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역사&절기 (3405)
건빵이랑 놀자
9년 經九年 春 王三月 丁丑 宋公御說卒 夏 公會宰周公 齊侯 宋子 衛侯 鄭伯 許男 曹伯 于葵丘 秋 七月 乙酉 伯姬卒 九月 戊辰 諸侯盟于葵丘 甲子 晉侯佹諸卒 冬 晉里奚克殺其君之子奚齊 傳九年 春 宋桓公卒 未葬 而襄公會諸侯 故曰子 凡在喪 王曰小童 公侯曰子 夏 會于葵丘 尋盟 且脩好 禮也 王使宰孔賜齊侯胙 曰 天子有事于文武 使孔賜伯舅胙 齊侯將下拜 孔曰 且有後命 天子使孔曰 以伯舅耋老 加勞賜一級 無下拜 對曰 天威不違顏咫尺 小白 余敢貪天子之命 無下拜 恐隕越于下 以遺天子羞 敢不下拜 下拜登受 秋 齊侯盟諸侯于葵丘 曰 凡我同盟之人 旣盟之後 言歸於好 宰孔先歸 遇晉侯曰 可無會也 齊侯不務德而勤遠略 故北伐山戎 南伐楚 西爲此會也 東略之不知 西則否矣 其在亂乎 君務靖亂 無勤於行 晉侯乃還 九月 晉獻公卒 里克平鄭 欲納文公 故以三公子之徒作亂 初 ..
10년 經十年 春 王正月 公如齊 狄滅溫 溫子奔衛 晉里克弒其君卓 及其大夫荀息 夏 齊侯許男伐北戎 晉殺其大夫里克 秋 七月 冬 大雨雪 傳十年 春 狄滅溫 蘇子無信也 蘇子叛王卽狄 又不能於狄 狄人伐之 王不救 故滅 蘇子奔衛 夏 四月 周公忌父 王子黨 會齊隰朋 立晉侯 晉侯殺里克以說 將殺里克 公使謂之曰 微子則不及此 雖然 子弒二君與一大夫 爲子君者 不亦難乎 對曰 不有廢也 君何以興 欲加之罪 其無辭乎 臣聞命矣 伏劍而死 於是平鄭聘于秦 且謝緩賂 故不及 晉侯改葬共大子 秋 狐突適下國 遇大子 大子使登僕 而告之曰 夷吾無禮 余得請於帝矣 將以晉畀秦 秦將祀余 對曰 臣聞之 神不歆非類 民不祀非族 君祀無乃殄乎 且民何罪 失刑乏祀 君其圖之 君曰 諾 吾將復請 七日 新城西偏 將有巫者而見我焉 許之 遂不見 及期而往 告之曰 帝許我罰有罪矣 敝於韓 平鄭之如秦也 言於秦..
11년 經十有一年 春 晉殺其大夫平鄭父 夏 公及夫人姜氏 會齊侯于陽穀 秋 八月 大雩 冬 楚人伐黃 傳十一年 春 晉侯使以平鄭之亂來告 天王使召武公 內史過 賜晉侯命 受玉惰 過歸告王曰 晉侯其無後乎 王賜之命 而惰於受瑞 先自棄也已 其何繼之有 禮 國之幹也 敬 禮之輿也 不敬則禮不行 禮不行則上下昏 何以長世 夏 揚拒泉皋伊雒之戎 同伐京師 入王城 焚東門 王子帶召之也 秦晉伐戎以救周 秋 晉侯平戎于王 黃人不歸楚貢 冬 楚人伐黃 인용목차
12년 經十有二年 春 王三月 庚午 日有食之 夏 楚人滅黃 秋 七月 冬 十有二月 丁丑 陳侯杵臼卒 傳十二年 春 諸侯城衛楚丘之郛 懼狄難也 黃人恃諸侯之睦于齊也 不共楚職 曰 自郢及我九百里 焉能害我 夏 楚滅黃 王以戎難故 討王子帶 秋 王子帶奔齊 冬 齊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 使隰朋平戎于晉 王以上卿之禮饗管仲 管仲辭曰 臣 賤有司也 有天子之二守國高在 若節春秋 來承王命 何以禮焉 陪臣敢辭 王曰 舅氏 余嘉乃勳 應乃懿德 謂督不忘 往踐乃職 無逆朕命 管仲受下卿之禮而還 君子曰 管氏之世祀也宜哉 讓不忘其上 詩曰 愷悌君子 神所勞矣 인용목차
13년 經十有三年 春 狄侵衛 夏 四月 葬陳宣公 公會齊侯 宋公 陳侯 衛侯 鄭伯 許男 曹伯 于鹹 秋 九月 大雩 冬 公子友如齊 傳十三年 春 齊侯使仲孫湫聘于周 且言王子帶 事畢 不與王言 歸復命曰 未可 王怒未怠 其十年乎 不十年 王弗召也 夏 會于鹹 淮夷病杞故 且謀王室也 秋 爲戎難故 諸侯戍周 齊仲孫湫致之 冬 晉薦饑 使乞糴于秦 秦伯謂子桑與諸乎 對曰 重施而報 君將何求 重施而不報 其民必攜 攜而討焉 無衆必敗 謂百里與諸乎 對曰 天災流行 國家代有 救災恤鄰 道也 行道有福 平鄭之子豹在秦 請伐晉 秦伯曰 其君是惡 其民何罪 秦於是乎輸粟于晉 自雍及絳相繼 命之曰 汎舟之役 인용목차
14년 經十有四年 春 諸侯城緣陵 夏 六月 季姬及鄫子遇于防 使鄫子來朝 秋 八月 辛卯 沙鹿崩 狄侵鄭 冬 蔡侯肸卒 傳十四年 春 諸侯城緣陵而遷杞焉 不書 其人有闕也 鄫季姬來寧 公怒止之 以鄫子之不朝也 夏 遇于防 而使來朝 秋 八月 辛卯 沙鹿崩 晉卜偃曰 期年將有大咎 幾亡國 冬 秦饑 使乞糴于晉 晉人弗與 慶鄭曰 背施無親 幸災不仁 貪愛不祥 怒鄰不義 四德皆失 何以守國 虢射曰 皮之不存 毛將安傅 慶鄭曰 棄信背鄰 患孰恤之 無信患作 失援必斃 是則然矣 虢射曰 無損於怨 而厚於寇 不如勿與 慶鄭曰 背施幸災 民所棄也 近猶讎之 況怨敵乎 弗聽 退曰 君其悔是哉 인용목차
15년 經十有五年 春 王正月 公如齊 楚人伐徐 三月 公會齊侯 宋公 陳侯 衛侯 鄭伯 許男 曹伯 盟于牡丘 遂次於匡 公孫敖帥師 及諸侯之大夫救徐 夏 五月 日有食之 秋 七月 齊師 曹師 伐厲 八月 螽 九月 公至自會 季姬歸于鄫 己卯晦 震夷伯之廟 冬 宋人伐曹 楚人敗徐于婁林 十有一月 壬戌 晉侯及秦伯戰于韓 獲晉侯 傳十五年 春 楚人伐徐 徐卽諸夏故也 三月 盟于牡丘 尋葵丘之盟 且救徐也 孟穆伯帥師 及諸侯之師救徐 諸侯次於匡以待之 夏 五月 日有食之 不書朔與日 官失之也 秋 伐厲 以救徐也 晉侯之入也 秦穆姬屬賈君焉 且曰 盡納群公子 晉侯烝於賈君 又不納群公子 是以穆姬怨之 晉侯許賂中大夫 旣而皆背之 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 東盡虢略 南及華山 內及解梁城 旣而不與 晉饑 秦輸之粟 秦饑 晉閉之糴 故秦伯伐晉 卜徒父筮之 吉 涉河 侯車敗 詰之 對曰 乃大吉也 三敗 必..

16년 經十有六年 春 王正月 戊申朔 隕石于宋五 是月 六鷁退飛 過宋都 三月 壬申 公子季友卒 夏 四月 丙申 鄫季姬卒 秋 七月 甲子 公孫茲卒 冬 十有二月 公會齊侯 宋公 陳侯 衛侯 鄭伯 許男 邢侯 曹伯 于淮 傳十六年 春 隕石于宋五 隕星也 六鷁退飛 過宋都 風也 周內史叔興聘于宋 宋襄公問焉 曰 是何祥也 吉凶焉在 對曰 今茲魯多大喪 明年齊有亂 君將得諸侯而不終 退而告人曰 君失問 是陰陽之事 非吉凶所生也 吉凶由人 吾不敢逆君故也 夏 齊伐厲 不克 救徐而還 秋 狄侵晉 取狐廚 受鐸 涉汾 及昆都 因晉敗也 王以戎難告于齊 齊徵諸侯而戍周 冬 十一月 乙卯 鄭殺子華 十二月 會于淮 謀鄫 且東略也 城鄫 役人病 有夜登丘而呼曰 齊有亂 不果城而還 인용목차
17년 經十有七年 春 齊人 徐人 伐英氏 夏 滅項 秋 夫人姜氏會齊侯于卞 九月 公至自會 冬 十有二月 乙亥 齊侯小白卒 傳十七年 春 齊人爲徐伐英氏 以報婁林之役也 夏 晉大子圉爲質於秦 秦歸河東而妻之 惠公之在梁也 梁伯妻之 梁嬴孕過期 卜招父與其子卜之 其子曰 將生一男一女 招曰 然 男爲人臣 女爲人妾 故名男曰圉 女曰妾 及子圉西質 妾爲宦女焉 師滅項 淮之會 公有諸侯之事 未歸而取項 齊人以爲討而止公 秋 聲姜以公故 會齊侯于卞 九月 公至 書曰 至自會 猶有諸侯之事焉 且諱之也 齊侯之夫人三 王姬 徐嬴 蔡姬 皆無子 齊侯好內 多內寵 內嬖如夫人者六人 長衛姬生武孟 少衛姬生惠公 鄭姬生孝公 葛嬴生昭公 密姬生懿公 宋華子生公子雍 公與管仲屬孝公於宋襄公 以爲大子 雍巫有寵於衛共姬 因寺人貂以薦羞於公 亦有寵 公許之 立武孟 管仲卒 五公子皆求立 冬 十月 乙亥 齊桓公..
18년 經十有八年 春 王正月 宋公 曹伯 衛人 邾人 伐齊 夏 師救齊 五月 戊寅 宋師及齊師戰于甗 齊師敗績 狄救齊 秋 八月 丁亥 葬齊桓公 冬 邢人 狄人 伐衛 傳十八年 春 宋襄公以諸侯伐齊 三月 齊人殺無虧 鄭伯始朝于楚 楚子賜之金 旣而悔之 與之盟曰 無以鑄兵 故以鑄三鍾 齊人將立孝公 不勝四公子之徒 遂與宋人戰 夏 五月 宋敗齊師于甗 立孝公而還 秋八月 葬齊桓公 冬 邢人 狄人 伐衛 圍菟圃 衛侯以國讓父兄子弟 及朝衆曰 苟能治之 燬請從焉 衆不可 而從師于訾婁 狄師還 梁伯益其國而不能實也 命曰新里 秦取之 인용목차
애공(哀公) (元年~二十七年) 원년 經元年 春 王正月 公卽位 楚子 陳侯 隨侯 許男 圍蔡 鼷鼠食郊牛 改卜牛 夏 四月 辛巳郊 秋 齊侯 衛侯 伐晉 冬 仲孫何忌帥師伐邾 傳元年 春 楚子圍蔡 報柏舉也 里而栽 廣丈 高倍 夫屯 晝夜九日 如子西之素 蔡人男女以辨 使疆于江汝之間 而還 蔡於是乎請遷于吳 吳王夫差敗越于夫椒 報檇李也 遂入越 越子以甲楯五千 保于會稽 使大夫種因吳大宰嚭以行成 吳子將許之 伍員曰 不可 臣聞之 樹德莫如滋 去疾莫如盡 昔有過澆 殺斟灌以伐斟鄩 滅夏后相 后緡方娠 逃出自竇 歸于有仍 生少康焉 爲仍牧正 惎澆能戒之 澆使椒求之 逃奔有虞 爲之庖正 以除其害 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 而邑諸綸 有田一成 有衆一旅 能布其德 而兆其謀 以收夏衆 撫其官職 使女艾諜澆 使季杼誘豷 遂滅過戈 復禹之績 祀夏配天 不失舊物 今吳不如過 而越大於少康 或將豐之 不亦..
