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문집/지봉유설 (3446)
건빵이랑 놀자
10. 辛卯年夏 三陟襄陽蔚珍等邑 有蟻蟲蔽海而出 瀰漫海岸 如戰鬪之狀 又京中柳謐家庭前五六間地 黑蟻遍布 或斬頭或斬腰而死者 不記其數 翌年而倭寇至 此其兆歟
9. 酉陽雜記云夜行遊女 一曰天帝女 夜飛晝隱如鬼神 衣毛爲飛鳥 脫毛爲婦人 喜取人子 凡飴小兒不可露處 小兒衣亦不可露晒 毛落衣中 當爲鳥祟 此言似誕 而今按醫方小兒門 無辜疳是也
8. 按本草曰 虎與鹿兔壽皆千歲 五百歲毛變白 醫學入門曰 狼壽八百歲 三百歲善變人形 熊壽五百歲 能化爲狐狸 又曰獼猴八百歲化爲猿 猿五百歲變爲玃 玃一千歲 變爲蟾蜍 抱朴子曰 狐壽八百歲 三百歲變爲人 本草曰 蝙蝠在乳石洞中 食其精汁 色白壽千歲 相鶴經曰 鶴千六百年色白 又龜鵠壽皆千歲 宛委餘編曰 肉芝卽萬歲蟾蜍 千歲蝙蝠 千歲靈龜風生獸 千歲燕之類 服之令人長生云 蓋龜燕蝙蝠 蟄而服氣故能壽 而蟾蜍又最壽矣
7. 嶺南志云有物如蒲帆過海 海人擊之 乃蝴蝶也 得肉八十斤 噉之極肥美 又蜈蚣大者長百步 南越志曰 大者其皮可以鞔鼓 其肉爲脯 美於牛肉 今我國南邊 亦多蜈蚣 有長過尺者 以百步准之 特眇少者耳
6. 說郛等書曰 炎洲在南海中 去岸九萬里 有風生獸狀如豹 火燒不死 劍斫不入 以鐵鎚打頭十數萬乃死 其口向風便活 以石上菖蒲 塞其耳鼻則死 取其腦和菊服長生 又海南有魚如鼈 斬其首乾之 椓去其齒而更生 亦鰐魚也 宛委餘編曰 風母如猿 打殺遇風卽活 醫方曰 水蛭火乾經年 得水亦活云 蓋異種也
5. 物之化生 理也 至如鳥有蚊母 草有蚊母虻母 果有蚊蛤 此則理外之理也 世人局於見聞 以其小知而欲窮天下之理 烏可哉
4. 蟲鳥卵生 而鸕鶿吐子 仙鶴化胎 余所目見則蟾蜍亦吐子矣 人亦有卵生者 徐偃王與新羅始祖是也 如彭祖剖母脇 老子剖母左腋 釋迦破母右腋而出 亦異矣
3. 草木無情而何首烏石楠有雌雄之感 禽獸有偶而靈狸自爲牝牡 蓋物異也
2. 龍聽以角 非眞聾也 是以角爲耳者也 牛聽以鼻 非無耳也 是以鼻爲耳者也 龍不翼而飛 是以不翼爲翼也 蛇無足而行 是以無足爲足也 猫食薄荷而醉 是以薄荷爲酒者也 貘食銅鐵而飽 是璘鐵爲食者也 故形不可一體而求 理不可一例而推
1. 昆蟲無不羽化 固也 羽蟲而化鱗物 鱗物而化麋鹿 何理也 田鼠爲鴽 蝦蟇爲鶉爲蟹 鯉鮪爲龍 雞爲蛇 雀爲蛤 雉爲蜃 蛇爲雉 蟾蜍爲河豚 怪矣 人有化爲虎爲牛爲獐爲魚鼈禽鳥 亦何理耶 蕨與當歸 乃植物而亦變爲蛇 此理之尤不可知者 夫十二類之生 充滿天地間 生生化化 擾擾棼棼 造物眞戲劇也哉
11. 昔唐朱粲,張茂昭 五代張從簡,薛震 嗜食人肉 皇明新安王有熺 喜生食人腦肝膽 噫豈獨盜跖然哉 尤可怪者 唐左史郞中任正名 舒川刺史張懷肅 好服人精 知福建院權長孺 嗜人爪甲 近世江陵 有姓金者喜吮人賢囊 爲天下至味 常於山寺 與僧共處 日以吮囊爲事 僧徒苦之 此其食性之不可知者
10. 車復元 以製述官 隨通信使往還日本 嘗言在日本時 得一書見之 皆記水族變化爲人之事 蓋海島鴻荒之世 乃有許多怪事也
9. 雲南志曰 元時脫脫平越嶲 見射死人有尾長三寸許 詢之土人 謂此等間有之 年老往往化爲虎云 怪矣
8. 古今註 齊后怨王而死 變爲蟬 述異記 楚莊王時 宮人一朝化爲野蛾飛去云 此何理也 豈宮女多怨曠幽思 故有此異歟 又小說言人或死而化爲飛禽與蝶者 抑何理也
7. 按雜書 東海有國 爲女感風而孕 北方有國 無男照井而生 人謂不經而不信之 其不信宜矣 然今雞與鵝鴨 其雌獨處而能生卵 是則人所目見 理固有不可知者 豈女國獨陰無陽 故只能生女歟
