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4/1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맹자 - 6. 등문공 하 전문 본문

고전/맹자

맹자 - 6. 등문공 하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21. 10. 18. 16:15
728x90
반응형

등문공장구하(滕文公章句下) 제육(第六)

 

凡十章. 七章言出處之道, 二章言仁政, 一章言異端.

 

 

1. 자기를 굽신거리며 남을 바른 길로 이끌 수 있는 이는 없다

 

陳代: “不見諸侯, 宜若小然; 今一見之, 大則以王, 小則以霸. 且志曰: ‘枉尺而直尋’, 宜若可爲也.”

, 去聲.

陳代, 孟子弟子也. , 謂小節也. , 屈也, , 伸也. 八尺曰尋. 枉尺直尋, 猶屈己一見諸侯, 而可以致王霸, 所屈者小, 所伸者大也.

 

孟子: “齊景公, 招虞人以旌, 不至, 將殺之. ‘志士不忘在溝壑, 勇士不忘喪其元.’ 孔子奚取焉? 取非其招不往也, 如不待其招而往, 何哉?

, 去聲.

, 獵也. 虞人, 守苑囿之吏也. 招大夫以旌, 招虞人以皮冠. , 首也. 志士固窮, 常念死無棺槨, 棄溝壑而不恨; 勇士輕生, 常念戰鬪而死, 喪其首而不顧也. 此二句, 孔子歎美虞人之言. 夫虞人招之不以其物, 尙守死而不往, 況君子豈可不待其招而自往見之邪? 此以上告之以不可往見之意.

 

且夫枉尺而直尋者, 以利言也. 如以利, 則枉尋直尺而利, 亦可爲與?

, 音扶. , 平聲.

此以下, 正其所稱枉尺直尋之非. 夫所謂枉小而所伸者大則爲之者, 計其利耳. 一有計利之心, 則雖枉多伸少而有利, 亦將爲之邪? 甚言其不可也.

 

昔者趙簡子使王良與嬖, 終日而不獲一禽. 反命曰: ‘天下之賤工也.’

, 去聲. , 上聲. , 音汝. , 去聲. , 上聲.

趙簡子, 大夫趙鞅. 王良, 善御者也. , 簡子幸臣. 與之乘, 爲之御也.

 

或以告王良. : ‘請復之.’ 彊而後可, 一朝而獲十禽. 反命曰: ‘天下之良工也.’

復之, 再乘也. 彊而後可, 嬖奚不肯, 彊之而後肯也. 一朝, 自晨至食時也.

 

簡子: ‘我使掌與女乘.’ 王良. 不可, : ‘吾爲之範我馳驅, 終日不獲一; 爲之詭遇, 一朝而獲十.

, 專主也. , 法度也. 詭遇, 不正而與禽遇也. 不善射, 以法馳驅則不獲, 廢法詭遇而後中也.

 

: “不失其馳, 舍矢如破.” 我不貫與小人乘, 請辭.’

小雅車攻之篇. 言御者不失其馳驅之法, 而射者發矢皆中而力, 今嬖不能也. , 習也.

 

御者且羞與射者比. 比而得禽獸, 雖若丘陵, 弗爲也. 如枉道而從彼, 何也? 且子過矣, 枉己者, 未有能直人者也.”

, 必二反.

, 阿黨也. 若丘陵, 言多也.

或曰: “居今之世, 出處去就不必一一中節, 欲其一一中節, 則道不得行矣.”

氏曰: “何其不自重也, 枉己其能直人乎? 古之人寧道之不行, 而不輕其去就; 是以孔孟雖在春秋戰國之時, 而進必以正, 以至終不得行而死也. 使不恤其去就而可以行道, 孔孟當先爲之矣. 孔孟豈不欲道之行哉?”

해석보기

 

 

 

2. 대장부(大丈夫)?

 

景春: “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一怒而諸侯懼, 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 人姓名. 公孫衍張儀, . 怒則說諸侯使相攻伐, 故諸侯懼也.

