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李德懋 (875)
건빵이랑 놀자
48. 古今驗錄曰 五月五前齋戒 看桑下有兎葵者 至五日午時 至桑下呪曰 繫黎乎俱當蘓婆訶 呪畢 以手摩桑陰一遍 口齧兎葵及五葉草 嚼熟以唾 塗手熟揩令遍 再齊七日 不得洗手 後有蛇虫蠍蠆咬傷者 以此手摩之 卽愈也
47. 葛洪治金瘡方曰 用薔薇炭末一方寸七 日三服之
46. 搜神記曰 外姊夫蔣士先 得疾下血 言中蠱 其家密以蘘荷 寘席下 忽大笑曰 蠱我者 張小小也 乃收小小 已亡走 自此解蠱藥用之 多驗
45. 又曰 立秋日鷄鳴時 汲井華水 長幼皆飮少許 却百病
44. 又曰 立秋日 以赤小豆七粒或十四粒 服井華水 面西呑下 一秋不犯痢疾
43. 月令廣義曰 立秋日 太陽未升 采楸葉熬膏如常法 擣汁濃煎收藏 搽瘡瘍立愈
42. 廣濟方曰 立冬日 采桑葉一百二十片 遇閏年多采十片 每用十片 遇洗眼日期 煎湯洗之 治眼百疾
41. 焦氏類林曰 冬至夜子時 梳頭一千二百 以贊陽氣 終歲五藏流通 名爲神仙洗頭法
40. 養老方曰 正月十六日 以川椒細末一二分 入頭垢和爲蠶豆大 凹之以窩 寘于眼角 別揉熟艾米粒大內凹中 每眼角炙七壯 或九壯 俟淸明日 復炙之 連炙三年 益加淸彩
39. 稽神錄曰 江西村中 有人震死 旣而空中呼曰誤矣 可將蚯蚓爛擣覆臍中 當差 如言擣之 遂蘓
38. 睽車志曰 王亨正嗜牛炙 忽病瘧半年 百藥無效 沉頓中 夢黃衣人告云 汝勿食牛則生 更食死 旣寤誓不復食 病亦遂愈
37. 程史曰 醫言杖皆有瘢 惟噬膚之初 傅以金箔 則瘢立消 意金木之性相消耳
36. 又曰 痘瘡後餘毒上攻 遂出內障 目不辨人 老醫一方 用蛇蛻一具 淨洗焙燥 又天花粉等分 細末之 以羊子肝破開入藥在內 麻皮縛定 用泔水熟煮切食之 凡旬餘而愈
35. 又曰 小兒瘡痘 固是危事 然要不可擾之 大要固臟氣之外 任其自然耳 惟本事方棯金散最佳 又陳南劒剛翁云 切不可多服升麻湯 只以四君子湯 加黃茋一味爲穩耳 括蒼陳坡言 其孫三歲 發熱七日 瘡出而倒 靨色黑 唇口氷冷 危症也 一士曰 恰有藥 因爲經營少許 俾服之 移時卽紅潤如常 其法 用狗蠅七枚 擂碎和醅酒少許 調服 蠅夏月極多易得 冬月則藏於狗耳中 不可不知也
34. 又曰 余退瘍發於外臁 不良于行 痛痒雜作 友人兪和父笑曰 吾能三日已此疾 法當先以淡虀水 滌瘡口浥乾 次用局方駐車丸 硏極細 加乳香少許 乾糝之 無不立效 遂如其說 用之數日 良愈 盖駐車丸 本治血痢滯下 而此瘡亦由氣血凝注所成 醫者 意也 古人處方治疾 其出人意表如此
33. 又曰 熊膽善辟塵 試之之法 以淨水一器 塵罩其上 投膽粟許 則凝塵豁然而開 以之治目障翳極驗 每以少許淨水 畧調閉 盡去筋膜塵土 入氷腦一二片 或洟痒 加生薑粉些少 時以銀箸點之 絶奇 赤眼亦可用
32. 又曰 喉閉之疾 極速而烈 前輩傳帳帶散 惟白礬一味 然或時不盡驗 老醫敎以用鴨嘴膽礬硏細 以釅醋調灌 甫下咽 卽大吐去膠痰凡數升卽差 然膽礬難有眞者 養生之家 不可不預備
31. 又曰 昔有婆羅門僧東來 見人食麵 駭云此有大熱 何以食之 及見蘿菔 曰賴有此耳
30. 癸辛雜志曰 韋昭曰今人食馬肝者 合芍藥而煮之 馬肝至毒 或誤食之至死 則制食之毒者 宜莫良於芍藥 故獨得藥之名耳
29. 孫公談圃曰 曾魯公七十餘 苦痢疾 鄕人陳應之 用水梅花臘茶服之 遂愈 子孝寬 言其父 異其術 親記一冊後
28. 劉根別傳曰 今年春當有病 可服棗核中仁二七枚 能常服之 百邪不復干也
27. 夷堅志曰 臨川有人 被蝮傷 卽昏死 一臂如股 少頃遍身皮脹黃黑 一道人 以新汲水 調香白芷末一斤 灌之 黃水自口中出 腥穢逆人 良久消縮如故
26. 羣芳譜曰 宋洪邁有痰疾 因晩對 上遣使諭 令以胡桃肉生薑 卧時嚼服數次 卽愈 如旨服之 朝而痰嗽止
25. 徐文長咏物 古來難比 其造語逈出言句之外 其水仙花詩曰 杜若靑靑江水連 鷓鴣拍拍下江烟 湘夫人正蒼梧去 莫遣一聲啼竹邊 其画雪牡丹詩曰 銀海籠春冷茜濃 松媒急貌不能紅 太眞月下胭脂頰 試問誰曾見影中
24. 尤侗外國竹枝詞 其言琉球曰 歡會門中蘆扇開 美姬含米上行盃 金簪長史雍容甚 皷篋新從太學來 注曰 門名歡會 以金葫蘆團扇 爲儀衛 美姬含米 造酒名曰米 奇官皆金簪子弟 入國子監讀書 歸爲長史 侗盖記成楫入監之事也 幷錄于此
23. 康煕三十一年 琉球中山王貞上言曰 康煕二十三年 蒙冊封 天使汪楫題准臣國陪臣子弟入監讀書 臣貞遵奉兪旨 業於康煕二十五年 遣官主梁成輯等三人 同貢使魏應伯進京 仰荷皇上 令其入監讀書 月糜廩餼 季給衣服 正梁成楫等 感泣高厚 殫心誦讀之時也 但伊父前經節次入貢 萬里梯航 罔辭勞瘁 今皆年老 奉養需人 臣貞亦當念之矣 且梁成楫等三人 俱未有室 父母之願 人皆有之 况臣國人皆愚昧 自成楫等進監之後 臣貞忘其返國 與臣言忠 與子言孝 以宣布皇上一道同風之化 更爲不淺 今據梁成楫等乞題請歸養等情應否 准其歸養 臣貞未敢擅便 伏乞睿鑑 琉球風俗 比諸夷㝡美 世謂小朝鮮 今閱此奏 信然也 其人姓名 亦如中國也
