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유향 (609)
건빵이랑 놀자
전국책(戰國策) 목차 유향(劉向) 1. 동주(東周) & 서주(西周) 동주책(東周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서주책(西周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 진책(秦策) 진책 일(秦策 一)123456789 진책 이(秦策 二)12345678910111213141516 진책 삼(秦策 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진책 사(秦策 四)12345678910 진책 오(秦策 五)12345678 3. 제책(齊策) 제책 일(齊策 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제책 이(齊策 二)1234567 제책 삼(齊策 三)123456789101112 제책 사(齊策 四)1234567891011 제책 오(齊策 五)1 재책 육(齊策 六)123..

열녀전(烈女傳) 목차 ㄱ 갑장지처(蓋將之妻)경사절녀(京師節女)계모도산(啓母塗山)기모강원(棄母姜嫄) ㄴ 노검루처(魯黔婁妻)노계경강(魯季敬姜)노공승사(魯公乘姒)노과도영(魯寡陶嬰)노선목강(魯宣繆姜)노의고자(魯義姑姊)노장손모(魯臧孫母)노장애강(魯莊哀姜)노지모사(魯之母師)노추결부(魯秋潔婦)노칠실녀(魯漆室女)노환문강(魯桓文姜)노효의보(魯孝義保) ㄷ 대조부인(代趙夫人)도답자처(陶荅子妻) ㅁ 밀강공모(密康公母) ㅅ 설모간적(契母簡狄)소남신녀(召南申女)손숙오모(孫叔敖母)송공백희(宋恭伯姬)송포녀종(宋鮑女宗)식군부인(息君夫人) ㅇ 아곡처녀(阿谷處女)양과고행(梁寡高行)양절고자(梁節姑姊)여장부인(黎莊夫人)위고정강(衛姑定姜)위곡옥부(魏曲沃負)위과부인(衛寡夫人)위령부인(衛靈夫人)위망자모(魏芒慈母)위선공강(衛宣公姜)위이난녀(衛二亂女..
조도창후(趙悼倡后) 倡后者, 邯鄲之倡, 趙悼襄王之后也. 前日而亂一宗之族. 旣寡, 悼襄王以其美而取之. 李牧諫曰: “不可. 女之不正, 國家所以覆而不安也. 此女亂一宗, 大王不畏乎? ” 王曰: “亂與不亂, 在寡人爲政.” 遂娶之. 初, 悼襄王后生子嘉爲太子. 倡后旣入爲姬, 生子遷. 倡后旣嬖幸於王, 陰譖后及太子於王, 使人犯太子而陷之於罪, 王遂廢嘉而立遷, 黜后而立倡姬爲后. 及悼襄王薨, 遷立, 是爲幽閔王. 倡后淫佚不正, 通於春平君, 多受秦賂, 而使王誅其良將武安君李牧. 其後秦兵徑入, 莫能距遷, 遂見虜於秦, 趙亡. 大夫怨倡后之譖太子及殺李牧, 乃殺倡后而滅其家, 共立嘉於代, 七年, 不能勝秦, 趙遂滅爲郡. 詩云: “人而無禮, 不死胡俟? ” 此之謂也. 頌曰: 趙悼倡后, 貪叨無足, 隳廢后適, 執詐不慤, 淫亂春平, 窮意所欲, 受賂亡趙..
초고이후(楚考李后) 楚考李后者, 趙人李園之女弟, 楚考烈王之后也. 初, 考烈王無子, 春申君患之, 李園爲春申君舍人, 乃取其女弟與春申君, 知有身, 園女弟承間謂春申君曰: “楚王之貴幸君, 雖兄弟不如, 今君相楚三十餘年, 而王無子, 卽百歲後, 將立兄弟, 卽楚更立君後, 彼亦各貴其所親, 又安得長有寵乎? 非徒然也, 君用事久, 多失禮於王兄弟. 王兄弟誠立, 禍且及身, 何以保相印江東之封乎!今妾知有身矣, 而人莫知, 妾之幸君未久, 誠以君之重而進妾於楚王, 楚王必妾, 妾賴天有子男, 則是君之子爲王也, 楚國盡可得, 孰與身臨不測之罪乎!” 春申君大然之, 乃出園女弟謹舍之, 言之考烈王, 考烈王召而幸之, 遂生子悼, 立爲太子, 園女弟爲后, 而李園貴用事, 養士欲殺春申君以滅口. 及考烈王死, 園乃殺春申君, 滅其家, 悼立, 是爲幽王. 后有考烈王遺腹子猶立,..
조령오녀(趙靈吳女) 趙靈吳女者, 號孟姚吳廣之女, 趙武靈王之后也. 初, 武靈王娶韓王女爲夫人, 生子章, 立以爲后, 章爲太子. 王嘗夢見處女, 鼓瑟而歌, 曰: “美人熒熒兮, 顔若苕之榮, 命兮命兮, 逢天時而生, 曾莫我嬴嬴.” 異日, 王飮酒樂, 數言所夢, 想見其人, 吳廣聞之, 乃因后而入其女孟姚, 甚有色焉, 王愛幸之, 不能離, 數年, 生子何. 孟姚數微言后有淫意, 太子無慈孝之行, 王乃廢后與太子, 而立孟姚爲惠后, 以何爲王, 是爲惠文王. 武靈王自號主父, 封章於代, 號安陽君. 四年, 朝群臣, 安陽君來朝, 主父從旁觀窺, 群臣宗室見章儽然也, 反臣於弟, 心憐之. 是時惠后死久恩衰, 乃欲分趙而王章於代, 計未決而輟. 主父游沙丘宮, 章以其徒作亂, 李兌乃起四邑之兵擊章, 章走主父, 主父閉之, 兌因圍主父宮. 旣殺章, 乃相與謀曰: “ 以章圍主..
위이난녀(衛二亂女) 衛二亂女者, 南子及衛伯姬也. 南子者, 宋女衛靈公之夫人, 通於宋子朝, 太子蒯聵知而惡之, 南子讒太子於靈公曰: “太子欲殺我.” 靈公大怒蒯聵, 蒯聵奔宋. 靈公薨, 蒯聵之子輒立, 是爲出公. 衛伯姬者, 蒯聵之姊也, 孔文子之妻, 孔悝之母也. 悝相出公. 文子卒, 姬與孔氏之豎渾良夫淫. 姬使良夫於蒯聵, 蒯聵曰: “子苟能內我於國, 報子以乘軒, 免子三死.” 與盟, 許以姬爲良夫妻. 良夫喜, 以告姬, 姬大悅, 良夫乃與蒯聵入舍孔氏之圃. 昏時二人蒙衣而乘, 遂入至姬所. 已食, 姬杖戈先太子與五介冑之士, 迫其子悝於廁, 强盟之. 出公奔魯, 子路死之, 蒯聵遂立, 是爲莊公. 殺夫人南子, 又殺渾良夫. 莊公以戎州之亂, 又出奔, 四年而出公復入. 將入, 大夫殺孔悝之母而迎公. 二女爲亂五世, 至悼公而後定. 詩云: “相鼠有皮, 人而無儀..
제동곽강(齊東郭姜) 齊東郭姜者, 棠公之妻, 齊崔杼御東郭偃之姊也. 美而有色. 棠公死, 崔子弔而說姜, 遂與偃謀娶之. 旣居其室, 比於公宮, 莊公通焉, 驟如崔氏, 崔子知之. 異日, 公以崔子之冠賜侍人, 崔子慍, 告有疾不出, 公登臺以臨崔子之宮, 由臺上與東郭姜戱, 公下從之, 東郭姜奔入戶而閉之, 公推之曰: “開余.” 東郭姜曰: “老夫在此, 未及收髮.” 公曰: “余開崔子之疾也, 不開? ” 崔子與姜自側戶出, 閉門, 聚衆鳴鼓, 公恐, 擁柱而歌. 公請於崔氏曰: “孤知有罪矣, 請改心事吾子. 若不信, 請盟.” 崔子曰: “臣不敢聞命.” 乃避之. 公又請於崔氏之宰曰: “請就先君之廟而死焉.” 崔氏之宰曰: “君之臣杼, 有疾不在, 侍臣不敢聞命.” 公踰牆而逃, 崔氏射公中踵, 公反墮, 遂弑公. 先是時, 東郭姜與前夫子棠毋咎俱入, 崔子愛之, 使爲..
제영성희(齊靈聲姬) 聲姬者, 魯侯之女靈公之夫人, 太子光之母也, 號孟子. 淫通於大夫慶剋, 與之蒙衣乘輦, 而入於閎, 鮑牽見之, 以告國佐. 國佐召慶剋, 將詢之, 慶剋久不出, 以告孟子曰: “國佐非我.” 孟子怒. 時國佐相靈公, 會諸侯於柯陵, 高子鮑子處內守, 及還, 將至, 閉門而索客, 孟子訴之曰: “高鮑將不內君, 而欲立公子角, 國佐知之.” 公怒, 刖鮑牽而逐高子ㆍ國佐, 二人奔莒, 更以崔杼爲大夫, 使慶剋佐之, 乃帥師圍莒, 不勝, 國佐使人殺慶剋, 靈公與佐盟而復之. 孟子又愬而殺之. 及靈公薨, 高鮑皆復遂殺孟子, 齊亂乃息. 詩云: “匪敎匪誨, 時維婦寺.” 此之謂也. 頌曰: 齊靈聲姬, 厥行亂失, 淫於慶剋, 鮑牽是疾, 譖愬高鮑, 遂以奔亡, 好禍用亡, 亦以事喪.
진녀하희(陳女夏姬) 陳女夏姬者, 陳大夫夏徵舒之母, 御叔之妻也. 其狀美好無匹, 內挾伎術, 蓋老而復壯者. 三爲王后, 七爲夫人. 公侯爭之, 莫不迷惑失意. 夏姬之子徵舒爲大夫, 公孫寧儀ㆍ行父與陳靈公皆通於夏姬, 或衣其衣, 或裴其幡, 以戱於朝. 泄冶見之, 謂曰: “君有不善, 子宜掩之. 今自子率君而爲之, 不待幽閒於朝廷, 以戱士民, 其謂爾何? ” 二人以告靈公, 靈公曰: “衆人知之, 吾不善無害也. 泄冶知之, 寡人恥焉.” 乃使人徵賊泄冶而殺之. 靈公與二子飮於夏氏召徵舒也, 公戱二子曰: “徵舒似汝.” 二子亦曰: “不若其似公也.” 徵舒疾此言. 靈公罷酒出, 徵舒伏弩廐門, 射殺靈公. 公孫寧儀ㆍ行父皆奔楚, 靈公太子午奔晉. 其明年, 楚莊王擧兵誅徵舒, 定陳國, 立午, 是爲成公. 莊王見夏姬美好, 將納之, 申公巫臣諫曰: “不可. 王討罪也, 而..
노선목강(魯宣繆姜) 繆姜者, 齊侯之女, 魯宣公之夫人, 成公母也. 聰慧而行亂, 故謚曰繆. 初, 成公幼, 繆姜通於叔孫宣伯, 名喬如. 喬如與繆姜謀去季孟而擅魯國. 晉楚戰于鄢陵, 公出佐晉. 將行, 姜告公必逐季孟, 是背君也, 公辭以晉難, 請反聽命. 又貨晉大夫, 使執季孫行父而止之, 許殺仲孫蔑, 以魯士晉爲內臣. 魯人不順喬如, 明而逐之, 喬如奔齊, 魯遂擯繆姜於東宮. 始往, 繆姜使筮之, 遇艮之六. 史曰: “ 是謂艮之隨. 隨其出也, 君必速出.” 姜曰: “亡. 是於周易曰『隨, 元亨利貞, 无咎. 』元, 善之長也;亨, 嘉之會也;利, 義之和也;貞, 事之幹也. 終故不可誣也, 是以雖隨无咎. 今我婦人而與於亂, 固在下位, 而有不仁, 不可謂元;不靖國家, 不可謂亨;作而害身, 不可謂利;棄位而放, 不可謂貞. 有四德者, 隨而無咎, 我皆無之, 豈隨..
진헌여희(晉獻驪姬) 驪姬者, 驪戎之女, 晉獻公之夫人也. 初, 獻公娶於齊, 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 又娶二女於戎, 生公子重耳ㆍ夷吾. 獻公伐驪戎, 克之, 獲驪姬以歸, 生奚齊ㆍ卓子. 驪姬嬖於獻公, 齊姜先死, 公乃立驪姬以爲夫人. 驪姬欲立奚齊, 乃與弟謀曰: “一朝不朝, 其閒用刀, 逐太子與二公子而可閒也.” 於是驪姬乃說公曰: “曲沃, 君之宗邑也;蒲與二屈, 君之境也. 不可以無主. 宗邑無主, 則民不畏邊境;無主, 則開寇心. 夫寇生其心, 民嫚其政, 國之患也. 若使太子主曲沃, 二公子主蒲與二屈, 則可以威民而懼寇矣.” 遂使太子居曲沃, 重耳居蒲, 夷吾居二屈. □□驪姬旣遠太子, 乃夜泣, 公問其故, 對曰: “吾聞申生爲人, 甚好仁而强, 甚寬惠而慈於民, 今謂君惑於我, 必亂國, 無乃以國民之故, 行强於君, 君未終命而歿, 君其柰何? 胡不殺我, 無..
노장애강(魯莊哀姜) 哀姜者, 齊侯之女, 莊公之夫人也. 初, 哀姜未入時, 公數如齊, 與哀姜淫. 旣入, 與其弟叔姜俱. 公使大夫宗婦用幣見, 大夫夏甫不忌曰: “婦贄不過棗栗, 以致禮也. 男贄不過玉帛禽鳥, 以章物也. 今婦贄用幣, 是男女無別也. 男女之別, 國之大節也. 無乃不可乎? ” 公不聽, 又丹其父桓公廟宮之楹, 刻其桷, 以夸哀姜. 哀姜驕淫, 通於二叔公子慶父ㆍ公子牙. 哀姜欲立慶父, 公薨, 子般立, 慶父與哀姜謀, 遂殺子般於黨氏, 立叔姜之子, 是爲閔公. 閔公旣立, 慶父與哀姜淫益甚, 又與慶父謀殺閔公而立慶父, 遂使卜齮襲弑閔公於武闈. 將自立, 魯人謀之, 慶父恐, 奔莒, 哀姜奔邾. 齊桓公立僖公, 聞哀姜與慶父通以危魯, 乃召哀姜, 酖而殺之, 魯遂殺慶父. 詩云: “啜其泣矣, 何嗟及矣!” 此之謂也. 頌曰: 哀姜好邪, 淫於魯莊, 延及二..
