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文章部 (1291)
건빵이랑 놀자
32. 盧僎詩曰 抱玉三朝楚 懷書十上秦 年年洛陽陌 花鳥弄歸人 此言下第而歸 爲花鳥所嘲弄 着一弄字 而無聊困頓之狀可掬妙甚妙甚 但三朝楚之朝字似未穩
31. 위승경이 지은 기러기 시에 대해 韋承慶「南中詠鴈」詩曰: “萬里人南去, 三春鴈北飛. 不知何歲月, 得與爾同歸.” 解者曰: “思歸不得, 故羨鴈之北飛, 爾者指雁而言.” 然則『品彙』以此作別弟詩非矣. 해석 韋承慶「南中詠鴈」詩曰: “萬里人南去, 三春鴈北飛. 不知何歲月, 得與爾同歸.” 위승경의 「남쪽에서 기러기를 노래하다南中詠鴈」시는 다음과 같다. 萬里人南去 三春雁北飛 만 리로 사람은 남쪽으로 떠났고 봄의 삼 개월 동안 기러기 북쪽으로 나네. 不知何歲月 得與爾同歸 알지 못하겠구나. 어느 세월에 너와 함께 돌아갈 수 있으려나. 解者曰: “思歸不得, 故羨鴈之北飛, 해석하는 사람이 말했다. “돌아갈 걸 생각했지만 하지 못했기 때문에 북쪽으로 날아가는 기러기를 부러워했다. 爾者指雁而言.” ‘너’라는 건 기러기를 가리켜..
30. 綦母潛詩 塔影掛淸漢 鐘聲和白雲 文苑英華 作鐘聲扣白雲 王沂以扣字爲是 余不敢信
29. 韋元旦送金城公主適西番詩 國命錦車傳 李嶠詩 絲言命錦輪 唐遠悊詩 驪駒送錦輪 按漢書西域傳 馮夫人名嫽 漢宮人 爲烏孫公主侍者 使之乘錦車持節 和戎而歸 詩意以此 又郞七元送楊中丞和蕃詩曰 錦車登隴日 蓋以和蕃故用錦車 而用之於此則似未穩
28. 李嶠詩云西北雲膚起 東南雨足來 雨足猶言雨脚 詩家多用之 雲膚 公羊傳泰山之雲膚寸而合 豈用此耶 又李白詩云日足森海嶠 日足亦猶日脚
27. 李嶠詩云天酒酌榴花 又榴花養太和 駱賓王文云泛榴花于祖道 按榴花言酒色 小說所謂唐人以紅酒爲尚是矣
26. 李適興慶池戲競渡應制詩曰 急舸爭縹排荇度 輕帆截浦觸荷來 按齊景公造蓮舟 令宮人以舟爲鬪 謂之競渡是也 又荊楚俗 以屈原端午日死於汨羅 爲競渡以救之云
25. 喬知之詩曰 草綠鴛鴦殿 花紅翡翠樓 按李白詩水綠南薰殿 花紅北闕樓 又玉樓巢翡翠 金殿鎖鴛鴦 蓋出於喬矣
24. 唐詩曰更敎明月照流黃 按此流黃竹席名 又詩曰愁思流黃機 說郛謂黃之間色爲流黃 古今詩家喜使之
23. 唐詩文移北斗成天象 酒遞南山作壽杯 遞今本作近字誤
22. 宋之問詩 馬上逢寒食 綠樹秦京道 臥病人事絶 王維詩萬里春歸盡 李義山詩遠客坐長夜 皆本律詩 而唐音截作絶句何耶
21. 宋之問詩曰 嶺外音書斷 經冬又涉春 近鄕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余三赴京 於還途每誦此詩 未甞不稱妙也
20. 宋之問詩 不如黃雀語 能免冶長災 白樂天禽蟲詩序 予非冶長 不能通其意 世傳公冶長通鳥語 余幼時見千字文註 冶長聞鳥雀語 曰有肥肉 治長往視 有死人尸 遂誣治長爲殺人云云 而未能詳記 今不復見此書矣 按稗史引論語疏 冶長辨鳥雀語 曰車覆粟 相呼共啄 驗之果然 與此似異
