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劉義慶 (1160)
건빵이랑 놀자
41. 庾太尉目庾中郞: “家從談談之許.”
40. 王長史是庾子躬外孫, 丞相目子躬云: “入理泓然, 我已上人.”
39. 蔡司徒在洛, 見陸機兄弟住參佐廨中, 三間瓦屋;士龍住東頭士衡住西頭. 士龍爲人, 文弱可愛;士衡長七尺餘, 聲作鐘聲, 言多忼慨.
38. 庾太尉在洛下, 問訊中郞. 中郞留之云: “諸人當來!” 尋溫元甫ㆍ劉王喬ㆍ裴叔則俱至, 酬酢終日. 庾公猶憶劉ㆍ裴之才儁, 元甫之淸中.
37. 王公目太尉: “巖巖淸峙, 壁立千仞.”
36. 謝幼輿曰: “友人王眉子, 淸通簡暢;嵇延祖, 弘雅소長; 董仲道, 卓犖有致度.”
35. 庾太尉少爲王眉子所知;庾過江, 嘆王曰: “庇其宇下, 使人忘寒暑!”
34. 太傅東海王鎭許昌, 以王安期爲記室參軍, 雅相知重. 敕世子毗曰: “夫學之所益者淺, 體之所安者深, 閒習禮度, 不如式瞻儀形; 諷味遺言, 不如親承音旨. 王參軍人倫之表, 汝其師之.” 或曰: “王ㆍ趙ㆍ鄧三參軍, 人倫之表, 汝其師之.” 謂安期ㆍ鄧伯道ㆍ趙穆也.
33. 司馬太傅府多名士, 一時儁異. 庾文康云: “見子嵩在其中, 常自神王.”
32. 王太尉云: “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 注而不竭.”
31. 王夷甫語樂令: “名士無多人, 故當容平子知.”
30. 庾子躬有廢疾, 甚知名;家在城西, 號曰城西公府.
29. 林下諸賢, 各有儁才子:籍子渾, 器量弘曠;康子紹, 淸遠雅正; 濤子簡, 疎通高素;咸子瞻, 虛夷有遠志;瞻弟孚, 爽朗多所遺; 秀子純ㆍ悌, 竝令淑有淸流;戎子萬子, 有大成之風, 苗而不秀; 唯伶子無聞. 凡此諸子, 唯瞻爲冠, 紹ㆍ簡亦見重當世.
28. 太傅府有三才:劉慶孫長才, 潘陽仲大才, 裴景聲淸才.
27. 王平子目太尉: “阿兄形似道, 而神鋒太儁.” 太尉答曰: “誠不如卿落落穆穆.”
26. 郭子玄有儁才, 能言老莊;庾敱嘗稱之, 每曰: “郭子玄何必減庾子嵩!”
25. 王夷甫自嘆: “我與樂令談, 未嘗不覺我言爲煩.”
24. 王太尉曰: “見裴令公精明朗然, 籠蓋人上, 非凡識也! 若死而可作, 當與之同歸.” 或云王戎語.
22. 洛中雅雅有三蝦:劉粹字純蝦, 宏字終蝦, 漠字沖蝦;是親兄弟, 王安豊甥, 竝是王安豊女壻. 宏, 眞長祖也. 洛中錚錚馮惠卿, 名蓀, 是播子. 蓀與邢喬俱司徒李胤外孫, 及胤子順竝知名. 時稱: “馮才淸, 李才明, 純粹邢.”
21. 人問王夷甫: “山巨源義理何如? 是誰輩?” 王曰: “此人初不肯以談自居, 然不讀老莊, 時聞其詠, 往往與其旨合.”
20. 有問秀才, 吳舊姓何如? 答曰: “吳府君, 聖王之老成, 明時之儁乂; 朱永長, 理物之至德, 淸選之高望; 嚴仲弼, 九臯之鳴鶴, 空谷之白駒; 顧彦先, 八音之琴瑟, 五色之龍章;張威伯, 歲寒之茂松, 幽夜之逸光; 陸士衡士龍, 鴻鵠之徘徊, 懸鼓之待槌. 凡此諸君, 以洪筆爲鉏耒, 以紙札爲良田, 以玄黙爲稼穡, 以義理爲豊年, 以談論爲英華, 以忠恕爲珍寶, 著文章爲錦繡, 蘊五經爲繪帛, 坐謙虛爲席薦, 張義讓爲帷幙, 行仁義爲室宇, 修道德爲廣宅.”
