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문집/지봉유설 (3446)
건빵이랑 놀자
35. 五言排律 始見於初唐 而杜子美爲一百韻 至高麗李相國奎報爲三百韻 七言排律 始見於盛唐 而皇明張天使寧爲六十韻 至近世車五山天輅爲一百韻 可謂尤多矣 然中多累句 不足稱也
34. 凡爲詩者貴乎自得 而格有高下 才有分限 不可强力至也 唐以上人意趣自高 欲卑不得 宋以下人氣格自卑 欲高不得 是知天稟自然不能易也 尹海平, 柳西坰甞言於詩全不曉格律 余謂詩舍格律 何以哉 於二公之言 竊有疑焉
33. 凡詩賦冒頭云者 先於起句 遠引他事 而累句以後 方入題語 謂之冒頭 今人以起句雙脚語爲冒頭則失矣
32. 古人爲詩 首句或押旁韻 而篇中則絶無散押者 我東詞人 雖絶句多用旁韻 余甚病之 王世貞以勿押旁韻爲戒 學者不可不察
31. 集句詩者 摘古人詩句而湊成者也 自王荊公始倡之 有曰相看不忍發 慘惔暮潮平 欲別更携手 月明洲渚生 甚可喜 黃山谷謂之百家衣體 其法貴拙速而不貴巧遲 文天祥及前朝林惟正多効此體 然不足法也
30. 王世貞曰 子瞻多用事 從老杜五言古詩排律中來 魯直用拗句法 從老杜歌行中來 信斯言也 宋以後詩 槪以老杜爲祖耳
29. 詩用體字 古人不以爲嫌 最忌意疊 如蘇子瞻律絶中疊使數字者多矣 至於杜韓兩詩疊押韻字 此則不爲病 唯觀作句工拙如何 然語其精則恐亦不免小疵耳
28. 白樂天詩云百歲無多時壯健 一春能幾日晴明 杜樊川詩云一千年際會 三萬里農桑 又四百年炎漢 三十代宗周 二三里遺堵 八九所高丘 又永安宮受詔 籌筆驛沈思 亦變體之變者 中唐以上人所不道也
27. 陶淵明詩多用酒字 自家天詩二千八百首 其使酒字者九百首 亦見其爲人樂易也
26. 詩人例有喜用文字 昔鄭谷好用僧字 許運好用水字 魏野好用鶴字 今車五山天輅好用劍字 十居八九 且如李白喜作游俠詩 王建喜作樂府 溫庭筠喜作艷體 亦其所尚然也
25. 韓昌黎詩 多押險韻 殆不遺一字 所以示奇也 嗟元和聖德詩 雜用語御麌遇哿箇馬禡有宥韻 此日足可惜詩 散押東冬江陽庚靑韻 亦猶兵家用奇 奇正雜出 乃所以奇也
24. 七言詩 以上四下三成句 而韓昌黎詩曰雖欲悔舌不可捫 又曰落以斧引以纏徽 嗟我道不能自肥 乃變體之變者 恐不足學也
22. 杜詩桃花細逐楊花落 黃鳥時兼白鳥飛 楊愼以爲此句法不雅 而後人多效之 按梅聖兪詩 南隴鳥過北隴叫 高田水入低田流 蓋出於杜 而似村童俗語 恐不必效也
21. 羅大經曰 杜陵有全篇用俗語者 不害爲超妙 如一夜水高三尺强 數日不可更禁當 南市津頭有船賣 無錢卽買繫籬傍 江上被花惱不徹 無處告訴欲顚狂 白頭老罷舞復歌 杖藜不寐誰能那是也 楊誠齋多效此體 痛快可喜云 余謂以此格爲超妙痛快則不可知也
