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管夷吾 (1016)
건빵이랑 놀자
15. 必明其一, 必明其將, 必明其政, 必明其士. 四者備, 則以治擊亂, 以成擊敗.
14. 器成于僇, 敎行于鈔. 動靜不記, 行止無量. 戒審四時以別息, 異出入以兩易, 明養生以解固, 審取與以總之. 一會諸侯, 令曰: 非玄帝之命, 毋有一日之師役. 再會諸侯, 令曰: 養孤老, 食常疾, 收孤寡. 三會諸侯, 令曰: 田租百取五, 巿賦百取二, 關賦百取一, 毋乏耕織之器. 四會諸侯, 令曰: 修道路, 偕度量, 一稱數, 毋征藪澤以時禁發之. 五會諸侯, 令曰: 修春秋冬夏之常祭, 食天壤山川之故祀, 必以時. 六會諸侯, 令曰: 以爾壤生物共玄官, 請四輔將以祀上帝. 七會諸侯, 令曰: 官處四體而無禮者, 流之焉莠命. 八會諸侯, 令曰: 立四義而無議者, 尙之于玄官, 聽于三公. 九會諸侯, 令曰, 以爾封內之財物, 國之所有爲幣. 九會大令焉出, 常至. 千里之外, 二千里之內, 諸侯三年而朝, 習命; 二年, 三卿使四輔; 一年正月朔日, 令大夫來..
13. 聽于鈔故能聞無極, 視于新故能見未形, 思於濬故能知未始, 發于驚故能至無量, 動于昌故能得其寶, 立于謀故能實不可故也. 器成敎守, 則不遠道里; 號審敎施, 則不險山河; 博一純固, 則獨行而無敵; 愼號審章, 則其攻不待權與. 明必勝則慈者勇, 器無方則愚者智, 攻不守則拙者巧, 數也.
12. 必得文威武, 官習勝之務. 時因勝之終, 無方勝之幾, 行義勝之理, 名實勝之急, 時分勝之事, 察伐勝之行, 備具勝之原, 無象勝之本. 定獨威勝, 定計財勝, 定知聞勝, 定選士勝, 定制祿勝, 定方用勝, 定綸理勝, 定死生勝, 定成敗勝, 定依奇勝, 定實虛勝, 定盛衰勝. 擧機誠要, 則敵不量; 用利至誠, 則敵不校. 明名章實, 則士死節; 奇擧發不意, 則士歡用. 交物因方, 則械器備; 因能利備, 則求必得. 執務明本則士不偸; 備具無常, 無方應也.
11. 冬地秋政霧, 行夏政雷, 行春政烝泄. 十二始寒, 盡刑. 十二小楡, 賜予. 十二中寒, 收聚. 十二中楡, 大收. 十二寒, 至靜. 十二大寒之陰, 十二大寒終, 三寒同事. 六行時節, 君服黑色, 味鹹味, 聽徵聲, 治陰氣, 用六數, 飮于黑後之井, 以鱗獸之火爨. 藏慈厚, 行薄純, 坦氣修通, 凡物開靜, 形生理.
10. 九本搏大, 人主之守也; 八分有職, 卿相之守也; 七官飾勝備威, 將軍之守也; 六紀審密, 賢人之守也; 五紀不解, 庶人之守也. 動而無不從, 靜而無不同. 治亂之本三, 卑尊之交四, 富貧之終五, 盛衰之紀六, 安危之機七, 强弱之應八, 存亡之數九, 練之以散群傰署, 凡數財署. 殺僇以聚財, 勸勉以選衆, 使二分具本. 發善必審于密, 執威必明于中. 此居圖方中. 右『中方本圖』
9. 通之以道, 畜之以惠, 親之以仁, 養之以義, 報之以德, 結之以信, 接之以禮, 和之以樂, 期之以事, 攻之以言, 發之以力, 威之以誠. 一擧而上下得終, 再擧而民無不從, 三擧而地辟散成, 四擧而農佚粟十, 五擧而務輕金九, 六擧而絜知事變, 七擧而內外爲用, 八擧而勝行威立, 九擧而帝事成形.
8. 率常至命, 尊賢授德則帝; 身仁行義, 服忠用信則王; 審謀章禮, 選士利械則霸; 定生處死, 謹賢修伍則衆; 信賞審罰, 爵材祿能則强; 計凡付終, 務本飾末則富; 明法審數, 立常備能則治; 同異分官則安.
7. 旗物尙赤, 兵尙戟, 刑則燒交疆郊.
6. 定府官, 明名分, 而審責于群臣有司, 則下不乘上, 賤不乘貴. 法立數得, 而無比周之民, 則上尊而下卑, 遠近不乖. 此居于圖南方方外. 右『南方本圖』
5. 夏行春政風, 行冬政落, 重則雨雹, 行秋政水. 十二小郢, 至德. 十二絶氣下, 下爵賞. 十二中郢, 賜與. 十二中絶. 收聚. 十二大暑至, 盡善. 十二中暑, 十二小暑終, 三暑同事. 七擧時節, 君服赤色, 味苦味, 聽羽聲, 治陽氣, 用七數, 飮于赤後之井, 以毛獸之火爨. 藏薄純, 行篤厚, 坦氣修通, 凡物開靜, 形生理.
4. 始乎無端, 卒乎無窮. 始乎無端, 道也; 卒乎無窮, 德也. 道不可量, 德不可數. 不可量, 則衆强不能圖; 不可數, 則爲詐不敢鄕. 兩者備施, 動靜有功.
3. 旗物尙白, 兵尙劍, 刑則紹昧斷絶,
2. 閒男女之畜, 修鄕里之什伍, 量委積之多寡, 定府官之計數, 養老弱而勿通, 信利害而無私. 此居于圖西方方外. 右『西方本圖』
1. 秋行夏政葉, 行春政華, 行冬政秏. 十二期風至, 戒秋事. 十二小卯, 薄百爵. 十二白露下, 收聚. 十二復理, 賜予. 十二始前節, 第賦事. 十二始卯, 合男女. 十二中卯, 十二下卯, 三卯同事. 九和時節, 君服白色, 味辛味, 聽商聲, 治濕氣, 用九數, 飮于白後之井, 以介蟲之火爨. 藏恭敬, 行搏銳, 坦氣修通, 凡物開靜, 形生理.