6. 宋孝武寵崑崙奴註 其狀似崑崙國人 崑崙國在林邑南 按南蠻傳 林邑以南 皆拳髮黑身 通號爲崑崙云 蓋海鬼類也 晉簡文李后形長而黑 號崑崙云 余嘗見暹羅國地圖 海中有大崑崙小崑崙 疑卽此地 本草曰 鷄舌香出崑崙交廣者 亦此也 劉提督綎 乃四川總兵 萬歷癸巳 領蜀兵出來 其軍有海鬼者出南蕃 面色深黑如漆 能潛行海底而其貌如鬼故名 有長人者形體絶大幾二丈 不堪騎馬乘車以行 疑卽長狄巨無霸之遺種也 以此觀之 天壤之間 何物不有 春秋時 長狄僑如 長三丈 或云五丈 漢張仲師二尺二寸 東郡短人纔七寸 此大小之辨也
5. 漢書哀帝時 豫章男子化爲女 嫁而生一男 夫化女怪矣 生男則尤怪矣
4. 後漢書曰 東沃沮海中 得一布衣 其形如中人衣 而兩袖長三丈 又見一人乘破船 頂中復有面 與語不通 不食而死云 郭璞長臂國贊曰 雙臂三丈 體如中人 捕魚海濱是也 按歐邏巴輿地勝覽曰 區度寐國吊北方 其人甚長而衣短云 疑卽此也 豈古人未之知耶
3. 史記註 始皇十八年 巴郡出大人 長二十五丈六尺 又漢書五行志曰 始皇二十六年 有大人長五丈 足履六尺 皆夷狄服 凡十二人見于臨洮 故銷兵器爲金人十二云 其長至二十五丈則怪矣誕矣
2. 神異記言東南大荒中 有樸父焉 夫妻並立 其高千里 此說固誕矣 按古記云新羅時 有女尸漂泊于海岸 長五十尺 或云長三十六尺 然則博物志所謂龍伯國人 長三十丈 又曰日東北極人 長九丈 又曰東海之外大荒之中 有大人國者 似有徵矣
1. 鳥之大者曰鵬 魚之大者曰鯨 蛇之大者呑象 蟹之大者如山 蚯蚓之大者長至七十尺 在高麗史 物有如此 人亦宜然 如防風氏身橫九畝 何足疑乎
5. 癸巳京城倭退後餓莩滿城 一日死者不紀其數 先王敎曰 近日飢民 無術可濟 予仰天痛悶 欲先死而不得 有司日進白米六升 予平日素不食三時 雖三升之米寧能盡食 今宜除米三升 分送于賑濟五場 又內出白米若干石 令政院作粥 以饋飢民 其愛民之意至矣 時庭試及第崔啓沃 放榜日 戴賜花持紅牌 就賑濟場喫粥焉
4. 新羅太宗王朝 時和歲豐 布一匹直租三十石或五十石 高麗恭愍朝 京城飢 大布一匹直米五升 此東方衰盛之極也 頃在先王朝癸巳甲午年間 新經倭寇 木綿一匹直米二升 一馬價不過三四斗 飢民白晝屠剪 至父子夫婦相殺食 重以疫癘 道路死者相枕 水口門外 積屍如山 高於城數丈 募僧徒埋瘞之 訖乙未乃止 翌年丙申豐稔 綿布一匹直米三四十斗 豆則五六十斗 人始免菜色 而酒肉豪侈甚於平時
3. 小說曰 杜甫寓蜀 蠶熟時 每與妻子躬行乞曰 如或相憫 惠我一絲兩絲 噫子美之窮 至於行乞 甚矣 其赴奉先詩曰 入門聞號咷 幼子饑已卒 所愧爲人父 無食致夭折 傷哉傷哉
2. 鶴林玉露曰 歲將饑 小民餐必倍 俗謂作荒 以此觀之 非今時獨然
1. 續博物志曰 太歲在丑 乞漿得酒 太歲在巳 販妻鬻子 言丑年豐巳年歉也
19. 余守安邊日 有梟鳴于衙南樹上 翌早邑人駭曰 梟鳴此地者 官必遞去 相譁以爲憂 余聞而怪之 使客喻邑人曰 梟鳴非怪 爾言爲怪 余且不以遞去爲憂 爾奚憂焉 未幾果免歸 亦怪矣
18. 癸丑十月 野雉入都城 殆遍於市肆 不知其數 至於飛集闕中 市井小兒爭相捕食之 如是月餘 亦怪矣
17. 先王丁未六月 湖西及嶺南 雨雹大如鴨卵 壓碎禽鳥 隕殺草木 咸鏡南道 雨雹霜雪 日候寒凜如冬 又有訛言取人膽之說盛行 白晝城中 人不單行 傳及外方 八道皆然 人心恟懼 道路阻絶 數月後方定 十月彗星見三台之間 尾指文昌及北斗魁 長十餘尺色蒼白 逾月始滅 明年上昇遐 是其驗也
