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고전/국어 (287)
건빵이랑 놀자
08 鄢之役, 荊壓晉軍. 軍吏患之, 將謀. 范匃自公族趨過之, 曰: “夷竈堙井, 非退而何?” 范文子執戈逐之, 曰: “國之存亡, 天命也, 童子何知焉! 且不及而言, 姦也, 必爲戮.” 苗賁皇曰: “善逃難哉!” 旣退荊師於鄢, 將穀, 范文子立於戎馬之前, 曰: “君幼弱, 諸臣不佞, 吾何福以及此! 吾聞之, ’天道無親, 唯德是授.’ 吾庸知天之不授晉, 且以勸楚乎? 君與二三臣其戒之! 夫德, 福之基也, 無德而福隆, 猶無基而厚墉也, 其壞也無日矣.” 인용목차
07 鄢之役, 晉伐鄭, 荊救之. 欒武子將上軍, 范文子將下軍. 欒武子欲戰, 范文子不欲, 曰: “吾聞之, 唯厚德者能受多福, 無德而服者衆, 必自傷也. 稱晉之德, 諸侯皆叛, 國可以少安. 唯有諸侯, 故擾擾焉, 凡諸侯, 難之本也. 且唯聖人能無外患, 又無內憂, 詎非聖人, 不有外患, 必有內憂, 盍姑釋荊與鄭以爲外患乎! 諸臣之內相與, 必將輯睦. 今我戰又勝荊與鄭, 吾君將伐智而多力, 怠敎而重斂, 大其私暱而益婦人田, 不奪諸大夫田, 則焉取以益此? 諸臣之委室而徒退者, 將與幾人? 戰若不勝, 則晉國之福也” 戰若勝, 亂地之秩者也, 其産將害大, 盍姑無戰乎!” 欒武子曰: “昔韓之役, 惠公不復舍 ; 邲之役, 三軍不振旅 ; 箕之役, 先軫不復命: 晉國固大恥三. 今我任晉國之政, 不毁晉恥, 又以違蠻․夷重之, 雖有後患, 非吾所知也.” 范文子曰: “擇..
06 鄢之役, 晉伐鄭, 荊救之. 大夫欲戰, 范文子不欲, 曰: “吾聞之, 君人者刑其民成, 而後振武於外, 是以內和而外威. 今吾司寇之刀鋸日弊, 而斧鉞不行, 內猶有不刑, 而况外乎? 夫戰, 刑也, 刑之過也. 過由大, 而怨由細, 故以惠誅怨, 以忍去過. 細無怨而大不過, 而後可以武, 刑外之不服者. 今吾刑外乎大人, 而忍於小民, 將誰行武? 武不行而勝, 幸也. 幸以爲政, 必有內憂. 且唯聖人能無外患, 又無內憂, 詎非聖人, 必偏而後可. 偏而在外, 猶可救也, 疾自中起, 是難. 盍姑釋荊與鄭以爲外患乎?” 인용목차
05 鄢之役, 晉人欲爭鄭, 范文子不欲, 曰: “吾聞之, 爲人臣者, 能內睦而後圖外, 不睦而圖外, 必內爭, 盍姑謀睦乎! 考訊其阜以出, 則怨靖.” 인용목차
04 鄢之戰, 郤至以韎韋之跗注, 三逐楚平王卒, 見王必下奔. 退戰, 王使工尹襄問之以弓, 曰: “方事之殷也, 有韎韋之跗注, 君子也, 屬見不穀而下, 無乃傷乎?” 郤至甲冑而見客, 免冑而聽命, 曰: “君之外臣至, 以寡君之靈, 閒蒙甲冑不敢當拜君命之辱, 爲使者故, 敢三肅之.” 君子曰: “勇以知禮.” 인용목차
03 厲公六年, 伐鄭, 且使苦成叔及欒黶興齊․魯之師. 楚恭王帥東夷救鄭. 楚半陣, 公使擊之. 欒書曰: “君使黶也興齊․魯之師, 請俟之.” 郤至曰: “不可. 楚師將退, 我擊之, 必以勝歸. 夫陣不違忌, 一閒也 ; 夫南夷與楚來而不與陣, 二閒也 ; 夫楚與鄭陣而不與整, 三閒也 ; 且其士卒在陣而譁, 四閒也 ; 夫衆聞譁則必懼, 五閒也. 鄭將顧楚, 楚將顧夷, 莫有鬪心, 不可失也.” 公說. 於是敗楚師於鄢陵, 欒書是以怨郤至. 인용목차
02 厲公將伐鄭, 范文子不欲, 曰: “若以吾意, 諸侯皆叛, 則晉可爲也. 唯有諸侯, 故擾擾焉. 凡諸侯, 難之本也. 得鄭憂滋長, 焉用鄭!” 郤至曰: “然則王者多憂乎?” 文子曰: “我王者也乎哉? 夫王者成其德, 而遠人以其方賄歸之, 故無憂. 今我寡德而求王者之功, 故多憂. 子見無土而欲富者, 樂乎哉?” 인용목차
14 伯宗朝, 以喜歸. 其妻曰: “子貌有喜, 何也?” 曰: “吾言於朝, 諸大夫皆謂我智似陽子.” 對曰: “陽子華而不實, 主言而無謀, 是以難及其身. 子何喜焉?” 伯宗曰: “吾飮諸大夫酒, 而與之語, 爾試聽之.” 曰: “諾.” 旣飮, 其妻曰: “諸大夫莫子若也. 然而民不能戴其上久矣, 難必及子乎! 盍亟索士整庇州犂焉?” 得畢陽. 及欒弗忌之難, 諸大夫害伯宗, 將謀而殺之. 畢陽實送州犂于荊. 인용목차
01 士景伯如楚, 叔魚爲贊理. 邢侯與雍子爭田, 雍子納其女於叔魚以求直. 及斷獄之日, 叔魚抑邢侯, 邢侯殺叔魚與雍子於朝. 韓宣子患之. 叔向曰: “三姦同罪, 請殺其生者, 而戮其死者.” 宣子曰: “若何?” 對曰: “鮒也鬻獄, 雍子賈之以其子, 邢侯非其官也而干之. 夫以回鬻國之中, 與絶親以買直, 與非司寇而擅殺, 其罪一也.” 邢侯聞之, 逃. 遂施邢侯氏, 而尸叔魚與雍子於巿. 인용목차
02 中行穆子帥師伐狄, 圍鼓. 鼓人或請以城叛, 穆子不受. 軍吏曰: “可無勞師而得城, 子何不爲?” 穆子曰: “非事君之禮也. 夫以城來者, 必將求利於我. 夫守而二心, 姦之大者也 ; 賞善罰姦, 國之憲法也. 許而弗予, 失吾信也 ; 若其予之, 賞大姦也. 姦而盈祿, 善將若何? 且夫狄之憾者以城來盈願, 晉豈其無? 是我以鼓敎吾邊鄙貳也. 夫事君者, 量力而進, 不能則退, 不以安賈貳.” 令軍吏呼城, 儆將攻之, 未傅而鼓降. 中行伯旣克, 以鼓子苑支來. 令鼓人各復其所, 非僚勿從. 鼓子之臣曰夙沙釐, 以其孥行, 軍吏執之, 辭曰: “我君是事, 非事土也. 名曰君臣, 豈曰土臣? 今君實遷, 臣何賴於鼓?” 穆子召之, 曰: “鼓有君矣, 爾心事君, 吾定而祿爵.” 對曰: “臣委質於狄之鼓, 未委質於晉之鼓也. 臣聞之: 委質爲臣, 無有二心. 委質而策死, ..
