반응형
«   2024/04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rchives
Today
Total
관리 메뉴

건빵이랑 놀자

효경 - 전문 본문

고전/효경

효경 - 전문

건방진방랑자 2023. 4. 11. 11:29
728x90
반응형

 

효경(孝經)

 

 

고문효경서(古文孝經序)

공안국(孔安國)

 

孝經者何也? 孝者, 人之高行; , 常也.

自有天地人民以來, 而孝道著矣. 上有明王, 則大化滂流, 充塞六合. 若其無也, 則斯道滅息.

當吾先君孔子之世, 失其柄, 諸侯力爭, 道德旣隱, 禮誼又廢. 至乃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 亂逆無紀, 莫之能正. 是以夫子每於閒居, 而歎述古之孝道也. 夫子敷先王之敎於之洙泗, 門徒三千, 達者七十有二也. 貫首弟子, 顔回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性也至孝之自然, 皆不待諭而寤者也. 其餘則悱悱憤憤, 若存若亡. 曾參躬行匹夫之孝, 而未達天子諸侯以下揚名顯親之事, 因侍坐而諮問焉. 故夫子告其誼, 於是曾子喟然知孝之爲大也. 遂集而錄之, 名曰孝經. 五經竝行於世.

逮乎六國, 學校衰廢. 及秦始皇焚書坑儒, 孝經由是絶而不傳也. 漢興, 建元之初, 河間王得而獻之. 凡十八章, 文字多誤, 博士頗以敎授.

魯共王使人壞夫子講堂, 於壁中石函, 得古文孝經二十二章. 載在竹牒, 其長尺有二寸, 字科斗形. 三老孔子惠抱詣京師, 獻之天子. 天子使金馬門待詔學士, 與博士羣儒, 隸字寫之. 子惠一通, 以一通賜所幸侍中霍光, 甚好之, 言爲口實. 時王公貴人, 咸神祕焉, 比於禁方, 天下競欲求學, 莫能得者. 每使者至, 輒以人事請索. 或好事者, 募以錢帛, 用相問遺. 吏有至帝都者, 無不齎持以爲行路之資. 故古文孝經, 初出於孔氏.

而今文十八章, 諸儒各任意巧說, 分爲數家之誼. 淺學者, 以當六經, 其大車, 載不勝. 反云孔氏無古文孝經, 欲矇時人, 度其爲說, 誣亦甚矣.

吾愍其如此, 發憤精思, 爲之訓傳. 悉載本文, 萬有餘言, 朱以發經, 墨以起傳. 庶後學者, 覩正誼之有在也.

今中祕書, 皆以魯三老所獻古文爲正. 河間王所上, 雖多誤, 然以先出之故, 諸國往往有之. 漢先帝發詔, 稱其辭者, 皆言傳曰, 其實今文孝經也.

昔吾逮從伏生論古文尙書誼, 時學士會云出叔孫氏之門, 自道知孝經有師法. 其說移風易俗, 莫善於樂. 謂爲天子用樂, 省萬邦之風, 以知其盛衰, 衰則移之, 以貞盛之敎, 淫則移之, 以貞固之風. 皆以樂聲知之, 知則移之, 故云: “移風易俗, 莫善於樂也.”

師曠: “吾驟歌南風, 多死聲, 楚必無功.” 卽其類也. 且曰: “庶民之愚, 安能識音, 而可以樂移之乎!” 當時衆人僉以爲善, 吾嫌其說迂. 然無以難之. 後推尋其意, 殊不得爾也.

子游爲武城宰, 作絃歌以化民. 武城之下邑, 而猶化之以樂. 故傳: “夫樂以關山川之風, 以曜德於廣遠. 風德以廣之, 風物以聽之, 修詩以詠之, 修禮以節之.” 又曰: “用之邦國焉, 用之鄕人焉.” 此非唯天子用樂明矣. 夫雲集而龍興, 虎嘯而風起. 物之相感, 有自然者, 不可謂毋也. 胡笳吟動, 馬蹀而悲, 黄老之彈, 嬰兒起舞. 庶民之愚, 愈於胡馬與嬰兒也. 何爲不可以樂化之?