19. 宋之問傷曹娘詩曰 獨憐脂粉氣 猶着舞衣中 杜審言傷美人詩曰 應憐脂粉氣 猶着舞衣中 其句相犯而只換着一字 不及宋矣
18. 宋之問詩 紺宇臨天室 回鑾指帝休 按莊子 支離叔觀於崑崙之墟 黃帝之所休 蓋用此也 又山海經曰 少室山 有木名帝休 黃花黑實 服之不愁
17. 靈隱寺詩曰 桂子月中落 天香雲外飄 按小說 杭州靈隱山 八月十五夜 甞有月中桂子落 寺僧拾得之云 白樂天詩 偃蹇月中桂 結根依靑天 天風繞月起 吹子下人間是也
16. 唐詩云自然衣帶緩 非是爲腰身 腰身二字 未知出處 後考玉臺新詠 有曰袖小稱腰身 又曰秋來應瘦盡 偏自着腰身 蓋出於此
15. 沈佺期詩曰 芳春平仲綠 淸夜子規啼 按平仲木名
14. 沈佺期白鶴寺詩曰靑雲起鴈堂 韻書云毗舍尼爲佛作堂 形如鴈字 又鴈塔 西域記云昔比丘見一鴈投下自殞 乃葬鴈建塔 語本于此
13. 沈佺期從幸香山寺詩曰 旃檀曉閣金輿度 鸚鵡晴林采眊分 按旃檀香木名 出佛經 眊當作毦 音餌 韻書云毦績羽爲衣 一曰兜鍪上飾 鸚鵡晴林 按佛經 菩薩爲鸚鵡王徒眾三千 高麗崔洪胤文云鸚鵡園中 摘盡釋林之勝 果是也
12. 沈佺期安樂公主新宅詩曰 山出盡如鳴鳳嶺 池成不讓飮龍川 按安樂公主造定昆池四十九里 疊石爲山 以象華岳 引水爲澗 以象天津 上句蓋比岐山也 下句按史記秦時 有黑龍從南山出 飮渭水 其行道因山成跡 長六十餘里云云 蓋用此也
11. 駱賓王詠美人云眉頭畫月新 又寫月圖黃罷 蓋畫眉之樣也 樊川詩娟娟却月眉 章碣詩眉月連娟恨不開 又兩痕鸞月眉邊照是也
10. 駱賓王詩曰 龍雲玉葉上 鶴雪瑞花新 按天文志 越雲如龍 唐詩云雨稀雲葉斷 鶴言雪色也 雪爲豐年之瑞 故曰瑞花
9. 駱賓王詩曰 寶瑟調中婦 金罍引上賓 又曰中婦鳳樓寒 按古樂府 有三婦艷詞 云大婦絃初切 中婦管方吹 小婦多姿態 含笑逼淸巵 蓋用此也
8. 駱賓王詩云地圯望星樓 按爾雅 陬隅高者曰圯 然則此非圮毁之義 又韻書 圮音怡平聲 土橋也 張良授書圮上是也 與爾雅音訓不同
7. 盧照隣詩 岩枝落帝桑 按山海經曰宣山上有桑大五十尺 其枝四衢 赤理靑華 名曰帝女之桑是也
6. 王勃滕王高閣臨江渚 珮玉鳴鑾罷歌舞 唐汝詢以爲此慨繁華易盡 而言滕王珮玉鳴鑾之地 歌舞旣罷 簾棟蕭條 雲雨往來也 余謂此解似是 但恐不成語耳
5. 王勃道觀詩曰 玉笈三山記 金箱五嶽圖 按漢武內傳 西王母授帝以瓊笈紫書及五嶽眞形圖云云 詩語蓋用此而改瓊爲玉耳
4. 王子安詩曰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隣 比作去聲 而杜詩云不敎鵝鴨惱比隣 後人因此多作平聲用 然按周禮 五家爲比 乃去聲
3. 楊烱詩 夜玉粧車軸 秋金鑄馬鞭 未詳出處 夜玉 疑卽夜光之壁 秋金 秋屬西方白色 蓋謂白金也
2. 楊烱詩 赤土流星劍 烏號明月弓 按張賄劍 以華陰赤土拭之 倍益光明云 流星劍名 烏號弓也 按柘樹枝勁而長烏集 將飛枝彈烏 烏乃號呼 因以柘爲弓 名烏號 淮南子云烏號之柘是也 又黃帝上昇 百姓抱弓而號故名
1. 虞世南詩 全兵値月滿 賀朝淸詩 朔胡乘月寇邊城 張九齡詩 候月期戡剪 按綱目註 胡人用兵 以月爲候 月滿則入寇 月虧則退此也