03 范獻子聘於魯, 問具山․敖山, 魯人以其鄕對. 獻子曰: “不爲具․敖乎?” 對曰: “先君獻․武之諱也.” 獻子歸, 徧戒其所知曰: “人不可以不學. 吾適魯而名其二諱, 爲笑焉, 唯不學也. 人之有學也, 猶木之有枝葉也. 木有枝葉, 猶庇廕人, 而况君子之學乎?” 인용목차
04 董叔將娶於范氏, 叔向曰: “范氏富, 盍已乎?” 曰: “欲爲繫援焉.” 他日, 董祁愬於范獻子曰: “不吾敬也.” 獻子執而紡於庭之槐, 叔向過之, 曰: “子盍爲我請乎?” 叔向曰: “求繫, 旣繫矣 ; 求援, 旣援矣. 欲而得之, 又何請焉?” 인용목차
06 梗陽人有獄, 將不勝, 請納賂於魏獻子, 獻子將許之. 閻沒謂叔寬曰: “與子諫乎! 吾主以不賄聞於諸侯, 今以梗陽之賄殃之, 不可.” 二人朝, 而不退. 獻子將食, 問誰於庭, 曰: “閻明․叔褒在.” 召之, 使佐食. 比已食, 三歎. 旣飽, 獻子問焉, 曰: “人有言曰: “唯食可以忘憂. 吾子一食之閒而三歎, 何也?” 同辭對曰: “吾小人也, 貪. 饋之始至, 懼其不足, 故歎. 中食而自咎也, 曰: 豈主之食而有不足? 是以再歎. 主之旣已食, 願以小人之腹, 爲君子之心, 屬饜而已, 是以三歎.” 獻子曰: “善.” 乃辭梗陽人. 인용목차
07 下邑之役, 董安於多. 趙簡子賞之, 辭. 固賞之, 對曰: “方臣之少也, 進秉筆, 贊爲名命, 稱於前世, 立義於諸侯, 而主弗志. 及臣之壯也, 耆其股肱, 以從司馬, 苛慝不産. 及臣之長也, 端委韠帶, 以隨宰人, 民無二心. 今臣一旦爲狂疾, 而曰 ‘必賞女’ , 與余以狂疾賞也, 不如亡!” 趨而出. 乃釋之. 인용목차
14 趙文子爲室, 斲其椽而礱之. 張老夕焉而見之, 不謁而歸. 文子聞之, 駕而往, 曰: “吾不善, 子亦告我, 何其速也!” 對曰: “天子之室, 斲其椽而礱之, 加密石焉 ; 諸侯礱之, 大夫斲之, 士首之. 備其物, 義也 ; 從其等, 禮也. 今子貴而忘義, 富而忘禮, 吾懼不免, 何敢以告?” 文子歸, 令之勿礱也. 匠人請皆斲之, 文子曰: “耻. 爲後世之見之也. 其斲者, 仁者之爲也 ; 其礱者, 不仁者之爲也.” 인용목차
13 虢之會, 魯人食言, 楚令尹圍將以魯叔孫穆子爲戮, 樂工鮒求貨焉, 不予. 趙文子謂叔孫曰: “夫楚令尹有欲於楚, 少懦於諸侯. 諸侯之故, 求治之, 不求致也. 其爲人也, 剛而尙寵, 若及, 必不避也. 子盍逃之? 不幸, 必及於子.” 對曰: “豹也受命於君, 以從諸侯之盟, 爲社稷也. 若魯有罪, 而受盟者逃, 必不免, 是吾出而危之也. 若爲諸侯戮者, 魯誅盡矣, 必不加師. 請爲戮也. 夫戮出於身, 實難, 自他及之, 何害? 苟可以安君利國, 美惡一心也.” 文子將請之於楚, 樂王鮒曰: “諸侯有盟未退, 而魯背之, 安用齊盟? 縱不能討, 又免其受盟者, 晉何以爲盟主矣? 必殺叔孫豹.” 文子曰: “有人不難以死, 安利其國, 可無愛乎! 若皆卹國如是, 則大不喪威, 而小不見陵矣. 若是道也果, 可以敎訓, 何敗國之有! 吾聞之曰: ‘善人在位患, 弗救不祥 ;..
12 宋之盟, 楚人固請先歃. 叔向謂趙文子曰: “夫霸王之勢, 在德不在先歃, 子若能以忠信贊君, 而裨諸侯之闕, 歃雖在後, 諸侯將載之, 何爭於先? 若違於德而以賄成事, 今雖先歃, 諸侯將棄之, 何欲於先? 昔成王盟諸侯於岐陽, 楚爲荊蠻, 置茆蕝, 設望表, 與鮮卑守燎, 故不與盟. 今將與狎主諸侯之盟, 唯有德也. 子務德, 無爭先, 務德, 所以服楚也.” 乃先楚人. 인용목차
11 諸侯之大夫盟于宋, 楚令尹子木欲襲晉軍, 曰: “若盡晉師而殺趙武, 則晉可弱也.” 文子聞之, 謂叔向曰: “若之何?” 叔向曰: “子何患焉? 忠不可暴, 信不可犯, 忠自中, 而信自身, 其爲德也深矣, 其爲本也固矣, 故不可損也. 今我以忠謀諸侯, 而以信覆之, 荊之逆諸侯也亦云, 是以在此. 若襲我, 是自背其信而塞其忠也. 信反必斃, 忠塞無用, 安能害我? 且夫合諸侯以爲不信, 諸侯何望焉? 爲此行也, 荊敗我, 諸侯必叛之, 子何愛於死? 死而可以固晉國之盟主, 何懼焉?” 是行也, 以藩爲軍, 攀輦卽利而舍, 侯遮扞衛不行, 楚人不敢謀, 畏晉之信也. 自是沒平公無楚患. 인용목차
10 秦景公使其弟鍼來求成, 叔向命召行人子員. 行人子朱曰: “朱也在此.” 叔向曰: “召子員.” 子朱曰: “朱也當御.” 叔向曰: “肹也欲子員之對客也.” 子朱怒曰: “皆君之臣也, 班爵同, 何以黜朱也?” 撫劍就之. 叔向曰: “秦․晉不和久矣, 今日之事幸而集, 子孫饗之. 不集, 三軍之士暴骨. 夫子員導賓主之言無私, 子常易之. 姦以事君者, 吾所能禦也.” “拂衣從之, 入救之. 平公聞之曰: “晉其庶乎! 吾臣之所爭者大.” 師曠侍, 曰: “公室懼卑, 其臣不心競而力爭.” 인용 목차
09 叔向見司馬侯之子, 撫而泣這, 曰: “自此其父之死, 吾蔑與比而事君矣! 昔者此其父始之, 我終之, 我始之, 夫子終之, 無不可.” 籍偃在側, 曰: “君子有比乎?” 叔向曰: “君子比而不別. 比德以贊事, 比也 ; 引黨以封己, 利己而忘君, 別也.” 인용목차
08 平公射鴳, 不死, 使豎襄搏之, 失. 公怒, 拘將殺之. 叔向聞之, 夕, 君告之. 叔向曰: “君必殺之. 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 殪, 以爲大甲, 以封于晉. 今君嗣吾先君唐叔, 射鴳不死, 搏之不得, 是揚吾君之耻者也. 君其必速殺之, 勿令遠聞!” 君忸怩, 乃趣赦之. 인용목차
07 平公說新聲, 師曠曰: “公室其將卑乎! 君之明兆於衰矣. 夫樂以開山川之風也, 以耀德於廣遠也. 風德以廣之, 風山川以遠之, 風物以聽之, 循詩以詠之, 循禮以節之. 夫德廣遠而有時節, 是以遠服而邇不遷.” 인용목차
06 訾祏死, 范宣子謂獻子曰: “鞅乎! 昔者吾有訾祏也, 吾朝夕顧焉, 以相晉國, 且爲吾家. 今吾觀女也, 專則不能謀則無與也, 將若之何?” 對曰: “鞅也, 居處恭, 不敢安易, 敬學而好仁, 和於政而好其道, 謀於衆不以賈好, 私志雖衷, 不敢謂是也, 必長者之由.” 宣子曰: “可以免身.” 인용목차
19 鄭簡公使公孫成子來聘, 平公有疾, 韓宣子贊授客館. 客問君疾, 對曰: “寡君之疾久矣, 上下神祇無不徧諭, 而無除. 今夢黃熊入於寢門, 不知人殺乎, 抑厲鬼邪?” 子産曰: “以君之明, 子爲大政, 其何厲之有? 僑聞之, 昔者鮌違帝命, 殛之於羽山, 化爲黃熊, 以入於羽淵, 實爲夏郊, 三代擧之. 夫鬼神之所及, 非其族類, 則紹其同位, 是故天子祀上帝, 公侯祀百辟, 自卿以下不過其族. 今周室少卑, 晉實繼之, 其惑者未擧夏郊邪?” 宣子以告, 祀夏郊, 董伯爲尸. 五日, 公見子産, 賜之莒鼎. 인용목차
18 秦后子來仕, 其車千乘. 楚公子干來仕, 其車五乘. 叔向爲太傅, 實賦祿, 韓宣子問二公子之祿焉. 對曰: “大國之卿, 一旅之田, 上大夫, 一卒之田. 夫二公子者, 上大夫也, 皆一卒可也.” 宣子曰: “秦公子富, 若之何其鈞之?” 對曰: “夫爵以建事, 祿以食爵, 德以賦之, 功庸以稱之, 若之何以富賦祿也? 夫絳之富商, 韋藩木楗以過於朝, 唯其功庸少也, 而能金玉其車, 文錯其服, 能行諸侯之賄, 而無尋尺之祿, 無大績於民故也. 且秦․楚, 匹也, 若之何其回於富也?” 乃均其祿. 인용목차
17 平公有疾, 秦景公使毉和視之, 出曰: “不可爲也. 是謂遠男而近女, 惑以生蠱 ; 非鬼非食, 惑以喪志. 良臣不生, 天命不祐. 若君不死, 必失諸侯.” 趙文子聞之曰: “武從二三子以佐君爲諸侯盟主, 於今八年矣, 內無苛慝, 諸侯不二, 子胡曰 ‘良臣不生, 天命不祐’ ?” 對曰: “自今之謂. 和聞之曰: ‘直不輔曲, 明不規闇, 拱木不生危, 松柏不生埤.’ 吾子不能諫惑, 使至於生疾, 又不自退而寵其政, 八年之謂多矣, 何以能久?” 文子曰: “毉及國家乎?” 對曰: “上毉毉國, 其次疾人, 固毉官也.” 文子曰: “子稱蠱, 何實生之?” 對曰: “蠱之慝, 穀之飛實生之. 物莫伏於蠱, 莫嘉於穀, 穀興蠱伏而章明者也. 故食穀者, 晝選男德以象穀明, 宵靜女德以伏蠱慝, 今君一之, 是不饗穀而食蠱也, 是不昭穀明而皿蠱也. 夫文, ’蟲’ ․ ‘皿’ 爲 ..
