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文章部 (1291)
건빵이랑 놀자
11. 白樂天卒 宣宗以詩吊之曰 綴玉聯珠六十年 誰敎冥路作詩仙 第三聯曰 童子解吟長恨曲 胡兒能唱琵琶篇 按琵琶本作批把 琵音弼 其長恨琵琶二作 膾炙一時可知
10. 唐玄宗早渡蒲關詩曰 鳴鑾下蒲坂 飛旆入秦中 又馬色分朝景 鷄聲逐曉風 此蓋用梁顔之推詩馬色迷關吏 鷄鳴起戍人也 宋璟爲蒲津迎駕詩曰 回鑾下蒲坂 飛旆指秦京 又霞朝看馬色 月曉聽鷄鳴 乃玄宗一時之作 而其相犯如此 且璟詩變着數字 而氣象便自不同
9. 唐太宗遼東山詩曰 連山驚鳥亂 隔峀斷猿吟 斷猿不成群也 與斷鴈同 但遼固無猿而曰猿吟何也 天使董越開城府詩曰 長空孤鳥沒 落日野猿呼 亦失之矣
8. 隋煬帝詩寒鴉千萬點 流水遶孤村 秦少游詞云寒鴉數點 流水遶孤村 蘇邁詩云葉隨流水知何處 牛帶寒鴉過別村 皆出於煬矣 帶或作戴或作載
7. 藝苑巵言曰 梁元帝詩落星依遠戍 斜月半平林 陳後主日月光天德 山河壯帝居 在沈宋集中 當爲絶唱 隋煬帝寒鴉千萬點 流水遶孤村 是中唐佳境 余按唐明皇馬色分朝景 鷄聲逐曉風 翠屛千仞合 丹嶂五丁開等句語亦佳 未知優劣如何
6. 梁簡文帝雨詩云漬花枝覺重 濕鳥羽飛遲 杜詩花重錦官城 又冥冥鳥去遲此也 梁聞人蒨詩云林有驚心鳥 園多奪目花 杜詩恨別鳥驚心此也
5. 梁武帝歌云恨不早嫁東家王 王蓋王昌也崔顥詩十五嫁王昌 盈盈入畫堂 又李義山詩王昌且吊墻住 未必金堂得免嫌 又誰與王昌報消息 盡知三十六鴛鴦是矣 但王昌不知何代人
4. 梁武帝詞 有曰洛陽有女名莫愁 十五嫁作盧家婦 盧家蘭室桂爲梁 中有鬱金蘇合香云云 沈佺期詩盧家少婦鬱金堂 乃出於此 堂字或作香字似是 又按莫愁石城女子 善歌 張子容詩妙曲逢盧女 以其善歌故云 然莫愁似非一人耳
3. 曹操短歌行云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 無枝可依 古人以此爲赤壁見敗之證 然下句卽云山不厭高 水不厭深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頗有餘韻矣 其孫魏明帝步出夏門行 効之云蹙迫日暮 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 何枝可依 只改數字而便覺蕭颯 又下句云卒逢風雨 樹折枝摧 月盈則沖 華不再繁 其衰亡不振 兆於此
2. 古者詔命 皆天子自製 漢武賜淮南王詔 令相如視草是己 文帝與尉佗書 稱朕高皇帝側室之子 非臣子所可道 其爲手製明矣 大明高皇帝遺詔 有曰朕起自寒微云云 亦與文帝之言 同一揆矣
1. 漢高大風歌曰大風起兮雲飛揚 武帝秋風辭則曰秋風起兮白雲飛 大風歌曰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秋風辭則曰懷佳人兮不能忘 其語同而所思不同 又大風之終 有安不忘危之意 而秋風之末曰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有貪生歎老之意 可見高武氣象之如何矣
