차마하지 못하는 마음
齊宣王, 姓田氏, 名辟彊, 諸侯僭稱王也. 齊桓公, 晉文公, 皆霸諸侯者.
孟子對曰: “仲尼之徒無道桓ㆍ文之事者, 是以後世無傳焉. 臣未之聞也. 無以, 則王乎?”
道, 言也.
董子曰: “仲尼之門, 五尺童子羞稱五霸. 爲其先詐力而後仁義也, 亦此意也.”
以, 已通用. 無已, 必欲言之而不止也. 王, 謂王天下之道.
曰: “德何如, 則可以王矣?” 曰: “保民而王, 莫之能禦也.”
保, 愛護也.
曰: “若寡人者, 可以保民乎哉?” 曰: “可.”
曰: “何由知吾可也?”
曰: “臣聞之胡齕曰, ‘王坐於堂上, 有牽牛而過堂下者, 王見之, 曰: 牛何之? 對曰: 將以釁鐘. 王曰: 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 若無罪而就死地. 對曰: 然則廢釁鐘與? 曰: 何可廢也? 以羊易之!’ 不識有諸?”
齕, 音核. 舍, 上聲. 觳, 音斛. 觫, 音速. 與, 平聲.
○ 胡齕, 齊臣也. 釁鐘, 新鑄鐘成, 而殺牲取血以塗其釁郄也. 觳觫, 恐懼貌. 孟子述所聞胡齕之語而問王, 不知果有此事否?
曰: “有之.” 曰: “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爲愛也,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見牛之觳觫而不忍殺, 卽所謂惻隱之心, 仁之端也. 擴而充之, 則可以保四海矣. 故孟子指而言之, 欲王察識於此而擴充之也. 愛, 猶吝也.
王曰: “然. 誠有百姓者. 齊國雖褊小, 吾何愛一牛? 卽不忍其觳觫, 若無罪而就死地, 故以羊易之也.”
言以羊易牛, 其迹似吝, 實有如百姓所譏者. 然我之心不如是也.
曰: “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爲愛也. 以小易大, 彼惡知之? 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 則牛羊何擇焉?”
惡, 平聲.
○ 異, 怪也. 隱, 痛也. 擇, 猶分也.
王笑曰: “是誠何心哉? 我非愛其財. 而易之以羊也, 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言牛羊皆無罪而死, 何所分別而以羊易牛乎? 孟子故設此難, 欲王反求而得其本心. 王不能然, 故卒無以自解於百姓之言也.
曰: “無傷也, 是乃仁術也, 見牛未見羊也. 君子之於禽獸也, 見其生, 不忍見其死; 聞其聲, 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遠, 去聲.
○ 無傷, 言雖有百姓之言, 不爲害也. 術, 謂法之巧者. 蓋殺牛旣所不忍, 釁鐘又不可廢. 於此無以處之, 則此心雖發而終不得施矣. 然見牛則此心已發而不可遏, 未見羊則其理未形而無所妨. 故以羊易牛, 則二者得以兩全而無害, 此所以爲仁之術也. 聲, 謂將死而哀鳴也. 蓋人之於禽獸, 同生而異類. 故用之以禮, 而不忍之心施於見聞之所及. 其所以必遠庖廚者, 亦以預養是心, 而廣爲仁之術也.
하지 않는 것과 못하는 것
王說曰: “『詩』云: ‘他人有心, 予忖度之.’ 夫子之謂也. 夫我乃行之, 反而求之, 不得吾心. 夫子言之, 於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 何也?”
說, 音悅. 忖, 七本反. 度, 待洛反. 夫我之夫, 音扶.
○ 詩小雅「巧言」之篇. 戚戚, 心動貌. 王因孟子之言, 而前日之心復萌, 乃知此心不從外得, 然猶未知所以反其本而推之也.
曰: “有復於王者曰: 吾力足以擧百鈞, 而不足以擧一羽;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而不見輿薪, 則王許之乎?” 曰: “否.”
與, 平聲.
○ 復, 白也. 鈞, 三十斤. 百鈞, 至重難擧也. 羽, 鳥羽. 一羽, 至輕易擧也. 秋毫之末, 毛至秋而末銳, 小而難見也. 輿薪, 以車載薪, 大而易見也. 許, 猶可也.
