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文章部 (1291)
건빵이랑 놀자
133. 杜詩九重春色醉仙桃 盖言桃花色紅如醉也 或以爲仙桃謂桃實則可 謂桃花則未穩云
132. 杜詩與奴白飯馬靑芻 頃有學官林芑號爲該博 而乃謂白飯卽徒飯 如白丁白身之白 其見曲矣
131. 杜詩曰 兎應疑鶴髮 蟾亦蠻貂裘註 上句公自言其老 下句自言其貧, 余意以其月白故兎疑鶴髮 天寒故蟾戀貂裘 結句云斟酌嫦娥寡 天寒奈九秋 亦承上之意也
130. 杜詩高枕遠江聲 蓋出於宋之問高枕聽江流之句 而釋之者以爲江聲高於枕也 盖以上句入簾殘月影 有此云云 未知如何 本註入簾一作捲簾
129. 老杜戲韋偃霍松圖歌末云我有一匹好東絹 重之不減錦繡段 已令拂拭光凌亂 請公放筆爲直幹 按韋偃工畵老松 蓋畵大松爲難 而非偃所長 故極其贊而以此終之 所謂戲也
128. 古人謂杜子美父名閑 故詩中不使閑字 今按杜詩有云娟娟戲蝶過閒幔 又曾閃朱旗北斗間 考諸韻府 則閑止也 閒暇也 通作閑 二字義本不同云
127. 杜詩曰 長安城頭頭白烏 夜飛延秋門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 屋底達官走避胡 盖實事也 壬辰倭變時 有恠鳥繞闕悲呼 不旬月 城闕空虛 亦異矣
126. 杜詩楊王盧駱當時體 輕薄爲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 不廢江河萬古流 蓋言四子當時別作一體 輕薄爲文者哂之 然爾曹身名俱滅 而四子聲名不替 與江河同流於萬古云爾 今按楊愼詩曰 輕薄哂王楊 群兒謗李杜 光焰萬丈長 江河千古注是也
125. 杜詩白夜月休弦 按佛書 望前曰白月 望後曰黑月 蓋用此也 唐詩月黑雁飛高 單于夜遁逃 其曰月黑 亦以胡兵月虧則退故也
124. 唐詩松醪酒熟旁看醉 按酒不去滓曰醪 醪亦酒也 松醪酒熟云 則恐未免語疊也
123. 杜詩早時金盌出人間註, 引茂陵玉盌事證之 余謂此則玉盌 不當改作金盌 按盧充入崔少府墓 與崔少女爲婚 崔氏與金盌 充詣市賣之 崔女姨曰 我妹女亡 贈以金盌着棺云 疑用此也
122. 杜詩云家家養烏鬼 頓頓食黃魚 按烏鬼一曰鸕鶿 蜀人皆養之捕魚 一曰猪 一曰老烏 一曰烏巒 鬼小說言烏巒戰者死 多與人爲癘故禳之 此詩當是言老烏神 或烏巒鬼也 余聞車天輅言往日本時 見倭人畜鸕鶿以捕魚云 此可證也
121. 杜詩江蓮搖白羽 天棘蔓靑絲 天棘註說多不的 今按單復註 天棘天門冬也 蔓生 葉細如靑絲 又本草 天門冬一名顚棘 又山海經 小陘之山 有草如顚冬 顚冬天門冬也 顚與天音相近 似或然矣 王元之詩 水芝臥玉腕 天棘舞金絲 小說云水芝卽芙蕖 天棘盖柳也 余意杜詩以蔓靑絲之蔓字觀之 恐非柳也 王元之以柳爲天棘 何所據耶