31. 古詩紀載無名氏詩 曰楊柳靑靑著地垂 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 借問行人歸不歸 按崔瓊云此詩作於大業末年 上二句指煬帝巡遊無度 而佞人播弄威福 下句謂民財窮窘而望其返國也 余意以爲首句喻其盛 第二句喻其亂 柳條折盡以下 喻國亡而君不得歸也
30. 尹式詩曰 愁髮含霜白 衰顔倚酒紅 杜詩髮短何勞白 顔衰肯更紅 鄭谷云衰鬢霜供白 愁顔酒借紅 白樂天云鬢爲愁先白 顔因醉後赬 陳后山云鬢短愁催白 顔衰酒借紅 此詩語意相類 必有定其優劣者 我朝盧守愼詩鬢爲憂時白 顔因嗜酒酡 乃全襲樂天 而按韻書 酡醉顔也 酡字下得無意味
29. 古詩類苑 載江總詩云心逐南雲逝 身隨北鴈來 故鄕籬下菊 今日幾花開 堯山堂外紀 亦言江總自長安歸楊州 九日賦云 而唐詩品彙 以此爲許敬宗詩誤矣 又杜詩集中 虢國夫人承主恩 平明騎馬入金門 却嫌脂粉汚顔色 淡掃蛾眉朝至尊 唐詩品彙以爲張佑作此則似是
28. 江總詩 傳聞合浦葉 遠送洛陽飛 皇甫冉詩 心隨合浦葉 命寄首陽薇 按交州紀 合浦有一杉樹 葉落隨風入洛陽 漢時有謂此休徵 當出王者 遣人伐樹云
27. 古詩云三五明月滿 四五蟾兎闕 杜詩曰闕月未生天 按禮運曰月三五而盈 三五而厥註 望而盈 晦而死也 然則闕 月晦時也 白樂天詩曰微月初三夜 微月 乃指初月爾
26. 古詩曰度曲翠眉低 按歌終 更授其次 謂之度曲 沈佺期詩云度舞暗成行 疑度舞字 亦與度曲一義也
25. 玉臺新詠蕭子範詩 落花徒入戶 何解妾床空 唐詩曰飛花入戶笑床空 廋肩吾詩 不及銜泥燕 從來相逐飛 唐詩曰自恨身輕不如燕 春來還繞御簾飛 劉孝綽詩 不見靑絲騎 空勞紅粉粧 李白詩曰 君邊雲擁靑絲騎 妾處苔生紅粉樓 古人蹈襲乃爾
24. 庾肩吾詩 千金登禹膳 萬壽獻堯鍾 唐李乂詩 水堂開禹膳 山閣獻堯鍾 乃全用庾語也 禹膳蓋言水族耳
23. 庾信夏日詩曰 早菱生軟角 劉禹錫採菱行註 武陵俗每秋 女郞盛遊于馬湖 採菱以御客云 蓋至秋而菱角成熟可採也 我國白光勳採菱曲曰 相邀渡口採菱去 菱葉初生荇葉靑 李達詩曰 南湖菱角已成刺 三月行人歸未歸 此兩作皆誤
22. 古詩障日錦屠蘇 按晉太康中 天下商農 通著大障日 童謠曰屠蘇障日覆兩耳此也 杜詩走置錦屠蘇註屋名 恐不是 蓋屠蘇有數義 與此義不同耳
21. 梁人詩云長安夜刺閨 胡騎犯銅鞮 按刺閨謂夜有急報 投刺於宮門也 南史陳文帝每夜刺閨 取外事分判云云 銅鞮 韻書曰晉宮名 此則似是地名
20. 梁柳惲詩云亭皐木葉下 隴首秋雲飛 王融見而嗟賞 遂有名 嗚呼今世之有王融難矣 車天輅每喜使此語 蓋有所感焉爾 梁曹景宗武人也 而競病韻一作 爲古今絶唱 按宋沈慶之目不識字 手不知書 而對上乞致仕詩曰 衰朽筋力盡 徒步還南岡 辭榮此聖代 何愧張子房 其辭甚佳 蓋中朝人以言語爲文字 故能如此
19. 孫綽詩碧玉破瓜年 呂洞賓詩功成當在破瓜年 按小說 以破瓜爲二八是也
18. 顔延年詩 屢薦不入官 一麾乃出守 按麾是麾去之義 杜樊川乃云欲把一麾江海去誤矣
17. 木蘭詞曰 出門見火伴 火伴始驚忙 今漢語謂同行者爲火伴 蓋言其同炊爨也