16. 萬曆乙巳 余守安邊 七月十九日 自酉時急雨如注 獰風裂屋 至二更大水入城 瀰滿如海 不見涯際 境內閭家殆盡沈沒 人畜漂去者甚多 至有全村無一遺者 翌朝雨歇 則牛馬鷄犬蛇虺山禽野獸水族之類 堆死於洲渚或海濱者如山而臭腐 人不敢近 山崩岸塌 川原變遷 沙石蔽野 野無餘穗 至於山中大木 亦皆根拔 浮下於德源之境 塡塞數十里 人不通行 燒火月餘方盡 是開闢以來未有之大變也 或疑非天降雨 乃海翻而爲災云
15. 癸巳元日 白氣三道 自西北亙天 橫貫太陽 傍有雙虹圍暈二匝 識者以爲勝敵之象 越七日 天兵克平壤
14. 壬辰以前 朱洪竊去社稷位版 李山盜宗廟金銀寶冊而火之 又有賊偸御座日月鏡 繼以鄭汝立謀逆之變 至於健元陵陵寢鳴 漢水赤 蚩尤亙天 穹龜出海 此等變異 不可悉記
13. 戊子六月 穩城地 二更有火塊如人佩弓矢 飛而向北 震雷隨之 如冰拆之聲 越四年 倭寇闌入六鎭 是氣之先至者也
12. 萬曆丁丑 蚩尤旗出尾箕星 乃燕分 與我國同分野 其長竟天 累月不滅 是歲日本倭酋平秀吉 始有犯順之謀 後十五歲壬辰 寇陷我國 皇朝動天下之兵 征勦七年而始定 夫以蕞爾小醜 跳梁海島中 逆節乍萌而象見于上如此 吁可畏哉
11. 先王朝嘗旱甚 下敎曰昔于公慟哭三年旱 今日未知幾于公慟哭耶 卽日疏放囚人 聖德至矣 人皆感激
10. 天文志云敵上氣如匹帛者 此雄軍之氣 不可攻也 若在我軍上 戰必大勝 按世宗朝 崔閏德西征時將戰 軍上忽有白氣如匹帛 日官曰大勝之兆 果大捷
9. 新羅太宗王時 吐含山地燃三年而滅 北巖崩碎爲米 食之如陳米云 近世肅淸門外岩石罅 有液流出 淸者如酒 濃者如餠 人爭取食 余取來見之 則堅凝不堪食 蓋見日故也 如地燃地陷之變 近歲亦多有之
8. 東閣雜記 中廟朝戊寅五月十五日 京外地大震 太廟殿瓦飄落 闕內墻垣塌倒 民家或有頹圮 男女老少 皆出外露處 以免覆壓 上以災異 延訪大臣六卿三司 其後赴京回還使臣聞見錄中言蘇州常熟縣 有白龍一黑龍二 乘雲而下 口吐火燄隨以雷電風雨 卷去傍近民舍三百餘戶 船數十隻 飄入半空 墮地粉碎 乃同日也云 夫龍之威至於如此 亦異矣
7. 筆談曰 煕寧九年 恩州武成縣 有旋風自東南來 大木盡拔 官舍民居略盡悉卷入雲霄中 縣令兒女奴婢卷去復墜地 死傷者數人 民間死傷亡失者 不可勝計 縣城悉爲丘墟云 怪矣
6. 東晉時 地生白毛 孫盛以爲人勞之異 宋高宗時 地生白毛 童謠曰地上白毛生 老少一齊行 姜沆言在倭中 目見天雨毛連日不止 頃在戊申己酉年間 天雨木實者屢矣 未知何應也
5. 漢書靈帝時 京師馬生人 風俗通曰 養馬胡蒼頭交馬以生子云 又唐書乾符二年 河北馬生人 京房易傳上曰 天子諸侯相伐 厥妖馬生人 聞頃年㺚兵與牝驢交合 昔盤瓠之裔爲蠻 白狼之産爲突厥 蒼鹿之生爲蒙古 蓋此類歟
4. 按漢成帝時 宮中雨一蒼鹿 食之甚美云 古有雨金雨錢雨魚雨石 而鹿則尤怪矣 又孫吳時 金陵雨五穀於貧民家 富者則不雨云 異哉 孰主張是
3. 京房易占曰 日食乙酉 君弱臣强 司馬將兵 反征其王 按魏高貴鄕公五年正月乙酉朔 日有食之 五月有成濟之變 其應驗甚妙 不下於焦易矣
2. 論衡曰 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四月八日 井泉溢宮殿震 夜恒星不見 太史蘇繇占爲西方聖人生 余謂佛之生 乃中國之大變 此紀異也 列子亦曰西方有聖人 則周之時 已知有佛矣
1. 博物志曰 麒麟鬪而日蝕 鯨魚死而彗星出 嬰兒啼則婦乳出 按庾信文曰 雲生伏鼈 星出鯨魚 韻府群玉云旬始星名 一曰妖氣 見北斗旁靑黑色 象伏鼈 晉書 天垂伏鼈是也
4. 李郢詩 二十五聲秋夜長 按稗史 夜漏五五相遞爲二十五 至宋去五更後二點 又幷初更去二點 首尾止二十一點 至今不改云 蓋中朝漏點 與我國同矣
3. 一日十二時 一時分八刻 子午各加二刻 一晝夜共一百刻 韓詩曰 百二十刻須臾間 豈唐時漏刻 與今異耶 凡言晝夜者 日出後日入前爲晝 日入後日出前爲夜 此曆家法也
