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文章部 (1291)
건빵이랑 놀자
31. 鄭圃隱使日本詩曰 斑衣想自秦童化 染齒曾將越俗通 行人脫履邀尊長 志士磨刀報世讐 梅窓春色早 板屋雨聲多 皆紀實也 又甞有詩曰 龍愁歲暮藏深壑 鶴喜秋晴上碧天 此諭時事也
30. 李存吾十餘歲 賦江漲曰 大野皆爲沒 孤山獨不降 其志節可想 若使公當革命之際 其立節豈在圃穩下哉 按孤山在驪州 李存吾所住之處 孤或作高非是
29. 白文節詩曰 苦熱人間方卓午 臥看初日上松頭 李瑱詩曰 宿霧夜棲深樹在 午風吹作雨霏霏 其摸寫山居景致儘好 按李瑱 益齋之父也
28. 惕若齋金九容 麗末奉使中朝時 皇上責令貢良馬五千匹不至 竄公雲南大理 行抵岳陽道病卒 有詩曰 良馬五千何日到 桃花關外草芊芊
27. 安文成公裕有詩曰 香燈處處皆祈佛 絃管家家競祀神 唯有數間夫子廟 滿庭秋草寂無人 蓋時丁麗季爭尚佛敎 而能慨然有志斯文如此
26. 俗傳圓扇詩曰 堯時十日並生東 草木焦枯零落風 帝獨憂之命羿射 至今遺鏃貫輪中 或謂李穡所製 然語稚 未知信否
24. 牧隱詩曰 邇來物價皆騰湧 獨我文章不直錢 又曰 詩書未必皆君子 卿相由來起匹夫 蓋傷時之作也 按恭愍時 諫臣上言 白丁驟拜卿相 皁隷濫處朝班是矣
23. 李穡晨興卽事詩曰 日高三丈紬衾暖 一片乾坤屬黑甜 按晝睡爲黑甜 而且曰 日高三丈則非晨興也 又按古書曰 睡美爲黑甜 飮酒爲軟飽云
22. 關西一路 平時題詠蓋多矣 華使至則一切撤去 唯留牧隱浮碧樓, 鄭知常大同江兩作而已 許天使國浮碧樓詩 有云門端尚懸高麗詩 當時已解中華字 略無贊美之語 而但曰解字 豈有所不滿而然耶
21. 前朝李奎報ㆍ李齊賢ㆍ李穡 我朝金時習最號名家 其警聯則李奎報呈李給事詩曰 仙鰲壯力扶山起 金虎雄精叱電駈 題寺院曰 滿院松篁僧富貴 一江烟月寺風流 題浦村曰 湖淸巧印當心月 浦闊貪呑入口潮 臨陂郡詩曰 客舍新除垂柳路 人家半掩映花扉 文機障詩曰 三呼萬歲神山湧 一熟千年海果來 妙巖寺詩曰 幽澗水渟猿掬飮 陽崖草滑鹿來啣 德淵院詩曰 竹虛同客性 松老等僧年 李齊賢記行詩曰 雨催寒犢歸漁店 波送輕鷗近客舟 又窮秋雨鎖靑神樹 落日雲橫白帝城 又碧雲暮隔魚鳧水 紅樹秋連鳥鼠山 又蜃氣窓間日 鷗聲砌下潮 又野平山隱地 村遠樹浮空 李穡早春詩曰 寒聲入榻風敲竹 翠影當窓日轉梧 山中詩曰 風淸竹院逢僧話 草軟陽坡共鹿眠 天壽節詩曰 六合一家堯日月 三呼萬歲漢衣冠 卽事詩曰 蟻行當檻樹 鶯語近窓枝 又行雲猶雨意 臥樹亦花心 金時習山居詩曰 風曳洞雲歸遠壑 鴈拖寒月下遙岑 又流鶯趁蝶斜穿檻 遊蟻..
