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어휘놀이터/어휘사전 (1141)
건빵이랑 놀자
장(醬) 論語曰: 不得其醬不食 漢書曰: 劉歆謂楊雄曰: 今學有祿利 然尙不能明易 又如玄何 吾恐後人覆醬瓿 瓿音部 水甖名也 風俗通曰: 醬成於鹽 而鹹於鹽 夫物之變 有時而重 【啓】梁劉孝儀謝晉安王賚蝦醬啓曰: 龍醬傳甘 退成可陋 蚳醢稱貴 追覺失言 上聖聞雷 未之能覆 嘉賓流歠 羞無辭窶 인용 목차
포(脯) 呂氏春秋曰: 趙宣孟之絳 見骫桑之下 有臥餓人 宣孟與脯二朐 拜受而不敢食 問其故 曰: 臣有母 持以遺之 宣孟更賜之脯二束而去 尙書大傳曰: 散宜生閎夭南宮括 三子者 學乎太公 太公見三子之爲賢人 遂酌酒切脯 約爲朋友 漢書曰: 蜀氏以賣脯而連騎 張里以馬醫而擊鍾 論衡曰: 儒者言泰平時 萐莆生於廚中 廚中自生肉脯 薄如萐形 神仙傳曰: 王遠至蔡經家 與麻姑共設肴膳 擗脯而行 云是麟脯 又曰: 左慈詣劉表 云有薄禮 願以犒軍 表使取之 有酒一器 有脯一盤 千餘人共擧 不能勝 慈自取之 引入 求書刀 削脯投地 百人接酒及脯 賜兵人人酒三杯 酒如故 脯亦不減 【啓】梁劉孝威謝東宮賚鹿脯等啓曰: 上林絶胡人之搏 禁地無張京之犯 而猶有班超遊獵 李廣馳射 遠歸於廚吏 入貢於腊人 形圖三事之車 影入九仙之鏡 인용 목차
육(肉) 左傳曰: 晉侯與齊侯投壺 晉侯曰: 有酒如川 有肉如坻 寡人中此 爲諸侯師 戰國策曰: 晩食以當肉 安行以當車 漢書曰: 伏日 詔賜從官肉 太官丞日晏不來 東方朔獨拔劍割肉 謂其同官曰: 伏日當早歸 請受賜 卽懷肉去 太官奏之 朔入 上曰: 昨賜肉 不待詔 以劍割肉而去 何也 朔免冠謝 上曰: 先生起自責也 朔再拜曰: 朔來朔來 受賜不待詔 何無禮也 拔劍割肉 一何壯也 割之不多 又何廉也 歸遺細君 又何仁也 上笑曰: 使先生自責 乃反自譽 賜酒一石 肉百斤 歸遺細君 又曰: 鮑宣云 公奈何獨私養外親 與幸臣董賢 多賞賜 賓客漿酒藿肉 視酒如漿 視肉如藿 桓譚新論曰: 關東鄙語曰: 人聞長安樂 出門向西笑 知肉味美 則對屠門而嚼 【啓】梁劉孝綽謝安成王賚祭孤石廟胙肉啓曰: 味過瀹鳳 珍越屠龍 故使屛翳收風 馮夷淨浪 神居鷁首 獨汎安流 民幸同附 得徵遘迕 復等受釐 預頒純嘏 ..
병(餅) 漢書曰: 宣帝微時 每買餅 所從買家 輒大售 亦以自怪 三輔舊事曰: 太上不樂關中 高祖徙豐沛屠兒沽酒賣餅商人 立爲新豐縣 故一縣多小人 三輔決錄曰: 趙歧避難至北海 於市中販胡餅 孫嵩乘犢車入市 見歧 疑非常人 問曰: 自有餅耶 曰: 販之 嵩曰: 買幾錢 賣幾錢 歧曰: 買三十 賣亦三十 嵩曰: 視處士之狀 非賣餅者 乃開車後 載還家 【賦】晉束皙餅賦曰: 玄冬猛寒 淸晨之會 涕凍鼻中 霜凝口外 充虛解戰 湯餅爲最 弱似春綿 白若秋練 氣勃鬱以揚布 香飛散而遠遍 行人失涎於下風 童僕空■■而斜眄 擎器者舐脣 立侍者乾咽 【說】梁吳均餅說曰: 宋公至長安 得姚泓時故太官丞程季者 了了人也 公曰: 今日之食 何者最先 季曰: 仲秋禦景 離蟬欲靜 燮燮曉風 凄凄夜冷 臣當此景 唯能說餅 公曰: 善 季乃稱曰: 安定曀鳩之麥 洛陽董德之磨 河東長若之蔥 隴西舐背之犢 抱罕赤髓之羊..
식물부(食物部) 食 餅 肉 脯 醬 鮓 酪蘇 米 酒 식(食) 禮記曰: 古者未有火化 食草木之實 鳥獸之肉 禮含文嘉曰: 燧人氏始炮生爲熟 易曰: 君子以飮食宴樂 又曰: 君子愼言語 節飮食 尙書 洪範 三八政 一曰食 又大傳曰: 八政何竟先食 食者 萬物之始 人之所本者也 周禮曰: 王齊則玉府供玉食 又曰: 食醫 掌和王之六食六飮六膳 百羞百醬 八珍之齊 凡和 春多酸 夏多苦 秋多辛 冬多鹹 調以滑甘 凡會膳食之宜 牛宜稌 羊宜黍 豕宜稷 犬宜粱 鴈宜麥 魚宜衆 凡君子之食 嘗放焉 莊子曰: 巧者勞而智者憂 無能者無所求 飽食者遨遊 汎若不繫之舟 史記曰: 韓信常數從其下鄕南昌亭長寄食 數月 亭長患之 乃晨炊蓐食 信食時往 不爲具食 信亦知其怒 竟絶 乃釣城下 諸母漂 有一母見信飢 爲設食 信謂漂母曰: 吾必有以重報母 母怒曰: 丈夫不能自食 吾哀王孫而進食 豈望報乎 說苑曰: ..
거(車) 春秋命歷序曰: 人皇九頭 駕六提羽 乘雲車 使風雨 禮斗威儀曰: 山車垂句 山車者 自然之車也 句者曲也 不揉治而自員曲 故言垂句 孝經援神契曰: 德至山陵 則山出根車 根車 應載養萬物也 括地圖曰: 奇肱民能爲車 從風遠行 湯時西風久 奇肱車至於豫州 去玉門四萬里 事具天部風篇 管子曰: 奚仲之爲車也 方圜曲直 皆中規矩鉤繩 故機捉相得 成器堅固 主猶奚仲也 言詞動作 皆中術數 故衆理相當 上下相親 巧者奚仲之所以爲器也 主之所以爲治也 斲削者斤刀也 故曰奚仲之巧非斲削 古史考曰: 黃帝作車 引重致遠 少昊時 略加牛 禹時 奚仲加馬 釋名曰: 車古者曰車 聲如居 言行所以居人也 今曰車 車 舍也 行者所以若居舍也 史記曰: 封禪爲蒲輪車 惡傷土石草木 尙書大傳曰: 古之帝王者 必有命民 民能敬長憐孤 取舍好讓 擧事力者 君命 然後得乘飾車騈馬文錦 未有命者 不得衣 不乘車 ..
주거부(舟車部) 舟 車 주(舟) 易曰: 刳木爲舟 剡木爲楫 舟楫之利 以濟不通 世本曰: 共鼓貨狄作舟 共鼓貨狄 黃帝二臣 爾雅曰: 舫 舟也 天子造舟 諸侯維舟 大夫方舟 士特舟 庶人乘柎 造 比舡爲橋也 維 連四舡也 方 倂兩舡也 特 單舡也 柎 編木以爲渡也 韻集曰: 鷁首 天子舡也 舡 船也 艘 海大舡也 山海經曰: 番禺始爲舟 又曰: 有大人之國 坐而削舟 墨子曰: 棄作舟 廣雅曰: 艦 大舡也 舫 艕舡也 蒙衝艑■■●舸舼艇艋 舟也 釋名曰: 船 循也 循水而行也 又曰: 舟言周也 船上屋曰廬 象舍也 其上重室曰飛廬 在上故曰飛也 又在其上曰翟室 於中候望 若鳥雀人○太平御覽七百六十八作之 驚視也 又曰: 船三百斛曰刀 刀 貂也 短也 江南所爲名 短而廣安 不傾危也 二百斛已下曰艇 其形徑艇 一人二人所乘行也 又曰: 外狹而長曰艨衝 以突敵曰船 自關而東 或謂之舟 方舟..
말(襪) 漢書曰: 景帝時 王生嘗召居庭中 公卿盡會 張釋之爲廷尉 王生顧曰: 吾襪解 爲我結襪 釋之跪而結之 旣已 人或讓之 王生獨奈何庭辱張廷尉如此 王生曰: 吾老且賤 自度終無益於張廷尉 廷尉方天下名臣 吾故使跪結襪 欲以重之 諸公聞之 賢王生而重釋之 東觀漢記曰: 和帝召諸儒 侍中賈逵尙書令黃香等 相難數事 罷朝 特賜履襪 會稽典錄曰: 賀劭爲人美容止 瞻視動靜有常 與人交 久益敬之 至在官府 左右莫見其洗沐 坐嘗著襪 希見其足 【銘】後漢崔駰襪銘曰: 機衡建子 萬物含滋 黃鍾育化 以養元基 長履景福 至于億年 皇靈旣祐 祉祿來臻 本枝百世 子子孫孫 【頌】魏曹植冬至獻襪頌曰: 玉趾旣御 履和蹈貞 行與祿邁 動以福幷 南闚北戶 西巡王城 翶翔萬域 聖體浮輕 인용 목차
경(鏡) 莊子曰: 至人之用心也若鏡 不將不迎 應而不藏 故勝物而無傷 韓子曰: 古之人 目短於自見 故以鏡觀面 智短於自知 故以道正己 鏡無見疵之罪 道無明過之惡 目失鏡 無以正鬢眉 身失道 無以知迷惑 戰國策曰: 鄒忌身體逸麗 朝服衣冠 謂其妻曰: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妻曰: 君美甚 又問妾及客 皆曰: 徐公不如 明日徐公來 忌窺鏡自視 知不如徐公遠矣 忌入朝見王曰: 臣美不如徐公 臣妻妾客皆云臣勝 妻私臣 妾畏臣 客求臣也 今齊方千里 百二十城 宮婦莫不私王 朝臣莫不畏王 四境莫不求王 由此觀之 親蔽甚矣 王乃令群臣進諫 諸侯皆朝齊 列女傳曰: 梁寡高行者 榮於色 敏於行 梁王聞而聘之 乃援鏡割鼻 梁王高其行 號曰梁高行 蜀王本紀曰: 武都丈夫化爲女 顔色美好 蓋山精也 蜀王娶以爲夫人 無幾物故 蜀王於武都檐土 於成都葬之 蓋地三畝 號曰武檐 以石作鏡一枚 表其墓 海內玉品子○太平..
낭(囊) 史記曰: 秦圍邯鄲 趙使平原君求救於楚 與門下二十人偕 得十九人 餘無可取者 毛遂自進於平原君 君曰: 夫賢士之處世也 譬若錐之處囊 其末立見 今先生處勝門下 三年於此矣 左右未有所稱 遂曰: 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 使遂早得處囊中 乃穎脫而出 非特其末見而已也 漢書曰: 陸賈使尉他 留飮數月 他曰: 越中無足與語 至生來 令我日聞所不聞 賜賈囊中裝 直千金 【詩】後漢趙一客秦詩曰: 文籍徒滿腹 不如一囊錢 魏繁欽定情詩曰: 何以致區區 目中雙明珠 何以致叩叩 香囊繫肘後 【賦】梁簡文帝眼明囊賦序曰: 俗之婦人 八月旦 多以錦翠珠寶爲眼明囊 因競凌晨取露以拭目 聊爲此賦 爾乃裁茲金鏤 製此妖飾 緝濯錦之龍光 剪輕羈之蟬翼 雜花勝而成疏 依步搖而相通 明金亂雜 細寶交陳 義同猒勝 欣此節新 擬椒花於歲首 學夭桃於暮春 인용 목차
소비(梳枇) 說文曰: 櫛 梳枇總名也 釋名曰: 梳言其齒疏也 枇言其相比也 禮記曰: 男女不同巾櫛 左傳曰: 晉太子爲質於秦 將逃歸 謂嬴氏曰: 與子歸乎 對曰: 子晉太子而辱於秦 子之欲歸 不亦宜乎 寡君使婢子侍執巾櫛 以固子也 從子而歸 棄君之命 不敢從 亦不敢言 十洲記○初學記五 太平御覽五十一作盛弘之荊州記 曰: 臨海○按晉書地理志興安縣屬臨賀郡 海當作賀 興安縣東界 去郡八十里 縣邊有平石 其上有石櫛 俗云越王渡溪 墮櫛於此 續漢書曰: 李文德素善延篤 謂公卿曰: 延篤有王佐之才 欲令引進之 篤聞 爲書止文德曰: 吾常昧爽櫛梳 坐於客堂 朝則誦虞夏之書 歷公旦之典禮 覽仲尼春秋 當時之時 不知天之爲蓋 地之爲輿 愼勿迷其本 棄其生也 新序曰: 楚莊王罷朝而晏 樊姬問其故 莊王曰: 今旦與賢相語 不知日晏也 樊姬曰: 賢相爲誰 王曰: 虞丘子 樊姬掩口而笑 王問其故 曰: 妾..
채(釵) 釋名曰: 叉 枝也 因形名之也 續漢書曰: 貴人助蠶 戴玳瑁釵 華陽國志曰: 涪陵山有大龜 其甲可卜 其緣可作釵 世號靈釵 【詩】梁湯僧濟泄井得金釵詩曰: 昔日倡家女 摘花露井邊 摘花還自比 揷映還自憐 窺窺終不罷 笑笑自成姸 寶釵於此落 從來非一年 翠羽成泥去 金色尙如鮮 此人今何在 此物今空傳 【賦】晉夏侯湛雀釵賦曰: 覽嘉藝之機巧 持精思於雀釵 收泉珍於八極 納瑰異以表奇 布太陽而擬法 妙團團而應規 於是姸姿英妙之徒 相與競嬖飛寵 ○句有衍文 並脩敕 理桂襟 整服飾 黛玄眉之琰琰 收紅顔而發色 流眄閑步 輕袂翼翼 恃炫豔以相邈 常逍遙而侍側 昔先王與道立敎 崇沖讓以致賢 不留志於華好 【銘】後漢崔瑗三子釵銘曰: 元正上日 百福孔靈 鬢髮如雲 乃象衆星 三珠璜釵 攝媛讚靈 【啓】梁元帝謝東宮賚花釵啓曰: 苣亂九衢 花含四照 田文之珥 慚於寶葉 王粲之詠 恧此乘蓮 九宮之璫..
