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유의경 (1160)
건빵이랑 놀자
39. 有人歎王恭形茂者, 云: “濯濯如春月柳.”
38. 庾長仁與諸弟入吳, 欲住亭中宿;諸弟先上, 見羣小滿屋, 都無相避意. 長仁曰: “我試觀之.” 乃策杖將一小兒;始入門, 諸客望其神姿, 一時退匿.
37. 謝公云: “見林公雙眼, 黯黯明黑.” 孫興公見林公: “稜稜露其爽.”
36. 謝車騎道謝公: “遊肆復無乃高唱, 但恭坐捻鼻顧睞, 便自有寢處山澤閒儀.”
35. 海西時, 諸公每朝, 朝堂猶暗;唯會稽王來, 軒軒如朝霞擧.
34. 簡文作相王時, 與謝公共詣桓宣武;王珣先在內, 桓語王: “卿嘗欲見相王, 可住帳裏.” 二客旣去, 桓謂王曰: “定何如?” 王曰: “相王作輔, 自然浩若神君, 公亦萬夫之望;不然, 僕射何得自沒?”
33. 王長史爲中書郞, 往敬和許;爾時積雪, 長史從門外下車, 步入尙書. 著公服敬和遙望, 歎曰: “此不復似世中人!”
32. 或以方謝仁祖不乃重者. 桓大司馬曰: “諸君莫輕道, 仁祖企脚北窗下彈琵琶, 故自有天際眞人想!”
31. 王長史嘗病, 親疎不通;林公來, 守門人遽啓之曰: 14-31/2 「一異人在門, 不敢不啓.” 王笑曰: “此必林公!”
30. 時人目王右軍: “飄若遊雲, 矯若驚龍.”
29. 林公道王長史: “斂衿作一來, 何其軒軒韶擧!”
28. 王敬倫風姿似父, 作侍中, 加授桓公, 公服從大門入, 桓公望之曰: “大奴固自有鳳毛.”
27. 劉尹道桓公: “鬢如反猬皮, 眉如紫石稜, 自是孫仲謀ㆍ司馬宣王一流人!”
26. 王右軍見杜弘治, 歎曰: “面如凝脂, 眼如點漆, 此神仙中人!” 時人有稱王長史形者, 蔡公曰: “恨諸人不見杜弘治耳!”
25. 王敬豫有美形, 問訊王公;王公撫其肩曰: “阿奴恨才不稱!” 又云: “敬豫事事似王公.”
24. 庾太尉在武昌, 秋夜氣佳景淸, 使吏殷浩ㆍ王胡之之徒登南樓理詠, 音調始遒;聞函道中有屐聲甚厲, 定是庾公. 俄而, 率左右十許人步來, 諸賢欲起避之. 公徐云: “諸君少住, 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 因便據胡牀, 與諸人詠謔, 竟坐甚得任樂. 後王逸少下, 與丞相言及此事; 丞相曰: “元規爾時風範, 不得不小頹.” 右軍答曰: “唯唯丘壑獨存壑獨存.”
23. 石頭事故, 朝廷傾覆;溫忠武與庾文康投陶公求救. 陶公云: “肅祖顧命不見及, 且蘇峻作亂, 釁由諸庾, 誅其兄弟, 不足以謝天下!” 于時庾在溫船後, 聞之, 憂怖無計. 別日, 溫勸庾見陶, 庾猶豫未能往. 溫曰: “溪狗我所悉, 卿但見之, 必無憂也!” 庾風姿神貌, 陶一見便改觀;談宴竟日, 愛重頓至.
22. 祖士少見衛君長云: “此人有旄杖下形.”
21. 周侯說王長史父: “形貌旣偉, 雅懷有槩, 保而用之, 可作諸許物也.”
20. 周伯仁道桓茂倫: “嶔崎歷落可笑人.” 或云謝幼輿言.
19. 衛玠從豫章至下都, 人久聞其名, 觀者如堵牆. 玠先有羸疾, 體不堪勞, 遂成病而死;時人謂「看殺衛玠.”
18. 庾子嵩長不滿七尺, 腰帶十圍, 頹然自放.
17. 王大將軍稱太尉: “處衆人之中, 似珠玉在瓦石間.”
16. 王丞相見衛洗馬, 曰: “居然有羸形;雖復終日調暢, 若不堪羅綺.”
