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문집 (9338)
건빵이랑 놀자
43. 屠門戒殺 鷄林有一官娼 美而艶 有長安一年少 情頗珍重 娼 紿曰妾本閥閱 沒爲婢 時未經男子 年少 尤惑之 娼臨別 善哭 年少 傾行橐贈之 娼謝曰願得切身之物 不願財賄 年少卽斷髮與之 娼曰毛髮猶外也 願得尤切物者 年少斫板齒與之 及還京 忽忽不樂人有自鄕來者 年少廉問 娼 纔別 就他家 怒之 馳遣蒼頭 索還板齒 娼撫掌大笑曰癡孩子 屠門戒殺 娼家責禮 非愚則妄 可揀爾癡孩子齒去 擲一布袋 乃平生一得男齒也 有人題詩曰年少風流見未曾 娼家責禮竟可能 莫言這物恩情薄 齒豁頭童是壽徵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42. 毋怒爲也 李領院有寵妓曰玉梅香 嘗以事 猝怒 攬黑靴 亂擊之 靴忽中斷 爲四 香略無憤色微笑曰令公 因一小妾 一物而得三物 毛套一雙 弓鞬二事 毋怒爲也 領院 不覺失笑 怒遂霽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41. 誤我者鷄 高陽縣有一士族婦女 年踰知命 再適人 顔已皺而髮已白 壻往之夕 內懷慙赧 家有雄鷄善早鳴 計以爲鷄鳴 入內 可以掩匿醜老 適家偅 殺鷄爲羹 講歡之餘 東窓倏白 顚倒衣裳 新壻就視 皤然一老嫠也 頗不悅 婦極憤 杖家僮曰誤我者鷄而誤鷄者汝也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40. 烏是何言 書生高敏 老不中第 居常怏怏 客有唁者曰以子之才 老不得志 寧無意於死乎 敏然曰烏是何言也 今有人 幷駄死政丞 欲買一生高敏 我肯許之乎 烏是何言也 我何意於死乎 客笑而去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39. 我是斜廊 俗謂壻爲西房 盖西房也 有一宰相 多壻 新壻 入西房 舊壻 寓斜廊 一日 宰相 自公還家 日已昏黑 不辨人面 舊壻 庭謁 丈翁曰汝是西房乎 舊壻應聲曰我是斜廊 自此俗戱舊壻曰斜廊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38. 不用建中湯 有宰樞酷好象棋 一日赴衙氣稍不平 謂僚佐曰今日違和 欲圍棋調理耳 僚佐以棋子進 終日圍棋 無倦色 病亦平善 坐中語曰若得三十二箇將棋子 不用二十四味建中湯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37. 匍匐於馬矢 內侍別監姓金者 嘗浴川邊 馬逸入人豆田 田主 捽其奴 杖之 內侍遑遽出水於亂髮 赤身上 加紗帽角帶 搖頭轉身作官人聲曰何物賊子 敢犯官人 命其奴 拿田主來 赤膝作踞胡床樣 一手整紗帽 一手上下其帶 瞪目叱視曰汝非木石 不見官人 何無禮如是 田主 睨視曰 我本是李政丞家奴 曾見內侍茶房牽龍等輩 謁家公 膝行匍匐於馬矢之上 奴輩亦以儕流 畜之 如君者 觀其容貌 殆是類乎 ㅇ內侍默然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36. 不文孰甚 閔中樞發崔中樞迪 皆武而不文 上曰汝二人 不文孰甚 迪曰發之奴 有涉津梁者 請書捕亡 發誣曰今日是父忌니 不書 發之不文 甚於臣 發曰迪嘗遊繕工監前 有外吏持官帖 示迪曰所載者何物 迪熟視曰炭燒木也 外吏曰吾所納者 魚物何云爾也 迪怒目瞪視曰若是魚物 何不示我於司宰監前乎 臣不書捕亡 迪不識字 迪之不文 甚於臣 上大笑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35. 失天下者必此兒 高皇帝初定天下 流明王玉珍於我國 其孫明義 人品庸下 嘗爲議政府錄事 許文敬公稠 熟視曰假使明王得天下 失天下者 必此兒也 文敬公 平生不戱言 言發自笑 諸公亦笑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34. 狀貌相類至此 士子李蒙 愛娼妓錦江仙 仙有色藝名冠 一時侯門大族 勝筵盛會 膏粱豪俠 曲宴密席 無不赴召 李甚苛妬 仙曰謂予不信 子當親迹之 李曰諾 一日仙赴六曹郞官會 李衣奴衣 冠奴冠 混於奴隷中 郎官 有姓金 素識蒙 熟視曰莫是李蒙乎 仙曰非李蒙 乃妾奴蒙同也 遽呼其名 以饌餘與之 蒙詐眇一目郞前 受之進退 自若 金嘆曰吾初疑李天地間 人物狀貌相類 乃至此耶 但此奴目眇異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33. 爲我一卜 朝官姓朴者 一目眇 妻李 悍妬 嘗怒 朴大罵曰老賊更眇一目 是眞瞽者 何不預習卜命之事 爲他日生利之地 敢與兒女子 勃豀乎 適同僚來訪 聞琴瑟不和之聲 不敢出言 佇立徘徨 俄而 李極憤 攬取剪板亂擊朴 朴窘出門走 立與同僚相値 忽有猫兒 閃過於前 朴劈兩掌爲逐猫之狀 語同僚曰惡猫兒 捕盡鷄雛 是以逐迫耳 同僚徐徐曰願子爲我一卜也 朴大慙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32. 藥作執禮 有奉禮姓權於朝會 誤唱平身曰拜 遽唱曰回立 時人號曰回立奉禮 有文士姓金 爲釋奠祭執禮 友人戱於儀註中樂作 樂字上 加草頭 及行禮 金唱曰藥作 聲未落 更唱曰去草頭 樂作 時人 號曰藥作執禮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31. 與一娼兒通 別侍衛金可則 與一娼兒通 兒頗能盜術者 金開小酌 兒曰歷觀貴家子弟 不喜膏粱 喜酸冷 金曰厭飫膏粱 理自然也 遂不食魚肉 但食蔬果 兒勸酒大醉 俄而痢發 如厠 兒曰貴家子弟 例皆大便遲澁 金曰厭飫膏粱 大腸乾燥 所以然也 遂如厠 故自遲留 兒盡盜家翫寶物而去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30. 大便秘澁 有姓金者 奉使到金海 患熱證 大便秘澁 問鄕醫曰有順氣散乎 曰有 問有引子薑棗乎 曰有 問有大黃乎 曰有 朝官曰宜於順氣散 加引子 大黃三戔 煎來 醫出語人曰 大黃者何物 人曰大便也 醫曰汝何知大黃之爲大便 曰大便色黃 且宜熱證 醫者 遂於順氣散 加大便三戔 煎進 朝官方飮 不勝惡臭 訊之 大笑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29. 較才之優劣 有貴公子之未敗也 將會賓客開筵 琴者一人棋者一人 相與較才之優劣 琴者曰古君子 琴瑟不離左右 樗蒲者 牧猪奴戱爾 子敢與吾頡頏乎 棋者曰諺云棋高人高 琴高人卑 今日之宴 我與王公大人 共對圍碁 決勝負於談笑之中 子與優人 混坐末席 同聲相應 今而後 可以知子之優劣矣 琴者黙然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28. 人作之橘 上舍吳陟之 嘗過一縣 佳賓咸集 紅妓滿座 吳生 後至 居客之末 擧止羞澁 主人 劈橘作杯 杯行到吳 飮訖幷喫 一座喧噱 有上舍宋克明 鼻齄 學中號曰宋橘 上舍金處禮 作橘賦曰有天作之橘 有人作之橘 洞庭之橘 天作之橘也 克明之橘 人作之橘也 陸績 不能爲母而懷歸 陟之 安能飮酒而幷呑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27. 君之子姓竹 宦者李某之妻 潛私有娠 恐露 白語李曰人言人之妻將娠 夫婦相愛倍於尋常之時 妾近日愛君之心 萬重 意者將有娠乎 大抵卿輩 不能生子 以其陽根斷絶 兩精不合故爾 兩精苟合 生子不難 卿宜借竹筒爲陽根 送精我 必懷孕 李如其言 妻曰自後每與相接 歆歆然 有人道之感 間一月 語李曰吾果懷孕 李酷信 誇於同類曰孰謂吾輩無雛 吾妻已有娠矣 同類 欺之 李怒曰吾用異術而得兒 汝不效我 何反欺爲乎 及生子 姓以李 同類又笑曰人言君之子姓竹 冒姓李然乎 李怒而不答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26. 