정공(定公) (元年~十五年) 원년 經元年 春 王三月 晉人執宋仲幾于京師 夏 六月 癸亥 公之喪至自乾侯 戊辰 公卽位 秋 七月 癸巳 葬我君昭公 九月 大雩 立煬宮 冬 十月 隕霜殺菽 傳元年 春 王正月 辛巳 晉魏舒合諸侯之大夫于狄泉 將以城成周 魏子蒞政 衛彪傒曰 將建天子 而易位以令 非義也 大事奸義 必有大咎 晉不失諸侯 魏子其不免乎 是行也 魏獻子屬役於韓簡子 及原壽過 而田於大陸 焚焉 還 卒於甯 范獻子去其柏槨 以其未復命而田也 孟懿子會城成周 庚寅 栽 宋仲幾不受功曰 滕 薛 郳 吾役也 薛宰曰 宋爲無道 絕我小國於周 以我適楚 故我常從宋 晉文公爲踐土之盟曰 凡我同盟 各復舊職 若從踐土 若從宋亦唯命 仲幾曰 踐土固然 薛宰曰 薛之皇祖奚仲居薛 以爲夏車正 奚仲遷于邳 仲虺居薛 以爲湯左相 若復舊職 將承王官 何故以役諸侯 仲幾曰 三代各異物 薛焉得有舊 爲宋役..
소공(昭公) (元年~三十二年) 원년 經元年‧春 王正月 公卽位 叔孫豹會晉趙武 楚公子圍 齊國弱 宋向戌 衛齊惡 陳公子招 蔡公孫歸生 鄭罕虎 許人 曹人 于虢 三月‧取鄆 夏 秦伯之弟鍼出奔晉 六月丁巳 邾子華卒 晉荀吳帥師敗狄于大鹵 秋 莒去疾自齊入于莒 莒展輿出奔吳 叔弓帥師疆鄆田 葬邾悼公 冬 十有一月 己酉 楚子麇卒 公子比出奔晉 傳元年‧春 楚公子圍聘于鄭 且娶於公孫段氏 伍舉爲介 將入館 鄭人惡之 使行人子羽與之言 乃館於外 旣聘 將以衆逆 子產患之 使子羽辭曰 以敝邑褊小 不足以容從者 請墠聽命 令尹命大 宰伯州犁對曰 君辱貺寡大夫圍 謂圍將使豐氏 撫有而室 圍布幾筵 告於莊共之廟而來 若野賜之 是委君貺於草莽也 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諸卿也 不寧唯是 又使圍蒙其先君 將不得爲寡君老其蔑以復矣 唯大夫圖之 子羽曰 小國無罪 恃實其罪 將恃大國之安靖己 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
양공(襄公) (元年~三十一年) 원년 經元年 春 王正月 公卽位 仲孫蔑會晉欒黶 宋華元 衛甯殖 曹人 莒人 邾人 滕人 宋人 薛人 圍宋彭城 夏 晉韓厥帥師伐鄭 仲孫蔑會齊崔杼 曹人 邾人 杞人 次於鄫 秋 楚公子壬夫帥師侵宋 九月 辛酉 天王崩 邾子來朝 冬 衛侯使公孫剽來聘 晉侯使荀罃來聘 傳元年 春 己亥 圍宋彭城 非宋地 追書也 於是爲宋討魚石 故稱宋 且不登叛人也 謂之宋志 彭城降晉 晉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歸 寘諸瓠丘 齊人不會彭城 晉人以爲討 二月 齊大子光爲質於晉 夏 五月 晉韓厥 荀偃 帥諸侯之師伐鄭 入其郛 敗其徒兵於洧上 於是東諸侯之師 次於鄫以待晉師 晉師自鄭 以鄫之師侵楚焦夷 及陳 晉侯 衛侯 次於戚 以爲之援 秋 楚子辛救鄭 侵宋呂留 鄭子然侵宋 取犬丘 九月 邾子來朝 禮也 冬 衛子叔 晉知武子 來聘 禮也 凡諸侯卽位 小國朝之 大國聘焉 以繼好結信 謀..
성공(成公) (元年~十八年) 원년 經元年 春 王正月 公卽位 二月 辛酉 葬我君宣公 無冰 三月 作丘甲 夏 臧孫許 及晉侯 盟于赤棘 秋 王師敗績于茅戎 冬 十月 傳元年 春 晉侯使瑕嘉平戎于王 單襄公如晉拜成 劉康公徼戎 將遂伐之 叔服曰 背盟而欺大國 此必敗 背盟不祥 欺大國不義 神人弗助 將何以勝 不聽 遂伐茅戎 三月 癸未 敗績于徐吾氏 爲齊難故 作丘甲 聞齊將出楚師 夏 盟于赤棘 秋 王人來告敗 冬 臧宣叔令脩賦繕完 具守備 曰 齊楚結好 我新與晉盟 晉楚爭盟 齊師必至 雖晉人伐齊 楚必救之 是齊楚同我也 知難而有備 乃可以逞 인용목차 2년 經二年 春 齊侯伐我北鄙 夏 四月 丙戌 衛孫良夫帥師 及齊師戰于新築 衛師敗績 六月 癸酉 季孫行父 臧孫許 叔孫僑如 公孫嬰齊 帥師會晉郤克 衛孫良夫 曹公子首 及齊侯戰于鞍 齊師敗績 秋 七月 齊侯使國佐如師 己酉 及國佐盟..
선공(宣公) (元年~十八年) 원년 經元年 春 王正月 公卽位 公子遂如齊逆女 三月 遂以夫人婦姜至自齊 夏 季 孫行父如齊 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衛 公會齊侯于平州 公子遂如齊 六月 齊人取濟西田 秋 邾子來朝 楚子 鄭人 侵陳 遂侵宋 晉趙盾帥師救陳 宋公 陳侯 衛侯 曹伯 會晉師于棐林 伐鄭 冬 晉趙穿帥師侵崇 晉人 宋人 伐鄭 傳元年 春 王正月 公子遂如齊逆女 尊君命也 三月 遂以夫人婦姜至自齊 尊夫人也 夏 季文子如齊 納賂 以請會 晉人討不用命者 放胥甲父于衛 而立胥克 先辛奔齊 會于平州 以定公位 東門襄仲如齊拜成 六月 齊人取濟西之田 爲立公故 以賂齊也 宋人之弒昭公也 晉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宋 宋及晉平 宋文公受盟于晉 又會諸侯于扈 將爲魯討齊 皆取賂而還 鄭穆公曰 晉不足與也 遂受盟于楚 陳共公之卒 楚人不禮焉 陳靈公受盟于晉 秋 楚子侵陳 遂侵宋 晉趙盾帥師救陳宋 ..
문공(文公) (元年~十八年) 원년 經元年 春 王正月 公卽位 二月 癸亥 日有食之 天王使叔服來會葬 夏 四月 丁巳 葬我君僖公 天王使毛伯來錫公命 晉侯伐衛 叔孫得臣如京師 衛人伐晉 秋 公孫敖會晉侯于戚 冬十月 丁未 楚世子商臣弒其君頵 公孫敖如齊 傳元年 春 王使內史叔服來會葬 公孫敖聞其能相人也 見其二子焉 叔服曰 穀也食子 難也收子 穀也豐下 必有後於魯國 於是閏三月 非禮也 先王之正時也 履端於始 舉正於中 歸餘於終 履端於始 序則不愆 舉正於中 民則不惑 歸餘於終 事則不悖 夏 四月 丁巳 葬僖公 王使毛伯衛來錫公命 叔孫得臣如周拜 晉文公之季年 諸侯朝晉 衛成公不朝 使孔達侵鄭 伐綿訾 及匡 晉襄公旣祥 使告于諸侯 而伐衛 及南陽 先且居曰 效尤禍也 請君朝王 臣從師 晉侯朝王于溫 先且居 胥臣 伐衛 五月 辛酉朔 晉師圍戚 六月 戊戌 取之 獲孫昭子 衛人使告于陳..
희공(僖公) (元年~三十三年) 원년 經元年 春 王正月 齊師 宋師 曹伯 次於聶北 救邢 夏 六月 邢遷于夷儀 齊師 宋師 曹師 城邢 秋 七月 戊辰 夫人姜氏薨于夷 齊人以歸 楚人伐鄭 八月 公會齊侯 宋公 鄭伯 曹伯 邾人 于檉 九月 公敗邾師于偃 冬 十月 壬午 公子友帥師敗莒師于酈 獲莒拏 十有二月 丁已 夫人氏之喪至自齊 傳元年 春 不稱卽位 公出故也 公出復入不書 諱之也 諱國惡 禮也 諸侯救邢 邢人潰 出奔師 師遂逐狄人 具邢器用而遷之 師無私焉 夏 邢遷于夷儀 諸侯城之 救患也 凡侯伯 救患 分災 討罪 禮也 秋 楚人伐鄭 鄭卽齊故也 盟于犖 謀救鄭也 九月 公敗邾師于偃 虛丘之戍將歸者也 冬 莒人來求賂 公子友敗諸酈 獲莒子之弟拏 非卿也 嘉獲之也 公賜季友汶陽之田 及費 夫人氏之喪至自齊 君子以齊人殺哀姜也 爲已甚矣 女子從人者也 인용목차 2년 經二年 春 王..
민공(閔公) (元年~二年) 원년 經元年 春 王正月 齊人救邢 夏 六月 辛酉 葬我君莊公 秋 八月 公及齊侯盟于落姑 季子來歸 冬 齊仲孫來 傳元年 春 不書卽位 亂故也 狄人伐邢 管敬仲言於齊侯曰 戎狄豺狼 不可厭也 諸夏親暱 不可棄也 宴安酖毒 不可懷也 詩雲 豈不懷歸 畏此簡書 簡書 同惡相恤之謂也 請救邢以從簡書 齊人救邢 夏 六月 葬莊公 亂故 是以緩 秋 八月 公及齊侯盟于落姑 請復季友也 齊侯許之 使召諸陳 公次於郞以待之 季子來歸 嘉之也 冬 齊仲孫湫來省難 書曰 仲孫 亦嘉之也 仲孫歸曰 不去慶父 魯難未巳 公曰 若之何而去之 對曰 難不巳 將自斃 君其待之 公曰 魯可取乎 對曰 不可 猶秉周禮 周禮 所以本也 臣聞之 國將亡 本必先顛 而後枝葉從之 魯不棄周禮 未可動也 君其務寧魯難而親之 親有禮 因重固 間攜貳 覆昏亂 霸王之器也 晉侯作二軍 公將上軍 大子申..