120. 杜詩曰 子規夜啼山竹裂 王母晝下雲旗翻 按墨莊漫錄云宣和間 蜀中貢一鳥 狀如燕 色紺翠 尾甚多而長 飛則尾間裊裊如兩旗 名曰王母 子美所言 乃此禽也 未知是否
119. 杜詩畫圖省識春風面 車復元甞謂省猶暫也 余按醫書 有云省能轉側 省當讀如減省之省 李紳除江西觀察使 奉詔不之任詩曰省拋雙旆辭榮寵是也
118. 老杜金華山觀詩曰上有蔚藍天註 蔚與鬱同 茂蔚之藍也 金華山 有三十六洞天 蔚藍天乃洞天之名也 韓子蒼用其語云水光山色盡蔚藍 似未妥
117. 杜詩幾年春草歇 言春草衰歇而未歸也 又云春草封歸恨 亦一意 盖以楚辭王孫遊兮不歸 春草生兮萋萋故云 于濆詩極目傷春草 樊川詩芳草何年恨卽休 皆出於此
116. 杜詩碧梧棲老鳳凰枝 李白詩鳴鳳棲靑梧 按韻書曰 靑桐似梧桐無子 白桐花黃紫色 宜琴瑟 赬桐夏花 紅如火 刺桐出泉州 花先葉後 詩註疏云椅桐梓漆之桐爲白桐 語桐生矣之桐爲靑桐 以此觀之 靑桐今俗所謂碧梧是也
115. 老杜贈張翰林詩曰天上張公子 按漢成帝常與張放微行 時謠曰張公子時相見 蓋張垍乃燕公張說之子 尚公主故比之於張放 若他姓則不得稱公子耳
114. 杜詩煖老須燕玉 按古樂府 燕趙多佳人 美者顔如玉是也 白虎通曰 七十臥非人不煖 適四方乘安車 與婦人俱 蓋用此意 註者以寧王煖玉杯爲證非也
113. 杜詩戰連唇齒國 軍急羽毛書註 有急則揷羽於檄 謂之羽檄 今加一毛字則剩語
112. 杜詩江湖多白鳥 天地有蒼蠅 以上句冥冥欲避矰觀之 白鳥乃指鷗鷺而言 註者以白鳥爲蚊蚋 恐不是
111. 杜詩曰知章騎馬似乘船 按晉阮咸醉騎馬欹傾 人指而笑曰 箇老子騎馬 如乘船行波浪中 下句眼花落井水底眠 按晉王祥醉憑肩輿 頭不擧 其親戲之曰 子眼花在井底 身在水中 睡亦不醒耶 盖用此也
110. 杜詩紫宸退朝曰花覆千官淑景移 又退朝花底散 歸院柳邊迷 因此後人遂謂唐朝殿前 種花柳云 余按杜甫爲拾遺時 乃在鳳翔行在 所謂紫宸 卽鳳翔行殿 非長安之宮闕 如早朝大明宮 亦鳳翔耳
109. 杜詩霜皮溜雨四十圍 沈存中云四十圍 是七尺徑 無乃太細長乎 按說郛曰以人兩手大指頭指相合爲一圍 一圍是一小尺 如泰山記 泰山廟中栢皆二十餘圍是也
108. 杜詩黃獨無苗山雪盛 冷齋夜話云黃獨 芋魁小者耳 江南名曰土卵 盖卽我國之所謂土卵也 今俗亦謂土蓮
107. 杜詩竹根稚子無人見 按冷齋夜話 引唐人食筍詩曰稚子脫錦棚 韓子蒼以謂稚子筍名 或謂稚子指小兒 乃因所見而言 未知孰是
106. 杜詩曰 雨拋金鎖甲 苔臥綠沈槍 謂以綠飾其柄也 初學記曰 人以綠沈柒竹管 遺王羲之 侯鯖錄云綠沈竹名 又古弓名 以綠爲飾也
105. 杜詩天闕象緯逼闕宇 或作開作關 而王荊公改爲閱字 黃山谷極言其是 明楊用備以爲當作窺 未知孰是
104. 杜詩罘罳朝共落 盖指殿角網而言 段成式云人多呼護雀網爲罘罳誤矣 漢文紀 未央東闕罘罳災 簷角網不應獨災而不及殿宇 古今註 罘罳屛也 合板爲之 亦築土爲之 每門闕殿舍皆有之 今之照墻也