德哉使酒 文士姓李者 除咸吉道評事 將之任 使酒失禮於宰相 遂黜之 權評事 代行之 任三日 死於逆賊李施愛之亂 閭里共賀李曰德哉 子之使酒也 微使酒 子亦殆 而權福川愷曰此可一 不可再也 昔有貴家夫人 疽發臀間 勢劇 請醫診之 醫 砭之夫人 驚恐 放氣 不勝慙赧 醫慰藉曰此於方文美之 夫人稍自慰解 醫再砭之 夫人連發放氣 醫笑曰方文美其一 至於再則不美之也 夫人大慙 今子之使酒 正如夫人放氣 可一 不可再也 滿座絶倒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25. 貪黑之守 有一南州守 性貪黑 移公帑於家殆盡 一日 民有罪 當贖 吏徵民家犢子 來 守叱退曰當還犢子 徵布物來 民憤之 訟於庭曰願一言而死 守曰任汝所言 民曰布物無脛 能抵于家 吾犢有四足 將無抵乎 守大慙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24. 大同小異 有一生 場屋作易義破題 大小講原 證詞語 大同 金先生末曰此作如山郡野人 開筵 初味麵二味麵三味麵四味麵五味麵 盖山郡無魚物 味味皆用麵 一用醬水 一用虀水 一用蜜水 一用冷水 一用自然水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23. 將汝昏定晨省來 庚午에有國恤 矮人金廉 身長僅二尺 衰絰苴杖 詣殯殿門上 請侍山陵 日朝夕至 門者麾之曰這怪物 何屑屑往來耶 矮人憤曰臣之衰絰 出於至誠 臣之日至 行昏定晨省之禮 汝何固麾之乎 門者曰將汝昏定晨省來 矮人極憤 罵門者曰昏定晨省 豈可將物耶 人言 武卒不學無知 果然 庚午國恤 謂世宗喪也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22. 紙上虛名 國學 一小朝廷 春秋釋奠 諸生畢會 闕字爲尊號 置文武百官 隨材選授 以爲弛張之道 上舍崔倬 性軒豁 爲國學三公 其日 道遇吏曹佐郞李徽 大言曰君爲眞吏部 我亦假政丞 紙上虛名 等耳 吾何畏彼哉 倬之言 一時戲談 然亦有莊周齊物之意 後倬不第窮死 徽遭極刑 以紙上虛名 爲確論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20. 使道爲馬 有朝官 軀幹豊肥 氣脈浮盛 嘗奉使耽羅 酒食過度 雖稠人廣坐中 續續放氣 一日 朝官 問州人以馬價高下 州人曰驥之骨格逎健 美毛色 善出驟者 直數百 馬之漫膚多肉 徒費芻豆 但能放氣者 不直一匹 朝官笑曰此等馬 比之於人 其眞我乎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19. 竪臂爲擎笏狀 昔有衿川守 以公服 迓監司于郊 路傍栗樹 成子累累 守以笏打之 爲樹叉所罥 徊徨間 先騎奄至 守蒼黃竪一臂 作擎笏狀 駈馬先導 觀者大笑 近者 有文士姓元者 除東部主簿 詣漢城府堂參 忽失笏 竪臂爲擎笏狀 行禮 左尹李塤 目右尹李坡 掩口失笑曰前有衿川 後有東部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18. 酬酌之禮 書生承敎死 隣有一漆者 與生 善 性嗜酒 一日 持一壺來 設奠 先酌一椀 告靈座曰平生酬酌 必先勸我 我固先飮 遂飮之 次酌一椀 奠靈座 小頃曰神之來飮 吾不見也 殘盃餘瀝 甚可惜也 遂飮之 次酌一椀 擧手告靈座 曰酬酌之禮 此固屬我 遂飮之 三椀旣倒 一壺已罄 遂往去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17. 吾事去矣 有吏姓周者 美風姿 覲省還鄕 投宿一村舍 適主家醮女 周 冀霑餘瀝 更衣 徘徊門屛間 主家果設讌 周間其席 夜旣深 衆賓皆散 新壻被酒 便尿於積稻間 因仆不起 周獨在賓席 主家誤爲認新壻 秉燭者捲帳 掌禮者 揖導之 周遂入室 仍納婦 燭出 講歡比 曉新壻 方醒 欲入則重門 鎖鐍 閴無人聲 剝啄大叫曰我是新壻也 聞者曰壻郞業已佳禮 何物狂奴敢爾 新壻憤恚 語從者六親曰吾事去矣 吾事去矣라 於是 內外喧鬨迹 知在外者實新壻 主翁語周曰汝是何等人乎曰日者寄宿客也 翁曰何故 亂我門闌事乎 曰掌禮者引之耳 翁無如之何 遂逐周 納新壻 周從容冠帶出拜庭下曰願一言而出 某聞 女子之道 一與之齊 終身不改 一失其節 中士 恥爲其夫 鄕黨 羞稱其名 爲父母者 固願女節之全乎 抑其虧乎 翁之女在我 爲全節 適彼 爲虧行 今不勝悁悁之憤 奪我全節之人 爲彼虧行之婦 其爲計不亦左乎 我本無良..
16. 風馬 宰臣姓崔者 性過緩 嘗以重價 市馬於肆 三年不知爲牝 一日 騎赴族會 有風馬者 衆笑曰崔宰臣之馬也 崔徐徐言曰吾馬是牝耶 吾初意父馬而買之 賊奴欺我爾라 有壻曰權性亦過直 崔宰臣將還鄕曲 往餞于郊 家有二五星 一空 一室 家僮 誤持空者而去 及餞席群賓咸集 呈五星 旋卽去 乃空者也 權徐徐言曰吾五星 本實 賊奴 偸喫耳 滿座大笑 里中號曰牝馬崔丈岳 空榼權西方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15. 似不能而能者 有一朝官 出守外郡 病脾胃 不能飮食 然茶菓酒饌 不離於口 性勤 而拙簿書文字 雖終日矻矻而一無剖決 州人語曰吾太守 似不能而能者 食 似爲而不爲者 公事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14. 西天吾不欲往也 有一豪將姓李者 病劇請醫診之 左粉黛而右琴瑟 酒肉羅前 醫曰 如欲理病 宜先去此等物耳 豪將曰吾之欲朝夕之延命者 正爲此等物耳 如使去之 雖享百年 吾不欲也 醫笑而退 又有一人語曰宜斷酒肉 念佛持戒 豪將曰其應云何 曰往生西天 豪將曰西天有爛烹猪頭 澄淸三亥酒乎 曰不知 豪將曰如無之 雖西天 吾不欲往也 子勿語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13. 一字而三音 有儒士五人會飮 作酒令曰一字而三音 意味醺甘 一人曰行行行餹水喫粆糖 一人曰說說說熊脂合淸蜜 一人曰樂樂樂醇酒和駞駱 一人曰重重重香閨雲雨濃 一人最後苦吟曰己已巳白粒持歸市 四人曰己已巳 非一字 白粒 非醺甘 其人曰三字劃同 白粒持歸市 粆糖在是 淸蜜在是 駞駱在是 雲雨亦可濃也 豈不醺甘乎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12. 啖栗令 文士數人 共坐 得美栗 令曰用古文語 依數啖之 一人曰狙公賦栗 朝三暮四 朝四暮三 遂取十四箇 一人曰樂書 有十二律 遂取十二箇 一人曰書云慄慄危懼 遂取九箇 有一人盡取盤栗而走曰符祝書 不云乎 金剛明經諸經 九萬八千三百四字唵急急如律令娑婆阿’ 今盤之栗 豈過此數乎 遂盡啖之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11. 甘醴不醉 星州 有士族子 新婚甚昵 廢學 父가詔曰少之時 戒之在色 況男女之際 情摯有別 乃成家道 宜遊學京師 立揚顯親 生辭 出寓隣舍 每夜 踰垣潛從其妻 乳媼告翁曰門有大異事 自措大如京師 新婦與外人私 暮夜 蹤迹 詭秘 宜早斷之 翁曰如無左驗何 一日媼迹之報翁曰男子已踰垣矣 翁持白梃 大叫曰何物死狗 敢爾 一棒擊碎矣 宜速就死 更視之 生也 翁相持痛哭曰幾殺兒矣 吾聞 飮甘醴者 雖多不醉 愛厥妻者 雖昵無傷 吾過矣 任汝所爲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10. 