19. 張華見褚陶, 語陸平原曰: “君兄弟龍躍雲津, 顧彦先鳳鳴朝陽, 謂東南之寶已盡, 不意復見褚生!” 陸曰: “公未覩不鳴不躍者耳!”
18. 裴僕射, 時人謂爲言談之林藪.
17. 王汝南旣除所生服, 遂停墓所. 兄子濟, 每來拜墓, 略不過叔. 叔亦不候濟. 脫時過止, 寒溫而已. 後聊試問近事, 答對甚有音辭, 出濟意外, 濟極惋愕. 仍與語, 轉造精微. 濟先略無子姪之敬, 旣聞其言, 不覺懍然, 心形俱肅. 遂留共語, 彌日累夜. 濟雖儁爽, 自視缺然, 乃喟然歎曰: “家有名士, 三十年而不知!” 濟去, 叔送至門. 濟從騎有一馬, 絶難乘, 少能騎者. 濟聊問叔: “好騎乘不?” 曰: “亦好爾.” 濟又使騎難乘馬; 叔姿形旣妙, 回策如縈, 名騎無以過之. 濟益歎其難測, 非復一事. 旣還, 渾問濟: “何以暫行累日?” 濟曰: “始得一叔.” 渾問其故? 濟具歎述如此. 渾曰:: “何如我?” 濟曰: “濟以上人.” 武帝每見濟, 輒以湛調之, 曰: “卿家癡叔死未?” 濟常無以答;旣而得叔後, 武帝又問如前, 濟曰: “臣叔不癡.” 稱其..
16. 王戎云: “太尉神姿高徹, 如瑤林瓊樹, 自然是風塵外物!”
15. 庾子嵩目和嶠: “森森如千丈松, 雖磊砢有節目, 施之大廈, 有棟梁之用.”
14. 武元夏目裴ㆍ王曰: “戎尙約, 楷淸通.”
13. 王戎目阮文業: “淸倫有鑒識, 漢元以來未有此人.”
12. 山公擧阮咸爲吏部郞, 目曰: “淸眞寡欲, 萬物不能移也.”
11. 羊長和父繇, 與太傅祜同堂相善, 仕至車騎掾, 蚤卒. 長和兄弟五人, 幼孤. 祜來哭, 見長和哀容擧止, 宛若成人;迺歎曰: “從兄不亡矣!”
10. 王戎目山巨源: “如璞玉渾金, 人皆欽其寶, 莫知名其器.”
9. 羊公還洛, 郭奕爲野王令;羊至界, 遣人要之, 郭便自往. 旣見, 歎曰: “羊叔子何必減郭太業!” 復往羊許, 小悉還, 又歎曰: “羊叔子去人遠矣!” 羊旣去, 郭送之彌日, 一擧數百里; 遂以出境免官, 復歎曰: “羊叔子何必減顔子?”
8. 裴令公目夏侯太初: “肅肅如入廊廟中, 不脩敬而人自敬.” 8-8/2 一日: “如入宗廟, 琅琅但見禮樂器.” 8-8/3 「見鍾士季, 如觀武庫, 但覩矛戟. 8-8/4 見傅蘭碩, 江廧靡所不有. 見山巨源, 如登山臨下, 幽然深遠.”
7. 諺曰: “後來領袖有裴秀.”
6. 王濬沖ㆍ裴叔則二人, 總角詣鍾士季;須臾去後, 客問鍾曰: “向二童何如?” 鍾曰: “裴楷淸通, 王戎簡要. 後二十年, 此二賢當爲吏部尙書, 冀爾時天下無滯才.”
5. 鍾士季目王安豊: “阿戎了了解人意.” 謂「裴公之談, 經日不竭.” 吏部郞闕, 文帝問其人於鍾會;會曰: “裴楷淸通, 王戎簡要, 皆其選也.” 於是用裴.
4. 公孫度目邴原: “所謂雲中白鶴, 非燕雀之網所能羅也.”