103. 劉長卿題賈誼宅詩曰 秋草獨尋人去後 寒林空見日斜時 乃用賈誼賦主人將去庚子日斜之語 讀之可喜
102. 杜詩燈前細雨簷花落 按徐穉與陳蕃書曰 簷花細雨 豈不願承一夕敎云云 蓋用此也
101. 老杜別贊上人詩曰楊枝晨在手 東坡詞曰盆水靑楊枝 按佛書晨嚼齒木註 楊枝淨齒也 又隋書云眞臘國人 每朝澡洗 以楊枝淨齒 讀誦經呪 今俗呼齒木爲楊枝 疑以此也 或謂術家以楊枝灑水云 恐不然
100. 岑參詩曰 逐虜西踰海 平胡北到天 又走馬西來欲到天 天蓋指天山也 老杜送人從軍詩 陽關已近天 呂溫受降城碑序曰 東極于海 西窮于天是也
99. 李頎送盧員外詩曰 秦地立春傳太史 漢宮題柱憶仙郞 上句蓋古者太史掌天文曆象故言 下句題柱 或疑用司馬相如事非矣 按漢田鳳爲尚書郞 容儀端直 靈帝目送之 題柱曰堂堂乎張 京兆田郞 錢起和王員外詩 題柱盛名兼絶唱 風流誰繼漢田郞此也
98. 天子呼來不上船 乃李白實事 所謂龍舟移棹晩此也 古文大全註 以衣紐爲船 冷齋夜話亦云襟紐是也 可笑
97. 李白詩曰 白鴈上林飛 空傳一書札 按說郛云北方有白鴈 秋深則來 謂之霜信 杜詩故國霜前白鴈來是矣 蓋謂鴈來而書信不傳也
96. 李白詩宅近靑山同謝脁 按堯山堂外紀 謝脁愛靑山之勝 築室山南 靑山乃山名也 又曰李白至牛渚磯 愛謝家靑山 欲終焉 及卒 遂葬山麓此也
95. 李白綠水曲詩曰綠水明秋月 按綠水古琴操名 淮南子云手會綠水之趣 嵇康琴賦云初涉綠水 沈佺期詩云歌聲隨綠水是也
94. 李白詩東窓綠玉樹 定長三五枝 又曰手持綠玉杖 按石賦 珊瑚碧樹周阿而生 淮南子曰崑崙山有碧玉樹是也 王貞白詩曰露香紅玉樹 亦有所據耶
93. 李白詩鳳笙龍管行相催 按列仙傳 周王子喬好吹笙作鳳鳴 古文云聞鳳吹於洛浦 唐詩云鳳吹聲如隔彩霞 皆謂笙也 李詩又曰雙吹紫鸞笙 蓋以鳳爲鸞耳 又列仙傳 蕭史善吹簫作鳳鳴 後與弄玉隨鳳飛去 故曰鳳簫 然則許渾緱山廟詩曰玉簫淸轉鶴徘徊 又曰緱山住近吹簫廟 此簫字恐謬用矣
92. 李白妾薄命詩曰 昔日芙蓉花 今成斷腸草 按斷腸草其花美好 名芙蓉 其根不可食 食之斷腸
91. 李白詩曰鷄鳴海色動 謁帝羅公侯註 海色曉色也 一曰海色日出之光也 李攀龍詩海色秋高日觀峯是也
90. 李白廬山瀑布詩曰初驚銀漢落 又曰疑是銀河落九天 蓋善形容矣 陳搏詩曰銀河瀉落翠光冷 石曼卿詩玉虹垂地色 銀漢落天聲 皆襲李詩也 我朝鄭順朋有朴淵瀑布詩云長恨當年李謫仙 一生廬嶽眼終偏 瓊詞錯譬銀河落 更把何言賦朴淵 車天輅詩云晴虹倒掛潭心黑 白練斜分石骨靑 雖不用銀河二字 而晴虹白練 亦古語也
89. 李白詩曰 出門妻子强牽衣 問我西行幾日歸 來時倘佩黃金印 莫學蘇秦不下機 按不下機 乃蘇秦妻事 直謂蘇秦不下機則未穩
88. 李白詩云狂風吹古月 竊弄章華臺 又海動山傾古月摧 古月未詳出處 或謂胡之破字云 按晉書劉聰記曰月爲胡王 又符堅記曰讖云古月之末 亂中州