장공(莊公) (元年~三十二年) 원년 經元年 春 王正月 三月 夫人孫于齊夏 單伯送王姬 秋 築王姬之館于外 冬 十月 乙亥 陳侯林卒 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 王姬歸于齊 齊師遷紀 郱 鄑 郚 傳元年 春 不稱卽位 文姜出故也 三月 夫人孫于齊 不稱姜氏 絕不爲親 禮也 秋 築王姬之館于外 爲外 禮也 인용목차 2년 經二年 春 王二月 葬陳莊公 夏 公子慶父帥師伐於餘丘 秋 七月 齊王姬卒 冬 十有二月 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禚 乙酉 宋公馮卒 傳二年 冬 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禚 書姦也 인용목차 3년 經三年 春 王正月 溺會齊師伐衛 夏 四月 葬宋莊公 五月 葬桓王 秋 紀季 以酅入于齊 冬 公次於滑 傳三年 春 溺會齊師伐衛 疾之也 夏 五月 葬桓王 緩也 秋 紀季以酅入于齊 紀於是乎始判 冬 公次於滑 將會鄭伯 謀紀故也 鄭伯辭以難 凡師 一宿爲舍 再宿爲信 過信爲次 인용목차 4년 經..
환공(桓公) (元年~十八年) 원년 經元年 春 王正月 公卽位 三月 公會鄭伯於垂 鄭伯以璧假許田 夏 四月 丁未 公及鄭伯盟于越 秋 大水 冬 十月 傳元年 春 公卽位 修好於鄭 鄭人請復祀周公 卒易祊田 公許之 三月 鄭伯以璧假許田 爲周公祊故也 夏 四月 丁未 公及鄭伯盟于越 結祊成也 盟曰 渝盟無享國 秋 大水 凡平原出水爲大水 冬 鄭伯拜盟 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 目逆而送之 曰 美而豔 인용목차 2년 經二年 春 王正月 戊申 宋督弒其君與夷 及其大夫孔父 滕子來朝 三月 公會齊侯 陳侯 鄭伯 于稷 以成宋亂 夏 四月 取郜大鼎于宋 戊申 納于大廟 秋 七月 杞侯來朝 蔡侯 鄭伯 會于鄧 九月 入杞 公及戎盟于唐 冬 公至自唐 傳二年 春 宋督攻孔氏 殺孔父而取其妻 公怒 督懼 遂弒殤公 君子以督爲有無君之心 而後動於惡 故先書弒其君 會于稷 以成宋亂 爲賂故 立華氏也 ..
은공(隱公) (元年~十一年) 傳惠公元妃孟子 孟子卒 繼室以聲子 生隱公 宋武公生仲子 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 曰爲魯夫人 故仲子歸於我 生桓公而惠公薨 是以隱公立而奉之 인용목차 원년 經元年春 王正月 三月 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夏 五月 鄭伯克段于鄢 秋 七月 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九月 及宋人盟于宿 冬 十有二月 祭伯來 公子益師卒 傳元年 春 王周正月 不書卽位 攝也 三月 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邾子克也 未王命 故不書爵 曰儀父 貴之也 公攝位 而欲求好於邾 故爲蔑之盟 夏四月 費伯帥師城郞 不書 非公命也 初 鄭武公娶于申 曰武姜 生莊公 及共叔段 莊公寤生 驚姜氏 故名曰寤生 遂惡之 愛共叔段 欲立之 亟請於武公 公弗許 及莊公卽位 爲之請制 公曰 制 巖邑也 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請京 使居之 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 都城過百雉 國之害也 先王之制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中五之一..
은공(隱公) (元年~十一年) 傳惠公元妃孟子 孟子卒 繼室以聲子 生隱公 宋武公生仲子 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 曰爲魯夫人 故仲子歸於我 生桓公而惠公薨 是以隱公立而奉之 원년 經元年春 王正月 三月 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夏 五月 鄭伯克段于鄢 秋 七月 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九月 及宋人盟于宿 冬 十有二月 祭伯來 公子益師卒 傳元年 春 王周正月 不書卽位 攝也 三月 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邾子克也 未王命 故不書爵 曰儀父 貴之也 公攝位 而欲求好於邾 故爲蔑之盟 夏四月 費伯帥師城郞 不書 非公命也 初 鄭武公娶于申 曰武姜 生莊公 及共叔段 莊公寤生 驚姜氏 故名曰寤生 遂惡之 愛共叔段 欲立之 亟請於武公 公弗許 及莊公卽位 爲之請制 公曰 制 巖邑也 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請京 使居之 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 都城過百雉 國之害也 先王之制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中五之一 小九之一..
2년 經二年春 公會戎于潛 夏 五月 莒人入向 無駭帥師入極 秋 八月 庚辰 公及戎盟于唐 九月 紀裂繻來逆女 冬 十月 伯姬歸于紀 紀子帛莒子 盟於密 十有二月 乙卯 夫人子氏薨 鄭人伐衛 傳二年 春 公會戎于潛 修惠公之好也 戎請盟 公辭 莒子娶于向 向姜不安莒而歸 夏 莒人入向 以姜氏還 司空無駭入極 費庈父勝之 戎請盟 秋 盟于唐 復修戎好也 九月 紀裂繻來逆女 卿爲君逆也 冬紀子帛 莒子 盟於密 魯故也 鄭人伐 衛討公孫滑之亂也 인용목차
3년 經三年春 王二月 己巳 日有食之 三月 庚戌 天王崩 夏 四月 辛卯 君氏卒 秋 武氏子來求賻 八月 庚辰 宋公和卒 冬 十有二月 齊侯鄭伯盟于石門 癸未 葬宋穆公 傳三年 春 王三月 壬戌 平王崩 赴以庚戌 故書之 夏 君氏卒 聲子也 不赴於諸侯 不反哭于寢 不祔于姑 故不曰薨 不稱夫人 故不言葬 不書姓 爲公故 曰君氏 鄭武公 莊公 爲平王卿士 王貳于虢 鄭伯怨王 王曰 無之 故周鄭交質 王子狐爲質於鄭 鄭公子忽爲質於周 王崩 周人將畀虢公政 四月 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 秋 又取成周之禾 周鄭交惡 君子曰 信不由中 質無益也 明恕而行 要之以禮 雖無有質 誰能間之 苟有明信 澗 谿 沼 沚 之毛 蘋 蘩 薀 藻 之菜 筐 筥 錡 釜 之 器 潢汙 行潦 之水 可薦於鬼神 可羞於王公 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 行之以禮 又焉用質 風有采繁 采蘋 雅有行葦 泂酌 昭忠信也 武氏子來求賻 ..
4년 經四年 春 王二月 莒人伐杞 取牟婁 戊申 衛州吁弒其君完 夏 公及宋公遇于清 宋公 陳侯 蔡人 衛人 伐鄭 秋 翬帥師會宋公 陳侯 蔡人 衛人 伐鄭 九月 衛人殺州吁于濮 冬 十有二月 衛人立晉 傳四年 春 衛州吁弒桓公而立 公與宋公爲會 將尋宿之盟 未及期 衛人來告亂 夏 公及宋公遇于清 宋殤公之卽位也 公子馮出奔鄭 鄭人慾納之 及衛州吁立 將脩先君之怨於鄭 而求寵於諸侯 以和其民 使告於宋曰 君若伐鄭 以除君害 君爲主 敝邑以賦 與陳蔡從 則衛國之願也 宋人許之 於是陳蔡方睦於衛 故宋公 陳侯 蔡人 衛人 伐鄭 圍其東門 五日而還 公問於衆仲曰 衛州吁其成乎 對曰 臣聞以德和民 不聞以亂 以亂 猶治絲而棼之也 夫州吁阻兵而安忍 阻兵無衆 安忍無親 衆叛親離 難以濟矣 夫兵 猶火也 弗戢 將自焚也 夫州吁弒其君 而虐用其民 於是乎不務令德 而欲以亂成 必不免矣 秋‧諸侯復伐鄭..
5년 經五年 春 公矢魚于棠 夏 四月 葬衛桓公 秋 衛師入郕 九月 考仲子之宮 初獻六羽 邾人 鄭人 伐宋 螟 冬 十有二月 辛巳 公子彄卒 宋人伐鄭 圍長葛 傳五年 春 公將如棠觀魚者 臧僖伯諫曰 凡物不足以講大事 其材不足以備器用 則君不舉焉 君將納民於軌物者也 故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 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 不軌不物 謂之亂政 亂政亟行 所以敗也 故春蒐 夏苗 秋獮 冬狩 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三年而治兵 入而振旅 歸而飲至 以數軍實昭文章 明貴賤 辨等列 順少長 習威儀也 鳥獸之肉 不登於俎 皮革 齒牙 骨角 毛 羽 不登於器 則公不射 古之制也 若夫山林川澤之實 器用之資 皁隸之事 官司之守 非君所及也 公曰 吾將略地焉 遂往陳魚而觀之 僖伯稱疾不從 書曰 公矢魚于棠 非禮也 且言遠地也 曲沃莊伯 以鄭人 邢人 伐翼 王使尹氏武氏助之 翼侯奔隨 夏‧葬衛桓公 衛亂 是以緩 四月 鄭人..
6년 經六年 春 鄭人來渝平 夏 五月 辛酉 公會齊侯盟于艾 秋 七月 冬 宋人取長葛 傳六年 春 鄭人來渝平 更成也 翼九宗 五正 頃父之子嘉父 逆晉侯于隨 納諸鄂 晉人謂之鄂侯 夏 盟于艾 始平于齊也 五月 庚申 鄭伯侵陳 大獲 往歲 鄭伯請成於陳 陳侯不許 五父諫曰 親仁善鄰 國之寶也 君其許鄭 陳侯曰 宋衛實難 鄭何能爲 遂不許 君子曰 善不可失 惡不可長 其陳桓公之謂乎 長惡不悛 從自及也 雖欲救之 其將能乎 商書曰 惡之易也 如火之燎于原 不可鄉邇 其猶可撲滅 周任有言曰 爲國家者 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 芟夷蘊崇之 絕其本根 勿使能殖 則善者信矣 秋 宋人取長葛 冬 京師來告饑 公爲之請糴於宋 衛 齊 鄭 禮也 鄭伯如周 始朝桓王也 王不禮焉 周桓公言於王曰 我周之東遷 晉鄭焉依 善鄭以勸來者 猶懼不蔇 況不禮焉 鄭不來矣 인용목차
7년 經七年 春 王三月 叔姬歸于紀 滕侯卒 夏 城中丘 齊侯使其弟年來聘 秋 公伐邾 冬 天王使凡伯來聘 戎伐凡伯于楚丘 以歸 傳七年 春 滕侯卒 不書名 未同盟也 凡諸侯同盟 於是稱名 故薨則赴以名 告終 嗣也 以繼好息民 謂之禮經 夏 城中丘 書不時也 齊侯使夷仲年來聘 結艾之盟也 秋 宋及鄭平 七月 庚申 盟于宿 公伐邾 爲宋討也 初 戎朝于周 發幣于公卿 凡伯弗賓 冬 王使凡伯來聘 還 戎伐之於楚丘 以歸 陳及鄭平 十二月 陳五父如鄭蒞盟 壬申 及鄭伯盟 歃如忘 洩伯曰 五父必不免 不賴盟矣 鄭良佐如陳蒞盟 辛巳 及陳侯盟 亦知陳之將亂也 鄭公子忽在王所 故陳侯請妻之 鄭伯許之 乃成昏 인용목차
8년 經八年 春 宋公 衛侯遇於垂 三月 鄭伯使宛來歸祊 庚寅 我入祊 夏 六月 己亥 蔡侯考父卒 辛亥 宿男卒 秋 七月 庚午 宋公 齊侯 衛侯 盟于瓦屋 八月 葬蔡宣公 九月 辛卯 公及莒人盟于浮來 螟 冬 十有二月 無駭卒 傳八年 春 齊侯將平宋衛 有會期 宋公以幣請於衛 請先相見 衛侯許之 故遇于犬丘 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 以泰山之祊易許田 三月 鄭伯使宛來歸祊 不祀泰山也 夏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 四月 甲辰 鄭公子忽如陳 逆婦媯 辛亥 以媯氏歸 甲寅 入于鄭 陳鍼子送女 先配而後祖 鍼子曰 是不爲夫婦 誣其祖矣 非禮也 何以能育 齊人卒平宋衛于鄭 秋 會于溫 盟于瓦屋 以釋東門之役 禮也 八月 丙戌 鄭伯以齊人朝王 禮也 公及莒人盟于浮來 以成紀好也 冬齊侯使來告成三國 公使衆仲對曰 君釋三國之圖 以鳩其民 君之惠也 寡君聞命矣 敢不承受君之明德 無駭卒 羽父請諡與族 公..