經又: “敬其父則子悅, 敬其君則臣悅.” 而說者以爲各自敬其爲君父之道, 臣子乃悅也. 余謂不然. 君雖不君, 臣不可以不臣; 父雖不父, 子不可以不子. 若君父不敬其爲君父之道, 則臣子便可以忿之邪? 此說不通矣. 吾爲傳, 皆弗之從焉也.

今文孝經

古文孝經

개종명의장(開宗明義章) 제일(第一)

仲尼. 曾子. 子曰: “先王有至德要道, 以順天下. 民用和睦, 上下無怨. 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 “不敏, 何足以知之?”

子曰: “夫孝, 德之本也, 敎之所由生也. 復坐, 吾語汝. 身體髮膚, 受之父母, 不敢毁傷, 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 揚名於後世, 以顯父母, 孝之終也. 夫孝, 始於事親, 中於事君, 終於立身. 大雅: ‘無念爾祖, 聿脩厥德.’”

仲尼閒居, 曾子侍坐. 子曰: “, 先王有至德要道, 以順天下. 民用和睦, 上下無怨. 女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 “弗敏, 何足以知之乎?”

子曰: “夫孝, 德之本也, 敎之所繇生也. 復坐. 吾語女. 身體髮膚, 受之父母, 不敢毁傷, 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 揚名於後世, 以顯父母, 孝之終也. 夫孝, 始於事親, 中於事君, 終於立身. 大雅: ‘亡念爾祖, 聿脩其德.’”

천자장(天子章) 제이(第二)

: “愛親者, 不敢惡於人; 敬親者, 不敢慢於人. 愛敬盡於事親, 而德敎加於百姓, 刑于四海. 蓋天子之孝也. 甫刑: ‘一人有慶, 兆民賴之.’”

子曰: “愛親者, 不敢惡於人; 敬親者, 不敢慢於人. 愛敬盡於事親, 然後德敎加於百姓, 刑於四海. 蓋天子之孝也. 呂刑: ‘一人有慶, 兆民賴之.’”

제후장(諸侯章) 제삼(第三)

制在上不驕, 高而不危; 制節謹度, 滿而不溢. 高而不危, 所以長守貴也. 滿而不溢, 所以長守富也. 富貴不離其身, 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蓋諸侯之孝也. : ‘戰戰兢兢, 如臨深淵, 如履薄水.’

子曰: “居上不驕, 高而不危; 制節謹度, 滿而不溢. 高而不危, 所以長守貴也. 滿而不溢, 所以長守富也. 富貴弗離其身, 然後能保其社稷, 而和其民人. 蓋諸侯之孝也. : ’戰戰兢兢, 如臨深淵, 如履薄水.’”

경대부장(卿大夫章) 제사(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 非道不行. 口無擇言, 身無擇行, 言滿天下無口過, 行滿天下無怨惡. 三者備矣, 然後能守其宗廟, 蓋卿大夫之孝也. : ‘夙夜匪懈, 以事一人.’

子曰: “非先王之法服弗敢服, 非先王之法言弗敢道, 非先王之德行弗敢行. 是故非法弗言, 非道弗行; 口無擇言, 身無擇行. 言滿天下亡口過, 行滿天下亡怨惡. 三者備矣, 然後能保其祿位, 而守其宗廟. 蓋卿大夫之孝也. : ‘夙夜匪懈, 以事一人.’”

사장(士章) 제오(第五)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 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 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則忠. 以敬事長則順. 忠順不失, 以事其上, 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 蓋士之孝也. : ‘夙興夜寐, 亡忝爾所生.’

子曰: “資於事父以事母, 其愛同; 資於事父以事君, 其敬同. 故母取其愛, 而君取其敬, 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則忠, 以弟事長則順. 忠順不失, 以事其上, 然後能保其爵祿, 而守其祭祀. 蓋士之孝也. : ‘夙興夜寐, 亡忝爾所生.’”

서인장(庶人章) 제육(第六)

天之道, 分地之利, 謹身節用, 以養父母, 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於庶人, 孝無終始, 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子曰: “因天之時, 就地之利, 謹身節用, 以養父母. 此庶人之孝也.”

