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文章部 (1291)
건빵이랑 놀자
17. 俗傳雇工歌爲先王御製 盛行於世 李完平元翼又作雇工荅主人歌 然余聞非御製 乃許㙉所作 而時俗誤傳云 許㙉以進士登武科者也
16. 我國歌詞 雜以方言 故不能與中朝樂府比並 如近世宋純, 鄭澈所作最善 而不過膾炙口頭而止 惜哉 長歌則感君恩, 翰林別曲, 漁父詞最久 而近世退溪歌, 南冥歌, 宋純俛仰亭歌, 白光弘關西別曲, 鄭澈關東別曲, 思美人曲, 續思美人曲 將進酒詞盛行於世 他如水月亭歌, 歷代歌, 關山別曲, 古別離曲, 南征歌之類甚多 余亦有朝天前後二曲 亦戲耳
15. 李鰲城爲天將接伴使 天將聞我國人唱歌 問其旨意 鰲城書示曰 昔日苟如此 此身安可持 愁心化爲絲 曲曲還成結 欲解復欲解 不知端在處 天將稱好 按康伯可閨情詞曰 此度相思 寸膓千縷 蓋思與絲字同音故也 李義山詩春蠶到死絲方盡 亦此義
14. 明廟朝折御苑黃菊 賜玉堂官 命撰進歌詞 玉堂官倉卒不能就 時宋純以宰樞直摠府 乃借製以進 上覽之 驚喜問誰作此者 玉堂官不敢隱 以實對 乃大加賞賜 其詞至今傳于樂府
13. 元人詞曰 嫩綠池塘藏睡鴨 淡黃楊柳帶棲鴉 下句乃宋賀方回詞句也 雖欠老健 亦自佳矣 但上句頗劣 又藏字未穩
12. 宋辛幼安題江西詞曰 江晩正愁予 山深聞鷓鴣 羅太經以爲南渡之初 虜追隆祐太后至造口 不及而還 聞鷓鴣之句 謂恢復之事 行不得也 按鷓鴣志南向 雖東西徊翔 開翅之始 必先南翥 余意幼安此句 蓋喻宋之南遷而避虜益南也
11. 晏叔原詞有云 舞低楊柳樓心月 歌盡桃花扇底風 又朝雲信斷知何處 應作巫陽春夢去 紫騮認得舊遊踪 嘶過畫橋東畔路
10. 晏叔原鷓鴣天詞曰 從別後憶相逢 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缸照 猶恐相逢是夢中 佳矣
9. 宋仁宗時 老人星見 柳耆卿托內侍 以醉蓬萊辭進 仁宗閱首句漸亭皐葉 下漸字意不悅 至宸遊鳳輦何處 與眞宗挽謌暗同 慘然久之 至太液波翻 忿然曰 何不言太液波澄 擲之地 罷不用 王世貞言 耆卿詞毋論觸諱 中間不能形容老人星 自是不佳 余謂耆卿托內侍以媒進 宜仁宗之薄其人也 不唯其詞之不佳而已
8. 宮詞唐王建一百篇 宋王珪一百篇 徽宗一百餘篇 甞見中朝人合爲一集 仲初固善矣 禹玉亦工矣 徽宗不能盡美矣
7. 小說 唐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云 牧丹帶露眞珠顆 佳人折向庭前過 含羞問檀郞 花强妾兒强 檀郞故相惱 只道花枝好 一向發嬌嗔 碎挼花打人 此詞儘佳
6. 按漢明帝爲太子 群臣以歌詩四章贊太子之德 一曰日重光 二曰月重輪 三曰星重輝 四曰海重潤 比太子之德 故曰重 蓋取明兩作离之義
5. 王世貞曰 歌行之有獻吉也其猶龍乎 仲默于鱗其麟鳳乎 夫鳳質而龍變 吾聞其語矣 未見其人也 此蓋世貞自許之言 亦太夸矣
