之曰 子之生也 見棄於國 予不忍 竊養以至今日 而子之狂如此 必爲人所知 則予與子俱不免 爲之奈何 弓裔泣曰 若然則吾逝矣 無爲母憂 便去世達寺 今之興敎寺是也 祝髮爲僧 自號善宗 及壯不拘檢僧律 軒輊有膽氣 嘗赴齋 行次有烏鳥銜物 落所持鉢中 視之 牙籤書王字 則秘而不言 頗自負 見新羅衰季 政荒民散 王畿外州縣叛附相半 遠近羣盜蜂起蟻聚 善宗謂乘亂聚衆 可以得志 以眞聖王卽位五年大順二年辛亥 投竹州賊魁箕萱 箕萱悔慢不禮 善宗鬱悒不..
개소문 蓋蘇文(或云蓋金) 姓泉氏 自云生水中 以惑衆 儀表雄偉 意氣豪逸 其父東部(或云西部)大人大對盧死 蓋蘇文當嗣 而國人以性忍暴惡之 不得立 蘇文頓首謝衆 請攝職 如有不可 雖廢無悔 衆哀之 遂許嗣位 而凶殘不道 諸大人與王密議欲誅 事洩 蘇文悉集部兵 若將校閱者 幷盛陳酒饌於城南 召諸大臣共臨視 賓至 盡殺之 凡百餘人 馳入宮弑王 斷爲數段 棄之溝中 立王弟之子臧爲王 自爲莫離支 其官如唐兵部尙書兼中書令職也 於是號令遠近 專制國事 甚有威嚴 身佩五刀 左右莫敢仰視 每上下馬 常令貴人武將伏地而履之 出行必布隊伍 前導者長呼 則人皆奔迸 不避坑谷 國人甚苦之 唐太宗聞 蓋蘇文弑君而專國 欲伐之 長孫無忌曰 蘇文自知罪大 畏大國之討 設其守備 陛下姑爲之隱忍 彼得以自安 愈肆其惡 然後取之 未晩也 帝從之 蘇文告王曰 聞中國三敎並行 而國家道敎尙缺 請遣使於唐求之 王遂表請 唐..
창조리 倉助利 高句麗人也 烽上王時爲國相 時慕容廆爲邊患 王謂羣臣曰 慕容氏兵强 屢犯我疆埸 爲之奈何 倉助利對曰 北部大兄高奴子賢且勇 大王若欲禦寇安民 非高奴7子無可用者 王以爲新城太守 慕容廆不復來 九年秋八月 王發國內丁男年十五已上 修理宮室 民乏於食 困於役 因之以流亡 倉助利諫曰 天災荐至 年穀不登 黎民失所 壯者流離四方 老幼轉乎溝壑 此誠畏天憂民 恐懼修省之時也 大王曾是不思 驅飢餓之人 困木石之役 甚乖爲民父母之意 而況比鄰有强梗之敵 若乘吾弊以來 其如社稷生民何 願大王熟計之 王慍曰 君者百姓之所瞻望也 宮室不壯麗 無以示威重 今相國蓋欲謗寡人 以干百姓之譽也 助利曰 君不恤民 非仁也 臣不諫君 非忠也 臣旣承乏國相 不敢不言 豈敢干譽乎 王笑曰 國相欲爲百姓死耶 冀無後言〔後 恐作復〕 助利知王之不悛 退與羣臣謀廢之 王知不免 自縊
효녀지은 孝女知恩 韓歧部百姓連權女子也 性至孝 少喪父 獨養其母 年三十二 猶不從人 定省不離左右 而無以爲養 或傭作或行乞 得食以飼之 日久不勝困憊 就富家請賣身爲婢 得米十餘石 窮日行役於其家 暮則作食歸養之 如是三四日 其母謂女子曰 向食麤而甘 今則食雖好 味不如昔 而肝心若以刀刃刺之者 是何意耶 女子以實告之 母曰 以我故使爾爲婢 不如死之速也 乃放聲大哭 女子亦哭 哀感行路 時孝宗郞出遊見之 歸請父母 輸家粟百石及衣物予之 又償買主以從良 郞徒幾千人各出粟一石爲贈 大王聞之 亦賜租五百石ㆍ家一區 復除征役〔征 趙炳舜本作徭〕 以粟多恐有剽竊者 命所司差兵番守 標榜其里 曰孝養坊 仍奉表歸美於唐室 孝宗時第三宰相舒發翰仁慶子 少名化達 王謂雖當幼齒便見老成 卽以其兄憲康王之女妻之
솔거 率居 新羅人 所出微 故不記其族系 生而善畵 嘗於皇龍寺壁畵老松 體幹鱗皴 枝葉盤屈 烏鳶燕雀 往往望之飛入 及到蹭蹬而落 歲久色暗 寺僧以丹靑補之 烏雀不復至 又慶州芬皇寺觀音菩薩 晉州斷俗寺維麾像 皆其筆蹟 世傳爲神畵
김생 金生 父母微 不知其世系 生於景雲二年 自幼能書 平生不攻他藝 年踰八十 猶操筆不休 隷書ㆍ行草皆入神 至今往往有眞蹟 學者傳寶之 崇寧中 學士洪灌隨進奉使入宋 館於汴京 時翰林待詔楊球ㆍ李革奉帝勅至館 書圖簇 洪灌以金生行章一卷示之 二人大駭曰 不圖今日得見王右軍手書 洪灌曰 非是 此乃新羅人金生所書也 二人笑曰 天下除右軍 焉有妙筆如此哉 洪灌屢言之 終不信 又有姚克一者 仕至侍中兼侍書學士 筆力주勁 得歐陽率更法 雖不及生 亦奇品也
검군 劍君 仇文大舍之子 爲沙梁宮舍人 建福四十四年丁亥秋八月 隕霜殺諸穀 明年春夏大飢 民賣子而食 於時宮中諸舍人同謀 盜唱翳倉穀分之 劍君獨不受 諸舍人曰 衆人皆受 君獨却之 何也 若嫌小 請更加之 劍君笑曰 僕編名於近郞之徒 修行於風月之庭 苟非其義 雖千金之利 不動心焉 時大日伊湌之子爲花郞 號近郞 故云爾 劍君出至近郞之門 舍人等密義 不殺此人 心有漏言 遂召之 劍君知其謀殺 辭近郞曰 今日之後 不復相見 郞問之 劍君不言 再三問之 乃略言其由 郞曰 胡不言於有司 劍君曰 畏己死 使衆人入罪 情所不忍也 然則蓋逃乎 曰彼曲我直 而反自逃 非丈夫也 遂往 諸舍人置酒謝之 密以藥置食 劍君知而强食 乃死 君子曰 劍君死非其所 可謂輕泰山於鴻毛者也