3. 謝子微見許子將兄弟, 曰: “平輿之淵, 有二龍焉.” 見許子政弱冠之時, 歎曰: “若許子政者, 有榦國之器! 正色忠謇, 則陳仲擧之匹;伐惡退不肖, 范孟博之風.”
2 世目李元禮: “謖謖如勁松下風.”
1. 陳仲擧嘗歎曰: “若周子居者, 眞治國之器! 譬諸寶劍, 則世之干將.”
식감(識鑒) 제칠(第七) 1. 曹公少時見喬玄, 玄謂曰: “天下方亂, 群雄虎爭, 撥而理之, 非君乎? 然君實是亂世之英雄, 治世之姦賊! 恨吾老矣, 不見君富貴, 當以子孫相累.” 2. 曹公問裴潛曰: “卿曾與劉備共在荊州, 卿以備才如何?” 潛曰: “使居中國, 能亂人, 不能爲治;若乘邊守險, 足爲一方之主.” 3. 何晏ㆍ鄧颺ㆍ夏侯玄竝求傅蝦交, 而蝦終不許. 諸人乃因荀粲說合之, 謂蝦曰: “夏侯太初, 一時之傑士, 虛心於子, 而卿意懷不可;交合則好成, 不合則致隟. 二賢若穆, 則國之休, 此藺相如所以下廉頗也.” 傅曰: “夏侯太初, 志大心勞, 能合虛譽, 誠所謂利口覆國之人. 何晏ㆍ鄧颺有爲而躁, 博而寡要, 外好利而內無關籥, 貴同惡異, 多言而妬前;多言多釁, 妬前無親. 以吾觀之, 此三賢者, 皆敗德之人爾;遠之猶恐罹禍, 況可親之邪?” 後皆如其言...
28. 王忱死, 西鎭未定, 朝貴人人有望;時殷仲堪在門下, 雖居機要, 資名輕小, 人情未以方嶽相許. 晉孝武欲拔親近腹心, 遂以殷爲荊州. 事定, 詔未出, 王珣問殷曰: “陜西何故未有處分?” 殷曰: “已有人.” 王歷問公卿, 咸云非. 王自許才地必應在己, 復問: “非我邪?” 殷曰: “亦似非.” 其夜詔出用殷. 王語所親曰: “豈有黃門郞而受如此任? 仲堪此擧, 迺是國之亡徵!”
27. 車胤父作南平郡功曹, 太守王胡之避司馬無忌之難, 置郡于酆陰. 是時胤十餘歲, 胡之每出, 嘗於籬中見而異焉;謂胤父曰: “此兒當致高名!” 後遊集, 恒命之. 胤長, 又爲桓宣武所知. 淸通於多士之世, 官至選曹尙書.
26. 王恭隨父在會稽, 王大自都來拜墓, 恭暫往墓下看之;二人素善, 遂十餘日方還. 父問恭何故多日? 對曰: “與阿大語, 蟬連不得歸.” 因語之曰: “恐阿大非爾之友?” 終乖愛好, 果如其言.
25. 郗超與傅瑗周旋, 瑗見其二子竝總髮;超觀之良久, 謂瑗曰: “小者才名皆勝;然保卿家, 終當在兄.” 卽傅亮兄弟也.
24. 褚期生少時, 謝公甚知之, 恒云: “褚其生若不佳者, 僕不復相士!”
23. 韓康伯與謝玄亦無深好, 玄出征後, 巷議疑其不振. 康伯曰: “此人好名, 必能戰.” 玄聞之甚忿, 常於衆中厲色曰: “丈夫提千兵, 入死地, 以事君親故發, 不得復云爲名!”
22. 郗超與謝玄不善, 符堅將問晉鼎, 旣已狼噬梁ㆍ岐, 又虎視淮陰矣. 于時朝議遣玄北討, 人間頗有異同之論;唯超曰: “是必濟事. 吾昔嘗與共在桓宣武府, 見使才皆盡, 雖履屐之間, 亦得其任;以此推之, 容必能立勳.” 元功旣擧, 時人咸歎超之先覺, 又重其不以愛憎匿善.
21. 謝公在東山畜妓, 簡文曰: “安石必出;旣與人同樂, 亦不得不與人同憂.”