16. 玉臺新詠曰 鴛鴦七十二 羅列自成行 李白詩七十紫鴛鴦 孟郊詩花開七十有二行 其謂七十二云者何義也 或謂四氣有七十二候 五行四時各旺七十二日 疑取義於此也 莊子云孔子治詩書 以奸七十二君 管子言封禪者 七十二君 又孔子弟子七十二人 列仙高士隱逸等傳 皆七十二人 此則倣而爲之歟
15. 謝脁詩雲去蒼梧野 李白詩望雲知蒼梧 又白雲愁色滿蒼梧 按李白註 曰歸藏啓筮 有白雲出自蒼梧 入于大梁 詩語蓋以此也
14. 謝玄暉鼓吹曲 凝笳翼高蓋 疊鼓送華輈 李善註 徐引聲謂之凝 小擊鼓謂之疊 岑參凱歌 鳴笳攂疊鼓擁回軍 楊愼曰 急引聲謂之鳴 疾擊鼓謂之攂 凝笳疊鼓 吉行之文儀也 鳴茄攂鼓 師行之武備也 詩人用字不苟如此
13. 陶淵明責子詩曰 雖有五男兒 總不好紙筆 又曰雍端年十三 不識六與七 蓋二子同歲生也 按淵明與子疏 曰汝等雖非同生云云 知五子非一母也 又曰汝輩家貧 每役柴水之勞 韻府云梁王秀嘆元亮孫作里司 辟爲西曹 蓋里司如今里正 元亮子孫之不振 豈以貧窶失學故歟
12. 陶潛乞食詩曰 饑火駈我去 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 叩門拙言辭 末云銜戢知何謝 冥報以相貽 蘇東坡以爲淵明得一食 至欲冥謝主人 哀哉此大類丐者口頰也 余謂陶公甔石屢空 不以介意 而觀此詩語 有行乞可憐之色 殊可疑也
11. 陶淵明詩曰翩翩三靑鳥 駱賓王詩曰三鳥聯翩報消息 李白詩曰婉孌三靑禽 按漢武故事云三靑鳥如烏 夾恃王母傍 又大人賦註 張揖曰三足靑鳥也 其說不同
10. 淵明命子詩云夙興夜寐 願爾斯才 爾之不才亦已焉哉 蓋孟子所謂父子之間不責善也 陸放翁以爲不責善 非不示以善也 不責其必從耳
9. 陶淵明讀山海經詩云刑天舞干戚 猛怒故常在 按山海經 刑天獸名 好啣干戚而舞 諸本或作形天無千歲 五字皆錯 乃知古書如此訛誤處多矣
7. 張華詩曰 昔邪生戶牖 梁簡文帝詩曰 依簷映昔邪 按酉陽雜俎 在屋曰昔邪 在墻曰垣衣 巖竇曰石髮 在水曰陟釐 松上衣曰艾納 本草瓦衣謂之屋遊 亦曰瓦松 按韻書邪音斜 魏明帝詩曰宿屋邪草生 亦此也
6. 選詩云文采雙鴛鴦 裁爲合懽被 著以長相思 緣以結不解 按中著緜長相思 乃綿綿不絶之意 被四邊綴以綵縷 故曰結不解
5. 王嬙字昭君 晉避文帝諱 改明君 亦曰明妃 石崇作明妃曲 略曰殊類非所安 雖貴非所榮 父子見凌辱 對之慚且驚 殺身良不易 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 積恩常憤盈 願假飛鴻翼 乘之以遐征 飛鴻不我顧 佇立以屛營 昔爲匣中玉 今爲糞上英 朝華不足歡 甘與腐草幷 傳語後世人 遠嫁難爲情 其詞婉轉 曲盡情意 後之爲此曲者 皆莫能及 如王介甫漢恩自淺胡自深 人生適意無南北 固不足道也 高麗安軸詩云將身己與胡兒老 惟恐紅顔凋不早 意亦好矣
4. 漢辛延年詩曰 絲繩提玉壺 古樂府曰靑絲繫玉壺 李白詩玉壺繫靑絲 岑參詩曰絲繩玉壺爲君提 蓋古者以靑絲繩繫壺故也 又古樂府曰靑絲繫馬尾 又靑絲爲籠係 又賚錢三百萬 皆用靑絲穿 則非獨繫壺而已