20. 羅大經曰 詩用助語 如老杜云古人稱逝矣 吾道卜終焉 山谷云且然聊爾耳 得也自知之 韓子蒼云曲檻以南靑嶂合 高堂其上白雲深 皆渾然妥帖云云 余謂如此句法 後生效之 恐有刻鵠之譏 夫已多乎道
19. 古詩有七平七仄 梨花梅花參差開 七平也 有客有客字子美 七仄也 韓詩中亦有此體 蓋詩之變也 又有五平五仄 如李白處世若大夢 胡爲勞其生是也 詩家多有此體
18. 王世貞言摩詰七言律一二首外 多用仄法 不足學也 此言似然矣
17. 王摩詰律詩 酌酒與君君自寬 人情飜覆似波瀾 白首相知猶按劍 朱門先達笑彈冠云云 岑嘉州詩 嬌歌急管雜靑絲 銀燭金尊映翠眉 使君地主能相送 河尹天明坐奠辭云云 王世貞以爲皆拗體 以此言之 今人知用字平仄之爲拗體 而不知用律平仄爲拗體也
16. 唐汝詢曰 唐人詩中有絶類楚詞者 如李白鳴皐摩詰山中人之屬語旣參錯 調亦不倫 又退之琴操 有通篇四言者 高氏幷目爲七言古詩朱制殊甚 此言是
15. 嚴滄浪曰 五言絶句 眾唐人是一樣 少陵是一樣 韓退之是一樣 余謂非特五言絶句 至於七言絶句律詩古詩 大抵然矣
12. 王世貞曰 七言排律 創自老杜 然亦不得佳 蓋七字爲句 束以聲偶 氣力已盡矣 又衍之使長 調高則難續而傷篇 調卑則易冗而傷句 信哉斯言也
10. 詩有假借格 如孟浩然詩庖人具鷄黍 稚子摘楊梅 以鷄對楊 杜子美詩枸杞因吾有 鷄栖奈爾何 以枸對鷄 張子容詩樽開栢葉酒 燈落九枝花 以栢對九佳矣 然庾肩吾詩聊開栢葉酒 試奠五辛盤 蓋襲用此耳
9. 詩家所謂正格 乃第二字側入 如天上秋期近之類是也 所謂偏格 如四更山吐月之類是也 唐人多用正格 杜詩用偏格 亦十無二三 然古人於詩 蓋出於自然 非有心於偏正也
8. 溫公詩話曰 唐人賡和 有次韻用韻依韻 次韻是交其次第韻 用韻用彼之韻 不必次之 依渭在一韻中爾 按次韻之作 始於元白而盛於趙宋 我國則尤以華國爲重 故爭尚此法 如擧子習科業者之爲 豈曰詩哉
7. 扇對格者 以第三句對第一句 以第四句對第二句也 如杜詩得罪台州去 時危棄碩儒 移官蓬閣後 穀貴歿潛夫 李詩吾憐宛溪好 百尺照心明 可謝新安水 千尋見底淸 唐詩中此類甚多
6. 晉傅咸作集經詩略曰 聿修厥德 令終有俶 勉爾遁思 我言斯服 此蓋後世集句之始
5. 七哀詩起於曹子建 王仲宣 如言王噫四愁之類也 老杜八哀 則所哀者八人 王思禮, 李光弼, 蘇源明, 李邕, 汝陽王璡, 鄭虔 張九齡, 嚴武 蓋歎舊懷賢而作也
4. 絶句者一句一絶 如陶淵明春水滿四澤 杜子美兩個黃鸝鳴翠柳二詩是也 南史劉昶爲斷句詩 蓋卽絶句 以是爲題目耳 按古詩類苑 春水滿四澤 非淵明詩 乃顧愷之之作云
3. 古之詞人以筆爲戲 用金石絲竹匏土革木成八韻者 謂之八音詩 用建除滿平等十二字者 謂之建除體 用鳥獸草木者 謂之演雅體 廻復押韻者 謂之廻文詩 又有朴名藥名數名州名六甲離合等詩 六朝以前 此體最多 然類俳不足效也