15. 有人詣王太尉, 遇安豊ㆍ大將軍ㆍ丞相在坐;往別屋見季胤ㆍ平子. 還, 語人曰: “今日之行, 觸目見琳琅珠玉.”
14. 驃騎王武子, 是衛玠之舅, 儁爽有風姿;見玠, 輒歎曰: “珠玉在側, 覺我形穢!”
13. 劉伶身長六尺, 貌甚醜顇;而悠悠忽忽, 土木形骸.
12. 裴令公有雋容儀, 脫冠冕, 麤服, 亂頭皆好;時人以爲「玉人”. 見者曰: “見玠叔則如玉山上行, 光映照人!”
11. 有人語王戎曰: “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鷄群.” 答曰: “君未見其父耳!”
10. 裴令公有儁容姿, 一旦有疾至困, 惠帝使王夷甫往看; 裴方向壁臥, 聞王使至, 强回視之. 王出, 語人曰: “雙眸閃閃, 若巖下電;精神挺動, 體中故小惡.”
9. 潘安仁ㆍ夏侯湛並有美容, 喜同行, 時人謂之「連璧”.
8. 王夷甫容貌整麗, 妙於談玄;恒捉白玉柄麈尾, 與手都無分別.
7. 潘岳玅有姿容, 好神情;少時, 挾彈出洛陽道, 婦人遇者, 莫不連手共縈之. 左太沖絶醜, 亦復效岳遨遊;於是羣嫗齊共亂唾之, 委頓而返.
6. 裴令公目「王安豊眼爛爛如巖下電.”
5. 嵇康身長七尺八寸, 風姿特秀. 見者歎曰: “蕭蕭肅肅, 爽朗淸擧.” 或云: “肅肅如松下風, 高而徐引.” 山公曰: “嵇叔夜之爲人也, 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 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4. 時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 李安國穨唐如玉山之將崩.”
3.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 與夏侯玄共坐, 時人謂「蒹葭倚玉樹.”
2. 何平叔美姿儀, 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 正夏月, 與熱湯餠, 旣噉, 大汗出, 以朱衣自拭, 色轉皎然.
1. 魏武將見匈奴使, 自以形陋, 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 帝自捉刀立牀頭. 旣畢, 令閒諜問曰: “魏王何如?” 匈奴使答曰: “魏王雅望非常;然牀頭捉刀人, 此乃英雄也!” 魏武聞之, 追殺此使.
호상(豪爽) 제십삼(第十三) 1. 王大將軍年少時, 舊有田舍名, 語音亦楚;武帝喚時賢共言伎蓺事, 人皆多有所知, 唯王都無所關;意色殊惡, 自言知打鼓吹. 帝令取鼓與之, 於坐振袖而起, 揚槌奮擊, 音節諧捷, 神氣豪上, 傍若無人. 擧坐歎其雄爽. 2. 王處仲世許高尙之目, 嘗荒恣於色, 體爲之弊, 左右諫之. 處仲曰: “吾乃不覺爾! 如此者, 甚易耳.” 乃開內後閤, 驅諸婢妾數十人出路, 任其所之. 時人歎焉. 3. 王大將軍眉目「高朗疎率, 學通左氏.” 4. 王處仲每酒後, 輒詠「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 以如意打唾壺, 壺口盡缺. 5. 晉明帝欲起池臺, 元帝不許;帝時爲太子, 好養人士, 一夕中作池, 比曉便成. 今太子西池是也. 6. 王大將軍始欲下都, 處分樹置, 先遣參軍告朝廷, 諷旨時賢. 祖車騎尙未鎭壽春, 瞋目厲聲, 語使人曰:..
13. 桓玄西下, 入石頭, 外白: “司馬梁王奔叛.” 玄時事形已濟, 在平乘上笳鼓並 作, 直高詠云: “簫管有遺音, 梁王安在哉!”
12. 王司州在謝公坐, 詠「入不言兮出不辭, 乘回風兮載雲旗!” 語人云: “當爾時, 覺一坐無人!”
11. 陳林道在西岸, 都下諸人共要至牛渚會. 陳理旣佳, 人欲共言折; 陳以如意拄頰望鷄籠山, 嘆曰: “孫伯符志業不遂!” 於是竟坐不得談.