國家四時大享 國家四時大享 先期七日未明 聚執事于議政府 具公服受誓戒 一有朝官 不知例 時服詣焉 見諸執事具公服 蒼黃走從者 取室人皂色闊袖背子 又無幞頭 傍乞架閣庫錄事頭巾 就班 恐臺官糾察 低面赧匿 朝官體小 拜訖將興 大袖委地 齊而跌 共就視之 乃婦人服 而錄事巾也 衆皆大笑 背子俗所謂長衫也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9. 禿頭贊歌 孔先生 嘗泛舟驪江 墮水 拯者 初 捽其髮 不得 再捽其髥 而出之 孔挽髥祝之曰 德哉髥乎 微爾吾將與屈原 而同遊矣 後中庚午科 同榜權安世者 年齒與頎相敵 而鬚髥盡白 上哀其老 優秩用之 孔挽髥數之曰 寃哉髥乎 當白 不白 使我不爵乎 嘗醉 撚髥而笑曰此物一德一寃 德於驪江 而寃於安世也 孔平生不露髺 拜監察 乘醉落帽而露 殿中 作孔髡贊曰 銅頭不毛之地 凜凜然童童然 如鑑之明 燭之 而姸蚩 自現 如磬之磨 叩之 而音韻 若在 脫有利天下之事 摩頂放踵 猶可爲也 拔一毛 不可能也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6. 相詑山海物 宦者金某 居山郡 醫者曺某 居海郡 相與詑山海物産之饒 必勝爲度 一日 曺見金 先詑曰 海人 炊飯女玉 膾鯽如銀 羹蟹如金 旣飫之後 與之奴 奴不食 與之馬 馬蹴之 與之鷄犬 鷄犬棄之 聞 山郡 黍稷粟秫 爲人所喫 是何物也 諺云 山郡有百歲老嫗 臨絶 屬兒輩曰 我家甚福地 平生三喫稻飯 愼勿遷徙 此莫非渠家老婆耶 金應聲曰 山梨初熟 紅爛如蒸 飽脹之後 去其蔕 嚼其酸 白髮 還黑 子以爲何如 曺不覺生酸 口角流沫 金抵掌大笑曰 老賊 已竪降幡矣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5. 寒士紅裙會 三館儒生 率皆新進寒士 有三四人 擬設紅裙會 相與議曰 若使美衣服好容顔風流文彩者 來間座 吾輩事去矣 宜請容貌不揚者 爲座客 一人曰 誰爲可者 一人曰 金安節先生尹統先生庾順道先生斯可矣 三先眚 皆貌醜者 一人曰金安節有新鞍子 不可請也 聞者大笑 世因號貌醜者曰座客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4. 語以書中言 京城中, 有老儒 業敎授 其徒三人 同授論語畢 溫故月餘 來謁 師曰 生輩旣治論語 請以書中語 作文談話 可乎 遂先唱曰 二三子 溫故而知新 各言爾志 師方眼眚 赤爛且釘 一生 避席曰 請問其目 一生曰 赤也 何如 一生曰 吾與點也 師莞爾曰 斐然狂簡 無所取才 吾黨之小子 鳴鼓而攻之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3. 勝於使酒 太宗 昭淑翁主 尹延生海平君 海平尹駙馬 使酒難近 嘗遊嶺南 諸郡守令 頗遭辱罵 行到高靈縣太守崔先生淵 開筵密語縣人曰 今日我先使酒 汝輩勿怪也 酒旣半 崔詐醉取大鍾 滿酌遽前曰 令公 宜飮之 海平稍商量 崔瞋目怒視曰 令公胡不飮我酒也 揮大鍾擲地 碎之 更命小吏 取大鍾滿酌來 吏遲回 崔按劍叱視 欲殺之 海平變色 突入室 閉門自固 崔狂叫自若 俄而醉倒 海平曰 此虜使酒 大勝於我 我若不避 必遭窘辱 遂遁去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http://i1.daumcdn.net/thumb/C150x150/?fname=https://blog.kakaocdn.net/dn/C37eH/btrRnj9Gsph/dKJIOvaDLCazqUZc4qxW31/img.jpg)
5. 문장과 도는 함께 가다가 공맹 이후로 갈라졌다 文本於道, 一而已. 道莫尊於孔ㆍ孟, 故文亦莫盛於孔ㆍ孟. 自孔ㆍ孟以後, 則文有韓ㆍ歐, 道有程ㆍ朱, 文與道始分焉, 此殆天地間一大欠事. 謂韓ㆍ歐未達於道, 故其文猶不至則固可也; 謂程ㆍ朱之有歉於文, 或由於其不深乎道則不可也. 然思文與道之所以分, 其亦出於古今之變, 運氣人事之致然者哉. 해석 文本於道, 一而已. 문장은 도에 근본하니 하나일 뿐이다. 道莫尊於孔ㆍ孟, 故文亦莫盛於孔ㆍ孟. 도는 공자와 맹자보다 높은 게 없기 때문에 문장 또한 공자와 맹자보다 성대한 건 없다. 自孔ㆍ孟以後, 則文有韓ㆍ歐, 공자와 맹자 이후로 문장에선 한유와 구양수가 있었고 道有程ㆍ朱, 文與道始分焉, 도에선 정자와 주자가 있었으니, 문장과 도가 처음으로 나누어졌으니, 此殆天地間一大欠事. 이에 거..
![](http://i1.daumcdn.net/thumb/C150x150/?fname=https://blog.kakaocdn.net/dn/bsegtu/btrD3Rwrhwi/EVrjLZjntCYUez7ykjr4S1/img.png)
논시문(論詩文) 부잡설(附雜說) 김춘택(金春澤) 1 2 3 4 5공맹 이후 문장과 도가 갈라지다13년 38~39번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사씨남정기를 한문으로 번역하는 이유16년 A형 12번 인용지도
漫錄 1. 余於流遷禍患之後 神精日覺昏瞀 昔之所記想 漸就茫然遺忘 顧一身窮厄已極 何足控揣 但平生所聞者 先世德行言語 遂恐泯然不傳 乃於少惺惺時 隨思隨記 若其著于碑狀者則不錄 然尙多闕遺 亦將追補 而計自此以往 亦恐愈昏忘矣 悲哉 其他所嘗聞見前輩事及文字間可記者 往古事可傳者 余所經歷可述者 並雜附于下 亂無倫類 如得寫手 可以更定 而只爲窮寂中自遣之資 非足示於人也 己巳仲秋 丹丘羈客書 2. 先祖密城君 世宗大王第十三子 母愼嬪金氏 以士族 選入後宮 墓在南陽銀城里 錄佐理勳 世祖朝 初設五衛都摠府 首以公爲都摠管 今摠府先生案 公名在首 諡章孝公 公之世 諸大君王子 鮮克令終 而公獨被榮寵 至今子孫緜緜 冠冕不絶 其必有至行醇德之所以保身名而裕後昆者 今無以得其詳 可爲悲恨 墓在廣州其自山 宅基 在水日門內南小門洞中間 宗孫微弱 爲他人所占 先王考與諸族人議償其直於所占..
47. 소설은 전혀 유익하지가 않다 余平生孤陋寡識 顧篤好古文 凡先秦西漢之文 以其近古之故 談詩說禮者 或不無可以證明於經義者 以是常常覽觀 謂勝於後世詞藻之文 今先生之言 大正至嚴 雖家語說苑之類 亦歸之雜書而深斥之 防微杜漸之意 有如是矣 況可以霎時注眼於稗官小品等淫邪不經之書乎 近世才士秀儒 率未免拔跡於水滸傳西廂記等書 故其文皆靡曼淒酸 刺骨銷肌 不惟道義理趣一無可觀 甚至繁華富貴家口氣 亦說不得出來 甚妨福祿 此皆喜觀雜書之害也 인용 전문 작가 이력 및 작품 한문소설 13년 1차 34번
도산사숙록陶山私淑錄 1. 乙卯冬 余在金井 適因鄰人 得退溪集半部 每日晨起 盥濯訖 卽讀其與人書一篇 然後受掾屬參謁 至午間隨錄演義一條 以自警省 歸而名之曰陶山私淑錄 2. 答李相國浚慶書曰 宰相於一時人物 一字之許 榮於華袞 一言之斥 嚴於斧鉞 此先生謙退之辭也 今斷章取義 蓋爲人上者 當於此而致愼焉 人每自輕而自侮也 故隨口訾譽 順手抑揚 不料其人之榮辱利害 若是之相遼也 其不可許而許之者 失猶在我 其不可斥而斥之者 害將及人 可不愼歟 況恩怨多由片言 禍福或起隻字 明哲之士 所宜慥慥乎銘念也 十一月卄一日 3. 答洪相國退之書曰 崔與之以禮部尙書召 辭十三疏而不至 杜範欲歸 君命閉城門不許出 猶伺隙而歸 歷引十二人 先生此書 歷敍古人得失出處 錯綜成文 蓋亦文章家一法也 先生一生以斂退爲主 故凡前人引退之例 皆搜羅待用 其苦心確操 有足見者 世之叨冒虛名 貪進不已者 盍廉於..