87. 李白詩曰空歌望雲月 曲盡長松聲註 步虛詞 有碧落空歌 按唐人詩中多用之 如空歌易分 紫府空歌碧落寒 蓋猶言空中之樂也
86. 虞世南詩垂肩軃袖大憨生 李白詩爲問如何太瘦生 只爲從前作詩苦 劉滄詩月高風定苦吟生 按崔浩愛吟詠 一日病起 友人戲曰子非病 乃苦吟詩瘦 蓋用此也 生字 語錄如好生怎生甚生之類 佛家言太俗生可憐生 亦同義
84. 李白蜀道難 唐詩解以爲玄宗幸蜀 太白作此詩 首言蜀道之難 非天子所宜幸 末言蜀中險惡 非王者所宜居 蓋欲乘輿速返耳 余謂此言似得 按李白劍閣賦 曰送佳人兮此去 復何時兮歸來 望夫君兮安極 我沈吟兮歎息 亦此意也 本註所云爲子美在蜀而作者 恐非是
83. 李白詩郞今欲渡緣何事 如此風波不可行 余常喜誦之 然梁簡文帝詩云郞今欲渡畏風波 乃知出於此也
82. 李白贈嵩山焦鍊師詩曰三花明素烟 按漢時道士自外國將貝多子 種嵩山下 一年三花 邢居實詩頭巾好掛三花樹 蓋亦指嵩山而言 又仙經曰 崑崙山西北有龍池 上有三花樹 亦曰三珠樹
81. 李白詩鏡湖三百里 萏閻發荷花 蓋謂荷花發於萏也 按芙蕖其葉爲荷 其莖爲茄 其花未發爲菡萏 已發爲芙蓉 其實爲蓮 其根爲藕中爲菂 菂中有靑爲薏 芙蕖乃總名
80. 李白詩月化五白龍 翻飛上靑天 未知所謂 蓋其時謠讖之言 高麗李百順漁陽詩云只因欲奪鷄頭肉 豈是爭爲月化龍 乃出於此 鷄頭肉 按太眞中酒 衣褪微露乳 帝捫之曰 軟溫新剝鷄頭肉 祿山在傍曰 滑賦凝如塞上酥 亦用此也
79. 李白淸平詞曰 一枝濃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粧 唐汝詢云貴妃容色如花 覺襄王雲雨之夢 爲徒勞也 或者以枉斷腸屬壽王 恐非李白本意 又稗說云倚者賴也 謂趙后專寵漢宮 只賴脂粉耳 余謂倚猶恃也 如中詩依倚將軍勢之倚 蓋言其倚恃粧粉而矜夸自得之意 李詩又曰自倚顔如花 其義亦同
78. 李白淸平調詞曰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按唐詩解云明皇於武妃薨後 見雲而想其衣裳 見花而想其貌 當春風滴露之際 哀不勝情矣 若此之女 非群玉之王母 卽瑤臺之佚妃 人間豈易覩乎 謂未得太眞時也 余謂此乃贊美貴妃之辭 想者疑其似也 言貴妃之衣裳似雲 容似花而如春露方濃也 下句比諸仙女 非人間之所有云爾
77. 李白詩曰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唐汝詢言不見其人而聞其聲 故曰暗滿洛城 言其聲之遠也 按汝詢明人 五歲盲而能强記 作唐詩解 其曰不見其人而聞其聲者 眞自得之言也
76. 李白詩云東風日本至 白雉越裳來 按十洲記 漢武時月氏使者曰 臣國去此三十萬里 國有常占東風入律 百旬不休云云 三才圖會 日本國東北至毛人國界 東南至東女國界 南至琉球國界 西南至福建界 西北至朝鮮國界 北至月氏國界 月氏蓋東北方國也 但漢書 凶奴破月氏王 又張騫使月氏 通典云大月氏國在大宛西 又有小月氏國 皆西域國名 與此恐不同 月氏或作月支