실혜 實兮 大舍純德之子也 性剛直 不可屈以非義 眞平王時爲上舍人 時下舍人珍堤 其爲人便佞 爲王所嬖 雖與實兮同寮 臨事互相是非 實兮守正不苟且 珍堤嫉恨 屢讒於王曰 實兮無智慧多膽氣 急於喜怒 雖大王之言 非其意則憤不能已 若不懲艾 其將爲亂 蓋黜退之 待其屈服而後用之 非晩也 王然之 謫官泠林 或謂實兮曰 君自祖考以忠誠公材聞於時 今爲佞臣之讒毁 遠官於竹嶺之外 荒僻之地 不亦痛乎 何不直言自辨 實兮答曰 昔屈原孤直爲楚擯黜 李斯盡忠爲秦極刑 故知佞臣惑主 忠士被斥 古亦然也 何足悲乎 遂不言而往 作長歌見意
성각 聖覺 菁州人 史矢其氏族 不樂世間名官 自號爲居士 依止一利縣法定寺 後歸家養母 以老病難於蔬食 割股肉以食之 及死 至誠爲佛事資薦 大臣角干敬信ㆍ伊湌周元等 聞之國王 以熊川州向德故事 賞近縣租三百石 論曰 宋祁唐書云 善乎韓愈之論也 曰父母疾烹藥餌 以是爲孝 未聞毁支體者也 苟不傷義 則聖賢先衆而爲之 是不幸因而且死 則毁傷滅絶之罪有歸矣 安可旌其門以表異之 雖然委巷之陋 非有學術禮義之資 能忘身以及其親 出於誠心 亦足稱者 故列焉 則若向德者 亦可書者乎
향덕 向德 態川州板積鄕人也 父名善 字潘吉 天資溫良 鄕里推其行 母則矢其名 向德亦以孝順爲時所稱 天寶十四年乙未 年荒民饑 加之以疫癘 父母飢且病 母又發옹 皆濱於死 向德日夜不解衣 盡誠安慰 而無以爲養 乃刲髀肉以食之 又吮母옹 皆致之平安 鄕司報之州 州報於王 王下敎 賜租三百斛 宅一區 口分田若干 命有司 立石紀事 以標之 至今人號其地云孝家
계백 階伯 百濟人 仕爲達率 唐顯慶五年庚申 高宗以蘇定方爲神丘道大摠管 率師濟海 與新羅伐百濟 階百爲將軍 簡死士五千人 拒之曰 以一國之人 當唐羅之大兵 國之存亡 未可知也 恐吾妻孥沒爲奴婢 與具生辱 不如死快 遂盡殺之 至黃山之野 設三營 遇新羅兵將戰 誓衆曰 昔句踐以五千人破吳七十萬衆 今之日宜各奮勵決勝 以報國恩 遂오戰無不以一當千 羅兵乃却 如是進退至四合 力屈以死
필부 匹夫 沙梁人也 父尊臺阿湌 太宗大王以 百濟高句麗靺鞨轉相親比爲脣齒 同謀侵奪 求忠勇材 堪綏禦者 以匹夫爲七重城下縣令 其明年庚申秋七月 王與唐師滅百濟 於是高句麗疾我 以冬十月 發兵來圍七重城 匹夫守且戰二十餘日 賊將見我士卒 盡誠鬪不內顧 謂不可猝拔 便欲引還 逆臣大奈麻比歃 密遣人告賊 以城內食盡力窮 若攻之必降 賊遂復戰 匹夫知之 拔劍斬比歃首 投之城外 乃告軍士曰 忠臣義士 死且不屈 勉哉努力 城之存亡 在此一戰 乃奮拳一呼 病者皆起 爭先登 而士氣疲之 死傷過半 賊乘風縱火 攻城突入 匹夫與上干本宿ㆍ謨支ㆍ美齊等 向賊對射 飛矢知雨 支體穿破 血流至踵 乃仆而死 大王聞之 哭甚痛 追贈級湌
죽죽 竹竹 大耶州人也 父郝熱爲撰干 善德王時爲舍知 佐大耶城都督金品釋幢下 王十一年壬寅秋八月 百濟將軍允忠領兵來攻其城 先是 都督品釋見幕客舍知黔日之妻有色 奪之 黔日恨之 至是 爲內應 燒其倉庫 故城中兇懼 恐不能固守 品釋之佐阿飡西川(一云汸湌秪之那〔汸 恐是沙之訛〕)登城 謂允忠曰 若將軍不殺我 願以城降 允忠曰 若如是 所不與公同好者 有如白日 西川勸 品釋及諸將士欲出城 竹竹止之曰 百濟反覆之國 不可信也 而允忠之言甘 必誘我也 若出城 必爲賊之所虜 與其竄伏而求生 不若虎鬪而至死 品釋不聽 開門 士卒先出 百濟發伏兵盡殺之 品釋將出 聞將士死 先殺妻子而自刎 竹竹收殘卒 閉城門自拒 舍知龍石謂竹竹曰 今兵勢如此 必不得全 不若生降以圖後效 答曰 君言當矣 而吾父名我以竹竹者 使我歲寒不凋 可折而不可屈 豈可畏死而生降乎 遂力戰 至城陷 與龍石同死 王聞之哀傷 贈竹竹以級..
비녕자 丕寧子 不知鄕邑族姓 眞德王元年丁未 百濟以大兵來攻茂山ㆍ甘勿ㆍ桐岑等城 庾信率步騎一萬拒之 百濟兵甚銳 苦戰不能克 士氣索而力憊 庾信知丕寧子 有力戰深入之志 召謂曰 歲寒然後知松栢之後彫 今日之事急矣 非子誰能奮勵出奇 以激衆心乎 因與之飮酒 以示殷勤 丕寧子再拜云 今於稠人廣衆之中 獨以事屬我 可謂知己矣 固當以死報之 出謂奴合節曰 吾今日上爲國家 下爲知己死之 吾子擧眞雖幼年有壯志 必欲與之俱死 若父子倂命 則家人其將疇依 汝其與擧眞 好收吾骸骨歸 以慰母心 言畢 卽鞭馬橫槊 突賊陳 格殺數人而死 擧眞望之欲去 合節請曰 大人有言 令合節與阿郞還家 安慰夫人 今子負父命ㆍ棄母慈 可謂孝乎 執馬轡不放 擧眞曰 見父死而苟存 豈所謂孝子乎 卽以劍擊折合節臂 奔入敵中戰死 合節曰 私天崩矣 不死何爲 亦交鋒而死 軍士見三人之死 感激爭進 所向挫鋒陷陣 大敗賊兵 斬首三千餘級 ..