37. 뜻 있는 선비가 탄식하는 세 가지 일 流俗之弊, 甚於異端; 游食之害, 甚於盜賊; 朋黨之禍, 甚於兵燹. 入裏之言, 剌骨之論. 志士憤激, 莫之救, 而徒發浩嘆者, 此三件. 해석 流俗之弊, 甚於異端; 유탕한 풍속의 폐단은 이단보다 심하고 游食之害, 甚於盜賊; 유리걸식하는 해악은 도적질보다 심하며 朋黨之禍, 甚於兵燹. 붕당의 재앙은 전쟁보다 심하다. 入裏之言, 剌骨之論. 속으로 들어온 말은 뼈를 찌르는 말이다. 志士憤激, 莫之救, 뜻 있는 선비가 격분하더라도 구제하지 못하고 而徒發浩嘆者, 此三件. 다만 넓게 탄식을 내뱉는 것이 이 세 가지 일이다. 인용 전문 13년 1차 28번
![](http://i1.daumcdn.net/thumb/C150x150/?fname=https://blog.kakaocdn.net/dn/cYbubm/btsAxULvwuQ/JtIKWYy5aEbkH4gTl8QPh0/img.png)
24. 천하가 크게 태평해지려면 君子喜揚人善, 小人喜揚人不善, 達人常欲人達, 窮人常欲人窮, 吉人喜聞人長, 庸人喜聞人短, 有餘者常譽人, 不足者常毁人. 僕嘗有語曰: “勝於我者慕之, 等於我者愛之, 不及於我者憐之, 天下可太平.” 해석 君子喜揚人善, 小人喜揚人不善, 達人常欲人達, 窮人常欲人窮, 군자는 기쁘게 남의 선함을 드날리고 소인은 기쁘게 남의 불선함을 드날리며, 달인은 항상 남이 통달하게 하려 하고 궁한 사람은 항상 남이 곤궁하게 하려 하며, 吉人喜聞人長, 庸人喜聞人短, 有餘者常譽人, 不足者常毁人. 뛰어난 사람은 기쁘게 남의 장점을 알리고 용렬한 사람은 남의 단점을 알리며, 여유로운 이는 항상 남을 기리고 부족한 이는 항상 남을 헐뜯는다. 僕嘗有語曰: “勝於我者慕之, 等於我者愛之, 不及於我者憐之, 天下可太平..
質言 天地之開物成務 順之而已 聖賢之輔世行道 推之而已 英雄俊傑之興事造功 待之而已 古語曰 順理行將去 隨天分付來 與此語一種 至巧無如造化 大智無如聖人 盈天地之間者 感應報復之理也 聖賢多畏 英雄多忌 禍福在己 得失在天 信人不如信心 信心不如信學 學者爲己 仕者爲人 然爲己所以爲人 爲人所以爲己 乘則必除 屈者能伸 天下萬事 皆以此準之 盛者衰之候 福者禍之本 欲無衰 無處極盛 欲無禍 無求大福 以福家稱者 便非福家 以智士稱者 便非智士 人家目下盛衰 以賓客知 日後盛衰 以子孫知 相人之面 不如相人之言 相人之言 不如相人之事 相人之事 不如相人之心 煦濡之恩 姑息之政 君子不能也 皎厲之行 已甚之論 君子不爲也 懦疑於仁 忍疑於義 慾疑於誠 妄疑於直 安叔華曰 貪財好色 仁之弊 殘忍薄行 義之弊 巧言令色 禮之弊 權謀術數 智之弊 固執僻行 信之弊 知病源之上醫 推分任命..
74. 시문집에 가족의 시를 싣는 걸 경계하다 辛上舍永禧, 有祖父文僖公詩稿, 人曰: “子之家集, 可以印行矣.” 答曰: “我祖雖有文名, 而稿中所載, 無一可傳者, 豈可刊行乎.” 南秋江以爲孝. 佔畢齋撰『靑丘風雅』, 載其先大夫詩, 只絶句一篇, 取其稍可人意者, 以傳名而已. 近有柳夢窩希齡, 編『大東詩林』, 載其先人睡齋詩, 至七八十篇, 弟仁瞻詩亦數十篇, 噫多矣哉. 使佔畢齋見之, 未必不嫌其多; 而南秋江見之, 亦未知許其孝與否也. 해석辛上舍永禧, 有祖父文僖公詩稿, 상사 신영희의 조부 문희공의 시고가 있으니 人曰: “子之家集, 可以印行矣.” 사람들은 “자네 집안의 문집은 간행할 만하네.”라고 했었다. 答曰: “我祖雖有文名, 而稿中所載, 대답했다. “우리 조부는 비록 문명은 있었지만 문고 중에 실은 것이 無一可傳者, 豈可刊行..
22. 우리나라 시선집의 문제점 我東詩文選集不多. 佔畢齋所撰『靑丘風雅』ㆍ『東文粹』, 雖曰: “精抄而未免太簡.” 雖『東文選』博矣, 而主選者多以愛憎爲取舍. 『續東文選』尤甚, 難免狗尾之誚, 識者恨之. 해석 我東詩文選集不多. 우리나라엔 동방의 시와 선집한 문집이 많지 않다. 佔畢齋所撰『靑丘風雅』ㆍ『東文粹』, 점필재가 찬집한 『청구풍아』와 『동문수』는 雖曰: “精抄而未免太簡.” 비록 말한다. “정밀하게 뽑았지만 매우 간략함을 면하지 못했다.” 雖『東文選』博矣, 而主選者多以愛憎爲取舍. 비록 『동문선』은 넓게 취했지만 주로 선집한 것이 애증에 따라 취사한 것이 많았다. 『續東文選』尤甚, 難免狗尾之誚, 『속동문선』은 더욱 심해 개꼬리라는 비판을 면키 어려웠으니, 識者恨之. 식자들이 한스럽게 여겼다. 인용 목차 작가 이..