20. 서시를 데리고 떠난 범려를 칭송한 이제현 李齊賢「詠范蠡」詩曰: “論功豈啻破强吳, 最在扁舟泛五湖. 不解載將西子去, 越宮還有一姑蘇.” 其意甚新 해석 李齊賢「詠范蠡」詩曰: “論功豈啻破强吳, 最在扁舟泛五湖. 不解載將西子去, 越宮還有一姑蘇.” 이제현의 「범려에 대해 노래하다」라는 시는 다음과 같다. 論功豈啻破强吳 공을 논한다면 어찌 강한 오나라를 깨부순 것뿐이냐. 最在扁舟泛五湖 최고는 조각배가 오호에 떠있는 것이라네. 不解載將西子去 풀어줘 장차 서시를 싣고 떠나지 않았다면 越宮還有一姑蘇 월나라 궁궐에 다시 하나의 고소대 있었으리. 其意甚新 그 뜻이 매우 새롭다. 인용 목차 십팔사략
19. 李齊賢聞淮安君出家詩曰 火中良玉水中蓮 半夜踰城去杳然 雲衲換來新面目 綠窓啼盡短因緣云云 按淮安大君 益齋友壻也 前朝時王子多被緇爲僧 故其詩如此 半夜踰城 按佛說 釋迦以王子 夜半踰城入雪山修道云 蓋用此也
18. 李資諒使宋 徽宗親賜宴 製詩命和進 資諒詩曰 鹿鳴嘉會宴賢良 仙樂洋洋出洞房 天上賜花頭上艷 盤中宣橘手中香 黃河再報千年瑞 綠醑輕浮萬壽觴 今日陪臣參盛際 願歌天保永無忘 佳矣
17. 前朝崔冲詩曰 滿庭月色無烟燭 入座山光不速賓 更有松絃彈譜外 只堪珍重未傳人 此詩世所稱佳 而但未傳人三字不妥 或言非崔冲 乃崔沈云 인용 목차
16. 高麗時魏元凱, 文凱長興人也 兄弟俱壯元及第 所謂一家生得兩龍頭者也 元凱後爲僧 號圓鑑 居昇平定惠寺 有詩云 誰知鷄足山中老 曾是龍頭座上賓 又云 落石奔川淸碎玉 入雲層翠冷磨秋 인용 목차
15. 정여령이 지은 시를 평가하다 高麗鄭與齡晉州人. 甞於人家壁上, 見晉州圖, 題詩曰: “數點靑山枕碧湖, 公言此是晉陽圖. 水邊草屋知多少, 中有吾廬畫也無.” 世稱佳作, 而第二句不佳. 해석 高麗鄭與齡晉州人. 고려의 정여령은 진주 사람이다. 甞於人家壁上, 見晉州圖, 題詩曰: “數點靑山枕碧湖, 公言此是晉陽圖. 水邊草屋知多少, 中有吾廬畫也無.” 일찍이 인가의 벽 위에 진주도를 보며 시를 지었으니 다음과 같다. 數點靑山枕碧湖 몇 점 푸른산이 푸른 호수 베개 삼아 公言此是晉陽圖 공은 말하네. “이것은 진양의 그림이예요. 水邊草屋知多少 물 곁 초가집이 얼마인 줄 알겠고 中有吾廬畫也無 그 속에 나의 오두막 있는데 그렸는지 안 그렸는지.” 世稱佳作, 而第二句不佳. 세상에서 아름다운 작품이라 일컬어졌는데, 다만 두 번째 구..