10. 桓石虔, 司空豁之長庶也;小字鎭惡, 年十七八, 未被擧, 而童隸已呼爲鎭惡郞. 嘗住宣武齋頭, 從征枋頭; 車騎沖沒陳, 左右莫能先救. 宣武謂曰: “汝叔落賊, 汝知不?” 石虔聞之, 氣甚奮;命朱辟爲副, 策馬於數萬衆中, 莫有抗者, 徑致沖還. 三軍嘆服. 河朔後以其名斷瘧.
9. 桓公讀高士傳, 至於陵仲子, 便擲去;曰: “誰能作此溪刻自處?”
8. 桓宣武平蜀, 集參僚置酒於李勢殿, 巴ㆍ蜀搢紳, 莫不來萃. 桓旣素有雄情爽氣, 加爾日音調英發, 敍古今成敗由人, 存亡繫才, 奇狀磊落, 一坐嘆賞, 旣散, 諸人追味餘言, 于時尋陽周馥曰: “恨卿輩不見王大將軍!”
7. 庾穉恭旣常有中原之志, 文康時權重, 未在己. 及李堅作相, 忌兵畏禍, 與穉恭歷同異者久之, 乃果行. 傾荊ㆍ漢之力, 窮舟車之勢, 師次于襄陽; 大會參佐, 陳其旌甲, 親授弧矢曰: “我之此行, 若此射矣!” 遂三報三疊, 徒衆屬目, 其氣十倍.
6. 王大將軍始欲下都, 處分樹置, 先遣參軍告朝廷, 諷旨時賢. 祖車騎尙未鎭壽春, 瞋目厲聲, 語使人曰: “卿語阿黑, 何敢不遜! 催攝面去! 須臾不爾, 我將三千兵槊脚令上.” 王聞之而止.
5. 晉明帝欲起池臺, 元帝不許;帝時爲太子, 好養人士, 一夕中作池, 比曉便成. 今太子西池是也.
4. 王處仲每酒後, 輒詠「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 以如意打唾壺, 壺口盡缺.
3. 王大將軍眉目「高朗疎率, 學通左氏.”
2. 王處仲世許高尙之目, 嘗荒恣於色, 體爲之弊, 左右諫之. 處仲曰: “吾乃不覺爾! 如此者, 甚易耳.” 乃開內後閤, 驅諸婢妾數十人出路, 任其所之. 時人歎焉.
1. 王大將軍年少時, 舊有田舍名, 語音亦楚;武帝喚時賢共言伎蓺事, 人皆多有所知, 唯王都無所關;意色殊惡, 自言知打鼓吹. 帝令取鼓與之, 於坐振袖而起, 揚槌奮擊, 音節諧捷, 神氣豪上, 傍若無人. 擧坐歎其雄爽.
숙혜(夙慧) 제십이(第十二) 1. 賓客詣陳太丘宿, 太丘使元方ㆍ季方炊;客與太丘論議, 二人進火, 俱委而竊聽, 炊忘箸箄, 飯落釜中. 太丘問: “炊何不餾?” 元方ㆍ季方長跪曰: “大人與客語, 乃俱竊聽;炊忘箸箄, 飯今皆成糜.” 太丘曰: “爾頗有所識不?” 對曰: “仿佛志之.” 二子俱說, 更相易奪, 言無遺失. 太丘曰: “如此, 但糜自可, 何必飯也!” 2. 何晏七歲, 明惠若神, 魏武奇愛之;因晏在宮內, 欲以爲子. 晏乃畵地令方, 自處其中. 人問其故? 答曰: “何氏之廬也.” 魏武知之, 卽遣還. 3. 晉明帝數歲, 坐元帝膝上, 有人從長安來, 元帝問洛下消息, 潸然流涕. 明帝問何以致泣? 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 “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 答曰: “日遠. 不聞人從日邊來, 居然可知.” 元帝異之. 明日集羣臣宴會, 告以此意, 更重問之. 乃答曰..
7. 桓宣武薨, 桓南郡年五歲, 服始除, 桓車騎與送故文武別; 因桓語南郡: “此皆汝家故吏佐!” 玄應聲慟哭, 酸感傍人. 車騎每自目己坐曰: “靈寶成人, 當以此坐還之!” 鞠愛過於所生焉.
6. 晉孝武年十二, 時冬天, 晝日不箸複衣, 但箸單練衫五六重, 夜則累茵褥. 謝公諫曰: “聖體宜令有常. 陛下晝過冷, 夜過熱, 恐非攝養之術?” 帝曰: “晝動夜靜.” 謝公出, 嘆曰: “上理不減先帝.”
