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Ssuma Ch'ien (1844)
건빵이랑 놀자
2. 朱家曰: “臣各爲其主用, 季布爲項籍用, 職耳. 項氏臣可盡誅邪? 今上始得天下, 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 何示天下之不廣也! 且以季布之賢而漢求之急如此, 此不北走胡卽南走越耳. 夫忌壯士以資敵國, 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王之墓也. 君何不從容爲上言邪?” 汝陰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俠, 意季布匿其所, 迺許曰: “諾.” 待閒, 果言如朱家指. 上迺赦季布. 當是時, 諸公皆多季布能摧剛爲柔, 朱家亦以此名聞當世. 季布召見, 謝, 上拜爲郎中. 孝惠時, 爲中郎將. 單於嘗爲書嫚呂後, 不遜, 呂後大怒, 召諸將議之. 上將軍樊噲曰: “臣願得十萬衆, 橫行匈奴中.” 諸將皆阿呂後意, 曰: “然”.
1. 季布 季布者, 楚人也. 爲氣任俠, 有名於楚. 項籍使將兵, 數窘漢王. 及項羽滅, 高祖購求布千金, 敢有舍匿, 罪及三族. 季布匿濮陽周氏. 周氏曰: “漢購將軍急, 跡且至臣家, 將軍能聽臣, 臣敢獻計: 卽不能, 願先自剄.” 季布許之. 迺髡鉗季布, 衣褐衣, 置廣柳車中, 竝與其家僮數十人, 之魯朱家所賣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 迺買而置之田. 誡其子曰: “田事聽此奴, 必與同食.” 朱家迺乘軺車之洛陽, 見汝陰侯滕公. 滕公留朱家飮數日. 因謂滕公曰: “季布何大罪, 而上求之急也?” 滕公曰: “布數爲項羽窘上, 上怨之, 故必欲得之.” 朱家曰: “君視季布何如人也?” 曰: “賢者也.”
100. 계포난포열전(季布欒布列傳) 1. 季布 季布者, 楚人也. 爲氣任俠, 有名於楚. 項籍使將兵, 數窘漢王. 及項羽滅, 高祖購求布千金, 敢有舍匿, 罪及三族. 季布匿濮陽周氏. 周氏曰: “漢購將軍急, 跡且至臣家, 將軍能聽臣, 臣敢獻計: 卽不能, 願先自剄.” 季布許之. 迺髡鉗季布, 衣褐衣, 置廣柳車中, 竝與其家僮數十人, 之魯朱家所賣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 迺買而置之田. 誡其子曰: “田事聽此奴, 必與同食.” 朱家迺乘軺車之洛陽, 見汝陰侯滕公. 滕公留朱家飮數日. 因謂滕公曰: “季布何大罪, 而上求之急也?” 滕公曰: “布數爲項羽窘上, 上怨之, 故必欲得之.” 朱家曰: “君視季布何如人也?” 曰: “賢者也.” 2. 朱家曰: “臣各爲其主用, 季布爲項籍用, 職耳. 項氏臣可盡誅邪? 今上始得天下, 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 何示天下之不廣也!..
9. 漢五年, 已竝天下, 諸侯共尊漢王爲皇帝於定陶, 叔孫通就其儀號. 高帝悉去秦苛儀法, 爲簡易. 群臣飮酒爭功, 酔或妄呼, 拔劍擊柱, 高帝患之. 叔孫通知上益厭之也, 說上曰: “夫儒者難與進取, 可與守成. 臣願徴魯諸生, 與臣弟子共起朝儀.” 高帝曰: “得無難乎?” 叔孫通曰: “五帝異樂, 三王不同禮. 禮者, 因時世人情爲之節文者也. 故夏ㆍ殷ㆍ周之禮所因損益可知者, 謂不相複也. 臣願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 上曰: “可試爲之, 令易知, 度吾所能行爲之.”
8. 通曰: “公不知也, 我幾不脫於虎口!” 迺亡去, 之薛, 薛已降楚矣. 及項梁之薛, 叔孫通從之. 敗於定陶, 從懷王. 懷王爲義帝, 徙長沙, 叔孫通留事項王. 漢二年, 漢王從五諸侯入彭城, 叔孫通降漢王. 漢王敗而西, 因竟從漢. 叔孫通儒服, 漢王憎之: 迺變其服, 服短衣, 楚製, 漢王喜. 叔孫通之降漢, 從儒生弟子百餘人, 然通無所言進, 專言諸故群盜壯士進之. 弟子皆竊罵曰: “事先生數歲, 幸得從降漢, 今不能進臣等, 專言大猾, 何也?” 叔孫通聞之, 迺謂曰: “漢王方蒙矢石爭天下, 諸生寧能鬪乎? 故先言斬將搴旗之士. 諸生且待我, 我不忘矣.” 漢王拜叔孫通爲博士, 號稷嗣君.
7. 叔孫通 叔孫通者, 薛人也. 秦時以文學徴, 待詔博士. 數歲, 陳勝起山東, 使者以聞, 二世召博士諸儒生問曰: “楚戍卒攻蘄入陳, 於公如何?” 博士諸生三十餘人前曰: “人臣無將, 將卽反, 罪死無赦. 願陛下急發兵擊之.” 二世怒, 作色. 叔孫通前曰: “諸生言皆非也. 夫天下合爲一家, 毁郡縣城, 鑠其兵, 示天下不複用. 且明主在其上, 法令具於下, 使人人奉職, 四方輻輳, 安敢有反者! 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 何足置之齒牙閒. 郡守尉今捕論, 何足憂.” 二世喜曰: “善.” 盡問諸生, 諸生或言反, 或言盜. 於是二世令禦史案諸生言反者下吏, 非所宜言. 諸言盜者皆罷之. 迺賜叔孫通帛二十匹, 衣一襲, 拜爲博士. 叔孫通已出宮, 反舍, 諸生曰: “先生何言之諛也?”
6. 豈嘗聞外孫敢與大父抗禮者哉? 兵可無戰以漸臣也. 若陛下不能遣長公主, 而令宗室及後宮詐稱公主, 彼亦知, 不肯貴近, 無益也.” 高帝曰: “善.” 欲遣長公主. 呂後日夜泣, 曰: “妾唯太子ㆍ一女, 奈何棄之匈奴!” 上竟不能遣長公主, 而取家人子名爲長公主, 妻單於. 使劉敬往結和親約. 劉敬從匈奴來, 因言“匈奴河南白羊ㆍ樓煩王, 去長安近者七百里, 輕騎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 秦中新破, 少民, 地肥饒, 可益實. 夫諸侯初起時, 非齊諸田, 楚昭ㆍ屈ㆍ景莫能興. 今陛下雖都關中, 實少人. 北近胡冦, 東有六國之族, 宗彊, 一日有變, 陛下亦未得高枕而臥也. 臣願陛下徙齊諸田, 楚昭ㆍ屈ㆍ景, 燕ㆍ趙ㆍ韓ㆍ魏後, 及豪桀名家居關中. 無事, 可以備胡: 諸侯有變, 亦足率以東伐. 此彊本弱末之術也”. 上曰: “善.” 迺使劉敬徙所言關中十餘萬口.
5. 高帝罷平城歸, 韓王信亡入胡. 當是時, 冒頓爲單於, 兵彊, 控弦三十萬, 數苦北邊. 上患之, 問劉敬. 劉敬曰: “天下初定, 士卒罷於兵, 未可以武服也. 冒頓殺父代立, 妻群母, 以力爲威, 未可以仁義說也. 獨可以計久遠子孫爲臣耳, 然恐陛下不能爲.” 上曰: “誠可, 何爲不能! 顧爲奈何?” 劉敬對曰: “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之, 厚奉遺之, 彼知漢適女送厚, 蠻夷必慕以爲閼氏, 生子必爲太子. 代單於. 何者? 貪漢重幣. 陛下以歲時漢所餘彼所鮮數問遺, 因使辯士風諭以禮節. 冒頓在, 固爲子婿: 死, 則外孫爲單於.
4. 漢七年, 韓王信反, 高帝自往擊之. 至晉陽, 聞信與匈奴欲共擊漢, 上大怒, 使人使匈奴. 匈奴匿其壯士肥牛馬, 但見老弱及羸畜. 使者十輩來, 皆言匈奴可擊. 上使劉敬複往使匈奴, 還報曰: “兩國相擊, 此宜誇矜見所長. 今臣往, 徒見羸瘠老弱, 此必欲見短, 伏奇兵以爭利. 愚以爲匈奴不可擊也.” 是時漢兵已踰句注, 二十餘萬兵已業行. 上怒, 罵劉敬曰: “齊虜! 以口舌得官, 今迺妄言沮吾軍.” 械繋敬廣武. 遂往, 至平城, 匈奴果出奇兵圍高帝白登, 七日然後得解. 高帝至廣武, 赦敬, 曰: “吾不用公言, 以困平城. 吾皆已斬前使十輩言可擊者矣.” 迺封敬二千戸, 爲關內侯, 號爲建信侯.
3. 且夫秦地被山帶河, 四塞以爲固, 卒然有急, 百萬之衆可具也. 因秦之故, 資甚美膏腴之地, 此所謂天府者也. 陛下入關而都之, 山東雖亂, 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夫與人鬪, 不搤其亢, 拊其背, 未能全其勝也. 今陛下入關而都, 案秦之故地, 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高帝問群臣, 群臣皆山東人, 爭言周王數百年, 秦二世卽亡, 不如都周. 上疑未能決. 及留侯明言入關便, 卽日車駕西都關中. 於是上曰: “本言都秦地者婁敬, “婁” 者乃“劉” 也.” 賜姓劉氏, 拜爲郎中, 號爲奉春君.
2. 成王卽位, 周公之屬傅相焉, 迺營成周洛邑, 以此爲天下之中也, 諸侯四方納貢職, 道里均矣, 有德則易以王, 無德則易以亡. 凡居此者, 欲令周務以德致人, 不欲依阻險, 令後世 驕奢以虐民也. 及周之盛時, 天下和洽, 四夷鄕風, 慕義懷德, 附離而竝事天子, 不屯一卒, 不戰一士, 八夷大國之民莫不賓服, 效其貢職. 及周之衰也, 分而爲兩, 天下莫朝, 周不能制也. 非其德薄也, 而形勢弱也. 今陛下起豊沛, 收卒三千人, 以之徑往而卷蜀漢, 定三秦, 與項羽戰滎陽, 爭成皐之口, 大戰七十, 小戰四十, 使天下之民肝脳塗地, 父子暴骨中野, 不可勝數, 哭泣之聲未絶, 傷痍者未起, 而欲比隆於成康之時, 臣竊以爲不侔也.
1. 劉敬 劉敬者, 齊人也. 漢五年, 戍隴西, 過洛陽, 高帝在焉. 婁敬脫輓輅, 衣其羊裘, 見齊人虞將軍曰: “臣願見上言便事.” 虞將軍欲與之鮮衣, 婁敬曰: “臣衣帛, 衣帛見: 衣褐, 衣褐見: 終不敢易衣.” 於是虞將軍入言上. 上召入見, 賜食. 已而問婁敬, 婁敬說曰: “陛下都洛陽, 豈欲與周室比隆哉?” 上曰: “然.” 婁敬曰: “陛下取天下與周室異. 周之先自后稷, 堯封之邰, 積德累善十有餘世. 公劉避桀居豳. 太王以狄伐故, 去豳, 杖馬箠居岐, 國人爭隨之. 及文王爲西伯, 斷虞芮之訟, 始受命, 呂望ㆍ伯夷自海浜來歸之. 武王伐紂, 不期而會孟津之上八百諸侯, 皆曰紂可伐矣, 遂滅殷.
99. 유경숙손통열전(劉敬叔孫通列傳) 1. 劉敬 劉敬者, 齊人也. 漢五年, 戍隴西, 過洛陽, 高帝在焉. 婁敬脫輓輅, 衣其羊裘, 見齊人虞將軍曰: “臣願見上言便事.” 虞將軍欲與之鮮衣, 婁敬曰: “臣衣帛, 衣帛見: 衣褐, 衣褐見: 終不敢易衣.” 於是虞將軍入言上. 上召入見, 賜食. 已而問婁敬, 婁敬說曰: “陛下都洛陽, 豈欲與周室比隆哉?” 上曰: “然.” 婁敬曰: “陛下取天下與周室異. 周之先自后稷, 堯封之邰, 積德累善十有餘世. 公劉避桀居豳. 太王以狄伐故, 去豳, 杖馬箠居岐, 國人爭隨之. 及文王爲西伯, 斷虞芮之訟, 始受命, 呂望ㆍ伯夷自海浜來歸之. 武王伐紂, 不期而會孟津之上八百諸侯, 皆曰紂可伐矣, 遂滅殷. 2. 成王卽位, 周公之屬傅相焉, 迺營成周洛邑, 以此爲天下之中也, 諸侯四方納貢職, 道里均矣, 有德則易以王, 無德則..