2. 唐制 京城內 金吾衛軍 昏曉傳呼 又置六街街鼓 以防奸盜 此法最備 嘗見皇朝北京裏 夜則街卒守信地傳呼 至曙而罷 我國巡更之法 最爲踈虞 許多城內 四五殘卒 一番巡過 何能禁奸而戢盜乎 謂宜倣中朝之制爲得也
1. 漢舊儀中黃門時五夜之法 謂甲乙丙丁戊也 顔氏家訓曰 漢魏以來 謂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 又謂之五夜 亦謂之更 漢天文志 戊午乙夜 月蝕熒惑 晉天文志 永熹三月丙夜月蝕旣 丁夜又蝕旣 緗素雜記云五夜者 謂半夜時如日午也 杜詩 五夜漏聲催曉箭 正爲五夜耳 余意此說恐誤 此五夜 猶言五更 韓詩註云夜分爲午 李賀詩 羅幃午夜愁是也
26. 六月十五日 俗謂流頭 按輿地勝覽曰 新羅舊俗 以是日浴東流水 因爲禊飮 謂之流頭宴 其來久矣 但食水團餠者 未知何據 或以爲出於古槐葉冷淘之義云
25. 唐詩曰 田家無五行 水旱占蛙聲 按三月初三上巳日 聽蛙聲占水旱 故諺云田鷄叫得啞 低田好稻把 田鷄叫得響 田內好牽槳
24. 俗以上元月出 占歲豐稔 又是夜爲踏橋之戲 始自前朝 在平時甚盛 士女騈闐 達夜不止 法官至於禁捕 姜克誠詩曰 年少佳辰記上元 踏橋玩月醉芳樽是也 壬辰亂後 無此俗矣
23. 按高麗史 國俗自王宮國都 以及鄕邑 正月望燃燈二夜 至恭愍王朝亦然 而崔怡於四月八日 燃燈爲樂云 兩說不同 今俗四月八日燃燈 人謂出於佛家 以釋迦生日故也
22. 今俗正月十五日 喫雜果飯 謂之藥飯 中朝人甚珍之 按新羅時 正月十五日 有烏㘅書之異 故每於是日 以糯飯祭烏 蓋因此成俗也
20. 東方舊俗 以歲首及正月上子午日二月初一日 謂之愼日 又按新羅時 以龍能興雨 馬能服勞 猪鼠耗穀 每歲首辰午亥子日 設祭祈禳 禁百事 相與遊樂 謂之怛忉 輿地勝覽曰 怛忉 言悲愁而禁忌也
19. 張說耗日飮詩曰 正月今朝減 流傳耗磨辰 還將不事事 同醉俗中人 按正月十六日 古謂之耗磨日 是日必飮酒 不開倉庫云 又唐以二月朔爲中和節 今人猶以爲俗節 蓋襲唐制也
18. 按共工氏之子 冬至死爲疫鬼 畏赤小豆 故是日作赤豆粥以禳云 而余見中朝人 冬至不作赤豆粥 按劉子翬至日詩曰 豆糜厭勝憐荊俗 乃知荊楚爲然
17. 蔡邕曰 靑帝以未臘 赤帝以戌臘 白帝以丑臘 黑帝以辰臘 黃帝以辰臘云 今我國臘用未日 蓋印方屬木故也 按皇朝 翼至後第三戌爲臘云
16. 按七月秋風起 八月風高 九月風落 杜詩曰八月秋高風怒號 又曰秋風落洞庭是也
15. 按漢書 伏者 陰氣將起 迫於殘陽而未得升 故名伏日 和帝時 初令伏閉盡日 註伏日萬鬼行 故盡日閉 不干他事 程曉伏日詩曰 平生三伏時 道路無行車 閉門避暑臥 出入不相過 今世襬襶子 觸熱到人家 主人聞客來 顰蹙奈此何
14. 東方朔傳曰 伏日賜肉 楊惲書曰 歲時伏臘 烹羊炮羔 按秦初作伏祠 社用伏日 漢俗因之賜肉云是也
13. 風土記 南中六月 有東南長風 謂之黃雀風 時海魚變爲黃雀故名 按宛委餘編曰 九月雨爲黃雀雨 此以月令九月 雀入大水爲蛤故也 蓋二物互相變化 猶蚤蝨隨時變形爾 六月作五月似是
12. 二十四氣中 小滿芒種名義不可解 說郛云小滿 謂麥之氣至此 方小滿而未熟也 芒種 諸種之有芒者麥也 至是當熟矣 或云麥至是而可收 稻至是而不可種也 此兩說者 亦似未瑩
11. 小說云龍星木之位 春屬東方 心爲大火 懼火盛故禁火 是以寒食有龍忌之禁 未必爲子推設也 此語似是 唐詩以寒食爲火忌 亦此也 按周官司烜氏 仲春 以木鐸巡火 禁于國中 爲季春將出火也 然則禁火 無乃周之遺俗歟