유관(幼官) 제팔(第八) 經言八 1. 若因, 處虛守靜, 人物則皇. 五和時節, 君服黃色, 味甘味, 聽宮聲, 治和氣, 用五數, 飮于黃後之井, 以倮獸之火爨, 藏溫濡, 行敺養, 坦氣修通. 凡物開靜, 形生理. 2. 率常至命, 尊賢授德則帝; 身仁行義, 服忠用信則王; 審謀章禮, 選士利械則霸; 定生處死, 謹賢修伍則衆; 信賞審罰, 爵材祿能則强; 計凡付終, 務本飾末則富; 明法審數, 立常備能則治; 同異分官則安. 3. 通之以道, 畜之以惠, 親之以仁, 養之以義, 報之以德, 結之以信, 接之以禮, 和之以樂, 期之以事, 攻之以言, 發之以力, 威之以誠. 一擧而上下得終, 再擧而民無不從, 三擧而地辟散成, 四擧而農佚粟十, 五擧而務輕金九, 六擧而絜知事變, 七擧而內外爲用, 八擧而勝行威立, 九擧而帝事成形. 4. 九本搏大, 人主之守也; 八分有職,..
27. 計緩急之事, 則危危而無難. 明于器械之利, 則涉難而不變, 察于先後之理, 則兵出而不困. 通于出入之度, 則深入而不危. 審于動靜之務, 則功得而無害也. 著于取與之分, 則得地而不執. 愼于號令之官, 則擧事而有功. 此居于圖北方方外. 右『北方副圖』
26. 察數而知治, 審器而識勝, 明謀而適勝, 通德而天下定. 定宗廟, 育男女, 官四分, 則可以立威行德, 制法儀, 出號令. 至善之爲兵也, 非地是求也, 罰人是君也. 立義而加之以勝, 至威而實之以德, 守之而後修勝, 心焚海內. 民之所利立之, 所害除之, 則民人從; 立爲六千里之侯, 則大人從; 使國君得其治, 則人君從; 會請命于天, 地知氣和, 則生物從.
25. 旗物尙黑, 兵尙脅盾, 刑則游仰灌流.
24. 器成于僇, 敎行于鈔. 動靜不記, 行止無量. 戒審四時以別息, 異出入以兩易, 明養生以解固, 審取與以總之. 一會諸侯, 令曰: 非玄帝之命, 毋有一日之師役. 再會諸侯, 令曰: 養孤老, 食常疾, 收孤寡. 三會諸侯, 令曰: 田租百取五, 巿賦百取二, 關賦百取一, 毋乏耕織之器. 四會諸侯, 令曰: 修道路, 偕度量, 一稱數, 毋征藪澤以時禁發之. 五會諸侯, 令曰: 修春秋冬夏之常祭, 食天壤山川之故祀, 必以時. 六會諸侯, 令曰: 以爾壤生物共玄官, 請四輔將以祀上帝. 七會諸侯, 令曰: 官處四體而無禮者, 流之焉莠命. 八會諸侯, 令曰: 立四義而無議者, 尙之于玄官, 聽于三公. 九會諸侯, 令曰, 以爾封內之財物, 國之所有爲幣. 九會大令焉出, 常至. 千里之外, 二千里之內, 諸侯三年而朝, 習命; 二年, 三卿使四輔; 一年正月朔日, 令大夫來..
23. 冬地秋政霧, 行夏政雷, 行春政烝泄. 十二始寒, 盡刑. 十二小楡, 賜予. 十二中寒, 收聚. 十二中楡, 大收. 十二寒, 至靜. 十二大寒之陰, 十二大寒終, 三寒同事. 六行時節, 君服黑色, 味鹹味, 聽徵聲, 治陰氣, 用六數, 飮于黑後之井, 以鱗獸之火爨. 藏慈厚, 行薄純, 坦氣修通, 凡物開靜, 形生理.
22. 畜之以道, 養之以德. 畜之以道則民和, 養之以德則民合. 和合故能習, 習故能偕, 偕習以悉, 莫之能傷也. 此居于圖西方方外. 右『西方副圖』
21. 始乎無端, 卒乎無窮. 始乎無端, 道也; 卒乎無窮, 德也. 道不可量, 德不可數. 不可量, 則衆强不能圖; 不可數, 則爲詐不敢鄕. 兩者備施, 動靜有功.
20. 旗物尙白, 兵尙劍, 刑則紹昧斷絶,
19. 閒男女之畜, 修鄕里之什伍, 量委積之多寡, 定府官之計數, 養老弱而勿通, 信利害而無私. 此居于圖西方方外. 右『西方本圖』
18. 秋行夏政葉, 行春政華, 行冬政秏. 十二期風至, 戒秋事. 十二小卯, 薄百爵. 十二白露下, 收聚. 十二復理, 賜予. 十二始前節, 第賦事. 十二始卯, 合男女. 十二中卯, 十二下卯, 三卯同事. 九和時節, 君服白色, 味辛味, 聽商聲, 治濕氣, 用九數, 飮于白後之井, 以介蟲之火爨. 藏恭敬, 行搏銳, 坦氣修通, 凡物開靜, 形生理.
17. 數戰則士疲, 數勝則君驕; 驕君使疲民, 則危國. 至善不戰, 其次一之. 大勝者, 積衆勝而無非義者焉, 可以爲大勝. 大勝, 無不勝也. 此居于圖南方方外. 右『南方副圖』
16. 必明其一, 必明其將, 必明其政, 必明其士. 四者備, 則以治擊亂, 以成擊敗.
15. 旗物尙赤, 兵尙戟, 刑則燒交疆郊.
14. 定府官, 明名分, 而審責于群臣有司, 則下不乘上, 賤不乘貴. 法立數得, 而無比周之民, 則上尊而下卑, 遠近不乖. 此居于圖南方方外. 右『南方本圖』
13. 夏行春政風, 行冬政落, 重則雨雹, 行秋政水. 十二小郢, 至德. 十二絶氣下, 下爵賞. 十二中郢, 賜與. 十二中絶. 收聚. 十二大暑至, 盡善. 十二中暑, 十二小暑終, 三暑同事. 七擧時節, 君服赤色, 味苦味, 聽羽聲, 治陽氣, 用七數, 飮于赤後之井, 以毛獸之火爨. 藏薄純, 行篤厚, 坦氣修通, 凡物開靜, 形生理.
12. 四機不明, 不過九日而游兵驚軍; 障塞不審, 不過八日而外賊得間; 由守不愼, 不過七日而內有讒謀; 詭禁不修, 不過六日而竊盜者起; 死亡不食, 不過四日而軍財在敵. 此居于圖東方方外. 右『東方副圖』
11. 器成不守經不知, 敎習不著發不意. 經不知, 故莫之能圉; 發不意, 故莫之能應. 莫之能應, 故全勝而無害; 莫之能圉, 故必勝而無敵.