“今恩足以及禽獸, 而功不至於百姓者, 獨何與? 然則一羽之不擧, 爲不用力焉; 輿薪之不見, 爲不用明焉, 百姓之不見保, 爲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 不爲也, 非不能也.”
爲不之爲, 去聲.
○ ‘今恩’以下, 又孟子之言也. 蓋天地之性, 人爲貴. 故人之與人, 又爲同類而相親. 是以惻隱之發, 則於民切而於物緩; 推廣仁術, 則仁民易而愛物難. 今王此心能及物矣, 則其保民而王, 非不能也, 但自不肯爲耳.
曰: “不爲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曰: “挾太山以超北海, 語人曰‘我不能’, 是誠不能也. 爲長者折枝, 語人曰‘我不能’, 是不爲也, 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 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王之不王, 是折枝之類也.
語, 去聲. 爲長之爲, 去聲. 長, 上聲. 折, 之舌反.
○ 形, 狀也. 挾, 以腋持物也. 超, 躍而過也. 爲長者折枝, 以長者之命, 折草木之枝, 言不難也. 是心固有, 不待外求, 擴而充之, 在我而已. 何難之有?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運於掌.
○ 老, 以老事之也. 吾老, 謂我之父兄. 人之老, 謂人之父兄. 幼, 以幼畜之也. 吾幼, 謂我之子弟. 人之幼, 謂人之子弟. 運於掌, 言易也.
『詩』云: ‘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 言擧斯心加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 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詩大雅「思齊」之篇. 刑, 法也. 寡妻, 寡德之妻, 謙辭也. 御, 治也. 不能推恩, 則衆叛親離, 故無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 善推其所爲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獸, 而功不至於百姓者, 獨何與?
與, 平聲.
○ 蓋骨肉之親, 本同一氣, 又非但若人之同類而已. 故古人必由親親推之, 然後及於仁民; 又推其餘, 然後及於愛物, 皆由近以及遠, 自易以及難. 今王反之, 則必有故矣. 故復推本而再問之.
權, 然後知輕重; 度, 然後知長短. 物皆然, 心爲甚. 王請度之!
度之之度, 待洛反.
○ 權, 稱錘也. 度, 丈尺也. 度之, 謂稱量之也. 言物之輕重長短, 人所難齊, 必以權度度之而後可見. 若心之應物, 則其輕重長短之難齊, 而不可不度以本然之權度, 又有甚於物者. 今王恩及禽獸, 而功不至於百姓. 是其愛物之心重且長, 而仁民之心輕且短, 失其當然之序而不自知也. 故上文旣發其端, 而於此請王度之也.
나무에 올라 물고기를 찾다
抑王興甲兵, 危士臣, 構怨於諸侯, 然後快於心與?”
與, 平聲.
○ 抑, 發語辭. 士, 戰士也. 構, 結也.
孟子以王愛民之心所以輕且短者, 必其以是三者爲快也. 然三事實非人心之所快, 有甚於殺觳觫之牛者. 故指以問王, 欲其以此而度之也.
王曰: “否. 吾何快於是? 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不快於此者, 心之正也; 而必爲此者, 欲誘之也. 欲之所誘者獨在於是, 是以其心尙明於他而獨暗於此. 此其愛民之心所以輕短, 而功不至於百姓也.
曰: “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王笑而不言.
與, 平聲.
曰: “爲肥甘不足於口與? 輕煖不足於體與? 抑爲采色不足視於目與? 聲音不足聽於耳與? 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 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 而王豈爲是哉?”
爲肥, 抑爲, 豈爲, 不爲之爲, 皆去聲. 便, 令皆平聲. 辟, 與闢同.
○ 便嬖, 近習嬖幸之人也.
曰: “否. 吾不爲是也.”
曰: “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欲辟土地, 朝秦楚, 莅中國而撫四夷也. 以若所爲求若所欲, 猶緣木而求魚也.”
朝, 音潮.
○ 已, 語助辭. 辟, 開廣也. 朝, 致其來朝也. 秦楚, 皆大國. 莅, 臨也. 若, 如此也. 所爲, 指興兵結怨之事. 緣木求魚, 言必不可得.