127. 本朝詩人不脫宋元習者無幾 如李冑, 兪好仁, 申從濩, 申光漢號近唐 而似無深造之功 朴淳, 崔慶昌, 白光勳, 李純仁, 李達皆學唐 其所爲詩有可稱誦者 但止於絶句或五言律 而七言律以上則不能佳 又不能進於盛唐 是其才學淵源本小而然 不知者以爲學唐之咎可笑 今世亦豈無一二用力於斯 而優入始盛唐之域者乎 具眼者能卞之
126. 崔慶昌, 李達 一時能詩者也 其詩最近唐 而但作句多襲唐人文字 或截取全句而用之 令人讀之 有若讀唐人詩者 故驟以爲唐而喜之 然其得於天機 自運造化之功似少 若謂奪胎換骨則恐未也
125. 我東人詩長篇最不近古 近世唯尹潔飯筒投水詞 安璲疲兵篇似矣 於文亦然 近世唯崔岦序記誌銘善矣
124. 國初以來遠接使詩 世所稱道者 容齋, 湖陰 而頃年熊天使化最許徐四佳云 豈以其富贍故耶
123. 前朝人詩 若李奎報之雄贍 鄭知常, 陳澕之婉麗 李仁老, 李齊賢之精緻 李穡之沖粹 鄭夢周之豪邁 李崇仁之醞籍 可謂秀出者 而其中李奎報最大手 李齊賢爲近唐 李穡於詩文俱善 而李奎報之文 亦自豪健
122. 權應仁矗石樓題詠曰 漏雲微月照平坡 宿鷺低飛下岸沙 江閣捲簾人倚柱 頭鳴櫓夜聞多 一時林塘諸公亟稱賞以爲逼唐云 而今觀意格全不類唐 又有詩曰白鳥去邊惟有海 靑山斷處更無村 此則雖犯古句 亦似佳矣
121. 李達從楊蓬萊客安邊 一日覺其有厭意 爲詩曰行子去留意 主人眉睫間 朝來失黃色 夜坐憶靑山 魯國鶢鶋饗 征南薏苡還 秋風蘇季子 又出穆陵關 此作佳 但去下二句則尤勝 今見本稿 黃色作黃氣 夜坐作未久 似不妥
120. 李達洪州人 副正李秀咸畜州妓所生者 其詩爲一時膾炙 浿江詞次韻曰 蓮葉參差蓮子多 蓮花相間女郞歌 歸時約伴橫塘口 辛苦移舟逆上波 橫塘地名 恐於浿江不稱 結句蓋用杜詩村船逆上溪之語 而波字未穩 又田家詞曰 田家少婦無夜食 雨中刈麥林中歸 生薪帶濕烟不起 入門兒子啼牽衣 寒食詞曰 白犬前行黃犬隨 野田草際塚纍纍 老翁祭罷田間道 日暮醉歸扶小兒 逼唐可喜
119. 楊蓬萊送人詩曰 倉頡謾爲離別字 秦皇胡乃不焚之 至今留滯人間世 長見陽關去住時 此乃優人戲語 而朴斯文慶先有詩云人間離別字 倉頡爾爲之 又效顰者也
118. 近世詩人或誤用古語 如杜樊川云別風嘶玉勒 別風乃馬名 而林子順曰別風愁紫塞 歸騎逸靑絲 陳后山云向來一瓣香 敬爲曾南豊 瓣瓜中實也 如羅公遠嗅柑皆缺一瓣是也 而子順曰淸聖廟前香可瓣誤矣
117. 朴參判民獻矗石樓次韻曰 樓前過鶩平看背 水底游蝦細數髯 他押者皆不能及 公有名當世 於詩全學老杜 然觀其私稿中諸作 殊不滿人意 信乎所見不如所聞
116. 崔簡易作天將李提督別章曰 文從陸海潘江出 字帶顔筋柳骨來 此聯似好 但李如松武人也 文筆無可稱者 措語過矣
115. 崔簡易岦以能文差奏請質正官 再赴京師 蓋爲宗系辨誣事也 黃廷彧贈詩曰 萬里之行一可已 五年于此再何堪 官仍質正亦推重 事是疑誣須熟諳 落筆文章妙天下 當開虎豹許朝參 歸來寶典昭星日 看取聲名北斗南 此作人以爲佳 然格律不雅