10. 旗物尙靑, 兵尙矛, 刑則交寒害釱.
9. 合內空周外, 强國爲圈, 弱國爲屬. 動而無不從, 靜而無不同. 擧發以禮, 時禮必得. 和好不基, 貴賤無司, 事變日至. 此居于圖東方方外. 右『東方本圖』
8. 春行冬政肅, 行秋政雷, 行夏政則閹. 十二地氣發, 戒春事. 十二小卯, 出耕. 十二天氣下, 賜與. 十二義氣至, 修門閭. 十二淸明, 發禁. 十二始卯, 合男女. 十二中卯, 十二下卯, 三卯同事. 八擧時節, 君服靑色, 味酸味, 聽角聲, 治燥氣, 用八數, 飮于靑後之井, 以羽獸之火爨. 藏不忍, 行敺養, 坦氣修通, 凡物開靜, 形生理.
7. 動愼十號, 明審九章, 飾習十器, 善習五官, 謹修三官. 必設常主, 計必先定. 求天下之精材, 論百工之銳器, 器成角試否臧. 收天下之豪傑, 有天下之稱材, 說行若風雨, 發如雷電. 此居于圖方中. 右『中方副圖』
6. 聽于鈔故能聞無極, 視于新故能見未形, 思於濬故能知未始, 發于驚故能至無量, 動于昌故能得其寶, 立于謀故能實不可故也. 器成敎守, 則不遠道里; 號審敎施, 則不險山河; 博一純固, 則獨行而無敵; 愼號審章, 則其攻不待權與. 明必勝則慈者勇, 器無方則愚者智, 攻不守則拙者巧, 數也.
5. 必得文威武, 官習勝之務. 時因勝之終, 無方勝之幾, 行義勝之理, 名實勝之急, 時分勝之事, 察伐勝之行, 備具勝之原, 無象勝之本. 定獨威勝, 定計財勝, 定知聞勝, 定選士勝, 定制祿勝, 定方用勝, 定綸理勝, 定死生勝, 定成敗勝, 定依奇勝, 定實虛勝, 定盛衰勝. 擧機誠要, 則敵不量; 用利至誠, 則敵不校. 明名章實, 則士死節; 奇擧發不意, 則士歡用. 交物因方, 則械器備; 因能利備, 則求必得. 執務明本則士不偸; 備具無常, 無方應也.
4. 九本搏大, 人主之守也; 八分有職, 卿相之守也; 七官飾勝備威, 將軍之守也; 六紀審密, 賢人之守也; 五紀不解, 庶人之守也. 動而無不從, 靜而無不同. 治亂之本三, 卑尊之交四, 富貧之終五, 盛衰之紀六, 安危之機七, 强弱之應八, 存亡之數九, 練之以散群傰署, 凡數財署. 殺僇以聚財, 勸勉以選衆, 使二分具本. 發善必審于密, 執威必明于中. 此居圖方中. 右『中方本圖』
3. 通之以道, 畜之以惠, 親之以仁, 養之以義, 報之以德, 結之以信, 接之以禮, 和之以樂, 期之以事, 攻之以言, 發之以力, 威之以誠. 一擧而上下得終, 再擧而民無不從, 三擧而地辟散成, 四擧而農佚粟十, 五擧而務輕金九, 六擧而絜知事變, 七擧而內外爲用, 八擧而勝行威立, 九擧而帝事成形.
2. 率常至命, 尊賢授德則帝; 身仁行義, 服忠用信則王; 審謀章禮, 選士利械則霸; 定生處死, 謹賢修伍則衆; 信賞審罰, 爵材祿能則强; 計凡付終, 務本飾末則富; 明法審數, 立常備能則治; 同異分官則安.
1. 若因, 處虛守靜, 人物則皇. 五和時節, 君服黃色, 味甘味, 聽宮聲, 治和氣, 用五數, 飮于黃後之井, 以倮獸之火爨, 藏溫濡, 行敺養, 坦氣修通. 凡物開靜, 形生理.
판법(版法) 제칠(第七) 經言七 1. 凡將立事, 正彼天植, 風雨無違, 遠近高下, 各得其嗣. 三經旣飭, 君乃有國. 2. 喜無以賞, 怒無以殺. 喜以賞, 怒以殺, 怨乃起, 令乃廢. 驟令不行, 民心乃外. 外之有徒, 禍乃始身. 衆之所忿, 置不能圖. 擧所美必觀其所終, 廢所惡必計其所窮. 慶勉敦敬以顯之, 富祿有功以勸之, 爵貴有名以休之, 兼愛無遺, 是謂君心. 必先順敎, 萬民鄕風; 旦暮利之, 衆乃勝任. 3. 取人以己, 成事以質. 審用財, 愼施報, 察稱量, 故用財不可以嗇, 用力不可以苦. 用財嗇則費, 用力苦則勞. 民不足, 令乃辱; 民苦殃, 令不行. 施報不得, 禍乃始昌; 禍昌不寤, 民乃自圖. 4. 正法直度, 罪殺不赦, 殺僇必信, 民畏而懼. 武威旣明, 令不再行. 頓卒怠倦以辱之, 罰罪宥過以懲之, 殺僇犯禁以振之. 植固不動, 倚邪乃恐..
5. 法天合德, 象法無親, 參于日月, 佐于四時. 悅在施, 有衆在廢私, 召遠在修近, 閉禍在除怨. 修長在乎任賢, 高安在乎同利.
4. 正法直度, 罪殺不赦, 殺僇必信, 民畏而懼. 武威旣明, 令不再行. 頓卒怠倦以辱之, 罰罪宥過以懲之, 殺僇犯禁以振之. 植固不動, 倚邪乃恐. 倚革邪化, 令往民移.
3. 取人以己, 成事以質. 審用財, 愼施報, 察稱量, 故用財不可以嗇, 用力不可以苦. 用財嗇則費, 用力苦則勞. 民不足, 令乃辱; 民苦殃, 令不行. 施報不得, 禍乃始昌; 禍昌不寤, 民乃自圖.
2. 喜無以賞, 怒無以殺. 喜以賞, 怒以殺, 怨乃起, 令乃廢. 驟令不行, 民心乃外. 外之有徒, 禍乃始身. 衆之所忿, 置不能圖. 擧所美必觀其所終, 廢所惡必計其所窮. 慶勉敦敬以顯之, 富祿有功以勸之, 爵貴有名以休之, 兼愛無遺, 是謂君心. 必先順敎, 萬民鄕風; 旦暮利之, 衆乃勝任.