노환문강(魯桓文姜) 文姜者, 齊侯之女, 魯桓公之夫人也. 內亂其兄齊襄公. 桓公將伐鄭納厲公, 旣行, 與夫人俱將如齊也, 申繻曰: “不可. 女有家, 男有室, 無相瀆也, 謂之有禮, 易此必敗. 且禮婦人無大故則不歸.” 桓公不聽, 遂與如齊. 文姜與襄公通, 桓公怒, 禁之不止. 文姜以告襄公, 襄公享桓公酒, 醉之, 使公子彭生抱而乘之, 因拉其脅而殺之, 遂死於車. 魯人求彭生以除恥, 齊人殺彭生. 詩曰: “亂匪降自天, 生自婦人.” 此之謂也. 頌曰: 文姜淫亂, 配魯桓公, 與俱歸齊, 齊襄淫通, 俾厥彭生, 摧幹拉胸, 維女爲亂, 卒成禍凶.
위선공강(衛宣公姜) 宣姜者, 齊侯之女, 衛宣公之夫人也. 初, 宣公夫人夷姜生伋子, 以爲太子, 又娶於齊, 曰宣姜, 生壽及朔. 夷姜旣死, 宣姜欲立壽, 乃與壽弟朔謀構伋子. 公使伋子之齊, 宣姜乃陰使力士待之界上而殺之, 曰: “有四馬白旄至者, 必要殺之.” 壽聞之, 以告太子曰: “太子其避之.” 伋子曰: “不可. 夫棄父之命, 則惡用子也!” 壽度太子必行, 乃與太子飮, 奪之旄而行, 盜殺之. 伋子醒, 求旄不得, 遽往追之, 壽已死矣. 伋子痛壽爲己死, 乃謂盜曰: “所欲殺者乃我也, 此何罪, 請殺我.” 盜又殺之. 二子旣死, 朔遂立爲太子, 宣公薨, 朔立是爲惠公, 竟終無後, 亂及五世, 至戴公而後寧. 詩云: “乃如之人, 德音無良.” 此之謂也. 頌曰: 衛之宣姜, 謀危太子, 欲立子壽, 陰設力士, 壽乃俱死, 衛果危殆, 五世不寧, 亂由姜起.
주유포사(周幽褎姒) 褎姒者, 童妾之女, 周幽王之后也. 初, 夏之衰也, 褎人之神化爲二龍, 同於王庭而言曰: “余, 褒之二君也.” 夏后卜殺之與去, 莫吉. 卜請其漦藏之而吉, 乃布幣焉. 龍忽不見, 而藏漦櫝中, 乃置之郊, 至周, 莫之敢發也. 及周厲王之末, 發而觀之, 漦流於庭, 不可除也. 王使婦人裸而譟之, 化爲玄蚖, 入後宮, 宮之童妾未毁而遭之, 旣笄而孕, 當宣王之時産. 無夫而乳, 懼而棄之. 先是有童謠曰: “檿弧箕服, 寔亡周國.” 宣王聞之. 後有人夫妻賣檿弧箕服之器者, 王使執而戮之, 夫妻夜逃, 聞童妾遭棄而夜號, 哀而取之, 遂竄於褒. 長而美好, 褎人姁有獄, 獻之以贖, 幽王受而嬖之, 遂釋褒姁, 故號曰褎姒. 旣生子伯服, 幽王乃廢后申侯之女, 而立褎姒爲后, 廢太子宜咎而立伯服爲太子. 幽王惑於褎姒, 出入與之同乘, 不卹國事, 驅馳弋獵..
은주달기(殷紂妲己) 妲己者, 殷紂之妃也. 嬖幸於紂. 紂材力過人, 手格猛獸, 智足以距諫, 辯足以飾非, 矜人臣以能, 高天下以聲, 以爲人皆出己之下, 好酒淫樂, 不離妲己, 妲己之所譽貴之, 妲己之所憎誅之. 作新淫之聲ㆍ北鄙之舞ㆍ靡靡之樂, 收珍物, 積之於後宮, 諛臣群女咸獲所欲, 積糟爲邱, 流酒爲池, 懸肉爲林, 使人裸形相逐其閒, 爲長夜之飮, 妲己好之. 百姓怨望, 諸侯有畔者, 紂乃爲炮烙之法, 膏銅柱, 加之炭, 令有罪者行其上, 輒墮炭中, 妲己乃笑. 比干諫曰: “不脩先王之典法, 而用婦言, 禍至無日.” 紂怒, 以爲妖言. 妲己曰: “ 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 於是剖心而觀之. 囚箕子, 微子去之. 武王遂受命, 興師伐紂, 戰于牧野, 紂師倒戈, 紂乃登廩臺, 衣寶玉衣而自殺. 於是武王遂致天之罰, 斬妲己頭, 懸於小白旗, 以爲亡紂者是女也. 書曰..
하걸말희(夏桀末喜) 末喜者, 夏桀之妃也. 美於色, 薄於德, 亂孼無道, 女子行丈夫心, 佩劍帶冠. 桀旣棄禮義, 淫於婦人, 求美女, 積之於後宮, 收倡優侏儒狎徒能爲奇偉戱者, 聚之於旁, 造爛漫之樂, 日夜與末喜及宮女飮酒, 無有休時. 置末喜於膝上, 聽用其言, 昏亂失道, 驕奢自恣. 爲酒池可以運舟, 一鼓而牛飮者三千人, 羈其頭而飮之於酒池, 醉而溺死者, 末喜笑之, 以爲樂. 龍逢進諫曰: “君無道, 必亡矣.” 桀曰: “日有亡乎? 日亡而我亡.” 不聽, 以爲妖言而殺之. 造瓊室瑤臺, 以臨雲雨, 殫財盡幣, 意尙不饜. 召湯, 囚之於夏臺, 已而釋之, 諸侯大叛. 於是湯受命而伐之, 戰於鳴條, 桀師不戰, 湯遂放桀, 與末喜嬖妾同舟, 流於海, 死於南巢之山. 詩曰: “懿厥哲婦, 爲梟爲鴟.” 此之謂也. 頌曰: 末喜配桀, 維亂驕揚, 桀旣無道, 又重其荒..
제태창녀(齊太倉女) 齊太倉女者, 漢太倉令淳于公之少女也, 名緹縈. 淳于公無男, 有女五人. 孝文皇帝時, 淳于公有罪當刑. 是時肉刑尙在, 詔獄繫長安, 當行會逮, 公罵其女曰: “生子不生男, 緩急非有益.” 緹縈自悲泣, 而隨其父至長安, 上書曰: “妾父爲吏, 齊中皆稱廉平, 今坐法當刑. 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 刑者不可復屬, 雖欲改過自新, 其道無由也. 妾願入身爲官婢, 以贖父罪, 使得自新.” 書奏, 天子憐悲其意, 乃下詔曰: “蓋聞有虞之時, 畫衣冠, 異章服, 以爲戮, 而民不犯, 何其至治也? 今法有肉刑五, 而姦不止, 其咎安在? 非朕德薄而敎之不明歟? 吾甚自媿. 夫訓道不純, 而愚民陷焉. 詩云: 『愷悌君子, 民之父母. 』今人有過, 敎未施, 而刑已加焉. 或欲改行爲善, 而其道無繇. 朕甚憐之. 夫刑者至斷支體, 刻肌膚, 終身不息, 何其痛而不德..
제녀서오(齊女徐吾) 齊女徐吾者, 齊東海上貧婦人也. 與鄰婦李吾之屬會燭, 相從夜績. 徐吾最貧, 而燭數不屬. 李吾謂其屬曰: “徐吾燭數不屬, 請無與夜也.” 徐吾曰: “是何言與? 妾以貧燭不屬之故, 起常早, 息常後, 灑埽陳席, 以待來者. 自與蔽薄, 坐常處下. 凡爲貧燭不屬故也. 夫一室之中, 益一人, 燭不爲暗, 損一人, 燭不爲明, 何愛東壁之餘光, 不使貧妾得蒙見哀之? 恩長爲妾役之事, 使諸君常有惠施於妾, 不亦可乎!” 李吾莫能應, 遂復與夜, 終無後言. 君子曰: “婦人以辭不見棄於鄰, 則辭安可以已乎哉!” 詩云: “辭之輯矣, 民之協矣.” 此之謂也. 頌曰: 齊女徐吾, 會績獨貧, 夜託燭明, 李吾絶焉, 徐吾自列, 辭語甚分, 卒得容入, 終沒後言.
초처장질(楚處莊姪) 楚處莊姪者, 楚頃襄王之夫人, 縣邑之女也. 初, 頃襄王好臺榭, 出入不時, 行年四十, 不立太子, 諫者蔽塞, 屈原放逐, 國旣殆矣. 秦欲襲其國, 乃使張儀間之, 使其左右謂王曰: “南游於唐, 五百里有樂焉.” 王將往. 是時莊姪年十二, 謂其母曰: “王好淫樂, 出入不時. 春秋旣盛, 不立太子. 今秦又使人重賂左右, 以惑我王, 使游五百里之外, 以觀其勢. 王已出, 姦臣必倚敵國而發謀, 王必不得反國. 姪願往諫之.” 其母曰: “汝嬰兒也, 安知諫? ” 不遣, 姪乃逃. 以緹竿爲幟, 姪持幟伏南郊道旁, 王車至, 姪擧其幟, 王見之而止, 使人往問之, 使者報曰: “有一女童伏於幟下, 願有謁於王.” 王曰: “召之.” 姪至, 王曰: “女何爲者也? ” 姪對曰: “妾縣邑之女也, 欲言隱事於王, 恐壅閼蔽塞, 而不得見聞. 大王出遊五百里, ..
제고축녀(齊孤逐女) 孤逐女者, 齊卽墨之女, 齊相之妻也. 初, 逐女孤無父母, 狀甚醜, 三逐於鄕, 五逐於里, 過時無所容. 齊相婦死, 逐女造襄王之門, 而見謁者曰: “妾三逐於鄕, 五逐於里, 孤無父母, 擯棄於野, 無所容止, 願當君王之盛顔, 盡其愚辭.” 左右復於王, 王輟食吐哺而起. 左右曰: “三逐於鄕者, 不忠也;五逐於里者, 少禮也. 不忠少禮之人, 王何爲遽? ” 王曰: “子不識也. 夫牛鳴而馬不應, 非不聞牛聲也, 異類故也. 此人必有與人異者矣. 遂見與之語三日. 始一日, 曰: “大王知國之柱乎? ” 王曰: “不知也.” 逐女曰: “柱, 相國是也. 夫柱不正則棟不安, 棟不安則榱橑墮, 則屋幾覆矣. 王則棟矣, 庶民榱橑也, 國家屋也. 夫屋堅與不堅, 在乎柱. 國家安與不安, 在乎相. 今大王旣有明知, 而國相不可不審也.” 王曰: “諾.” 其..
제숙류녀(齊宿瘤女) 宿瘤女者, 齊東郭採桑之女, 閔王之后也. 項有大瘤, 故號曰宿瘤. 初, 閔王出游, 至東郭, 百姓盡觀, 宿瘤女採桑如故, 王怪之, 召問曰: “寡人出遊, 車騎甚衆, 百姓無少長皆棄事來觀, 汝採桑道旁, 曾不一視, 何也? ” 對曰: “妾受父母敎採桑, 不受敎觀大王.” 王曰: “此奇女也, 惜哉宿瘤!” 女曰: “婢妾之職, 屬之不二, 予之不忘, 中心謂何, 宿瘤何傷? ” 王大悅之曰: “此賢女也.” 命後車載之, 女曰: “賴大王之力, 父母在內, 使妾不受父母之敎, 而隨大王, 是奔女也, 大王又安用之? ” 王大慚, 曰: “寡人失之.” 又曰: “貞女一禮不備, 雖死不從.” 於是王遣歸, 使使者加金百鎰, 往聘迎之, 父母驚惶, 欲洗沐, 加衣裳, 女曰: “如是見王, 則變容更服, 不見識也, 請死不往.” 於是如故, 隨使者, 閔王歸..
제종리춘(齊鍾離春) 鍾離春者, 齊無鹽邑之女, 宣王之正后也. 其爲人極醜無雙, 臼頭, 深目, 長壯, 大節, 卬鼻, 結喉, 肥項, 少髮, 折腰, 出胸, 皮膚若漆. 行年四十, 無所容入, 衒嫁不讎, 流棄莫執. 於是乃拂拭短褐, 自詣宣王, 謂謁者曰: “妾齊之不讎女也. 聞君王之聖德, 願備後宮之埽除, 頓首司馬門外, 唯王幸許之.” 謁者以聞, 宣王方置酒於漸臺, 左右聞之, 莫不掩口大笑曰: “此天下强顔女子也, 豈不異哉!” 於是宣王乃召見之, 謂曰: “昔者先王爲寡人娶妃匹, 皆已備有列位矣. 今夫人不容於鄕里布衣, 而欲干萬乘之主, 亦有何奇能哉? ” 鍾離春對曰: “無有. 特竊慕大王之美義耳.” 王曰: “雖然, 何善? ” 良久曰: “竊嘗善隱.” 宣王曰: “隱固寡人之所願也, 試一行之.” 言未卒, 忽然不見. 宣王大驚, 立發隱書而讀之, 退而推之,..
제위우희(齊威虞姬) 虞姬者, 名娟之, 齊威王之姬也. 威王卽位, 九年不治, 委政大臣, 諸侯並侵之. 其佞臣周破胡專權擅勢, 嫉賢妒能, 卽墨大夫賢, 而日毁之, 阿大夫不肖, 反日譽之. 虞姬謂王曰: “破胡, 讒諛之臣也, 不可不退. 齊有北郭先生者, 賢明有道, 可置左右.” 破胡聞之, 乃惡虞姬曰: “其幼弱在於閭巷之時, 嘗與北郭先生通.” 王疑之, 乃閉虞姬於九層之臺, 而使有司卽窮驗問, 破胡賂執事者, 使竟其罪, 執事者誣其辭而上之, 王視其辭, 不合於意, 乃召虞姬而自問焉, 虞姬對曰: “妾娟之幸得蒙先人之遺體, 生於天壤之閒, 去蓬廬之下, 侍明王之讌, 泥附王著, 薦床蔽席, 供執埽除, 掌奉湯沐, 至今十餘年矣. 惓惓之心, 冀幸補一言, 而爲邪臣所擠, 湮於百重之下, 不意大王乃復見而與之語. 妾聞玉石墜泥不爲汙, 柳下覆寒, 女不爲亂. 積之於素雅,..