4. 別之河內, 擊趙將賁郝軍朝歌, 破之, 所將卒得騎將二人, 車馬二百五十匹. 從攻安陽以東, 至棘蒲, 下七縣. 別攻破趙軍, 得其將司馬二人, 候四人, 降吏卒二千四百人. 從攻下邯鄲. 別下平陽, 身斬守相, 所將卒斬兵守ㆍ郡守各一人, 降鄴. 從攻朝歌ㆍ邯鄲, 及別擊破趙軍, 降邯鄲郡六縣. 還軍敖倉, 破項籍軍成皐南, 擊絶楚饟道, 起滎陽至襄邑. 破項冠軍魯下. 略地東至繒ㆍ郯ㆍ下邳, 南至蘄ㆍ竹邑. 擊項悍濟陽下. 還擊項籍陳下, 破之. 別定江陵, 降江陵柱國ㆍ大司馬以下八人, 身得江陵王, 生致之雒陽, 因定南郡. 從至陳, 取楚王信, 剖符世世勿絶, 定食四千六百戸, 號信武侯.
3. 靳歙 信武侯靳歙, 以中涓從, 起宛朐. 攻濟陽. 破李由軍. 擊秦軍亳南ㆍ開封東北, 斬騎千人將一人, 首五十七級, 捕虜七十三人, 賜爵封號臨平君. 又戰藍田北, 斬車司馬二人, 騎長一人, 首二十八級, 捕虜五十七人. 至霸上. 沛公立爲漢王, 賜歙爵建武侯, 遷爲騎都尉. 從定三秦. 別西擊章平軍於隴西, 破之, 定隴西六縣, 所將卒斬車司馬ㆍ候各四人, 騎長十二人. 從東擊楚, 至彭城. 漢軍敗還, 保雍丘, 去擊反者王武等. 略梁地, 別將擊邢說軍菑南, 破之, 身得說都尉二人, 司馬ㆍ候十二人, 降吏卒四千一百八十人. 破楚軍滎陽東. 三年, 賜食邑四千二百戸.
2. 屬淮陰, 擊破齊歷下軍, 擊田解. 屬相國參, 殘博, 益食邑. 因定齊地, 剖符世世勿絶, 封爲陽陵侯, 二千六百戸, 除前所食. 爲齊右丞相, 備齊. 五歲爲齊相國. 四月, 擊陳豨, 屬太尉勃, 以相國代丞相噲擊豨. 一月, 徙爲代相國, 將屯. 二歲, 爲代丞相, 將屯. 孝惠五年卒, 謚爲景侯. 子頃侯精立, 二十四年卒. 子共侯則立, 十二年卒. 子侯偃立, 三十一年, 坐與淮南王謀反, 死, 國除.
1. 傅寬 陽陵侯傅寛, 以魏五大夫騎將從, 爲舍人, 起橫陽. 從攻安陽ㆍ杠里, 擊趙賁軍於開封, 及擊楊熊曲遇ㆍ陽武, 斬首十二級, 賜爵卿. 從至霸上. 沛公立爲漢王, 漢王賜寛封號共德君. 從入漢中, 遷爲右騎將. 從定三秦, 賜食邑雕陰. 從擊項籍, 待懷, 賜爵通德侯. 從擊項冠ㆍ周蘭ㆍ龍且, 所將卒斬騎將一人敖下, 益食邑.
98. 부근괴성열전(傅靳蒯成列傳) 1. 傅寬 陽陵侯傅寛, 以魏五大夫騎將從, 爲舍人, 起橫陽. 從攻安陽ㆍ杠里, 擊趙賁軍於開封, 及擊楊熊曲遇ㆍ陽武, 斬首十二級, 賜爵卿. 從至霸上. 沛公立爲漢王, 漢王賜寛封號共德君. 從入漢中, 遷爲右騎將. 從定三秦, 賜食邑雕陰. 從擊項籍, 待懷, 賜爵通德侯. 從擊項冠ㆍ周蘭ㆍ龍且, 所將卒斬騎將一人敖下, 益食邑. 2. 屬淮陰, 擊破齊歷下軍, 擊田解. 屬相國參, 殘博, 益食邑. 因定齊地, 剖符世世勿絶, 封爲陽陵侯, 二千六百戸, 除前所食. 爲齊右丞相, 備齊. 五歲爲齊相國. 四月, 擊陳豨, 屬太尉勃, 以相國代丞相噲擊豨. 一月, 徙爲代相國, 將屯. 二歲, 爲代丞相, 將屯. 孝惠五年卒, 謚爲景侯. 子頃侯精立, 二十四年卒. 子共侯則立, 十二年卒. 子侯偃立, 三十一年, 坐與淮南王謀反, 死, ..
13. 辟陽侯幸呂太後, 人或毁辟陽侯於孝惠帝, 孝惠帝大怒, 下吏, 欲誅之. 呂太後慚, 不可以言. 大臣多害辟陽侯行, 欲遂誅之. 辟陽侯急, 因使人欲見平原君. 平原君辭曰: “獄急, 不敢見君.” 迺求見孝惠幸臣閎籍孺, 說之曰: “君所以得幸帝, 天下莫不聞. 今辟陽侯幸太後而下吏, 道路皆言君讒, 欲殺之. 今日辟陽侯誅, 旦日太後含怒, 亦誅君. 何不肉袒爲辟陽侯言於帝? 帝聽君出辟陽侯, 太後大驩. 兩主共幸君, 君貴富益倍矣.” 於是閎籍孺大恐, 從其計, 言帝, 果出辟陽侯. 辟陽侯之囚, 欲見平原君, 平原君不見辟陽侯, 辟陽侯以爲倍己, 大怒. 及其成功出之, 迺大驚.
12. 平原君ㆍ辟陽侯ㆍ審食其 平原君朱建者, 楚人也. 故嘗爲淮南王黥布相, 有罪去, 後複事黥布. 布欲反時, 問平原君, 平原君非之, 布不聽而聽梁父侯, 遂反. 漢已誅布, 聞平原君諫不與謀, 得不誅. 語在黥布語中. 平原君爲人辯有口, 刻廉剛直, 家於長安. 行不苟合, 義不取容. 辟陽侯行不正, 得幸呂太後. 時辟陽侯欲知平原君, 平原君不肯見. 及平原君母死, 陸生素與平原君善, 過之. 平原君家貧, 未有以發喪, 方假貸服具, 陸生令平原君發喪. 陸生往見辟陽侯, 賀曰: “平原君母死.” 辟陽侯曰: “平原君母死, 何乃賀我乎?” 陸賈曰: “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 平原君義不知君, 以其母故. 今其母死, 君誠厚送喪, 則彼爲君死矣.” 辟陽侯乃奉百金往稅. 列侯貴人以辟陽侯故, 往稅凡五百金.
11. 陳平曰: “然. 爲之奈何?” 陸生曰: “天下安, 注意相: 天下危, 注意將. 將相和調, 則士務附: 士務附, 天下雖有變, 卽權不分. 爲社稷計, 在兩君掌握耳. 臣常欲謂太尉絳侯, 絳侯與我戲, 易吾言. 君何不交驩太尉, 深相結?” 爲陳平畫呂氏數事. 陳平用其計, 迺以五百金爲絳侯壽, 厚具樂飮: 太尉亦報如之. 此兩人深相結, 則呂氏謀益衰. 陳平迺以奴婢百人, 車馬五十乘, 錢五百萬, 遺陸生爲飮食費. 陸生以此遊漢廷公卿閒, 名聲藉甚. 及誅諸呂, 立孝文帝, 陸生頗有力焉. 孝文帝卽位, 欲使人之南越. 陳丞相等乃言陸生爲太中大夫, 往使尉他, 令尉他去黃屋稱制, 令比諸侯, 皆如意旨. 語在南越語中. 陸生竟以壽終.
10. 孝惠帝時, 呂太後用事, 欲王諸呂, 畏大臣有口者, 陸生自度不能爭之, 迺病免家居. 以好畤田地善, 可以家焉. 有五男, 迺出所使越得橐中裝賣千金, 分其子, 子二百金, 令爲生産. 陸生常安車駟馬, 從歌舞鼓琴瑟侍者十人, 寶劍直百金, 謂其子曰: “與汝約: 過汝, 汝給吾人馬酒食, 極欲, 十日而更. 所死家, 得寶劍車騎侍從者. 一歲中往來過他客, 率不過再三過, 數見不鮮, 無久慁公爲也.” 呂太後時, 王諸呂, 諸呂擅權, 欲劫少主, 危劉氏. 右丞相陳平患之, 力不能爭, 恐禍及己, 常燕居深念. 陸生往請, 直入坐, 而陳丞相方深念, 不時見陸生. 陸生曰: “何念之深也?” 陳平曰: “生揣我何念?” 陸生曰: “足下位爲上相, 食三萬戸侯, 可謂極富貴無欲矣. 然有憂念, 不過患諸呂ㆍ少主耳.”
9. 尉他大笑曰: “吾不起中國, 故王此. 使我居中國, 何渠不若漢?” 迺大說陸生, 留與飮數月. 曰: “越中無足與語, 至生來, 令我日聞所不聞.” 賜陸生橐中裝直千金, 他送亦千金. 陸生卒拜尉他爲南越王, 令稱臣奉漢約. 歸報, 高祖大悅, 拜賈爲太中大夫. 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 高帝罵之曰: “迺公居馬上而得之, 安事詩書!” 陸生曰: “居馬上得之, 寧可以馬上治之乎? 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 文武竝用, 長久之術也. 昔者吳王夫差ㆍ智伯極武而亡: 秦任刑法不變, 卒滅趙氏. 鄕使秦已竝天下, 行仁義, 法先聖, 陛下安得而有之?” 高帝不懌而有慚色, 迺謂陸生曰: “試爲我著秦所以失天下, 吾所以得之者何, 及古成敗之國.” 陸生迺粗述存亡之徴, 凡著十二篇. 每奏一篇, 高帝未嘗不稱善, 左右呼萬歲, 號其書曰: “新語”.
8. 五年之閒, 海內平定, 此非人力, 天之所建也. 天子聞君王王南越, 不助天下誅暴逆, 將相欲移兵而誅王, 天子憐百姓新勞苦, 故且休之, 遣臣授君王印, 剖符通使. 君王宜郊迎, 北面稱臣, 迺欲以新造未集之越, 屈彊於此. 漢誠聞之, 掘燒王先人塚, 夷滅宗族, 使一偏將將十萬衆臨越, 則越殺王降漢, 如反覆手耳.” 於是尉他迺蹶然起坐, 謝陸生曰: “居蠻夷中久, 殊失禮義.” 因問陸生曰: “我孰與蕭何ㆍ曹參ㆍ韓信賢?” 陸生曰: “王似賢.” 複曰: “我孰與皇帝賢?” 陸生曰: “皇帝起豊沛, 討暴秦, 誅彊楚, 爲天下興利除害, 繼五帝三王之業, 統理中國. 中國之人以億計, 地方萬里, 居天下之膏腴, 人衆車轝, 萬物殷富, 政由一家, 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 今王衆不過數十萬, 皆蠻夷, 崎嶇山海閒, 譬若漢一郡, 王何乃比於漢!”
7. 육가(陸賈) 陸賈者, 楚人也. 以客從高祖定天下, 名爲有口辯士, 居左右, 常使諸侯. 及高祖時, 中國初定, 尉他平南越, 因王之. 高祖使陸賈賜尉他印爲南越王. 陸生至, 尉他魋結箕倨見陸生. 陸生因進說他曰: “足下中國人, 親戚昆弟墳在眞定. 今足下反天性, 棄冠帶, 欲以區區之越與天子抗衡爲敵國, 禍且及身矣. 且夫秦失其政, 諸侯豪桀竝起, 唯漢王先入關, 據鹹陽. 項羽倍約, 自立爲西楚霸王, 諸侯皆屬, 可謂至彊. 然漢王起巴蜀, 鞭笞天下, 劫略諸侯, 遂誅項羽滅之.