 

孟子: “是焉得爲大丈夫乎? 子未學禮乎? 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 往送之門, 戒之曰: 往之女家, 必敬必戒, 無違夫子! 以順爲正者, 妾婦之道也.

, 於虔反. , 去聲. 女家之女, 音汝.

加冠於首曰冠. 女家, 夫家也. 婦人內夫家, 以嫁爲歸也. 夫子, 夫也. 女子從人, 以順爲正道也. 蓋言二子阿諛苟容, 竊取權勢, 乃妾婦順從之道耳, 非丈夫之事也.

 

居天下之廣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與民由之, 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謂大丈夫.”

廣居, 仁也. 正位, 禮也. 大道, 義也. 與民由之, 推其所得於人也; 獨行其道, 守其所得於己也. , 蕩其心也. , 變其節也. , 挫其志也.

何叔京: “戰國之時, 聖賢道否, 天下不復見其德業之盛; 但見姦巧之徒, 得志橫行, 氣燄可畏, 遂以爲大丈夫. 不知由君子觀之, 是乃妾婦之道耳, 何足道哉?”

해석보기

 

 

 

3. 옛 사람은 3개월 동안 벼슬하지 못하면 서로 조문했다

 

周霄問曰: “古之君子仕乎?”

周霄, .

 

孟子: “. 傳曰: ‘孔子三月無君, 則皇皇如也, 出疆必載質.’ 公明儀: ‘古之人三月無君則弔.’”

, 直戀反. 質與贄同, 下同.

無君, 謂不得仕而事君也. 皇皇, 如有求而弗得之意. 出疆, 謂失位而去國也. , 所執以見人者, 如士則執雉也. 出疆載之者, 將以見所適國之君而事之也.

 

三月無君則弔, 不以急乎?”

周霄問也. , 已通, 太也. 後章放此.

 

: “士之失位也, 猶諸侯之失國家也. : ‘諸侯耕助, 以供粢盛; 夫人蠶繅, 以爲衣服. 犠牲不成, 粢盛不潔, 衣服不備, 不敢以祭. 惟士無田, 則亦不祭.’ 牲殺器皿衣服不備, 不敢以祭, 則不敢以宴, 亦不足弔乎?”

, 音成. , 素刀反. , 武永反.

○ 『: “諸侯爲藉百畝, 冕而靑紘, 躬秉耒以耕, 而庶人助以終畝. 收而藏之御廩, 以供宗廟之粢盛. 使世婦蠶于公桑蠶室, 奉繭以示于君, 遂獻于夫人. 夫人副禕受之, 繅三盆手, 遂布于三宮世婦, 使繅以爲黼黻文章, 而服以祀先王先公.”

又曰: “士有田則祭, 無田則薦.”

黍稷曰粢, 在器曰盛. 牲殺, 牲必特殺也. , 所以覆器者.

 

出疆必載質, 何也?”

周霄問也.

 

: “士之仕也, 猶農夫之耕也, 農夫豈爲出疆舍其耒耜哉?”

, 去聲. , 上聲.

 

: “國亦仕國也, 未嘗聞仕如此其急. 仕如此其急也, 君子之難仕, 何也?”

, 解見首篇. 仕國, 謂君子游宦之國. 意以孟子不見諸侯爲難仕, 故先問古之君子仕否, 然後言此以風切之也.

 

: “丈夫生而願爲之有室, 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 父母之心, 人皆有之. 不待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鑽穴隙相窺, 踰牆相從, 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古之人未嘗不欲仕也, 又惡不由其道. 不由其道而往者, 與鑽穴隙之類也.”

, 去聲. , 音酌. , 去逆反. , 去聲.

男以女爲室, 女以男爲家. , 亦媒也. 言爲父母者, 非不願其男女之有室家, 而亦惡其不由道. 蓋君子雖不潔身以亂倫, 而亦不殉利而忘義也.