조불힐모(趙佛肸母) 趙佛肸母者, 趙之中牟宰佛 之母也. 佛肸以中牟叛. 趙之法, 以城叛者, 身死家收. 佛肸之母將論, 自言曰: “我死不當.” 士長問其故, 母曰: “爲我通於主君, 乃言;不通, 則老婦死而已.” 士長爲之言於襄子, 襄子出, 問其故, 母曰: “不得見主君則不言.” 於是襄子見而問之曰: “不當死何也? ” 母曰: “妾之當死亦何也? ” 襄子曰: “而子反.” 母曰: “子反, 母何爲當死? ” 襄子曰: “母不能敎子, 故使至於反, 母何爲不當死也? ” 母曰: “吁, 以主君殺妾爲有說也, 乃以母無敎邪!妾之職盡久矣, 此乃在於主君. 妾聞子少而慢者, 母之罪也. 長而不能使者, 父之罪也. 今妾之子少而不慢, 長又能使, 妾何負哉!妾聞之, 子少則爲子, 長則爲友, 夫死從子, 妾能爲君長子, 君自擇以爲臣, 妾之子與在論中, 此君之臣, 非妾之子...
조진녀연(趙津女娟) 趙津女娟者, 趙河津吏之女, 趙簡子之夫人也. 初簡子南擊楚, 與津吏期, 簡子至, 津吏醉臥, 不能渡, 簡子怒, 欲殺之, 娟懼, 持楫而走, 簡子曰: “女子走何爲? ” 對曰: “津吏息女. 妾父聞主君東渡不測之水, 恐風波之起, 水神動駭, 故禱祠九江三淮之神, 供具備禮, 御釐受福, 不勝巫祝, 杯酌餘瀝, 醉至於此. 君欲殺之, 妾願以鄙軀易父之死.” 簡子曰: “非女之罪也.” 娟曰: “主君欲因其醉而殺之, 妾恐其身之不知痛, 而心不知罪也. 若不知罪殺之, 是殺不辜也. 願醒而殺之, 使知其罪.” 簡子曰: “善.” 遂釋不誅. 簡子將渡, 用楫者少一人, 娟攘卷摻楫而請, 曰: “妾居河濟之間, 世習舟楫之事, 願備員持楫.” 簡子曰: “不穀將行, 選士大夫, 齊戒沐浴, 義不與婦人同舟而渡也.” 娟對曰: “妾聞昔者湯伐夏, 左驂驪, 右..
아곡처녀(阿谷處女) 阿谷處女者, 阿谷之隧浣者也. 孔子南游, 過阿谷之隧, 見處子佩璜而浣, 孔子謂子貢曰: “彼浣者其可與言乎? ” 抽觴以授子貢曰: “爲之辭以觀其志.” 子貢曰: “我北鄙之人也. 自北徂南, 將欲之楚, 逢天之暑, 我思譚譚, 願乞一飮, 以伏我心.” 處子曰: “阿谷之隧, 隱曲之地, 其水一淸一濁, 流入於海, 欲飮則飮, 何問乎婢子? ” 授子貢觴, 迎流而挹之, 投而棄之, 從流而挹之, 滿而溢之, 跪置沙上, 曰: “禮不親授.” 子貢還報其辭. 孔子曰: “丘已知之矣. 抽琴去其軫, 以授子貢曰: “爲之辭.” 子貢往曰: “嚮者聞子之言, 穆如淸風, 不拂不寤, 私復我心, 有琴無軫, 願借子調其音.” 處子曰: “我鄙野之人也. 陋固無心, 五音不知, 安能調琴? ” 子貢以報孔子, 孔子曰: “丘已知之矣. 過賢則賓.” 抽絺綌五兩以授子貢..
초야변녀(楚野辨女) 楚野辨女者, 昭氏之妻也. 鄭簡公使大夫聘於荊, 至於狹路, 有一婦人乘車, 與大夫遇, 轂擊而折大夫車軸, 大夫怒, 將執而鞭之, 婦人曰: “妾聞君子不遷怒, 不貳過. 今於狹路之中, 妾已極矣, 而子大夫之僕不肯少引, 是以敗子大夫之車, 而反執妾, 豈不遷怒哉!旣不怒僕, 而反怒妾, 豈不貳過哉!周書曰: 『毋侮鰥寡, 而畏高明. 』今子列大夫而不爲之表, 而遷怒貳過, 釋僕執妾, 輕其微弱, 豈可謂不侮鰥寡乎!吾鞭則鞭耳, 惜子大夫之喪善也!大夫慚而無以應, 遂釋之, 而問之, 對曰: “妾楚野之鄙人也.” 大夫曰: “盍從我於鄭乎? ” 對曰: “旣有狂夫, 昭氏在內矣.” 遂去. 君子曰: “辨女能以辭免. 詩云: “惟號斯言, 有倫有脊.” 此之謂也. 頌曰: 辨女獨乘, 遇鄭使者, 鄭使折軸, 執女忿怒, 女陳其冤, 亦有其序, 鄭使慚去, 不敢..
제상괴녀(齊傷槐女) 齊傷槐女者, 傷槐衍之女也, 名婧. 景公有所愛槐, 使人守之, 植木懸之, 下令曰: “犯槐者刑, 傷槐者死.” 於是衍醉而傷槐. 景公聞之曰: “是先犯我令.” 使吏拘之, 且加罪焉. 婧懼, 乃造於相晏子之門曰: “賤妾不勝其欲, 願得備數於下.” 晏子聞之, 笑曰: “嬰其有淫色乎, 何爲老而見奔? 殆有說內之至哉!” 旣入門, 晏子望見之曰: “怪哉, 有深憂!” 進而問焉, 對曰: “妾父衍, 幸得充城郭爲公民. 見陰陽不調, 風雨不時, 五穀不滋之故, 禱祠於名山神水. 不勝麴糱之味, 先犯君令, 醉至於此, 罪故當死. 妾聞明君之蒞國也, 不損祿而加刑, 又不以私恚害公法, 不爲六畜傷民人, 不爲野草傷禾苗. 昔者宋景公之時, 大旱三年不雨, 召太卜而卜之曰: 『當以人祀之. 』景公乃降堂北面稽首曰: 『吾所以請雨者, 乃爲吾民也, 今必當以人祀,..
진궁공처(晉弓工妻) 弓工妻者, 晉繁人之女也. 當平公之時, 使其夫爲弓, 三年乃成. 平公引弓而射, 不穿一札. 平公怒, 將殺弓人. 弓人之妻請見曰: “繁人之子, 弓人之妻也. 願有謁於君.” 平公見之, 妻曰: “君聞昔者公劉之行乎? 羊牛踐葭葦, 惻然爲民痛之. 恩及草木, 豈欲殺不辜者乎!秦穆公, 有盜食其駿馬之肉, 反飮之以酒. 楚莊王臣援其夫人之衣, 而絶纓與飮大樂. 此三君者, 仁著於天下, 卒享其報, 名垂至今. 昔帝堯茅茨不翦, 采椽不斲, 土階三等, 猶以爲爲之者勞, 居之者逸也. 今妾之夫, 治造此弓, 其爲之亦勞矣. 其幹生於太山之阿, 一日三睹陰, 三睹陽. 傅以燕牛之角, 纏以荊麋之筋, 餬以河魚之膠. 此四者, 皆天下之妙選也, 而君不能以穿一札, 是君之不能射也, 而反欲殺妾之夫, 不亦謬乎!妾聞射之道, 左手如拒石, 右手如附枝, 右手發之, 左..
초강을모(楚江乙母) 楚大夫江乙之母也. 當恭王之時, 乙爲郢大夫. 有入王宮中盜者, 令尹以罪乙, 請於王而絀之. 處家無幾何, 其母亡布八尋, 乃往言於王曰: “妾夜亡布八尋, 令尹盜之.” 王方在小曲之臺, 令尹侍焉. 王謂母曰: “令尹信盜之, 寡人不爲其富貴而不行法焉. 若不盜而誣之, 楚國有常法.” 母曰: “令尹不身盜之也, 乃使人盜之.” 王曰: “其使人盜柰何? ” 對曰: “昔孫叔敖之爲令尹也, 道不拾遺, 門不閉關, 而盜賊自息. 今令尹之治也, 耳目不明, 盜賊公行, 是故使盜得盜妾之布, 是與使人盜何以異也? ” 王曰: “令尹在上, 寇盜在下, 令尹不知有何罪焉? ” 母曰: “吁, 何大王之言過也!昔日妾之子爲郢大夫, 有盜王宮中之物者, 妾子坐而絀, 妾子亦豈知之哉!然終坐之, 令尹獨何人, 而不以是爲過也? 昔者周武王有言曰: 『百姓有過, 在予一人...
제관첩정(齊管妾婧) 妾婧者, 齊相管仲之妾也. 甯戚欲見桓公, 道無從, 乃爲人僕. 將車宿齊東門之外, 桓公因出, 甯戚擊牛角而商歌, 甚悲, 桓公異之, 使管仲迎之, 甯戚稱曰: “浩浩乎白水!” 管仲不知所謂, 不朝五日, 而有憂色, 其妾婧進曰: “今君不朝五日而有憂色, 敢問國家之事耶? 君之謀也? ” 管仲曰: “非汝所知也.” 婧曰: “妾聞之也, 毋老老, 毋賤賤, 毋少少, 毋弱弱.” 管仲曰: “何謂也? ” 「昔者太公望年七十, 屠牛於朝歌市, 八十爲天子師, 九十而封於齊. 由是觀之, 老可老邪? 夫伊尹, 有㜪氏之媵臣也. 湯立以爲三公, 天下之治太平. 由是觀之, 賤可賤邪? 皐子生五歲而贊禹. 由是觀之, 少可少邪? 駃騠生七日而超其母. 由是觀之, 弱可弱邪? ” 於是管仲乃下席而謝曰: “吾請語子其故. 昔日, 公使我迎甯戚, 甯戚曰: 『浩浩乎白水..
경사절녀(京師節女) 京師節女者, 長安大昌里人之妻也. 其夫有仇人, 欲報其夫而無道徑, 聞其妻之仁孝有義, 乃劫其妻之父, 使要其女爲中譎. 父呼其女告之, 女計念不聽之則殺父, 不孝;聽之, 則殺夫, 不義. 不孝不義, 雖生不可以行於世. 欲以身當之, 乃且許諾, 曰: “旦日, 在樓上新沐, 東首臥則是矣. 妾請開戶牖待之.” 還其家, 乃告其夫, 使臥他所, 因自沐居樓上, 東首開戶牖而臥. 夜半, 仇家果至, 斷頭持去, 明而視之, 乃其妻之頭也. 仇人哀痛之, 以爲有義, 遂釋不殺其夫. 君子謂節女仁孝厚於恩義也. 夫重仁義輕死亡, 行之高者也. 論語曰: “君子殺身以成仁, 無求生以害仁.” 此之謂也. 頌曰: 京師節女, 夫讎劫父, 要女間之, 不敢不許, 期處旣成, 乃易其所, 殺身成仁, 義冠天下.
합양우제(郃陽友娣) 友娣者, 郃陽邑任延壽之妻也. 字季兒, 有三子. 季兒兄季宗與延壽爭葬父事, 延壽與其友田建陰殺季宗. 建獨坐死, 延壽會赦, 乃以告季兒, 季兒曰: “嘻!獨今乃語我乎!” 遂振衣欲去, 問曰: “ 所與共殺吾兄者爲誰? ” 延壽曰: “田建. 田建已死, 獨我當坐之, 汝殺我而已.” 季兒曰: “殺夫不義, 事兄之讎亦不義.” 延壽曰: “吾不敢留汝, 願以車馬及家中財物盡以送汝, 聽汝所之.” 季兒曰: “吾當安之? 兄死而讎不報, 與子同枕席而使殺吾兄, 內不能和夫家, 又縱兄之仇, 何面目以生而戴天履地乎!” 延壽慚而去, 不敢見季兒. 季兒乃告其大女曰: “汝父殺吾兄, 義不可以留, 又終不復嫁矣. 吾去汝而死, 善視汝兩弟.” 遂以繈自經而死. 馮翊王讓聞之, 大其義, 令縣復其三子而表其墓. 君子謂友娣善復兄仇. 詩曰: “不僭不賊, 鮮不爲則...
주애이의(珠崖二義) 二義者, 珠崖令之後妻, 及前妻之女也. 女名初, 年十三, 珠崖多珠, 繼母連大珠以爲繫臂. 及令死, 當送喪. 法, 內珠入於關者死. 繼母棄其繫臂珠. 其子男年九歲, 好而取之, 置之母鏡奩中, 皆莫之知. 遂奉喪歸, 至海關, 關候士吏搜索, 得珠十枚於繼母鏡奩中, 吏曰: “嘻!此値法無可柰何, 誰當坐者? ” 初在左右顧, 心恐母去置鏡奩中, 乃曰: “初當坐之.” 吏曰: “其狀何如? ” 對曰: “君不幸, 夫人解繫臂棄之. 初心惜之, 取而置夫人鏡奩中, 夫人不知也.” 繼母聞之, 遽疾行問初, 初曰: “夫人所棄珠, 初復取之, 置夫人奩中, 初當坐之.” 母意亦以初爲實, 然憐之, 乃因謂吏曰: “願且待, 幸無劾兒, 兒誠不知也. 此珠妾之繫臂也, 君不幸, 妾解去之, 而置奩中. 迫奉喪, 道遠, 與弱小俱, 忽然忘之, 妾當坐之.” 初..
양절고자(梁節姑姊) 梁節姑姊者, 梁之婦人也. 因失火, 兄子與己子在內中, 欲取兄子, 輒得其子, 獨不得兄子. 火盛, 不得復入, 婦人將自趣火, 其友止之, 曰: “子本欲取兄之子, 惶恐卒誤得爾子, 中心謂何, 何至自赴火? ” 婦人曰: “梁國豈可戶告人曉也? 被不義之名, 何面目以見兄弟國人哉!吾欲復投吾子, 爲失母之恩, 吾勢不可以生.” 遂赴火而死. 君子謂節姑姊潔而不汚. 詩曰: “彼其之子, 舍命不渝.” 此之謂也. 頌曰: 梁節姑姊, 據義執理, 子姪同內, 火大發起, 欲出其姪, 輒得厥子, 火盛自投, 明不私己.