22. 有人輯摹趙觀我齋榮祏所畵東國風俗 凡七十餘帖 許烟客泌 以俚諺評之 其題三女裁縫曰 一女剪刀 一女貼囊 一女縫裳 三女爲姦 可反沙碟 其題醫女曰 天桃高䯻木魚鬂 紫的回裝草綠衣 應向壁藏新買宅 誰家今夜夜遊歸 妓女多家壁藏洞故云 柳惠甫逐帖作六言評 其評築土墻者曰 魚遊河長短合 木克土升降遲 豊飯三時喫了 雇錢十文藏之 評石魚商曰 生鮮石魚負去 手持大者誇張 小婢中門走出 喚生鮮石魚商 李進玉又評曰 生鮮商對答聲 耳何聡 口何疾 耳不聡 賣不得 生鮮腐 本錢失 進玉又評纏桶匠曰 弊戰笠 不見日 桶匠聲 必䧺大 瞞人細糠塞孔 卽時汲水洒洒 惠甫評泥匠曰 終不脫一雙襪 浮堦上大罵云 石子多馬糞小 初見如此役軍 文人才士 不知通俗 不可謂盡美之才也 此數子者 曲盡其妙 若以俚俗斥之 非人情也 淸儒張潮有云 文士能爲通俗之文 而俗人不能爲文士之文 且幷不能爲通俗之文 儘知言也
21. 春日逢子欽 子欽誦其數聯曰 黃芽綠莢如孩動 縐水紋嵐似縠纖 水暖鳧雛泡影嬲 寺空狐女佛光參 余曰 故是袁中郞 近聞稚川觀中郞集 仍與子欽作數篇 頓進一格 有曰 春嫌全露先侵柳 雲悵無依竟度杉 子欽不無存神之化也 子欽笑曰 立中郞書院 以吾爲配享耶 一中郞雖不可無近者 散作百中郞 無乃太濫耶
20. 邊子欽若淳爲詩 恥作套語 自創一門 語皆朗悟 人或嗤之 不以爲動 性踈雅方 其苦思若忘形骸者 炯然如卧石觀音 子欽向余誦其雪屋烟發 新旭射成紫色詩曰 野雪隆然屋 大逼白駞伏 凍烟結其背 頳盤映相郁 如駞恣食塩 別挺亭亭肉 子欽向人誦其詩 人必絶倒 子欽瞑目而哂曰 聞人詩 整襟而坐 不言不笑 其詩必莊語也 凡我所誦 人必笑之 何也 秋日子欽與諸才子 遊白蓮峯 有詩曰 蒼凉瓦葉自名亭 庭栢磨風赤甲零 岩㝡泓琤泉以慧 夕無陰翳月之靈 欲開花菊霜何遏 無住心人境使停 七子者皆詩味雋 知音絃柱互相聽夜咏曰 硯汁經冬湛如藍 尙容吾輩禿筆含 閒漆旅口招過鶴 工織愁紋上卧蠶 玅契與梅同冷暖 世情如橘劇酸甘 平生塗轍應無異 燈下相隨影秪三
19. 龜井魯字道哉 日本人也 年二十餘 才思慧敏 其胡笳歌曰 月白風蕭瑟 胡笳度曲淸 何人多旅想 無地不邊聲 霜下千門肅 沙平獨戍橫 生憎天際鴈 捴向故鄕鳴 折楊柳詩 送客之大板曰 送客河南柳 枝枝苦不長 自添春雨色 復斷幾人膓
18. 心溪宗姪光錫 衷襟烱然 言入虛無 幾陷佛老之學 余甚憂之 近者猛下工夫 爲聖賢之學 入孝出恭 越有規矩 眞可敬也 然其所啽哢者 逈出尋常 多有悟解 人皆不知 余獨知其頭頭皆道 時箴其太僻者 而甞笑曰 君詩 宛是讀楞嚴經者口中語 非讀大學人口中語 遂斂手而對曰 心無所纍 語或灑脫 何害吾道
17. 張童子健 玉城裔也 年十一 和子美同谷七歌 寄其從兄倬 辭甚䧺雅 其一曰 世鄙山中藜藿美 欲追巢父洗吾耳 十年自製芰荷衣 結茆爲廬空谷裏 天寒歲暮陰風起 病驥悲鳴枯草死 相思不飮令心哀 秪擬歸夢洛城來 其二曰 遙望長安倚斗柄 悠悠我懷寄天命 佇立逍遙以相羊 短衣牛歌纔掩脛 寒窓夢和蕭蕭雪 留向空階滴夜靜 對月書床歌始放 和罷琳瑯意惆悵 其三曰 與兄飄飄各一方 三餘讀書誰㝡強 堂前硉兀千尋栢 歲寒空送風雨長 荒鷄呼月未三更 夜夜夢見在我傍 晴牕手折寒梅發 素女氷姿兼玉骨 其四曰 手折瑤花憶別離 夢中兄強我曾痴 梧葉明年開滿樹 共聽秋雨正何時 去年往在長安裏 滿目龍蛇畵㫌旗 憶兄悲歌不忍奏 兄應思我眠白晝 其五曰 書樓夜卧風緊急 四山屛擁雲樹濕 洛陽城裏凝暮雪 江上寒雲觸石立 坐聽東墻人響屐 擁裘來看玉霙集 旅食京華歸夢長 滄浪一曲水雲鄕 其六曰 千里悠悠隔龍湫 極目山川自欝樛 地..
16. 軸後題曰 蒹葭堂集者 越後片孝秩平安 那波孝敬平安 合麗王浪華 福承明浪華 𡶩公翼浪華 葛子琹淡海 僧太眞伊勢 僧藥樹主人 浪華木世肅
15. 竺常序曰 蒹葭之集 以文同也 而其人各異志 其道或不同 其能使洽然樂怡然適者 豈徒以文而已哉 盖異者易畔也 世肅能諧之以和 同者易流也 世肅能齊之以禮 此蒹葭之所以集也 世肅旣禮且和 以故締綴文儒韻士 一鄕一國 以至於四海 無不揄揚 伊人於蒹葭之上焉 世肅之交 不亦富乎 迺今會朝鮮諸公之東至也 如世肅者 皆執謁館中諸公 則悅世肅如舊相識 及其將返 龍淵成公 請使世肅作蒹葭雅集圖 同社者各題其末曰 齎歸以爲萬里顔面云爾 嗚呼 成公之心與夫寘身蒹葭之堂者 豈有異哉 則世肅之交 一鄕一國 以至四海固矣 夫今何以得之異域萬里之外 惟國家之待大賓 可謂儼然重矣 而至其私覿之愉愉也 顧與世肅輩爲之矣 雖世肅之禮且和乎 苟非國家所與其能如是乎 余也文非其道 然亦辱成公之視 猶世肅也 其感於異域萬里之交 不能無欝乎內 而著乎外也 作蒹葭雅集圖後序 日本寶曆十四年甲申五月四日 淡海竺常 書于浪華..