14. 張鎰題昇平燕子樓詩曰: “霜月凄凉燕子樓, 郞官一去夢悠悠. 當時座客休嫌老, 樓上佳人亦白頭. 昇平今順天府也, 張曾判此郡時.” 有太守孫億眷官妓好好 及張按部重來 好好已老故云 郞官指孫億也 申光漢詩 重來邑宰還靑眼 別後佳人已白頭 亦此意 인용 목차
13. 前朝吳世才戟巖詩曰: “北嶺石巉巉, 傍人號戟巖. 逈撞乘鶴晉, 高刺上天咸. 揉柄電爲火, 洗鋒霜是鹽. 何當作兵器, 敗楚亦亡凡.” 其押韻甚巧. 인용 목차
12. 金克己「詠秋月李花詩」曰: “無奈異香來聚窟, 漢宮重見李夫人.” 李仁老「詠白芍藥詩」曰: “太眞纔罷溫泉浴, 白玉肌膚未點紅.” 似佳 인용 목차
9. 李奎報「山寺詩」曰: “鐘梵聲中一燈赤.” 按古書, 五世不改火, 則色赤如血, 盖用此也. 金時習詩亦云: “佛殿尚留三世火.” 皆謂長明燈也
8. 우물 속 달을 읊은 두 사람의 시에 대한 평가 李奎報「詠井中月」曰: “山僧貪月色, 並汲一甁中. 到寺方應覺, 甁傾月亦空.” 崔簡易「次之」曰: “僧去汲井水, 和月滿盂中. 入寺無所見, 方知色是空.” 兩作不啻霄壤. 해석 李奎報「詠井中月」曰: “山僧貪月色, 並汲一甁中. 到寺方應覺, 甁傾月亦空.” 이규보가 「우물 속 달을 읊은 시」에서 다음과 같이 말했고, 山僧貪月色 幷汲一甁中 산 속 스님이 달빛 탐내어 한 병 속에 함께 길어왔네. 到寺方應覺 甁傾月亦空 절에 도착하면 곧바로 깨달을 걸. 병을 기울이면 달 또한 사라진다는 걸. 崔簡易「次之」曰: “僧去汲井水, 和月滿盂中. 入寺無所見, 方知色是空.” 최간이가 「이규보의 우물 속 달을 읊은 것을 차운하다」에서 다음과 같이 말했으니, 僧去汲井水 和月滿盂中 스님이 가서..
7. 世傳鄭知常夏雲多奇峯詩曰 電影樵童斧 雷聲隱寺鐘 僧看疑有剎 鶴見恨無松 蓋髫稚語也 或云非知常所作
6. 世傳鄭知常詩曰 三丁燭盡天將曉 八角章成桂已香 落月滿庭人擾擾 不知誰是壯元郞 余按三丁猶言三條 今奉常寺祭燭 以一柄爲一丁 以三柄爲三丁 八角卽律賦以八韻爲押 作八角也 按堯山堂外紀曰 唐制 擧人試日旣暮 許燒燭三條 故韋承貽詩曰 三條燭盡鐘初動 九轉丹成鼎未開 殘月漸低人擾擾 不知誰是謫仙才 鄭作蓋用此也
5. 鄭知常丹月驛詩云 飮闌欹枕畫屛低 夢覺前村第一鷄 却憶夜深雲雨散 碧空孤月小樓西 又有詩曰 綠楊閉戶八九屋 明月捲簾三四人 又題靈鵠寺曰 上磨星斗屋三角 半出虛空樓一間 又地應碧落不多遠 人與白雲相對閑 雖拗體亦好
4. 伽倻山石負庵巖石上 有刻詩曰 新羅末裔愛丘山 深鎖雲林不出寰 三見仙桃花結子 笑他人老百年間 傳者疑爲崔致遠之作 然詩格不近似矣 末裔蓋猶言末世也