9년 經九年 春 天子使南季來聘 三月 癸酉 大雨震電 庚辰 大雨雪 挾卒 夏 城郞 秋 七月 冬 公會齊侯于防 傳九年 春 王三月 癸酉 大雨霖以震 書始也 庚辰 大雨雪 亦如之 書時失也 凡雨 自三日以往爲霖 平地尺爲大雪 夏城郞書不時也 宋公不王 鄭伯爲王左卿士 以王命討之 伐宋 宋以入郛之役怨公 不告命 公怒 絕宋使 秋 鄭人以王命來告伐宋 冬 公會齊侯于防 謀伐宋也 北戎侵鄭 鄭伯禦之 患戎師曰 彼徒我車 懼其侵軼我也 公子突曰 使勇而無剛者 嘗寇 而速去之 君爲三覆以待之 戎輕而不整 貪而無親 勝不相讓 敗不相救 先者見獲 必務進 進而遇覆 必速奔 後者不救 則無繼矣 乃可以逞 從之 戎人之前遇覆者 奔 祝聃逐之 衷戎師 前後擊之 盡殪 戎師大奔 十一月 甲寅 鄭人大敗戎師 인용목차
10년 經十年 春 王二月 公會齊侯 鄭伯 于中丘 夏 翬帥師會齊人 鄭人 伐宋 六月 壬戌 公敗宋師于菅 辛未 取郜 辛巳 取防 秋 宋人 衛人 入鄭 宋人 蔡人 衛人 伐戴 鄭伯伐取之 冬 十月 壬午 齊人 鄭人入郕 傳十年 春 王正月 公會齊侯 鄭伯 于中丘 癸丑 盟于鄧 爲師期 夏 五月 羽父先會齊侯 鄭伯 伐宋 六月 戊申 公會齊侯 鄭伯 于老桃 壬戌 公敗宋師于菅 庚午 鄭師入郜 辛未 歸於我 庚辰 鄭師入防 辛巳 歸於我 君子謂鄭莊公於是乎可謂正矣 以王命討不庭 不貪其土 以勞王爵 正之體也 蔡人 衛人 郕人 不會王命 秋 七月 庚寅 鄭師入郊 猶在郊 宋人 衛人 入鄭 蔡人從之 伐戴 八月 壬戌 鄭伯圍戴 癸亥 克之 取三師焉 宋衛旣入鄭 而以伐戴召蔡人 蔡人怒 故不和而敗 九月 戊寅 鄭伯入宋 冬齊人 鄭人 入郕 討違王命也 인용목차
11년 經十有一年 春 滕侯 薛侯 來朝 夏 公會鄭伯于時來 秋 七月 壬午 公及齊侯 鄭伯 入許 冬 十有一月 壬辰 公薨 傳十一年 春 滕侯 薛侯 來朝 爭長 薛侯曰 我先封 滕侯曰 我周之卜正也 薛 庶姓也 我不可以後之 公使羽父請於薛侯曰 君與滕君 辱在寡人 周諺有之曰 山有木 工則度之 賓有禮 主則擇之 周之宗盟 異姓爲後 寡人若朝于薛 不敢與諸任齒 君若辱貺寡人 則願以滕君爲請 薛侯許之 乃長滕侯 夏 公會鄭伯于郲 謀伐許也 鄭伯將伐許 五月 甲辰 授兵于大宮 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 潁考叔挾輈以走 子都拔棘以逐之 及大逵 弗及 子都怒 秋 七月 公會齊侯 鄭伯 伐許 庚辰 傅于許 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子都自下射之 顛 瑕叔盈又以蝥弧登 周麾而呼曰 君登矣 鄭師畢登 壬午 遂入許 許莊公奔衛 齊侯以許讓公 公曰 君謂許不共 故從君討之 許旣伏其罪矣 雖君有命 寡人弗敢與..
환공(桓公) (元年~十八年) 원년 經元年 春 王正月 公卽位 三月 公會鄭伯於垂 鄭伯以璧假許田 夏 四月 丁未 公及鄭伯盟于越 秋 大水 冬 十月 傳元年 春 公卽位 修好於鄭 鄭人請復祀周公 卒易祊田 公許之 三月 鄭伯以璧假許田 爲周公祊故也 夏 四月 丁未 公及鄭伯盟于越 結祊成也 盟曰 渝盟無享國 秋 大水 凡平原出水爲大水 冬 鄭伯拜盟 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 目逆而送之 曰 美而豔 인용목차
2년 經二年 春 王正月 戊申 宋督弒其君與夷 及其大夫孔父 滕子來朝 三月 公會齊侯 陳侯 鄭伯 于稷 以成宋亂 夏 四月 取郜大鼎于宋 戊申 納于大廟 秋 七月 杞侯來朝 蔡侯 鄭伯 會于鄧 九月 入杞 公及戎盟于唐 冬 公至自唐 傳二年 春 宋督攻孔氏 殺孔父而取其妻 公怒 督懼 遂弒殤公 君子以督爲有無君之心 而後動於惡 故先書弒其君 會于稷 以成宋亂 爲賂故 立華氏也 宋殤公立 十年十一戰 民不堪命 孔父嘉爲司馬 督爲大宰 故因民之不堪命 先宣言曰 司馬則然 已殺孔父而弒殤公 召莊公于鄭而立之 以親鄭 以郜大鼎賂公 齊陳鄭皆有賂 故遂相宋公 夏 四月 取郜大鼎于宋 戊申 納于大廟 非禮也 臧哀伯諫曰 君人者 將昭德塞違 以臨照百官 猶懼或失之 故昭令德以示子孫 是以清廟茅屋 大路越席 大羹不致 粢食不鑿 昭其儉也 袞 冕 黻 珽 帶 裳 幅 舄 衡 紞 紘 綖 昭其度也 藻率..
3년 經三年 春 正月 公會齊侯于嬴 夏 齊侯 衛侯 胥命于蒲 六月 公會杞侯于郕 秋 七月 壬辰朔 日有食之 旣 公子翬如齊逆女 九月 齊侯送姜氏于讙 公會齊侯于讙 夫人姜氏至自齊 冬 齊侯使其弟年來聘 有年 傳三年 春 曲沃武公伐翼 次於陘庭 韓萬御戎 梁弘爲右 逐翼侯于汾隰 驂絓而止 夜獲之 及欒共叔 會于嬴 成昏于齊也 夏 齊侯 衛侯 胥命于蒲 不盟也 公會杞侯于郕 杞求成也 秋 公子翬如齊逆女 脩先君之好 故曰公子 齊侯送姜氏 非禮也 凡公女嫁於敵國 姊妹則上卿送之 以禮於先君 公子則下卿送之 於大國 雖公子 亦上卿送之 於天子 則諸卿皆行 公不自送 於小國 則上大夫送之 冬 齊仲年來聘 致夫人也 芮伯萬之母芮姜 惡芮伯之多寵人也 故逐之 出居於魏 인용목차
4년 經四年 春 正月 公狩于郞 夏 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 傳四年 春 正月 公狩于郞 書時禮也 夏 周宰渠伯糾來聘 父在故名 秋 秦師侵芮 敗焉 小之也 冬王師秦師 圍魏 執芮伯以歸 인용목차
5년 經五年 春 正月 甲戌 己丑 陳侯鮑卒 夏 齊侯 鄭伯 如紀 天王使仍叔之子來聘 葬陳桓公 城祝丘 秋 蔡人 衛人 陳人 從王伐鄭 大雩 螽 冬 州公如曹 傳五年 春 正月 甲戌 己丑 陳侯鮑卒 再赴也 於是陳亂 文公子佗殺太子免而代之 公疾病而亂作 國人分散 故再赴 夏 齊侯 鄭伯 朝于紀 欲以襲之 紀人知之 王奪鄭伯政 鄭伯不朝 秋 王以諸侯伐鄭 鄭伯禦之 王爲中軍 虢公林父將右軍 蔡人 衛人 屬焉 周公黑肩將左軍 陳人屬焉 鄭子元請爲左拒 以當蔡人 衛人 爲右拒 以當陳人 曰 陳亂 民莫有鬥心 若先犯之 必奔 王卒顧之 必亂 蔡衛不枝 固將先奔 旣而萃於王卒 可以集事 從之 曼伯爲右拒 祭仲足爲左拒 原繁 高渠彌 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陳 先偏後伍 伍承彌縫 戰于繻葛 命二拒曰 旝動而鼓 蔡衛陳皆奔 王卒亂 鄭師合以攻之 王卒大敗 祝聃射王中肩 王亦能軍 祝聃請從之 公曰 君子..
6년 經六年 春 正月 寔來 夏 四月 公會紀侯于成 秋 八月 壬午 大閱 蔡人殺陳佗 九月 丁卯 子同生 冬 紀侯來朝 傳六年 春 自曹來朝 書曰 寔來 不復其國也 楚武王侵隨 使薳章求成焉 軍於瑕以待之 隨人使少師董成 鬥伯比言于楚子曰 吾不得志於漢東也 我則使然 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 以武臨之 彼則懼而協以謀我 故難間也 漢東之國 隨爲大 隨張 必棄小國 小國離 楚之利也 少師侈 請羸師以張之 熊率且比曰 季梁在 何益 鬥伯比曰 以爲後圖 少師得其君 王毀軍而納少師 少師歸 請追楚師 隨侯將許之 季梁止之曰 天方授楚 楚之羸 其誘我也 君何急焉 臣聞小之能敵大也 小道大淫 所謂道 忠於民而信於神也 上思利民 忠也 祝史正辭 信也 今民餒而君逞欲 祝史矯舉以祭 臣不知其可也 公曰 吾牲牷肥腯 粢盛豐備 何則不信 對曰 夫民 神之主也 是以聖王先成民 而後致力於神 故奉牲以告曰 博碩..