14. 北海片猷詩曰 蒹葭堂上浪華春 一片春心畵裏新 誰識溯回何限興 慇懃寫寄異方人
13. 木弘恭詩曰 小堂掘江曲 幾載共相羊 投轄常浮白 論文日攤黃 誰知結交地 不屑少年塲 盟社如斯在 何愁𥳑且狂
12. 芝菴釋淨王詩曰 高堂常會友 况召向陽春 海曙雲霞繞 花開禽鳥臻 道流容我輩 文雅屬伊人 莫逆平生好 何須問主賓 園林遲日永 談笑無偏餘 座上連陳榻 門前倂呂車 三冬堪用史 二酉足藏書 不厭西窓下 還留秉燭初
11. 隔凡罡元鳳詩曰 一水春漲後 蒹葭繫小艭 人誰非舊識 詩自出新腔 夜雨晴觀海 晨花聚覆江 此中許深酌 可倒二三缸
10. 蠧葊葛張詩曰 千秋會友有文章 花圃藥欄舊草堂 罏酒應同司馬賣 架書不讓鄴侯藏 微雲淡路𩿨千點 踈雨浪華雁數行 湖海溯遊人幾在 蒹葭隔浦欹帆檣
9. 映山福尙修詩曰 俱陪風月勝 賦筆幾爲遊 名境蒹葭古 小園鳥禽幽 寒藻偏依水 芳花半入樓 那知金石契 瑤琴樂未休 相逢湖海侶 狂態任吾踈 人醉三春酒 家藏萬卷書 繞樓山色秀 掬水月光虛 招隱非難賦 幽情本有餘
8. 河曲合離詩曰 千里鄕爲水 誰言景似吳 殷富家多少 風流客有無 只是春晨飮 何如稧會圖 回舟傳好事 人尙在菰蘆
7. 木弘恭字世肅 日本大坂賈人也 家住浪華江上 賣酒致産 日招佳客賦詩 購書三萬卷 一歲所費數千餘金 以故自筑縣至江戶數千餘里 士無賢不肖 皆稱世肅 又附商舶得中華士子詩數篇 以懸其楣 搆蒹葭堂於江濱 與竺常,淨王,合離,福尙修,葛張,罡元鳳,片猷之徒 作雅集於堂上 甲申歲 成大中士執之入日本也 請世肅作雅集圖 世肅手寫諸人 皆以詩書軸 笁常作序以予之 竺常釋也 深曉典故 性又深沉 有古人風 淨王常徒也 淸楚可愛 合離亦奇才 今記其詩文 雖未脫孤陋 可愛遠人之風流 墨蹟皆瀟洒 畵亦超脫
6. 古今書籍之多 盖緣類與選耳 一切書籍 摘行綴句 入此出彼 改頭換面 類書尤無好者 選書亦多 而大同小異 淵鑑類凾 爲類書之大家 康煕命儒臣張英等一百三十餘人編之 凡四十三部四百五十卷 目錄四卷 康煕親序之曰 昔者孔子之繫易也 曰方以類聚 又曰 本乎天者親上 本乎地者親下 則各從其類也 於諸卦則曰 其穪名也小 其聚類也大 盖以天下古今事物之理 畢具於易 而易之爲書 因理象物 因物徵辭 以斷天下之疑 而成天下之務者 各從其類以明之 然則類書之作 其亦不違於聖人立言之意歟 書之最著者 藝文類聚 北堂書鈔 初學記白帖 杜氏通典 宋明以來 撰者寢廣 若博而不繁 簡而能覈者 抑亦鮮矣 獨兪安期唐類凾 頗稱詳括 大抵祖述歐陽詢之類聚 稍刪存書鈔,初學記,白帖,通典而附益之 安期 明人也 而曰唐類凾者 以其皆唐輯也 旣缺宋以來書而唐以前 亦有脫漏者 爰命儒臣逖稽 旁搜泝洄往籍 網羅近代 增其所無..
5. 非生於中國者 能文尤難 以其方言枳之也 如中州人一言一語 無非文字 自孩兒時 耳所聞 口所說 皆有音義 但不學文之前 目不辨某字耳 是故 石季龍目不知書 而使人讀漢史 從旁聽之 心已融解 鄭康成婢 能誦詩 雖野氓里婦 聞人讀傳奇 皆皷掌喧笑 但使讀之則不知耳 故古人男女 纔四五歲 先讀論語孝經烈女傳等書 以其口耳皆通 而目識其字 只隔些兒耳 故事半功倍 如東小兒 安能初讀論語等書也 如百言之文 使中國人讀之 無加無减 只百言 東國人則以方言釋之 百言幾至三四百言 又有吐幾五六十言 比中國四五倍 終年矻矻 讀得幾書 故東國人文章識見 終不及中國 中國之愚氓 應反勝於東國之畧解文字者 使中國之愚氓 加東國之畧解文字者之工 其識解頗有可觀耳 東國尤爲俗陋所拘 不能脫出 至京城近畿外方之文軆 判然有異 以其山川局小故也 俗儒又不知字義 不辨大荳小荳 每稱豆太 盖以荳爲小荳 太爲大荳 甚至..
4. 古人曰 六合之外 存而不論 言甚正大 然豪傑之士 恥一物之不知 六合之大 獨不可以知之乎 凝然靜想 無憑無托 思入廣漠 亦足而發狂 屈原之天問 亦發狂之聲也 今畧考諸書之異同 載之春秋 元命苞曰 日左旋 周天二十三萬里 論衡曰 日月一日一夜 行二萬六千里 說文曰 日經四百里 週千二百里 至地高二萬五千里 循黃道而行 尙書考靈曜曰 日光照四十萬六千里 日出於列宿之外 萬有餘里 晉書曰 日去地常八萬里 徐整長曆曰 日月經千里 周圍三千里 下於天七千里 周髀曰 日光外照 經八十一里 地說書曰 日月照地 四十五萬里 安定胡氏曰 南極入地下三十六度 北極出地上三十六度 一晝一夜 行九十餘萬里 人一呼一吸爲一息 一息之間 天行已八十餘里 人一晝一夜 有萬三千六百餘息 故天行九十餘萬里 徐整長曆曰 大星經百里 中星五十里 小星三十里 北斗七星 星間相去九千里 皆在日月下 其陰星不見者 相去八十..