114. 崔簡易岦於詩酷好后山 常言詩須以用意爲工 我國人詩無意味 所以未善也 其三日浦詩曰 三日淸遊猶不再 十洲佳處始知多 海山亭詩曰 四仙未有留名迹 應負憑虛暫往還 自以爲平生得意句也 然語意似晦 而且未免拘牽 具眼者當知之
113. 李純仁於詩專尚中晩唐 故詞氣頗有淸致 所乏者雄渾耳 有砥平題詠曰縣門春盡閉 官吏日高衙 唯此一句 亦知其非宋矣 金南窓玄成詩吏散閑庭初下鹿 客來空館欲棲烏 亦自蕭散
112. 宗室鶴林正慶胤所畫金剛山軸 李鵝溪山海題其上 盧蘇齋有詩曰 跨鶴風流傾左海 籠鵝文采擅東韓云云 人多膾炙 上句指鶴林 下句指鵝溪 然籠鵝二字 斷章取義 而謂之籠鵝文采 則語句恐未妥
111. 李栗谷以大司諫退歸田里 有詩曰閶闔三章辭聖主 江潮一葦載孤臣 辭氣之間 有和平之意 鄭松江澈以直提學南歸時贈栗谷詩曰 君意似山終不動 我行如水幾時回 蓋其時與栗谷論議不合而云云 卽此而兩人氣象可見
110. 朴思庵釣臺詩曰 還嫌尚父曾多事 一下漁磯便不歸 語頗腐淺 溫庭筠題渭上詩曰 橋上一通名利跡 至今江鳥背人飛 乃知唐人語致高絶 雖非盛唐 未可輕議也
109. 林石川詩曰 有客携妻子 迢迢指海南 黃昏來古渡 碧水染新藍 漠漠柳飛絮 蕭蕭風滿衫 平生驚世句 性癖至今耽 世以爲絶唱 其頸聯固佳矣 但下聯衫字乃咸韻 通押未穩 尾句措語有病 且不相接爲欠
108. 申企齋竹西樓題詠曰 山外孤村少往還 雪晴江路細漫漫 田間烏啄空林樂 樓上人憑短檻看 銀界遠連滄海闊 玉峯高拱暮天寒 前溪一夜層冰閣 閑却漁翁舊釣竿 世以爲絶唱 然上聯用唐詩花間馬嚼金銜去 樓上人垂玉筯看 下聯用杜詩藍水遠從千澗落 玉山高並兩峰寒 又首言江 中言滄海 末言前溪 此等處似不全好
107. 鄭士龍詩云寒草茫茫塞日沈 離歌均惱去留心 向來制淚吾差熟 今日當筵自不禁 蓋用義山詩三年已制思鄕淚 更入東風恐不禁之意 此詩非不佳 而乍看便知非唐矣 古人謂唐有別調者信哉
106. 鄭湖陰七言律 世多稱誦 如錢塘晩望詩 尤所膾炙 而依舊靈胥怒尚洶 蘇堤鸎擲柳陰濃 洶字擲字 皆似未妥 且夜坐一聯曰 山木俱鳴風乍起 江聲忽厲月孤懸 號爲絶唱 而下句江聲忽厲 與月孤懸 似不相屬
105. 鄭湖陰四達亭題詠曰 朱明麗景爍庭心 簾額波光亂躍金 午枕慵來開睡睫 黃鸝飛下綠槐陰 按春日謂之麗景 而今曰朱明麗景則恐未妥 且末句全用宋人黃鸝飛下石榴陰之句 豈景與意會 不嫌相犯而然耶
103. 許琮別董越天使詩曰 靑烟漠漠草離離 正是江頭送別時 默默相看無限意 此生何處更追隨 天使見之垂涕云 蓋詩格不甚高而語意懇到故也 權擘別陳天使詩曰 不知後會期何日 秪是相思隔此生 柳根別熊天使詩曰 江西海外前緣在 天上人間後會難 未知孰勝
102. 洪春卿扶餘懷古詩曰 國破山河異昔時 獨留江月幾盈虧 落花岩畔花猶在 風雨當年不盡吹 語意雖好 而不盡二字恐誤 以古詩不盡長江袞袞來 野火燒不盡等語細究之則可知