위절유모(魏節乳母) 魏節乳母者, 魏公子之乳母. 秦攻魏, 破之, 殺魏王瑕, 誅諸公子, 而一公子不得, 令魏國曰: “得公子者, 賜金千鎰. 匿之者, 罪至夷.” 節乳母與公子俱逃, 魏之故臣見乳母而識之曰: “乳母無恙乎? ” 乳母曰: “嗟乎!吾柰公子何? ” 故臣曰: “今公子安在? 吾聞秦令曰: 『有能得公子者, 賜金千鎰. 匿之者, 罪至夷. 』乳母倘言之, 則可以得千金. 知而不言, 則昆弟無類矣.” 乳母曰: “吁!吾不知公子之處.” 故臣曰: “我聞公子與乳母俱逃.” 母曰: “吾雖知之, 亦終不可以言.” 故臣曰: “今魏國已破, 亡族已滅. 子匿之, 尙誰爲乎? ” 母吁而言曰: “夫見利而反上者, 逆也. 畏死而棄義者, 亂也. 今持逆亂而以求利, 吾不爲也. 且夫凡爲人養子者務生之, 非爲殺之也. 豈可利賞畏誅之故, 廢正義而行逆節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
주주충첩(周主忠妾) 周主忠妾者, 周大夫妻之媵妾也. 大夫號主父, 自衛仕於周, 二年且歸. 其妻淫於鄰人, 恐主父覺, 其淫者憂之, 妻曰: “無憂也, 吾爲毒酒, 封以待之矣.” 三日, 主父至, 其妻曰: “吾爲子勞, 封酒相待, 使媵婢取酒而進之. 媵婢心知其毒酒也, 計念進之則殺主父, 不義, 言之又殺主母, 不忠, 猶與因陽僵覆酒, 主父怒而笞之. 旣已, 妻恐媵婢言之, 因以他過笞欲殺之, 媵知將死, 終不言. 主父弟聞其事, 具以告主父, 主父驚, 乃免媵婢, 而笞殺其妻. 使人陰問媵婢曰: “汝知其事, 何以不言, 而反幾死乎? ” 媵婢曰: “殺主以自生, 又有辱主之名, 吾死則死耳, 豈言之哉!” 主父高其義, 貴其意, 將納以爲妻, 媵婢辭曰: “主辱而死而妾獨生, 是無禮也. 代主之處, 是逆禮也. 無禮逆禮有一猶愈, 今盡有之, 難以生矣.” 欲自殺, 主..
노추결부(魯秋潔婦) 潔婦者, 魯秋胡子妻也. 旣納之五日, 去而宦於陳, 五年乃歸. 未至家, 見路旁婦人採桑, 秋胡子悅之, 下車謂曰: “若曝採桑, 吾行道遠, 願託桑蔭下湌, 下齎休焉.” 婦人採桑不輟, 秋胡子謂曰: “力田不如逢豐年, 力桑不如見國卿. 吾有金, 願以與夫人.” 婦人曰: “嘻!夫採桑力作, 紡績織紝, 以供衣食, 奉二親, 養夫子. 吾不願金, 所願卿無有外意, 妾亦無淫泆之志, 收子之齎與笥金.” 秋胡子遂去, 至家, 奉金遺母, 使人喚婦至, 乃嚮採桑者也, 秋胡子慚. 婦曰: “子束髮脩身, 辭親往仕, 五年乃還, 當所悅馳驟, 揚塵疾至. 今也乃悅路傍婦人, 下子之裝, 以金予之, 是忘母也. 忘母不孝, 好色淫泆, 是汚行也, 汚行不義. 夫事親不孝, 則事君不忠. 處家不義, 則治官不理. 孝義並亡, 必不遂矣. 妾不忍見, 子改娶矣, 妾亦不..
제의계모(齊義繼母) 齊義繼母者, 齊二子之母也. 當宣王時, 有人簡死於道者, 吏訊之, 被一創, 二子兄弟立其傍, 吏問之, 兄曰: “我殺之.” 弟曰: “非兄也, 乃我殺之.” 期年, 吏不能決, 言之於相, 相不能決, 言之於王, 王曰: “今皆赦之, 是縱有罪也. 皆殺之, 是誅無辜也. 寡人度其母, 能知子善惡. 試問其母, 聽其所欲殺活.” 相召其母問之曰: “母之子殺人, 兄弟欲相代死, 吏不能決, 言之於王. 王有仁惠, 故問母何所欲殺活.” 其母泣而對曰: “殺其少者.” 相受其言, 因而問之曰: “夫少子者, 人之所愛也. 今欲殺之, 何也? ” 其母對曰: “少者, 妾之子也. 長者, 前妻之子也. 其父疾且死之時, 屬之於妾曰: 『善養視之. 』妾曰: 『諾. 』今旣受人之託, 許人以諾, 豈可以忘人之託而不信其諾邪!且殺兄活弟, 是以私愛廢公義也;背言忘信..
대조부인(代趙夫人) 代趙夫人者, 趙衛子之女, 襄子之姊, 代王之夫人也. 衛子旣葬, 襄子未除服, 地登夏屋, 誘代王, 使廚人持斗以食代王及從者, 行斟, 陰令宰人各以一斗擊殺代王及從者. 因擧兵平代地而迎其姊趙夫人, 夫人曰: “吾受先君之命事代之王, 今十有餘年矣. 代無大故, 而主君殘之. 今代已亡, 吾將奚歸? 且吾聞之, 婦人之義無二夫. 吾豈有二夫哉!欲迎我何之? 以弟慢夫, 非義也. 以夫怨弟, 非仁也. 吾不敢怨, 然亦不歸, 遂泣而呼天, 自殺於靡笄之地. 代人皆懷之. 君子謂趙夫人善處夫婦之間. 詩云: “不僭不賊, 鮮不爲則.” 此之謂也. 頌曰: 惟趙襄子, 代夫人弟, 襲滅代王, 迎取其姊, 姊引義理, 稱引節禮, 不歸不怨, 遂留野死.
노의고자(魯義姑姊) 魯義姑姊者, 魯野之婦人也. 齊攻魯至郊, 望見一婦人, 抱一兒, 攜一兒而行, 軍且及之, 棄其所抱, 抱其所攜而走於山, 兒隨而啼, 婦人遂行不顧. 齊將問兒曰: “走者爾母耶? ” 曰: “是也.” 「 母所抱者誰也? ” 曰: “不知也.” 齊將乃追之, 軍士引弓將射之, 曰: “止, 不止, 吾將射爾.” 婦人乃還. 齊將問所抱者誰也, 所棄者誰也. 對曰: “所抱者妾兄之子也, 所棄者妾之子也. 見軍之至, 力不能兩護, 故棄妾之子.” 齊將曰: “子之於母, 其親愛也, 痛甚於心, 今釋之, 而反抱兄之子, 何也? ” 婦人曰: “己之子, 私愛也. 兄之子, 公義也. 夫背公義而嚮私愛, 亡兄子而存妾子, 幸而得幸, 則魯君不吾畜, 大夫不吾養, 庶民國人不吾與也. 夫如是, 則脅肩無所容, 而累足無所履也. 子雖痛乎, 獨謂義何? 故忍棄子而行義..
갑장지처(蓋將之妻) 蓋之偏將邱子之妻也. 戎伐蓋, 殺其君, 令於蓋群臣曰: “敢有自殺者, 妻子盡誅.” 邱子自殺, 人救之, 不得死. 旣歸, 其妻謂之曰: “吾聞將節勇而不果生, 故士民盡力而不畏死, 是以戰勝攻取, 故能存國安君. 夫戰而忘勇, 非孝也. 君亡不死, 非忠也. 今軍敗君死, 子獨何生? 忠孝忘於身, 何忍以歸? ” 邱子曰: “蓋小戎大, 吾力畢能盡, 君不幸而死, 吾固自殺也, 以救故, 不得死. 其妻曰: “ 曩日有救, 今又何也? ” 邱子曰: “吾非愛身也. 戎令曰『自殺者誅及妻子』是以不死, 死又何益於君? ” 其妻曰: “吾聞之: 『主憂臣辱, 主辱臣死. 』今君死而子不死, 可謂義乎!多殺士民, 不能存國而自活, 可謂仁乎!憂妻子而忘仁義, 背故君而事强暴, 可謂忠乎!人無忠臣之道仁義之行, 可謂賢乎!周書曰: 『先君而後臣, 先父母而後兄弟, ..
초소월희(楚昭越姬) 楚昭越姬者, 越王句踐之女, 楚昭王之姬也. 昭王讌遊, 蔡姬在左, 越姬參右. 王親乘駟以馳逐, 遂登附社之臺, 以望雲夢之囿. 觀士大夫逐者旣驩, 乃顧謂二姬曰: “樂乎? ” 蔡姬對曰: “樂.” 王曰: “吾願與子生若此, 死又若此.” 蔡姬曰: “昔弊邑寡君, 固以其黎民之役, 事君王之馬足, 故以婢子之身爲苞苴玩好, 今乃比於妃嬪, 固願生俱樂, 死同時.” 王顧謂史書之, 蔡姬許從孤死矣. 乃復謂越姬, 越姬對曰: “樂則樂矣, 然而不可久也.” 王曰: “吾願與子生若此, 死若此, 其不可得乎? ” 越姬對曰: “昔吾先君莊王淫樂三年, 不聽政事, 終而能改, 卒霸天下. 妾以君王爲能法吾先君, 將改斯樂而勤於政也. 今則不然, 而要婢子以死. 其可得乎!且君王以束帛乘馬取婢子於弊邑, 寡君受之太廟也, 不約死. 妾聞之諸姑, 婦人以死彰君之善, ..
진어회영(晉圉懷嬴) 懷嬴者, 秦穆之女, 晉惠公太子之妃也. 圉質於秦, 穆公以嬴妻之. 六年, 圉將逃歸, 謂嬴氏曰: “吾去國數年, 子父之接忘, 而秦晉之友不加親也. 夫鳥飛反鄕, 狐死首邱, 我其首晉而死, 子其與我行乎? ” 嬴氏對曰: “子, 晉太子也. 辱於秦, 子之欲去, 不亦宜乎!雖然, 寡君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 今吾不足以結子, 是吾不肖也. 從子而歸, 是棄君也. 言子之謀, 是負妻之義也. 三者無一可行, 雖吾不從子也. 子行矣, 吾不敢泄言, 亦不敢從也. 子圉遂逃歸. 君子謂懷嬴善處夫婦之間. 頌曰: 晉圉質秦, 配以懷嬴, 圉將與逃, 嬴不肯聽, 亦不泄言, 操心甚平, 不告所從, 無所阿傾.
초성정무(楚成鄭瞀) 鄭瞀者, 鄭女之嬴媵, 楚成王之夫人也. 初成王登臺, 臨後宮, 宮人皆傾觀, 子瞀直行不顧, 徐步不變. 王曰: “行者顧.” 子瞀不顧, 王曰: “顧, 吾以女爲夫人.” 子瞀復不顧, 王曰: “顧, 吾又與女千金而封若父兄子.” 瞀遂行不顧. 於是王下臺而問曰: “夫人, 重位也. 封爵, 厚祿也. 壹顧可以得之, 而遂不顧, 何也? ” 子瞀曰: “妾聞婦人以端正和顔爲容. 今者, 大王在臺上而妾顧, 則是失儀節也. 不顧, 告以夫人之尊, 示以封爵之重, 而後顧, 則是妾貪貴樂利以忘義理也. 苟忘義理, 何以事王? ” 王曰: “善.” 遂立以爲夫人. 處期年, 王將立公子商臣以爲太子. 王問之於令尹子上, 子上曰: “君之齒未也, 而又多寵子. 旣置而黜之, 必爲亂矣. 且其人蜂目而豺聲, 忍人也, 不可立也.” 王退而問於夫人子瞀, 曰: “令尹之言..
노효의보(魯孝義保) 孝義保者, 魯孝公稱之保母, 臧氏之寡也. 初, 孝公父武公與其二子長子括ㆍ中子戱朝周宣王, 宣王立戱爲魯太子. 武公薨, 戱立, 是爲懿公. 孝公時號公子稱, 最少. 義保與其子俱入宮, 養公子稱. 括之子伯御與魯人作亂, 攻殺懿公而自立. 求公子稱於宮, 將殺之. 義保聞伯御將殺稱, 乃衣其子以稱之衣, 臥於稱之處, 伯御殺之, 義保遂抱稱以出, 遇稱舅魯大夫於外, 舅問稱死乎, 義保曰: “不死, 在此.” 舅曰: “何以得免? ” 義保曰: “以吾子代之.” 義保遂以逃. 十一年, 魯大夫皆知稱之在保, 於是請周天子殺伯御立稱, 是爲孝公. 魯人高之. 論語曰: “可以託六尺之孤.” 其義保之謂也. 頌曰: 伯御作亂, 由魯宮起, 孝公乳保, 臧氏之母, 逃匿孝公, 易以其子, 保母若斯, 亦誠足恃.
진과효부(陳寡孝婦) 孝婦者, 陳之少寡婦也. 年十六而嫁, 未有子. 其夫當行戍, 夫且行時, 屬孝婦曰: “我生死未可知. 幸有老母, 無他兄弟, 備吾不還, 汝肯養吾母乎? ” 婦應曰: “諾.” 夫果死不還. 婦養姑不衰, 慈愛愈固. 紡績以爲家業, 終無嫁意. 居喪三年, 其父母哀其年少無子而早寡也, 將取而嫁之, 孝婦曰: “妾聞之: 『信者人之幹也, 義者行之節也. 』妾幸得離襁褓, 受嚴命而事夫. 夫且行時, 屬妾以其老母, 旣許諾之. 夫受人之託, 豈可棄哉!棄託不信, 背死不義, 不可也.” 母曰: “吾憐汝少年早寡也.” 孝婦曰: “妾聞: 『寧載於義而死, 不載於地而生. 』且夫養人老母而不能卒, 許人以諾而不能信, 將何以立於世!夫爲人婦, 固養其舅姑者也. 夫不幸先死, 不得盡爲人子之禮. 今又使妾去之, 莫養老母. 是明夫之不肖而著妾之不孝. 不孝不信且無..
양과고행(梁寡高行) 高行者, 梁之寡婦也. 其爲人榮於色而美於行. 夫死早, 寡不嫁. 梁貴人多爭欲取之者, 不能得. 梁王聞之, 使相聘焉. 高行曰: “ 妾夫不幸早死, 先狗馬塡溝壑, 妾宜以身薦其棺槨. 守養其幼孤, 曾不得專意. 貴人多求妾者, 幸而得免, 今王又重之. 妾聞: 『婦人之義, 一往而不改, 以全貞信之節. 』今忘死而趨生, 是不信也. 見貴而忘賤, 是不貞也. 棄義而從利, 無以爲人.” 乃援鏡持刀以割其鼻曰: “妾已刑矣. 所以不死者, 不忍幼弱之重孤也. 王之求妾者, 以其色也. 今刑餘之人, 殆可釋矣.” 於是相以報, 王大其義, 高其行, 乃復其身, 尊其號曰高行. 君子謂高行節禮專精. 詩云: “謂予不信, 有如皎日.” 此之謂也. 頌曰: 高行處梁, 貞專精純, 不貪行貴, 務在一信, 不受梁聘, 劓鼻刑身, 君子高之, 顯示後人.