해석보기

 

 

 

4. 선비가 무위도식하며 얻어먹어도 되는가?

 

彭更問曰: “後車數十乘, 從者數百人, 以傳食於諸侯, 不以泰乎?”

, 平聲. , , 皆去聲. , 直戀反.

彭更, 孟子弟子也. , 侈也.

 

孟子: “非其道, 則一簞食不可受於人; 如其道, 舜受堯之天下, 不以爲泰, 子以爲泰乎?”

, 音丹. , 音嗣.

 

: “. 士無事而食, 不可也.”

言不以爲泰, 但謂今之士無功而食人之食, 則不可也.

 

: “子不通功易事, 以羡補不足, 則農有餘粟, 女有餘布; 子如通之, 則梓匠輪輿皆得食於子. 於此有人焉, 入則孝, 出則悌, 守先王之道, 以待後之學者, 而不得食於子. 子何尊梓匠輪輿而輕爲仁義者哉?”

, 延面反.

通功易事, 謂通人之功而交易其事. , 餘也. 有餘, 言無所貿易, 而積於無用也. 梓人匠人, 木工也. 輪人輿人, 車工也.

 

: “梓匠輪輿, 其志將以求食也; 君子之爲道也, 其志亦將以求食與?”

, 平聲.

 

: “子何以其志爲哉? 其有功於子, 可食而食之矣. 且子食志乎? 食功乎?” : “食志.”

可食而食, 食志食功之食, 皆音嗣, 下同.

孟子言自我而言, 固不求食; 自彼而言, 凡有功者則當食之.

 

: “有人於此, 毁瓦畫墁, 其志將以求食也, 則子食之乎?”

: “.”

, 武安反. 子食之食, 亦音嗣.

, 牆壁之飾也. 毁瓦畫墁, 言無功而有害也.

 

: “然則子非食志也, 食功也.”

旣曰食功, 則以士爲無事而食者, 眞尊梓匠輪輿而輕爲仁義者矣.

해석보기

 

 

 

5. 작은 나라일수록 왕도정치를 해야 한다

 

萬章問曰: “, 小國也. 今將行王政, 惡而伐之, 則如之何?”

, 去聲.

萬章, 孟子弟子. 嘗滅, 之兵, 欲霸天下, 疑卽此時也.

 

孟子: “, 爲鄰, 葛伯放而不祀. 使人問之曰: ‘何爲不祀?’ : ‘無以供犠牲也.’ 使遺之牛羊. 葛伯食之, 又不以祀.

, 唯季反.

, 國名. , 爵也. 放而不祀, 放縱無道, 不祀先祖也.

 

又使人問之曰: ‘何爲不祀?’ : ‘無以供粢盛也.’ 使亳衆往爲之耕, 老弱饋食. 葛伯率其民, 其有酒食黍稻者奪之, 不授者殺之. 有童子以黍肉餉, 殺而奪之.

, 音成. 往爲之爲, 去聲. 饋食, 酒食之食, 音嗣. , 平聲. , 式亮反.

, 之民. 其民, 民也. , 與也. , 亦饋也.

 

: ‘葛伯仇餉.’ 此之謂也.

』「商書仲虺之誥也. 仇餉, 言與餉者爲仇也.

 

爲其殺是童子而征之, 四海之內皆曰: ‘非富天下也, 爲匹夫匹婦復讎也.’

, 去聲.

非富天下, 之心, 非以天下爲富而欲得之也.

 

始征, , 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 東面而征, 西夷怨; 南面而征, 北狄怨, : ‘奚爲後我?’ 民之望之, 若大旱之望雨也. 歸市者弗止, 芸者不變, 誅其君, 弔其民, 如時雨降. 民大悅.

, 亦始也. 十一征, 所征十一國也. 餘己見前篇.

 

: ‘徯我后, 后來其無罰.’

有攸不惟臣, 東征, 綏厥士女, 匪厥玄黃, 紹我周王見休, 惟臣附于大邑. 其君子實玄黃于匪以迎其君子, 其小人簞食壺漿以迎其小人, 救民於水火之中, 取其殘而已矣.