2. 詩家有往體有近體 往體卽古詩 近體卽律詩 又二韻近體今絶句 四韻近體今律詩也
1. 嚴滄浪曰 學詩者以識爲主 入門須正 立志須高 以漢魏晉盛唐爲師 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 又曰行有未至 可加工力 路頭一差 愈鶩愈遠 此可爲初學者之法也
31. 詩文不必用古語 而時有暗合者 余甞有松都詩曰荒墟老木知 後考呂覽 云喬木知舊都 又有詩曰宅近南山鳥語多 後閱堯山堂外紀 云王儉鳴笳引騶 訪王僧佑 僧佑稱疾不出 贈以詩曰汝家在市門 我家在南郭 汝家饒賓侶 我家多鳥雀 又詠西子詩曰平吳畢竟知誰力 種蠡休論第一功 後見鄭獬詠范蠡 云若論破吳功第一 黃金印合鑄西施 語意相符 可怪
30. 강서시의 유행이 지나고 당풍의 유행이 시작되다 我東詩人, 多尚蘇ㆍ黃, 二百年間, 皆襲一套. 至近世崔慶昌ㆍ白光勳, 始學唐, 務爲淸苦之詞, 號爲崔白. 一時頗效之, 殆變向來之習, 然其所尚者晩唐耳, 不能進於盛唐, 豈才有所局耶? 해석 我東詩人, 多尚蘇ㆍ黃, 우리 동방의 시인들은 대부분 소식과 황정견의 宋風을 숭상하여 二百年間, 皆襲一套. 200년 간이나 모두 하나의 방식만을 답습했다. 至近世崔慶昌ㆍ白光勳, 始學唐, 최근의 최경창과 백광훈에 이르러 처음으로 唐風을 배워 務爲淸苦之詞, 號爲崔白. 힘써 청빈한 말을 지으니 ‘최백’이라 불려졌다. 一時頗效之, 殆變向來之習, 일시에 매우 그들을 본받아 거의 예전의 구습을 바꿨지만 然其所尚者晩唐耳, 不能進於盛唐, 숭상한 것이 만당풍일 뿐이고 성당풍엔 나아갈 수 없었으..
29. 글자를 따라 쓴 호음과 정신을 본받은 용재 李容齋ㆍ鄭湖陰詩, 大抵學蘇ㆍ黃者也. 湖陰問曰: “人皆謂余學蘇ㆍ黃, 而不謂公學蘇ㆍ黃何也?” 容齋答曰: “君用其文字, 故人見而易知; 我取其意格, 故人不知之.” 湖陰伏其言. 해석 李容齋ㆍ鄭湖陰詩, 大抵學蘇ㆍ黃者也. 이용재와 정호음의 시는 대체로 소식과 황정견을 배웠다. 湖陰問曰: “人皆謂余學蘇ㆍ黃, 호음이 물었다. “사람들은 모두 나는 소식과 황정견을 배웠다고 생각하지만, 而不謂公學蘇ㆍ黃何也?” 그대는 소식과 황정견을 배웠다고 생각하지 않는데 왜 그런가?” 容齋答曰: “君用其文字, 故人見而易知; 용재가 대답했다. “그대는 그들의 문자를 사용해 친구들이 보면 쉽게 알지만 我取其意格, 故人不知之.” 나는 뜻과 격조를 취해 친구들이 그것을 알지 못하지.” 湖陰伏其言..