노과도영(魯寡陶嬰) 陶嬰者, 魯陶門之女也. 少寡, 養幼孤, 無强昆弟, 紡績爲産. 魯人或聞其義, 將求焉. 嬰聞之, 恐不得免, 作歌, 明己之不更二也. 其歌曰: “悲黃鵠之早寡兮, 七年不雙. 宛鵛獨宿兮, 不與衆同. 夜半悲鳴兮, 想其故雄. 天命早寡兮, 獨宿何傷. 寡婦念此兮, 泣下數行. 嗚呼悲兮, 死者不可忘. 飛鳥尙然兮, 況於貞良. 雖有賢雄兮, 終不重行.” 魯人聞之曰: “斯女不可得已.” 遂不敢復求. 嬰寡, 終身不改. 君子謂陶嬰貞壹而思. 詩云: “心之憂兮, 我歌且謠.” 此之謂也. 頌曰: 陶嬰少寡, 紡績養子, 或欲取焉, 乃自脩理, 作歌自明, 求者乃止, 君子稱揚, 以爲女紀.
위종이순(衛宗二順) 衛宗二順者, 衛宗室靈王之夫人及其傅妾也. 秦滅衛君角, 封靈王世家, 使奉其祀. 靈王死, 夫人無子而守寡, 傅妾有子. 傅妾事夫人八年不衰, 供養愈謹. 夫人謂傅妾曰: “孺子養我甚謹. 子奉祭祀而妾事我, 我不聊也. 且吾聞主君之母不妾事人. 今我無子, 於禮, 斥絀之人也, 而得留以盡其節, 是我幸也. 今又煩孺子不改故節, 我甚內慚. 吾願出居外, 以時相見, 我甚便之.” 傅妾泣而對曰: “夫人欲使靈氏受三不祥耶!公不幸早終, 是一不祥也. 夫人無子而婢妾有子, 是二不祥也. 夫人欲出居外, 使婢子居內, 是三不祥也. 妾聞忠臣事君無怠倦時, 孝子養親患無日也. 妾豈敢以小貴之故變妾之節哉!供養固妾之職也. 夫人又何勤乎!” 夫人曰: “無子之人而辱主君之母, 雖子欲爾, 衆人謂我不知禮也. 吾終願居外而已.” 傅妾退而謂其子曰: “吾聞君子處順, 奉..
초백정희(楚白貞姬) 貞姬者, 楚白公勝之妻也. 白公死, 其妻紡績不嫁. 吳王聞其美且有行, 使大夫持金百鎰ㆍ白璧一雙以聘焉, 以輜軿三十乘迎之, 將以爲夫人. 大夫致幣, 白妻辭之曰: “白公生之時, 妾幸得充後宮, 執箕帚, 掌衣履, 拂枕席, 託爲妃匹. 白公不幸而死, 妾願守其墳墓, 以終天年. 今王賜金璧之聘. 夫人之位, 非愚妾之所聞也. 且夫棄義從欲者, 汙也. 見利忘死者, 貪也. 夫貪汙之人, 王何以爲哉!妾聞之: 『忠臣不借人以力, 貞女不假人以色. 』豈獨事生若此哉, 於死者亦然. 妾旣不仁, 不能從死, 今又去而嫁, 不亦太甚乎!” 遂辭聘而不行. 吳王賢其守節有義, 號曰楚貞姬. 君子謂貞姬廉潔而誠信. 夫任重而道遠, 仁以爲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後已, 不亦遠乎!詩云: “彼美孟姜, 德音不忘.” 此之謂也. 頌曰: 白公之妻, 守寡紡績, 吳王美之, 聘..
초소정강(楚昭貞姜) 貞姜者, 齊侯之女, 楚昭王之夫人也. 王出遊, 留夫人漸臺之上而去. 王聞江水大至, 使使者迎夫人, 忘持符, 使者至, 請夫人出, 夫人曰: “王與宮人約令, 召宮人必以符. 今使者不持符, 妾不敢從使者行.” 使者曰: “今水方大至, 還而取符, 則恐後矣.” 夫人曰: “妾聞之: 貞女之義不犯約, 勇者不畏死, 守一節而已. 妾知從使者必生, 留必死. 然棄約越義而求生, 不若留而死耳.” 於是使者反取符, 還則水大至, 臺崩, 夫人流而死. 王曰: “嗟夫!守義死節, 不爲苟生, 處約持信, 以成其貞.” 乃號之曰貞姜. 君子謂貞姜有婦節. 詩云: “淑人君子, 其儀不忒.” 此之謂也. 頌曰: 楚昭出遊, 留姜漸臺, 江水大至, 無符不來, 夫人守節, 流死不疑, 君子序焉, 上配伯姬.
초평백영(楚平伯嬴) 伯嬴者, 秦穆公之女, 楚平王之夫人, 昭王之母也. 當昭王時, 楚與吳爲伯莒之戰. 吳勝楚, 遂入至郢. 昭王亡, 吳王闔閭盡妻其後宮. 次至伯嬴, 伯嬴持刃曰: “妾聞: 天子者, 天下之表也. 公侯者, 一國之儀也. 天子失制則天下亂, 諸侯失節則其國危. 夫婦之道, 固人倫之始, 王敎之端. 是以明王之制, 使男女不親授, 坐不同席, 食不共器, 殊椸枷, 異巾櫛, 所以施之也. 若諸侯外淫者絶, 卿大夫外淫者放, 士庶人外淫者宮割. 夫然者, 以爲仁失可復以義, 義失可復以禮. 男女之喪, 亂亡興焉. 夫造亂亡之端, 公侯之所絶, 天子之所誅也. 今君王棄儀表之行, 縱亂亡之欲, 犯誅絶之事, 何以行令訓民!且妾聞, 生而辱, 不若死而榮. 若使君王棄其儀表, 則無以臨國. 妾有淫端, 則無以生世. 壹擧而兩辱, 妾以死守之, 不敢承命. 且凡所欲妾者,..
제기량처(齊杞梁妻) 齊杞梁殖之妻也. 莊公襲莒, 殖戰而死. 莊公歸, 遇其妻, 使使者弔之於路. 杞梁妻曰: “今殖有罪, 君何辱命焉. 若令殖免於罪, 則賤妾有先人之弊廬在下, 妾不得與郊弔.” 於是莊公乃還車詣其室, 成禮然後去. 杞梁之妻無子, 內外皆無五屬之親. 旣無所歸, 乃就其夫之尸於城下而哭之, 內諴動人, 道路過者莫不爲之揮涕, 十日, 而城爲之崩. 旣葬, 曰: “吾何歸矣? 夫婦人必有所倚者也. 父在則倚父, 夫在則倚夫, 子在則倚子. 今吾上則無父, 中則無夫, 下則無子. 內無所依, 以見吾誠. 外無所倚, 以立吾節. 吾豈能更二哉!亦死而已.” 遂赴淄水而死. 君子謂杞梁之妻貞而知禮. 詩云: “我心傷悲, 聊與子同歸.” 此之謂也. 頌曰: 杞梁戰死, 其妻收喪, 齊莊道弔, 避不敢當, 哭夫於城, 城爲之崩, 自以無親, 赴淄而薨.
식군부인(息君夫人) 夫人者, 息君之夫人也. 楚伐息, 破之. 虜其君, 使守門. 將妻其夫人, 而納之於宮. 楚王出遊, 夫人遂出見息君, 謂之曰: “人生要一死而已, 何至自苦!妾無須臾而忘君也, 終不以身更貳醮. 生離於地上, 豈如死歸於地下哉!” 乃作詩曰: “穀則異室, 死則同穴. 謂予不信, 有如皦日.” 息君止之, 夫人不聽, 遂自殺, 息君亦自殺, 同日俱死. 楚王賢其夫人, 守節有義, 乃以諸侯之禮合而葬之. 君子謂夫人說於行善, 故序之於詩. 夫義動君子, 利動小人. 息君夫人不爲利動矣. 詩云: “德音莫違, 及爾同死.” 此之謂也. 頌曰: 楚虜息君, 納其適妃, 夫人持固, 彌久不衰, 作詩同穴, 思故忘新, 遂死不顧, 列於貞賢.
제효맹희(齊孝孟姬) 孟姬者, 華氏之長女, 齊孝公之夫人也. 好禮貞壹, 過時不嫁. 齊中求之, 禮不備, 終不往. 躡男席, 語不及外. 遠別避嫌, 齊中莫能備禮求焉. 齊國稱其貞. 孝公聞之, 乃脩禮親迎於華氏之室. 父母送孟姬不下堂, 母醮房之中, 結其衿縭, 誡之曰: “必敬必戒, 無違宮事.” 父誡之東階之上曰: “必夙興夜寐, 無違命. 其有大妨於王命者, 亦勿從也. 諸母誡之兩階之間, 曰: “敬之敬之, 必終父母之命. 夙夜無怠, 示之衿縭. 父母之言謂何.” 姑姊妹誡之門內, 曰: “夙夜無愆. 示之衿鞶, 無忘父母之言.” 孝公親迎孟姬於其父母, 三顧而出. 親迎之綏, 自御輪三, 曲顧姬與. 遂納於宮. 三月廟見, 而後行夫婦之道. 旣居久之, 公游於琅邪, 華孟姬從, 車奔, 姬墮車碎, 孝公使駟馬立車載姬以歸, 姬使侍御者舒帷以自障蔽, 而使傅母應使者曰: ..
여장부인(黎莊夫人) 黎莊夫人者, 衛侯之女, 黎莊公之夫人也. 旣往而不同欲, 所務者異, 未嘗得見, 甚不得意. 其傅母閔夫人賢, 公反不納, 憐其失意, 又恐其已見遣, 而不以時去, 謂夫人曰: “夫婦之道, 有義則合, 無義則去. 今不得意, 胡不去乎? ” 乃作詩曰: “式微式微, 胡不歸? ” 夫人曰: “婦人之道, 壹而已矣. 彼雖不吾以, 吾何可以離於婦道乎!” 乃作詩曰: “微君之故, 胡爲乎中路? ” 終執貞壹, 不違婦道, 以俟君命. 君子故序之以編詩. 頌曰: 黎莊夫人, 執行不衰, 莊公不遇, 行節反乖, 傅母勸去, 作詩式微, 夫人守壹, 終不肯歸.
채인지처(蔡人之妻) 蔡人之妻者, 宋人之女也. 旣嫁於蔡, 而夫有惡疾. 其母將改嫁之, 女曰: “夫不幸, 乃妾之不幸也, 柰何去之? 適人之道, 壹與之醮, 終身不改. 不幸遇惡疾, 不改其意. 且夫采采芣衛之草, 雖其臭惡, 猶始於捋采之, 終於懷擷之, 浸以益親, 況於夫婦之道乎!彼无大故, 又不遣妾, 何以得去? ” 終不聽其母, 乃作芣衛之詩. 君子曰: “宋女之意甚貞而壹也.” 頌曰: 宋女專慤, 持心不願, 夫有惡疾, 意猶一精, 母勸去歸, 作詩不聽, 後人美之, 以爲順貞.
위과부인(衛寡夫人) 夫人者, 齊侯之女也. 嫁於衛, 至城門而衛君死. 保母曰: “可以還矣.” 女不聽, 遂入, 持三年之喪, 畢, 弟立, 請曰: “衛小國也, 不容二庖, 願請同庖.” 夫人曰: “唯夫婦同庖.” 終不聽. 衛君使人愬於齊兄弟, 齊兄弟皆欲與後君, 使人告女, 女終不聽, 乃作詩曰: “我心匪石, 不可轉也. 我心匪席, 不可卷也.” 厄窮而不閔, 勞辱而不苟, 然後能自致也, 言不失也. 然後可以濟難矣. 詩曰: “威儀棣棣, 不可選也.” 言其左右無賢臣皆順其君之意也. 君子美其貞壹, 故擧而列之於詩也. 頌曰: 齊女嫁衛, 厥至城門, 公薨不返, 遂入三年, 後君欲同, 女終不渾, 作詩譏刺, 卒守死君.
송공백희(宋恭伯姬) 伯姬者, 魯宣公之女, 成公之妹也. 其母曰繆姜, 嫁伯姬於宋恭公. 恭公不親迎, 伯姬迫於父母之命而行. 旣入宋, 三月廟見, 當行夫婦之道. 伯姬以恭公不親迎, 故不肯聽命. 宋人告魯, 魯使大夫季文子於宋, 致命於伯姬. 還, 復命. 公享之, 繆姜出於房, 再拜曰: “大夫勤勞於遠道, 辱送小子, 不忘先君以及後嗣, 使下而有知, 先君猶有望也. 敢再拜大夫之辱.” 伯姬旣嫁於恭公十年, 恭公卒, 伯姬寡. 至景公時, 伯姬嘗遇夜失火, 左右曰: “夫人少避火.” 伯姬曰: “婦人之義, 保傅不俱, 夜不下堂, 待保傅來也.” 保母至矣, 傅母未至也. 左右又曰: “夫人少避火.” 伯姬曰: “婦人之義, 傅母不至, 夜不可下堂, 越義求生, 不如守義而死.” 遂逮於火而死. 春秋詳錄其事, 爲賢伯姬, 以爲婦人以貞爲行者也. 伯姬之婦道盡矣. 當此之時,..
소남신녀(召南申女) 召南申女者, 申人之女也. 旣許嫁於酆, 夫家禮不備而欲迎之, 女與其人言: “以爲夫婦者, 人倫之始也, 不可不正. 傳曰: 『正其本, 則萬物理. 失之豪釐, 差之千里. 』是以本立而道生, 源治而流淸. 故嫁娶者, 所以傳重承業, 繼續先祖, 爲宗廟主也. 夫家輕禮違制, 不可以行.” 遂不肯往. 夫家訟之於理, 致之於獄. 女終以一物不具, 一禮不備, 守節持義, 必死不往, 而作詩曰: “雖速我獄, 室家不足.” 言夫家之禮不備足也. 君子以爲得婦道之儀, 故擧而揚之, 傳而法之, 以絶無禮之求, 防淫慾之行焉. 又曰: “雖速我訟, 亦不女從.” 此之謂也. 頌曰: 召南申女, 貞一脩容, 夫禮不備, 終不肯從, 要以必死, 遂至獄訟, 作詩明意, 後世稱誦.
조장괄모(趙將括母) 趙將馬服君趙奢之妻, 趙括之母也. 秦攻趙, 孝成王使括代廉頗爲將. 將行, 括母上書言於王曰: “括不可使將.” 王曰: “何以? ” 曰: “始妾事其父, 父時爲將, 身所奉飯者以十數, 所友者以百數. 大王及宗室所賜幣者, 盡以與軍吏士大夫. 受命之日, 不問家事. 今括一旦爲將, 東向而朝軍吏, 吏無敢仰視之者. 王所賜金帛, 歸盡臧之. 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 王以爲若其父乎? 父子不同, 執心各異. 願勿遣.” 王曰: “母置之, 吾計已決矣.” 括母曰: “王終遣之, 卽有不稱, 妾得無隨乎? ” 王曰: “不也.” 括旣行, 代廉頗. 三十餘日, 趙兵果敗, 括死軍覆. 王以括母先言, 故卒不加誅. 君子謂括母爲仁智. 詩曰: “老夫灌灌, 小子蹻蹻, 匪我言耄, 爾用憂謔.” 此之謂也. 頌曰: 孝成用括, 代頗距秦, 括母獻書, 知其覆軍, 願..