3. 智異山 有一老髡 於山石窟中 得異書累帙 其中有崔致遠所書詩一帖十六首 今逸其半 求禮倅閔君大倫得之以贈余 見其筆跡 則眞致遠筆 而詩亦奇古 其爲致遠所作無疑 甚可珍也 詩曰 東國花開洞 壺中別有天 仙人推玉枕 身世欹千年 萬壑雷聲起 千峯雨色新 山僧忘歲月 唯記葉間春 雨餘多竹色 移坐白雲開 寂寂因忘我 松風枕上來 春來花滿地 秋去葉飛天 至道離文字 元來在目前 澗月初生處 松風不動時 子規聲入耳 幽興自應知 擬說林泉興 何人識此機 無心見月色 默默坐忘歸 密旨何勞舌 江澄月影通 長風生萬壑 赤葉秋山空 松上靑蘿結 澗中流白月 石泉吼一聲 萬壑多飛雪
2. 堯山堂外紀曰 高麗使過海有詩云 沙鳥浮還沒 山雲斷復連 時賈鳥詐爲梢人 聯下句曰 棹穿波底月 船壓水中天 麗使歎服云 所謂麗使未知何人 而俗傳崔致遠所作者恐誤 但非麗使 似是新羅時也
1. 중국서적에도 소개된 을지문덕의 시 『堯山堂外紀』, 備記乙支文德事. 且載其與隋將詩曰: “神策究天文, 妙算窮地理. 戰勝功旣高, 知足願云止.” 其詞近古. 해석 『堯山堂外紀』, 備記乙支文德事. 『요산당외기』에는 을지문덕의 일이 갖추어 기록되어 있다. 且載其與隋將詩曰: “神策究天文, 妙算窮地理. 戰勝功旣高, 知足願云止.” 또한 수나라 장수 우중문에게 보낸 시가 실려 있으니, 다음과 같다. 神策究天文 妙算窮地理 신묘한 꾀는 천문을 꿰뚫었고 묘한 헤아림은 지리에 능통했네. 戰勝功旣高 知足願云止 싸움에 이긴 공이 이미 높으니 만족할 줄 알면 멈추시라. 『東文選』 其詞近古. 시의 말에 古詩에 가깝다. 인용 목차 을지문덕이 우중문에게 보낸 한시
30. 熊化天使詩曰 白日一花落 靑天孤鳥飛 人以爲佳 然按李夢陽詩云白日孤帆隱 靑天一鳥飛 蓋襲此句而爲之 李夢陽亦全用李白天淸一鴈遠 海闊孤帆遲句語爾
29. 天朝員外劉黃裳東征時出來 有詩曰魚鞍耀朝日 貂扇引江風 蓋譏國俗以魚皮裏鞍 冬寒以貂毛爲扇也 然按本草曰 鮫魚皮卽飾鞍劍 裝刀靶䱜魚皮云 魚鞍亦古矣 又曰素兒能醉客 素兒謂酒也 以漢語翻譯方音耳
28. 稗史言洪武初 倭人入貢 帝問其國風俗何如 倭使以詩答曰 國比中原國 人同上古人 衣冠唐制度 禮樂漢君臣 銀甕蒭新酒 金刀鱠錦鱗 年年二三月 桃李一般春 世或謂安南使臣製者非矣
27. 戊戌年 天將四提督領兵十餘萬 與倭相持 累年不能進勦 劉綎總兵書蚌鷸詩以示曰 老蚌親陽爲怕寒 野禽何事苦相干 身離窟穴珠胎損 力盡沙灘翠羽殘 閉口却思開口害 入頭方信出頭難 早知俱落漁人手 雲水飛潛各自安 蓋以鷸比倭也 時謂綎之自製 後見雜書中載此詩 則知非劉作矣
26. 熊天使車輦蟠松詩曰始信靑牛亦爾才 按雜書 大松千歲 其精化爲靑牛 又云千歲之樹精化爲靑羊 萬歲之樹精化爲靑牛 蓋用此耳
25. 熊天使贈館伴李好閔詩曰 白嶽重來訪尚禽 李公謂余曰 未知尚禽何義也 余按漢尚長字子平 隱居不仕 與北海禽慶俱遊五嶽名山 不知所終 陶淵明集 有尚長禽慶贊 唐詩云得展禽尚志是也
24. 朱天使之蕃題畫佛帖云余甞夢爲還山老僧 醒後述以詩曰 夢中明滅舊龕燈 覺後心隨境其其澄 澗繞菜花松掛月 盤陀石上白頭僧 昔房琯爲永禪師後身 豈公亦爾耶
23. 王弇州贈李滄溟詩曰 野夫興到不復刪 大海回風生紫瀾 欲識濟南奇絶處 峨眉天半雪中看 濟南指滄溟 結句蓋屬滄溟 而其自許亦太高