16 秦后子來奔. 趙文子見之, 問曰: “秦君道乎?” 對曰: “不識.” 文子曰: “公子辱於弊邑, 必避不道也.” 對曰: “有焉.” 文子曰: “猶可以久乎?” 對曰: “鍼聞之, 國無道而年穀龢熟, 鮮不五稔.” 文子視日曰: “朝夕不相及, 誰能俟五!” 文子出, 后子謂其徒曰: “趙孟將死矣! 夫君子寬惠以卹後, 猶恐不濟. 今趙孟相晉國, 以主諸侯之盟, 思長世之德, 曆遠年之數, 猶懼不終其身 ; 今忨日而㵣歲, 怠偸甚矣, 非死逮之, 必有大咎.”冬, 趙文子卒. 인용목차
15 趙文子與叔向遊於九原, 曰: “死者若可作也, 吾誰與歸?” 叔向曰: “其陽子乎?” 文子曰: “夫陽子, 行廉直於晉國, 不免其身, 其知不足稱也.” 叔向曰: “其舅犯乎?” 文子曰: “夫舅犯, 見利而不顧其君, 其仁足稱也.” “其隨武子乎!” “納諫不忘其師, 言身不失其友, 事君不援而進, 不阿而退.” 인용목차
20 叔向見韓宣子, 宣子憂貧, 叔向賀之. 宣子曰: “吾有卿之名, 而無其實, 無以從二三子, 吾是以憂. 子賀我, 何故?” 對曰: “昔欒武子無一卒之田, 其宮不備其宗器, 宣其德行, 順其憲則, 使越於諸侯. 諸侯親之, 戎․狄懷之, 以正晉國. 行刑不疚, 以免於難. 及桓子驕泰奢侈, 貪欲無藝, 略則行志, 假貸居賄, 宣及於難, 而賴武之德, 以沒其身. 及懷子改桓之行, 而修武之德, 可以免於難, 而離桓之罪, 以亡於楚. 夫郤昭子, 其富半公室, 其家半三軍, 恃其富寵, 以泰於國. 其身尸於朝, 其宗滅於絳. 不然, 夫八郤, 五大夫三卿, 其寵大矣, 一朝而滅, 莫之哀也, 唯無德也. 今吾子有欒武子之貧, 吾以爲能其德矣, 是以賀. 若不憂德之不建, 而患貨之不足, 將弔不暇, 何賀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 曰: “起也將亡, 賴子存之, 非起也敢專承之, 其..
08 趙簡子使尹鐸爲晉陽. 請曰: “以爲繭絲乎? 抑爲保鄣乎?” 簡子曰: “保鄣哉!” 尹鐸損其戶數. 簡子誡襄子曰: “晉國有難, 而無以尹鐸爲少, 無以晉陽爲遠, 必以爲歸.” 인용목차
09 趙簡子使尹鐸爲晉陽, 曰: “必墮其壘培. 吾將往焉, 若見壘培, 是見寅與吉射也.” 尹鐸往而增之. 簡子如晉陽, 見壘怒曰: “必殺鐸也而後入.” 大夫辭之, 不可, 曰: “是昭余讎也.” 郵無正進, 曰: “昔先主文子少舋於難, 從姬氏於公宮, 有孝德以出在公族, 有恭德以升在位, 有武德以羞爲正卿, 有溫德以成其名譽, 失趙氏之典刑, 而去其師保, 基於其身, 以克復其所. 及景子長於公宮, 未及敎訓而嗣立矣, 亦能纂修其身以受先業, 無謗於國, 順德以學子, 擇言以敎子, 擇師保以相子. 今吾子嗣位, 有文之典刑, 有景之敎訓, 重之以師保, 加之以父兄, 子皆疏之, 以及此難. 夫尹鐸曰: ‘思樂而喜, 思難而懼, 人之道也. 委土可以爲師保, 吾何爲不增?’ 是以修之, 庶日可以鑒而鳩趙宗乎! 若罰之, 是罰善也. 罰善必賞惡. 臣何望矣!” 簡子說, 曰: “微..
10 鐵之戰, 趙簡子曰: “鄭人擊我, 吾伏弢䘔血, 鼓音不衰, 今日之事, 莫我若也.” 衛莊公爲右, 曰: “吾九上九下, 擊人盡殪. 今日之事, 莫我加也.” 郵無正御, 曰: “吾兩鞁將絶, 吾能止之. 今日之事, 我上之次也.” 駕而乘材, 兩鞁皆絶. 인용목차
15. 趙簡子問於壯馳茲曰: “東方之士孰爲愈?” 壯馳茲拜曰: “敢賀!” 簡子曰: “未應吾問, 何賀?” 對曰: “臣聞之: 國家之將興也, 君子自以爲不足 ; 其亡也, 若有餘. 今主任晉國之政, 而問及小人, 又求賢人, 吾是以賀.” 인용목차
14 趙簡子曰: “吾願得范․中行之良臣.” 史黯侍, 曰: “將焉用之?” 簡子曰: “良臣, 人之所願也, 又何問焉?” 對曰: “臣以爲不良故也. 夫事君者諫過而賞善, 荐可而替否, 獻能而進賢, 擇材而荐之, 朝夕誦善敗而納之. 道之以文, 行之以順, 勤之以力, 致之以死. 聽則進, 否則退. 今范․中行氏之臣不能匡相其君, 使至於難 ; 君出在外, 又不能定而棄之, 則何良之爲? 若弗棄, 則主焉得之? 夫二子之良, 將勤營其君, 復使立於外, 死而後止, 何日以來? 若來, 乃非良臣也.” 簡子曰: “善. 吾言實過矣.” 인용목차
13少室周爲趙簡子之右, 聞牛談有力, 請與之戱, 弗勝, 致右焉. 簡子許之, 使少室周爲宰, 曰: “知賢而讓, 可以訓矣.” 인용목차
12 趙簡子田于螻, 史黯聞之, 以犬待于門. 簡子見之, 曰: “何爲?” 曰: “有所得犬, 欲試之茲囿.” 簡子曰: “何爲不告?” 對曰: “君行臣不從, 不順. 主將適螻, 而麓不聞, 臣敢煩當日?” 簡子乃還. 인용목차
11 衛莊公禱, 曰: “曾孫蒯聵以諄趙鞅之故, 敢昭告于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昭考靈公, 夷請無筋無骨, 無面傷, 無敗用, 無隕懼, 死不敢請.” 簡子曰: “志父寄也.” 인용목차
21. 晉陽之圍, 張談曰: “先主爲重器也, 爲國家之難也, 盍姑無愛寶於諸侯乎?” 襄子曰: “吾無使也.” 張談曰: “地也可.” 襄子曰: “吾不幸有疾, 不夷於先子, 不德而賄. 夫地也求飮吾欲, 是養吾疾而干吾祿也. 吾不與皆斃.” 襄子出, 曰: “吾何走乎?” 從者曰: “長子近, 且城厚完.” 襄子曰: “民罷力以完之, 又斃死以守之, 其誰與我?” 從者曰: “邯鄲之倉庫實.” 襄子曰: “浚民之膏澤以實之, 又因而殺之, 其誰與我? 其晉陽乎! 先主之所屬也, 君鐸之所寬也, 民必和矣.” 乃走晉陽, 晉師圍而灌之, 沈竈産䵷, 民無叛意. 인용목차
20. 還自衛, 三卿宴於藍臺, 智襄子戱韓康子而侮段規. 智伯國聞之, 諫曰: “主不備, 難必至矣.” 曰: “難將由我, 我不爲難, 誰敢興之!” 對曰: “異於是. 夫郤氏有車轅之難, 趙有孟姬之讒, 欒有叔祁之愬, 范․中行有亟治之難, 皆主之所知也. 「夏書」有之曰: ‘一人三失, 怨豈在明? 不見是圖.’ 「周書」有之曰: ‘怨不在大, 亦不在小.’ 夫君子能勤小物, 故無大患. 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 又弗備, 曰: ‘不敢興難’ , 無乃不可乎! 夫誰不可喜, 而誰不可懼? 蜹蟻蜂蠆, 皆能害人, 况君相乎!” 弗聽. 自是五年, 乃有晉陽之難. 段規反, 首難, 而殺智伯於師, 遂滅智氏. 인용목차