5. 韓康伯數歲, 家酷貧, 至大寒, 止得襦, 母殷夫人自成之, 令康伯捉熨斗; 謂康伯曰: “且箸襦, 尋作複褌.” 乃云: “已足, 不復須褌.” 母問其故? 答曰: “火在熨斗中而柄熱. 今旣箸襦, 下亦當煗, 故不須耳.” 母甚異之, 知爲國器.
4. 司空顧和與時賢共淸言, 張玄之ㆍ顧敷是中外孫, 年並七歲, 在牀邊戱. 于時聞語, 神情如不相屬;瞑於燈下, 二兒共敍客主之言, 都無遺失. 顧公越席而提其耳曰: “不意衰宗, 復生此寶!”
3. 晉明帝數歲, 坐元帝膝上, 有人從長安來, 元帝問洛下消息, 潸然流涕. 明帝問何以致泣? 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 “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 答曰: “日遠. 不聞人從日邊來, 居然可知.” 元帝異之. 明日集羣臣宴會, 告以此意, 更重問之. 乃答曰: “日近.” 元帝失色, 曰: “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 答曰: “擧目見日, 不見長安.”
2. 何晏七歲, 明惠若神, 魏武奇愛之;因晏在宮內, 欲以爲子. 晏乃畵地令方, 自處其中. 人問其故? 答曰: “何氏之廬也.” 魏武知之, 卽遣還.
1. 賓客詣陳太丘宿, 太丘使元方ㆍ季方炊;客與太丘論議, 二人進火, 俱委而竊聽, 炊忘箸箄, 飯落釜中. 太丘問: “炊何不餾?” 元方ㆍ季方長跪曰: “大人與客語, 乃俱竊聽;炊忘箸箄, 飯今皆成糜.” 太丘曰: “爾頗有所識不?” 對曰: “仿佛志之.” 二子俱說, 更相易奪, 言無遺失. 太丘曰: “如此, 但糜自可, 何必飯也!”
첩오(捷悟) 제십일(第十一) 1. 楊德祖爲魏武主簿, 時作相國門, 始構崔桷, 魏武自出看, 使人題門作「活”字, 便去. 楊見, 卽令壞之. 旣竟, 曰: “門中活, 闊字;王正嫌門大也.” 2. 人餉魏武一桮酪, 魏武噉少許, 蓋頭上題爲「合”字以示衆;衆莫能解. 次至楊脩, 脩便噉, 曰: “公敎人噉一口也, 復何疑?” 3.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 楊脩從, 碑背上題作「黃絹ㆍ幼婦ㆍ外孫ㆍ齏臼”八字. 魏武謂脩, 曰: “卿不解?” 答曰: “解.” 魏武曰: “卿未可言, 待我思之.” 三十里, 魏武乃曰: “吾已得.” 令脩別記所知. 脩曰: “黃絹, 色絲也, 於字爲絶;幼婦, 少女也, 於字爲妙; 外孫, 女子也, 於字爲好;齏臼, 受辛也, 於字爲辭; 所謂絶妙好辭也.” 魏武亦記之, 與脩同;乃歎曰: “我才不及卿, 乃覺..
7. 王東亭作宣武主簿, 嘗春月與石頭兄弟乘馬出郊;時彦同遊者, 連鑣俱進, 唯東亭一人常在前, 覺數十步. 諸人莫之解. 石頭等旣疲倦, 俄而乘輿回, 諸人皆似從官, 唯東亭奕奕在前. 其悟捷如此.
6. 郗司空在北府, 桓宣武惡其居兵權;郗於事機素暗, 遣牋詣桓: “方欲共獎王室, 脩復園陵.” 世子嘉賓出行於道上, 聞信至, 急取牋; 視竟, 寸寸毁裂, 便回還更作牋:自陳老病不堪人聞, 欲乞閑地自養. 宣武得牋, 大喜;卽詔轉公督五郡, 會稽太守.
5. 王敦引軍垂至大桁, 明帝自出中堂, 溫嶠爲丹陽尹, 帝令斷大桁; 故未斷, 帝大怒, 瞋目, 左右莫不悚懼. 召諸公來, 嶠至不謝, 但求酒炙. 王導須臾至, 徒跣下地, 謝曰: “天威在顔, 遂使溫嶠不容得謝.” 嶠於是下謝, 帝迺釋然. 諸公共歎王機悟名言.