, 音嗣.

周書』「武成篇武王之言, 孟子約其文如此. 然其辭時與今文不類, 今姑依此文解之. 有所不惟臣, 謂助爲惡, 而不爲臣者. , 與篚同. 玄黃, 幣也. , 繼也, 猶言事也.

言其士女以篚盛玄黃之幣, 迎武王而事之也. 人而曰周王’, 商書所謂我后也. , 美也, 言武王能順天休命, 而事之者皆見休也. 臣附, 歸服也. 孟子又釋其意, 人聞周師之來, 各以其類相迎者, 武王能捄民於水火之中, 取其殘民者誅之, 而不爲暴虐耳. 君子, 謂在位之人. 小人, 謂細民也.

 

太誓: ‘我武惟揚, 侵于之疆, 則取于殘, 殺伐用張, 于湯有光.’

太誓, 周書. 文亦小異. 武王威武奮揚, 侵彼紂之疆界, 取其殘賊, 而殺伐之功因以張大, 比於之伐又有光焉, 引此以證上文取其殘之義.

 

不行王政云爾, 苟行王政, 四海之內皆擧首而望之, 欲以爲君. 雖大, 何畏焉?”

實不能行王政, 後果爲所滅, 走死.

氏曰: “爲國者能自治而得民心, 則天下皆將歸往之, 恨其征伐之不早也. 尙何强國之足畏哉? 苟不自治, 而以强弱之勢言之, 是可畏而已矣.”

해석보기

 

 

 

6. 좋은 사람과 함께 해야 하는 이유

 

孟子戴不勝: “子欲子之王之善與? 我明告子. 大夫於此, 欲其子之語也, 則使人傅諸? 使人傅諸?”

, 平聲.

戴不勝, 臣也. 齊語, 人語也. , 敎也.

 

: “使人傅之.”

: “人傅之, 人咻之, 雖日撻而求其, 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 雖日撻而求其, 亦不可得矣.

, 音休.

, 讙也. , 語也. 莊嶽, 街里名也. , 語也. 此先設譬以曉之也.

 

子謂薛居州, 善士也. 使之居於王所. 在於王所者, 長幼卑尊, 薛居州, 王誰與爲不善? 在王所者, 長幼卑尊, 皆非薛居州, 王誰與爲善? 薛居州, 獨如王何?”

, 上聲.

居州, . 言小人衆而君子獨, 無以成正君之功.

해석보기

 

 

 

7. 맹자가 제후를 찾아보지 않는 이유

 

公孫丑問曰: “不見諸侯何義?”

孟子: “古者不爲臣不見.

不爲臣, 謂未仕於其國者也, 此不見諸侯之義也.

 

段干木踰垣而辟之, 泄柳閉門而不內, 是皆已甚. , 斯可以見矣.

, 去聲. , 與納同.

段干木, 魏文侯時人. 泄柳, 魯繆公時人. 文侯繆公欲見此二人, 而二人不肯見之, 蓋未爲臣也. 已甚, 過甚也. , 謂求見之切也.

 

陽貨欲見孔子而惡無禮, 大夫有賜於士, 不得受於其家, 則往拜其門. 陽貨矙孔子之亡也, 而饋孔子蒸豚; 孔子亦矙其亡也, 而往拜之. 當是時, 陽貨, 豈得不見?

欲見之見, 音現. , 去聲. , 音勘.

此又引孔子之事, 以明可見之節也. 欲見孔子, 欲召孔子來見己也. 惡無禮, 畏人以己爲無禮也. 受於其家, 對使人拜受於家也. 其門, 大夫之門也. , 窺也. 陽貨爲大夫, 孔子爲士, 故以此物及其不在而饋之, 欲其來拜而見之也. , 謂先來加禮也.

 

曾子: ‘脅肩諂笑, 病于夏畦.’

, 虛業反.