10. 禮記月令 征鳥厲疾 註 鷹隼之類善擊 故曰征 韻會曰鴊 鳥名 齊魯間謂題肩爲鴊 通作征 韻府群玉曰題肩 鷂也 又藝文類聚 作鷙鳥厲疾
9. 月令 仲冬荔挺出 鄭玄註 荔挺 馬薤也 今謂十一月爲荔月以此 周易莧陸夬夬 註以爲今馬齒莧 感陰氣之多者是也 楊用脩曰 葵邕高誘皆言荔以挺出 鄭玄以荔挺爲名者誤矣
8. 月令 仲冬鶡旦不鳴 註 鶡旦 夜鳴求旦之鳥也 曆書 旦作鴠 杜詩鴰鶡催明星 按鴰鶡似伯勞而小 催天明之鳥也 蓋卽鶡旦 記 亦作盍旦 又歐陽公詩曰 惟聽夏鷄聲 夜夜耕曉月 按夏鷄 鵯鵊也 催明之鳥云 未知與鴰鶡同否也
7. 格致叢書云 夏小正曰十月 黑鳥浴 黑鳥 烏也 浴 謂飛乍上乍下也 諺曰鴉浴風鵲浴雨 又曰鷄浴土
6. 月令 鴻鴈有四候 按干寶曰 八月鴻鴈來 乃大鴈也鴈之父母 九月鴻鴈來賓 小鴈也 鴈之子也 十二月鴈北鄕 亦大鴈 鴈之父母 正月候鴈北 亦小鴈 鴈之子也 余意鴻鴈來 言鴈始向南而來也 鴻鴈來賓 言至是悉來而爲賓 賓者對主而言 以見鴈北方之鳥而賓於南方也 鴈北鄕 鄕 向也 言鴈始向北也 候鴈北 言至是悉歸北也 其曰候鴈 通稱之辭
5. 月令 夏其蟲羽 王奕曰 鳳羽蟲之長 故南方之宿 爲朱鳥 又禽經 赤鳳謂之鶉 蓋鳳生于丹穴 鶉又鳳之赤者 故取象焉 吳興沈氏以朱鳥爲丹鶉是也
4. 月令 王瓜生 按韻會 王瓜根可生食 故得瓜名 然王瓜實小而以王稱何也 或言王瓜 卽今俗所謂籍田瓜也 其種本小而先諸瓜而生 薦進于王故名之 未知信否
3. 月令 戴勝降于桑 註 頭上毛花成勝故名 司馬相如賦云西王母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 按勝者 婦人首飾 謂之華勝 唐制 立春 宰執親王 賜金銀幡勝 人日 賜綵縷人勝 馬懷素詩 三陽候節金爲勝 蘇東坡詩 頭上銀幡笑阿咸是也 又蘇頲詩 初年競帖宜春勝 按荊楚記 立春 剪綵爲燕戴之 有宜春二字 蓋唐俗也
2. 月令 仲春桃始華 素問註 作小桃華 蓋今俗所謂小桃也
1. 月令 仲春鳴鶗鴂 韻府群玉曰 鶗鴂一名子規 春分鳴則眾芳生 秋分鳴則眾芳歇 楚辭曰 恐鶗鴂之先鳴 百草爲之不芳是也 又詩曰 七月鳴鵙 鵙 博勞也 亦名鴂 陰氣動而鳴 陽氣復而止 陰賊之鳥 未知鵙與鶗鴂 是一物否也
12. 續博物志云木日造麯則酸 水日造醬則生蟲 九焦日種穀則不生牙 六合日遣鬼鬼不去 火日安蜂則蜜苦 土日種麻則不生 信斯言也 古人凡有動作 必擇日者 蓋有意焉
11. 古者擧事 皆避月晦 說者以陰之窮爲諱 春秋晉楚鄢陵之戰 特書甲子晦以見譏是也 在前祀享 亦避是日云
10. 小說曰 日食正陽之月 先儒以爲四月 不然也 正謂四月 陽謂十月 詩曰正月繁霜 又曰歲月陽止 蓋四月純陽 不欲爲陰所侵 十月純陰 不欲過而干陽 此言似是
9. 稗海曰 俗以每月初五十四二十三爲月忌 出行必避之 其說不經云 今俗以此日爲三破日者 未知何據
8. 差穀全書曰 正月辛未 倉頡死日 勿入學 二月辛未 扁鵲死日 勿服藥 八月上庚 河伯死日 勿行船 抱朴子曰 馮夷渡河溺死 亦云馮夷服花八石爲水仙 此言皆出雜書 恐未可信
7. 東方朔占書 正月一日鷄 二日狗 三日羊 四日猪 五日牛 六日馬 七日人 八日穀 淸明溫和 爲蕃息安泰之候 陰寒慘冽 爲疾病衰耗云 杜詩元日至人日 未有不陰時 蓋用此耳
6. 閏月 二十年一周 如萬曆丁丑年 有閏八月 至丙申又閏八月 庚辰年有閏四月 至己亥又閏四月 癸未年有閏二月 至壬寅又閏二月 大都如此
5. 正月曰端月陬月 二月曰令月始月 三月曰嘉月宿月蠶月 四月曰正陽月余月陰月 五月曰暑月皐月 六月曰季月朝月 七月曰凉月相月 八月曰壯月桂月 九月曰玄月菊月 十月曰陽月良月 十一月曰辜月暢月 十二月曰除月涂月嚴月 又甲丙戊庚壬爲剛日 乙丁己辛癸爲柔日 亦曰隻日雙日