4. 墨客揮犀曰 蘇子瞻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 謂着棋吃酒唱曲也 故詞雖工而多不入腔 正以不能唱曲耳 余謂觀乎此言 則我國人不解音律 雖作小詞 其不能合曲固也
3. 王世貞曰 我明以詞名家者 劉伯溫穠纖有致 去宋尚隔一塵 夏公謹最號雄爽 比之辛稼軒 覺少情思 又曰 三百篇亡而後有騷賦 騷賦難入樂而後有古樂府 古樂府不入俗而後以唐絶句爲樂府絶句 少宛轉而後有詞云 蓋詞至宋而大盛 故明人無能及者
2. 堯山堂外紀云 宋人選塡辭曰草堂詩餘 草堂者太白詩 名草堂集 見鄭樵書目 太白本蜀人 而草堂在蜀 懷故國之意也 曰詩餘者 詞爲詩之餘 而百代辭曲之祖也 按杜甫亦號草堂 世皆知杜甫之爲草堂 而不知李白之爲草堂耳
1. 說郛云 無章曲曰謠 齊歌曰謳 吳歌曰歈 楚歌曰艷 振旅而歌曰凱 然則古詩吳歈楚艷之艷字 今人認爲美艷誤矣
8. 桂娘者扶安賤娼 自號梅窓 甞有過客聞其名 以詩挑之 娘卽次韻曰 平生不學食東家 只愛梅窓月影斜 詞人未識幽閑意 指點行雲枉自多 其人悵然而去 娘平日喜琴與詩 死以琴殉葬云
7. 賤娼翠仙號雪竹 有詩曰 春粧催罷倚焦桐 珠箔輕明日上紅 香霧夜多朝露重 海棠花泣小墻東 又洞天如水月蒼蒼 樹葉蕭蕭夜有霜 十二緗簾人獨宿 玉屛還羨畫鴛鴦
6. 楊斯文士奇妾能屬詞 士奇以豐川府使往安岳未還 其妾寄詩曰 悵望長途不掩扉 夜深風露濕羅衣 楊山館裡花千樹 日日看花歸未歸 楊山安岳別名
4. 趙僉知瑗妾李氏號玉峯 送人往驪江詩曰 神勒烟波寺 淸心雪月樓 謝人來訪曰 飮水文君宅 靑山謝眺廬 庭痕雨裡屐 門到雪中驢 飮水卽其所居也 其魯山墓詩曰 五日長關三日越 哀詞吟斷魯陵雲 妾身亦是王孫女 此地鵑聲不忍聞 又閨情詩曰 有約郞何晩 庭梅欲謝時 忽聞枝上鵲 虛畫鏡中眉 佳矣
3. 陸放翁妾驛卒女也 有詩曰 只知眉上愁 不識愁來路 窓外有芭蕉 陣陣黃昏雨 曉起理新粧 整頓敎愁去 不合畫春山 依舊留愁住 好矣
1. 按蘇小小 錢塘名妓 乃東晉時人 而白樂天, 劉夢得詩多稱詠 按樂天詩云 蘇家小女名簡簡 芙蓉花腮柳葉眼 蓋此也 唐魚玄機能詩詞 初爲女冠 有詩曰 楊柳東西伴客舟 又曰 夢爲蝴蝶亦尋花 後以姦淫見戮 所謂女之耽兮 不可說也
18. 近世婦人不知誰氏 有夜行詩曰 幽澗冷冷月未生 暗藤垂地少人行 村家知在前峰外 淡霧疎星一杵鳴 又剪刀詩曰 有意雙胸合 多情兩股開 動搖於我在 深淺任君裁 語巧而太褻
17. 蘭雪軒集中金鳳花染指歌 全取明人拂鏡火星流夜月 畫眉紅雨過春山之句而點化爲之 遊仙詞中二篇 卽唐曹唐詩 送宮人入道一律 則乃明人唐震詩也 其他樂府宮詞等作 多竊取古詩 故洪參議慶臣, 許正郞䙗 乃其一家人 常言 蘭雪軒詩二三篇外 皆是僞作 而其白玉樓上樑文 亦許筠與李再榮所撰云
15. 宗室肅川令內子能詩 小時詠雨曰 玉索連簷直 銀鈴落地圓 又於宣祖大王初年 觀行幸作詩曰 天中新日月 輦下舊臣民