효평장(孝平章) 제칠(第七)

子曰: “故自天子以下, 至于庶人, 孝亡終始而患不及者, 未之有也.”

삼재장(三才章) 제칠(第七)

삼재장(三才章) 제팔(第八)

曾子: “甚哉, 孝之大也!”

子曰: “夫孝, 天之經也, 地之義也, 民之行也. 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 則天之明, 因地之利, 以順天下. 是以其敎不肅而成, 其政不嚴而治, 先王見敎之可以化民也. 是故先之以博愛, 而民莫遺其親; 陳之於德義, 而民興行. 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 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 : ‘赫赫師尹, 民具爾瞻.’”

曾子曰: “甚哉, 孝之大也!”

子曰: “夫孝, 天之經也, 地之誼也, 民之行也. 天地之經, 而民是則之. 則天之明, 因地之利, 以訓天下. 是以其敎弗肅而成, 其政不嚴而治. 先王見敎之可以化民也. 是故先之以博愛, 而民莫遺其親; 陳之以德誼, 而民興行. 先之以敬讓, 而民弗爭; 導之以禮樂, 而民和睦; 示之以好惡, 而民知禁. : ‘赫赫師尹, 民具爾瞻.’”

효치장(孝治章) 제팔(第八)

효치장(孝治章) 제구(第九)

子曰: “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 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 故得萬國之懽心, 以事其先王. 治國者, 不敢侮於鰥寡, 而况於士民乎? 故得百姓之懽心, 以事其先君. 治家者, 不敢失於臣妾, 而況於妻子乎? 故得人之懽心, 以事其親. 夫然, 故生則親安之, 祭則鬼享之. 是以天下和平, 災害不生, 禍亂不作. 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 ‘有覺德行, 四國順之.’”

子曰: “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 弗敢遺小國之臣, 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 故得萬國之歡心, 以事其先王. 治國者, 弗敢侮於鰥寡, 而況於士民乎? 故得百姓之歡心, 以事其先君. 治家者, 弗敢失於臣妾之心, 而況於妻子乎? 故得人之歡心, 以事其親. 夫然, 故生則親安之, 祭則鬼享之, 是以天下和平, 災害不生, 禍亂不作. 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 ‘有覺德行, 四國順之.’”

성치장(聖治章) 제구(第九)

성치장(聖治章) 제십(第十)

曾子: “敢問聖人之德, 無以加於孝乎?”

子曰: “天地之性, 人爲貴. 人之行, 莫大於孝, 孝莫大於嚴父. 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 宗祀文王明堂以配上帝. 是以四海之內, 各以其職來祭. 夫聖人之德, 又何以加於孝乎? 故親生之膝下, 以養父母曰嚴. 聖人因嚴以敎敬, 因親以敎愛. 聖人之敎不肅而成, 其政不嚴而治. 其所因者本也.

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 父母生之續莫大焉, 君親臨之厚莫重焉.

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 謂之悖德; 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 謂之悖禮. 以順則逆, 民無則焉, 不在於善, 而皆在於凶德. 雖得之君子不貴也, 君子則不然. 言思可道, 行思可樂. 德義可尊, 作事可法, 容止可觀, 進退可度. 以臨其民, 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 故能成其德敎而行其政令. : ‘淑人君子, 其儀不忒’”

曾子: “敢問, 聖人之德, 亡以加於孝乎?”

子曰: “天地之性, 人爲貴. 人之行, 莫大於孝. 孝莫大於嚴父, 嚴父莫大於配天, 則周公其人也. 昔者, 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 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 是以四海之内, 各以其職來祭. 夫聖人之德, 又何以加於孝乎? 是故親生毓之, 以養父母曰嚴. 聖人因嚴以敎敬, 因親以敎愛. 聖人之敎, 不肅而成, 其政不嚴而治. 其所因者, 本也.”

부모생적장(父母生績章) 제십일(第十一)

子曰: “父子之道, 天性也, 君臣之誼也. 父母生之, 績莫大焉. 君親臨之, 厚莫重焉.”