4. 十二辰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鷄戌狗亥猪也 按說郛云子寅辰午申戌俱陽 故取奇數爲名 鼠虎龍皆五指 馬單蹄猴狗亦五指也 丑卯巳未酉亥俱陰 故取偶數爲名 牛兩蹄兔缺唇蛇雙舌羊鷄猪皆四爪也 其說似有理
3. 素問論十干曰甲乙 草木始甲而乙屈也 丙丁 萬物炳然著見而强也 戊己 戊茂也 己起也 萬物含秀者抑屈而起也 庚辛 庚更也 辛新也 萬物更茂實新成也 壬癸 萬物閉藏 懷妊於下 揆然萌芽也 論十二支曰子者 一陽肇生之始 壬而爲胎 丑陰尚執而紐之 寅 津也 謂物之津塗 卯 茂也 陽氣盛而孶茂 辰 震也 物盡震而長 己 起也 物畢盡而起 午 長也大也 物皆滿長大 未 味也 物成而有味 申 身也 言物體皆成 酉 緧也 萬物皆緧縮收斂 戌 滅也 萬物皆衰滅 亥 劾也 陰氣劾殺萬物也 余意養生書 勿食申後飯者 亦以食道至酉而斂閉 故禁之歟
2. 楊升庵曰 歲陽名 始見於爾雅 攝提格以下二十二名是也 後世相傳以爲古甲子 而獨史記曆書紀見之 疑漢世術家創爲此名 而後人竄入爾雅 堯舜三代 恐無是稱也 楚辭攝提貞于孟陬 蓋用曆家之言也 司馬公取以紀通鑑 而綱目悉改之 按十干曰陽名 十二支曰陰名 升庵所謂攝提以下二十二爲陽名者非是
1. 支干名 甲曰閼逢 乙曰旃蒙 亦曰端蒙 丙曰柔兆 亦曰游兆 丁曰强圉 亦曰强梧 戊曰著雍 亦曰徒維 己曰屠維 亦曰祝犂 庚曰上章 亦曰商橫 辛曰重光 亦曰昭陽 壬曰橫艾 亦曰玄黓 癸曰昭陽 亦曰尚章 子曰困敦 丑曰赤奮若 寅曰攝提格 卯曰單閼 亦曰亶安 辰曰執徐 巳曰大荒落 午曰敦䍧 亦曰大律 未曰協洽 申曰涒灘 酉曰作噩 戌曰閹茂 亥曰大淵獻
16. 중국인도 가고 싶던 금강산, 그런데 가긴 쉽지가 않네 中國人有曰: “願生高麗國, 親見金剛山.” 金剛山之名於天下久矣. 然我國之人, 相去數百里間, 而不果遊者多矣. 申企齋亦云: “少時多病今傷老, 辜負名山此百年.” 頃歲東征天將等問金剛遠近, 或欲往見, 而辭以僻遠, 故不克行. 해석 中國人有曰: “願生高麗國, 親見金剛山.” 중국 사람이 “원컨대 고려에서 태어나 친히 금강산을 보고프다.”고 말했으니, 金剛山之名於天下久矣. 금강산이 천하에 이름난 지 오래다. 然我國之人, 相去數百里間, 그러나 우리나라 사람들은 서로의 거리가 수백 리쯤이라 而不果遊者多矣. 유람하지 못한 사람이 많았다. 申企齋亦云: “少時多病今傷老, 辜負名山此百年.” 기재 신광한이 「종질 원량 신잠이 영동군에 부임할 때 헤어지며 주다贈別堂姪元亮潛之任..
11. 우리나라의 지형과 산맥 我國諸山, 皆發源於白頭山. 自磨天鐵嶺而南, 爲金剛五臺太白, 至智異而盡焉. 南師古常言白頭山脈, 不應到此而止, 當是隱伏海中, 爲日本諸島云. 其說有理, 今濟州漢挐, 亦其一也. 해석 我國諸山, 皆發源於白頭山. 우리나라의 모든 산은 모두 백두산에서 발원한다. 自磨天鐵嶺而南, 爲金剛五臺太白, 마천과 철령으로부터 이남은 금강산과 오대산과 태백산이 되며 至智異而盡焉. 지리산에 이르러 끝난다. 南師古常言白頭山脈, 不應到此而止, 남사고상이 말했다. “백두산맥은 응당 여기에 이르러 끝나는 것이 아니라, 當是隱伏海中, 爲日本諸島云. 마땅히 감춰진 바다 속에 일본의 모든 섬이 되었다.” 其說有理, 今濟州漢挐, 亦其一也. 이 말이 이치가 있으니 이제 제주도의 한라산, 또한 매한가지다. 인용 목차 작..