14. 高麗忠宣王入元朝 眷一美姬 乃東還 路上以蓮花一朶追贈之 姬寄謝以詩曰 贈送蓮花片 初來的的紅 辭枝今幾日 憔悴與人同 其詞婉而有味 事詳見慵齋叢話
13. 小說 有尼悟道詩曰 盡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撚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可喜
12. 朱淑眞元夕詞云 去年元夜時 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 淚濕春衫袖 淑眞宋時才女也
11. 宋時一婦人 其夫居上庠 以詩寄鞋襪 結句曰 好將穩步靑雲上 莫向平康謾惹塵 按平康里名 唐諸妓所居 又明沈愚作繡鞋律詩 畧曰 南陌踏靑春有跡 西廂立月夜無聲 看花又濕蒼苔露 哂向窓前趁晩晴
10. 宋易安居士李氏 趙挺之之子婦 才高學博 其詩詞多傳於世 唐女冠李冶字季蘭 乃二人也 按易安年老失節 其才不足稱也
9. 宋曹組母王氏見美人從雪中來 爲詩曰 梁王宴罷下瑤臺 窄窄紅鞋步雪來 恰似陽春三月暮 楊花飛處牡丹開
8. 花蘂夫人宮詞二十八首內 御廚進食簇時新 侍坐無非列近臣 日午殿頭宣索鱠 隔花催喚打魚人 旋移紅樹斲靑苔 宣使龍池再鑿開 展得綠波寬似海 水心樓殿勝蓬萊 春風一面曉粧成 偸折花枝傍水行 却被內官遙覰見 故將紅豆打黃鶯 梨園弟子簇池頭 水藥携來候燕遊 試挾銀笙先按拍 海棠花下合梁州 月頭支給買花錢 滿殿宮娥近數千 遇著唱名多不應 含羞走過御床前等作最佳 但多用王建詞語耳
6. 唐明皇侍女江采蘋善屬文 性喜梅故名梅妃 後爲太眞奪寵 遷於上陽宮 帝念之 封珍珠一斛密賜妃 妃不受 以詩付使者曰 桂葉䨥眉久不描 殘粧和淚濕紅綃 長門盡日無梳洗 何必珍珠慰寂寥 品彙以此爲楊貴妃所作 誤矣
5. 唐太宗徐賢妃名惠 有諫征伐疏 其辭綺麗 詩亦如之 乃班婕妤後一人而已 年二十三卒 蓋女中王子安 而疏又非子安所能辨也
4. 陳女沈滿願詠殘燈詩云 殘燈猶未滅 將盡更揚輝 惟餘一兩焰 猶得解羅衣 韋應物亦有殘燈詩云獨照碧窓久 欲隨寒燼滅 幽人將遽眠 解帶翻成結 堯山堂紀以爲韋詩實出于沈 余謂韋詩別無蹈襲 豈可言出於沈耶 且沈詩 或謂紀少瑜作也 隋煬帝後宮無數 多不得進 有侯夫人忽自縊 臂繫錦囊 有詩曰 粧成多自恨 夢好却成悲 不及楊花意 春來隨處飛 又秘閣扃仙卉 雕房鎖玉人 毛君眞可戮 不肯寫昭君云云 詩則固佳 而有流蕩怨懟之思 無足道者
3. 小說云木蘭乃女子 代父征戍 十年而歸 人爲作詩 然不著何代人 獨詩中有可汗之語 可汗自隋唐有之 知其生世非隋卽唐也 按古樂府木蘭詩曰 昨夜見軍帖 可汗大點兵 軍書二十卷 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 木蘭無長兄 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征云云 樊川詩彎弓征戰作男兒是也 事文類聚 以木蘭爲晉人 東晉時柔然自稱可汗 則小說所謂可汗自隋唐有之者非矣 但以可汗觀之 木蘭非晉人 蓋北朝人也