6.. 淮陰侯聞酈生伏軾下齊七十餘城, 迺夜度兵平原襲齊. 齊王田廣聞漢兵至, 以爲酈生賣己, 迺曰: “汝能止漢軍, 我活汝: 不然, 我將亨汝!” 酈生曰: “擧大事不細謹, 盛德不辭讓. 而公不爲若更言!” 齊王遂亨酈生, 引兵東走. 漢十二年, 曲周侯酈商以丞相將兵擊黥布有功. 高祖擧列侯功臣, 思酈食其. 酈食其子疥數將兵, 功未當侯, 上以其父故, 封疥爲高梁侯. 後更食武遂, 嗣三世. 元狩元年中, 武遂侯平坐詐詔衡山王取百斤金, 當棄市, 病死, 國除也.
5. 項王有倍約之名, 殺義帝之負: 於人之功無所記, 於人之罪無所忘: 戰勝而不得其賞, 拔城而不得其封: 非項氏莫得用事: 爲人刻印, 刓而不能授: 攻城得賂, 積而不能賞: 天下畔之, 賢才怨之, 而莫爲之用. 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 可坐而策也. 夫漢王發蜀漢, 定三秦: 涉西河之外, 援上黨之兵: 下井陘, 誅成安君: 破北魏, 擧三十二城: 此蚩尤之兵也, 非人之力也, 天之福也. 今已據敖倉之粟, 塞成皐之險, 守白馬之津, 杜大行之阪, 距蜚狐之口, 天下後服者先亡矣. 王疾先下漢王, 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 不下漢王, 危亡可立而待也.” 田廣以爲然, 迺聽酈生, 罷歷下兵守戰備, 與酈生日縱酒.
4. 今田廣據千里之齊, 田閒將二十萬之衆, 軍於歷城, 諸田宗彊, 負海阻河濟, 南近楚, 人多變詐, 足下雖遣數十萬師, 未可以歲月破也. 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 使爲漢而稱東藩.” 上曰: “善.” 迺從其畫, 複守敖倉, 而使酈生說齊王曰: “王知天下之所歸乎?” 王曰: “不知也.” 曰: “王知天下之所歸, 則齊國可得而有也: 若不知天下之所歸, 卽齊國未可得保也.” 齊王曰: “天下何所歸?” 曰: “歸漢.” 曰: “先生何以言之?” 曰: “漢王與項王戮力西面擊秦, 約先入鹹陽者王之. 漢王先入鹹陽, 項王負約不與而王之漢中. 項王遷殺義帝, 漢王聞之, 起蜀漢之兵擊三秦, 出關而責義帝之處, 收天下之兵, 立諸侯之後. 降城卽以侯其將, 得賂卽以分其士, 與天下同其利, 豪英賢才皆樂爲之用. 諸侯之兵四面而至, 蜀漢之粟方船而下.
3. 漢三年秋, 項羽擊漢, 拔滎陽, 漢兵遁保鞏ㆍ洛. 楚人聞淮陰侯破趙, 彭越數反梁地, 則分兵救之. 淮陰方東擊齊, 漢王數困滎陽ㆍ成皐, 計欲捐成皐以東, 屯鞏ㆍ洛以拒楚. 酈生因曰: “臣聞知天之天者, 王事可成: 不知天之天者, 王事不可成. 王者以民人爲天, 而民人以食爲天. 夫敖倉, 天下転輸久矣, 臣聞其下迺有藏粟甚多, 楚人拔滎陽, 不堅守敖倉, 迺引而東, 令適卒分守成皐, 此乃天所以資漢也. 方今楚易取而漢反郤, 自奪其便, 臣竊以爲過矣. 且兩雄不俱立, 楚漢久相持不決, 百姓騒動, 海內搖蕩, 農夫釋耒, 工女下機, 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 願足下急複進兵, 收取滎陽, 據敖倉之粟, 塞成皐之險, 杜大行之道, 距蜚狐之口, 守白馬之津, 以示諸侯效實形制之勢, 則天下知所歸矣. 方今燕ㆍ趙已定, 唯齊未下.
2. 沛公至高陽傳舍, 使人召酈生. 酈生至, 入謁, 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 而見酈生. 酈生入, 則長揖不拜, 曰: “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 且欲率諸侯破秦也?” 沛公罵曰: “豎儒! 夫天下同苦秦久矣, 故諸侯相率而攻秦, 何謂助秦攻諸侯乎?” 酈生曰: “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 不宜倨見長者.” 於是沛公輟洗, 起攝衣, 延酈生上坐, 謝之. 酈生因言六國從橫時. 沛公喜, 賜酈生食, 問曰: “計將安出?” 酈生曰: “足下起糾合之衆, 收散亂之兵, 不滿萬人, 欲以徑入強秦, 此所謂探虎口者也. 夫陳留, 天下之衝, 四通五達之郊也, 今其城又多積粟. 臣善其令, 請得使之, 令下足下. 卽不聽, 足下擧兵攻之, 臣爲內應.” 於是遣酈生行, 沛公引兵隨之, 遂下陳留. 號酈食其爲廣野君. 酈生言其弟酈商, 使將數千人從沛公西南略地. 酈生常爲說客, 馳使諸侯.
1. 역이기(酈食其) 酈生食其者, 陳留高陽人也. 好讀書, 家貧落魄, 無以爲衣食業, 爲里監門吏. 然縣中賢豪不敢役, 縣中皆謂之狂生. 及陳勝ㆍ項梁等起, 諸將徇地過高陽者數十人, 酈生聞其將皆握齱好苛禮自用, 不能聽大度之言, 酈生乃深自藏匿. 後聞沛公將兵略地陳留郊, 沛公麾下騎士適酈生里中子也, 沛公時時問邑中賢士豪俊. 騎士歸, 酈生見謂之曰: “吾聞沛公慢而易人, 多大略, 此眞吾所願從遊, 莫爲我先. 若見沛公, 謂曰: “臣里中有酈生, 年六十餘, 長八尺, 人皆謂之狂生, 生自謂我非狂生”.” 騎士曰: “沛公不好儒, 諸客冠儒冠來者, 沛公輒解其冠, 溲溺其中. 與人言, 常大罵. 未可以儒生說也.” 酈生曰: “弟言之.” 騎士從容言如酈生所誡者.
97. 역생육고열전(酈生陸賈列傳) 1. 역이기(酈食其) 酈生食其者, 陳留高陽人也. 好讀書, 家貧落魄, 無以爲衣食業, 爲里監門吏. 然縣中賢豪不敢役, 縣中皆謂之狂生. 及陳勝ㆍ項梁等起, 諸將徇地過高陽者數十人, 酈生聞其將皆握齱好苛禮自用, 不能聽大度之言, 酈生乃深自藏匿. 後聞沛公將兵略地陳留郊, 沛公麾下騎士適酈生里中子也, 沛公時時問邑中賢士豪俊. 騎士歸, 酈生見謂之曰: “吾聞沛公慢而易人, 多大略, 此眞吾所願從遊, 莫爲我先. 若見沛公, 謂曰: “臣里中有酈生, 年六十餘, 長八尺, 人皆謂之狂生, 生自謂我非狂生”.” 騎士曰: “沛公不好儒, 諸客冠儒冠來者, 沛公輒解其冠, 溲溺其中. 與人言, 常大罵. 未可以儒生說也.” 酈生曰: “弟言之.” 騎士從容言如酈生所誡者. 2. 沛公至高陽傳舍, 使人召酈生. 酈生至, 入謁, 沛公方倨床使兩女..
13. 孝武時丞相多甚, 不記, 莫錄其行起居狀略, 且紀征和以來. 有車丞相, 長陵人也. 卒而有韋丞相代. 韋丞相賢者, 魯人也. 以讀書術爲吏, 至大鴻臚. 有相工相之, 當至丞相. 有男四人, 使相工相之, 至第二子, 其名玄成. 相工曰: “此子貴, 當封.” 韋丞相言曰: “我卽爲丞相, 有長子, 是安從得之?” 後竟爲丞相, 病死, 而長子有罪論, 不得嗣, 而立玄成. 玄成時佯狂, 不肯立, 竟立之, 有讓國之名. 後坐騎至廟, 不敬, 有詔奪爵一級, 爲關內侯, 失列侯, 得食其故國邑. 韋丞相卒, 有魏丞相代.
12. 罷朝, 嘉謂長史曰: “吾悔不先斬錯, 乃先請之, 爲錯所賣.” 至舍, 因歐血而死. 謚爲節侯. 子共侯蔑代, 三年卒. 子侯去病代, 三十一年卒. 子侯臾代, 六歲, 坐爲九江太守受故官送有罪, 國除. 自申屠嘉死之後, 景帝時開封侯陶靑ㆍ桃侯劉舍爲丞相. 及今上時, 柏至侯許昌ㆍ平棘侯薛澤ㆍ武彊侯莊靑翟ㆍ高陵侯趙周等爲丞相. 皆以列侯繼嗣, 娖娖廉謹, 爲丞相備員而已, 無所能發明功名有著於當世者. 太史公曰: 張蒼文學律暦, 爲漢名相, 而絀賈生ㆍ公孫臣等言正朔服色事而不遵, 明用秦之顓頊暦, 何哉? 周昌, 木彊人也. 任敖以舊德用. 申屠嘉可謂剛毅守節矣, 然無術學, 殆與蕭ㆍ曹ㆍ陳平異矣.
11. 嘉爲丞相五歲, 孝文帝崩, 孝景帝卽位. 二年, 晁錯爲內史, 貴幸用事, 諸法令多所請變更, 議以謫罰侵削諸侯. 而丞相嘉自絀所言不用, 疾錯. 錯爲內史, 門東出, 不便, 更穿一門南出. 南出者, 太上皇廟堧垣. 嘉聞之, 欲因此以法錯擅穿宗廟垣爲門, 奏請誅錯. 錯客有語錯, 錯恐, 夜入宮上謁, 自歸景帝. 至朝, 丞相奏請誅內史錯. 景帝曰: “錯所穿非眞廟垣, 乃外堧垣, 故他官居其中, 且又我使爲之, 錯無罪.”
10. 丞相奏事畢, 因言曰: “陛下愛幸臣, 則富貴之: 至於朝廷之禮, 不可以不肅!” 上曰: “君勿言, 吾私之.” 罷朝坐府中, 嘉爲檄召鄧通詣丞相府, 不來, 且斬通. 通恐, 入言文帝. 文帝曰: “汝第往, 吾今使人召若.” 通至丞相府, 免冠, 徒跣, 頓首謝. 嘉坐自如, 故不爲禮, 責曰: “夫朝廷者, 高皇帝之朝廷也. 通小臣, 戲殿上, 大不敬, 當斬. 吏今行斬之!” 通頓首, 首盡出血, 不解. 文帝度丞相已困通, 使使者持節召通, 而謝丞相曰: “此吾弄臣, 君釋之.” 鄧通旣至, 爲文帝泣曰: “丞相幾殺臣.”
9. 申屠嘉 申屠丞相嘉者, 梁人, 以材官蹶張從高帝擊項籍, 遷爲隊率. 從擊黥布軍, 爲都尉. 孝惠時, 爲淮陽守. 孝文帝元年, 擧故吏士二千石從高皇帝者, 悉以爲關內侯, 食邑二十四人, 而申屠嘉食邑五百戸. 張蒼已爲丞相, 嘉遷爲禦史大夫. 張蒼免相, 孝文帝欲用皇後弟竇廣國爲丞相, 曰: “恐天下以吾私廣國.” 廣國賢有行, 故欲相之, 念久之不可, 而高帝時大臣又皆多死, 餘見無可者, 乃以禦史大夫嘉爲丞相, 因故邑封爲故安侯. 嘉爲人廉直, 門不受私謁. 是時太中大夫鄧通方隆愛幸, 賞賜累巨萬. 文帝嘗燕飮通家, 其寵如是. 是時丞相入朝, 而通居上傍, 有怠慢之禮.
8. 蒼爲丞相十餘年, 魯人公孫臣上書言漢土德時, 其符有黃龍當見. 詔下其議張蒼, 張蒼以爲非是, 罷之. 其後黃龍見成紀, 於是文帝召公孫臣以爲博士, 草土德之暦制度, 更元年. 張丞相由此自絀, 謝病稱老. 蒼任人爲中候, 大爲姦利, 上以讓蒼, 蒼遂病免. 蒼爲丞相十五歲而免. 孝景前五年, 蒼卒, 謚爲文侯. 子康侯代, 八年卒. 子類代爲侯, 八年, 坐臨諸侯喪後就位不敬, 國除. 初, 張蒼父長不滿五尺, 及生蒼, 蒼長八尺餘, 爲侯ㆍ丞相. 蒼子複長. 及孫類, 長六尺餘, 坐法失侯. 蒼之免相後, 老, 口中無齒, 食乳, 女子爲乳母. 妻妾以百數, 嘗孕者不複幸. 蒼年百有餘歲而卒.