22. 李提學種學 以非辜被罪 牧隱畏朝廷 不能盡其痛 一日有族生來謁者 牧隱曰 吾欲遊山 可與偕往 遂幷轡入山谷 悄無人跡 乃謂族生曰 喪子以來 胷腑憤鬱不能舒 今之來此欲哭耳遂大哭 終日聲不絶 乘昏收淚曰 心胷大豁矣 自此其哀始減 提學臨死謂諸子曰 我以文名爲人所媢 乃至於此 汝輩愼勿科擧 其後叔畤叔畝皆不赴擧 而官至省宰 獨叔福赴擧 而終不顯達
21. 鄭大提學招 聰明絶倫 凡書籍一覽輒誦 科擧已臨期 公浪遊不少止 一日抽六經簡帙 一回過眼 掩卷不再讀 至講論時 說盡奧趣 應答如響 嘗在元帥幕府 軍卒數百人 一見皆記其面而知其名 人皆服其神 少時見僧讀金剛經 乃曰 彼經可一覽而誦也 僧曰君若能誦則我辦盛饌 君若不能則君辦盛饌 相約訖 公援枹擊鼓誦之如流 至半帙僧逃走
20. 李公孟畇牧隱長孫 官至二相 承籍世業 有文名 尤長於詩 嘗作悲松都詩云 五百年來王氣終 操鷄博鴨竟何功 英雄已逝山河在 人物南遷市井空 上苑鶯花微雨後 諸陵草樹夕陽中 我來此日偏多感 往事悠悠水自東 公又傷無子作詩云 自從人道起於寅 父子相傳到此身 我罪伊何天不弔 未爲人父鬢絲新 其後夫人妬悍搆家禍 公因此得罪 竟流寓而卒 弟孟畛官至判中樞 其子謀亂伏誅 中樞緣坐 亦流寓而卒
19. 黃翼城公寬洪大度 不拘細事 年高位重 愈自謙抑 年九十餘 嘗坐一室 終日無言 互開兩眼看書而已 室外霜桃爛熟 隣兒爭來摘之 公緩聲而呼曰 勿盡摘 吾亦欲嘗之 少焉出視之 一樹之實盡矣 每晨夕餐飯 羣兒來集 公除飯與之 叫噪爭食 公但笑而已 人皆服其量 爲相二十年 朝廷倚以爲重 論開國以後相業者 皆以公爲首
18. 春亭性吝嗇 雖微物不借於人 每割冬瓜 隨割而署之 對客飮酒 酌其盞數 謹封壺壜而藏之 客見顏色而去者頗多 常在興德寺 撰國朝寶鑑 世宗重其文章 仙廚賜饌絡繹 宰樞僚友爭送酒食 一一貯諸房內 日久生蟲蛆 臭達墻屋 腐則棄于邱壑 蒼頭傔從 未霑一瀝
17. 卞春亭繼陽村掌文衡 然文章軟弱 文士金久冏以能詩鳴世 每見春亭所製 掩口大笑 一日春亭告暇遊別墅村庄 偶占一句云 虛白連天江渚曉 暗黃浮地柳郊春 自負得美聯 將入京上奏 有人言諸久冏 久冏曰 詩甚鄙拙 若上奏則是罔上也 我昔有詩云 驛亭把酒山當戶 江郡哦詩雨滿船 此直上奏之詩也 其人復告春亭 春亭曰 當字未穩 不如改下臨字 其人又言諸久冏 久冏曰 人謂春亭不知詩 信然 古詩不曰 南山當戶轉分明 其人又告春亭 春亭曰 古詩不曰 靑山臨黃河 久冏眞不知詩 反笑我爲 一日春亭作樂天亭記 招久冏使觀之 久冏曰 此記論性理 酷似中庸序 久冏爲人恃才凌人 以後進輕蔑前輩 春亭心亦不平 遂成嫌隙 而終不得顯官
16. 安城君李叔蕃 自成大功後 恃功驕傲 視同列宰樞 不啻如僕隷 君命召則稱疾不往 中使候者絡繹不絶 而絲竹鬧於內室 或欲注人官爵 則書名於小簡 伻人奏之 以故親朋布列膴仕 大起甲第於敦義門內 惡聞人馬之聲 奏塞門禁行人 奢僭日甚 遂得罪 長流咸陽別墅 世宗命儒臣撰龍飛御天歌 以叔蕃知大宗朝事 馳馹召之 叔蕃以白衣詣闕 達官宰樞皆後生 爭趨拜謁 叔蕃但揮手止之曰 少時某也英邁 某也信實 余亦意其爲令長之器 果然其意氣桀驁 曾不少屈
15. 大明以表辭不恭 徵撰表人光山君金若恒與西原君鄭摠赴京師 光山至安州館 作詩云 旅館何寥落 風烟野外昏 客中懷抱惡 枕上夢魂翻 地僻居民少 日斜飛鳥喧 異鄕春寂寂 百慮獨憑軒 至南京俱被遠謫 西原請鬻之以備行糧 擢不能給 人以此少之 後皇帝霽威 令其家室求尸而去 竟不得而還 光山之女則我祖母 有老婢自言托爲家室赴南京 到一江口 夾兩岸起重樓高閣 美人居樓閣 或刺繡或調樂 有橘皮大如瓠 點浮波上 楊柳蔭數十里 婢本愚劣 未得詳問地名 以今料之 疑卽楊子江也
14. 太祖開國 以趙宰臣胖生長中原 爲奏聞使而遣之 高皇帝引見詬責 胖對曰 歷代創業之主 類皆順天革命 非獨我國也 微指大明之事 語用漢人之語 皇帝曰 汝何知中國語 胖曰 臣生長中原 曾見陛下於脫脫軍中 皇帝問當時之事 胖一一言之 皇帝下榻執胖手曰 脫脫軍若在 朕不至此 卿實朕之交友 仍以客禮待之 書朝鮮二字而送之
13. 忠宣王久留元 有所鍾情者 及東還 情人追來 王折蓮花一朶 贈之以爲別 日夕王不勝眷戀 令益齋更往見之 益齋往則女在樓中 不食已數日 言語不能辨 强操筆書一絶云 贈送蓮花片 初來的的紅 辭枝今幾日 憔悴與人同 益齋回啓云 女入酒家 與年少飮之 尋之不得耳 王大懊唾地 翌年慶壽節 益齋進爵 退伏庭下言死罪 王問之 益齋呈其詩道其事 王垂淚曰 當日若見詩 竭死力還往矣 卿愛我故變言之 眞忠懇也
12. 高麗王多尙元之公主 故元亦遣使求士女 以充後宮 其未入者給付大臣 趙公胖之妹 入元爲大相夫人 公少時亦隨往 妹家有女僮 姿色絶代 又知書 公以爲妾 以故常在元 伉儷繾綣之情 雖比翼連枝 未足擬其彷彿也 一日偕宿外舍 夜半聞喧鬨之聲 然寢寐方酣 未及問其由 朝起視之 則家無一人 隣人告云 皇帝避兵入上都 大相夫人亦陪駕而行 大兵已臨近郊矣 一都遑遽 爭携妻子 奔走而亡南北 兩人亦罔知所措 忽有大相所使小宦豎 流汗奔還言曰 車駕行急 未及隨去 公曰 上都遼遠不可歸矣 我國地亦近 吾儕三人可以速達 遂搜家中得斗米橐 宦豎騎一馬 公與女同騎一馬而行 宦豎曰 如此兵戈騷屑之際 挾此妖物 若遇寇盜 則必無可生之理 願君割恩棄之 女呼號躃踊 欲同生死 公亦不忍別 挽袖爪入手難解 雙淚滿襟 旁人皆垂泣 公度審事勢 遂棄而行 女哭而隨之 日暮止宿 則女亦追及而來 凡三晝夜行不息 兩足瘃裂不能步 ..
11. 徐先生甄當革命之時 以掌令致仕 遯居衿川鄕曲 每念麗朝之事 慷慨作詩云 千載神都隔渺茫 忠良濟濟佐明王 統三爲一功安在 却恨前朝業不長
10. 吉先生再痛高麗之亡 以門下注書扱緩 居一善金鱉山下 誓不仕我朝 我朝亦以禮待之 不奪其志 公聚郡中諸生徒 分爲兩齋 以閥閱之裔爲上齋 以鄕曲賤族爲下齋 敎以經史 課其勤惰 受業者日以百數 公嘗作閑居詩曰 盥手淸泉冷 臨身茂樹高 冠童來問字 聊可與逍遙 又云 臨溪茅屋獨閑居 月白風淸興有餘 外客不來山鳥語 移床竹塢臥看書 梅斬作畫像贊曰 人固有道 挺生者稀 惟我吉公 其殆庶幾 珪組之榮 斧鉞之威 視如浮雲 高蹈而歸 桑梓十畝 茅屋柴扉 圖書一室 嵬冠褒衣 噫周德之如天兮 不問西山之採薇 曁漢祖之中興兮 亦放羊裘於釣磯 迄今千餘載兮 信此心此理之無違
9. 圃隱學問精粹 文章亦浩瀚 麗季爲侍中 以盡忠輔國爲己任 革命之際 天命人心 皆有所推戴 公獨毅然有不可犯之色 有僧素與相識者 告公曰 時事可知 公何膠守苦節 公曰 受人社稷 豈敢有二心 吾已有所處矣 一日梅軒往謁 適公出 卽隨而出洞 有武士數人帶弓箭橫過馬首者 呵卒辟除 武士不避之 公顧謂梅軒曰 君速去 勿隨吾行 梅軒猶隨之 公色怒曰 何不聽余言 梅軒不得已辭歸 俄有人來云 鄭侍中遇害矣
8. 금 보길 돌 같이 한 최영 崔鐵城瑩少時, 其父常戒之曰: “見金如土[石]” 瑩, 常以四字書諸紳, 終身服膺而勿失. 雖秉國政, 威行中外, 而一毫不取於人家, 纔足食而已. 當時宰樞相邀迓, 以棋局消日, 爭設珍饌, 以務豪侈; 公獨邀客, 過午不設饌, 日暮糅黍稻炊飯, 兼陳雜菜, 諸客枵腸盡啖菜飯曰: “鐵城之飯甚甘也.” 公笑曰: “此亦用兵之謀也.” 太祖爲侍中, 嘗占聯云: ‘三尺釖頭安社稷.’ 一時文士皆未對. 公遽曰: “一條鞭末定乾坤.” 人皆嘆服. 公每憤林廉所爲, 盡誅宗族, 及其臨刑之日, 乃曰: “平生未嘗造惡業, 但誅林廉過當耳. 我若有貪欲之心, 則墓上生草; 不然則草不生矣.” 墓在高陽, 至今禿赭無一把茅, 俗謂之紅墳也. 해석 금 보길 돌 같이 하라 崔鐵城瑩少時, 其父常戒之曰: “見金如土[石]” 철성 최영은 어렸을 적에 아버지..