王曰: “若是其甚與?” 曰: “殆有甚焉. 緣木求魚, 雖不得魚, 無後災. 以若所爲, 求若所欲, 盡心力而爲之, 後必有災.”
曰: “可得聞與?” 曰: “鄒人與楚人戰, 則王以爲孰勝?” 曰: “楚人勝.”
甚與, 聞與之與, 平聲.
曰: “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 寡固不可以敵衆, 弱固不可以敵彊. 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 齊集有其一. 以一服八, 何以異於鄒敵楚哉? 蓋亦反其本矣.
○ 殆, 蓋, 皆發語辭. 鄒, 小國. 楚, 大國. 齊集有其一, 言集合齊地, 其方千里, 是有天下九分之一也. 以一服八, 必不能勝, 所謂後災也. 反本, 說見下文.
今王發政施仁,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 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 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 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 其若是, 孰能禦之?”
朝, 音潮. 賈, 音古. 愬, 與訴同.
○ 行貨曰商, 居貨曰賈. 發政施仁, 所以王天下之本也. 近者悅, 遠者來, 則大小强弱非所論矣. 蓋力求所欲, 則所欲者反不可得; 能反其本, 則所欲者不求而至. 與首章意同.
일정한 생업이 있어야 일정한 마음이 있다
王曰: “吾惛, 不能進於是矣. 願夫子輔吾志, 明以敎我. 我雖不敏, 請嘗試之.”
曰: “無恆産而有恆心者, 惟士爲能. 若民, 則無恆産, 因無恆心. 苟無恆心, 放辟, 邪侈, 無不爲已. 及陷於罪, 然後從而刑之, 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 罔民而可爲也?
恆, 胡登反. 辟, 與僻同. 焉, 於虔反.
○ 恆, 常也. 産, 生業也. 恆産, 可常生之業也. 恆心, 人所常有之善心也. 士嘗學問, 知義理, 故雖無常産而有常心. 民則不能然矣. 罔, 猶羅網, 欺其不見而取之也.
是故明君制民之産,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畜妻子, 樂歲終身飽, 凶年免於死亡. 然後驅而之善, 故民之從之也輕.
畜, 許六反, 下同.
○ 輕, 猶易也.
此言民有常産而有常心也.
今也制民之産, 仰不足以事父母, 俯不足以畜妻子, 樂歲終身苦, 凶年不免於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贍, 奚暇治禮義哉?
治, 平聲. 凡治字爲理物之義者, 平聲; 爲己理之義者, 去聲. 後皆放此.
○ 贍, 足也. 此所謂無常産而無常心者也.
王欲行之, 則盍反其本矣.
盍, 何不也. 使民有常産者, 又發政施仁之本也. 說具下文.
五畝之宅, 樹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 無失其時,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畝之田, 勿奪其時, 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謹庠序之敎, 申之以孝悌之義,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飢不寒,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音見前章.
○ 此言制民之産之法也.
趙氏曰: “八口之家, 次上農夫也. 此王政之本, 常生之道, 故孟子爲齊ㆍ梁之君各陳之也.”
楊氏曰: “爲天下者, 擧斯心加諸彼而已. 然雖有仁心仁聞, 而民不被其澤者, 不行先王之道故也. 故以制民之産告之.”
○ 此章言人君當黜霸功, 行王道. 而王道之要, 不過推其不忍之心, 以行不忍之政而已. 齊王非無此心, 而奪於功利之私, 不能擴充以行仁政. 雖以孟子反覆曉告, 精切如此, 而蔽固已深, 終不能悟, 是可歎也.
인용
'고전 > 맹자'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맹자 양혜왕 하 - 1. 백성과 함께 즐겨라 (0) | 2021.10.15 |
---|---|
맹자 - 1. 양혜왕 상 전문 (0) | 2021.10.15 |
맹자 양혜왕 상 - 7-4. 일정한 생업이 있어야 일정한 마음이 있다 (0) | 2021.10.15 |
맹자 양혜왕 상 - 7-3. 나무에 올라 물고기를 찾다 (0) | 2021.10.15 |
맹자 양혜왕 상 - 7-2. 하지 않는 것과 못하는 것 (0) | 2021.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