1. 凡將立事, 正彼天植, 風雨無違, 遠近高下, 各得其嗣. 三經旣飭, 君乃有國.
9. 故有風雨之行, 故能不遠道里矣, 有飛鳥之擧, 故能不險山河矣; 有雷電之戰, 故能獨行而無敵矣; 有水旱之功, 故能攻國救邑; 有金城之守, 故能定宗廟, 育男女矣; 有一體之治, 故能出號令, 明憲法矣. 風雨之行者, 速也; 飛鳥之擧者, 輕也; 雷電之戰者, 士不齊也, 水旱之功者, 野不收, 耕不穫也; 金城之守者, 用貨財, 設耳目也; 一體之治者, 去奇說, 禁雕俗也. 不遠道里, 故能威絶域之民; 不險山河, 故能服恃固之國; 獨行無敵, 故令行而禁止; 故攻國救邑, 不恃權與之國, 故所指必聽. 定宗廟, 育男女, 天下莫之能傷, 然後可以有國; 制儀法, 出號令, 莫不嚮應, 然後可以治民一衆矣. 右『選陳』
8. 故事無備, 兵無主, 則不蚤知; 野不辟, 地無吏, 則無蓄積; 官無常, 下怨上, 而器械不功; 朝無政, 則賞罰不明, 賞罰不明, 則民幸生. 故蚤知敵人如獨行, 有蓄積則久而不匱, 器械功則伐而不費, 賞罰明則人不幸, 人不幸則勇士勸之. 故兵也者, 審于地圖, 謀十官日, 量蓄積, 齊勇士, 徧知天下, 審御機數, 兵主之事也.
7. 莫夫曲制時擧, 不失天時, 毋壙地利. 其數多少, 其要必出于計數. 故凡攻伐之爲道也. 計必先定于內, 然後兵出乎境. 計未定于內而兵出乎境, 是則戰之自勝, 攻之自毁也. 是故張軍而不能戰, 圍邑而不能攻, 得地而不能實, 三者見一焉, 則可破毁也. 故不明于敵人之政, 不能加也; 不明于敵人之情, 不可約也; 不明于敵人之將, 不先軍也; 不明于敵人之士, 不先陳也. 是故以衆擊寡, 以治擊亂, 以富擊貧, 以能擊不能, 以敎卒, 練士擊敺衆, 白徒. 故十戰十勝, 百戰百勝.
6. 王道非廢也, 而天下莫敢窺者, 王者之正也; 衡庫者, 天子之禮也. 是故器成卒選, 則士知勝矣. 徧知天下, 審御機數, 則獨行而無敵矣. 所愛之國, 而獨利之, 所惡之國, 而獨害之, 則令行禁止, 是以聖王貴之. 勝一而服百, 則天下畏之矣; 立少而觀多, 則天下懷之矣; 罰有罪, 賞有功, 則天下從之矣. 故聚天下之精財, 論百工之銳器, 春秋角試以練, 精銳爲右. 成器不課不用, 不試不藏, 收天下之豪傑, 有天下之駿雄, 故擧之如飛鳥, 動之如雷電, 發之如風雨, 莫當其前, 莫害其後, 獨出獨入, 莫敢禁圉. 成功立事, 必順于禮義, 故不禮不勝天下, 不義不勝人. 故賢知之君, 必立于勝地, 故正天下而莫之敢御也. 右『爲兵之數』
5. 爲兵之數, 存乎聚財, 而財無敵; 存乎論工, 而工無敵; 存乎制器, 而器無敵; 存乎選士, 而士無敵; 存乎政敎, 而政敎無敵; 存乎服習, 而服習無敵; 存乎徧知天下, 而徧知天下無敵; 存乎明于機數, 而明于機數無敵. 故兵未出境, 而無敵者八. 是以欲正天下, 財不蓋天下, 不能正天下; 財蓋天下, 而工不蓋天下, 不能正天下; 工蓋天下, 而器不蓋天下, 不能正天下; 器蓋天下, 而士不蓋天下, 不能正天下; 士蓋天下, 而敎不蓋天下, 不能正天下; 敎蓋天下, 而習不蓋天下, 不能正天下; 習蓋天下, 而不徧知天下, 不能正天下; 徧知天下, 而不明于機數, 不能正天下. 故明于機數者, 用兵之勢也. 大者時也, 小者計也.
4. 世主所貴者, 寶也; 所親者, 戚也; 所愛者, 民也; 所重者, 爵祿也. 亡君則不然, 致所貴, 非寶也, 致所親, 非戚也; 致所愛, 非民也; 致所重, 非爵祿也. 故不爲重寶虧其命, 故曰: 令貴于寶; 不爲愛親危其社稷, 故曰: 社稷戚于親; 不爲愛人枉其法, 故曰: 法愛于人; 不爲重爵祿分其威, 故曰: 威重于爵祿. 不通此四者, 則反于無有. 故曰: 治人如治水潦, 養人如養六畜, 用人如用草木. 居身論道行理, 則群臣服敎, 百吏嚴斷, 莫敢開私焉. 論功計勞, 未嘗失法律也. 便辟, 左右, 大族, 尊貴, 大臣, 不得增其功焉; 疏遠, 卑賤, 隱不知之人, 不忘其勞. 故有罪者不怨上, 愛賞者無貪心, 則列陳之士, 皆輕其死而安難, 以要上事, 本兵之極也. 右『四傷百匿』
3. 百匿傷上威, 姦吏傷官法, 姦民傷俗敎, 賊盜傷國衆. 威傷則重在下, 法傷則貨上流, 敎傷則從令者不輯, 衆傷則百姓不安其居. 重在下則令不行, 貨上流則官徒毁, 從令者不輯則百事無功, 百姓不安其居則輕民處而重民散. 輕民處, 重民散, 則地不辟; 地不辟則六畜不育; 六畜不育則國貧而用不足; 國貧而用不足則兵弱而士不厲; 兵弱而士不厲則戰不勝而守不固; 戰不勝而守不固則國不安矣. 故曰: 常令不審, 則百匿勝; 官爵不審, 則姦吏勝; 符籍不審, 則姦民勝; 刑法不審, 則盜賊勝. 國之四經敗, 人君泄見危. 人君泄, 則言實之士不進, 言實之士不進, 則國之情僞不竭于上.