22. 王弇州擬古詩 畧曰虞帝小鰥夫 虛名攘唐祚 西伯老禿翁 脫身美人賂 垂死竄蒼梧 薦禹如有負 戎馬踐幽王 實以妖姬故 寄聲謝時達 毋爲聖賢誤 其侮聖人 亦甚矣
21. 王弇州岳王墓詩曰 三殿有人朝北極 六陵無樹對南枝 蓋言宋南渡後高宗至度宗凡六帝 而屈膝事虜 無復讐之意 與岳王墳樹無可相對者也 其詠后羿曰 不信雕弧摧九日 獨留明月隱姮娥 詠卞和曰 惟憑寄與樂正子 三月如何不下堂 其用意深矣 按卞和得玉獻王 王使樂正子占之 言非玉 王以爲欺慢 斬其一足云 按元人詩曰 孤塚有人來下馬 六陵無樹可棲鳥 此句法相似
20. 明鄭善夫初不識王廷相 其漫興詩有云海內談詩王子衡 春風坐遍魯諸生 子衡廷相字也 鄭卒後王始知之 爲位而哭之 使千里致奠 仍刻其遺文云 夫人之相知 不在存歿 王之所爲 雖近好名 實感知遇 亦今世之所罕也
18. 唐皐律詩龍飛有詔頒高麗 按麗音離 國名 魏時亮詩翁嫗老歲華 嫗去聲 成憲詩客逋山應謝 逋平聲 朱之蕃詩憐予頗諳滄洲趣 諳平聲 中朝人於此亦未之考耶
17. 楊愼詩曰 彤管久塵翳 妬津生洛河 靑史傷人彘 黃雲驚女訛 驏牛信可乘 良法在金科 按緯書 黃雲翔女訛驚邦 又元律 妬婦乘驏牛徇部 乃胡俗也 恐不當引用
16. 明人蘭廷瑞冬夜詩曰 枕上詩成喜不睡 起尋筆硯旋呼燈 銀甁取浸梅花水 已被霜風凍作冰 雖非唐調 亦有氣力
15. 董越天使詩江雨釀寒來樹抄 嶺雲分暝落巖阿 乃用王荊公嶺雲分暝與黃昏之句 且格律非甚高妙 而鄭湖陰最喜此句 常吟詠稱譽云 未可知也
14. 祖宗朝天使接宴時用女樂 故祁天使順有却妓詩曰 聖朝風化萬方瞻 男女綱常貴謹嚴 又曰幽盟只與寒梅共 不爲閑花別動情 徐四佳次之曰 自是東韓遵古禮 敢將雲雨惱高情 措語太迫矣 龔用卿天使時 妓一朶紅有殊色 天使悅之 酒闌用濃筆抹其面以戲云兩使氣象不侔矣 自壬辰變後凡宴享 但用男樂 不用女樂矣
13. 世傳中朝人有年少登科者 送友生上寺詩曰 弱年登第力難任 長羨諸君向碧岑 倘得閑官無箇事 溪山舊跡擬重尋 此詩格力甚劣 似非中朝人作也
12. 李東陽爲首相 以謟諛自全 有士人投詩曰 才名直與斗山齊 伴食中書日又西 回首湘江春草綠 鷓鴣啼罷子規啼 蓋鷓鴣鳴曰行不得 子規鳴曰不如歸故云 世之貪榮不退者見此 宜知愧矣
11. 張天使寧詩曰 誰捲疎簾望新月 自吹長笛倚斜暉 初不曉其意 伴倘言老爺有愛妾故云 此與揮鞭萬里去 安得念香閨者異矣
10. 李東陽門生歸省 兼告養病還家 汪俊贈詩 有云千年芝草供靈藥 五色流泉洗道機 人謂絶佳 東陽曰 歸省與養病是二事 今兩句單說養病 不及歸省 便是偏枯 改之曰五色宮袍當舞衣 眾歎服
9. 邊貢題文山祠詩曰 花外子規燕市月 柳邊精衛浙江潮 王世貞稱其巧麗 按化作啼鵑帶血歸 乃文山詩也 下句蓋以越江潮不至而爲言 然語意不及上句
8. 于謙詩有曰謝客只容風入戶 捲簾時放燕歸梁 又醉來掃地臥花影 閑處倚窓看藥方 題十八學士圖曰 都將治世安民業 散作裁冰剪雪詞
7. 堯山堂外紀曰 于謙少時 窓外有人持一扇乞詩 卽書曰大造乾坤手 重扶社稷時 其人驚躍而去 乃鬼也 余謂於此可見經濟手段矣