열기 裂起 史失族姓 文武王元年 唐皇帝遣蘇定方討高句麗 圍平壤城 含資道摠管劉德敏傳宣國王 送軍資平壤 王命大角干金庾信 輸米四千石 租二萬二千二百五十石 到獐塞 風雪沍寒 人馬多凍死 麗人知兵疲 欲要擊之 距唐營三萬餘步 而不能前 欲移書而難其人 時裂起以步騎監輔行 進而言曰 某雖駑蹇 願備行人之數 遂與軍師仇近等十五人 持弓劍走馬 麗人望之 不能遮閼 凡兩日致命於蘇將軍 唐人聞之 喜慰廻書 裂起又兩日廻 庾信嘉其勇 與級湌位 及軍還 庾信告王曰 裂起ㆍ仇近 天下之勇士也 臣以便宜許位級湌 而未副功勞 願加位沙湌 王曰 沙湌之秩不亦過乎 庾信再拜曰 爵祿公器 所以酬功 何謂過乎 王允之 後庾信之子三光執政 裂起就求郡守 不許 裂起與祗園寺僧順憬曰 我之功大 請郡不得 三光殆以父死而忘我乎 順憬說三光 三光授以三年山君太守 仇近從元貞公 築西原述城 元貞公聞人言 謂怠於事 杖之 仇近..
김흠운 金歆運 奈密王八世孫也 父達福迊飡 歆運少遊花郞文努之門 時徒衆言及某戰死 留名至今 歆運慨然流涕 有激勵思齊之貌 同門僧轉密曰 此人若赴敵 必不還也 永徽六年 太宗大王憤百濟與高句麗梗邊 謀伐之 及出師 以歆運爲郞幢大監 於是不宿於家 風梳雨沐 與士卒同甘苦 抵百濟之地 營陽山下 欲進攻助川城 百濟人乘夜疾驅 黎明綠壘而入 我軍驚駭 顚沛不能定 賊因亂急擊 飛失雨集 歆運橫馬握槊待敵 大舍詮知說曰 今賊起暗中 咫尺不相辨 公雖死 人無識者 況公新羅之貴骨 大王之半子 若死賊人手 則百濟所誇詫 而吾人之所深羞者矣 歆運曰 大丈夫旣以身許國 人知之與不如一也 豈敢求名乎 强立不動 從者握轡勸還 歆運拔劍揮之 與賊鬪 殺數人而死 於是大監穢破 少監狄得相與戰死 步騎幢主寶用那聞歆運死曰 彼骨貴而勢榮 人所愛惜 而猶守節以死 況寶用那生而無益 死而無損乎 遂赴敵 殺三數人而死 大王聞..
관창 官昌(一云官狀) 新羅將軍品日之子 儀表都雅 小而爲花郞 善與人交 年十六 能騎馬彎弓 大監某薦之太宗大王 至唐顯慶五年庚申 王出師 與唐將軍侵百濟 以官昌爲副將 至黃山之野 兩兵相對 父品日謂曰 爾雖幼年有志氣 今日是立功名 取富貴志時 其可無勇乎 官昌曰 唯 卽上馬橫槍 直擣敵陣 馳殺數人 而彼衆我寡 爲賊所虜 生致百濟元帥階伯前 階伯俾脫冑 愛其少且勇 不忍加害 乃嘆曰 新羅多奇士 少年尙如此 況壯士乎 乃許生還 官昌曰 向吾入賊中 不能斬將搴旗 深所恨也 再入必能成功 以手掬井水 飮訖 再突賊陳疾鬪 階佰擒斬首 繫馬鞍送之 品日執其首 袖拭血曰 吾兒面目如生 能死於王事 無所悔矣 三軍見之 慷慨有立志 鼓噪進擊 百濟大敗 大王贈位級湌 以禮葬之 賻其家唐絹三千匹 二十升布三十匹 穀一百石
김영윤 金令胤 沙梁人 級湌盤屈之子 祖欽春(或云欽純)角干 眞平王時爲花郞 仁深信厚 能得衆心 及壯 文武大王陟爲冡宰 事上以忠 臨民以恕 國人翕然稱爲賢相 太宗大王七年庚申 唐高宗命大將軍蘇定方伐百濟 欽春受王命 與將軍庾信等 率精兵五萬 以應之 秋七月 至黃山之原 値百濟將軍階伯 戰不利 欽春召子盤屈曰 爲臣莫若忠 爲子莫若孝 見危致命 忠孝兩全 盤屈曰 唯 乃入賊陣 力戰死 令胤生長世家 以名節自許 神文大王時 高句麗殘賊悉伏 以報德城叛 王命討之 以令胤爲黃衿誓幢步騎監 將行 謂人曰 吾此行也 不使宗族朋友聞其惡聲 及見悉伏 出椵岑城南七里 結陳以待之 或告曰 今此凶黨 譬如鷰巢幕上 魚戱鼎中 出萬死以爭 一日之命耳 語曰 窮寇勿迫 宜左次以待疲極而擊之 可不血刃而擒也 諸將然其言 暫退 獨令胤不肯之而欲戰 從者告曰 今諸將豈盡偸生之人 惜死之輩哉 而以向者之言爲然者 將俟其..
설계두 薛(一本作薛)(註之薛字 恐是薛之訛)罽頭 亦新羅衣冠子孫也 嘗與親友四人 同會燕飮 各言其志 罽頭曰 新羅用人 論骨品 苟非其族 雖有鴻才傑功 不能踰越 我願西遊中華國 奮不世之略 立非常之功 自致榮路 備簪紳劍佩 出入天子之側 足矣 武德四年辛巳 潛隨海舶入唐 會 太宗文皇帝親征高句麗 自薦爲左武衛果毅 至遼東 與麗人戰駐蹕山下 深入疾鬪而死 功一等 皇帝問是何許人 左右奏新羅人薛罽頭也 皇帝泫然曰 吾人尙畏死 顧望不前 而外國人爲吾死事 何以報其功乎 問從者 聞其平生之願 脫御衣覆之 授職爲大將軍 以禮葬之
눌최 訥催 沙梁人 大奈麻都非之子也 眞平王建福四十一年甲申冬十月 百濟大擧來侵 分兵圍攻速含ㆍ櫻岑ㆍ岐岑ㆍ烽岑ㆍ旗懸ㆍ冗柵等六城〔冗 當作穴〕 王命上州ㆍ下州ㆍ貴幢ㆍ法幢ㆍ誓幢五軍 往救之 旣到 見百濟兵陣堂堂鋒不可當 盤桓不進 或立議曰 大王以五軍委之諸將 國之存亡在此一役 兵家之言曰 見可而進 知難而退 今强敵在前 不以好謀而直進 萬一有不如意 則悔不可追 將佐皆以爲然 而業已受命出師 不得徒還 先是國家欲築奴珍等六城而未遑 遂於其地築畢而歸 於是百濟侵攻愈急 速含ㆍ岐岑ㆍ冗柵三城〔冗 當作穴〕 或滅或降 訥催以三城固守 及聞五軍不救而還 慷慨流涕 謂士卒曰 陽春和氣 草木皆華 至於歲寒 獨松栢後彫 今孤城無援 日益阽危 此誠志士義夫盡節揚名之秋 汝等將若之何 士卒揮淚曰 不敢惜死 唯命是從 及城將隤 軍士死亡無幾人 皆殊死戰 無苟免之心 訥催有一奴 强力善射 或嘗語曰 小人而有..