3. 堯山堂外記 蘇武使匈奴時 作詩留別妻曰 結髮爲夫婦 恩愛兩不疑云云 審其詩意 則此言似然 而古詩類苑等書 皆作蘇武別李陵詩 恐不是
2. 栢梁聯句中 宗正劉安國曰 宗室廣大日益滋 左馮翊減宣曰 三輔盜賊天下危 其語甚朴 而亦各言志也 郭舍人一句曰 齧妃女脣甘如飴 淫褻無禮甚矣 而不加罪斥何也
1. 驪駒 逸詩篇名 其辭曰 驪駒在門 僕夫具存 又驪駒在路 僕夫整駕 王式曰 客歌驪駒 主人歌客無庸歸 蓋驪駒者 將歸之歌 故客欲去 歌之也 客無庸歸 疑亦逸詩
22. 堯山堂外記云楊用修所著樂府流膾人口 而頗不爲當家所許 蓋楊本蜀人 故多川調 不甚諧南北本腔也 余謂以中華之人 音調不相諧 况我國乎 頃世惟申光漢作小詞 尹春年爲樂音稿 自謂能解?聲律 而今觀其詞語不雅 寧望其音調之諧合乎
21. 何元朗云樂府以揚厲爲工 詩餘以婉麗爲美 王世貞云擬古樂府 務尋本色 一涉議論 便是鬼道 又云唐人詞集曰蘭畹 蓋取其香而弱也 余謂一涉議論 便是鬼道 凡詩皆然 不但府而已
20. 樂府漢魏尚矣 齊梁以上工矣 唐則唯李白最佳 降而宋則絶無此體 詩道之不復宜矣 且詩餘李白始爲之 至宋而甚盛 秦少游, 柳耆卿輩尤稱作者 如子瞻尚有以詩爲詞之誚何也
19. 李東陽曰 漢魏間樂府歌辭 質而不俚 瞍而不艷 有古詩言志依永之遺意 嗣是以還 作者代出 然或重襲故常 或無復本義 李太白才調雖高 題與義多仍其舊 延至於今 此學之廢亦久矣 余謂此言是 但其所自爲擬古樂府諸篇 雖或有警句 未免俳優强作之態 決非本色 王世貞云李文正爲古樂府 一史斷耳
17. 韻府群玉云望江南 樂府曲名 亦曰夢江南 唐李衛公撰也 又小說曰 望江南 李太尉爲亡姬謝秋娘作 衛公, 太尉 皆謂德裕也 余按隋煬帝有望江南詞 非始於德裕矣
16. 李頎樂府歌曰 朝吟左氏嬌女篇 夜誦相如美人賦 按左太沖有嬌女詩 司馬相如悅文君得涸疾 乃作美人賦以自刺 而終不能改 以至死云
15. 古樂府曰 彈去烏臼鳥 又風吹烏臼樹 陸龜蒙挑菜詩曰 行歇每依鴉舅影 挑頻時見鼠姑心 韻府云鼠姑是牡丹 鴉舅亦當時木名 黃山谷詩曰 鵶舅頗强聒 韻府云鵶也 唐類亟云荊州有樹名烏臼 臼與舅同音 蓋一義也
14. 古樂府曰 有信數寄書 無信心相憶 莫作甁墮井 一去無消息 信卽使也 今以書札爲信則非矣
13. 물에 뜨는 참외, 물에 잠기는 자두 『古樂府』云: “浮瓜沈朱李.” 按『本草』曰: “瓜沈水者殺人.” 又『延壽書』曰: “李不沈水者毒.” 蓋古者浮瓜沈李, 以是故歟. 古賦曰: “浮甘瓜於淸泉.” 劉禹錫詩賜冰滿盌沈朱實, 朱實指朱李也. 해석 『古樂府』云: “浮瓜沈朱李.” 『고악부』에선 “뜬 참외와 잠긴 붉은 자두.”라고 했고 按『本草』曰: “瓜沈水者殺人.” 『본초강목』을 살펴보면 “물에 가라앉은 참외는 사람을 죽인다.”고 말했으며, 又『延壽書』曰: “李不沈水者毒.” 또 『연수서』에서는 “자두가 물에 가라앉지 않은 것은 독이 있다.”고 말했으니, 蓋古者浮瓜沈李, 以是故歟. 일반적으로 옛적의 ‘뜬 참외와 잠긴 자두’라는 것은 이러한 까닭 때문이었다. 古賦曰: “浮甘瓜於淸泉.” 고부에선 “단 참외는 맑은 샘에 띄운..