7년 經七年 春 二月 己亥 焚咸丘 夏 穀伯綏來朝 鄧侯吾離來朝 傳七年 春 穀伯 鄧侯 來朝 名 賤之也 夏‧盟 向 求成於鄭 旣而背之 秋 鄭人 齊人 衛人 伐盟 向 王遷盟向之民于郟 冬 曲沃伯誘晉小子侯殺之 인용목차
8년 經八年 春 正月 己卯 烝 天王使家父來聘 夏 五月 丁丑 烝 秋 伐邾 冬 十月 雨雪 祭公來 遂逆王后于紀 傳八年 春 滅翼 隨少師有寵楚 鬥伯比曰 可矣 讎有釁 不可失也 夏 楚子合諸侯于沈鹿 黃隨不會 使薳章讓黃 楚子伐隨 軍於漢淮之間 季梁請下之 弗許而後戰 所以怒我而怠寇也 少師謂隨侯曰 必速戰 不然 將失楚師 隨侯禦之 望楚師 季梁曰 楚人上左 君必左 無與王遇 且攻其右 右無良焉 必敗 偏敗 衆乃攜矣 少師曰 不當王 非敵也 弗從 戰于速杞 隨師敗績 隨侯逸 鬥丹獲其戎車 與其戎右 少師 秋 隨及楚平 楚子將不許 鬥伯比曰 天去其疾矣 隨未可克也 乃盟而還 冬‧王命虢仲立晉哀侯之弟緡于晉 祭公來 遂逆王后于紀 禮也 인용목차
9년 經九年 春 紀季姜歸于京師 夏 四月 秋 七月 冬 曹伯使其世子射姑來朝 傳九年 春 紀季姜歸于京師 凡諸侯之女行 唯王后書 巴子使韓服告于楚 請與鄧爲好 楚子使道朔將巴客以聘於鄧 鄧南鄙鄾人 攻而奪之幣 殺道朔 及巴行人 楚子使薳章讓於鄧 鄧人弗受 夏 楚使鬥廉帥師 及巴師圍鄾 鄧養甥 聃甥 帥師救鄾 三逐巴師不克 鬥廉衡陳其師於巴師之中 以戰而北 鄧人逐之 背巴師 而夾攻之 鄧師大敗 鄾人宵潰 秋 虢仲 芮伯 梁伯 荀侯 賈伯 伐曲沃 冬 曹大子來朝 賓之以上卿 禮也 享曹太子 初獻樂 奏而歎 施父曰 曹大子其有憂乎 非歎所也 인용목차
10년 經十年 春 王正月 庚申 曹伯終生卒 夏 五月 葬曹桓公 秋 公會衛侯于桃丘 弗遇 冬 十有二月 丙午 齊侯 衛侯 鄭伯 來戰于郞 傳十年 春 曹桓公卒 虢仲譖其大夫詹父於王 詹父有辭 以王師伐虢 夏 虢公出奔虞 秋 秦人納芮伯萬于芮 初 虞叔有玉 虞公求旃 弗獻 旣而悔之曰 周諺有之 匹夫無罪 懷璧其罪 吾焉用此 其以賈害也 乃獻 又求其寶劍 叔曰 是無厭也 無厭將及我 遂伐虞公 故虞公出奔共池 冬 齊衛鄭來戰于郞 我有辭也 初 北戎病齊 諸侯救之 鄭公子忽有功焉 齊人餼諸侯 使魯次之 魯以周班後鄭 鄭人怒 請師於齊 齊人以衛師助之 故不稱侵伐 先書齊 衛王爵也 인용목차
11년 經十有一年 春 正月 齊人 衛人 鄭人 盟于惡曹 夏 五月 癸未 鄭伯寤生卒 秋 七月 葬鄭莊公 九月 宋人執鄭祭仲 突歸于鄭 鄭忽出奔衛 柔會宋公 陳侯 蔡叔 盟于折 公會宋公 于夫鍾 冬 十有二月 公會宋公于闞 傳十一年 春 齊 衛 鄭 宋 盟于惡曹 楚屈瑕將盟貳軫 鄖人軍於蒲騷 將與隨 絞 州 蓼 伐楚師 莫敖患之 鬥廉曰 鄖人軍其郊 必不誡 且日虞四邑之至也 君次於郊郢以禦四邑 我以銳師宵加於鄖 鄖有虞心而恃其城 莫有鬥志 若敗鄖師 四邑必離 莫敖曰 盍請濟師於王 對曰 師克在和 不在衆 商周之不敵 君之所聞也 成軍以出 又何濟焉 莫敖曰 卜之 對曰 卜以決疑 不疑何卜 遂敗鄖師於蒲騷 卒盟而還 鄭昭公之敗北戎也 齊人將妻之 昭公辭 祭仲曰 必取之 君多內寵 子無大援 將不立 三公子皆君也 弗從 夏 鄭莊公卒 初 祭封人仲足有寵於莊公 莊公使爲卿 爲公娶鄧曼 生昭公 故..
12년 經十有二年 春 正月 夏 六月 壬寅 公會杞侯 莒子 盟于曲池 秋 七月 丁亥 公會宋公 燕人 盟于穀丘 八月 壬辰 陳侯躍卒 公會宋公于虛 冬 十有一月 公會宋公于龜 丙戌 公會鄭伯 盟于武父 丙戌 衛侯晉卒 十有二月 及鄭師伐宋 丁未 戰于宋 傳十二年 夏 盟于曲池 平杞莒也 公欲平宋鄭 秋 公及宋公盟于句瀆之丘 宋成未可知也 故又會于虛 冬 又會于龜 宋公辭平 故與鄭伯盟于武父 遂帥師而伐宋 戰焉 宋無信也 君子曰 苟信不繼 盟無益也 詩雲 君子屢盟 亂是用長 無信也 楚伐絞 軍其南門 莫敖屈瑕曰 絞小而輕 輕則寡謀 謀無扞采樵者以誘之 從之 絞人獲三十人 明日 絞人爭出 驅楚役徒於山中 楚人坐其北門 而覆諸山下 大敗之 爲城下之盟而還 伐絞之役 楚師分涉於彭 羅人慾伐之 使伯嘉諜之 三巡數之 인용목차
13년 經十有三年 春 二月 公會紀侯 鄭伯 己巳 及齊侯 宋公 衛侯 燕人 戰 齊師 宋師 衛師 燕師 敗績 三月 葬衛宣公 夏 大水 秋 七月 冬 十月 傳十三年 春 楚屈瑕伐羅 鬥伯比送之還 謂其御曰 莫敖必敗 舉趾高 心不固矣 遂見楚子曰 必濟師 楚子辭焉 入告夫人鄧曼 鄧曼曰 大夫其非衆之謂 其謂君撫小民以信 訓諸司以德 而威莫敖以刑也 莫敖狃於蒲騷之役 將自用也 必小羅 君若不鎮撫 其不設備乎 夫固謂君訓衆而好鎮撫之 召諸司而勸之以令德見莫敖而告諸天之不假易也 不然 夫豈不知楚師之盡行也 楚子使賴人追之 不及 莫敖使徇于師曰 諫者有刑 及鄢 亂次以濟 遂無次 且不設備 及羅 羅與盧戎兩軍之 大敗之 莫敖縊于荒谷 群帥囚于冶父 以聽刑 楚子曰 孤之罪也 皆免之 宋多責賂於鄭 鄭不堪命 故以紀魯 及齊 與宋衛燕戰 不書所戰 後也 鄭人來請脩好 인용목차
14년 經十有四年 春 正月 公會鄭伯于曹 無冰 夏 五 鄭伯使其弟語來盟 秋 八月 壬申 御廩災 乙亥 嘗 冬 十有二月 丁巳 齊侯祿父卒 宋人以齊人 蔡人 衛人 陳人 伐鄭 傳十四年 春 會于曹 曹人致餼 禮也 夏 鄭子人來尋盟 且脩曹之會 秋 八月 壬申 御廩災 乙亥 嘗 書不害也 冬 宋人以諸侯伐鄭 報宋之戰也 焚渠門 入及大逵 伐東郊 取牛首 以大宮之椽 歸爲盧門之椽 인용목차
15년 經十有五年 春 二月 天王使家父來求車 三月 乙未 天王崩 夏 四月 己巳 葬齊僖公 五月 鄭伯突出奔 蔡 鄭世子忽復歸于鄭 許叔入于許 公會齊侯于艾 邾人 牟人 葛人 來朝 秋 九月 鄭伯突入于櫟 冬 十有一月 公會宋公 衛侯 陳侯 于袲 伐鄭 傳十五年 春 天王使家父來求車 非禮也 諸侯不貢車服 天子不私求財 祭仲專 鄭伯患之 使其婿雍糾殺之 將享諸郊 雍姬知之 謂其母曰 父與夫孰親 其母曰 人盡夫也 父一而已 胡可比也 遂告祭仲曰 雍氏舍其室 而將享子於郊 吾惑之 以告 祭仲殺雍糾 屍諸周氏之汪 公載以出 曰 謀及婦人 宜其死也 夏 厲公出奔蔡 六月 乙亥 昭公入 許叔入于許 公會齊侯于艾 謀定許也 秋 鄭伯因櫟人 殺檀伯 而遂居櫟 冬 會于袲 謀伐鄭 將納厲公也 弗克而還 인용목차
16년 經十有六年 春 正月 公會宋公 蔡侯 衛侯 于曹 夏 四月 公會宋公 衛侯 陳侯 侯 伐鄭 秋 七月 公至自伐鄭 冬 城向 十有一月 衛侯朔出奔齊 傳十六年 春 正月 會于曹 謀伐鄭也 夏 伐鄭 秋 七月 公至自伐鄭 以飲至之禮也 冬 城向 書時也 初 衛宣公烝於夷姜 生急子 屬諸右公子 爲之娶於齊而美 公取之 生壽 及朔 屬壽於左公子 夷姜縊 宣姜與公子朔構急子 公使諸齊 使盜待諸莘 將殺之 壽子告之 使行 不可 曰 棄父之命 惡用子矣 有無父之國則可也 及行 飲以酒 壽子載其旌以先 盜殺之 急子至曰 我之求也 此何罪 請殺我乎 又殺之 二公子故怨惠公 十一月 左公子洩 右公子職 立公子黔牟 惠公奔齊 인용목차
17년 經十有七年 春 正月 丙辰 公會齊侯 紀侯 盟于黃 二月 丙午 公會邾儀父盟于趡 夏 五月 丙午 及齊師戰于奚 六月 丁丑 蔡侯封人卒 秋 八月 蔡季自陳歸于蔡 癸巳 葬蔡桓侯 及宋人 衛人 伐邾 冬 十月朔 日有食之 傳十七年 春 盟于黃 平齊紀 且謀衛故也 及邾儀父盟于趡 尋蔑之盟也 夏 及齊師戰于奚 疆事也 於是齊人侵魯疆 疆吏來告 公曰 疆場之事 慎守其一 而備其不虞 姑盡所備焉 事至而戰 又何謁焉 蔡桓侯卒 蔡人召蔡季于陳 秋 蔡季自陳歸于蔡 蔡人嘉之也 伐邾 宋志也 冬 十月朔 日有食之 不書 日官失之也 天子有日官 諸侯有日御 日官居卿以底日 禮也 日御不失日 以授百官于朝 初 鄭伯將以高渠彌爲卿 昭公惡之 固諫不聽 昭公立 懼其殺己也 辛卯 弒昭公而立公子亹 君子謂昭公知所惡矣 公子達曰 高伯其爲戮乎 復惡已甚矣 인용목차
18년 經十有八年 春 王正月 公會齊侯于濼 公與夫人姜氏遂如齊 夏 四月 丙子 公薨于齊 丁酉 公之喪至自齊 秋 七月 冬 十有二月 己丑 葬我君桓公 傳十八年 春 公將有行 遂與姜氏如齊 申繻曰 女有家 男有室 無相瀆也 謂之有禮 易此必敗 公會齊侯于濼 遂及文姜如齊 齊侯通焉 公謫之 以告 夏 四月 丙子 享公 使公子彭生乘公 公薨于車 魯人告于齊曰 寡君畏君之威 不敢寧居 來脩舊好 禮成而不反 無所歸咎 惡於諸侯 請以彭生除之 齊人殺彭生 秋 齊侯師于首止 子亹會之 高渠彌相 七月 戊戌 齊人殺子亹 而轘高渠彌 祭仲逆鄭子于陳而立之 是行也 祭仲知之 故稱疾不往 人曰 祭仲以知免 仲曰 信也 周公欲弒莊王 而立王子克 辛伯告王 遂與王殺周公黑肩 王子克奔燕 初 子儀有寵於桓王 桓王 屬諸周公 辛伯諫曰 並后 匹嫡 兩政 耦國 亂之本也 周公弗從 故及 인용목차
장공(莊公) (元年~三十二年) 원년 經元年 春 王正月 三月 夫人孫于齊夏 單伯送王姬 秋 築王姬之館于外 冬 十月 乙亥 陳侯林卒 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 王姬歸于齊 齊師遷紀 郱 鄑 郚 傳元年 春 不稱卽位 文姜出故也 三月 夫人孫于齊 不稱姜氏 絕不爲親 禮也 秋 築王姬之館于外 爲外 禮也 인용목차
2년 經二年 春 王二月 葬陳莊公 夏 公子慶父帥師伐於餘丘 秋 七月 齊王姬卒 冬 十有二月 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禚 乙酉 宋公馮卒 傳二年 冬 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禚 書姦也 인용목차
#高麗史112卷-列傳25-00-000 列傳卷第二十五. 高麗史一百十二. 正憲大夫工曹判書集賢殿大提學知 經筵春秋館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鄭麟趾奉 敎修. #高麗史112卷-列傳25-李公遂-000 李公遂. #高麗史112卷-列傳25-李公遂-001 ○李公遂益州人讞部典書行儉之孫. 以監察*紏{糾}正擢魁科授典儀注簿累遷典校副令. 忠穆朝歷知申事監察大夫. 有金用謙者性暴戾因姪宦者龍藏驟拜代言. 龍藏姪郭允正亦籍其勢拜大卿用謙忌之說龍藏罷之又奪龍藏所給資産. 允正訴監察司劾之. 八關會王觀樂命用謙入侍公遂奏: “用謙被彈不可齒朝列.” 代言等請姑留王曰: “寧少一代言不欲拒諫.” 錄事金龍起爲陰竹別監厚*歛{斂}民財盜用事覺憲司鞫之. 龍起謂持平崔安沼曰: “爾昔在陰竹*歛{斂}民尤甚. 安有以盜治盜者?” 王命釋龍起. 公遂曰: “龍起國蠹也今釋之是勸人以盜也.” 不聽. #高麗史..