脅肩, 竦體. 諂笑, 强笑. 皆小人側媚之態也. , 勞也. 夏畦, 夏月治畦之人也. 言爲此者, 其勞過於夏畦之人也.

 

子路: ‘未同而言, 觀其色赧赧然, 非由之所知也.’ 由是觀之, 則君子之所養可知已矣.”

, 奴簡反.

未同而言, 與人未合而强與之言也. 赧赧, 慚而面赤之貌. , 子路. 言非己所知, 甚惡之之辭也. 孟子言由此二言觀之, 則二子之所養可知, 必不肯不俟其禮之至, 而輒往見之也.

此章言聖人禮義之中正, 過之者傷於迫切而不洪, 不及者淪於汙賤而可恥.

해석보기

 

 

 

8. 내년에 시행하겠다는 말과 달마다 훔치던 걸 내년에 그만두겠다는 말

 

戴盈之: “什一, 關市之征, 今茲未能. 請輕之, 以待來年, 然後已, 何如?”

, 上聲.

盈之, 大夫也. 什一, 井田之法也. 關市之征, 商賈之稅也. , 止也.

 

孟子: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 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 : ‘請損之, 月攘一雞, 以待來年, 然後已.’

, 如羊反.

, 物自來而取之也. , 減也.

 

如知其非義, 斯速已矣, 何待來年.”

知義理之不可而不能速改. 與月攘一雞何以異哉?

해석보기

 

 

 

9. 일치일란(一亂一治)

 

공자 이전까지의 일치일란(一治一亂)

 

公都子: “外人皆稱夫子好辯, 敢問何也?”

孟子: “予豈好辯哉? 予不得已也. 天下之生久矣, 一治一亂.

, 去聲, 下同. , 去聲.

, 謂生民也. 一治一亂, 氣化盛衰, 人事得失, 反覆相尋, 理之常也.

 

堯之時, 水逆行, 氾濫於中國. 蛇龍居之, 民無所定. 下者爲巢, 上者爲營窟.

水逆行, 下流壅塞, 故水倒流而旁溢也. , 下地. , 高地也. 營窟, 穴處也.

 

: ‘洚水警余.’ 洚水者, 洪水也.

, 音降, 又胡貢, 胡工二反.

』「虞書大禹謨. 洚水, 洚洞無涯之水也. , 戒也. 此一亂也.

 

使禹治之, 掘地而注之海, 驅蛇龍而放之菹. 水由地中行, , , , , 是也. 險阻旣遠, 鳥獸之害人者消, 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

, 側魚反.

掘地, 掘去壅塞也. , 澤生草者也. 地中, 兩涯之間也. 險阻, 謂水之氾濫也. , 去也. , 除也. 此一治也.

 

堯舜旣沒, 聖人之道衰. 暴君代作, 壞宮室以爲汙池, 民無所安息; 棄田以爲園囿, 使民不得衣食. 邪說暴行又作, 園囿, 汙池, 沛澤多而禽獸至. 及紂之身, 天下又大亂.

, 音怪. , 去聲, 下同. , 蒲內反.

暴君, 夏太康, 孔甲, 履癸, 商武乙之類也. 宮室, 民居也. , 草木之所生也. , 水所鍾也. 堯舜沒至此, 治亂非一, 及紂而又一大亂也.

 

周公武王, 誅紂, , 三年討其君, 飛廉於海隅而戮之. 滅國者五十, 驅虎, , , 象而遠之, 天下大悅.

, 去聲. , 平聲.

, 東方之國, 爲虐者也. 飛廉, 紂幸臣也. 五十國, 黨虐民者也.

 

: ‘丕顯哉, 文王! 丕承哉, 武王烈! 佑啓我後人, 咸以正無缺.’

』「周書君牙之篇. , 大也顯, 明也. , 謀也. , 繼也. , 光也. , 助也. , 開也. , 壞也. 此一治也.

 

世衰道微, 邪說暴行有作, 臣弑其君者有之, 子弑其父者有之.