7. 張蒼 治積 蒼與絳侯等尊立代王爲孝文皇帝. 四年, 丞相灌嬰卒, 張蒼爲丞相. 自漢興至孝文二十餘年, 會天下初定, 將相公卿皆軍吏. 張蒼爲計相時, 緒正律暦. 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 因故秦時本以十月爲歲首, 弗革. 推五德之運, 以爲漢當水德之時, 尙黒如故. 吹律調樂, 入之音聲, 及以比定律令. 若百工, 天下作程品. 至於爲丞相, 卒就之, 故漢家言律暦者, 本之張蒼. 蒼本好書, 無所不觀, 無所不通, 而尤善律暦. 張蒼德王陵. 王陵者, 安國侯也. 及蒼貴, 常父事王陵. 陵死後, 蒼爲丞相, 洗沐, 常先朝陵夫人上食, 然後敢歸家.
6. 任敖 任敖者, 故沛獄吏. 高祖嘗辟吏, 吏繋呂後, 遇之不謹. 任敖素善高祖, 怒, 擊傷主呂後吏. 及高祖初起, 敖以客從爲禦史, 守豊二歲, 高祖立爲漢王, 東擊項籍, 敖遷爲上黨守. 陳豨反時, 敖堅守, 封爲廣阿侯, 食千八百戸. 高后時爲禦史大夫. 三歲免, 以平陽侯曹窋爲禦史大夫. 高后崩, (不與大臣共誅呂祿等. 免, 以淮南相張蒼爲禦史大夫.
5. 旣行久之, 高祖持禦史大夫印弄之, 曰: “誰可以爲御史大夫者?” 孰視趙堯, 曰: “無以易堯.” 遂拜趙堯爲禦史大夫. 堯亦前有軍功食邑, 及以禦史大夫從擊陳豨有功, 封爲江邑侯. 高祖崩, 呂太後使使召趙王, 其相周昌令王稱疾不行. 使者三反, 周昌固爲不遣趙王. 於是高后患之, 乃使使召周昌. 周昌至, 謁高后, 高后怒而罵周昌曰: “爾不知我之怨戚氏乎? 而不遣趙王, 何?” 昌旣徴, 高后使使召趙王, 趙王果來. 至長安月餘, 飮藥而死. 周昌因謝病不朝見, 三歲而死. 後五歲, 高后聞禦史大夫江邑侯趙堯高祖時定趙王如意之畫, 乃抵堯罪, 以廣阿侯任敖爲禦史大夫.
4. 堯曰: “陛下獨宜爲趙王置貴彊相, 及呂後ㆍ太子ㆍ群臣素所敬憚乃可.” 高祖曰: “然. 吾念之欲如是, 而群臣誰可者?” 堯曰: “禦史大夫周昌, 其人堅忍質直, 且自呂後ㆍ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憚之. 獨昌可.” 高祖曰: “善.” 於是乃召周昌, 謂曰: “吾欲固煩公, 公彊爲我相趙王.” 周昌泣曰: “臣初起從陛下, 陛下獨奈何中道而棄之於諸侯乎?” 高祖曰: “吾極知其左遷, 然吾私憂趙王, 念非公無可者. 公不得已彊行!” 於是徙禦史大夫周昌爲趙相.
3. 及帝欲廢太子, 而立戚姫子如意爲太子, 大臣固爭之, 莫能得: 上以留侯策卽止. 而周昌廷爭之彊, 上問其說, 昌爲人吃, 又盛怒, 曰: “臣口不能言, 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雖欲廢太子, 臣期期不奉詔.” 上欣然而笑. 旣罷, 呂後側耳於東箱聽, 見周昌, 爲跪謝曰: “微君, 太子幾廢.” 是後戚姫子如意爲趙王, 年十歲, 高祖憂卽萬歲之後不全也. 趙堯年少, 爲符璽禦史. 趙人方與公謂禦史大夫周昌曰: “君之史趙堯, 年雖少, 然奇才也, 君必異之, 是且代君之位.” 周昌笑曰: “堯年少, 刀筆吏耳, 何能至是乎!” 居頃之, 趙堯侍高祖. 高祖獨心不樂, 悲歌, 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趙堯進請問曰: “陛下所爲不樂, 非爲趙王年少而戚夫人與呂後有卻邪? 備萬歲之後而趙王不能自全乎?” 高祖曰: “然. 吾私憂之, 不知所出.”
2. 周昌 周昌者, 沛人也. 其從兄曰周苛, 秦時皆爲泗水卒史. 及高祖起沛, 擊破泗水守監, 於是周昌ㆍ周苛自卒史從沛公, 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周苛爲客. 從入關, 破秦. 沛公立爲漢王, 以周苛爲禦史大夫, 周昌爲中尉. 漢王四年, 楚圍漢王滎陽急, 漢王遁出去, 而使周苛守滎陽城. 楚破滎陽城, 欲令周苛將. 苛罵曰: “若趣降漢王! 不然, 今爲虜矣!” 項羽怒, 亨周苛. 於是乃拜周昌爲禦史大夫. 常從擊破項籍. 以六年中與蕭ㆍ曹等俱封: 封周昌爲汾陰侯: 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 封爲高景侯. 昌爲人彊力, 敢直言, 自蕭ㆍ曹等皆卑下之. 昌嘗燕時入奏事, 高帝方擁戚姫, 昌還走, 高帝逐得, 騎周昌項, 問曰: “我何如主也?” 昌仰曰: “陛下卽桀紂之主也.” 於是上笑之, 然尤憚周昌.
1. 張蒼 張丞相蒼者, 陽武人也. 好書律暦. 秦時爲禦史, 主柱下方書. 有罪, 亡歸. 及沛公略地過陽武, 蒼以客從攻南陽. 蒼坐法當斬, 解衣伏質, 身長大, 肥白如瓠, 時王陵見而怪其美士, 乃言沛公, 赦勿斬. 遂從西入武關, 至鹹陽. 沛公立爲漢王, 入漢中, 還定三秦. 陳餘擊走常山王張耳, 耳歸漢, 漢乃以張蒼爲常山守. 從淮陰侯擊趙, 蒼得陳餘. 趙地已平, 漢王以蒼爲代相, 備邊冦. 已而徙爲趙相, 相趙王耳. 耳卒, 相趙王敖. 複徙相代王. 燕王臧荼反, 高祖往擊之. 蒼以代相從攻臧荼有功, 以六年中封爲北平侯, 食邑千二百戸. 遷爲計相, 一月, 更以列侯爲主計四歲. 是時蕭何爲相國, 而張蒼乃自秦時爲柱下史, 明習天下圖書計籍. 蒼又善用算律暦, 故令蒼以列侯居相府, 領主郡國上計者. 黥布反亡, 漢立皇子長爲淮南王, 而張蒼相之. 十四年, 遷爲禦史大夫.
96. 장승상열전(張丞相列傳) 1. 張蒼 張丞相蒼者, 陽武人也. 好書律暦. 秦時爲禦史, 主柱下方書. 有罪, 亡歸. 及沛公略地過陽武, 蒼以客從攻南陽. 蒼坐法當斬, 解衣伏質, 身長大, 肥白如瓠, 時王陵見而怪其美士, 乃言沛公, 赦勿斬. 遂從西入武關, 至鹹陽. 沛公立爲漢王, 入漢中, 還定三秦. 陳餘擊走常山王張耳, 耳歸漢, 漢乃以張蒼爲常山守. 從淮陰侯擊趙, 蒼得陳餘. 趙地已平, 漢王以蒼爲代相, 備邊冦. 已而徙爲趙相, 相趙王耳. 耳卒, 相趙王敖. 複徙相代王. 燕王臧荼反, 高祖往擊之. 蒼以代相從攻臧荼有功, 以六年中封爲北平侯, 食邑千二百戸. 遷爲計相, 一月, 更以列侯爲主計四歲. 是時蕭何爲相國, 而張蒼乃自秦時爲柱下史, 明習天下圖書計籍. 蒼又善用算律暦, 故令蒼以列侯居相府, 領主郡國上計者. 黥布反亡, 漢立皇子長爲淮南王, 而..
15. 灌嬰 潁陰侯灌嬰者, 睢陽販繒者也. 高祖之爲沛公, 略地至雍丘下, 章邯敗殺項梁, 而沛公還軍於碭, 嬰初以中涓從擊破東郡尉於成武及秦軍於扛里, 疾鬪, 賜爵七大夫. 從攻秦軍亳南ㆍ開封ㆍ曲遇, 戰疾力, 賜爵執帛, 號宣陵君. 從攻陽武以西至雒陽, 破秦軍屍北, 北絶河津, 南破南陽守齮陽城東, 遂定南陽郡. 西入武關, 戰於藍田, 疾力, 至霸上, 賜爵執珪, 號昌文君. 沛公立爲漢王, 拜嬰爲郎中, 從入漢中, 十月, 拜爲中謁者. 從還定三秦, 下櫟陽, 降塞王. 還圍章邯於廢丘, 未拔. 從東出臨晉關, 擊降殷王, 定其地. 擊項羽將龍且ㆍ魏相項他軍定陶南, 疾戰, 破之. 賜嬰爵列侯, 號昌文侯, 食杜平鄕.
14. 嬰自上初起沛, 常爲太僕, 竟高祖崩. 以太僕事孝惠. 孝惠帝及高后德嬰之脫孝惠ㆍ魯元於下邑之閒也, 乃賜嬰縣北第第一, 曰: “近我” , 以尊異之. 孝惠帝崩, 以太僕事高后. 高后崩, 代王之來, 嬰以太僕與東牟侯入淸宮, 廢少帝, 以天子法駕迎代王代邸, 與大臣共立爲孝文皇帝, 複爲太僕. 八歲卒, 謚爲文侯. 子夷侯灶立, 七年卒. 子共侯賜立, 三十一年卒. 子侯頗尙平陽公主. 立十九歲, 元鼎二年, 坐與父禦婢姦罪, 自殺, 國除.
13. 漢王立爲帝. 其秋, 燕王臧荼反, 嬰以太僕從擊荼. 明年, 從至陳, 取楚王信. 更食汝陰, 剖符世世勿絶. 以太僕從擊代, 至武泉ㆍ雲中, 益食千戸. 因從擊韓信軍胡騎晉陽旁, 大破之. 追北至平城, 爲胡所圍, 七日不得通. 高帝使使厚遺閼氏, 冒頓開圍一角. 高帝出欲馳, 嬰固徐行, 弩皆持滿外向, 卒得脫. 益食嬰細陽千戸. 複以太僕從擊胡騎句注北, 大破之. 以太僕擊胡騎平城南, 三陷陳, 功爲多, 賜所奪邑五百戸. 以太僕擊陳豨ㆍ黥布軍, 陷陳卻敵, 益食千戸, 定食汝陰六千九百戸, 除前所食.
12. 複常奉車從擊趙賁軍開封, 楊熊軍曲遇. 嬰從捕虜六十八人, 降卒八百五十人, 得印一匱. 因複常奉車從擊秦軍雒陽東, 以兵車趣攻戰疾, 賜爵封転爲滕公. 因複奉車從攻南陽, 戰於藍田ㆍ芷陽, 以兵車趣攻戰疾, 至霸上. 項羽至, 滅秦, 立沛公爲漢王. 漢王賜嬰爵列侯, 號昭平侯, 複爲太僕, 從入蜀ㆍ漢. 還定三秦, 從擊項籍. 至彭城, 項羽大破漢軍. 漢王敗, 不利, 馳去. 見孝惠ㆍ魯元, 載之. 漢王急, 馬罷, 虜在後, 常蹶兩兒欲棄之, 嬰常收, 竟載之, 徐行面雍樹乃馳. 漢王怒, 行欲斬嬰者十餘, 卒得脫, 而致孝惠ㆍ魯元於豊. 漢王旣至滎陽, 收散兵, 複振, 賜嬰食祈陽. 複常奉車從擊項籍, 追至陳, 卒定楚, 至魯, 益食茲氏.