취도 驟徒 沙梁人 奈麻聚福之子 史失其姓 兄弟三人 長夫果 仲驟徒 季逼實 驟徒嘗出家 名道玉 居實際寺 太宗大王時 百濟來伐助川城 大王興師出戰 未決 於是道玉語其徒曰 吾聞爲僧者 上則精術業以復性 次則起道用以益他 我形似桑門而已 無一善可取 不如從軍殺身以報國 脫法衣著戎服 改名曰驟徒 意謂馳驟而爲徒也 乃詣兵部 請屬三千幢 遂隨軍赴敵場 及旗鼓相當 持槍劍突陣 力鬪 殺賊數人而死 後咸亨二年辛未 文武大王發兵 使踐百濟邊地之禾 遂與百濟人戰於能津之南 時夫果以幢主戰死 論功第一 文明元年甲申 高句麗殘賊據報德城而叛 神文大王命將討之 以逼實爲貴幢弟監 臨行 謂其婦曰 吾二兄旣死於王事 名垂不朽 吾雖不肖 何得畏死而苟存乎 今日與爾生離 終是死別也 好住無傷 及對陣 獨出奮擊 斬殺數十人而死 大王聞之 流涕嘆曰 驟徒知死所 而激昆弟之心 夫果ㆍ逼實 亦能勇於義 不顧其身 不其壯..
소나 素那(或云金川) 白城郡蛇山入也 其父沈那(或云煌川) 膂力過人 身輕且捷 蛇山境與百濟相錯 故互相寇擊無虛月 沈那每出戰 所向無堅陳 仁平中 白城郡出兵 往抄百濟邊邑 百濟出精兵急擊之 我士卒亂退 沈那獨立拔劍 怒目大叱 斬殺數十餘人 賊懼不敢當 遂引兵而走 百濟人指沈那曰 新羅飛將 因相謂曰 沈那尙生 莫近白城 素那雄豪 有父風 百濟滅後 漢州都督都儒公請大王 遷素那於阿達城 俾禦北鄙 上元二年乙亥春 阿達城太守級湌漢宣敎民 以某日齊出種麻 不得違令 靺鞨諜者認之 歸告其酋長 至其日 百姓皆出城在田 靺鞨僭師 猝入城 剽掠一城 老幼狼狽 不知所爲 素那奮刃向賊 大呼曰 爾等知新羅有沈那之子素那乎 固不畏死以圖生 欲鬪者曷不來耶 遂憤怒突賊 賊不敢迫 但向射之 素那亦射 飛矢如蜂 自辰至酉 素那身矢如 猬遂倒而死 素那妻 加林郡良家女子 初 素那以阿達城鄰敵國 獨行 留其妻而在..
해론 奚論 牟梁人也 其父讚德有勇志英節 名高一時 建福二十七年庚午 眞平大王選爲椵岑城縣令 明年辛未冬十月 百濟大發兵來 攻椵岑城一百餘日 眞平王命將 以上州ㆍ下州ㆍ新州之兵救之 遂往與百濟人戰 不克引還 讚德憤恨之 謂士卒曰 三州軍帥見敵强不進 城危不救 是無義也 與其無義而生 不若有義而死 乃激昻奮勵 且戰且守 以至粮盡水竭 而猶食屍飮尿 力戰不怠 至春正月 人旣疲 城將破 勢不可復完 乃仰天大呼曰 吾王委我以一城 而不能全 爲敵所敗 願死爲大厲 喫盡百濟人 以復此城 遂攘臂瞋目 走觸槐樹而死 於是城陷 軍士皆降 奚論年二十餘歲 以父功爲大奈麻 至建福三十五年戊寅 王命奚論爲金山幢主 與漢山州都督邊品興師 襲椵岑城取之 百濟聞之 擧兵來.奚論等逆之 兵旣相交 奚論謂諸將曰 昔吳父殞身於此 我今亦與百濟人戰於此 是我死日也 遂以短兵赴敵 殺數人而死 王聞之爲流涕 贈卹其家甚厚 時人..
설총 薛聰 字聰智 祖談捺奈麻 父元曉 初爲桑門 掩該佛書 旣而返本 自號小性居士 聰 性明銳 生知道待(待 趙炳舜本作術) 以方言讀九經 訓導後生 至今學者宗之 又能屬文 而世無傳者 但今南地 或有聰所製碑銘 文字缺落不可讀 竟不知其何如也 神文大王 以仲夏之月 處高明之室 顧謂聰曰 今日宿雨初歇 薰風微涼 雖有珍饌哀音 不如高談善謔以舒伊鬱 吾子必有異聞 蓋爲我陳之 聰曰 唯 臣聞昔花王之始來也 植之以香園 護之以翠幕 當三春而發艶 凌百花而獨出 於是自邇及遐 艶艶之靈 夭夭之英 無不奔走上謁 唯恐不及 忽有一佳人 朱顔玉齒 鮮粧靚服 伶俜而來 綽約而前 曰妾履雪白之沙汀 對鏡淸之海 而沐春雨以去垢 快淸風而自適 其名曰薔薇 聞王之令德 期薦枕於香帷 王其容我乎 又有一丈夫 布衣韋帶 戴自持杖 龍鍾而步 傴僂而來 曰 僕在京城之外 居大道之旁 下臨蒼茫之野景 上倚嵯峨之山色 其名曰..
최치원 崔致遠 字孤雲(或云海雲) 王京沙粱部人也 史傳泯滅 不知其世系 致遠少精敏好學 至年十二 將隨海舶入唐求學 其父謂曰 十年不第 卽非吾子也 行矣勉之 致遠至唐 追師學問無怠 乾符元年甲午 禮部侍郞裵瓚下一擧及第 調授宣州溧水縣慰 考績爲承務郞侍御史內供奉 賜紫金魚袋 時黃巢叛 高騈爲諸道行營兵馬都統以討之 辟致遠爲從事 以委書記至任 其表狀書啓傳之之今 及年二十八歲 有歸寧之志 僖宗知之 光啓元年 使將詔來聘 留爲侍讀兼翰林學士守兵部侍郞知瑞書監〔趙炳舜本監下有事字〕 致遠自以西學多所得 及來將行己志 而衰季多疑忌. 不能容 出爲大山郡太守 唐昭宗景福二年 納旌節使兵部侍郞金處誨沒於海 卽差혜城郡太守金峻爲告秦使 時致遠爲富城郡太守 祗召爲賀正使 以比歲饑荒 因之盜賊交午 道梗不果行 其後致遠亦嘗奉使如唐 但不知其歲月耳 故其文集有上大師」侍中狀云 伏聞東海之外 有三國 其名..