101. 浮碧樓, 練光亭, 百祥樓, 統軍亭 皆關西名勝 彼此優劣 人各異見 未有定論 其題詠之最佳者 李穡浮碧樓詩曰 城空月一片 石老雲千秋 金黃元登練光亭舊基詩曰 危城一面溶溶水 大野東頭點點山 高麗忠肅王百祥樓詩曰 草遠長堤靑一面 雲低列峀碧千頭 柳成龍統軍亭詩曰 日落靑齊界 雲橫靺鞨山 未知孰勝
100. 驪州淸心樓題詠甚多 唯牧隱捍水功高馬岩石 浮天勢大龍門山 號爲絶唱 近世李洪男詩乍白忽靑拖練水 似顰還展畫眉山 亦工矣 但非獨淸心樓 他題詠皆可用之 所以不佳也
99. 昔有處士失其名 題詩所居曰 蕉鳴箔外知山雨 帆出峯頭見海風 人有訪其居者 不見風帆 以爲非實語 俄見片帆轉出峯頭 乃知其妙 以此言之 詩者不可容易論也
98. 李益齋詩紙被生寒佛燈暗 沙彌一夜不鳴鍾 應嗔宿客開門早 要看庵前雪壓松 此詩蓋用李商隱詩爐烟銷盡寒燈暗 童子開門雪滿松 而語尤佳絶 謂之靑出於藍可也
97. 李奎報初登第 遊通濟院一聯曰 蹇驢影裡碧山暮 斷鴈聲中紅樹秋 此詩流入於宋 大爲中國人所賞云 余謂此聯別非警句而如此何也
96. 李奎報詩曰 古石浪舂平作礪 破船苔沒臥成橋 鄭士龍詩曰 波舂醜石蠔粘殼 日射空梁鷺刷翎 世人皆誦詩爲佳妙 而不知其語之初出於李也
95. 高麗崔斯立詩曰 天壽門前柳絮飛 一壺來待故人歸 眼穿落日長程畔 多少行人近却非 或以近却非三字爲未妥 余謂此乃韓詩草色遙看近却無之意 亦佳 但人字疊用
94. 唐皐天使路上馬蹶傾墜 副使史道作詩曰 學士風流山作戲 壯元聲價馬難支 山作戲 蓋用佛語 而唐爲壯元故下句云 然甚佳
93. 許天使國詩 朱天使之蕃謂非出於海岳之手 乃頭目相公代製云 未知是否 李五峰甞言皇華詩 許國爲第一 祁順第二 張寧第三 余意張作不落第二 必有能辨之者
91. 李攀龍詠新河一聯曰 春流無恙桃花水 秋色依然瓠子宮 王世貞極稱之以爲不可及 而世貞亦有詩曰 連山盡壓支祈鎖 逼漢疑穿織女機 堯山堂紀以爲此聯在滄溟之上 余謂王詩氣力固健 然句法未免矜持 恐不如李之全完也
90. 藝苑巵言曰 嚴滄浪詩 只得晴江木落時疑雨 暗浦風生欲上潮一聯 然晴暗二字太巧穉 不如作空江別浦差穩云 其說是 但別浦作晩浦則如何
89. 楊愼曰 朱文公感遇詩 比陳子昂感興詩 如靑裙白髮之節婦 與靚粧服之宮娥 爭姸取憐 不可同日語也 王世貞以此言爲然
88. 按曹操疑冢在漳河上 凡七十二冢 范石湖詩曰 一棺何用冢如林 誰復如公負此心 羅大經以此爲絶句之妙 余恐此言太過 宋兪應符詩曰 盡拔疑冢七十二 必有一處藏君屍 尤足以破姦鬼之膽
87. 簡齋詩萬里來游還望遠 三年多難更憑危 余常喜之 杜詩云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乃知簡齋此句專出於杜 而杜尤佳矣
86. 簡齋墨梅詩 人以皐字韻爲勝 朱子曰 不如相逢京洛渾依舊 唯恨緇塵染素衣 或者又以病見昏花已數年 只應梅蘂故依然 誰敎也作陳玄面 眼亂初逢未敢憐 爲尤佳 然以余觀之 此詩皆有意味可詠 而風調韻致 大不及唐矣
85. 宋人詩曰 杜曲花芳濃似酒 霸陵春色老於人 時以爲警句 然較諸唐耿湋詩和風醉裏承恩客 芳草歸時失意人 大有逕庭