20. 桓公將伐蜀, 在事諸賢, 咸以李勢在蜀旣久, 承藉累葉, 且形據上流, 三峽未易可克. 唯劉尹云: “伊必能克蜀. 觀其蒱博, 不必得, 則不爲.”
19. 小庾臨終, 自表以子園客爲代;朝廷慮其不從命, 未知所遣, 乃共議用桓溫. 劉尹曰: “使伊去, 必能克定西楚, 然恐不可復制.”
18. 王仲祖ㆍ謝仁祖ㆍ劉眞長俱至丹陽墓所省殷揚州, 殊有确然之志. 旣反, 王ㆍ謝相謂曰: “淵源不起, 當如蒼生何?” 深爲憂歎. 劉曰: “卿諸人眞憂淵源不起邪?”
17. 戴安道年十餘歲, 在瓦官寺畵. 王長史見之曰: “此童非徒能畵, 亦終當致名;恨吾老, 不見其盛時耳!”
16. 武昌孟嘉作庾太尉州從事, 已知名. 褚太傅有知人鑒, 罷豫章還, 過武昌, 問庾曰: “聞孟從事佳, 今在此不?” 庾云: “卿自求之.” 褚眄睞良久, 指嘉曰: “此君小異, 得無是乎!” 庾大笑曰: “然.” 于時旣歎褚之黙識, 又欣嘉之見賞.
15. 王大將軍旣亡, 王應欲投世儒, 世儒爲江州;王含欲投王舒, 舒爲荊州. 含語應曰: “大將軍平素與江州云何, 而汝欲歸之?” 應曰: “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當人彊盛時, 能抗同異, 此非常人所行; 及覩衰危, 必興愍惻. 荊州守文, 豈能作意表行事?” 含不從, 遂共投舒. 舒果沈含父子于江. 彬聞應當來, 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來, 深以爲恨.
14. 周伯仁母, 冬至擧酒賜三子曰: “吾本謂度江託足無所. 爾家有相, 爾等竝羅列, 吾前復何憂?” 周嵩起, 長跪而泣曰: “不如阿母言. 伯仁爲人, 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識闇, 好乘人之弊, 此非自全之道. 嵩性狼抗, 亦不容於世. 唯阿奴碌碌, 當在阿母目下耳.”
13. 王大將軍始下, 楊朗苦諫不從, 遂爲王致力, 乘「中鳴雲露車”逕前曰: 「聽下官鼓音, 一進而捷!” 王先把其手曰: “事克, 當相用爲荊州!” 旣而忘之, 以爲南郡. 王敗後, 明帝收朗, 欲殺之;帝尋崩, 得免. 後兼三公, 署數十人爲官屬;此諸人當時竝無名, 後皆被知遇. 于時稱其知人.
12. 王平子素不知眉子, 曰: “志大其量, 終當死塢壁間!”
11. 諸葛道明初過江左, 自名道明, 名亞王ㆍ庾之下. 先爲臨沂令, 丞相謂曰: “明府當爲黑頭公!”
10. 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 在洛, 見秋風起, 因思吳中菰菜ㆍ羹ㆍ鱸魚膾, 曰: “人生貴得適意爾! 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 遂命駕便歸. 俄而齊王敗, 時人皆謂爲見機.
9. 劉越石云: “華彦夏識能不足, 彊果有餘.”
8. 衛玠年五歲, 神衿可愛, 祖太保曰: “此兒有異;顧吾老, 不見其大耳!”
7. 石勒不知書, 使人讀漢書, 聞酈食其勸立六國後, 刻印將授之, 大驚曰: “此法當失, 云何得遂有天下?” 至留侯諫, 迺曰: “賴有此耳!”
6. 潘陽仲見王敦小時, 謂曰: “君蜂目已露, 但豺聲未振耳. 必能食人, 亦當爲人所食!”
5. 王夷甫父乂, 爲平北將軍, 有公事, 使行人論不得; 時夷甫在京師, 命駕見僕射羊祜ㆍ尙書山濤. 夷甫時總角, 姿才秀異, 敍致旣快, 事加有理, 濤甚奇之. 旣退, 看之不輟;乃歎曰: “生兒不當如王夷甫邪?” 羊祜曰: “亂天下者, 必此子也!”