28. 牧隱詩曰 文非西漢未爲古 詩到建安方是高 此公儘有所見矣 余於五經外 好莊子司馬子長 詩好建安 以至始唐盛唐 而中晩以下則唯取其警句而已 第少而懶廢 壯而病廢 今且老矣 雖心好之 不能專精致力 爲可慨耳
26. 시를 평론하긴 쉽지만 짓긴 어렵다 人言知詩難於作詩, 此說近矣. 然嚴滄浪評詩, 其見儘高妙, 而所自爲詩, 乃平平耳. 是則作詩尤難. 해석 人言知詩難於作詩, 사람들은 ‘시를 아는 것이 시를 짓는 것보다 어렵다’라고 말들 하는데, 此說近矣. 이 말이 이치에 가깝다. 然嚴滄浪評詩, 其見儘高妙, 그러나 엄창랑이 시를 평론함에 그 견해가 고상하고 오묘함을 다했지만 而所自爲詩, 乃平平耳. 스스로 시를 지은 것은 곧 평이하고도 평이할 뿐이었다. 是則作詩尤難. 이로 보면 시를 짓는 게 더욱 어렵다. 인용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목차
25. 詩評古人盡之 殆無餘蘊 若悉取諸家詩語 深潛玩索 則當有所得 至於神而化之之域 則須是頓悟 大抵詩道難以言語相喻 必自知然後可也
24. 世謂李白以詩爲文 故曰生不用封萬戶侯 但願一識韓荊州 韓愈以文爲詩 故曰破屋數間而已矣 然余按李詩有云秦人相謂曰吾屬可去矣 此亦詩而文者 韓文云夫子至今有耿光 此亦文而詩者
23. 王弇州云盛唐之於詩也 其氣完 其聲鏗以平 其色麗以雅 其意融而無迹 今之操觚者 竊元和長慶之餘似而祖述之 氣則漓矣 意纖然露矣 歌之無聲也 目之無色也 彼猶不自悟悔 而且高擧闊視曰吾何以盛唐爲哉 余謂此言正中時病 弇州蓋以盛唐爲則 而亦未至焉者也
22. 학문을 하고 시를 짓는 사람과 시를 배워 짓는 사람의 차이 羅大經曰: “古人以學爲詩, 今人以詩爲學.” 余謂以詩爲學者, 有意於詩者也; 以學爲詩者, 無意於詩者也. 有意無意之間, 優劣判矣. 해석 羅大經曰: “古人以學爲詩, 今人以詩爲學.” 나대경이 “옛 사람은 배우고서 시를 지었고 지금 사람은 시로 배운다.”라고 말했다. 余謂以詩爲學者, 有意於詩者也; 내가 생각하기로 시로 배우는 지금 사람들은 시에 뜻이 있는 사람들이지만 以學爲詩者, 無意於詩者也. 배우고서 시를 짓는 옛 사람들은 시에 뜻이 없는 사람들이다. 有意無意之間, 優劣判矣. 뜻이 있고 없고의 사이에 우열이 판가름 난다. 인용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목차
21. 朱子曰 文字好用經語亦一病 杜詩云致遠思恐泥 東坡謂此詩不足爲法 此可見評論之至公 而今人於古人之作 不敢議其疵病 少有指點 則人輒詆以愚妄何也 陳后山以歐陽永叔不好杜詩 蘇子瞻不好馬史 卽此觀之 子瞻非特不好馬史 亦不好杜詩者也
20. 詩句中語錄 如老杜用有底遮莫生憎不忿 李白用耐可阿那似箇等字之類 至白樂天尤喜用之 卽此求之 非但詩爲然 如尚書中誥文 用時俗之語 故今難强解處多 蓋誥體自如此
19. 唐人作詩 專主意興 故用事不多 宋人作詩 專尚用事 而意興則少 至於蘇黃 又多用佛語 務爲新奇 未知於詩格如何 近世此弊益甚 一篇之中 用事過半 與剽竊古人句語者 相去無幾矣