#高麗史88卷-列傳1-00-000-00 列傳卷第一. 高麗史八十八. 正憲大夫工曹判書集賢殿大提學知 經筵春秋館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鄭麟趾奉 敎修. #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000-00 后妃一. #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001-00 ○高麗之制王母稱王太后嫡稱王后妾稱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是爲夫人秩並正一品. 自餘尙宮尙寢尙食尙針皆有員次. 靖宗以後或稱宮主或稱院主或稱翁主改復不常未可詳也. 太祖法古有志化俗然狃於土習以子聘女諱稱外姓其子孫視爲家法而不之怪惜哉! 盖夫婦人倫之本也國家理亂罔不由之可不愼歟故作后妃傳而嬪嬙夫人幷各附于其次. #高麗史88卷-列傳1-后妃1-002-神惠王后柳氏 ○太祖神惠王后柳氏貞州人三重大匡天弓之女天弓家大富邑人稱爲長者太祖事弓裔爲將軍引兵過貞州息馬古柳下后立路傍川上見其有德容問: “汝誰氏女?” 對曰: “此邑長者家女也.” 太祖因至宿..
#高麗史65卷-志19-禮7-嘉禮-00-000 嘉禮. #高麗史65卷-志19-禮7-嘉禮-冊太后儀-000 冊太后儀. #高麗史65卷-志19-禮7-嘉禮-冊太后儀-001 ○麗正宮遣使上冊日. 王將坐殿閣門引令公宰樞侍臣就殿庭百官就殿門外肅拜左右分立. 次都監員服便服入殿庭肅拜訖閣門引太尉司徒及執事官就位肅拜. 持節者立於殿左右階上脫節衣. 閣使奉宣曰: “太尉司徒上殿祗候.” 贊者喝: “再拜!” 訖遂引太尉司徒由東階就殿上兩楹之南北向俛伏興. 樞密奉制曰: “朕若稽古尊母爲王太后. 今遣卿等備禮物上冊者.” 宣訖內侍擧冊函印寶物狀宰樞傳奉前跪. 王親傳太尉跪受冊函司徒跪受印寶物狀. 並內侍擡擧降自西階安於殿庭之西案上東向冊在北印在南. 持節者下殿中階衣節衣閣使引太尉司徒就本位喝: “再拜!” 訖持節者引冊寶物狀執事官擡擧前導出自中門安於樓子.太尉司徒從出王入內. 進物擔床前行..
#高麗史47卷-志1-00-00-000 志卷第一. 高麗史四十七. 正憲大夫工曹判書集賢殿大提學知 經筵春秋館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鄭麟趾奉 敎修. #高麗史47卷-志1-天文1-日薄食暈珥及日變-000 天文一[日薄食暈珥及日變]. #高麗史47卷-志1-天文1-日薄食暈珥及日變-001 ○自伏犧仰觀俯察黃帝迎日推策堯曆日月以授人時舜察璣衡以齊七政而觀天之道備矣. 易曰: “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 故孔子因魯史作春秋於日食星變悉存而不削所以愼之也. 高麗四百七十五年*閒日食一百三十二月五星凌犯及諸星變亦多. 今採其見於史者作天文志. #高麗史47卷-志1-天文1-日薄食暈珥及日變-002 ○穆宗十二年二月己丑日色如張紅幕. #高麗史47卷-志1-天文1-日薄食暈珥及日變-003 ○顯宗元年十一月戊戌日暈如虹旁有珥色靑赤. #高麗史47卷-志1-天文1-日薄食暈珥及日變-004 三年八月..
#高麗史28卷-世家28-00-00-00-0000 世家卷第二十八. 高麗史二十八. 正憲大夫工曹判書集賢殿大提學知 經筵春秋館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鄭麟趾奉 敎修. #高麗史28卷-世家28-忠烈王1-00-00-0000 忠烈王一. #高麗史28卷-世家28-忠烈王1-00-01-0000 忠烈王諱昛古諱諶又賰元宗長子母曰順敬太后金氏高宗二十三年丙申二月癸丑生. 四十六年六月高宗薨元宗以太子入覲于元王時爲太孫受遺詔權監國事. 元宗元年八月冊爲太子十三年如元十五年尙元世祖女忽都魯揭里迷失公主. 六月癸亥元宗薨甲子百官會于本闕遙尊爲王. #高麗史28卷-世家28-忠烈王1-00-02-0000 戊辰吏部員外郞郭希份郞將曹精通以善碁被帝召如元. #高麗史28卷-世家28-忠烈王1-00-03-0000 秋七月元遣同知上都留守事張煥冊爲王. #高麗史28卷-世家28-忠烈王1-00-04-00..
#高麗史17卷-世家17-毅宗1-00-00-0000 毅宗一. #高麗史17卷-世家17-毅宗1-00-01-0000 毅宗莊孝大王諱晛字日升古諱徹. 仁宗長子母曰恭睿太后任氏. 仁宗五年丁未四月庚午生. 二十一年封爲太子. 二十四年二月丁卯仁宗薨受遺詔卽位於大觀殿. #高麗史17卷-世家17-毅宗1-00-02-0000 三月甲申葬仁宗于長陵. #高麗史17卷-世家17-毅宗1-00-03-0000 戊戌尊母后爲王太后. #高麗史17卷-世家17-毅宗1-00-04-0000 夏四月庚戌大雨雹. #高麗史17卷-世家17-毅宗1-00-05-0000 以王生日爲河淸節受群臣朝賀. #高麗史17卷-世家17-毅宗1-00-06-0000 癸丑東宮時僚屬並加恩賞. #高麗史17卷-世家17-毅宗1-00-07-0000 乙巳以任元敱爲門下侍中定安侯. #高麗史17卷-世家17-毅宗1-..
高麗史 目錄 上 世家 四十六卷 第一 高麗史一 太祖一 第二 高麗史二 太祖二 惠宗 定宗 光宗 景宗 弟三 高麗史三 成宗 穆宗 第四 高麗史四 顯宗一 第五 高麗史五 顯宗二 德宗 第六 高麗史六 靖宗 第七 高麗史七 文宗一 第八 高麗史八 文宗二 第九 高麗史九 文宗三 順宗 第十 高麗史十 宣宗 獻宗 第十一 高麗史十一 肅宗一 第十二 高麗史十二 肅宗二 睿宗一 第十三 高麗史十三 睿宗二 第十四 高麗史十四 睿宗三 第十五 高麗史十五 仁宗一 第十六 高麗史十六 仁宗二 第十七 高麗史十七 仁宗三 毅宗一 第十八 高麗史十八 毅宗二 第十九 高麗史十九 毅宗三 明宗一 第二十 高麗史二十 明宗二 第二十一 高麗史二十一 神宗 熙宗 康宗 第二十二 高麗史二十二 高宗一 第二十三 高麗史二十三 高宗二 第二十四 高麗史二十四 高宗三 第二十五 高麗史二十五 元宗一 第二十..
13년 經十有三年 春 齊侯 衛侯 次於垂葭 夏 築蛇淵囿 大蒐于比蒲 衛公孟彄帥師伐曹 晉趙鞅入于晉陽以叛 冬 晉荀寅 士吉射 入于朝歌以叛 晉趙鞅歸于晉 薛弒其君比 傳十三年 春 齊侯 衛侯 次於垂葭 實郥氏 使師伐晉 將濟河 諸大夫皆曰不可 邴意茲曰可 銳師伐河內 傳必數日而後及絳 絳不三月 不能出河 則我旣濟水矣 乃伐河內 齊侯皆斂諸大夫之軒 唯邴意茲乘軒 齊侯欲與衛侯乘 與之宴 而駕乘廣 載甲焉 使告曰 晉師至矣 齊侯曰 比君之駕也 寡人請攝 乃介而與之乘 驅之 或告曰 無晉師 乃止 晉趙鞅謂邯鄲午曰 歸我衛貢五百家 吾舍諸晉陽 午許諾 歸告其父兄 父兄皆曰 不可 衛是以爲邯鄲 而寘諸晉陽 絕衛之道也 不如侵齊而謀之 乃如之 而歸之於晉陽 趙孟怒 召午而囚諸晉陽 使其從者說劍而入 涉賓不可 乃使告邯鄲人曰 吾私有討於午也 二三子唯所欲立 遂殺午 趙稷 涉賓 以邯鄲叛 夏 六月..