2. 蘇若蘭名蕙 秦符堅時安南將軍竇滔妻也 滔鎭襄陽 若蘭織錦爲回文詩以寄之 名曰璇璣圖 凡八百四十字 爲詩三千七百五十二首 奇巧無比 武則天爲之序 又崔鴻云 竇滔被徙流沙 其妻織錦製回文詩以續夫罪 未知孰是
1. 列女傳 柳下季死 妻自爲誄 西京雜記曰 司馬相如死 文君爲作誄 余意文君之稱 盖以文也
14. 姜享壽者市井賤人也 有詩曰 開門三尺雪 隔屋五更鷄 又曰 禁鍾寒翳雨 宮柳晩生烟
13. 鄭玉世賤人也 作烏江懷古曰 學敵萬人何所用 紛紛天下八年兵 鴻門宴罷謀臣泣 玉帳歌悲壯士驚 月黑澤中騅不逝 風殘江上櫓無聲 英雄一劍千秋血 化作寒波日夜鳴
12. 劉希慶出於賤流 而踈雅好善 事母以至孝聞 自號市隱 其爲詩淸絶 如竹葉朝傾露 松梢夜掛星 石帶苔紋老 出含雨氣靑等句 爲人所稱 余甞贈詩 有曰惟追唐李杜 不學宋陳黃 雪屋琴書冷 梅窓笑語香 乃紀實也
11. 白大鵬典艦司奴也 頗能詩 甞醉臥路傍 人有問之者 大鵬以詩答之曰 醉揷茱萸獨自娛 滿山明月枕空壺 旁人莫問何爲者 白首風塵典艦奴
10. 東人詩話云 麗季 有僧贈鄭圃隱詩曰 江南萬里野花發 何處春風無好山 蓋欲其斂跡也 圃翁流涕曰 嗚呼其晩也 蓋人臣旣已委質 至此則無可退之義 僧也豈足以知圃翁哉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동인시화
9. 前朝僧禪坦谷城人 其早春詩曰 管絃聲碎竹外磵 水墨畫點煙中山 立馬停鞭望復望 倉庚上下春風端 又遊嶺東詩曰 鳴沙十里海棠紅 白鷗兩兩飛疎雨 有人將遊關東 聞坦此句 曰已得之矣 遂輟行
8. 前朝時有高僧正思詩曰 古佛巖前水 哀鳴復鳴咽 應恨到人間 永與雲山別 又僧惠文詩曰 路長門外人南北 松老岩邊月古今 好矣
7. 明僧夢堂舟上分韻賦詩 得蕉字云 南北沈沈天作雨 臥聽蓬韻學芭蕉 又僧月舟喜聲色 人紿以名妓招之 卽題壁上菜花蛺蝶圖云 一段春光都不見 却敎蝴蝶誤飛來
6. 堯山堂外紀云 高皇后將葬 風雨雷電 帝召僧宗泐爲偈 曰雨落天流淚 雷鳴地擧哀 西方諸佛子 同送馬如來 天忽開霽 又宋張九成對策曰 天淚雨流 指高宗而言 故曰天淚
5. 小說曰 元僧玄暉題萬歲峯云 一詔曾敎役萬民 一峯能使九州貧 江山假設方成就 眞箇江山已屬人 此詩猥俗而足以警世矣
4. 宋僧惠崇詩 有曰 地形呑蜀盡 江勢抱蠻迴 浪經淮浦闊 山入鬼門寒 河冰堅渡馬 塞雪密藏雕 久別年顔改 相逢夜話長 鳥歸杉墮雪 僧定石沈雲 空潭聞鹿飮 疎樹見僧行 鶴傳滄海信 僧和白雲詩 坐石雲生袖 添泉月入甁 暝鶴棲金剎 秋僧過石橋 級先知曉 盆池別見天 鶴驚金剎露 龍蟄玉甁泉 來時雲擁衲 別夜月隨筇 劍靜龍歸匣 旗閑虎繞竿 雲陰移漢塞 石色入秦天 長風躍馬路 小雪射雕天 此詩雖不甚工 似無蔬笋氣