보요(步搖) 釋名曰: 皇后首飾曰副 副 覆也 亦言副貳 兼用衆物成其飾 上有垂珠步搖 東觀漢記曰: 鄧太后賜馬貴人步搖一具 續漢書曰: 太后入廟 爲花勝 上爲鳳 以翡翠爲毛羽 步搖以黃金爲山題 貫白珠 桂枝相糾 【詩】梁范靖妻沈詠步搖花詩曰: 珠華縈翡翠 寶葉間金瓊 剪荷不似製 爲花如自生 低枝拂繡領 微步動瑤瓊 인용 목차
향로(香爐) 魏武上雜物疏曰: 御物三十種 有純金香鑪一枚 下盤自副 貴人公主有純銀香鑪四枚 皇太子有純銀香鑪四枚 西園貴人銅香鑪三十枚 襄陽記曰: 劉季和性愛香 嘗上廁還 過香鑪上 主簿張坦曰: 人名公作俗人 不虛也 季和曰: 荀令君至人家 坐處三日香 爲我如何令君 而惡我愛好也 坦曰: 古有好婦人 患而捧心嚬眉 見者皆以爲好 其鄰醜婦法之 見者走 公便欲使下官遁走耶 季和大笑 以是知坦 東宮舊事曰: 皇太子初拜 有銅博山香鑪一枚 集異記曰: 吳郡吳泰 能筮 會稽盧氏失博山香鑪 使泰筮之 泰曰: 此物質雖爲金 其象實山 有樹非林 有孔非泉 闔閭興見發靑煙 此香鑪也 語其主處 求卽得 南岳記曰: 衡山之崗有石室 有古人住處 有刀鋸銅銚 及瓦香鑪 【詩】古詩曰: 四坐且莫諠 願聽歌一言 請說銅鑪器 崔嵬象南山 上枝似松柏 下根據銅盤 雕文各異類 離婁自相連 誰能爲此器 公輸與魯班 朱火然..
화룡(火籠) 東宮舊事曰: 太子納妃 有漆畫手巾薰籠二七 大被薰籠三 衣薰籠三 【詩】齊謝朓詠竹火籠詩曰: 庭雪亂如花 井冰粲成玉 因炎入貂袖 懷溫奉芳蓐 體密用宜通 文斜性非曲 暫承君王指 請謝陽春旭 梁范靜妻沈詠五彩竹火籠詩曰: 可憐潤霜質 纖剖復毫分 織作迴風衛 製爲縈綺文 含芳出珠被 耀綠接緗裙 徒嗟今麗飾 豈念昔凌雲 【啓】梁簡文帝謝敕賚織竹火籠啓曰: 池水始浮 庭雪向飛 慈澤無涯 時錫香被 製此蕑枝 彫斯罕節 文華九折 用美十鑪 인용 목차
호상(胡床) 曹瞞傳曰: 操與馬超戰 將過河 前隊適渡 超等掩至 操恚 猶坐胡床不起 張郃等見事急 引操入舡 得渡 魏略曰: 裴潛爲兗州刺史時 嘗作一胡床 及其去也 留以挂柱 晉中興書曰: 王猛少貧賤 鬻畚爲事 常至洛陽貨畚 有一人於市貴買其畚 云家近在此 可隨我去取直 猛隨去 忽至深山中 語猛且住樹下 當先通府君 須臾猛進 見一公據胡床 頭鬢悉白 侍從十許人 有一人引猛云 大司馬公可進 猛因拜老公 公曰: 王公何緣拜 卽十陪酬畚直 遣人送猛出 旣出顧視 乃嵩高山也 郭子曰: 謝萬嘗詣王恬 旣至 坐少時 王便入內 謝殊有喜色 謂必厚供 待良久 沐頭散髮而出 亦復不坐 乃據胡床 在中庭曬頭 神氣慨然 了無相酬對意 語林曰: 謝鎭西著紫羅襦 據胡床 在大市佛圖門樓上彈琵琶 作大道曲 世說曰: 庾大尉在武昌 時秋夜 氣景甚佳 諸佐吏殷浩王胡之之徒 共登城南樓理詠 音調甚遒 俄而庾公率左右步來..
여의(如意) 胡綜別傳曰: 時有掘地得銅匣 長二尺七寸 開之 得白玉如意 所執處 皆刻螭蟬等形 時人莫知其由 吳大帝以綜多識 乃問之 綜答云 昔秦始皇東遊 以金陵有王者氣 乃鑿諸山崗 處處埋寶物 以當王者之氣 此抑是乎 語林曰: 石崇與王愷爭豪 窮極綺麗 以飾車服 晉武帝愷甥也 每助愷 以珊瑚高二尺許 枝柯扶疏 世間罕比 愷以示崇 崇視訖 以鐵如意擊之 應手瓦碎 石崇本事曰: 崇有珊瑚如意 長三尺二寸 【啓】梁簡文帝謝敕賚水犀如意啓曰: 白玉照采 方斯非貴 珊瑚挺質 匹此未珍 謹仰承威神 陳謝講座 方使歡喜羅漢 懷棄■■之嗟 王式名儒 析驪駒之辯 熊飾寶刀 子桓恧其大賚 旄牛輕拂 張敞慚其舊儀 인용 목차
욕(縟) 釋名曰: 縟 人所坐褻辱也 張璠漢記曰: 荀爽爲三公 食不過一肉 脫粟飯 坐皮縟 魏武帝本紀曰: 上儉率 茵縟取質 無有緣飾 吳志曰: 張昭非魯肅 頗毁訾之 孫權不以介意 賜肅母帷帳氈縟 世說曰: 晉孝武年十三四 時冬天 晝日不著複衣 夜則累茵縟 謝公云 體宜令有常 陛下晝過冷 夜過熱 恐非攝養之術 帝曰: 夜宜靜 謝公出 歎之 【啓】梁元帝謝敕賜縟啓曰: 昔漢后錫貂 魏君送縟 未有玄免來王 黃龍作貢 便覺肅■c非遙 挹婁無遠 인용 목차
피(被) 楚辭曰: 翡翠珠被爛齊光 史記曰: 汲黯云 公孫弘位在三公 俸祿甚厚 爲布被 此詐也 上問弘 弘謝曰: 有之 夫九卿與臣善者 無過黯 然今日廷詰弘 誠忠 夫以三公爲布被 飾詐以釣名 且臣聞管仲相齊 有三歸 侈擬於君 桓公以霸 晏嬰相景公 食不重肉 妾不衣絲 齊國亦治 今臣位爲御史大夫 而爲布被 自九卿下至小吏無差 誠如黯言 且無汲黯忠 陛下安聞此言 天子以爲謙讓 愈厚善之 東觀漢記曰: 上嘗召見諸郡計吏 問其風土 及前後守令能否 蜀郡計掾樊顯進曰: 漁陽太守張堪 昔在蜀 其仁以惠下 威能討姦 前公孫述破時 珍寶山積 捲握之物 足富十世 而堪去職之日 乘折轅車 布被囊而已 上聞歎息 又曰: 王良爲大司徒 在位恭儉 妻子不之官舍 布被瓦器 時司徒史鮑恢 以事到東海 過候其家 而良妻布裙曳柴 從田中歸 恢告曰: 我司徒吏 故來受書 欲見夫人 妻曰: 妾是也 恢乃下拜 歎息而還 謝承..
복식부 하(服飾部 下) 枕 被 縟 如意 胡床 火籠 香爐 步搖 釵 梳枇 囊 鏡 襪 침(枕) 毛詩曰: 角枕粲兮 禮記曰: 父母舅姑之枕几不傳 又曰: 凡內外 雞初鳴 咸盥漱 斂枕簟 越絶書曰: 越王問范子曰: 寡人已聞陰陽之事 穀之貴賤 可得而聞乎 曰: 陽者主貴 陰者主賤 故當寒而溫者 穀爲之暴貴 當溫而寒者 穀爲之暴賤 王曰: 善 書之帛 置之枕中 以爲國寶 史記曰: 黥布反 上乃見薛公 薛公對曰: 布不足怪也 使布出上計 山東非漢之有 出中計 未可知 出下計 陛下安枕而臥矣 神仙傳曰: 泰山父者 時漢武帝東巡 見父鋤於道 頭上白光高數尺 呼問之 對曰: 有道士敎臣作神枕 枕有三十二竅 二十四竅應二十四氣 八竅應八風 臣行之轉少 齒生 【賦】後漢張紘瑰材枕賦曰: 有卓爾之殊瑰 超詭異之邈絶 且其材色也 如芸之黃 其爲香也 如蘭之芳 其文彩也 如霜地而金莖 紫葉而紅榮 有若蒲..
주미(麈尾) 世說曰: 康法暢造庾公 捉麈尾甚佳 公曰: 麈尾過麗 何以得在 答曰: 廉者不取 貪者不與 故得在耳 【詩】梁宣帝詠麈尾詩曰: 匣上生光影 豪際起風流 本持談妙理 寧是用摧牛 【銘】晉王導麈尾銘曰: 道無常貴 所適惟理 勿謂質卑 御于君子 拂穢淸暑 虛心以俟 宋張悅玳瑁麈尾銘曰: 移珍西岳 費藻南濆 凝華淡景 搖綵爭雲 夷心似鏡 色象斯分 陳徐陵麈尾銘曰: 爰有妙物 窮茲巧制 員上天形 平下地勢 靡靡絲垂 綿綿縷細 入貢宜吳 出先陪楚 壁懸石拜 帳中王擧 旣落天花 亦通神語 用動捨黙 出處隨時 揚斯雅論 釋此繁疑 拂靜塵暑 引飾妙詞 誰云質賤 左右宜之 【啓】梁湘東王謝東宮賜麈尾錦帔團扇等啓曰: 楊雄口訥 本貴談端 田蚡貌寢 終於麗飾 始興之扇 方斯非擬 鄴中之錦 匹此爲輕 方願弘此仁風 旣動承華之氣 服茲懷袖 復比文若之香 인용 목차
선(扇) 春秋繁露曰: 美事召美類 惡事召惡類 類之相應而起也 如馬鳴則馬應之 故以龍致雨 以扇逐暑 軍之所處 生以棘楚 美惡皆有從來也 淮南子曰: 夫夏日不披裘者 非愛之也 煖有餘於身也 冬日不用翣者 非簡之也 淸有餘於適也 又曰: 炎火鑿池 披裘而扇 不能救也 語林曰: 庾廙爲荊州都督 以毛扇上成帝 帝疑是故物 侍中劉劭曰: 柏梁雲構 工匠先居其下 管絃繁奏 蘷牙先聆其音 廙之此扇 以好不以新 續晉陽秋曰: 謝安賞袁宏機對辯速 後宏出爲東陽郡 時賢祖道治○世說新語言語篇注作冶 亭 安起執宏手 顧就左右 取一扇授云 聊以贈行 宏應聲答曰: 輒當奉揚仁風 慰彼黎庶 合座稱其率而當 【詩】晉許詢竹扇詩曰: 良工眇芳林 妙思觸物騁 蔑疑秋翼蟬 團取望舒景 齊丘巨源詠七寶團扇詩曰: 裁狀白玉璧 縫似明月輪 表裏鏤七寶 中銜駭雞珍 畫作景山樹 圖爲河洛神 生風長袖際 晞華紅柳津 拂盼迎嬌意 隱..
장(杖) 史記曰: 張騫曰: 臣在大夏時 見邛竹杖蜀布 問曰: 安得此 大夏國人曰: 吾賈人往市之身毒國 身毒國在大夏東南 可數千里 魯連子曰: 連卻秦軍 平原君欲封之 終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 酒酣起前 以千金爲壽 先生笑曰: 所貴天下之士者 爲排患釋難 解人之締結 卽是有取 商賈之事 連不忍也 遂杖策而去 呂氏春秋曰: 孔子之弟子 從遠方來者 孔子荷杖而問之曰: 子之父不有恙乎 摶杖而問之曰: 子之母不有恙乎 置杖而問之曰: 子之兄弟不有恙乎 杖步而陪之 問曰: 子之妻子不有恙乎 故孔子六尺之杖 論貴賤之禮 辯親疏之義 韓子曰: 周王下令 索曲杖 吏求之不得 使私求 得之 乃曰: 吾知吏不事他事也 杖甚易得 而不能得 我令人求 不移日得之 豈謂忠哉 【詩】梁到漑餉任新安班竹杖因贈詩曰: 邛竹藉舊聞 靈壽資前識 復有冒霜筠 寄生桂潭側 文彩旣班爛 質性甚綢直 所以夭天眞 爲有乘危力 未..
궤(几) 莊子曰: 南郭子綦 隱几而坐 仰天而噓 嗒焉似喪其偶 顔成子游 立侍乎前 曰: 何居乎 形固可使如槁木 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今之隱几者 非昔之隱几也 子綦昔隱几不然乎 今何故更然 戰國策曰: 郭隗謂燕昭王 隱几據杖 眄視相使 則廝役之人至 左傳曰: 諸侯之師 久於偪陽 荀偃士■■ 請於荀罃曰: 水潦將降 懼不能歸 請班師 智伯怒 智伯 荀罃也 投之以几 出於其間 漢書曰: 朱博遷琅邪太守 齊郡舒緩養名 博奮髥抵抵音■■ 几曰: 觀齊兒欲以此爲俗耶 乃召見諸曹史書佐及縣太史 ○漢書八十三朱博傳作大吏 選其可用者 又曰: 平帝詔太師孔光曰: 聖人之後 先師之子 德行純淑 道術通明 居四輔 輔導于帝 今年耆有疾 俊乂大臣 惟國之重 書曰: 母遺耈老 國之將興 尊師而重傅 其令太師 每朝十日一賜餐 賜太師靈壽杖 令爲太師省坐置几 太師省中用杖 續漢書曰: 大將軍何進 辟鄭玄 玄以進辟權..
안(案) 說文曰: 案 几屬也 燕太子曰: 太子常與荊軻等案而食 史記曰: 漢七年 高祖過趙 趙王張敖 自持案進食 禮甚恭 高祖箕踞罵之 楚漢春秋曰: 項王使武涉說淮陰侯 信曰: 臣事項王 位不過中郎 官不過執戟 乃去項歸漢 漢王賜臣玉案之食 玉具之劍 臣背叛之 內愧於心 烈士傳曰: 魏公子方食 有鳩飛入其案下 公子怪之 此有何急 來歸無忌耶 使人於殿下視之 左右顧望 一鷂在屋上而飛 鹽鐵論曰: 良民文杯畫案 婢妾衣紈履絲 匹庶粺飯肉食 所以亂治也 漢書曰: 萬石君石奮 子孫爲小吏 歸謁 萬石君必朝服見之 不名 子孫有過失 不誚讓 爲便坐 對案不食 然後諸子相責 因長老肉袒謝罪 改之乃許 又曰: 上欲封傅太后從弟商 鄭崇諫 持詔案起 薄○漢書七十七鄭崇傳作傅 太后大怒曰: 何有爲天子 反爲一臣所制耶 又曰: 朱博爲御史大夫 爲人廉 不好酒色之宴 自微賤至富貴 食不重味 案上不過三杯 漢..
천석(薦蓆) 釋名曰: 薦 所以自薦藉也 蓆 釋也 可卷可舒也 說文曰: 蒻 蒲子也 可爲薦 六韜曰: 桀紂之時 婦女坐以文綺之蓆 衣以綾紈之衣 毛詩曰: 我心匪席 不可卷也 禮記曰: 群居五人 則長者必異席 夫爲人子者 居不主奧 坐不中席 又曰: 奉席如橋衡 請席何鄕 請衽何趾 席南鄕北鄕 以西方爲上 東鄕西鄕 以南方爲上 若非飮食之客 則布席 席間函丈 主人跪正席 客跪撫席而辭 客徹重席 主人固辭 客踐席乃坐 又曰: 哀公命席 孔子曰: 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大戴禮曰: 武王踐阼 席前左端之銘曰: 安樂必敬 前右端之銘曰: 無行可悔 後左端之銘曰: 民一反一側 爾不可不志 後右端之銘曰: 所鑒不遠 視爾之所代 左傳曰: 大路越席 昭其儉也 又曰: 臧文仲不仁者三 妾織蒲 家人販席 與民爭利也 論語曰: 席不正不坐 君賜食 必正席先嘗之 家語曰: 明王之守也 則必折衝千里之外 其征也還..