19. 智襄子爲室美, 士茁夕焉. 智伯曰: “室美夫!” 對曰: “美則美矣, 抑臣亦有懼也.” 智伯曰: “何懼?” 對曰: “臣以秉筆事君. 志有之曰: ‘高山峻原, 不生草木. 松柏之地, 其土不肥.’ 今土木勝, 臣懼其不安人也.” 室成三年, 而智氏亡. 인용목차
18. 智宣子將以瑤爲後, 智果曰: “不如宵也.” 宣子曰: “宵也佷.” 對曰: “宵之佷在面, 瑤之佷在心. 心佷敗國, 面佷不害. 瑤之賢於人者五, 其不逮者一也. 美鬢長大則賢, 射御足力則賢, 伎藝畢給則賢, 巧文辯惠則賢, 彊毅果敢則賢. 如是而甚不仁. 以其五賢陵人, 而以不仁行之, 其誰能待之? 若果立瑤也, 智宗必滅.” 弗聽. 智果別族于太史爲輔氏. 及智氏之亡也, 唯輔果在. 인용목차
17. 趙襄子使新稚穆子伐狄, 勝左人․中人, 遽人來告, 襄子將食, 尋飯有恐色. 侍者曰: “狗之事大矣, 而主之色不怡, 何也?” 襄子曰: “吾聞之: 德不純而福祿幷至, 謂之幸. 夫幸非福, 非德不當雍, 雍不爲幸, 吾是以懼.” 인용목차
16 趙簡子歎曰: “雀入于海爲蛤, 雉入于淮爲蜃. 黿鼉魚鼈, 莫不能化, 唯人不能. 哀夫!” 竇犨侍, 曰: “臣聞之: 君子哀無人, 不哀無賄 ; 哀無德, 不哀無寵 ; 哀名之不令, 不哀年之不登.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難, 欲擅晉國, 今其子孫將耕於齊, 宗廟之犠爲畎畝之勤, 人之化也, 何日之有!” 인용목차
01 桓公爲司徒, 甚得周衆與東土之人, 問於史伯曰: “王室多故, 余懼及焉, 其何所可以逃死?” 史伯對曰: “王室將卑, 戎․狄必昌, 不可偪也. 當成周者, 南有荊蠻․申․呂․應․鄧․陳․蔡․隨․唐 ; 北有衛․燕․狄․鮮虞․潞․洛․泉․徐․蒲 ; 西有虞․虢․晉․隗․霍․楊․魏․芮 ; 東有齊․魯․曹․宋․滕․薛․鄒․莒 ; 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 則皆蠻․荊․戎․狄之人也. 非親則頑, 不可入也. 其濟․洛․河․穎之閒乎? 是其子男之國, 虢․鄶爲大, 虢叔恃勢, 鄶仲恃險, 是皆有驕侈怠慢之心, 而加之以貪冒. 君若以周難之故, 寄孥與賄焉, 不敢不許. 周亂而弊, 是驕而貪, 必將背君, 君若以成周之衆, 奉辭伐罪, 無不克矣. 若克二邑, 鄔․弊․補․舟․依․*유․歷․華, 君之土也. 若前華後河, 右洛左濟, 主芣․騩而食溱․洧, 修典刑以守之, 是可以少固.” ..
01 趙文子冠, 見欒武子, 武子曰: “美哉! 昔吾逮事莊主, 華則榮矣, 實之不知, 請務實乎!” 見中行宣子, 宣子曰: “美哉! 惜也, 吾老矣.” 見范文子, 文子曰: “而今可以戒矣. 夫賢者寵至而益戒, 不足者爲寵驕. 故興王賞諫臣, 逸王罰之. 吾聞古之言王者, 政德旣成, 又聽於民, 於是乎使工誦諫於朝, 在列者獻詩, 使勿兜, 風聽臚言於巿, 辨祅祥於謠, 考百事於朝, 問謗譽於路, 有邪而正之, 盡戒之術也. 先王疾是驕也.” 見郤駒伯, 駒伯曰: “美哉! 然而壯不若老者多矣.” 見韓獻子, 獻子曰: “戒之, 此謂成人. 成人在始與善. 始與善, 善進善, 不善蔑由至矣 ; 始與不善, 不善進不善, 善亦蔑由至矣. 如草木之産也, 各以其物. 人之有冠, 猶宮室之有牆屋也, 糞除而已, 又何加焉!” 見智武子, 武子曰: “吾子勉之, 成․宣之後而老爲大夫, ..
02 幽王八年而桓公爲司徒, 九年而王室始騷, 十一年而斃. 及平王之末, 而秦․晉․齊․楚代興, 秦景․襄於是乎取周土, 晉文侯於是乎定天子, 齊莊․僖於是乎小伯, 楚蚠冒於是乎始啓濮. 인용목차
01 莊王使士舋傅太子箴, 辭曰: “臣不才, 無能益焉.” 王曰: “賴子之善善之也.” 對曰: “夫善在太子, 太子欲善, 善人將至, 若不欲善, 善則不用. 故堯有丹朱, 舜有商均, 啓有五觀, 湯有太甲, 文王有管․蔡. 是五王者, 皆有元德也, 而有姦子. 夫豈不欲其善? 不能故也. 若民煩, 可敎訓. 蠻․夷․戎․狄, 其不賓也久矣, 中國所不能用也.” 王卒使傅之. 問於申叔時, 叔時曰: “敎之春秋, 而爲之聳善, 而抑惡焉, 以戒勸其心 ; 敎之世, 而爲之昭明德, 而廢, 幽昏焉, 以休懼其動 ; 敎之詩, 而爲之導廣顯德, 以耀明其志 ; 敎之禮, 使知上下之則 ; 敎之樂, 以疏其穢, 而鎭其浮 ; 敎之令, 使訪物官 ; 敎之語, 使明其德, 而知先王之務, 用明德於民也 ; 敎之故志, 使知廢興者, 而戒懼焉 ; 敎之訓典, 使知族類, 行比義焉. “若是而..
02 恭王有疾, 召大夫曰: “不穀不德, 失先君之業, 覆楚國之師, 不穀之罪也. 若得保其首領以歿, 唯是春秋所以從先君者, 請爲 ‘靈’ 若 ‘厲’ .” 大夫許諾. 王卒, 及葬, 子囊議諡. 大夫曰: “王有命矣.” 子囊曰: “不可. 夫事君者, 先其善, 不從其過. 赫赫楚國, 而君臨之, 撫征南海, 訓及諸夏, 其寵大矣. 有是寵也, 而知其過, 可不謂 ‘恭’ 乎? 若先君善, 則請爲 ‘恭’ .” 大夫從之. 인용목차
03 屈到嗜芰, 有疾, 召其宗老而屬之曰: “祭我必以芰.” 及祥, 宗老將荐芰, 屈建命去之. 宗老曰: “夫子屬之.” 子木曰: “不然. 夫子承楚國之政, 其法刑在民心, 而藏在王府, 上之可以比先王, 下之可以訓後世, 雖微楚國, 諸侯莫不譽. 其祭典有之曰: “國君有牛享, 大夫有羊饋, 士有豚犬之奠, 庶人有魚灸之荐, 籩豆․脯醢, 則上下共之, 不羞珍異, 不陳庶侈. 夫子不以其私欲于國之典.” 遂不用. 인용목차
04 椒擧娶於申公子牟, 子牟有罪而亡, 康王以爲椒擧遣之. 椒擧奔鄭, 將遂奔晉. 蔡聲子將如晉, 遇之於鄭, 饗之以璧侑, 曰: “子尙良食, 二先子其皆相子, 尙能事晉君以爲諸侯主.” 辭曰: “非所願也. 若得歸骨於楚, 死且不配.” 聲子曰: “子尙良食, 吾歸子.” 椒擧降三拜, 納其乘馬, 聲子受之. 還見令尹子木, 子木與之語, 曰: “子雖兄弟於晉, 然蔡, 吾甥也, 二國孰賢?” 對曰: “晉卿不若楚, 其大夫則賢, 其大夫皆卿材也. 若杞梓․皮革焉, 楚實遺之. 雖楚有材, 不能用也.” 子木曰: “彼有公族甥․舅, 若之何其遺之材也?” 對曰: “昔令尹子元之難, 或譖王孫啓於成王, 王弗是, 王孫啓奔晉, 晉人用之. 及城濮之役, 晉將遁矣, 王孫啓豫於軍事, 謂先軫曰: ‘是師也, 唯子玉欲之, 與王心違, 故唯東宮與西廣寔來. 諸侯之從者, 叛者半矣, 若..