11. 하후영(夏侯嬰) 汝陰侯夏侯嬰, 沛人也. 爲沛廄司禦. 每送使客還, 過沛泗上亭, 與高祖語, 未嘗不移日也. 嬰已而試補縣吏, 與高祖相愛. 高祖戲而傷嬰, 人有告高祖. 高祖時爲亭長, 重坐傷人, 告故不傷嬰, 嬰証之. 後獄覆, 嬰坐高祖繋歲餘, 掠笞數百, 終以是脫高祖. 高祖之初與徒屬欲攻沛也, 嬰時以縣令史爲高祖使. 上降沛一日, 高祖爲沛公, 賜嬰爵七大夫, 以爲太僕. 從攻胡陵, 嬰與蕭何降泗水監平, 平以胡陵降, 賜嬰爵五大夫. 從擊秦軍碭東, 攻濟陽, 下戸破李由軍雍丘下, 以兵車趣攻戰疾, 賜爵執帛. 常以太僕奉車從擊章邯軍東阿ㆍ濮陽下, 以兵車趣攻戰疾, 破之, 賜爵執珪.
10. 商事孝惠ㆍ高后時, 商病, 不治. 其子寄, 字況, 與呂祿善. 及高后崩, 大臣欲誅諸呂, 呂祿爲將軍, 軍於北軍, 太尉勃不得入北軍, 於是乃使人劫酈商, 令其子況紿呂祿, 呂祿信之, 故與出遊, 而太尉勃乃得入據北軍, 遂誅諸呂. 是歲商卒, 謚爲景侯. 子寄代侯. 天下稱酈況賣交也. 孝景前三年, 吳ㆍ楚ㆍ齊ㆍ趙反, 上以寄爲將軍, 圍趙城, 十月不能下. 得兪侯欒布自平齊來, 乃下趙城, 滅趙, 王自殺, 除國. 孝景中二年, 寄欲取平原君爲夫人, 景帝怒, 下寄吏, 有罪, 奪侯. 景帝乃以商他子堅封爲繆侯, 續酈氏後. 繆靖侯卒, 子康侯遂成立. 遂成卒, 子懷侯世宗立. 世宗卒, 子侯終根立, 爲太常, 坐法, 國除.
9. 以右丞相別定上谷, 因攻代, 受趙相國印. 以右丞相趙相國別與絳侯等定代ㆍ雁門, 得代丞相程縱ㆍ守相郭同ㆍ將軍已下至六百石十九人. 還, 以將軍爲太上皇衛一歲七月. 以右丞相擊陳豨, 殘東垣. 又以右丞相從高帝擊黥布, 攻其前拒, 陷兩陳, 得以破布軍, 更食曲周五千一百戸, 除前所食, 凡別破軍三, 降定郡六, 縣七十三, 得丞相ㆍ守相ㆍ大將各一人, 小將二人, 二千石已下至六百石十九人.
8. 역상(酈商) 曲周侯酈商者, 高陽人. 陳勝起時, 商聚少年東西略人, 得數千. 沛公略地至陳留, 六月餘, 商以將卒四千人屬沛公於岐. 從攻長社, 先登, 賜爵封信成君. 從沛公攻緱氏, 絶河津, 破秦軍洛陽東. 從攻下宛ㆍ穰, 定十七縣. 別將攻旬關, 定漢中. 項羽滅秦, 立沛公爲漢王. 漢王賜商爵信成君, 以將軍爲隴西都尉. 別將定北地ㆍ上郡. 破雍將軍焉氏, 周類軍栒邑, 蘇駔軍於泥陽. 賜食邑武成六千戸. 以隴西都尉從擊項籍軍五月, 出钜野, 與鍾離眛戰, 疾鬪, 受梁相國印, 益食邑四千戸. 以梁相國將從擊項羽二歲三月, 攻胡陵. 項羽旣已死, 漢王爲帝. 其秋, 燕王臧荼反, 商以將軍從擊荼, 戰龍脫, 先登陷陣, 破荼軍易下, 卻敵, 遷爲右丞相, 賜爵列侯, 與諸侯剖符, 世世勿絶, 食邑涿五千戸, 號曰涿侯.
7. 噲等見上流涕曰: “始陛下與臣等起豊沛, 定天下, 何其壯也! 今天下已定, 又何憊也! 且陛下病甚, 大臣震恐, 不見臣等計事, 顧獨與一宦者絶乎? 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 高帝笑而起. 其後盧綰反, 高帝使噲以相國擊燕. 是時高帝病甚, 人有惡噲黨於呂氏, 卽上一日宮車晏駕, 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ㆍ趙王如意之屬. 高帝聞之大怒, 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 而卽軍中斬噲. 陳平畏呂後, 執噲詣長安. 至則高祖已崩, 呂後釋噲, 使複爵邑. 孝惠六年, 樊噲卒, 謚爲武侯. 子伉代侯. 而伉母呂須亦爲臨光侯, 高后時用事專權, 大臣盡畏之. 伉代侯九歲, 高后崩. 大臣誅諸呂ㆍ呂須婘屬, 因誅伉. 舞陽侯中絶數月. 孝文帝旣立, 乃複封噲他庶子市人爲舞陽侯, 複故爵邑. 市人立二十九歲卒, 謚爲荒侯. 子他廣代侯. 六歲, 侯家舍人得罪他廣, 怨之, 乃上書曰: “荒侯市人病不能..
6. 破得綦毋卬ㆍ尹潘軍於無終ㆍ廣昌. 破豨別將胡人王黃軍於代南, 因擊韓信軍於參合. 軍所將卒斬韓信, 破豨胡騎橫谷, 斬將軍趙旣, 虜代丞相馮梁ㆍ守孫奮ㆍ大將王黃ㆍ將軍ㆍ(太蔔)太僕解福等十人. 與諸將共定代鄕邑七十三. 其後燕王盧綰反, 噲以相國擊盧綰, 破其丞相抵薊南, 定燕地, 凡縣十八, 鄕邑五十一. 益食邑千三百戸, 定食舞陽五千四百戸. 從, 斬首百七十六級, 虜二百八十八人. 別, 破軍七, 下城五, 定郡六, 縣五十二, 得丞相一人, 將軍十二人, 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噲以呂後女弟呂須爲婦, 生子伉, 故其比諸將最親. 先黥布反時, 高祖嘗病甚, 惡見人, 臥禁中, 詔戸者無得入群臣. 群臣絳ㆍ灌等莫敢入. 十餘日, 噲乃排闥直入, 大臣隨之. 上獨枕一宦者臥.
5. 噲還至滎陽, 益食平陰二千戸, 以將軍守廣武. 一歲, 項羽引而東. 從高祖擊項籍, 下陽夏, 虜楚周將軍卒四千人. 圍項籍於陳, 大破之. 屠胡陵. 項籍旣死, 漢王爲帝, 以噲堅守戰有功, 益食八百戸. 從高帝攻反燕王臧荼, 虜荼, 定燕地. 楚王韓信反, 噲從至陳, 取信, 定楚. 更賜爵列侯, 與諸侯剖符, 世世勿絶, 食舞陽, 號爲舞陽侯, 除前所食. 以將軍從高祖攻反韓王信於代. 自霍人以往至雲中, 與絳侯等共定之, 益食千五百戸. 因擊陳豨與曼丘臣軍, 戰襄國, 破柏人, 先登, 降定淸河ㆍ常山凡二十七縣, 殘東垣, 遷爲左丞相.
4. 明日, 項羽入屠鹹陽, 立沛公爲漢王. 漢王賜噲爵爲列侯, 號臨武侯. 遷爲郎中, 從入漢中. 還定三秦, 別擊西丞白水北, 雍輕車騎於雍南, 破之. 從攻雍ㆍ斄城, 先登擊章平軍好畤, 攻城, 先登陷陣, 斬縣令丞各一人, 首十一級, 虜二十人, 遷郎中騎將. 從擊秦車騎壤東, 卻敵, 遷爲將軍. 攻趙賁, 下郿ㆍ槐里ㆍ柳中ㆍ鹹陽: 灌廢丘, 最. 至櫟陽, 賜食邑杜之樊鄕. 從攻項籍, 屠煮棗. 擊破王武ㆍ程處軍於外黃. 攻鄒ㆍ魯ㆍ瑕丘ㆍ薛. 項羽敗漢王於彭城, 盡複取魯ㆍ梁地.
1. 번쾌(樊噲) 舞陽侯樊噲者, 沛人也. 以屠狗爲事, 與高祖俱隱. 初從高祖起豊, 攻下沛. 高祖爲沛公, 以噲爲舍人. 從攻胡陵ㆍ方與, 還守豊, 擊泗水監豊下, 破之. 複東定沛, 破泗水守薛西. 與司馬尼戰碭東, 卻敵, 斬首十五級, 賜爵國大夫.
95. 번역등관열전(樊酈滕灌列傳) 1. 번쾌(樊噲) 舞陽侯樊噲者, 沛人也. 以屠狗爲事, 與高祖俱隱. 初從高祖起豊, 攻下沛. 高祖爲沛公, 以噲爲舍人. 從攻胡陵ㆍ方與, 還守豊, 擊泗水監豊下, 破之. 複東定沛, 破泗水守薛西. 與司馬尼戰碭東, 卻敵, 斬首十五級, 賜爵國大夫. 2. 常從, 沛公擊章邯軍濮陽, 攻城先登, 斬首二十三級, 賜爵列大夫. 複常從, 從攻城陽, 先登. 下戸牖, 破李由軍, 斬首十六級, 賜上閒爵. 從攻圍東郡守尉於成武, 卻敵, 斬首十四級, 捕虜十一人, 賜爵五大夫. 從擊秦軍, 出亳南. 河閒守軍於杠里, 破之. 擊破趙賁軍開封北, 以卻敵先登, 斬候一人, 首六十八級, 捕虜二十七人, 賜爵卿. 從攻破楊熊軍於曲遇. 攻宛陵, 先登, 斬首八級, 捕虜四十四人, 賜爵封號賢成君. 從攻長社ㆍ轘轅, 絶河津, 東攻秦軍於屍, 南攻..
5. 橫定齊三年, 漢王使酈生往說下齊王廣及其相國橫. 橫以爲然, 解其歷下軍. 漢將韓信引兵且東擊齊. 齊初使華無傷ㆍ田解軍於歷下以距漢, 漢使至, 迺罷守戰備, 縱酒, 且遣使與漢平. 漢將韓信已平趙ㆍ燕, 用蒯通計, 度平原, 襲破齊歷下軍, 因入臨淄. 齊王廣ㆍ相橫怒, 以酈生賣己, 而亨酈生. 齊王廣東走高密, 相橫走博(陽, 守相田光走城陽, 將軍田旣軍於膠東.
4. 頊王旣歸, 諸侯各就國, 田榮使人將兵助陳餘, 令反趙地, 而榮亦發兵以距擊田都, 田都亡走楚. 田榮留齊王市, 無令之膠東. 市之左右曰: “項王彊暴, 而王當之膠東, 不就國, 必危.” 市懼, 迺亡就國. 田榮怒, 追擊殺齊王市於卽墨, 還攻殺濟北王安. 於是田榮迺自立爲齊王, 盡竝三齊之地. 項王聞之, 大怒, 迺北伐齊. 齊王田榮兵敗, 走平原, 平原人殺榮. 項王遂燒夷齊城郭, 所過者盡屠之. 齊人相聚畔之. 榮弟橫, 收齊散兵, 得數萬人, 反擊項羽於城陽. 而漢王率諸侯敗楚, 入彭城. 項羽聞之, 迺醳齊而歸, 擊漢於彭城, 因連與漢戰, 相距滎陽. 以故田橫複得收齊城邑, 立田榮子廣爲齊王, 而橫相之, 專國政, 政無巨細皆斷於相.
3. 齊曰: “蝮螫手則斬手, 螫足則斬足. 何者? 爲害於身也. 今田假ㆍ田角ㆍ田閒於楚ㆍ趙, 非直手足戚也, 何故不殺? 且秦複得志於天下, 則齮齕用事者墳墓矣.” 楚ㆍ趙不聽, 齊亦怒, 終不肯出兵. 章邯果敗殺項梁, 破楚兵, 楚兵東走, 而章邯渡河圍趙於钜鹿. 項羽往救趙, 由此怨田榮. 項羽旣存趙, 降章邯等, 西屠鹹陽, 滅秦而立侯王也, 迺徙齊王田市更王膠東, 治卽墨. 齊將田都從共救趙, 因入關, 故立都爲齊王, 治臨淄. 故齊王建孫田安, 項羽方渡河救趙, 田安下濟北數城, 引兵降項羽, 項羽立田安爲濟北王, 治博陽. 田榮以負項梁不肯出兵助楚ㆍ趙攻秦, 故不得王: 趙將陳餘亦失職, 不得王: 二人俱怨項王.