75. 李白樂府曰鷫鸘換美酒 舞衣罷雕龍註 雕龍 舞衣上之雕畫龍文也 余謂此詩押東韻 不應通押 而註說亦太曲 龍作櫳似是
74. 李白詩云雨落不上天 水覆難再收註 陳琳檄曰雨絶耳天 王粲詩曰一別如雨 言如雨之降而不還也 獨孤及詩曰荏苒成雨別 亦此也
73. 李白詩抱琴出深竹 爲我彈鵾鷄註 鵾鷄曲名 按琵琶絃用鵾鷄筋 庾信詩曰一鵾曲鷄絃是也 蜀都賦云巴姬彈絃 李白詩亦云彈絃醉金罍 以此觀之 彈鵾鷄卽絃也 非曲名也
72. 李白詩云獨酌陶永夕註 爾雅曰陶喜也 陶潛詩云濁酒且自陶 謝惠連詩漾舟陶嘉月 選文云尹班陶陶於永夕 蓋用此也
71. 李白詩耐可乘明月 看花上酒船 又耐可乘流直上天 耐可 韻府曰猶言如何可也 或云耐古能字通用 猶言可能也
70. 李白詩日就東山賒月色 酣歌一夜送泉明 按泉明卽淵明 唐人避高祖諱 改淵爲泉 韓翃詩楣泉明居止近 藍輿相訪會淹留 亦此也
69. 李白峨眉山月歌曰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淸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唐汝詢云君者指月而言 三峽之間 天狹如線 半輪亦不復覩 故下渝州以求見之 未知是否 余謂此詩古今人所膾炙 而峨眉山平羌江淸溪三峽渝州未免重疊 若後人爲之 豈不指以爲疵乎
68. 李白詩曰 天子九九八十一萬歲 歲歲長傾萬壽杯 按混元聖紀云太上生後八十一萬歲 乃生一氣 詩語本此
67. 李白烏夜啼詩 有曰機中織錦秦川女 碧紗如烟隔窓語 停梭悵然憶遠人 獨宿孤房淚如雨 又曰城烏獨宿夜空啼 按古書曰烏失雌雄則夜啼 詩意蓋以此也
66. 李白哭晁卿詩曰 日本晁卿辭帝都 雲帆一片遶蓬壺 明月不歸沈碧海 白雲愁色滿蒼梧 細味此詩 明月不歸沈碧海云 則疑晁卿溺海不返耳 按晁卿卽朝臣 唐書長安元年 日本遣朝臣貢方物 朝臣好學能屬文 請從諸從諸儒授經 拜司膳員外郞云 王維亦有送晁監還日本律詩及序 蓋職爲卿監 故曰晁卿晁監
65. 李白別東林寺僧詩 笑別廬山遠 何煩過虎溪 遠 廬山僧惠遠也 乃用虎溪三笑事以譬之 今人或有以遠近觀之者 可笑
64. 李白詩木蘭之枻沙棠舟 按古書曰魯班用木蘭造舟 又漢成帝與飛燕戲太液池 以沙棠作舟 小說云沙棠木名 在崑崙 黃花赤實 爲舟不沈 食其實不溺是也
63. 李白詩 縱使俠骨香 不慙世上英 使疑作死字 按張華詩云死聞俠骨香 蓋用此 而王維詩亦曰縱死猶聞俠骨香
62. 李白詩北落明星動光彩 按馬史 北落師門一星 在羽林西 明則軍安 微弱則兵起 金火守有兵 爲虜犯塞云 事文玉屑曰 北落 壁壘星也