3. 陳圖南 入華山隱居 周世宗 召問黃白之術 不對 放還山 宋太宗召至 宰相宋琪等問曰 先生得玄默修養之 可以授人乎 摶曰 鍊養之道 皆所不知 假令白日升天 何益于世 今聖上 洞達古今 深究治亂 誠有道仁聖之主也 正君臣同德協心 興化致治之時 勤行修鍊 無過於此 琪等表上其言 帝益重之 元有異僧名指空元君 順帝問道 答云 所以修者 宵衣旰食 修明政刑 四海咸安 彜倫攸叙 豈不彌綸天地 安得不永爲人皇者歟 又丞相㮶思監 至齎盛素羞以供 亦問於指空 意在增福 指空曰 凶頑至此而王綱利 愚民來供則國風淳 王臣遊 此民無益 公相之來 是謂不可 修行多道 途異而理同 在知人 在安民 忠於君 孝於親 無私於己 公於天下 助君以仁 誠能足備 則生生世世 立人間天上王臣矣 愚按圖南 學仙者也 指空 學佛者也 語能如此 可謂善諷而不欲強誘引爲己黨者也 昔嚴君平賣卜成都 各因其人 誘以忠孝友弟 凡爲異學..
2. 上古之書 大抵肇於象形 故六意中象形太半也 自蒼頡造科斗古文 以至周世 書無旁歧 周宣王周之中世 文明漸生 史籕始變古文 造大篆 籕文至秦 李斯作小篆 古意益剝 至王次中八分 程邈隷書而後 古文寢微矣 古篆淳樸 只象其形 故日字但一圈子 月字但半圈子 鳥如鳥 魚如魚 口如口 目如目 凡動筆句曲處 無一折突之勢 盖象天地間自然生成之物 圓者 甚多也 雖有方者 無四稜 均方者 如身軆中毛骨竅節臟腑 皆無四稜突然之物 草木禽獸 皆可類推 而果實鳥卯 尤團圓 天理難掩處也 草中雖有如益母草者 然何甞四稜平而且銛哉 是葢禀命於天 天陽而圓 故物皆肖天也 至於人所作爲器用諸物 多有方者也 圓之爲道活轉故大 方之爲道局定故小也 自秦時風俗一大變 故字亦隨變 八分隷書之類 無一圓勢 皆易而方形 如日字四稜突出 月字上平下豁 何甞象日月之形乎 魚鳥無翎鱗之形 口目失睫吻之象 画画點點 鉤戟釰錐 欹..
1. 開已久 元氣漸薄 理之固也 巢居木食之民 𨈬榦氣力 偉壯異常 故大暑盛寒 不生疾病 而年壽亦應 人皆可以享百年 及至伏犧 改以宮室衣裳 則習俗一大變 時人漸脆弱 露宿風飧 不堪其苦 而有夭閼之兆 故天生神聖 不得不設此擧耳 自此以後 生物漸减殺 周時猶有如長狄者 後世那得有此輩 先王制禮 天理人情 酌量無欠 如父母之喪 未殯之前 勺水不入口 旣殯則三日矣 方食粥 朝暮二溢米 旣虞卒哭 䟽食水飮 不食菜果 小祥食菜果 大祥食醴醬 禫而飮醴酒 食乾肉 三代之時 人人氣禀健實 且六十者始食肉 則六十以前人 蔬食而氣自如 故雖遭喪 不大損也 今人那得一一守此禮乎 論語 子曰 古者民有三疾 今也或是之亡也 古之狂也肆 今之狂也蕩也 古之矜也廉 今之矜也忿戾 古之愚也直 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范氏註之曰 末世滋僞 豈惟賢者不如古哉 民性之蔽 亦與古人異矣 今看此說 則後世僞詐日勝 不可與三代同化..
57. 偶閱呂晩村詩 明末文章 分門割戶 互相攻擊 甚於鉅鹿之戰 黨錮之禍 亦可以觀世變也 古來未之見也 其詩有曰 紅羅眞人起長濠 東南兩鬼相遊遨 兩鬼者誰宋與劉 一返大雅追風騷 靑田奇麗得未有 入水雷霆出科斗 金華學更有淵源 寢食六經語不苟 白沙瓣香擊壤吟 定山別皷無絃琴 可憐一墮野狐窟 入鍛烟流成藥金 依口學說李與何 印板死法苦不多 濫觴聲調稱盛唐 詞塲從此譌傳譌 七子叢興富著作 沙飯塵羹事摽掠 攀龍無忌恣欺狂 世貞拉雜自言博 竟陵兩傖矯此弊 不學無述惡其鑿 至今流毒 缺 縱橫 宜 缺 齟齬聚族爭 雲間未已西陵起 一吠百和迷形聲 古來骨朽不能言 夜堂魂嘯天呼寃 音亡彈歇長已矣 千秋萬歲那可論 吾有老友容菴氏 古今諸格何所比 漢魏六朝唐宋元 偶然筆落某某似 昔年從子從君遊 學詩學杜學夔州 爛熳東坡與放翁 指點歷歷有源流 因歎容菴眞博雅 腹中多書手瀟洒 我輩時人那得知 外間藉藉何爲者 ..
56. 平壤詩妓除夕詩 歲暮寒窓客不眠 思兄憶弟意凄然 孤燈欲滅愁難歇 泣抱朱絃餞舊年 筆法亦妙 其明年死云
55. 李進士匡呂字聖載 詩典雅 無一破碎語 眞可誦也 江行絶句曰 江行浦溆永 西風生浪花 後舟方曳灘 前帆如轉沙 斗尾浦欲盡 牛川稍出沙 遠遠明人眼 靈城江上家 店主防人坐 室中云寘機 豈知村陋屋 留我有光輝 田田菜中葉 簌簌土頭霜 峽曉行添褐 餘寒甚洛陽 被庭松矗矗 蕩動爲靑蘋 好在龜潭水 寧知前度人 往往佳村落 勝見好山水 靑林與茅茨 隱見方未已 有書不甚讀 平居無聊極 舟坐任遲速 日日愛江色 今我未半百 已嗟徒侶稀 縱有好溪壑 餘年誰與歸 金灘拜祖墓 兩兄相見悲 如何便言別 不及未面時 四月初一日 水小退詩曰 三江舟楫鏡中行 擬把金陵比漢陽 滿眼雲山千萬疊 䓗䓗佳氣湊神京 彈琴臺 用三淵韻 金灘溯㺚川 琴臺水一曲 直視一斷山 岑蔚中經複 昔玆覆我師 吼灘猶擊磔 判尹實北將 威聲在草木 狡虜逞丸劒 背漳空踐跡 車嶺一失據 八路眞縱敵 冦來實傾國 衆寡矧闘力 捨生仍吾分 王家恫敗績..