4. 晉武帝講武于宣武場, 帝欲偃武修文, 親自臨幸, 悉召群臣. 山公謂不宜爾, 因與諸尙書言孫吳用兵本意;遂究論, 擧坐無不咨嗟. 皆曰: “山少傅乃天下名言!” 後諸王驕汰, 輕遘禍難, 於是寇盜處處蟻合, 郡國多以無備, 不能制服;遂漸熾盛, 皆如公言. 時人以謂「山濤不學孫吳, 而闇與之理會.” 王夷甫亦歎云: “公闇與道合!”
3. 何晏ㆍ鄧颺ㆍ夏侯玄竝求傅蝦交, 而蝦終不許. 諸人乃因荀粲說合之, 謂蝦曰: “夏侯太初, 一時之傑士, 虛心於子, 而卿意懷不可;交合則好成, 不合則致隟. 二賢若穆, 則國之休, 此藺相如所以下廉頗也.” 傅曰: “夏侯太初, 志大心勞, 能合虛譽, 誠所謂利口覆國之人. 何晏ㆍ鄧颺有爲而躁, 博而寡要, 外好利而內無關籥, 貴同惡異, 多言而妬前;多言多釁, 妬前無親. 以吾觀之, 此三賢者, 皆敗德之人爾;遠之猶恐罹禍, 況可親之邪?” 後皆如其言.
2. 曹公問裴潛曰: “卿曾與劉備共在荊州, 卿以備才如何?” 潛曰: “使居中國, 能亂人, 不能爲治;若乘邊守險, 足爲一方之主.”
1. 曹公少時見喬玄, 玄謂曰: “天下方亂, 群雄虎爭, 撥而理之, 非君乎? 然君實是亂世之英雄, 治世之姦賊! 恨吾老矣, 不見君富貴, 當以子孫相累.”
아량(雅量) 제육(第六) 1. 豫章太守顧劭, 是雍之子;劭在郡卒, 雍盛集僚屬自圍棊. 外啓信至, 而無兒書, 雖神氣不變, 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 血流沾褥. 賓客旣散, 方歎曰: “已無延陵之高, 豈可有喪明之責!” 於是豁情散哀, 顔色自若. 2. 嵇中散臨刑東市, 神氣不變;索琴彈之, 奏廣陵散. 曲終曰: “袁孝尼嘗請學此散, 吾靳固不與, 廣陵散於今絶矣!” 太學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爲師, 不許. 文王亦尋悔焉. 3. 夏侯太初嘗倚柱作書, 時大雨, 霹靂破所倚柱, 衣服焦然, 神色無變, 書亦如故. 賓客左右, 皆跌蕩不得住. 4. 王戎七歲, 嘗與諸小兒遊, 看道邊李樹多子ㆍ折枝; 諸兒競走取之, 唯戎不動. 人問之, 答曰: “樹在道邊而多子, 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5. 魏明帝於宣武場上, 斷虎爪牙, 縱百姓觀之. 王戎七歲, 亦往看, 虎承間攀欄而吼, 其聲震..
42. 羊綏第二子孚, 少有儁才, 與謝益壽相好, 嘗蚤往謝許, 未食; 俄而王齊ㆍ王睹來, 旣先不相識, 王向席, 有不說色, 欲使羊去. 羊了不眄, 唯脚委几上, 詠矚自若. 謝與王敍寒溫數語畢, 還與羊談賞; 王方悟其奇, 乃合共語. 須臾食下, 二王都不得餐, 唯屬羊不暇; 羊不大應對之, 而盛進食, 食畢便退. 遂苦相留, 羊義不住, 直云: “向者不得從命, 中國尙虛.” 二王, 是孝伯兩弟.
41. 殷荊州有所識, 作賦是束晳慢戱之流. 殷甚以爲有才, 語王恭: “適見新文甚可觀.” 便於手巾函中出之. 王讀, 殷笑之不自勝. 王看竟, 旣不笑, 亦不言好惡, 但以如意帖之而已. 殷悵然自失.
40. 太元末, 長星見, 孝武心甚惡之. 夜, 華林園中飮酒, 擧桮屬星云: “長星, 勸爾一桮酒, 自古何時有萬歲天子?”