61. 李白尋雍尊師隱居詩曰 花暖靑牛臥 松高白鶴眠註 靑牛花葉上靑盡蟲也 有兩角如蝸牛故云 余謂靑牛蓋用老子事 以尊師隱居不出 故靑牛閑臥也 註說誤矣 于鵠贈王尊師詩 靑牛眠樹影 白犬吠猿聲 亦此意
60. 唐詩曰幽徑還生拔心草 按卷施草拔心不死故名 施一作葹 李白詩曰贈君卷施草 心斷竟何言註 離騷云薋菉葹以盈室 詩所謂卷耳是也
59. 王昌齡采蓮曲曰 吳姬越艷楚王妃 爭弄蓮花水濕衣 蓋以采蓮之戲盛於三國 故槪稱之 越艷與吳歈楚艷之艷 其義不同
58. 王昌齡詩云吳姬緩舞留君醉 隨意淸楓白露寒 王世貞以此詩緩字 與隨意照應 是句眼佳甚
57. 王昌齡西宮春怨詩 斜抱雲和深見月 朧朧樹色隱昭陽 唐詩解云班婕妤在長信 其宮在西 故曰西宮 余按漢書 長秋皇后宮名 在西秋之象也 趙飛燕爲皇后失寵 而其第居昭陽宮 此謂西宮指飛燕 非班婕妤也 周禮雲和之琴瑟註 雲和地名 産此良材 飛燕善鼓琴故云 深見月 言宮殿深邃之意 亦怨辭
56. 王昌齡春宮詩曰 昨夜風開露井桃 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 簾外春寒賜錦袍 詳其詩意 則乃宮中夜宴至於月高 而歌舞得寵者 以春寒而賜袍也
55. 王昌齡遊方丈寺詩曰香帔稻畦成 又王維看飯僧詩曰裁衣學水田 楊升庵集云稻畦帔水田衣 皆袈裟名 蓋出此也
54. 王維遊感化寺詩曰 鴈王啣果獻 鹿女踏花行 按佛經 五百鴈爲群侶 鴈王爲獵師捕得云云 西域記 麋鹿感生女子 履皆有蓮花 又天竺沙門智伽 有羣鳥啣果來投云 蓋以寺名感化故用之
53. 王維詩曰尚衣方進翠雲裘 按月令孟冬天子始裘註 周禮季秋獻功裘 至此月始衣之也 觀賈至諸作 皆是春候 則此詩失之矣 翠雲裘 本出宋玉賦 尚衣蓋宮中女官名 李達宮詞曰宮女催呼進尚衣謬誤 可笑
52. 王維老將行曰今日垂楊生左肘 按莊子 支離叔觀於冥伯之丘 俄而柳生其左肘 蓋用此也 但口義云柳瘤也 今曰垂楊 恐未妥 頃世洪志誠乃謂左譬不收 如垂楊之無力也 蓋是臆見 可笑
51. 王維別崔九詩曰 山中有桂花 莫待花如霰 詩意蓋欲其不待花發而早歸也 尹同知暉赴京時九月 見桂花正開 花細如粒雪云 所謂花如霰是矣 或以爲寒山子詩飛花飄似霰 此乃言花之落也 未知孰是 按醫鑑 桂於三西月生花 王維詩曰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此也 又楊升庵集云春華秋英曰桂 秋花者乃巖桂耳 王維問春桂詩曰 年光隨處滿 何事獨無花 丘丹詩曰秋風桂花發此也 然則尹公所見 蓋卽所謂巖桂也
50. 王維漆園詩曰 昔人非傲吏 自闕經世務 偶寄一微官 婆娑數枝樹 按莊周爲漆園吏 詩意蓋謂莊周非傲世之人 本無經世之才 偶從末宦逍遙於漆園中也
49. 王維詩絳幘鷄人報曉籌 按周禮鷄人掌夜呼朝叫 事文玉屑云鷄人告人明時者 取象於鷄也 又王洙云絳幘鷄人朱冠以象鷄 李義山詩無復鷄人報曉籌 乃全襲王作矣