2. 齊人聞王田儋死, 迺立故齊王建之弟田假爲齊王, 田角爲相, 田閒爲將, 以距諸侯. 田榮之走東阿, 章邯追圍之. 項梁聞田榮之急, 迺引兵擊破章邯軍東阿下. 章邯走而西, 項梁因追之. 而田榮怒齊之立假, 迺引兵歸, 擊逐齊王假. 假亡走楚. 齊相角亡走趙: 角弟田閒前求救趙, 因留不敢歸. 田榮乃立田儋子市爲齊王. 榮相之, 田橫爲將, 平齊地. 項梁旣追章邯, 章邯兵益盛, 項梁使使告趙ㆍ齊, 發兵共擊章邯. 田榮曰: “使楚殺田假, 趙殺田角ㆍ田閒, 迺肯出兵.” 楚懷王曰: “田假與國之王, 窮而歸我, 殺之不義.” 趙亦不殺田角ㆍ田閒以市於齊.
1. 田儋者, 狄人也, 故齊王田氏族也. 儋從弟田榮, 榮弟田橫, 皆豪, 宗彊, 能得人. 陳涉之初起王楚也, 使周市略定魏地, 北至狄, 狄城守. 田儋詳爲縛其奴, 從少年之廷, 欲謁殺奴. 見狄令, 因擊殺令, 而召豪吏子弟曰: “諸侯皆反秦自立, 齊, 古之建國, 儋, 田氏, 當王.” 遂自立爲齊王, 發兵以擊周市. 周市軍還去, 田儋因率兵東略定齊地. 秦將章邯圍魏王咎於臨濟, 急. 魏王請救於齊, 齊王田儋將兵救魏. 章邯夜銜枚擊, 大破齊ㆍ魏軍, 殺田儋於臨濟下. 儋弟田榮收儋餘兵東走東阿.
94. 전담열전(田儋列傳) 1. 田儋者, 狄人也, 故齊王田氏族也. 儋從弟田榮, 榮弟田橫, 皆豪, 宗彊, 能得人. 陳涉之初起王楚也, 使周市略定魏地, 北至狄, 狄城守. 田儋詳爲縛其奴, 從少年之廷, 欲謁殺奴. 見狄令, 因擊殺令, 而召豪吏子弟曰: “諸侯皆反秦自立, 齊, 古之建國, 儋, 田氏, 當王.” 遂自立爲齊王, 發兵以擊周市. 周市軍還去, 田儋因率兵東略定齊地. 秦將章邯圍魏王咎於臨濟, 急. 魏王請救於齊, 齊王田儋將兵救魏. 章邯夜銜枚擊, 大破齊ㆍ魏軍, 殺田儋於臨濟下. 儋弟田榮收儋餘兵東走東阿. 2. 齊人聞王田儋死, 迺立故齊王建之弟田假爲齊王, 田角爲相, 田閒爲將, 以距諸侯. 田榮之走東阿, 章邯追圍之. 項梁聞田榮之急, 迺引兵擊破章邯軍東阿下. 章邯走而西, 項梁因追之. 而田榮怒齊之立假, 迺引兵歸, 擊逐齊王假. 假亡走楚. ..
7. 漢五年冬, 以破項籍, 迺使盧綰別將, 與劉賈擊臨江王共尉, 破之. 七月還, 從擊燕王臧荼, 臧荼降. 高祖已定天下, 諸侯非劉氏而王者七人. 欲王盧綰, 爲群臣觖望. 及虜臧荼, 迺下詔諸將相列侯, 擇群臣有功者以爲燕王. 群臣知上欲王盧綰, 皆言曰: “太尉長安侯盧綰常從平定天下, 功最多, 可王燕.” 詔許之. 漢五年八月, 迺立虜綰爲燕王. 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 漢十一年秋, 陳豨反代地, 高祖如邯鄲擊豨兵, 燕王綰亦擊其東北. 當是時, 陳豨使王黃求救匈奴. 燕王綰亦使其臣張勝於匈奴, 言豨等軍破. 張勝至胡, 故燕王臧茶子衍出亡在胡, 見張勝曰: “公所以重於燕者, 以習胡事也. 燕所以久存者, 以諸侯數反, 兵連不決也. 今公爲燕欲急滅豨等, 豨等已盡, 次亦至燕, 公等亦且爲虜矣. 公何不令燕且緩陳豨而與胡和? 事寛, 得長王燕: 卽有漢急, 可以安國.”
6. 盧綰 盧綰者, 豊人也, 與高祖同里. 盧綰親與高祖太上皇相愛, 及生男, 高祖ㆍ盧綰同日生, 里中持羊酒賀兩家. 及高祖ㆍ盧綰壯, 俱學書, 又相愛也. 里中嘉兩家親相愛, 生子同日, 壯又相愛, 複賀兩家羊酒. 高祖爲布衣時, 有吏事辟匿, 盧綰常隨出入上下. 及高祖初起沛, 盧綰以客從, 入漢中爲將軍, 常侍中. 從東擊項籍, 以太尉常從, 出入臥內, 衣被飮食賞賜, 群臣莫敢望, 雖蕭曹等, 特以事見禮, 至其親幸, 莫及盧綰. 綰封爲長安侯. 長安, 故鹹陽也.
5. 夫種ㆍ蠡無一罪, 身死亡: 今僕有三罪於陛下, 而欲求活於世, 此伍子胥所以僨於吳也. 今僕亡匿山谷閒, 旦暮乞貸蠻夷, 僕之思歸, 如痿人不忘起, 盲者不忘視也, 勢不可耳.” 遂戰. 柴將軍屠參合, 斬韓王信. 信之入匈奴, 與太子俱: 及至穨當城, 生子, 因名曰穨當. 韓太子亦生子, 命曰嬰. 至孝文十四年, 穨當及嬰率其衆降漢. 漢封穨當爲弓高侯, 嬰爲襄城侯. 吳楚軍時, 弓高侯功冠諸將. 傳子至孫, 孫無子, 失侯. 嬰孫以不敬失侯. 穨當孽孫韓嫣, 貴幸, 名富顯於當世. 其弟說, 再封, 數稱將軍, 卒爲案道侯. 子代, 歲餘坐法死. 後歲餘, 說孫曾拜爲龍頟侯, 續說後.
4. 護軍中尉陳平言上曰: “胡者全兵, 請令彊弩傅兩矢外嚮, 徐行出圍.” 入平城, 漢救兵亦到, 胡騎遂解去. 漢亦罷兵歸. 韓信爲匈奴將兵往來擊邊. 漢十年, 信令王黃等說誤陳豨. 十一年春, 故韓王信複與胡騎入居參合, 距漢. 漢使柴將軍擊之, 遺信書曰: “陛下寛仁, 諸侯雖有畔亡, 而複歸, 輒複故位號, 不誅也. 大王所知. 今王以敗亡走胡, 非有大罪, 急自歸!” 韓王信報曰: “陛下擢僕起閭巷, 南面稱孤, 此僕之幸也. 滎陽之事, 僕不能死, 囚於項籍, 此一罪也. 及冦攻馬邑, 僕不能堅守, 以城降之, 此二罪也. 今反爲冦將兵, 與將軍爭一旦之命, 此三罪也.
3. 秋, 匈奴冒頓大圍信, 信數使使胡求和解. 漢發兵救之, 疑信數閒使, 有二心, 使人責讓信. 信恐誅, 因與匈奴約共攻漢, 反, 以馬邑降胡, 擊太原. 七年冬, 上自往擊, 破信軍銅鞮, 斬其將王喜. 信亡走匈奴. (與其與白土人曼丘臣ㆍ王黃等立趙苗裔趙利爲王, 複收信敗散兵, 而與信及冒頓謀攻漢. 匈奴仗左右賢王將萬餘騎與王黃等屯廣武以南, 至晉陽, 與漢兵戰, 漢大破之, 追至於離石, 複破之. 匈奴複聚兵樓煩西北, 漢令車騎擊破匈奴. 匈奴常敗走, 漢乘勝追北, 聞冒頓居代(上谷, 高皇帝居晉陽, 使人視冒頓, 還報曰: “可擊”. 上遂至平城. 上出白登, 匈奴騎圍上, 上乃使人厚遺閼氏. 閼氏乃說冒頓曰: “今得漢地, 猶不能居: 且兩主不相厄.” 居七日, 胡騎稍引去. 時天大霧, 漢使人往來, 胡不覺.
2. 項籍之封諸王皆就國, 韓王成以不從無功, 不遣就國, 更以爲列侯. 及聞漢遣韓信略韓地, 迺令故項籍遊吳時吳令鄭昌爲韓王以距漢. 漢二年, 韓信略定韓十餘城. 漢王至河南, 韓信急擊韓王昌陽城. 昌降, 漢王迺立韓信爲韓王, 常將韓兵從. 三年, 漢王出滎陽, 韓王信ㆍ周苛等守滎陽. 及楚敗滎陽, 信降楚, 已而得亡, 複歸漢, 漢複立以爲韓王, 竟從擊破項籍, 天下定. 五年春, 遂與剖符爲韓王, 王潁川. 明年春, 上以韓信材武, 所王北近鞏ㆍ洛, 南迫宛ㆍ葉, 東有淮陽, 皆天下勁兵處, 迺詔徙韓王信王太原以北, 備禦胡, 都晉陽. 信上書曰: “國被邊, 匈奴數入, 晉陽去塞遠, 請治馬邑.” 上許之, 信乃徙治馬邑.
1. 韓王 信 韓王信者, 故韓襄王孽孫也, 長八尺五寸. 及項梁之立楚後懷王也, 燕ㆍ齊ㆍ趙ㆍ魏皆已前王, 唯韓無有後, 故立韓諸公子橫陽君成爲韓王, 欲以撫定韓故地. 項梁敗死定陶, 成奔懷王. 沛公引兵擊陽城, 使張良以韓司徒降下韓故地, 得信, 以爲韓將, 將其兵從沛公入武關. 沛公立爲漢王, 韓信從入漢中, 迺說漢王曰: “項王王諸將近地, 而王獨遠居此, 此左遷也. 士卒皆山東人, 跂而望歸, 及其鋒東鄕, 可以爭天下.” 漢王還定三秦, 迺許信爲韓王, 先拜信爲韓太尉, 將兵略韓地.
93. 한신노관열전(韓信盧綰列傳) 1. 韓王 信 韓王信者, 故韓襄王孽孫也, 長八尺五寸. 及項梁之立楚後懷王也, 燕ㆍ齊ㆍ趙ㆍ魏皆已前王, 唯韓無有後, 故立韓諸公子橫陽君成爲韓王, 欲以撫定韓故地. 項梁敗死定陶, 成奔懷王. 沛公引兵擊陽城, 使張良以韓司徒降下韓故地, 得信, 以爲韓將, 將其兵從沛公入武關. 沛公立爲漢王, 韓信從入漢中, 迺說漢王曰: “項王王諸將近地, 而王獨遠居此, 此左遷也. 士卒皆山東人, 跂而望歸, 及其鋒東鄕, 可以爭天下.” 漢王還定三秦, 迺許信爲韓王, 先拜信爲韓太尉, 將兵略韓地. 2. 項籍之封諸王皆就國, 韓王成以不從無功, 不遣就國, 更以爲列侯. 及聞漢遣韓信略韓地, 迺令故項籍遊吳時吳令鄭昌爲韓王以距漢. 漢二年, 韓信略定韓十餘城. 漢王至河南, 韓信急擊韓王昌陽城. 昌降, 漢王迺立韓信爲韓王, 常將韓兵從. 三年, ..
20. 割大弱彊, 以立諸侯, 諸侯已立, 天下服聽而歸德於齊. 案齊之故, 有膠、泗之地, 懷諸侯以德, 深拱揖讓, 則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齊矣. 蓋聞天與弗取, 反受其咎; 時至不行, 反受其殃. 願足下孰慮之.” 韓信曰: “漢王遇我甚厚, 載我以其車, 衣我以其衣, 食我以其食. 吾聞之, 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 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 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吾豈可以鄕利倍義乎!” 蒯生曰: “足下自以爲善漢王, 欲建萬世之業, 臣竊以爲誤矣. 始常山王、成安君爲布衣時, 相與爲刎頸之交, 後爭張黶、陳澤之事, 二人相怨. 常山王背項王, 奉項嬰頭而竄, 逃歸於漢王. 漢王借兵而東下, 殺成安君泜水之南, 頭足異處, 卒爲天下笑. 此二人相與, 天下至驩也. 然而卒相禽者, 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也.
