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4/1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맹자 등문공 하 - 9. 일치일란(一亂一治) 본문

고전/맹자

맹자 등문공 하 - 9. 일치일란(一亂一治)

건방진방랑자 2021. 10. 18. 16:02
728x90
반응형

9. 일치일란(一亂一治)

 

공자 이전까지의 일치일란(一治一亂)

 

公都子: “外人皆稱夫子好辯, 敢問何也?”

孟子: “予豈好辯哉? 予不得已也. 天下之生久矣, 一治一亂.

, 去聲, 下同. , 去聲.

, 謂生民也. 一治一亂, 氣化盛衰, 人事得失, 反覆相尋, 理之常也.

 

堯之時, 水逆行, 氾濫於中國. 蛇龍居之, 民無所定. 下者爲巢, 上者爲營窟.

水逆行, 下流壅塞, 故水倒流而旁溢也. , 下地. , 高地也. 營窟, 穴處也.

 

: ‘洚水警余.’ 洚水者, 洪水也.

, 音降, 又胡貢, 胡工二反.

』「虞書大禹謨. 洚水, 洚洞無涯之水也. , 戒也. 此一亂也.

 

使禹治之, 掘地而注之海, 驅蛇龍而放之菹. 水由地中行, , , , , 是也. 險阻旣遠, 鳥獸之害人者消, 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

, 側魚反.

掘地, 掘去壅塞也. , 澤生草者也. 地中, 兩涯之間也. 險阻, 謂水之氾濫也. , 去也. , 除也. 此一治也.

 

堯舜旣沒, 聖人之道衰. 暴君代作, 壞宮室以爲汙池, 民無所安息; 棄田以爲園囿, 使民不得衣食. 邪說暴行又作, 園囿, 汙池, 沛澤多而禽獸至. 及紂之身, 天下又大亂.

, 音怪. , 去聲, 下同. , 蒲內反.

暴君, 夏太康, 孔甲, 履癸, 商武乙之類也. 宮室, 民居也. , 草木之所生也. , 水所鍾也. 堯舜沒至此, 治亂非一, 及紂而又一大亂也.

 

周公武王, 誅紂, , 三年討其君, 飛廉於海隅而戮之. 滅國者五十, 驅虎, , , 象而遠之, 天下大悅.

, 去聲. , 平聲.

, 東方之國, 爲虐者也. 飛廉, 紂幸臣也. 五十國, 黨虐民者也.

 

: ‘丕顯哉, 文王! 丕承哉, 武王烈! 佑啓我後人, 咸以正無缺.’

』「周書君牙之篇. , 大也顯, 明也. , 謀也. , 繼也. , 光也. , 助也. , 開也. , 壞也. 此一治也.

 

世衰道微, 邪說暴行有作, 臣弑其君者有之, 子弑其父者有之.

有作之有, 讀爲又, 古字通用.

周室東遷之後, 又一亂也.

해석보기

 

 

공자 이후의 일치일란(一治一亂)

 

孔子, 春秋. 春秋, 天子之事也. 是故孔子: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氏曰: “仲尼作春秋以寓王法. 惇典, 庸禮, 命德, 討罪, 其大要皆天子之事也. 孔子, 謂此書之作, 遏人欲於橫流, 存天理於旣滅, 爲後世慮, 至深遠也. 罪孔子者, 以謂無其位而託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權, 使亂臣賊子禁其欲而不得肆, 則戚矣.” 愚謂孔子春秋以討亂賊, 則致治之法垂於萬世, 是亦一治也.

 

聖王不作, 諸侯放恣, 處士橫議, 楊朱, 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 不歸, 則歸. 氏爲我, 是無君也; 氏兼愛, 是無父也. 無父無君, 是禽獸也.

, , 皆去聲.

楊朱但知愛身, 而不復知有致身之義, 故無君; 墨子愛無差等, 而視其至親無異衆人, 故無父. 無父無君, 則人道滅絶, 是亦禽獸而已.

 

公明儀: ‘庖有肥肉, 廐有肥馬, 民有飢色, 野有餓莩, 此率獸而食人也.’ 楊墨之道不息, 孔子之道不著, 是邪說誣民, 充塞仁義也. 仁義充塞, 則率獸食人, 人將相食.

, 皮表反.

公明儀之言, 義見首篇. 充塞仁義, 謂邪說徧滿, 妨於仁義也. 孟子之言, 以明楊墨道行, 則人皆無父無君, 以陷於禽獸, 而大亂將起, 是亦率獸食人而人又相食也. 此又一亂也.

 

吾爲此懼, 閑先聖之道, 楊墨, 放淫辭, 邪說者不得作. 作於其心, 害於其事; 作於其事, 害於其政. 聖人復起, 不易吾言矣.

, 去聲. , 扶又反.

, 衛也. , 驅而遠之也. , 起也. , 所行. , 大體也. 孟子雖不得志於時, 楊墨之害, 自是滅息, 而君臣父子之道, 賴以不墜. 是亦一治也.

程子: “楊墨之害, 甚於申韓: 氏之害, 甚於楊墨. 氏爲我疑於義, 氏兼愛疑於仁, 申韓則淺陋易見. 孟子止闢楊墨, 爲其惑世之甚也. 氏之言近理, 又非楊墨之比, 所以爲害尤甚.”

 

昔者抑洪水而天下平, 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 孔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 止也. , 幷之也, 總結上文也.

 

: ‘戎狄是膺, 荊舒是懲, 則莫我敢承.’ 無父無君, 公所膺也.

說見上篇. , 當也.

 

我亦欲正人心, 息邪說, 距詖行, 放淫辭, 以承三聖者; 豈好辯哉? 予不得已也.

, , 皆去聲.

, , 解見前篇. 辭者, 說之詳也. , 繼也. 三聖, , 周公, 孔子. 蓋邪說橫流, 壞人心術, 甚於洪水猛獸之災, 慘於夷狄簒弑之禍, 孟子深懼而力救之. 再言豈好辯哉, 予不得已也, 所以深致意焉. 然非知道之君子, 孰能眞知其所以不得已之故哉?

 

能言距楊墨, 聖人之徒也.”

言苟有能爲此距楊墨之說者, 則其所趨正矣, 雖未必知道, 是亦聖人之徒也. 孟子旣答公都子之問, 而意有未盡, 故復言此. 蓋邪說害正, 人人得而攻之, 不必聖賢; 春秋之法, 亂臣賊子, 人人得而討之, 不必士師也. 聖人救世立法之意, 其切如此. 若以此意推之, 則不能攻討, 而又唱爲不必攻討之說者, 其爲邪詖之徒, 亂賊之黨可知矣.

氏曰: “學者於是非之原, 毫釐有差, 則害流於生民, 禍及於後世, 孟子辨邪說如是之嚴, 而自以爲承三聖之功也. 當是時, 方且以好辯目之, 是以常人之心而度聖賢之心也.”

해석보기

 

일난(一亂) 일치(一治)
洪水, 禽獸 堯舜
暴君 文王, 武王
亂臣, 賊子 孔子(春秋)
楊朱(無君), 墨翟(無父) 孟子(好辯, 闢異端)

 

 

 

 

인용

목차 / 전문 / 역주

삼천지교 / 생애 / 孟子題辭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