강수 强首 中原京沙梁人也 父昔諦奈麻 其母夢見人有角 而妊身 乃生 頭後有高骨 昔諦以兒就當時所謂賢者 問曰 此兒頭骨如此何也 答曰 吾聞之伏羲虎形 女媧蛇身 神農牛頭 皐陶馬口 則聖賢同類 而其相亦有不凡者 叉觀兒首有黶子 於相法面黶無好 頭黶無惡 則此必奇物乎 父還謂其妻曰 爾子非常兒也 好養育之 當作將來之 國士也 及壯自知讀書 通曉義理 父欲觀其志 問曰 爾學佛乎 學儒乎 對曰 愚聞之佛世外敎也 愚人間人 安用學佛爲 願學儒者之道 父曰 從爾所好 遂就師讀孝經ㆍ曲禮ㆍ爾雅ㆍ文選 所聞雖淺近 而所得愈高遠 魁然爲一時之傑 遂入仕 歷官爲時聞人 强首常與釜谷冶家之女野合〔常 當作嘗〕 情好頗篤 及年二十歲 父母媒邑中之女有容行者 將妻之 强首辭不可以再娶 父怒曰 爾有時名 國人無不知 而以微者爲偶 不亦可恥乎 强首再拜曰 貧且賤 非所羞也 學道而不行之 誠所羞也 嘗聞古人之言 曰..
귀산 貴山 沙梁部人也 父武殷阿干 貴山少與部人箒項爲友 二人相謂曰 我等期與士君子遊 而不先正心修身 則恐不免於招辱 蓋聞道於賢者之側乎 時圓光法師入隋遊學 還居加悉寺 爲時人所尊禮 貴山等詣門 摳衣進告曰 俗士顓蒙 無所知識 願賜一言 以爲終身之誡 法師曰 佛戒有菩薩戒 其別有十 若等爲人臣子 恐不能堪 今有世俗五戒 一曰事君以忠 二曰事親以孝 三曰交友以信 四曰臨戰無退 五曰殺生有擇 若等行之無忽 貴山等曰 他則旣受命矣 所謂殺生有擇 獨未曉也 師曰 六齋日春夏月不殺 是擇時也 不殺使畜 謂馬牛鷄犬 不殺細物 謂肉不足一臠 是擇物也 如此唯其所用 不求多殺 此可謂世俗之善戒也 貴山等曰 自今已後 奉以周旋 不敢失墜 眞平王建福十九年壬戌秋八月 百濟大發兵 來圍阿莫(一作暮)城 王使將軍波珍干乾品ㆍ武梨屈伊梨伐ㆍ級于武殷ㆍ比梨耶等 領兵拒之ㆍ貴山ㆍ추項 幷以少監赴焉 百濟敗 退於泉..
박제상 朴堤上(或云毛末) 始祖赫居世之後 婆娑尼師今五世孫 祖阿道葛文王 父勿品波珍湌 堤上仕爲歃良州干 先是實聖王元年壬寅 與倭國講和 倭王請以奈勿王之子未斯欣爲質 王嘗恨奈勿王使己質於高句麗 思有以釋憾於其子 故不拒而遣之 又十一年壬子 高句麗亦欲得未斯欣之兄卜好爲質 大王又遣之 及訥祇王卽位 思得辯士往迎之 聞水酒村干伐寶靺ㆍ一利村干仇里迺ㆍ利伊村干波老三人有賢智 召問曰 吾弟二人質於倭麗二國 多年不還 兄弟之故 思念不能自止 願使生還 若之何而可 三人同對曰 臣等聞歃良州干堤上剛勇而有謀 可得以解殿下之憂 於是徵堤上使前 告三臣之言而請行 堤上對曰 臣雖愚不肖 敢不唯命祗承 遂以聘禮入高句麗 語王曰 臣聞交鄰國之道誠信而已 若交質子 則不及五覇 誠末世之事也 今寡君之愛弟在此 殆將十年 寡君以鶺鴒在原之意 永懷不已 若大王惠然歸之 則若九牛之落一毛 無所損也 而寡君之德大王也..
석우로 昔于老 奈解尼師今之子(或云角于水老之子也) 助賁王二年七月 以伊湌爲大將軍 出討甘文國破之 以其地爲郡縣 四年七月 倭人來侵 于老逆戰於沙道 乘風縱火 焚賊戰艦 賊溺死且盡 十五年正月 進爲舒弗耶〔耶 當作邯〕 兼知兵馬事 十六年 高句麗侵北邊 出擊之不克 退保馬頭柵 至夜士卒寒苦 于老躬行勞問 手燒薪櫵暖熱之 羣心感喜如夾纊 沾解王在位 沙梁伐國舊屬我 忽背而歸百濟 于老將兵往討滅之 七年癸酉 倭國使臣葛那古在館 于老主之 與客戱言 早晩以汝王爲鹽奴 王妃爲爨婦 倭王聞之怒 遣將軍于道朱君討我 大王出居于柚村 于老曰 今玆之患 由吾言之不愼 我其當之 遂抵倭軍 謂曰 前日之言戱之耳 豈意興師至於此耶 倭人不答 執之積柴置其上 燒殺之乃去 于老子幼弱不能步 人抱以騎而歸 後爲訖解尼師今 味鄒王時 倭國大臣來聘 于老妻請於國王 私饗倭使臣 及其泥醉 使壯士曳下庭焚之 以報前怨 ..