2. 則, 象, 法, 化, 決塞, 心術, 計數: 根天地之氣, 寒暑之和, 水土之性, 人民鳥獸草木之生, 物雖不甚多, 皆均有焉, 而未嘗變也, 謂之則. 義也, 名也, 時也, 似也, 類也, 比也, 狀也, 謂之象. 尺寸也, 繩墨也, 規矩也, 衡石也, 斗斛也, 角量也, 謂之法. 漸也, 順也, 靡也, 久也, 服也, 習也, 謂之化, 予奪也, 險易也, 利害也, 難易也, 開閉也, 殺生也, 謂之決塞. 實也, 誠也, 厚也, 施也, 度也, 恕也, 謂之心術. 剛柔也, 輕重也, 大小也, 實虛也, 遠近也, 多少也, 謂之計數. 不明于則, 而欲出號令, 猶立朝夕于運均之上, 檐竿而欲定其末. 不明于象, 而欲論材審用, 猶絶長以爲短, 續短以爲長. 不明于法, 而欲治民一衆, 猶左書而右息之. 不明于化, 而欲變俗易敎, 猶朝揉輪而夕欲乘車. 不明于決塞, 而..
1. 言是而不能立, 言非而不能廢, 有功而不能賞, 有罪而不能誅, 若是而能治民者, 未之有也. 是必立, 非必廢, 有功必賞, 有罪必誅, 若是安治矣? 未也. 是何也? 曰形勢器械未具, 猶之不治也. 形勢器械具, 四者備, 治矣. 不能治其民, 而能强其兵者, 未之有也. 能治其民矣, 而不明于爲兵之數, 猶之不可. 不能强其兵, 而能必勝敵國者, 未之有也. 能强其兵, 而不明于勝敵國之理, 猶之不勝也. 兵不必勝敵國, 而能正天下者, 未之有也. 兵必勝敵國矣, 而不明正天下之分, 猶之不可. 故曰: 治民有器, 爲兵有數, 勝敵國有理, 正天下有分.
19. 上地方八十里, 萬室之國一, 千室之都四. 中地方百里, 萬室之國一, 千室之都四. 下地方百二十里, 萬室之國一, 千室之都四. 以上地方八十里與下地方百二十里, 通于中地方百里. 右『地理』
18. 時之處事精矣, 不可藏而舍也. 故曰: 今日不爲, 明日忘貨, 昔之日已往而不來矣. 右『失時』
17. 聖人之所以爲聖人者, 善分民也. 聖人不能分民, 則猶百姓也. 于己不足, 安得名聖? 是故有事則用, 無事則歸之于民, 唯聖人爲善託業于民. 民之生也, 辟則愚, 閉則類. 上爲一, 下爲二. 右『聖人』
16. 道曰: 均地分力, 使民知時也, 民乃知時日之蚤晏, 日月之不足, 饑寒之至于身也. 是故夜寢蚤起, 父子兄弟不忘其功, 爲而不倦, 民不憚勞苦. 故不均之爲惡也, 地利不可竭, 民力不可殫. 不告之以時而民不知, 不道之以事而民不爲. 與之分貨, 則民知得正矣; 審其分, 則民盡力矣. 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 右『士農工商』
15. 是故智者知之, 愚者不知, 不可以敎民, 巧者能之, 拙者不能, 不可以敎民. 非一令而民服之也, 不可以爲大善, 非夫人能之也, 不可以爲大功. 是故非誠賈不得食于賈, 非誠工不得食于工, 非誠農不得食于農, 非信士不得立于朝. 是故官虛而莫敢爲之請, 君有珍車珍甲而莫之敢有, 君擧事臣不敢誣其所不能. 君知臣, 臣亦知君知己也, 故臣莫敢不竭力俱操其誠以來.
14. 距國門以外, 窮四竟之內, 丈夫二犂, 童五尺一犂, 以爲三日之功. 正月令農始作, 服于公田農耕. 及雪釋, 耕始焉, 芸卒焉. 士, 聞見博學意察, 而不爲君臣者, 與功而不與分焉. 賈, 知賈之貴賤, 日至于巿, 而不爲官賈者, 與功而不與分焉. 工, 治容貌功能, 日至于巿, 而不爲官工者, 與功而不與分焉. 不可使而爲工, 則視貨離之實, 而出夫粟.
13. 三歲修封, 五歲修界, 十歲更制, 經正也. 十仞見水不大潦, 五尺見水不大旱. 十一仞見水輕征, 十分去二三, 二則去三四, 四則去四, 五則去半, 比之于山. 五尺見水, 十分去一, 四則去三, 三則去二, 二則去一三, 尺而見水, 比之于澤.
12. 有巿, 無巿則民不乏矣. 方六里名之曰社, 有邑焉, 名之曰央. 亦關巿之賦, 黃金百鎰爲一篋, 其貨一穀籠爲十篋, 其商苟在巿者三十人, 其正月, 十二月, 黃金一鎰, 命之曰正. 分春曰書比, 立夏曰月程, 秋曰大稽, 與民數得亡.
11. 方六里, 一乘之地也; 方一里, 九夫之田也. 黃金一鎰, 百乘一宿之盡也. 無金則用其絹, 季絹三十三制當一鎰; 無絹則用其布, 經暴布百兩當一鎰. 一鎰之金, 食百乘之一宿, 則所巿之地六步一斗, 命之曰中歲.
10. 方六里命之曰暴, 五暴命之曰部, 五部命之曰聚, 聚者有巿, 無巿則民乏. 五聚命之曰某鄕, 四鄕命之曰方, 官制也. 官成而立邑, 五家而伍, 十家而連, 五連而暴, 五暴而長, 命之曰某鄕, 四鄕命之曰都, 邑制也. 邑成而制事, 四聚爲一離, 五離爲一制, 五制爲一田, 二田爲一夫, 三夫爲一家, 事制也. 事成而制器, 方六里爲一乘之地也. 一乘者, 四馬也; 一馬, 其甲七, 其蔽五; 四乘, 其甲二十有八, 其蔽二十, 白徒三十人奉車兩, 器制也.
9. 地之不可食者, 山之無木者, 百而當一. 涸澤, 百而當一. 地之無草木者, 百而當一. 樊棘雜處, 民不得入焉, 百而當一. 藪, 鎌纏得入焉, 九而當一. 蔓山, 其木可以爲材, 可以爲軸, 斤斧得入焉, 九而當一. 汎山, 其木可以爲棺, 可以爲車, 斤斧得入焉, 十而當一. 流水, 網罟得入焉, 五而當一. 林, 其木可以爲棺, 可以爲車, 斤斧得入焉, 五而當一. 澤, 網罟得入焉, 五而當一. 命之曰: 地均以實數.