위곡옥부(魏曲沃負) 曲沃負者, 魏大夫如耳母也. 秦立魏公子政爲魏太子, 魏哀王使使者爲太子納妃而美, 王將自納焉. 曲沃負謂其子如耳曰: “王亂於無別, 汝胡不匡之? 方今戰國强者爲雄, 義者顯焉. 今魏不能强, 王又無義, 何以持國乎!王中人也, 不知其爲禍耳. 汝不言, 則魏必有禍矣. 有禍, 必及吾家. 汝言以盡忠, 忠以除禍, 不可失也.” 如耳未遇閒, 會使於齊, 負因款王門而上書曰: “曲沃之老婦也, 心有所懷, 願以聞於王.” 王召入. 負曰: “妾聞男女之別, 國之大節也. 婦人脆於志, 窳於心, 不可以邪開也. 是故必十五而笄, 二十而嫁, 早成其號諡, 所以就之也. 聘則爲妻, 奔則爲妾, 所以開善遏淫也. 節成, 然後許嫁, 親迎, 然後隨從, 貞女之義也. 今大王爲太子求妃, 而自納之於後宮, 此毁貞女之行而亂男女之別也. 自古聖王必正妃匹妃. 匹正則興, ..
노칠실녀(魯漆室女) 漆室女者, 魯漆室邑之女也. 過時未適人. 當穆公時, 君老, 太子幼. 女倚柱而嘯, 旁人聞之, 莫不爲之慘者. 其鄰人婦從之遊, 謂曰: “何嘯之悲也? 子欲嫁耶? 吾爲子求偶.” 漆室女曰: “嗟乎!始吾以子爲有知, 今無識也. 吾豈爲不嫁不樂而悲哉!吾憂魯君老, 太子幼.” 鄰婦笑曰: “此乃魯大夫之憂, 婦人何與焉!” 漆室女曰: “不然, 非子所知也. 昔晉客舍吾家, 繫馬園中. 馬佚馳走, 踐吾葵, 使我終歲不食葵. 鄰人女奔隨人亡, 其家倩吾兄行追之. 逢霖水出, 溺流而死. 令吾終身無兄. 吾聞河潤九里, 漸洳三百步. 今魯君老悖, 太子少愚, 愚僞日起. 夫魯國有患者, 君臣父子皆被其辱, 禍及衆庶, 婦人獨安所避乎!吾甚憂之. 子乃曰婦人無與者, 何哉!” 鄰婦謝曰: “子之所慮, 非妾所及.” 三年, 魯果亂, 齊楚攻之, 魯連有寇. 男子..
노공승사(魯公乘姒) 魯公乘姒者, 魯公乘子皮之姒也. 其族人死, 姒哭之甚悲. 子皮止姒曰: “安之, 吾今嫁姊矣.” 已過時, 子皮不復言也. 魯君欲以子皮爲相, 子皮問姒曰: “魯君欲以我爲相, 爲之乎? ” 姒曰: “勿爲也.” 子皮曰: “何也? ” 姒曰: “夫臨喪而言嫁, 一何不習禮也!後過時而不言, 一何不達人事也!子內不習禮, 而外不達人事, 子不可以爲相.” 子皮曰: “姒欲嫁, 何不早言? ” 姒曰: “婦人之事, 唱而後和. 吾豈以欲嫁之故數子乎!子誠不習於禮, 不達於人事. 以此相一國, 據大衆, 何以理之!譬猶揜目而別黑白也. 揜目而別黑白, 猶無患也. 不達人事而相國, 非有天咎, 必有人禍. 子其勿爲也.” 子皮不聽, 卒受爲相. 居未期年, 果誅而死. 君子謂, 公乘姒緣事而知弟之遇禍也, 可謂智矣. 待禮然後動, 不苟觸情可謂貞矣. 詩云: “蘀兮蘀..
진범씨모(晉范氏母) 晉范氏母者, 范獻子之妻也. 其三子遊於趙氏. 趙簡子乘馬園中, 園中多株, 問三子曰: “柰何? ” 長者曰: “明君不問不爲, 亂君不問而爲.” 中者曰: “愛馬足則無愛民力, 愛民力則無愛馬足.” 少者曰: “可以三德使民. 設令伐株於山將有馬爲也, 已而開囿示之株. 夫山遠而囿近, 是民一悅矣. 夫險阻之山而伐平地之株, 民二悅矣. 旣畢而賤賣民, 三悅矣.” 簡子從之, 民果三悅. 少子伐其謀, 歸以告母. 母喟然歎曰: “終滅范氏者必是子也. 夫伐功施勞, 鮮能布仁. 乘僞行詐, 莫能久長.” 其後智伯滅范氏. 君子謂范氏母爲知難本. 詩曰: “無忝爾祖, 式救爾訛.” 此之謂也. 頌曰: 范氏之母, 貴德尙信, 小子三德, 以詐與民, 知其必滅, 鮮能有仁, 後果逢禍, 身死國分.
진양숙희(晉羊叔姬) 叔姬者, 羊舌子之妻也, 叔向ㆍ叔魚之母也, 一姓楊氏. 叔向名 , 叔魚名鮒. 羊舌子好正, 不容於晉, 去而之三室之邑. 三室之邑人相與攘羊而遺之, 羊舌子不受. 叔姬曰: “夫子居晉不容, 去之三室之邑, 又不容於三室之邑, 是於夫子不容也, 不如受之.” 羊舌子受之, 曰: “爲 與鮒亨之.” 叔姬曰: “不可. 南方有鳥名曰乾吉, 食其子, 不擇肉, 子常不遂. 今 與鮒, 童子也. 隨大夫而化者, 不可食以不義之肉, 不若埋之, 以明不與.” 於是乃盛以甕, 埋壚陰. 後二年, 攘羊之事發, 都吏至, 羊舌子曰: “吾受之, 不敢食也.” 發而視之, 則其骨存焉. 都吏曰: “君子哉, 羊舌子!不與攘羊之事矣.” 君子謂叔姬爲能防害遠疑. 詩曰: “無曰不顯, 莫予云覯.” 此之謂也. 叔向欲娶於申公巫臣氏, 夏姬之女, 美而有色, 叔姬不欲娶其族. ..
노장손모(魯臧孫母) 臧孫母者, 魯大夫臧文仲之母也. 文仲將爲魯使至齊, 其母送之曰: “汝刻而無恩, 好盡人力, 窮人以威, 魯國不容子矣, 而使子之齊. 凡姦將作, 必於變動. 害子者, 其於斯發事乎!汝其戒之. 魯與齊通壁, 壁鄰之國也. 魯之寵臣多怨汝者, 又皆通於齊高子ㆍ國子. 是必使齊圖魯而拘汝. 留之, 難乎其免也. 汝必施恩布惠, 而後出以求助焉. 於是文仲託於三家, 厚士大夫而後之齊. 齊果拘之, 而興兵欲襲魯. 文仲微使人遺公書, 恐得其書, 乃謬其辭曰: “斂小器, 投諸台. 食獵犬, 組羊裘. 琴之合, 甚思之. 臧我羊, 羊有母. 食我以同魚. 冠纓不足, 帶有餘. 公及大夫相與議之, 莫能知之. 人有言: “臧孫母者, 世家子也, 君何不試召而問焉? ” 於是召而語之曰: “ 吾使臧子之齊, 今持書來云爾, 何也? ” 臧孫母泣下襟曰: “吾子拘有木治矣...
제령중자(齊靈仲子) 齊靈仲子者, 宋侯之女, 齊靈公之夫人也. 初, 靈公娶於魯聲姬, 生子光, 以爲太子. 夫人仲子, 與其娣戎子, 皆嬖於公. 仲子生子牙, 戎子請以牙爲太子代光, 公許之. 仲子曰: “不可. 夫廢常, 不祥;聞諸侯之難, 失謀. 夫光之立也, 列於諸侯矣. 今無故而廢之, 是專絀諸侯, 而以難犯不祥也. 君心悔之.” 「在我而已.” 仲子曰: “妾非讓也, 誠禍之萌也.” 以死爭之, 公終不聽, 遂逐太子光, 而立牙爲太子, 高厚爲傅. 靈公疾, 高厚微迎光. 及公薨, 崔杼立光而殺高厚. 以不用仲子之言, 禍至於此. 君子謂仲子明於事理. 詩云: “聽用我謀, 庶無大悔.” 仲子之謂也. 頌曰: 齊靈仲子, 仁智顯明, 靈公立牙, 廢姬子光, 仲子强諫, 棄適不祥, 公旣不聽, 果有禍殃.
위령부인(衛靈夫人) 衛靈公之夫人也. 靈公與夫人夜坐, 聞車聲轔轔, 至闕而止, 過闕復有聲. 公問夫人曰: “知此謂誰? ” 夫人曰: “此必蘧伯玉也.” 公曰: “何以知之? ” 夫人曰: “妾聞: 禮下公門式路馬, 所以廣敬也. 夫忠臣與孝子, 不爲昭昭信節, 不爲冥冥墮行. 蘧伯玉, 衛之賢大夫也. 仁而有智, 敬於事上. 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廢禮, 是以知之.” 公使視之, 果伯玉也. 公反之, 以戱夫人曰: “非也.” 夫人酌觴再拜賀公, 公曰: “子何以賀寡人? ” 夫人曰: “始妾獨以衛爲有蘧伯玉爾, 今衛復有與之齊者, 是君有二賢臣也. 國多賢臣, 國之福也. 妾是以賀.” 公驚曰: “善哉!” 遂語夫人其實焉. 君子謂衛夫人明於知人道. 夫可欺而不可罔者, 其明智乎!詩云: “我聞其聲, 不見其人.” 此之謂也. 頌曰: 衛靈夜坐, 夫人與存, 有車轔轔, 中止闕門,..
진백종처(晉伯宗妻) 晉大夫伯宗之妻也. 伯宗賢, 而好以直辯淩人. 每朝, 其妻常戒之曰: “盜憎主人, 民愛其上. 有愛好人者, 必有憎妒人者. 夫子好直言, 枉者惡之, 禍必及身矣.” 伯宗不聽, 朝而以喜色歸. 其妻曰: “子貌有喜色, 何也? ” 伯宗曰: “吾言於朝, 諸大夫皆謂我知似陽子.” 妻曰: “實穀不華, 至言不飾, 今陽子華而不實, 言而無謀, 是以禍及其身, 子何喜焉!” 伯宗曰: “吾欲飮諸大夫酒, 而與之語, 爾試聽之.” 其妻曰: “諾.” 於是爲大會, 與諸大夫飮. 旣飮, 而問妻曰: “何若? ” 對曰: “諸大夫莫子若也, 然而民之不能戴其上久矣, 難必及子. 子之性固不可易也, 且國家多貳, 其危可立待也. 子何不預結賢大夫, 以託州犂焉.” 伯宗曰: “諾.” 乃得畢羊而交之. 及欒不忌之難, 三郤害伯宗, 譖而殺之. 畢羊乃送州犂於荊, 遂得..
손숙오모(孫叔敖母) 楚令尹孫叔敖之母也. 叔敖爲嬰兒之時, 出遊, 見兩頭蛇, 殺而埋之. 歸見其母而泣焉, 母問其故, 對曰: “吾聞見兩頭蛇者死, 今者出遊見之.” 其母曰: “蛇今安在? ” 對曰: “吾恐他人復見之, 殺而埋之矣.” 其母曰: “汝不死矣. 夫有陰德者, 陽報之. 德勝不祥, 仁除百禍. 天之處高而聽卑. 書不云乎: 『皇天無親, 惟德是輔. 』爾嘿矣, 必興於楚.” 及叔敖長, 爲令尹. 君子謂叔敖之母知道德之次. 詩云: “母氏聖善.” 此之謂也. 頌曰: 叔敖之母, 深知天道, 叔敖見蛇, 兩頭岐首, 殺而埋之, 泣恐不及, 母曰陰德, 不死必壽. 인용 목차 몽구 고사성어
조희씨처(曹僖氏妻) 曹大夫僖負羈之妻也. 晉公子重耳亡, 過曹, 恭公不禮焉. 聞其騈脅, 近其舍, 伺其將浴, 設微薄而觀之. 負羈之妻言於夫曰: “吾觀晉公子, 其從者三人皆國相也. 以此三人者, 皆善戮力以輔人, 必得晉國. 若得反國, 必霸諸侯而討無禮, 曹必爲首. 若曹有難, 子必不免, 子胡不早自貳焉? 且吾聞之: 『不知其子者, 視其父;不知其君者, 視其所使. 』今其從者皆卿相之僕也, 則其君必霸王之主也. 若加禮焉, 必能報施矣. 若有罪焉, 必能討過. 子不早圖, 禍至不久矣. 負羈乃遺之壺飡, 加璧其上, 公子受飡反璧. 及公子反國, 伐曹, 乃表負羈之閭, 令兵士無敢入. 士民之扶老攜弱而赴其閭者, 門外成市. 君子謂僖氏之妻能遠識. 詩云: “旣明且哲, 以保其身.” 此之謂也. 頌曰: 僖氏之妻, 厥智孔白, 見晉公子, 知其興作, 使夫饋飡, 且以自託,..
허목부인(許穆夫人) 許穆夫人者, 衛懿公之女, 許穆公之夫人也. 初許求之, 齊亦求之, 懿公將與, 許女因其傅母而言曰: “古者諸侯之有女子也, 所以苞苴玩弄, 繫援於大國也. 言今者許小而遠, 齊大而近. 若今之世, 强者爲雄. 如使邊境有寇戎之事, 維是四方之故, 赴告大國, 妾在, 不猶愈乎!今舍近而就遠, 離大而附小, 一旦有車馳之難, 孰可與慮社稷? ” 衛侯不聽, 而嫁之於許. 其後翟人攻衛, 大破之, 而許不能救, 衛侯遂奔走涉河, 而南至楚丘. 齊桓往而存之, 遂城楚丘以居. 衛侯於是悔不用其言. 當敗之時, 許夫人馳驅而弔唁, 衛侯因疾之, 而作詩云: “載馳載驅, 歸唁衛侯, 驅馬悠悠, 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 我心則憂, 旣不我嘉, 不能旋反, 視爾不臧, 我思不遠.” 君子善其慈惠而遠識也. 頌曰: 衛女未嫁, 謀許與齊, 女諷母曰, 齊大可依, 衛君不聽,..