05 靈王爲章華之臺, 與伍擧升焉, 曰: “臺美夫!” 對曰: “臣聞國君服寵以爲美, 安民以爲樂, 聽德以爲聰, 致遠以爲明. 不聞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鏤爲美, 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囂庶爲樂 ; 不聞其以觀大․視移․淫色以爲明, 而以察淸濁爲聰. “先君莊王爲匏居之臺, 高不過望國氛, 不大過容宴豆, 木不妨守備, 用不煩官府, 民不廢時務, 官不易朝常. 問誰宴焉, 則宋公․鄭伯 ; 問誰相禮, 則華元․駟騑 ; 問誰贊事, 則陳侯․蔡侯․許男․頓子, 其大夫侍之. 先君以是除亂克敵, 而無惡於諸侯. 今君爲此臺也, 國民罷焉, 財用盡焉, 年穀敗焉, 百官煩焉, 擧國留之, 數年乃成. 願得諸侯與始升焉, 諸侯皆距無有至者. 而後使太宰啓疆請於魯侯, 懼之以蜀之役, 而僅得以來. 使富都那豎贊焉, 而使長鬣之士相焉, 臣不知其美也. “夫美也者, 上下․內外․小大․遠近, 皆無害..
06 靈王城陳․蔡․不羹, 使僕夫子皙問於范無宇, 曰: “吾不服諸夏, 而獨事晉, 何也? 唯晉近我遠也. 今吾城三國, 賦皆千乘, 亦當晉矣, 又加之以楚, 諸侯其來乎?” 對曰: “其在志也, 國爲大城, 未有利者. 昔鄭有京․櫟, 衛有蒲․戚, 宋有蕭蒙, 魯有弁費, 章有渠丘, 晉有曲沃, 秦有徵衙. 叔段以京患莊公, 鄭幾不克, 櫟人寔使鄭子不得其位. 衛蒲․戚寔出獻公, 宋蕭蒙寔弑昭公, 魯弁費寔弱襄公, 齊渠丘寔殺無知, 晉曲沃寔納齊師, 秦徵衙寔難桓․景, 皆志於諸侯, 此其不利也. “且夫制城邑若體性焉, 有首領․股肱, 至於手拇․毛脈, 大能掉小, 故變而不勤. 地有高下, 天有晦明, 民有君臣, 國有都鄙, 古之制也. 先王懼其不帥, 故制之以義, 施之以服, 行之以禮, 辯之以名, 書之以文, 道之以言. 旣其失也, 易物之由. 夫邊境者, 國之尾也, 譬之如..
07 左史倚相廷見申公子亹, 子亹不出, 左史謗之, 擧伯以告. 子亹怒而出, 曰: “女無亦謂我老耄而舍我․而又謗我!” 左史倚相曰: “唯子老耄, 故欲見以交儆子. 若子方壯, 能經營百事, 倚相將奔走承序, 於是不給, 而何暇得見? 昔衛武公年數九十有五矣, 猶箴儆於國, 曰: ‘自卿以下, 至於師長士, 苟在朝者, 無謂我老耄而舍我, 必恭恪於朝, 朝夕以交戒我 ; 聞一二之言, 必誦志而納之, 以訓導我.’ 我輿有旅賁之規, 位宁有官師之典, 倚幾有誦訓之諫, 居寢有褻御之箴, 臨事有瞽史之導, 宴居有師工之通. 史不失書, 矇不失誦, 以訓御之, 於是乎作「懿」戒, 以自儆也. 及其沒也, 謂之睿聖武公. 子實不睿聖, 於倚相何害? 「周書」曰: ‘文王至於日中昃, 不皇暇食. 惠於小民, 唯政之恭.’ 文王猶不敢驕. 今子老楚國而欲自安也, 以御數戒者, 王將何爲? 若常..
08 靈王虐, 白公子張驟諫. 王患之, 謂史老曰: “吾欲已子張之諫, 若何?” 對曰: “用之寔難已之易矣. 若諫, 君則曰: ‘余左執鬼中, 右執殤宮, 凡百箴諫, 吾盡聞之矣, 寧聞他言.’ ” 白公又諫, 王如史老之言. 對曰: “昔殷武丁能聳其德, 至於神明, 以入于河, 自河徂亳, 於是乎三年, 黙以思道. 卿士患之, 曰: ‘王言以出令也, 若不言, 是無所稟令也.’ 武丁於是作書, 曰: ‘以余正四方, 余恐德之不類, 茲故不言.’ 如是而又使以象夢旁求四方之賢, 得傅說以來, 升以爲公, 而使朝夕規諫, 曰: ‘若金, 用女作礪. 若津水, 用女作舟. 若天旱, 用女作霖雨. 啓乃心, 沃朕心. 若藥不瞑眩, 厥疾不瘳. 若跣不視地, 厥足用傷.’ 若武丁之神明也, 其聖之睿廣也, 其智之不疾也, 猶自謂未乂, 故三年黙以思道. 旣得道, 猶不敢專制, 使以象旁求聖..
09 司馬子期欲以妾爲內子, 訪之左史倚相, 曰: “吾有妾而愿. 欲笄之, 其可乎?” 對曰: “昔先大夫子囊違王之命諡 ; 子夕嗜芰, 子木有羊饋而無芰荐. 君子曰: 違而道. 穀陽豎愛子反之勞也, 而獻飮焉, 以斃於鄢 ; 芋尹申亥從靈王之欲, 以隕於乾谿. 君子曰: 從而逆. 君子之行, 欲其道也, 故進退周旋, 唯道是從. 夫子木能違若敖之欲, 以之道而去芰荐, 吾子經營楚國, 而欲荐芰以干之, 其可乎?” 子期乃止. 인용목차
01 昭王問於觀射父曰: “「周書」所謂重․黎, 寔使天地不通者, 何也? 若無然, 民將能登天乎?” 對曰: “非此之謂也. 古者民神不雜. 民之精爽不攜貳者, 而又能齊肅衷正, 其智能上下比義, 其聖能光遠宣朗, 其明能光照之, 其聰能聽徹之, 如是則明神降之, 在男曰覡, 在女曰巫. 是使制神之處位次主, 而爲之牲器時服, 而後使先聖之後之有光烈, 而能知山川之號․高祖之主․宗廟之事․昭穆之世․齊敬之勤․禮節之宜․戚儀之則․容貌之崇․忠信之質․禋絜之服, 而敬恭明神者, 以爲之祝. 使名姓之後, 能知四時之生․犠牲之物․玉帛之類․釆服之儀․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屛攝之位․壇場之所․上下之神․氏姓之出, 而心率舊典者, 爲之宗. 於是乎有天地․神民․類物之官, 是謂五官, 各司其序, 不相亂也. 民是以能有忠信, 神是以能有明德, 民神異業, 敬而不瀆, 故神降之嘉生, 民以物享, ..
02 子期祀平王, 祭以牛俎於王, 王問於觀射父曰: “祀牲何及?” 對曰: “祀加於擧. 天子擧以大牢, 祀以會 ; 諸侯擧以特牛, 祀以太牢 ; 卿擧以少牢, 祀以特牛 ; 大夫擧以特牲, 祀以少牢 ; 士食魚灸, 祀以特牲 ; 庶人食菜, 祀以魚. 上下有序, 則民不慢.” 王曰: “其小大何如?” 對曰: “郊禘不過繭栗, 烝嘗不過把握.” 王曰: “何其小也!” 對曰: “夫神以精明臨民者也, 故求備物, 不求豐大. 是以先王之祀也, 以一純․二精․三牲․四時․五色․六律․七事․八種․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 百姓․千品․萬官․億醜․兆民經入垓數以奉之, 明德以昭之, 和聲以聽之, 以告徧至, 則無不受休. 毛以示物, 血以告殺, 接誠拔取以獻具, 爲齊敬也. 敬不可久, 民力不堪, 故齊肅以承之.” 王曰: “芻豢幾何?” 對曰: “遠不過三月, 近不過浹日.” 王曰: ..
03 鬪且廷見令尹子常, 子常與之語, 問蓄貨聚馬, 歸以語其弟曰: “楚其亡乎! 不然, 令尹其不免乎! 吾見令尹, 令尹問蓄聚積實, 如餓豺狼焉, 殆必亡者也. “夫古者聚貨不妨民衣食之利, 聚馬不害民之財用, 國馬足以行軍, 公馬足以稱賦, 不是過也. 公貨足以賓獻, 家貨足以共用, 不是過也. 夫貨․馬郵, 則闕於民, 民多闕, 則有離叛之心, 將何以封矣? “昔鬪子文三舍令君, 無一日之積, 恤民之故也. 成王聞子文之朝不及夕也, 於是乎每朝設脯一束․糗一筐, 以羞子文, 至於今令尹秩之. 成王每出子文之祿, 必逃, 王止而後復. 人謂子文曰: ‘人生求富, 而子逃之, 何也?’ 對曰: ‘夫從政者, 以庇民也. 民多曠也, 而我取富焉, 是勤民以自封, 死無日矣. 我逃死, 非逃富也.’ 故莊王之世, 滅若敖氏, 唯子文之後在, 至於今處鄖, 爲楚良臣. 是不先恤民而後己之..