19. 然兵困於京、索之閒, 迫西山而不能進者, 三年於此矣. 漢王將數十萬之衆, 距鞏、雒, 阻山河之險, 一日數戰, 無尺寸之功, 折北不救, 敗滎陽, 傷成皋, 遂走宛、葉之閒, 此所謂智勇俱困者也. 夫銳氣挫於險塞, 而糧食竭於內府, 百姓罷極怨望, 容容無所倚. 以臣料之, 其勢非天下之賢聖固不能息天下之禍. 當今兩主之命縣於足下. 足下爲漢則漢勝, 與楚則楚勝. 臣願披腹心, 輸肝膽, 效愚計, 恐足下不能用也. 誠能聽臣之計, 莫若兩利而俱存之, 參分天下, 鼎足而居, 其勢莫敢先動. 夫以足下之賢聖, 有甲兵之衆, 據彊齊, 從燕、趙, 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後, 因民之欲, 西鄕爲百姓請命, 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 孰敢不聽!
18. 武涉已去, 齊人蒯通知天下權在韓信, 欲爲奇策而感動之, 以相人說韓信曰: “僕嘗受相人之術.” 韓信曰: “先生相人何如?” 對曰: “貴賤在於骨法, 憂喜在於容色, 成敗在於決斷, 以此參之, 萬不失一.” 韓信曰: “善. 先生相寡人何如?” 對曰: “願少閒.” 信曰: “左右去矣.” 通曰: “相君之面, 不過封侯, 又危不安. 相君之背, 貴乃不可言.” 韓信曰: “何謂也?” 蒯通曰: “天下初發難也, 俊雄豪桀建號壹呼, 天下之士雲合霧集, 魚鱗雜遝, 熛至風起. 當此之時, 憂在亡秦而已. 今楚漢分爭, 使天下無罪之人肝膽塗地, 父子暴骸骨於中野, 不可勝數. 楚人起彭城, 轉鬥逐北, 至於滎陽, 乘利席卷, 威震天下.
17. 楚已亡龍且, 項王恐, 使盱眙人武涉往說齊王信曰: “天下共苦秦久矣, 相與戮力擊秦. 秦已破, 計功割地, 分土而王之, 以休士卒. 今漢王復興兵而東, 侵人之分, 奪人之地, 已破三秦, 引兵出關, 收諸侯之兵以東擊楚, 其意非盡吞天下者不休, 其不知厭足如是甚也. 且漢王不可必, 身居項王掌握中數矣, 項王憐而活之, 然得脫, 輒倍約, 復擊項王, 其不可親信如此. 今足下雖自以與漢王爲厚交, 爲之盡力用兵, 終爲之所禽矣. 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 以項王尚存也. 當今二王之事, 權在足下. 足下右投則漢王勝, 左投則項王勝. 項王今日亡, 則次取足下. 足下與項王有故, 何不反漢與楚連和, 參分天下王之? 今釋此時, 而自必於漢以擊楚, 且爲智者固若此乎!” 韓信謝曰: “臣事項王, 官不過郎中, 位不過執戟, 言不聽, 畫不用, 故倍楚而歸漢. 漢王授我上將軍印, 予..
16. 漢四年, 遂皆降平齊. 使人言漢王曰: “齊偽詐多變, 反覆之國也, 南邊楚, 不爲假王以鎮之, 其勢不定. 願爲假王便.” 當是時, 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 韓信使者至, 發書, 漢王大怒, 罵曰: “吾困於此, 旦暮望若來佐我, 乃欲自立爲王!” 張良、陳平躡漢王足, 因附耳語曰: “漢方不利, 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 善遇之, 使自爲守. 不然, 變生.” 漢王亦悟, 因復罵曰: “大丈夫定諸侯, 卽爲眞王耳, 何以假爲!” 乃遣張良往立信爲齊王, 徵其兵擊楚.
14. 信引兵東, 未渡平原, 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 韓信欲止. 范陽辯士蒯通說信曰: “將軍受詔擊齊, 而漢獨發閒使下齊, 寧有詔止將軍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酈生一士, 伏軾掉三寸之舌, 下齊七十餘城, 將軍將數萬衆, 歲餘乃下趙五十餘, 爲將數歲, 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 於是信然之, 從其計, 遂渡河. 齊已聽酈生, 卽留縱酒, 罷備漢守禦信因襲齊歷下軍, 遂至臨菑. 齊王田廣以酈生賣己, 乃亨之, 而走高密, 使使之楚請救. 韓信已定臨菑, 遂東追廣至高密西. 楚亦使龍且將, 號稱二十萬, 救齊.
13. 楚數使奇兵渡河擊趙, 趙王耳、韓信往來救趙, 因行定趙城邑, 發兵詣漢. 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 漢王南出, 之宛、葉閒, 得黥布, 走入成皋, 楚又復急圍之. 六月, 漢王出成皋, 東渡河, 獨與滕公俱, 從張耳軍脩武. 至, 宿傳舍. 晨自稱漢使, 馳入趙壁. 張耳、韓信未起, 卽其臥內上奪其印符, 以麾召諸將, 易置之. 信、耳起, 乃知漢王來, 大驚. 漢王奪兩人軍, 卽令張耳備守趙地. 拜韓信爲相國, 收趙兵未發者擊齊.
12. 今將軍欲舉倦獘之兵, 頓之燕堅城之下, 欲戰恐久力不能拔, 情見勢屈, 曠日糧竭, 而弱燕不服, 齊必距境以自彊也. 燕齊相持而不下, 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 若此者, 將軍所短也. 臣愚, 竊以爲亦過矣. 故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 而以長擊短.” 韓信曰: “然則何由?” 廣武君對曰: “方今爲將軍計, 莫如案甲休兵, 鎮趙撫其孤, 百里之內, 牛酒日至, 以饗士大夫醳兵, 北首燕路, 而後遣辯士奉咫尺之書, 暴其所長於燕, 燕必不敢不聽從. 燕已從, 使諠言者東告齊, 齊必從風而服, 雖有智者, 亦不知爲齊計矣. 如是, 則天下事皆可圖也. 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 此之謂也.” 韓信曰: “善.” 從其策, 發使使燕, 燕從風而靡. 乃遣使報漢, 因請立張耳爲趙王, 以鎮撫其國. 漢王許之, 乃立張耳爲趙王.
11. 於是信問廣武君曰: “僕欲北攻燕, 東伐齊, 何若而有功?” 廣武君辭謝曰: “臣聞敗軍之將, 不可以言勇, 亡國之大夫, 不可以圖存. 今臣敗亡之虜, 何足以權大事乎!” 信曰: “僕聞之, 百里奚居虞而虞亡, 在秦而秦霸, 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 用與不用, 聽與不聽也. 誠令成安君聽足下計, 若信者亦已爲禽矣. 以不用足下, 故信得侍耳.” 因固問曰: “僕委心歸計, 願足下勿辭.” 廣武君曰: “臣聞智者千慮, 必有一失; 愚者千慮, 必有一得. 故曰: “狂夫之言, 聖人擇焉”. 顧恐臣計未必足用, 願效愚忠. 夫成安君有百戰百勝之計, 一旦而失之, 軍敗鄗下, 身死泜上. 今將軍涉西河, 虜魏王, 禽夏說閼與, 一舉而下井陘, 不終朝破趙二十萬衆, 誅成安君. 名聞海內, 威震天下, 農夫莫不輟耕釋耒, 褕衣甘食, 傾耳以待命者. 若此, 將軍之所長也. 然而衆勞卒罷..
10. 배수지진 信乃令軍中毋殺廣武君, 有能生得者購千金. 於是有縛廣武君而致戲下者, 信乃解其縛, 東鄕對, 西鄕對, 師事之. 諸將效首虜, (休)畢賀, 因問信曰: “兵法右倍山陵, 前左水澤, 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 曰破趙會食, 臣等不服. 然竟以勝, 此何術也?” 信曰: “此在兵法, 顧諸君不察耳. 兵法不曰: “陷之死地而後生, 置之亡地而後存” ?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 , 其勢非置之死地, 使人人自爲戰; 今予之生地, 皆走, 寧尚可得而用之乎!” 諸將皆服曰: “善. 非臣所及也.”
5. 信再拜賀曰: “惟信亦爲大王不如也. 然臣嘗事之, 請言項王之爲人也. 項王喑噁叱咤, 千人皆廢, 然不能任屬賢將, 此特匹夫之勇耳.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 言語嘔嘔, 人有疾病, 涕泣分食飲, 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 印刓敝, 忍不能予, 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 不居關中而都彭城. 有背義帝之約, 而以親愛王, 諸侯不平. 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 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 天下多怨, 百姓不親附, 特劫於威彊耳. 名雖爲霸, 實失天下心. 故曰其彊易弱. 今大王誠能反其道: 任天下武勇, 何所不誅!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 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 何所不散! 且三秦王爲秦將, 將秦子弟數歲矣, 所殺亡不可勝計, 又欺其衆降諸侯, 至新安, 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 唯獨邯、欣、翳得脫, 秦父兄怨此三人, 痛入骨髓.
5. 信再拜賀曰: “惟信亦爲大王不如也. 然臣嘗事之, 請言項王之爲人也. 項王喑噁叱咤, 千人皆廢, 然不能任屬賢將, 此特匹夫之勇耳.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 言語嘔嘔, 人有疾病, 涕泣分食飲, 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 印刓敝, 忍不能予, 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 不居關中而都彭城. 有背義帝之約, 而以親愛王, 諸侯不平. 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 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 天下多怨, 百姓不親附, 特劫於威彊耳. 名雖爲霸, 實失天下心. 故曰其彊易弱. 今大王誠能反其道: 任天下武勇, 何所不誅!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 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 何所不散! 且三秦王爲秦將, 將秦子弟數歲矣, 所殺亡不可勝計, 又欺其衆降諸侯, 至新安, 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 唯獨邯、欣、翳得脫, 秦父兄怨此三人, 痛入骨髓.
4 王曰: “吾亦欲東耳, 安能鬱鬱久居此乎?” 何曰: “王計必欲東, 能用信, 信卽留; 不能用, 信終亡耳.” 王曰: “吾爲公以爲將.” 何曰: “雖爲將, 信必不留.” 王曰: “以爲大將.” 何曰: “幸甚.” 於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 “王素慢無禮, 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 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 擇良日, 齋戒, 設壇場, 具禮, 乃可耳.” 王許之. 諸將皆喜, 人人各自以爲得大將. 至拜大將, 乃韓信也, 一軍皆驚. 信拜禮畢, 上坐. 王曰: “丞相數言將軍, 將軍何以敎寡人計策?” 信謝, 因問王曰: “今東鄕爭權天下, 豈非項王邪?” 漢王曰: “然.” 曰: “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 漢王默然良久, 曰: “不如也.”
회음후열전(淮陰侯列傳) 1. 큰 꿈을 위해 미천하던 시절의 고초를 참다 淮陰侯韓信者, 淮陰人也. 始爲布衣時, 貧無行, 不得推擇爲吏, 又不能治生商賈, 常從人寄食飲, 人多厭之者. 常數從其下鄕南昌亭長寄食, 數月, 亭長妻患之, 乃晨炊蓐食, 食時信往, 不爲具食. 信亦知其意, 怒, 竟絕去. 信釣於城下, 諸母漂, 有一母見信飢, 飯信, 竟漂數十日, 信喜, 謂漂母曰: “吾必有以重報母.” 母怒曰: “大丈夫不能自食, 吾哀王孫而進食, 豈望報乎!”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曰: “若雖長大, 好帶刀劍, 中情怯耳.” 衆辱之曰: “信能死, 刺我; 不能死, 出我袴下.” 於是信孰視之, 俛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 以爲怯. 2. 항우를 떠나 유방에게 귀의한 한신 及項梁渡淮, 信杖劍從之, 居戲下, 無所知名. 項梁敗, 又屬項羽, 羽以爲郎中. 數..