後識 余在謫無所事 取架上書 或讀或看 間取赫蹄疏若干 則還朝後不復省閱 近始收聚 刪去繁瑣 存其什一 臆記而有謬者 追考本書而釐改之 大抵不足示人 姑藏篋衍中云 戊申中夏 陶叟識
57. 觀南豐與王深甫論揚雄書 以仕莽 擬箕子之明夷 又於美新之文 曲意回護 甚矣 其見之剌謬也 雄之是非 本不難曉 而古人之論多錯 南豐立論 尤不成說 可笑 如荀彧是非亦然 東坡盛稱其爲聖人之徒 至朱夫子 於二人事 剖判甚嚴 使其掩藏之心術 莫逃於千古之鈇鉞 此又夫子明義理扶世敎之一端也
56. 小學石建慶兄弟取親中帬廁牏 註以爲近身之小衫 此大誤 此盖釋帬之語 而誤兼廁牏而言之也 以廁牏謂衫 殊甚無謂 沙溪先生辨之當矣 嘗見蘇齋集 有吾傍親靜存公墓文 其一段曰 請大夫人廁牏一襲以行 此亦似緣註而重誤也
55. 晦翁箋註經書 一字一句 曾不放過 觀於精義或問 可見也 程門諸子之言 就其中理者 或全段入錄 或裁截入錄 苟有未安 雖兩程之言 亦不取焉 其精密的當 有如此者 大明永樂年間 命內閣學士 補作小註 其在朱子以前者 皆朱子所已汰者 朱子後諸儒之言 則使朱子見之 汰者亦必多矣 而乃不揀精粗得失 一齊登載 徒爲架疊繁雜之歸 今之讀者 當專精於集註 而小註則不甚着意 似乎可矣
54. 栗谷續集 有與柳眉巖希春書 其書云云 覺得黃霧二十年間 唯金厚之出處甚高 大臣啓於宸聰 宜褒奬以樹風聲 題下註云出眉巖日錄 後見眉巖手書日記 栗谷書止於因便下送 其下有他語 又有加圈一段語 又加圈書覺得以下 以此見之 覺得以下 乃是眉巖語也 盖眉巖日記 不但記朝著間事 凡家間細事 無不畢記 近有眉巖日記抄四冊行於世 此乃後人刪煩節要者也 其冊謄本 必偶忘加圈 連書於上段語 故誤認爲栗谷書中語而載入續集矣 且題下云甲戌 而考眉記 乃丙子六月也 甲戌亦誤
53. 朱子與張南軒書云 伯恭只向博雜處用功 博雜極害事 如閫範之作 指意極佳 然讀書只如此 亦有何意味 先達所以深懲玩物喪志之弊者 正爲是耳 范淳夫一生 作此等工夫 想見將聖賢之言 都只忙中草草看過抄節一番 便是事了 是豈不可戒也耶 以此見之 編纂書帙 實妨於學 本非儒者之盛美也
52. 退溪註釋朱子書 名曰記疑 此則書一類也 尤翁盡取大全釋之 名曰箚疑 未及卒功 托諸門人 使之續成 其出農巖者固善 而其他類不免疎漏舛誤之患 姑以鄙見言之 古人詩集中凡所謂擬古者 皆擬古詩十九首 非徒作也 朱子擬古八首亦然 而箚疑乃曰擬陳子昂感遇 此恐誤 子昂感遇 與李白古風五十九首 其模範固出於十九首 而體格則稍變 朱子齋居感興詩 乃是倣感遇之作 而此則擬十九首 非擬子昂也 試以其詩論之 離離原上草 擬靑靑河畔草也 綺閣百餘尺 擬西北有高樓也 上山採薇蕨 擬涉江採芙蓉也 佳月朗秋夜 擬明月皎夜光也 鬱鬱澗底松 擬冉冉孤生竹也 高樓一何高 擬東城高且長也 夫君滄海至 擬客從遠方來也 衆星何歷歷 擬明月何皎皎也 考其音節 居然可見 董卓作逆時 謠語云千里草何靑靑 十日卜不得生 未幾卓敗 齋居感興所謂靑靑千里草 盖用此語 非朱子自爲破字也 而箚疑不引古謠 意似未足 第八卷和林擇之鳳凰..
51. 春秋之法 專以國統爲重 朱子作綱目 於武后僭位之日 係中宗之年而分註 武后之年大書 其下曰帝在房州 盖用春秋公在乾侯之例 至於呂后稱制 在惠帝後文帝前 無年可係 故只分註其年 不與其僭 其義可謂嚴矣 况以夷狄入主中夏 此誠千古大變 尤不可不十分致嚴 而金宇顒作宋元綱目 乃於宋亡之後 大書元年號 以其混一天下 歸之以正統也 律以春秋吳楚僭王 削而不稱之例 則其違背於大義甚矣 如使朱子作此 必用呂武之例無疑 宇顒固不足論 雖以中國言之 卽今淸又以夷狄混一 胡漢錯雜 無所分別 作元史 亦必如此矣 可慨也已
50. 나 東人心麤 不能細究文義 甚至字畫 亦多以相近而混用 姑擧其一二 朱子於劉白水 稱劉聘君者 以嘗被徵故耳 如云徵士也 而今人以朱子爲劉壻也 誤認爲婦翁之稱 因此世俗輒稱婦翁以聘君 可笑 張空弮 漢書語也 弮字從弓 謂空弓 非拳手也 而東人文字中 多云張空拳相搏 搏之當用拳 豈可張而摶之也 髫齔之齔 誤作齕 未沫之沫 誤作沬 兆眹之眹 誤作朕 至押於入聲及寢沁韻 謝朓之朓 誤作眺 揚雄之揚 誤作楊 疋足示衣相近而實異 疏疎疋也 踵趾等凡係足部者皆足也 福祿禱祝等字示也 凡係衣服及初裕等字皆衣也 申平城景禛兄弟之名皆從示 而又有曰景裕者 協博從十非從心 而鄭議政彦信諸子 黃芝川廷彧諸父皆從心 而亦有以協博名者 兼之下方 從人非從火 而金滄洲益煕兄弟皆從火 而又有以兼名者 皆不明字畫之致也 至如冕最二字 本非從日 而申冕與最 與日下之字 幷作兄弟之名 以玄翁父子之淹博多聞 猶不免此..