有作之有, 讀爲又, 古字通用.

周室東遷之後, 又一亂也.

해석보기

 

 

공자 이후의 일치일란(一治一亂)

 

孔子, 春秋. 春秋, 天子之事也. 是故孔子: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氏曰: “仲尼作春秋以寓王法. 惇典, 庸禮, 命德, 討罪, 其大要皆天子之事也. 孔子, 謂此書之作, 遏人欲於橫流, 存天理於旣滅, 爲後世慮, 至深遠也. 罪孔子者, 以謂無其位而託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權, 使亂臣賊子禁其欲而不得肆, 則戚矣.” 愚謂孔子春秋以討亂賊, 則致治之法垂於萬世, 是亦一治也.

 

聖王不作, 諸侯放恣, 處士橫議, 楊朱, 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 不歸, 則歸. 氏爲我, 是無君也; 氏兼愛, 是無父也. 無父無君, 是禽獸也.

, , 皆去聲.

楊朱但知愛身, 而不復知有致身之義, 故無君; 墨子愛無差等, 而視其至親無異衆人, 故無父. 無父無君, 則人道滅絶, 是亦禽獸而已.

 

公明儀: ‘庖有肥肉, 廐有肥馬, 民有飢色, 野有餓莩, 此率獸而食人也.’ 楊墨之道不息, 孔子之道不著, 是邪說誣民, 充塞仁義也. 仁義充塞, 則率獸食人, 人將相食.

, 皮表反.

公明儀之言, 義見首篇. 充塞仁義, 謂邪說徧滿, 妨於仁義也. 孟子之言, 以明楊墨道行, 則人皆無父無君, 以陷於禽獸, 而大亂將起, 是亦率獸食人而人又相食也. 此又一亂也.

 

吾爲此懼, 閑先聖之道, 楊墨, 放淫辭, 邪說者不得作. 作於其心, 害於其事; 作於其事, 害於其政. 聖人復起, 不易吾言矣.

, 去聲. , 扶又反.

, 衛也. , 驅而遠之也. , 起也. , 所行. , 大體也. 孟子雖不得志於時, 楊墨之害, 自是滅息, 而君臣父子之道, 賴以不墜. 是亦一治也.

程子: “楊墨之害, 甚於申韓: 氏之害, 甚於楊墨. 氏爲我疑於義, 氏兼愛疑於仁, 申韓則淺陋易見. 孟子止闢楊墨, 爲其惑世之甚也. 氏之言近理, 又非楊墨之比, 所以爲害尤甚.”

 

昔者抑洪水而天下平, 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 孔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 止也. , 幷之也, 總結上文也.

 

: ‘戎狄是膺, 荊舒是懲, 則莫我敢承.’ 無父無君, 公所膺也.

說見上篇. , 當也.

 

我亦欲正人心, 息邪說, 距詖行, 放淫辭, 以承三聖者; 豈好辯哉? 予不得已也.

, , 皆去聲.

, , 解見前篇. 辭者, 說之詳也. , 繼也. 三聖, , 周公, 孔子. 蓋邪說橫流, 壞人心術, 甚於洪水猛獸之災, 慘於夷狄簒弑之禍, 孟子深懼而力救之. 再言豈好辯哉, 予不得已也, 所以深致意焉. 然非知道之君子, 孰能眞知其所以不得已之故哉?

 

能言距楊墨, 聖人之徒也.”

言苟有能爲此距楊墨之說者, 則其所趨正矣, 雖未必知道, 是亦聖人之徒也. 孟子旣答公都子之問, 而意有未盡, 故復言此. 蓋邪說害正, 人人得而攻之, 不必聖賢; 春秋之法, 亂臣賊子, 人人得而討之, 不必士師也. 聖人救世立法之意, 其切如此. 若以此意推之, 則不能攻討, 而又唱爲不必攻討之說者, 其爲邪詖之徒, 亂賊之黨可知矣.