04 吳人入楚, 昭王出奔, 濟於成臼, 見藍尹亹載其孥. 王曰: “載予!” 對曰: “自先王莫墜其國, 當君而亡之, 君之過也.” 遂去王. 王歸, 又求見, 王欲執之, 子西曰: “請聽其辭, 夫其有故.” 王使謂之曰: “成臼之役, 而棄不穀, 今而敢來, 何也?” 對曰: “昔瓦唯長舊怨, 以敗於栢擧, 故君及此. 今又效之, 無乃不可乎? 臣避於成臼, 以儆君也, 庶悛而更乎? 今之敢見, 觀君之德也, 曰: 庶憶懼而鑒前惡乎? 君若不鑒而長之, 君實有國而不愛, 臣何有於死? 死在司敗矣, 惟君圖之!” 子西曰: “使復在其位, 以無忘前敗.” 王乃見之. 인용목차
05 吳人入楚, 昭王奔鄖, 鄖公之弟懷將弑王, 鄖公辛止之. 懷曰: “平王殺吾父, 在國則君, 在外則讎也. 見讎弗殺, 非人也.” 鄖公曰: “夫事君者, 不爲外內行, 不爲豐約擧, 苟君之, 卑尊一也. 且夫自敵以下則有讎, 非是不讎. 下虐上爲弑, 上虐下爲討, 而况君乎! 君而討臣, 何讎之爲? 若皆讎君, 則何上下之有乎? 吾先人以善事君, 成名於諸侯, 自鬪伯比以來, 未之失也. 今爾以是殃之, 不可.” 懷弗聽, 曰: “吾思父, 不能顧矣.” 鄖公以王奔隨. 王歸而賞及鄖․懷, 子西諫曰: “君有二臣, 或可賞也, 或可戮也. 君王均之, 羣臣懼矣.” 王曰: “夫子期之二子耶? 吾知之矣. 或禮於君, 或禮於父, 均之, 不亦可乎?” 인용목차
06 子西歎於朝, 藍尹亹曰: “吾聞君子唯獨居思念前世之崇替者, 與哀殯喪, 於是有歎, 其餘則否. 君子臨政思義, 飮食思禮, 同宴思樂, 在樂思舊, 無有歎焉. 今吾子臨政而歎, 何也?” 子西曰: “闔廬能敗吾師. 闔廬卽世, 吾聞其嗣又甚焉. 吾是以歎.” 對曰: “子患政德之不修, 無患吳矣. 闔廬, 口不貪嘉味, 耳不樂逸聲, 目不淫於色, 身不懷於安, 朝夕勤志, 卹民之羸, 聞一善若驚, 得一士若賞, 有過必悛, 有不善必懼, 是故得民以濟其志. 今吾聞夫差好罷民力以成私好, 縱過而翳諫, 一夕之宿, 臺榭陂池必成, 六畜玩好必從. 夫差先自敗也已, 焉能敗人? 子修德以待吳, 吳將斃矣.” 인용목차
07 王孫圉聘於晉, 定公饗之. 趙簡子鳴玉以相, 問於王孫圍曰: “楚之白珩猶在乎?” 對曰: “然.” 簡子曰: “其爲寶也幾何矣?” 曰: “未嘗爲寶. 楚之所寶者, 曰觀射父, 能作訓辭, 以行事於諸侯, 使無以寡君爲口實. 又有左史倚相, 能道訓典, 以敘百物, 以朝夕獻善敗于寡君, 使寡君無忘先王之業 ; 又能上下說于鬼神, 順道其欲惡, 使神無有怨痛于楚國. 又有藪曰雲連徒洲, 金木竹箭之所生也. 龜․珠․角․齒․皮․革․羽․毛, 所以備賦, 以戒不虞者也. 所以共幣帛, 以賓享於諸侯者也. 若諸侯之好幣具, 而導之以訓辭, 有不虞之備, 而皇神相之, 寡君其可以免罪於諸侯, 而國民保焉. 此楚國之寶也. 若夫白珩, 先王之玩也, 何寶之焉? “圍聞國之寶六而已. 明王聖人能制議百物, 以輔相國家, 則寶之 ; 玉足以庇廕嘉穀, 使無水旱之災, 則寶之 ; 龜足以憲藏否,..
08 惠王以梁與魯陽文子, 文子辭, 曰: “梁險而在境, 懼子孫之有貳者也. 夫事君無憾, 憾則懼偪, 偪則懼貳. 夫盈而不偪, 憾而不貳者, 臣能自壽, 不知其他. 縱臣而得以其首領以沒, 懼子孫之以梁之險, 乏臣之祀也.” 王曰: “子之仁, 不忘子孫, 施及楚國, 敢不從子!” 與之魯陽. 인용목차
09 子西使人召王孫勝, 沈諸梁聞之, 見子西曰: “聞子召王孫勝, 信乎?” 曰: “然.” 子高曰: “將焉用之?” 曰: “吾聞之, 勝直而剛, 欲置之境.” 子高曰: “不可. 其爲人也, 展而不信, 愛而不仁, 詐而不智, 毅而不勇, 直而不衷, 周而不淑. 復言而不謀身, 展也 ; 愛而不謀長, 不仁也 ; 以謀蓋人, 詐也 ; 彊忍犯義, 毅也 ; 直而不顧, 不衷也 ; 周言棄德, 不淑也. 是六德者, 皆有其華而不實者也, 將焉用之? “彼其父爲戮於楚, 其心又狷而不絜. 若其狷也, 不忘舊怨, 而不以絜悛德, 思報怨而已. 則其愛也足以得人, 其展也足以復之, 其詐也足以謀之, 其直也足以帥之, 其周也足以蓋之, 其不絜也足以行之, 而加之以不仁, 奉之以不義, 蔑不克矣. “夫造勝之怨者, 皆不在矣. 若來而無寵, 速其怒也. 若其寵之, 毅貪無厭, 旣能得入, ..
01 吳王夫差起師伐越, 越王句踐起師逆之. 大夫種乃獻謀曰: “夫吳之與越, 唯天所授, 王其無庸戰! 夫申胥․華登簡報吳國之士於甲兵, 而未嘗有所挫也. 夫一人善射, 百夫決拾, 勝未可成也. 夫謀必素見成事焉, 而後履之, 不可以授命. 王不如設戎, 約辭行成, 以喜其民, 以廣侈吳王之心. 吾以卜之於天, 天若棄吳, 必許吾成, 而不吾足也, 將必寬然有伯諸侯之心焉. 旣罷弊其民, 而天奪之食, 安受其燼, 乃無有命矣.” 越王許諾, 乃命諸稽郢行成於吳, 曰: “寡君句踐使下臣郢, 不敢顯然布幣行禮, 敢私告於下執事曰: 昔者越國見禍, 得罪於天王. 天王親趨玉趾, 以心孤句踐, 而又宥赦之. 君王之之越也, 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孤不敢忘天災, 其敢忘君王之大賜乎? 今句踐申禍無良, 草鄙之人, 敢忘天王之大德, 而思邊垂之小怨, 以重得罪於下執事? 句踐用帥二三之老, 親..
02 吳王夫差旣許越成, 乃大戒師徒, 將以伐齊. 申胥進諫曰: “昔天以越賜吳, 而王弗受. 夫天命有反, 今越王句踐恐懼而改其謀, 舍其愆令, 輕其征賦, 施民所善, 去民所惡, 身約也, 裕其衆庶, 其民殷衆, 以多甲兵. 越之在吳, 猶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夫越王之不忘敗吳, 於其心也戚然, 服士以伺吾閒. 今王非越是圖, 而齊․魯以爲憂. 夫齊․魯譬諸疾疥癬也, 豈能涉江․淮而與我爭此地哉? 將必越實有吳土. “王其盍亦鑑於人, 無鑑於水! 昔楚靈王不君, 其臣箴諫以不入. 乃築臺於章華之上, 闕爲石郭, 陂漢以象帝舜. 罷弊楚國, 以閒陳․蔡. 不修方城之內, 踰諸夏而圖東國, 三歲於沮․汾以服吳․越. 其民不忍饑勞之殃, 三軍叛王於乾溪. 王親獨行, 屛營仿偟於山林之中, 三日乃見其涓人疇. 王呼之曰: ‘余不食三日矣.’ 疇趨而進, 王枕其股以寢於地. 王寢, 疇枕王以墣..