54. 其壹岐島亦名勝本海 詩曰 蠻奴赤足貌𩴵魀 鴨色袍背繪星月 花裙蠻女走出門 頭梳未竟髽其髮 小兒號嗄乳母乳 母手拍背鳴嗚咽 須臾擂皷官人來 萬目圍繞如活佛 蠻官膜拜獻厥琛 珊瑚大貝擎槃出 眞如啞者設賓主 眉睫能語筆有舌 蠻府亦耀園林趣 栟櫚靑橘配庭實
53. 彦瑱 於壹陽舟中 卧念梅南老師言 作詩曰 宣尼之道摩尼敎 經世出世日而月 西士常至五印度 過去現在無箇佛 儒家有此裨販徒 𥳽弄筆舌神吾說 披毛戴角墮地獄 當受生日誣人律 毒焰亦及震旦東 精藍大刹都鄙列 睢盱島众怵禍福 炷香施米無時缺 譬如人子戕人子 入養父母必不悅 六經中天揚文明 此邦之人眼如漆 暘谷昧谷無二理 順之則聖背檮杭 吾師詔吾詔介众 以詩爲金口木舌
52. 彦瑱海覽篇 眞尺紙蕩潏 光恠熊熊 有一覽萬里之意 其詩曰 坤輿內萬國 棊置而星列 于粤之魋結 笁乾之祝髮 齊魯之縫掖 胡貊之毛𣮷 或文明魚雅 或兜離侏𠇱 群分而類聚 遍土皆是物 日本之爲邦 波壑所蕩潏 其藪則搏木 其次則賓日 女紅則文繡 土宜則橙橘 魚之恠章擧 卉之恠蘓鐵 其鎭山芳甸 勾陳配厥秩 南北春秋異 東西晝夜別 中央類覆㪣 嵌空龍漢雪 蔽牛之鉅材 抵鵲之美質 與丹砂金錫 皆往往山出 大坂大都會 環寶海藏竭 光者是朱提 圓者是靺鞨 赤者與綠者 火齊映瑟瑟 奇香爇龍涎 寶石堆雅骨 牙象口中脫 角𡱝頭上截 波斯胡目眩 浙江市色奪 却車而攟至 伹儈千戶埒 寰海地中海 中涵萬象活 鱟背帆幔張 鰌尾㫌旗綴 堆疊蠣粘房 屭贔龜次窟 忽變珊瑚海 煜燿陰火烈 忽變紺碧海 雲霞众色設 忽變水銀海 星宿萬顆撤 忽變大染局 綾羅爛千匹 忽變大鎔鑄 五金光逬發 龍子劈天飛 千電萬霆戛 東雲閃鱗爪..
51. 士執嘗日三送人 索其文章 彦瑱慳秘不許 末乃書三詩于紙尾 墨痕如新也 陸放翁師杜少陵 遙傳心印若交承 有人識得它佳處 隻眼眞同七祖燈 弇園氣勢儘文宗 譬似形家大幹龍 眼底石公千百輩 與它都做子孫峯 鐵鎚鎚悍馬 大是英䧺語 人彘何足妬 痴騃笑漢呂
50. 彦瑱衚衕居室雜咏曰 五更頭晨鍾動 通街奔走如馳 貧求食賤求官 萬人情 吾自知又曰 一虞裳一松穆 我友我不友人 詞客供奉同姓 畵師摩詰前身 余問成士執曰 虞裳自稱摩詰前身 何也 士執曰 在日本時 見作渡海六帆圖 不甚佳 歐陽自稱政事之類也云 其三曰 鷄戴勝高似幘 牛垂胡大如袋 家生物百不奇 大驚恠槖駞背 其意以爲鷄勝牛胡 雖似奇恠 而不如駞峯之突出可驚恠也 自譬渠文章之異品也 其四曰 錢字明有兵象 世人皆自不察 兩戈幷爭一金 貪者必遭其殺 此語出石成金之書 虞裳 但韻之耳 其楊應山贊曰 閹能殺公 閹能傑公 閹能族公 不能使天下人曰不忠楊大洪
49. 其詩題曰 賦得八月其獲 而五言八韻 得登字 農事秋成候 嘉禾慶早登 愛逢晴景好 爭約曉凉乘 似櫛猶栖畒 如雲漸壓塍 耘經千耦奮 刈快萬鎌興 載重分漁艇 歸遅趁蟹燈 烹鷄賽田祖 酌酒會鄕朋 喜氣閭閻溢 欣聲婦子騰 野人忘帝力 蕩蕩莫能稱 考官評曰 格侔沈穼 趣洽儲王
48. 湖州擧人嚴誠 乾隆乙酉歲 入格論三道詩一道 今記論一道與詩 其事上也敬 其養民也惠 題也 其文曰 本獲上之心 以逮下 而事與養 有交盡之道焉 葢未有事上不以敬而能養民者 觀子産事上之道而其惠於民者 不可遞推 與今將爲君司牧而靖獻之思 矢諸夙夜 寧惟國家攸賴 仰托宇下者 實有利焉 我不愛其君 而又欲人之愛我 亦難矣 然則人臣之致主與夫所以字人者 其必衷諸道無疑也 吾聞行己之道曰恭 而子産旣有之矣 今夫不忘恭敬 民之主也 是故 以之行己則爲恭 而以之事上則爲敬 特是子産之事上 未易言矣 在昔登陴肉袒 天實不逞於其君 二三執事 族大寵多 其冒上也實甚 而子産 以貴胄多才 久柄國 是所奉者 僅中主而聖明之戴 不涉於猜嫌 所歷者凡四君 而靖共之忱 罔分於先後 卽觀陳殍之獻 戒服將事 猶能援文公之命 以折莊伯之心 卒使臣主俱榮 強隣讋服 司徒致民之功 克奏焉 孰非其敬心之所流 有以安上而全..