9.. 黑水西河惟雍州: 弱水旣西, 涇屬渭汭. 漆ㆍ沮旣從, 灃水所同. 荊ㆍ岐已旅, 終南ㆍ敦物至于鳥鼠. 原隰厎績, 至于都野. 三危旣度, 三苗大序. 其土黃壤. 田上上, 賦中下.貢璆ㆍ琳ㆍ琅玕. 浮于積石, 至于龍門西河, 會于渭汭. 織皮昆侖ㆍ析支ㆍ渠搜, 西戎卽序.
사기(史記) 목차 사마천(司馬遷) 1. 본기(本紀) 권1 오제본기(五帝本紀)권2 하본기(夏本紀)권3 은본기(殷本紀)권4 주본기(周本紀)권5 진본기(秦本紀)권6 진시황본기(秦始皇本紀)권7 항우본기(項羽本紀)권8 고조본기(祖本紀)권9 여태후본기(呂太后本紀)권10 효문본기(孝文本紀)권11 효경본기(孝景本紀)권12 효무본기(孝武本紀) 2. 세가(世家) 권31 오태백세가(吳太伯世家)권32 제태공세가(齊太公世家)권33 노주공세가(魯周公世家)권34 연소공세가(燕召公世家)권35 관채세가(管蔡世家)권36 진기세가(陳杞世家)권37 위강숙세가(衛康叔世家)권38 송미자세가(宋微子世家)권39 진세가(晉世家)권40 초세가(楚世家)권41 월왕구천세가(越王句踐世家)권42 정세가(鄭世家)권43 조세가(趙世家)권44 위세가(魏世家)권4..
세시 목차경도잡지(京都雜志)ㆍ동국세시기(東國歲時記)ㆍ열양세시기(冽陽歲時記) 서문(東國歲時記) 풍속(風俗)[京都雜志] 건복(巾服)주식(酒食)다연(茶烟)과과(果瓜)제택(第宅)마려(馬驢)기집(器什)문방(文房)화훼(花卉)발합(鵓鴿)유상(遊賞)성기(聲伎)도희(賭戱)시포(市舖)시문(詩文)서화(書畵)혼의(婚儀)유가(遊街)가도(呵導) 정월(正月) 경도잡지동국세시기열양세시기원일(元日) ① / ②원일(元日) ① / ②원일(元日) ① / ② / ③ / ④입춘(立春)입춘(立春)입춘(立春)인일(人日)인일(人日)인일(人日)해자사일(亥子巳日)상해일(上亥日)상자일(上子日)상해일(上亥日)상신일(上辛日)묘일ㆍ사일(卯日巳日)보름날(上元)① / ②보름날(上元)① / ② / ③ / ④보름날(上元)① / ② 월내(月內) 2월 경도잡지동국세시기..
除夕(섣달그믐날밤) 禁中發大礮號年終放礮 藩閫列郡歲除前餽問都下 書緘中另具小摺列錄土産雉鷄脯魚烟酒諸種謂之聦明紙 按周處風土記蜀俗晩歲相餽問謂之餽歲 此風自古而然矣 渾舍張燈以至廐溷 各點一盞達夜不睡以守歲 俗云除夜睡雙眉白 小兒甚憚之 或睡他兒以米粉抹之 擾使對鏡以爲戱笑 按溫革瑣碎錄除夜神佛前及廳堂房溷皆明燈至曉主家室光明 又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除夕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朝不寐謂之守歲
臘平 本朝以未臘 按芝峯類說引蔡邕之說靑帝以未臘赤帝以戌臘白帝以丑臘黑帝以辰臘我國臘用未 葢以東方屬木云 頒臘藥內局所制也 淸心元主閔塞 安神丸主熱 蘇合元主癨 三種爲最要 當宁朝新劑二種等分加減 寔出睿思 比蘇合元效尤速 賜名濟衆丹廣濟丸 畿內山郡舊貢臘猪發民搜獵 當宁朝特罷之 壯勇營將官領礮手獵于龍門祝靈諸山以進 捕黃雀飼小兒善痘 都城中不得私放鳥槍 是日許令捕雀
冬至 頒新曆黃粧白粧 安同文之寳 仕宦家各有句管銓吏一人掌寫告身 出宰郡縣給堂叅錢 堂叅者守令新除叅謁都堂之謂也 錢爲銓吏所資 每於冬至獻靑粧曆一卷 又都下舊俗端午之扇官分于吏 冬至之曆吏獻于官 是爲夏扇冬曆 波及鄕曲親知墓奴庄客 赤豆粥用糯米粉爲鳥卵狀投其中和蜜食之 是日潑豆粥於門板以辟惡 按宗懍荆楚歲時記共工氏有不才子以冬至死爲疫鬼畏赤小豆 故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之
十月午日 俗稱馬日 蒸赤豆餠設廐中 祝馬健 丙午日則否 丙與病音相類 忌馬病也
重九 采菊花爲糕 與重三之鵑花糕同 亦稱花煎
中秋 俗稱秋夕 又曰嘉排 按三國史 新羅儒理尼斯今使王女二人分率六部女子 自七月望集大部之庭績麻乙夜而罷 至八月望考其功之多少 負者置酒食以謝勝者 於是歌舞百戱皆作謂之嘉排 是時負家一女子起舞歎曰會蘇會蘇 其音哀雅
中元 俗稱百種節 都人盛設饌登山歌舞爲樂 按盂蘭盆經目連比邱七月十五日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 今所云百種卽百味之謂也 高麗崇佛爲盂蘭盆會 今俗只醉飽而已 或云是日舊俗陳列百糓之種故曰百種 無稽之說也
伏 狗肉和葱白爛蒸 入鷄笋更佳 號狗醬 或作羮調以番椒屑澆白飯食之發汗 可以祛暑補虛 按史記秦德公二年初作伏祠磔狗四門以御蟲災磔狗 卽伏日故事而今俗遂食之
六月十五日(6월 보름) 俗稱流頭節 作粉團澆以蜜水食之號水團 按高麗史熙宗卽位六月丙寅有侍御史二人與宦官崔東秀會于廣眞寺作流頭飮 國俗以是月十五日浴髮東流水 祓除不祥因會飮號流頭飮
端午2(단오) 都下少年會于南山之麓 與之角力 其法兩人對跪各用右手拿對者之腰 又各用左手挐對者之右股 一時起立互擧而抨之 有內句外句輪起諸勢 中國人效之號爲高麗技 又曰撩跤 內醫院製玉樞丹 佩之禳災 觀象監朱砂搨辟邪文 俗粘門楣曰五月五日天中之節上得天祿下得地福蚩尤之神銅頭鐵額赤口赤舌四百四病一時消滅急急如律令 又一本曰甲作食胸胇胃食虎雄伯食魅騰簡食不祥攬諸食咎伯起食夢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隨食觀錯斷食巨窮奇騰根共食蠱凡使十二神追惡凶赫女軀拉女幹節解女肉抽女肺膓女不急去後者爲糧 此卽續漢書禮儀志臘一日大儺逐疫侲子所和之詞也
端午1(단오) 頒艾虎于閣臣用小桿纏束綵花簌簌如蓼穗 又 頒新扇號端午扇 絶大者竹幅滿五十名白帖 得此者多畫金剛一萬二千峰 近俗喜寫折枝桃花蝴蝶芙蓉銀鯽鷺鶿 按戒菴謾筆端午賜京官宮扇竹骨紙面俱畫翎毛五色線纏繞艾虎者 是也 湖嶺藩閫雄府致扇于朝列朋舊 以全州南平縣制爲佳 僧頭蛇頭有環無環外角內角濶沿狹沿制樣各殊 俗喜白黑二色 紅黃與婦人小兒 靑者新郞把之 近有一種鴉靑色扇俗頗尙之 團扇着油或黑漆有似桐葉樣者 男子在家則搖 出門便捨 婦人持諸色團扇 端午俗名戌衣日 戌衣者東語車也 是日作艾糕象車輪形食之 故謂之戌衣日 艾葉微圓背白曝乾可碎作火絨 又可爛搗入糕發綠色以其作車輪糕 故號戌衣翠 本草千年艾華人呼作狗舌草者是也 按武珪燕北雜錄遼俗五月五日渤海廚子進艾糕 此東俗之所沿也 小兒女著紅綠新衣菖蒲湯頮面 又削菖蒲根作簪點朱砂揷䯻號端午粧 閭巷婦女盛爲秋千戱 按宛署雜記燕都自五月一日至五日飾..
四月八日 (4월 초파일) 延客設饌楡葉餠煑豆烹芹 云是佛辰茹素 又童子設盆水于燈竿下泛瓢用帚柄叩其背爲眞率之音號爲水皷 按張遠隩志京師俗念佛號者輒以豆識其數至四月八日佛誕生之辰煑豆微撤以鹽邀人于路請食之以爲結緣也 今俗煑豆盖昉於此 又按帝京景物略元夕童子撾皷旁夕向曉曰太平皷 今俗水皷似卽太平皷 而佛日爲燈夕故移用之也 人家點燈依子女多少以明亮爲吉 燈竿縛大竹累十而成 侈者駄致五江檣桅 頭揷雉羽繫色幟或揷日月圈隨風眩轉 鍾街列廛務尙高大張數十索邪許引起 矮小者人皆嗤之 是夕例弛夜禁 觀燈者遍於南北麓或擕簫皷沿街縱觀 按高麗史王宮國都以及鄕邑正月望燃燈二夜崔怡於四月八日燃燈 又按高麗史國俗以四月八日是釋迦生日家家燃燈前期數旬羣童剪紙注竿爲旗周呼城中街里求米布爲其費謂之呼旗 今俗燈竿揷幟者呼旗之類也 燈名蒜蓮西瓜鶴鯉黿鼈甁缸船皷七星壽字類皆象形 紙塗或用碧紗嵌雲母飾飛仙花鳥皷燈 多畵三國故..
重三 (삼짇날) 采杜鵑花揉糯米粉作團糕 煎以芝麻油號花煎
寒食 (한식) 都人上冢用正朝寒食端午中秋四名節 寒食中秋最盛 四郊士女綿絡不絶
二月初一日 (2월 초하루) 當宁丙辰 頒中和尺于宰執侍從 尺用斑竹及紅染木 制修中和節故事也 卸下上元禾竿作松葉夾餠饋奴婢如其齒數 俗稱奴婢日 東作伊始故饗此屬云 灑掃堂宇剪紙書香娘閣氏速去千里八字粘椽上 閣氏者東語女子也 香娘閣氏蓋指馬陸也 惡而辟之之辭也
上元2(보름날) 三門外阿峴人飛石相鬪於萬里峴上 俗云三門外勝則畿內豊 阿峴勝則諸路豊 龍山麻湖惡少結黨救阿峴 方其酣鬭時喊聲動地破額折臂亦不悔也 當部往往禁斷 城中羣兒亦效而爲之 行人皆畏石回避 按唐書高麗傳每年初聚戱浿水之上以水石相濺擲馳逐再三而止 此爲東俗石戰之始 童子書厄字於紙鳶日暮斷送 鳶制竹骨糊紙微似箕狀五色或碁斑猫眼鵲翎魚鱗龍尾名色特繁 中國風箏爲晩春之戱 東俗自冬天至于上元 且其飛法不住定一處縱橫掃盪與他相交以多割爲快 合絲淬膠淨如白馬尾或染梔黃凌風而呌者最善割 甚者傅以磁末銅屑然在交法之能否 都下少年有以善交鳶噪名者豪貴家往往延致 每上元前一兩日水標橋沿河上下觀交鳶者簇如堵墻 羣童候斷搶絲或追敗鳶踰墻越 屋人多怖駭 過上元後不復飛鳶 小兒用獨繭絲繫鵝毳順風而颺之號苦苦妹 蒙古語鳳凰也 黃昏持炬登高謂之迎月 以先見月者爲吉 月出後都人悉出鍾街聽鍾散踏諸橋云已脚病 大小廣..