84. 陳后山喜用杜詩 杜云昨夜月同行 陳則曰殷勤有月與同歸 杜云暗飛螢自照 陳則曰飛螢元失照 杜云文章千古事 陳則曰文章平日事 杜云乾坤一腐儒 陳則曰乾坤着腐儒 杜云寒花只暫香 陳則曰寒花只自香 工拙可卞
83. 朱子語類曰 近時人學山谷 又不學山谷好底 只學山谷不好處 又曰魯直說杜子美夔州詩好 此不可曉 夔州却說得重疊煩絮 今人只見魯直說好 便都說好 矮人看場耳 余謂此言政是俗學之弊也
82. 黃山谷曰 喜穿鑿者 棄其大旨 取其意興於所遇景物 以爲皆有所托 如世間商度隱語者 則詩掃地矣 余謂此言甚善 後人論詩 惟務穿鑿 失其本旨者多矣 如此之人 不可與言詩者也
81. 小說言二月辰日宜種瓜 又月令糞田疇 黃山谷詩曰 夏栽醉竹餘千箇 春糞辰瓜滿百區此也 又曰糞壤能開黃玉花 詩用糞字 再見於山谷 恐不免太俗耳
80. 山谷詩樂羊終愧巴西 按秦西巴人姓名 倒作巴西則未穩 東坡詩記取儂家舊姓西 按東施西施乃施姓 謂姓西則謬矣
79. 東坡詩曰 公獨未知其趣耳 臣今時復一中之 古今以爲奇對 然此爲四六偶對則好矣 用之於詩則句法似俗而天機亦淺 唐人則必不如是作句矣
78. 王弇州曰 詩格變自蘇黃固也 黃意不滿 蘇直欲凌其上 然不如蘇也何者 愈巧愈拙 愈新愈陳 余謂此可定其優劣矣 聞弇州晩年 最喜蘇詩與樂天云
77. 嚴滄浪曰 詩自東坡自出己意爲之 略不肯効些子氣味 爲唐詩之一大變 而詩至此亦大厄矣 余謂滄浪乃晩宋人 而所見若此何也
76. 蘇東坡詩集中 四時詞最好 可見其才豪矣
75. 東坡與陳履常, 趙景貺訪人有詩云夢回聞剝啄 誰乎陳趙予 時人以爲句法甚新 余則以爲句法甚俗
74. 后山曰 蘇詩是學劉禹錫 故多怨刺 晩學李白 其得意則似之 然失之粗 以其得之易也 后山乃其門下人而評論如此 可謂不阿所好矣 又鞏豐 東坡門人也 亦言東坡平生詩學劉夢得 其言信矣
73. 冷齋夜話 山谷甞稱荊公與客夜坐詩 東坡山寺贈僧詩二絶云 余謂各據槁梧同不寐 偶然聞雨落階除 荊公詩也 白灰旋撥通紅火 臥聽蕭蕭雪打窓 東坡詩也 細味之則荊公無意 東坡有意 此可見優劣矣
72. 前輩評王荊公詩曰 祖淵明而宗靈運 體子美而用太白 其曰樵松煮澗水 旣食取琴彈 淸淡也 月映林塘 淡風涵笑 語凉華妙也 地留孤嶼小 天入五湖深 高雅也 勢合便疑包地盡 功成終欲放春回 豪逸而從容也 法度森嚴 無一點可校云 余謂王詩在宋 最精巧有意味 如已無船舫猶聞笛 遠有樓臺只見燈 山月入松金破碎 江風吹水雪崩騰 語非不工 然氣格猶在晩唐下 比之陶謝李杜則誠過矣
71. 荊公題石牛洞云水泠泠以北出 山靡靡以旁圍 欲窮源而不得 竟悵望而空歸 山谷云司命無心播物 祖師有記傳衣 白雲橫而不度 孤鳥倦而猶飛 世皆稱佳 然以余觀之 荊公似矣 山谷不似
70. 林逋詩草泥行郭索 雲木叫鉤輈 歐陽公以爲語新而屬對精切 按郭索蟹行貌出太玄 鉤輈鷓鴣聲 余謂對則精切 而句法猥俗 唐人則恐不如是