3. 唐僧玄覽詩云 大海從魚躍 長空任鳥飛 此竊取中庸鳶飛魚躍之語而用意異耳 近世有金公喜者次風詠亭詩曰 鳥聲聞大學 魚躍見中庸 鄙俚可笑
2. 寒山子 唐時異僧 其集中句如踐草成三徑 瞻雲作四隣 入夜歌明月 侵晨舞白雲 林幽偏聚鳥 溪闊本藏魚 苔滑非關雨 松鳴不假風 膝坐綠熊席 身披靑鳳裘 綴裙金蛺蝶 揷鬢玉鴛鴦 亦佳矣 而唐人無稱道之者 朱子獨稱其詩爲好云
1. 齊僧寶月作估客詞曰 郞作十里行 儂作九里送 拔儂頭上釵 與郞資路用 今蘭雪軒集中 竊取全文 可笑 又曰珂峨大艑頭 何處發楊州 借問艑上郞 見儂所歡不 按劉禹錫詞 珂峨大艑落帆來 乃用此也
188. 世傳耕牛無宿草 倉鼠有餘粮 萬事分前定 浮生空自忙 未知誰作也 明羅念菴詩曰 籠鷄有食湯災近 野鶴無粮天地寬 語尤達矣
187. 詩或有一聯可傳者 如金相國貴榮遊嶺南詩曰 紅樹萬山頻駐馬 白雲千里獨登樓 康同知復誠詩曰 閑中有客惟僧子 病裡看書是藥方 洪參議慶臣詩曰 路長爲客久 夢短到家難 沈鴻山宗直詩曰 門掩專松影 床移壤竹陰 梁長城慶遇詩曰 雪逕纔通馬 風枝不受烏 權石洲韠詩曰 谷虛人語響 橋側馬行危是也
186. 책만 읽고 내용은 모르는 사람에 대한 시 讀書而不知意味, 學者之大病也, 世傳一詩曰: “十里江山和睡過, 箇中形勝問如何. 他時若使便回馬, 身是重來眼是初.” 亦善喻也. 해석 讀書而不知意味, 學者之大病也, 책을 읽었지만 의미를 알지 못하는 것이 학자들의 큰 병통이니, 世傳一詩曰: “十里江山和睡過, 箇中形勝問如何. 他時若使便回馬, 身是重來眼是初.” 세상에 전해지는 한 시가 있으니 다음과 같다. 十里江山和睡過 10리 강산 졸며 지났기에 箇中形勝問如何 “개개의 것 중에 좋은 곳 어디인가요?”라고 묻네. 他時若使便回馬 다른 때에 만약 곧 말을 돌린다면 身是重來眼是初 몸은 다시 온 것이지만 눈은 처음 본 것이라네. 亦善喻也. 또한 잘 비유했다.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185. 甞見驛亭 有題曰 眾鳥同枝宿 天明各自飛 人生亦如此 何必淚霑衣 未知誰作也
184. 尹斯文某爲某縣倅 與邑娼私焉 遞後民立去思碑 娼每過碑涕泣 人有題詩曰 不知當日羊公石 曾有佳人墮淚無
183. 曾見闕中礎石上 有題云 鄕信不如春有信 客情那似石無情 傷衰謾自思强壯 經亂空勞說太平 詢之則乃軍士所作 而不知其名 可恨
182. 太監天使冉登出來時 責徵銀幣 罔有紀極 國內爲之虛耗 人有詩之曰 炎風捲盡三韓去 只有山川似昔時 盖時方六月 而又其姓冉 冉與炎音相近故云
181. 李壽根余從姪也 有奇才 幼時見宗廟作詩曰 太廟門初入 松杉夾路靑 自然心敬畏 不敢近前庭 又題枯竹病鶴圖曰 兩竿勁節枯猶直 萬里飛心病不窮 謂將遠到 成童而逝 惜哉