18. 前輩言日前景物 自古及今 凡經幾人道 今人要不蹈襲 故有終篇無一句可解者 蓋欲新而反不可曉耳 余謂爲文者宜知此病
17. 宋張戒云柳州詩精矣 不若退之變態百出也 使退之收斂而爲子厚則易 使子厚開拓而爲退之則難 意味可學 而才氣不能强也 此言却是
16. 詩人玉屑曰 唐末人詩 雖格致卑淺 謂其非詩則不可 今人作詩 雖句語軒昂 但可遠聽 其理略不可究 此足爲斷案也
14. 嚴儀曰 盛唐諸公 惟在興趣 無迹可求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 水中之月鏡中之象 可謂善形容矣
13. 嚴羽曰 律詩難於古詩 絶句難於八句 七言律難於五言律 五言絶難於七言絶 信矣
12. 詩以含蓄天成爲上 雕鎪怪險爲下 如李義山佳矣而斧鑿太甚 所謂七日而混沌死也 李長吉奇矣而眩幻太甚 所謂施諸廊廟則駭矣
11. 古人曰 詩以意爲主 又須篇中鍊句 句中鍊字 乃得工耳 余謂此千鍊成句 百鍊成字者也 故曰吟成五字句 用破一生心 又曰吟安一箇字 撚斷幾莖髭 爲詩之難如此
10. 헛되이 작가의 명성이 날리길 바라는 사람들에게 劉貢父云: “唐人爲詩, 量力致功, 精思數十年然後名家.” 由此觀之, 今人於詩, 無積久之功, 而欲自名家, 豈非可笑. 해석 劉貢父云: “唐人爲詩, 量力致功, 유공부가 말했다. “당나라 사람이 지을 적엔 힘을 헤아리고 공을 극진히 하며 精思數十年然後名家.” 생각을 정밀히 한 지 수십 년 후에야 명가가 되었다.” 由此觀之, 今人於詩, 無積久之功, 이런 내용으로 지금을 보면 지금 사람들은 시에 대해 오래도록 쌓아온 공 없이 而欲自名家, 豈非可笑. 스스로 명가가 되려 하니 어찌 가소롭지 않겠는가. 인용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목차
9. 葉夢得曰 詩本觸物寓興 吟詠性情 而世多役於組織雕鏤 故言語雖工 淡然無味 與人意了不相關 此言是
8. 王沂曰 詩至唐 古調亡矣 然有唐調猶足被管絃 宋人主理不主調 于是唐調亦亡 黃陳詩法杜甫號大家 其調艱澁 不見香色流動 如入神廟 坐土木骸 卽冠服與人等 謂之人可乎 又曰 宋人主理 作理語敎人 人不復知詩矣 此言似當深省
7. 嚴羽曰 禪道惟在妙悟 詩道亦在妙悟 惟悟乃爲本色 然悟有淺深 有分限有透徹之悟 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漢魏尚矣 謝靈運至盛唐諸公 透徹之悟也 他雖有悟者 皆非第一義也 又詩評曰 孟襄陽學力 下韓退之遠甚 而其詩獨出其上者 一味妙悟而已 以此觀之 學力固難而妙悟尤難
6. 시의 표현법은 배울 수 있지만 정신은 배울 수 없다 詩法源流曰: “詩者原於德性, 發於才情, 心聲不同, 有如其面. 故法度可學而神意不可學.” 此言是. 해석 詩法源流曰: “詩者原於德性, 發於才情, 시법의 원류에서 말했다. “시라는 것은 덕성에 근원하고서 재주와 정에서 발산하니, 心聲不同, 有如其面. 마음과 발성이 같지 않더라도 표현된 시엔 같음이 있기 때문에 故法度可學而神意不可學.” 법도는 배울 수 있더라도 정신과 뜻은 배울 수가 없는 것이다.” 此言是. 이 말이 옳다. 인용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목차