39. 王東亭爲桓宣武主簿, 旣承藉有美譽, 公甚欲其人地, 爲一府之望, 初見謝失儀, 而神色自若;坐上賓客卽相貶笑. 公曰: “不然. 觀其情貌, 必自不凡;吾當試之.” 後因月朝閣下伏, 公於內走馬直出突之, 左右皆宕仆, 而王不動. 名價於是大重, 咸云: “是公輔器也!”
38. 王僧彌ㆍ謝車騎共王小奴許集. 僧彌擧酒勸謝云: “奉使君一觴.” 謝曰: “可爾.” 僧彌勃然起, 作色曰: “汝故是吳興溪中釣碣耳, 何敢譸張!” 謝徐撫掌而笑曰: “衛軍, 僧彌殊不肅省, 乃侵陵上國也.”
37. 符堅遊魂近境, 謝太傅謂子敬曰: “可將當軸, 了其此處.”
36. 王子猷ㆍ子敬曾俱坐一室, 上忽發火, 子猷遽走避, 不惶取屐; 子敬神色恬然, 徐喚左右扶憑而出, 不異平常. 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上海書店, 世說, 世說新書, 諸子集成本, 雅量, 세설신서, 유의경, 劉義慶
34. 戴公從東出, 謝太傅往看之. 謝本輕戴, 見但與論琴書; 戴旣無吝色, 而談琴書愈妙. 謝悠然知其量.
33. 謝安南免吏部尙書還東, 謝太傅赴桓公司馬出西, 相遇破岡; 旣當遠別, 遂停三日共語. 太傅欲慰其失官, 安南輒引以他端, 雖信宿中塗, 竟不言及此事. 太傅深恨在心未盡, 謂同舟曰: “謝奉故是奇士!”
32. 郗嘉賓欽崇釋道安德問, 餉米千斛, 修書累紙, 意寄殷勤. 道安答, 直云: “損米, 愈覺有待之爲煩.”
31. 支道林還東, 時賢竝送於征虜亭. 蔡子叔前至, 坐近林公;謝萬石後來, 坐小遠. 蔡暫起, 謝移就其處;蔡還, 見謝在焉, 因合褥擧謝擲地, 自復坐. 謝冠幘傾脫, 乃徐起振衣就席, 神意甚平, 不覺瞋沮. 坐定, 謂蔡曰: “卿奇人, 殆壞我面?” 蔡答曰: “我本不爲卿面作計!” 其後二人俱不介意.
30. 謝太傅與王文度共詣郗超, 日旰未得前, 王便欲去. 謝曰: “不能爲性命忍俄頃?”
29. 桓公伏甲設饌, 廣延朝士, 因此欲誅謝安, 王坦之. 王甚遽, 問謝曰: “當作何計?” 謝神意不變, 謂文度曰: “晉阼存亡, 在此一行!” 相與俱前. 王之恐狀, 轉見於色;謝之寬容, 愈表於貌;望階趨席, 方作「洛生詠”, 諷「浩浩洪流”. 桓憚其曠遠, 乃趣解兵. 王ㆍ謝舊齊名, 於此始判優劣.
28. 謝太傅盤桓東山, 時與孫興公諸人汛海戱. 風起浪涌, 孫ㆍ王諸人色幷遽, 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王, 吟嘯不言. 舟人以公貌閑意說, 猶去不止;旣風轉急, 浪猛, 諸人皆諠動不坐. 公徐云: “如此, 將無歸!” 衆人卽承響而回. 於是審其量, 足以鎭安朝野.
27. 桓宣武與郗超議芟夷朝臣, 條牒旣定, 其夜同宿. 明晨起, 呼謝安ㆍ王坦之入, 擲疏示之. 郗猶在帳內, 謝都無言, 王直擲還, 云多. 宣武取筆欲除, 郗不覺竊從帳中與宣武言. 謝含笑曰: “郗生可謂入幕賓也!”
26. 王邵ㆍ王薈共詣宣武, 正値收庾希家. 薈不自安, 逡巡欲去; 邵堅坐不動, 待收信還, 得不定迺出. 論者以邵爲優.
25. 宣武與簡文ㆍ太宰共載, 密令人在輿前後鳴鼓大叫;鹵簿中驚擾, 太宰惶怖求下輿;顧看簡文, 穆然淸恬. 宣武語人曰: “朝廷間故復有此賢!”