점(簟) 說文曰: 簟 竹席也 釋名曰: 簟○太平御覽七百零八簟下有簟字 也 布之覃然正平也 禮記曰: 夫不在 斂枕簟席 韣器而藏之 又曰: 莞簟之安 稿秸之設也 方言曰: 簟 宋魏之間謂之笙 今江東乃言笙也 毛詩曰: 下莞上簟 乃安斯寢 孫卿子曰: 輕煖平簟 而體不知其安 淮南子曰: 蓆之上 先萑簟 樽之上 先玄酒 先王貴之 先本而後用末也 漢獻帝傳曰: 尙書令王允奏曰: 太史令王立 說孝經六隱事 能消卻姦邪 常以良日 允與立入 爲帝誦孝經一章 以丈二竹簟 畫九宮其上 隨日時而出入焉 及允被害 乃不復行也 晉公卿禮秩曰: 太宰何曾遜位 賜簟褥一具 王隱晉書曰: 車永爲廣州刺史 永子溢 多使工作象牙細簟 工患之 乃共擧出永 東宮舊事曰: 太子納妃 有烏韜赤花雙文簟 【啓】梁劉孝儀謝始興王賜花紈簟啓曰: 麗兼桃象 周洽昏明 便覺夏室已寒 冬裘可襲 雖九日煎沙 香粉猶棄 三旬沸海 團扇可捐..
만(幔) 六韜曰: 將冬不服裘 夏不操扇 天雨不張幔蓋 名曰禮 將不知禮 無以知士卒寒暑也 東觀漢記曰: 岑彭與吳漢圍隗囂 囂壅谷水 以縑幔盛土 爲堤灌城 軍令曰: 戰時 皆取舡上布幔布衣漬水中 積聚之 賊有炬火火箭 以掩滅之 蜀志曰: 張松勸劉璋絶曹公 交通先主 璋率步騎三萬餘人 車乘帳幔 精光耀日 往就與會 秦記曰: 符永固以太常韋逞母宋 傳其父業 得周官義旨 乃就來宋家●○明本作互 馮校本作● 講 書生百人 隔絳紗幔而受書焉 世說曰: 庾太尉亮 風儀偉長 時皆以爲美 亮有大兒 年數歲 雅量之質 便自如此 溫太眞嘗隱幔視○太平御覽六百九十九作怛 之 此兒神色恬然 乃徐跪曰: 君侯何以爲 論者乃謂不減亮 【詩】齊王融詠幔詩曰: 幸得與珠綴 羃歷君之楹 月映不辭卷 風來輒自輕 每聚金鑪氣 時駐玉琴聲 但願致樽酒 蘭釭當夜明 인용 목차
병풍(屛風) 京兆舊事曰: 杜陵蕭彪 子伯文 爲巴郡太守 以父老 歸供養 父有客 常立屛風後 自應使命 東觀漢記曰: 宋弘嘗燕見 御坐新施屛風 畫烈女 帝數顧視之 弘正容言曰: 未見好德如好色者 上卽爲撤之 時上■~胡陽公主新寡 上與共論朝臣 微觀其意 主曰: 宋公威容德器 群臣莫及 上曰: 方且圖之 後弘見上 令主坐屛風後 因謂弘曰: 諺言 貴易交 富易妻 人情乎 弘曰: 臣聞貧賤之交不可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 上顧謂主曰: 事不諧矣 謝承後漢書曰: 鄭弘 爲太尉時 擧弟五倫爲司空 班次在下 每正朔朝見 弘曲躬自卑 上問知其故 遂聽置雲母屛風 分隔其間 由此爲故事 事具職官部 三輔決錄曰: 何敞爲汝南太守 章帝南巡過郡 有雕鏤屛風 爲帝設之 命侍中黃香銘之曰: 古典務農 彫鏤傷民 忠在竭節 義在脩身 魏志曰: 太祖平柳城 班所獲器物 特以素屛風素几賜毛玠 曰: 君有古人之風 故賜君古人之..
복식부 상(服飾部上) 帳 屛風 幔 簟 薦蓆 案 几 杖 扇 麈尾 장(帳) 史記曰: 沛公入秦宮 宮室帷帳 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 意欲留居之 樊噲諫沛公出舍 沛公不聽 張良諫 乃止 又曰: 項王軍壁垓下 夜聞漢軍四面楚歌 乃大驚曰: 漢皆已得楚乎 夜飮帳中 又曰: 丞相公孫弘燕見 上或時不冠而見 上嘗坐武帳中 汲黯前奏事 上不冠 望見黯 避帳中 使人可其奏事 其見敬禮如此 漢武故事曰: 西王母感上區區之誠 暮必神降 上乃盛施帷帳 燒兜沬香 香聞數百里 又曰: 上以琉璃珠玉 明月夜光 雜錯天下珍寶爲甲帳 其次爲乙帳 甲以居神 乙以自居 漢書曰: 東方朔云 陛下誠能用臣朔之計 推甲乙之帳 甲乙 帳名也 瓚曰: 興造乙(漢書六十五東方朔傳注乙上有甲字 )之帳 落以隨珠和璧 天子襲翠被 爲(漢書注作憑 )玉几 而處其中 燔之於四通之衢 三輔舊事 秦時奢泰 渭水貫都 以象天河 橫橋南渡 以象牽..
누각(漏刻) 說文曰: 漏以銅盛水 刻節 晝夜百刻 周官曰: 挈壺氏 掌壺 皆以水火守之 分以日夜 東觀漢記曰: 樊梵 每當直事 常晨駐車待漏 吳錄曰: 吳範 善占候 知風氣 關羽將降 孫權問範 範曰: 期明日中 權立表下漏以待之 及中不至 權問其故 範曰: 未正中 頃之 有風動帷 範曰: 羽至矣 外稱萬歲 傳言得羽矣 【賦】晉陸機漏刻賦曰: 偉聖人之制器 妙萬物而爲基 形罔隆而弗包 理何遠而不之 旣窮神以盡化 又設漏以考時 爾乃挈金壺以南羅 藏幽水而北戢 擬洪殺於編鍾 順卑高而爲級 激懸泉以遠射 跨飛塗而遙集 伏陰蟲以承波 呑恆流其如挹 是故來象神造 去猶鬼幻 因勢相引 乘靈自薦 口納胸吐 水無滯咽 形微獨■■之緖 逝若垂天之電 籠八極於千分 度晝夜乎一箭 抱百刻以駿浮 仰胡人而利見 夫其體也簡 而效績也誠 其假物也粗 而致用也精 積水不過一鍾 導流不過一筳 而用天者因其敏 分地者賴..
상풍(相風) 晉令曰: 車駕出入 相風前引 【賦】晉傅玄相風賦曰: 昔之造相風者 知其自然之極乎 其達變通之理乎 觀妙之微 神明可通 夫能立成器以占吉凶之先見者 莫精乎此 乃構相風 因象設形 蜿盤獸以爲趾 建修竿之亭亭 體正直之無橈 度經高而不傾 棲神烏於竿首 俟祥風之來征 晉張華相風賦曰: 蓋在先聖 道濟生人 擬議天地 錯綜明神 在璿璣以齊七政 象渾儀於陶鈞 考古旁於六氣 仰貞觀於三辰 爰在保章 世序其職 辯風候方 必立准極 循物致用 器不假飾 眇脩幹之迢迢 凌高墉而莖植 玄鳥偏其增翥 晞雲霄而矯翼 嘉創制之窮理 諒器淺而事深 步元氣於尋木 寄先識於茲禽 旣在高而思危 又戒險而自箴 雖迴易之無常 終守正而不淫 永恪立以彌世 志淹滯而愈新 超無返而特存 差偶景而爲鄰 晉潘岳相風賦曰: 混元恍其初判 二氣變而無窮 動靡微而不兆 象有始而必終 思先天而不違 立成器以相風 栖靈烏於帝庭 似月..
황월(黃鉞) 尙書曰: 武王左杖黃鉞 右執白旄 淮南子曰: 至精之感 無所不通 昔武王度孟津 而陽侯之波 逆流而擊 疾風晦冥 武王擧黃鉞 瞋目而麾之曰: 予在 天下誰敢害吾 於是風去而波罷 遂得濟 吳錄曰: 假陸遜黃鉞 吳王親執鞭以見之矣 晉中興書曰: 會稽王道子 進位丞相 牧楊州 假黃鉞 世說曰: 諸葛亮之次渭濱也 關中震動 魏明帝深懼晉宣王戰 乃遣辛毗爲軍司馬 宣王旣與亮對渭而陣 亮設誘 詭譎萬方 宣王果大忿憤 將應以重兵 亮遣聞○世說方正篇作間 諜覘之 還曰: 有一老夫 毅然杖黃鉞 當軍門立 軍不得出 亮曰: 必辛佐治也 【銘】蔡邕黃鉞銘曰: 帝命將軍 執茲黃鉞 威靈震耀 如火之烈 公之蒞止 群狄斯柔 齊聲罔設 介士斯休 鼓吹 漢書曰: 韓延壽在東郡 植羽葆鼓車吹車 又曰: 秦始皇末 班懿避地樓煩 致馬牛羊數千群 値漢初定 與民無禁 當孝惠高后時 以財雄邊 出入弋獵 旌旗鼓吹 東..
의식부(儀飾部) 節 黃鉞 鼓吹 相風 漏刻 절(節) 禮記曰: 凡君召以三節 二節以走 一節以趨 呂氏春秋曰: 墨者田鳩 欲見秦惠王 留三年而不得見 客有言之於楚王 乃往見楚王 王悅之 與將軍之節以如秦 至而得見 出而告人曰: 吾不識秦之道 乃當由楚也 物固有近之而遠 遠之而近 漢書曰: 蘇武使匈奴 單于欲降之 幽武 置大窖中 絶飮食 天雨雪 武臥齧雪 與旃毛幷咽之 數日不死 匈奴以爲神 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 使牧羊 武杖漢節牧羊 臥起操持節 節毛盡落 積五六年 又曰: 建元三年 閩越擧兵圍東甌 東甌告急 上遣嚴助 以節發兵會稽 會稽太守欲不爲發兵 助乃斬一司馬 遂發兵 浮海救東甌 又曰: 張騫使月氏 匈奴得之 留騫十餘歲 與妻有子 然騫持漢節不失 又曰: 諸葛豐特立剛直 元帝擢爲司隷校尉 刺擧無所避 侍中許章 以外屬貴幸奢淫 賓客犯事 與章相連 豐按劾章 欲奏其事 適逢許侍中私出 豐..
대(帶) 穆天子傳曰: 天子征至赤烏之人 赤烏氏先 出自宗周 乃賜貝帶五十具 戰國策曰: 魯仲連謂田單曰: 將軍東有夜邑之奉 西有淄上之娛 黃金橫帶 而騁乎淄澠之間 有生之○二字原脫 據馮校本補 樂 無死之心 所以不勝狄也 史記曰: 帝遺匈奴黃金飾貝帶一具 魏略曰: 疏勒王獻大秦赤石帶一枚 吳書曰: 陸遜破曹休 帝脫御金帶以賜遜 又親以帶之 吳錄曰: 鉤落者 革帶也 世名爲鉤落帶 【啓】梁劉孝儀謝晉安王賜銀裝絲帶啓曰: 雕鏤新奇 織製精絜 越中玉女 不得關思 上方名匠 莫能議巧 人情駭觀 如見買臣之綬 望貌移姿 似逢子訓之術 인용 목차
구(裘) 墨子曰: 江河之水 非一水之源 千鎰之裘 非一狐之白 戰國策曰: 蘇秦說秦王書 十二上而說不行 黑貂之裘弊 又曰: 齊襄王立 田單相之 過魯 有老人涉淄而寒 出而不行 坐沙中 單見其寒 解裘而衣之 襄王曰: 田單之惠施 欲以取我國乎 有貫珠者 襄王呼而問之 對曰: 王不如因賞 下令曰: 寡人憂人之寒 單解裘而衣之 稱寡人之意焉 說苑曰: 千金之裘 非一狐之皮也 廊廟之榱 非一木之枝也 王法非一士之知也 晉咸寧起居注曰: 大醫司馬程據 上雉頭裘一領 詔據 此裘非常衣服 消費功用 其於殿前燒之 敕外內有造異服 依禮治罪 十洲記曰: 漢武帝天漢三年 西國王獻吉光毛裘 裘色黃 蓋神馬之類 入水經日不沉 入火不燋 帝厚謝使者 東觀漢記曰: 東平王蒼來朝 章帝以王觸寒涉道 賜王乘輿貂裘 【啓】齊王融謝敕賜御裘等啓曰: 雲衣降授 仙裾曲委 榮振素里 澤駭蓬心 昔漢帝解裘 不獨前寵 曹王褫帶..
군유(裙襦) 漢書曰: 班伯容貌甚麗 誦說有法 時上方向文學 鄭寬中張禹等 朝夕入說尙書論語 於金華殿中 詔伯受焉 數年 金華之業絶 班出與王許子弟爲群 在於綺紈襦蔥之中 非其好也 東觀漢記曰: 梁鴻鄕皇○東觀漢記作里 孟氏女 容貌醜而有節操 多求之 不肯 父母問其所欲 曰: 得賢婿如梁鴻者 鴻聞之 乃求之 女布襦裾 鴻曰: 此眞梁鴻妻也 漢書曰: 廉范爲蜀郡太守 百姓歌之曰: 廉叔度 來何暮 昔日無襦今五蔥 【啓】梁沈約謝齊竟陵王賚母赫國雲氣黃綾裙襦啓曰: 竊以積絲成綵 散繭騰花 巧擅易水之間 價貴叢臺之下 民受祿爲養 霑荷彌深 聖恩曲漸 自葉流根 複袖縕裾 豈伊恆飾 榮新之寵 固難輕報 梁任孝恭謝裙襦啓曰: 加以庭闕桑麻 室空機杼 床無暖席 桁靡懸衣 値蓬卷北郊 鴈飛南浦 雪闇河陰 冰生海岸 而繩帶屢盡 苦風霜之切 弊履恆穿 踐泥沙之凍 自憐袖短 雖內手而猶寒 每恨衣輕 徒斂襟而彌..
포(袍) 史記曰: 秦相范睢 與魏人須賈有隙 及賈使秦 睢自稱張祿先生 往詣賈 賈見其寒 取一綈袍以賜之 及睢數賈罪 曰: 爾得不死者 以綈袍戀戀 有故人之意也 漢武內傳曰: 上元夫人降武帝 服赤霜袍 雲采亂色 非錦非繡 不可得名 袁山松後漢書曰: 靈帝欲羊續爲太尉 時拜三公者 輸東園禮錢千萬 令中使督之 續乃坐使者於單席 擧縕袍以示之 臣之所資 唯斯而已 故不登公位 【賦】隋江總山水納袍賦曰: 皇儲監國餘辰 勞謙終宴 有令以納袍降賜 何以奉揚恩德 因題此賦 濫時來之寵沐 振長纓以祗肅 奉性與之文章 侍相娛之絲竹 解女蘿之山帶 佩流霞之羽服 裁縫則萬壑縈體 針縷則千巖映目 圖島嶼之削成 寫淪漣之徑復 埒符采於雕煥 並芬芳於蘭菊 憫四選之徂遷 軫百慮之迴邅 霜飛空而浸霧 鴈照月而猜弦 聽風鍾之易近 對冰霤之疏懸 若董衣之百結 同衛服之十年 嗟班鬢之已颯 愧冶袖之爲姸 謝銜珠之有報 荷墜屨..