8. 七年, 朝陳. 八年, 朝雒陽. 九年, 朝長安. 十一年, 高后誅淮陰侯, 布因心恐. 夏, 漢誅梁王彭越, 醢之, 盛其醢遍賜諸侯. 至淮南, 淮南王方獵, 見醢, 因大恐, 陰令人部聚兵, 候伺旁郡警急. 布所幸姫疾, 請就醫, 醫家與中大夫賁赫對門, 姫數如醫家, 賁赫自以爲侍中, 迺厚餽遺, 從姫飮醫家. 姫侍王, 從容語次, 譽赫長者也. 王怒曰: “汝安從知之?” 具說狀. 王疑其與亂. 赫恐, 稱病. 王愈怒, 欲捕赫. 赫言變事, 乘傳詣長安. 布使人追, 不及. 赫至, 上變, 言布謀反有端, 可先未發誅也. 上讀其書, 語蕭相國. 相國曰: “布不宜有此, 恐仇怨妄誣之. 請擊赫, 使人微験淮南王.”
7. 淮南王至, 上方踞床洗, 召布入見, 布(甚大怒, 悔來, 欲自殺. 出就舍, 帳禦飮食從官如漢王居, 布又大喜過望. 於是迺使人入九江. 楚已使項伯收九江兵, 盡殺布妻子. 布使者頗得故人幸臣, 將衆數千人歸漢. 漢益分布兵而與俱北, 收兵至成皐. 四年七月, 立布爲淮南王, 與擊項籍. 漢五年, 布使人入九江, 得數縣. 六年, 布與劉賈入九江, 誘大司馬周殷, 周殷反楚, 遂擧九江兵與漢擊楚, 破之垓下. 項籍死, 天下定, 上置酒. 上折隨何之功, 謂何爲腐儒, 爲天下安用腐儒. 隨何跪曰: “夫陛下引兵攻彭城, 楚王未去齊也, 陛下發步卒五萬人, 騎五千, 能以取淮南乎?” 上曰: “不能.” 隨何曰: “陛下使何與二十人使淮南, 至, 如陛下之意, 是何之功賢於步卒五萬人騎五千也. 然而陛下謂何腐儒, 爲天下安用腐儒, 何也?” 上曰: “吾方圖子之功.” 迺以隨何爲..
6. 今大王不與萬全之漢而自託於危亡之楚, 臣竊爲大王惑之. 臣非以淮南之兵足以亡楚也. 夫大王發兵而倍楚, 項王必留: 留數月, 漢之取天下可以萬全. 臣請與大王提劍而歸漢, 漢王必裂地而封大王, 又況淮南, 淮南必大王有也. 故漢王敬使使臣進愚計, 願大王之留意也.” 淮南王曰: “請奉命.” 陰許畔楚與漢, 未敢泄也. 楚使者在, 方急責英布發兵, 舍傳舍. 隨何直入, 坐楚使者上坐, 曰: “九江王已歸漢, 楚何以得發兵?” 布愕然. 楚使者起. 何因說布曰: “事已搆, 可遂殺楚使者, 無使歸, 而疾走漢竝力.” 布曰: “如使者敎, 因起兵而擊之耳.” 於是殺使者, 因起兵而攻楚. 楚使項聲ㆍ龍且攻淮南, 項王留而攻下邑. 數月, 龍且擊淮南, 破布軍. 布欲引兵走漢, 恐楚王殺之, 故閒行與何俱歸漢.
5. 隨何曰: “大王與項王俱列爲諸侯, 北鄕而臣事之, 必以楚爲彊, 可以託國也. 項王伐齊, 身負板築, 以爲士卒先, 大王宜悉淮南之衆, 身自將之, 爲楚軍前鋒, 今迺發四千人以助楚. 夫北面而臣事人者, 固若是乎? 夫漢王戰於彭城, 項王未出齊也, 大王宜騒淮南之兵渡淮, 日夜會戰彭城下, 大王撫萬人之衆, 無一人渡淮者, 垂拱而觀其孰勝. 夫託國於人者, 固若是乎? 大王提空名以鄕楚, 而欲厚自託, 臣竊爲大王不取也. 然而大王不背楚者, 以漢爲弱也. 夫楚兵雖彊, 天下負之以不義之名, 以其背盟約而殺義帝也. 然而楚王恃戰勝自彊, 漢王收諸侯, 還守成皐ㆍ滎陽, 下蜀ㆍ漢之粟, 深溝壁壘, 分卒守徼乘塞, 楚人還兵, 閒以梁地, 深入敵國八九百里, 欲戰則不得, 攻城則力不能, 老弱転糧千里之外: 楚兵至滎陽ㆍ成皐, 漢堅守而不動, 進則不得攻, 退則不得解. 故曰楚兵不足..
4. 漢三年, 漢王擊楚, 大戰彭城, 不利, 出梁地, 至虞, 謂左右曰: “如彼等者, 無足與計天下事.” 謁者隨何進曰: “不審陛下所謂.” 漢王曰: “孰能爲我使淮南, 令之發兵倍楚, 留項王於齊數月, 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 隨何曰: “臣請使之.” 迺與二十人俱, 使淮南. 至, 因太宰主之, 三日不得見. 隨何因說太宰曰: “王之不見何, 必以楚爲彊, 以漢爲弱, 此臣之所以爲使. 使何得見, 言之而是邪, 是大王所欲聞也: 言之而非邪, 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質淮南市, 以明王倍漢而與楚也.” 太宰迺言之王, 王見之. 隨何曰: “漢王使臣敬進書大王禦者, 竊怪大王與楚何親也.” 淮南王曰: “寡人北鄕而臣事之.”
3. 漢元年四月, 諸侯皆罷戲下, 各就國. 項氏立懷王爲義帝, 徙都長沙, 迺陰令九江王布等行擊之. 其八月, 布使將擊義帝, 追殺之郴縣. 漢二年, 齊王田榮畔楚, 項王往擊齊, 徴兵九江, 九江王布稱病不往, 遣將將數千人行. 漢之敗楚彭城, 布又稱病不佐楚. 項王由此怨布, 數使使者誚讓召布, 布愈恐, 不敢往. 項王方北憂齊ㆍ趙, 西患漢, 所與者獨九江王, 又多布材, 欲親用之, 以故未擊.
2. 當是時, 秦急圍趙, 趙數使人請救. 懷王使宋義爲上將, 範曾爲末將, 項籍爲次將, 英在ㆍ蒲將軍皆爲將軍, 悉屬宋義, 北救趙. 及項籍殺宋義於河上, 懷王因立籍爲上將軍, 諸將皆屬項籍. 項籍使布先渡河擊秦, 布數有利, 籍迺悉引兵涉河從之, 遂破秦軍, 降章邯等. 楚兵常勝, 功冠諸侯. 諸侯兵皆以服屬楚者, 以布數以少敗衆也. 項籍之引兵西至新安, 又使布等夜擊阬章邯秦卒二十餘萬人. 至關, 不得入, 又使布等先從閒道破關下軍, 遂得入, 至鹹陽. 布常爲軍鋒. 項王封諸將, 立布爲九江王, 都六.
1. 黥布者, 六人也, 姓英氏. 秦時爲布衣. 少年, 有客相之曰: “當刑而王.” 及壯, 坐法黥. 布欣然笑曰: “人相我當刑而王, 幾是乎?” 人有聞者, 共俳笑之. 布已論輸麗山, 麗山之徒數十萬人, 布皆與其徒長豪桀交通, 迺率其曹偶, 亡之江中爲群盜. 陳勝之起也, 布迺見番君, 與其衆叛秦, 聚兵數千人. 番君以其女妻之. 章邯之滅陳勝, 破呂臣軍, 布乃引兵北擊秦左右校, 破之淸波, 引兵而東. 聞項梁定江東會稽, 涉江而西. 陳嬰以項氏世爲楚將, 迺以兵屬項梁, 渡淮南, 英布ㆍ蒲將軍亦以兵屬項梁. 項梁涉淮而西, 擊景駒ㆍ秦嘉等, 布常冠軍. 項梁至薛, 聞陳王定死, 迺立楚懷王. 項梁號爲武信君, 英布爲當陽君. 項梁敗死定陶, 懷王徙都彭城, 諸將英布亦皆保聚彭城.
91. 경포열전(鯨布列傳) 1. 黥布者, 六人也, 姓英氏. 秦時爲布衣. 少年, 有客相之曰: “當刑而王.” 及壯, 坐法黥. 布欣然笑曰: “人相我當刑而王, 幾是乎?” 人有聞者, 共俳笑之. 布已論輸麗山, 麗山之徒數十萬人, 布皆與其徒長豪桀交通, 迺率其曹偶, 亡之江中爲群盜. 陳勝之起也, 布迺見番君, 與其衆叛秦, 聚兵數千人. 番君以其女妻之. 章邯之滅陳勝, 破呂臣軍, 布乃引兵北擊秦左右校, 破之淸波, 引兵而東. 聞項梁定江東會稽, 涉江而西. 陳嬰以項氏世爲楚將, 迺以兵屬項梁, 渡淮南, 英布ㆍ蒲將軍亦以兵屬項梁. 項梁涉淮而西, 擊景駒ㆍ秦嘉等, 布常冠軍. 項梁至薛, 聞陳王定死, 迺立楚懷王. 項梁號爲武信君, 英布爲當陽君. 項梁敗死定陶, 懷王徙都彭城, 諸將英布亦皆保聚彭城. 2. 當是時, 秦急圍趙, 趙數使人請救. 懷王使宋義爲上將, ..
4. 沛公之從碭北擊昌邑, 彭越助之. 昌邑未下, 沛公引兵西. 彭越亦將其衆居钜野中, 收魏散卒. 項籍入關, 王諸侯, 還歸, 彭越衆萬餘人毋所屬. 漢元年秋, 齊王田榮畔項王, (漢乃使人賜彭越將軍印, 使下濟陰以擊楚. 楚命蕭公角將兵擊越, 越大破楚軍. 漢王二年春, 與魏王豹及諸侯東擊楚, 彭越將其兵三萬餘人歸漢於外黃. 漢王曰: “彭將軍收魏地得十餘城, 欲急立魏後. 今西魏王豹亦魏王咎從弟也, 眞魏後.” 乃拜彭越爲魏相國, 擅將其兵, 略定梁地. 漢王之敗彭城解而西也, 彭越皆複亡其所下城, 獨將其兵北居河上. 漢王三年, 彭越常往來爲漢遊兵, 擊楚, 絶其後糧於梁地. 漢四年冬, 項王與漢王相距滎陽, 彭越攻下睢陽ㆍ外黃十七城.
3. 彭越 彭越者, 昌邑人也, 字仲. 常漁钜野澤中, 爲群盜. 陳勝ㆍ項梁之起, 少年或謂越曰: “諸豪桀相立畔秦, 仲可以來, 亦效之.” 彭越曰: “兩龍方鬪, 且待之.” 居歲餘, 澤閒少年相聚百餘人, 往從彭越, 曰: “請仲爲長.” 越謝曰: “臣不願與諸君.” 少年彊請, 乃許. 與期旦日日出會, 後期者斬. 旦日日出, 十餘人後, 後者至日中. 於是越謝曰: “臣老, 諸君彊以爲長. 今期而多後, 不可盡誅, 誅最後者一人.” 令校長斬之. 皆笑曰: “何至是? 請後不敢.” 於是越乃引一人斬之, 設壇祭, 乃令徒屬. 徒屬皆大驚, 畏越, 莫敢仰視. 乃行略地, 收諸侯散卒, 得千餘人.
2. 魏豹亡走楚. 楚懷王予魏豹數千人, 複徇魏地. 項羽已破秦, 降章邯. 豹下魏二十餘城, 立豹爲魏王. 豹引精兵從項羽入關. 漢元年, 項羽封諸侯, 欲有梁地, 乃徙魏王豹於河東, 都平陽, 爲西魏王. 漢王還定三秦, 渡臨晉, 魏王豹以國屬焉, 遂從擊楚於彭城. 漢敗, 還至滎陽, 豹請歸視親病, 至國, 卽絶河津畔漢. 漢王聞魏豹反, 方東憂楚, 未及擊, 謂酈生曰: “緩頬往說魏豹, 能下之, 吾以萬戸封若.” 酈生說豹. 豹謝曰: “人生一世閒, 如白駒過隙耳. 今漢王慢而侮人, 罵詈諸侯群臣如罵奴耳, 非有上下禮節也, 吾不忍複見也.” 於是漢王遣韓信擊虜豹於河東, 傳詣滎陽, 以豹國爲郡. 漢王令豹守滎陽. 楚圍之急, 周苛遂殺魏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