5. 王世貞言西京建安 似非琢磨可到 要在專習凝領之久 神與境會 忽然而來 渾然而就 無岐級可尋 無色聲可指 余謂非獨西京建安 凡詩文皆然 若不如此 則未可謂至者也
4. 唐人作詩 取材於文選 故子美之詩 多用選語 其曰 早從文選理者是也 至於李白無敵之才不群之思 宜自出機杼 似無藉於前作 而今見古詩類苑及玉臺新詠 其樂府題目 率皆效之 意語亦多有相襲者
3. 西京之文 至武帝時盛矣 司馬相如以詞賦 子長以史才 董仲舒以儒學著名 而至于詩則讓于蘇李 夫陵李廣之孫 武蘇建之子 俱出將家而能爲五言詩之祖 偉矣哉
2. 古人云 五言起於李陵蘇武 七言起於漢武栢梁 四言起於漢韋孟 六言起於漢谷永 三言起於晉夏侯湛 或云 五言始於五子之歌 七言始於茅仙之謠 余謂五言如舜歌元首叢脞哉 七言如擊壤謠帝力何有於我哉是也 至於詩三百篇中 有五七四六三言各體俱備 且詩曰 盧令令其人美且鬈 乃三五言也 古詩中三五七言 無亦效此歟
1. 大戴禮云 黃帝樂曰雲門 樂章曰詩 虞書云 詩言志歌永言 詩之名始此
22. 世有恒言詩能窮人 唐之四傑 李白, 杜甫, 孟浩然, 孟郊, 賈島 此固窮於詩者也 文亦有窮者 司馬遷, 揚雄, 班固之徒是已 豈非雕鎪物象 漏泄天機 爲造化之所深忌乎 然時有不窮者 如張說, 蘇頲, 李紳 權德輿諸人於詩文 自有富貴象 又或不能如窮者之專工也歟 噫文章之不利人若此 而復有踵之者何歟
21. 中朝人所爲文章 輒卽刊布 蓋出於好事 而至於增削古書 竄入己名 以爲生活 尤可笑 前朝李奎報 本朝徐居正, 姜希孟集 及其生時 亦卽行于世云
20. 任踈庵叔英文章奇古 其庭對策 乃前代所無 騈偶則專學六朝體 甞製統軍亭夜宴序 華人謄播於中朝 閣老葉向高見而奇之 購其全集 侍郞孫如游以書籍寄贈 其取重如此
19. 金慕齋爲大學士時 出必以書冊自隨 所至講論疑義不輟 其篤於問學如此 每撰事大表文 獨處構思 得一好句 則雖夜輒起 手敲窓壁 踊躍不已 後於病中撰出表文 過用心氣 遂廝頓以卒云 噫辭足以達意而已 至於傷生 亦過矣
18. 洪公貴達初爲文翰職 人輕之曰天下可笑事 貴達爲文章後主文 有集傳于世 然其詩文亦無可稱者
17. 文人相輕 自古然矣 白樂天, 張祐之譏毁 金富軾, 鄭知常之猜隙 皆以此也 徐四佳不悅姜晉山 鄭湖陰每詆申企齋 李鵝溪謂崔簡易爲拙詩 簡易譏鵝溪詩爲無骨 豈各有所見而然耶 抑故爲相貶耶
16. 父子一時顯仕者 不可悉記 而世爲文章者 不過一二 班彪班固 庾肩吾庾信父子 杜審言杜甫祖孫 蘇洵軾轍三父子而已 我東則高麗時 唯李穀李穡父子外 本朝申叔舟之孫用溉, 光漢 成俔成世昌父子 繼典文衡 可謂難矣
15. 前朝林椿文才爲一時巨擘 而四六浩汗雄健 尤稱獨步 本朝唯車天輅可以比並 然終不能成名 其自詠曰 科第難消羅隱恨 離騷空寄屈平哀 誠可悲也 按李仁老爲祭文 云靑春三十 白衣永沒 亦早夭矣