69. 韓魏公喜雪詩曰 危石蓋深鹽虎陷 老枝擎重玉龍寒 人謂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 然其喜雨詩曰 須臾慰滿三農望 收斂神功寂若無 余謂此詩尤勝矣
68. 歐陽公謂夜半鍾聲到客船之句云夜半非鍾鳴時 按墨客揮犀云余至姑蘇 夜半聞鍾聲 問寺僧 皆曰固有分夜鍾 何足怪哉 詩信不謬也 王直方云南史丘仲孚讀書 常以中宵鍾聲爲限 則夜半鍾 吳中故事也 以此觀之 評詩豈容易哉
67. 楊大年不喜杜詩謂爲村夫子 此語雖非通論 亦必有所見耳 然大年不喜老杜而獨喜義山何也
66. 堯山堂外紀曰 吳融甞以百篇示李洞 洞曰 百篇中有一聯絶唱 乃暖漾魚遺子 晴游鹿引麛 融不怨所鄙而喜所許云 今見此句 別非佳絶 詩可謂難矣
65. 張戒云李義山, 杜牧之 大抵工律詩而不工古詩 七言猶工 五言微劣 楊愼曰 唐詩人中李義山, 杜牧之學杜甫 余見世之學詩者 多主樊川, 義山 蓋以七言律 且以學杜故也
64. 李義山長篇 最險僻難曉 世常恨其無註脚 大抵筆端窘澁 且多用事 而變換文字爲之故如此 自是疵病 不足法也 唯平淮西碑詩一篇 平易老健 似不出一手段
63. 昌黎之雄肆 杜牧之麤豪 長吉之詭 盧同之怪 孟郊之苦 賈島之瘦 商隱之僻 居易之俚 庭筠之纖麗 各盡其態 然唐之詩體 至是大變矣
62. 李山甫詠漢史云王莽弄來曾半破 曹公將去便平沉 故人以爲是破船詩 羅隱雲中鷄犬劉安過 月裏笙歌煬帝歸 是見鬼詩 劉長卿細雨濕衣看不見 閑花落地聽無聲 是無眼詩 余謂此詩看不見爲無眼 聽無聲乃無耳也
60. 唐詩曰古樹半邊春 又曰老樹半空腹 陳去非乃曰老樹半身濕 細味之 自有先後工拙 而後人獨以簡齋此句爲絶唱 蓋不知出於蹈襲爾
59. 羅隱牧丹詩云若敎解語應傾國 任是無情也動人 曹唐以爲詠女子障耳 王建牧丹詩云國色朝酣酒 天香夜染衣 余謂此乃詠美人也
58. 唐陶雍鷺鶿詩曰 立當靑草人先見 行傍白蓮魚未知 平唐白馬詩曰 雪中放去空尋跡 月下牽來只見鞍 明袁凱白鷰詩曰 月明漢水初無影 雪滿梁園尚未歸 湯志中詩曰 梨花院落只聞語 柳絮池塘不見飛 此等詩語雖同而工拙不掩 且袁凱詩作白鴈則似勝
57. 張祐金山寺詩曰 樹影中流見 鍾聲兩岸聞 人謂絶唱 唐末有孫魴者繼之曰 天多剩得月 地少不生塵 誰言張處士 詩後更無人 蓋自以爲壓倒張作矣 其詩亦非不佳 然頗費力 不如張之近自然耳
56. 唐人早行詩 如劉滄殘影郡樓月 一聲關樹鷄 語非不佳 而較諸溫庭筠鷄聲茅店月 則意味殆若天壤
55. 趙嘏七言律中 唯長笛一聲人倚樓一句 爲古今膾炙 而他作則無可觀 王弇州言晩唐詩如山雨欲來風滿樓 長笛一聲人倚樓皆佳 然讀之 便知非長慶以前語 亦信矣
54. 溫庭筠詩曰 香燈伴殘夢 楚國在天涯 月落子規歇 滿庭山杏花 此詩不言夢覺 而平淡自然情境 宛在目前 甚可喜也
53. 李商隱詩海外徒聞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鳴宵柝 無復鷄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云云 此詩世所稱誦 而觀其句語 不甚承接 徒聞與空聞 此生與此日 亦字疊未穩