上元1(보름날) 糯米飯揉以棗肉杮餠 蒸栗海松子更調蜂蜜芝麻油陳醬號藥飯 爲上元佳饌 新羅舊俗也 按東京雜記新羅炤智王十年正月十五日幸天柱寺有飛烏警告于王射殺謀逆僧 國俗以上元作糯米飯飼烏報賽 十四日夜結草偶號處容 顱中藏銅錢羣兒終夜打門喚處容 主人開門擲之 羣兒得便捶曳破顱爭錢 按文獻備考新羅憲康王遊鶴城 東海龍率七子歌舞於駕前 其一子隨駕入京名曰處容 今掌樂院鄕樂部有處容舞是也 俗信盲卜盲言日月及水星直命宮俱有災厄 剪紙象日月鉗以木揷屋脊以紙裹飯夜半投井中禳之 最忌處容直星作草偶棄于道可禳 童女珮旋木小葫蘆靑紅黃各一用綵絲爲綬 上元夜半潜捐于道消厄 淸晨嚼栗或蘿葍祝曰一年十二朔無事太平謂之嚼癤 又飮燒酒一盞令人耳聰 按葉廷珪海錄碎事社日飮治聾酒 今俗移於上元 士女凌晨猝然相呼諾之則曰賣吾暑 百計呼之不肯答 按陸放翁詩呼盧院落譁新歲買困兒童起五更註立春未明相呼賣春困 今俗賣暑亦此類也..
立春(입춘) 畿峽六邑進葱芽山芥辛甘菜 山芥者初春雪消時山中自生之芥也 熱水淹之調醋醬味極辛烈 宜於食肉之餘 辛甘菜者窨養當歸芽也 淨如銀釵股夾蜂蜜噉之甚佳 承政院抄啓侍從製進 殿宮春帖子牌 召提學命韻考第 元日延祥詩及端午帖俱用是例 閭巷市井通用對聯 壽如山富如海 去千災來百福 立春大吉建陽多慶 國泰民安家給人足 堯之日月舜之乾坤 愛君希道泰憂國願年豊 天下太平春四方無一事 國有風雲慶家無桂玉愁 鳳鳴南山月麟遊北岳風 災從春雪消福逐夏雲興 柳色黃金嫰梨花白雪香 北堂萱草綠南極壽星明 天上三陽近人間五福來 掃地黃金出開門萬福來 鷄呼新歲德犬吠舊年災 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財 六鰲拜獻南山壽九龍載輸四海珍 門楣上單帖 春到門前增富貴 春光先到吉人家 上有好鳥相和鳴 一春和氣滿門楣 一振高名滿帝都 士大夫多用新製 或揀古人佳語
人日 頒銅人勝于閣臣如小圓鏡有柄鏤仙人 是日及重三重七重九皆設科取士曰節製
亥子巳日(해일 ․ 자일 ․ 사일) 正月上亥爲豕日上子爲鼠日 國朝故事宮中小宦數百聯炬曳地呼燻豕熏鼠 燒糓種盛于囊 頒賜宰執近侍以眎祈年之意 頒囊尋廢矣 當宁御極復頒囊用錦製亥囊圓子囊長 子日閭巷亦炒豆呪云鼠嘴焦鼠嘴焦 亥日作豆屑澡面黑者漸白豕色黑故反取其義也 巳日不理髮忌蛇入宅
元日(원일)2 閭巷婦女用白板橫駕藁枕上分立兩端 激盪而跳數尺許 環珮琤然以困頓爲樂 號爲超板戱 按周煌琉球國記略其婦女舞於板上曰板舞與此相類 國初琉球入朝抑或慕而效之者歟 緇徒負大皷入街巷擂動謂之法皷 或展募緣文叩鈸念佛 或荷米帒沿門唱齋 又用一餠換俗二餠 俗得僧餠飼小兒以爲善痘 當宁朝禁僧尼不得入都門 城外尙有此風 男女一年梳頭用蠟紙帒貯退髮留梳函中必待是日黃昏燒於門前 按孫思邈千金方正月寅日燒白髮吉 元日燒髮昉於是 鬼名夜光夜入人家喜偸鞋 鞋主不吉小兒畏之藏鞋滅燈早宿 廳壁上縣篩夜光計其孔不盡鷄鳴乃去云 或言夜光者癯鬼也當曰癯光 癯與夜東語相近也 按此說非也 夜光卽藥王之音轉也 藥王像醜 故怖兒使之早宿
元日(원일)1 男女悉著新衣曰歲粧 往拜親戚長者曰歲拜 饋以時食曰歲饌 酒曰歲酒 歲酒不温寓迎春之意 婦女遣靚粧少婢以吉語相問曰問安婢 仕宦家置髹案於堂上司吏摺紙具名來置案上而去號歲啣 按王錡寓圃雜記京師風俗每正朝主人皆出賀惟置白紙簿並筆硯于几賀客至書其名無迎送也 此即歲啣之始 粳米餠按摩成條候硬橫截薄如錢烹調雉肉胡椒屑爲歲饌之不可缺者 至稱添齒者爲餠湯第幾椀 按陸放翁歲首書事詩註鄕俗歲日必用湯餠謂之冬餛飩年餺飥 壽星仙女直日神將圖謂之歲畵 又金甲二將軍像長丈餘一持斧一持節揭于宮門兩扇曰門排 又綘袍烏帽像揭重閤門 戚里及閭巷亦得爲之 畵隨門扇 而小門楣又粘畵鬼頭 俗以金甲者爲尉遲恭秦叔寳 綘袍烏帽爲魏鄭公 按宋敏求春明退朝錄道家奏章圖天門守衛金甲人葛將軍掌旌周將軍掌節 今之門排似卽葛周二將軍 而世俗乃以傳奇中唐文皇時事傅會之爾 赤荆二條剖作四隻長可三寸許或小如半菽擲之號爲柶戱 四俯曰牡..
呵導 卿宰侍從呵導聲雄渾淸激各殊 有犯前導或騎馬含烟掉袂不坐者並拘路傍舍拿治 乘軒坐馬出入門衆隸齊聲白右 右者上也白者慮其帽礙於楣也 以爲不可廢之儀節
遊街 進士及第放榜遊街帶細樂手廣大才人 廣大者倡優也 錦衣黃草笠揷綵花孔雀羽亂舞詼調 才人作踏索筋斗諸戱
婚儀 新郞跨白馬衣紫綃團領繫犀帶戴複翅紗帽 前排靑紗燈籠四對 鴈父朱笠黑團領捧鴈徐步在前 借諸司吏隸陪護籠街 新婦乘黃銅頂八人轎四面垂簾 前排靑紗燈籠四對案袱一對戴棗脩衣凾鏡臺擎芙蓉香 十二婢靚粧麗服作雙前導 乳母戴黑繒羃羅跨馬隨後 亦用吏隸陪護籠街
書畵 書有蜀體謂趙松雪也 高麗忠宣王以元成宗時駙馬進爵太尉瀋陽王留燕邸 松雪遊王門故筆蹟多 東來至今效其體 蜀體者肖體之訛也 肖卽趙字之半也 又有額體 元僧雪菴體也宜於題額故曰額體 今有雪菴所書兵衛森帖行於世 飛白書削柳枝歧其端蘸墨寫孝悌忠信禮義廉耻等字 點畫波拂隨意作魚蟹蝦燕狀 壁揭鍾馗捕鬼仙人騎鹿圖 屛畵金剛一萬二千峯或關東八景 小屛花鳥蛺蜨 婚屛百子圖郭汾陽行樂圖瑤池宴圖 公讌用濟用監牡丹大屛 士族婚禮亦借用
詩文 小兒先授周興嗣千文 次曾先之史略 少微通鑑或小學 以及於他書 春夏讀抄本唐詩 以宋之問寒食詩爲首 俗號馬上唐音 閭巷最愛剪燈新話以其有助於吏文也 剪燈新話元瞿佑撰 東士埀胡子林芑註解 儒生夏課詩賦聚於山寺野亭曰接 詩押題中一字二十韻 第五六曰立題 第七八曰鋪頭 第九十曰鋪叙 稍變層節至於回題 賦轉三十韻 第七八曰破題 第九十曰鋪頭 餘與詩略同 詩律俗稱風月吟風詠月之謂也 宴集拈韻喜用靑黃紅白側理翠羽等箋 聯幅而寫之
市舖 緞紬紙布諸大舖挾鍾街 而居餘皆散處 凡趨市者晨集于棃峴及昭義門外 午集于鍾街 一城之所需者 東部菜七牌魚爲盛 南山下善釀酒北部多賣餠家 俗稱南酒北餠 藥舖埀葦簾揭神農遺業萬病回春等號 賣藥者皆稱奉事
賭戱 投箋者紙牌類也 人魚鳥雉星馬獐兎自一至九 人將曰皇 魚將曰龍 鳥將曰鳳 雉將曰鷹 星將曰極 馬將曰乘 獐將曰虎 兎將曰鷲 凡八十葉號爲八目 人魚鳥雉用老 星馬獐兎用少 箋字似篆似草奇恠
聲伎(노래와 광대) 皷腰皷奚琴橫篴小竹+觱篥合奏謂之打風流 籍係宣傳官廳曰內吹 壯勇營訓局禁御二營曰細樂手 梨園俗樂部亦有之 歌用淸濁二音 轉變有中大葉數大葉等名 葉猶言腔也 舞必對舞 男拂袖女翻手 內醫院惠民署有醫女 工曹尙衣院有鍼線婢 皆關東三南選上妓也 宴集招致歌舞 內醫院醫女戴黑緞加里麼餘用黑布爲之 加里麼者方言羃也 其形如書套可以羃䯻 演劇有山戱野戱兩部屬於儺禮都監 山戱結棚下帳作獅虎曼碩僧舞 野戱扮唐女小梅舞 曼碩高麗僧名 唐女高麗時禮成江上有中國倡女來居者 小梅亦古之美女名
遊賞 弼雲臺杏花 北屯桃花 興仁門外楊柳 天然亭荷花 三淸洞蕩春臺水石 觴詠者多集于此 都城周四十里 一日遍巡周覧城內外花柳者爲勝 凌晨始登昏鍾可畢 山路絶險有委頓而返者
鵓鴿(집비둘기) 養鵓鴿有八目之稱 其一全身白曰全白 其二身白尾黑頭戴黑點曰點烏 其三身赤尾白曰紫丹 其四身白頭頸黑曰黑虛頭 其五身白頭頸紫曰紫虛頭 其六身白頸赤翎端有二層赤點曰天仰白 其七身黑尾白曰黑層 其八褐色翎端有二層金色點曰僧
花卉 養花卉能致倭蘇鐵棕櫚 燕中秋海棠爲貴 梅以綠蕚倒垂自然槎爲佳 菊有紅黃白三鶴翎禁苑黃醉楊妃之號 又有烏紅大小雪白諸品
文房 黃鼠狼尾筆 雪花竹淸紙 海州油煤墨 藍浦烏石硯爲佳品 近頗用渭原紫石硯
器什 俗重鍮器 人必具飯湯蔬炙一卓之用 至頮盆夜壺皆以鍮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