氏曰: “學者於是非之原, 毫釐有差, 則害流於生民, 禍及於後世, 孟子辨邪說如是之嚴, 而自以爲承三聖之功也. 當是時, 方且以好辯目之, 是以常人之心而度聖賢之心也.”

해석보기

 

일난(一亂) 일치(一治)
洪水, 禽獸 堯舜
暴君 文王, 武王
亂臣, 賊子 孔子(春秋)
楊朱(無君), 墨翟(無父) 孟子(好辯, 闢異端)

 

 

 

10. 오릉의 중자

 

匡章: “陳仲子豈不誠廉士哉? 於陵, 三日不食, 耳無聞, 目無見也. 井上有李, 螬食實者過半矣, 匍匐往將食之, 三咽, 然後耳有聞, 目有見.”

, 音烏. 下於陵同. , 音曹. , 音宴.

匡章陳仲子, . , 有分辨, 不苟取也. 於陵, 地名. , 蠐螬蟲也. 匍匐, 言無力不能行也. , 呑也.

 

孟子: “國之士, 吾必以仲子爲巨擘焉. 雖然, 仲子惡能廉? 仲子之操, 則蚓而後可者也.

, 薄厄反. , 平聲. , 音引.

巨擘, 大指也. 人中有仲子, 如衆小指中有大指也. , 推而滿之也. , 所守也. , 丘蚓也. 仲子未得爲廉也, 必若滿其所守之志, 則惟丘蚓之無求於世, 然後可以爲廉耳.

 

夫蚓, 上食槁壤, 下飮黃泉. 仲子所居之室, 伯夷之所築與? 抑亦盜跖之所築與? 所食之粟, 伯夷之所樹與? 抑亦盜跖之所樹與? 是未可知也.”

, 音扶. , 平聲.

槁壤, 乾土也. 黃泉, 濁水也. , 發語辭也. 言蚓無求於人而自足, 而仲子未免居室食粟, 若所從來或有非義, 則是未能如蚓之廉也.

 

: “是何傷哉? 彼身織屨, 妻辟纑, 以易之也.”

, 音壁. , 音盧.

, 績也. , 練麻也.

 

: “仲子, 之世家也. , 祿萬鍾. 以兄之祿爲不義之祿而不食也, 以兄之室爲不義之室而不居也, 辟兄離母, 處於於陵. 他日歸, 則有饋其兄生鵝者, 己頻顣曰: ‘惡用是鶃鶃者爲哉?’ 他日, 其母殺是鵝也, 與之食之. 其兄自外至, : ‘是鶃鶃之肉也.’ 出而哇之.

, 音閤. , 音避. , 與顰同. , 與蹙同, 子六反. , 平聲. , 魚一反. , 音蛙.

世家, 世卿之家. 兄名, 食采於, 其入萬鍾也. , 於陵歸也. , 仲子. 鶃鶃, 鵝聲也. 頻顣而言, 以其兄受饋爲不義也. , 吐之也.

 

以母則不食, 以妻則食之; 以兄之室則弗居, 以於陵則居之. 是尙爲能充其類也乎? 仲子, 蚓而後充其操者也.”

仲子以母之食, 兄之室, 爲不義而不食不居, 其操守如此. 至於妻所易之粟, 於陵所居之室, 旣未必伯夷之所爲, 則亦不義之類耳. 仲子於此則不食不居, 於彼則食之居之, 豈爲能充滿其操守之類者乎? 必其無求自足, 如丘蚓然, 乃爲能滿其志而得爲廉耳, 然豈人之所可爲哉?

氏曰: “天之所生, 地之所養, 惟人爲大. 人之所以爲大者, 以其有人倫也. 仲子避兄離母, 無親戚君臣上下, 是無人倫也. 豈有無人倫而可以爲廉哉?”

해석보기

 

 

 

 

 

 

 

 

 

인용

목차

삼천지교

맹자생애

공자를 사숙한 맹자

맹자 사람의 길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