밀우 密友ㆍ紐由者 並高句麗人也 東川王二十年 魏幽州刺史毋丘儉 將兵來侵 陷丸都城 王出奔 將軍王頎追之 王欲奔南沃沮 至于竹嶺 軍士奔散殆盡 唯東部密友獨在側 謂王曰 今追兵甚迫 勢不可脫 臣請決死而禦之 王可遁矣 遂募死士 與之赴敵力戰 王僅得脫而去 依山谷 聚散卒自衛 謂曰 若有能取密友者 厚賞之 下部劉屋句前對曰 臣試往焉 遂於戰地 見密友伏地 乃負而至 王枕之以股 久而乃蘇 王間行轉輾 至南沃沮 魏軍追不止 王計窮勢屈 不知所爲 東部人紐由進曰 勢甚危迫 不可徒死 臣有愚計 請以飮食往犒魏軍 因伺隙刺殺彼將 若臣計得成 則王可舊擊決勝 王曰諾 紐由入魏軍詐降 曰 寡君獲罪於大國 逃至海濱 措躬無地矣 將以請降於陳前 歸死司寇 先遣小臣 致不腆之物 爲從者羞 魏將聞之 將受其降 紐由隱刀食器 進前拔刀 刺魏將胸 與之俱死 魏軍遂亂 王分軍爲三道急擊之 魏軍擾亂不能陳 遂自樂浪..
녹진 祿眞 姓與字未詳 乂秀奉一吉湌 祿眞二十三歲始仕 屢經內外官 至憲德大王十年戊戌 爲執事侍郞 十四年 國王無嗣子 以母弟秀宗爲儲貳 入月池宮 時忠恭角干爲上大等 坐政事堂 注擬內外官 退公感疾 召國醫診脈 曰病在心臟 須服龍齒湯 遂告暇三七日 杜門不見賓客 於是祿眞造而請見 門者拒焉 祿眞曰 下官非不知相公移疾謝客 須獻一言於左右 以開鬱悒之慮 故此來耳 若不見則不敢退也 門者再三復之 於是引見 祿眞進曰 伏聞寶體不調 得非早朝晩罷ㆍ蒙犯風露ㆍ 以傷榮衛之和ㆍ失支體之安乎 曰未至是也 但昏昏嘿嘿 精神不快耳 祿眞曰 然則公之病 不須藥石 不須針砭 可以至言高論 一攻而破之也 公將聞之乎 曰吾子不我遐遺 惠然光臨 願聽玉音 洗我胸(이병도본에는 月이 밑에 있음)臆 祿眞曰 彼梓人之爲室也 材大者爲梁柱 小者爲椽榱 偃者ㆍ植者 各安所施 然後大厦成焉 古者賢宰相之爲政也 又何異焉 ..
김후직 金后稷 智證王之曾孫 事眞平大王爲伊湌 轉兵部令 大王頗好田獵 后稷諫曰 古之王者 必一日萬機 深思遠慮 在右正士 容受直諫 孶孶矻矻 不敢逸豫 然後德政醇美 國家可保 今殿下日與狂夫獵士 放鷹犬逐雉兎 奔馳山野 不能自止 老子曰 馳騁田獵 令人心狂 書曰 內作色荒 外作禽荒 有一于此 未或不亡 由是觀之 內則蕩心 外則亡國 不可不省也 殿下其念之 王不從 又切諫 不見聽 後后稷疾病將死 謂其三子曰 吾爲人臣 不能匡救君惡 恐大王遊娛不已 以至於亡敗 是吾所憂也 雖死 必思有以悟君 須瘱吾骨於大王遊畋之路側 子等皆從之 他日王出行 半路有遠聲 若日莫去 王顧問聲何從來 從者告云 彼后稷伊湌之墓也 遂陳后稷臨死之言 大王산然流涕曰 夫子忠諫 死而不忘 其愛我也深矣 若終不改 其何顔於幽明之間耶 遂終身不復獵
설씨녀 아버지 군역을 대신하며 우여곡절 끝에 부부의 연을 맺게 된 가실의 이야기 설씨녀(薛氏女) 1화: 설씨 아버지의 군역을 대신하겠다고 가실이 부탁하다 薛氏女, 栗里民家女子也. 雖寒門單族, 而顔色端正, 志行脩整, 見者無不歆艶, 而不敢犯. 眞平王時, 其父年老, 番當防秋於正谷. 女以父衰病, 不忍遠別, 又恨女身不得侍行, 徒自愁悶. 沙梁部少年嘉實, 雖貧且窶, 而其養志貞男子也. 嘗悅美薛氏, 而不敢言. 聞薛氏憂父老而從軍, 遂請薛氏曰: “僕雖一懦夫, 而嘗以志氣自許, 願以不肖之身, 代嚴君之役.” 2화: 거울과 말을 주고받고 떠난 가실 薛氏甚喜, 入告於父, 父引見曰: “聞公欲代老人之行, 不勝喜懼, 思所以報之. 若公不以愚陋見棄, 願薦幼女子, 以奉箕箒.” 嘉實再拜曰: “非敢望也, 是所願焉.” 於是, 嘉實退而請期. 薛氏曰:..
3화: 지조를 지킨 설씨, 그리고 그녀를 그리며 버틴 가실 會國有故, 不使人交代, 淹六年未還. 父謂女曰: “始以三年爲期, 今旣踰矣. 可歸于他族矣.” 薛氏曰: “向, 以安親, 故强與嘉實約. 嘉實信之, 故從軍累年, 飢寒辛苦. 況迫賊境, 手不釋兵, 如近虎口, 恒恐見咥. 而棄信食言, 豈人情乎? 終不敢從父之命, 請無復言.” 其父老且耄, 以其女壯而無伉儷, 欲强嫁之, 潛約婚於里人. 旣定日引其人. 薛氏固拒, 密圖遁去而未果. 至廐, 見嘉實所留馬, 太息流淚.於是, 嘉實代來, 形骸枯槁, 衣裳藍縷, 室人不知, 謂爲別人. 嘉實直前, 以破鏡投之, 薛氏得之呼泣, 父及室人失喜, 遂約異日相會, 與之偕老. 『三國史記』 卷48 「列傳」 해석會國有故, 不使人交代, 나라에 연고가 있어 사람을 시켜 교대하지 못했기에 淹六年未還. 6년을 머물며..
2화: 거울과 말을 주고받고 떠난 가실 薛氏甚喜, 入告於父, 父引見曰: “聞公欲代老人之行, 不勝喜懼, 思所以報之. 若公不以愚陋見棄, 願薦幼女子, 以奉箕箒.” 嘉實再拜曰: “非敢望也, 是所願焉.” 於是, 嘉實退而請期. 薛氏曰: “婚姻人之大倫, 不可以倉猝. 妾旣以心許, 有死無易, 願君赴防, 交代而歸, 然後卜日成禮, 未晩也.” 乃取鏡分半, 各執一片云, “此所以爲信, 後日當合之.” 嘉實有一馬. 謂薛氏曰: “此天下良馬, 後必有用. 今我徒行, 無人爲養, 請留之, 以爲用耳.” 遂辭而行. 해석薛氏甚喜, 入告於父, 父引見曰: 설씨는 매우 기뻐하며 들어가 아버지에게 말하니 아버지가 가실을 끌어 보면서 말했다. “聞公欲代老人之行, 不勝喜懼, “공께서 저의 군역을 대신하려 한다고 들어 기쁨과 두려움을 이기지 못하겠으니 思所以..