12. 古樂府 酌酒持與客 客言主人持 却略再拜跪 然後持一杯 以此觀之 今俗飮酒 先酌主人 蓋亦古矣
11. 古樂府曰 上山採蘼蕪 下山逢故夫 駱賓王詩君心不記下山人 蓋用樂府語也 又事文玉屑曰 詩云欲以離別意 獨向蘼蕪悲 言去婦思故夫也
10. 按古樂府曰 何時大刀頭 破鏡飛上天 謂夫還期在月 如破鏡時也 古詞邊月破鏡飛 乃出於此 杜詩云悠悠邊月破註 月破謂月將盡也 然韓詩云新月憐半破 乃月未滿時也 樊川亦云半破前峰月 凡言月破 蓋謂半缺 或言破鏡 半月也 謂半月當還也
9. 古樂府 焦仲卿妻詩曰新婦入靑廬 按仲卿廬江小吏也 酉陽雜俎 北方昏禮 用靑布縵爲屋 謂之靑廬 於此交拜行禮云 以此觀之 仲卿妻蓋北朝人 故用北方昏禮也
8. 古樂府 相去日以遠 衣帶日以緩 又離家日趨遠 衣帶日趨緩 王弇州言以字雅趨字峭 俱大有味 余則謂趨字大不及以字矣
6. 古樂府有踏歌行 李白詩云忽聞岸上踏歌聲此也 按說郛敎坊記曰 踏謠出於北齊 以其且步且歌故名
5. 古樂府云尺素如殘雪 結成雙鯉魚 要知心裏事 看取腹中書 按稗史言漢世書札相遺 以絹素結爲雙魚形 選詩客從遠方來 遺我雙鯉魚卽此也 下云烹魚得素書 亦譬况之言 非眞烹也 此說似然
4. 古樂府白紵歌曰 質似輕雲色似銀 製以爲袍餘作巾 杜詩光明白氈巾 樂天詩靑筇竹杖白紗巾 按管寧着白帽 山簡着白接罹 謝萬着白綸巾 唐六典 王子服有白紗帽 他如白帢白幍之類 古人通服可知
3. 白鳩篇 吳人患孫皓之虐政 思歸晉也 一曰白符鳩 劉禹錫經檀道濟故壘詩 云秣陵諸士女 猶唱白符鳩 按南史 時人歌曰可憐白符鳩 枉殺檀橫江州
2. 箜篌引 亦曰公無渡河 樂府序云朝鮮津卒霍子高妻麗玉所作 此詞載於古樂府 而我國無傳者 可惜
1. 古樂府有長歌短歌 言人壽命長短已定 不可妄求也
26. 壬辰大駕西遷時 人傳御製詩 曰國破家亡日 誰能郭李忠 去邠存大計 恢復仗諸公 慟哭關山路 傷心鴨水風 朝臣今日後 尚可更選
25. 萬曆己丑 閔應麒爲王子師傅 宣祖大王手書御製二詩于扇面以賜之 詩曰箋注成來辨說繁 幾多今古俗儒喧 君看一片靈臺裏 只是眞空不待言 又撫劍中宵氣吐虹 壯心曾許奠吾東 年來事業邯鄲步 回首西風恨不窮
24. 萬曆戊子 奏請使兪泓奉皇勅及宗系改正會典以還 山海關主事馬維銘贈詩曰 國王恭帝命 貢獻獨虔誠 曉騎隨秦驛 宵驂度漢營 上林瞻繫鴈 長樂聽啼鶯 歸去無煩頌 天朝自聖明 使還奏之 上命玉堂銀臺及承文提調各和韻以進 唯李尚弘一聯喜氣長陵樹歡聲太液鸎外 無可稱者 乃下御製 曰宗祊今始正 莫謂是予誠 列祖功曾積 諸臣悃幾營 恩沾同大造 歌競及流鸎 願守區區志 千秋戴聖明 時群臣請上尊號 故結句云然