49. 閭巷間俚語鄙諺 婦女下賤 尋常騰口者 考其出處 間有極古者 姑以其一二言之 進退維谷,罔極奔走 詩經也 罔晝夜,明若觀火 書經也 積善積不善,趑趄變通 周易也 幼學,進士,大司成,推移,不共戴天之讐,大殺之年 禮記也 血氣未定 論語也 五十步,百步,不似,巨擘,絶長補短 孟子也 周旋,遷延 左傳也 支離,神奇,陳蔡之患 莊子也 昌披楚辭也 怨入骨髓,一敗塗地 史記也 物故,身死 漢書也 此等文字 似俚而實雅 雖於古文辭 無不可用之理 顧在用之之如何耳
48. 稗官小說 自漢唐以來代有之 如搜神記等書 語多荒怪 而文頗雅馴 其他諸種 間亦有實事可以補史家之闕遺 備詞塲之採掇者 至如水滸傳,西遊記之屬 雖用意新巧 命辭瓌奇 別是一種文字 非上所稱諸書之例也 而明人劇賞之 加以俗尙輕浮佚蕩 輒贗作一副說話 以售於世 大抵皆演成史傳與男女交歡事也 演史出而正史事蹟汩亂 本不當觀 男女之事 又多猥鄙淫媟 尤非莊士所可近眼 而近來人鮮篤實 喜以此等小記 作爲消寂遣日之資 甚可歎也 余意年少惜陰者 固不可留意於此 而其或老年氣衰 不能索性下工者 則且就綱目,十七史,宋明以下文集,東國史書,雜著等諸件 時時披閱 則不甚勞弊精神 而且不無一分所助 大勝於觀贗書淫傳 都不濟事 反爲害性耳
47. 大明人物 大抵浮浪輕佻 無敦重朴厚氣象 故爲文章 專務詞華 不事本實 其學問 又雜以仙佛 尤無可觀 於朱子 公肆詆侮 爲士者遊蕩於倡樓酒肆 淫佚縱慾 名檢殆乎掃地 以此立朝事業 亦無可紀 間有剛直之士殺身無悔者 而率多任一時之氣 非必皆有平日學力而然也 上下三百年間 貂璫之執柄居多 陵夷至於末運 終見中國淪於氊裘而後已 未必非人心風俗使之然也 可慨也已
![](http://i1.daumcdn.net/thumb/C150x150/?fname=https://blog.kakaocdn.net/dn/3GXFI/btsyTgQjWWK/BoOmqtpHsTu5ZK7wKZDwsk/img.jpg)
45. 명나라 문장과 우리나라 문인들 비평 大明文章, 大抵務華采而少眞實, 此其所以反不及於宋也. 然其評隲文詞, 極其精確, 尋源流辨雅俗, 毫髮不爽. 文以先秦爲主, 詩以漢魏爲本, 一篇之內, 規度森然, 要非我國人所可企及也. 我東雖稱右文之國, 於文章, 效法不高, 識見甚陋. 自勝國以來, 只學東坡, 泝以上之, 惟以唐爲極致, 豈知又復有漢魏先秦也哉? 李文順文章, 爲東國之冠, 而其論文評詩, 多有鄕暗可笑者, 况其餘乎? 牧隱出於其後, 文章深厚, 自然有不可及處. 本朝諸鉅公, 乖崖ㆍ佔畢其尤也, 而不過以韓ㆍ蘇爲範而已. 簡易ㆍ月汀, 始以馬ㆍ班, 揭示後學, 時尙爲之一變, 然月汀則功力猶未深. 至谿谷ㆍ澤堂繼之然後, 古文詞路徑始開. 尤菴專意問學, 不屑屑於古文法程, 而筆力可與李文順鴈行. 農巖爲古文, 典雅稱停, 深得歐ㆍ曾體制. 詩則如佔畢ㆍ容齋..
46. 我東筆法 自金生,孤雲 至麗末柳巷葵軒諸人 俱骨氣勁健 古意森然 盖古人心不苟 雖於末技 不欲草草 而且其時則只知有鍾,王,歐,褚,顔,柳而已 諸人各就此服習 故所就然耳 及忠宣王入元 與趙子昂同處 多得其書以來之後 東人專尙子昂 字體遂變 古法漸亡 盖子昂之書 本主二王 參之泰和季海 亦非不古 而終嫌腴艷太勝 蒼老不足 自家則可謂盡乎技矣 而要非效法之書也 然其始不甚誤人 我朝明廟以前 如成,姜,二金 聽松,自菴,蓬萊諸公 各自有疎勁意致 雖專於學趙者 亦不無可觀 至宣廟以後 古意盡喪 肥皮厚肉 入眼皆俗 由趙體大行 漸趨卑下而然也 近世朴士安厭其然 創爲魯公體 人多效之 其實朴書只襲顔肉 而勁骨則不得分毫 徒誤後人而已
44. 胡元瑞詩藪 原其主意 專在媚悅 弇州其論漢唐不過 虗爲此冒頭耳 然其評品古今聲調 亦多中窾 昧於詩學者 不妨流覽以祛孤陋 至若推颺元美諸人 躋之李杜之列 直是可笑 錢牧齋罵辱雖過 亦其自取之也
43. 明詩雖衆體迭出 要其格律 無甚逈絶 稱大家者有四 信陽溫雅美好 有姑射仙人之姿 而氣短神弱 無聳健之格 北地沉驇雄拔 有山西老將之風 而心麤材駁 欠平和之致 大倉極富博而有患多之病 歷下極軒爽而有使氣之累 一變而爲徐,袁 再變而爲鍾,譚 轉入於鼠穴蚓竅而國運隨之 無可論矣
42. 宋詩門戶甚繁 而黃,陳專學老杜 以蒼健爲主 其中簡齋語深而意平 不比魯直之崚嶒 無己之枯澁 可以學之無弊 余最喜之 放翁如唐之樂天 明之元美 眞空門所謂廣大敎化主 非學富不可能也 朱夫子於詩 亦一意詮古選體 諸作俱佳 齋居感興 以梓潼之高調 發洙泗之妙旨 誠千古所未有 余竊愛好 常常吟誦焉
41. 余於陶,謝以後 劇喜鮑明遠 盖宋齊以來 駸駸趨於靡麗 多姿而少骨 西京建安之音節 幾乎絶矣 而明遠之詩 乃獨俊快矯健 骨氣高强 類非後來諸人所可幾及 是以李,杜亦極宗尙 朱夫子謂李太白專學之者得之 太白天仙之才 雖出天授 而其奇逸之氣 固自有所從來矣
40. 詩以道性情 詩經三百篇 雖有正有變 大要不出溫柔敦厚四字 此是千古論詩之標的也 屈原變而爲騷 深得三百篇遺音 西京建安卓矣 無容議爲 下及陶,謝,江,鮑 又皆一時之傑然者 至唐益精鍊 衆體克備 而杜陵集大成 此又詩家正脉然也 爲詩而偭此矩 則不可謂之詩矣 宋人雖自出機軸 亦各不失其性情 猶有眞意之洋溢者 至於明人 浮慕三百篇漢魏 鄙夷唐以下 而究其所成就 正如仲默所謂古人影子 不能自道出胸中事 吟咀數三 索然無意味 以余揆之 反不如宋也 譬之則三百篇楚辭漢魏 以至盛唐李杜諸公 其才雖有等差 而皆是玉也 玉亦有品之高下故也 宋則珉也 明則水晶琉璃之屬也
39. 古文法度甚簡嚴 絶無浮字賸句 下至唐宋韓,歐,蘇,曾諸公 無不皆然 且韓,柳以下八家 雖一意法古 只竊取意致法度而已 文字則絶不襲用 非其才不能也 薄而不爲也 至皇明李,王諸公 自謂高出韓,歐 直與左,馬並驅 而造語多冗長 浮賸字句 不勝指摘 且雜取諸子左,馬文字 複複相仍 拾掇韓,歐諸公已棄之餘 而高自稱許 可謂陋矣 至詩亦然 錢牧齋固已議之矣
38. 明興 宋潛溪,方遜志諸公 以經術爲文章 其文雖各有長短 猶可見先進典刑 遜志尤浩博純正 至李空同 始以先秦諸子爲準則 刻意摹倣 其才力固雄驁 而所就頗乖雅馴 及夫王弇州,李滄溟,汪太函輩起於隆萬間 一以學古自命 滄溟尤以槎牙險崛爲主 讀之 絶無意味 太函亦然 弇州所見雖同 其才具實大 比諸子爲最 故其文亦稱頗有一二可喜處 然非韓,歐正派 自是別流也 大抵此數公文章 專力於先秦諸子左國史記 而不本於六經 故識見無可取 其序記文字 非不新奇 而終不免爲華而不實之歸 如茅鹿門,唐荊川,王遵巖,歸震川諸人 專歸宿於歐,曾諸大家 故不甚有此病 頗似爾雅 荊川尤佳 王陽明學術雖誤 其文俊爽慧利 非務爲撏撦割剝之比 皆出於胸中自得也 明末 錢牧齋之文 駘蕩恣肆 下筆滔滔 極其所欲言而止 雖格力不高 要非王,李餘派尋逐影響者之類 亦自不易