의상(衣裳) 毛詩曰: 摻摻女手 可以縫裳 楚辭曰: 製芰荷以爲衣 集芙蓉以爲裳 漢書曰: 鄧通以擢■L爲黃頭郎 施其黃髦於舡頭 因以其名其郎曰黃頭也 文帝夢上天不能 有一黃頭郎推之 顧見其衣後穿 覺而以夢中陰自求推者郎 見鄧通衣 其後穿 是夢中所見 因而甚見幸 魏書曰: 文帝詔與朝臣云 三世長者知被服 五世長者知飮食 此言被服飮食難曉也 夫珍玩必中國 總○全三國文六總上有夏則縑三字 綃繐 其白如雪 羅紈綺縠 未聞衣布服葛也 又曰: 甄皇后生 每寢 家中人髣彿見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 魏志曰: 文帝欲徙冀州一十萬戶實河內 侍中辛毗諫 帝怒 起入內 毗隨而引帝裾 帝奮衣不迴 良久 帝乃出曰: 怪卿持我何太急 吳書曰: 顧悌每得父書 洒掃正衣服拜跪 王隱晉書曰: 董威輦 每得殘碎繒 輒結以爲衣 號曰百結 【詩】魏曹毗夜聽擣衣詩曰: 寒興御紈素 佳人治衣襟 冬夜淸且永 皓月照堂陰 纖手疊輕素 ..
건모(巾帽) 魏略曰: 夫餘國以金銀飾帽 又曰: 管寧在家 恆著皁帽 又曰: 裴潛爲代郡太守 撫之以靜 單于脫帽稽顙 郭林宗別傳曰: 林宗常行陳梁之間 遇雨 故其巾一角霑而折 二國學士著巾 莫不折其角 云作林宗巾 其見儀則如此 語林曰: 諸葛武侯與宣皇 在渭濱 將戰 宣皇戎服蒞事 使人視武侯 乘素輿 葛巾毛扇 指麾三軍 皆隨其進止 宣皇聞而歎曰: 可謂名士矣 沈約宋書曰: 陶潛在家 郡將侯潛 値其酒熟 取頭上葛巾漉酒 漉酒畢 復還著之 【啓】陳周弘正謝敕賚烏紗帽等啓曰: 雖復魏宣二端 豈能比今茲賜 廣微四縫 未足方其華飾 旣受非望之恩 方貽匪服之誚 인용 목차
결패(玦珮) 世本曰: 舜時 西王母獻白環及玦 楚辭曰: 損○初學記二十六作捐 余玦兮江中 遺予珮兮澧浦 又曰: 虛○太平御覽六百九十二作雲 衣兮披披 玉珮兮陸離 孔叢子曰: 子産死 鄭人丈夫捨玦珮 婦人捨珠玉 說苑曰: 經侯過魏太子 左帶玉具劍 右帶環珮 左光照右 右光照左 太子不視 又不問 經侯曰: 魏國亦有寶乎 太子曰: 主信臣忠 百姓戴之 此魏之寶也 經侯解劍珮委之 趨而出 上車去 太子使騎操劍珮與侯曰: 此寒不可衣 飢不可食 無遺我賊也 典略曰: 孔子返衛 衛夫人南子 使人謂之曰: 四方君子之來者 必見寡小君 孔子不得已見之 夫人在錦帷中 孔子北面稽首 夫人自帷中再拜 環珮之聲璆然 晉公卿禮秩曰: 特進珮水蒼玉 尙書令僕射中書監令 皆佩水蒼玉 【賦】魏文帝玉玦賦曰: 有昆山之妙璞 産曾城之峻崖 嗽丹水之炎波 蔭瑤樹之玄枝 包黃中之純氣 抱虛靜而無爲 應九德之淑懿 體五材之表儀..
초선(貂蟬) 應劭漢官儀曰: 侍中左蟬右貂 金取堅剛 百陶不耗 蟬居高食絜 目在●下 豹內勁悍而外溫潤 【賦】隋江總華貂賦曰: 領軍新安殿下 以副貂乘錫 仰銘恩澤 謹題小賦 貴豐貂於挹婁 飾惠文而見求 標侍臣之密設 曜毛彩之溫柔 拜文■■而影度 陪武帳而香浮 隨玉珩之近遠 共金璫之去留 仰太山之千仞 開谷中之鄙愆 撤君子之寶飾 榮小人之蓬鬢 蔑置醴之殊私 誇賜田之薄潤 顧朽拙之微躬 早遊藝而不工 逢河閒之好古 自隗始而恩隆 諒維鵜之有媿 庶懷音而克終 【啓】梁元帝謝東宮賚貂蟬啓曰: 挹婁之毳 曲降鴻恩 麗水之珍 復蒙殊獎 東平紫貂之賜 非聞暖■■ 中山黃金之賜 豈曰附蟬 坐變仲宣之容 增暉允南之貌 인용 목차
의관부(衣冠部) 衣冠 貂蟬 玦珮 巾帽 衣裳 袍 裙襦 裘 帶 의관(衣冠) 墨子曰: 昔齊桓公 高冠博帶 以治其國 楚莊王鮮冠組纓 絳衣博袍 以治其國 莊子曰: 曾子居衛 正冠而纓絶 斂襟而肘見 楚辭曰: 余幼好此奇服兮 年旣老而不衰 帶長鋏之陸離兮 冠靑雲之崔嵬 漢書曰: 終軍上書 請受大冠長纓 以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乃使越王 越王請擧國內屬 又曰: 秦獄法吏 冠柱後惠文冠 及張敞弟武爲梁相 敞遣使送之曰: 何以治梁 武曰: 馭黠馬 利其衝○初學記二十六 太平御覽六百八十五作銜 策 當以柱後惠文蟬○御覽作彈 治之爾 惠 蟬也 冠細如蟬翅 今御史冠 劉向別錄曰: 鶡冠子常居深山 以鶡爲冠 故號鶡冠子 漢武內傳曰: 上元夫人 戴九星靈芝夜光之冠 胡廣說曰: 趙武靈王效胡服 以璫飾首 前搖貂尾 秦滅趙 以其君冠賜近臣 建武時 匈奴內屬 世祖賜南單于常侍惠文冠 東觀漢記曰: 楊賜患罷 居..
전(錢) 漢書曰: 凡贄 ○太平御覽八百三十五作貨 金錢布泉之用 夏殷以前 其詳靡記 太公爲周立九府圓法 圓卽錢也 六韜曰: 武王入殷 散鹿臺之金錢 以與殷民 史記曰: 初蘇秦之燕 貸百錢爲資 及貴 以百金償之 遍報諸所嘗見德者 其從者一人 獨未得報 乃前自言 蘇秦曰: 我非忘子 子之與我至燕 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 方是時我困 故望子深 是以後子 子今亦得矣 又曰: 高祖以吏繇咸陽 吏皆送奉錢三 或三百 或五百 蕭何獨以五 侯○太平御覽八百三十五作後 益封二千戶 以獨贏二錢 又曰: 單父人呂公 善沛令 避仇從之客 因家焉 沛中豪傑吏 聞令有客 皆往賀 蕭何爲主吏 主進 令諸大夫曰: 不滿千錢 坐之堂下 高祖爲亭長 素易諸吏 乃紿爲謁者曰: 賀錢萬 實不持一錢 謁入 呂公大驚 起迎之門 呂公者 好相人 見高祖狀貌 因重敬之 引入座 蕭何曰: 劉季故多大言者矣 又曰: 上使善相者相鄧通 曰:..
조(釣) 呂氏春秋曰: 太公釣於滋泉 文王得而王 說苑曰: 呂望年七十 釣于渭渚 三日三夜 魚無食者 與農人言 農人者 古之老賢人也 謂望曰: 子將復釣 必細其綸 芳其餌 徐徐而投之 無令魚駭 望如其言 初下得鮒 次得鯉 刳腹得書 書文曰: 呂望封于齊 望知當貴 毛詩曰: 其釣維何 維絲伊■■ 齊侯之子 平王之孫 論語曰: 釣而不綱 弋不射宿 墨子曰: 釣者之恭 非爲魚也 餌鼠以肉 非愛之也 楚辭曰: 以直針而爲鉤 維河魚之能得 呂氏春秋曰: 善釣者 引魚于千仞之下 餌香也 【詩】陳陰鏗觀釣詩曰: 澄江息晩浪 釣侶枻輕舟 垂絲遙濺水 滄浪終滯游 【賦】晉潘尼釣賦曰: 抗余志於浮雲 樂余身於蓬廬 尋渭濱之遠跡 且游釣以自娛 左援脩竹 右縱飛綸 金鉤厲鉅 甘餌垂芬 衆鯤奔涌 游鱗橫集 觸餌見擒 値鉤被執 長繳繽紛 輕竿翕熠 雲往飆馳 光飛電入 曜靈未及驚策 蓋以獲其數十 且夫燔炙之鮮 煎熬..
산업부 하(産業部 下) 田獵 釣 錢 전렵(田獵) 禮記曰: 天子諸侯 無事則歲三田 一曰乾豆 二曰賓客 三曰充君之庖 三田者 夏不田 無事而不田曰不敬 田不以禮曰暴天物 天子不合圍 諸侯不掩群 天子殺則下大綏 諸侯殺則下小綏 綏當爲緌 有虞氏之旗也 大夫殺則止佐車 佐車止則百姓田獵 佐車 驅逆之車 又曰: 獺祭魚 然后虞人入澤梁 豺祭獸 然後田獵 鳩化爲鷹 然後設罻羅 草木零落 然後入山林 昆蟲未蟄 不以火田 不麛不卵 不覆巢 毛詩曰: 騶虞 鵲巢之應也 鵲巢之化行 人倫旣正 朝廷旣治 天下純被文王之化 庶類蕃殖 蒐田以時 仁如騶虞 則王道成也 六韜曰: 文王卜田于渭陽 將大得 非熊非羆 天遺汝師 以之佐昌 施及三王 大吉 王乃齋三日 乘田車 駕田馬 于渭之陽 見呂尙坐以漁 文王勞而問焉 穆天子傳曰: 天子獵于滲澤 得白狐玄貉 以祭河宗 晏子曰: 景公田 十有八日不反 晏子往見 而..
시(市) 列子曰: 昔齊人有欲金者 淸旦衣冠而之市 適鬻金者所 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問之 對曰: 取金之時 不見人 徒見金 魯連子曰: 孟嘗君逐於齊 譚子曰: 富貴則就 貧賤則去 此物之必至 而理固然也 願君忽怨 請以市論 市朝則盈 夕則虛 非朝愛而夕則憎之也 勢使然 漢書曰: 楚王戊與吳通 申公白公二人諫 不聽 衣之赭衣 使杵臼椎舂於市 又曰: 刺繡文 不如倚市門 此言末業貧者之資 又曰: 司隷校尉解光 奏王根曰: 縱橫恣意 大治室第 中立土山 而立兩市 殿上赤墀 戶下靑璅 東觀漢記曰: 樊重治家産業 起廬舍高樓連閣 陂池灌注 竹木成林 ●門成市 華嶠後漢書曰: 宋登爲汝陰令 爲政明能 號稱神父 出爲穎川太守 市無二價 道不拾遺 漢名臣奏曰: 太尉屬應劭等議 以爲鮮卑隔在漠北 犬羊爲群 無君長帥 廬落之居 又其天性 貪而無信 故自漢興于茲 數犯障塞 且無寧歲 吏民創禁 不與交關 唯至胡..
침(鍼) 吳書曰: 虞翻年十二 有客詣翻兄 不遇之 翻乃與客書曰: 磁石不受曲鍼 【賦】楚荀況鍼賦曰: 有物於此 生於山阜 處於室堂 無知無功 善治衣裳 不盜不竊 穿窬而行 日夜合離 以成文章 已能合從 又善連橫 下覆百姓 上飾帝王 漢曹大家鍼縷賦曰: 鎔秋金之剛精 形微妙而直端 性通遠而漸進 博庶物而一貫 惟鍼縷之列跡 信廣博而無原 退逶迤以補過 似素絲之羔羊 何斗筲之足筭 咸勒石而升堂 인용 목차
직(織) 毛詩曰: 跂彼織女 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 不成報章 魏志曰: 中山恭王裒 徙封濮陽 太和二年就國 尙儉約 敕妃妾紡績織紝 習爲家人之事 博物志曰: 近世有居海渚者 每年八月 有浮査來 此人乃立於査上 忽忽不覺晝 奄至一處 有城郭屋舍 望室中多見織婦 見一丈夫牽牛 渚次飮之 驚問此何處 答曰: 君可詣蜀 問嚴君平 搜神記曰: 南海之外有鮫人 水居如魚 不廢績織 【詩】古詩曰: 迢迢牽牛星 皎皎河漢女 纖纖濯素手 札札弄機杼 梁簡文帝詠中婦織流黃詩曰: 翻花滿階砌 愁人獨上機 浮雲西北起 孔雀東南飛 調絲時繞腕 易躡乍牽衣 鳴梭逐動釧 紅粧映落暉 梁劉孝威在郤縣遇見人織寄婦詩曰: 妖姬含怨情 織緯起秋聲 度梭環玉動 踏躡珮珠明 經稀疑杼■■ 緯斷恨絲輕 蒲萄始欲罷 鴛鴦猶未成 雲棟共徘徊 紗窗相向開 窗疏眉語度 紗輕眼笑來 曨曨隔淺沙 的的見粧華 鏤玉同心藕 雜寶連枝花 紅巾向後結..
전벌(戰伐) 尙書大傳曰: 戰者 憚驚之也 春秋說題辭曰: 伐人者 國內行威 有所斬壞 伐之爲言敗也 太公金匱曰: 武王伐殷 丁侯不朝 尙父乃畫丁侯射之 丁侯病 遣使請臣 尙父乃以甲乙日拔其頭箭 丙丁日拔目箭 戊己日拔腹箭 庚辛日拔股箭 壬癸日拔足箭 丁侯病乃愈 四夷聞乃懼 越裳氏獻白雉 尙書曰: 今予發 惟恭行天之罰 今日之事 弗■■于六步七步 乃止齊焉 夫子勗哉 弗■■于四伐五伐 六伐七伐 乃止齊焉 又曰: 帝曰: 咨禹 惟茲有苗弗率 汝徂征 禹乃會群后 誓于師曰: 濟濟有衆 咸聽朕命 蠢茲有苗 昏迷不恭 侮慢自賢 反道敗德 君子在野 小人在位 民棄不保 天降之咎 肆予以爾衆士 奉辭伐罪 禮記曰: 天子將出征 類乎上帝 宜乎社 造乎禰 禡於所征之地 大戴禮曰: 明主之所征也 誅其君 改其政 率其民而不奪其財也 故曰: 明主之征也 猶時雨也 至則民悅矣 左傳曰: 衛大旱 甯莊子曰: ..
무부(武部) 將帥 戰伐 장수(將帥) 春秋元命苞曰: 上天一星爲郎將 六韜曰: 將冬不服裘 夏不操扇 天雨不張蓋 出隘塞 犯泥塗 將必下步 士卒皆定 將乃就舍 炊者皆飽 將乃敢食 左傳曰: 晉侯之弟楊干 亂行於曲梁 魏絳戮其僕 周官曰: 凡制軍 萬有二千五百人爲軍 王六軍 大國三軍 次國二軍 小國一軍 史記曰: 魏文侯問 吳起何如人 李克曰: 其用兵 司馬穰苴弗能過也 於是魏文侯以爲將 擊秦 拔五城 又曰: 齊景公召穰苴 與語兵事 大說之 以爲將軍 穰苴曰: 願得君之寵臣 國中所尊 以臨軍 乃可 於是景公使莊賈往 穰苴與約會 日中於軍門 穰苴先馳至軍 立表下漏 待賈 暮時 莊賈乃至 召軍正問曰: 軍法期而後者云何 曰: 當斬 斬莊賈 以徇三軍 三軍之士皆震 又曰: 吳起之爲將 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臥不設席 行不騎乘 親羸糧與士卒分勞 又曰: 文帝六年 匈奴大入邊 乃以宗正劉禮爲將軍 ..