1화: 설씨 아버지의 군역을 대신하겠다고 가실이 부탁하다 薛氏女, 栗里民家女子也. 雖寒門單族, 而顔色端正, 志行脩整, 見者無不歆艶, 而不敢犯. 眞平王時, 其父年老, 番當防秋於正谷. 女以父衰病, 不忍遠別, 又恨女身不得侍行, 徒自愁悶. 沙梁部少年嘉實, 雖貧且窶, 而其養志貞男子也. 嘗悅美薛氏, 而不敢言. 聞薛氏憂父老而從軍, 遂請薛氏曰: “僕雖一懦夫, 而嘗以志氣自許, 願以不肖之身, 代嚴君之役.” 해석薛氏女, 栗里民家女子也. 설씨녀는 율리 민가의 계집아이다. 雖寒門單族, 而顔色端正, 志行脩整, 비록 한미한 가문에 친척도 없었지만 안색이 단아하고 뜻과 행실이 곧아 見者無不歆艶, 而不敢犯. 보는 사람이 아리따움을 사랑하지 않음이 없었으나 감히 범하지도 못했다. 眞平王時, 其父年老, 番當防秋於正谷. 진평왕 시기에 아비..
회소곡(會蘇曲) 王旣定六部, 中分爲二, 使王女二人, 各率部內女子, 分朋造黨. 自秋七月旣望, 每日早集大部之庭績麻, 乙夜而罷, 至八月十五日, 考其功之多少, 負者置酒食, 以謝勝者. 於是, 歌舞百戱, 皆作謂之嘉俳. 是時, 負家一女子起舞, 歎曰: “會蘇會蘇.” 其音哀雅, 後人因其聲而作歌, 名會蘇曲. 해석王旣定六部, 中分爲二, 유리 니사금이 이미 육부를 정하고 가운데를 둘로 나누어 使王女二人, 各率部內女子, 分朋造黨. 왕녀 2명에게 각각 육부 안의 여자를 거느리고 벗을 나누고 무리를 짓도록 했다. 自秋七月旣望, 가을 7월 보름부터 每日早集大部之庭績麻, 乙夜而罷, 매일 일찍 대부(육부)【大: 아마도 六의 오기일 듯하다[恐六之誤]】의 뜰에 모여 저녁 9~11시 사이에 마치게 했고 至八月十五日, 考其功之多少, 8월 15..
간을 찾으러 떠난 거북이 이야기귀토지설(龜兎之說) 昔東海龍女病心, 醫言: “得兎肝合藥則可療也.” 然海中無兎, 不奈之何. 有一龜白龍王言: “吾能得之.” 遂登陸見兎, 言: “海中有一島, 淸泉白石, 茂林佳菓, 寒暑不能到, 鷹隼不能侵. 爾若得至, 可以安居無患.” 因負兎背上, 游行二三里許. 龜顧謂兎曰: “今龍女被病, 須兎肝爲藥, 故不憚勞, 負爾來耳.” 兎曰: “噫吾神明之後, 能出五藏, 洗而納之. 日者小覺心煩, 遂出肝心洗之, 暫置巖石之底. 聞爾甘言徑來, 肝尙在彼, 何不廻歸取肝, 則汝得所求. 吾雖無肝尙活, 豈不兩相宜哉.” 龜信之而還, 纔上岸, 兎脫入草中, 謂龜曰: “愚哉汝也, 豈有無肝而生者乎.” 龜憫黙而退. 해석昔東海龍女病心, 醫言: “得兎肝合藥則可療也.” 옛적 동해의 용녀가 마음에 병이 생겨 의원이 “토끼의 간을 ..
백성을 위한 정치로 존경을 받다 을파소(乙巴素) 乙巴素, 高句麗人也. 國川王時, 沛者於昇留ㆍ評者左可慮等, 皆以外戚擅權, 多行不義, 國人怨憤. 王怒欲誅之, 左可慮等謀反, 王誅竄之. 遂下令曰: “近者, 官以寵授, 位非德進, 毒流百姓, 動我王家, 此寡人不明所致也. 今汝四部, 各擧賢良在下者!” 於是四部共擧東部晏留. 王徵之, 委以國政, 晏留言於王曰: “微臣庸愚, 固不足以參大政. 四鴨淥谷左勿村乙巴素者, 琉璃王大臣乙素之孫也, 性質剛毅, 智慮淵深, 不見用於世, 力田自給. 大王若欲理國, 非此人則不可.” 王遣使以卑辭重禮聘之, 拜中畏大夫, 加爵爲于台, 謂曰: “孤叨承先業, 處臣民之上, 德薄材短, 未濟於理. 先生藏用晦明, 窮處草澤者久矣. 今不我棄, 幡然而來, 非獨孤之喜幸, 社稷生民之福也. 請安承敎, 公其盡心.” 巴素意雖許國,..
물계자, 수많은 전공을 세웠음에도 은둔하다 勿稽子, 奈解尼師今時人也. 家世平微, 爲人倜儻, 少有壯志. 時八浦上國, 同謀伐阿羅國, 阿羅使來請救, 尼師今使王孫㮈音, 率近郡. 及六部軍往救, 遂敗八國兵. 是役也, 勿稽子有大功, 以見憎於王孫, 故不記其功. 或謂勿稽子曰: “子之功莫大, 而不見錄, 怨乎?” 曰: “何怨之有.” 或曰: “盍聞之於王?” 勿稽子曰: “矜功求名, 志士所不爲也. 但當勵志, 以待後時而已.” 後三年, 骨浦ㆍ柒浦ㆍ古史浦三國人, 來攻竭火城, 王率兵出救, 大敗三國之師. 勿稽子斬獲數十餘級, 及其論功, 又無所得. 乃語其婦曰: “嘗聞爲臣之道, 見危則致命, 臨難則忘身. 前日浦上竭火之役, 可謂危且難矣. 而不能以致命忘身聞於人, 將何面目以出市朝乎.” 遂被髮携琴, 入師彘山, 不反. 해석 勿稽子, 奈解尼師今時人也. 물..