4. 魏武征袁本初, 治裝餘有數十斛竹片, 咸長數寸, 衆云竝不堪用, 正令燒除. 太祖, 思所以用之, 謂可爲竹椑楯, 而未顯其言; 馳使問主簿楊德祖, 應聲答之, 與帝心同. 衆服其辯悟.
3.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 楊脩從, 碑背上題作「黃絹ㆍ幼婦ㆍ外孫ㆍ齏臼”八字. 魏武謂脩, 曰: “卿不解?” 答曰: “解.” 魏武曰: “卿未可言, 待我思之.” 三十里, 魏武乃曰: “吾已得.” 令脩別記所知. 脩曰: “黃絹, 色絲也, 於字爲絶;幼婦, 少女也, 於字爲妙; 外孫, 女子也, 於字爲好;齏臼, 受辛也, 於字爲辭; 所謂絶妙好辭也.” 魏武亦記之, 與脩同;乃歎曰: “我才不及卿, 乃覺三十里!”
2. 人餉魏武一桮酪, 魏武噉少許, 蓋頭上題爲「合”字以示衆;衆莫能解. 次至楊脩, 脩便噉, 曰: “公敎人噉一口也, 復何疑?”
1. 楊德祖爲魏武主簿, 時作相國門, 始構崔桷, 魏武自出看, 使人題門作「活”字, 便去. 楊見, 卽令壞之. 旣竟, 曰: “門中活, 闊字;王正嫌門大也.”
규잠(規箴) 제십(第十) 1. 漢武帝乳母嘗於外犯事, 帝欲申憲, 乳母求救東方朔. 朔曰: “此非脣舌所爭. 爾必望濟者, 將去時, 但當屢顧帝, 愼勿言; 此或可萬一冀耳.” 乳母旣至, 朔亦侍側, 因謂曰: “汝癡耳! 帝豈復憶汝乳哺時恩邪?” 帝雖才雄心忍, 亦深有情戀;乃悽然愍之, 卽敕免罪. 2. 京房與漢元帝共論, 因問帝: “幽ㆍ厲之君何以亡? 所任何人?” 答曰: “其任人不忠.” 房曰: “知不忠而任之, 何邪?” 曰: “亡國之君, 各賢其臣; 豈知不忠而任之?” 房稽首曰: “將恐今之視古, 亦猶後之視今也!” 3. 陳元方遭父喪, 哭泣哀慟, 軀體骨立, 其母愍之, 竊以錦被蒙上. 郭林宗弔而見之, 謂曰: “卿海內之儁才, 四方是則;如何當喪, 錦被蒙上? 孔子曰:衣夫錦也, 食夫稻也, 於汝安乎? 吾不取也!” 奮衣而去. 自後賓客絶百所日. 4. ..
27. 桓玄欲以謝太傅宅爲營. 謝混曰: “召伯之仁, 猶惠及甘棠;文靖之德, 更不保五畝之宅!” 玄慙而止.
26. 王緖ㆍ王國寶相爲脣齒, 並弄權要. 王大不平其如此, 乃謂緖曰: “汝爲此欻欻, 曾不慮獄吏之爲貴乎?”
25. 桓南郡好獵, 每田狩, 車騎甚盛, 五六十里中, 旌旗蔽隰, 騁良馬, 馳擊若飛, 雙甄所指, 不避陵壑. 或行陳不整, 麏兎騰逸, 參佐無不被繫束. 桓道恭, 玄之族也;時爲賊曹參軍, 頗敢直言, 常自帶絳綿繩箸腰中. 玄問此何爲? 答曰: “公獵, 好縛人士;會當被縛, 手不能堪芒也.” 玄自此小差.
24. 遠公在廬山中, 雖老, 講論不輟. 弟子中或有惰者, 遠公曰: “桑楡之光, 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 與時竝明耳.” 執經登坐, 諷誦朗暢, 詞色甚苦. 高足之徒, 皆肅然增敬.
23. 殷顗病困, 看人政見半面. 殷荊州興晉陽之甲, 往與顗別, 涕零, 屬以消息所患. 顗答曰: “我病自當差, 正憂汝患耳!”
22. 王大語東亭: “卿乃復論成不惡, 那得與僧彌戱?”
21. 謝中郞在壽春敗, 臨奔走, 猶求玉帖證. 太傅在軍, 前後初無損益之言, 爾日猶云: “當今豈須煩此?”