초무등만(楚武鄧曼) 鄧曼者, 武王之夫人也. 王使屈瑕爲將, 伐羅. 屈瑕號莫敖, 與群帥悉楚師以行. 鬥伯比謂其御曰: “莫敖必敗. 擧趾高, 心不固矣.” 見王曰: “必濟師.” 王以告夫人鄧曼, 曰: “大夫非衆之謂也, 其謂君撫小民以信, 訓諸司以德, 而威莫敖以刑也. 莫敖狃於蒲騷之役, 將自用也, 必小羅. 君若不鎭撫, 其不設備乎!於是王使賴人追之, 不及. 莫敖令於軍中曰: “諫者有刑.” 及鄢, 師次亂濟. 至羅, 羅與盧戎擊之, 大敗, 莫敖自經荒谷, 群師囚於冶父以待刑. 王曰: “孤之罪也.” 皆免之. 君子謂鄧曼爲知人. 詩云: “曾是莫聽, 大命以傾.” 此之謂也. 王伐隨且行, 告鄧曼曰: “余心蕩, 何也? ” 鄧曼曰: “王德薄而祿厚, 施鮮而得多. 物盛必衰, 日中必移. 盈而蕩, 天之道也. 先王知之矣, 故臨武事, 將發大命, 而蕩王心焉. 若..
밀강공모(密康公母) 密康公之母, 姓隗氏. 周共王遊於涇上, 康公從, 有三女奔之, 其母曰: “必致之王. 夫獸三爲群, 人三爲衆, 女三爲粲. 王田不取群, 公行下衆, 王御不參一族. 夫粲美之物歸汝, 而何德以堪之? 王猶不堪, 況爾小醜乎!” 康公不獻, 王滅密. 君子謂密母爲能識微. 詩云: “無已大康, 職思其憂.” 此之謂也. 頌曰: 密康之母, 先識盛衰, 非刺康公, 受粲不歸, 公行下衆, 物滿則損, 俾獻不聽, 密果滅殞.
초오릉처(楚於陵妻) 楚於陵子終之妻也. 楚王聞於陵子終賢, 欲以爲相, 使使者持金百鎰, 往聘迎之, 於陵子終曰: “僕有箕帚之妾, 請入與計之.” 卽入, 謂其妻曰: “楚王欲以我爲相, 遣使者持金來. 今日爲相, 明日結駟連騎, 食方丈於前, 可乎? ” 妻曰: “夫子織屨以爲食, 非與物無治也. 左琴右書, 樂亦在其中矣. 夫結駟連騎, 所安不過容膝. 食方丈於前, 所甘不過一肉. 今以容膝之安ㆍ一肉之味而懷楚國之憂, 其可乎!亂世多害, 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 於是子終出謝使者而不許也. 遂相與逃, 而爲人灌園. 君子謂於陵妻爲有德行. 詩云: “愔愔良人, 秩秩德音.” 此之謂也. 頌曰: 於陵處楚, 王使聘焉, 入與妻謀, 懼世亂煩, 進往遇害, 不若身安, 左琴右書, 爲人灌園. 인용 목차 몽구 맹자
초노래처(楚老萊妻) 楚老萊子之妻也. 萊子逃世, 耕於蒙山之陽. 葭牆蓬室, 木床蓍席, 衣縕食菽, 墾山播種. 人或言之楚王曰: “老萊, 賢士也.” 王欲聘以璧帛, 恐不來, 楚王駕至老萊之門, 老萊方織畚, 王曰: “寡人愚陋, 獨守宗廟, 願先生幸臨之.” 老萊子曰: “僕山野之人, 不足守政.” 王復曰: “守國之孤, 願變先生之志.” 老萊子曰: “諾.” 王去, 其妻戴畚萊挾薪樵而來, 曰: “何車跡之衆也? ” 老萊子曰: “楚王欲使吾守國之政.” 妻曰: “許之乎? ” 曰: “然.” 妻曰: “妾聞之: 可食以酒肉者, 可隨以鞭捶. 可授以官祿者, 可隨以鈇鉞. 今先生食人酒肉, 授人官祿, 爲人所制也. 能免於患乎!妾不能爲人所制, 投其畚萊而去.” 老萊子曰: “子還, 吾爲子更慮.” 遂行不顧, 至江南而止, 曰: “鳥獸之解毛, 可績而衣之. 据其遺粒, ..
초접여처(楚接輿妻) 楚狂接輿之妻也. 接輿躬耕以爲食, 楚王使使者持金百鎰ㆍ車二駟, 往聘迎之, 曰: “王願請先生治淮南.” 接輿笑而不應, 使者遂不得與語而去. 妻從市來, 曰: “先生以而爲義, 豈將老而遺之哉!門外車跡, 何其深也? ” 接輿曰: “王不知吾不肖也, 欲使我治淮南, 遣使者持金駟來聘.” 其妻曰: “得無許之乎? ” 接輿曰: “夫富貴者, 人之所欲也, 子何惡, 我許之矣.” 妻曰: “義士非禮不動, 不爲貧而易操, 不爲賤而改行. 妾事先生, 躬耕以爲食, 親績以爲衣, 食飽衣暖, 據義而動, 其樂亦自足矣. 若受人重祿, 乘人堅良, 食人肥鮮, 而將何以待之!” 接輿曰: “吾不許也.” 妻曰: “君使不從, 非忠也. 從之又違, 非義也. 不如去之.” 夫負釜甑, 妻戴紝器, 變名易姓而遠徙, 莫知所之. 君子謂接輿妻爲樂道而遠害, 夫安貧賤而不怠於道..
제상어처(齊相御妻) 齊相晏子僕御之妻也. 號曰命婦. 晏子將出, 命婦窺其夫爲相御, 擁大蓋, 策駟馬, 意氣洋洋, 甚自得也. 旣歸, 其妻曰: “宜矣子之卑且賤也.” 夫曰: “何也? ” 妻曰: “晏子長不滿三尺, 身相齊國, 名顯諸侯. 今者吾從門間觀其志氣, 恂恂自下, 思念深矣. 今子身長八尺, 乃爲之僕御耳, 然子之意洋洋若自足者, 妾是以去也.” 其夫謝曰: “請自改何如? ” 妻曰: “是懷晏子之智, 而加以八尺之長也. 夫躬仁義, 事明主, 其名必揚矣. 且吾聞寧榮於義而賤, 不虛驕以貴.” 於是其夫乃深自責, 學道謙遜, 常若不足. 晏子怪而問其故, 具以實對. 於是晏子賢其能納善自改, 升諸景公, 以爲大夫, 顯其妻以爲命婦. 君子謂命婦知善. 故賢人之所以成者, 其道博矣, 非特師傅朋友相與切磋也, 妃匹亦居多焉. 詩曰: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言當常..
노검루처(魯黔婁妻) 魯黔婁先生之妻也. 先生死, 曾子與門人往弔之. 其妻出戶, 曾子弔之. 上堂, 見先生之尸在牖下, 枕墼席稿, 縕袍不表, 覆以布被, 首足不盡斂. 覆頭則足見, 覆足則頭見. 曾子曰: “邪引其被, 則斂矣.” 妻曰: “邪而有餘, 不如正而不足也. 先生以不邪之故, 能至於此. 生時不邪, 死而邪之, 非先生意也.” 曾子不能應遂哭之曰: “嗟乎, 先生之終也!何以爲諡? ” 其妻曰: “以康爲諡.” 曾子曰: “先生在時, 食不充虛, 衣不蓋形. 死則手足不斂, 旁無酒肉. 生不得其美, 死不得其榮, 何樂於此而諡爲康乎? ” 其妻曰: “昔先生君嘗欲授之政, 以爲國相, 辭而不爲, 是有餘貴也. 君嘗賜之粟三十鍾, 先生辭而不受, 是有餘富也. 彼先生者, 甘天下之淡味, 安天下之卑位. 不戚戚於貧賤, 不忻忻於富貴. 求仁而得仁, 求義而得義. 其諡爲..
유하혜처(柳下惠妻) 魯大夫柳下惠之妻也. 柳下惠處魯, 三黜而不去, 憂民救亂. 妻曰: “無乃瀆乎!君子有二恥. 國無道而貴, 恥也;國有道而賤, 恥也. 今當亂世, 三黜而不去, 亦近恥也.” 柳下惠曰: “油油之民, 將陷於害, 吾能已乎!且彼爲彼, 我爲我, 彼雖裸裎, 安能汚我!” 油油然與之處, 仕於下位. 柳下旣死, 門人將誄之. 妻曰: “將誄夫子之德耶, 則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 乃誄曰: “夫子之不伐兮, 夫子之不竭兮, 夫子之信誠而與人無害兮, 屈柔從俗, 不强察兮, 蒙恥救民, 德彌大兮, 雖遇三黜, 終不蔽兮, 愷悌君子, 永能厲兮, 嗟乎惜哉, 乃下世兮, 庶幾遐年, 今遂逝兮, 嗚呼哀哉, 魂神泄兮, 夫子之諡, 宜爲惠兮.” 門人從之以爲誄, 莫能竄一字. 君子謂柳下惠妻能光其夫矣. 詩曰: “人知其一, 莫知其他.” 此之謂也. 頌曰: 下惠之妻, ..
도답자처(陶荅子妻) 陶大夫荅子之妻也. 荅子治陶三年, 名譽不興, 家富三倍. 其妻數諫不用. 居五年, 從車百乘歸休. 宗人擊牛而賀之, 其妻獨抱兒而泣. 姑怒曰: “何其不祥也!” 婦曰: “夫子能薄而官大, 是謂嬰害. 無功而家昌, 是謂積殃. 昔楚令尹子文之治國也, 家貧國富, 君敬民戴, 故福結於子孫, 名垂於後世. 今夫子不然. 貪富務大, 不顧後害. 妾聞南山有玄豹, 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 何也? 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 故藏而遠害. 犬彘不擇食以肥其身, 坐而須死耳. 今夫子治陶, 家富國貧, 君不敬, 民不戴, 敗亡之徵見矣. 願與少子俱脫.” 姑怒, 遂棄之. 處期年, 荅子之家果以盜誅. 唯其母老以免, 婦乃與少子歸養姑, 終卒天年. 君子謂荅子妻能以義易利, 雖違禮求去, 終以全身復禮, 可謂遠識矣. 詩曰: “百爾所思, 不如我所之.” 此之謂也. 頌曰: ..
진조최처(晉趙衰妻) 晉趙衰妻者, 晉文公之女也. 號趙姬. 初文公爲公子時, 與趙衰奔狄. 狄人入其二女叔隗季隗於公子, 公以叔隗妻趙衰, 生盾. 及反國, 文公以其女趙姬妻趙衰. 生原ㆍ同ㆍ屛ㆍ括ㆍ樓ㆍ嬰. 趙姬請迎盾與其母而納之, 趙衰辭而不敢. 姬曰: “不可. 夫得寵而忘舊, 舍義. 好新而嫚故, 無恩. 與人勤於隘厄, 富貴而不顧, 無禮. 君棄此三者, 何以使人!雖妾亦無以侍執巾櫛. 詩不云: 『乎采葑采菲, 無以下體, 德音莫違, 及爾同死. 』與人同寒苦, 雖有小過, 猶與之同死而不去, 況於安新忘舊乎!又曰: 『讌爾新婚, 不我屑以. 』蓋傷之也. 君其逆之, 無以新廢舊.” 趙衰許諾, 乃逆叔隗與盾來. 姬以盾爲賢, 請立爲嫡子, 使三子下之. 以叔隗爲內婦, 姬親下之. 及盾爲正卿, 思趙姬之讓恩, 請以姬之中子屛ㆍ括爲公族大夫. 曰: “君, 姬氏之愛子也. ..
송포녀종(宋鮑女宗) 女宗者, 宋鮑蘇之妻也. 養姑甚謹. 鮑蘇仕衛三年, 而娶外妻, 女宗養姑愈敬. 因往來者請問其夫, 賂遺外妻甚厚. 女宗姒謂曰: “ 可以去矣.” 女宗曰: “何故? ” 姒曰: “夫人旣有所好, 子何留乎? ” 女宗曰: “婦人一醮不改, 夫死不嫁, 執麻枲, 治絲繭, 織紝組紃, 以供衣服, 以事夫室, 澈漠酒醴, 羞饋食以事舅姑. 以專一爲貞, 以善從爲順. 貞順, 婦人之至行也. 豈以專夫室之愛爲善哉!若其以淫意爲心, 而扼夫室之好, 吾未知其善也. 夫禮, 天子十二, 諸侯九, 卿大夫三, 士二. 今吾夫誠士也. 有二, 不亦宜乎!且婦人有七見去. 夫無一去義. 七去之道, 妒正爲首. 淫僻竊盜, 長舌驕侮, 無子惡病, 皆在其後. 吾姒不敎吾以居室之禮, 而反欲使吾爲見棄之行, 將安所用此!” 遂不聽, 事姑愈謹. 宋公聞之, 表其閭, 號曰女宗. ..
주남지처(周南之妻) 周南之妻者, 周南大夫之妻也. 大夫受命, 平治水土. 過時不來, 妻恐其懈於王事, 蓋與其鄰人陳素所與大夫言: “國家多難, 惟勉强之, 無有譴怒, 遺父母憂. 昔舜耕於歷山, 漁於雷澤, 陶於河濱. 非舜之事, 而舜爲之者, 爲養父母也. 家貧親老, 不擇官而仕. 親操井臼, 不擇妻而娶. 故父母在, 當與時小同, 無虧大義, 不罹患害而已. 夫鳳凰不離於蔚羅, 麒麟不入於陷穽, 蛟龍不及於枯澤. 鳥獸之智, 猶知避害, 而況於人乎!生於亂世, 不得道理, 而迫於暴虐, 不得行義, 然而仕者, 爲父母在故也. 乃作詩曰: 『魴魚赬尾, 王室如毁, 雖則如毁, 父母孔邇. 』蓋不得已也.” 君子以是知周南之妻而能匡夫也. 頌曰: 周大夫妻, 夫出治土, 維戒無怠, 勉爲父母, 凡事遠周, 之在, 作詩魴魚, 以敕君子.
초장번희(楚莊樊姬) 樊姬, 楚莊王之夫人也. 莊王卽位, 好狩獵. 樊姬諫不止, 乃不食禽獸之肉, 王改過, 勤於政事. 王嘗聽朝罷晏, 姬下殿迎曰: “何罷晏也, 得無飢倦乎? ” 王曰: “與賢者語, 不知飢倦也.” 姬曰: “王之所謂賢者何也? ” 曰: “虞丘子也.” 姬掩口而笑, 王曰: “ 姬之所笑何也? ” 曰: “虞丘子賢則賢矣, 未忠也.” 王曰: “何謂也? ” 對曰: “妾執巾櫛十一年, 遣人之鄭衛, 求美人進於王. 今賢於妾者二人, 同列者七人. 妾豈不欲擅王之愛寵哉!妾聞『堂上兼女, 所以觀人能也. 』妾不能以私蔽公, 欲王多見知人能也. 今虞丘子相楚十餘年, 所薦非子弟, 則族昆弟, 未聞進賢退不肖, 是蔽君而塞賢路. 知賢不進, 是不忠;不知其賢, 是不智也. 妾之所笑, 不亦可乎!” 王悅. 明日, 王以姬言告虞丘子, 丘子避席, 不知所對. 於是避舍..
