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滕文公章句下 (12)
건빵이랑 놀자
등문공장구하(滕文公章句下) 제육(第六) 凡十章. 七章言出處之道, 二章言仁政, 一章言異端. 1. 자기를 굽신거리며 남을 바른 길로 이끌 수 있는 이는 없다 陳代曰: “不見諸侯, 宜若小然; 今一見之, 大則以王, 小則以霸. 且志曰: ‘枉尺而直尋’, 宜若可爲也.” 王, 去聲. ○ 陳代, 孟子弟子也. 小, 謂小節也. 枉, 屈也, 直, 伸也. 八尺曰尋. 枉尺直尋, 猶屈己一見諸侯, 而可以致王霸, 所屈者小, 所伸者大也. 孟子曰: “昔齊景公田, 招虞人以旌, 不至, 將殺之. ‘志士不忘在溝壑, 勇士不忘喪其元.’ 孔子奚取焉? 取非其招不往也, 如不待其招而往, 何哉? 喪, 去聲. ○ 田, 獵也. 虞人, 守苑囿之吏也. 招大夫以旌, 招虞人以皮冠. 元, 首也. 志士固窮, 常念死無棺槨, 棄溝壑而不恨; 勇士輕生, 常念戰鬪而死, 喪其首而..
10. 오릉의 중자 匡章曰: “陳仲子豈不誠廉士哉? 居於陵, 三日不食, 耳無聞, 目無見也. 井上有李, 螬食實者過半矣, 匍匐往將食之, 三咽, 然後耳有聞, 目有見.” 於, 音烏. 下於陵同. 螬, 音曹. 咽, 音宴. ○ 匡章ㆍ陳仲子, 皆齊人. 廉, 有分辨, 不苟取也. 於陵, 地名. 螬, 蠐螬蟲也. 匍匐, 言無力不能行也. 咽, 呑也. 孟子曰: “於齊國之士, 吾必以仲子爲巨擘焉. 雖然, 仲子惡能廉? 充仲子之操, 則蚓而後可者也. 擘, 薄厄反. 惡, 平聲. 蚓, 音引. ○ 巨擘, 大指也. 言齊人中有仲子, 如衆小指中有大指也. 充, 推而滿之也. 操, 所守也. 蚓, 丘蚓也. 言仲子未得爲廉也, 必若滿其所守之志, 則惟丘蚓之無求於世, 然後可以爲廉耳. 夫蚓, 上食槁壤, 下飮黃泉. 仲子所居之室, 伯夷之所築與? 抑亦盜跖之所築與? 所食之..

9. 일치일란(一亂一治) 공자 이전까지의 일치일란(一治一亂) 公都子曰: “外人皆稱夫子好辯, 敢問何也?” 孟子曰: “予豈好辯哉? 予不得已也. 天下之生久矣, 一治一亂. 好, 去聲, 下同. 治, 去聲. ○ 生, 謂生民也. 一治一亂, 氣化盛衰, 人事得失, 反覆相尋, 理之常也. 當堯之時, 水逆行, 氾濫於中國. 蛇龍居之, 民無所定. 下者爲巢, 上者爲營窟. ○ 水逆行, 下流壅塞, 故水倒流而旁溢也. 下, 下地. 上, 高地也. 營窟, 穴處也. 『書』曰: ‘洚水警余.’ 洚水者, 洪水也. 洚, 音降, 又胡貢, 胡工二反. 『書』「虞書大禹謨」也. 洚水, 洚洞無涯之水也. 警, 戒也. 此一亂也. 使禹治之, 禹掘地而注之海, 驅蛇龍而放之菹. 水由地中行, 江, 淮, 河, 漢, 是也. 險阻旣遠, 鳥獸之害人者消, 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 菹, ..

9-2. 공자 이후의 일치일란 孔子懼, 作『春秋』. 春秋, 天子之事也. 是故孔子曰: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胡氏曰: “仲尼作『春秋』以寓王法. 惇典, 庸禮, 命德, 討罪, 其大要皆天子之事也. 知孔子者, 謂此書之作, 遏人欲於橫流, 存天理於旣滅, 爲後世慮, 至深遠也. 罪孔子者, 以謂無其位而託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權, 使亂臣賊子禁其欲而不得肆, 則戚矣.” 愚謂孔子作『春秋』以討亂賊, 則致治之法垂於萬世, 是亦一治也. 聖王不作, 諸侯放恣, 處士橫議, 楊朱, 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 不歸楊, 則歸墨. 楊氏爲我, 是無君也; 墨氏兼愛, 是無父也. 無父無君, 是禽獸也. 橫, 爲, 皆去聲. ○ 楊朱但知愛身, 而不復知有致身之義, 故無君; 墨子愛無差等, 而視其至親無異衆人, 故無父. 無父無君, 則人道滅絶, 是亦禽獸而已...