47. 陶君奭曰 人家釀得好酒 須以泥封口 莫令絲毫泄漏 藏之數年 則其味轉佳 纔泄漏 便不中用云 按此宜有才者之戒也 世間有才而藏蓄者葢鮮 以文墨末技 忍不能住 自衒自媒 惟恐人之不知 毁之則大怒 譽之則大喜 是可悲已
46. 天下萬事萬物 不可以耳目所睹記 局定也 張子和儒門事親醫書曰 曾見民家一鉄鍋底上 起一鉄泡 鎚破 有紅虫 其走如飛 其嘴至硬云 始知吐金之鳥 食鉄之獸 似非虗語
44. 凡文章惻怛眞情 必於碑誄見之 歐陽公瀧岡阡表 先懿可見 伊川之明道墓誌 及我國三淵祭季弟卓爾文 友愛可見 李空同左宜人墓誌 伉儷之義 可見其悼 子侄則昌黎之郞 放翁之誌幼女及我國農巖之哭子崇謙二文 嗚咽可涕 其師友情誼 則長蘓之祭歐文忠 黃勉齋之朱子行狀 我國李容齋之朴仲說誌 哭等閑人 則若陽明之瘞旅文 不可多得 可皷舞千古者也
43. 許端甫覆瓿集 簡牘娟奇可喜 東國罕有也 學明文者 而其取用者 一部世說也 故其淸警難及 其與李懶翁楨帖叙畵苑鋪置 歷歷入妙 甚奇筆也 有曰 大絹一簇 各㨾金靑等彩 幷付家奚 致之西京 須繪作背山臨溪舍 植以雜花修竹千竿 中開南軒 廣其前除 種石竹金線 列恠石古盆 東偏奧室 卷幔 陳圖書千卷 銅甁揷雀尾 博山尊彜于棐几 西偏拓窓 家小娘糝菜 手漉潼醴 注于仙爐 吾則隱囊于堂中卧看書 而汝與▣▣在左右詼笑 俱着巾絲履 道服不帶 一縷香煙 颺於箔外 仍以雙鶴啄石苔 山童擁箒掃花 則人生事畢矣
42. 張雲章曰 近觀龜峯集 其與栗谷,牛溪兩先生推許之美 藹然可樂 我國四百年友道 於此了當矣
41. 成士執 得見𥠧川詩 大稱其似唐 於余座始逢 諷誦稚川草長沙繞 江遠月垂樓之句 仍笑曰 風骨秀雅 不害爲名下士 又曰 少年之萬事不成 都在色上 戒之
40. 徐汝五曰 宗室洛昌君入燕 逢西洋名畵師 畵其像 以魚膘水鋪綃本 擡眼潛視 一次背坐 忙急揮洒 以大筆濃染 盖沒骨圖也 近觀之 極迂濶 點染可憎 揭壁遠看 則頰稜衣㱀 活動如眞 自上命取入來觀之 仍題其上曰 圖像中第一 自此 華人往往效此法云矣
39. 余謂徐汝五曰 夏月㓸冰 團如彈子 向日映光處 以艾承之得火 此何理也 汝五曰 凡物至瑩徹而圓者 皆可取火 非獨火齊 然後可得也 陽爲動 動爲圓 故陽氣於圓物 恰受力專也
38. 雲章曰 凡有書籍 雖愛惜者 不可不借人 昔同春先生 借人書籍 人或還之 而紙不生毛 則必責其不讀 更與之 有某人者 借書不讀 憚其呵責 踏卧卷上 使之壞汚 迺還之 此又不知長者厚誼也
37. 余謂雲章曰 數百年來 習俗大變 按秋江冷話 東人効兀良哈舞 搖頭揚目 聳肩屈臂 二股十指 同時屈伸 或作張弓狀 或作狗行狀 自公卿大夫以至士庶倡優女子 無不爲之 右贊成魚有沼尤善之 余初亦以爲風流事 亡友子挺 極言非之 余頗不然之 旣讀漢書 盖次公効檀長卿沐猴舞 然後方知子挺之正論云 今觀此事 以秋江之雅貞 初不非之 顧今果有此俗乎 雲章曰 不是恠事耳 凡陋習之不可洗者 以擧世皆然 耳目濡染 卒不可解也 如今及第者新來古風 顚倒猖狂 不可勝言 習俗所拘 誰知其非乎
36. 內弟朴𥠧川 十七歲 有村居詩曰 兒鷄初唱麥登塲 柳暗村頭溝水長 隣老隣童齊笑語 前宵時雨過南方 今年十九歲矣 有一聯云 獨憐紅濕前園雨 已占依俙昨夜星 此警語也 又有詩云 雨晴山色入簾寒 虛榻留朋共作歡 萬事縱橫餘一笑 幾人今古老微官 相逢已盡平生抱 來日應知此會團 滿眼雲山春獨在 幾年栖息樂閑安 意甚老宿 非少年輕薄之口語也 余未嘗不多之也
35. 徐汝溫瓆修 余妹婿也 弱年有詞藻 其十六歲 有詩曰 天高仍野濶 木落又黃昏 月與菊花好 砧同角響聞 殘燈閱古卷 鳴鴈過欹門 瘦竹偏虛籟 凉宵霜露紛 今年又有詩曰 孟夏花猶在 春光借一林 詩耽明宋妙 月隱翠微深 簷宿無家燕 竹搖似画陰 夜空移枕卧 村遠孤烟沉 時十八歲也 二詩安閑甚趣語也
34. 正夫曰 古之好人應多 而湮沒無名者過半 且雖名傳而行事之可聞者 亦太半無顯 故著書不可無者也 書亦不能盡傳 而自古著書能傳 則其言行宛如昨 無可紀 而只自悔三晨不頭 甚恐懼訟愆 嗟乎 以不頭爲大愆 則其人資質何如哉 五十年木榻上行事 應有可敬者 而以不著書無聞 惜哉
33. 余曰 七情之中 惟怒最易發而難抑 余亦往往善怒 高叫大罵 憤無所顧 若氣少下 則悔前之爲 不勝愧恧 然而後復發怒 則向之悔心 旋忘之矣 若將怒後之悔心 預備於怒前 則當罕怒 雖怒而無過當之擧矣 正夫曰 君言極是 顧余外貌若遅緩無暴怒者 而有時激觸 自不能禁 是工夫不到之致也 若古人談笑處事 不動聲色者 異人也
32. 余曰 旣有天文 則斯有地理 當然也 至後世 入於陰陽家 搖惑世人 地之正理幾蕪沒 以至穿掘父祖之墳墓 僥倖子孫之富貴 豈其正理哉 譬如樹木結實 種爲它樹 生生不窮 其初傳種子之樹 轉相爲枯朽摧折 有何相感之氣哉 孝子慈孫 安葬父祖之軆魄 只取其無風向日乾淨之地而已 不已惑於禍福之說 掘移無常 更見白日也 蠻夷之俗 有水火葬而其子孫 亦有貧賤富貴者 且雖中華之人 或有水渰火焚者 其子孫亦爲將爲相 有何龍脉砂星之可觀乎 且風水家有言靴山帽峯榮貴之說 靴帽 後世所制也 何關於鴻濛肇判之山哉 正夫曰 風水不可惑溺 亦不可排斥 樹實之形枯氣傳本無關涉之譬 雖停當 而亦安知冥漠之中 自有感應之事耶 蠻夷水火葬 渠之風俗 擧皆如此 則元無可憑處 故任它榮悴 不可以拘也 且或不幸而水渰火焚者 其骨胔遺落之處 安知非吉地耶 然要子孫之貴顯 遷墓無常者 决非孝子也
31. 正夫曰 今之友誼 不能涵育導化 待觀成就 只先務 計較毁譽 勘檢是非 轉相乖角矣 余曰 生今一世 才志相同 又相爲友則已是八九分好事 反不知此意 而先生猜疑阻隔 互相嘲謗 生意頓然寂寞 若如此 則都無一介親知之爲愈也