37. 先秦諸子學術 雖不醇 其識見儘高 筆力又健 盖稟隆古風氣 故開口 自然如此 要非以後諸人所及也 爲文章者 雖當本之六經 亦不妨旁參以助文氣 但其中背理害義處 則知所去取可也
36. 聖人之道 具在六經 固學者所共刳心 而雖欲爲詞章之末 外此亦不可他求 盖文而無理 不可謂之文 欲其詞理俱備 捨聖經何適矣 是以上自兩漢諸公 以至唐宋八大家 皆本經術爲文 蘇氏父子雖未能脫縱橫氣習 其源則亦出六經 千古文章正脉 實在於此 皇明王,李諸人 專學先秦諸子 意欲跨韓,歐而上之 與左,馬並驅 而其文不本於經 故語不馴而理則媿 比之曾,王 猶不及 况左,馬乎 嘗怪明人開口 便說先秦 六經獨非先秦乎 譬如酒醴 六經醇也 先秦諸子醨也 夫旣專力於先秦 則又何以捨其醇而啜其醨也 可謂枉費工夫矣
35. 老莊 異端之雄也 老簡而深 莊博而辨 比之吾道 道德經如論語 南華經如孟子 莊之齊物論 極論其道之大致 亦如孟子之浩然章 天下篇 歷叙諸子 以及於老聃 亦如孟子末篇論道統之傳 雖其道有是非邪正之別 著書立言之宗旨則略相似
34. 左傳 陰飴甥對秦伯之問 叙君子小人之言 其文特奇 崔簡易宗系呈文中一段語祖此 今其文 以金黃岡繼輝名 載於陳仁錫所編明文奇賞 盖黃岡以使臣往也 簡易以質正官同行 實代製之也 文甚古雅 明人亦劇賞之 後來農巖牛栗從祀疏中 列叙可否兩說 亦用此文法 見之可喜
33. 以文章擬之八法 文之先秦兩京 詩之漢魏鍾,王也 文之韓,歐 詩之李,杜,顔,柳也 八法必先以鍾,王立其筋骨 然後始成規模 不本於鍾,王 則雖或有姿媚 終不能掩其庸俗 詩文亦然 不以漢魏先秦爲法 則塵陋無可言 雖下筆滔滔 優於應俗 自識者觀之 亦難掩其傖父面目矣
32. 君子之言雅以則 褻語汚談 乃賈竪也 且言雖辨若懸河 苟失倫序 與口吃無異矣 文詞者 非異常別件物事 不過言語之所宣 若品格俚俗 規度乖錯 則便同汚褻之談 失倫之言 雖流出不窮 驚倒愚蒙 亦何足貴哉 余素不能文 猶能知觀文字 當先求本體之雅俗 次究其法度之合否 而人之觀文字則不然 只取其語脉之通不通 其他全然不察 如是而何可知其文之工拙哉
31. 東岳李公詩 雖擅名一世 而文非所長 人或求序跋 輒以詩應之 平生未嘗作文 然每自誇曰 吾之文 實勝於詩 而世罕知之 可歎 淸陰先生聞而笑曰 如是 何不作一首文也 鄭東溟亦詩勝於文 筆雖有奇氣 無師法 隨意放筆 終是不能書也 而常自言吾筆爲第一 文次之 詩又次之 亦與東岳之語一般 文人每事不欲屈於人 習氣然也
30. 林白湖豪俊能詩 少時 以評事赴北幕 風流勝跡 北人久益追思 及白湖病革 其友以鏡城判官將赴任 就別曰 子於北路 固不能無情 吾之往也 必欲得子詩 使佳妓歌之 今子之病甚矣 奈何 白湖卽扶起 取筆書一詩以贈曰 元帥臺前海接天 曾將書劍醉戎氊 陰山八月恒飛雪 時逐長風落舞筵 未久而逝 臨死之作 凌厲豪逸猶如此 平日之氣象 可見矣
29. 文谷嘗夢得二句曰 羸驂獨出上東門 未老歸田荷聖恩 覺後足之曰 一壑千峰雲水外 向來車馬不聞喧 後謫南荒 路不由東門 前夢不驗 至丁卯 因卜相事 大忤上意 蒼黃出城 投石室先塋下 實東門外也 其夢到此乃驗 亦可見其前定也
28. 壺谷少時 夢得四句曰 絶域逢人少 羈愁上客顔 蕭蕭十里雨 夜度鬼門關 鬼門關在北道之吉州 覺而怪之 公歷職中外 致位上卿 而足跡未嘗至北路 首擬北伯 又不利 至己巳 製進元子冊封頒敎文 借用燕姞夢蘭語 奸黨以此文致之 竄之明川 實鬼門關外地也 冒雨暮投店舍 一如夢中詩景 信乎萬事皆有前定也 公遂作詩曰 憂因識字蘭均檜 兆已徵詩鬼似藍 藍謂藍關金字 詩檜謂東坡詠檜詩也
27. 南壺谷自兒時 詩才出羣 一日 長老呼韻 命作蠶詩 應口輒對 其頷聯云稚引黑唇迎綠葉 老拖黃腹上靑梯 末句云失却眞形仍化蝶 更疑莊叟夢魂迷 長老嘉賞之 仍曰 以頷聯見之 此兒必早列淸要 老作大官 而第末句似無終保富貴之象 可欠 公二十一 登第 出入顯塗 旣老 秩登極品 歷宗伯太宰 判金吾典文衡 老拖黃腹上靑梯之句驗矣 而後爲奸黨所構 盡削官衘 竄北塞 卒於謫所 失却眞形仍化蝶之句又驗 其亦異矣
26. 古語云詩能窮人 盖嘲風弄月 推敲撚髭 終非達者事故也 然其廊廟聲口 亦與寒士絶異 唐宋以來詩人之作 可槩而見也 林塘鄭公出於累代卿相家 身亦作太平宰相 時國家設厲壇以祭北路戰死之鬼 林塘有詩曰 聖朝枯骨亦沾恩 香火年年降塞門 祭罷上壇雷雨定 白雲如海滿前村 題甚凄楚 而詩却富麗 有無限餘韻 嘗作夢賚亭春帖詩曰 白髮先朝老判書 閒忙隨分且安居 漁翁報道春江暖 未到花時薦鱖魚 吟來 不覺口角津津生饞涎 此眞富貴氣象也 公子孫繼而入相者又五人 外裔亦多登台鉉 至今猶盛 門戶之隆赫 甲於吾東 噫 享此悠遠福祿者出語 安得不如此也
25. 近來名官多不看書 雖尋常文字 亦未能解 甚可歎也 余少時 以翰林直史局 時以旱灾 行祈雨祭 臨當受香 諸承旨共言祭文中有誤書字 欲改付標 踏啓字以下受香 勢將向晩 余見祭文 別無誤書處 問曰 所謂誤書者何字耶 承旨指百昌不遂四字曰 百昌無文理 此昌字必品字之誤也 余曰 百昌 百物也 百物不遂云者 文理正好 非誤書 不當改也 承旨曰 百昌之語 出於何書耶 余曰 出於莊子 非僻書也 承旨疑之 余卽使吏取莊子於玉堂以示 承旨始釋然曰 然則當不改 第以誤書當改之意 通於作文人 則以果爲誤書答之者何也 余曰 設令作文人 果以百品 製出百昌之云 亦自成語 不必改標以致日晩受香也 承旨遂從之 後逢作文人問之 亦不知百昌之爲何語 余笑曰 然則公何以使用此語也 曰吾官忙 不暇作 使人代作 而亦不暇詳見 使吏淨寫以呈 不記其中有何語也 尤可一笑 其人卽玉堂官也 倩人製之 亦不省覽 又可見其不誠實之甚矣
24. 金得臣 監司緻之子也 爲人疎迂 於世間事情 一切茫昧 好讀書 輒以千萬遍爲誦數 尤喜史記伯夷傳 讀至一億二萬八千遍 性鈍甚 雖多讀若此 而掩卷輒忘 晩年 人試問伯夷傳文字 茫然不知出自何書 人曰 此是伯夷傳語也 金猶不省記 乃自載籍極博誦起 至其文字處 驚覺曰 是矣是矣 其鈍如此 鹿川李相國之繼母 卽金之女也 其喪行 至城門內 停柩以待門開 金隨靷而至 乃於火光紛沓之中 展一卷大讀之 人見之 乃伯夷傳也 其迂闊類此 後喪耦 其姪往弔 與之相哭 其姪哭止 見金方誦伯夷傳 盖連哭聲而誦之也 聞者傳以爲笑
23. 尹梧陰月汀兄弟兒時 徒步往師家 薄昏還家 路有紅袱裹物落地 月汀視若不見 梧陰開視之 白金也 卽取而納諸袖中 月汀曰 兄何取此物也 亟投之 梧陰曰 有用之物 不可擲之虗牝也 旣還 深藏篋笥中 卽書牓於門外曰 某日某街上 有失紅袱裹物者 尋此家來 過數日後 果有人來覓 梧陰不爲出給 謂其人曰 其封有手標 汝先書標以示 若與其標符則當出付矣 其人卽書標以示 梧陰出其裹參合之 不謬 卽爲出付 其人拜曰 都令主器局 當爲大宰相矣 再三稱謝而去 公當宣廟壬辰入相 功業茂著於板蕩之際 月汀官躋極品 典文衡 以儒雅淸疎 有重名於士林 兄弟氣象之不同 盖自兒時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