9-1. 공자 이전까지의 일치일란 公都子曰: “外人皆稱夫子好辯, 敢問何也?” 孟子曰: “予豈好辯哉? 予不得已也. 天下之生久矣, 一治一亂. 好, 去聲, 下同. 治, 去聲. ○ 生, 謂生民也. 一治一亂, 氣化盛衰, 人事得失, 反覆相尋, 理之常也. 當堯之時, 水逆行, 氾濫於中國. 蛇龍居之, 民無所定. 下者爲巢, 上者爲營窟. ○ 水逆行, 下流壅塞, 故水倒流而旁溢也. 下, 下地. 上, 高地也. 營窟, 穴處也. 『書』曰: ‘洚水警余.’ 洚水者, 洪水也. 洚, 音降, 又胡貢, 胡工二反. 『書』「虞書大禹謨」也. 洚水, 洚洞無涯之水也. 警, 戒也. 此一亂也. 使禹治之, 禹掘地而注之海, 驅蛇龍而放之菹. 水由地中行, 江, 淮, 河, 漢, 是也. 險阻旣遠, 鳥獸之害人者消, 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 菹, 側魚反. ○ 掘地, 掘去壅塞..

8. 내년에 시행하겠다는 말과 달마다 훔치던 걸 내년에 그만두겠다는 말 戴盈之曰: “什一, 去關市之征, 今茲未能. 請輕之, 以待來年, 然後已, 何如?” 去, 上聲. ○ 盈之, 亦宋大夫也. 什一, 井田之法也. 關市之征, 商賈之稅也. 已, 止也. 孟子曰: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 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 曰: ‘請損之, 月攘一雞, 以待來年, 然後已.’ 攘, 如羊反. ○ 攘, 物自來而取之也. 損, 減也. 如知其非義, 斯速已矣, 何待來年.” 知義理之不可而不能速改. 與月攘一雞何以異哉? 해석 戴盈之曰: “什一, 去關市之征, 今茲未能. 請輕之, 以待來年, 然後已, 何如?” 송나라 대부인 대영지(戴盈之)가 “1/10의 정전법을 시행하고, 관문과 저자의 세금을 없애라는 가르침을 지금 당장은 시행할 수 없습니다. 청컨대..
7. 맹자가 제후를 찾아보지 않는 이유 公孫丑問曰: “不見諸侯何義?” 孟子曰: “古者不爲臣不見. 不爲臣, 謂未仕於其國者也, 此不見諸侯之義也. 段干木踰垣而辟之, 泄柳閉門而不內, 是皆已甚. 迫, 斯可以見矣. 辟, 去聲. 內, 與納同. ○ 段干木, 魏文侯時人. 泄柳, 魯繆公時人. 文侯ㆍ繆公欲見此二人, 而二人不肯見之, 蓋未爲臣也. 已甚, 過甚也. 迫, 謂求見之切也. 陽貨欲見孔子而惡無禮, 大夫有賜於士, 不得受於其家, 則往拜其門. 陽貨矙孔子之亡也, 而饋孔子蒸豚; 孔子亦矙其亡也, 而往拜之. 當是時, 陽貨先, 豈得不見? 欲見之見, 音現. 惡, 去聲. 矙, 音勘. ○ 此又引孔子之事, 以明可見之節也. 欲見孔子, 欲召孔子來見己也. 惡無禮, 畏人以己爲無禮也. 受於其家, 對使人拜受於家也. 其門, 大夫之門也. 矙, 窺也. 陽貨於..
6. 좋은 사람과 함께 해야 하는 이유 孟子謂戴不勝曰: “子欲子之王之善與? 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於此, 欲其子之齊語也, 則使齊人傅諸? 使楚人傅諸?” 與, 平聲. ○ 戴不勝, 宋臣也. 齊語, 齊人語也. 傅, 敎也. 曰: “使齊人傅之.” 曰: “一齊人傅之, 衆楚人咻之, 雖日撻而求其齊也, 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 雖日撻而求其楚, 亦不可得矣. 咻, 音休. ○ 咻, 讙也. 齊, 齊語也. 莊嶽, 齊街里名也. 楚, 楚語也. 此先設譬以曉之也. 子謂薛居州, 善士也. 使之居於王所. 在於王所者, 長幼卑尊, 皆薛居州也, 王誰與爲不善? 在王所者, 長幼卑尊, 皆非薛居州也, 王誰與爲善? 一薛居州, 獨如宋王何?” 長, 上聲. ○ 居州, 亦宋臣. 言小人衆而君子獨, 無以成正君之功. 해석 孟子謂戴不勝曰: “子欲子之王之善與? 我明告子...
5. 작은 나라일수록 왕도정치를 해야 한다 萬章問曰: “宋, 小國也. 今將行王政, 齊ㆍ楚惡而伐之, 則如之何?” 惡, 去聲. ○ 萬章, 孟子弟子. 宋王偃嘗滅滕伐薛, 敗齊ㆍ楚ㆍ魏之兵, 欲霸天下, 疑卽此時也. 孟子曰: “湯居亳, 與葛爲鄰, 葛伯放而不祀. 湯使人問之曰: ‘何爲不祀?’ 曰: ‘無以供犠牲也.’ 湯使遺之牛羊. 葛伯食之, 又不以祀. 遺, 唯季反. ○ 葛, 國名. 伯, 爵也. 放而不祀, 放縱無道, 不祀先祖也. 湯又使人問之曰: ‘何爲不祀?’ 曰: ‘無以供粢盛也.’ 湯使亳衆往爲之耕, 老弱饋食. 葛伯率其民, 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奪之, 不授者殺之. 有童子以黍肉餉, 殺而奪之. 盛, 音成. 往爲之爲, 去聲. 饋食, 酒食之食, 音嗣. 要, 平聲. 餉, 式亮反. ○ 亳衆, 湯之民. 其民, 葛民也. 授, 與也. 餉, 亦饋也...