8. 諸侯之地千乘之國者, 所以知地之小大也, 所以知任之輕重也. 重而後損之, 是不知任也; 輕而後益之, 是不知器也. 不知任, 不知器, 不可, 謂之有道.
7. 黃金者用之量也, 辨于黃金之理則知侈儉, 知侈儉則百用節矣. 故儉則傷事, 侈則傷貨. 儉則金賤, 金賤則事不成, 故傷事; 侈則金貴, 金貴則貨賤, 故傷貨. 貨盡而後知不足, 是不知量也; 事已而後知貨之有餘, 是不知節也. 不知量, 不知節, 不可, 謂之有道. 天下乘馬服牛, 而任之輕重有制. 有壹宿之行, 道之遠近有數矣. 是知
6. 巿者貨之準也, 是故百貨賤則百利不得, 百利不得則百事治, 百事治則百用節矣. 是故事者生于慮, 成于務, 失于傲. 不慮則不生, 不務則不成, 不傲則不失. 故曰, 巿者可以知治亂, 可以知多寡, 而不能爲多寡, 爲之有道. 右『務巿事』
5. 朝者義之理也, 是故爵位正而民不怨, 民不怨則不亂. 然後義可理, 理不正則不可以治而不可不理也. 故一國之人不可以皆貴, 皆貴則事不成而國不利也. 爲事之不成國之不利也, 使無貴者則民不能自理也. 是故辨于爵列之尊卑, 則知先後之序, 貴賤之義矣, 爲之有道. 右『爵位』
4. 春秋冬夏, 陰陽之推移也; 時之短長, 陰陽之利用也; 日夜之易, 陰陽之化也. 然則陰陽正矣, 雖不正, 有餘不可損, 不足不可益也. 天地, 莫之能損益也, 然則可以正政者, 地也, 故不可不正也. 正地者, 其實必正, 長亦正, 短亦正, 小亦正, 大亦正, 長短大小盡正. 正不正則官不理, 官不理則事不治, 事不治則貨不多. 是故何以知貨之多也? 曰事治. 何以知事之治也? 曰貨多. 貨多事治, 則所求于天下者寡矣, 爲之有道. 右『陰陽』
3. 地者, 政之本也; 朝者, 義之理也; 巿者, 貨之準也; 黃金者, 用之量也; 諸侯之地千乘之國者, 器之制也. 五者其理可知也, 爲之有道. 地者政之本也, 是故地可以正政也. 地不平均和調, 則政不可正也, 政不正則事不可理也.
2. 無爲者帝, 爲而無以爲者王, 爲而不貴者霸. 不自以爲所貴, 則君道也; 貴而不過度, 則臣道也. 右『大數』
1. 凡立國都, 非于大山之下, 必于廣川之上. 高毋近旱, 而水用足, 下毋近水, 而溝防省. 因天材, 就地利, 故城郭不必中規矩, 道路不必中準繩. 右『立國』
입정(立政) 제사(第四) 經言四 1. 國之所以治亂者三, 殺戮刑罰不足用也; 國之所以安危者四, 城郭險阻不足守也; 國之所以富貧者五, 輕稅租薄賦斂不足恃也. 治國有三本, 而安國有四固, 而富國有五事. 五事, 五經也. 2. 君之所審者三: 一曰德不當其位, 二曰功不當其祿, 三曰能不當其官. 此三本者, 治亂之原也. 故國有德義未明于朝者, 則不可加于尊位; 功力未見于國者, 則不可授以重祿; 臨事不信于民者, 則不可使任大官. 故德厚而位卑者謂之過, 德薄而位尊者謂之失. 寧過于君子, 而毋失于小人. 過于君子, 其爲怨淺; 失于小人, 其爲禍深. 是故國有德義未明于朝而處尊位者, 則良臣不進; 有功力未見于國而有重祿者, 則勞臣不勸; 有臨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 則材臣不用. 三本者審, 則下不敢求; 三本者不審, 則邪臣上通, 而便辟制威. 如此則明塞于上, 而治壅于..
11. 期而致, 使而往, 百姓舍己以上爲心者, 敎之所期也; 始于不足見, 終于不可及, 一人服之, 萬人從之, 訓之所期也; 未之令而爲, 未之使而往, 上不加勉, 而民自盡竭, 俗之所期也; 好惡形于心, 百姓化于下, 罰未行而民畏恐, 賞未加而民勸勉, 誠信之所期也; 爲而無害, 成而不議, 得而莫之能爭, 天道之所期也; 爲之而成, 求之而得, 上之所欲, 小大必擧, 事之所期也; 令則行, 禁而止, 憲之所及, 俗之所被, 如百體之從心, 政之所期也. 右『七觀』
10. 寢兵之說勝, 則險阻不守; 兼愛之說勝, 則士卒不戰; 全生之說勝, 則廉恥不立; 私議自貴之說勝, 則上令不行; 群徒比周之說勝, 則賢不肖不分; 金玉貨財之說勝, 則爵服下流; 觀樂玩好之說勝, 則姦民在上位; 請謁任擧之說勝, 則繩墨不正; 諂諛飾過之說勝, 則巧佞者用. 右『九敗』
9. 度爵而制服, 量祿而用財. 飮食有量, 衣服有制, 宮室有度, 六畜人徒有數, 舟車陳器有禁. 修生則有軒冕, 服位, 穀祿, 田宅之分, 死則有棺槨, 絞衾, 壙壟之度. 雖有賢身貴體, 毋其爵不敢服其服; 雖有富家多資, 毋其祿不敢用其財. 天子服文有章, 而夫人不敢以燕以饗廟; 將軍大夫以朝, 官吏以命, 士止于帶緣. 散民不敢服雜釆, 百工商賈不得服長鬈貂. 刑餘戮民, 不敢服絻, 不敢畜連乘車. 右『服制』
8. 修火憲, 敬山澤林藪積草. 夫財之所出, 以時禁發焉, 使民于宮室之用, 薪蒸之所積, 虞師之事也. 決水潦, 通溝瀆, 修障防, 安水藏, 使時水雖過度, 無害于五穀, 歲雖凶旱, 有所秎穫, 司空之事也. 相高下, 視肥墝, 觀地宜, 明詔期, 前後農夫以時均修焉, 使五穀桑麻皆安其處, 由田之事也. 行鄕里, 視宮室, 觀樹蓺, 簡六畜, 以時鈞修焉, 勸勉百姓, 使力作毋偸, 懷樂家室, 重去鄕里, 鄕師之事也. 論百工, 審時事, 辨功苦, 上完利, 監壹五鄕, 以時鈞修焉, 使刻鏤文釆, 毋敢造于鄕, 工師之事也. 右『省官』
7. 凡將擧事, 令必先出, 曰事將爲, 其賞罰之數, 必先明之. 立事者謹守令以行賞罰, 計事致令, 復賞罰之所加. 有不合于令之所謂者, 雖有功利, 則謂之專制, 罪死不赦. 首事旣布, 然後可以擧事. 右『首事』
6. 孟春之朝, 君自聽朝, 論爵賞校官, 終五日. 季冬之夕, 君自聽朝, 論罰罪刑殺, 亦終五日. 正月之朔, 百吏在朝, 君乃出令, 布憲于國. 五鄕之師, 五屬大夫, 皆受憲于太史. 大朝之日, 五鄕之師, 五屬大夫皆身習憲于君前. 太史旣布憲, 入籍于太府, 憲籍分于君前. 五鄕之師出朝, 遂于鄕官, 致于鄕屬, 及于游宗, 皆受憲. 憲旣布, 乃反致令焉, 然後敢就舍; 憲未布, 令未致, 不敢就舍, 就舍謂之留令, 罪死不赦. 五屬大夫皆以行車朝, 出朝不敢就舍, 遂行. 至都之日, 遂于廟, 致屬吏, 皆受憲. 憲旣布, 乃發使者致令, 以布憲之日, 蚤晏之時. 憲旣布, 使者以發, 然後敢就舍; 憲未布, 使者未發, 不敢就舍, 就舍謂之留令, 罪死不赦. 憲旣布, 有不行憲者, 謂之不從令, 罪死不赦. 考憲而有不合于太府之籍者, 侈曰專制, 不足曰虧令, 罪死不赦..