20. 王右軍與王敬仁ㆍ許玄度並善, 二人亡後, 右軍爲論議更克. 孔嚴誡之曰: “明府昔與王ㆍ許周旋有情, 及逝沒之後, 無愼終之好, 民所不取!” 右軍甚愧.
19. 羅君章爲桓宣武從事, 謝鎭西作江夏, 往檢校之. 羅旣至, 初不問郡事, 徑就謝數日, 飮酒而還. 桓公問有何事? 君章云: “不審公謂謝尙何似人?” 桓公曰: “仁祖是勝我許人!” 君章云:豈有勝公人而行非者? 故一無所問.” 桓公奇其意, 而不責也.
18. 小庾在荊州, 公朝大會, 問諸僚佐曰: “我欲爲漢高ㆍ魏武何如?” 一坐莫答. 長史江虨曰: “願明公爲桓ㆍ文之事, 不願作漢高ㆍ魏武也!”
17. 陸玩拜司空, 有人詣之, 索美酒, 得, 便自起, 瀉箸梁柱間地, 祝曰: “當今乏才, 以爾爲柱石之用, 莫傾人棟梁!” 玩笑曰: “戢卿良箴.”
16. 蘇峻東征沈充, 請吏部郞陸邁與俱. 將至吳, 密勅左右令入閶門放火以示威;陸知其意, 謂峻曰: “吳治十未久, 必將有亂;若爲亂階, 請從我家始!” 峻遂止.
15. 王丞相爲揚州, 遣八部從事之職, 顧和時爲下傳, 還, 同時俱見; 諸從事各奏二千石官長得失, 至和獨無言. 王問顧曰: “卿何所聞?” 答曰: “明公作輔, 寧使網漏呑舟? 何緣採聽風聞, 以爲察察之政!” 丞相咨嗟稱佳, 諸從事自視缺然也.
14. 郗太尉晩節好談, 旣雅非所經, 而甚矜之. 後朝覲, 以王丞相末年多可恨, 每見, 必欲苦相規誡. 王公知其意, 每引作他言. 臨還鎭, 故命駕詣丞相;翹須厲色, 上坐便言: “方當乖別, 必欲言其所見.” 意滿口中, 辭殊不流. 王公攝其次曰: “後面未期, 亦欲盡所懷, 願公勿復談!” 郗遂大瞋, 氷衿而去, 不得一言.
13. 元皇帝時, 廷尉張闓, 在小市居, 私作都門, 蚤閉晩開, 羣小患之; 詣州府訴, 不得理;遂至檛登聞鼓, 猶不被判. 聞賀司空出, 至破岡, 連名詣賀訴. 賀曰: “身被徵作禮官, 不關此事.” 羣小叩頭曰: “若府君復不見治, 便無所訴!” 賀未語, 令且去:見張廷尉當爲及之. 張聞, 卽毁門, 自至方出迎賀. 賀出見, 辭之曰: “此不必見關, 但與君門情, 相爲惜之!” 張愧謝曰: “小人有如此, 始不卽知, 蚤已毁壞.”
12. 謝鯤爲豫章太守, 從大將軍下, 至石頭, 敦謂鯤曰: “余不得復爲盛德之事矣!” 鯤曰: “何爲其然? 但使自今以後, 日亡日去耳!” 敦又稱疾不朝. 鯤諭敦曰: “近者, 明公之擧, 雖欲大存社稷, 然四海之內, 實懷未達. 若能朝天子, 使羣臣釋然, 萬物之心, 於是乃服. 仗民望以從衆懷, 盡沖退以奉主上;如斯, 則勳侔一匡, 名垂千載.” 時人以爲名言.
11. 元帝過江猶好酒, 王茂弘與帝有舊, 常流涕諫, 帝許之, 命酌酒一酣, 從是遂斷.
10. 王平子年十四五, 見王夷甫妻郭氏貪欲, 令婢路上儋糞; 平子諫之, 並言不可. 郭大怒, 謂平子曰: “昔夫人臨終, 以小郞囑新婦, 不以新婦囑小郞!” 急捉衣裾, 將與杖;平子饒力, 爭得脫, 踰窗而走.
9. 王夷甫雅尙玄遠, 常嫉其婦貪濁, 口未嘗言「錢”. 婦欲試之, 令婢以錢遶牀, 不得行. 夷甫晨起, 見錢閡行, 呼婢曰: “擧郤阿堵物!”