180. 萬曆辛亥 太學諸生 因事憤激 空館而出 有一儒生作詩曰 嚴霜四月下菁莪 只是狂愚豈有他 回首泮宮香火滅 杏壇寥落日初斜
179. 僧惟政號四溟山人 倭奴自壬辰後不敢通和 至癸卯來請信使 人皆憤惋 而朝廷恐其生釁 遣山人往試賊情 山人遍求別章于縉紳間 余贈之曰 盛世多名將 奇功獨老師 舟行魯連海 舌騁陸生辭 變詐夷無厭 羈縻事恐危 腰間一長劍 今日愧男兒 車五山見之閣筆
178. 萬曆戊申 余爲洪州牧使 其前任則李東嶽安訥也 東嶽留詩贈余 其尾句曰 小技却慚非大手 謾敎人比鄭蘇時 蓋嘉靖中 鄭士龍, 蘇世讓相代爲牧使故云 余次之曰 追蹤往昔吾何敢 惟幸交承得共時 二詩俱載洪陽錄中
177. 成以敏詠魚燈曰 楚水流無極 靈均恨不平 至今魚腹裏 留得寸心明 此詩人或稱之 然起句不佳 且帶稚語 決非作者
176. 李判官厚根有送人遊金剛山詩曰 吾聞金剛山 三山之第一 雲巒列玉劍 石磵鳴瑤瑟 以君好風流 更作此中客 我願從之遊 微官苦纏縛 羽蓋不可攀 仙凡從此隔 一萬二千峰 多少烟霞色 一一入新詩 歸來向我說 善矣
175. 其五言對句曰 夕林開逕小 秋葉閉門深 淡月詩中色 寒泉夢裏聲 雪屋琴書冷 梅窓笑語香 名場先鷁退 老境已蠶眠 長貧先得老 久病自知醫 水雲牽興遠 湖雨入詩寒 世態雲翻覆 人情雨舊今 浦口呑潮大 山腰帶霧低 世事從花笑 詩情被竹迷 浦深魚世界 池漲鷺生涯 美酒傾三亥 嘉蔬備五辛 檻前花富貴 池畔柳風流 地乾秧馬臥 田熯麥人臞 壞墻蛇作穴 空院鳥爲家 曉釜烹溪綠 春盤薦海紅 砌花啼暮雨 城柳織春烟 水聲今夜夢 山色去年詩 日落行人疾 天寒宿鳥癡 樹木林胡塞 山河漢武臺 野蝶疑莊夢 山禽學越吟 客夢先芳草 歸期後落花 鴈聲初碧落 蛩語自黃昏 竹嬌霜作粉 松老雪爲髯 竹色詩中活 梅花夢裡寒 歲月愁中貌 山川病後詩 夜凉孤枕覺 秋意暗虫知 夜風生暗竹 春色漏寒梅 草色靑疑夢 山容淨似詩 結句曰 遙看茅屋處 楊柳小橋西 隔窓知有雨 聲在碧梧東 槐陰成小睡 西日下南柯 孤城知近海 白鳥下官庭
174. 余早病不能專精翰墨 而有一二拙句爲人所稱道者 其閒居詩曰 醒狂得酒言堪怕 吏隱居朝迹太奇 人隔水雲秋萬里 月懸砧杵夜千家 王尊賢佞人憎愛 蘧瑗行藏道有無 人世塞翁曾失馬 路岐隣客幾亡羊 詩似巧工雕萬物 酒爲長帚掃千愁 世事一場群蟻穴 人生十步九羊腸 詩向淡中偏有味 酒從愁後便無功 人情舊雨殊今雨 世路靑雲隔白雲 林間路細纔通井 竹裏樓高不礙山 雨裏嬌紅花有淚 烟中淺碧草無情 贈人詩曰 功名任拙風塵下 詩酒論交宇宙間 萬古乾坤今夜月 百年湖海故人杯 靑霞意重千杯少 白雪詞高六月寒 天涯十日九風雨 客子七年三別離 風生九塞秋橫劍 雪照三河夜渡兵 赴京詩曰 天連瀚海秋常早 地接陰山夏亦凉 人烟隔岸靑齊近 虜火連山朔漠昏 秋聲鼓角霜千樹 夜色關河月萬家 楡關樹暗看歸鳥 鴈塞天淸辨虜塵 萬歲三呼雷殷地 千官五拜日升天 諸侯玉帛三千國 萬曆乾坤四十春 羈懷冷落多因病 客夢參差少到家 愁燒..