6. 解縉應製題虎顧眾彪圖曰 虎爲百獸尊 誰敢觸其怒 惟有父子情 一步一回顧 蓋有含諷之意云
5. 章懋題徽宗畫甁中桂花詩曰 玉色官甁出內家 天香誰貯月中花 六宮只愛新凉好 不道金風卷翠華
4. 劉基題畫紅梅詩曰 水晶宮裡玉眞妃 宴罷瑤臺步月歸 行到赤城天未曉 冷霞飛上六銖衣
3. 明任享泰送高麗使詩曰 三韓舊控玄菟險 重譯今隨白雉來 菟字作平聲 恐未穩 韻書菟去聲 菟絲也 又唐詩多作去聲用 如李白藥詩云雷野淸玄菟 騰笳振白狼是也 菟又作兎楊臣源詩城遠迷玄兎 川明辨白狼 按本草 蒙筌曰菟絲子 朝鮮多産云 玄菟之稱 疑以此也 今藥名有玄菟丹 亦以菟絲取名
2. 明詩有曰堤柳欲眠鶯喚起 按稗史 漢苑中有柳狀如人形 號人柳 一日三起三眠云 眠起二字出於此
1. 洪武中 錢宰賦詩曰 曉鼓鼕鼕起着衣 午門朝見尚嫌遲 何時得遂田園樂 睡到人間飯熟時 太祖見之曰 朕未甞嫌爾 何不着憂字 仍放還田里 余謂此詩甚有味 令人雋永無已 然語似太露 不如歐陽公十年騎馬聽朝鷄之句意圓而無迹矣
8. 牧隱入元朝 登科第三名 授翰林知制誥 及東還 壯元牛繼志以詩別之曰 我有丈夫淚 泣之不落三十年 今日離亭畔 爲君揮洒春風前 按陶弘景詩云我有數行淚 不落十餘年 今日爲君盡 倂洒秋風前 全用此也
7. 高麗偰遜回鶻人也 元末以端本堂正字 避亂東來 甞寄中朝故舊曰 於穆宣文閣 雍容端本堂 夢中猶昨日 覺後是他鄕 萬事心如鐵 三年髮已蒼 生還倘能遂 甘老校書郞 恭愍朝 賜籍慶州 子長壽孫循 亦登第通顯 今偰姓卽其後也 又宋員外郞鄭臣保宋亡 浮海來居于瑞山 其子仁卿幼時 有詩曰胡塵漲宇宙 萬里落孤臣 何日乾坤正 重回趙氏春 今瑞山之鄭 乃其裔云
6. 虞集嘗倚樓吟五更鼓角吹殘雪之句 有一童曰 角可吹鼓不可吹 忽失所在 蓋詩鬼云
5. 元陳剛中題博浪沙云如何十二金人外 猶有民間鐵未銷 題范增墓云平生奇計無他事 只勸鴻門殺漢王 明高啓詠明妃云願君莫殺毛延壽 留畫商巖夢裡賢 詠長城云雖然萬里連雲際 爭及堯天三尺高 用意雖好 而句法鄙俗 無足稱矣
4. 張圖瑞香花詩云採花莫撲枝頭蝶 驚覺陽臺夢裡人 按瑞香一名睡香故云
3. 姚燧八十私侍妾 妾願得識驗 乃贈詩曰 八十年來遇此春 此春遇後更無春 縱然不得扶持力 也作墳前拜掃人 後姚卒而有子 家人疑其外通 妾出此詩解之 一時傳以爲笑
2. 薩天錫秋宮詞曰 淸曉宮車出建章 紫衣小隊兩三行 石闌干外銀燈過 照見芙蓉葉上霜 王沂以爲追踪盛唐 而以余觀之 不過元詩之善者
1. 呂徽之元時人 甞大雪 分愉藤滕二字 曰天上九龍施法水 人間二鼠嚙枯藤 鶩鵝聲亂功收蔡 蝴蝶飛來妙過滕 復和曇字曰 竹委長身寒郭索 松埋短髮老瞿曇
78. 金主亮詠竹詩曰 我心正與君相似 只待雲梢拂碧空 又閱柳耆卿詞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語 遂萌飮江之志 題詩曰提兵百萬西湖上 立馬吳山第一峰 其桀驁之氣可想