9. 입신의 경지를 그린 솔거 新羅眞興王時, 有率居者畫老松於皇龍寺壁, 鳥雀往往飛入云, 蓋其畫入神. 豈獨書有金生哉. 然其名不顯於後世, 惜矣! 或言率居乃僧名. 해석 新羅眞興王時, 有率居者畫老松於皇龍寺壁, 신라 진흥왕 때 솔거라는 사람이 황룡사 벽에 소나무를 그리자 鳥雀往往飛入云, 蓋其畫入神. 새와 참새가 이따금 날아왔다고 말들 하는데 대체로 입신의 경지를 그린 것이다. 豈獨書有金生哉. 어찌 홀로 책엔 김생 것만이 있는 것인가. 然其名不顯於後世, 惜矣! 그러나 이름이 후세에 드러나질 않았으니 애달프구나. 或言率居乃僧名. 혹 말하길 솔거란 스님의 명칭이라 한다.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22. 우리나라 시선집의 문제점 我東詩文選集不多. 佔畢齋所撰『靑丘風雅』ㆍ『東文粹』, 雖曰: “精抄而未免太簡.” 雖『東文選』博矣, 而主選者多以愛憎爲取舍. 『續東文選』尤甚, 難免狗尾之誚, 識者恨之. 해석 我東詩文選集不多. 우리나라엔 동방의 시와 선집한 문집이 많지 않다. 佔畢齋所撰『靑丘風雅』ㆍ『東文粹』, 점필재가 찬집한 『청구풍아』와 『동문수』는 雖曰: “精抄而未免太簡.” 비록 말한다. “정밀하게 뽑았지만 매우 간략함을 면하지 못했다.” 雖『東文選』博矣, 而主選者多以愛憎爲取舍. 비록 『동문선』은 넓게 취했지만 주로 선집한 것이 애증에 따라 취사한 것이 많았다. 『續東文選』尤甚, 難免狗尾之誚, 『속동문선』은 더욱 심해 개꼬리라는 비판을 면키 어려웠으니, 識者恨之. 식자들이 한스럽게 여겼다.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
15. 문장은 神을 위주로 지어야 한다 古人謂文章以氣爲主, 其說尚矣. 至柳子厚, 乃曰: “爲文以神志爲主.” 余以爲神者變化不測之謂, 志者氣之帥也. 旣曰志則氣不足言也, 旣曰神則志不足言也. 故余斷之曰文章以神爲主 해석 古人謂文章以氣爲主, 其說尚矣. 옛 사람은 “문장은 기를 위주로 한다.”라고 했으니 그 말이 숭상할 만하다. 至柳子厚, 乃曰: “爲文以神志爲主.” 유자후에 이르러 곧 “문을 지을 적에 신이한 뜻을 위주로 한다.”라고 말했다. 余以爲神者變化不測之謂, 내가 생각건대 神이란 변화하고 예측하지 못하는 것을 말하는 것이고 志者氣之帥也. 志란 기를 통솔하는 장수다. 旣曰志則氣不足言也, 이미 “志”라고 말한다면 기가 부족하다는 말이고, 旣曰神則志不足言也. 이미 “神”이라 말한다면 志가 부족하다는 말이다. 故余斷..
48. 은퇴하고 싶지만 하지 못했던 하위지 河緯地「謝人贈蓑衣」詩曰: “男兒得失古猶今, 頭上分明白日臨. 持贈蓑衣應有意, 五湖烟雨好相尋.” 詩意如此而不能決退者, 豈以無可去之義故耶. 해석 河緯地「謝人贈蓑衣」詩曰: “男兒得失古猶今, 頭上分明白日臨. 持贈蓑衣應有意, 五湖烟雨好相尋.” 하위지의 「사람이 도롱이를 준 것에 감사하며」라는 시는 다음과 같다. 男兒得失古猶今 남자의 성공과 실패는 예전이 지금과 같으니 頭上分明白日臨 머리 위에 분명히 흰 햇살 쏟아지네. 持贈蓑衣應有意 도롱이 보내준 데엔 응당 뜻이 있으리니 五湖烟雨好相尋 안개 비 내리는 오호에서 우호하며 서로 만나자는 뜻이려니. 詩意如此而不能決退者, 시의 뜻이 이와 같아 은퇴를 결심할 수 없었던 것이지 豈以無可去之義故耶. 어찌 떠날 만한 뜻이 없기 때문이라 ..
104. 별 볼일 없는 금강산 제영시, 그럼에도 유명해진 정호음의 제영시 金剛山題詠, 自古無可稱者. 鄭湖陰詩曰: “萬二千峰領略歸, 蕭蕭落葉打秋衣. 正陽寒雨燒香夜, 蘧瑗方知四十非.” 第二句乃尋常底語, 辭氣太餒. 且於金剛, 無一句相稱, 而人猶膾炙何也. 해석 金剛山題詠, 自古無可稱者. 금강산 제영시는 예로부터 칭찬할 만한 게 없다. 鄭湖陰詩曰: “萬二千峰領略歸, 蕭蕭落葉打秋衣. 正陽寒雨燒香夜, 蘧瑗方知四十非.” 정호음의 「풍악산에서 노닐며遊楓嶽」라는 시는 다음과 같다. 萬二千峰領略歸 만 이천봉을 대충 보고 오니, 蕭蕭落葉打秋衣 우수수 지던 낙엽이 나그네의 옷을 치네. 正陽寒雨燒香夜 정양사 차가운 비 속, 향 태우던 밤에 蘧瑗方知四十非 거백옥처럼 비로소 마흔에야 잘못 산 것을 깨우쳤지. 『芝峯類說』 第二句乃尋常..