48. 王維詩拔劍已斷天驕臂 歸鞍共飮月支頭 山谷用之曰幄中已斷匈奴臂 軍前更飮月支頭 只換幄中軍前四字 而優劣判矣 山谷詩又曰歸鞍懸月支 則尤不成語矣
47. 王維詩爲客黃金盡 還家白髮新 宋唐子西云桂玉黃金盡 風塵白髮新 高麗鄭圃隱效之曰遊說黃金盡 思歸白髮生 此二詩皆不及王維爲有味 乃優劣之辨也
46. 王維金屑泉詩曰 日飮金屑泉 少當千餘歲 翠鳳翊文螭 羽節朝玉帝 蓋維在輞川 日飮是泉而不能千餘歲 且不能朝玉帝而朝于祿山 受僞官 僅免死以卒 其效果安在哉
45. 王維賜百官櫻桃詩曰 飽食不須愁內熱 太官還有蔗漿寒 按本草云櫻桃食之 令人熱是也
44. 王維老將行 衛靑不敗由天幸 按史記 軍亦有天幸 未甞困絶 乃霍去病事 而今曰衛靑恐誤 又恥令越甲鳴吾君 按說苑 越甲至齊 雍門狄請死之曰 昔王田於囿 左轂鳴 軍左請死之曰吾見其鳴吾君也 今越甲至 其鳴君 豈左轂之下哉 蓋用此也
43. 王維詩曰隱囊紗帽坐彈碁 按稗史 晉以後尚淸談 作麈尾隱囊之制 今不可知 而顔氏家訓云梁朝貴遊子弟坐方褥 憑斑絲隱囊 楊愼曰六朝人作隱囊 柔軟可倚 王世貞曰古字隱作穩 疑此穩囊也
42. 王維詩曰 輕陰閣小雨 深院晝慵開 坐看靑苔色 欲上人衣來 又人家在仙掌 雲氣欲生衣 孟浩然詩微雲淡河漢 疎雨滴梧桐 皆佳作而不載本集可惜 孟詩主於恬淡 而讀王維雲氣生衣之句 令人飄飄有凌雲想
41. 孟浩然詩 不才明主棄 明皇以爲朕未甞用卿也 李白贈浩然詩 乃曰紅顔棄軒冕 浩然本布衣 未甞棄官來隱 則棄字未穩
40. 孟浩然詩 明朝拜家慶 須着老萊衣 按小說 唐人與親別而復歸 謂之拜家慶 韻府云家慶 謂父母俱存 蓋猶今言具慶也
39. 孟浩然詩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昔刻本脫就字 或以爲醉爲賞爲汎爲對 終不得的字 是知就字妙矣 李郢詩 聞說故園香稻熟 片帆歸去就鱸魚 蓋用此也
38. 唐詩曰孝笋能抽帝女枝 孝笋用廋信孝笋生庭之語 而帝女枝 蓋指斑竹耳
37. 龍種有數義 陳子昂詩曰龍種生南嶺 孤翠欝亭亭 此指脩竹而言 杜詩曰高帝子孫盡隆準 龍種自與常人殊 此指王孫而言 又北史吐谷渾靑海中有小山 牝馬生駒 日行千里 號爲龍種 杜詩曰始知神龍別有種此也
36. 陳子昂詩曰 鴟鴞悲東國 麋鹿泣姑蘇 上句言周公居東作鴟鴞之詩而悲也 下句言子胥以麋鹿將遊姑蘇而泣諫也 若看作麋鹿泣則誤矣
35. 劉希夷詩云 池月憐歌扇 山雲學舞衣 儲光義云行吹留歌扇 蓮香入舞衣 李義山云鏤月爲歌扇 裁雲作舞衣 又陰鏗詩云鸎啼歌扇後 花落舞衫前 老杜云江淸歌扇底 野曠舞衣前 此等詩語 蓋皆相襲而互有優劣
34. 郭元振詩 風吹大夫樹 露下將軍藥 按本草 大黃號將軍 今俗亦呼爲將軍草是也 大夫樹 蓋指松耳
33. 唐詩春風一曲杜韋娘 按杜韋娘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