24. 庾小征西, 嘗出未還;婦母阮, 是劉萬安妻, 與女上安陵城樓上. 俄頃翼歸, 策良馬, 盛輿衛. 阮語女: “聞庾郞能騎, 我何由得見?” 婦告翼. 翼便爲於道開鹵簿盤馬;始兩轉, 墜馬墮地, 意色自若.
23. 庾太尉與蘇峻戰, 敗, 率左右十餘人, 乘小船西奔. 亂兵相剝掠射, 誤中柂工, 應弦而倒. 擧船上咸失色分散. 亮不動容, 徐曰: “此手那可使箸賊?” 衆迺安.
22. 顧和始爲揚州從事, 月旦當朝, 未入頃, 停車州門外. 周侯詣丞相, 歷和車邊, 和覓蝨, 夷然不動;周旣過, 反還, 指顧心曰: “此中何所有?” 顧搏蝨如故;徐應曰: “此中最是難測地.” 周侯旣入, 語丞相曰: “卿州吏中, 有一令僕才!”
21. 周仲智飮酒醉, 瞋日還面, 謂伯仁曰: “君才不如弟, 而橫得重名!” 須臾, 擧蠟燭火擲伯仁. 伯仁笑曰: “阿奴火攻, 固出下策耳!”
20. 過江初, 拜官, 輿飾供饌. 羊曼拜丹陽尹, 客來蚤者, 竝得佳設. 日宴漸罄, 不復及精;隨客早晩, 不問貴賤. 羊固拜臨海, 竟日皆美供; 雖晩至, 亦獲盛饌. 時論以固之豊華, 不如曼之眞率.
19. 郗太傅在京口, 遣門生與王丞相書, 求女壻. 丞相語郗信: “君往東廂, 任意選之.” 門生歸, 白郗曰: “王家諸郞, 亦皆可嘉, 聞來覓壻, 或自矜持;唯有一郞, 在東牀上坦腹臥, 如不聞.” 郗公云: “正此好.” 訪之, 乃是逸少. 因嫁女與焉.
18. 褚公於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 名字已顯而位微, 人未多識. 公東出, 乘估客船, 送故吏數人, 投錢唐亭住. 爾時吳興沈爲縣令, 當送客過浙江;客出, 亭吏驅公移牛屋下. 潮水至, 沈令起彷徨, 問牛屋下是何物人? 吏云: “昨有一創父, 來寄亭中, 有尊貴客, 權移之.” 令有酒色, 因遙問: “傖父欲食**[麥+幷]不? 姓何等? 可共語?” 褚因擧手答曰: “河南褚季野.” 遠近久承公名, 令於是大遽, 不敢移公, 便於牛屋下脩刺詣公. 更宰殺爲饌, 具於公前; 鞭撻亭吏, 欲以謝慙. 公與之酌宴, 言色無異, 狀如不覺. 令送公至界.
17. 庾太尉風儀偉長, 不輕擧止, 時人皆以爲假. 亮有大兒數歲, 雅重之質, 便自如此, 人知是天性. 溫太眞嘗隱慢怛之, 此兒神色恬然, 乃徐跪曰: “君侯何以爲此?” 論者謂不減亮. 蘇峻時遇害. 或云: “見阿恭, 知元規非假.”
16. 許侍中ㆍ顧司空俱作丞相從事;爾時已被遇, 遊宴集聚, 略無不同. 嘗夜至丞相許戱, 二人歡極;丞相便命使入己帳眠. 顧至曉回轉, 不得快孰; 許上牀便咍臺大鼾. 丞相顧諸客曰: “此中亦難得眠處.”
15. 祖士少好財, 阮遙集好屐, 幷恒自經營, 同是一累, 而未判其得失. 人有詣祖, 見料視財物;客至, 屛當未盡, 餘兩小簏著背後, 傾身障之, 意未能平. 或有詣阮, 見自吹火蠟屐, 因歎曰: “未知一生當箸幾量屐?” 神色閑暢. 於是勝負始分.
14. 王丞相主簿欲檢校帳下. 公語主簿: “欲與主簿周旋, 無爲知人几案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