03 吳王夫差旣勝齊人於艾陵, 乃使行人奚斯釋言於齊, 曰: “寡人帥師不腆吳國之役, 遵汶之上, 不敢左右, 唯好之故. 今大夫國子興其衆庶, 以犯獵吳國之師徒, 天若不知有罪, 則何以使下國勝?” 인용목차
04. 吳王還自伐齊, 乃訊申胥曰: “昔吾先王體德明聖, 達於上帝. 譬如農夫作耦, 以刈殺四方之蓬蒿, 以立名於荊, 此則大夫之力也.” 今大夫老, 而又不自安恬逸, 而處以念惡, 出則罪吾衆, 撓亂百度, 以妖孽吳國. 今天降衷于吳, 齊師受服. 孤豈敢自多? 先王之鍾鼓, 寔式靈之. 敢告于大夫.”申胥釋劍而對曰: “昔吾先王世有輔弼之臣, 以能遂疑計惡, 以不陷於大難. 今王播棄黎老, 而近孩童焉比謀, 曰: ‘余令而不違.’ 夫不違, 乃違也. 夫不違, 亡之階也. 夫天之所棄, 必驟近其小喜, 而遠其大憂. 王若不得志於齊, 而以覺寤王心, 而吳國猶世. 吾先君得之也, 必有以取之 ; 其亡之也, 亦有以棄之. 用能援持盈以沒, 而驟救傾以時. 今王無以取之, 而天祿亟至, 是吳命之短也. 員不忍稱疾辟易, 以見王之親爲越之擒也. 員請先死.” 遂自殺. 將死, 曰: “..
05 吳王夫差旣殺申胥, 不稔於歲, 乃起師北征. 闕爲深溝, 通於商․魯之閒, 北屬之沂, 西屬之濟, 以會晉公午於黃池. 於是越王句踐乃命范蠡․后庸, 率師沿海泝淮以絶吳路. 敗王子友於姑熊夷. 越王句踐乃率中軍泝江以襲吳, 入其郛, 焚其姑蘇, 徙其大舟. 吳․晉爭長未成, 邊遽乃至, 以越亂告. 吳王懼, 乃合大夫而謀曰: “越爲不道, 背其齊盟. 今吾道路修遠, 無會而歸, 與會而先晉, 孰利?” 王孫雒曰: “夫危事不齒, 雒敢先對. 二者莫利: 無會而歸, 越聞章矣, 民懼而走, 遠無正就. 齊․宋․徐․夷曰: ‘吳旣敗矣!” 將夾溝而*치我, 我無生命矣 ; 會而先晉, 晉旣執諸侯之柄以臨我, 將成其志以見天子. 吾須之不能, 去之不忍. 若越聞愈章, 吾民恐叛. 必會而先之.” 王乃步就王孫雒曰: “先之, 圖之將若之何?” 王孫雒曰: “王其無疑! 吾道路悠遠, 必..
06 吳王昏乃戒, 令秣馬食士. 夜中, 乃令服兵擐甲, 係馬舌, 出火竈, 陳士卒百人, 以爲徹行․百行. 行頭皆官師, 擁鐸拱稽, 建肥胡, 奉文犀之渠. 十行一嬖大夫, 建旌提鼓, 挾經秉枹. 十旌一將軍, 載常建鼓, 挾經秉枹. 萬人以爲方陣, 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 望之如茶. 王親秉鉞, 載白旗以中陳而立. 左軍亦如之, 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 望之如火. 右軍亦如之, 皆玄裳․玄旗․黑甲․烏羽之矰, 望之如墨. 爲帶甲三萬, 以勢攻, 雞鳴乃定. 旣陳, 去晉軍一里. 昧明, 王乃秉枹, 親就鳴鍾鼓․丁寧․錞于, 振鐸勇怯盡應, 三軍皆譁釦以振旅, 其聲動天地. 晉師大駭不出, 周軍飾壘, 乃令董褐請事, 曰: “兩君偃兵接好, 日中爲期. 今大國越錄, 而造於弊邑之軍壘, 敢請亂故.” 吳王親對之曰: “天子有命, 周室卑約, 貢獻莫入, 上帝鬼神而不可..
07 吳王夫差旣退于黃池, 乃使王孫苟告勞于周, 曰: “昔者楚人爲不道, 不共承王事, 以遠我一二兄弟之國. 吾先君闔廬不貰不忍, 被甲帶劍, 挺鈹搢鐸, 以與楚昭王毒逐於中原柏擧. 天舍其衷, 楚師敗績, 王去其國, 遂至于郢. 王總其百執事, 以奉其社稷之祭. 其父子․昆弟不相能, 夫槪王作亂, 是以復歸于吳. 今齊侯壬不鑒于楚. 又不承共王命, 以遠我一二兄弟之國. 夫差不貰不忍, 被甲帶劍, 挺鈹搢鐸, 遵汶伐博, 簦笠相望於艾陵. 天舍其衷, 齊師還. 夫差豈敢自多? 文․武寔舍其衷. 歸不稔於歲, 余沿江泝淮, 闕溝深水, 出於商․魯之閒, 以徹於兄弟之國. 夫差克有成事, 敢使苟告於下執事.”周王答曰: “苟, 伯父令女來, 明紹享余一人, 若余嘉之. 昔周室逢天之降禍, 遭民之不祥, 余心豈忘憂恤, 不唯下圭之不康靖? 今伯父曰: ‘戮力同德.’ 伯父若能然, 余一人..
08 吳王夫差還自黃池, 息民不戒. 越大夫種乃唱謀曰: “吾謂吳王將遂涉吾地, 今罷師而不戒以忘我, 我不可以怠. 日臣嘗卜於天, 今吳民旣罷, 而大荒荐饑, 巿無赤米, 而囷鹿空虛, 其民必移就蒲蠃于東海之濱. 天占旣兆, 人事又見, 我蔑卜筮矣. 王若今起師以會, 奪之利, 無使夫悛. 夫吳之邊鄙遠者, 罷而未至, 吳王將耻不戰, 必不須至之會也, 而以中國之師與我戰若事幸而從我, 我遂踐其地, 其至者亦將不能之會也已, 吾用禦兒臨之. 吳王若慍而又戰, 奔遂可出. 若不戰而結成, 王安厚取名而去之.” 越王曰: “善哉!” 乃大戒師, 將伐吳. 楚申包胥使於越, 越王句踐問焉, 曰: “吳國爲不道, 求殘我社稷宗廟, 以爲平原, 弗使血食. 吾欲與之徼天之衷, 唯是車馬․兵甲․卒伍旣具, 無以行之. 請問戰奚以而可?” 包胥辭曰: “不知.” 王固問焉, 乃對曰: “夫吳, 良..
01 越王句踐棲於會稽之上, 乃號令於三軍曰: “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 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 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大夫種進對曰: “臣聞之, 賈人夏則資皮, 冬則資絺, 旱則資舟, 水則資車, 以待乏也. 夫雖無四方之憂, 然謀臣與爪牙之士, 不可不養而擇也. 譬如蓑笠, 時雨旣至, 必求之. 今君王旣棲於會稽之上, 然後乃求謀臣, 無乃後乎?” 句踐曰: “苟得聞子大夫之言, 何後之有?” 執其手而與之謀. 인용목차
02 遂使之行成於吳, 曰: “寡君句踐之無所使, 使其下臣種, 不敢徹聲聞於天王, 私於下執事曰: 寡君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 願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 請句踐女女於王, 大夫女女於大夫, 士女女於士. 越國之寶器畢從, 寡君帥越國之衆, 以從君之師徒, 唯君左右之! 若以越國之罪爲不可赦也, 將焚宗廟, 係妻孥, 沈金玉於江, 有帶甲五千人, 將以致死, 乃必有偶, 是以帶甲萬人事君也, 無乃卽傷君王之所愛乎? 與其殺是人也, 寧其得此國也, 其孰利乎?” 인용목차
03 夫差將欲聽與之成, 子胥諫曰: “不可! 夫吳之與越也, 讎讎敵戰之國也. 三江環之, 民無所移, 有吳則無越, 有越則無吳矣, 將不可改於是矣. 員聞之, 陸人居陸, 水人居水. 夫上黨之國, 我攻而勝之, 吾不能居其地, 不能乘其車 ; 夫越國, 吾攻而勝之, 吾能居其地, 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 不可失也已, 君必滅之. 失此利也, 雖悔之, 必無及已.” 越人飾美女八人, 納之太宰嚭, 曰: “子苟赦越國之罪, 又有美於此者將進之.” 太宰嚭諫曰: 嚭聞古之伐國者, 服之而已. 今已服矣, 又何求焉?” 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인용목차
04 句踐說於國人曰: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而又與大國執讎, 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 此則寡人之罪也. 寡人請更.” 於是葬死者, 問傷者, 養生者, 弔有憂, 賀有喜, 送往者, 迎來者, 去民之所惡, 補民之不足. 然後卑事夫差, 宦士三百人於吳, 其身親爲夫差前馬. 句踐之地, 南至於句無, 北至於禦兒, 東至於鄞, 西至於姑蔑, 廣運百里. 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 “寡人聞古之賢君, 四方之民歸之, 若水之歸下也. 今寡人不能, 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 令壯者無取老婦, 令老者無取壯妻. 女子十七不嫁, 其父母有罪 ; 丈夫二十不娶, 其父母有罪. 將免者以告, 公毉守之. 生丈夫, 二壺酒, 一犬 ; 生女子, 二壺酒, 一豚. 生三人, 公與之母 ; 生二人, 公與之餼. 當室者死, 三年釋其政 ; 支子死, 三月釋其政. 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婦․疾疹․..