연(硯) 太公金匱曰: 硯之書曰: 石墨相著 邪心讒言 無得汙白 漢書曰: 宣帝時 中郎將張彭祖 少與帝微時同席硯書 及帝卽位 彭祖以舊恩 封陽都侯 出常參乘 又曰: 薛宣爲左馮翊 性密靜有思 省吏職 求其便安 下至財用筆硯 皆爲設方略 利用之 省費 吏民稱之 崔寔四民月令曰: 正月硯凍釋 命童幼入小學篇章 十一月硯凍 幼童讀孝經論語 東觀漢記曰: 蘇竟與劉歆子恭書云 前世以磨硏編簡之才 與國右史○右史二字衍 公從事出入 魏武帝上雜物疏曰: 御物有純銀參帶臺硯一枚 純銀參帶員硯 大小各一枚 陳留志曰: 范喬年兩歲 祖父馨卒 臨終 撫其手曰: 恨不見汝成人 以吾所用硯與之 始五歲 祖母以此言告喬 喬便執硯涕泣 東宮舊事曰: 皇太子初拜 給漆石硯一枚 陸雲與兄機書曰: 君苗能作文 見兄文 輒云欲燒筆硯 從征記曰: 夫子床前有石硯一枚 作甚古朴 蓋孔子生平時物也 【賦】晉傅玄硯賦曰: 採陰山..
필(筆) 博物志曰: 蒙恬造筆 釋名曰: 筆 述也 述事而書之也 韓詩外傳曰: 趙簡子有臣曰周舍 立於門下 三日三夜 簡子問其故 對曰: 臣爲君諤諤之臣 墨筆執牘 從君之後 伺君過而書之 列仙傳曰: 李仲甫 潁川人 漢桓帝時 賣筆遼東市上 一筆三錢 有錢亦與筆 無錢亦與筆 漢書曰: 張安世持橐簪筆 橐 挈橐也 近臣負橐筆 從備顧問 或有記 事孝武帝數十年 見謂忠謹 華嶠後漢書曰: 班超投筆歎曰: 大丈夫安能久事筆耕乎 事具人部 謝承後漢書曰: 王充於宅內 門戶壚柱 各置筆硯簡牘 見事而作 著論衡八十五篇 漢官儀曰: 尙書令僕丞郎 月給赤管大筆雙 篆題曰: 北工作楷 於頭上 象牙寸半著筆下 廣志曰: 漢諸郡獻免毫 書鴻門題 唯趙國毫中用 典略曰: 王粲才旣高 辯論應機 鍾繇王朗等 雖各爲魏卿相 至於朝廷奏議 皆閣筆 不敢措手 魏略曰: 王思爲大司徒 性急 嘗執筆作書 蠅集筆端 驅去復來 ..
지(紙) 東觀漢記曰: 黃門蔡倫 典作上方 作紙 所謂蔡侯紙也 董巴記云 東京有蔡侯祗○太平御覽六百零五作紙 卽倫也 故麻名麻紙 木皮名 紙 故○御覽故下有魚網作紙 名五字 此脫 網紙也 三輔決錄曰: 韋誕奏 蔡邕自矜能兼斯善○書斷作喜 之法 非流紈素 不妄下筆 夫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罔○太平御覽七百四十七作用 張芝筆 古○御覽作左 伯紙 及臣黑 ○御覽作墨 皆古法 兼此三具 又得巨○御覽作臣 手 然後可以盡徑丈○原訛經文 據馮校本改 之勢 方寸之言 王隱晉書曰: 陳壽卒 詔下河南 遣吏賚紙筆 就壽門下 寫取國志 渚宮舊事曰: 皇太子初拜 給赤紙縹紅紙麻紙■d紙法紙 各一百 抱朴子曰: 洪家貧 伐薪賣之 以給紙筆 晝營園田 夜以柴火寫書 坐此之故 不得早涉藝文 常乏紙 每所寫 皆反覆有字 人少能讀 文士傳曰: 楊脩爲魏武主簿 嘗白事 知必有反覆敎 豫爲答數紙 以次牒之而行 告其守者曰..
이(移) 范曄後漢書曰: 韓馥見民情歸袁紹 忌方得衆 恐將圖己 常遣從事守紹門 不聽發兵 喬●○太平御覽五百九十七作瑁 乃詐三公移書 傳驛州郡 說董卓罪惡 企望義兵 以釋國難 馥於是方聽紹擧兵 王隱晉書曰: 毛寶據邾城陷 寶屍沉江不出 戴詳移告河伯諸神 使出寶屍 十餘日乃出 典略曰: 衛襄 字叔遼 修行至孝 州郡嘉之 時有白波賊衆數萬人 官兵誅討不能平 而使襄要我願解散 於是襄爲書移 卽平定 【移文】漢劉歆讓太常博士移文曰: 歆欲建立左氏春秋毛詩逸禮古文尙書 習○漢書三十六劉歆傳作皆 列學官 哀帝令歆與五經博士講論其義 諸儒博士或不肯置對 歆因移書責讓之曰: 往者綴學之士 不思廢絶之關 ○漢書作闕 苟因陋就寡 分文析字 信口說而背傳記 是末師而非往古 至於國家將有大事 若立辟雍封禪巡狩之儀 則幽冥而莫知其源 猶欲保殘守缺 挾恐見破之私意 而亡從善服義之公心 或懷疾妒 不考情實 雷同相從..
격(檄) 說文曰: 檄 二尺書也 從木■■聲 釋名曰: 檄 激也 下官所以激迎其上之書文也 漢書曰: 申屠嘉爲丞相 鄧通居上旁 怠慢 嘉爲檄召通曰: 不來且斬 通恐 入言於上 上曰: 速往 吾令召汝 通至丞相府 免冠徒跣頓首謝 東觀漢記曰: 光武數召諸將 置酒賞賜 坐席之閒 以要其死力 當此之時 賊檄日以百數 憂不可勝 上猶以餘閒講經藝 又曰: 隗囂 故宰府掾吏 善爲文書 每上書移檄 士大夫莫不諷誦 又曰: 廬江毛義 少時家貧 以孝行稱 南陽張奉慕其義 往候之 坐定而府檄適至 以義守令 義奉檄而入 喜動顔色 典略曰: 張儀 魏人 常從楚相飮 楚相亡璧 意儀盜之 掠笞數百 旣相秦 爲檄告楚相曰: 吾從汝飮 不盜汝璧 善守汝國 我且盜汝城 又曰: 陳琳作諸書及檄草成 呈太祖 太祖先苦頭風 是日疾發 臥讀琳所製 翕然而起曰: 此愈我病 數加厚賜 魏志曰: 孫放善爲書檄 三祖諮命招喩 多放所爲..
잡문부 사(雜文部 四) 書 檄 移 紙 筆 硯 서(書) 廣雅曰: 書記曰書 漢書曰: 蘇武使匈奴 被留 昭帝卽位 求武等 匈奴言武已死 後漢使至匈奴 敎者謂單于 言天子射上林中 鴈足有係帛書 言武等在某澤中 單于顧左右而驚 謝漢使曰: 武等實在 於是遣還 事具鳥部鴈篇 漢書曰: 陳遵爲河南太守 旣至官 遣從吏 乃召善書吏十人於前 治私書 謝京師故人 遵憑几口授書吏 且省官事 數百封親疏各有意 又曰: 谷永 字子雲 便於筆札 故時人云 谷子雲之筆札 樓君卿之脣舌 吳錄曰: 王宏爲冀州刺史 不發私書 不交豪族 號曰王獨坐 典略曰: 太祖嘗使阮瑀作書與韓遂 於馬上具草 書成呈之 太祖覽○太平御覽五百九十五作攬 筆欲有所定 而竟不能增損 嵇康與山濤書曰: 素不便書 不喜作書 而人閒多事 堆案盈几 不相酬答 則犯敎傷義 欲自勉强 則不能久堪 蜀誌曰: 王平 字子均 生長戎旅 手不能書 所識不..
연주(連珠) 傅玄敘連珠 所謂連珠者 興於漢章帝之世 班固賈逵傅毅三子 受詔作之 而蔡邕張華之徒又廣焉 其文體辭麗而言約 不指說事情 必假喩以達其旨 而賢者微悟 合於古詩勸興之義 欲使歷歷如貫珠 易睹而可悅 故謂之連珠也 班固喩美辭壯 文章弘麗 最得其體 蔡邕似論 言質而辭碎 然旨篤矣 賈逵儒而不豔 傅毅有文而不典 漢楊雄連珠曰: 臣聞明君取士 貴拔衆之所遺 忠臣不薦 善廢格而所排 是以巖穴無隱 而側陋章顯也 漢班固擬連珠曰: 臣聞公輸愛其斧 故能妙其巧 明主貴其士 故能成其治 臣聞良匠度見材而成大廈 明主器其士而建功業 臣聞聽決價而資玉者 無楚和之名 因近習而取士者 無伯玉之功 故璵璠之爲寶 非駔儈之術也 伊呂之佐 非左右之舊 臣聞鸞鳳養六翮以凌雲 帝王乘英雄以濟民 易曰: 鴻漸于陸 其羽可以爲儀 臣聞馬伏阜而不用 則駑與良而爲群 士齊僚而不職 則賢與愚而不分 後漢潘勗擬連珠曰: 臣..
잡문부 삼(雜文部 三) 七 連珠 칠(七) 傅玄七謨序曰: 昔枚乘作七發 而屬文之士 若傅毅劉廣世崔駰李尤桓麟崔琦劉梁之徒 承其流而作之者紛焉 七激七興七依七疑七說七蠲七擧之篇 通儒大才 馬季長 張平子 亦引其源而廣之 馬作七厲 張造七辯 非張氏至恩 ○太平御覽五百九十作思 比之七激 未爲劣也 七釋僉曰妙焉 吾無間矣 若七激七依之卓轢一技 七辯之纏綿精巧 七啓之奔逸壯麗 七釋之情密閑理 亦近代之所希也 摯虞文章流別論曰: 七發造於枚乘 借吳楚以爲客主 先言出輿入輦 蹶痿之損 深宮洞房 寒暑之疾 靡漫美色 宴安之毒 厚味暖服 淫躍之害 宜聽世之君子 要言妙道 以疏神導體 蠲淹滯之累 旣設此辭 以顯明去就之路 而後說以聲色逸遊之樂 其說不入 乃陳聖人辯士講論之娛 而霍然疾瘳 此固膏粱之常疾 以爲匡勸 雖有甚泰之辭 而不沒其諷諭之義也 其流遂廣 其義遂變 率有辭人淫麗之尤矣 崔駰旣作七依 ..
부(賦) 毛詩序曰: 詩有六義 其二曰賦 釋名曰: 賦 敷也 敷布其義 謂之賦也 漢書曰: 不歌而誦謂之賦 登高能賦 可以爲大夫 言感物造端 材智深美 可以與圖政事 故可以爲列大夫也 春秋之後 周道浸壞 聘問歌詠 不行於列國 而賢人失志之賦作矣 孫卿及楚臣屈原 離讒憂國 皆作賦以風諭 成○太平御覽五百八十七作咸 有則○御覽作惻 隱古訓之義 其後宋玉唐勒 漢興 枚乘司馬相如 下及楊子雲 競爲侈麗閎廣之語 設其諷諭之義 是以楊子稱之曰: 詩人之賦麗以則 辭人之賦麗以淫 如孔氏之門用賦也 則賈誼登堂 相如入室矣 又曰: 上令王褒與張子僑等並待詔 數從遊獵 所幸宮館 輒爲歌頌 第其高下 以差賜帛 議者多以爲淫靡不急 上曰: 不有博弈者乎 爲之猶賢乎已 辭大者與古詩同義 小者辨麗可嘉 譬如女工有綺縠 音樂有鄭衛 今世俗猶皆以此娛悅耳目 辭賦比娛耳悅目 有仁義風諭鳥獸草木多聞之觀 賢於倡優博弈遠矣..
잡문부 이(雜文部 二) 詩 賦 시(詩) 毛詩序曰: 詩者 志之所之也 在心爲志 發言爲詩 春秋說題辭曰: 在事爲詩 未發爲謀 漢書曰: 誦其言謂之詩 文章流別論曰: 書云 詩言志 歌永言 言其志謂之詩 古有採詩之官 王者以知得失 史記曰: 古詩三千餘篇 孔子刪取三百五篇 皆弦歌 以合韶武之音 左傳曰: 昔周穆王欲肆其心 周行天下 將必有車轍馬跡 祭公謀父 作祈招以止王心 其詩曰: 祈招之愔愔 式招德音 思我王度 式如玉 式如金 論語曰: 小子何莫學夫詩 詩可以興 可以觀 可以群 可以怨 邇之事父 遠之事君 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詩緯含神霧曰: 詩者 天地之心 君德之祖 百福之宗 萬物之戶也 穆天子傳曰: 至于黃竹 天子乃休 日中大寒 北風雨雪 天子作詩我徂黃竹三章 以哀民 漢武帝集曰: 奉車子集○太平御覽五百九十二作侯 暴病 一日死 上甚悼之 乃自爲歌詩 列子曰: 堯微服遊於康衢 聞..
집서(集序) 孔安國尙書序曰: 序者 所以序作者之意 魏陳王曹植文章序曰: 故君子之作也 儼乎若高山 勃乎若浮雲 質素也如秋蓬 摛藻也如春葩 汜乎洋洋 光乎●● 與雅頌爭流可也 余少而好賦 其所尙也 雅好慷慨 所著繁多 雖觸類而作 然蕪穢者衆 故刪定別撰 爲前錄七十八篇 梁昭明太子文選序曰: 夫椎輪爲大路之始 大路寧有椎輪之質 增冰爲積水所成 積水微增冰之凜 何哉 蓋有踵其事而增華 變其本而加麗 物旣有之 文亦宜然 隨時變改 難可詳悉 衆制鋒起 源流閒出 譬陶匏異品 並爲入耳之娛 黼黻不同 俱爲悅目之玩 作者之致 蓋云備矣 梁簡文帝臨安公主集序曰: 四德之美 戚里仰以爲風 七行之奇 濯龍規以爲則 若夫託句陳之貴 出玉臺之尊 鳳儀閑潤 神姿照朗 愛敬之道夙彰 柔嫺之才必備 鳳桐遐遠 淸管遼亮 湘川寂寞 淚篠葳蕤 北渚之句尙傳 仙靈之典不泯 況復文同積玉 韻比風飛 謹求散逸 貽厥于後 梁元..
사전(史傳) 釋名曰: 傳 傳也 以傳示後人 博物志曰: 賢者著行曰傳 漢書曰: 古之王者 世有史官 君擧必書 所以愼言行 昭法戒也 左史記言 右史記事 事爲春秋 言爲尙書 【詩】魏阮瑀詩曰: 誤哉秦穆公 身沒從三良 忠臣不達命 隨驅就死亡 低頭闚壙戶 仰視日月光 誰謂此可處 恩義不可忘 路人爲流涕 黃鳥鳴高桑 又詩曰: 燕丹養勇士 荊軻爲上賓 圖擢盡匕首 長驅西入秦 素車駕白馬 相送易水津 漸離擊筑歌 悲聲感路人 擧坐同咨嗟 歎氣若靑雲 宋陶潛詠荊軻詩曰: 惜哉劍術疏 奇功遂不成 其人久已沒 千載有餘情 陳周弘直賦得荊軻詩曰: 荊卿欲報燕 銜恩棄百年 市中傾別酒 水上擊離絃 匕首光陵日 長虹氣燭天 留言與宋意 悲歌非自憐 陳楊縉賦得荊軻詩曰: 函關使不通 燕將重深功 長虹貫白日 易水急寒風 壯髮危冠下 匕首地圖中 琴聲不可識 遺恨沒秦宮 晉袁宏詩曰: 周昌梗槪臣 辭達不爲訥 汲黯社稷..