77. 金主璟遊仰山詩云金色界中兜率景 碧蓮花裡梵王宮 鶴驚淸露三更月 虎嘯疎林萬壑風 又甞得句云二人土上坐 其妃李氏對曰一月日邊明 時稱警妙
76. 稗史 載鄧中甫贈文山詩 尾句云餘生諒須臾 孤憤橫九縣 庶幾太尉事 萬一中丞傳 文山在燕獄 寄中甫云久要何落落 末路重依依 死矣煩公傳 北方人是非 余謂此言果是 則文山亦有意於名者也 無乃好事者爲之歟
75. 宋詩曰 勸君休鑷鬢毛斑 鬢到斑時亦自難 多少朱門少年子 業風吹上北邙山 語亦達矣 盧蘇齋晩年鑷白不休 客問之 公曰殺人者死 白髮能殺人故去之 客大笑
74. 宋詩有云荷因有熱先擎蓋 柳爲無寒漸脫綿 小說中稱爲佳句 然似巧而拙 不足傳也
73. 楊誠齋絶句云梅子流酸濺齒牙 芭蕉分綠上牕紗 日長睡起無情緖 閑看兒童捉柳花 張紫巖見之曰 廷秀胸襟透脫矣 余謂紫岩評品似過 且捉字不雅 改以趁字如何
72. 楊誠齋詩老讀文書興易闌 從知養病不如閑 竹床瓦枕西堂上 臥見江南雨後山 其風流意趣可玩 不宜以晩宋少之 按癸辛雜識 以此爲呂滎陽作 未知孰是
71. 放翁詩云靑羅包髻白行纏 不是凡人不是仙 家在洛陽城裡住 臥吹銅笛過伊川 可見其豪放矣 但臥吹之臥字 未知如何 堯山堂紀 以此爲朱希眞詩也
70. 陸放翁詩澆書滿挹浮蛆甕 攤飯橫眠夢蝶床 按宋人謂晨飮爲澆書 午睡爲攤飯 蓋俗語也 蓋古人晨起必讀書 故曰澆書
69. 韓子蒼詩曰 推愁不去還相覓 與老無期稍見侵 按王荊公詩 閉戶欲推愁 愁終不肯去 劉賓客詩與老無期約 到來如等閑 蓋用此也
68. 堯山堂外紀 晦翁甞訪婿蔡沈不遇 蔡妻葱湯麥飯 辭以簡褻 晦翁留詩曰葱湯麥飯兩相宜 葱養丹田麥療飢 莫謂此中滋味薄 前村猶有未炊時 余謂當食而先念未炊之人 可見仁人君子之用心也
67. 朱文公詩孤燈耿寒焰 照此一窓幽 臥聽簷前雨 浪浪殊未休 張南軒詩坡頭望西山 秋意已如許 雲影渡江來 霏霏半空雨 又散策下舸亭 水淸魚可數 却上采菱舟 乘風過南浦 楊愼以此爲有唐調云
66. 胡澹庵謫中聞秦檜死 有詩云夢入瓊崖身益壯 烟銷金塢臭空傳 後孟珙滅金回 屯軍於檜墓所 令軍士糞溺墓上 人謂穢塚 澹庵之言蓋驗矣 烟銷金塢 本以郿塢比檜 而亦爲金亡之讖焉
65. 宋詩蒲牢百八吼禪林 又曰聲殘一百八 按蒲牢獸名 畏鯨魚輒鳴吼 故凡鐘作蒲牢形 以所擊者爲鯨魚 黃山谷云催粥華鯨吼 夜闌又風冽 僧魚響謂之蒲牢吼則可矣 今曰華鯨吼 恐誤用事 如東坡云木魚曉動隨僧粥爲是
64. 郭浩詩曰 隴口山深草木荒 行人到此斷肝腸 耳中不忍聽鸚鵡 猶在枝頭說上皇 按小說 隴州歲貢鸚鵡 徽宗敎以詩文後發還本土 後郭浩按邊至隴口 見紅白二鸚鵡於枝間 問上皇安否 浩曰上皇崩矣 鸚鵡悲鳴不已云
63. 謝逸字無逸 有咏蝶詩三百首 如云身似何郞全傅粉 心如韓壽愛偸香 飛隨柳絮有時見 舞入梨花無處尋 時稱謝蝴蝶 然其所膾炙止此 則他可知矣
62. 晁載之有昭靈夫人祠詩曰 安得生兒作劉季 暮年無骨葬昭靈 按漢高祖起兵野戰 喪妣於黃鄕 天下平定 使以梓宮招魂于野 有丹蛇出水躍入于梓宮 諡爲昭靈夫人 事見漢書註