173. 宗室石陽正霆 於高城有詩曰 千里客遊三日浦 百年人倚四仙亭 又朴斯文慶新九月山詩曰 山名九月宜秋賞 寺在深源幾日尋 此似優矣
172. 余守洪陽時 車五山薄遊湖西 贈余詩累百篇 有曰 碧落鶴寒雲五色 長風鯨動海層瀾 鶴天古月琴心淨 鯨海層瀾筆力駈 鶴飛碧落靑雲闊 鯨戲層波巨海長 又鯨衝玉海千層浪 鶴透金天萬疊雲 鶴到碧天雲萬里 鯨翻滄海雪千層 此等句皆一意 未知優劣如何
171. 崔豹古今註曰 古人相別 贈以文無 按文無當歸草也 余送李潭陽安訥詩曰 惜別將何贈 文無草未長 見者如李五峯 車五山諸人 皆不解出處云 可笑
170. 鄭文孚以吉州牧使過淮陽 適値元日 一行飢凍欲貰酒 而居人不肯 乃作詩曰 淮陽不薄人情薄 鐵嶺非高酒價高
169. 스승 정철의 묘지를 지나며 시를 지은 권필 權韠「過鄭澈墓詩」曰: “空山落木雨蕭蕭, 相國風流已寂寥. 怊悵一杯難更進, 昔年歌曲卽今朝.” 蓋鄭平日有將進酒詞傳于世故云. 해석 權韠「過鄭澈墓詩」曰: “空山落木雨蕭蕭, 相國風流已寂寥. 怊悵一杯難更進, 昔年歌曲卽今朝.” 권필의 「정철의 묘지를 지나며 지은 시」는 다음과 같다. 空山落木雨蕭蕭 빈 산 지는 잎에 비는 부슬부슬 相國風流已寂寥 재상의 풍류는 이미 적막하여졌네. 怊悵一杯難更進 슬프구나, 한 잔 다시 올리기 어려우나 昔年歌曲卽今朝 옛 노랫가락은 곧 지금의 노랫가락이구나. 蓋鄭平日有將進酒詞傳于世故云. 대개 정철이 평일에 「將進酒辭」를 지어 세상에 전해졌기 때문에 말한 것이다.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이해와 감상 성수시화 東人論詩 우리 한시를 읽다
168. 李斯文遠孫題銀溪驛一聯曰 峽擁束籬鷄犬少 門臨長道馬牛殘 余於淮陽 亦曰 巖頂菑畬平地少 水邊籬落數家貧 蓋其地險隘 墾山以食 其俗不鑿井 臨水以居故云
167. 李月沙廷龜題淮陽板上詩曰 天擁重關險 江蟠二嶺長 雲烟護仙窟 日月近扶桑 秋膾銀鱗細 春醪栢葉香 瓜時倘許代 吾不薄淮陽 至乙巳大水 一境沈沒 詩板漂到江華地 爲漁人所得 還揭于壁上 余次之曰 乙巳災無古 連城水害長 蒼茫人化鼈 頃刻海成桑 天爲詩名重 神慳寶唾香 沈碑彼何者 辛苦笑襄陽 連城卽淮陽舊號也 一時傳誦 以爲異事
166. 先王朝慶興鹿屯島 募民屯種 値虜大入 殺戮殆盡 上傷之 出御題悼鹿屯島戰亡將士律詩 命近侍製之 韓柳川浚謙以翰林居首 其結句曰 邊奏由來難盡實 九重寧悉此間寃 語涉微諷 可謂得告君之體
165. 申玄翁自少時爲文章 便自成家 人不敢瑕點 甞贈余別詩曰 世間萬事竟奚有 海內百年唯我曹 九鼎何曾異瓦釜 泰山本自同秋毫 新陽曖曖韶華嫩 遠客悠悠行色勞 握手出門倍惆悵 茫茫漢水春波高 其詩亦老成典重如此 非他人所能及也
164. 李僉正春英力於詩文 而所尚不高 可傳者少 萬曆庚寅 余赴黃海都事 贈余別詩 有曰 芙蓉堂冷餘殘雪 孤竹城空只暮烟 乃一懷古之作 語似不稱 及壬辰變後 隨大駕駐剳海州 則所見景象 宛如詩中語 可恠也
162. 禹弘績 余同年進士壯元 有詩才 其贐別之作曰 歸思嶺南雲 離愁江岸草 直待興盡時 許君方上道 李五峯甚稱之
161. 尹海平根壽贈余赴京詩云 專對公能事 耽詩夙有聲 淸文謝雕飾 佳句近飛鳴 大曆驚新調 高標仰重名 還從離別日 却效老鍾評 老鍾人多不解 蓋鍾嶸蕭齊時人 有詩評故云
160. 壬辰倭變 申生櫓播竄北道 遇明廟忌辰 作詩曰 先王此日棄群臣 末命丁寧托聖人 二十六年香火絶 白頭號哭只遺民