8. 王夷甫婦, 郭泰寧女, 才拙而性剛, 聚斂無厭, 干豫人事; 夷甫患之, 而不能禁. 時其鄕人幽州刺史李陽, 京都大俠, 猶漢之樓護. 郭氏憚之. 夷甫驟諫之, 乃曰: “非但我言卿不可, 李陽亦謂卿不可!” 郭氏小爲之損.
7. 晉武帝旣不悟太子之愚, 必有傳後意, 諸名臣亦多獻直言. 帝嘗在陵雲臺上坐, 衛瓘在側, 欲申其懷, 因如醉跪帝前, 以手撫牀曰: “此坐可惜!” 帝雖悟, 因笑曰: “公醉邪?”
6. 何晏ㆍ鄧颺令管輅作卦, 云: “不知位至三公不?” 卦成, 輅稱引古義, 深以戒之. 颺曰: “此老生之常談.” 晏曰: “知幾其神乎, 古人以爲難; 交疎而吐誠, 今人以爲難. 今君一面盡二難之道, 可謂明德惟馨! 詩不云乎, 中心藏之, 何日忘之!”
5. 孫晧問丞相陸凱曰: “卿一宗在朝有幾人?” 陸曰: “二相ㆍ五侯ㆍ將軍十餘人.” 晧曰: “盛哉!” 陸曰: “君賢臣忠, 國之盛也;父慈子孝, 家之盛也. 今政荒民弊, 覆亡是懼, 臣何敢言盛?”
4. 孫休好射雉, 至其時, 晨去夕反. 羣臣莫不止諫, 「此爲小物, 何足甚躭?” 休曰: “雖爲小物, 耿介過人;朕所以好之.”
3. 陳元方遭父喪, 哭泣哀慟, 軀體骨立, 其母愍之, 竊以錦被蒙上. 郭林宗弔而見之, 謂曰: “卿海內之儁才, 四方是則;如何當喪, 錦被蒙上? 孔子曰:衣夫錦也, 食夫稻也, 於汝安乎? 吾不取也!” 奮衣而去. 自後賓客絶百所日.
2. 京房與漢元帝共論, 因問帝: “幽ㆍ厲之君何以亡? 所任何人?” 答曰: “其任人不忠.” 房曰: “知不忠而任之, 何邪?” 曰: “亡國之君, 各賢其臣; 豈知不忠而任之?” 房稽首曰: “將恐今之視古, 亦猶後之視今也!”
1. 漢武帝乳母嘗於外犯事, 帝欲申憲, 乳母求救東方朔. 朔曰: “此非脣舌所爭. 爾必望濟者, 將去時, 但當屢顧帝, 愼勿言; 此或可萬一冀耳.” 乳母旣至, 朔亦侍側, 因謂曰: “汝癡耳! 帝豈復憶汝乳哺時恩邪?” 帝雖才雄心忍, 亦深有情戀;乃悽然愍之, 卽敕免罪.
품조(品藻) 제구(第九) 1. 汝南陳仲擧, 潁川李元禮二人, 共論其功德, 不能定先後. 蔡伯喈評之曰: “陳仲擧彊於患上, 李元禮嚴於攝下; 犯上難, 攝下易.” 仲擧遂在三君之下, 元禮居八俊之上. 2. 龐士元至吳, 吳人竝友之;見陸績ㆍ顧邵ㆍ全琮而爲之目曰: “陸子所謂駑馬有逸足之用, 顧子所謂駑牛可以負重致遠.” 或問: “如所目, 陸爲勝邪?” 曰: “駑馬雖精速, 能致一人耳! 駑牛一日行百里, 所致豈一人哉?” 吳人無以難. 「全子好聲名, 似汝南樊子昭.” 3. 顧邵嘗與龐士元宿語, 問曰: “聞子名知人, 吾與足下熟愈?” 曰: “陶冶世俗, 與時浮沉, 吾不如子; 論王覇之餘策, 覽倚仗之要害, 吾似有一日之長.” 邵亦安其言. 4. 諸葛瑾弟亮ㆍ及從弟誕, 竝有盛名, 各在一國. 于時以爲「蜀得其龍, 吳得其虎, 魏得其狗.” 誕在魏, 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
88. 舊以桓謙比殷仲文. 桓玄時, 仲文入, 桓於庭中望見之, 謂同坐曰: “我家中軍, 那得及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