52. 李商隱華淸宮詩 華淸恩幸古無倫 猶恐蛾眉不勝人 未免被他褒女笑 祗敎天子蹔蒙塵 審此詩意 則必如幽王之禍然後爲快也 雖詩格尚新 而辭旨未穩 非唐世臣子所忍道者 杜詩云朝廷雖無幽王禍 得不哀痛塵再蒙 乃仁人君子之言也
51. 古人謂退之以文爲詩 子瞻以詩爲詞 雖極天下之工 要非本色 余謂二子尚然 况其下者乎
50. 古今爲望夫石詩多矣 而前輩獨以顧况山頭日月風和雨 行人歸來石應語爲第一 按小說云望夫石每過其下 不風卽雨 詩意用此
48. 李商隱詩曰 夜半宴歸宮漏永 薛王沉醉壽王醒 鶴林玉露以爲其詞微而顯 得風人之體 余謂壽王心事未必然矣 而强探隱微 筆之於詩如此 非君子忠厚之意也 風人之體 豈若是乎
47. 韓昌黎元和聖得詩曰 婉婉弱子 赤立傴僂 牽頭曳足 先斷腰膂 次及其徒 體骸撑柱 揮刀紛紜 爭剸膾脯 其摸寫如此極盡 蓋以示一時反側之徒 而但誅及赤子 非所以爲訓 亦非所以形容聖德之意 未知如何
46. 唐劉駕早行詩云馬上續殘夢 馬嘶時復驚 東坡效之曰 馬上兀殘夢 不知朝日昇 溫庭筠詩云鷄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 歐陽公甚愛之 有詩曰鳥聲茅店雨 柳色野橋春 細味之 工拙自見 其兀殘夢之兀字 後人有譏之者是矣
45. 韓昌黎大行王后挽詩云鳳飛終不返 劍化會相從 王安石以爲此非臣子所言 近於黷也 余謂此言果是 以昌黎而有此病何耶
44. 劉夢得金陵懷古云潮打空城寂寞回 白樂天甚愛此句曰 後之詞人 不復措手矣 余謂此句非甚警絶 而其推許至此何耶
43. 張藉節婦吟曰 還君明珠雙淚垂 恨不相逢未嫁時 王弇州以此爲能怨 余謂詩語近蕩 崔女詩曰 獨恨妾身生苦晩 不見檀郞年少時 此則幾矣
42. 王弇州曰 許渾, 鄭谷 厭厭有就泉下意 渾差有思句故勝之 余謂弇州取氣格 故評論如此 世之人有捨盛唐以上而追慕許鄭以下 竭力馳騁 爲不可幾及者 其可憐已
41. 杜牧之謂 白居易詩纖艷不逞 非莊人雅士所爲 流傳人間 子父女母交口敎授 淫言媟語 入人肌骨不可去 余謂少杜此言 蓋有所見 而其自爲詩 亦多艷體媟語何也
39. 王世貞曰 韋左司平淡和雅 爲元和之冠 至於擬古 不敢與文通同日 宋人乃配陶謝 豈知詩者 柳州刻削雖工 去古稍遠 近體卑凡 尤不足道 余謂弇州此言 實有所見矣 韋是中唐作者 而指爲元和之冠者 白居易, 元微之諸詩 號爲元和體故云
38. 或言 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 宛轉蛾眉馬前死 是則明皇迫於軍情 不得已而誅楊妃也 措語太露 不若北征詩憶昨狼狽初 事與古先別 不聞夏商衰 中自誅褒妲 余謂此說然矣 但謂之長恨歌則記事 不得不如此 唯劉禹錫云官軍誅佞幸 天子捨妖姬 群吏伏門屛 貴人牽帝衣 低回轉美目 風日自無輝 尤似太露 不及白詩猶爲渾全也 且杜詩旣曰褒妲 則夏商改作商周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