효우열장(孝優劣章) 제십이(第十二)

子曰: “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 謂之悖德; 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 謂之悖禮. 以訓則昏, 民亡則焉. 不宅於善, 而皆在於凶德. 雖得志, 君子弗從也. 君子則不然, 言思可道, 行思可樂. 德誼可尊, 作事可法, 容止可觀, 進退可度, 以臨其民. 是以其民畏而愛之, 則而象之. 故能成其德敎, 而行其政令. : ‘淑人君子, 其儀不忒’”

기효행장(紀孝行章) 제십(第十)

기효행장(紀孝行章) 제십삼(第十三)

子曰: “孝子之事親也, 居則致其敬, 養則致其樂, 病則致其憂, 喪則致其哀, 祭則致其嚴, 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事親者居上不驕, 爲下不亂, 在醜不爭. 居上而驕則亡, 爲下而亂則刑, 在醜而爭則兵. 三者不除, 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爲不孝也.”

子曰: “孝子之事親也, 居則致其敬, 養則致其樂, 疾則致其憂, 喪則致其哀, 祭則致其嚴. 五者備矣, 然後能事親. 事親者, 居上不驕, 爲下而不亂, 在醜不爭. 居上而驕則亡, 爲下而亂則刑, 在醜而爭則兵. 此三者不除, 雖日用三牲之養, 繇爲弗孝也.”

오형장(五刑章) 제십일(第十一)

오형장(五刑章) 제십사(第十四)

子曰: “五刑之屬三千, 而罪莫大於不孝. 要君者無上, 非聖人者無法, 非孝者無親, 此大亂之道也.”

子曰: “五刑之屬三千, 而辜莫大於不孝. 要君者亡上, 非聖人者亡法, 非孝者亡親. 此大亂之道也.”

광요도장(廣要道章) 제십이(第十二)

광요도장(廣要道章) 제십오(第十五)

子曰: “敎民親愛, 莫善於孝, 敎民禮順, 莫善於悌. 移風易俗, 莫善於樂, 安上治民, 莫善於禮. 禮者敬而巳矣. 故敬其父則子悅, 敬其兄則弟悅, 敬其君則臣悅, 敬一人而千萬人悅. 所敬者寡而悅者衆, 此之謂要道也.”

子曰: “敎民親愛, 莫善于孝. 敎民禮順, 莫善于弟. 移風易俗, 莫善於樂. 安上治民, 莫善於禮. 禮者, 敬而已矣. 故敬其父, 則子悅; 敬其兄, 則弟悅; 敬其君, 則臣悅; 敬一人, 而千萬人悅. 所敬者寡, 而悅者衆, 此之謂要道也.”

광지적장(廣至德章) 제십삼(第十三)

광지덕장(廣至德章) 제십육(第十六)

子曰: “君子之敎以孝也, 非家至而日見之也. 敎以孝, 所以敬天下之爲人父者也. 敎以悌, 所以敬天下之爲人兄者也. 敎以臣, 所以敬天下之爲人君者也. : ‘愷悌君子, 民之父母.’ 非至德, 其孰能順民, 如此其大者乎.”

子曰: “君子之敎以孝也, 非家至而日見之. 敎以孝, 所以敬天下之爲人父者也. 敎以弟, 所以敬天下之爲人兄者也. 敎以臣, 所以敬天下之爲人君者也. : ‘愷悌君子, 民之父母.’ 非至德, 其就能訓民, 如此其大者乎!”

광양명장(廣揚名章) 제십사(第十四)

광양명장(廣揚名章) 제십팔(第十八)

子曰: “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 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 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 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子曰: “君子事親孝, 故忠可移於君. 事兄弟, 故順可移於長. 居家理, 故治可移於官. 是以行成於內, 而名立於後世矣.”

규문장(閨門章) 제십구(第十九)

子曰: “閨門之內, 具禮矣乎! 嚴親嚴兄. 妻子臣妾, 繇百姓徒役也.”

간쟁장(諫諍章) 제십오(第十五)

간쟁장(諫爭章) 제이십(第二十)

曾子: “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 則聞命矣. 敢問子從父之令, 可謂孝乎?”

子曰: “是何言與, 是何言與! 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 雖無道, 不失其天下; 諸侯有爭臣五人, 雖無道, 不失其國; 大夫有爭臣三人, 雖無道, 不失其家, 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 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 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 臣不可以不爭於君. 故當不義則爭之, 從父之令, 又焉得爲孝乎?”