61. 世傳岳武穆手書送張紫岩北伐詩曰 號令雷霆迅 天聲動北陬 長驅渡河洛 直擣向燕幽 馬蹀閼支血 旗梟克汗頭 歸來報明主 恢復舊神州 按稗史言此詩雄渾悲壯 卽唐名家 不是過也 今見筆勢尤雄健 人謂辟邪 而稗史平並擧 蓋其書流傳於我國 而中朝人未之見也 按紫巖張浚號也
60. 莊孔易詩曰 詩卷袖寒携海岳 夜舡江隱坐星河 按東坡云我携此石歸 袖中有東海 又沈佺期云舡如天上坐 蓋用此也 隱疑作穩
59. 后山詩曰 秋盤堆鴨脚 春味薦猫頭 猫頭笋也 山谷詩曰 霜林收鴨脚 春網薦琴高 語意相似 而琴高古仙人乘鯉者 今曰薦琴高則未穩
58. 宋人詩曰 柳外雕鞍公子醉 花邊團扇麗人行 時謂絶唱 見此則古者婦人用扇自蔽者可知矣 今我國士大夫雖冬月 亦以扇掩面 中朝人大笑之 豈以爲近婦人故歟
57. 李師中贈官妓賈愛卿詩云願得豼貅千萬兵 犬羊巢穴一時平 歸來不用封侯印 只向君王覔愛卿
56. 柳如京塞上詩曰 鳴骹直上一千丈 天靜無風聲正乾 碧眼胡兒三百騎 盡提金勒向雲看 一時盛稱其詩 好事者多圖於屛障 卒有金元之禍
55. 張乖厓致仕詩曰 兒童不慣錦衣榮 見我歸來夾道迎 不免隔溪高士笑 天機喪盡得虛名 人謂此詩爲後世公卿致仕者供狀云 余謂致仕者猶不免人笑 則漏盡而不知休者 又當何如也
54. 山谷詩喜用白鷗字 有曰江南野水碧於天 中有白鷗閑似我 又曰夢作白鷗去 江湖水貼天 世謂黃山谷夢作白鷗者以此
53. 宋蔡承禧製皇后挽詞曰 天上玉欄花已折 人間方士術何施 按宋姜識有神術 使死者復生 皇后之薨 試其術不驗 乃曰后與仁宗臨白玉欄干賞牡丹 無復來人間 詩語以此
52. 宋人有長城詩曰 祖舜宗堯自太平 秦皇何事苦蒼生 不知禍起蕭墻內 虛築防胡萬里城 有東人和之曰 粉堞縱橫萬里平 黎民賴此得安生 當時若數秦皇罪 只在坑儒不在城 其意好
51. 漢書不載虞美人事結末 宋人詩曰 香魂夜逐劍光飛 靑血化爲原上草 註云項王亡滅 虞姬自刎 按賈氏談錄曰 褒斜山谷 有虞美人草 狀如鷄冠 行路見者唱虞美人則葉搖動 如人撫掌之狀 或唱他詞 寂然不動云
50. 馬子才詩曰李白騎鯨飛上天 按韓退之甞言太白得仙去 元和初 有人自北海來 見太白與一道士跨赤虬而去 此云騎鯨 恐別有出處 或誤用事耳
49. 郭功父老人詩云不記近事記遠事 不能近視能遠視 哭無淚笑有淚 夜不睡晝多睡 兒子不惜惜孫子 大事不問問碎細 又曰夜雨稀聞聞耳雨 春花微見見空花 盖老人耳中常作風雨聲 而不得聞實雨故云
48. 黃山谷詩曰美酒玉東西 又曾茶山詩曰酒酣金盞照東西 玉東西酒器也 今漢語謂家中器物爲東西 猶俗言家事也 按呂東萊性麁暴 嫌飮食不如意 便打破家事
47. 黃山谷讀謝安傳詩曰 傾敗秦師琰與玄 矯情不顧驛書傳 持危又幸桓溫死 太傅功名亦偶然 此詩工拙不可知 而議論則好矣
46. 東坡詩曰 贏得兒童語音好 一年强半在城中 蓋言靑苗之法 使民不得休息 故村童久在城中 學得官話而語音好耳
45. 東坡贈人詩云聖善方當而立歲 頑尊已及古稀年 以其父年七十 而其母方三十歲故戲之 盧守愼詩云寄也歸而免 居然到古稀 亦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