30. 正夫謂余曰 凡吾眇然之身 處天地之中 溯之以想 過去人不知其幾億千萬 今倂一世而舍生者 亦不知其幾億千萬 未來者不知其幾億千萬 且天之上下四表之內外 有何異事 有何恠物 歷歷窮詰 則不覺茫然自失 太倉𥺀米 猶爲之大也 天地間絶無着手可欲爲之事耳 雖然 晝夜思想 莫如儒道之可爲也 浮生雖云倐忽 惟其於倐忽之頃 極力勉勵 向所謂濶大無當之想走作者 須除置甚好 若一切向虗空去 則於可爲之事 愈退却矣 余對曰 今所言宇宙間事 雖闊大眞如是 人生眇然茫然耳 夫莊老釋氏輩 眞覺此而凡實地的當底事 擧不掛罥於胸間 不能自反而止 優遊竢死耳 然覺此已是尊貴地位 每想傭作蠢男子 勞碌食力 當霖雨歊炎 塊處陋室 涔涔無語時 果其意想能到六合內外否 只不過喫飯之計也 故能意到闊大 而自反眞實者大人也 是知儒爲大中至正之道 而老釋輩 太高超過當者也 蠢男子全然昧昧者也
29. 成士執 使人致虞裳訃曰 丙戌三月二十九日晡 李虞裳彦瑱死 死於三淸岩石下 桃花園裏水晶宮之句 無乃讖耶 淹留金老來傳其訃 余入賀班中 不得往吊 馳伻慰其弟 以一幅巾襚之 方回徨花樹下 不能定神 士執書完山李子執書 惻然曰 朝鮮國李長吉死矣 噫 生同一世 不見其人 余其陋也夫 顧語吾姪心溪居士 又愀然欲涕
28. 丙戌四月初一日 宗姪光錫來滯雨 翌日聞其姊訃 以非其家 不能哭於正堂 欲庭哭之 余曰 非正堂 盍於外廊乎 遂爲位而哭盡哀 喟然涕曰 俗不以喪服欲盡禮也久矣 貧不能盡禮 猶可道也 縱不貧 自功以下不備服 首腰絰曁喪服 何哉 夫巾與帶 獨可以服云乎哉 今光錫 爲人後而降 姊出嫁而降 則五月耳 顧雖五月 哀惟朞耳 安忍獨以巾與帶哉 家貧乎則禮可以權之矣 不以冠而巾加絰 不以衣裳而吊服布帶 承之以絰 何如 余惻然曰 禮以義起 經以權通 其可也 雖然 貧無以服 可傷也已
27. 宗姪光錫曰 近日往往有詩 自然空靈 不覺內愧也 擧二聯云 兒行庭晝靈遊氣 鷄啄霤涓悅視天 浮事高低來懊惱 眞機咫尺付悠然 又擧一絶曰 邃洞星辰滿 空襟宇宙明 悟然時一笑 靈適入無聲 余笑曰 如來弟子 遂瞿然曰奈何 曰 心無所累故耳 但力讀聖賢書 亦何妨聲律之如許哉 然求之四方 恐無知音
26. 余昔年贈金錫汝詩 有曰 昔我誦君詩 意謂千載人 近日成士執評之曰 吾昔見坐睡蘋花句 亦以爲古人 余問錫汝曰 其詩云何 錫汝曰 余八歲咏漁翁曰 耆翁垂白髮 自疑滄江影 漁潛釣不動 坐睡蘋花靜 士執引此矣
25. 金錫汝曰 凡人品 不可固滯 貴通活 如地得水 無往不在 又如明月照水 隨處有光 照於淮水者 未必不照於濟水 照於江水者 未必不照於河水 然月則一也 以其能通活 又論文章曰 文章無悟解處則不可 如東坡諸公 得妙悟法 故多有可觀 楞嚴及莊子 不可不一覽 又有一種病根 作文者不到精熟地位 而反以減字爲先務 故意思不得流注 譬如初學詩人 不先學精神意趣之如何 而區區於律格高低 反不如放意爲之之時耳 作文者亦如此 之於乎也等字 雖多 亦不厭者有之 但願其句法之妥帖如何
24. 董仲舒曰 栣衆惡於內 弗使得發於外者 心也 故心之爲名 栣也 人之受氣 苟無惡者 心何栣哉 人之誠有貪有仁 仁貪之氣 兩在於身 身之名取諸天 天兩有陰陽之施 身亦兩有貪仁之性 天有陰陽禁 身有情慾栣 與天道一也 性比於禾 善比於米 米出禾中 而禾未可全爲美也 善出性中 而性未可全爲善也 善與米 人之所繼天而成於外 非天在所爲之內也 性有善端動之 愛父母善於禽獸則謂之善 此孟子之言 循三綱五紀 通八端之理 忠信而博愛 敦厚而好禮 乃可爲善 此聖人之善也 聖人以爲無王之世 不敎之名 民莫能當善 善之難當如此 而謂萬民之性 皆能當之過矣 質於禽獸之性 則萬民之性善矣 質於人道之善 則民性不及也 吾質之命性者 異孟子 孟子下質於禽獸之所爲 故曰性以善 吾上質於聖人之所善 故曰謂性未善 陳安卿曰 孟子不說到氣禀所以 荀子便以性爲惡 楊子便以性爲善惡渾 韓文公又以爲性有三品 都只是說得氣 ..
23. 羅欽順曰 昔有儒生悟禪者 嘗作一頌云 斷除煩惱重增病 趣向眞如亦是耶 隨順世緣無罣礙 涅槃生死是空華 宗杲取之 嘗見杲示人 有水上葫蘆一言 凡屢出 此頌第三句 卽水上葫蘆之謂也 佛家道理眞是如此 論語有云 君子之於天下也 無適也 無莫也 義之與比 使吾夫子當時 若欠却義之與比一語 則所謂無適無莫者 何以異於水上葫蘆也哉 余以爲羅氏此言 病佛氏之或昧於義理 不辨向背 故引義之與比之語 以救之也 今年二月 內弟朴稚川 誦其題小瓢文曰 盛之不滿一握粟 酌之不過一杯水 然泛之江湖 亦將泛泛 與白鷗而遊 不掛礙於洲渚之間 瓢哉瓢哉 余評其後曰 莊生之大匏 稚川之小瓢 其逍遙遊則一也 今閱此言 與宗杲所言同 待逢稚川 當傳之以義之與比之語 以助之也 丙戌三月十四日 漫筆
22. 丙戌三月十一日 成太常大中來訪曰 李虞裳病漸危 焚其詩文稿 自謂事功不能與日月爭光 何異與艸木同腐哉 余曰 或人歸咎於文章以爲祟 故有此擧耶 病旣深則雖焚之 無少補 惜矣 古有杜牧之病中焚稿 仍死耳 成曰 此擧未必不由於余耳 余當諷其詩文太靈異 造化怒不赦也 余曰 使人人 勝於己者 敬而不猜 敵於己者 愛而不爭 下於己者 憐而不侮 天下庶幾太平矣 成曰 天之生才也 停蓄許多英氣 始孕出之 果無心乎 夫人不知天意 必欲猜害 是逆天甚矣 癸未入日本時於龍仁驛舍 與元子才各閱贐章 始見君文矣 其序中 藹藹春雲之詩態 知用韓退之詩 君詩多態度 藹藹春空雲之語 而滚滚秋江之筆頭 出於何處耶 余意態字屬春雲甚緊 而筆頭二字 不襯於秋江 何不改筆頭以文瀾耶 余曰 黃山谷詩曰 筆頭滚滚懸秋江 成曰 經書父母也 人豈有無父母者乎 此爲主人 其宅枝葉也 大明人諸文集觀之 則無味 以其意淺故也 余酷..