曾子曰: “若夫慈愛龔敬安親揚名, 參聞命矣. 敢問子從父之命, 可謂孝乎?”

子曰: “, 是何言與, 是何言與! 言之不通耶! 昔者, 天子有爭臣七人, 雖無道, 弗失天下; 諸侯有爭臣五人, 雖無道, 弗失其國; 大夫有爭臣三人, 雖無道, 弗失其家; 士有爭友, 則身弗離於令名; 父有爭子, 則身弗陷於不義. 故當不誼, 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 臣不可以不爭於君. 故當不誼, 則爭之. 從父之命, 又安得爲孝乎!”

감응장(感應章) 제십육(第十六)

감응장(應感章) 제십칠(第十七)

子曰: “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 事母孝故事地察, 長幼順故上下治. 天地明察, 神明彰矣. 故雖天子, 必有尊也. 言有父也必有先也, 言有兄也必有長也. 宗廟致敬, 不忘親也. 脩身愼行, 恐辱先也. 宗廟致敬, 鬼神著矣. 孝悌之至, 通於神明, 光于四海, 無所不通. : ‘自東自西, 自南自北, 無思不服.’”

子曰: “昔者明王事父孝, 故事天明; 事母孝, 故事地察; 長幼順, 故上下治. 天地明察, 鬼神章矣. 故雖天子, 必有尊也; 言有父也, 必有先也; 言有兄也, 必有長也. 宗廟致敬, 不忘親也. 修身愼行, 恐辱先也. 宗廟致敬, 鬼神著矣. 孝弟之至, 通於神明, 光於四海, 亡所不曁. : ‘自東自西, 自南自北, 亡思不服.’”

사군장(事君章) 제십칠(第十七)

사군장(事君章) 제이십일(第二十一)

子曰: “君子之事上也, 進思盡忠, 退思補過. 將順其美, 匡救其惡, 故上不能相親也. : ‘心乎愛矣, 遐不謂矣. 忠心藏之, 何日忘之?’”

子曰: “君子之事上也, 進思盡忠, 退思補過. 將順其美, 匡救其惡, 故上下能相親也. : ‘心乎愛矣, 遐不謂矣. 忠心藏之, 何日忘之?’”

상친장(喪親章) 제십팔(第十八)

상친장(喪親章) 제이십이(第二十二)

子曰: “孝子之喪親也, 哭不偯, 禮無容, 言不文, 服美不安, 聞樂不樂, 食旨不甘, 此哀戚之情也. 三日而食, 敎民無以死傷生. 毁不滅性, 此聖人之政也. 喪不過三年, 示民有終也. 爲之棺槨衣衾而擧之, 陳其簠簋而哀慼之; 擗踊哭泣哀以送之, 卜其宅兆而安措之. 爲之宗廟以鬼享之, 春秋祭祀以時思之. 生事愛敬, 死事哀慼, 生民之本盡矣, 死生之義備矣, 孝子之事親終矣.”

子曰: “孝子之喪親也, 哭弗依, 禮亡容, 言弗文, 服美弗安, 聞樂弗樂, 食旨弗甘, 此哀慼之情也. 三日而食, 敎民亡以死傷生也. 毁不滅性, 此聖人之正也. 喪不過三年, 示民有終也. 爲之棺槨衣衾以擧之, 陳其簠簋而哀慼之; 哭泣擘踴, 哀以送之; 卜其宅兆, 而安措之; 爲之宗廟, 以鬼享之; 春秋祭祀, 以時思之. 生事愛敬, 死事哀慼, 生民之本盡矣, 死生之誼備矣, 孝子之事終矣.”

 

 

 

 

 

인용

목차

한글역주

 
728x90
반응형
그리드형

'고전 > 효경'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효경 - 목차  (1) 2023.04.11
효경 - 18. 상친장(喪親章)  (0) 2023.04.11
효경 - 17. 사군장(事君章)  (1) 2023.04.11
효경 - 16. 감응장(感應章)  (1) 2023.04.11
효경 - 15. 간쟁장(諫諍章)  (0) 2023.04.11
Comments