독서(讀書) 墨子曰: 周公朝讀百篇 夕見七十士 莊子曰: 臧與穀 相與牧羊 俱亡其羊 問臧奚事 挾策讀書 問穀奚事 博塞以遊 尙書大傳曰: 子夏讀書畢 見夫子 夫子問之 何爲於書 子夏曰: 書之論事 昭昭如日月之代明 離離如參辰之錯行 商所受於夫子者 志之於心 不敢忘也 史記曰: 孔子晩喜易 讀之韋編三絶 漢書曰: 劉向精專經術 晝誦書傳 夜觀星宿 又 班游以選受詔 進讀群書 東觀漢記曰: 章帝詔黃香 令詣閤東觀 讀所未嘗見書 謂諸生曰: 此日下無雙 江夏黃童也 又曰: 曹褒寑則懷鉛筆 行則誦詩書 又曰: 高鳳讀書 夜不絶聲 妻之田曝麥 以竿授鳳 令護雞 天暴雨而意不在 不覺流麥 謝承後漢書曰: 王充 字仲任 家貧無書 至京師市讀書 一見輒誦憶 又曰: 應世叔讀書 五行俱下 漢書曰: 匡衡鑿壁 引鄰家火光 孔中讀書 孫卿 有子惡臥 而焠其掌 西京記曰: 魯國陳正 字叔方 爲太官令 進..
담강(談講) 論語曰: 德之不脩 學之不講 是吾憂也 韓子曰: 夫耕之用力也勞 而民爲之者何 得以富 戰之爲事也危 而民爲之者何 得以貴 今脩文學 習談論 則無耕之勞 而有富之實 無戰之危 而有貴之尊 則人孰不爲也 戰國策曰: 蘇秦說李兌 抵掌而談 兌送秦明月之珠 和氏之璧 史記曰: 齊宣王時 稷下復盛 漢書曰: 董仲舒下帷 講論讀誦 弟子以文○漢書五十六 董仲舒傳作久 次相授業 或莫見其面 又夏侯勝每講 常謂弟子曰: 士病不明經 經術苟明 其取靑紫 如俛拾地芥爾 學不明 不如歸耕 又曰: 諸儒爲之語曰: 五鹿岳岳 朱雲折其角 東觀漢記曰: 朱祜 字仲先 初上學長安時 過朱祜 祜常留上講 竟乃談語 及車駕幸祜家 上謂祜曰: 主人得無去我講乎 漢書○按本條見後漢書一百鄭太傳 此脫後字 曰: 鄭太說董卓云 孔公謂○後漢書作緖 能淸談高論 噓拓○後漢書作枯 吹笙 ○後漢書作生 典略曰: 漢樊..
잡문부 일(雜文部 一) 經典 談講 讀書 史傳 集序 경전(經典) 釋名曰: 經 徑也 如五路無所不通 可常用也 又曰: 三墳 墳 分也 論三材 分天地人之始分也 其體有三也 五典 典 鎭也 制敎法 所以鎭定上下 差等有五也 八索 玉法 ○釋名六作著素王之法 此有脫訛 若孔子者 聖而不至 ○釋名作王 制此法者有八也 九丘 丘○釋名丘下有區也二字 區別九州土氣敎化所宜者也 此皆三玉 ○釋名作王 以前 上至羲皇時書也 唯堯典存 禮曰: 孔子曰: 入其國 其敎可知也 其爲人也 溫柔敦厚 詩敎也 疏通知遠 書敎也 廣博易良 樂敎也 潔靜精微 易敎也 恭儉莊敬 禮敎也 屬辭比事 春秋敎也 春秋說題○題字原脫 據馮校本補 辭曰: 六經所以明君父之尊 天地之開闢 皆有敎也 尙書璇璣鈐曰: 尙書篇題號 尙者上也 上天垂文象 布節度書也 如天行也 博物志曰: 聖人制作曰經 楊雄法言曰: 或問周官 曰立..
형법부(刑法部) 刑法 형법(刑法) 爾雅曰: 律 法也 又 律法銓也 易坎卦 主法律 銓衡輕重也 管子曰: 正月之朔 百吏在朝 君乃出令 布憲于國 五鄕五師五屬大夫 皆受憲于君矣 又曰: 法者所以興功懼暴 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 又曰: 凡國無法 則衆不知所爲 無度則事無儀 有法不正 有度不直 則治僻 治僻則國亂 故曰: 正法直度 罪殺無赦 殺戮必信 民畏而懼 武威旣明 令不再行 又曰: 法者 天地之位 象四時之行 以治天下 四時之行 有寒有暑 聖人法之 故有文有武 天地之位 有前有後 有左有右 聖人法之 以建經紀 春生於左 秋殺於右 夏長於前 冬藏於後 生長之事文也 收藏之事武也 是故文事在左 武事在右 聖人法之 以行法令 以治事理也 申子曰: 君必有明法正義 若懸權衡以稱輕重 所以一群臣也 又曰: 堯之治也 善明法察令而已 聖君任法而不任智 任數而不任說 黃帝之治天下 置法而不變 使..
봉사(奉使) 周官曰: 使適四方 朝覲宗遇會同 君之禮也 存覲覜省聘問 臣之禮也 毛詩曰: 四牡 勞使臣之來也 有功而見知則說矣 四牡騑騑 周道逶遲 豈不懷歸 王事靡盬 我心傷悲 又曰: 皇皇者華 君遣使臣也 送之以禮樂 言遠而有光華也 皇皇者華 于彼原隰 駪駪征夫 每懷靡及 左傳曰: 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 蔡潰 遂伐楚 楚子使與師言曰: 君處北海 寡人處南海 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曰: 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 五侯九伯 汝實征之 爾貢苞茅不入 王祭不供 無以縮酒 寡人是徵 昭王南征而不復 寡人是問 對曰: 貢之不入 寡君之罪也 敢不供給 昭王之不復 君其問諸水濱 穀梁傳曰: 季孫行父禿 晉郤克眇 衛孫良夫跛 同時而聘于齊 齊使禿者迓禿者 眇者迓眇者 跛者迓跛者 蕭同叔子處臺上而笑之 聞於客 客不說而去 相與立胥閭而語 移日不解 齊人有知之者曰: 齊之患自此始也..
천거(薦擧) 禮記曰: 趙文子所擧於晉國 管庫之士 七十有餘家 生不交利 死不屬其子焉 尸子曰: 人知用賢之利也 不能得賢 其何故也 夫買馬不論足力 以白黑爲儀 必無走馬矣 買玉不論美惡 以大小爲儀 必無良寶矣 擧士不論才 而以貴勢爲儀 則伊尹管仲不爲臣矣 說苑曰: 楚令尹虞丘子 擧孫叔敖 ○說苑至公篇敖下有少焉虞丘子家干法八字 執而戮之 虞丘子喜 入見於王 言孫叔敖果可使持政 奉國法而不黨 施刑戮而不亂 可不謂公乎 莊王曰: 夫子之賜也 呂氏春秋曰: 百里奚之未遇時 飯牛於秦 傅鬻以五羊之皮 公孫枝得之 獻諸繆公 三日 請屬事焉 公曰: 買之五羊之皮而屬事 無乃爲天下笑乎 枝曰: 信賢而任之 君之明也 讓賢而下之 臣之志也 境內將服 夫誰暇笑哉 遂用之 謀無不當 擧必有功 史記曰: 王稽使於魏 問鄭安平 魏有賢人可與俱西乎 安平曰: 臣里中有張祿先生 欲見君 言天下事 王稽知其是范睢..
치정부 하(治政部 下) 錫命 薦擧 奉使 석명(錫命) 周官 九儀之命 正邦國之位 一命受職 再命受服 三命受位 四命受器 五命賜則 六命賜官 七命賜國 八命作牧 九命作伯 韓詩外傳曰: 諸侯之有德 天子錫之 一錫車馬 再錫衣服 三錫虎賁 四錫樂器 五錫納陛 六錫朱戶 七錫弓矢 八錫鈇鉞 九錫秬鬯 謂曰九錫 易曰: 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尙書曰: 平王錫晉文侯秬鬯圭瓚 作文侯之命 左傳曰: 王命尹氏策晉文公爲侯伯 錫之大輅之服 戎輅之服 彤弓一 彤矢百 玈弓矢千 秬鬯一鹵 虎賁三百人 范曄後漢書曰: 董昭等欲共進曹操爵國公 九錫備物 密以訪荀彧 彧曰: 曹公本興義兵 以匡振漢朝 雖勳德崇著 猶稟忠貞之節 君子愛人以德 不宜如此 事遂寢 操心不能平 會南征孫權 彧勞軍于譙 表輒留彧 晉中興書曰: 烈宗沖幼 桓溫威震外內 人情噂■■ 互生同異 謝安與王坦之 盡忠匡翼 諷朝廷爲九錫 使驍騎將軍..
사유(赦宥) 易曰: 雷雨作解 君子以赦過宥罪 周官曰: 國君過市 刑人赦 尙書曰: 象以典刑 流宥五刑 鞭作官刑 朴作敎刑 眚災肆赦 怙終賊刑 又曰: 五刑之疑有赦 五罰之疑有赦 論語曰: 赦小過 擧賢才 管子曰: 凡赦者 小利而大害也 久而不勝其禍 無赦者 小害而大利也 久而不勝其福 故赦者 奔馬之委轡也 漢書曰: 宣帝元年詔曰: 迺者鳳皇集泰山陳留 甘露降未央宮 其赦天下 史記曰: 陶朱公中子殺人 囚於楚 朱公曰: 殺人死 職也 使少子往視之 裝黃金千鎰 長男請行 公不許 長男曰: 長子家督也 今不遣 是吾不肖 欲自殺 不得已 乃爲一封書及金 令遺故所善莊生 莊生乃見王曰: 某星犯某宿 宜以德報 王乃使使封三錢之府 長男爲王當赦 弟固當出 見莊生曰: 弟今自赦 固辭去 乃取金 莊生恥爲兒子所賣 乃入見王曰: 陶朱公子多賂王左右 今赦 恐失望 王遂殺之 載喪而歸 東觀漢記曰: 吳漢..
선정(善政) 禮記曰: 哀公問政 子曰: 文武之政 布在方策 其人存 則其政擧 其人亡 則其政息 左氏傳曰: 鄭人遊于鄕校 以論執政 然明謂子産 毁鄕校如何 子産曰: 何爲 夫人朝進夕退而遊焉 以議執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 吾則行之 其所惡者 吾則改之 是吾師也 又曰: 子産知然明 問爲政焉 曰: 視民如子 見不仁者誅之 如鷹鸇之逐鳥雀也 子産喜 以語子大叔 且曰: 他日吾見篾之面而已 今吾見其心矣 子太叔問政於子産 子産曰: 政如農功 日夜思之 思其始而成其終 其過鮮矣 又曰: 鄭子産有疾 謂子太叔 我死 子必爲政 唯有德者 能以寬服民 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 民望而畏之 故鮮死者 水懦 民狎而玩之 則多死焉 疾數月而卒 太叔爲政 不忍猛而寬 鄭國多盜 聚於雚蒲之澤 太叔徒兵攻雚蒲之盜 盡殺之 仲尼曰: 善哉 政寬則民慢 慢則糾之以猛 猛則民殘 殘則施之以寬 寬以濟猛 猛以濟寬 政是以和 論..
치정부 상(治政部 上) 論政 善政 赦宥 논정(論政) 釋名曰: 政 正也 下所取正也 禮記曰: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 所宜先者五 一曰治親 二曰報功 三曰擧賢 四曰使能 五曰存愛 察有仁愛者也 五者一得於天下 民無不足不贍者 大戴禮曰: 德法者 御民之銜勒也 吏者轡也 刑者策也 天子御者 內史太史 左右手也 古者以法爲銜勒 以官爲轡 以刑爲策 以人爲手 故御天下數百年而不解惰 管子曰: 國有四維 一維絶則傾 二維絶則危 三維絶則覆 四維絶則滅 傾可正 危可安 覆可起 滅不可得復也 四維 一曰禮 二曰義 三曰廉 四曰恥 又曰: 堯舜之民 非生而治 桀紂之民 非生而亂 故治亂在上 又曰: 聖君設度量 置儀治 如天地之堅 如列星之固 如日月之明 如四時之信 然正令往 而民從之 晏子曰: 景公問治國何患 對曰: 患社鼠 社有鼠 不可灌 人君之左右 出則賣重寒熱 入則矯謁收利 老子曰: 治大國 ..
존현계절봉(尊賢繼絶封) 禮記曰: 天子存二代之後 猶尊賢 尊賢不過二代 武王克殷 未及下車 而封黃帝之後於薊 封帝堯之後於祝 封帝舜之後於陳 下車而封夏后氏之後於杞 殷之後於宋 左傳曰: 鄭子産曰: 昔虞過○左傳襄二十五年作閼 父爲陶正 以服事我先王 先王賴其利器用 與其神明之後也 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 而封諸陳 以備三恪 史記曰: 高帝過趙 問樂毅有後乎 得樂臣叔 封之囂鄕 號華成君 成君毅之孫也 漢書曰: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 必興滅繼絶 修廢擧逸 然後天下歸仁 四方之政行焉 傳稱武王克殷 追存賢聖 至乎不及下車 世代雖殊 其揆一也 高祖撥亂 日不暇給 然猶脩祀六國 求○原訛永 據馮校本改 聘四皓 過魏則寵無忌之墓 適趙則封樂毅之後 孝武疇咨前代 初得周後 復知○漢書十八作加 爵邑 元成之間 晩得殷世 以備賓位 又曰: 武帝還過洛陽 二三代邈遠 以其三十里地 封周後爲周子南君 又曰:..
부인봉(婦人封) 左傳曰: 晉敗齊師 齊侯遂自徐關入 見保者曰: 勉之 齊師敗矣 嬖子女子曰: 君免乎 曰: 免 銳司徒免乎 曰: 免矣 苟君與吾父免矣 可若何 乃奔 齊侯以爲有禮 旣而問之 辟司徒之妻也 封之石窌 陳留風俗傳曰: 封丘者 高祖與項氏戰 厄於延鄕 有翟母者免其難 故以延鄕爲封丘縣 以封翟母焉 【表】魏陳王曹植謝妻改封表曰: 璽書今以東阿王妃爲陳王妃 幷下印 綬因故 上前所假印 以其拜授書以卽日到 臣輒奉詔拜 其才質底下 謬同受私 遇寵素餐 臣爲其首 陛下體乾坤育物之德 東海含容之大 乃後隨例 顯封大國 光揚章灼 非臣負薪之才 所宜克當 非臣穢釁 所宜蒙獲 夙夜憂歎 念報罔極 洪施遂隆 旣榮枝幹 猥復正臣妃爲陳妃 熠燿宣朗 非妾婦惷愚 所當蒙被 葵藿草物 猶感恩養 況臣含氣 銜佩弘惠 沒而後已 誠非翰墨屢辭 所能報答 梁沈約謝母封建昌國太夫人表曰: 伏見詔書 以臣母封爲建..
외척봉(外戚封) 史記曰: 武帝衛后弟靑 封長平侯 四子皆封侯 貴震天下 天下歌曰: 生男無喜 生女勿怒 獨不見衛靑子夫霸天下 漢書曰: 漢興 外戚與定天下 侯者三人 后父據春秋褒紀之美 帝舅緣大雅申伯之恩 浸廣博矣 又曰: 高祖封呂后父呂公爲臨泗侯 兄澤爲周呂侯 又曰: 文帝封后弟薄昭爲軹侯 又封齊淮南王舅駟鈞等二人爲侯 又曰: 景帝封太后弟姪竇廣國爲章武侯 竇彭祖爲南皮侯 竇嬰以破吳楚功 封魏其侯 后弟王信爲益靜侯 又 河平二年 上悉封舅譚爲平阿侯 商成都侯 根曲陽侯 逢時高平侯 立紅陽侯 五人同日封 故世謂之五侯 又曰: 武帝封太后同母弟田蚡爲武安侯 勝周陽侯 皇后■~子○原訛乎 據馮校本改 霍去病 伐匈奴 封冠軍侯 東觀漢記曰: 馬防兄弟三人 各六千戶 防爲穎陽侯 特以前參醫藥勤勞 綏定西羌 以襄城羹亭一千二百戶增防 防身帶三綬 寵貴至盛 又 光武封新野王○後漢書五鄧晨傳作主 ..