21. 人有戒余曰 終古挾一小技 始眼下虗無人 自信一偏之見 漸有凌人之心 小則罵詈叢身 大則禍患隨之 今子日留心於文字之間 務爲凌人之資耶 余斂手曰 敢不戒
20. 不可以驥之一毛之白 而預定其爲白馬也 安知其渾身億千萬箇毛 或有黃處黑處乎 豈徒見人之一偏而論斷其大全哉
19. 近有金進士某 渡三田渡 有詩曰 方爲沙上人 恐後船上人 及爲船上人 不待沙上人 足以戒燥競者
18. 世多以藥石 爲石之可合藥者 不知藥與石爲二物 古者 以石爲鍼 故鍼砭之砭字 亦從石也 唐高季輔 數上書言得失 太宗賜鍾乳一劑曰 而進藥石之言 朕以藥石相報云 此亦以鍾乳爲藥之石 而不知比忠言於藥與鍼石也
17. 竟日之所爲 靜夜思之 悔必生焉 終宵之所夢 平朝念之 懼亦深焉 夜夢之煩亂 由於畫事之不齊莊 人若預將靜夜之悔心 念着胸中 而戒愼於朝晝之所事 則夜夢亦應從此帖妥
16. 司馬溫公 編資治通鑑 收入一百二十家書 朱子編小學 收入近七十家
15. 或曰 有平生以詐言務誑人 必感傷和氣 余曰 此必然之理也 前聞容曰 不解紛人 而使之激動 好翫其相狠闘者 必害於子孫 書此二言 以爲座銘
14. 君子處患難 恬然而不怵迫者 定難矣乎 余於蘓東坡,王陽明事見之 歎其怵迫於危苦耳 東坡以吟詩譏訕 被押登舟 自惟事不可測 如閉目入水 頃刻間耳 旣爲此計復思曰 己有不幸 則子由必不獨生也 由是至京師下獄 憂在必死 靑金丹 以備一朝當死 則倂服以自殺 付獄卒訣子由詩曰 聖主寬容德似春 小臣孤直自危身 百年未了先償債 十口無依更累人 是處靑山可藏骨 它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爲兄弟 更結人間未了因 其後謫黃州 陽明忤劉瑾 謫貴州龍塲驛丞 後懼禍迫身 至海濱 遺履於 賦詩云 學道無成歲月虗 天乎至此意何如 生曾許國慚無補 死不忘親恨有餘 自謂孤忠懸日月 豈知遺骨葬江魚 百年臣子悲何極 頻聽濤聲哭子胥 卽赴水 俄二童子維腋而行 至一洞 浹旬而別 瑾已服上刑 始起擢用 以子瞻之風裁 伯安之氣槩 猶不脫洒於禍厄之間 况碌碌下流乎 若使二公自裁 絶勝於百道偸生之輩耳 然少使子瞻學問 必不如是 ..
13. 老子曰 大患在吾有身 余嘗疑啓佛氏寂滅之學 蕫宲夫釋之曰 去私己之謂也 却好
12. 每思吾未始有身 而緣何始有身 則父母與吾此身 未始有二也 栗谷先生曰 凡人莫不知親之當孝 而孝者甚鮮 由不深知父母之恩故也 余每感不深知三字 其不深知 非暗塞而何 吾宗姪光錫之言曰 是天之下 本無所謂余者 而父母以形骸氣錫之 使是天之下忽有所謂余者 余又感忽有所謂余者六字 于心藹然也 書庸觀焉
11. 東國人著書力量甚短 文獻之書 苦無大方家 可歎也 余欲於暇日 廣集稗記文集 分門起例 倣杜佑通典 鄭樵通志 馬端臨通考 以爲東國不刊之典 而只恨第一無羽翼協力者 第二無筆札書工也
10. 客問曰 某人家墳墓火燎 將欲改莎 地師以爲三月改莎 大害子孫 不可改云 大抵此事於禮有之乎 余對曰 雖不廣考禮書 然度以常理 似無識矣 若父祖生時 居室頹仆 則以拘忌 姑徐徐露坐 以待吉月乎 事死如事生 而固若是乎 地師之恐喝 不足責也 人家子孫 忍能從之 悲哉
9. 今世盛讀少微通鑑節要 而不知少微之何許人 按江贄 宋建寧崇安人也 隱居不仕 因太史奏 少微星現 詔擧遺逸 三聘不起 賜號少微先生 節要書雖踈畧 而但多收入史論甚好
8. 一統志 建置沿革下 立二十門 曰郡名,形勝,風俗,山川,土産,藩封,公署,學校,書院,宮室,關梁,寺觀,祠廟,陵墓,古蹟,名䆠,流寓,人物,列女,仙釋 我國輿地勝覽 放此成之 而增姓氏一條 甚好 一統志 書人物某某 而不書字 是欠事 往往亦不書別號耳
7. 世傳安平大君 醉中洒泥金於黑段 淋漓瀾漫 仍放筆 逐其點作草書 無痕跡 惟人字波上 三點突兀 急以筆內颺爲彡 此藏拙法也 後人傳之 多書字 今按曹娥碑下段 書平三年 字 日下人 或安平效之歟 卽升字也 升平 晉穆帝年號也
6. 景福宮御溝旁 有卧石 獸面如狻猊 頂有一角 通身有大鱗 以爲狻猊 則有角有鱗 以爲獜 則亦有鱗而足如乕 莫知其名 後按南陽縣北宗資碑旁兩獸 鐫其膊 一曰天祿 一曰辟邪 有角鬣大鱗如手掌 無乃此獸耶 至和中 交趾献獜 如牛而大 大鱗一角 沈存中以爲非獜而天祿也 南陽宋均墓前 亦有二石獸 若羚羊 左刻天祿 右刻辟邪 此是一物而二名耶 未可詳也 南別宮 亦有此獸一 盖自景福宮移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