25. 이색이 인정한 제화시를 쓴 이숭인 李陶隱崇仁在麗末諸學士中, 最後進, 文譽未著. 一日揭古畫障于壁, 書一絶其上曰: “山北山南細路分, 松花含雨落紛紛. 道人汲水歸茅舍, 一帶靑煙染白雲.” 牧隱見之以爲逼唐, 聲名遂盛. 해석 李陶隱崇仁在麗末諸學士中, 最後進, 文譽未著. 도은 이숭인은 고려 말에 있던 여러 학사 중에 가장 후진으로 문예가 드러나지 않았다. 一日揭古畫障于壁, 書一絶其上曰: “山北山南細路分, 松花含雨落紛紛. 道人汲水歸茅舍, 一帶靑煙染白雲.” 하루는 벽을 막으려 옛 그림을 걸었는데 그 위에 한 절구를 썼으니 다음과 같다. 山北山南細路分 산은 여기저기에 있고 오솔길 나눠지는데 松花含雨落粉粉 송홧가루 비에 젖어 하늘하늘 진다. 道人汲水歸茅舍 스님 우물에서 물 길어 절로 돌아가고 一帶靑烟染白雲 한 줄기 푸..
10. 이규보와 함께 쌍운주필로 알려진 진화의 한시 麗朝學士陳澕, 洪州人. 詩甚淸麗. 與李奎報同時, 『翰林別曲』所謂李正言ㆍ陳翰林雙韻走筆者也. 其「五臺山」詩曰: “畫裏當時見五臺, 掃雲蒼翠有高低. 今來萬壑爭流處, 自覺穿雲路不迷.” 又有詩曰: “作詩亦是妨眞興, 閑看東風掃落花.” 해석 麗朝學士陳澕, 洪州人. 고려조의 학사 진화는 홍주 사람이다. 詩甚淸麗. 與李奎報同時, 시가 매우 맑고도 유려했으니 이규보와 같은 시기였으니 『翰林別曲』所謂李正言ㆍ陳翰林雙韻走筆者也. 『한림별곡』에서 말했던 ‘이정언과 진한림이 하나의 운으로 붓을 내달려 지었다’는 것이다. 其「五臺山」詩曰: “畫裏當時見五臺, 掃雲蒼翠有高低. 今來萬壑爭流處, 自覺穿雲路不迷.” 「오대산」 시는 다음과 같다. 畫裏當時見五臺 그림 속에서 당시의 오대산을 보니..
85. 연이 나오지도 않았는데 연밥을 딴다고? 李白詩曰: “五月西施採, 人看隘若耶.” 蓋五月是採蓮之時也. 白光勳詞云: ‘江南採蓮女, 江水拍山流. 蓮短不出水, 櫂歌春正愁.’ 蓋蓮未出水則非採蓮之時 可謂謬矣 해석 李白詩曰: “五月西施採, 人看隘若耶.” 이백의 시는 다음과 같으니 五月西施採 人看隘若耶 5월에 서시가 연밥 따니 사람이 보느라 약야계가 좁다네. 蓋五月是採蓮之時也. 대체로 5월이 연밥을 따는 때다. 白光勳詞云: ‘江南採蓮女, 江水拍山流. 蓮短不出水, 櫂歌春正愁.’ 백광훈의 시는 다음과 같으니 江南採蓮女 江水拍山流 강남에 연밥 따던 계집, 강물은 산을 치며 흐르네. 蓮短不出水 櫂歌春正愁 연 머리가 물에 나오지 않아 뱃노래 봄이라 정히 근심스럽구나. 蓋蓮未出水則非採蓮之時 可謂謬矣 대개 연이 물에서 나오지..
154. 두구꽃이 피는 계절을 헛갈린 채 시를 쓴 이달 李達「四時詞」曰: “露濕薔薇架, 香凝荳蔻花. 銀床夏日永, 金井索浮瓜.” 按樊川詩荳蔻梢頭二月初, 荳蔻花開, 乃春景也. 蓋達不深考而爲是語, 可笑, 해석 李達「四時詞」曰: “露濕薔薇架, 香凝荳蔻花. 銀床夏日永, 金井索浮瓜.” 이달의 「사시사」라는 시에사 말했으니 다음과 같다. 露濕薔薇架 香凝荳蔻花 이슬이 장미 넝쿨 적셨고 향기가 두구꽃에 엉겼네. 銀床夏日永 金井索浮瓜 은상엔 여름 햇볕이 길고 금정에 띄운 참에 참는다네. 按樊川詩荳蔻梢頭二月初, 두목의 시에 ‘두구가 나무 끝에 있으니 2월 초네.’라는 구절을 살펴보면 荳蔻花開, 乃春景也. 두구꽃이 피면 곧 봄의 경치인 것이다. 蓋達不深考而爲是語, 可笑, 대체로 이달은 깊이 살펴보지 않고 이 말을 했으니 가소..
2. 抱朴子曰 水性純冷而有溫谷之湯泉 火性純熾而有蕭丘之寒燄 駱賓王文曰 蕭丘之火漸熱 按南海蕭丘之上 有自生之火 春起秋滅 又拾遺記云海西泉玉山穴中 有陰水其色如火 名陰火 曹唐詩漲海潮生陰火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