손양봉(遜讓封) 左氏傳曰: 會于戚 討曹成公也 諸侯將見子臧於王而立之 子臧曰: 前志有之曰: 聖達節 次守節 下失節 爲君非吾節也 遂逃奔宋 又曰: 吳諸樊旣除喪 將立季札 季札辭曰: 曹宣公之卒 諸侯不義曹君 將立子臧 子臧去之 君子曰: 能守節也 誰敢姦君 有國非吾節也 棄其室而耕 韓子曰: 楚莊王旣勝晉于河雍 歸而賞孫叔敖 叔敖請漢間之地 沙石之處 楚國之法 祿臣再世收 唯叔敖獨存九世 而祀不絶 漢書曰: 韋賢薨 子玄成當爲嗣 心知非賢 卽乃佯狂 妄語笑 旣葬 當襲爵 玄成素有名 疑其欲讓兄 遂奏劾之 玄成不得已 乃受侯爵 東觀漢記曰: 竇融數辭爵位 又上疏曰: 臣有一子 質性頑鈍何況乃當傳以連城廣土 享諸侯之國哉 他日會見 ●○東觀漢記作迎 詔曰: 欲讓職還土 今相見 不宜論也 又曰: 桓榮卒 子郁當襲爵 讓於兄子 顯宗不許 不得已受封 而悉以租入與之 又曰: 丁綝從上渡河..
공신봉(功臣封) 周官曰: 司勳 掌六鄕賞地之法 以等其功 王功曰勳 國功曰功 事功曰勞 治功曰力 戰功曰多 凡有功者 銘書於王之太常 史記曰: 古之人臣 功有五品 以德立宗廟 定社稷 曰勳 以言勞用力曰功 明其等曰伐 積曰閱 又曰: 武王克紂 太公之謀居多 於是武王封尙父於齊營丘 成王少時 管蔡作亂 淮夷叛周 乃使召康公命太公 東至海 西至河 南至穆陵 北至無棣 五侯九伯 實得征之 齊由此征伐 大于諸國 又曰: 召公奭 與周同姓 武王之滅紂 封召公於燕 其在成王時 自陝以西 召公主之 自陝而東 周公主之 又曰: 鬻熊事周文王 早卒 當成王之時 擧文武勤勞之嗣 乃封其後熊繹於楚 又曰: 晉獻公伐霍耿魏 滅之 因以魏封畢萬爲大夫 卜偃曰: 畢萬之後必大 萬 盈數也 魏 大名也 以是始賞 天啓之也 又曰: 陳完奔齊 懿仲欲妻之 卜之吉 曰: 是謂鳳皇于飛 和鳴鏘鏘 有嬀之後 將育于姜 五世..
친척봉(親戚封) 左氏傳曰: 太上以德撫民 其次親親 以相及也 昔周公弔二叔之不咸 故封親戚 以蕃屛周 管蔡郕霍 魯衛毛聃 郜雍魯滕 畢原酆郇 文之昭也 邗晉應韓 武之穆也 凡將邢茅胙祭 周公之胤也 毛詩曰: 乃命魯公 俾侯于東 錫之山川 土田附庸 又曰: 奄有龜蒙 遂荒大東 至于海邦 淮夷來同 史記曰: 成王與叔虞戱 削桐葉爲珪 予虞 曰: 以唐封汝 史佚因言 請擇日立叔虞 成王曰: 吾與之戱耳 史佚曰: 天子無戱言 言則史書之 禮成之 樂歌之 於是遂封叔虞於唐 漢書曰: 漢興之初 尊王子弟 大啓九國 京師內史 凡十五郡 公主列侯 頗邑其中 蕃國大者 跨州兼郡 連城數十 宮室百官 同制京師 諸呂之難 賴於諸侯也 孟子曰: 象至不仁 封諸有庳 仁人之於其弟也 不藏怒焉 不宿怒焉 親愛之而已矣 親之欲其貴 愛之欲其富也 封之有庳者 富貴之也 身爲天子 弟爲匹夫 可謂親愛之乎 【詔】魏明帝..
봉작부(封爵部) 總載封爵 親戚封 功臣封 遜讓封 外戚封 婦人封 尊賢繼絶封 총재봉작(總載封爵) 周官曰: 王畿 其外方五百里 曰侯服 又其外方五百里 曰甸服 又其外方五百里 曰男服 又其外方五百里 曰采服 又其外方五百里 曰衛服 又其外方五百里 曰蠻服 又其外方五百里 曰夷服 又其外方五百里 曰鎭服 又其外方五百里 曰蕃服 呂氏春秋曰: 太公望封於齊 周公旦封於魯 二君者甚相善也 相謂曰: 何以治國 太公望曰: 尊賢上功 周公曰: 親親上恩 太公曰: 魯自此削矣 周公曰: 魯雖削 有齊者亦必非呂氏也 其後齊日以大 至於霸 二十四世而田氏有齊國 魯日以削 至於僅 四十四世亡 史記曰: 殷以前尙矣 周封五等 公侯伯子男 然封伯禽康叔於魯衛 地各四百 親親之義 褒有德也 太公兼五侯地 尊勤勞也 武王成康 所封數百 而同姓五十 地土○太平御覽一百九十八作上 不過百里 下三十 以輔衛王室 ..
영장(令長) 左傳曰: 子皮使尹何○原訛問 據馮校本改 爲邑 子産曰: 少 未知可否 子皮曰: 使夫往而學焉 夫亦愈知治矣 子産曰: 不可 人之愛人 求利之也 今吾子愛人則以政 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其傷實多 子之愛人 傷之而已 晏子春秋曰: 景公使晏子爲阿宰 三年而毁聞於國 公不悅 召而免之 嬰謝曰: 嬰知過矣 請復阿 三年而譽必聞於國 公召而賞之 辭而不受 公問其故 對曰: 昔者嬰之所治當賞 而今所以治當誅 是故不敢受 說苑曰: 宓子賤治單父 彈琴 身不下堂 單父治 巫馬期亦治單父 以星出 以星入 日夜不處 以身親之 而單父亦治 巫馬期問其故 宓子曰: 我之謂任人 子之謂任力 任力者勞 任人者佚 又曰: 晉平公問趙武曰: 中牟三國之股肱 邯鄲之肩髀也 寡人欲其良令也 其令空 誰使而可 趙武曰: 邢子可 公曰: 邢子非子之讎邪 對曰: 私讎不入公門 又問曰: 中府之令空 誰使而可 趙武..
태수(太守) 漢書曰: 郡守 秦官 掌理其郡 秩二千石 景帝中二年 更名太守 又曰: 季布爲河東太守 孝文時 人有言其賢 召欲以爲御史大夫 人又言其勇使酒 至 留邸一月罷 布曰: 臣待罪河東 陛下無故召臣 此人必有欺陛下者 夫以一人譽召臣 一人毁去臣 恐天下有識聞之 以窺陛下 上曰: 河東吾股肱郡 故時召君爾 又曰: 文翁 廬江人 少好學 景帝末 爲蜀郡守 修起學館於成都 招下縣子弟 以爲學官僮子 得敎令 吏民見而榮之 由是大化蜀地 學于京師者 比齊魯焉 又曰: 黃霸 字次翁 爲穎川太守 戶口歲增 治爲天下第一 徵守京兆尹 是時鳳皇神雀數集郡國 穎川尤多 天子以霸治行終長者 下詔賜爵關內侯 黃金百觔 又曰: 哀帝時 南郡多盜賊 授蕭育爲太守 上以育耆舊名臣 乃以三公使車載育 入殿中受策 加賜黃金二十觔 育至南郡 盜賊斷跡 韓子曰: 李悝爲魏文侯上地守 而欲民之善射 乃下令云 民有狐疑之..
윤(尹) 應劭漢官曰: 河南 先所理周地也 秦兼天下 置三川守 洛陽尹也 漢更名河南 孝武皇帝增云太守 世祖中興 徙都雒陽 改號爲尹 尹 正也 王隱晉書曰: 樂廣爲河南尹 郡中多怪 無敢數在廳事者 唯廣處之 晉中興書曰: 晉太興元年 改丹陽內史爲丹陽尹 又曰: 劉隗爲長兼侍中 出補丹陽尹 隗雖在外 而萬機袐密 皆豫聞之 語林曰: 許玄度出都 詣劉眞長 先不識 至便造之 一面留連摽 ○句有脫文 劉○原字壞 據明活字本補 貴略無造詣 遂九十日一詣許 ○按世說寵禮篇注作九日十一詣之 此有倒訛 語曰: 卿爲不去 家將成輕薄京尹 【詩】梁元帝去丹陽尹尹荊州詩曰: 驂駕乘駟馬 謁帝朝承明 分符蒞閩越 終然慚勵精 又曰: 副君垂獎眄 仁慈穆且敦 終朝陪北閣 淸夜侍西園 降貴深知己 寧思食椹恩 未嘗辭晝室 誰忍去轘轅 梁蕭琛和元帝詩曰: 妙善有兼姿 群材成大廈 弈弈工辭賦 翩翩富文雅 麗藻若龍雕 洪才..
직관부 육(職官部 六) 刺史 尹 太守 令長 자사(刺史) 漢書曰: 武帝時 田叔以壯勇刺擧三河 奏事稱意 又云王遵遷益州刺史 先是琅邪王陽爲益州刺史 行部至九折阪 歎曰: 奉先人遺體 奈何數乘此險 後以病去 及遵爲刺史 至其阪 問吏曰: 此王陽所畏道邪 吏對曰: 是 遵叱其馭曰: 驅之 王陽爲孝子 王遵爲忠臣 又曰: 朱博遷冀州刺史 博本武吏 不更文法 及爲刺史 行部 吏民數百人 遮道自言 博駐車決遣 五六百人皆罷去 如神 吏驚 不意博臨事乃至於此 又曰: 何武爲揚州刺史 行部 必先卽學宮 見諸生 試其誦論得失 然後入傳舍 問墾田頃畝 五穀美惡 司馬彪續漢書曰: 郭伋拜幷州刺史 行部至西河美稷 百小兒各騎竹馬 迎伋拜 伋問曰: 兒何自遠來 對曰: 聞使君到喜 故來迎 伋曰: 苦諸兒 復送到郭外 問使君何日當還 伋謂從事 計日告之 行部還 入美稷先期一日 伋念負諸兒 卽止野 須期乃往..
태자사인(太子舍人) 漢書曰: 文帝使晁錯詣伏生 受尙書 還拜太子舍人 漢雜事曰: 鄭當時 景帝時爲太子舍人 每五日沐洗 常置驛馬長安 請諸賓客 夜以繼日 常恐不遍 魏略曰: 張茂上便宜 擢爲太子舍人 山濤啓事曰: 臣近擧汜源爲太子舍人 源見稱有德素 久沉滯 擧爲大臣 欲以尉後聞之士 晉諸公贊曰: 張華博識多聞 無物不知 盧浮高朗經傳 有美於華 起家爲太子舍人 【墓誌】梁簡文帝太子舍人蕭特墓誌銘曰: 威鳳五色 朝陽千仞 孫枝發響 將鶵流韻 馥哉若蘭 頌矣懷態 瑾旣誕子 恆乃懽胤 銀鉤之巧 重世遹雋 況此臨池 蟬輕露潤 丹旐輕飛 哀歌徐引 壟水春帷 山雲晩陣 인용 목차
태자중서자(太子中庶子) 漢書百官表曰: 太子中庶子 如侍中 又曰: 太子太傅屬官 有庶子 又曰: 王商 涿郡人 少爲太子中庶子 以肅敬厚稱 環濟要略曰: 庶子 謂官中諸吏之適子及支庶在版籍者也 行其秩敘 作其徒役 授八次八舍之職 以徼候 漢書曰: 歐陽地餘爲中庶子 授皇太子經 元帝卽位 遷侍中 魏志曰: 鮑勛爲中庶子 又曰: 王昶 字文舒 爲中庶子 文章敘曰: 應貞 晉室爲中庶子 晉齊王攸與山濤書曰: 中庶子東宮顯職 加侍接右 ○太平御覽二百四十五右上有左字 誠宜得篤粹有行檢六○御覽作之 人 想悉在尊意 必允衆望也 晉中興書曰: 溫嶠拜中庶子 在東宮 甚見嘉寵 僚屬莫與爲比 數規諫諷議 又獻侍臣箴 甚有補益 太子時起西池樓觀 頗多勞費 嶠口疏切諫 太子納焉 沈約宋書曰: 中庶子 漢置 古者世祿 卿大夫之子 旣爲副倅 謂之國子 天子諸侯子 必有庶子官 以掌敎之 【墓誌】梁簡文帝庶子王規..
태자첨사(太子詹事) 漢書百官表曰: 太子詹事 掌皇后太子家 丞屬諸官皆屬焉 成帝鴻嘉三年 省詹事 屬大長秋 應劭漢官曰: 詹事 秦官 詹 省也 給也 秩二千石 漢書曰: 竇嬰乃太后兄子 景帝卽位 爲詹事 帝母弟梁孝王 太后愛之 孝王朝 因燕酒酣 上曰: 千秋萬歲後 傳位於王 嬰引卮進上曰: 天下高祖之天下 父子相傳 漢之約也 上何得傳王 太后因憎嬰 嬰亦薄其官 因病免也 又曰: 孔光父霸 宣帝時 以經授太子 爲詹事 又曰: 孝哀元壽元年 馬宮爲詹事 又曰: 漢文以鄭當時爲景帝詹事 又曰: 昭帝元鳳中 以韋賢爲詹事 王■w答徐邈書曰: 詹事彈肅一宮 如尙書令中丞矣 晉公卿禮秩曰: 太始中 立詹事 掌宮事 齊職儀曰: 詹事 品第三 茂陵書 秩二千石 銀章紫綬 局擬尙書令 位視領護將軍 沈約宋書曰: 詹事一人 初領官屬 成帝時 悉屬少府 魏氏更置詹事 總衆職 晉初又屬二傅 咸寧復置詹事 俗..
광록대부(光祿大夫) 漢書百官表曰: 光祿勳屬官有大夫 掌論議 漢官解詁曰: 武帝以中大夫爲光祿大夫 與博士俱○原訛愼 據馮校本改 以儒雅之選 異官通職 周官所謂聯者也 溫故知新 率由舊章 皆能分明古今 辯舊聞者也 漢官儀曰: 光祿大夫 秩比二千石 不言屬光祿 光祿勳門外特施行馬 以旌別之 百官表注曰: 光祿大夫 古官也 銀章靑綬 詩云 三事大夫 莫不夙夜 職掌言議 毗亮論道 獻可替不 贊揚德化 漢書曰: 杜陵王仲翁 出入蒼頭廬兒 傳呼甚寵 又曰: 元帝以少傅周堪爲光祿大夫 秩中二千石 領尙書事 又曰: 谷永旣爲大將軍鳳說 能實最高 由是擢爲光祿大夫 東觀漢記曰: 張湛爲光祿大夫 數陳政 常乘白馬 光武每有異政 輒曰: 白馬生且復諫矣 魏志曰: 黃初四年 光祿大夫楊彪 詔給吏卒 門施行馬 樊英別傳曰: 詔書告南陽太守曰: 五官中郎將樊英 委榮辭祿 不降其節 今以英爲光祿大夫 賜歸家 所..