05 國之父兄請曰: “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 今越國亦節矣, 請報之.” 句踐辭曰: “昔者之戰也, 非二三子之罪也, 寡人之罪也. 如寡人者, 安與知恥? 請姑無庸戰.” 父兄又請曰: “越四封之內, 親吾君也, 猶父母也. 子而思報父母之仇, 臣而思報君之讎, 其有敢不盡力者乎? 請復戰.” 句踐旣許之, 乃致其衆而誓之曰: “寡人聞古之賢君, 不患其衆之不足也, 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 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 而患其衆之不足也. 今寡人將助天威之.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 欲其旅進旅退. 進則思賞, 退則思刑, 如此則有常賞 ; 進不用命, 退則無恥, 如此則有常刑.” 果行, 國人皆勸, 父勉其子, 兄勉其弟, 婦勉其夫, 曰: “孰是吾君也, 而可無死乎?” 是故敗吳於囿, 又敗之於沒, 又郊敗之. 인용목차
06 夫差行成, 曰: “寡人之師徒, 不足以辱君矣. 請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 句踐對曰: “昔天以越予吳, 而吳不受命 ; 今天以吳予越, 越可以無聽天之命, 而聽君之令乎! 吾請達王甬句東, 吾與君爲二君乎?” 夫差對曰: “寡人禮先壹飯矣, 君若不忘周室, 而爲弊邑宸宇, 亦寡人之願也. 君若曰: ‘吾將殘汝社稷, 滅汝宗廟.’ 寡人請死, 余何面目以視於天下乎? 越君其次也!” 遂滅吳. 인용목차
01 越王句踐卽位三年而欲伐吳. 范蠡進諫曰: “夫國家之事, 有持盈, 有定傾, 有節事.” 王曰: “爲三者, 奈何?” 對曰: “持盈者與天, 定傾者與人, 節事者與地. 王不問, 蠡不敢言. 天道盈而不溢, 盛而不驕, 勞而不矜其功. 夫聖人隨時以行, 是謂守時, 天時不作, 弗爲人客 ; 人事不起, 弗爲之始. 今君王未盈而溢, 未盛而驕, 不勞而矜其功, 天時不作, 而先爲人客, 人事不起, 而創爲之始, 此逆於天, 而不和於人. 王若行之, 將妨於國家, 靡王躬身.” 王弗聽. 范蠡進諫曰: “夫勇者, 逆德也 ; 兵者, 凶器也 ; 爭者, 事之末也. 陰謀逆德, 好用凶器, 始於人者, 人之所卒也 ; 淫佚之事, 上帝之禁也. 先行此者, 不利.” 王曰: “無是貳言也, 吾已斷之矣!” 果興師而伐吳, 戰於五湖, 不勝, 棲於會稽. 王召范蠡而問焉, 曰: “吾不用..
02 四年, 王召范蠡而問焉, 曰: “先人就世, 不穀卽位. 吾年旣少, 未有恆常, 出則禽荒, 入則洒荒. 吾百姓之不圖, 唯舟與車. 上天降禍於越, 委制於吳. 吳人之那不穀, 亦又甚焉. 吾欲與子謀之, 其可乎?” 對曰: “未可也. 蠡聞之, 上帝不考, 時反是守, 彊索者不祥. 得時不成, 反受其殃. 失德滅名, 流走死亡. 有奪, 有予, 有不予, 王無蚤圖. 夫吳, 君王之吳也, 王若蚤圖之, 其事又將未可知也.” 王曰: “諾.” 인용목차
03 又一年, 王召范蠡而問焉, 曰: “吾與子謀吳, 子曰 ‘未可也’ . 今吳王淫於樂而忘其百姓, 亂民功, 逆天時 ; 信讒喜優, 憎輔遠弼, 聖人不出, 忠臣解骨 ; 皆曲相御, 莫適相非, 上下相偸. 其可乎?” 對曰: “人事至矣, 天應未也. 王姑待之!” 王曰: “諾.” 인용목차
04 又一年, 王召范蠡而問焉, 曰: “吾與子謀吳, 子曰 ‘未可也’ . 今申胥驟諫其王, 王怒而殺之, 其可乎?” 對曰: “逆節萌生, 天地未形, 而先爲之征, 其事是以下成, 雜受其刑. 王姑待之.” 王曰: “諾.” 인용목차
05 又一年, 王召范蠡而問焉, 曰: “吾與子謀吳, 子曰 ‘未可也.’ 今其稻蟹不遺種, 其可乎?” 對曰: “天應至矣, 人事未盡也, 王姑待之!” 王怒曰: “道固然乎? 妄其欺不穀邪? 吾與子言人事, 子應我以天時 ; 今天應至矣, 子應我以人事, 何也?” 范蠡對曰: “王姑勿怪. 夫人事必將與天地相參, 然後乃可以成功. 今其禍新民恐, 其君臣上下, 皆知其資財之下足以支長久也, 彼將同其力, 致其死, 猶尙殆. 王其且馳騁弋獵, 無至禽荒 ; 宮中之樂, 無至酒荒 ; 肆與大夫觴飮, 無忘國常. 彼其上將薄其德, 民將盡其力, 又使之望而不得食, 乃可以致天地之殛, 王姑待之.” 인용목차
06 至於玄月, 王召范蠡而問焉, 曰: “諺有之曰: ‘觥飮不及壺飧.’ 今歲晩矣, 子將奈何?” 對曰: “微君王之言, 臣故將謁之. 臣聞從時者, 猶救火․追亡人也, 蹶而趨之, 唯恐弗及.” 王曰: “諾.” 遂興師伐吳, 至於五湖. 吳人聞之, 出而挑戰, 一日五反. 王弗忍, 欲許之. 范蠡進諫曰: “夫謀之廊廟, 失之中原, 其可乎? 王姑勿許也. 臣聞之, 得時無怠, 時不再來, 天予不取, 反爲之災, 嬴縮轉化, 后將悔之. 天節固然, 唯謀不遷.” 王曰: “諾.” 弗許. 范蠡曰: “臣聞古之善用兵者, 嬴縮以爲常, 四時以爲紀, 無過天極, 究數而止. 天道皇皇, 日月以爲常, 明者以爲法, 微者則是行. 陽至而陰, 陰至而陽 ; 日困而還, 月盈而匡. 古之善用兵者, 因天地之常, 與之俱行. 後則用陰, 先則用陽 ; 近則用柔, 遠則用剛. 後無陰蔽, 先無..
07 居軍三年, 吳師自潰. 吳王帥其賢良, 與其重祿, 以上姑蘇. 使王孫雒行成於越, 曰: “昔者上天降禍於吳, 得罪於會稽. 今王君其圖不穀, 不穀請復會稽之和.” 王弗忍欲許之. 范蠡進諫曰: “臣聞之, 聖人之功, 時爲之庸. 得時不成, 天有還形. 天節不遠, 五年復反. 小凶則近, 大凶則遠. 先人有言曰: ‘伐柯者其則不遠.’ 今君王不斷, 其忘會稽之事乎?” 王曰: “諾.” 不許. 使者往而復來, 辭愈卑, 禮愈尊, 王又欲許之. 范蠡諫曰: “孰使我蚤朝而晏罷者? 非吳乎? 與我爭三江․五湖之利者, 非吳耶? 夫十年謀之, 一朝而棄之, 其可乎? 王姑勿許, 其事將易冀已.” 王曰: “于欲勿許, 而難對其使者, 子其對之!” 范蠡乃左提鼓, 右援枹, 以應使者, 曰: “昔者上天降禍於越, 委制於吳, 而吳不受. 今將反此義以報此禍, 吾王敢無聽天之命, 而聽君..
08 反至五湖, 范蠡辭於王曰: “君王勉之! 臣不復入越國矣.” 王曰: “不穀疑子之所謂者何也?” 對曰: “臣聞之, 爲人臣者, 君憂臣勞, 君辱臣死. 昔者君王辱於會稽, 臣所以不死者, 爲此事也. 今事已濟矣, 蠡請從會稽之罰.” 王曰: “所不掩子之惡, 揚子之美者, 使其身無終沒於越國. 子聽吾言, 吾與子分國 ; 不聽吾言, 身死, 妻子爲戮.” 范蠡對曰: “臣聞命矣, 君行制, 臣行意.” 遂乘輕舟以浮於五湖, 莫知其所終極. 王命金工以良金寫范蠡之狀而朝禮之, 浹日而令大夫朝之, 環會稽三百里者以爲范蠡地, 曰: “後世子孫, 有敢侵蠡之地者, 使無終沒於越國, 皇天后土․四鄕地主正之!” 인용목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