14. 唐書藝文志 載崔致遠四六一卷, 桂苑筆耕二十卷 註高麗人 賓貢及第 爲高騈從事云 蓋唐書成於宋時 故以新羅爲高麗 又致遠將還本國 同年顧雲贈儒仙歌 略曰十二乘舟渡海來 文章感動中華國 其爲中朝人推重如此 而討黃巢檄 不載於史籍何耶 按崔瀣文曰 致遠十八 登咸通十五年第云 而今考咸通止於十四年 其說謬矣
13. 王弇州曰 僕之病在好盡意而工引事 盡意而工引事 則不能無出入於格 以故詩有墮元白或晩李近代者 文有墮六朝或唐宋者 余謂以弇州而自歉如此 今人萬不及弇州而自許太過者 由不知己病故也
12. 荀子曰藝之至者不兩能 歐陽公曰信哉 余謂若詩若文若書若畫四者 古今人罕兼之 唯宋蘇子瞻最能兼之 但未知詩之於盛唐 文之於西京 書之於鍾王 畫之於顧陸如何 或恐不免桓太尉之酷似劉司空耳
9. 令狐綯以舊事訪溫庭筠 對曰 事出南華經 非僻書也 相公燮理之暇 姑宜覽古 綯怒奏庭筠有才無行 竟不第 夫綯賢相也 非娼嫉之人 而庭筠以才見斥 他尚何道 前朝時林椿 吳世才之坎軻終身 皆是物也 可不戒哉 按庭筠譏令狐綯不學曰 中書堂內坐將軍 輕薄亦甚矣
8. 溫庭雲字飛卿 或作庭筠 舊名岐 才思艷麗 工於小賦 每入試作賦 凡八叉手而八韻成 多爲擧子假手 搢紳薄之 蓋律賦八韻 故每一叉手而成一韻也
7. 杜詩曰本賣文爲活 蘇詩曰無田食破硯 蓋古人爲學 本以致用而不得則猶足以資身 我國之習 不貴才華 今見在者如車五山, 任疎菴 爲文不博一錢 常有飯不足之歎 雖有破硯 其可食乎 從古以來 如此者何限 余以爲戚
6. 皇甫湜作福先寺碑文 裴度遺以車馬繒綵甚厚 湜大怒曰 碑字三千 一字三縑 何遇我薄也 度酬以絹九千匹云 設使今人作文雖一字敵萬金 誰肯潤筆 士生斯世 可謂薄相
5. 按杜子美年四十 擧進士不第 始奏賦三篇 得待制集賢院 其落拓甚矣 而奏言臣之述作 雖不足鼓吹六經 至沈鬱頓挫 隨時敏給 揚雄, 枚皐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 陛下其忍棄之 其自許亦太高矣 唐藝文傳曰 杜甫性褊躁傲誕 又言李白有傲骨 不能屈伸 余謂古今詩人 例多倨傲 而李杜尤甚 終於落拓不振 蓋有以夫
4. 晉劉臻妻陳氏元日獻椒花頌 唐進士張昌齡獻翠微宮頌 杜甫獻三禮賦 劉晏八歲進河淸頌 柳宗元在謫中進平淮夷雅 蓋古者雖婦人小子布衣謫宦 皆得以文章自達矣 按唐德宗時 淮南進崔叔淸詩百篇 德宗曰此惡詩何用進 時謂准勅惡詩 夫惡詩猶可進 况好詩乎 聞成廟朝 曹偉, 兪好仁爲外任 命於歲抄 錄進所爲詩文 時以爲榮 今則唯讀書堂官有朔啓外 無此例矣
3. 昔王融謂劉孝綽曰 天下文章 若無我當歸阿士 丘靈鞠見人談沈約文進 曰何如我未進時 杜審言謂沈武曰 吾在久壓公等 余謂自古文人矜伐乃爾 已自可笑 今人纔解屬辭 則自以爲無前 妄擬古人 不亦可笑之甚乎
2. 漢蔡邕傳曰 自古鬻文 未有如邕者 又唐李邕長碑頌 受納金帛鉅萬 杜詩云干謁走其門 碑板照四裔 豐屋珊瑚鉤 麒麟織成罽 紫騮隨劍几 義取無虛歲是也 前後一邕而李之鬻文尤勝於蔡矣
1. 藝文巵言曰 三代以後人主文章之美 無過於漢武, 魏文 其次漢文, 光武, 晉簡文, 宋文帝, 元魏孝文, 梁武, 簡文, 元帝, 陳後主, 唐文皇, 明皇, 文宗, 南唐後主, 蜀王衍, 孟昶, 宋徽, 高孝 而著作之盛則無如蕭梁父子云 按梁武著經義通史等二千餘卷 元帝撰金樓子等四百卷 昭明太子撰古今文選等八十卷 簡文撰老莊大義等六百餘卷 亦多矣哉