5. 分國以爲五鄕, 鄕爲之師; 分鄕以爲五州, 州爲之長; 分州以爲十里, 里爲之尉; 分里以爲十游, 游爲之宗. 十家爲什, 五家爲伍, 什伍皆有長焉. 築障塞匿, 一道路, 博出入, 審閭閈, 愼筦鍵, 筦藏于里尉. 置閭有司, 以時開閉. 閭有司觀出入者, 以復于里尉. 凡出入不時, 衣服不中, 圈屬群徒不順于常者, 閭有司見之, 復無時. 若在長家子弟, 臣妾, 屬役, 賓客, 則里尉以譙于游宗, 游宗以譙于什伍, 什伍以譙于長家. 譙敬而勿復, 一再則宥, 三則不赦. 凡孝悌, 忠信, 賢良, 俊材, 若在長家子弟, 臣妾, 屬役, 賓客, 則什伍以復于游宗, 游宗以復于里尉, 里尉以復于州長, 州長以計于鄕師, 鄕師以著于士師. 凡過黨, 其在家屬, 及于長家; 其在長家, 及于什伍之長; 其在什伍之長, 及于游宗; 其在游宗, 及于里尉; 其在里尉, 及于州長; 其在州..
4. 君之所務者五: 一曰山澤不救于火, 草木不植成, 國之貧也; 二曰溝瀆不遂于隘, 鄣水不安其藏, 國之貧也; 三曰桑麻不植于野, 五穀不宜其地, 國之貧也; 四曰六畜不育于家, 瓜瓠葷菜百果不備具, 國之貧也; 五曰工事競于刻鏤, 女事繁于文章, 國之貧也. 故曰山澤救于火, 草木植成, 國之富也; 溝瀆遂于隘, 障水安其藏, 國之富也; 桑麻植于野, 五穀宜其地, 國之富也; 六畜育于家, 瓜瓠葷菜百果備具, 國之富也; 工事無刻鏤, 女事無文章, 國之富也. 右『五事』
3. 君之所愼者四, 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國柄; 二曰見賢不能讓, 不可與尊位; 三曰罰避親貴, 不可使主兵; 四曰不好本事, 不務地利而輕賦斂, 不可與都邑. 此四務者, 安危之本也. 故曰卿相不得衆, 國之危也; 大臣不和同, 國之危也; 兵主不足畏, 國之危也; 民不懷其産, 國之危也. 故大德至仁, 則操國得衆; 見賢能讓, 則大臣和同; 罰不避親貴, 則威行于鄰敵; 好本事, 務地利, 重賦斂, 則民懷其産. 右『四固』
2. 君之所審者三: 一曰德不當其位, 二曰功不當其祿, 三曰能不當其官. 此三本者, 治亂之原也. 故國有德義未明于朝者, 則不可加于尊位; 功力未見于國者, 則不可授以重祿; 臨事不信于民者, 則不可使任大官. 故德厚而位卑者謂之過, 德薄而位尊者謂之失. 寧過于君子, 而毋失于小人. 過于君子, 其爲怨淺; 失于小人, 其爲禍深. 是故國有德義未明于朝而處尊位者, 則良臣不進; 有功力未見于國而有重祿者, 則勞臣不勸; 有臨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 則材臣不用. 三本者審, 則下不敢求; 三本者不審, 則邪臣上通, 而便辟制威. 如此則明塞于上, 而治壅于下, 正道涓弃, 而邪事日長. 三本者審, 則便辟無威于國, 道塗無行禽, 疏遠無蔽獄, 孤寡無隱治, 故曰刑省治寡, 朝不合衆. 右『三本』
1. 國之所以治亂者三, 殺戮刑罰不足用也; 國之所以安危者四, 城郭險阻不足守也; 國之所以富貧者五, 輕稅租薄賦斂不足恃也. 治國有三本, 而安國有四固, 而富國有五事. 五事, 五經也.
권수(權修) 제삼(第三) 經言三 1. 萬乘之國, 兵不可以無主; 土地博大, 野不可以無吏; 百姓殷衆, 官不可以無長; 操民之命, 朝不可以無政. 地博而國貧者, 野不辟也; 民衆而兵弱者, 民無取也. 故末産不禁則野不辟, 賞罰不信則民無取. 野不辟, 民無取, 外不可以應敵, 內不可以固守, 故曰: 有萬乘之號, 而無千乘之用, 而求權之無輕, 不可得也. 2. 地辟而國貧者, 舟輿飾, 臺榭廣也; 賞罰信而兵弱者, 輕用衆, 使民勞也. 舟車飾, 臺榭廣, 則賦斂厚矣; 輕用衆, 使民勞, 則民力竭矣. 賦斂厚, 則下怨上矣; 民力竭, 則令不行矣. 下怨上, 令不行, 而求敵之勿謀己, 不可得也. 3. 欲爲天下者, 必重用其國; 欲爲其國者, 必重用其民; 欲爲其民者, 必重盡其民力. 無以畜之, 則往而不可止也; 無以牧之, 則處而不可使也. 遠人至而不去, 則有以畜..