金后稷傳 金后稷智證王之曾孫事眞平大王爲伊飱轉兵部令大王頗好田獵后稷諫曰古之王者必一日萬機深思遠慮左右正士容受直諫孜孜矻矻不敢逸豫然後德政醇美國家可保今殿下日與狂夫獵士放鷹犬逐雉免奔馳山野不能自止老子曰馳騁田獵令人心狂書曰內作色荒外作禽荒有一於此未或不亡田此觀之內則蕩心外則亡國不可不省也殿下其念之王不從又切諫不見聽後后稷疾病將死謂其三子曰吾爲人臣不能匡救君惡恐大王遊娛不已以至於亡敗是吾所憂也雖死必思有以悟君須瘞吾骨於大王遊畋之路側子等皆從之他日王出行半路有遠聲若曰莫去王顧問聲何從來從者告云彼后稷伊飱之墓也遂陳后稷臨死之言大王潸然流涕曰夫子忠諫死而不忘其愛我也深矣若終不改其何顔立於幽明之間耶遂終身不復獵
都彌, 百濟人也. 雖編戶小民, 而頗知義理. 其妻美麗, 亦有節行, 爲時人所稱. 蓋婁王聞之, 召都彌與語曰: “凡婦人之德, 雖以貞潔爲先. 若在幽昏無人之處, 誘之以巧言, 則能不動心者, 鮮矣乎.” 對曰: “人之情不可測也, 而若臣之妻者, 雖死無貳者也.” 王欲試之, 留都彌以事. 使一近臣, 假王衣服馬從, 夜抵其家, 使人先報王來, 謂其妻曰: “我久聞爾好, 與都彌博得之, 來日入爾爲宮人. 自此後, 爾身吾所有也.” 遂將亂之. 妻曰: “國王無妄語, 吾敢不順. 請大王先入室, 吾更衣乃進.” 退而雜飾一婢子薦之. 王後知見欺, 大怒, 誣都彌以罪, 矐其兩眸子. 使人牽出之, 置小船, 泛之河上. 遂引其婦, 强欲淫之. 婦曰: “今良人已失, 單獨一身, 不能自持, 況爲王御, 豈敢相違? 今以月經, 渾身汙穢. 請俟他日薰浴而後來.” 王信而許之. 婦便逃..
평강공주와 온달의 사랑 온달(溫達) 溫達, 高句麗平岡王時人也. 容貌龍鍾可笑, 中心則𣈑然(𣈑 恐作曄). 家甚貧, 常乞食以養母, 破衫弊履, 往來於市井間, 時人目之爲愚溫達. 平岡王少女兒好啼, 王戱曰: “汝常啼聒我耳, 長必不得爲士大夫妻, 當歸之愚溫達.” 王每言之. 及女年二八, 欲下嫁於上部高氏, 公主對曰: “大王常語, 汝必爲溫達之婦, 今何故改前言乎? 匹夫猶不欲食言, 況至尊乎? 故曰: ‘王者無戱言’, 今大王之命謬矣, 妾不敢祗承.” 王怒曰: “汝不從我敎, 則固不得爲吾女也, 安用同居? 宜從汝所適矣!” 於是公主以寶釧數十枚繫肘後, 出宮獨行. 路遇一人, 問溫達之家, 乃行至其家, 見盲老母, 近前拜, 問其子所在. 老母對曰: “吾子貧且陋, 非貴人之所可近. 今聞子之臭, 芬馥異常; 接子之手, 柔滑如綿, 必天下之貴人也, 因誰之侜以至於..
거문고로 방아소리를 내어 명절을 보내다 백결선생(百結先生) 百結先生, 不知何許人. 居狼山下, 家極貧, 衣百結若懸鶉, 時人號爲東里百結先生. 嘗慕榮啓期之爲人, 以琴自隨, 凡喜怒悲歡不平之事, 皆以琴宣之. 歲將暮, 鄰里舂粟, 其妻聞杵聲曰: “人皆有粟舂之, 我獨無焉, 何以卒歲?” 先生仰天嘆曰: “夫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 其來也不可拒, 其往也不可追, 汝何償乎? 吾爲汝作杵聲以慰之.” 乃鼓琴作杵聲, 世傳之名爲碓樂. 해석 百結先生, 不知何許人. 백결선생은 어떤 사람인지 모른다. 居狼山下, 家極貧, 낭산(狼山)【경상북도 경주시 보문동에 있는 신라 유적 지구. 낭산은 실성왕 12년(413)부터 ‘신유림(神遊林)’이라 불리며 성스러운 산으로 여겨졌다】 아래에 살았는데 집이 몹시 가난하여 衣百結若懸鶉, 時人號爲東里百結先生. 갈가..
금와왕 아들들의 살해위협에서 벗어난 주몽 金蛙有七子, 常與朱蒙遊戱, 其伎能皆不及朱蒙. 其長子帶素, 言於王曰: “朱蒙非人所生. 其爲人也勇, 若不早圖, 恐有後患, 請除之.” 王不聽. 使之養馬, 朱蒙知其駿者, 而減食令瘦, 駑者善養令肥. 王以肥者自乘, 瘦者給朱蒙. 後獵于野, 以朱蒙善射, 與其矢小, 而朱蒙殪獸甚多. 王子及諸臣, 又謀殺之. 朱蒙母陰知之, 告曰: “國人將害汝, 以汝才略, 何往而不可, 與其遲留而受辱, 不若遠適以有爲.” 朱蒙乃與鳥伊ㆍ摩離ㆍ陜父等三人爲友(鳥 下文及遺事竝作烏), 行至淹淲(㴲)水(一名蓋斯水 在今鴨綠東北), 欲渡無梁. 恐爲追兵所迫, 告水曰: “我是天帝子, 河伯外孫, 今日逃走, 追者垂及, 如何?” 於是, 魚鼈浮出成橋, 朱蒙得渡, 魚鼈乃解, 追騎不得渡. 해석 金蛙有七子, 常與朱蒙遊戱, 금와왕에겐 일..
낙랑공주와 호동왕자 十五年 春三月 黜大臣仇都-逸苟-焚求等三人爲庶人 此三人爲沸流部長 資貪鄙 奪人妻妾-于馬-財貨 恣其所欲(恣 舊本作忽 訛刻也) 有不與者 卽鞭之 人皆忿怨 王聞之慾殺之 以東明舊臣 不忍致極法 黜退而已 遂使南部使者鄒殼素 代爲部長 殼素旣上任 別作大室以處 以仇都等罪人 不令升堂 仇都等詣前 告曰 吾儕小人 故犯王法 不勝愧悔 願公赦過 以令自新 則死無恨矣 殼素引上之 共坐曰 人不能無過 過而能改 則善莫大焉 乃與之爲友 仇都等感愧 不復爲惡 王聞之曰 殼素不用威嚴 能以智懲惡 可謂能矣 賜姓日大室氏 夏四月, 王子好童, 遊於沃沮. 樂浪王崔理, 出行, 因見之問曰: “觀君顔色, 非常人, 豈非北國神王之子乎?” 遂同歸, 以女妻之.後好童還國, 潛遣人, 告崔氏女曰: “若能入而國武庫, 割破鼓角則我以禮迎; 不然則否.” 先是 樂浪有鼓角 若有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