11. 黃檜原愼於丙申年間 以天將沈惟敬接伴官 入釜山倭營 久處賊中 又以通信使赴日本 危困極矣 而少無怖色 竟得全還 其誓海文 略曰豺虎叢中 旣持二年之節 蛟龍窟上 又乘八月之槎 捐軀是甘 稽首自誓 某遭時板蕩 許國驅馳 雖險阻艱難 備甞之矣 然州里蠻貊 可行乎哉 賴有衷赤之不渝 可質上蒼而無愧 數千里行役 何敢一毫憚勞 三十年工夫 正宜今日得力 苟可安社利國 死且不辭 如使辱命失身 生亦何益云云 辭甚精工
10. 崔岦撰賀冬至表曰 地中之陽聿動 節回小春 天下之慶攸同 儀視元會 按小春乃十月 歐陽公詞云十月小春梅蘂綻 蓋以梅始綻故曰小春 崔翼至爲小春則誤矣
9. 壬辰 大駕行在龍灣 李五峯好閔製敎書諭士庶 有曰凉秋乍動 邊地早寒 地維已盡 予將何歸 瞻彼長江 亦流于東 思歸一念 如水滔滔 辭意懇到 聞者莫不流涕 文字之感人其易如此
8. 有爲甁銘曰 啓乃心沃朕心 好矣
7. 尚議政震亡子祭文曰 前年汝喪子 今年吾喪汝 父子之情 汝先知之 嗚呼哀哉 可謂辭約意切
6. 金慕齋慰太廟災表 有曰倘出仁愛之心 議者謂倘字未妥 易以或字 慕齋不得已從之 中朝禮部官見之曰表辭甚善 唯或字未穩 慕齋聞之曰 朝廷不聽吾言 果何如也 先王朝謝漂流人表 脫死之脫字 誤以奪字書塡 旣發之後 始覺其誤 該官及寫字官等並論罪 改書追送 又謝恩表短句曰職守藩屛 屛字以平音誤用 使臣申湜到義州啓稟 乃以職守屛藩改送 或謂以藩屛爲屛藩未穩
5. 按李奎報以左司諫 出爲桂陽府副使一年 以禮部郞中召還 桂陽今富平府 去開城隔一水 乃便近地也 而其謝表曰 果陷風波之謗 出司嵐瘴之鄕 又祖江賦 至比之於長沙之濕卑 憂嗟戚戚 若不可堪 爲人浮躁可想 畢竟謟附權臣 怡崇爵 無足怪矣
4. 李奎報狂辨曰 世人平居 容貌言語人如也 冠帶服飾人如也 一朝臨官蒞公 反側不同 倒目易聰 眩亂相蒙 卒至顚躓而後已 此則外雖儼然而內實狂者也 余謂玆狂也不有甚於世之所謂狂者乎 然則世之視外而遺內者 其是非毁譽 皆此類也夫
3. 王闢之澠水燕談曰 高麗使朴寅亮答象山尉張中詩序 有花面艷吹 愧隣婦靑脣之動 桑間陋曲 續郢人白雪之音 神宗問靑脣事 左右皆不能對 張元老奏太平廣記 有夫見婦吹火 贈詩云吹火朱脣動 添薪玉腕斜 遙看烟裡面 恰似霧中花 其隣妻效之 夫爲詩云吹火靑脣動 添薪黑腕斜 遙看烟裡面 恰似鳩盤茶 按佛語 鳩盤茶甕形也 亦曰魘鬼 畏妻如鳩盤茶 本唐裴談事也 余謂寅亮文辭雖好 用小說不徑之語 爲未善
2. 澠水燕談曰 高麗使臣金第, 朴寅亮 將由四明登岸 爲海風飄至通州 謝太守曰 望斗極以乘槎 初離下國 指桃源而迷路 誤到仙鄕 又龜山寺詩曰 門前客棹洪濤急 竹下僧棊白日閑等句 中土人亦稱之云 金第東史作金覲
1. 高麗時朴寅亮請復還疆界表結句曰 歸汶陽之故田 撫存褊邑 回長沙之拙袖 抃舞昌辰 又世傳賀皇帝復位表云普天之下 如日再中 嘉靖年中 皇帝以宮人謀逆捕誅 頒詔天下 金慕齋安國作賀表 以日食旣而無虧 天網疎而不漏爲對 亦奇矣
21. 蘇子瞻秋陽賦曰 有賢公子宅於不土之里 而詠無言之詩 公子指趙令畤 卽宋宗室也 以其名畤 破字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