23. 成廟日三朝王大妃 日三御經筵 而每引月山大君入內曲宴 出則簡札酬唱無虛日 有賜瓜詩曰 新瓜初嚼水晶寒 兄弟情親忍獨看 蓋其友愛天至 想見於文字間矣
22. 太宗大王詠圓扇詩曰 風榻倚時思朗月 月軒吟處想淸風 自從削竹成圓扇 朗月淸風在手中
21. 堯山堂外紀 高麗國王徽 與契丹爲隣 苦其誅求 一夕夢至京師 備見城闕之盛 覺而慕之 爲詩以記曰 惡業因緣近契丹 一年朝貢幾多般 移身忽到京華地 可惜中宵漏滴殘 乃遣使朝宋 時元豐初云 未知此說本出何書 按徽高麗文宗名
20. 唐彙中所載新羅眞德王織錦詩 高古雄渾比始唐諸作不相上下 是時東方文風未盛 乙支文德一絶外無聞焉 而女主乃爾亦奇矣
19. 世傳嘉靖皇帝送毛伯溫南征詩曰 大將征夷膽氣豪 腰懸秋水鴈翎刀 風吹金皷山河動 電閃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元有種 穴中螻蟻莫能逃 大平頒詔回轅日 親與將軍脫戰袍 按堯山堂外紀 以爲高皇帝賜都督楊文詩 王世貞以爲宋哲宗送大將征夷詩 未知孰是
18. 大明仁宗皇帝觀象奕詩曰 二國爭强各用兵 擺排隊伍定輸贏 馬行曲路當先道 將守深宮戒遠征 乘險出車收敗卒 隔河飛砲下重城 等閑識得軍情事 一着功成見太平 帝王家氣象可見
17. 建文帝削髮被緇 雲遊四方 正統五年 自歸號老佛 有詩曰流落江湖四十秋 歸來不覺雪盈頭 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漢無情水自流 長樂宮中雲影暗 昭陽殿裏雨聲愁 新蒲細柳年年綠 野老呑聲哭未休 又嘗有詩曰欵段久忘飛鳳輦 袈裟新換袞龍袍云云
16. 建文帝兒時詠新月曰 誰將玉指甲 搯作碧天痕 影落江湖裏 蛟龍不敢呑 太祖見之不悅 蓋以影落二字爲不吉云 余謂此起句襲用太祖新月詩誰將玉爪搯長空之句 而曰影落江湖 則與其所作流落江湖四十秋 語意相同 其兆已見於此 惟蛟龍不敢呑一語 似得免害矣
14. 大明高皇帝御製松都懷古詩曰 遷遺井邑市荒凉 莽蒼盈眸過客傷 園苑有花蜂釀蜜 殿臺無主兎爲鄕 行商枉道從新郭 坐賈移居慕舊坊 此是昔時王氏業 壇君逝久幾更張 按此權近奉使時 御製以賜者也
13. 大明高皇帝新月詩曰 誰將玉爪搯長空 萬里山河一樣同 映水有鉤魚怯釣 啣山無箭鶴疑弓 淸光未放雲霄外 素影遙分宇宙中 輪滿待逢三五夜 九州四海照無窮
12. 宋徽宗賦一聯曰 日射晩霞金世界 月臨天宇玉乾坤 翌年金兵犯闕 乃詩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