장작(將作) 漢書曰: 將作 秦官 掌治宮室 應劭漢官曰: 世祖中興 以謁者領其官 章帝建初元年 乃置眞 位次河南尹 永元七年 大匠應愼上言 百郡付○太平御覽二百三十六作計 史 觀國之光 而舍逆旅 崎嶇斯館 貢篚之物 朽濕曝露 昔晉國霸之盟主耳 舍諸侯於隷人 鄭子産以爲大譏 況今四海之大 而可無乎 和帝嘉納之 卽創業焉 漢書曰: 將作大匠乘馬延年 勤苦 賜秩二千石 漢舊儀曰: 將作大匠 改作少府 景帝中六年更名也 續漢書曰: 將作大匠 掌木功之工 幷樹桐梓之類 列于道側 華嶠漢書曰: 劉寵拜會稽太守 除省煩苛 徵爲將作大匠 有老叟五六人 人齎一百錢送寵 寵爲一人受一文大錢 魏志曰: 陽○太平御覽二百三十六作楊 阜爲大匠卿 治發充後庭 阜上疏 欲省宮人諸人不見幸者 乃召御府史 問後宮人數 吏守舊令 對曰: 禁密 不約○御覽作得 宣露 阜怒 杖吏一百 數之曰: 國家不以九卿爲密 反與小吏爲..
사농(司農) 漢書曰: 治粟內史 秦官 武帝太初元年 更名大司農 應劭漢官曰: 大司農 古官也 □○太平御覽二百三十二作唐 虞分命羲和四子 敬授民時 高祖受命 徵秦之弊 與民休息 逮到文景 國家無事 家給人足 京師之錢 累百巨萬 貫朽而不校 太倉之粟 陳陳相因 充溢露積 腐敗而不食 史記曰: 韓信歸漢 漢以爲治粟內史 漢書曰: 武帝天漢元年 以桑弘羊爲大司農 置丞數十 部於郡國 又曰: 宣帝地節四年 北海太守朱邑 以治行第一 入爲大司農 東觀漢記曰: 辛融 字子優 爲大司農 性明達 ○原訛進 據馮校本改 稱爲名卿 又曰: 高詡以儒學徵 拜大司農 在朝以淸白方正稱 魏志曰: 梁習爲幷州 二十餘年 政治爲天下最 乃徵拜爲大司農 沈約宋書曰: 大司農卿一人 稱○太平御覽二百三十二稱上有書字 棄后稷 其職也 齊職儀曰: 司農卿 耕籍則掌其禮儀 【箴】漢楊雄大司農箴曰: 厥庶僚后 實均實羸 ○初..
홍려(鴻臚) 韋昭辯釋名曰: 腹前肥者曰臚 此主王侯及蕃國 言以京師爲心體 王侯外國爲腹臚 以養之也 辯云 鴻臚本故典客 掌禮 鴻 大也 臚 陳序也 欲大以禮陳序賓客 漢書曰: 典客 秦官 掌諸侯歸義蠻夷 景帝六年 更名大行 今武帝太初元年 更名大鴻臚 漢雜事曰: 蕭由爲陳留太守 入爲鴻臚卿 不任賓贊 乃還官 東觀漢記曰: 大鴻臚 漢舊官 建武元年復置 屬官有治禮員三十七人 主齊儐贊 又有中都官 升○東觀漢記作斗 食以下 功次相補 續漢書曰: 大鴻臚卿一人 中二千石 諸王入朝 當郊迎 典其禮儀 及郡國上計幷屬焉 皇子拜王贊授 及拜諸侯諸侯嗣子四方夷狄封者 鴻臚召拜之 魏略曰: 常林性旣淸白 當入官又嚴 少府寺與鴻臚對門 時崔林爲鴻臚 性闊達 不與林同 數數聞林檛人吏聲 不以爲可 林當夜檛吏 吏不勝其痛 嚾呼嗷嗷 其明 崔出門 與林語曰: 聞卿爲廷尉爾耶 林不覺 答曰: 不也 崔曰: 卿..
정위(廷尉) 韋昭辯釋名曰: 廷尉 縣尉 皆古官也 以尉尉民心也 尙書曰: 帝曰皐陶 蠻夷猾夏 寇賊姦宄 汝作士 文子曰: 皐陶喑而爲大理 天下無虐刑 有貴乎言者也 韓詩外傳曰: 晉文公使李離爲大理 過聽殺人 自拘廷尉 請死於君 君曰: 官有貴賤 罰有輕重 下吏有罪 非子之罪也 李離曰: 法失則刑 ○太平御覽二百三十一刑下有失字 刑失則死 遂伏劍死 漢書曰: 廷尉 秦官 掌刑辟 有正左右監 景帝中六年 更名大理 武帝建元四年 復廷尉 又曰: 下邳翟公 爲廷尉 賓客塡門 及罷 門外可設雀羅 後復爲廷尉 乃署其門曰: 一死一生 乃知交情 一貴一賤 交情乃見 一貧一富 乃知交態 又曰: 張釋之爲廷尉 上行出中渭橋 有一人從橋下走 乘輿馬驚 於是使騎捕之 屬廷尉 釋之奏 此人犯蹕 當罰金 上怒 釋之曰: 廷尉天下之平也 一傾 天下用法皆爲之輕重 民安得錯其手足 上良久曰: 廷尉當是也 又曰: ..
태복(太僕) 漢書百官表曰: 太僕掌輿馬 屬官有大廐未央廐象○漢書百官公卿表作家 馬三令 又 車府路輅騎馬四令 又 龍馬橐泉騊駼承華五監長丞 又邊郡六牧師苑令各三丞 又牧橐昆蹄令丞皆屬焉 武帝太初元年 更名家馬爲酮馬 駐乳 ○駐乳二字馮校本作駐音乳 漢書注作主乳馬三字 取其汁酮治之 味酢可飮 因以名官也 文類○按疑當作穎 曰: 所主總酮雜合 非上選所別異之馬也 筩晉洞 ○句有訛 晉疑當作音 主乳馬 韋革爲夾兜 受數升 盛馬乳 酮取其上肥 因名酮馬 令○漢書注作今 梁州亦名馬駱爲酒馬 ○漢書注作馬酒 漢舊儀曰: 太僕帥諸苑三十六所 分布北邊 以郎爲苑監 官奴婢三萬人 分養馬三十萬頭 擇取給六廐牛羊無數 以給犠牲 漢書曰: 灌嬰自上初起沛 常爲太僕 竟高祖世 以太僕事惠帝 惠帝崩 以太僕事高后 高后崩 代王之來 嬰與東牟侯入淸宮 以天子駕迎代王 共立文帝 後爲太僕 東觀漢記曰: 祭肜 字次..
위위(衛尉) 漢書曰: 衛尉 秦官 掌宮門衛屯兵 景帝初 更名中大夫 後元年 復爲衛尉 漢官解詁曰: 衛尉 主宮闕之內 衛士於垣下爲廬 各有員部 凡居宮中者 皆施藉於門 案其姓名 若有醫巫僦人當入者 本官長吏爲封 啓傅 ○初學記十二 太平御覽二百三十作傳 審其印信 然後內之 人未定 又有藉 皆復有符 符用木 長二寸 以當所屬官兩子○初學記 御覽作字 爲鐵印 亦太卿炙符 當出入者 案籍畢 復齒符 乃引內之也 其有官位得出入者 令執御者官 傳呼前後以相通 從昏至晨 分部行夜 夜有行者 輒前曰: 誰 誰 若此不解 終歲更始 所以重愼宿衛也 東觀漢記曰: 光武二十三年 太尉鮑昱兼衛尉 永元二年 司徒丁鴻兼衛尉 魏志曰: 辛毗爲衛尉 淸平 與徐邈胡質 皆憂國忘私 不營産業 賜穀二千斛 錢三十萬 布告天下 又曰: 田豫爲幷○原訛升 據馮校本改 州刺史 徵爲衛尉 屢乞遜位 司馬宣王以豫克壯 書豫○太..
직관부 오(職官部 五) 太常 衛尉 太僕 廷尉 鴻臚 司農 將作 光祿大夫 太子詹事 太子中庶子 太子舍人 태상(太常) 尙書曰: 伯夷秩宗 典朕三禮 周官曰: 春官宗伯 掌天神地祇 漢書曰: 太常 秦官 掌宗廟禮儀 漢官典職曰: 惠帝政○太平御覽二百二十八作改 太常爲奉常 景帝復太常 蓋周官宗伯也 漢官解詁曰: 太常社稷郊畤 事重職尊 故在九卿之首 衛宏古文官書曰: 太常主導贊助祭 皆平冕七旒 玄上纁下 畫華蟲七章 漢陵屬三輔 太常月一行 史記曰: 叔孫通爲奉常 賜金五百斤 通因進言曰: 諸弟子儒生 隨臣久矣 與共爲儀 願陛下官之 高帝悉以爲郎 通出 皆以五百斤金賜諸生 諸生曰: 叔孫生聖人也 知當世務 漢書曰: 武帝元鼎二年 廣安侯任越人爲太常 坐廟酒醉論 又曰: 武帝元封四年 酇侯蕭壽成爲太常 坐犠牲不如令論 又曰: 孝武帝元朔元年 孔臧爲太常 坐南陵橋壞 衣冠道絶 免 續漢書..
표기장군위차승상(驃騎將軍位次丞相) 漢書曰: 武帝以霍去病爲嫖姚校尉 征匈奴 累有功 寵冠群臣 始置驃騎將軍 秩與大將軍同 韋昭辨釋名曰: 驃騎將軍 車騎將軍 秩皆比三公 辨云 此三將軍 秩本二千石 百官表注曰: 驃騎將軍 漢官也 長史司馬各○太平御覽二百三十八 各下有一字 人 金章紫綬 五時朝○御覽朝下有服字 武冠 佩山玄玉 光武中興 諸將皆稱大 後天子○御覽作下 旣定 武官悉省 東觀漢記曰: 其將軍不常置 比公者 又有驃騎將軍 建武二十年 復置驃騎將軍 位次公 有長史一人 又曰: 光武以景丹爲驃騎將軍 又曰: 明帝詔曰: 東平王蒼 寬博有謀 可以託六尺之孤 臨大節而不可奪 其以蒼爲驃騎將軍 又曰: 永平二十五年 左中郎將劉隆 爲驃騎將軍 卽日行大司馬事 魏志曰: 王昶距毌丘儉 進位驃騎將軍 世說曰: 何驃騎弟五 以高情避世 而驃騎勸令仕 對曰: 然弟五之稱 何必驃騎 【誄】晉張華..
중서시랑(中書侍郎) 魏志曰: 明帝擧中書郎 謂吏部尙書盧毓曰: 得其人與不得其人 在盧生爾 選擧莫取有名 如畫地作■■ 不可噉也 毓擧韓曁 敦篤至行 帝乃用也 王隱晉書曰: 華表子簡 字奉駿 有智器文藻 官至中書郎 又曰: 陳壽擧孝廉 爲著作郎 與張華友善 華垂當啓轉中書郎 荀勗黨疾壽 華語吏部 出爲長廣太守 臧榮緖晉書曰: 夏侯孝若爲野王令 居邑累年 朝野多歎其屈 除中書郎 曹嘉之晉紀曰: 汝南史曜 爲山濤所知 曜字季茂 父爲征南府小吏 鄕人周浚 一見曜而友之 配之妹 官至中書郎 沈約晉書曰: 裴潛風神高邁 爲中書郎 出入禁門 見者皆肅然改容 晉中興書曰: 范甯爲臨淮太守 徵拜中書郎 專掌西省 以職在機近 固辭不許 多所獻替 有益治道 晉起居注 詔曰: 今之士大夫 多不樂出宰牧 而好內官 今皆先經外郡 治民著績 然後入爲常伯中書郎 沈約宋書曰: 王微與弟綽書曰: 闔門皆蒙時私 吾高..
중서령(中書令) 漢書曰: 馬遷旣被刑之後 爲中書令 尊寵在職 臧榮緖晉書曰: 潘尼性澹退 唯以著述爲事 永興末 爲中書令 晉諸公贊曰: 陳准爲中書令 張華爲監 准與華俱處機密 而准崇之 每至宣日 有詔書 無大小 輒先示華 了不厝意 華得詔書 不以示准 又曰: 懷帝以繆播爲中書令 朝事莫不諮之 人君之所取信於臣下 無以尙也 晉中興書曰: 肅祖以溫嶠爲散騎常侍 侍講 大寧初 手詔曰: 卿旣以令望中允之懷 著於周旋 且文淸而旨遠 宜居深密 今欲以卿爲中書令 朝論亦咸以爲宜 又曰: 顯宗加王洽中書令 帝曰: 敬和淸裁貴重 昔爲中書郎 吾尙小 數呼見 意甚親之 今以爲中書令 欲共講文章之事也 又曰: 褚裒授衛將軍中書令 以中書銓管詔命 不宜以親居之 固讓 檀道鸞○初學記十一 太平御覽二百二十鸞下有晉字 陽秋曰: 溫嶠爲中書令 詔曰: 中書之職 酬對多方 斟酌禮宜 非唯文疏而已 非望士良才 何可..
원(園) 易曰: 賁于丘園 詩曰: 樂彼之園 又曰: 園有桃 又曰: 無踰我園 又曰: 遊于北園 子建詩曰: 淸夜遊西園 古詩曰: 鬱鬱園中柳 說文曰: 樹果曰園 樹菜曰圃 莊子曰: 漢陰丈人灌園 鑿隧而入井 韓子曰: 昔彌子瑕有寵於衛 與君遊於果園 食桃而甘 以其半啖君 君曰: 愛我哉 史記曰: 公儀休相魯 拔園葵 去織婦 又曰: 董仲舒下帷講誦 三年不觀於舍園 漢書曰: 和帝詔有司 自京師果園 悉假與貧人 國語曰: 趙簡子田于螻 螻園名 三秦記曰: 漢武有名園曰樊川 一名御宿 有大災如五升 名含消 漢書○案本條 本書九十八 初學記二 太平御覽十二 八七二引作魏明帝與東阿王植詔 疑漢當作魏 曰: 明帝詔 先帝時靈芝生芳林園中 自吾建成承露已來 甘露復降芳林園 淮南子曰: 夫臨江之鄕 其人汲水以漑其園 江水弗減也 又曰: 山有猛獸 林木爲之不斬 園有螫蟲 藜藿爲之不采 謝承後漢書曰: ..
포(圃) 毛詩曰: 折柳樊圃 又曰九月築場圃 傳曰: 晉侯取蔿氏之圃以爲囿 論語曰: 樊遲請學爲圃 子曰: 吾不如老圃 列子曰: 三畝之圃不能耘 楚辭曰: 忽死蘭圃 楚有蕙圃 山海經曰: 槐江之山 實惟帝之平圃 卽懸圃也 淮南子曰: 崑崙山有曾城九重 其高萬一千里 懸圃涼風在崑崙之中 是其疏圃 疏圃之池 滿足潢水 穆天子傳曰: 舂山之澤 淸水出泉 溫和無風 飛鳥百獸之所飮 先王之所謂懸圃 【詩】梁庾肩吾從皇太子出玄圃詩曰: 春光起麗譙 屣履步山椒 閣影臨飛蓋 鸚鳴入洞簫 水還登故渚 樹長蔭前橋 綠荷生倚葉 丹藤上細苗 顧循慚振藻 何用擬瓊瑤 【銘】隋江總玄圃石室銘曰: 仙山石■P 仙宇石牆 地云正域 道示修羊 紫煙碧露 絳雪玄霜 廣成不踐 王烈未翔 移華甲觀 徙構震方 遠跨飛梁 俛臨倒景 瓊橤珠樹 金階玉井 映日分暉 搖風共影 岫濃翠合 林虛桂靜 朔去偸桃 董來貨杏 檐非刻削 戶恣登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