159. 迎曙驛 有人題壁曰 芳草路東西 送迎朝又暮 往來人不休 半是此中老 蓋有所諷也
157. 宋翼弼甞遊蕩春臺詩曰 短嶽杯中畫 長風袖裏秋 又因事繫獄 有詩曰 一生身服古人禮 三日頭無君子冠 落盡林花山下宅 曉天歸夢水雲間
156. 高苔軒敬命扶餘懷古詩云 憑君莫話溫流事 吊古傷春易白頭 按東國史曰 百濟始祖高溫祚立 又曰 以系山扶餘 故爲扶餘氏 今以溫爲姓則誤矣
155. 李漢陰爲李提督接伴使時 天將聽賊詐和 未免遲疑致誤機事 一日提督出示赤壁圖 漢陰作詩曰 勝敗分明一局碁 兵家最忌是遲疑 須知赤壁無前績 只在將軍斫案時 語有規諷 天將頷之
153. 李達與崔慶昌諸人遊寧越 同題魯山墓詩 達先占一句曰 東風蜀魂苦 西日魯陵寒 諸人遂閣筆云 而今見全篇 唯此句佳矣
152. 李達甞客遊湖南 有商人賣錦段 其所眄 人欲之而無價 乃作詩呈邑倅崔慶昌曰 商胡賣錦江南市 朝日照之生紫烟 佳人正欲作裙帶 手探粧奩無直錢 崔大喜 厚給其價 達因是有名 此詩世所稱佳 然商胡二字未穩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13년 1차 26번
151. 李達詩 風泉響落秋山空 石門月出疎鐘後 道入讀罷黃庭經 夜掃天壇拜北斗 崔慶昌詩 午夜瑤壇掃白雲 焚香遙禮玉宸君 月中拜影無人見 琪樹千重鎖殿門 此二作俱佳 而崔詩末句押旁韻可惜
150. 許篈贈眞上人詩曰 東風曉入花枝冷 玉琯初移晴晝永 乍聽冰泉幽咽聲 愁垂珠箔玲瓏影 蕙帷惆悵宿香濃 洞裏仙人那可逢 烟沉鶴駕三珠樹 月照瓊樓五夜鐘 簷鐸丁丁碎寒玉 王孫芳草萋萋綠 瀟湘歸去碧雲師 和我高山流水曲 此詩乃閨情艷體 以之贈僧則未穩
149. 黃璨赴鏡城判官 林子順病中送以詩曰 元帥臺前海接天 曾將書劍醉戎氈 陰山八月恒飛雪 時逐長風落舞筵 未幾而逝
148. 李判書後白爲咸鏡監司 莅政淸明 務袪宿弊 一道稱頌 然蠲減太甚 郡邑凋敝 科外誅求 民始苦之 林悌有詩曰 蕙折霜風玉委塵 一時淸德動替紳 可憐貊道終難繼 相國醫民是病民
147. 林悌詩曰 南邊壯士劍生塵 手閱陰符三十春 臥睡蒲團起索酒 野僧只道尋常人 又胡虜曾窺二十州 當時躍馬取封侯 如今絶塞烟塵靜 壯士閑眠古驛樓 可見其氣豪矣 當時本作將軍
145. 林子順詩曰 世有病心人 騎牛馬載去 用之旣違材 鞭策不少恕 太行之路靑泥坂 馬蹶牛僨將伯助 吁嗟吁嗟 健牛良馬一時疲 誰爲負也誰爲馭 此近於俳優之談而意則好矣
144. 先王朝廷試文臣南薰琴七言排律二十韻 尹卓然居首 其警句曰 從知古樂猶今樂 莫道薰風是舜風 然全用詩學大成對句 唯改從知莫道四字耳
143. 柳永吉詠舂杵女人曰 玉杵高低弱臂輕 羅衫時擧雪膚呈 蟾宮慣搗長生藥 謫下人間手法成
142. 鄭之升遊嶺南 只成一聯曰 十室仁同縣 千峯智異山 更着一句不得而還
140. 河應臨詩曰 佳兒年十三 彈琴雙手纖 聞聲不見面 聲出桃花簾 柳永吉詩曰 臨道誰家蔭綠楊 一窓珠箔護雙娘 東風吹漏孤雲曲 枉使行人也斷腸 此二作相似 而河爲優矣 孤雲曲 蓋謂伽倻琴也
139. 鄭敎授碏有詩曰 世人最愛重陽節 未必重陽引興長 若對黃花傾白酒 九秋無日不重陽 又遊山寺一聯曰 山如圖畫白雲外 路入招提紅樹中
138. 成斯文某爲楊州牧使 畜一娼名梅花 沈惑廢衙 崔慶昌贈詩曰 官橋雪霽曉寒多 小吏門前候早衙 莫恠仗君常晏出 醉開東閣賞梅花 蓋用何遜事以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