12. 凡牧民者, 欲民之可御也; 欲民之可御, 則法不可不審. 法者, 將立朝廷者也; 將立朝廷者, 則爵服不可不貴也. 爵服加于不義, 則民賤其爵服; 民賤其爵服, 則人主不尊; 人主不尊, 則令不行矣. 法者, 將用民力者也; 將用民力者, 則祿賞不可不重也. 祿賞加于無功, 則民輕其祿賞; 民輕其祿賞, 則上無以勸民; 上無以勸民, 則令不行矣. 法者, 將用民能者也; 將用民能者, 則授官不可不審也. 授官不審, 則民間其治; 民間其治, 則理不上通; 理不上通, 則下怨其上; 下怨其上, 則令不行矣. 法者, 將用民之死命者也; 用民之死命者, 則刑罰不可不審. 刑罰不審, 則有辟就; 有辟就則殺不辜而赦有罪; 殺不辜而赦有罪, 則國不免于賊臣矣. 故夫爵服賤, 祿賞輕, 民間其治, 賊臣首難, 此謂敗國之敎也.
11. 凡牧民者, 使士無邪行, 女無淫事. 士無邪行. 敎也; 女無淫事, 訓也. 敎訓成俗而刑罰省, 數也. 凡牧民者, 欲民之正也; 欲民之正, 則微邪不可不禁也. 微邪者, 大邪之所生也, 微邪不禁, 而求大邪之無傷國, 不可得也. 凡牧民者, 欲民之有禮也; 欲民之有禮則小禮不可不謹也; 小禮不謹于國, 而求百姓之行大禮, 不可得也. 凡牧民者, 欲民之有義也; 欲民之有義, 則小義不可不行, 小義不行于國, 而求百姓之行大義, 不可得也. 凡牧民者, 欲民之有廉也; 欲民之有廉, 則小廉不可不修也; 小廉不修于國, 而求百姓之行大廉, 不可得也. 凡牧民者, 欲民之有恥也; 欲民之有恥, 則小恥不可不飾也; 小恥不飾于國, 而求百姓之行大恥, 不可得也. 凡牧民者, 欲民之修小禮, 行小義, 飾小廉, 謹小恥, 禁微邪, 此厲民之道也. 民之修小禮, 行小義, 飾小廉, 謹..
10. 一年之計, 莫如樹穀; 十年之計, 莫如樹木; 終身之計, 莫如樹人. 一樹一穫者, 穀也; 一樹十穫者, 木也; 一樹百獲者, 人也. 我苟種之, 如神用之, 擧事如神, 唯王之門.
9. 商賈在朝, 則貨財上流; 婦言人事, 則賞罰不信; 男女無別, 則民無廉恥. 貨財上流, 賞罰不信, 民無廉恥, 而求百姓之安難, 兵士之死節, 不可得也. 朝廷不肅, 貴賤不明, 長幼不分, 度量不審, 衣服無等, 上下凌節, 而求百姓之尊主政令, 不可得也. 上好詐謀閒欺, 臣下賦斂競得, 使民偸壹, 則百姓疾怨, 而求下之親上, 不可得也. 有地不務本事, 君國不能壹民, 而求宗廟社稷之無危, 不可得也. 上恃龜筮, 好用巫醫, 則鬼神驟祟. 故功之不立, 名之不章, 爲之患者三: 有獨王者, 有貧賤者, 有日不足者.
8. 地之守在城, 城之守在兵, 兵之守在人, 人之守在粟, 故地不辟則城不固. 有身不治, 奚待于人? 有人不治, 奚待于家? 有家不治, 奚待于鄕? 有鄕不治, 奚待于國? 有國不治, 奚待于天下? 天下者, 國之本也; 國者, 鄕之本也; 鄕者, 家之本也; 家者, 人之本也; 人者, 身之本也; 身者, 治之本也. 故上不好本事, 則末産不禁; 末産不禁, 則民緩于時事而輕地利; 輕地利而求田野之辟, 倉廩之實, 不可得也.
7. 人情不二, 故民情可得而御也. 審其所好惡, 則其長短可知也; 觀其交游, 則其賢不肖可察也. 二者不失, 則民能可得而官也.
6. 野與巿爭民, 家與府爭貨, 金與粟爭貴, 鄕與朝爭治. 故野不積草, 農事先也; 府不積貨, 藏于民也; 巿不成肆, 家用足也; 朝不合衆, 鄕分治也. 故野不積草, 府不積貨, 巿不成肆, 朝不合衆, 治之至也.
5. 地之不辟者, 非吾地也; 民之不牧者, 非吾民也. 凡牧民者, 以其所積者食之, 不可不審也. 其積多者其食多, 其積寡者其食寡, 無積者不食. 或有積而不食者, 則民離上; 有積多而食寡者, 則民不力; 有積寡而食多者, 則民多詐; 有無積而徒食者, 則民偸幸. 故離上, 不力, 多詐, 偸幸, 擧事不成, 應敵不用. 故曰: 察能授官, 班祿賜予, 使民之機也.
4. 地之生財有時, 民之用力有倦, 而人君之欲無窮. 以有時與有倦, 養無窮之君, 而度量不生于其間, 則上下相疾也, 是以臣有殺其君, 子有殺其父者矣. 故取于民有度, 用之有止, 國雖小必安; 取于民無度, 用之不止, 國雖大必危.
3. 欲爲天下者, 必重用其國; 欲爲其國者, 必重用其民; 欲爲其民者, 必重盡其民力. 無以畜之, 則往而不可止也; 無以牧之, 則處而不可使也. 遠人至而不去, 則有以畜之也; 民衆而可一, 則有以牧之也. 見其可也, 喜之有徵; 見其不可也, 惡之有刑, 賞罰信于其所見, 雖其所不見, 其敢爲之乎? 見其可也, 喜之無徵; 見其不可也, 惡之無刑, 賞罰不信于其所見, 而求其所不見之爲之化, 不可得也. 厚愛利, 足以親之; 明智禮, 足以敎之. 上身服以先之, 審度量以閒之, 鄕置師以說道之, 然後申之以憲令, 勸之以慶賞, 振之以刑罰. 故百姓皆說爲善, 則暴亂之行無由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