4. 선비가 무위도식하며 얻어먹어도 되는가? 彭更問曰: “後車數十乘, 從者數百人, 以傳食於諸侯, 不以泰乎?” 更, 平聲. 乘, 從, 皆去聲. 傳, 直戀反. ○ 彭更, 孟子弟子也. 泰, 侈也. 孟子曰: “非其道, 則一簞食不可受於人; 如其道, 則舜受堯之天下, 不以爲泰, 子以爲泰乎?” 簞, 音丹. 食, 音嗣. 曰: “否. 士無事而食, 不可也.” 言不以舜爲泰, 但謂今之士無功而食人之食, 則不可也. 曰: “子不通功易事, 以羡補不足, 則農有餘粟, 女有餘布; 子如通之, 則梓匠輪輿皆得食於子. 於此有人焉, 入則孝, 出則悌, 守先王之道, 以待後之學者, 而不得食於子. 子何尊梓匠輪輿而輕爲仁義者哉?” 羡, 延面反. ○ 通功易事, 謂通人之功而交易其事. 羡, 餘也. 有餘, 言無所貿易, 而積於無用也. 梓人匠人, 木工也. 輪人輿人, 車..
3. 옛 사람은 3개월 동안 벼슬하지 못하면 서로 조문했다 周霄問曰: “古之君子仕乎?” 周霄, 魏人. 孟子曰: “仕. 傳曰: ‘孔子三月無君, 則皇皇如也, 出疆必載質.’ 公明儀曰: ‘古之人三月無君則弔.’” 傳, 直戀反. 質與贄同, 下同. ○ 無君, 謂不得仕而事君也. 皇皇, 如有求而弗得之意. 出疆, 謂失位而去國也. 質, 所執以見人者, 如士則執雉也. 出疆載之者, 將以見所適國之君而事之也. “三月無君則弔, 不以急乎?” 周霄問也. 以, 已通, 太也. 後章放此. 曰: “士之失位也, 猶諸侯之失國家也. 『禮』曰: ‘諸侯耕助, 以供粢盛; 夫人蠶繅, 以爲衣服. 犠牲不成, 粢盛不潔, 衣服不備, 不敢以祭. 惟士無田, 則亦不祭.’ 牲殺器皿衣服不備, 不敢以祭, 則不敢以宴, 亦不足弔乎?” 盛, 音成. 繅, 素刀反. 皿, 武永反. ○..

2. 대장부(大丈夫)란? 景春曰: “公孫衍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一怒而諸侯懼, 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 人姓名. 公孫衍ㆍ張儀, 皆魏人. 怒則說諸侯使相攻伐, 故諸侯懼也. 孟子曰: “是焉得爲大丈夫乎? 子未學禮乎? 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 往送之門, 戒之曰: 往之女家, 必敬必戒, 無違夫子! 以順爲正者, 妾婦之道也. 焉, 於虔反. 冠, 去聲. 女家之女, 音汝. ○ 加冠於首曰冠. 女家, 夫家也. 婦人內夫家, 以嫁爲歸也. 夫子, 夫也. 女子從人, 以順爲正道也. 蓋言二子阿諛苟容, 竊取權勢, 乃妾婦順從之道耳, 非丈夫之事也. 居天下之廣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與民由之, 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謂大丈夫.” 廣居, 仁也. 正位, 禮也. 大道, 義也. 與民由之, 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