진목공희(秦穆公姬) 穆姬者, 秦穆公之夫人, 晉獻公之女, 太子申生之同母姊, 與惠公異母. 賢而有義. 獻公殺太子申生, 逐群公子. 惠公號公子夷吾, 奔梁. 及獻公卒, 得因秦立. 始卽位, 穆姬使納群公子曰: “公族者, 君之根本.” 惠公不用, 又背秦賂. 晉饑, 請粟於秦, 秦與之. 秦饑, 請粟於晉, 晉不與. 秦遂興兵與晉戰, 獲晉君以歸. 秦穆公曰: “埽除先人之廟, 寡人將以晉君見.” 穆姬聞之, 乃與太子罃ㆍ公子宏, 與女簡璧, 衰絰履薪以迎. 且告穆公曰: “上天降災, 使兩君匪以玉帛相見, 乃以興戎. 婢子娣姒, 不能相敎, 以辱君命. 晉君朝以入, 婢子夕以死. 惟君其圖之.” 公懼, 乃舍諸靈臺. 大夫請以入, 公曰: “獲晉君以功歸, 今以喪歸, 將焉用!遂改館晉君, 饋以七牢而遣之. 穆姬死, 穆姬之弟重耳入秦, 秦送之晉, 是爲晉文公. 太子罃思母之..
진문제강(晉文齊姜) 齊姜, 齊桓公之宗女, 晉文公之夫人也. 初文公父獻公, 納驪姬, 譖殺太子申生. 文公號公子重耳, 與舅犯奔狄. 適齊, 齊桓公以宗女妻之, 遇之甚善, 有馬二十乘, 將死於齊, 曰: “人生安樂而已, 誰知其他.” 子犯知文公之安齊也, 欲行而患之, 與從者謀於桑下, 蠶妾在焉. 妾告姜氏, 姜殺之, 而言於公子曰: “從者將以子行, 聞者吾已除之矣. 公子必從, 不可以貳, 貳無成命. 自子去晉, 晉無寧歲. 天未亡晉, 有晉國者, 非子而誰, 子其勉之!上帝臨子, 貳必有咎.” 公子曰: “吾不動, 必死於此矣.” 姜曰: “不可. 周詩曰: 『莘莘征夫, 每懷靡及. 』夙夜征行, 猶恐無及, 況欲懷安, 將何及矣!人不求及, 其能及乎!亂不長世, 公子必有晉.” 公子不聽. 姜與舅犯謀, 醉, 載之以行, 酒醒, 公子以戈逐舅犯曰: “若事有濟則可, 無..
제환위희(齊桓衛姬) 衛姬者, 衛侯之女, 齊桓公之夫人也. 桓公好淫樂, 衛姬爲之不聽鄭衛之音. 桓公用管仲甯戚, 行霸道, 諸侯皆朝, 而衛獨不至. 桓公與管仲謀伐衛. 罷朝入閨, 衛姬望見桓公, 脫簪珥, 解環佩, 下堂再拜, 曰: “願請衛之罪.” 桓公曰: “吾與衛無故, 姬何請耶? ” 對曰: “妾聞之: 人君有三色, 顯然喜樂容貌淫樂者, 鐘鼓酒食之色. 寂然淸靜意氣沉抑者, 喪禍之色. 忿然充滿手足矜動者, 攻伐之色. 今妾望君擧趾高, 色厲音揚, 意在衛也, 是以請也.” 桓公許諾. 明日臨朝, 管仲趨進曰: “君之蒞朝也, 恭而氣下, 言則徐, 無伐國之志, 是釋衛也.” 桓公曰: “善.” 乃立衛姬爲夫人, 號管仲爲仲父. 曰: “夫人治內, 管仲治外. 寡人雖愚, 足以立於世矣.” 君子謂衛姬信而有行. 詩曰: “展如之人兮, 邦之媛也.” 頌曰: 齊桓衛姬, ..
주선강후(周宣姜后) 周宣姜后者, 齊侯之女也. 賢而有德, 事非禮不言, 行非禮不動. 宣王嘗早臥晏起, 后夫人不出房. 姜后脫簪珥, 待罪於永巷, 使其傅母通言於王曰: “妾不才, 妾之淫心見矣, 至使君王失禮而晏朝, 以見君王樂色而忘德也. 夫苟樂色, 必好奢窮欲, 亂之所興也. 原亂之興, 從婢子起. 敢請婢子之罪.” 王曰: “寡人不德, 實自生過, 非夫人之罪也.” 遂復姜后而勤於政事. 早朝晏退, 卒成中興之名. 君子謂, 姜后善於威儀而有德行. 夫禮, 后夫人御於君, 以燭進. 至於君所, 滅燭, 適房中, 脫朝服, 衣褻服, 然後進御於君. 雞鳴, 樂師擊鼓以告旦, 后夫人鳴佩而去. 詩曰: “威儀抑抑, 德音秩秩.” 又曰: “隰桑有阿, 其葉有幽, 旣見君子, 德音孔膠.” 夫婦人以色親, 以德固. 姜氏之德行可謂孔膠也. 頌曰: 嘉茲姜后, 厥德孔賢, 由禮動作..
제잔직모(齊田稷母) 齊田稷子之母也. 田稷子相齊, 受下吏之貨金百鎰, 以遺其母. 母曰: “子爲相三年矣, 祿未嘗多若此也, 豈脩士大夫之費哉!安所得此? ” 對曰: “誠受之於下.” 其母曰: “吾聞士脩身潔行, 不爲苟得. 竭情盡實, 不行詐僞. 非義之事, 不計於心. 非理之利, 不入於家. 言行若一, 情貌相副. 今君設官以待子, 厚祿以奉子, 言行則可以報君. 夫爲人臣而事其君, 猶爲人子而事其父也. 盡力竭能, 忠信不欺, 務在效忠, 必死奉命, 廉潔公正, 故遂而無患. 今子反是, 遠忠矣. 夫爲人臣不忠, 是爲人子不孝也. 不義之財, 非吾有也. 不孝之子, 非吾子也. 子起.” 田稷子慚而出, 反其金, 自歸罪於宣王, 請就誅焉. 宣王聞之, 大賞其母之義, 遂舍稷子之罪, 復其相位, 而以公金賜母. 君子謂, 稷母廉而有化. 詩曰: “彼君子兮, 不素飧兮.” ..
위망자모(魏芒慈母) 魏芒慈母者, 魏孟陽氏之女, 芒卯之後妻也. 有三子. 前妻之子有五人, 皆不愛慈母. 遇之甚異, 猶不愛. 慈母乃命其三子, 不得與前妻子齊衣服飮食, 起居進退甚相遠, 前妻之子猶不愛. 於是前妻中子犯魏王令當死, 慈母憂戚悲哀, 帶圍減尺, 朝夕勤勞以救其罪人. 有謂慈母曰: “人不愛母至甚也, 何爲勤勞憂懼如此? ” 慈母曰: “ 如妾親子, 雖不愛妾, 猶救其禍而除其害, 獨於假子而不爲, 何以異於凡母!其父爲其孤也, 而使妾爲其繼母. 繼母如母, 爲人母而不能愛其子, 可謂慈乎!親其親而偏其假, 可謂義乎!不慈且無義, 何以立於世!彼雖不愛, 妾安可以忘義乎!” 遂訟之. 魏安釐王聞之, 高其義曰: “慈母如此, 可不救其子乎!” 乃赦其子, 復其家. 自此五子親附慈母, 雍雍若一. 慈母以禮義之漸, 率導八子, 咸爲魏大夫卿士, 各成於禮義. 君子謂慈..
노지모사(魯之母師) 母師者, 魯九子之寡母也. 臘日休作者, 歲祀禮事畢, 悉召諸子, 謂曰: “婦人之義, 非有大故, 不出夫家. 然吾父母家多幼稚, 歲時禮不理. 吾從汝謁往監之.” 諸子皆頓首許諾. 又召諸婦曰: “婦人有三從之義, 而無專制之行. 少繫於父母, 長繫於夫, 老繫於子. 今諸子許我歸視私家, 雖踰正禮, 願與少子俱, 以備婦人出入之制. 諸婦其愼房戶之守, 吾夕而反.” 於是使少子僕, 歸辨家事. 天陰還失早, 至閭外而止, 夕而入. 魯大夫從臺上見而怪之. 使人閒視其居處, 禮節甚脩, 家事甚理. 使者還以狀對. 於是大夫召母而問之曰: “一日從北方來, 至閭而止, 良久, 夕乃入. 吾不知其故, 甚怪之, 是以問也.” 母對曰: “妾不幸, 早失夫, 獨與九子居. 臘日, 禮畢事間, 從諸子謁歸視私家. 與諸婦孺子期, 夕而反. 妾恐其酺醵醉飽, 人情所有也..
추맹가모(鄒孟軻母) 鄒孟軻之母也. 號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也, 嬉遊爲墓間之事, 踴躍築埋. 孟母曰: “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戱爲賈人衒賣之事. 孟母又曰: “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 復徙舍學宮之傍. 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 孟母曰: “眞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之. 及孟子長, 學六藝, 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詩云: “彼姝者子, 何以予之? ” 此之謂也. 孟子之少也, 旣學而歸, 孟母方績, 問曰: “學何所至矣? ” 孟子曰: “自若也.” 孟母以刀斷其織. 孟子懼而問其故, 孟母曰: “子之廢學, 若吾斷斯織也. 夫君子學以立名, 問則廣知, 是以居則安寧, 動則遠害. 今而廢之, 是不免於廝役, 而無以離於禍患也. 何以異於織績而食, 中道廢而不爲, 寧能衣其夫子, 而長不乏糧食哉!女則廢其所食, 男則墮於脩德, 不爲竊盜, ..
초자발모(楚子發母) 楚將子發之母也. 子發攻秦絶糧, 使人請於王, 因歸問其母. 母問使者曰: “士卒得無恙乎? ” 對曰: “士卒幷分菽粒而食之.” 又問: “將軍得無恙乎? ” 對曰: “將軍朝夕芻豢黍粱.” 子發破秦而歸, 其母閉門而不內. 使人數之曰: “子不聞越王句踐之伐吳耶? 客有獻醇酒一器者, 王使人注江之上流, 使士卒飮其下流, 味不及加美, 而士卒戰自五也. 異日有獻一囊糗糒者, 王又以賜軍士, 分而食之, 甘不踰嗌, 而戰自十也. 今子爲將, 士卒幷分菽粒而食之, 子獨朝夕芻豢黍粱, 何也? 詩不云乎: 『好樂無荒, 良士休休. 』言不失和也. 夫使人入於死地, 而自康樂於其上, 雖有以得勝, 非其術也. 子非吾子也, 無入吾門.” 子發於是謝其母, 然後內之. 君子謂子發母能以敎誨. 詩云: “敎誨爾子, 式穀似之.” 此之謂也. 頌曰: 子發之母, 刺子驕泰,..
노계경강(魯季敬姜) 魯季敬姜者, 莒女也. 號戴己. 魯大夫公父穆伯之妻, 文伯之母季康子之從祖叔母也. 博達知禮. 穆伯先死, 敬姜守養. 文伯出學而還歸, 敬姜側目而盼之. 見其友上堂, 從後階降而卻行, 奉劍而正履, 若事父兄. 文伯自以爲成人矣. 敬姜召而數之曰: “昔者武王罷朝, 而結絲絑絶, 左右顧無可使結之者, 俯而自申之, 故能成王道. 桓公坐友三人, 諫臣五人, 日擧過者三十人, 故能成伯業. 周公一食而三吐哺, 一沐而三握髮, 所執贄而見於窮閭隘巷者七十餘人, 故能存周室. 彼二聖一賢者, 皆霸王之君也, 而下人如此. 其所與遊者, 皆過己者也. 是以日益而不自知也. 今以子年之少而位之卑, 所與遊者, 皆爲服役. 子之不益, 亦以明矣.” 文伯乃謝罪. 於是乃擇嚴師賢友而事之. 所與遊處者皆黃耄倪齒也, 文伯引衽攘捲而親饋之. 敬姜曰: “子成人矣.” 君子謂敬..
제녀부모(齊女傅母) 傅母者, 齊女之傅母也. 女爲衛莊公夫人, 號曰莊姜. 姜交好. 始往, 操行衰惰, 有冶容之行, 淫泆之心. 傅母見其婦道不正, 諭之云: “子之家, 世世尊榮, 當爲民法則. 子之質, 聰達於事, 當爲人表式. 儀貌壯麗, 不可不自脩整. 衣錦絅裳, 飾在輿馬, 是不貴德也.” 乃作詩曰: “碩人其頎, 衣錦絅衣, 齊侯之子, 衛侯之妻, 東宮之妹, 邢侯之姨, 譚公維私.” 砥厲女之心以高節, 以爲人君之子弟, 爲國君之夫人, 尤不可有邪僻之行焉. 女遂感而自脩. 君子善傅母之防未然也. 莊姜者, 東宮得臣之妹也. 無子. 姆戴嬀之子桓公,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 有寵, 驕而好兵, 莊公弗禁. 後州吁果殺桓公. 詩曰: “毋敎猱升木.” 此之謂也. 頌曰: 齊女傅母, 防女未然, 稱列先祖, 莫不尊榮, 作詩明指, 使無辱先, 莊姜姆妹, 卒能脩身.
위고정강(衛姑定姜) 衛姑定姜者, 衛定公之夫人, 公子之母也. 公子旣娶而死, 其婦無子, 畢三年之喪, 定姜歸其婦, 自送之, 至於野. 恩愛哀思, 悲心感慟, 立而望之, 揮泣垂涕. 乃賦詩曰: “燕燕于飛, 差池其羽, 之子于歸, 遠送于野, 瞻望不及, 泣涕如雨.” 送去歸泣而望之. 又作詩曰: “先君之思, 以畜寡人.” 君子謂定姜爲慈姑過而之厚. 定公惡孫林父, 孫林父奔晉. 晉侯使郤犨爲請還, 定公欲辭, 定姜曰: “ 不可, 是先君宗卿之嗣也. 大國又以爲請, 而弗許, 將亡. 雖惡之, 不猶愈於亡乎!君其忍之. 夫安民而宥宗卿, 不亦可乎!” 定公遂復之. 君子謂定姜能遠患難. 詩曰: “其儀不忒, 正是四國.” 此之謂也. 定公卒, 立敬姒之子衎爲君, 是爲獻公. 獻公居喪而慢. 定姜旣哭而息, 見獻公之不哀也, 不內食飮, 嘆曰: “是將敗衛國, 必先害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